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师自我总结

体育教师自我总结

时间:2022-10-05 07:2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师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师自我总结

第1篇

首先,政府要注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相对就比较多,也从属于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有必要重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抓好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进行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并利用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鼓励高素质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爱心教师,进驻到特殊教育学校从教,让优秀的人力资源不断输入,让这批优秀的教师资源去对已有的教师资源进行培训和引导,带动整个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学校积极做好制度考核和培训工作。学校是直接影响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需要承担职责,做好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考核制度变更,让体育教师能够在工作行为被严格考核的情境下,不断地去自我总结、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增加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或者专业的医药专家,来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辅导。

最后,体育教师自身要有思想觉悟,从自身身上入手,做好自我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参与各种专业体育教学技术培训,或者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学习渠道,增加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体育教学协会,在协会中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总之,体育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不断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针对特殊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要时刻保持对其的关心和关怀,不断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要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不断询问其接受自己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式的感受,以及其对于这方面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不能让同情心泛滥,对学生有太多不同的看法和行为,让其感受到旁人因为其特殊性才对他好或者怎样的,一定要让其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也能够成为一个正常人。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种康复教学,不仅仅是能够提高特殊儿童自我生存能力,更是能够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解脱出来,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其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尽管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客观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国家、学校和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真正满足特殊儿童或者青少年的需求,最大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高培军杨勤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第2篇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施的,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拓展训练通过一定的体育项目活动,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生命运动体验,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检讨、自我总结。拓展训练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拓展训练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拓展训练是对体育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高校、职业院校、初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引人,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拓展训练的参与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体操、队列练习和学校自编操,这些内容安全性相对较高,方便开展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倾向于这些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当前这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现有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小学生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多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纠错的练习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四、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学校领导重视拓展训练,便于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真正掌握拓展训练的意义,为拓展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内容较多,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野外项目;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有些适合开展教学,有些不适合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项目的选择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项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项目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应该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指导技巧与指导经验推动拓展训练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师生站在统一角度、同一立场,实现心理共融,使学生放下心中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提高拓展训练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开展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极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与经验,故多途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很重要。

第3篇

学生:老师,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不会了。

老师:我都讲了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在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和学生的这么一段对话。这是中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有着相互联系的两种困惑。我校招过来的学生入学成绩平平,初中的数学基础较差,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肤浅零散,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吃力,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不如人意,使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实践表明,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互助的群体环境,营造有利于困难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个和谐、互助的学习群体环境对于其每个成员(特别是困难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在班级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人人尊重困难生、人人愿意帮助困难生学习的良好风气。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成立四人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后由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充当困难生的“小老师”,小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检查作业并帮助订正错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奋斗者足迹”专栏,用于展示那些进步较快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

(4)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教学,防止分化。

(5) 加强对困难生的学法指导。

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思想品质欠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6)进行分层次教学。

(7)加强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在困难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8)对易错或反复错的知识点,学生也会感到非常难学,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归纳总结,让学生及时弄清错因,并配备一定量的练习比较甄别,避免再次出错。

(9)实现自我完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困难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困难生方法各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不懈的努力,调动其个体内部和外部各种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排除其主要的消极因素,促进个体认知、情意、行为积极地交互作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二、高中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时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3)要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4)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5)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6)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9)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10)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11)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12)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级数学学困生不同程度取得了进步,他们学习自觉了,成绩比以前好了。表现为: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不再迟交、欠交作业,有错及时更正。上课游神的学生也能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自觉进行练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更可喜的是学困生能大胆向老师提出疑难问题,有时课内没时间,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证明他们已不再对学习自暴自弃,而是转化为“我要学”。由于重视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双基不断扎实,能力不断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与学生有所沟通,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效果,从而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从教师的情感教育中获得积极上进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非每个方面都弱,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使用“放大镜”,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弱的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法学的理论知识,一级能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学生体育问题的能力。

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师要把运动技术教学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养护身体。

科学选材、训练和组织竞赛的能力。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运动竞赛活动的任务,组织各种比赛,要有分析动作结构、战术方略、运动负心理活动有效干预能力。

(五)教学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现身精神,还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只有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才不愧于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

第4篇

教师的主导性不是主宰性,学生的主体性也不是自由性,只要抓住“学习”这个关键词,教师的“学习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意义就很容易明确,两者的有机结合也很容易形成。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创造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简单的装知识的“容器”,强调“技术第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一刀切”,学生在课题上只是简单地机械模仿,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示范——学生继续练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学习的,因此,学生脸上看不到愉快的表情。虽然,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的技术动作也会掌握得不错,但学生对这样的课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心理上的求知欲、表现欲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这种教学是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该加以改变。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呢?经过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练习体会——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学生小组互帮互学——学生演示,师生评价——学生练习反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验,才能形成人人参与评价的局面,以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方法:

1.对比体会法

如教一年级30米快速跑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30米快速跑,大家先自己体会一下走与跑的区别在哪里、脚的不同部位先着地的区别在哪里。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练习体会,得出了答案。

2.复习体会法

此教法是学生对某个动作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总结动作要领。比如在教四年级跳高课时,由于这个内容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四年级的内容只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首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所学过的动作,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试跳,体会动作要领。这样,学生练习目标明确,练习主动积极,并且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3.游戏体会法

此教法是结合技术动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如老师在教授后蹬跑的动作时,采用学生经常玩的猜拳迈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提出要求:迈步时前腿再抬高一点试一试,步子会迈得更大。接着,学生按照要求继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动作要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评价,树立自信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整体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有一种评价、一个标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生个体在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每个学生教学要求可以有所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就自己独立做;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一个人帮助不行的可以两三个人帮助。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完成,都是成功的。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参与。

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第5篇

1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重要作用

1.1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因而就会出现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说,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与缺点,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但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1.2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体育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特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相应能力,同时又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其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体育教师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时,首先就要将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充分详细的了解,明确学生属性才能开展下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确保所指定的教学任务与安排的教学内容适合每位学生,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并且贯彻到体育教学整体过程当中,分模式分层次教育使教师完全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带来良好体育锻炼,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当中,对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更加感兴趣,更愿意加入到体育锻炼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深入探讨

2.1做好前期调查、合理划分。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当中,最重要也是基础工作,就是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班级所有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身体情况要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前期调查表格,综合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将平均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根据分出的不同程度小组,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学生不足之处的重点锻炼,扬长补短,同时编排适合学生水平的体育锻炼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因此,做好前期调查,是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前提依据,为后面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2.2确立教学目标、确保全面。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会将提前做好的分层计划落实到实际当中,按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基础等方面合理分层,一般的班级主要形式为高中低3个档次,只有合理分层,才能确立教学目标,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体育教师按照分组的安排,结合每个组内学生的主要特点,从而确定出最终体育考试的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每个小组之间虽然期末考试都是百分制,但考试内容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完全不同,高能力的标准要以拓展挖掘内在潜能为主,中等能力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适当降低标准,只要他们尽力完成就能通过考试,这也是分模块分层次的具体体现。2.3模块层次教学、提高效率。高校体育教师要对高中低3组学生的分层,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高档要进行体育技能、体育项目专业训练、体育终身意识培养以及强度稍高的集体拓展活动,中档的教学内容主要保障学生在全面掌握并运用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相应难度的跳高、跳远或是排球等基本内容锻炼,而对于低档学生则注重将基础体育项目进一步夯实,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学懂。其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方法也要做到分层,高档学生以自主学习、组员合作探讨学习为主,可以将微课或是翻转课堂等运用到其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档学生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连续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规范其动作,以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而低档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与精力,重点进行教学,主要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的方法,在示范时要各个角度进行动作展示,让学生充分看清楚动作要领,增强他们的理解。2.4根据成绩表现、调整分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模块分层次教育,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有的学生可能在低档中,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成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潜能,进步飞速,能力提高得比较明显,而有的高档学生可能由于学习过程中产生些许自负骄傲的心理,对待学习热情有所下降,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成绩下滑。因此,高校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调整原有分层,不好的降一级,进步的上升一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尊重与公平,同时也能让每位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竞争危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努力上进学习精神。2.5科学分层评价、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考试期末成绩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出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特点及优势,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综合做出评价,考试成绩的分数只是评价的一部分,还要加上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进步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最终给出合理、人性化、公平、服众的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堂的分模式分层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以及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欢迎,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重视,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身体的重要影响,教师也能更加理解以人为本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当中。因此,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对高校整体教育事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应将这种教育模式,积极运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勇于尝试、善于创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杨明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宇阳.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教学[J].新西部:理论版,2011(9):230.

[2]唐拥军.分层教学法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60-161.

第6篇

1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1.1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艺术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时机的选择,保护帮助的措施,体育器材的摆放、运用,讲授与示范的有机结合,表扬与鼓励的恰当运用等,这些环节既是教学艺术组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又统一在一起,体现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美的体会,美的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听,多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良好的运用各种教学环节,形成教师自己的,别具一格的,为学生所喜欢、接受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也是教师教学魅力之所在。

1.2提高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动的眼神,优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循循善诱的语言,体现力与美的身姿,都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艺术,体会至形体美、语言美、动作美等,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师生双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热烈的讨论学习,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提高教学艺术,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方法,就是多看课、多听课,仔细体会老教师、优秀教师在上课中各教学环节运用的时机、效果,体会他们如何表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如语言运用中语气、手势的运用,讲台中的站位,动作讲解中的术语运用,示范的方位、时机等,这些细节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更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作为青年教师应虚心求教,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很快成长起来。

2体育教学中教学艺术体现的环节

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展现。

2.1课前备课是良好教学艺术体现的前提条件备课是基础。

教师应在讲课前认真备课,掌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熟知它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点,这样才能把教科书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讲课不慌,讲课时才能驾轻就熟,适时发挥,潇洒自如。备课还包括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设计好,设计好教学用具运用的时机,适当的采用引言、过渡语等,可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连贯,有加分的效果。

2.2课中教学艺术的展示

2.2.1教师的形体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一体育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体格健壮,精神抖擞,身姿健美的。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形体美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位形体美观,衣着得体咱勺体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被教师的风度所吸引,产生美的向往,想要学习体育,锻炼身体,获得良好的身姿。所以教师的形体、仪表、气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还有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的风度与气质,并把最佳的精状态带入教室,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出现在体育课堂上,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2.2.2教师的语言美一学生美的体会之二语言是一门艺术,要使其准确、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就应该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精炼、言简意赅,重点处可以适当重复,以示强调。教学语言的音调和语速以全班同学能清晰入耳为准,不要过强、过弱、过快、过慢。整个教学过程以音速拨动学生心弦,以音量牵动学生思维,以音色烘染课堂气氛。

2.2.3教师的动作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三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观看优美的动作示范,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轻盈、准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动作示范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动作美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动作示范经常与讲解结合运用,需注意二者运用的目的和时机。是以讲为主,结合示范:还是以示范为主,穿插讲解,注意教学的时机与方法。

2.2.4教学的组织美——学生美的体会之四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的运用,队伍队形的调动,都是考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关卡。合理的教学组织环节,会使一节课紧凑连贯,减少教学不合理时间,体现出教学的组织美。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设置些疑问、反问的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2.3课后教学艺术的体现课后小结回顾也很重要。

上完课后,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只有不断地回顾、总结,教师的授课水平才能尽快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课等方式收集授课信息,结合自我总结来进行综合评课,促进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第7篇

我是一名光荣的小学体育教师,是的,每次向别人介绍我的职业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加上“光荣”二字,不是做作,而是为了表达我内心的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教师,并且是我热爱的体育学科,这对我来说是极幸福的事儿。回首这几年,从刚参加工作的稚嫩惊慌与兴奋,到现在的沉稳而坚定。这一路有付出,有收获,有欢笑也有泪水。所幸,这一切都是和我最亲爱的小孩们一起走过,无悔、无愧。

在我看来,如果想上好小学低年龄段的体育课,最好的办法是要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极强,特别善于直观模仿,而且求胜心理强,奖励方法很有效。所以,在我的体育课中,我一直注重体育的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体育课应该是小学课堂中比较受欢迎的课,我也清楚的明白这点,因为一到我的课上,我的学生们都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冲出教室,围在我的身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这幸福是我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毫不吝啬。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所以学生们喜欢得很。但是,在我渐渐上了几次课之后发现我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有了情绪上的差别。因为在我从教初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兢兢业业的备好课,完成教学任务,带学生们玩耍的时间较少。所以这个变化就给我的学生原先对体育课的期望有了落差。他们开始懈怠,积极性降低。他们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自己设想的由游戏和欢乐的体育课差距太远,无法接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无法理解我所教的正规内容,慢慢的开始不愿意配合我的教学。这是我才发现什么是教育,教育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所以我必须得改变我的教学方法,避免呆板,生硬的教学。在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之后,学生们逐渐回归到体育课堂上来了,主动性提高,厌学现象基本消失。下面就举一个我在从教初期在我的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小片段。那时,我正在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上课伊始当然得排队型,齐步走也是一个基本的训练。下面我就谈谈我那时的体会:

我觉得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热爱、意识和能力。我打算先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我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在体育课堂还是其他课堂,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课上准守纪律,按照秩序进行教学活动。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事实发展并不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进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教学活动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在教低年级的体育课,那一次我给他们上第一次的齐步走的课,首先,我自己先做了示范和基本的动作,然后进行男女分组各自进行队列和队形的训练,可他们没练了几分钟,就出现了问题,当时我脑海中就闪现出了几个字:无组织、无纪律。他们完全不听指挥,有的自己超出了队伍,更过分的还有的自己跑去玩了。有的在打闹,有的在嬉笑,他们完全不理解队伍这个词的含义,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乱成一团。一开始我特别生气,如果班里有几个捣乱的学生,很容易把全班带坏,到时我根本没办法领了。我集结整理好了队伍,一张嘴想批评他们,一看到他们那稚嫩的笑脸,又不忍心,于是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学习老师教的内容。问过之后才发现,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齐步走,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所以那些会走的极想在同学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而那些不会的又不甘心被别的同学嘲笑,所以才有了起初的一团乱的情况。他们会的不学,不会的又不想丢人,所以干脆都跑去玩了,学习的积极性没了,一片混乱之中,我的教学任务失败了。下课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想了很久,总结了教学失败的原因,并且思考了解决办法,我自己认为在上齐步走的课时,我的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想着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于是,在下节课时,我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并且有奖励,学生们果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自发组合,分配小组任务,自己督促自己的组员进行练习任务,果然,效果显著,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致颇高,为了给自己小组赢得荣誉,还进行了成果大PK,全班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了,课堂氛围出奇的活跃。

从我上面的教学案例,我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的为我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更应该注重我的学生在需要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学生犯了错,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侧重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全面、协调的发展培养训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在我的体育课堂中,我对教学方法的选取都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力求常变常新,对学生形成一种和吸引力,使他们对我的课堂感到新奇和热情。我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把我的体育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想学,学生乐学,学生自学的课堂模式。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注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法,其实体育课也是如此。在我的课上,学生有较多的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我最喜欢的就是学生对我这一节课的想法和评价,我最愿意听他们的心声,是作为学生而不是老师的想法,这一点对我很重要也很珍贵。

对于现代的体育课堂来说,已不同往日状况,现今更加重视德育,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前进。我以前是疲于应付课堂中的诸多的繁杂信息,也没有那个意识去捕捉那些微妙的变化,但是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户外的体育课堂上,户外体育课本就潜在着诸多的临时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好好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来应变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处乱不惊。

有些人认为,做一名体育教师非常简单,不过是带着学生跑跑步,做做户外游戏罢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我看来,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科目的教师多要承担一些东西,付出的也不会比其他科目教师少,在和我的学生一块学习成长中,我才觉得自己真正的长大,我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拥有一群孩子的人民教师,他们从今后由我来负责,由我来守护。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也可以让学生幸福快乐的成长。(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第十九中学校)

第8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莆田市1221名中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学校等级间、学段间、城乡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教师教学行为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性正相关。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过程,社会需要具有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要求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已任。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发展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体育学科关注的焦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教学行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通过对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了解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以及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对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培养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莆田市中学生进行调查。按区县分层,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一至两所学校共10所中学,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一个学段的一个班的男巧名、女巧名为本研究的被试,共发放1 440份问卷,回收问卷1 349份,回收率为93. 7%;有效问卷为1 221份,有效率为90. 5%,其中男生571人,女生650人。

1. 2研究工具与程序

1. 2.1研究工具采用林俊的“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及武雪鹰的“有关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的调查问卷”,对同一对象施测。林俊的问卷共51条目,由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管理、学习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用Likert的五点计分,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得一分至“完全符合”得五分,总分值为255分,得分越高,说明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叫。武雪鹰的调查问卷共21个题目,由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五个维度构成。采用同意记三分,不确定记两分,不同意记一分的方法将变量数量化。该问卷信度Alpha系数为0. 746 4,内容效度系数为0. 926%

1.2.2研究程序根据研究需要,利用网络检索并阅读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输人、整理与分析,分析方法有:基本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

2.1.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基本情况(见表1)

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包含学习动机自我激发能力、应用学习策略能力、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运用学习环境能力(以下简称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管理、学习环境)。表1显示,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平均分为39,处于中间分与高分之间,表明目前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学习环境。

3.1.2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特征(见表2)

表2数据表明,莆田市男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 47)高于女生(3. 33 )。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特征,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莆田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性别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t=4.845,P

2.1. 3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城乡特征从城乡比较上看,城市的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均值高于农村,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61 ,P >0.05),但在学习动机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t=5.285,P

2.1. 4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校等级特征将所调查的学校分为一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普通学校三组,一级达标校和普通校的总平均分高于二级达标校,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2.297,P>0.05)。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中,不同等级学校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看,学习动机一级达标校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和二级达标校,学习环境维度上二级达标校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

2.1.5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段特征初中、高中学生不仅年龄上存在差异,且身心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高中学段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环境上高中学生显著性高于初中学生。

2. 2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见表3)

教学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行为系统,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从思想到活动的教学实现。本研究从学生角度研究在充满师生互动的体育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它分为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差异五个维度。表3数据显示,莆田市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总分3分中得2. 44分),其中教师行为观念最高,其余依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 3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采用Pearson相关对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表4结果显示,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行为中行为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差异面向学生全体、教学态度与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对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教师教学态度、行为越端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高,课堂中教师越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高。

3讨论

3.1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特征分析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运用元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的能力。学习动机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前提,学习策略是体育学习的手段,自我管理是体育自主学习的核心,而学习环境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必要辅助川。学习动机是指建立在激发兴趣、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基础上的“想学”,包括价值意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冈。自我管理是体育自主学习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由目标内容、自我总结、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组成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采用的学习方法、技巧或规则。学习环境是指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体育学习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一般,学习动机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管理和学习策略,得分最低为学习环境。一些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把它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投人力度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要求,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一般。莆田市是著名的“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城市”,培养出多位国家级名将,具有优良的体育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充分感知体育乐趣,认知体育的价值,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因而在学习动机上得分较高。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进行体育学习的能力最差,表现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主动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不能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为体育学习服务。体育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孤立地学习,学习者之间的彼此交流合作将有助于缩短歧途中浪费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取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图。

通过性别比较,男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得分和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自我管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他们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女生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从而抑制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男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一切可用的场地、器材进行体育学练,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常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体育知识、学习技能。在自我管理上,男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会自主学习,并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情况,不断改善学习方法。

城乡比较上,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人加大,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也在逐年缩小。另一方面,城乡学校之间的体育课堂管理方式存在着差异,城市学校由于过分追求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统一,从而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师能力所限,体育教师在管理课堂方面相对较自由民主,这恰好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川。城乡学习动机上差异主要来自于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上的差异。

不同等级学校学习环境不同,学校的设备、场地情况、师资情况不一致,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维度上,一级学校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和二级达标校,学习环境维度上二级达标校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进人一级达标校学习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优秀,因而追求成功、发展自我效能感和强烈学习责任感强,导致其学习动机方面得分高于其他两类学校。普通学校学习文化课学习成绩虽不如一级、二级学校学生,但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反而高于其他两类学校学生,因而学习动机维度得分高于二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学生在体育场地资源上不如一级达标校,但学生之间学习的互相帮助的氛围较好,人力资源利用占优势,故学习环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一级达标校。

从不同学段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在学习环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首先高中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阅览室、网络等硬件条件相对比较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其次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善于与他人沟通,集体合作学习观念强。

3. 2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五个维度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莆田市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较高,其中教师行为观念最高,依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莆田市各级体育教师培训已广泛开展,体育教师能够更新教学观念,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地位低下,导致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因而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态度评价较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多,一个班级在60人以上,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这个维度评价最低。

3. 3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分析

从教师教学行为和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来看,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各维度与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正相关。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的目标、方向、内容、方法、媒体、进程、质量和结果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抱负水平、成绩优劣、学习习惯的好坏等,很大程度也受教师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从他控到自控,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从单维到多维,从有意识到自动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

从各维度上看,教师的行为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大,教学态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小。不同的行为观念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理念,传统体育教育中,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在他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体现在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地组织个人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结论

第9篇

一、把体育教师的爱深深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没有体育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冬天,气候寒冷场地坚硬,学生上体育课不爱做练习,偷懒现象极为普遍,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使学生明白,老师在课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都是为提高他们运动能力服务的。

在寒冷的冬天进行耐久跑教学是相当困难的,耐久跑教学本身较单调、枯燥,加之冰天雪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缺乏可以理解。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从心理上相信老师让他们跑800m、1000m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增强抗感冒能力,特别是对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其次,要从理论上让他们懂得耐久跑的“极点”和如何克服“极点”,从方法技巧上学会跑得轻松自然,协调重心,平稳有节奏等,再进行合理的刻苦训练。要做到这些,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为学生进行讲解辅导,体贴关心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教师应从关心和体贴学生入手,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督促学生上体育课前备好保暖大衣,在运动后及时穿好,不要在冷风处停留;不要坐在冻地上休息;应慢走,进行积极性放松休息,避免引起伤风感冒,影响健康和学习。

在安排见习生时,教师应根据天气和学生身体情况,适当安排见习生到合理场所进行适宜的练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感到温暖,增进师生的感情。最终让学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安排的练习,并努力地将教师的要求化为实际行动,激发起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对体质差的学生,教师更需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用满腔热情来关心爱护他们。教师绝不能用激烈的语言训斥、挖苦和讽刺学生,更不能嫌弃歧视,乃至于放弃。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激发学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杨,特别要肯定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要求全班学生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体育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因为这将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教师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给体质差的学生领跑,调动全体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友爱、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教学风气,增强后进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消除自卑心理,并体会到师生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把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带进体育课

兴趣,是人们完成任务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冬季体育课耐久跑的兴趣几乎为“零”。无论是体质好的学生还是体质差的学生,一听要“跑”,都会唉声叹气,有的甚至恐惧万分,根本谈不上兴趣,更不要说积极性和主动性了。对此,对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有兴趣的活动;对于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再给他们一次努力的机会,最终达到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跑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体验到经过自己千辛万苦的努力达到自我要求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就是“快乐教育”中的快乐感。

对于那些体质相当差的学生,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一次努力后的进步,体验到取得进步的快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前途”渺茫而放弃跑的练习。教师应降低标准,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从内心点燃希望的火炬,鼓励他们坚持再坚持,最终达到标准,体验到自己也是成功者。

三、多种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对各项练习进行改革和创新,尽量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自然就会得到保障,比如短绳的一带一跳,来一个挑战赛,每节课五分钟,每组都可以挑战班级纪录。踢毽和跳绳设立班成绩表,每个人可以挑战自己,也可以挑战其他同学。

四、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在冬季室外课别重要,集体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安排在10分钟左右,尽量多安排小组练习时间,把学生控制在微微出汗的程度最好,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学习自己调配体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掌握他们的练习情况,安排好休息时间。如果天气特别冷,还要适当缩短学生在室外的时间,尽量防止感冒的发生。

五、作出表率

教师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它是一种生动、直观而又具有说服力和富有强大感染力的教育手段。如亲自带领学生一起跑、一起练,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学生,当他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完成训练项目时,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锻炼,能拉近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内在动机。

六、保持“热”度

冬天上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寒风刺骨,一到操场那种冷飕飕的感觉让学生还没开始上课就心生怯意。冬天上课应该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冷暖感受,做到适度锻炼,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热度,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活动先预“热”

在上课之前一般先安排3至5分钟的预热过程,让学生尽快适应室外的温度。如低年级学生安排跳绳,高年级常规安排是800米至1000米的慢跑。

2.基本部分保中“热”

冬天的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季节的课,如果因为活动学生大量出汗,就可能引起感冒,所以课的基本部分与以往应有所变化。内容的选择应贯彻间歇性和非剧烈性,当然要强调趣味性。

这样的课堂任务安排,学生既能全力参与,又有一定的时间用于等待或调整,身体始终处于中热状态,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生理基础。

第10篇

基本体操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体操教学规律,运用体操教材向学生传授基本体操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1队列队形调动能力

队列队形是基本体操里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是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形练习是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和要求,进行各种队形和图形变化。[1]队列队形调动是各种复杂图案图形变化的基础,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能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队列队形调动能力是学校体育常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效率,严密教学组织的重要方面。

1.2基本体操创编能力

体操创编能力是在掌握基本创编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授对象的特点,依据特定场地条件,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体操基本动作的创新组合的能力。基本体操的创编是学生掌握体操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知识的直观体现,创编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点水平。创编的结果最终体现为教案,具体表现为格式规范、组织教法的设计,术语的准确运用。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在创编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术语和创编原理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3直观展示能力

直观展示能力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表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产生动作表象的能力。直观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特征。其次,直观示范要考虑示范面的选择,还要考虑示范点速度、学生人数和视线的干扰。教师通过正确标准的动作直观展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1.4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教师,语言表达是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之一。讲解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启发设疑,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手法。教师运用语言得当不仅能说明事理,还能将传授知识、道德教育、智力发展有机结合,最终升华为教学的艺术。幽默的谈吐、准确的术语、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1]课堂组织管理内容纷繁复杂,大致包括教学形式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的布置、课堂的控制、违纪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几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影响体育教学的许多因素都会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呈现。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也是体育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2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储备过程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储备越丰富越扎实,在下一个实践操作阶段时才能厚积薄发。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必备环节。

2.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当人的行为在目标指引下进行时,目标则形成指引人不断前进的动机和不竭的动力源泉。首先,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其次,学生了解各个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评估目前的水平状况,找出与目标存在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下一步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

2.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通过比赛和竞争性的游戏营造良好而热烈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对教学活动无疑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执行者是否妥善地选择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关系就是人与工具的关系。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锻炼水平来科学地选择、组合、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体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基本术语的教学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再通过身体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动作印象;教师还可针对相近或类似的动作适时进行提问,使学生明确动作概念。最后教师可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几个简单的动作串成连接动作,借此既掌握基本动作,又增强学习兴趣。

3实践锻炼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一阶段所学习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做到知行合一。在学生实践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能力。

3.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指学生掌握的基本体操相关知识,行是指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识掌握来代替具体实践,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用具体实践来替代知识掌握,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实践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须步骤,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才是自己正在掌握的知识,而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正是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很多领域,例如:队列队形的调动、体操术语与示范、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学到的体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3.2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要正确规范

基本体操作为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示范领做规范正确,教学步骤简洁清晰。体操动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控制准确,对术语的运用正确,队列队形的调动、指挥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队列队形的调动路线设计好,口令清晰、洪亮;示范动作要反复练习,达到标准熟练;讲解动作的术语要事先看书,要求讲解示范相互配合,达到示范标准,讲解正确。实践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运用相关知识,重在把功夫放在课前,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基本体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3.3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善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是技能向能力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体操实践课中,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集体备课,准备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总结经验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是教师对实践学生的评价: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整节课的闪光点,教师在提出建议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提高自省能力;再次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互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和优点,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才能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中的闪光点要给予表扬,让实践学生对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之后重复进行基本体操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

4创新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关键

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都能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就之前基本体操实践过程中的优点进行整合,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重新设计编排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能力,通过实践来进行评价,不断总结,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基本体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队列队形变化顺序的创新,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和教法组织的创新等方面。队列队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通过人员位置的调整,变化出不同形状和规则的图案,这个过程要求除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根据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想像力,进行大胆实践。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主要体现在动作组合和方向的变化上,如双臂对称类动作比不对称类的动作简单,单个方向动作比复合方向类动作简单。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创新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正确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5小结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技术本科;体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29-04

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学校类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1]。

以“基础、普及、提高”为主线,以“终身体育”为方向,是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体育课程要发挥好服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需要寻求融合要素,以课程为载体,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

一、体育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通常以追求专业化的运动技术和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体育课程教学是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融于身体活动的教育过程,其课程目标一般分为五个领域:一是运动参与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意识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二是运动技能目标,即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三是身体健康目标,即使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根据自身体质状况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一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四是心理健康目标,即使学生自觉运用适宜的体育活动或方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五是社会适应目标,即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使其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总体上看,体育课程目标指向“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个方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基层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这些岗位工作的性质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要求技术人才既要懂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持续工作是以健康的身心为前提的,而要获得健康的身心,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至关重要。而这也恰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所追求的基本目标[3]。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发展研究的方向与灵魂。体育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方向上是一致的[4]。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方向、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等问题,也关系到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不同类型专业特点有侧重地调整体育课程目标,即明确体育课程教学需要辅助应用型本科学生哪些方面能力的发展及实现方法等,既要保证基本目标实现,又要助推专业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最关注的问题。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是不同的,体育课程目标亦应与此相契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岗位操作、技术实施等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坚韧、运动能力、观察力、反应与判断力、解决力、控制力和组织力、合作能力等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任何一项实践和生产活动都受思想及意识的支配,也就是说,人的肢体活动或所谓的实践活动都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因此,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实践意识为前提,同时增强学生的肢体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肢体能力,才能发展好职业能力。即,体育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体育运动和技能学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实践意识,通过思维方式迁移和技能迁移等,解决学生能操作的问题;二是通过掌握运动技术,增强技术人才的肢体能力,解决学生善操作的问题。

二、体育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对接

体育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对接主要是解决体育教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通过两者的融通与渗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益,提升体育课程价值。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其中必修课又分普修课和专修课两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安排中,一般是在一年级开设体育普修课,设置基础课程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及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大学二年级时,体育课一般设为专修课,教学内容以必修选项课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某一类运动项目进行系统学习,掌握该项目科学锻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事实上,这种专修课开展得并不理想,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校资源限制、学生参与意愿不强、项目脱离学生生活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应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从知识与技术结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确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要素与体育课程要素的共有内容,将专业需求分解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中,以体育学科知识和技术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达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目的。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改革体育课程设置结构及课程内容,实现体育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对接。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在不增加体育课数量的前提下,可将一年级的基础课改为选项课,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发展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时,结合专业需求开设特色体育必修课和选项课,按照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个方向,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改变体质、急救知识、个人卫生、运动生理、教练理论、保健知识、心理调节、体育游戏、技能体育、竞技体育、岗位体育、生活体育等课程内容,从社会、文化、教育、心理、保健、竞争、合作、交往、娱乐、竞技、生活、职场等方面实现与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对接[6][7][8]。这种课程体系设计的突出特点是,跳出了单纯的竞技体育教学和生物体育教学的限制,拓展了知识体系,为满足学生专业学习、个性学习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是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从技能、知识、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来选择。首先,依据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内容来确定该专业要求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从中提取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确定体育知识内容时,先逐条针对每条体育技能确定要获得该技能的学习者应当“知道”的内容,即知识内容及其要求,仔细地列出每条知识内容,并根据技能形成要求、教育层次和课时容量,认真甄选每条知识;在确定体育情感与态度内容时,也是先从工作任务入手,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精神和态度,最需要的工作品质是什么,然后将其融于体育项目中,让学生通过体育项目的执行发展各项工作品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最后,将这些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情感需求进行汇总,开发和创新体育课程项目。

三是拓展体育课程空间。终身体育强调个性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其包含着人的一生中都要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含义。终身体育的实现,意味着除学校体育外,学生将来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创新学校体育课程模式,与生活体育接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观念,就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创建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组织,是拓展体育课程空间的重要形式。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在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条件下,以健身为目标,促进学生个体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同时掌握评价自身运动水平的能力,并学会在遇到运动伤害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知识,为学生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健身及休闲体育的管理,在确保其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健身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完善校园内部体育组织机构,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依托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各类科学健身讲座和系列休闲体育活动,举办体育知识竞赛,促进体育知识传播的多元化。

三、体育课程实施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对接

体育课程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的职业成长、终身健康发展服务。要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转变为人才的现实职业能力,需要一个知识和技能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习得、应用、迁移和建构四个环节。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要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需要关注四个环节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是习得。习得是因学习、练习而掌握,是个体获得事实性知识,并习得外显动作、对内调控能力的过程。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而言,习得过程是在原有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基础上不断扩大认知和实践范围,形成对体育知识和系统技能的全面认识的心理活动。同样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需要经历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会在不同的项目学习中进行创新的尝试,从而获得不同的学习结果。有效的习得过程,是在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操练而习得,形成基于不同个体条件基础的运动能力和专业能力结果。

二是应用。仅有习得,没有知识体验的实践过程是难以实现创新的。应用是在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真切感受和对体育活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对其产生情感并创新具体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动作性知识和动作技能产生及创新的策略,这也是通过个体体验将知识与技能进行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更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必经过程。

三是迁移。迁移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生已经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影响;二是指学生已经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其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影响。本文所讲的迁移主要指后者。要实现迁移,首先必须学会反思。反思是指学生以反身性的自我观察、分析、评价等方式,对自身经验、活动或身心结构进行从外在本质到内在本质把握的过渡。在迁移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刻反思感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升华过程,将其经验和思维方式转移到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中,并通过专业实践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四是建构。在反思和迁移的基础上,学生以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视角去感受、体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并在实践中将体育知识及思维过程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即建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单一和单向的活动,是在个体自己主动、积极的调控下进行的持续、反复的改变过程。

四、体育课程师资发展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接

无论是对于体育教学,还是对于专业教学,都应注重教师的个体因素,以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消解学生个体因素中的不良倾向,真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体育课程师资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认知,使其与专业师资达成人才培养共识。具体策略是推进体育教师转型发展。

一是从教学型转向教学型与科研型并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体育系部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并要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深谙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了解各专业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懂研究能钻研,可通过课题研究、学术活动、与专业教师结对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二是从通才型转向通才型与专才型并重。体育教师在承担公体课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某项体育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与锻炼,加强专项体育技能发展,与某大类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相对应,学校则要用经费资助、重点培养、破格任用、选拔骨干等竞争激励机制推动体育教师迅速成长[9]。

三是从技术型转向技术型与反思型并重。有研究显示,教师认真备课程度、是否与学生一起进行技能练习、教学法的适宜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等教师个体因素,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否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学生是否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等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次要因素。由此,既要关注教师的技术性成长,更要关注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可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分析、小组互动、观摩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反思,通过反思和迁移,将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体育学习与专业学习更好地联结起来。

参 考 文 献

[1]庞丽静.600 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酝酿大变[N].经济观察报,2014-05-12(3).

[2]陈小虎,杨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0.

[3]汪玲玲.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6(1):70-71.

[4]东芬.“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的思考――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94-96.

[5]孟繁,谢联瑞,何向彤,钱辉.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与标准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5):98-102.

[6]缪建东.生活体育――社区教育新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1(3):103-106.

[7]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4:85-86.

[8]杨岭,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10):58-63.

[9]曹勇.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12):48-50.

On the Strategies of Linking Sports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ng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Zuo Ningning, Liu Ji’an

Abstract As the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specialized personne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need to seek the fusion elements and regard the courses as the carrier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docking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from curriculum goal, curriculum content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tc. And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guid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transform and develop from teaching teachers to teachers engaging in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simultaneously, from general teachers to teachers with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abilities, from technology-based teachers to technology and introspection-based teachers.

第12篇

一、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针。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二、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

三、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 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四、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