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术研究论文

技术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24 06:2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术研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术研究论文

第1篇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兔舍温度过低会影响兔的生长发育、育肥效果、繁殖性能、毛皮质量和饲料利用率。适宜的室温应为10~25℃之间,低于5℃兔会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各项生产性能。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左右,要搞好冬季养兔,防寒保温工作十分重要。兔舍要安装双层门、窗,夜间挂上门帘、窗帘,防止寒风侵入,减少热量散失。舍内还要安装暖气,以保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引起兔的感冒。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也可以有效提高兔舍温度。仔兔对温度要求较高,产箱中的垫草要柔软、干燥、保温性强,产箱应放在距离暖气较近的笼位,立体养殖时上层笼位温度较高,仔、幼兔尽量放在上层位置。哺乳后期和刚断乳的仔、幼兔尽量晚些撤出产箱,以保证仔、幼兔的取暖需要。

2注意兔舍环境

冬季为了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兔舍封闭性增加,通风不畅,废气和有害气体增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湿度增大,容易孳生细菌和寄生虫,发生各种疾病。因此,要及时清理粪尿,并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适宜湿度以60%~65%为最佳,并尽量保持恒定。据测定,饲养在通风良好兔舍内的育肥兔其生长速度比在通风不好的兔舍内要提高40%~50%。

3保证室内适度光照

适宜的光照有助于兔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光照还具有杀菌,保持兔舍干燥,有助于预防疾病等作用。面积大的窗户采光效果好,大量的自然光照可以提高室温,节省能源。一般兔舍门窗的采光面积应占室内地面的15%左右,阳光入射角以不低于25~30度为宜。繁殖母兔对光照时间有严格要求,每天需要光照14~16小时,这样可获得很好的繁殖效果,北方冬天日照时间每天不足8小时,需要采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适宜光照强度和时间可明显提高母兔的受胎率仔兔的成活率。室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4瓦为宜。每只成年母兔的断奶仔兔数接受人工光照的要比只有自然光照的高8%~10%。

4抓好冬季繁殖工作

兔的繁殖无明显季节性,但因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营养不同,对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成活率均有一定影响。冬季如有丰富的饲料,种兔营养好,又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仍可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母兔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增加光照,把母兔放在光线好的笼位。日粮中青绿饲料供给要充足,同时能量饲料要增加25%~30%。产后母兔切忌进行血配,这样既可以保证母兔的体质,又可延长仔兔的哺乳时间,保证仔兔的成活率,减少疾病发生。

摘要: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青绿饲料缺乏,给养兔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市场上商品兔供不应求。抓好兔的冬繁冬养工作十分必要。

关键词:北方冬季养兔技术

第2篇

论文摘要:在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和机械负载所组成的变频调速传统系统中,当电动机所传动的位能负载下放时,电动机将可能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或当电动机从高速到低速(含停车)减速时,频率可以突减,但因电机的机械惯性,电机可能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到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此时的逆变器处于整流状态。这时,如果变频器中没采取消耗能量的措施,这部分能量将导致中间回路的储能电容器的电压上升。如果当制动过快或机械负载为提升机类时,这部分能量就可能对变频器带来损坏。

一、引言

在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和机械负载所组成的变频调速传统系统中,当电动机所传动的位能负载下放时,电动机将可能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或当电动机从高速到低速(含停车)减速时,频率可以突减,但因电机的机械惯性,电机可能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到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此时的逆变器处于整流状态。这时,如果变频器中没采取消耗能量的措施,这部分能量将导致中间回路的储能电容器的电压上升。如果当制动过快或机械负载为提升机类时,这部分能量就可能对变频器带来损坏,所以这部分能量我们就应该考虑考虑了。

在通用变频器中,对再生能量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1)、耗散到直流回路中人为设置的与电容器并联的“制动电阻”中,称之为动力制动状态;(2)、使之回馈到电网,则称之为回馈制动状态(又称再生制动状态)。还有一种制动方式,即直流制动,可以用于要求准确停车的情况或起动前制动电机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不规则旋转。

在书籍、刊物上有许多专家谈论过有关变频器制动方面的设计与应用,尤其是近些时间有过许多关于“能量回馈制动”方面的文章。今天,笔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动方法,它具有“回馈制动”的四象限运转、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也具有“能耗制动”对电网无污染、可靠性高等好处。

二、能耗制动

利用设置在直流回路中的制动电阻吸收电机的再生电能的方式称为能耗制动。

其优点是构造简单;对电网无污染(与回馈制动作比较),成本低廉;缺点是运行效率低,特别是在频繁制动时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且制动电阻的容量将增大。

一般在通用变频器中,小功率变频器(22kW以下)内置有了刹车单元,只需外加刹车电阻。大功率变频器(22kW以上)就需外置刹车单元、刹车电阻了。

三、回馈制动

实现能量回馈制动就要求电压同频同相控制、回馈电流控制等条件。它是采用有源逆变技术,将再生电能逆变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回送电网,从而实现制动。回馈制动的优点是能四象限运行,如图3所示,电能回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其缺点是:(1)、只有在不易发生故障的稳定电网电压下(电网电压波动不大于10%),才可以采用这种回馈制动方式。因为在发电制动运行时,电网电压故障时间大于2ms,则可能发生换相失败,损坏器件。(2)、在回馈时,对电网有谐波污染。(3)、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四、新型制动方式(电容反馈制动)

1、主回路原理

整流部分采用普通的不可控整流桥进行整流,滤波回路采用通用的电解电容,延时回路采用接触器或可控硅都行。充电、反馈回路由功率模块IGBT、充电、反馈电抗器L及大电解电容C(容量约零点几法,可根据变频器所在的工况系统决定)组成。逆变部分由功率模块IGBT组成。保护回路,由IGBT、功率电阻组成。

(1)电动机发电运行状态

CPU对输入的交流电压和直流回路电压νd的实时监控,决定向VT1是否发出充电信号,一旦νd比输入交流电压所对应的直流电压值(如380VAC—530VDC)高到一定值时,CPU关断VT3,通过对VT1的脉冲导通实现对电解电容C的充电过程。此时的电抗器L与电解电容C分压,从而确保电解电容C工作在安全范围内。当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快到危险值(比如说370V),而系统仍处于发电状态,电能不断通过逆变部分回送到直流回路中时,安全回路发挥作用,实现能耗制动(电阻制动),控制VT3的关断与开通,从而实现电阻R消耗多余的能量,一般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2)电动机电动运行状态

当CPU发现系统不再充电时,则对VT3进行脉冲导通,使得在电抗器L上行成了一个瞬时左正右负的电压(如图标识),再加上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就能实现从电容到直流回路的能量反馈过程。CPU通过对电解电容C上的电压和直流回路的电压的检测,控制VT3的开关频率以及占空比,从而控制反馈电流,确保直流回路电压νd不出现过高。

2、系统难点

(1)电抗器的选取

(a)、我们考虑到工况的特殊性,假设系统出现某种故障,导致电机所载的位能负载自由加速下落,这时电机处于一种发电运行状态,再生能量通过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至直流回路,致使νd升高,很快使变频器处于充电状态,这时的电流会很大。所以所选取电抗器线径要大到能通过此时的电流。

(b)、在反馈回路中,为了使电解电容在下次充电前把尽可能多的电能释放出来,选取普通的铁芯(硅钢片)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最好选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铁芯,再看看上述考虑的电流值如此大,可见这个铁芯有多大,素不知市面上有无这么大的铁氧体铁芯,即使有,其价格也肯定不会很低。所以笔者建议充电、反馈回路各采用一个电抗器。

(2)控制上的难点

(a)、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电压νd一般都高于500VDC,而电解电容C的耐压才400VDC,可见这种充电过程的控制就不像能量制动(电阻制动)的控制方式了。其在电抗器上所产生的瞬时电压降为,电解电容C的瞬时充电电压为νc=νd-νL,为了确保电解电容工作在安全范围内(≤400V),就得有效的控制电抗器上的电压降νL,而电压降νL又取决于电感量和电流的瞬时变化率。

(b)、在反馈过程中,还得防止电解电容C所放的电能通过电抗器造成直流回路电压过高,以致系统出现过压保护。

3、主要应用场合及应用实例

正是由于变频器的这种新型制动方式(电容反馈制动)所具有的优越性,近些来,不少用户结合其设备的特点,纷纷提出了要配备这种系统。由于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国外还不知有无此制动方式?国内目前只有山东风光电子公司由以前采用回馈制动方式的变频器(仍有2台在正常运行中)改用了这种电容反馈制动方式的新型矿用提升机系列。

随着变频器应用领域的拓宽,这个应用技术将大有发展前途,具体来讲,主要用在矿井中的吊笼(载人或装料)、斜井矿车(单筒或双筒)、起重机械等行业。总之需要能量回馈装置的场合都可选用。

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调研和实践,对陕西的乡土干果树种板栗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做详细论述,很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板栗是斗科乔木经济树种,是我国特产的干果树种之一,在陕西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中的秦岭北麓、渭北的黄龙山区也有一定分布。在陕西栽培历史悠久,约有3000多年历史。果实富含营养,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质7%左右。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点等,同时又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一、生物学特性

板栗是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20米,树皮呈不规则深裂,褐色或黑褐色。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疏生锯齿为短状尖头,长7-15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直立、细长、雌花序着生于雄花序茎部。板栗不仅耐寒力强,而且相当耐热、耐旱。在年平均温度为10-15℃,四月间气温在16-20℃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5℃的地区,都适应于板栗生长。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土质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PH值为4.6至7.5。阳性树种,最忌阴蔽,幼苗在遮光条件下会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叶细弱,甚至枯死,致使结果部位外移,降低产量。因此栽植建园时要注意光照条件,密度合理和及时修剪。

二、栽培技术

栽植穴一般深、宽各70厘米。春季栽植应在先一年秋季挖穴,使土壤充分熟化。栽植前拾尽大石块,将表土、腐殖质、枯枝落叶填入坑内,有条件时取好施入绿肥。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低于地表5-10厘米为佳,栽植密度随立地条件而定在荒坡上可适当密植,每亩40-60株,成林后间伐,最后每亩保留20株左右;退耕或林粮间作的山地,可按每亩16-20株的密度1次定植,未成活的及时补齐。栽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秋植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植在土壤解冻后到发芽前进行。气候寒冷的地区,以春植为宜;气候暖和的地区,以秋植最好。秋植后根系与土壤的接触时间长,根部伤口愈合早,能提前发生新根,因而成活率高,生长也好。

三、抚育管理

1、中耕除草和刨树盘:适时中耕除草,有利于土壤疏松通气,增强透水性,提高蓄水抗旱力。结合刨树盘,可将落叶杂草翻入土内,或压施草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刨树盘春、夏、秋均可,春刨宜浅,秋刨宜深,一般深15-20厘米即可。

2、合理施肥:加强肥水管理,是板栗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每亩施氮磷钾混合肥30-35公斤,有机肥2000公斤。基肥能使栗树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为争取丰产打下基础。追肥一般每年施两次。第一次在4月下旬,此时为新稍速生期,可促进雌花分化,提高当年产量,追肥量每株氯化铵1公斤。第二次在7月上旬,此时为栗果增大,种胚形成期,追施肥料对植株生长和种胚发育有利,每亩施氮磷复合肥3-4公斤,可采用开放射沟施肥法,施后随即盖土填平。

3、整形修剪:板栗的树形很多,但生产上以主干疏层形表现较好,其次是自然开心形。修剪时,一般幼树经三年左右时间可完成“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树形、投产后管理分生长期、休眠期进行。生长期:4-11月,春梢萌发后抹去萌蘖,春梢30厘米长摘心,选留2-3个分布均匀、方位叉开、生长势强新梢,夏梢抽发后行摘心,培养充实的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休眠期:12月一次年3月前剪去病虫枝、密生枝、纤细枝、交叉枝等对弱枝采取多疏少留,对强树旺枝则多留少疏,徒长枝酌情剪留。对幼树、新梢中的直立枝强行拉枝,可缓和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及花芽分化,有利于早结丰产。成年树及高接树适当进行回缩,以促发新梢,成立体结果。疏花疏果:第二季果往往偏多偏小,可在8月中旬做疏花疏果,1个果枝保留2—5个雌花或幼果,将此后开花全部抹去,使两季结果获得平衡并增大果型。

四、病虫害管理及缺素症防治

1、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干枯病、白粉病、炭疽病,可于初发期及花、果期用0.2%托布津500倍或多菌灵药剂或代森锰锌等强力杀菌剂喷2-3次治疗。方法:第一次喷药后间隔3-5天再喷一次,再间隔7天喷一次即可,还可结合防虫一并喷药。

虫害主要有铜绿金龟子、栗红蜘蛛、栗大蚜、燕尾水青蛾等,枝干害虫以栗瘿蜂、云斑天牛较严重,果实害虫多为栗实象甲。生长季节发现叶片病虫为害时,选用托布津800倍液加水胺硫膦或敌杀死1000倍液防治。5月中旬树干环涂10倍氧化乐果,可有效地防治栗红蜘蛛及栗大蚜。栗瘿蜂主要为害新梢,春季被害芽逐渐膨大而形成虫瘿,严重影响开花发叶,削弱树势,生产上应及早剪除有瘿瘤枝条并集中烧毁,并在栗瘿蜂出瘤活动盛期6月中旬一7月上旬采用敌敌畏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树冠,消灭其成虫。栗实象甲主要为害栗果,对栗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防治上除加强秋冬清园并深翻园土、及时采收成熟果等措施外,结果期间病虫害防治建议用生物农药。发现枝干有天牛为害及时采用钢丝钩杀或以棉球蘸敌敌畏原液塞入虫孔毒杀。冬季进入休眠期,全园喷布一次波美3-4度石硫合剂五氯酚钠,可明显减少病虫的越冬基数。

2、缺素症。板栗种植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缺素症,这多是由于施肥不合理、土壤缺肥及板栗生长对某些元素的特别需求所造成。本处仅对几个重要元素进行说明:

(1)缺钾,缺钾时成叶边缘呈黄褐色、焦枯上卷、叶面呈现黄褐色坏死斑块、焦枯边缘和斑块易脱落,脱落后边缘清晰,叶面呈穿孔状。危害:花芽少、果实小、着色差。治疗:增施钾肥或叶面喷施硝酸钾,浓度0.3%-0.5%,2-3次。

(2)缺钙,症状为为害幼叶,幼叶出现黄褐色斑,主要在叶缘。危害:影响根系发育及果实。治疗:氯化钙或氧化钙(生石灰)叶面喷施,浓度0.4%-0.5%或根外追施氧化钙解决。

(3)缺镁,症状与缺钾相似。缺镁枝条细而弯曲,出现坏死斑点,主要为害老叶,失绿是其显著特征。危害:果实小,着色差。治疗:以氧化镁1%-2%或硫酸镁1%喷施。

(4)缺硼,特征是枯梢,形成扫帚枝。危害:影响花器发育,直接出现板栗空棚,影响根系发育。治疗:以硼砂0.1%-0.2%液面喷施。

第4篇

论文摘要从种子采集、圃地选择与做床、播种、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肉花卫矛育苗技术,以为该树种的育苗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肉花卫矛属卫矛科卫矛属,半常绿乔木,高可达15m。叶对生,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5cm。聚伞花序疏散,有花5~9朵,花绿白色,花瓣圆形,表面有窝状皱纹或光滑。蒴果近球形,有4条翅状窄棱,初黄色,后变红色;种子数颗,亮黑色,假种皮深红色。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

肉花卫矛树姿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具较强的耐盐能力,在我市海岛、海滨轻盐碱地、山区均有分布,是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极好的盐碱地造林树种。笔者现根据多年试验,总结肉花卫矛的育苗技术如下。

1种子采集

肉花卫矛果熟期为11月上旬,在果皮开裂前采收。日晒待蒴果开裂放在通风干燥处晒干,种子量少可用手搓,然后用簸箕或筛子除去果壳等杂质。种子处理干净后即冬藏,一般采用干藏,即是将种子完全晾干后装在密封的容器内放入地下室贮藏。

2圃地选择与做床

圃地应选择地势平缓、土质疏松、透水性好、不易积水且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酸碱性适中,pH值在6.5~7.5之间。肉花卫矛播种可用床播,苗床的规格为1000cm×120cm×20cm,床间距为20cm。先将腐熟饼肥铺于床面,厚度为5cm,施肥量为3000kg/hm2;同时施入5%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黑矾225kg/hm2,以防苗期病虫害。清理圃内杂物,做到地平、土碎、肥均。

3播种

3.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根据圃地设施而定,在台州地区露地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在温室或大棚内可提早1个月进行。

3.2播种前种子处理

采集后的种子干藏,至翌年1月中、下旬取出种子催芽。先用30℃温水浸泡24h,捞出后拌入2~3倍的湿沙,堆置背阴处沙藏,上盖湿润草帘防干,并经常洒水保持一定的湿度。3月中旬土地解冻后将种子移至背风向阳处,并适当补充水分催芽。为防止种子发霉应经常翻倒。4月初待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3播种方法及苗期管理

圃地全面整地,施足基肥。播种前1周灌水,播种方法采用苗床开沟条播,行距30cm,沟深2~3cm,播种90kg/hm2,播完种子将土耧平盖住种子,覆土厚约1cm,然后铺1层稻草,稻草的厚度以看不见床面为宜,铺完稻草立即浇透水。

4抚育管理

4.1苗期管理

播种后约20d左右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撤掉稻草和除草间苗,当苗高4~5cm时定苗,苗距20~25cm。幼苗期不灌水,待苗高达7~8cm再灌水,以后每隔20~30d,土壤较干时灌水1次;在5月份和6月份,各追施1次挪威复合肥,每次施75~300kg/hm2,并用0.4%尿素和0.4%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3~4次;及时中耕除草。

4.2分级育苗

第2年春天,及时移苗扩大株行距,可按40cm×50cm株行距栽植。每年追肥3~4次,经1年培育即可出圃;或隔1株去1株,变成50cm×80cm,继续培养大苗。期间要注意疏除下部萌生的侧枝、萌蘖,并要及时摘心,控其生长,促主干生长。

4.3定植后管理

肉花卫矛生性强健,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便。定植时每株施2~3锹堆肥作底肥,生长期一般不需再追肥,可每年入冬时施1次腐熟有机肥作基肥。从春季萌动至5月可灌水2~3次,夏季天旱时可酌情浇水,入冬前灌1次封冻水。秋季落叶后可适当疏剪,疏去一些过密枝、病枯枝、徒长枝,使枝条分布均匀。4.4虫害防治

肉花卫矛的苗木病虫害防治同其他阔叶树有所不同,主要虫害有丝棉木金星尺蛾和卫矛矢尖盾蚧。对丝棉木金星尺蛾可喷洒胃毒剂、触杀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2%烟参碱乳油2000倍液;对卫矛矢尖盾蚧可喷洒100倍液烟参碱防治,对已开始结蜡危害的若虫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6%吡虫啉液剂2000倍液防治。

5参考文献

[1]裘宝林.浙江植物志(第四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李根有,颜福彬.浙江温岭植物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盘菜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育苗、整地、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盘菜栽培提供参考。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到福建宁德的沿海地带。盘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圆如盘的肉质根,故称盘菜,其外形美观,肉色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根菜类中稀有品种。盘菜可进行多种加工,贮存期长,一般产量可达22.5~30.0t/hm2,产值可达45~9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好品种,及时播种

盘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区,为提早上市,以选择早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区,以选择迟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过迟播种会降低产量。

2适时间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复合肥。大田用种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将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75g/hm2与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随浇底水时施入。由于种子较为细小,可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为0.5~1.0cm,再盖薄薄一层细草,或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3~5d出苗,10d左右间苗,苗距2cm,经过25~30d左右,就可选择壮苗进行移栽。育苗期间要施2次稀薄人粪尿;特别要做好蚜虫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药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喷雾防治。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盘菜抗病力比较弱,特别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选用2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为宜。在种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宽130cm或90cm,沟宽30cm、深20cm。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时,将肥料均匀翻入地里,以防止烧苗。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盘菜播种后25~30d左右,选择肉质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叶完整、真叶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壮幼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喷洒1200倍液植物助壮素(百菌K)加25%苗菌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要带土移栽,定植时要栽正,小肉质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浇定根水。一般种植4.00~5.25万株/hm2,畦面宽1.3m可种4行,畦面宽0.9m可种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盘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缓苗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结合中耕浇施稀薄人粪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质根横径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较弱,可适当追施少量复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盘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一般幼苗期叶片数目少,叶面积小,蒸腾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浇水;进入膨大期,肉质根和叶面积都迅速增大,植株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浇水,勤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则易烂根。

6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盘菜定植后一般进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进行,第2次在定植后1个月肉质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且不要让泥土覆盖肉质根。除草主要是喷洒5%盖草灵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决禾本科杂草的危害。

盘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软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甲等。防治病毒病主要用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1.35%毒畏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软腐病主要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斑病主要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菜青虫可用3%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黄条跳甲可用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三氟氯氰乳油1000倍液。

第6篇

论文摘要分株是将带有根系的幼苗进行移栽繁育的过程;扦插是利用枝条或无根分蘖、腋芽通过扦插培育种苗的技术;组织培养是利用培养基大量繁殖种苗。特介绍利用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等繁育方法进行芦荟种苗繁育的技术关键。

芦荟由于雌雄花开放时间不一致,授粉不亲和,故而结籽少,发芽低,甚至不结籽,因而种子繁殖很困难且繁殖速度慢。生产上常用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1分株繁殖

芦荟产生分芽或分蘖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最佳分株期是4~6月份。一般待小苗长到2~3片叶时,就应及时进行分株移栽,分苗时注意不伤母株,小苗尽量多带土带根。在分株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技术可分2种。

1.1剥离幼株,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

将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刚移栽的幼苗,由于脱离了母株,营养供应来源发生了变化,自生根尚未扎入土壤,会出现一个营养不足的“饥饿时期”。如受到烈日照射,苗色呈红褐色,外叶干缩,这是芦荟移栽后的“缓苗现象”。此时的技术关键是采用适当遮荫,这样可缩短缓苗时间,促进芦荟恢复生长。有些地区先将芦荟幼苗从母株上剥离出来,然后摊在地上,在通风处干燥数日,使其剥离伤口完全愈合后再作定植,这样可以促进植株发根和缓苗,缩短缓苗期,减少芦荟幼苗死株。

1.2幼株与母株分离但不分开

用分株刀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15d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带根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此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秋夏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工。

2扦插繁殖

2.1茎穗扦插

在芦荟生长期采用生长充实的主茎或侧枝,剪取顶端短茎10~15cm作为扦插材料,或用采收芦荟叶片后形成的“秃杆”老龄植株断茎后扦插。为避免枝条切口被杂菌感染和促进生根,扦插枝条取下后,置于通风干燥处使伤口愈合收干,然后进行扦插,插入深度为6~8cm,扦条经过25d左右就会生根。插入土壤后决不能浇水,因为扦插早期的水分供应靠自身,直至水分将要用竭时,才开始根端发根。出根前,叶子会因水分消耗失去绿色变成茶色,而且枯萎翻卷,但当根长出后,叶子又会再度返青。通过观察叶色变化可了解根部的生长情况。根长出后开始浇水,过早浇水会使土温下降,影响发展,甚至造成根部腐烂。

2.2分蘖、分芽扦插

用未形成根的分蘖、分芽扦插繁殖是芦荟繁殖的一种主要方法。此方法成本低,繁殖较快,成活率基本上达到100%,由苗期到成株时间周期短。技术关键:①扦插基质。用蛭石加珍珠岩(2∶1)或蛭石加珍珠岩加草碳(1∶1∶1)或河沙等作扦插基质。②扦插条件。温度15~28℃,湿度75%~85%为最适宜。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高温不能超过38℃以上,否则不适合生根,甚至出现烂苗。春夏秋季均需遮荫,夏季遮光率70%~80%,并且要经常喷雾降温。③扦插方法。将无根的分蘖和叶腋处的分芽放在阴凉处进行晾放处理,夏季0.5~1d,春秋季2~3d,待伤口稍干后扦插,或用生根剂处理后扦插。④扦插管理。扦插后要喷透水,以后见干见湿。生根后,可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在苗床上培育2个月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3组织培养

3.1材料准备

取嫩茎尖部分作为外植体,在清水中冲洗数次,再用洗涤剂漂清,进入接种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min,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min,再用无菌水洗6~7次,即可作为接种材料。

3.2接种

将接种材料切成0.5~1cm的小段,在超净台上的火焰控制范围内,将其接种在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上(MS+BA2+IAB0.1)。

3.3试管增殖

在温度25℃、光照12h的恒温室中培养,经1~2个月由愈伤组织形成芽,将已分化出芽的材料通过继代培养而大量增殖。20d为1个周期,1个周期可达到10倍以上的增殖量。

3.4生根培养

当试管苗叶片长达2cm以上,便可将其分出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上,转移时要剔除小苗和基部愈伤组织,15~20d可生根。不足2cm的小苗连同愈伤组织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继续增殖。

第7篇

关键词:强化混凝混凝混凝剂絮凝絮凝剂

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基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杂质、总磷和藻类等污染物质[1]。关于强化混凝,有强化混凝、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和强化絮凝等多种提法,本文统称之为强化混凝。强化混凝技术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强化混凝技术是对常规混凝中药剂、混合、凝聚和絮凝任一环节或多环节的强化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中污染物,包括低分子溶解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与常规混凝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沉析物网捕作用和特殊混凝作用等[2]。向污染水体投入混凝剂后,一方面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扩散层被压缩,ξ电位降低,胶体脱稳;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析物网捕等作用使脱稳后的胶体相互聚结成大的絮体并沉淀,最终固液分离。新型高分子混凝剂的使用使以上作用得到强化,它不仅具有以絮凝体吸附水中非溶性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又能对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机物产生很强的化学吸附和强氧化等多种净化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混凝剂品种、混凝剂投加量、水质、水力条件、水温、碱度和pH等。只有优化这些反应条件,使混凝剂在最佳条件下起作用,才能达到强化混凝提高常规混凝效果的目的。

1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

1.1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英国[3]早在1870年就开始应用混凝技术,但很快被生物处理所取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高效混凝剂的不断问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率,强化混凝技术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

美国对于强化混凝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多[4],但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报道[5]。美国落杉矶市的Hyperion污水处理厂采用一种阴离子高聚物(0.15mg/L),与10mg/L的FeCl3复配处理城市污水,连续运行6a,SS和BOD5的一级处理去除率稳定在83%和51%左右,同时对磷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也很好,而其基建费和运行费却只有二级处理厂的30%左右。南加利福尼亚4大污水处理厂通过对传统一级处理的工艺进行改进,投加FeCl3混凝剂和部分助凝剂,处理效果大幅度提高。改进后的一级处理工艺,SS去除率达到了85%,BOD5的去除率增加到50%以上。Mete等[6]认为,从经济和技术上来讲,强化混凝法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水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胶体杂质等。

此外,以色列[7]、埃及[8]、日本[9]和挪威等国[10]对强化混凝的研究和应用均有较多成功的实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强化混凝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Harleman等[11]在香港最大的一座CEPT污水处理厂建造之前,曾做了强化混凝工艺和常规一级处理工艺的比较试验。试验表明,10mg/L的FeCl3和0.15mg/L的聚合物能使SS的去除率从71%提高到91%,BOD5的去除率从42%提高到80%,且可节省30%沉淀池体积。

台湾的ChenChiuyang研究了城市污水排海前的强化混凝处理,投加硫酸铝和PAC各30mg/L,沉淀1h,SS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60%,比强化处理前提高了25和35个百分点。

王东海[12]、任洁等[13]采用无机絮凝剂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当PAC投加量为30~50mg/L时,CODCr去除率达70%以上,达标排放。

强化混凝处理生活污水在国内外均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北欧大型湖泊周边城镇和南欧地中海沿岸城镇经常采用强化混凝技术作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以说强化混凝是仅次于生化处理的生活污水处理主流技术。在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国内外均注重于现有常规混凝剂及絮凝剂的组合或复配,以求达到低成本和高去除率的统一。相对于常规生化处理工艺,强化混凝技术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减少水处理成本费用和节约用地面积,特别是该技术对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元素之一的总磷的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是很多常规生物处理技术不可比拟的。因此,强化混凝技术是解决我国城镇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污水处理率低的出路之一。上海市在建的两个超大型污水处理厂:竹园污水处理厂(一期)与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70万m3与130万m3)也采用以强化混凝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随着强化混凝技术在我国的普及,2003年颁布的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18-2002)中对该工艺技术的排放标准进行了规定。

1.2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特别是在化工废水、染整废水和造纸废水的预处理中更为普遍。阮湘元等[14]用PAC、PAM预处理富含有机染料的染整废水,联合氧化絮凝床,出水可达工业污水排放标准;朱虹等[15]研究表明,新型絮凝剂聚磷硫酸铁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染整废水处理絮凝剂。另外,强化混凝在染整废水的脱色处理中应用较多,这方面,李春华等[16]做过比较详细的综述。

此外,强化混凝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较多,李福仁[17]用PAC与PAM复配预处理,联合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CTMP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张学洪等[18]比较了多种混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发现PAC最为合适,不必调节pH,出水达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强化混凝在其他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国内常有报道。姚文娟等[19]研究表明,PAC、壳聚糖、膨润土和PAM等絮凝剂对酒精槽的离心废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SS去除率为86.57%~89.62%,CODCr去除率为58.2%~59.2%;相波等[20]用Na2S、FeCl3、PAM复配对铜酞菁废水预处理,联合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取得良好的效果,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吴敦虎等[21]研究表明,用聚合氯化硫酸铝和聚合氯化硫酸铝铁混凝剂处理COD为1000~4000mg/L的制药废水,去除率达80%。

与生活污水的强化混凝技术相比,工业废水的强化混凝技术研究更注重于针对不同种类废水或污染物,开发处理效果更佳的新型混凝剂或含有新型混凝剂的复配混凝剂,以及强化混凝与其他工艺的联合使用,而对经济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宽松。这是由于一些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进行生物处理的原因。因此,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新型混凝剂将推动强化混凝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也是治理工业废水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1.3在污染地表水处理中的试验

近几年,强化混凝在污染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渐渐受到关注。中科院王曙光等[22]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为混凝剂,对深圳市的龙岗河、观兰河、燕川河、大茅河水体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FC投加量为50mg/L时,观兰河(原水CODCr=48.0mg/L)的CODCr去除率达7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91%,TP的去除率达到95%,TN的去除率达41%;大茅河(原水CODCr=84.0mg/L)的CODCr去除率达到5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78%,TP的去除率达96.5%,TN的去除率达41.6%,对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处理后水质达到或接近地面水水质标准。

孙从军等[23]以多种混凝剂,对数条严重污染的苏州河支流水体进行强化混凝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较为有效,在最佳投药量为200mg/L的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43%~59%,P去除率为92%~100%,但NH3-N几乎没有去除。

ChengWenpo等[24]用Al2(SO4)3、PAC、FeCl3和PFS等混凝剂处理水库水。结果表明,PFS比FeCl3有更好的溶解性有机物(DOC)去除率和更少的铁残留;Al2(SO4)3对浊度、色度和细菌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对DOC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当PFS和Al2(SO4)3联合使用时,处理效果最佳,DOC、浊度、色度都能得到很好的去除。

污染地表水是介于污水和清洁地表水之间的那部分水,特别是小型封闭水体,包括污染的城市景观水体。这部分水体的治理,是强化混凝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国内已开始研究。由于其污染物浓度较小,相对去除率较低,但是磷的去除相当可观,能有效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可以采取建造构筑物或直接投撒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水体的强化混凝处理。上海佛欣河道公司应用投撒混凝剂来压制藻类的泛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某些混凝剂的安全性令人担忧,特别是一些新型高效混凝剂和生物混凝剂的应用,在考虑到其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的同时,更应考虑其安全性。

2强化混凝技术研究新进展

2.1混凝剂研究新进展

2.1.1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InorganicPolymerFlocculant,IPF)以其投药量少、无毒或低毒、价廉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给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的主流混凝剂[25],被称为第二代混凝剂。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还是聚铝、聚铁两大系列,如PAC、PAFC等,但是新型的聚硅、聚磷和聚硫也不断面世,并显现出不凡的混凝效果,如聚硅酸铝、聚磷酸铁等。因此,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呈现多品种、多组份和多功能的发展趋势,但品种繁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在今后的研究应用中,应优化混凝剂的制备工艺,改进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根据特定的水质成分开发相应的混凝剂品种和配方,并结合高效混合反应器和智能化投药监控技术,进一步提高混凝效果。

2.1.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是通过其链状分子的吸附-架桥而起作用,它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絮体颗粒尺寸,絮体颗粒直径要比单一投加PAC形成的颗粒直径大3~5倍[26],所以在强化混凝中得到广泛应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分子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聚丙烯酰胺系列最为广泛,由于其残留单体具有毒性,限制了其在某些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电荷密度小,分子量较低,且易发生生物反应而失去絮凝活性,使其用量远小于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经过改性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能克服以上缺点,特别受到关注。其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27]。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安全、可生物降解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1.3其他混凝剂

除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两种主流混凝剂外,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FlocculantsMBF)近年来受到研究者极大关注[28]。它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中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絮凝剂[29]。MBF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安全与环境污染方面的缺陷,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目前,已应用于纸浆废水、染料废水处理及污泥脱水、发酵菌体去除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30]。但是,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限于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而对其作用机理等基础性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余荣升等[31]指出,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细胞基因的认识和控制也越来越自如,即可根据不同的废水水质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效MBF,这样不仅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投加量,还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另外,近年来矿物类混凝剂也有一定的发展,粉煤灰、硅藻土、沸石粉和膨润土等矿物质制成的混凝剂也开始应用于水处理中。据报道,黄彩海[32]、于衍真等[33]制备的粉煤灰混凝剂,混凝效果优于传统的单一铝、铁混凝剂,可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

2.1.4混凝剂的改性和复配

混凝剂的改性和复配能优化混凝剂性能,提高混凝效果。江霜英等[34]对上海污水二期工程污水强化混凝处理的试验研究表明,聚合双酸铝铁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经济有效。Petzold[35]、李尔等[36]也做过类似的研究,表明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凝剂处理废水,处理效果优于单一混凝剂的使用,有机和无机混凝剂相配合更为有效,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2.2强化混凝机理研究新进展

2.2.1表面络合原理及其定量计算模式在强化混凝中的应用

70年代初期Stumn等首先提出对水合氧化物的分散体系中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采用配位化学的处理方法,认为颗粒物界面上与H+、OH-和金属离子的结合属于络合化学反应,此时的吸附量可以用与溶液中络合平衡类似的方法,按质量作用定律加于讨论。Schindler等对这一概念加于进一步的阐述,因而后来被称为Stumn-Schindle络合模式,近年被广泛应用于固液界面上反应机制的研究。由于表面络合模型的计算相当繁杂,主要应用计算机模块来进行多组分多相的复杂计算,目前主要的计算机程序有REDE-QL,MINEQL,MICROQL,SUREQL,HYDRAQL,FITEQL等。它们可用来计算各种化学平衡和表面络合反应中的平衡常数和组分浓度。例如MICROQL可以计算饱和Al(OH)3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及其表面平衡常数。王向天等[37]应用Stumn-Schindle络合模式,计算了高岭土、二氧化硅的表面络合常数,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的计算结果。

2.2.2分形理论在强化混凝中的应用

分形理论用于对混凝的研究也是一种有效的新手段。絮体结构和性能在混凝研究中一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大小、强度、密度与穿透性等特点对于污泥处置和出水水质至关重要,其形成往往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分形结构分析,用一非整数维数来描述非规则体中的无规则程度,为这些看起来复杂不规则形态提供一种数学框架,从而得以定量的描述,而分形结构分析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是分形维数(分维)。一般认为,对应于分形体的不规则和复杂性或空间填充程度,分维不同则反映了聚集体结构所具有的开放程度,在混凝研究中应用分维可以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结构进行更为准确的描述。关于分形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其在强化混凝中的应用,王东升等[38,39]作过比较详细的论述。

2.2.3混凝作用机理研究逐渐向半定量仍至定量化发展

表面络合理论和分形理论的引入推动了混凝研究的半定量和定量化进程,发展了多种计算模式和软件,但多限于应用在传统混凝剂,对新型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过程的计算尚存在困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王东升等[40]以典型IPF-颗粒物-水溶液体系的相互作用为例,对Dentel的吸附沉积-电中和模式(PrecipitationChargeNeutralizationModel,PCNM)作了适当改进,能够较好地预测聚合铝的混凝特征,实验结果与模式预测值基本吻合。

2.3其他方面研究新进展

2.3.1混凝过程的在线控制

由于流动电流原理及其检测技术在混凝中的应用,实现了混凝过程的在线控制,保证了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另有报道,利用水中颗粒物对光的散射作用能很好地实现混凝过程的在线监测。金鹏康等[41]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光散射颗粒分析仪(PhotometricDispersionAnalyzer,PDA)对腐殖质混凝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并对得到的FI(FlocculationIndex)曲线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发现FI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受混凝剂投药量的影响很大,其变化情况与胶体稳定情况(ξ电位)及混凝效果(TOC去除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这种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的在线监测是有效的。

2.3.2强化混凝设备的开发

混凝设备中混合器最为关键,其主要作用是让药剂与水尽快混合。常用的混合设备有水泵混合、管道混合、压力式孔板混合、机械搅拌混合、涡流式混合及射流混合等,其中射流混合是混合技术的新发展,具有混合速度快,功率损失小、絮凝效率高等优点[42]。具体过程为用注入管将絮凝剂注入接近反应池的进口处,注入管的侧面周边有几个小孔,混凝剂经小孔以很大的速度进入。在垂直于原水管的中轴处水流的紊动强度最大,混凝剂射流由此进入最易与原水完全混合。

3结语

强化混凝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研究和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使对强化混凝的研究得以深入,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强化混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应得到加强:

(1)继续研制高效混凝剂和混凝设备,提高其混凝效果,降低其生产成本;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随即而来的就是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太阳能建筑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其中的节能潜力,并介绍了太阳能建筑节能的相关内容和实现技术,探讨太阳能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太阳能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太阳能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

我国地域宽广,房屋建筑规模巨大,约有一半建筑位于北方"三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每年约有4-6个月的采暖期,该地区规定设置集中采暖系统,以往习惯称之为集中采暖地区。中部地区(冬冷夏热地区),即长江流域地区,虽然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但相对湿度较高,冬季湿冷,而夏季又酷热。该地区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上游在内,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180万k平方米,人口近4亿。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人均产值及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该地区一般城镇住宅围护结构无保温措施,也不设置采暖设施,因此冬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相当差。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气候炎热,降温则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集中采暖地区城镇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气密性较差,供热系统效率较低,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要高得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房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每年全国建成城镇住宅2亿平方米以上,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愈趋迫切,中部地区冬季采暖势在必行,各地"空调热"也日渐高涨。所以,如何尽量利用太阳能、合理建筑设计,对北方集中采暖地区可以减少采暖、空调能耗;而对于中部及南部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条件,达到低水平的室内舒适参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从80年代起,对城镇多层住宅应用被动太阳能进行采暖及降温技术已有研究,先后在石家庄、滩纺及杭州等处建成了试点建筑,较好的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条件。当时的技术路线是由热工外算开始,进而建造示范建筑以验证效果。国外从70年代初期起,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应用动态模拟计算,进行建筑热工参数计算分析,进而可以预测室内环境参数,获得应用被动太阳能的最佳建筑设计方案,同时也建设示范建筑以验证软件的可信性。这类从合理建筑及热工设计着手,在增加有限的建设投资下,尽量利用被动太阳能来达到低水平的室内冬夏热环境条件的住宅,这里称为"节能住宅"。

一、各种参数对空温的影响

为了进行参数研究,首先确定了一个基础方案,即对条状住宅建筑模型,取其南向主立面外窗的窗墙比为30.3%,单层窗,外墙与屋面传热系数均为0.83w/平方米,换气次数为1.1次h,不考虑内部蓄热量。在进行参数分析时,固定其他参数,仅变化一个参数来分析对室温的影响。

1.内部蓄热量

蓄热量会影响室温,特别是对最高室温有影响。冬季,内部蓄热量会使月最高温度降低,而使月最低温度升高,至于月平均温度,则略有升高。显然,内部蓄热量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对夏季来说,蓄热量同样也降低了月最高温度及升高了月最低温度,而月平均温度则无多大影响。当建筑模型中一个住户内蓄热量相当于100平方米、200mm厚混凝土墙时,可使八月份住宅最高温度下降3c左右,可使一月份住宅最低温度升高2.8℃,这将对室内热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2.换气次数

可以预见,增加换气次数会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但能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对夏季来说,换气次数由1.1次h增加到10次h,可使八月份月最高温度降低4.4℃、月平均温度下降4.8℃,月最低温度下降7.8℃。显然,冬季换气次数越低越好,如果园护结构、门窗密闭性好,换气次数可以降低到1.5次/h,此时与1.1次h相比,室温可提高2-3℃,3.增强夜间通风

降低夏季室温的一个措施是增强夜间通风,计算了三种方案,一是全天以1.1次/h换气,第二种方案全天以10次/hh换气,第三种方案则采取白天(早6一晚2l时)1.1次h换气,夜间(晚21一晨6时)加强通风至10次h.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内部蓄热量较大时,第三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月最高温度下降3.7℃,月平均温度下降5.2℃,而月最低温度下降达7.7℃。可见增强夜间通风对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是十分奏效的。

4.南窗面积

窗户开启面积既与热损失量有关,也与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得热量有关。太阳辐射得热量与窗户朝向有密切的关系,相比之下热损失与朝向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了。这里分析南向窗户面积对室温的影响。计算三种不同的窗墙比,它们分别是9.3%、30.3%及60.5%。冬季工况计算表明,窗墙比由19.3%增大至60.5%后,一月份最高温度升高3.6℃,平均温度升高2.7℃,而最低温度提高2.5℃的夏季来说,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及月最低温度分别要提高1.6℃、0.9℃及0.4℃。

由此可见,南向窗墙比大且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时,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至于夏季,南向窗户面积增大会提高一点室温,使室内热环境条件略为变差-点。

5.主立面朝向

主立面朝向不仅对冬季有影响,而且对夏季也有影响。主立面朝东及朝西时室温相同,与主立面朝南及朝北相比,室内热环境条件都要来得差。对于冬季来说,主立面朝南为最佳。

6.水平遮阳板伸出长度

夏季除了采用加大通风量来降低室温外,另一条途径是在窗户上方设置遮阳板,以减少太阳入射量。计算了不同伸出长度(水平方向)一月及八月份室温情况。由计算可以得出,水平遮阳板对夏季有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同时也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夏季时,水平遮阳板的伸出长度由0,0.4,0.9及1.5m变化时月平均温度可分别降低1.0,2.0及2.2℃,但冬季却也相应降低了月平均温度0.2,0.7及2.2℃。

7.窗户的层数

增加窗户层数将减少热损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太阳得热量。采用单层宙及双层宙作计算比较,发现双层窗对冬季室温略有改善(一月份平均室温增加0.9℃),但同样使夏季室温略有变差(八月份平均室温升高0.7℃)。

8.外墙、屋面外表面颜色

外墙、屋面外表面涂成白色会有助于降低夏季室温。进行二种方案比较计算,一种采用吸收率为0.8的深色外表面,另一种吸收率为浅色外表面。计算结果表明,浅色表面可使夏季室内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使冬季情况变差。在二方案中外墙及屋面传热系数均采取0.83w平方米,八月份平均室温可降低2℃,但一月份平均室温也降低了1.3℃。外墙与屋面保温越好,这种影响将越小。

9.外墙与屋面热工设计

采用三种方案进行比较计算。

第一方案为外墙与屋面的传热系数及均为0.83w/(℃。m),

第二方案外墙K=0.83w/(℃。m),屋面K=0.28w/(℃。m),

第三方案外墙与屋面K值均为0.28w/(℃。平方米)。由计算可以看出,屋面保温对降低夏季顶层室温的影响尤其大,第二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八月份月最高温度下降7℃,平均温度下降0.4℃,但月最低温度上升了6℃。从冬季情况看,保温改善有利于室温提高,第三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一月份平均室温升高1.1℃,5最低温度升高了2.4℃,但月最高温度有所下降(5℃)。顶层天花板表面温度受屋面保温影响甚大,对于屋面有很好保温的场合K=0.28w/(℃。m3),在年最热日下午14时,天花板内表面温度仅只比室温高0.5℃,但K=0.83w/(℃。m)的屋面来说,要高出3.8℃。如果采用外墙及=0.74w/(℃。m),屋面X=0.63w/(℃。m),并具有较大的内部莆热量,应用双层窗,加强夜间通风(晚21时至凌晨6时,换气次数为10次/h),此时最热日下午14时室温为37.2℃,天花板内表面温度只有33.6℃,室内热环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节能住宅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参数研究,提出如下设计原则:

1.冬季换气次数应该尽可能低,而夏季则尽可能高。

2.如果具有较大的内部蓄热量,对夏季来说,较好的方案是白天(早6时至晚2l时)维持较低的换气次数,面夜间(晚2l时至晨6时)宜加强通风增加换气次数。

3.内部蓄热量对冬、夏季来说均能减少室温的波动幅度,即降低最高温度,升高最低温度,但对平均温度影响甚小,总的来说,内部首热量能改善室内热环境。

4.采用水平遮阳板来降低夏季室温并不是好的措施,因为它同时较冬季室内效环境变差,除非遮阳板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5.尽管外墙、屋面外表面涂以浅色可以降低夏季室温,但同时也降低了冬季室温,因面不推荐这种做法。

6.采取南立面大比例的窗墙比,并设计成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境,对夏季稍为不利。

7.主立面窗户朝南为最佳,朝东及朝西效果最差。

8.窗户、外墙及屋面保温能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特别是屋面保温可以明显地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三、几个推荐的节能住宅方案

被动太阳能(房)节能住宅方案:

参数研究优化计算了北京地区应用被动太阳能采暖的可能性,即研究了是否可能在不设置采暖设备时月平均室温达到16℃。计算结果表明是可能的,其建筑设计参数如下:

1.南立面宙墙比60.5%。

2.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相当于户(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具有200mm厚混凝土墙体的苦热量。

3.双层窗。

4.外墙与屋面的传热系数K=0.28w/(℃。平方米)。

5.冬季换气次数0.5次/h,夏季早6一晚21时换气次数1.1次/h,晚21次/h。

四、节能住宅方案设计原则

由参数研究的结果提出如下设计原则:

1.冬季换气次数宜低(v=0.8次/h),夏季换气次数宜高(v=20次h)(借助于打开宙户利用自然穿堂风)。

2.从防止出现结露危险性观点来看,冬季换气次数至少保持0.8次h。

3.增加内部蓄热量可使室内温度被动减弱,使夏季及冬季的最高温度下降,使最低温度升高,不过,内部蓄热量对平均温度的影响甚微。总之,内部蓄热量可以使室内热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4.与较小的南向窗户相比,加大南向窗户面积,并配以相对较高的内部蓄热量,可以较好的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这种做法只是稍微使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变差。

5.选择建筑南向主立面为最佳,而主立面东向或西向为最差。

6.南向窗户上部的水平遮阳板对改善夏季室内环境的作用不明显,除非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7.为了避免冬季卧室及起居室出现结露,在安排厨房、浴室、厕所位置时要注意与主要使用房间的隔断,并合理利用穿堂风,最好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9篇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我采用不同的教法:

初学阶段:紧抓住主要环节进行教学,不过多强调教学的细节。推铅球最后用力是技术的关键,我们要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并多作示范,帮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及环节的用力顺序,强调超越器械动作方法及重要性,以缩短初学阶段时间。同时,充分发挥两个信号系统的作用,特别注重发挥两全信号的作用。1.精讲。讲解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2.多练。我们要经常做示范,从不同的角度增加学生发生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同时我们要及时指出学生发生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所在。3.通过动作正确的学生和动作错误的学生对比示范,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推铅球的动作技术概念,促使分化抑制较快的建立,对正确的动作予以肯定,并用鼓励的语言刺激强化“好、对!”。对不正确或错误动作,不予以强化及时指出“不对!错了!”。

泛化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细节部分,要求用力蹬地,快速移动,做出超越器械动作,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有错就纠,加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促进分化抑制和延缓抑制的进一步发展。

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已定型的推铅球技术能发生消退,教学中要加强练习,反复练习不断予以强化。有道是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初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及观察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采取了以下手段和方法

1.首先要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在一段时间教学后,特别要强调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及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原地侧向垫步推铅球的动作技术概念,为今后侧向垫步推铅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不同姿势进行臂屈练习,如推墙练习,斜立撑;两人一组掌心相对,手指相对练习推手,要求伸臂用力动作快。这些练习与推铅球出手时的动作相似,能使学生比较正确的本能感受和技能刺激。

(2)二人一组,后面一位同学拉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左手,稍稍用力,使他做出蹬地转髋的动作,保持一段时间(10″—15″)要求有超越器械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同时伴以语言信号刺激,叫学生反复练习,强化正确动作概念,形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基础。

(3)①先要求学生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将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按“蹬地送髋”、“起体制动”,“送看推球”三个动作环节来进行练习。先体会各动作环节的肌肉感觉并适时地叠加直至完整动作。及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②持球练习:铅球置于指根,掌心不能触球,把球放在锁窝处,大拇指朝下,肘关节抬起(略低于肩),自然而放松。

③推高与拔指练习

A、在投掷的前方设定一定高度的横杆,学生在原地或正面推铅球过杆,注意出手的角度及速度,同时注意上下肢的协调性及上肢的用力顺序、顶肩、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迅速伸臂推球,屈腕拨指。

B、①徒手拨指练习:左手压住右手中间三指,右手尽力前推,要求肘关节抬起,有正确的出手角度(38°—42°)

②在高处悬挂一实心球,进行拨指练习。

(4)持球投掷:在掌握上述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对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指正,共同提高,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要多做示范,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技术。

2.在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基础上,练习侧向垫步推铅球。

垫步推铅球是为高中阶段学习滑步推铅球的一种过渡性技术,垫步和滑步都是为了使铅球在出手的瞬间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在教学中要强调垫步的动作方法,抓住垫步与最后用力的紧密衔接这一技术关键。A右侧向移动比较快,要求:屈膝微蹲,移动动作而平稳;B增强腿步肌肉力量练习;C徒手垫步:要求重心平稳,脚步移动快速有力。要求做出超越器械动作,蹬地有力,两腿同时用力,几乎同时落地。

(5)持球练习垫步:动作要求同上,但学生在练习中往往铅球要离开肩或球不贴紧颈及肘关节下落,所以要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这几个环节,及时纠正错误,同时要帮助力量小、个子矮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

(6)在掌握原地推铅球和垫步的基础上侧向垫步推铅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分解动作到整个动作再分解动作,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就更扎实,技能也在不断地提高,形成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

(三)教学效果及体会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铅球教学时间是比较少的,要很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仅凭课上的时间是很不够的,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要进行练习,并且还可以布置徒手动作技术的回家作业,空闲时,学生可以练习,这样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又提高了推铅球的技术。由于男女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男生掌握推铅球技术明显快于女生,所以,在教学中,女生学习推铅球技术的时间要增加2—3学时,这样才能与男生同步,同时又要用鼓励帮助的态度,来克服女生畏难的情绪,激发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推铅球的技术和技能。

参考文献

①邰崇禧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第10篇

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纤与探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光纤,经光纤进入调制区,在调治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作用于进入调区内的光信号,是其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相位、偏振态、波长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而获得被测参数,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通常由纤芯、包层、树脂涂层和塑料护套组成,纤芯和包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树脂涂层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光纤按材料组成分为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按光纤纤芯和包层折射率的分布可分为阶跃折射率型光纤和梯度折射率光纤两种。光纤能够约束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向前传播,具有感测和传输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能材料。

2.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很多,按光纤传感器中光纤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又称为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使用单模光纤,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同时又是敏感元件,它利用光纤本身的传输特性经被测物理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特点,使光波传导的属性(振幅、相位、频率、偏振)被调制。因此,这一类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偏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几种。对于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本身是敏感元件,因此加长光纤的长度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又称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段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治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

3.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城市建设中桥梁、大坝、油田等的干涉陀螺仪和光栅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光纤传感器可预埋在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塑料及各种复合材料中,用于测试应力松弛、施工应力和动荷载应力从而来评估桥梁短期、施工阶段和长期营运状态的结构性能。

(2)在电力系统,需要测定温度、电流等参数,如对高压变压器和大型电机的定子、转子内的温度检测等,由于电类传感器易受强电磁场的干扰,无法在这些场合中使用,只能用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高新技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不仅具有普通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还具有对光纤沿线各点的温度的分布式传感能力,利用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连续实时测量光纤沿线几公里内各点的温度,定位精度可达米的量级,测温精度可达1度的水平,非常适用于大范围多点测温的应用场合。

(3)在石油化工系统、矿井、大型电厂等,需要检测氧气、碳氢化合物、CO等气体,采用电类传感器不但达不到要求的精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光纤气敏传感器,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上述检测。

(4)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由于其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使用其它传感器达不到所需要的精度,并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采用光纤传感器可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精度,可实现对上述各领域的生物量的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目前,我国水源的污染情况严重,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光纤传感器在这些领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5)医学及生物传感器。医学临床应用光纤辐射剂量计、呼吸系统气流传感系统;圆锥形微型FOS测量氧气浓度及其他生物参数;用FOS探测氢氧化物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光纤表面细胞质粒基因组共振生物传感器;生物适应FOS系统应用于海水监测、生化技术、医药。

光纤传感器在实践中运用到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技术都是多学科的综合,涵盖的知识面广,象光纤陀螺,火花塞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复合材料,以及利用光纤传感器对植物叶绿素的研究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光纤传感器将面世,它将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光纤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方向

光纤传感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很多实用性的产品,然而实际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光纤传感技术的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光纤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1)传感器的实用化研究。即一种光纤传感器不仅只针对一种物理量,要能够对多种物理量进行同时测量。

(2)提高分布式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降低其成本,设计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工程。注意分布式传感器的参数,即压力、温度,特别是化学参数(碳氢化合物、一些污染物、湿度、PH值等)对光纤的影响。

(3)传感器用特殊光纤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例如:增敏和去敏光纤、荧光光纤、电极化光纤的研究等。这些将是以后传感器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4)在恶劣条件下(高温、高压、化学腐蚀)低成本传感器(支架、连接、安装)的开发和应用。

(5)新传感机理的研究,开拓新型光纤传感器。

参考文献

[1]肖军,王颖.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2]吴洁,薛玲玲.光纤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07,5.

[3]吴琼,吴善波,刘勇,袁长迎.新型光纤传感器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11.

[4]李文植.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科技创业月刊,2006,7.

第11篇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第12篇

论文摘要从苗圃选择、苗床准备、母株定植、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高海拔地区草莓匍匐茎的育苗技术。

宁德市蕉城区草莓种植历史悠久,传统上草莓育苗大都选择在平原地区就近育苗,这种方式育出的草莓苗抗耐病能力弱,病虫害严重发生。为了培育出高品质的草莓苗,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广在中高海拔山间盆地冷凉气候条件下的草莓匍匐茎育苗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育出的草莓苗,品质好、病虫害发生少、幼苗花芽分化充分、花芽形成量多,容易形成早产、高产,弥补了该区对高品质草莓苗的需求,免除到北方地区长途运输草莓苗的困难。笔者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苗圃选择

草莓根系浅,对土壤水肥要求比较严格,育苗地要选择在海拔650m以上的半山区山间盆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避开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与草莓病虫害有共同寄主的作物地块。

2苗床准备

在3月上旬将苗床土壤深翻30cm平整土地并整成宽1.0~1.2m、长8~10m、高10cm的宽畦,覆盖地膜保温促杂草萌发。4月上旬揭去地膜,用手工拔除大型杂草和牛筋草、狗牙根等难防除杂草,并全园喷布丁草胺进行化学除草。4月下旬草莓繁苗母株定植前5~7d,施入腐熟农家肥4.5万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75kg/hm2,将肥料均匀翻拌入苗床20cm土壤中,并将苗床表土耕平耘细。用14%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撒施根茎基部土层,覆盖薄土可有效防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

3母株定植

3.1选择母株在草莓萌芽至结果期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正常、叶柄较粗、叶片较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连续现蕾、果形及品质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加以标记,利用其抽生的根系发达的、具有4~5片发育正常叶片且无病虫害的健壮匍匐茎苗作为草莓繁苗母株。

3.2定植时间草莓繁苗母株定植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避开晴热天气。

3.3定植密度在畦中央定植1行母株,株距0.5m,一般定植母株1.2万~1.5万株/hm2。

3.4定植标准适宜的定植深度是苗心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使根系舒展。栽后立即灌透水,使土壤沉实。如果根系外露,要及时用细土覆盖根系,补浇水;如果苗心被淤,要及时用水冲洗,提高栽植成活率。

4苗期管理

4.1疏除花蕾4月下旬至5月初是草莓植株花序旺盛发生期,此时开花结果必将大量消耗繁苗母株营养,影响母株的健壮生长和匍匐茎的发生。定植后的30d内要随时检查母株的生长状态,母株现蕾后要及早分次摘除全部花蕾,不使其开花结果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及早抽生大量匍匐茎。

4.2喷赤霉素在5~6月,喷布赤霉素30~50mg/L1~2次(喷2次时,第2次在第1次喷布后7~10d进行),促进匍匐茎的产生。

4.3人工引茎在匍匐茎大量产生时,应及时把匍匐茎向母株四周拉开,以防交叉或重叠在一起,造成稀密不均,影响土地利用率。引茎的同时,要在匍匐茎第2、4等偶数节位上压土,以促进幼苗根系扎入土壤,形成健壮的匍匐茎苗。

4.4中耕除草母株定植成活后至匍匐茎布满田块需几个月时间,此时正值夏秋杂草滋生季节,稍有疏忽常会造成草荒。因此,在草莓育苗期间要进行多次中耕锄草,保持土壤疏松,松土有利于匍匐茎苗的扎根和生长。中耕时要注意保护匍匐茎,以保证出苗率。

4.5水分管理母株定植后立即灌足水,次日再复水1次,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生长前期要小水勤灌,促进幼苗扎根成活。梅雨天后,进入高温季节,这时水分管理应是关键,以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草莓育苗期正值雷阵雨频繁季节,要时常清理畦沟以保证排水通畅,力求雨停田干,防止田间积水,保持土壤良好通气条件。水分管理的同时,也可使用遮阳网搭顶以降温保湿。

4.6肥料管理母株定植成活后,可结合浇水施用5%腐熟稀人粪尿或5%尿素水肥追1次肥,隔10~15d再追施1次。一定要掌握好浓度不能太高以免烧坏母株。活棵后温度逐渐升高,植株生长旺盛,6月份大量抽生匍匐茎,此时应密切注意植株生长情况。匍匐茎子株苗根系扎入土中后,每隔15~20d浇施1次稀人粪尿。8月上旬以后,应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匍匐茎苗健壮生长,花芽分化充实。

4.7剥叶摘心匍匐茎发生太多必将造成草莓苗太密,光照不良,容易产生许多细弱苗;早期发生的匍匐茎苗株叶开展,造成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8月上旬进行追肥前,应及时剥除大苗的脚叶、病叶,疏除部分细弱苗,并摘除幼苗发出的匍匐茎,保证幼苗的生长空间。一般每个母株可保留6~8条匍匐茎,每条匍匐茎留4~6株幼苗摘心,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4.8喷多效唑为控制匍匐茎的发生,可在8月上旬喷布100~200mg/kg多效唑,能抑制后期匍匐茎的发生,使早期的匍匐茎苗生长健壮。

4.9病虫害防治繁苗田中匍匐茎子株苗生长期正值高温高湿时期,常见害虫有菜青虫、斜纹夜蛾等,于幼虫2~3龄期用40.7%乐斯本乳油稀释1000~2000倍进行1次喷雾。危害草莓匍匐茎子株苗生长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叶斑病等,以炭疽病为害最重,自匍匐茎苗发生至移栽时均可发生,应于发病初期用施保功5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结合中耕及时摘除枯叶、病叶、黄叶,减少病源和防止再次侵染。

5壮苗标准

新茎粗在1.0cm以上,具有4~5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叶片,叶大色绿,叶柄短粗,根系发达,单株鲜重30g左右,无病毒病,无病虫危害症状。

参考文献

[1]段恩中.反季草莓促成栽培育苗标准技术[J].中国果菜,2008(3):11.

[2]徐佩娟,邱宏良.草莓新品种红颊全程避雨育苗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