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年度经营计划

年度经营计划

时间:2022-07-17 15:5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年度经营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年度经营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经营计划;原则;方法

经营计划通常在上一年度的年终之前编制完成。经营计划指标至少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营计划的财务指标,二是经营计划的文字描述。财务指标是关键指标,如:收入、利润等,是对经营业绩的量化考核。经营计划的文字描述主要是对经营活动的界定和要求,是对完成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的要求。

一、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原则

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力求科学、客观、公正,并且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以促使企业通过努力,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科学管理。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经营计划是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经营活动的目标,应客观准确地描述未来年度的经营目标,符合企业实际经营能力,是企业在调动客观资源和主观因素后,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2.系统性完整的经营计划指标体系应使企业能够全面地执行经营任务,达到完成经营任务的目标。经营计划的指标之间应有内在关联,财务指标要符合利润表上的各项逻辑关系,编制计划指标时应注意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3.针对性经营计划指标应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重点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经营计划指标。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经营条件和资源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年度也有不同的经营条件和经营目标,因此必须注意经营计划的针对性,应与企业当年的经营条件和经营目标相关。

二、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方法

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原则确定后,就进入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程序,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应重点突出几个关键性指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和净利润。营业收入是一个衡量企业经营活动规模的指标,全球五百强的排名,都以收入指标为主,因此收入指标是衡量企业业务量的最重要的指标。营业成本和费用是反映企业经营支出的指标,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资源的指标,衡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控制能力。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管理费用最具控制性,营业费用其次,而财务费用由贷款规模和利率来决定,可控性不如上两个指标强。净利润是一个衡量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指标,也是股东和企业最关心的指标,这项指标是所有经营计划指标中权重最重的指标。

2.业务指标除了上述财务指标以外,还应该有业务指标。因企业涉及不同的行业,各种经营活动错综复杂,因此对于一个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下达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经营指标,这就是业务指标,如:房地产企业的开工面积、销售面积,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合格率等。

3.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对经营计划任务的文字性描述,是为了解决那些不可量化的但对公司经营来讲同等重要的指标描述问题。针对不同企业,除了努力完成企业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其他工作任务需要完成,这些应该在经营计划中具体体现。以上三项内容——财务指标、业务指标、工作任务,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营计划指标体系。

三、经营计划指标的考核

经营计划在执行完成后,企业的年度经营活动就结束了。如何对这个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就是经营计划指标的考核。如果把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当作“出题”,经营计划的执行当作“答卷”,那经营计划考核就是“阅卷”,考核结果就是“评分”。

四、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作用

1.对照经营活动,检验经营成果考核企业经营计划是对企业全年经营业绩的评价,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检查经营成果。这个结果对股东来说,是检查投资回报;对企业本身来说,可以通过对照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以便在下一年度的经营活动中进行有侧重地调整。

2.检查指标体系,修正考核方法经营计划指标是经营计划考核的标准,而经营计划的考核结果,对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有反馈作用。通过考核经营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检验经营计划指标的合理性,便于修正和完善指标,以便更合理地编制指标。

五、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原则

经营计划的考核原则应该以客观、公正、合理为原则。经营计划的考核,必须遵循客观的原则,在遇到考核主观性较强的指标时,应联合相关部门,采取扩大考核者的方式进行平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考核的结果影响。经营计划的考核必须公正合理,应该使用同一标尺,在运用同一考核工具时,应不偏不倚。在考核过程中,应具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企业的主客观原因对经营的影响,对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理性判断,以确定最接近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考核结果。

六、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方法

1.对照经营计划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经营计划考核一定要对照经营计划指标,进行逐条计算比较,对各项指标给予具体的分数,以客观地衡量经营活动的成果。

2.通过设计表格,对经营计划指标进行打分经营计划的考核表格将计划指标和工作任务全面涵盖,并根据指标和任务的轻重,对每项分配不同的分数,以体现权重不同。

3.在集团公司内对考核范围内的多家企业进行排序在得出每个企业的分数后,如果有多家企业,就可以进行排序,这样就形成一个集团企业系统内的排名。

七、结束语

企业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和考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和行业分类的多样化,市场环境和经营手段的复杂化,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和考核也随着不断调整和发展,本文只是对最基本的经营计划指标进行基本论述,希望抛砖引玉,更加完善和丰富企业经营计划的制订和考核体系。

作者:张川 单位: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价值

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现阶段,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市场和时代环境,取而代之的应当是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开始深入到一些企业当中。从西方国家和本土的一些企业经验,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的运行中所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

何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按照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指标管理控制系统,自始至终地将各个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工作的目标同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并对实现的绩效进行考评与激励的管理系统。

因此,企业在持续发展中,如何通过提升对计划、预算的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对业绩的评价能力来加强风险控制,探索企业的盈利之道,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如何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解读。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点

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其管理轨迹主要是涉及“经营计划的编制、预算的编制和的执行与控制三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一轨迹进行说明和描述。

(一)经营计划的编制内容

首先,经营计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而确定的,并且依据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而定的在一定周期内的综合活动规划;对企业来说,年度经营计划就是由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构成的综合活动规划。其中,工作计划由项目年度计划和管理年度计划组成。而项目年度计划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年度计划,项目年度计划又可以分解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主要关注企业的关键节点计划,第二层面是项目负责人编制的项目子计划,第三层面是各个业务管理部门编制的项目专项计划,第四层面是项目工程师编制的运营、建设、科技、投资和培训等计划。除此之外,为了使各种计划有机的衔接,还应在制定项目的资源配置计划,主要应用在计划各项资源的配置中。

其次,企业在编制出经营计划的同时,也就为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在经营计划执行分级管控之后,再将项目经营计划用资金进行分解,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中。这当中需要做到:项目经营计划要对应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收入预算;项目的资源配置计划要对应项目人员费用预算;项目专项计划要对应职能部门的事项费用预算。这样以年度将项目收入预算、项目成本预算和部门管理费用预算进行分解,就构成了企业年度的全面预算,再通过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的联动机制,就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现金流。

(二)预算的编制内容

预算的编制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将企业的经营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时间周期,并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预测。预算主要分三大类,分别是经营预算、投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其中,经营预算主要包括项目收入预算、项目成本预算、部门费用预算等。

首先,项目收入的预算编制,要根据项目的产品规划确定其收入目标,进而对收入目标进行时间维度的分解,形成收入的签约预算;再根据项目经营计划设置收入进度,依据收入策略设置收款方式,并配以收款方式测算回款率。同时,项目收入预算的编制同样首先要与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联动,并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将收入预算与项目计划工作项绑定,一旦计划发生调整,可及时重新测算项目预算及年度预算。

其次,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根据项目成本等指标确定,再进行分解,然后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经营计划编制合约规划及付款计划。其中,从成本核算迈向成本控制,即“核算—控制”的成本管控思想是值得推广的。核算是一套很精细的核算科目体系,可以用于事前的成本测算和事后的成本核算,控制是一套运营管控的科目体系,可以在明确项目的目标成本后,用于对目标成本按合约规划进行“自上而下”的成本分解,并以合约规划为中心,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控。同时,以合同为基础将成本与计划建立起对应关系,为项目的成本按时间维度分解提供基础。

最后,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与传统行业的部门费用预算编制相同,主要还是基于项目规模、人力资源配置等项目资源的配置,但与传统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项目的维度。费用预算目标确定后,需要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分解,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将年度费用预算目标分解到月,形成年度费用预算。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主要依据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步骤,具体来说包括预算执行和控制涉及的具体内容,预算执行当中的调整,预算的分析应用和预算的考核。

首先,对于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项目预算的合约规划控制合同签约,二是通过年度预算控制月度资金计划,三是通过月度资金计划控制合同付款。通过这三个方面,管理决策层就能有效的控制企业预算的执行,同时也让审批过程变得简单高效。

其次,预算调整分为预算内调整和预算外调整。预算内调整包括预算削减和接转,预算外调整主要指预算追加。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谨性,一旦出现预算外调整,必须启动更加严格的审批流程,比如在预算追加时一定要详细报告追加的原因和对项目整体预算影响预测等等,从集团层面进行严格控制。

再次,在进行预算分析之前,需进行预算执行回顾,即将已发生月份的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预算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之后再进行预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能快速了解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变化,一旦产生了变化,就可利用业务信息流去指导财务现金流,实现资金计划的快速调整。

最后,预算考核的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有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两类,其中财务指标包括收入、投资额、利润额和投资利润率;管理指标包括费用额和费用利润率。动态指标有现金净流量增加额、动态投资回收期节约。现金净流量增加额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项目总评价的指标;动态投资回收期节约作为项目总评价的考评指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为决策提供支撑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实和应用,不仅能够使财务管控和业务运营紧密联系,而且能满足财务部门的其它业务需求。具体来讲,其管理思路是:一套运营数据加多套报表;换言之,不论是财务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应该依据一套最能反映企业运营的真实数据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此外,再根据不同业务视角,将这套数据进行不同的分解、组合,形成不同的管理会计报表、账务会计报表和税务会计报表。通过这种一套运营数据加多套报表的管理思路,不仅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而且能满足不同业务对报表的需求。

(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管理现金流

在现实中,由于很多企业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运营过程中实际上看的是两种不同的数据和报表,因此很难实现项目进度计划和预算之间的联动,这样使得资金计划成为流于形式的数字游戏,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两张皮”的管理现实。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让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真正联动起来,全面打通企业的横向管理,及时刷新业务部(下转第92页)(上接第90页)门和财务部门的最新数据,真正实现企业的动态现金流管理。

(三)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项目和资金的统一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部门收到的业务数据不够及时,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完整性没保障的现状,让财务部门的管理和企业的相关决策很容易产生偏离或失效。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则能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横向价值链的打通,通过统一的平台,使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互动,也使得所有业务部门使用的是统一的数据源,这样在保证企业数据及时性和完整性前提下,企业决策也更加有效率、有保障。

总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以项目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深化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建立全员的企业成本意识,从而加强成本与费用指标的控制,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和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从而实现资金运用权力的集中管理。这样企业就可以灵活的进行多项目的合理调配,削峰填谷,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实现稳健的现金流管理,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巧莉.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梁星.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侯立新,曹海东.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案例[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

[4]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第3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 科研单位 目标 信息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科研院所单位就已经逐步启动了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期间预算管理工作逐步从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为预算而预算”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较为科学规范的预算模式,这种模式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得到了完善。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科研单位全面预算不全面、基础配套不完善、员工配合不积极、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这对于科研单位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不利,需要引起所有科研单位的重视。

一、全面预算的内涵

著名管理学学者戴维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和环节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在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受到了推崇,全面预算管理的主线在于价值创造和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它通过系统的管理,提高经济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全面预算管理之所以可以实现以上的功能,最主要和其内涵有关,简言之就是“全面、全员、全过程”。

“全面”体现在全面预算的内容上,全面预算会涉及到经济主体的经营管理各个层面,除了日常的经营预算外,单位还会制定相应的生产费用、成本预算等,另外有些单位在某些年份也会制定相应的资本预算,这种多层次的内容构成了全面预算的内容全面性。另外,“全员”体现出全面预算的参与度,全面预算需要单位的各个层级员工参与进来,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推广人员、财务人员等等,它需要各个部门都参与到这些预算的各个方面,这种全员参与提升了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最后,“全过程”指全面预算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包括了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真正的全面预算需要在这些环节当中实现编制质量不断提升、执行效果不断加强、责任不断强化、基础配套不断完善的效果,这样的效果需要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予以保障。

二、科研单位全面预算实施过程分析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流程应该从单位的年度经营计划开始,同时贯彻于整个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分析等全过程中,只有这样的全面预算才是合格的全面预算,才能够真正推动科研单位的发展。

(一)编制好年度经营计划是全面预算的基础

很多科研单位多年来都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一些单位忽视了全面预算必须以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有些单位在做预算的时候跳过了年度经营计划这一个环节,客观上也妨碍了全面预算的提升和改进。单位应该在做好自身5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后,继续做好年度经营计划这个关键环节。结合笔者的经验和总结的一些案例,笔者认为年度经营计划应该包括未来发展战略概要、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单位为达成年度目标应当采取的经营管理思路和策略、单位为达到目标拟采取的措施、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部门之间如何分工协作、资源的投入、下属单位和关联单位给予的支持等。年度经营计划是单位厘清自身的年度工作方向、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的重要步骤,也是战略实现的重要环节,单位通过确定年度经营计划可以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推进全面预算。全面预算也需要结合年度经营计划进行指定,这样才能够将其真正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战略结合在一起。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操作模板

科研单位的全面预算编制需要在年度经营计划已初步确定并经同意后进行的细化与分解工作。从业务流和资金流两条主线逐级分工进行预算编制,要求对主要预算假设进行充分的说明,关键预算指标持续改善并与经营计划衔接,实现资源配置与重点业务的全面对接,以促进各单位细化管理、优化流程、防控风险、全面提升绩效与管理水平。

结合目前我国研究的现状和主要的法规政策等,科研单位需要对经费进行课题制管理,在预算编制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课题的内容。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根据课题管理的政策,根据管理规定和课题的任务书等,编制相应的课题预算。我国的科研计划体系庞大,各种科研课题管理方式不同,需要以课题管理的方式规范各类科研计划的管理,实现科学的管理。科研单位需要对本年度的科研课题按照横向和纵向进行划分,根据资金提供者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预算编制,将国家和企业提供的课题进行归总分类管理。同时,科研单位要做好收入的预算。同时,科研单位需要编制科研产品的销售情况,一方面要包括科研单位对纵向课题的预测和争取,当然这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也要包括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项目收入,同时科研单位还可以对自身所产生的科研产品和专利等进行销售的预测。另外,科研单位需要编制相应的支出预算,课题费主要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投资支出、其他研究经费等。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单位在预算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不得在国家资助的课题专项经费中重复列支。间接费用是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等管理支出、房屋和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

(三)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调整、分析和反馈流程

单位的预算体系可以分成编制、执行和控制、分析、考评几个阶段。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其预算的起点和前提,单位在掌握并分析了相关的信息后,主要由单位主管预算的编制小组或者委员会完成。一般而言,任何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是上下结合的方式完成。第二阶段的预算执行和控制阶段是预算过程的核心阶段。每个部门需要根据该预算方案进行严格的执行,严格控制既定的成本。第三是单位的预算分析阶段。它主要是将实际执行效果和预算规定的目标和手段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归类分析,分析出差异的原因,并为该预算后期的考评提供支持。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为提升下一期的预算准确性提供经验。接下去是单位的预算考评阶段。预算编制要保证可以有效地实现单位目标,这就需要对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行为进行考核。预算是单位考评的重要依据,单位需要采用预算方案和实际工作的效果比较进行考评,提升考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例如,北京矿冶总院在2010年通过提高其总院的集团管控能力,加强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优化配置全院资源,提高集团化运作水平。北矿总院通过做好“十二五”规划第一年的各类科研项目计划的立项申报工作,推动总院的技术创新战略,集团获得了科技成果奖励31项,全年新批准的立项和签订的横向项目达到了344项,合同经费达到了3亿元以上,纵向项目则是都达到了3.18亿元,同比增长较大。

三、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的工作组织和信息化建设

(一)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的工作组织

预算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各个部门、职工的积极性,让人人都成为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这就需要单位的全员参与、全员考核,从组织层次而言,科研单位的全面预算需要三个层次加以支持。

首先是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是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全面预算的管理机构和决策组织,委员会召集人必须是单位的最高领导者,同时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成为这个委员会的成员,该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审议批准预算管理的目标和制度、审议预算方案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议年度预算分析报告、审议预算考评奖惩方案、审议年度预算调整方案、审议预算机构的变动等。其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主要是指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这个部门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执行和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主要是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等。这个部门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和综合部门的人员参与。其次,预算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执行部门是单位的基层部门,这些部门是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在于将预算指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基础工作的结合,并将预算管理的执行等信息及时反馈到预算的职能部门,它们也是考评的对象。

(二)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及时性、全面性等多个特点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这也带动了全面预算的信息化水平。

在实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科研单位可以将全面预算的模块分成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四大模块,该系统需要支持灵活的预算方案定义,并对预算的全流程提供流程支持。由于全面预算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因此系统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自动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汇总,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在数据的分析时候需要能够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定义各项费用项目的控制数,对于超支项目需要分析原因并提示调整,业务活动的发起人和审批人员要能够从系统中获得预算的信息,提升预算系统的数据整合能力,保证模块的无缝连接,保证预算流程的数据及时准确,以利于业务人员判断业务流程的进展情况。在预算的评价系统上,系统要通过追踪相应的指标趋势和数据等,如资金到位率、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资金结余比率、课题产出价值等,实现对预算的准确全面评价。

当然在全面预算的信息化工作中,科研单位还需要通过广泛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操作和掌握能力。

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是中央所属的部门预算单位,是我国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的企业集团,由于其全国的科研所较多,单位预算的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达到对预算的良好控制,集团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预算管理模块的设计,聘请用友公司开发这些模块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这种预算管理也是电子科技集团得以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超额完成了原定目标。

本文主要立足于科研单位的全面预算,结合一些实践中的方法等进行探讨,对全面预算的主要特点、主要方法等进行分析。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有一定的不足,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家玲,刘兵. 试论全面预算管理[J] 公用事业财会-2011年3期.

[2] 高宇强. 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障碍与对策[J] 审计与理财-2010年9期.

第4篇

(一)企业对预算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理解存在着误区,传统预算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埋头做数字游戏,不关注企业战略规划,仅根据一定的增长比例进行经营目标预测,这种工作方式同时也会导致公司其它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二)战略规划缺乏可实施性

在制定战略规划目标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内部管理现状进行了解,还要正确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编制预算管理框架。但是,不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仅将战略规划作为口号,并没有如何将战略规划融入全面预算的明确思路,导致预算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对于如何将公司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缺乏整体考虑。

二、围绕战略规划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例研究

本文主要以A软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A软件企业在原有预算模式下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如何以战略为指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 A软件企业简介

A软件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开发企业,某国有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电信集成供应、电信软件开发等。主要客户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司在中国北方五省及南方三省均有项目,每年新开工项目几百个,人员规模达到600人以上。近年来,依托于电信行业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稳中求快地推进公司向综合软件和应用服务供应商的转型。

(二)预算管理现状

A软件企业拥有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简单,在管理权责上分配合理,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仅将年度预算视为财务部门的主责工作,公司其它部门对预算工作参与意识淡薄,对如何合理使用企业各类资源缺乏计划性,导致年度预算无可操作性,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作用。

(三) A软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1.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

A软件企业应首先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竞争的优劣势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使编制完成的规划目标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避免闭门造车。比如分析宏观环境,国家采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政策下,行?I信息化需求规模进一步放大,属于政策利好。同时,随着行业的不断向着规范化及制度化方向发展,对企业资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加之人才竞争的影响,需对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在金融、电信等行业信息化规模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水利信息化、IT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在每个行业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增长呈现不均衡局面,在增长的整体态势下,某些细分领域在某个时期会出现负增长。

企业根据一系列分析结果,编制符合企业战略定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指导思想和基本路径,比如公司的固本转型运作已经初见成效,产业格局不平衡局面有所改善,还需要继续调整。公司已经建立了资金运作和对外合作等多种业务拓展模式,还需继续创新。为此,企业应对研发工作进行不断强化,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研发程度,从而维持年度研发投入占比的稳定,促进其在安全状态下向上增长。企业战略规划中往往会充分分析潜在市场和准备深挖的业务目标后确定规划期间内的财务指标,如把销售收入增长10%,利润增长8%,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6%,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确定为规划期内的目标值。

2.经营计划的编制

战略发展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的纲要,企业应根据纲要的要求进行经营计划的编制工作。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是公司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也为下一步全面预算编制打好基础。

在编制销售计划时应考虑,企业将销售收入增长10%定为战略目标,主责部门为市场部及产品部门。市场部门应进行各类产品的盈利性分析,制定针对不同客户的销售策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产品部门应根据公司的产品规划、研发规划制定出生产计划,把握住系统上线、系统初验、系统终验及终验后维护关键客户检查点。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应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统一内控平台、统一监察体系和统一问责制度。人力资源计划作为专项计划编制,涉及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的安排,应坚持效益导向的原则。在编制成本管理方案过程中,涉及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因此利润中心要对如何压缩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成本中心应考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公司管理层应考虑如何根据预算目标对成本费用预算监控到位。

3.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

公司财务部负责预算工作的总体安排、汇总编报,应将全面预算工作划分为专项预算(如研发支出、合同、回款、人力资源、资产购置),业务预算(如各产品部门经营预算、市场费用预算、各职能部门费用预算),公共费用预算(如房租水电费、保洁费、物业费、办公耗材)等,分别进行归口编报。以战略规划为指引编制完成的各项经营计划,此时可以作为预算编制数据的可靠来源。如销售计划在深入了解主要用户下一年度的项目投资计划后,据此可以预测合同及回款的额度,并且可以根据经营计划进行销售费用的预算。生产计划在明确把握住在施项目客户检查关键点后,结合销售计划,即可预测下一年度的生产规模。

公司财务部将各部门根据经营计划编制出的预算数据分类汇总后,按照财务测算方法,导出未来一年的预测财报及相关财务指标。由于公司各部门负责的经营计划均相互关联,并且与战略规划相结合,如存在预算偏差,容易查找问题所在。

4.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考评

全面预算方案最终确定后,公司应根据预算主体将预算指标转化为考核目标值,如为利润中心设置可支配收益、部门利润、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标;为研发中心设置新产品研发投入完成率、当期新产品资本化完成率等考核指标;为成本中心设置成本费用完成率、人工效能等考核指标,并以公文形式正式下达。

预算考评可以对企业的相关预算主体的业绩以及执行状况实行考察及评价,也正是这种特性,要求预算考评制度在预算管理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项预算指标被分解下达后,企业可以根据承接预算主体的性质,小到单个项目、大到利润中心、成本费用中心以及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预算考评,对于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予以有效反馈,随时关注预算的执行的情况,在预算计划出现偏离时,及时查找问题所在,并对预算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强化考评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预算执行能力。企业应建立关键指标考核体系及相应考核办法,对各部门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勾。

第5篇

三种模式的特点是:

1、财务管控:放权模式。以分权为基础,强调结果控制。集团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资本为纽带控制子公司,以追求投资增值为唯一目标。集团基本不参与子公司的战略决策和运营,不干预子公司经营活动,子公司拥有完整的决策和经营自主权。

2、战略管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强调过程控制。集团采取监督、指导子公司的方式,协助子公司制定战略规划及运营执行,集团参与制定子公司的业务战略,集团与子公司协作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子公司在总部的指导下,制定匹配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子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由集团总部审批。集团对子公司的干涉较强,但子公司有一定的自主权。

3、运营管控:高度集权的模式。集团不仅从财务上规定子公司的年度预算和财务目标,而且还制定子公司的年度业务目标和战略规划。子公司严格执行集团下达的财务预算和业务规划。集团对子公司的职能管理相当深入,子公司没有独立决策权。集团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和生产管理中心,追求经营活动的 统一和优化。

除以上三种模式以外,还有一种称“混合管控”,即:以一种管控模式为主,以其它模式为辅。

集团管控模式的重点不在于模式,而在于内容。管控模式的内容是一个体系,具体包括集团战略、组织机构优化(公司治理、总部定位、岗位设计)及权责体系、管控流程、绩效管理等。选择了一种管控模式,就应当按照模式来确定管控的具体内容,否则,将“有骨无肉”,达不到管控的目的。

集团管控的目的是优化资源,协调内部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最大利益。对于多元化集团, 管控模式可以组合运用,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子公司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对于一个多元化集团,可以根据分子公司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价值体现不同,战略期望不同等,分别采用适合子公司成长、 发展的不同管控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激发分子公司开拓新业、创新竞进的积极性。

集团化企业在管控模式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单独或者组合运用一些手段,来达到管控的目的:

一是战略手段:集团检查子公司为达到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活动,评估实施绩效,查找战略差距,分析原因和纠偏。

二是财务手段: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对子公司收、支控制、内部审计和财务权限管控。明确投资、融资、资金、资产、收益管理等五项权责。对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政策进行直接控制,财务负责人代表集团总部行使财务管理职能。

三是人力资源手段:主要是集团对子公司关键岗位的管控(任免、调动、轮岗,薪酬,绩效)。这是 对子公司管控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手段。管控要点是:关键岗位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激励。

四是权限手段:围绕八个方案做好集团权责划分,即:战略管理、经营计划、融资、财务监管、人力 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投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五是经营计划手段:总裁、子公司总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述职,对年度经营计划、预算及工作 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年度进行总结和考核评价,兑现奖惩。

六是信息手段:通过建立定期述职、财务信息报告、经营信息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跟踪子公司经营活动,掌握子公司运营信息。

七是全面预算手段:集团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集团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子公司分解承接目标并编制预算,报集团审批。集团根据执行情况随时调整偏差,确保目标达成。

第6篇

关键词 预算 提升 管控

一、预算的内涵及意义

(一)预算的内涵

企业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按照一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量化形式表现的企业预算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的统筹计划。

(二)战略与预算的关系

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下的管理活动,预算与战略互相依存,互相制约。通过将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预算年度,再落实分解到每个责任单位,最后延伸到每一个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纵横交错、完整严密的目标体系。

(三)预算的内容

预算从内容分类,一般包括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其中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等。经营预算是整个预算编制的起点,同时也是全面预算最重要,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工作,要占到整个预算工作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投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预算、项目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等。投资预算是对公司资本性支出行为的计划安排。资资本性支出的特点是回收期比较长,追求的不是短期收益,而且中长期投资回报。

财务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财务状况预算。财务预算是以财务语言描述的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及资金计划的归纳汇总。

(四)预算的价值

主体价值:是对公司主要工作的全面带动。是公司发展战略举措产生与落实平台;是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与具体经营措施的产生与落实平台;是公司各个管控层级,包括总经理、总经理领导班子、职能部门、业务子公司的管控工具;是各个组织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

(五)预算的三大环节。

依次为: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考评与激励

二、上航局在预算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预算的组织体系

上航局组织架构及管控模式。要了解一个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先要了解一个公司的组织机构框架。

组织机构是通过界定组织的资源和信息流动程序,明确公司内部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地位、权力、责任、作用的框架。

了解公司组织机构和业务范围的目的在于:一是明确纳入预算的公司总部职能部门和所属公司的范围;二是明确纳入预算范围的企业和部门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利润增长趋势和增长点;三是确定公司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四是有助于理解母子公司间的管控模式。

(二)上航局预算管理的主流程

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内容具体包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国资委财务预算、公司年度全面预算。

编制原则: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

第一,启动时间及完成时间。一般不晚于11月。其中,生产经营计划11月底完成,国资委财务预算1月中旬;全面预算4月中旬。

第二,制定公司、各子公司、项目部总体经营目标。一是预算委员会召开会议,各专业部门参加,分析上一年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提出年度计划大目标初步意见;战略发展部一般应牵头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全面充分地搜集预算编制所需的相关资料,公司当年度战略目标分解任务、战略实施途径、市场分析、公司历史数据、对标对象情况、各子公司生产能力等情况。二是预算管理部门发出通知,面向各公司、项目部提出指标上报要求,下发指标编制模版,组织培训,提供指导;三是预算分管公司领导带队,战略发展部牵头,就各单位年度计划第一次意见,由各经营部门、工程部门、财务部门到各公司、项目部调研;四是调研结束,战略发展部将意见汇总后,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通过后报上级单位。五是按照上级单位意见将生产经营目标分解至各单位、项目部,并作为当年绩效考核指标产生的主要依据。

第三,国资委财务预算的制定。按照上级单位批准后的生产经营目标编制国资委财务预算,主要是战略发展部牵头,要求相关部门配合,主要由财务部编制完成。(仅至二级公司层面)

第四,全面预算的制定。一是战略发展部牵头,召集各职能部门,讨论预算编制时间,落实各部门分工职责,界定预算编制及产值内部分配的界条件,制定全面预算编制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子公司、项目部。二是各子公司按照下发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工作要求,组织编制全面预算。三是战略发展部负责收集子公司、项目部全面预算初稿,分发各职能部门审核、平衡后汇总,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上报上级单位审批。四是上级单位审批通过后,下发各单位实施。五是编制形成《年度全面预算管理大纲》。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

第一,季度执行与分析。上航局实行季度滚动预算,每季度末20日左右启动,主要流程为:战略发展部下发编制模板及通知,各子公司、项目部按模版编制后上报,战略发展部汇总后,商主要职能部门平衡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实施。

重点:一是了解上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偏离值,并编制季度生产经营情况通报,在季度司务会上做全局通报。二是对下一季度主要生产经营情况作出预测。三是四季度需对全年情况作出预测。四是各子公司会继续细化季度预算,编制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五是战略发展部编制季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二,月度执行与分析。参照季度预算节点,对各单位月度执行情况跟踪分析。发现明显偏离值的需要及时向决策层汇报。各子公司自行召开月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会,要点是:出现了哪些偏差,哪些是正向的,哪些是负向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偏差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能够落实好,偏差的主要责任主体是谁等。

第三,半年度经济分析。总结半年度、整个预算年度主要经济运行情况,对各个要素做详细的分析,并做简单对标分析。要点:紧贴企业特点,重点突出;有关痛痒,对经营管理有用;讲求数据的穿透性,讲清楚数据背后的故事;弄明白数据的口径,并统一口径说明,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评价与考核

预算的动力在于业绩考核和激励。预算执行结果考核是落实各预算责任主体权责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预算闭环管理,发挥预算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上航局在预算与考核的挂钩方面做法主要有:

第一,健全预算考核制度。一是对所有纳入预算的组织和个人做到全员考核,二是制定有关制度办法并认真实施,三是按照年度做好预算考核。

第7篇

张小明首先面临的是公司内部薪酬管理混乱的问题,在与公司总经理初步沟通后,他花了很大的力气设计了一套绩效薪酬管理体系。没想到在具体实施时,老总突然问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直接干得多、拿得多不更好、更简单?

第二,定薪调薪时用人部门为什么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签核权?为什么薪酬管理的权限一定要由人力资源部来把控?

第三,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为何不能采用类似于销售提成制的方式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大家干得多、拿得多,自然有动力能够解决单据审核不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张小明顿时哑口无言,却又火冒三丈:我现在做的是薪酬管理的规范,薪酬都不规范,怎么进行考核呢?!后来因为没有办法说服该公司老总先解决薪酬管理的问题,张小明也无法完成推动公司绩效考核的任务,最后只能选择黯然离职。

由这个案例可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因为职业背景、经历的不同,自然会对各种工作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对于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分配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并有效协同,那将会造成员工或者公司利益的直接受损,后果十分严重。那么究竟应怎样让管理者快速明白绩效与薪酬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薪酬管理的三个价值分配维度:岗位、能力、绩效

企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的价值管理有三个环节:价值创造、价值评判、价值分配,其中绩效管理承担了价值评判的重任,薪酬管理则承担了价值分配的重任。如果只有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评判与价值分配,那么企业就会无人而止,没有员工再愿意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工作。

同时,薪酬分配原本就是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最核心的一个措施。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今天的社会里,从很大的程度上说,金钱的多少就是价值的标识,整个社会的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所以金钱绝对重要,并且数量的多少清晰可见。而公平感恰恰是薪酬管理追求的目标。

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有三个维度:岗位价值分配、能力价值分配、绩效价值分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价值大小有别,从事相同岗位的每个成员能力也有所区别,即便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也有好坏之别,所以与这三个方面相对应的薪酬给付也应有所区别。

如此看来,组织内部必须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那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实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那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只有人力资源部能更好地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绩效管理只是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替代所有管理工作

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案,比如如果规定按月度考核,那就会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可以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KPI的目标值来评价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很多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种认识极度危险。譬如GB公司的老总,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得多,工资就应该拿得多。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财务人员审核不完单据其实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据审核流程E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等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正确认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从公司经营管理层面来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相互作用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主要是用来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地图(包括公司在业务发展、组织发展、人才发展、资本运营等各个领域的长期的、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它是一种方向管理。预算管理包括业务目标预算与财务费用预算,用来明确公司战略实现所需要达成的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的目标数据,它是一种经营目标管理,是经营上的投入产出预测。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是指公司及各部门为了达成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目标预算所采取的具体的工作策略,以及形成的具体工作计划。

第8篇

 

关键词:资本经营 全面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企业经营包括三大基本要素:人、财、物。预算管理就是要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王斌,1999;钱春海,2009)。预算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有非常明显的激励与约束、监督与控制等作用,有利于企业规范发展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于增彪等,2002;于增彪,梁文涛,2004)。资本经营企业集团有其管理的特殊性,下面我们就其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展开讨论。 

一、将预算与公司的战略衔接起来,提供预算的客观性和有用性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预算是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要真正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必须注意预算在战略和运作计划之间的衔接。在每年的预算编制之前,公司高层应提出集团公司的战略及跨年度发展战略,而且战略的目标必须是清晰明确的。有的企业的战略只是发展方向,如“成为明年国内最大的生产商”,没有具体到目标,是难以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的。根据战略目标的分解,可编制子公司和各职能部门的运作计划,并据此编制子公司和部门的详细预算。 

二、正确处理战略、计划与预算的关系 

战略、计划、预算都是市场中的计划机制,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发挥市场中的计划作用。而战略是一切计划和预算的基础,公司的经营计划是公司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预算则是在公司战略指导下对年度经营计划的细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公司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必须注意理顺三者之间,特别是预算与经营计划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首先是置于公司治理背景下的一种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它涉及到预算权限的划分与预算责任的落实;其次它是一种全员参与式的管理,也就是说预算不等于财务计划,预算管理不等于财务部门管理;最后,预算管理是一种机制,它能做到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将预算约束与预算激励对等地运用到各预算主体之中。 

资本经营下的集团企业,总部面临的经营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量资本支出与现金流出,使现金流量为负数;二是投资风险大,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投融资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量临时性资金的产生,给全面预算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因此宜采用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和以利润为中心两种模式混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在实行预算管理上,按内容可以分为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 

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预算。它应当包括库存预算、采购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根据公司特点,经营预算管理应采用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资本预算反映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和更新、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研究情况。具体表明企业投资的时点、额度、收益确认、回收期、筹资和现金流。资本预算应当力求和企业的战略以及长期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预算管理是以投资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资本预算离不开筹资安排,筹资预算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本筹集方式,二是资本需要总量及时间安排。在逻辑上,项目投资总额并不等于对外筹资总额,对外筹资总额是投资总额减去部分内源性资金(如其他营业性现金流入量、项目折旧或利润再投资等)后的净额,因此预算的作用就在于事先明确项目的对外筹资总量,从而使筹资行为在事先规划的过程中为投资服务;另外,项目交错对外源性资本需要量的影响也很大,有时B项目所需之资本投入来自于A项目试运行所产生的现金流。筹资预算工作的目的就在于事前规划,其目标在于不因预算提前安排而形成资本闲置浪费,或者因安排滞后而延误工期。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各项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它反映了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的整体计划,是企业的总预算。 

第9篇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林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德国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也是林业法律相对完备的国家。2000年,德国森林面积1074万公顷,覆盖率30.7%,森林平均蓄积量高达每公顷270立方米,居欧洲国家之首。德国私有林在其森林中所占比重很大,老州(指原西德的11个州)的为45.5%,新州(原东德的5个州)的为49.1%,有45万户私有林经营者,平均经营面积5公顷。在不同林业所有制中,以私有林经营状况最好,这与德国拥有保障私有林发展的健全法律制度密切相关。

德国1975年实施的《联邦森林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其既定目标为:保护、可持续经营并扩大森林资源,以发挥森林的经济、环境、生态和休憩功能;推广林业并促进林业部门发展;协调公共利益与林主的合法权益。

根据《联邦森林法》,为了保持森林的公益功能,国家确定了保护林,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保护林彻底禁止皆伐。被划为保护林或游憩林的森林,要在州政府公报和当地媒体上公布。私有林地或由法人团体所有的林地在被确定为保护林或休憩林时,如果能维护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则林主有权获得对于造成额外费用和相关收入损失的补偿。

私有林经营要符合州林业部门制定的森林经营计划。《联邦森林法》要求各州对森林进行“正确的、可持续的、符合特定地点中预定经营目标的”经营管理。黑森州森林法要求按照“已被确定的生态经济实践的良好做法”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的、合适的、符合管理计划的”经营管理。森林经营计划包含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基本计划适用于各所有权类型的森林,但计划强度和决策程度会因不同的财产规模而有所区别。所有经营计划都必须由林业主管部门正式认可,计划书由州林业部门中有资格的人员或林业专家制订。

私有林主可以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独立管理其财产。目前,德国商业性森林经营者(即营林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从2002年起,如果能够雇佣足够的合格人员,林主团体(或法人林主)可自由独立地管理和经营各自的森林,但仍受到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黑森州森林集团由环境部赞助主办,负有为私有林主提供技术、咨询支持和补助金管理的义务。州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森林经理活动并有效执法。

为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黑森州森林法》有关于林业董事会构成的详细规定在州一级,林业董事会由来自国有林、法人团体拥有的森林和私有林的代表组成,由总预算资助。除了州林业董事会以外,每个区林务办事处也要成立地方林业董事会,其构成必须反映各个林务办事处主管地区的所有权类型的比例。同样,地方林业董事会必须包括工人代表。

德国宪法明确保护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同时规定私有者有使用其财产并履行公共责任——社会责任的义务;除非出于公众利益,否则不可随意征用私有财产。私有者有权对任何侵害其财产权的行为提出控诉。但是,德国的林主必须允许公众进入其林区进行休憩,并接受指定“保护林”或“休憩林”的相关限制条件。私有林所有者有决定经营目标和优先权的自由,但要遵守基本的管理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联邦森林法》规定,必须为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及相关投资提供公共支持。私有林经营的公共支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专家意见和指导,技术支持或代表所有者开展经营;二是为了缓解私有林规模小、分散、基础设施不足等影响,促进多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经营;三是资金筹集。德国的私有林大部分都规模小而分散,是林业部门公共支持的主要对象。黑森州林业局可免费向私有林主提供以下支持:专家指导,技术支持,以及应用研究。根据林主的请求,在交纳服务费的情况下,还可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德国森林经营合作协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森林经营联盟。这是林主的私人联盟,主要任务是协调经营计划、伐木作业、木材营销,森林更新、养护和疏伐,森林保护、土壤改良、道路建设,采购或租赁机械设备等。森林经营联盟必须合法注册。二是森林经营单位。如果私有林主未成立森林经营联盟,州林业局可组成私有林主合作联盟。森林经营单位必须获得公共机构的批准和监督。三是森林经济联盟。其运作范围仅限于为其成员提供专家意见,代表成员协调木材营销,以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贮藏和加工,联合采购和操作机械。森林经济联盟必须通过正式认可和注册,其任务是增强成员的市场绩效和销售效率。

第10篇

一、公交公司经营的特点

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一种,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行有所乘”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社会公益项目。所以公交分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性。比起其他企业,公交公司具有其行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管理和经营模式上:第一,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两面属性。城市公交整个公司为居住在生活和工作上提供了方便,为了确保其社会效益,在服务质量、运营设施、营运空间、营运时间等方面上,均要以居民的便利和需求核心,同时其社会效益还包括公司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城市公交公司要有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实现自身的企价值。第二,具有零散的收入和对象。公交的客户群体是城市居民,营业收入与其他公司不同,具有零散的收入和结算对象多的特点。公司必须构建适合的票证管理制度,来解决收入零散和结算对象的资金款项结算问题。第三,固定性成本费用大。公交公司在整个营运成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固定营运成本,如驾乘人员的工资、燃料费用、车辆维修保养、车辆的折旧费、车辆保险费等,其固定的费用与营运客流量不成比例,在总营运成本中占据着很大比例。第四,运营利润增长慢。公交公司运营利润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公益性政策和票价低。公交公司与其他企业不同,不受其市场影响,主要是靠政府宏观调控。公益性票价政策是指某些特定群如:军人、老人、残疾人和学生等具有半价票或者免费票优惠政策。公交公司主要的利润收益来源于公交票价收入,近年来国家大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公交票价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物价上涨,其公交营运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营运收入增加与成本支出差距不成比例,导致营业利润增长速度处于缓慢状态。第五,固定资产比例高。在我国很多公交公司,总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所占有的比例都很大,相对来说流动资产不多。固定资产包含了两方面:固定性和移动性两种固定资产,固定性资产是指企业建筑物,而移动资产是指公交车辆。因此合理分配和管理的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公交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城市出行问题,切实加强民生建设,国家建设部在2004年颁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公交优先政策成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随后,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又颁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经济意见”,提出了以财政补贴作为公交优先政策中的主要经济手段。2011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特别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基于此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对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以期达到在建立低票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同时,保证公交企业的健康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公交特别是城市公交的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其一,公交企业行使着公益职能,政府为鼓励其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在补贴金额上,受当地政府的财力限制,除去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他地方的政府补贴相对庞大的支出来说,都是杯水车薪。其二,公交作为一项基本的城市功能,公交企业不仅不能提高票价,还需要进行公交卡打折,对如高龄、残疾等特定人群实行免票。其三,汽油价格不断上涨,运营成本增加;工人工资待遇要不断提高以留住人才;车辆需要定期维修、更新换代;等等,大量的费用支出,让不少企业入不敷出,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其四,公交车辆缺乏、线路错综复杂、交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公交专线被占用、公交站台缺少或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和矛盾日益激烈,已经成为公交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全国大多数公交公司都是严重亏损状态,亏损就是亏钱,亏资金。可见,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血液,资金管理更是公交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中心和重要方面。在外部补贴助力不大、成本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财务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加大资金、资产管理力度,才能最大程度的规避运营风险,从而促进公交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和完善公交公司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很有意义。

三、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和资金管理现状

(一)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2002年6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原6家国有公交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2003年4月25日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武汉市A公交集团公司(组织结构见图1)现有公交一至六公司、电车公司等15个全资分公司;市轮渡公司、市出租汽车公司等6个全资子公司;武汉通恒公汽客运服务有限公司等13个合资合作公司。截止2014年4月,在册职工32500人。拥有公交营运线路330条,线路长度6005.9公里。公共汽、电车6993台,其中空调车5486台,非空调车1507台。燃气车2237台,柴油车4510台,新能源车及电车246台。轮渡航线13条,船舶36艘;汽渡航线2条,船舶8套;出租车1488台。公交场站用地871102平方米,公交场站63个。该公司按照《公司法》实行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形成,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在公共交通行业属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公司公益性的定位及较低票价的行业特殊性,导致了其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特别是随着城市公交政策的变化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公交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也逐渐暴露出来了。1.内部控制设计不够全面。公交公司与其他公司性质不同,含有经济性和社会性,这给公交公司建立系统的控制制度造成一定影响。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遵照国家相关规定,构建了适合自己的制度,但总体来说和目前市场的发展状况相比,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对内部控制没有建立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原则。二是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配合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各个环节和流程存在漏洞,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三是内部部分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如会计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部分制度权限不明了,对员工的赏罚不分明等。四是公司的信息不全面。在公交公司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基本资料不够完整准确,导致资料缺失,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资料的保存不全,整理不及时并且没有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导致检索和查阅的不便。2.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内部控制不是一堆堆文件、手册和制度,而是以控制目标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动态的控制过程。不管公司制度是否完善,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现行的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重视性和风险防范意识,在思想意识上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紧迫性,所以很多企业内部的操控制度执行力不强、贯彻力不够,导致很多制度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忽略了其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性,无形中加大了营运成本,对实践工作无实际指导意义。3.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人员的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人员聘用没有完全引入竞争8机制,没有将培养员工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形成一种制度约束,对员工没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培训、薪酬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制度,员工积极性未能有效发挥导致服务水平下滑,市民“乘车难”问题日趋严重,导致公交公司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服务社会都陷入了困局。

(二)公交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更是公交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中心和重要方面。1.公交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特点1.1经营性资金来源相对较为稳定。主要来源包括客运收入和车身广告收入。其中客运线路收入会受季节、节假日影响,有一定的波动。车身广告收入等相对稳定,所以,总体上来说,公交的现金流量较为稳定。1.2财政补贴资金比重逐步上升。公交公司作为公益性行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近年来,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公交各类补贴资金越来越多,占公交公司营运资金比重越来越大,单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公司收入与成本严重倒挂的现象。1.3公司资金运用刚需较强。公司资金支出,包括人工成本、燃料、车辆保险、维修保养和运营车辆投入等,约占资金运用的90%以上。从确保员工利益、队伍稳定和车辆安全行车来看,这些资金的及时保障是必须的。2.公交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公交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资金的流入主要包括补贴收入、月票收入和所属单位收上缴收入。其他经济来源包括广告收入、政府购买服务收入等。资金流出主要包括驾乘人员的工资、燃料费用、车辆维修保养、车辆的折旧费、车辆保险费等。目前,全国公交公司都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缺口大,资金周转不灵等困难,对资金管理处于有钱难管、甚至是无钱可管的尴尬局面。可以说资金紧缺问题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究其原因,除宏观上由于国家信贷紧缩的原因外,公司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2.1资金管理分散,财务监控能力存在很大不足。公交公司具有零散的收入和结算对象多的特点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由于在银行开户没有限制及银行之间拉存款,使各分公司至少设立两个以上的银行存款账户,企业集团无法及时了解其资金状况。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资金闲置与短缺并存,造成了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不力。营运资金的管理不到位,进而影响单位筹资和投资活动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制约了公司的发展。2.2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风险大。由于各分公司的经济利益相对独立,内部购销活动往往互相拖欠,形成三角债,特别是效益较差的分公司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则将拖累其它分公司,使内部单位陷人资金困境。在资金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不能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时点支付各类应付款项,从而既不能建立起企业的信用度,又不能争取到较大的现金折扣。2.3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资金预算管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缺乏先进、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必然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及对外的信用度,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武汉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例

(一)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包含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11日“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依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环节、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突出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两部分涉及的政策和程序要求,以对各类内生性风险进行的控制。具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2、重要性原则: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3、制衡性原则: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坚固运营效率。要求公司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基本点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4、适应性原则: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要求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不救。5、成本效益原则: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要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铲除效益之比。

(二)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思路

所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所需要控制的风险均蕴含于各业务流程之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存在的风险不一样,内部控制的设计要量体裁衣才能充分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作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出资企业,是武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22家企业中的五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基于集团公司“一体两翼”战略目标指引,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按照集团公司“有制度、有标准、有流程、有联系”的“四有”建设思路,集团公司于2014年9月开始启动、2014年10月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根据集团公司领导层的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分“三步走”:首先,以计划财务管理部(以下简称计财部)试点部门,率先探索如何设计适合计财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以及内部控制标准;第二,在集团公司其他部门(除计财部之外的包括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11个部门)中逐一展开,依次建立适应各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第三,在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全面延伸,最终形成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包括对集团本部、集团所属单位的两个层级的立体式、全覆盖的集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为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试点部门的计财部,肩负着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重要职责。与此同时,计财部提供对公司决策有用的信息,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等职能作用发挥的深度和广度也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关系到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建立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计财部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对集团公司其他部门以及集团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的建立起着试验田和引领作用,是公司安全、发展、效益三大业绩协调增长的基本保障。以计财部为例,在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的建设中,所需要控制的风险均蕴含于各业务流程之中,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设计思路是这样的:(1)通过对计财部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确定预算管理、年度综合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13个类别业务项目;(2)针对每一个业务项目,分析和识别每一业务流程的(上游、中游、下游)关键风险点,这些关键风险点也就是控制点;(3)针对控制点,通过财务法规、公司管理制度、文件和管理办法,细化出对应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制定出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现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环节、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突出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两部分涉及的政策和程序要求,以对各类内生性风险进行的控制。同时,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理念,强调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在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基础上,将控制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驱动,以风险控制矩阵的形式将业务活动风险进行提炼,实现风险预控和标准化管理。风险控制矩阵中的“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完全嵌入到具体业务流程中,在计财部的预算管理、年度综合经营计划、资金管理等十三个类别的事项中,通过与关键风险点一一对应的控制措施,与各业务活动流程一起发挥应有的功能,实现对风险的管控目标。

(三)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以资金管理为例

“现金为王”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公司资金管理的中心理念。公司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往往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所在。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通过提升公司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可以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公司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结合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计财部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控制:1.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交公司行业和其他公司不一样,有特殊性,具有零散的收入和结算对象多的特点,实行财务集中管控是有效的措施。但要注意“集权有道、分权有序”,在分权和集权更倾向于集权,而不是绝对的集权,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有原则、有导向的分权。还注意将薪酬计划和财务集中管控结果相挂钩,发挥集团本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同时处理好人员、技术和管理三者的协调关系,只有重视三者的集成,才能实现现代网络环境下集团公司对财务的集中管控,从而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2.加强预算及计划管理公司所有资金收支必须纳入预算及计划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避免集团公司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导致的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资金计划根据年度预算制订,并随预算的调整而调整。年度综合经营计划是集团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在上年度生产经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生产经营环境客观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制定出本年度各项生产要素的定额指标,用以指导集团公司以及各二级单位开展年度经营生产活动。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的计划管理体系,其中,三级管理指集团公司、二级单位及二级单位下属分公司三个层级进行管理,两级核算指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两个层级进行核算。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按照公历会计年度为一个期限,具体编制机构为集团公司计财部,经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后下达给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落实执行。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综合经营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内部资源分布及季节性指数进行分解,并具体组织实施,各二级单位为该单位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实施的主要责任人,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的执行监督和考核评价由计财部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编制与审批、执行与监督、分析与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方法、审批程序、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计划调整、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与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以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编制与审批(见图2)为例,公司应建立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岗位责任制,将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具体落实到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确保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相关工作按照既定流程和标准及时准确的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并保证目标的执行。3.建立分级授权制度,严格控制支出资金管理包括收入和支出,公交公司固定资产比重高,固定性成本较大,支出是控制的重点。目前公交集团公司在资金审批权限的设计方面不是特别明确,审批权限的设置较为混乱,影响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公交集团公司在建立和实施资金业务内部控制中,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资金支付合理、准确,避免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明确审批人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2)明确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需追究决策人的责任。(3)严格按照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并及时准确入账。以资金支付(见图3)为例,首先要提出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第二,资金支付需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更高一级审批人。第三,资金支付需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最后,资金办理支付。相关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建立办理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实施职责分离公司应当建立办理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做到做到会计和出纳相分离。保管和出纳相分离,网银支付提交人员、支付人员相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管工作,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办理货币业务和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职责内容包括:资金计划的编制与审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与执行;资金账户记录与核对调节;收入类资金的收取与对账;支出类资金的的申请与审批;资金的保管与资金的记录;资金的保管与资金的盘点清查;银行票据管理与检查;预留印鉴管理与使用;财政补贴、财政返还资金的申请与收取。5.建立有效的内审稽核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货币资金审计工作有效地审计工作有利于保障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高效进行,完整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审计工作,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工作的独立性,切实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具的体的做法有:(1)由内审人员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检查有无库存现金超限额的情况存在,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看有无挪用现金或白条顶库现象。(2)随时监控网上银行支付的款项。(3)每月由内审人员对银行账户余额进行核对。(4)由内审人员对业务收银部门的发票和单据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单据是否有跳号情况、打折销售是否有授权人员的签批等。(5)检查财务印鉴是否有两人分管。

五、结论

第11篇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运输表法的建立以及其运用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设计,通过研究的方法来进行运输模型的分析,并且根据其模型提出了解决企业经营计划问题中的措施。同时也详细的介绍了运用运输模型解决企业经营计划问题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

运输表法;运输模型;运输成本;控制;研究

0 前言

运输表法又称运输模型,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中诸多模型中比较早的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特殊的模型。由于这种模型具有比较独特的结构,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最终成功的研究出来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解法。近年来,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逐步的被企业所接受,运输模型在产品的发运问题以及生产安排问题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现今来说,能够真正的利用运输模型来解决企业的运输成本中的问题,比较的困难复杂,因此对于运输模型的探讨,仍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黑龙江某一大功率内燃厂为例,利用运输模型对年度运输计划中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1 运输表法的简介

1.1运输表法含义

运输表法又称为运输模型,主要是在“供应源”以及“目的地”之间来决定人物的分配方法,并且可以使得运输的成本最小,这属于一种可以用来设施网络选址的优化的方法,在本质上讲,这种方式主要是属于线性规划法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而“供应源”主要是指制造产品的企业,而“目的地”则是指配送中心。

1.2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的应用中运输表法应该考虑全面,主要设施的位置以及各个设施的生产能力给定的条件下,来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在位置以及能力两个因素变量之间进行相应的组合,并且在每一种组合下都适用这种方式,从而来寻求一种最佳的方式以及最佳的位置。以此来得到最好的选择,并且要考虑到投资的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其他的很多因素,这样才能够在最后得出结论。

2 应用实例与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大功率的柴油机的生产企业总共有30家左右,其大多数的生产企业为中型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系列较多;其结构规格都各有不同,其产品主要用作于船用、机车或者发电动力,其销售覆盖全国的各地。但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因其产品的用户与其产品的特点,其次年的市场需求情况在当年年底的基本上能预测出来,而且在交货期一般以季度为时间段来界定的。此外,其产品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单件小批量的生产为主,其整个的生产周期大约也只是比一个季度稍短些而已,因此,其生产的计划与产品发运和库存等均可以季度为一个周期。这都是运用其数学模型来解决经营计划决策问题的前提条件。

某内燃机厂是一家典型的从事大功率的柴油机生产的中型企业。其该厂可以生产四大系列的柴油机产品,而且全部自主销售。由于该厂近几年十分的重视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其总产量位居于国内大功率柴油机的行业前列。并且具有其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其产品不仅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其一定的销售份额,而且还有其部分用于出口,创造出了较好的销售经济的效益。

在每年的十二月份,正是准备与确定其企业的次年生产经营计划的时间。其企业的经营计划部门根据其生产、财务、销售、技术等部门对其次年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市场需求进行的测算,经过了其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其有关的情况见表一(为简化的计算,本文只列出其两种产品A与B)。由于生产与财务部门的测算是其基于次年进行的一定技术的改造才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与成本,从表一明显能够看出,部分的产品部分其季度能够出现缺货或者能力过剩,这就必须考虑到缺货的成本(是指其延期交货应支付给用户的赔偿费用)与库存积压的费用。同时,在其市场的分配中,也就必须考虑到三个市场的运输的费用。当然,为应付的市场急需,当年的冬季还有积压的部分产品,次年的冬季还必须要保留的一定的库存备用。为此,其有关部门又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了有关情况见表二。

传统的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依照其表一提供的数据就基本够了,而且以往的实际年度经营计划的都是如此确定的。但是,要想做到企业运输成本的计划科学化与合理化,而且使总成本最低,必须同时依据表一与表二的数据,建立其必要的数学模型,通过求最优解来进行确定。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因为A、B的两种产品是互相独立的,综合分析其各种的情况与条件,我们就会认为可以通过其分别建立的运输模型来确定其两种产品的运输成本计划。即:拟订每种产品的每季生产的进度,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哪个季度交货,并交到一个市场中,以使总的经营费用最低。

为了将其转化为运输问题来求解,首先,决策变量的设定要符合运输模型的的变量形式,且又要能全面反应间题的实际要求。以A产品为例,设α为第i季生产,第j季交货,交到z市场(或库存)的A产品的台数(I, j, z=1, 2, 3, 4)。

如果我们可以将各产期视为“产地”的话,将各市场的销期以及库存期视为其“销地”,将X视为其为“运量”,那么则只要确定产量与销量以及运价,就可以构成一个运输的模型。由表一和表二可知,市场的各季需求与其到期的库存为销量,目前的库存与生产能力为产量的,产品的生产的成本加上其运费与库存的费用或者缺货的成本为运价。另外,由于该模型的产量大于销量,所以应虚设其一个销地,该销地的运价为“0”。这样,就将该问题化为规范的运输的模型。

4 模型的求解

通过以上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运输的模型完全能够用于解决运输模型的简便方表上的作业法来进行求解,也可以运用其国内较成熟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求解。通过其求解,得出了A、B两种产品之间的最佳运输成本计划方案。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来,冬季的虚销地的产量为2,这则表示为冬季实际产销量为8-2=6。故其2001年的A产品的实际的产量为30台,经其计算其生产的经营总费用为639.5万元。从表七中可以看出来,夏、冬两季虚销地的销量为15与6表示,夏、冬季实际的产销量为80-15=65与80-6=74。故其2001年实际生产B产品是299台,经计算其生产经营总的费用为2996.3万元。

5 效果比较

传统生产经营的计划只是凭其有关人员进行经验而作,只是考虑产量与市场需求,不能系统并科学性的考虑库存与缺货以及各期的生产的成本,因此很难做到成本最低,而且既便是考虑到了其计算起来也是相当复杂,计划的人员为了满足其市场的需要,很可能尽最的大生产能力去生产。如B产品的生产计划就很有可能安排到春季为60台,夏季为80台,秋季为100台,冬季为59台。这样的话,冬季虽然生产成本比夏季低,但也不能满负荷的生产,因为其市场不需要了,如果其生产,只能造成不必要的积压。如此计划B产品的生产299台的总费用为3143.2万元,而其用运输模型求得的决策方案为春季的生产为60台,夏季生产为65台,秋季生产为100台,冬季生产为74台,总的费用为2996.3万元,节约了146.9万元。具体的计算可以根据其对两种方案进行的详细的计算的比较,这里就不一一的列出了。

在其实际的生产经营的计划制定时,A、B两种的产品生产能力是其可以互补的,同时,还应该要考虑到加班生产与外协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其生产成本对其库存的积压或者缺货的影响,而且,实际的市场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都需要随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的计划。要想科学与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可以运用起运输模型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6 结语

通过对黑龙江大功率的内燃机厂经营计划的方案的研究表明,运用其运输模型解决企业运输成本计划问题既科学与合理并且又简便快捷,可达到提高工作的效率与企业的效益之目的。以此类推,对于目前的基本情况和本文相似的我国装备工业企业,也同样能够运用其运输模型来进行解决其运输成本计划问题,其它的企业也可将其运输成本计划问题简化为运输模型来解决,因此,运输模型在企业的运输成本计划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韩大卫.管理运筹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3):129-165.

[2]蒋贵善.生产与运作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10):205-232

第12篇

甲方:

乙方:

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厨房承包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权力与职责

1、甲方把厨房承包给乙方管理、运作,并聘请乙方为该厨房厨师长,聘期为年,即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为三个月,即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满如需继续聘用,必须另行签订协议。

2、甲方应按经营需要确保厨房原材料的供应。

3、甲方免费提供乙方工作餐、宿舍。

4、乙方每月总工资为人民币 元,每月 日~ 日发放上月出勤工资,日后根据营业情况需增减人员,再考虑增减工资总额。甲乙双方再试用期过后根据经营情况定出合理的营业指标,再经营指标完成的情况下,乙方享受现有的工资,超额予以奖励,未完成则适当的进行工资下浮。

5、甲方给予乙方每月天休班,在不影响正常营业情况下,由乙方合理安排,在工作繁忙时,乙方不准休假。

6、甲方有权根据甲方管理制度对乙方进行日常管理,若乙方人员违反甲方管理制度甲方有权给予处罚。

二、乙方权力与职责

1、乙方须保证至少人到甲方厨房工作(其中炒锅人、砧板人、凉菜人、面点人、打荷人),乙方人员需技术过硬,保证出品质量,要求总厨,头锅、头砧要达到国家厨师一级水平,其它厨师也要达到国家二级厨师水平,乙方若对所带来人员调整时,需经甲方同意,并到甲方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甲方有权进行调整。

2、乙方需做好厨房各项成本控制工作,并达到甲方要求,并保证达到的毛利率,如达不到或超过规定的毛利率将按所差数(所差毛利率比乘菜金营业总额)的10%扣除工资。

3、乙方应组织每周召开一次菜品讨论会,并邀求甲方管理人员参加,在确保菜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推出酒店品牌菜、招牌菜,要做到新、奇、特、鲜(每周至少推出两道新菜品)。

4、乙方应结合节假日及酒店特殊情况,适时推出时令菜、节日菜,不定时举办如美食节等活动。

5、因乙方厨房出品质量问题,而遭到客人投诉、退菜时,此损失由乙方承担。

6、乙方应做好食品卫生工作,若因乙方管理问题造成客人食物中毒或受到防疫部门处罚,此损失由乙方承担;若因乙方管理问题引起甲方厨房火灾,此责任及损失由乙方承担;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如果因违规操作而造成负伤,不但不报销任何费用,还将追究乙方责任。

7、乙方人员需遵守甲方管理制度,如果乙方人员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酒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给酒店造成损失时,甲方有权向乙方要求赔偿,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乙方人员受聘甲方后,一律不准兼职。

9、乙方人员需遵守酒店作息时间,需爱护甲方财物,保守甲方的商业机密。

10、乙方需交纳制服及工作保证金人民币元整,合同期满,乙方办理完毕离职手续后,此保证金随工资一同退还。

11、若双方中止本协议时,乙方需在甲方找到厨师后方能离职,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12、乙方须于月日时前人员到位;乙方每天须配合采购人员到市场购买原材料。

三、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发生劳动争议,甲乙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时,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四、本协议签字之日起生效,涂改无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大酒店 乙方代表签字:

甲方代表签字:

范文二

由:聘任合同书

聘 任 日 期: XX年1月28日

受 聘 人 姓 名:

受聘人家庭地址:

受 聘 人 职 务: 酒店副总理

一、聘任期

本合同为期2年,自 年 月 日起生效,至 年 月 日止。

应聘地为中国 省 市。

二、试用期

自本合同签字之日生效起,受聘人将有为期六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含在聘用期之内),试用期满后,将根据受聘人在试用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受聘人是否被续聘,酒店将会在试用期满前十日内用正式文字通知受聘人。

三、受聘人职责

在聘任期内受聘人将接受董事长、总经理的委托,遵守酒店已有的各项店规店纪,履行您作为酒店主管经营副总经理 职务的职责,完成酒店确定的任务。

1、必须完成酒店董事会规定的年度经营利润指标。XX年至XX年度的经营利润指标主要指数是XX年、XX年、XX年(18980605.48元/XX年、16609988.11元/XX年、14742452.59元/XX年)连续三年平均年度经营利润,即16777682.06元。成本费用中不计折旧,不计投资利息,不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会计有关制度规定的资本重置投资。

2、在总经理办公会议的统一领导下全权管理分管部门和经营场地的所属全体员工,做好员工的在岗培训,依据酒店已有规定行使对员工的奖罚权力。

3、受聘期间,负责所有经营部门和经营场地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以保证酒店经 营活动的正常运营。

四、受聘人的工作条件

1、为支持受聘人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各项任务,酒店将提供正常经营费用和成本以外的XX年、XX年、XX年连续三年资本重置投资的平均数的资金用于部门经营场所的经营设备、设施的改造更新。

2、为支持受聘人完成董事会委托的职责范围内各项管理任务,酒店将会尽最大可能给予受聘人负责经营的其他各种外部环境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和配合。

3、为了支持受聘人作为酒店高级管理负责人行使管理职能,酒店董事会只批准年度经营;批准部门经理级人员的任命、奖罚;批准3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的购买、淘汰;其他财务、工程方面的责任另由董事会委托专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以外的任何事项均无需董事长、总经理批准。

五、受聘人待遇

1、受聘人将实行年薪制,完成年度经营计划指标(利润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履行已承担的受聘人职责,将发放年薪万元(含税),如果未能完成年度经营计划指标,尤其是未能完成年度利润计划指标,将以已完成利润为基数按比例发放年薪。如完成年度经营利润90%,则发放年薪的90%。超额完成经营计划利润指标部分,酒店将按比例给予奖励。即超额完成10%以内,酒店将另外给予受聘人超额部分30%的奖金由受聘人个人支配;如超额完成11%至20%酒店则将另给予受聘人超额部分40%的奖金由受聘人个人支配;如超额完成21%以上,酒店则将给予受聘人超额完成50%的奖金由受聘人个人支配(税后提取。)由受聘人个人支配的奖金亦可由受聘人认为需要分配给其他主要协助工作的同事。

2、酒店将为受聘人和其它员工一起办理当地政府规定办理的有关保险。

3、酒店将为受聘人提供完善的生活条件,如:专用办公室、客房套房住宿,可在各餐厅工作用餐(不含酒水)。

4、可享受每年一次的二十天有薪探亲假及双程经济仓机票,配偶及未满十八岁的子女每年可来酒店一次探亲,居住时间可在三个月之内,同时可提供双程经济仓机票。

5、可享受酒店为受聘人提供的医务治疗,如遇重病需要住院治疗,经酒店医生和董事长同意,可到指定的医院住院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酒店负责报销70%,其余部分自理。

6、如果因工负伤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六、合同终止

1、试用期满,如不能继续聘任,则发放相同于年薪的十二分之六的工资以示聘任合同终止。

2、合同期间,如果受聘者因严重失职造成经营混乱,酒店财务受损,或有触犯刑律、治安处罚条例行为,或被当地司法机关起诉、追究,则聘任合同终止。酒店不发放年薪但将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生活补贴。

3、受聘人累计住院治疗九十天以上(含九十天),累计非假日请事假离店三十天以上(含三十天),聘任合同终止。酒店将根据受聘人受聘时间折成年薪按比例发放。

4、如果在合同生效之日起试用期内,受聘人提出辞职,需偿还公司在受聘人开始到任时提供给的,自受聘地至酒店的机票/火车票/船票的费用。此外,凡属未完成合同期而提出辞职的,公司将不负责受聘人返回受聘地的费用。

5、酒店如需中途解散本合同,需提前十天通知受聘人,并在受聘人办理完各种离职手续后,支付受聘人相当于受聘人离职当年的全部年薪及相当于50%年薪的奖金。(税后提取)

七、此合同未尽事宜应遵守酒店(员工作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聘用单位: 受聘人:

某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