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

时间:2022-08-20 02:1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主要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它的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非常明确,为了充分调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形成辐射全社会、全方位、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和保障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使各种力量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是从法律上加以强制和保障。如法国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对学校、社会团体、家庭在青少年公民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美国政府认为,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如国会、州府、政党、教会、传媒、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以及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1990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不但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求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比如社区,该法就要求其把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界、官员、新闻界、医务界与社会服务机构、公民与宗教团体、执法机关、成年监护人和友好邻居组织起来,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除了制定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上的法律以外,还针对每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制定了具体的运作法规。如为了督促家长更好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西方国家大都通过了相关的法律。美国早在1994年制定的《目标2000年教育法案》中就将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列为8项国家教育目标之一;同年修订公布的《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法案》明确规定,接受联邦Title补助的贫穷学校所在的学区必须推行家庭参与教育伙伴计划,鼓励有关学校与家庭拟订学校家长公约。与此同时,各州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及行政措施,规定家长若未能协助学校管教自己的孩子,将会触犯法律而被移送法庭,遭到高额罚金的严厉处罚。再如,为了发挥宗教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立法,使宗教教育获得在教育体系中合法宣传教义的制度性地位。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德国对宗教教育的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联邦层面的《基本法》,一个是各州的州宪法及其具体的教育法规。前者规定的是德国保障宗教教育权利的宪法原则,后者则主要依据各州的实际情况,制订成文法律来具体落实。如:德国基本法第141条规定,“教会为军队、医院、刑罚场所和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礼拜和其他牧灵服务,宗教组织可自由履行宗教职责。”为了保障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团体,美国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了“国家社区信托服务法”,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欧洲青年事务部长会议1993年维也纳会议也作出决定,在促进青年的志愿服务时,“要明确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应法律地位”,等等。

二、利用财政支持与税收等社会政策引导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力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限制,其经费对外界支持的依赖性相当大,因而财政支持,就成为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手段,政府通过有选择的、针对性比较强的具有倾向性的财力支持,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调控,使其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如美国,教育的分权体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都是学校自主,政府不加以直接干涉。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对其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财政投入资助比较有权威性的专业协会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并根据研究成果,经常公布对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建议或者样本。由于建议和样本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多数都能被采纳,从而使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充分地体现了国家意志。财政支持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手段的运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法国政府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例,1996年,科研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部的科研经费为9.5026亿法郎;1999年提高到12.1089亿法郎,增幅为27.4%;2000年又提高到16.636亿法郎,比1996年增加了75.07%。在德国,马普学会是德国的四大科研组织之一,在社会科学人文的研究方面居全国之首,学会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资助比例最高,在非营利部门的总收入中政府投入高达70%。除了财政支持这一经济手段以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鼓励和引导,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免税政策,主要是企业或个人向非营利性组织捐款或捐物,经核准可以抵扣交税税基;非营利性组织开展有偿服务所得的收入不需上税,该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时所购买的商品,也不需交价外的消费税。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具体政策,如西方国家志愿者服务团体是社团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参与这个项目的青年人可以得到各种政策方面的优惠。在美国,志愿者服务期间,会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之后上大学期间,会得到政府的资助完成学业;在税收方面,还可以用志愿服务的时间来抵税。

三、建立社会合作机制,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

为了保证家庭、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一致,防止互相抵触,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合作机制来加以保证。

首先是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各种教育力量的指导与协调。如法国在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后,根据这一法案成立了“教育高级委员会”,协调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工作,统一领导社会力量对公民教育的参与。德国在联邦内政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在各州设有分支机构,指导和协调各个机构的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建立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协调机构以外,还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某一具体组织或具体活动建立了协调机构,如在美国,为了加强对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建立一些大学或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以指导、协调本校或全国的社会服务活动。

其次,是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合作加以保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近年进行教改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创建学校、社区与家庭伙伴关系模式。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是较早提出建立这种模式的国家,在政府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支持下,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已在实践中形成了六种学校协助家庭和社区参与关怀学生的途径与框架模式:一是加强亲职教育。学校支持和帮助家庭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帮助布置家庭环境。家庭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和对孩子的期望。二是拓展沟通渠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就学校的课程计划及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三是组织家长自愿服务。改善学校培训与活动计划,吸收更多家庭作为志愿者或观众参与到学校或其他地方的活动,还包括为学校教育及其组织活动筹集资金,提供道义方面的支持。四是协助家庭辅导。学校为家长提供在家里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信息建议,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组织其他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五是参

与学校决策。通过各种学校委员会和家长教师组织等,使家长作为参与者关心学校的决定、管理和倡导各种活动。六是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协调社区内的各种企业、机构、文化的和民间组织、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社区群体,为家庭、学生和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能够为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

四、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加强对各种教育力量的管理和监督

第2篇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在自己日常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满足之后,有关人们思想道德政治方面内容的教育探索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也逐渐成为现今社会相关思想政治学界的专家和研究学者们热切关注和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重点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

自觉视阈;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文化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迅猛发展。在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提高的带动下,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有关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就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是以全新的视角出发而开展的一种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具体相关内容论述如下。

一、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必要性

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种从教育自觉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而提出和形成的一种大胆创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思想政治相关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接受思想政治内容教育的学生则被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动学习的位置。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本就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程更加古板单一。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学习知识的学习兴趣[1]。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更好的适应现今社会时展的潮流而产生的一种大胆创新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也越来越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于所需人才在思想道德素养上的要求。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提出和探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社会提供更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教育途径之一。

二、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提出的有关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内容的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现今阶段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把在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的具体教育教学方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胆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之中,老师是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则处于教学课堂上被动学习的位置。用古板单一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这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将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准确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严重阻碍的作用[2]。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求相关思想政治学科的授课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时可以灵活的选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潜力,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从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有关的思想政治问题。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相关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的身份,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相关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到更好的将自己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教学实践之中,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成果。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人们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人们对于有关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全民思想道德水平素养的提升等一系列相关内容越来越重视。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关学科内容上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相关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完善和提升,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达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者心中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多位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和研究重点。基于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理论的提出和实施就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创新式的教学理论。想要让这一大胆创新的教学理论合理有效的应用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之中除了要求相关思想政治的授课教师能够大胆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之外,还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教育自觉的视阈下出发,积极主动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将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内容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实践过程当中,才是达到了思想政治学科授课教师的最终教学目标[3]。

三、总结

从教育自觉的视阈角度出发来探索和研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现今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效果,提高社会人才的平均思想道德水平是适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教育自觉视阈理论观点的提出为在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形式,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邹京臻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萍萍,林春逸.基于文化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08:190-193.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法制教育

一、目前初中政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问题

1.教师自身缺乏法律意识

很多初中政治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导致自身缺乏法律意识。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就无法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从而限制了法制教育的发展。

2.教学方式问题

很多教师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而在政治教育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教授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法制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社会思想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而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思想的影响。在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学生被社会思想中的不良因素影响,就很容易导致性格缺陷,甚至发生犯罪的情况。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的策略

1.强化教师的法制素养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首先就要强化自身的法制意识。学校要定期组织政治教师学习法律知识,切实提高政治教师的法制素养。比如,组织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活动;邀请法律专家来校开展法律讲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教师要注意积累法律知识,借助现代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丰富法律知识,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知识系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尽可能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

2.结合教材内容,强化法制教育

在初中政治课本中,有很多关于道德的问题,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很难也没有很大的耐心去学习研究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在政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比如,让学生就案例进行探讨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了解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上的内容都是经过教育局精心编制的,是符合青少年成长的。比如,课本上的生命权、隐私权的相关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他们成长阶段需要学习的。

3.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科学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法规。对于初中生来说,法律观念和知识都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法律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动态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宪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看宪法的创立过程,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明白宪法的特性、作用和地位,进而加强对宪法的理解。

4.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只是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会运用法律,所以教师应该进行综合体验式教学。法律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也必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表扬那些积极参与、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使其对于结论消极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引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一些经典案例,模拟案发现场,让学生表现出最真实的行为,教师从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模拟完成后,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及时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意见。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并鼓励学生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法制教育成果,加强初中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他们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初中政治教育是初中生形成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法制教育的最初阶段。法制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是否具备法律意识,能否遵守法律法规并运用法律。因而,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法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元民.浅谈初中政治课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J].学周刊,2014.

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的成就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不断结合学生的需要,不断与时代的要求同步,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实践练习,并且采取精品课程等先进性教学方法;

第三,专业教师人数逐渐增多,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按国家一比三百五的比例配置,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一线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的热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四,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完整。新课程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减少重复课程,精炼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更加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上的不足

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揭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合理。关于“两课”的内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不理解其内涵,学校领导不重视,“两课”的内容门类过多导致教学课时紧张,并且也与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存在大量的重复。学校领导在本学科的科研和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二)高校所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滞后。目前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大多偏重与理论的介绍和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的实践性和生活价值,加之,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种类较少,各教材的编制又采用同样的模式,相同内容的相同方法介绍,使得学生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中产生视觉疲劳,似乎在不断的接受相同的内容,学习兴趣不高。

(三)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仍表现为灌输式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中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理论研究成果。这种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需求。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必须坚持服务学生和以学生为本,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注重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中遇到的困难,服务于血红色呢个的生活和成长,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做到在服务中育人,通过改变教学改革相关人员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教育,变为关爱学生成长的教育,成为吸引学生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改”、“二突”、“三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改”指的是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浅显单调的不足,具体指改变以往关于学生思想发展和生存方式的教育不够完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单薄的地方,在教学中既要用科学的精神又要同时采用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二突”指的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用的观点对学生思想的指导,将会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专业过硬的人。

(三)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多”、“二新”和“四式”的教学方法体系。“一多”指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扬弃,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形式。“二新”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采用新的教学工具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恰当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技术为对教学起到恰当的补充作用。“四式”指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开展不同的教育模式

(四)师资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保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的榜样。培养一批坚信、具有深厚的理论和认真践行马克思理论的教师队伍,是成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坚定的信仰是首要保证,只有坚定的信仰才会认真学习理论,才能灵活准确地传授理论知识,认真践行理论的教师其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教材。因此,在新时代,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专任教师的素质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质和专业知识,培养一批了解中国国情而学贯中西的理论家,开展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发展专业素质优秀积极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才能突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瓶颈,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建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 俞玲,雷儒金.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理论月刊,2006(02).

[3] 鲍宇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技能培养 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from the essential stage of education. many colleges are related to the refor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bu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still focu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eory. Dilu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ignor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eaching theory and students'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paper,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 reference to several other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take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to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help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refor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skill training strategy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推进,众多高等师范院校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相关改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实践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对各式教育理念已不陌生,对教学应当遵守的规范也了然于胸,然而,从当前高师院校中思政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际来看,思政专业的教师技能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偏向于科研与理论教育,忽略了教师技能的培养,这将阻碍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现状

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及其他几所师范院校中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与问卷,我们了解了当前众多高师院校中思政专业教师技能的培养现状,并总结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设置的课程不全面,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需求

教师技能培养主要包括职前技能培养、入职技能辅导和在职技能提高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我们小组成员着重调查探讨职前技能培养这一方面。所谓教师的职前技能培养就是,使师范生掌握终身学习、教育科研与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解决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能上岗”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对各类教师技能培养有着较高的需求,但从大部分院校目前来看,除开设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三门课外,还缺乏专门的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比如,怎样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等。

(二)缺乏必要的从师技能训练

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技能是在多种条件、以不同方式的练习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练习是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于教学理论知识的获得。可在调查中我们小组发现,受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121名学生中,有76人(占62.81%)认为“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提升自己教师职业技能的最大障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从师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仍在校就读的大学本科生,其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准备状况,也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必备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要是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只会给中小学输送去不合格的教师。如此,将会造成低水平的教育专业训练造成低素质的师范生成为低能力的新师资,低能力的新师资又培养出低质量的新一代的恶性循环。

相比技能的培养课,专业学科建设会被放在首要位置之上,重视专业学科意识培养,忽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甚至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视为附带工作。虽然学生社团在课外之余会组织比赛来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但参加比赛的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参与其中,学生得不到普遍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得不到专业的老师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训练的各种师范技能很难得到提高。

(三)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能上岗”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还专门采访了实习结束或者已经上岗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处于见习期),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做了深入了解,发现实习支教等教学实践环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对他们在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以下总结:

1.师范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见习和实习工作。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只为完成任务得到学分,没有自觉地养成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对不懂的问题也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间也缺乏相互交流与学习。

2.在校期间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实践锻炼,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脱节。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导课技能方面,导入没有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脱离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方面,提问的设计没能讲究方法、技术和策略;在板书技能方面,板书华而不实或内容繁多等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

3.缺乏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师范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不仅面临着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问题,在班主任工作、组织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方面也力有不逮。在受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在开班会,组织学生完成文艺活动方面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体现了我校师范生教学素养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不太科学。

二、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对思政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及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还不够重视,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校是否重视对学生加强教师技能培训?”的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31.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43.5%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视,17.3%的学生认为不重视。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系的教学技能培训设备完善吗?”这个问题时,6%的学生选择了很完善,20.6%的学生选择了较完善,51.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22.1%的学生选择了很欠缺,;而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当问及教师是否清楚所在院校教师技能培训计划和目标时,大部分教师回答较为含糊,可见,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教学技能培训组织还不到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还不能很好地保证,且教师参与教师技能培训指导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其次,在访谈与资料的查找中,我们发现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许多教育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强调不足,各个有关部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也重视不够,整个教师培训体制在总体上更加注重师德风范、理论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忽视了教师技能的培养。

此外,学生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在回答“你认为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生是否重要?”这个问题时,1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要,46.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重要,29.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9%的学生选择了不重要,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技能比较重要,但也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教师技能的培训,仅将有关的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二)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另一部分是教师技能的培养。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系关于教师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如何”这个问题时,4.5%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21.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45.6%的学生认为较不合理,28.2%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自身所在院系教师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较不合理,结合访谈和问卷,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思政专业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过分偏重于文化知识,学生在校四年,需要完成的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数和学时数要远远大于完成教师技能训练中所需要的课程数和学时数。

以闽南师范大学思政专业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设置的课程多是基础课,极少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理论专业课程的抽象概括程度太高,过于理论性,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而到大学二、三年级设置的课程以专业课居多,但科目过多,学生压力太大,顾此失彼,难以认真对待教师技能的训练;大学四年级面临做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主要心思放在找工作上,更不能投入到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 这样的设计不能形成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完整、严谨的课程结构体系。另外,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完成必须的专业学习外,还要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像英语四级、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这样的等级考试。很多学生将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准备这样的等级考试上面。因此,学生在接受教师技能培训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此外,学生在回答“您认为是否需要加强对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实践性指导?”这个问题时,5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22.4%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11.3%的学生选择了没什么必要,6%的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必要,也有9.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性指导的需求较高,渴望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与锻炼平台。但由于课程体系设置及等级考试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实践时间不充足,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未能得到大量的练习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实习偏向于走过场

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您认为教育实习对自身教师技能的发展是否重要?”这个问题时,2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4.6%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9%的学生认为一般,也有16.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实习还是较为重视,但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学生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一般甚至毫不重视。实习作为高师思政专业师范生最好的锻炼教师技能的实践课堂。但是,为何那么多的学生不重视教育见习实习,甚至认为其只是一件走过场的事情呢。

通过访谈与调查,我们概括出了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对于学生来讲,见习和实习多半被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大三、大四正是学生要准备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的时间。因此,很多师范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见习和实习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开出虚假的实习证明以换取自己不实习的机会,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只是为完成任务得到学分,没有自觉地养成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对不懂的问题也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间也缺乏相互学习与交流。其次,对于接受师范生进行实习的学校而言,其积极性也不高。一是怕影响教学计划,二是怕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大多数实习学校不让实习教师进行授课或者只给实习的学生提供数量有限的几节试讲课。实习中,学生不能真正走进初高中,不能走上讲台,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见习实习的效果。最后,对于高师院校中安排的指导老师,由于学生多、安排的指导老师少,且高校与实习学校距离较远,指导老师往往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现场的、具体的指导与反馈,只是在实习中进行一次简短的访问,重视度不够。以上这三方面都造成了高师思政专业师范生实习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校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大学四年是有限的,把所有技能训练都纳入正规教学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关键应在于如何建设好训练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思政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探讨得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需要建立其一系列的师范生培养方案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当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配备相应的设施。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所学校连基本的配备的欠缺的话,那么其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福师大,我们看到其有一栋专门独立的微格教学大楼,以供师范生进行日常训练,福师大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排名第十的师范类院校,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与其设备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学校需尽力完善课程建设,学校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理论教学,多开设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将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也为其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开设一定的模拟教学课程,例如开设微格教学课程,即理论学习―观摩示范―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评价―修改提高等五个阶段来使师范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系统的模拟训练。

最后,学校还要注意师范生的见习与课外活动问题。在中学的训练可分为见习和实习两部分,高校可安排学生进行见习,通过与附近中学合作,聘请合作中学教师为教育实践的导师,安排课时让师范生到导师的一线课堂临摹学习,从而使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见习后进行反思,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知识,建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合作中学担任班主任或学生课外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直接感受中学生对师范生的技能要求,增加学生班级组织能力,锻炼师范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此外,也可以请中学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宣传,使师范生充分了解中学教学的需要,并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而在相关活动的开展上,学校与院系可以举办一些教师技能比赛供师范生参加学习,如创办讲课协会让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按微格教学的形式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训练等。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中应重视支教实习

实习支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今后想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根据以往就业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大部分都会进入中小学进行思品或政治教学,因此各大院校选择的实习地点为中小学学校,在这里,实习学校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专业人士的经验和这几年的教招情况可知,好的实习学校将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教师技能水平往好的地方转变,通过调查显示,福建师范大学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大部分是到各地区的一级达标中学进行实习,并且要求各地区的名师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培养。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师范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教学,而且实习时间也相对较短,一切都像走马观花一般。因此,高师院校在和实习中学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延长一些实习时间并监督中小学对优秀指导教师的选择。

其次,中小学学校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作为老师的辛苦和不易,在与学生的实际互动中获得师范教师技能的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师范生不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那么就很难得到技能的提升。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要做的不仅仅是进行政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祖国的新一代花朵进行思想和人格上的塑造,让他们在道德上做一个高尚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在来到中小学实习时,应当要投入当地学校的教学中,用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去从事实践教学。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师教育技能,光靠外界给予的那么多优质的条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要从思想上坚定自己将来要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根据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我们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没有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想要培养其教师技能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要自身多创造机会为自己的教师技能培养得到保证。根据师范院校学生的兼职情况调查,师范生选择的兼职一般为家教。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因为其学科特点,很难找到所谓的对口家教。但其可以通过全职辅导锻炼自己管理学生的能力,用自己所学到的思想去影响那些孩子,在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教师教育技能。另外,根据调查结果,院校为了培养教师教育技能,一般会开展教师技能比赛以及去中小学任教的体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应当积极参加,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锻炼能力,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教师技能。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光靠课堂上学到的一点儿皮毛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在课外要多多看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书籍和教师技能培养类的书籍,院校邀请的名师讲座也要积极参加,在多听多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当前,很多高师院校和师范生未能正确看待实习的地位与作用,众多院系只在实习前安排一次试讲,甚至没有安排,见习指导不到位,实践性学习应有的功能未充分发挥,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技能的内容又在不断丰富,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当中,就业竞争日趋加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高校与师范生必须增强对教师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与各个中心学加强交流,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寻找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而进行自我改进,实现自我超越,全面促进师范生的教师素质,从而为我国教师教育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少兵等.高校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高

等农业教育.2009.(6).

[2]曹长德.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J].当代教师

教育.2008.(3).

[3]王桂波.论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松辽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4]刘霄.高师生职业技能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1).

[5]李庆春.新时期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完善与研究

[J].新课程研究,2012(02).

[6]徐哲.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实习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7]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

[8]徐志伟.关于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思考.(绍兴

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9]陈晓凤.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

大学.2014.5

[10]乔应平、罗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状况分析与对策[J].价

值工程.2011.11

[11]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

展.2010(7)

[12]王孝红.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研究[D].

西南大学.2008

[13]杨柳.提升教师基本技能的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14]荆华飞.新课程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

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5]刘继荣、杨 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2008.

[16]廖红燕,刘相臣.从SECI看新媒介环境下职前教师技能

第6篇

1.实践教学尚未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各高校领导和相应职能部门以及所有的相关教师,都应予高度重视,并将之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中。然而,许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教学规划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对实践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实践教学得不到系统安排和有序开展。而且,在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通常仅停留表层,还没有深入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比如,学生应完成的实践学时、达到的实践学分、实践成绩的评定等具体层面上,尚未发现有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要求。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常常忽视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如通常局限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既没有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也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教学环节,面向的是所有的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但据调查,许多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多样性需求,从而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二,实践教学涉及的领域不够宽。由于领导重视不够,使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师主动、积极进行教改的动力不足,社会也缺乏热情,从而大大限制了实践教学领域的拓展。

3.实践教学内容空泛陈旧,针对性明显不足

首先,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脱节,从而无法发挥不同学科学生的不同专业特长,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用结合。其次,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使实践教学仅成为一种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第三,实践教学形式单调。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改革和创新相当欠缺。比如,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等形式。第四,形式主义严重。实践教学本意是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获得教育和启示。但现实是,实践教学往往只重视宣传鼓动,忽视动手操作,重视响应号召,忽视长期坚持和经常主动,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形式主义严重。此外,系统培训和辅导的缺乏,也往往导致实践教学主题确定的随意性,方式选择的盲目性,以及实践报告撰写的混乱无序性等。同时,对于学生在实践遇到的问题,不少指导教师既不能做到及时地帮助学生辨析和答疑,也不能及时、正确地疏浚与引导,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而向纵深发展。

4.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中还没有专门的办法和标准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评价。对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考评,往往只看教学大纲是否安排有课时,有无教学计划,对于如何有效实施,如何实现教育目的,则没有考评细则,从而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无规可循,随意性很大。实践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践情况登记表、记录表,或调查报告、实践论文成为主要依据,从而常常使弄虚作假、糊弄教师的行为在学生中不断出现。比如,托人拉关系找单位盖章签署意见,抄袭剽窃调查报告、实践论文等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效性,而且严重偏离了教育教学的目标。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稳定性不足具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常态化、经常化的重要前提。但目前,一些高校忽视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性建设,从而无法及时地推广开展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和项目。校地联系十分松散和随意,比如,有些学校和基地在某些活动和项目开始时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项目一旦完成、活动一旦结束,校地彼此之间联系减少了甚至中断。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成效的对策建议

1.重视实践教学,制定实践教学规划,使实践教学能够有序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要进一步提高其成效,首先,要求高校领导、教师转变观念,高度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将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总体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才能合理地安排学时、规定学分、制订操作细则,也才能够有序地将它实施和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才能够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目标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实际体现它的要求。其次,应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内的组织和对外的联络,负责实践教学的统筹和安排,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这些专门机构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提出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实施策略、保障措施、评估方法等。此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保障系统,提供经费支撑,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从而促使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2.拓展教学领域,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和多样性

涉及不同的的教学领域、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说教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理论并转化为行动。实践表明,实践教学的不同教育内容和不同教学形式,其教育成效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为丰富学生对国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既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的方式,也可以凭借挂职锻炼等方式。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等不同活动,同样可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精神,等等。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应当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勤工俭学等多方面予以考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就业和生活的需要。同时,实践教学还不能忽视高等教育教学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比如,低年级学生宜采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教学形式;而高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宜采取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比如,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助研助管、科技发明、创业实践等,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3.完善考评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和考评机制的完善,必须考虑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两个层面。首先,教师实践教学考评考核机制必须完善。主要策略包括:将实践教学提高到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实践教学纳入到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评指标中,并将之与教师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借以提高任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完善学生实践学习考评机制。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的考评,不能仅凭实践学习“经历表”或“登记表”而评判其成绩,而应当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将实践学习提高到与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学习成绩不仅要记入学生档案,而且应该将它纳入各种评定的指标体系中。此外,还应该设置多种奖项以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

4.建设长期稳定的教学基地,保障实践教学常态化和长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有效性保障条件之一就是建设长期而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选择和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既要遵循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原则,又要本着服务社会和服务高校的原则。使高校、基地、社会三方都能受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样的、功能齐全的实践教育基地群,强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基地中得到不同的教育。比如,在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圣地,学生既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又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学生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所学知识,增强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特长,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技术帮助。在典型意义的乡(镇)、村,学生不仅可以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又可以开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卫生服务、知识宣讲、文艺演出等对口支援活动。体系式的实践教育基地群,既能保证学生了解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群众的需要,实现群众的愿望。

三、小结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5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根据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注重开展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和形成人的健全的人格的教育。党和国家十分注重素质教育,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但是,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我们一直运用的都是应试教育,造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分离,在上学期间把文理分开,通过高考,考试成绩来决定进哪所学校,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较高,但是实践能力很差的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就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大量事实表明,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实施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也很难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理论知识很强,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心理素质就特别差,容易产生走向极端的想法;还有的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走向迷途等问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并不是对以前的教育模式的否定,而是在以前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问题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但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起着作用,同时又受到素质教育的约束,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缺乏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等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就无法实施;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的素质也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意义。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个整体,缺少哪部分都是不可以的,长期以来,就有重视科学文化的素质,重视智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是薄弱的环节,应该二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使人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更好地使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要坚持育人为先、育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1、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引导着素质教育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他的这些素质用于哪些方面,对社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则取决于思想政治。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方面不足,只是对他自身起着限制作用,但是他的思想政治方面不足或缺乏,则会有危害社会的危险。

当代社会存在着“”等非法组织分子危害社会的现象,还有出现的“小悦悦”事件,拐卖儿童等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缺乏,导致出现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行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的发展方向有着引导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着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发展,更有利于使得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人。

2、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人有很强的知识和能力,缺乏思想政治素质有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危险;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虽然并不决定着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高,但是他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就能使得他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强健自己的体魄,从而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能决定其他方面的素质,但是会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有着精神的动力,对提高其他素质起着促进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促进作用,进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身心的健全,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3、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教育有着整合的作用。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的一部分,它有着整合的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身心教育的整合,可以使得人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如果它与伦理教育相整合,就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行正确的行为;它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正确的发挥科学文化知识所带来的力量,使得人们既具有科学文化的知识,又能懂得团结合作,最后使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作用,等等。我们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只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政治素质或身体心理素质,而是把这些素质达到整合,使得人们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那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人们的方方面面,要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各方面都要做出努力。

在社会上,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正面的例子,对于丑恶的、不对的事件进行鞭策。在学校里,由于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于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并且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起着模范的作用,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才能孕育出德才兼备的人。不仅仅社会、学校还有家庭做出努力,最关键的是受教育者自己,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艰巨任务,作为国家的一分子,要学会自律,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这些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更好地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主要参考文献:

[1]兰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陆亚平,曲澎.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本文将简单论述高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简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并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等三个方面来浅谈高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当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爱国、行善,能够明确辨别是非善恶,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品德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具有价值定向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育德”,即培养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公平、正义、勤俭、善良、民主、法制等道德信仰,引导学生恪守社会公德,把握实践活动的尺度,满足学生的思想道德需求,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职场和就业方面的知识,辅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精神。当代职业素养教育非常注重职场知识和就业知识的传授,具有多元化特征,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虚拟学习的空间。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初步涉及到了劳动与就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通常会告诉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富有敬业精神,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诚信的道德理念,信守劳动合同。此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行为实践,树立学生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职业素养教育的主旨是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职场知识和就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两者之间具有相融合的可能性。而且,教师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时会引导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以后要坚持恪守诚信、善良、正直、公正、无私、自律的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可以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与就业方面的知识和德育因素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职场知识和职业精神品质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点。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教师在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通过传授思想政治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认知基础。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知识转换成品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用实践检验思想政治知识的价值,审视就业方向,激发职业道德需要,明辨是非善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理想以及职场需求,崇尚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努力创新,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促使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树立职场精神和创业精神。

(二)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

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必须巧妙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职场知识的同时增加敬业与乐业精神以及创业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学会走进合同,树立自主创业的理想,懂得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告诉学生作为劳动者要恪守职业道德,积极为本职工作和岗位做贡献,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语言亲和,举止端庄;作为创业经营者,必须处理好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的关系,不能利用他人的商业信誉,不得冒充名牌,在广告时既要遵守广告法的规定,也要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的约束。此外,创业经营者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利、产品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三)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

教师应精心为学生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像宣传道德品质教育、流通商品、广告、建立合资企业、实施职场教育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开展职场教育活动时组织学生做关于职业培训管理的模拟工作,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扮演培训管理者和被培训者,学会确立职业目标,制定职场计划,提高职业素养,并逐步实施培训计划,实现职业目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关于职场工作的节目,注意在节目中融合思想政治知识和道德因素,强调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用幽默、风趣的节目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均属于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创业精神。简而言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与就业方面的知识和德育因素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职场知识和职业精神品质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点。要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达到完美结合,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修养。

参考文献:

[1]吴淑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以东莞市塘厦理工学校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2010(10).

第9篇

关键词: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从制度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制度的内在功能和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由于现代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基础。所以,只有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遭遇,有意识地把社会制度建设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创新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302760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交叉整合,制度理论的转型与发展逐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一是制度化论。孙其昂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实践,而且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事实”[1]。邱柏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必须具有制度化的表征。这种制度表征主要表现为工作体制、组织网络、规章制度、队伍组织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2]二是制度类型论。丁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3]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蒋达勇提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为内生性制度和外生性制度两大类的观点。[4]三是制度系统论。李俊伟认为制度安排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规则体系,要有严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系统。[5]马关生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规则内容、特定对象、内在理念、实现载体等四大要素构成,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划分为领导体制、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三大形态。[6]四是制度管理论。宇文利认为,制度管理的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程度、应用信度和实践效度的关键,要着力消除制度建立和制度落实之间的间隙,[7]健全完备的制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可见,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扩展到制度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有益尝试,可以在社会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间架起一座制度沟通的桥梁。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需要对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研究,也需要对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研究。既要有“制度—结构”的分析路径,又要有“制度—行为”的研究思路。既需要进行价值分析,以便提出理想的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需要进行优化分析,以指出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路径。

一、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或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层面的意识形态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所谓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社会制度的建构、执行和创新等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并与社会环境相关联的客观历史过程,又是颇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把社会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先决条件,力求考查社会制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它以社会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创新为契机,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曾经指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他认为,“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8]。社会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和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和促进社会制度的发展;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都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整合,是社会有序化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实中的社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的转型或制度的变迁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方法等。对现实社会而言,一个制度的“合法性”不仅要经常被确证,而且经常也会被证伪。当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被建立时的制度土壤时,或者人们心中的制度价值发生了变化时,或者当初确立的那些制度受到人们的质疑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会同步发生改变。因此,制度的执行和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制度执行和制度创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起初是指向政治社会权力关系的,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迁,最终在新的社会制度中产生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循环。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比较,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显性的、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则,它以是非判断为标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则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即“制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的、非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则的组合,是隐含于社会制度形式(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它借助于制度关系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无论制度的还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依赖于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则、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制度的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体两翼,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制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权力关系的外部制约,通过利益关系起作用,灌输相应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为社会主体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指导社会主体做出合乎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行为选择。就有效性而言,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大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它比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强制性,因此,就某些方面而言,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更有效。但是,从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考量,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不仅可以从外部规范社会行为,而且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创造必要前提,可见,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更为深远。

二、制度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能否成立,有两个理论前提需要反思: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二是制度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反映了客观的社会规律。

第10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其主要是我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具有科学理论、方法、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同时也要结合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面促进以人文本和谐社会构建,进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1]。无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都是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因为人行为支配永远离不开人们的思想,只有思想觉悟提高才能够实现行为提升。

一、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始终是思想教育,当然其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规范进行,不能够仅仅是零星业余研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离不开对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同时还要从经验中提取一定的道理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2]。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时,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学校现状,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若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仅仅是套用传统的经验将无法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更大提升。新时期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从实践过程中证实理论,在不断探究理论的同时积极总结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律被揭示出来之后,这些规律不能够自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教育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被研究学者们给专门化,因此研究学者不再一定是工作者,二者之间出现了差异。掌握思想政治科学化教育的重要规律,可以有效促进教育人才培养,同时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时也具备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一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党思想建设的一部分[3]。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均未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仅仅依靠自己的摸索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要求学生们的素质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更高,教育和受教育者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相应经验材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实践,社会各个阶层之间都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都有一定的成功思想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定义和概念非常多,不同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见解。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和看法众多,但是在总体上的表达内容其实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科学内涵既唯物又辩证

所谓的科学化即指唯物和辨证之间直接统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应做到现实中对待事物应客观认知,不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应独立于主观思想之外。另外还应坚持将事物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构架模式,也不应采取绝对或者肯定的态度加以否认。

(二)科学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属于一种动态过程,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等影响,但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是客观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利用科学的思维,沿着科学的规划和发展路径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事物,并最终将新事物实现科学组合。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思想提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对于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本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学校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一些建议,为帮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达.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申诉制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1:52-53.

[2]赵自力.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05:41-44.

第11篇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个性化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于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肯定,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体价值的存在,根据统一的要求和标准看待人,因此,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被标准化、格式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个性化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根据个体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并维护个体的独立人格和权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使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发掘出个体良好的思想意识潜能和特长而加以引导,使其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个性化教育的主要原因:

第一,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中,一直倡导集体的责任感是个体人格和意识发展的主导因素,这种教育确实有它的道理和意义。但是,一味的强调以群体为本位,则忽视和忘却了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从而导致了个人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使我们的教育缺乏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了个性化。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真正的育人价值却被忽略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地位,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也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忽视了对受教育者个性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思维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片面性。

第三,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管理体系过多的强调规范整齐和统一,较少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意愿。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个体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和独立意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压制,从而习惯甚至依赖上了填鸭式的教育,习惯了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索,甚至热衷于对标准答案的追捧,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真意义。

第四,我们现如今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紧密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来发挥作用。受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影响,教育者很少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和个性需求,习惯于传统的“说教法”和填鸭式的“灌输法”,不能因材施教,不善于根据大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接受能力来展开个性化教育,造成了大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过程中的厌倦和淡漠。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21世纪是一个需要创新性的时代,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更需要具有创新性、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这样才能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其多样、自主发展,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要树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健康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体系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必须贴近人的个性、心理展开教育,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而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个性化教育的提出,是对传统高校教育的反思与探索,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更是顺应因材施教的主要特征,个性化教育主张对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回归和张扬,让大学教育更加全面、协调,更能推动未来教育的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情感属性;情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93-04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更是表征其存在合理性的根本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正确认识是实现其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学界虽有各种认识,但无外乎社会功能论和个体功能论,社会功能论是“社会需要论”研究方法的必然结果,个体功能论是“人的需要论”研究方法的自然结论。但无论是社会需要还是人的需要,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基于功能的哲学理解,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探究其情感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内涵

哲学上,功能是与结构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它主要是从事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来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概念。功能是指事物作用于他物的能力,功能与作用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过程,就事物本身而言,是指其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而言,是指他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功能有两个义项,即指事功与能力和功效与作用。事物的功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说,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元功能”,事物的功能首先取决于组成该事物的要素之性质,事物内部的任何一种要素,都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就有某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依赖于整体而具有的功能称为“元功能”。第二,“本功能”,也就是组成事物各个要素的“元功能”的机械和。第三,“构功能”,也就是事物的结构所形成的功能。因此,事物的功能是要素产生的“本功能”和结构产生的“构功能”之和。整体而言,功能就是指事物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以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发生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

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构成方式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组成。”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所产生的情感功能的理解选取的是“元功能”的理解方式,即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的情感属性所表现出的情感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的理解选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所具有的情感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感作用,具体表现为评价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具体构成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人,其情感属性显而易见,但是具体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特定职业的人,其情感属性,首先,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因素,其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由此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人生价值的重要表现。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体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表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活动中,充满激情,充满热爱,进而进发出深沉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才能更好的体现其本质,实现其价值。其次,是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的认识和理解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展示的理想、信念的笃信感。教育者对所教内容的信仰和支持对受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受教育者会从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无限热爱中感受到教育者所教授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自觉的接受教育者所教授的观点。最后,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心理前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特有的理论性以及灌输方法的使用,师生之间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令你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把受教育者当成“物”、“美德袋子”和“知识的接收器”,进而教育者也把自己抽象化为知识的传输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其结果只能是师生之间的疏离,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布道者,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满怀关心、充满情感,教育者才会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不仅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里,也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是打开受教育者心房的一把钥匙。我们的革命先驱正是靠着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获得了革命胜利。在大革命时期要求广大党员,“到你那熟悉或不熟悉的乡村去,夏天晒着炽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挽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正是对人民怀抱深情的肺腑之言。

2.受教育者的情感属性

同教育者一样,受教育者作为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情感性的存在,情感在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情感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基础性的质料,它与生俱来,不断发育成为支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基础性,内质性材料。”因此,受教育者情感的健全和丰富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里,受教育者的情感属性。首先,表现为受教育者基本的生命情感、必备的道德感和必须的幸福感的存在。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人作为自然生命体的一种必要的心理准备;道德感是人作为社会人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能够有效遵守社会规则,开展社会活动的必要心理前提;幸福感是人作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入社会,享受生命的一种心理基础。其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要想改变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思想,就必须打开受教育者的心门,打开心门最合适的途径就是以心

换心,而这里的心就是人的情感,只有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信任教育者,他才可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再次,是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教育内容不仅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育者完成其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受教育者只有认同了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这种信息才有可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同化和转化,才有可能成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观念。最后,对教育内容的体验感。改造人们思想观念的目的是要改造客观世界,提升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觉的将所学到的理论观点,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已有的观念,实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受教育者是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体验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凭证。

3.教育内容的情感属性

教育内容的情感属性就是教育内容本身所蕴涵和表达的情感。思想政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在目前主要用中国化理论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还是一部充溢人文精神、渗透人文关怀,饱含深切情感的理论。理论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理论的落脚点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人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是充满丰富情感的现实存在物,这就要求思想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关注人的情感世界的发展和完善,更要以人的情感的和谐发展为重要’目标。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情感等教育,更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增强人们对党、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共识和深厚感情。因此,政治教育中必然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其中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内容。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规范教育,旨在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而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动情是德育的关键”,道德教育也必然要蕴涵丰厚的情感资源。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者的心理素质,而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健康的情感在心理健康中是一种奠基性的成分。综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表达和体现着人的方方面面的情感。

4.教育目的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服务于教育目的,因此,二者在情感属性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真正按照人的属性来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全面发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当然要占有自己的情感本质,因此,人的情感的全面发展,必须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属性,就是要用最能打动人心、激发人情感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无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还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对话法、情感体验法、心理辅导法,都是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属性而进行的。以情感人主要就是采用感染的方法,所谓感染的方法就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的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情感性是感染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感染教育就是要利用情感对人的感染力来打动人,使人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导之以行,就是用教育者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对象,感染对象,当然也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去感染教育对象。交往对话法,强调的是教育双方基于平等、尊重的态度,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和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实现教育双方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教育方法。对话的核心是理解,强调的是对话双方的心灵沟通和视界融合,而理解就是一种情感和生活的再体验,因此,情感交往在对话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当然,情感体验法和心理辅导法更要重视情感的作用了。

6.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属性

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是指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作为思想政治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而特意创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和物质条件的统一体。其中,情境的情感性是主要的,物质条件是服务于精神内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必须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起着引导和感染作用。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情境陶冶法,就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属性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谓的情境陶冶法,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日的的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达理通,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更是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情感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从人的活动的视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活动。”人的生命有三重表现,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依托于人的自然生命、以社会生命为内容来完成精神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建构过程。所谓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人的思想品德建构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是主体以改造自我主观精神世界、发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的自我建构活动,是主体不断为自己确定理想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确立理想自我、获取客观信息、建构观念世界和现实生活几个阶段,其中,建构观念世界的过程是人的思想品德建构的关键环节,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情感活动来完成的,表现为主体对思想道德文化客体的认识、接纳与强烈的追求和实践愿望。”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存在和情感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一种特定情感培育活动,这些特定情感主要是指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情感,包括义务感、羞耻感、荣誉感、幸福感、政治使命感、爱国主义情

感、道德责任感、友谊感、自尊感、自信感、羞愧感和感恩,等等。因此,作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情感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活动初期的评价作用

作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活动初期首先起着评价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评价。评价活动作为人们的一种意向性心理活动,是对客体满足或符合主体的某种利益和需要进行的感知和判断,它建立在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合目的性。而情感的这种评价作为一种主体感受、体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人们对一定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一种直接感知和领悟。它是受教育者对客观的道德事实、政治现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内蕴的道德需要、政治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因此,思想政治情感就以喜悦、幸福、失望、焦虑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情境、教育目标进行评价,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要素能够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的某种需要时,受教育者就接收教育,反之,就拒绝接收教育。因此,情感的这种评价或者过滤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如果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根本就无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世界,也就谈不上外化的实现了。

2.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教育中期的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在经过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的初步评价和过滤之后,进入到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而只有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一种价值教育,它使受教育者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知识形态上看就是评价性知识。“评价性知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价值经验,包括社会道德准则,理想,审美意识、情感和趣味、科学价值、理想,等等。这种知识一旦被个人理解,并唤起相应的感情,便会以多姿的形式存在于个性经验中,成为人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价值目标,并调节其活动――把所获的价值经验作为价值尺度,调节、改变、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创造新的现实。”因此,以评价性知识进入受教育者心灵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已经经过了情感的过滤,也就是说,已经唤起了相应的情感,所以,这些带有情感印记或者情绪记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便沉淀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目标,自觉调节着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引导着受教育者继续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同时也开始了初步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