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3 10:0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报告通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职高专 BTEC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58-02
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我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屏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在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技能人才,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又要有较好的实践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实训环节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在职教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的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特征,探寻BTEC课程模式与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的切入点,来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
1 BTEC课程模式特点
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于1986年由BEC(商业教育委员会)和TEC(工艺技术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1996年BTEC又与伦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ULEAC)合并。BTEC与伦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合并之后,成为了英国最大的考试认证机构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Edexcel)。BTEC主要是进行各种专业和职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证书颁发,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颁发者。在英国,有超过300万学生接受过BTEC的职业教育。目前,该机构在全世界有40万在册学生。采用BTEC教学模式,学生可掌握国际上通用的新技术,熟悉国际惯例,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多种能力,有利于成为外向型人才。目前BTEC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有130个国家承认和认可这一证书。
1.1 BTEC课程只有大纲
BTEC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之前,首先要由雇主协会来制定各行各业的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然后再组织教育专家和企业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总结出来,写出教学大纲。写出来的教学大纲会随着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BTEC教学大纲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又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很好的实现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统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BTEC所有课程均没有指定的教材。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提示的参考书备课,设计作业、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课业,这样教师对教案有了充分的设计空间,同时对教师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学生也要根据教学大纲去搜集学习材料,阅览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到实践中去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1.2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为主。强调的是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有利于教师系统的组织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但却忽视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是只教会了学生目前的一些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各个职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仅凭学校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BTEC课程模式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实现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作用不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用这种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大纲里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一旦学生遇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解答,教师通过创设全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自动思考,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则强调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 ,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对学习会有强烈的主动性,即便是毕业后也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1.3 通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知识体系完整形的知识型人才,我国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往往过多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完成一门专业课程学习时, 往往只有专业技能考核成绩 。而BTEC则以“以能力为本位”,突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能力培养是是对具体某个职业领域的能力的培养,由从事职业活动所需技能及相应的知识构成。而通用能力,则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BTEC把通用能力归纳为七个领域,它们是: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Managing and Developing Self) ;与他人合作和联系的能力( Working with and Relating to Others) ;沟通、交流的能力(Communicating);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anaging Tasks and Solving Problems );数字运用的能力(Applying Numeracy);技术运用的能力(Applying Technology);运用设计和创造力的能力(Applying Design and Creativity)。这七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通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通过专业能力成果来体现的。BTEC教学不是以考试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业的完成情况。课业是由教师进行设计、指导和评估的,以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每门课要求至少安排 3个课业。BTEC课程教学就是这样通过课业的方式把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紧密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通用能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实现了通用能力和职业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
2 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现状
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实验一般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实习和课程设计专门安排时间练习。绝大部分的实训环节采用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还会有专门的实训指导书进行指导,指导书上已经详细的介绍了实训的目的,所需要的仪器,以及方法,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照着指导书上的提示做,一般都会实现希望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验证性实训环节,对于学生验证电子专业的有关理论、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在别人的提示下来完成,每一步别人都为学生 想好了,学生自己根本没有思考,没有真正将动手和动脑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本来实训环节是可以弥补理论教学时的枯燥和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完全由别人安排好,不需要动脑筋的实训环节的锻炼根本不能实现其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
除了主观人为的因素外,还有些客观的问题,不如说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资金比较紧张,实训时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缺乏或者陈旧,一些好的实训项目无法安排。电子方面的知识更新很快,如果要办出专业特色,必须要和社会的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实训时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提高,可是这对许多高职院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环节的考核方法可能还停留在文字材料上,比如说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这些报告上只需抄抄指导书上的实训目的,方法和仪器等内容,罗列一些实训结果就可以了,有些学生根本不做,只要抄抄别的同学的报告就可以弄虚作假、蒙混过关。这种考核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
3 BTEC课程模式对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的启发
BTEC的教育模式和我们高职高专的实训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 两者都是以培养某种能力为目标 ,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评价都是以能力成果为主,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BTEC课程模式的一些优点,来完善和改进我们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实训环节的教学。
首先在制定大纲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重培养,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我们重点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通用能力的培养,但是通用能力对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通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可以借鉴BTEC的教育模式,让通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能力成果来体现的。例如:学生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可以提高与他人合作和联系的能力;通过研究任务和分析讨论,提高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设计实训环节的内容是应减少低层次的验证性的实训环节,增加应用性较强和综合性强的实训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借鉴BTEC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借鉴BTEC模式,改革目前我们以实训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重视结果,而且重视过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重点是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实训环节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基础知识掌握与综合知识运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考核,可以采取设置多个题目,考试当场抽签的方式,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考核时容易互相抄袭的状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让有能力的学生自主选题,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
4 结束语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却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训环节教学。借鉴优质职业教育模式BTEC课程模式,汲取BTEC课程模式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化过程,为我国职业教育在近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 ].2006.
【关键词】过程考核;评价方式;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各高职院校通过推进内涵建设,在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上却远远落后于教学改革,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我们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考核模式,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讲学考”相分离的情况,建立了一种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传统的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期末考试为主,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写报告或论文等方法。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主要以理论为主。有实践项目的课程也主要是以提交实训报告来评定平时成绩,而实训报告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实训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讲学考”相分离,重结果轻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了应付老师而抄袭作业或实训报告,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无法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师也无法实时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对学生实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核评定,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
二、国外职业教育考核模式
1.英国职业教育的能力考核方式
英国BTEC是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在职业技术资格方面,在英国有广泛性和权威性。BTEC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其评估目的主要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通过课业如案例研究、作业及以实际工作为基础项目的完成过程全面评估学生学习到的专业能力,并测量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作为依据。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2.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模式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和培养模式,特别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美国强调过程评价的考核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安排不同的考核方式,以多样化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采用的评价方式包括口试、答辩会、情景模拟、实习日记、幻灯片展示、网上论坛和实际操作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克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能力考核方式。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的教学普遍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核的重点是强调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知道什么。建议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作为对课程的考核手段。这12种考核方法是:观察、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其他等。
三、以《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课程为例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了若干个实训项目任务,采用了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开发为五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对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为了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也改变了原来“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采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考核(70%)与期末的综合性任务考核(30%)结合起来。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个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采用实时地一边教学一边考核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考核形式。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考核兼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我们精心设计每个实训项目工作任务的教师评价表、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教师评价表、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的评价项目都包含职业精神、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教师评价表中职业精神(20%)主要对参与度、守时度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小组的工作,按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方法能力(30%)主要对探究力、获取、运用知识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地用各种各样的渠道(课程网站、网络、文献等)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很好的达成目标;社会能力(20%)主要对合作精神、交流和改进、创新精神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激发学生愉快、协调、主动地合作,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表现。专业能力(30%)主要对每个工作任务的成果和安全文明操作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以小组的形式合计成绩,旨在发挥优势和弱势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考核的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步骤1小组的任务分工,重点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长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填写具体的任务分工表,作为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基础依据。
步骤2小组项目任务实施过程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完成任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
随机抽查小组成员边演示操作边讲解实训成果,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将理论考核(口试或笔试)和实践考核融为一体,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步骤3小组实训成果总结PPT汇报,重点考核学生的交流沟通和改进方案的社会能力
小组依次轮流选派两位成员进行实训成果总结PPT汇报,汇报实训完成情况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案,并当场回答其他小组成员或者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势:
1、“过程考核”贯穿学生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实时跟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技能掌握情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多参与到教学中,指引学生在考核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技能。
2、过程考核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实时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分小组进行考核,并兼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测评,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5、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及应用知识的创新等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中国高教研究[J],2007,(6).
[2]王计堂.高职教育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J],2011,(8).
[3]陈越,申荣卫.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J],2012,(1).
数控机床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需隶的数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构建了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来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里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需要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作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余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z数控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结构
当前社会需求的数控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0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z>0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3)“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具备井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绘合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这三种类型的数控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蓝领型.: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墓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掌握"CAD/CAM’软件.‘灰领型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灰领型维修人员,: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金领型”: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3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宽口径课程体系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1)
通用机床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通用机床部分,我们重点讲授车床、铣床和滚齿机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的分析和主要结构.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部分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弄清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与车床、铁床和滚齿机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进而熟悉通用机房的工艺范围,为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维护,维修和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z)数控机床突出实践性
在数控机床理论教学中不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在其应用。简要地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典型结构及附件,着重讲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NC车床及其车削中心、CNC铰铁床及其加工中心,CNC线切割机床的手工编程技术及其操作,采用多煤体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展示生产一线的环境,将数控机床图片、所使用的刀具图片,机床附件、加工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和技术要领用形象生动的过程模拟来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隆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作为一个专题来学习,借助大盘现实案例教学来阐述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或采用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加强综合性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概括和应用,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为了真正使同学们具备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选择工艺参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能力,具备操纵、调试和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先进行程序编制工作,然后上机操作,亲自进行程序的输入,调试、运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模书墩作软件上加以验证,使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总结报告,包含工艺过程分析(路线安排+程序原点+工装十切削用量)、数控程序清单及设计心得等内容。
(4)依托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实训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理应姓“工’,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因此,所培养的人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既生产技能与实验技能,这是工科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工程素质。而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往往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出严格要求,受财力、人力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限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一般比高职数控专业相对要薄弱一些,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与安徽省蚌埠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展实训教学。各训练项目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实训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
关键词:应用系统;模拟实训课程;实训质量;实训模式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no general model of university’s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at present. We propose a novel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that simulated enterprises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followed the really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an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 near 3 years that replac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with the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l will guarante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really enterprises working, and will help train the engineering person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university. The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in body of training in university, the controllable qualities of practice training, the multiplicitie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forms, and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class. Some advices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re proposed in the end of paper.
肇庆学院软件学院从06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始,与深圳某信息技术公司共同创建了软酷卓越实验室,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训,为期10天。2010年下半年与加拿大某IT培训集团、广州某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07级、08级学生的项目实训活动。根据2006、2007、2008级学生的实训情况,本学院对公司实训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本院学生在实训后学习目的更明确,团队意识、就业能力、职业素质方面显著增强,视野更开阔,收获很大。但实训过程还暴露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开发过程时间进度控制不当;前期团队成员交流不够;前期总体设计考虑不周,后期增加或修改数据结构;开发过程不重视文档工作,靠头脑记、口头约定,后期需要返工;团队精神缺乏,意见不统一,不会相互妥协;高估自身编程开发能力,测试时发现问题才不停修改;有些团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主要由一个人工作,其他成员在等结果。实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工程能力[3]。而在实训前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机会较少。锻炼机会主要是理论课的实验,然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大多数是与市场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有极大差距的。由于学院与主导实训的企业相互间沟通不足也导致一些问题,说明双方合作还有进一步改进之处,实训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学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软件学院制订可行的的实训方案加以解决。
2实训方案
2.1实训方案体系结构
根据本校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在总结以往实训实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本文提出本院的实训方案,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2实训方案内容
从实训的体系结构可看到,整个实训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1)第1阶段是软件开发理论指导。为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开发流程和相关软件工程标准,在实训前期先进行理论指导。首先是复习《软件工程》方面的教材,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可行性报告和软件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软件维护、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开发环境、软件重用等过程和定义。同时还学习先进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了解国际通用的软件工程标准。其次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不同于课程作业或实验,要遵守相关规范,不能一拿到题目就开始编码,需要先设计好数据结构和相应算法,并编写相关文档,才能开始编码和调试。还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面向过程开发方法;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型,如增量模型、迭代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模型等;还要强调开发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软件开发过程控制,项目进度要得当,人力分配要合理,进行版本控制、项目质量管理等。最后强调测试,使用黑盒、白盒测试,运用Junit测试工具,自动生成测试文档,在小组内部进行内部测试和交叉测试,总结编程错误,提高编码质量。项目结束时,还要让每个学员发言,总结自身的得与失,感受自身的成长、成熟,责任心的提高,经验的积累。
(2)第2阶段是实训方案的核心,分为两个小阶段。首先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知识强化,然后正式进行项目实训。知识强化作为项目启动前的一个必备阶段,主要采取案例式教学,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语言基础、企业应用框架、专题技术讨论等形式,进行理论实践,目的是弥补学生在校学习的不足,实现向实训项目的平衡过渡。此小阶段最后进行综合强化实践,结合基础知识、先进开发技术、项目管理等组织实训内容,同时辅以企业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训,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项目管理、先进开发技术和最新技术,提升知识拓展能力和协助沟通能力,为后续的项目开发和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项目实训是整个实训活动的核心。整个方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些前沿的、紧贴市场的行业热点项目供学生选择。这些项目使学生在掌握常规软件开发技能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信息安全、3D等前沿IT热点。项目既包括.NET、J2EE开发平台通用编程技术的基础功能模块,也包括技术难度稍高,业务逻辑较复杂的附加功能模块,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选择,使参加实训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技术。整个实训又分为校内实践项目和校外实践项目。校内实践项目主要用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体验进行开发的微小型项目,包括IT达人、基于Red5的视频课件点播系统、基于Silverlight的剑侠游戏、基于GoogleMap的拼车网系统、酷我相册、在线答疑系统、使用Mushup构建个性商品服务等。校外实践项目选择重点突出软件工程知识综合应用,项目企业级开发流程,行业成熟框架,行业项目。同时将项目详细分解,保证每个学生的工作量尽量饱满,突出实战。其内容包括Docstore系统、旅游垂直搜索引擎、聚票网、在线英语学习、汽车代驾管理系统等。整个实训实践过程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全按照企业开发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组织管理,包括采用分布式网络远程协作模式,形成企业开发氛围,并提供质量保证,使工程实训能按照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和规范进行运作。在管理制度上,严格执行考勤管理、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入退训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3)第3阶段是企业实习。第2阶段的实训项目虽然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能力有了极大提升,但这些项目仍是“虚拟”的,与现实项目仍有差距,仍不能做到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无缝连接,还不能百分百地感受到在企业的工作压力。因此在实训后安排学生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软件开发企业中去实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流程,强化所学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综合运用在校所学知识以及通过实训掌握的技能进行实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与踏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方案实施保证
肇庆学院历来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2010年下发的《肇庆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另外,为保证软件学院的快速发展,肇庆学院把软件学院纳入学校的建设规划,占地113亩的中巴软件园在投入使用后,在2012年3月把软件学院的办公场所和实验室整体搬迁至软件园。这为实训基础的建设提供了用房保证。学院领导对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证。
4结束语
关键词:综合实训 综合素质 制作 电子产品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的前身是原宁夏商业学校中职层次的家用电器维修专业。该专业创办于1980年,是宁夏第一个培养家用电器维修人才的基地。2003年,随着学院的合并、重组,更名为《应用电子》专业,并升格为高职。经过二十多年不断地建设与发展,本专业不仅为宁夏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应用电子专业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搭建起了设备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也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综合实训》课是我们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专门针对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具有独创性的实践性教学课程。
《综合实训》课的设计思想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激情、想象能力的人才;强调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意识,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没有教材、没有大纲、没有实训指导书,只有一个总的时间安排和一个总的教学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及自己掌握的程度,独立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电子小产品,并写出较为详细的设计和制作报告。
《综合实训》课的先修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
《综合实训》课的总体要求是,电子小产品的功能构想、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所用元器件的选择、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原件的焊接与组装、整机参数的调试,所有环节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只起辅导、解疑的作用。
《综合实训》课的技术要求是:每个学生最后制作出来的作品,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电子小产品,而不是单元电路,制作产品时使用的电子元件必须是常用的通用元件,而不能使用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模块。
《综合实训》课的评价体系是:根据每个学生制作出来的电子产品的复杂程度,涉及知识面的广度,电路设计的科学性,选用元件的合理性及产品制作的工艺性来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综合实训》课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产品制作出来之后,首先在全班展览,并由制作者本人演示其功能,讲述其工作原理,然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集体研讨,并依据评价体系中规定的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给出评语,最后由指导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打出一个合理的成绩。
2005年第2学期,我们在04级应用电子专业开设了《综合实训》课,每周4课,全学期共72学时,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构思、选项阶段,大约用了两周时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资料、选项目,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第二阶段为电路的设计与修改阶段,大约用8周时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选定的项目,设计电路图,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改进和优化设计。在实验台上进行可行性实验。第三阶段为产品的制作、调试阶段,大约用4周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并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电子原件、调试设计参数。第四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大约用4周时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写实训报告,二是作品的展示、研讨,三是评定成绩、总结经验。
《综合实训》课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比预想还要好的结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选定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由于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平时学得稍微差些的学生,设计并制作了比较简单的电子小产品,如充电器、音乐门铃、婴儿尿湿报警器、声控照明灯、光控照明灯等。平时学得稍微好的学生设计并制作了比较复杂的电子小产品,如红外线报警器、频率计、电子时钟等。学生的部分作品还参加了当年学院举办的教学成果展览,受到自治区教育厅及学院领导的高度赞扬。
通过《综合实训》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成果在以后的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组装黑白电视机是我们的传统教学内容,过去学生由于对各种电子元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符号上,对实物不熟悉,对印刷电路板和原理图的对应关系不熟悉,焊接电子元件的功夫不到位等原因,装机时经常出现元件插错,电路板损坏,接焊搭桥、虚焊等错误,一个班派2―3名教师还忙不过来,装机一次成功率达不到70%。2006年《综合实训》课的第一次组装黑白电视机实训教学,由于学生已有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大部分学生具备了独立完成组装的能力,我们只派了1名指导教师,该教师也只起监督进度的作用,结果提前完成了装机任务,一次成功率达100%。
2006年7月份,实施开放式教学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参加国家技术等级考核,全部拿到了相应的等级证书,经用人单位考核面试,均按本人意愿实现了对口就业。2006年10月份,我们对大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回访。企业普遍反映,这批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基本功更扎实,一到岗就能胜任工作,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目前毕业生供不应求。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下几点体会:
1. 实施开放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实训模式,变固定的产品组装、调试为学生自主设计、组装、调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
2. 实现开放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打破了传统的评价体系,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强调结果,更注重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3. 《综合实训》课只是整个实践性教学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它只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能取代具有共性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只有全面加强实践性教学,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4. 学生自己设计电子小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由于有些电子元器件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或买到后的元件与要求不一致,在调试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会有反复,这样一来,学生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不好就会虎头蛇尾。
5. 实施开放式教学,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的指导、把关,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组装与调试,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因此,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6. 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做出电子产品,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电子元件,加大了教学成本,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应用电子专业开设《综合实训》课,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8-02
为培养合格的酒店人才,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应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着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成为紧迫课题。
一、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的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酒店客房岗位职业技能来设置,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职客房的教材偏重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践操作内容的重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少,实践和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酒店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仅以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记忆,并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对客房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避免上述不足,本文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力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不仅具有客房管理理论知识还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概念的界定。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将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技能模块,每个技能模块内又可细分为几个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首先要根据客房的工作过程设置技能模块,确定教学项目。
(二)设置技能模块。根据酒店客房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客房服务工作为主线,笔者将客房工作流程划分成5大模块,如图1所示。客房的教学活动以模块展开。通过模块项目教学,进行技能实践训练,实现教、学、做融于一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确定客房的教学项目。学习项目设计是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操作性强、预期好的项目才能实现动手能力目标。笔者根据客房的5大模块,将每个模块细分成几个项目,如表1所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项目的设计应考虑模块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应为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内容。项目的设置除能让学生在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客房技能外,还应考虑让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和基本能力在“模块―项目”的不断重复中得到提升。
(四)项目教学法在客房课程中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划分小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将班级成员划分成若干小组。划分小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搭配,使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相当。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
2.实施项目。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部分项目还可让学生观看操作视频,教师亲自现场演示,学生参照训练。接着布置项目任务,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应构建服务于项目的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从实际问题或情景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并解决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利用实物、图像、录音、录像来构建,也可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作、语言和问题等来构建。这样可以缩短学与做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在本阶段,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各小组成员应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共同分析项目内容,确定分工和项目实施的步骤,主动参与实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采用提问、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指导,还应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项目的调整和改进。
3.总结评价。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总结评价。首先由各小组成员自我总结,内容可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和实训效果,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专业技能的应用、熟练程度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项目实施后的经验体会等。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书等,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等素质。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
4.考核方式设计。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模块项目进行项目实训考核,采用现场模拟操作、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期评成绩可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项目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考勤成绩三部分共同构成。
三、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实施的难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问题及对策。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现成的适合客房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因此需要高职教师自行编写。编写时可邀请酒店和行业专家,让他们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阐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这些工作,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各项工作的过程和内容;还可让他们对高职开发出来的模块项目进行修订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设计的模块项目应浅显易懂,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二)师资问题及对策。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教学,只具有理论知识,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背景,普遍缺乏酒店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需要高职教师积极深入酒店客房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客房工作的服务流程和各模块项目的操作技能。在酒店师资缺乏时还可聘请酒店专业技能人员做外聘教师,采用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教授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系统理论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
1.实验内容。
从教学方来看,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下内容:XBRL会计数据的生成与传递过程;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基本机理;XBRL信息的萃取机理;基于XBRL的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从学习方来看,通过实验掌握如下职业技能: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从XBRL财务报告中萃取信息;收集和处理审计证据。
2.注意事项。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获取。
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上市公司网站;财经网站;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网站);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其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日报、证券市场周刊)。二是XBRL实例文档的获取。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下载XBRL实例文档。三是取得对会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会计信息化、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四是取得对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审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审计过程中对信息的关注等。
3.设计建议:一是教学准备。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撰写审计案例文本,对审计环境、公司概况和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描述,以提高审计实验的效果。二是学习准备。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应回顾传统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过程、XBRL的基本理论、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报告流程。此外,还要收集或编制基于XBRL的样式表,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视化效果。三是比较实验效果。通过XBRL审计只是《审计模拟实训》课程的一个环节,在实施XBRL审计实验之前,已经实施了传统审计实验。教与学双方都应比较两种实验的效果,以增强对XBRL审计实验的理解能力。四是做好实验总结。教师要撰写教学总结报告,学生也要撰写模拟实训总结报告。
二、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
1.渲染工具。
渲染工具(RenderingTools)是解决XBRL可视性的应用软件的统称,把电脑编码语言显示为人类肉眼能够识别的视觉元素。可分为基础工具、转换工具和浏览工具三种类型。基础工具包括XBRLGL应用软件、XBRLFR应用软件、分类标准编辑软件、实例文档编制软件等;转换工具包括文件转换软件、版本转换软件等;浏览工具包括各种解读、浏览、显示功能的软件。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过程通常并不借助XBRLGL应用软件,而是通过XBRL规范直接将已经存在的财务报告信息转换为XBRLFR。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为审计实验提供资料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此过程,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审计模拟实验。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应遵守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规则,如遵守会计等式或资产负债表平衡规则、资产负债表须列示资产(遵守逻辑,下同)、分类资产负债表须列示流动资产、资产负债表须列示股东权益,等等。
2.数据准备相关的审计实验设计。
(1)教师准备。
一是上市公司数据。根据实验的环节需要,选择适当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在实质性程序的财务分析环节,可选择收入、成本具有可比性的施工企业的数据。二是实验软件。教师个人往往无力采购正规的实验软件,况且即使有实验软件,学院或学校的实验室也往往不能正常保障该软件在局域网内的运行。因此,建议下载Fujitsu等主流XBRL软件商提供的免费试用版软件,安装于学生的单机电脑中使用。三是理论、技术、规范等文本。在理论课教学中,向学生传授XBRLGL和XBRLFR的基本知识、技术特点,并展示规范文本。四是上市公司实例文档。下载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应的上市公司实例文档,以便检验实验成果。
(2)学生准备。
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实验前学生应回顾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对照比较的目的。二是对XBRL财务报告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XBRL财务报告是正确实施XBRL审计实验的基本前提。三是对证监会监管要求的理解。系统回顾和理解证监会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四是技术准备。包括熟悉XBRL相关软件的使用、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信息的读取、验证与逻辑检验。
(3)实验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施以下环节的实验:XBRL相关软件的安装与试用;依据经济业务资料,编制XBRL实例文档;理解和运用XBRL分类标准,据以调整XBRL实例文档;考虑和分析证监会的监管要求,进一步理解和运用XBRL分类标准;XBRL网上呈报。
三、审计实验中XBRL信息的萃取
1.萃取工具。
萃取工具(ExtractionTools)是获取XBRL呈报的会计信息并进行分析和使用的应用软件的统称。在审计实验中,主要的萃取工具有:XBRL实例文档浏览软件、文件转换软件、版本转换软件、财务分析软件、文件审核软件和文件搜索软件等。其中,各类转换软件的功能与渲染工具的功能是相同的。从XBRL数据库中萃取信息,要注意检验信息的安全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能正常应用于风险评估模型、舞弊识别模型、分析性程序和专业判断模型之中(考虑这些模型的特点和要求)。
2.相关审计实验的设计。
(1)教师准备。
一是上市公司环境描述。由于审计实验无法重现公司环境和审计环境,因此描述文本对于学生理解实验情境非常重要。二是上市公司XBRL数据库(模拟)。必要时可向上市公司动员,争取支持。三是审计软件(数据萃取工具)。可从主流上市公司网站下载。四是审计模型准备。向学生提供主要的审计模型及其解释文本。
(2)学生准备。
一是基本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准备,尤其是取得对连续审计的理解。XBRL有利于实现连续审计,学生应先了解传统审计与连续审计的联系与区别。二是取得对审计模型的理解。通过教学回顾和审计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审计模型的涵义,掌握模型涉及的数据的获取途径。三是实质性程序。在实验中掌握账实核对等实质性程序的运用技巧。四是审计工作底稿。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3)实验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施以下环节的实验:获取XBRL数据库;安全性检验;逻辑性检验;认识和运用主要的审计模型;实施实质性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讨论并形成审计报告。
四、结语
【关键词】校企合作 “2+1” 订单式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01-02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各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实践表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
广西在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对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的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人才需求很大。为满足汽车、机械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工业公司合作开办“五菱班”订单班,至今已经合作共办5届,为这两个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一两百人,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一、校企合作“2+1”订单式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2+1”订单式教学模式是指企业与学校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前两年由学校制定培养计划,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双方互享有利资源,达到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期满,企业再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种培养方式解决了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人才。
“2+1”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就是将3年制分为两段,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教学任务,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一年,主要着重职业技能培养,紧贴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按照意向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顶岗实习强化目标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
“2+1”订单式培养模式优势有:一是企业岗位目标明确,根据岗位需求招聘技能型人才,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明确的,根据已确定企业岗位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有了就业目标,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因此培养的人才很受企业欢迎。二是“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时间设置为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了学院和企业的教学场所、生产现场、教学设备、生产设备、教师、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等优势,使校企资源得到有机地整合与共享,并且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在实习期间,贯穿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建立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企业为家、荣辱与共的思想,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与责任感。
二、校企合作“五菱班”订单班教学方案制定及实施
自从2008年以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五菱班”,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一)教学方案制定及实施
通过与五菱公司有关负责人沟通与探讨,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及实施细则,根据企业顶岗技能要求,订单班在第三学年开设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专业理论课课程为:工厂供配电技术、AB系列PLC控制技术、数控机床维修与诊断。理论课由机电专业派出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实习单位负责提供教学场所、设施及相关技术人员配合,由企业与学校安排恰当时间。实践课包括供配电技术综合实训、工业控制系统控制技术实训、数控机床维修与诊断实训、控制系统设备维修保养、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及故障诊断等五门综合性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专家等主讲及指导,本专业相关专业教师配合,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贯穿整个实习期。此外,在一年的实习期中贯穿企业设立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管理、品质管理、汽车生产工艺概况、系统标准与规范、设备操作规范、设备安装与维修规范等模块相关内容,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车间等共同实施及考核。这些课程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原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共同构成品行教学计划。
(二)考核方式及实施
考核方式包括:一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视企业生产管理安排由机电专业派出专业教师带试题于第五学期到学生实习单位组织考试。二是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实践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表现的评价;另一部分是学生实践课题完成情况。由机电专业组织专业教师与用人单位交流商讨后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成绩。
三、校企合作“五菱班”“2+1”订单班学生管理
自愿参加五菱公司面试筛选、并通过考核,最终录用学生组成了“五菱班”。要求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要与系部签订协议书,要求:一是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自觉接受企业管理。二是认真完成学习班的学习任务,自觉接受学院的学习安排和考核,服从系部管理。三是主动接受企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在实习期间不准到江、河、湖、海游泳,不得参与传销、赌博等各种非法活动。四是学习班设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学习班成员每个月写一份学结,向班主任报告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由系部组织教师进行指导。五是班委会每周向班主任电话汇报班级工作情况不少于一次,紧急情况立即报告;每两周书面报告一次,分别以电子邮件和邮寄方式向班主任汇报。六是班主任负责将学习班的情况向系部报告,系部每月委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了解学生情况及到车间进修学习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一周。七是机电专业老师担任学习班的班主任,负责学习班的各项工作,与五菱公司保持沟通联系。
四、校企合作“五菱班”“2+1”订单班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明确
实施订单班教学改革以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目标更明确,专业根据企业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企业订单的需要,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制定、指导教师、教学组织都可以根据企业订单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处理,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企业所需的实用人才。
(二)资源共享,深度合作
每年企业都提前到学校挑选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能提前聘到需要的人才,保证有稳定的人才供应。引进的学生岗位适应性更强,有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能独立上岗,实习期满企业与实习生签合同时,实习生就是一个熟练工,大大缩短了培训时间,节省了大量岗前培训费用。当然,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都投入各自的师资、财力,企业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及实训场地,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共赢关系,企业可以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保证了质量。学校和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共同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三)产生社会效应,促进专业的招生就业工作
在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受益匪浅,学校近年的招生填报率、报到率都很高,入学高考平均分数超出三本30分至40分,有一部分已经超出二本分数线,个别接近一本分数线。
参加“五菱班”学习的学生,除非个人原因,最后全部都和企业签下就业合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企业得到了急需的人才,企业为学生解决就业的同时,也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了很好的宣传。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除了和机电专业继续合作办班外,同时还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专业、机制专业合作共建“订单班”,带动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他专业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实践表明,“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强的优越性,通过企业宣传,产生很好的社会效应,在高考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填报率和报到率仍然很高,录取分数线很高,好的生源又促进了教学和管理,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步入了良性的循环。当然,在实施“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1”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高职规定的教学计划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安排老师管理、还要负担学生的住宿费,从人力、时间、财力上考虑,要比正常的培养成本要高很多,这是实施“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学校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校企合作需不断探索,寻求平衡点,以达到校企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逢晓娟.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33)
[2]潘建林.探析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33)
[3]王丽华.如何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大参与度[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4]董艳斐.中职护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
关键词:企业培养;卓越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百忍(1980-),男,安徽宿州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丁成(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0-02
环境工程人才的企业培养是通过整合国有、私营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从而满足中国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要。
一、环境工程人才企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水、空气、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工程专业不仅研究水、气、噪声和固废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及措施,而且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区域环境的科学规划及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时刻把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环保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关注的问题。[1]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包括本科一年多在企业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获得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能力和资格认定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环保工程技术人才。[3]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根据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在企业学习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2,4]
1.职业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2.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熟悉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运营管理体系,拥有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能够开展项目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监测技能,能顺利开展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能从事环保设备营销工作。
3.创新能力
在熟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具备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优化,选用先进的工艺组合、施工方法、新型设备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污染治理方案选用、工程设计,能够解决污染治理工程运营过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4.沟通能力
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能力,参与生产、项目及管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四年不间断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养环节,使学生从认识社会和企业逐渐达到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企业培养阶段时间一共为40周,在企业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环境保护调研实习、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水、气)、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5,6]企业实训开展的方式主要包括:观摩、讲解、现场踏勘、现场授课、工程实例方案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实例观摩、现场操作实践、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实训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技术、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纸、规划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操作、技术方案、图纸、技能考核等,毕业设计考核要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分企业指导教师评审(权重30%)、学校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依托于与企业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方委派工程师共同担任。
四、“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通过在“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盐城市国家级环保产业园、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同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环保新技术研究中心、盐城宇新固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实践锻炼,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专家讲座、各处理单元参观、车间见习、总结、考查、座谈。
2.环保调研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实训(水控、气控)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为期6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收集处理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资料;各项设计准备工作;了解设计步骤、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准则、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工艺的选定及处理方案的确定;根据选定方案对各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设计计算;论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估算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根据设计好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绘图;企业导师考核;实结、座谈。
4.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为期5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部分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现场调查;相关企业收集资料、采样、整理数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大纲的确立、规划的编制(包括现状、规划近远期目标、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规划图件制作、规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的编写、工程分析章节、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章节的编写、风险评价、经济损益分析等章节的编写、完成环评所需相关图件的制作;总结、座谈。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进行,为期2周。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学习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主要处置工艺和设备;课程知识的课堂讲解与现场讲解相结合;了解固废收集流程;熟悉固废处理设施的运行;参与企业人员现场安装与设备调试。
6.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2周)和第7学期(3周)进行,共为期5周。以盐城市国级家环保产业园的几个大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要实训企业。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环保设备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现状、市场拓展;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设备设计流程;设备制作过程;训练设备制作操作技能;典型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典型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环保设备营销实训。
7.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岗位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周,具体安排如下: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培训资质的公司为主要培训单位,盐城环保产业园内多家企业、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各化工产业园区和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要实训地点。
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分为污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污废水处理与维护管理、物理化学法、生化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机械设备、污废水监测及水处理实验、污水处理厂岗位实训;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燃煤及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概述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除尘器及除尘器岗位实训、脱硫技术及脱硫系统岗位实训。
8.“企业培养方案”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总学时为18周,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及资料收集、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设计项目研究、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三废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撰写、印装设计说明书,图纸绘制;企业设计项目总结、解决企业问题;答辩、资料整理归档。
五、结论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作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内容与方式等系列实践环节的改革,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7]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陈素娟,王小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93-194.
[4]皮科武,万端极,高林霞,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80-83.
[5]韩照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3-14.
[关键词]电工实训 实践教学 创新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51-02
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担负着全校工科类学生基础工程训练的重要职责。围绕学院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结合我校教学现状,提出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方案。并将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定位为全校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实训课程。
一、现状分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肩负全校工科类学生基础工程训练的重要职责。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目前中心的实训项目已显得陈旧、落后、单一、趣味性差。工程训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实训内容落后,十几年的传统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一直以组装调试半导体的内容进行, 实训项目已显得陈旧;
2.实训项目偏少且工程背景不强,内容单一,应用性较差,与当前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
3.实训设备尚显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实训手段不能与现代生产工艺相适应。
4.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生完全是为取得学分而被迫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如何在多年传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建立新的、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工程训练中心向基础实践技能方面转化,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方面转化,最终向创新能力方面转化的关键。
二、改革和建设目标
工程训练中心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对工程的认知,扩大学生工程视野和工程知识面,以及工程意识。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构建与时俱进、贴近生活、难度适中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训课程体系,不仅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教学体制的创新,使我校的基础实训逐步向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方向转化。
中心电工实训的对象是内科大所有的工科类学生。而不同学科千差万别, 为满足全校工科类学生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培养基础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研究决定尝试将室内配线内容纳入基础实训项目。原因在于室内配线难度适中,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趣味性实用性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实践性强,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增加团队凝聚力。
三、具体实施方案
1.研究、分析当前多所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摒弃以往单一的、陈旧的、缺乏趣味性的实训模式,寻找适合我校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平台,使他们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发挥工程训练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作用。
电工作为高校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且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以此为基础确定能够贴近生活、实用性、趣味性强且难度适中的室内配线电工课程内容。具体授课内容分为五部分:室内配线的基础知识;电工常用工具介绍和用法;导线的选择、连接方式和绝缘恢复;照明装置;安全用电。
2.结合我校实训教学的特点及现状,合理安排教学和实践操作课程,按学校给定时间确定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的时间比例分配。克服教学中资金和场地不足的难题。
在实训时,老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际操作内容主要为:单股线的直接连接、分支连接;多股线的直接连接、分支连接;照明典型的两个线路(一地控制、两地控制)连接及故障排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研究,互相帮助,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最后老师根据同学们做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的时间比例分配为1:3。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注重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比如学生连完线路后不能确定该电路是否连接正确,出了问题又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去检查检测。老师不会直接告诉答案,而采取引导的方式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其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实训项目工作量较大,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能够大胆、独立地完成实训项目。
3.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考试与各项实际操作训练考试的成绩比例分配,突出实训的重要性,确定电工实训课程考核方案。
以往多数的实训成绩考核主要以考勤记录和实训报告为主,只要上课了,报告交了,该课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抄袭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改革了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把成绩分为考勤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50%,实训成绩占50%,考勤成绩则实行0~100分扣分制。实训考核项目每次随机抽取几项题目作为考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根据完成的情况给出实训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从上一届实训学生获取答案的抄袭现象,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四、教改特色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新增电工实训项目的教学改革具有五个特点:
1.训练目标的先进性。即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综合工程素质和创造性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工程意识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2.项目安排上具有通用性。找到全校工科类专业的一个公共交叉点,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
3.内容选取上具有实用性,生活实践性强。
4.训练过程中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5.考核制度注重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实践性。
6.训练方法的现代性。即将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体验、积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训练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是以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实训研究。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生的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新思路,着力培养实践性强、上手快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现独立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益人数每年约4000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辉,樊泽恒,孔垂谦.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与特色追求[J].江苏高教,2007,(3).
[2] 宋绍楼,刘艳丽,李颖.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12).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和创造学家G.S.Altshuller 在1946年创立的,“TRIZ”是其俄文单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的首字母。目前TRIZ在创新设计、创新教学、创新科研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阮汝祥 [1]和高常青 [2]在TRIZ的理论和发展、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江敏[3]和卢惠林 [4]在计算机课程中具体如何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一般都是针对TRIZ理论本身的研究,或是对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研究,很少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共课程的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一个学生必修课,它不像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那么高,设计的程序也不是特别深,只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有效结合,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计算机素养,所以更体现出需要创新思维的深入挖掘。本文将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公共课程素养教育中,为培养具有计算机素养软件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一条辅助途径。
1 TRIZ理论的创新思想
TRIZ的含义是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经过50多年总结出解决技术矛盾所遵循的创新原则,建立起了一整套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TRIZ理论体系。TRIZ理论体系[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分析与建模方法;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冲突解决原理。
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指的是解决冲突的原理,最终建立了包括发明原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和标准解在内基于知识的逻辑方法。在利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问题建模成TRIZ模型,然后利用TRIZ理论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找出该问题的普适解,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环境,最终将普适解转化为领域解或特解。
2 程序设计教学传统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长期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一种高级语言(如Visual Basic或Visual C++)的语句体系为脉络展开教学,详细地讲解其语句、语法。教学通常采用整堂灌输书本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生每学习一个语句只需要做一些与该语句有关的习题,学生很少动手实践。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模式化、绝对化,有没有其他途径或思路,存在哪些不确定因素和各种选择的可能性等。
3 TRIZ理论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采用TRIZ理论中发明式教学,将本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对他们的思考结果给予鼓励,培养他们思考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得课堂教学在动态思维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1 基于TRIZ 理论进行发明式教学,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采用TRIZ理论,将本课程分为几个关键点,对关键点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3.1.1 采用基于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法
1/4时间教师传授该知识点,使学生在理论上产生认知。
1/2时间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解决问题,本专业实际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应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3/4时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练习完成问题分析和求解过程,并有效地举一反三。
最后学生自己梳理、总结、提炼知识,并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教师进行适当调整。
3.1.2 采用综合作业(项目)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TRIZ理论认为,对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作为程序设计类课程,其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所以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所谓的“冲突”,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专业特点,学以致用中的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实战能力,即项目教学法[5]。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开发,完成整个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等,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和鼓励学生发散性的、创造性的设计。
3.1.3 进行创新思维技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 进而得到创新的成果,然后再进行拓展,使学生在视觉、感性认识得到充分利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3.2 TRIZ理论ARIZ算法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穿插TRIZ理论的ARIZ算法实践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改革:
3.2.1 课程设计和实验内容的改革
将实验课程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的开设,加入自己的创新思维,才能完成实训内容。这个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些实践课程采用兴趣组合、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和启发的方式,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3.2.2 实验考核方案改革
采用上机自主学习系统,对每个实验项目按知识要点分配分值,为每个实验项目配置评分程序和测试数据,在实验课结束前10分钟对所有学生的提交的程序进行快速评测,生成评测结果报告,报告中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得分情况以及每题完成情况。这种实验考核方案不仅将教师从低层次的批改实验报告等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增强了批改的准确性,降低教师重复性、简单性工作量;而且在分数驱动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出勤率达到 95%以上,提高学生了动手编程能力。
3.2.3 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基于TRIZ理论的问题解决过程, 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过程,具体环节的思考又充分利用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结合各个学院专业特点和教学优势, 程序设计创新实训联盟,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构建第二课堂, 供学生在课余进行创新活动。
4 总结
经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要破除旧的教学体系,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法组织教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认知特点、认知心理、学习模式。提出基于TRIZ理论培养创新能力,TRIZ理论不能直接提供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将通用解转化为特殊解是有效运用TRIZ理论的关键。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论指导程序设计教学,在教学中加强编程算法、逻辑思维和编程方法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阮汝祥.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K].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
[2]高常青,黄克正.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84-88.
[3]江敏,花丽.TRIZ理论在We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3):5641-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