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省长汇报材料

省长汇报材料

时间:2022-11-24 09:2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省长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省长汇报材料

第1篇

区委机关效能建设二次会议讲话精神工作汇报

20xx年6月16日,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6月26日,市效能办下发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通知(宜市效能办字[20xx]16号)。为传达贯彻落实好吴省长的讲话精神,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会上传达了吴新雄省长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听取了区效能办关于前阶段全区机关效能建设的情况汇报;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江胜文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上研究部署了全区下一阶段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二、召开了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市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吴省长讲话精神的通知以及领导小组会议的内容,同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吴新雄省长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回去后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讲话内容,贯彻落实好吴新雄省长和江胜文区长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写好汇报材料上交区效能办。

三、下一步机关效能建设的工作措施。

1、加强效能督查力度。为贯彻落实好吴省长的讲话精神,全面了解我区效能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年初成立的四个督查小组为主要工作人员,对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的效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查岗与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单位、各部门执行上级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市纪委“六条禁令”和区委“八个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监督区级单位效能工作。认真执行好省、市效能办的工作要求,保持与省、市效能办工作步伐的一致,同时创新自己的工作特色,尽量做出一两件特色工作。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效能工作的指导督察工作,使效能活动的目标要求传达到位。

2、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切实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投诉有门、办理有效、结果透明、督查到位”的效能投诉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投诉中心建设,规范运作,建立重要投诉件跟踪回访和“一诉一整改”制度,不断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加强投诉网络建设,拓宽投诉渠道。建立效能投诉综合分析制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健全效能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的人和事,及时给予效能告诫。建立健全主动服务企业和接受企业诉求机制,着力解决各级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办事行为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完善新闻制度,建立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制度;加强网站建设,规范政务公开网页的设置,充分发挥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各单位、各部门继续悬挂大型标语;充分利用区外新闻媒体和区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宣传报道我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在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通报批评反面典型,营造全区上下处处抓效能、人人讲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5、突出重点,确保“机关效能年”取得实效。以《关于全区改进机关作风实施方案》(袁区效能办[20xx]9号)的执行情况为重点,创优发展环境。以良好的效能和作风增强发展信心、狠抓落实、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关于在全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为重点,围绕工作重点,深化效能建设。不折不扣的执行全省机关效能建设突出在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的深化的内容,同时推进完善好《实施方案》的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效能为重点、以优化政务和服务环境为突破口,在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大的成效。以《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并落实“三项制度”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为重点,加强责任追究,加强协调配合。以“一书三制度”为重点(服务承诺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由于涉及部门、单位多,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同时加强单位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按要求完成好省效能办的九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案》里面的十一个内容。

第2篇

在全国两会上,贵州今年依然抢眼,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引领话题、传播形象、集聚力量的“贵州时间”。

筑梦小康、智慧美丽、持续向好的贵州,益加鲜亮、丰满地呈现在全国两会平台上,持续发挥了凝聚正能量、放大社会影响、促进资源集聚的作用。

《易经》有云:生生之谓易。在变与不变之中,全国视野下的“贵州时间”珍贵、深刻。

以前贵州的惊艳多少令一些记者意外,如今却有着一种“本来如此”的平静,并早早预留了时段、版面

2014年3月6日上午的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54家境内外媒体,120余名记者到场采访。上午九点不到,记者们就早早到场,抢占摄影和发问的有利位置,网络新媒体做好了全程直播的准备。

这个阵仗,相当于去年在人民大会堂梅地亚中心举行的贵州代表团专场记者会。而今年,只是全国各省每个代表团都有,在代表团驻地举行的一个常规安排,贵州却好像“把金色大厅搬到了驻地”。

《新京报》记者朱柳笛说,贵州与北京携手打造大数据产业是她关注的重点,报社安排她争取采访到贵州省委书记或省长形成整版报道。但她了解下来,觉得困难不小,因为今年中央电视台“小丫跑两会”栏目组也有这个打算,但是没有获得“档期”。

贵州周边省份的媒体也在贵州代表团“找新闻”。《四川日报》记者颜婧、重庆华龙网记者黄军说,会在各自媒体介绍贵州跨越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

据省委宣传部全国两会报道小组的资料统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动态清样、《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传播贵州好声音、展现贵州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的新闻报道,每天平均在20条左右,形成了强大、立体的声势。

贵州本土媒体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贵州日报》对贵州基层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报道,地方特色突出,得到了的肯定;《当代贵州》推出的全国两会专辑《2013・当代贵州改革发展十大亮点》、《孔学堂愿景》等上会资料,成为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材料和记者写稿材料,深受青睐;在全国36家上星综合频道中,贵州卫视全国两会传播指数仅居广东、湖南、江苏之后,异军突起位列第四。

“正如陈敏尔省长指出的那样,贵州具有高质量的新闻资源。”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谢念说,今年虽然没有组织专场记者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但各大媒体对贵州的报道力度有增无减,并且主动对接采访的多了,此前贵州的“惊艳”多少令一些记者意外,如今却有着一种“本来如此”的平静,并早早预留了时段、版面。

以前贵州的价值多少被外界有所忽视,如今却有着一种“恨识君晚”的紧迫,这是对贵州“以形象筑梦”智慧和定力的印证

一年前的3月2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贵州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的招商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眼光独到、语惊四座:若错过了30年前投资广东的机遇,那么今天就不能再错过投资贵州。

一年过去,“马云眼光”已然集束成团。

今年的3月1日,贵州与北京携手举行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各路“神仙”的云集,显示各方对贵州机遇的高度认同。

从产业的层面,除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巨头”王晓初、奚国华、常小兵在座,还有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和不辞辛劳从国外赶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以及微软、华为、浪潮、百度等企业的负责人。去年以来,信息产业“国”字头和“民”字头的领军企业,纷纷在贵州完成了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重要布局,“外”字头的也表达了投资意向。

从技术的层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等推动了大数据产业落户贵州,并领衔一流团队与贵州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从政策的层面,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等出场表态,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考虑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的一些纪律规定,比如不许“跑部”,更可见国家部委对贵州的另眼相待――不能“跑部”,“部”却“跑”到贵州的产业推介会上。

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同样体现在其他方面。在3月2日召开的对口帮扶贵州恳谈会上,贵州的“价值”被强化,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以及上海市市长杨雄等发达城市主官表示,可以在贵州探索东西部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扶贫开发新路。

贵州为什么有魅力?本刊在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作了一个调查,对象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委机关领导、知名企业家、北京市民等,收集的情况显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红利、“两高”等交通大跨越后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及贵州清晰的跨越发展路径抉择、在产业经贸等方面形成的“你助我发展,我助你发财”机制、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这种对贵州价值的发掘首先来自于接触。一些北京市民表示,天安门广场LED大屏幕播放的贵州形象片壮阔大气,还有一些市民在3月上旬举办的“生态贵州・美丽家园”摄影展上赞叹“贵州真美”。一些企业家是通过贵州组织的“走出去”经贸活动,从而开始在贵州投资创业。

外界对于贵州的由“不知道”到“有所知”进而“有认同”的这样一个过程,对贵州“以形象筑梦”的智慧和定力,是一种印证。

以前一些代表不会发言,害怕面对领导和媒体,主要还是心中无数、工作无法,现在这种情况真正变了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重要的“贵州时间”,也是最大的亮点和最大的喜事,是专程到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

3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两小时44分钟的会议中,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时提问,与发言的代表一一交流,会场气氛热烈。

代表贵州父老乡亲,向总书记说什么?展现代表们履职尽责风采的重要时刻到来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对功力的考验。赵克志、陈敏尔、郑强、束晓梅、王菁、王伟、夏庆丰、张加春、张国英等9位代表作了发言。

赵克志、陈敏尔发言时,插话达10次之多,分别在孔学堂建设、旅游业发展、生态建设、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等10个方面。

包克辛代表曾经在贵州工作过,他说,通过不时插话,以及赵克志、陈敏尔准确应答,说明贵州这些工作抓得早、抓得准、抓得实。

其他发言代表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分别就贵州引进人才、处理医患问题、高科技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汇报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不时插话回应,互动引来阵阵掌声。

严肃不掩活泼,会场上不时响起笑声。夏庆丰代表在发言一开始就说,我的名字里面有“庆丰”两个字,与总书记微服就餐的庆丰包子铺完全一样。幽默的插话,“这是你的专利,你要做庆丰包子,庆丰集团不能投诉你”。

来自基层的王菁代表发言时说,1957年,布依族妇女进京给唱了一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今天她要把这首歌献给,并与现场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唱起了《好花红》。现场响起了贵州布依族美妙的歌声。

第3篇

一、简述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一)董事会工作良性运转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正确、科学的保障。一是探索公司治理机制,制定了《合同授权管理办法》;二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关系,使之履职尽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三是组织召开了四届一次董事会和xx年度股东会,通过了《总经理工作报告》、《xx年财务决算和xx年财务预算的议案》、《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

(二)行政管理,履行助手职能在董事长、总经理的指导下,完成了向陈xx省长、蒙启良和王江平副省长的汇报材料;编写了“百千万工程”汇报材料,并发送给发改委、经信委、省内多家媒体;组织编写了半年工作总结及向集团职能部门调研需要的各项汇报材料。

2、严格公司各类发文管理,按时审阅每期《安全生产调度会纪要》。

3、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管理公司印章,有效控制印章使用风险。

4、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管理和使用由专人负责,做到了用途不清、权责不明不出门的管理。

5、收取上级部门各项公文,及时传达到相关单位,跟踪执行情况,有效发挥了公司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

6、合理有效地安排会议室,做好会前准备及会后总结,使各项会议能够有序、高效召开。

(三)基础管理,助推有序经营加强内部控制。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组织制订了《外协单位管理办法》、《零星工程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在完善中。

2、加强基础管理考核。促进经营绩效提升。升级完善了《基础管理考评实施细则》,组织宣贯外协单位学习。每月召开一次基础管理考评会,并通报。

3、持续推进“6s管理”。规范了来宾停车位和车辆定置管理,及时查处通报违规停放,车辆停放更加有序。

(四)量化考核,强化结果导向

今年采取“3+x”的指标模式,将产量、消耗、利润指标与部门关键职责和年度主要工作相结合,与各二级单位签定目标任务分解责任书,每月召开一次目标量化考核会议,形成目标量化考核专题请示,并以此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将“员工正能量”凝聚到公司目标上来,使员工与公司发展息息相关,促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完成xx年生产经营任务作出了积极地贡献。

(五)数据管理,服务领导决策

企业管理是数据管理。我们运用“大数据”理念,把企业运营的海量数据通过高速的采集、整理、分析、挖掘,从大容量的多样数据中经济地提取价值。建立了数据报表体系,每月向市统计局、工信局、集团企划部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并为各项汇报材料提供数据、图表及分析,用数据体现公司最真实的现状。

2、每日跟踪《物料投入产出对比表》,形成“到岗就算算”的工作模式。每周一将上周投入产出表发送给公司领导;每月更新《可控费用发生情况表》,帮助领导及时把握生产经营状态。

3、升级产量、供应、销售、物流等内部报表,设计企业运营数据报告、财务管理、销售统计分析、汇票管理工具,提升数据整理、分析、挖掘能力。

4、数据质量是企业实现卓越经营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建立数据报告体系的培训,为形成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报告服务。

(六)信息管理,护航生产运营erp运行管理纳入基础管理考核,各模块运行良好;oa协同故障坚持24小时解决问题。(补充信息化内容)

2、视频监控系统是企业管理提升安全技防能力的内在需要,更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战略共生耦合的载体。将视频设备完好率列入量化考核,并作为部门效能监察项目。视频维保费用比xx年下降了xxxxx元;视频设备维护分abc等级管理;视频完好率从85%升至98.04%,预计11月底视频完好率100%。成功实现了pc终端授权监控,也实现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转变,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的升华。

(七)法律事务,规避潜在风险严格履行合同评审职责,将风险消弭于萌芽状态。

2、跟踪并反馈合同执行情况,为合同的续签及改签等提供建议,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3、负责牵头瓮马高速施工高度危险作业至高压线路断电导致的侵权纠纷起诉及起诉前调解工作,合理维护公司的最大利益。

4、为推进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传递先进的合同管理理念,组织召开了两次合同管理例会,邀请外聘法律顾问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情况进行点评交流和案例分析,将“合同风险”列入“风控体系”重要内容。

(八)后勤保障,措施得力

后勤工作树立“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后勤工作理念,强化保障和服务两项任务,牢记安全和卫生两个重点。加强员工食堂管控

(1)每季度做一次食堂问卷调查,收集汇总员工意见,协调食堂不断改进膳食结构、变换花样、丰富菜品,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就餐需求。

(2)强化食堂主要食材质量控制,公司主导采购大米、油品,切实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焦点问题。

(3)充份发挥摄像头的作用,食堂操作间视频监控后厨卫生,取食物处视频推进光盘行动。

(4)改善食堂卫生环境,清洗抽油烟机、粉刷食堂内墙、清洗窗帘等。

2、员工住宿

办公室统筹管理水、电费收缴,租赁合同签订和租赁费收缴,房产维护等日常工作,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员工公寓已安排入住员工266人,租赁给盈德公司20间;阳光花园11套,22#楼7套公房租赁给内部员工。

二、存在问题  亟待提升

(一)团队缺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推进导师制,加强人才培养。

(二) 员工“吃住行”三件事亟待加强,如员工食堂菜品质量、员工宿舍配套设施质量、交通车和公务车卫生等。

(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不够。应将企业运营(产供销、人财物等模块)的大量数据,适时采集、分析、挖掘、提取价值,最终形成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报告,洞见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企业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缺陷管理等;二是提升精益生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的管理水平;三是组织升级完善操作手册、检修规程;四是用好基础管理考核工具,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提升企业凝聚力;五是进一步加强目标量化分解考核,依据“集团考核指标”相应调整“公司共性考核指标”;六为发挥销售人员潜能,将市场开发部打造为公司的“创利中心”,需重新设计、签订考核责任书;七是助推公司加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变现、数据报告管理工作,推进数据报告体系建设;八是协同完成十年顶层设计的煤化工发展规划;九是筹划引进战略投资,积极推进“混改”工作。

(二)法律事务方面。一是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建立大宗原料、备品备件供应商淘汰管理机制;二是认真贯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用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定期报送年度报告并公示;三是规范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为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形象,教育引导员工不得在网络媒体企业营销以外的商业信息。

(三)信息化管理方面。一是加速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挖dcs、ems、erp等系统功能,助推两化融合;二是申报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三是加快视频监控系统的第二期整合,提升安防、技防水平。

第4篇

那场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是1949年以来中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自然灾害。震后的恢复重建也是中国自然巨灾中规模空前、难度极高、任务最为艰巨的一次。

2012年1月10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该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表示,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2月24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国新办会上通报,四川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9%,概算投资8658亿元已完成投资99.5%。

同时,纳入省重建规划的12个重灾县和91个一般受灾县的13647个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三年多来,四川全省142个受灾县用于恢复重建和发展重建的资金达到1.7万亿元。

目前没有完工的极少数项目,主要是受地震次生灾害和二次受灾影响,或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以及港澳援助的个别项目。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全面铺开,其标志性事件为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下称《重建规划》)正式文本出台。

这个《重建规划》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总体目标。

三年多来,对于这场规模空前的灾后重建,各方报道赞誉有加。然而,一些基础信息,如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规模、筹措渠道、投向何处等却未见完整梳理。

应当承认,重建对灾区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民生亦得到相当的改善。

同时,毋庸讳言,在多重因素之下,灾区和对口援建政府几乎成为重建的唯一主体,也成为各级庞大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以及捐款的实际管理者和使用者。

政府主导的重建模式,客观上也将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排除其外,在看到动员和筹资能力强大迅疾的同时,亦当预警可能埋藏下的财政和金融隐患。

直接损失如何认定

回溯至2008年7月12日。震后两个月,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领衔的地震灾情评估小组,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提交了《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报告》,并获得通过。

这份报告根据地震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员、倒塌房屋、转移安置人员的数量及比例,以及地震烈度和地质灾害危险度等因素,确定了10个极重灾区,全部位于四川;确定41个重灾区,其中四川29个,甘肃8个,陕西4个;另外还确定186个一般灾区。

史培军在国新办会上通报,汶川地震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其中四川占到总损失的91.3%,即7716亿元,甘肃占5.8%,陕西占2.9%。

在直接经济损失中,城乡居民住房的损失最大,占27.4%;其次为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损失,占21.9%;第三类为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20.4%。这三大类占到了总损失的七成。其他损失则来自工业、服务业、农业、居民财产、土地资源、社会事业、文化遗产、矿山资源、自然保护区等。

据《财经》记者了解,各受灾省区政府2008年8月初上报的灾害评估报告中,因灾直接损失总数为11948.1亿元,这一数据高于最终的国家评估,其中四川11109.9亿元,甘肃593.5亿元,陕西244.7亿元。

对于国家和地方灾评数据的差距,四川省一极重灾区的官员解释:“我们上报的各项损失数据,比如民房倒塌的数据,基本都被国家采纳了。差距源于不同的评估方法。”

国家灾情评估组主要采用的是成本概算法。比如地方上报的农村房屋的倒塌、受损间数,按平均每间15平方米概算倒损房屋总面积,同时依据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按每平方米钢混结构房屋、砖混结构房屋平均800元、竹草土坯房300元进行估算,对于一般损坏房屋按每间1000元估算;对于城市房屋损失,则将房屋分为钢混结构和非钢混结构,每平方米钢混结构定价为1200元,非钢混结构则为800元;针对非房屋部分损失评估,则按照综合灾情指数和因灾损失量两个变量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综合数据。

地震发生后,由于时间和人力所限,地方政府上报的统计数据难以做到准确、客观。

比如,北川县在地震后又相继发生堰塞湖、泥石流次生灾害,全县皆忙于救灾,而且地震中政府单位人员伤亡较大,短期内做不到充分调研。权衡之下,国家评估组采用的成本概算法,相对科学。

评估组的具体评估方式为,根据各省政府提交的损失报告和统一填报的“地震灾害损失统计报表”,依据国家各部门专业人员、工作组赴灾区的样板调查报告,并利用遥感资料,以及民政部、中国地震局、地震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综合灾情指数”,制定了一套详细表格,分成13大类、25个指标、229项要素进行统计。

史培军称,“经过再三核实,最终确定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万亿重建规划依据

基于这一灾损数据,2008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牵头45个国家部委和灾区省级政府共同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重建规划》)。随后略加修改,9月19日由国务院印发。

《重建规划》提出,将10个极重灾区和41个重灾区,纳入国家统一重建规划中。其重建资金可从多种渠道获得,其中由国家出资的中央基金约占30%,其余部分则依靠对口援建、地方政府配套、自筹以及社会募集、资本市场融资、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和信贷资金等渠道筹集。

地震专家委员会针对重建初步投入估算后,得出的结论是:恢复重建不仅是简单恢复,需要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和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要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因此重建成本要高于地震的直接损失。最终,对重建资金作出了较直接经济损失提高约20%的估算。

根据这一思路,《重建规划》提出“恢复重建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这个数字是根据先期的灾害损失统计,分成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和精神家园等九个类别的恢复重建,进行不同比例投资测算最终得出的。

至此,万亿元重建规划正式出炉。至2009年5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包括这1万亿元重建资金。

作为最主要的受灾地区,四川省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的重建项目资金为8658亿元,但该省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个资金规模。

2008年9月,时任四川省副省长的黄小祥多次表示,包括国家规划之外的重建项目,四川省灾后重建需要投入的资金为1.67万亿元。2009年3月,这一数字提高到约1.7万亿元。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同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除去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对口援建资金及社会捐款,四川省灾后重建存在1.3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缺口。巨额投入的背后,是四川省将最初的“恢复性重建”,逐渐升级为“发展性重建”“跨越式重建”,即所谓“原地起立、发展起跳”的重建战略。

类似的扩大重建规模之举,在四川之外的灾区也有类似。

针对资金债务和缺口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难题,三年灾后重建进入尾声时,四川省曾编制《灾区发展振兴规划》(下称《振兴规划》),并试图将其纳入到国家层面。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振兴规划》,同意由四川省实施此项规划,后者试图从中央获得资金支持的计划未果。

“发展遇到的问题,最终需由地方政府自行来解决了。”一位灾区发改局局长说。

信贷“限时优惠”

仅从国家规划的8658亿元资金需求来看,其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下拨的四川省恢复重建包干基金2203亿元;18个对口援建省市的援建资金约805.13亿元;香港、澳门特区援助资金折合人民币约130亿元;特殊党费捐赠80亿元;社会捐赠资金201亿元。

由此推算,有超过5200亿元的资金需要四川自筹。这一数字相当于2007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0亿元的6倍有余。

而自筹渠道首先是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支出、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由此筹集了400多亿元。

另一个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信贷。为增加灾区信贷供给,监管层对四川省部分银行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信贷额度、新机构设立等方面提供了“限时优惠”。

在2008年-2009年,各大银行在灾区的分支机构往往从总行获得了“不受限制的额度”,监管部门对此也实行“单列管理”,以鼓励银行放贷。随着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各银行也随之收缩了灾区信贷业务。

“大灾刚过,我们确实冲了一段时间,但也由于网点未深入县域,所以发放的贷款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中,”四川当地一家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说,“这些贷款多为一年至三年的中短期贷款,现在额度紧张,灾区业务已经非常少了。”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灾区重建贷款已经到了回收尾声阶段,而继续发放的贷款也不再带有“灾后重建”的标签。

不仅额度优惠已经收尾,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优待也逐渐淡出。

自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此指标一度达到历史高位的21.5%,但灾区各银行机构基本维持9%的超低比率。这是央行第一次在存准率上对地方信贷进行倾斜。据央行测算,仅此项政策,便可为灾区增加资金供给404亿元。但自2011年7月开始,央行对灾区银行机构分六次将存准率逐步恢复到18.5%的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在金融机构网点建设上,监管层也一度“特事特办”,增加灾区“名额”,此举恰好符合此前地方金融机构异地扩张的期待。但由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的名额多被用做向经济发达地区扩张,并未缓解灾区银行分支机构稀少的状况,再加上各银行机构又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对灾区的资金支持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在银监会放宽银行在灾区新设分支机构限制三年后,灾区金融网点的数量也仅与震前持平。

重建资金的另一项来源是发行地方债。2009年3月,财政部发行全国地方债2000亿元,四川省获得其中9%,计180亿元。

而在一些国家灾后重建中作用明显的保险资金,在四川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几乎可忽略不计。

根据此前四川保监局通报的数据,该省共接到涉及汶川地震的保险报案30多万件,其中有效报案23.6万件,仅支付赔款20余亿元。

巨量贷款风险

显然,银行信贷构成四川重建资金的重要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统计,至2011年9月底重建三周年之际,四川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4336.6亿元。其中,国开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约七成的灾后重建贷款。

大灾之后,“限时优惠”的确迅速加大了灾区重建资金供给。但与此同时,巨量信贷的快速投放,也使风险随之而来。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原副院长冯俏彬曾带领团队,对四川灾后重建展开调研。

他们发现,灾区各级政府事实上是大部分信贷资金的真实贷款者,这种状况可能的后果之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累积额趋大,而对于提供贷款的银行机构,则要承担对等的风险。

国开行四川省分行人士介绍,截至2011年5月底,该行灾后重建项目贷款余额535.96亿元,其中政府性融资平台余额为463.91亿元,占比高达86.56%。

从2011年起,监管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

比如,银监会要求,在满足“现金流全覆盖”“定性一致”和“三方签字”原则后,平台贷款才可转为一般性公司贷款,并按照商业化运作,才有机会获得贷款展期以及新增贷款。在这样的要求下,除了部分符合条件的收费公路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他融资平台贷款已受到严格限制,展期和借新还旧几无可能。

此外,银监会对平台贷款还本付息作出规定,要求“严格按照每半年一次偿还贷款本息”,这对部分尚未产生现金流或是现金流不足的项目造成很大压力。加之此前银监会推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贷款方试图通过腾挪贷款资金来满足现金流需求已几无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完成认定和划转的地方融资平台面临贷款停止发放的问题,可能形成“半拉子工程”,这给存量贷款本息回收会带来一定影响。而银监会方面曾表示,“预期银行业不良率增长2个-3个百分点。”

随着平台贷款偿还的首个高峰到来,各银行也将面临第一重考验。对于地震灾区而言,相当部分的贷款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收益,还款压力可能随之放大。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官员还认为,另一个主要的信贷风险来自农房重建贷款。此前灾区对农房重建资金的筹集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补助、银行借贷”拼盘解决方案,但因为农房重建集中在地震的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农户本身在地震中损失惨重,还款能力孱弱。

冯俏彬告诉《财经》记者,根据他们的调研,因为“项目小、赢利少、风险大,再加上受灾农户收入不稳定,无法办理产权证或土地证作为抵押等原因”,商业银行对农房重建贷款“避之唯恐不及”。在各家银行中,仅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提供了农房重建贷款5%,其他商业银行干脆没有参与。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了发放农房重建贷款的主体。

一项2011年的统计显示,四川全省农信社已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56.7亿元,支持69.2万户受灾农户重建家园,发放的户数和金额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5%和93.4%。

但是农信系统本身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差,再加上四川农信社系统有165个营业网点在地震中倒塌,2986个营业网点受损,财产损失44.3亿元,亦使其抗风险能力更加脆弱。

四川省各级政府还成立了多个担保基金,总额40亿元。但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事实担保,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央行成都分行一份题为《关于城乡住房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工作情况的汇报》(下称《汇报》)中谈道:“据金融机构反映,(2009年)6月以来,绵阳、德阳、广元等地部分贷款农户还款意愿下降,贷款欠息有所增加。”

四川省财政系统一名官员则告诉《财经》记者,无论是灾后重建的贷款,还是其他地方债,“其实无需多虑,因为这些可以用时间来慢慢消化;实在消化不了的,还有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最后来兜底埋单”。“受灾后,很多人把贷款看成了‘免费午餐’,”一位四川当地银行人士说,“虽然签订了贷款合同,但是最后不了了之。”

《汇报》提示,截至2009年7月末,四川35个重灾县农信社平均不良贷款率21.08%,比全省农信社平均水平高5.63个百分点,比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不平衡的投资

在重建资金的投向方面,依据《重建规划》共分为城乡住房、城镇体系、农村建设等九大领域。其中,城乡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最多,两者相加几乎占到了总投资的一半。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此前通报,重建三年多时间,四川解决了540多万户、1200多万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

而在基础设施中,交通恢复重建项目是重点,总投资约为1220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六条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等。截至2011年9月30日,这些项目皆完成投资95%以上。

与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九大重建领域中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和精神家园等排在最后,其投入总额仅占全部投资的5%。

具体到各灾区县,资金的分配情况亦类似。如茂县,其防灾减灾规划投资5.29亿元、生态恢复规划投资8.56亿元、精神家园规划投资5500万元,三项总计14.4亿元,只占到重建规划总投资155.62亿元的9.25%。

而这三个领域不仅所占资金份额很小,且投资进度最为缓慢。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的比重较小、进度较慢,可能一定程度上与震后灾区地质灾害频繁互为因果。震后三年多,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极重灾区,地质灾害依旧频繁发生。

在各重建投资项目中,包括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出现了财政资金、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特殊党费“扎堆”的现象。显然重建资金的配置存在效率偏差。

在地震中被媒体和舆论广泛关注的几所中学,在灾后重建中尤其被看重。都江堰市八一聚源中学,由投资1.33亿元建设;茂县中学,由山西援建,投资1.877亿元;广东援建的汶川县第一中学,投资更达到了2.7亿元。这些学校最后建成的硬件设备,部分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水平。而投资接近2亿元的新北川中学,设计可以容纳5000名学生,实际只能招到3000余人。

在同样拥有一流硬件设施的阿坝州茂县医院,一位官员称,“(我们县)医院里的设备肯定是第一流的,且大大超过援建省山西自己的水平。可这医院里既没有相应的医疗软件,医护人员也不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所以建好后,很多设备就‘摆’在那里。”

这些新修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对当地来说,其后续运行和维护的成本负担也颇重。

茂县曾做过测算,全县的学校、医院及办公楼等设施的日常运营及维护,每年要新增两三千万元成本。未来这些要依靠当地的财政收入承担。

茂县一位官员称,在地震之前,该县每年转移支付资金2亿余元。地震后,受益于大量重建工程带来的“建安营业税”等税收的增加,茂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达到1.4亿元。但由于重建结束,2012年财政收入可能随之下滑。

茂县并非个别情况。

一份汶川县的汇报材料称,该县灾后重建项目的运行经费大幅度增长,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市政设施等,因为“建设超前、管理提升、费用增大”,每年新增运行经费2.02亿元。

第5篇

感谢县人大常委会给了我一个向大家报告工作、汇报思想的机会。

我于2月起担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先后分管过教育、工业、交通、安全、财贸、金融、保险等多项工作,协管过平伍大市场、伍市工业园。几年来,尽管工作变动大,分管工作多,面对的矛盾尖锐、复杂,但我兢兢业业,力尽所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

1、执行决议不含糊。县人大审查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向全县人民的承诺;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议,是我们的法定职责。每年,我将其中涉及自己分管的事项,一一归集梳理,作为法定目标,兢兢业业去完成。特别是其中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工程,如通乡油路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每年都保质保量超额地完成了任务。

2、办理提案不马虎。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民群众呼声的反映,我个人并要求承办单位从依法行政的高度认真办理。凡条件成熟的,尽快解决;暂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实事求是地向代表解释清楚。几年来,共办理建议提案137件。对多名代表提出的《加快钟虹公路建设进程的建议》,我积极协调。3月,我陪同先政县长就钟虹公路建设在三墩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按照先政县长安排,同财政局、发改局、交通局一道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将钟虹公路建设挤进了国家农村路网改造项目,落实资金2600万元。去年,钟虹公路已拉通路基工程,今年可望全线通车。四年以来,根据县人大的安排和代表团的要求,我先后接受了四个代表团的约见,对代表反映的黄金洞乡的通讯、公路硬化问题以及城关镇关于茶厂——画桥的公路问题,一一承诺,千方百计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并全部得到落实。

3、处理问题不随意。,岳阳市发生了两起鞭炮生产事故。当时市委要求我县关闭全部鞭炮生产企业。但我认为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鞭炮生产,如果手续齐全又合乎安全规范的企业都一律强行关闭,是不妥当的。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则自由”,对政府来说,“法不授权则无权”。为此,我提出“整顿、规范、限制、严惩”的,并举办鞭炮生产企业负责人学习班进行培训。严格规范督促企业投入整改资金650万元,全县鞭炮生产企业依法关闭了3家,停业整顿2家,现在被保留下来的17家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几年来,我县鞭炮生产企业安全运行,稳步发展。去年,这些企业共实现产值2080万元,完成税收110万元,安排劳动力2400多人。

二、攻坚克难,深化企业改革

12月23日,政府安排我主管工业,第二天就得到消息氮肥厂组织了700多人准备赴省上访。尽管这次事件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就得到了平息,但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毕竟靠说服劝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县12家预算内工业企业逐家走访调查,并带领劳动、工业等单位负责人到华容、汨罗、浏阳等地考察,到省、市有关部门咨询。充分听取意见,寻找对策,期间,仅国家有关企业改革的文件,我们就查阅了100多个,最后向政府常务会提出“破、租、卖”三管齐下的深化企业改革的方案,即对搞活无望的企业实行破产安置,主要是氮肥厂等6家企业;对有潜力但目前又无能力搞活的企业实行整体出售,如矿泉水、制药厂等;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导致企业不景气的实行租赁经营,如水泥厂、石煤矿等。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县委、人大、政协领导的支持,并由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组织实施。改制三年来,我基本上是在矛盾中渡过。早晨起来有人等,到外面有人拦,下班回家有人跟,到了家里有人找。记得有一天晚上,氮肥厂来了20多人,在我家里坐到凌晨1点多才走,那晚仅矿泉水就喝了两桶。我家里的门锁到现在已换了三次,要不锁眼被口香糖堵住了,要不锁把被损坏了,更有甚者还威胁我上小学的女儿,使得女儿不敢去上学了。面对困难,面对如此环境,我没有退缩,我和领导小组同志反复商量后,提出要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出发点,把做好安置工作摆在首位,先立后破,要使职工先立命安身然后再考虑破产。比如氮肥厂在实施破产过程中,对厂区住房、道路、水、电全部进行了改造,使职工有个安身之地,在火柴厂、电工材料厂改革也是如此,我们用旧材料做了三栋解困房,安置了72户无房户,为了改造氮肥厂的自来水,仅协调会就开了8次,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劳动部门举行了三次专题招聘,安排360多名职工再就业,还安排了31个公益性岗位。为了帮部分同志争取落实特殊工种政策(即从事有害有毒工种可提前五年退休),我和劳动局、工业局的同志三次到市劳动局争取,最后一次在市劳动局整整守了二天,终于使市局一次批准了70多人为特殊工种人员。对正在改制企业的困难职工要关心,对遗留问题也同样要关注,比如石膏矿170人有50多人患矽肺病,破产后却没人管,我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多次到职工家了解情况,向政府常务会汇报,拿出专项资金为他们解决问题。又比如话务员问题,由于邮电体制改革后,电信、邮政、移动一分为三,谁也不管,一拖就是十年。为此我三次跑省里向有关部门汇报,向三家单位筹集了60万元资金,解决了60多名话务员的社保问题。这些年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全县特困企业的300多人解决了社保,为300多名破产企业的离退休同志解决了医保,为500多名下岗职工解决大病医疗统筹,为将近3000名特困职工解决了低保。

由于始终把做人的工作摆在首位,把职工的利益摆在首位,12家预算内企业改革已经完成了7家,依法置换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身份余人,在改制过程中尽管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而且有时还给领导和单位增添了麻烦,但毕竟完成了任务,而且没处理过一个人。氮肥厂破产后,原厂区建成了寺前工业小区,已引进4个项目,年产值达3000万元。改革促进了发展,几年来全县规模企业增加值由的6.5亿元增加到的20亿元,年均增长42%,规模企业数由23家增加到现在的88家,连续三年获市目标管理奖。

三、努力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副县长的职责是协助县长主管某一方面工作,是县长的参谋和助手。在分管工交、安全生产期间,我对推进工业化提出了主攻规模企业的指导原则;对交通建设,提出了主攻国省道,加快发展县乡道,统筹兼顾片道和村道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四不放过”的责任追究制;对财税工作,提出了重点稽查,“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原则。部门的同志认为这些思路比较切合我县实际,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和采纳。,县委、县政府将工作主题定为工业发展年,形成了全县大办工业、服务工业的好氛围。

提建议当参谋仅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当助手,做好本职工作,尽量为县长分忧,因此,这些年,我给自己定了个“三不”的办事准则。

1、不怕矛盾和压力。天一科技是我县的招牌企业,但国家五部委审计后戴上了st帽子,如果不能扭亏为盈就会退市,其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县里所有领导都在关注、关心,毕竟我是主管,为了做好资产重组工作,我多次跑北京,跑长沙,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促成了5次市长办公会、3次省长办公会,于今年9月正式签订了资产重组和股权转让合同,股权分置改革也正在有序进行,已正式摘掉了st帽子。

2、不怕麻烦和阻力。在去年8月开展的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中,根据县委安排,我担任指挥长。在整治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和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带领相关部门,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按照无情整治、有情操作的指导思想,日以继夜开展工作。这其中,叭叭车主的补偿、4050人员及特困户的安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整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也特别大。为了尽量提高补偿标准,我严格按程序操作,并组织对回收的叭叭车实行公开竞标拍卖,最后使回收价比过去翻了4倍。为了帮助一些“4050”车主和特困家庭落实公益性岗位和部门勤杂工岗位,我亲自到各单位督查,打破情面施压力,最后保证了200个岗位全部到位。在县四大家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发书记的具体指挥下,通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彻底淘汰了城区2300多台叭叭车,重新规划和配套了城区公交客运体系和交通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规范了交通秩序,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环境污染,提升了县城形象,方便了居民出行。经济发展环境是事关发展的大事,去年我带领工业局的同志,先后深入到20多家企业调查走访,摸清了一些部门收费的情况。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将所掌握的情况如实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于今年初出台了熟食企业包费制和部分规模企业一费制试点,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企业的好评。

3、不怕风险和艰辛。启动通乡公路建设,当时省里决定路基工程由县里负责,路面工程由市交通局和公路局作为业主单位,路面按37万元/公里进行补贴,贫困县按42万元/公里进行补贴。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找市交通局、公路局领导,要求将对贫困县路面多补贴的每公里5万元直接划拨到我县,用于路基改造,市交通局、公路局意见很大,我据理力争,先后十余次找市长和主管市长,最后终于争取到了这笔资金。在主管交通工作期间,我和交通局、公路局以及财政、发改、国土、电力、电信等18个部门的同志共同努力,组织了交通建设大会战,共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拓宽和硬化了通乡公路174公里,升级改造村级公路1060公里,新修旅游公路2条25公里;钟虹公路完成了主体工程。政府安排我协管平伍大市场。为了将这一项目启动,解决好遗留问题,我四处奔走招商,先引进秦驰公司,在公司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下,我又顶着压力,力排众议,果断决策,依法将大市场破产,共破除债务1700万,通过与温州商人洽谈提出将城关出租车市场和平伍大市场打捆转让,最后终于使这一停工、闲置多年的市场重新启动。

四、严以律己,不以职权谋私

我深知自己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长为副县长确实不易,对现有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也非常满足。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廉洁是执政的资格。我坚持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注意用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约束自己。几年来,全县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我没有插手过一次招投标,没有介绍过一支施工队伍,没有介绍过一分钱的工程材料。日常生活也崇尚简朴,从不铺张浪费,更不讲排场摆阔气。我母亲八十大寿,我兄弟姊妹坚持要摆酒席祝寿,我逐个做工作说服他们,只在老家摆了几桌饭,请来亲戚和地方乡亲,没有收受一分钱礼金。母亲去世,前来吊唁的亲友、同事很多,丧事结束后,我将以单位名义送的8000元礼金一一退还,并将收到的40多床踏花被全部转赠给了五保户和贫困户。在政府工作几年,我没有在下属单位报销过任何费用。没有要任何单位为我买过一次单。我严守政治纪律,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动作。

以上是我几年来履行职责,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一些方面。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不够。尽管平时也看书读报,但真正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理论却很少,总认为在基层工作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功夫。再加上工作忙,烦人的事多,也难得静下心来。由于缺少系统的学习,致使自己理论水平、法律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不快。反映到工作中,就事论事的多,考虑全局的少;解决具体问题多,抓队伍建设少;疲于应付的多,主动出击的少。所有这些,现在总结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不够,理论水平、思想水平乃至工作水平不高所致。

二、修养不够。个性修养不够,这恐怕是我最大的缺点。我是当兵出身,在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敢说敢干的作风,在地方工作中时时表现出来,这固然无可非议。但在表现这种作风的同时,或多或少表现出了一些“霸气”和“蛮气”,过火批评人的事时有发生,甚至当某项工作不如人意时,不问原因,不作调查,也不分场合,就开始批评。尽管事后沟通,同志们也能理解和谅解,但有时难免要伤害一些同志的自尊心和感情。

三、深入不够。许多工作之所以抓得不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平常疲于应付事务,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的时间很少。实事求是讲这并不是自己怕苦怕累不愿深入基层,而是自己不善于科学安排,挤时间去深入。过去总说事情多、工作忙、没时间看书,没时间下基层,这都是一种托词,说到底还是认识上的问题。

四、自律不够。我从不进公共场所打牌,但休息时,朋友来了,在家里也打打小麻将;我从没有用自己的权力谋取过私利,但对烟、酒、土特产等礼品一般都接受了;我对党、对组织从没有二心,但当看到或听到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或腐败现象时,也说过一些牢骚话和过激的话,这些都是自律不严的表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认真予以整改。

一、加强学习。这次财政部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使我获益不浅,最大的收获就是使我认识到一个人不学习就不知晓世界,甚至还不认识自己。因此,我将制定出一个适合我自己的学习计划来,认真地、系统地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向书本学,向同志们学,从实践中学,在学习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个性修养,使自己保持“锐”气,减少“霸”气,杜绝蛮气,努力追求并尽快形成一种更科学、更有效、更能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法。

二、改进作风。坚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力争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在深入基层中为基层服务,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发展途径。

第6篇

一、成立机构,健全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按照省农业厅要求,针对保定市实际情况,印发了《保定市加快农业品牌发展的意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大、价值高、带动强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同时市农业局成立农产品品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组长由市农业局副调研员翁树文担任,市局市场信息处、计划财务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科技教育处、农村经济管理处、农业处、现代农业办、农机处、畜牧处、兽医处、渔业处、质量监管处、饲料处、农业环保处、定点屠宰处、技术站、土肥站、植保站、蔬菜站、种子工作站、农资监管中心、质量监管站、畜牧站、水产站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信息处,负责全市名优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筛选、申报及三品一标产品的统计工作。

二、狠抓监管,提升品质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2018年全市农业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以及省政府对我市食品安全和质量兴市考核要点、省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管理考核方案》,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监管责任,深化突出问题整治,逐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全面强化源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推进示范县创建、追溯试点等工作。 

1、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4月27日召开了全市农业(畜牧)部门主管局长和股(站)长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调度培训会,组织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对创建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办法》进行了逐一解读并作了具体要求。6月1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材料审核会》,会上,涿州农业局介绍了创建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和材料审核,使各创建县对自身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第一批省级示范县顺利通过了省厅的考核验收,其他各创建县正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

2、加快农产品企业追溯试点和信用档案建设。按照省厅安排部署,今年我市共在160家企业依托省级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开展追溯试点工作,其中,涿州、涞水两个国家级农产品示范创建县各30家,唐县、易县、高碑店、容城、清苑、顺平、蠡县、徐水、莲池、定兴县等第二、三批省级示范县各10家。目前,各县基本确定了试点企业,正在制定实施方案,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另外,我市已有近4000家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建档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面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3、加强监测力度,保障农产品品质。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各类产品抽检77018批次,抽检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9.9%。其中,风险监测样品13399批(蔬菜样品9851个、畜产品3527批、兽药13批、饲料8批),监督抽检63619批(蔬菜样品3189个、畜产品60246批、水产品54批、兽药6批、饲料124批)。完成农业部和省厅对我市牛羊养殖环节和市场环节“瘦肉精”抽样检测102批次以及生鲜乳100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三、精心培育,组织认证

我局不断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明确责任主体,不断培育壮大保定农业品牌。截止目前,全市无公害获证企业共有285家,获证产品共有114个产品,其中,畜产品210家,50个产品;水产品31家,40个产品;农产品(蔬菜水果)44家,22个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8个,产品48个;经国家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14个;经国家、省级机构认证的农业特色之乡6个;国家级农业驰名商标2个,省级农业著名商标88个;经省级认证的河北省农业名牌产品49个,河北省优质产品33个。

四、参加展会,积极推介

各类农业展会是推介农产品的重要平台,我局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交会和中国(廊坊)农交会等展会平台,组织全市名优农产品参展推介。

1、5月11日—13日,我局组织参加了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的2018CAF上海农博会。本届展会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且成效领先的行业盛会。专业采购商达1.5万家,总参会人员超过10万人。我市阜平县老乡菇、易县茂源果品、清苑宏泽食品、望都乾亿食品、唐县富民食用菌、河北水润佳禾、保定名膳堂商贸公司等7家企业30多种产品参加展览。助推我市农产品在江浙沪地区开拓市场,打造农业品牌。

2、5月24—25日我市组织参加了在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连续举办的第三届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农业厅(省农工办)、北京市农委、天津市农委、保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我市组织20个县(市、区,含雄安)的农业部门、专业合作社(公司)共计180多人参加了本届展会的所有内容。市农业局获得组委会和省厅特色产业处颁发的“创意设计奖”。

3、由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于2018年9月26日至29日在廊坊市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市以王月衡副市长为团长组团参加。本届农交会以“科技、绿色、品牌、质量”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900多家企业参展,到会客商13000余人。与往届相比,本届农交会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向京津、着眼全国,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为办展宗旨,以“科技、绿色、品牌、质量”为主题,通过组织高端论坛、专题对接、贸易展览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新成果,促进农产品贸易合作,研讨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农交会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

本届大会我市共组织83家现代农业企业、600余种农副产品和农机设备参展。展台分为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产业扶贫四大主题板块。

国家部委、省领导于26日上午8点45分到我市特装展台视察指导,副省长时清霜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远程演示,并品尝了“冀唐”杏鲍茹饮料,对我市参展工作和展品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组织的保定农业特装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参展客商的一致好评,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设计奖和优秀组织奖。

第7篇

解放思想 先行先试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尊敬的杨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__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归结为:四个动、三个感触、四个讲究、两个亮点、还需1个探索。

一、__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形成我归结为四个动:即积极出动、努力拉动、认真促动、全面互动,因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涉及面广,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又属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所以我们认为我们行业要积极出动做好项目前期策划,拿出切实可行方案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拉动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使他们能站在我们行业前例挥臂招手,发动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力量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我们这次__小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南平市人大常委会07年1号议案并得到省政府张昌平常务副省长、省水利厅杨志英厅长、南平市政府、南平市水利局等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__市委书记、市长也高度重视,20__年9月13日,__市委、市政府共同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水利、财政、土地、烟草、农业、气象、水文、建设、环保、移民局等部门参加。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一期实施山口段综合治理,所需资金650万元。其中:水利部门负责清水工程和崩岗治理项目300万元,烟草部门负责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万元,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100万元,财政部门负责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100万元,南平市小流域治理专项补助40万元,移民部门负责10万元。二期需投入1370万元,也按一期办法,将任务分配到各部门由其各负其责。

二、 如何促动各部门将项目按既定方针落实,我有3个感触,即:工作态度要谦虚低调,行业技术要高人一筹,工作作风要率先垂范。因为在流域治理中有许多部门位置显耀,同时这项目工作许多部门原本未纳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们的工作难度。

三、这次__小流域的治理我们做到4个讲究,即讲究实效、讲究生态、讲究节约、讲究持续。讲究实效就是在护岸建设上以保护为主,防冲不防淹;讲究生态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在讲究实效前提下,以仿生态为主,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流域治理问题不断,资金有限,我们始终坚持节约,也是创收理念,力争以最少资金解决更多问题,将有限资金使用在关键处,重点部位;同时我们还关注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流域治理也一样,流域治理后的管护,自我修复,让我们拓宽思路,生态格网的应用,流域监测点的设置,造地有偿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在__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是“堵、疏、防、开发利用、建管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治理,堵--堵水土流失、疏--疏浚河道、防—防治并举、开发利用—造地开发,恢复耕地、建管结合—建设与维护管理一同考虑.

四、__小流域治理我感觉有二大亮点:第一就是部门整合,综合治理,第二就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部门整合综合治理前面已讲过,在这里我就说说,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经过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比较,我们尝试引进由南京水科院研究,江阴金利达岸坡防护公司生产的生态格网,这种格网采用的是具有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镀锌钢丝制成的生态格网,网内充填卵块石形成生态防护体,在生态环保、整体性、柔软性、消浪性、透水性、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比其他工程防护形式有较大优势,与传统的砼型式和浆砌石型式相比,节约工程造价二到三成,同时工艺简单,施工便捷,工期明显缩短。经20__年洪水考验,工程安全可靠,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实践证明,生态格网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对于缓解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具的重大意义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__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口段)项目总投资352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投入项目资金1300万元,通过水保工程、预警工程、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农田综合开发等综合治理,实现行洪畅通,有效保护村镇居民民房安全,可新增耕地1173亩,鱼塘300亩,实现路相连、渠相通及生态防护效果。

五、如何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做的更实、更好,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下一阶段,我市将坚定信心,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对前一阶段__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具体实际的操作,脚踏实地探索出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努力将流域水系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谢谢!

第8篇

会议背景:“黑心棉”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浙江省是纺织服装大省,据统计,2008年浙江服装年产量41.99亿件(占全国同行业产量206.52亿件的20.33%),产品销售收入1377.19亿元,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繁荣的服装生产市场使得浙江省长期存在大量纤维性边角料、下脚料,一些不规范的生产企业将纤维下脚料进行开松处理得到的再加工纤维填充入服装及儿童玩具中,这也就是2008年中央新闻媒体报道的浙江省一家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黑心棉”问题。于是,浙江省质监部门在全省开始了与“黑心棉”的长期斗争,经过集中整顿治理,省内的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9月14日,浙江省召开了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浙江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会后下发实施。会后全系统根据方案确定的“明确责任、健全体制、上下联动、疏堵结合、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9年冬季至今,浙江省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区域性违法事件,使前些年不断发生的、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黑心棉”事件得到遏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天气转冷,絮用纤维制品到了生产销售高峰期,此时会议的召开对新一年度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多措并举:助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结硕果

1 思想重视,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前提。去年9月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浙江省纤检局加强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各市质监局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处室,形成了分管领导主抓、责任部门负责的良好局面。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是国内著名的童装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织里童装产业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发展,形成了创办童装企业“门槛”低、隐患多的特点。2008年,浙江省纤检局在定期抽查中发现,织里童装中有使用劣质纤维做填充材料,吴兴区政府获知情况后,成立了童装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副区长、织里镇委书记为副组长,采取质检、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治理的方式,近300名机关干部和执法人员历经45天集中整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劣质再加工纤维经销源头被彻底斩断:企业使用劣质再加工纤维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企业主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镇童装业利润比上年度净增7600余万元,整个童装产业出现了历史以来最好的产销两旺年份。温州市苍南县集中了7000多家再加工纤维及絮用纤维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有20多万,但是小规模和无照企业多,为了对絮用纤维市场进行整治,苍南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经贸、工商、质监、卫生、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21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 巡查和抽查结合,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及时发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隐患。作为质监系统日常执法监督的常规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是发现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吴兴区织里镇更是形成了网络化监管模式,从11个社区抽调135名质量协管员,分块负责、责任到人,组成“定人、定路、定户、定责”巡查监管责任制,形成“社区不漏街、街不漏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划片分区包干网络。为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吴兴区质监局要求织里质量监督站每天实地检查企业不少于20家,每家企业的巡查次数不少于3次,及时掌握织里童装质量动态。吴兴区质监局副局长吴晓伟回忆起他们今年刚查到的一起黑心棉案例,“今年8月执法人员按规定巡查,当查到隐藏于居民楼里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时,发现工人正在往服装里面填充的材料可疑,见到执法人员进来,工人更是神情慌张,于是执法人员提高了警惕,经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填充物是劣质纤维棉,接着执法人员找到了堆在仓库中的大批劣质纤维原料,连同已加工过的服装一并没收并进行销毁,并对该厂开出了处罚单。该案件处理后,我们将该企业的情况在全区进行了通报,在服装加工企业中起到宣传警示作用。”他说,“这个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没有规律,且位置隐蔽,在一般的检查中很难被发现,正是我们这种严密的巡查方式才及时发现并制止黑心棉服装的生产。”

温州市质监局从去年10月开始,对1000多家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和再加工纤维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巡查,尤其是在国庆、春节以及世博会期间集中加强了巡查的力度。苍南县质监局去年以来就出动执法人员1120多人次,检查企业600多家,发放责令整改通知465份,严格要求企业规范产品标识标注。为确保质量监管,温州市质监局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效能,除省质监局安排的定期抽查外,市县两级质监局还安排了专项监督抽查,去年三季度省市两级专项抽查再加工气流纺棉纱200批次,合格率仅为20%,主要不合格项目是产品标识问题,通过后来加大整治力度和教育培训,今年第三季度的监督抽查结果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浙江省纤检局执法科邵科长介绍说,监督抽查有助于了解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质量巡查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今年初在宁波市一所学校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一批学生用棉被的梳棉胎质量不符合要求,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将样品取回并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此棉胎无筋纱,且面纱不符合要求。执法人员根据校方的采购地址追踪到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宁波市,于是该案例被移交到宁波市纤检所办理,该生产企业已受到处罚。

3 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和标准宣贯。浙江省除了省纤检局以外,只有宁波和湖州两地有专业纤检机构,因此“工作方案”实施后,不少质监局的监督和执法人员反映以前没有介入这方面工作或介入不深,对什么是絮用纤维制品、什么是再加工纤维知之不多,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深,感到这项工作专业性强、难以把握。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浙江省纤检局多次派出人员到市县质监局协助检查办案,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标准的宣贯。经过实践中的摸索,各市县质监局建立起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执法队伍。

4 创新工作方法,拓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浙江省纤检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 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在学生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和风险预警以及技术支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新。在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方面,省纤检局对生产企业采取了产前、产中、产后分段监管方式,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共计出动39人次,检查了全省25所大学、43所中专(中学)和17家幼儿园,涉及26家生产企业的276批次近9.3万余条产品,查处了两家不合格企业。风险预警是浙江省纤检局的又一创新工作方式,在絮用纤维制品销售旺季,通过对台州、义乌、杭州地区的8家专业市场的23批次产品的买样检测,进行风险预警,并将检测结果函告工商部门。发挥技术专长方面,在旅游旺季对杭州市9家旅游品商场销售的9批次蚕丝被质量进行检查,并召开了蚕丝被质量情况通报会,通过质量分析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还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做好业务培训,去年为质监部门和生产企业培训600余人,多次为质监部门开展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风险预警方面的工作,省纤检局执法科的邵科长说,“上个月我们刚办了一个案子,我们在商场买样对蚕丝被进行检测,发现蚕丝被的蚕丝含量和标识含量不符,我们通过商场的采购人员提供的地址找到了生产企业。目前该案正在处理。”

浙江金华市浦江县也曾因“劣质棉”事件被央视曝光,之后浦江县政府及质检部门将再加工絮用纤维作为整治重点。首先对全县范围内生产絮用纤维制品的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了企业数据档案:为了能有效地规范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浦江县质监局制定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检测制度、絮用纤维企业分类指导制度、预警制度、不合格絮用纤维制品召回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查制度等七项制度:此外,还推行了强制标识标注,要求再生纤维制品生产加工者必须在其产品包装及标签上如实标明生产、加工者的名称、地址、加工日期、产品名称,以及在产品明显位置标注“严禁用于人体直接接触”的警示语。浦江县质监局跳出传统的监管思路,对浦江县白马村使用再生纤维加工服装的企业进行整治后,从扶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研发了代替再加工纤维的新纤纤维材料,说服企业选用新材料替代了再加工纤维做填充物,既扶持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解决了“黑心棉”问题。

温州市苍南县是再加工纤维的重点监管地区,苍南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了《苍南县再加工纤维行业整治方案》,根据流程将再加工纤维分为原材料交易、褪(分)色、开花(开松)、气流纺与织毯、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交易等五个环节,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整治。在规范再加工纤维纺纱行业方面,制定了苍南县气流纺再加工纤维纱企业联盟标准,并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大量的再加工纤维寻求出路。

5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宣传培训是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员业务水平和提升企业业主质量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吴兴区织里镇政府举办的童装质量安全监管员上岗培训班上,吴兴区质监分局就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再加工纤维有相关知识、质量安全监管员的基本职责、如何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填写巡查记录、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如何处置、工作联系方式等事项进行了讲解。质监局通过业主大会、电视广播、企业公开信、安全质量承诺书、上门宣传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层层统一广大企业业主的思想。特别是对全镇童装企业业主开展全员培训,切实增强了业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明确了业主的主体责任。通过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业主深刻认识到了使用劣质纤维棉的危害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深刻领会了整治提升童装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了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提升童装产品质量,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温州市各县市区质监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宣传车来宣传有关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的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整治氛围。加强教育和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对企业的法制教育方面,台州市质监局监督管理处王平处长说:“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对国家标准,比如如何对产品标注标识不了解,我们就到企业进行标准宣贯,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注,讲解相关的法规政策,并特别讲解了湖北省汉川市王环芳制售‘黑心棉’被判刑的案例,对企业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认清形势:进一步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监管

第9篇

今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全省发改系统和有关部门共同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在投资完成、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让省委省政府满意的工作成绩。

(一)5500亿元投资任务预计超额完成

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投资拉动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平稳增长。5月份以来,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月都保持在40%以上,一直居全国前5位,其中1~11月份达到45.9%。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0亿元,增长40%左右,超过年初计划100亿元,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年初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作措施,通过集中审批、集中推进项目新开工和竣工投产、滚动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支撑、民生富民和资源环境“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以及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重大项目完成情况超过预期。预计全年,全省建设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900个,超过年初计划900个,完成投资340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0.7%。其中:新开工项目2630个,比去年增加648个,完成投资1720亿元,占30.7%;竣工项目116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占11.6%。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5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5个。

二是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滚动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富民、环境资源 “六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省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工作。

三是集中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工、竣工投产工作。2008年,省里共集中推进新开工和竣工投产项目122项,王珉书记、韩长赋省长、竺延风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出席了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通钢集团千万吨钢工程吉林精品钢基地等66个项目开工奠基和竣工投产仪式,取得了积极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三)重大项目谋划不断创新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由于连续4年加大投入,全省“十一五”规划的项目绝大部分已开工建设,后续储备项目,特别是重大、特大项目已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省发改委及时向省政府提出上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建议》。就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谋划思路、明确谋划方向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对谋划好全省重大项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创新项目谋划方式。在继续采用“自下而上”方式谋划项目的同时,我们研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新的项目提出、谋划、评估和运作机制。即: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与国家中咨公司等有实力的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委托、合作等形式,围绕我省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长远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方向,谋划提出若干个重大项目,有选择地面向社会,引进战略投资者,确定项目投资主体。

三是创新项目谋划和推进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方针,争取国家投资,推进项目谋划和建设,省政府就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成立了10个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分别由一名副省长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地区参与,组织推进工程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工作。同时,省里还确定了12个重大结构调整工程项目,包括:200万辆汽车、百万吨级乙烯及精深加工、千万吨玉米深加工、轨道客车、农机装备、千万吨钢和不锈钢等7个重大工程,以及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通化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吉林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五大基地,并陆续组织项目推进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加快推动项目的谋划和建设进程。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为做好今年四季度国家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争取工作,指导各地区和行业谋划好近两年重大项目,省发改委创新工作方法,2008年11月18~24日,委主任、副主任和20多位处长,赴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进行了现场调研,在省里听取了白山市、通化市、白城市、延边州和长白山管委会的工作汇报,与省国资委及其所属20多家企业进行了座谈。经过对接和汇总,全省谋划和储备明后两年项目3198个,总投资9189.7亿元。总体看,这些项目领域广、数量多、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大多数项目有望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初步解决了全省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四)争取国家支持取得全面突破

2008年我们继续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国家汇报衔接,争取更多支持。我省一批重大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落实和解决,享受到了资源城市转型、电力结构调整等优惠政策。辽源市和白山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我省电力第二轮“上大压小”方案;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的协议,等等。

(五)加快预算内投资下达,提高资金效益

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专项资金在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今年省预算内资金改变以往分批下达的方式,在7月份进行一次性研究,8月份一次性下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四季度,对争取到的国家新增1000亿投资,全省发改系统采取特事特办、随到随转的办法,加快资金下达。省财政厅建立项目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在国家资金未到之前,提前调度资金先行拨付,各地财政对项目应拨付的资金,也做到即时拨付。

(六)各项专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今年以来,全省投资系统在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的同时,也较好地开展了各项专项工作。一是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了相关工作;二是做好重大项目绩效调研和报告;三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

二、对2009年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几点体会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从国际层面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形式复杂多变,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从国内层面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到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四季度国家实施了扩大内需10项政策措施,新增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后年投资1万多亿元,以及诸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短期之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是少有的。从我省层面看,在深入实施加大投入战略的推动下,全省经济社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进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我们发改系统特别是投资战线全体同志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结果,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良好成果的具体体现。

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是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主动力。

二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不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坚持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措施的实效性,是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资金“瓶颈”制约矛盾突出。二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项目层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地区与所属县(市)工作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项目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投资和项目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2009年需要重点研究和做好的工作

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年。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和改革成果,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已做出明确部署,下一步需要我们全面加以落实。2009年全省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进,突出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城市公共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提高项目质量,改善投资结构,保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健康增长。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7500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落实工作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并提出了力争完成7500亿元的目标。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们按照7500亿元对2009年的投资计划进行了初步分解。各市州要按照省里确定的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梳理2009年新开工和续建的项目,逐项确定投资进度和投资额,使各项投资指标落到实处。

(二)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

2009年是启动实施“万亿投资工程”的第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抓好“万亿投资工程”的启动落实工作,重点要抓好项目谋划工作,以确保后续储备项目足以支撑投资目标的完成,省里也将加强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是委里为加强对各地谋划和推进项目工作的指导,近期将出台《关于做好明后两年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具体实施工作。二是继续深化同中咨公司的合作,借助“外脑”提高项目谋划层次水平。各地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化的项目开发队伍,瞄准国家投资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在抓好项目谋划的同时,各地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各市州要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重大项目推进组的领导协调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努力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各市州发改委要和有关部门加强联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能够在市(州)审批的项目实行集中审批,对需要国家或省审批的项目,协同做好基础工作和上报工作,加快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继续采取集中推进项目新开工和竣工的做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布局。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和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三)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我们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会上了解到,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在继续安排好在建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向“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西部大开发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和启动一批上述领域的重大工程。一是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改扩建工程。二是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开展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搬迁维修采煤沉陷区民房任务,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三是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加快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中西部机场建设。推进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四是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动大型核电、风电装备和高速列车设备本地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五是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按照防灾减灾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对不符合条件特别是危房校舍加快改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的建设。

从上述情况看,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了民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我们要把握好国家精神,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做好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及时做好向国家汇报、沟通和衔接等方面工作,争取得到国家更大支持。

(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目前资金问题仍然是我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从2006年开始,我省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自筹资金、利用外资逐年增加,原来项目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格局明显改变。但是,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需要我们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我省还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业企业,产业基金也将酝酿出台,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各地要加强谋划,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安排的1000亿元地方转贷。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五)加强项目管理

第10篇

同志们:

*市辖一区两市八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人。*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的1/4,是全国的1/7,属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历史上老百姓尝尽了缺水、喝高氟水、苦咸水的苦头。水始终是*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步的重大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等省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理清治水思路,强化水利发展措施,把解决城乡群众饮水困难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坚持“城乡统筹、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批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坚持标准、稳定解决、注重效益、建管并举”的工作原则。经过各级各部分的紧密配合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氟改水项目”的实施,建成供水工程355处,日增加供水能力3万吨,解决了全市142个乡镇、1056个行政村、65.6万农村人口的氟病区改水和饮水困难题目,48.2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占新增受益总人数的80%。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人口累计达到200万人。*城区和八个县城日增加供水能力6.1万吨,缺水状况明显缓解。城乡供水项目的实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步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缓解了经济发展的水制约矛盾。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任务。*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又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地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作为制约*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来解决。市委书记刘新文、市长曹莉莉在对*调研之后,提出*发展要“打水牌”的思路,多次专题研究*的水源建设和供水建设题目,亲身向黄委、省水利厅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氟改水项目”启动后,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主管市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建设重点、完工时限、质量要求、奖罚措施,并把解决农民群众吃水题目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作为考核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列进考核113个市级农民增收帮扶工作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年捉住不放、年年工作力度不减。工程实施中,市政府专门听取了项目建设汇报,对建设用地、资金治理等突出题目作了研究。20*年4月,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城乡供水工作现场会,对全市城乡供水项目建设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向全市人民公然承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制约瓶颈。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进4.3亿元,用于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其中中、盛市财政投进资金两亿元,利用国内外贷款1.2亿元,群众自筹8000万元。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了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加强对供水项目的调研,对缺水地区、群众吃水困难,逐乡逐村开展了普查,并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制定了解决的规划。在水源有保证、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力求供水到户;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北部山区和南部的秦岭北麓,打井建塘,蓄、引、提相结合解决水源题目;对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的饮水工程,利用原有设施,通过技术改造,完善配套供水设施;对渭北平原地区依托已成重点水源工程供水;对氟病区,在满足水质、水量要求的基础上,寻找优质水源,展设管网,远间隔调水解决。“十五”期间,我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条件,重点规划了渭北平原氟病区、南、北台塬缺水区等三区40个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总体规划范围包括了*、*、*、*、*、*、*、*、*九县市区七个县城、145个乡镇1240个行政村172万人口。

三、城乡统筹,集中供水。我们一方面下大气力抓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一方面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强化统筹城乡供水发展的观念,强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观念,改变传统水利中重农村供水、轻城镇供水的做法,在供水项目的立项、建设中,逐步向城镇倾斜。我市渭北平原区属高氟水、苦咸水区,内府滩、卤泊滩、盐池洼周边以及中部低洼易涝区水质更差,属于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地区。我市和水文、地质部分配合,在渭北台塬*—*段利用“380”优质水源,扩建、续建了*袁家坡、*育红、*申都等10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新建了*东庄、*页坡、*路井等26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彻底结束了110万群众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利用渭河傍河开采,开发地下水源,建成渭北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0多万人的吃水题目。依托水库水源,建设了*孟塬、*大池埝等供水工程,解决了15万人的吃水题目。全市区域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140万,覆盖城镇人口30万。目前,正在建设的涧峪水库供水工程、潼关县城供水工程等将可为城市年供水1200万吨。城乡统筹供水,进步了投资效益,*了城乡关系,培植了水利产业,也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

四、完善制度,强化治理。一是加强建设治理。为了搞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我们从健全制度进手,制定了《*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明确了部分职责、项目责任主体,规范了治理程序,全面推行了“四制”,建安工程实行了“合同制”,主要材料实行了“招投标制”,质量控制实行了“旁站监理制”,工程资金实行了“报账制”。保证了工程安全,对已完工程,盛市验收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70%以上。二是加强资金治理。制定了《人饮国债项目资金治理办法》和《项目报帐实施细则》。工程资金全面实行“报账制”,变资金治理事后检查为事前审查、事中监管。工程开工前,预拨30%,拨款时坚持“三有”,即有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文件、有审批权限的设计批复、有县(市、区)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申请;工程建设期间,按工程进度报帐拨款,主要把好工程进度真实性、合同规范性、票据正当性三个环节。审核时报帐资料必须达到“六有”,即有项目建设招投标文件、有材料中标企业和价格备案、有项目建设和材料采购合同、有项目建想法人和监理签字工程进度表、有材料购置清单、有正式发票。并经县计划、卫生、财政等部分审核后到市水务局报帐;验收结算阶段做好五个核查,核查验收资料是否完整洁全、核查预决算资金有无大的变化、核查设计和报帐材料是否一致、核查实物工程量完成情况、核查资金使用情况。通过“报帐制”的实施,达到了群众满足、政府放心,保证了资金安全,保证了干部安全。三是加强水价治理。对建成的较大供水工程,由县水务、物价部分共同核定水价,社会公示,群众监视。以村为单位的小型供水工程,按照政府指导水价,群众参与、*决策、协商自定水价。积极促进水价改革,实现以水养水。

五、创新机制,良性发展。一是治理体制创新。按照“修建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处水价、落实一处管护责任、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对于以户为单位的水窖工程,自建自管;对于以村为单位的分散的小型工程,由县水务局组织受益乡村,按照“五斜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分别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落实治理责任;对于跨村、跨乡镇等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专业治理机构治理。*县对民办公助的南加录供水工程,采取股份制的经营模式,以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利益和责任。*县对已成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落实了治理机构,做到了“六有”,即有治理站、有治理职员、有管护制度、有计量设施、有水费标准、有水源保护措施。二是治理机制创新。为了保证新建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在治理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县羌八供水站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治理,由县水务局委派负责人,运行治理职员在水利系统下岗职工中进行公然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龋工资待遇与供水效益挂钩。运行几年来,保证了群众供水,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实现了国家一次投进、群众长久受益,供水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目标。三是治理制度创新。*县羌八供水站制定了“三定”、“四包”、“两保”,即定编制、定水价、定报酬;包维修费、包治理费、包上交电费、包大修折旧费;保正常供水、保设备完好。同时,完善了供水治理、财务治理、工作职员职责和廉政建设等七项制度,使治理职员明确了自身职责,并接受公然监视,做到了建一处、管一处、进一户、管一家,且一管到底。

根据国家农村人饮安全标准,全市仍有143万人在饮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68万人受到水源保证率低、生活用水量不达标及用水不方便的影响。县城供水水源保证率低、城市管网破损严重。我市城乡供水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恳请王省长和省上有关厅局继续关注*、支持*。我们决心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学习兄弟市、县、区的经验,进一步进步熟悉,理清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规划,努力张罗项目建设资金,切实完善项目建设治理办法,及早启动项目建设,全力开创我市城乡供水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11篇

一、关于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

总的看,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指标比预想的要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56%,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下降6.77%和13.41%,这主要是受齐鲁石化和山铝这几家大企业影响造成的。就地方工业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510%,利税增长3423%,利润增长394%。在春节前后工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煤电供应紧张等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但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当对我市经济运行的走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感到我市今年工业的指标可能会先高后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有可能逐月有所回落。这是我的一个估计。有这么几条理由:

第一,从企业角度来讲,今年一季度与上年四季度相比,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全面下降。企业景气指数反映的是企业对生产、盈利、投资等方面当前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在这个判断基础上表达出来的一个意向。有关部门通过对我市200多家分布于各个行业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今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389%,企业景气指数下降16.81%,其中企业生产情况景气指数下降3504%,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下降284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下降2702%,企业融资情况景气指数下降7.71%。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运行形势的好坏,企业会首先感受到,感受也最直接。工业景气指数几个指标全面下降,最大的下降了三十多个百分点,说明我市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形势走向的估计不是持乐观态度。

第二,从物价方面来讲,我市工业产成品与原材料价格倒挂的趋势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降低。一月份这个“剪刀差”是10.98,到二月份就扩大到了11.45,到三月份就到了12.59,是逐步地扩大,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越来越小了。因为原材料的涨价反映到产成品的涨价有一个滞后效应,我估计未来几个月,这个趋势有可能还会扩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缩少,盈利水平会进一步降低。

第三,虽然现在我市企业产销衔接基本是好的,但企业两项资金占用的增幅也较高,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比较大,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全市两项资金占用同比增加了51个亿,扣除齐鲁和山铝,我们地方企业增加了45个亿。全市地方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已经开始提高,尽管目前这个提高幅度还比较小,约0.24个百分点,但是我感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一季度这两项资金占比都增长近19%,那么按此测算,因为企业产成品增加、应收货款增加就相应减少企业流动资金36个亿。希望统计部门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资金供求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昨天央行决定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提0.5个百分点,作为我市来讲,1480多个亿的存款余额就直接有7个亿转到人民银行作为准备金了。具体到企业流动资金会相应减少多少,我没作精确分析,但这个趋势是扩大的,而且一季度全市流动资金贷款只增加了15个亿。昨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认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大家回去后要认真学习研究。我理解,“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说明宏观调控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否则不会在昨天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形势一定要认清。

第五,我认为,任何一项宏观调控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到达到预期效果,都会有一个过程,效应是滞后的。包括从紧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这种滞后效应会在下半年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估计不可过于乐观,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些矛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未雨绸缪,就我们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再做进一步分析,尽可能把我们下半年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点,把各项应对措施考虑得更细致一点,努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关于生产要素供应问题

要确保经济健康运行,作为政府应该做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努力安排好各种生产要素。

一是资金问题。政府应当做什么?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解决问题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第一,要努力推进银企合作,加强信贷环境建设。刚才市人民银行在汇报中提到了,今年桓台县贷款增加比较多。贷款多的原因,就是桓台县这几年没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良资产少,金融部门比较放心。政府要推动企业同银行的联系,搭建有效的平台,把优势企业推介给银行,把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见、建议及时与金融部门沟通。

第二,帮助企业在土地、房产等企业资产方面尽快完善手续,提高企业贷款能力。有些企业土地、房产等资产没有办理合法手续,没有合法有效的手续就不具备抵押贷款的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光埋怨银行不给贷款,如果没有完善、合法的手续,不要说各商业银行不愿意贷,就是愿意贷,上级银行也不批准。因此,帮助企业完善资产合法手续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第三,要切实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前一段,一些经营不错的企业,由于受破产企业债务链、担保链的影响面临重大风险,有的甚至陷入困境。所以,企业对外担保越来越理性,靠企业间互保来实现融资这条路子已经很难走通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担保体系建立起来。担保体系建设有多种形式,政府在这方面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第四,要引导企业“两个市场”一起抓,努力降低两项资金占用。我们过去讲“两个市场”一起抓,主要针对以内销为主的企业。现在来看,对外销企业同样重要。现在有一批企业就转不过这个弯来。以外销为主的企业突然遇到出口限制了,出口退税降低了,甚至退税政策取消了,企业倒过头来打内销市场的时候,往往设计跟不上,市场营销体系跟不上,现在面临很大困难。所以要引导企业“两个市场”一起抓,一起开拓,尽最大可能降低两项资金占用,努力遏制住两项资金占用进一步提高的势头。

二是电力问题。一方面,市经贸委要协调好和电网的关系,力争保证我们市里的电力供应。电网毕竟是最可靠的电源。另一方面,市经贸委、发改委要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小火电发展问题。目前我们市里的小火电厂没有一个盈利的,将来这些小机组怎么办?市经贸委、发改委和供电公司要认真分析,合理地组织好我市的电力供应,确保不因为电力供应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如果生产要素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支持优势企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

我市一季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77亿元,同比增长15.5%,没有达到年初确定的20%的平均增幅,也低于全省的平均增幅。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不仅事关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事关我市的发展后劲。扭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增速回落的局面,有这么几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一是要狠抓招商引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我们确确实实有一些新项目受到土地、环保、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而落不下;另一方面,我们有些地方确确实实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项目。最近考察张店东部化工区搬迁选址时,发现我市有些地方还有大片大片的未利用、可利用的土地。当然,利用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规划,还需要配套等等。对于招商引资工作,各区县还是要作为一号工程、作为重点工程来抓,要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选好招商引资的项目,组织好招商引资的活动。

二是要努力组织一批新开工项目。我市今年新开工项目欠账比较大,既有这些项目需要进一步规范、手续比较繁琐、时间比较长的原因,也有我们各级政府协调不力、组织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当前,一方面要坚持“八个必须”,努力规范项目管理;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方式,在坚持“八个必须”条件的前提下筛选出一部分好项目。对于符合“八个必须”基本条件的项目,如果仅仅是因为走程序不能开工建设,能不能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会审的形式,让项目先开工建设,手续问题集中办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要好好研究研究。要坚持产业政策,坚持“八个必须”,不能乱来。

三是要切实抓好在建项目建设。

四是要策划一批新的项目。今年的项目有了,那明年、后年的项目怎么样?我们要有超前的意识去研究部署工作,主动策划、储备一批好项目。

四、关于节能减排问题

一是要认清目前全市的节能减排形势。一季度,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完成不理想,能耗只下降3.8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27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723家一季度耗能增幅超过了产能的增幅,能耗不但没减反而增了。这些企业占到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6%,耗能量占27%,如此下去,我市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无法完成。由于全市一季度能耗只下降3.81%,按全年下降4.5%的总体要求,今后三个季度必须平均下降5%以上。如果考虑我们前年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按照前面欠账后面补的原则,今年要赶上节能减排五年计划的进度要求,后三个季度要平均每季度降低6.1%,这个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任务非常艰巨。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姜省长讲节能减排是摘乌纱帽的指标,是必须完成的,不完成没法交待。在省里会议上姜省长也多次讲这个观点。分析这723家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为什么差这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确确实实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去年新形成的一批产能,耗能要到今年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统计的基础工作不牢固。有的企业耗能项目、指标没有报上来,也有的企业耗能指标报多了、报超了。市统计局搞了个单子,这723家企业中,有些企业报的数据让人觉着非常不合理,个别的很荒唐。市统计局要与各区县对接好,把数据不合理的企业找出来,把有问题的、不正常的、需要核实的发回去,会后要抓紧办好这件事。各级要切实加强统计工作,尤其要加强统计的基础工作,要从队伍抓起,从制度抓起,从手段抓起,从责任抓起。要弄清楚上报的数据是谁审的,区县统计局有没有责任,企业有没有责任,区县分管统计工作的同志有没有责任。总之,各级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真正把我们节能降耗的实际工作准确地反映出来。

二是要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最近慧晏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禁止再上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和项目。全市工业会议上他讲了九条,其中有一条说要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也这样讲了,在创建文明城市会议上又讲了。我们确实已经不能再上这种“双高”项目了。现在有的企业说符合排放标准,那是个什么样的标准?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标准?那是我市在过去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程度不高时制定的标准,现在我们已到了工业化中期,企业多了,一家不超、两家不超、加在一起总量就超了,我市的环境容量已经不允许再那样排放了。因此,我们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能耗和排放的标准。各级今后一定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于新上项目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等于不能搞重工业,但必须符合上述这些要求,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审核、来把关。

三是要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目标已经确定,市政府已与各区县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各区县抓紧落实。我反复讲,一定不要保护落后,不要用政策保护落后,尤其不要用行政手段来保护落后。我前段举过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保护过的小酒厂,现在存活了几个?活得比较好的都是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酒厂。拿这个例子和我们现在的结构调整作类比,并不是说对淘汰落后产能一关了之,但必须有一个时间表。我们现在列入的这些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就有了时间表,我们并没有将有落后产能的企业一次全部列进去,但是列入时间表的必须要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市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才能为我们更好地发展争取宝贵的空间。我市去年节能减排工作抓得比较早,相对来说争取了主动,省环保部门、经贸部门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去年省内有些市一开始没下决心抓,到了第四季度,只好让大批企业停产,否则就完不成任务。所以对于结构调整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这项工作,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刚才从大家发言中,我听到有些区县对限制类企业要不要保留下来思想还有幻想。这些企业要保留不是不可以,但要达到要求,达到节能要求,达到环保要求。比如,关停小水泥,有的地方设想立窑改粉磨站,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要符合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总体计划,二是磨的直径等参数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再比如,关闭小石灰窑以后现在石灰价格涨上去了,周边一些地方又发展起来了,但我们不能动摇。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展,但关键是发展什么样的。我市有石灰石资源,要发挥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发展规模大的,发展节能的,发展环保的。

第12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年初,根据省委统一部署,34位省级领导分别深入到38个重点扶贫攻坚县中的定点扶贫联系县,开展扶贫专题调研,并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4月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副省长李炳军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部署落实行业扶贫责任。5月份,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专题汇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6月份,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可以说,全省扶贫攻坚经历了一次大调研、大谋划、大举措的发展机遇期。

一、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

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其别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

6月25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并就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出了在建档立卡、分类施策、谋划长远等方面下功夫,最后还就切实抓好扶贫系统作风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要求。

(三)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6月9日,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吉安县召开,这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主持。各设区市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明确,加快实现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目标,要求减贫任务提前完成,力争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贫困县全部退出,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会议要求全省精准扶贫攻坚要按“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要求,聚焦三个着力点,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场攻坚战,并明确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的六大工作机制。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全省扶贫攻坚的目标、思路、举措都已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省扶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长鹿心社在讲话中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

二、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了很多切实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加有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统筹精准扶贫攻坚政策措施。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需要配套政策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是指导全省精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为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特别强调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执行。近一个月来,省办不断督促各地、各部门上报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目前省直有关部门材料已全部报齐,正拟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全省11个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实施意见》也已上报,省办正在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梳理汇总、统筹研究,并将有关情况报省委、省政府。同时,省办拟将省委省政府《决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转的省直有关部门《实施方案》文件,以及各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在此,要求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参照省办做法,将本地有关文件汇编成册,以形成全省完整的系统性文件。

二是着力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和支撑。应该说有的县(市、区)在结合实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上,下了很大力气,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最近吉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的决定》,构建了完整的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这对推进扶贫攻坚起着重要的作用。省办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请省扶贫开发小组转发了吉安县的文件。新阶段扶贫开发实行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是难以奏效的。特别是县、乡、村、户四级组织保障工作做得如何,至关重要。这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转发的文件,就是特别要求县级要组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并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乡镇要组建扶贫工作站,由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做到有固定机构编制、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四个固定”;对村级基层组织、驻村工作队和干部结对帮扶也有明确要求。这项工作,原则上要求25个贫困县依照执行,其他非贫困县参照执行,并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组建工作,有关文件报送省扶贫和移民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督查,督查情况予以通报,请各地予以高度重视。

三是着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帮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着重要的“管道”作用,也是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中村级组织的重要力量。要立足“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按照中央、全省新一轮定点扶贫安排部署,统筹谋划、分层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新一轮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已全面启动,省委各部门和省直各单位及副厅级直属单位、中央驻赣单位、大专院校、驻赣部队、省属企业和驻赣央企、金融机构等共291个单位帮扶301贫困村名单已确定,正在签发文件。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也要迅速将市直和县直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到贫困村,并将定点帮扶贫困村单位名单报省办,省办将汇编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工作手册。由于省、市、县三级共将派出5000多个单位帮扶2900个贫困村,因此1个贫困村可能出现2个甚至2个以上定点帮扶单位,对此要协调处理好几个驻村单位的关系,以形成最大的扶贫攻坚合力。省、市、县扶贫部门要与组织部门合作,督促驻村帮扶单位选派2至3名有较强工作能力、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明确一人担任队长,驻村工作队队长原则上任帮扶贫困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省、市、县要对驻村工作干部搞好培训,并加强督查工作。

四是着力抓好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是起着把扶贫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最直接的“管道探头”作用。要求各级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无缝对接,做到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贫困户信息互联互通。结对帮扶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要精准施策打好结对帮扶组合拳,实行“五定”(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一户一策或多措并举,要开拓思路、创造特色,尤其要结合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要重点做好帮扶发展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完善保障、帮扶改善条件和帮扶提升后劲等。近期到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在贫困户的大门墙壁上订贴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信息卡,一目了然,也便于监督。这些好的做法,各地可学习借鉴。

五是着力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之年。谋划好“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对做好全省下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十三五”规划扶持的2900个贫困村已经确定,各地要以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指针,切实抓好2900个贫困村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并围绕290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年度项目计划制订工作。规划要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要抓好四大专项规划。①关于搬迁移民扶贫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搬迁移民扶贫条件和范围等政策要求,首先结合对“十三五”贫困村调查摸底,摸清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数量,以及搬迁户数和人口数,并摸清其中建档立卡户数和人口数。同时摸清非贫困村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等相关数据。按照贫困村优先搬迁,并确保到2018年完成贫困村搬迁任务的要求,进行全面规划。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前三年搬迁移民重点是贫困村,后两年则侧重非贫困村搬迁。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凡是列入搬迁规划的村庄,不再安排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也不允许新建房屋。关于搬迁移民所需财政和金融支持方面,据悉国家将采取重大措施,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力度,包括财政直补和金融贷款两个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有关政策。至于整体搬迁中涉及非贫困户搬迁支持问题,国扶办的意见是仍按各省原有政策支持,所以在规划中要把上述等有关因素考虑其中。②关于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对未列入搬迁移民扶贫的贫困村,结合贫困村调查,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推进”的思路,将2900个贫困村中的村组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不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多、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满目疮痍”村,作为重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二类为已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较少、基础设施条件一般的,作为中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三类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新房占比较高、已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低的,作为轻度贫困村民小组。在村庄整治规划中,要按照优先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并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的要求做好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前三年,重点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后两年则侧重整治中度贫困村民小组。对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尽可能利用省里为每个贫困村专项安排1个村民小组的整治项目和资金,并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解决。25个贫困县如在常规安排的村庄整治项目计划内三年不能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任务的,可利用“十三五”贫困村数量较“十二五”贫困村数量调减了20%,但资金仍保持不变这一条件,扩大安排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数量。如采取此措施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则由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同样,非贫困县如在省里安排的项目和资金计划内,仍不能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任务的,由各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目前“十三五”确定了2900个贫困村,如在此之外,还有那种“满目疮痍”的村没有包括在内,请各地将其列入市、县级贫困村,进行扶持,其村庄整治建设资金筹措由市、县安排和落实,并如期完成整治任务。③关于产业扶贫规划。国家对产业扶贫基本思路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支持其通过直接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况。结合我省实际,具体组织实施方法有三种:一是针对贫困村,通过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二是针对非贫困村,通过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考虑到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涉及农户较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可允许在一个合作社中,发展3-4个产业,以满足贫困户产业发展多样化实际需求。三是鉴于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而对于一时推广不了“四位一体”模式的地方,可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即低保户特别是纯低保户,可在为其提供低保补助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资产性投入获益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增加其收入。现在我省有的是通过分户或集体发展光伏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农商行等金融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建标准厂房和批发市场获益,也有的是投资种、养、加产业获益,但总的要求是尽可能选择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且比较稳定、可持续的产业。困此,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编制好“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④关于“雨露计划”培训规划。要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度计划。其次,要抓好整体规划,在做好专项规划之后,要抓好“十三五”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总体规划。制定规划要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落实好“十三五”期间重点是前三年的精准扶贫投入,统筹集中各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再次,要抓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各级要将“十三五”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行业规划与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精准扶贫攻坚规划与全省区域发展规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统筹起来。水库移民规划与扶贫规划同样操作。

六是着力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瞄准器”和“衡量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就建档立卡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建档立卡核查和纠错。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核查要求,我省已经部署开展建档立卡数据专项核查清理工作。数据质量是分析问题和研究政策的基础。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由于数据质量导致数据分析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数据分析结论严重背离客观实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就缺乏支撑。请各地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数据填报和核查工作。第二,要做好“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这次调整的贫困村有相当数量是新纳入,各地要认真细致地对贫困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第三,要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建档立卡的识别和标识工作。国家正在部署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程序和后续扶持政策。省办也正在研究,大致按照“鼓励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保障扶贫政策不变”的思路,制定贫困人口退出的相关文件。由于建档立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

七是着力强化资金项目管理。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是我们工作中的“高压线”,必须严格规范运用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以稽查审计为手段,省级对各地扶贫和移民项目及资金管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稽查审计;设区市对各县(市、区),县级对各乡镇,以3年为周期,实现稽查审计全覆盖。要强化动态管理,分别依托国扶办、水利部移民局的信息系统,开发资金项目管理模块,对各地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要完善制度,规范各地项目与资金的管理,并推行引入第三方参与项目的管理,做到项目设计、决算、验收等方面科学规范。这里要强调一点,现在资金项目审批权大部分都已下放到县,可以说是审批在县、执行在村,有权必有责,县级责任重大,省办正在起草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的具体办法,要求县级务必要加强监督管理。

八是着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打好这一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江西社会扶贫网,广泛、深入、高效、准确地动员、组织和配置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会扶贫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要组织开展好今年“10.17”扶贫日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参与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激发社会大量潜在扶贫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有效直接供给,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提升社会扶贫攻坚精准度。各地各部门要参照全省方案,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省级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活动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和舆论氛围。

九是着力做好水库移民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主要是移民的搬迁、移民村庄整治建设、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和移民培训,已经和四大专项扶贫实现了有效整合。当然其他一些特殊属性工作,比如推进三峡后续年度项目实施,加强水库移民安置管理,需要我们做好细致的工作。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程序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准确把握和执行有关政策。

十是着力加强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引导好舆论宣传、政策宣传,为精准扶贫攻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加强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以及全省扶贫攻坚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总结推广好成就、好典型、好经验,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也要求我们既要干得出色,也要说得出彩。今年上半年,我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头版头条等中央主要媒体都有反映我省扶贫攻坚经验和成果的宣传报道。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工作,省办已经草拟了《全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这次会议印发了征求意见稿,正式印发后要认真执行,以促进我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干部能力建设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省已开启了小康提速的新征程,“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开局告捷。省委号召,要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保持定力,实现同步小康。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也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攻坚期,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能力建设。

一是要大气谋事。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站在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眼实施我省“十六字”发展方针,围绕促进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瞄准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的工作目标,切实担当起让老区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历史责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调研,积极谋划扶贫攻坚新措施。在这方面,有很多市、县,做到了对扶贫攻坚的大谋划、大举措,以大会战的决心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

二是要精细做事。扶贫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三种“施策”,再到研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举措,都需要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三是要高效成事。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攻坚阶段,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只有5年时间,而我省提出的是力争提前两年到2018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时不我待,必须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更加有效的行动,就需要扶贫和移民干部提高执行力,抓一件事成一件事。要敢于作为,敢于担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要廉洁处事。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慎独、慎初、慎微,坚决守住纪律的底线、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交友的底线,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把“三严三实”融入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管住生活小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今年,办党组为抓好扶贫移民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开展了“廉洁扶贫行动”,要求认真开展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项目合同和进培训课堂的“三进”活动,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要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建立群众廉政评议制度,增强群众监督的力度;要严格廉政考核,将廉政考核纳入系统各项考核评先内容。今后,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考核、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都要加入廉政建设内容。对干部、职工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违规行为的地区和单位,实行评优“一票否决”,项目资金安排不列入优先考虑范围。凡涉及扶贫移民资金的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的,省办在系统内进行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