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8:0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美经贸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广东出口商品遭到外国反倾销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一些公司、企业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对外竞相低价出口,客观上授人以柄;一些生产和出口被诉产品的公司、企业在遭遇外国反倾销时互相推诿,拒不参加应诉,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面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广东省外经贸委逐步加强了对应对外国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工作的领导,在普法活动中组织全省外经贸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我国外经贸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的法律法规,学习国际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和美欧反倾销法。要求各级外经贸部门和公司认真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外贸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出口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做到均衡出口,不低价竞销,既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强调在遭到国外反倾销时,生产和出口被诉产品的企业都必须参加应诉。负责具体指导和管理这项工作的政策法规处结合案例,指导企业抓紧完善公司章程,理顺与子公司、分公司的关系;接受有关被诉企业的咨询,在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的指导下,帮助企业及时填好外国反倾销机关发来的调查问卷,依时送出这些问卷,做好接受核查的准备等工作。还先后三次组织有关法律人员赴美国和欧盟学习和考察其贸易与投资的法律;具体承办了中美反倾销研讨会,请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员等主讲美国反倾销法。
反倾销应诉工作有起色
伴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反倾销应诉工作逐步有了新的起色。
1993年,美国制笔协会指控我国出口的铅笔倾销,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立即成立了应诉小组,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的程序,与国内另外三家企业一起进行应诉抗辩。美方官员在北京一家商会的翻译的陪同下前来进行反倾销核查,并要求省外经贸委等派出负责人回答其问题,因此笔者按主管法律工作的委领导的指示前往。美方代表除了来自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外,还有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和几位领事。回答问题时,笔者从法律和事实上说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所经营的商品在哪儿组织生产或从哪儿采购,出口到哪个国家,出口价格是多少等,完全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自行确定。当笔者拿起《公司法》,说明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和其他外贸公司都是企业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时,一个美国官员低声说:“这与我们美国是一样的啊!”当讲到省外经贸委加强出口管理,要求公司、企业不得低价竞销时,他们还笑了起来。在回答完问题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所聘的翻译对笔者说:“你回答得很好。他们提不出还要再问的问题了。”在美国商务部对华铅笔作反倾销终裁时,未参加应诉的企业一律被裁决44.66%的反倾销税,而由于此次四家企业应诉工作做得好,有两家被裁决较低的税率,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和上海一家企业被裁决为零税率。
广东省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经营的癸二酸于1993年7月被美国厂商提出反倾销。该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亲自成立了应诉班子,及时与生产企业衔接好,积极参加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组织的应诉。在美国商务部官员前来进行反倾销核查并要求省外经贸委派人回答问题时,笔者又奉命前往。美方官员主要围绕“政府是否控制企业”而频频提问,笔者仍旧从法律和事实上予以回答。1994年7月该案终裁裁定我国应诉的四家外贸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为43.72%至85.43%,其中广东省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税率为57%,而未参加应诉的公司反倾销税率一律为243.4%。
1994年10月,我国输美的抽屉滑轨又遭到美国厂商的反倾销。广东省五矿进出口集团公司迅速组成了应诉小组,抓紧与中国机电商会联系,将抽屉滑轨的主要出口商集中于该集团公司研究对策,决定聘请美国律师统一应诉。在美方官员进行反倾销核查时,这家集团公司的有关领导要求笔者与他们一起去回答问题,考虑到这次不是由美方官员提出,为避免美官员产生“政府控制企业”的误解,笔者只是请他们积极配合美方官员做好核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据理抗辩,美国商务部裁定该产品的倾销率为零,随后原告撤回了。
为保护知识产权做贡献
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美国无视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和进步,在1994年6月仍然按照美国1974年贸易法“特殊301条款”的规定,再次将我国列入拒绝对美国知识产权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等的“重点国家”的名单,随后又宣布了“报复清单”、“最终的报复清单”。经过中美两国政府的艰苦磋商,于1995年2月26日达成了保护知识产权协议,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贸易战。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期间,广东进一步抓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政策法规处在市、县外经贸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于1995年1月及时将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急需的我省27家CD厂家和3家LD厂家的调查资料报出,为中美达成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 中美贸易差额的基本状况
自1992 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在中美贸易总额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浮出水面。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0年起,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差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中方的统计(见表1),中国从1993年对美贸易出现顺差,该年两国贸易差额为62.7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812.6亿美元,是1993年的29倍.而根据美方的统计(见表1),美国1993年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227.6亿美元, 2010年更是增加到2730.1亿美元,是1993年的12倍。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美两国在编纂双边贸易数据上不统一的统计方法和原则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外,按照现有的贸易统计方式,中美两国的贸易都主要关注在货物(商品)贸易逆差上。但现实中,随着中国加入WTO , 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取得了极大的开放,中美服务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势头迅速,因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不能忽略服务贸易领域。
二、 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方法
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跨境供应模式(过境交付);(2)国外消费或过境消费模式(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模式;(4)自然人流动模式。
目前,在反映国家(地区)之间交易的国际经济统计中,主要有三种统计:以记录跨境货物交易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统计;以记录跨境服务交易为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境交易特征的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的统计(FAT统计)。三者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记录国际经济贸易状况。
1.国际收支(BOP)口径的服务贸易统计。我们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统计是与国际收支(BOP)统计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跨境服务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的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也就是GATS所提供的四种形式中的a、b、d)。
2. FAT统计方式下的服务贸易。FAT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所有东道国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交易,核心是其中的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按照WTO的要求,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服务销售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
三、中美间服务贸易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重新估算(BOP口径)
就中美货物贸易而言,中国有着巨额的顺差,但在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中,中国多年来面临的却是清一色的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09亿美元,17年之后的2010年双边服务贸易逆差就高达111.68亿美元(BOP口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如果将服务贸易差额(BOP口径)计入中美贸易差额中,结果会怎样呢?
按中方统计数字,从1993--2010年中美服务贸易差额(逆差)与贸易顺差(商品)的百分比最高为11.68%(1996年),最低为1.43%(2007年),平均为5.68%,也就是说如果把服务贸易计入中美贸易差额,18年间,中美贸易顺差年均可降低5.68%。即使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服务贸易额计入美中贸易逆差后,仍可将18年内的美中逆差年均降低2.15%。(见表1)
中美服务贸易的差额是否就是上述表中所列的数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从而造成了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低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1999 年,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外的服务销售额达到 3380 亿美元,比当年对非居民提供的基于国际收支方法统计的跨境服务出口额2790 亿美元还高 21%,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这两个数字不能简单相加,但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增加,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东道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我国,许多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于我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国内提品的同时,为了获得内部化收益并支持其货物制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务。如,汽车制造厂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石油加工企业自己投资设立加油站、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如IBM和GE等。目前,由于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上反映出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并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
四、 FAT统计口径下的中美服务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前面所述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跨境支付(25%左右)、境外消费(15%左右)、商业存在(60%左右)、自然人流动(1%左右)。很显然,BOP统计把份额最大的商业存在(非跨境服务贸易)的绝大部分忽略掉了。
美国是世界上对服务贸易统计重要性认识较早的国家,他们的统计工作也相应地开展较早,他们建立了现在统称为“国外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由于工作难度大,附属机构的统计数据比BOP统计滞后一年取得。
表2所列的是从1993—2009年中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年度总值,1993年美对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顺差仅为0.17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却猛增到224.4亿美元,是1993年的1320倍。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93—2009 年的17年间,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计入中美贸易顺差(商品),可使年顺差平均降低近7%。随着美国对华投资额的进一步增长,中美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逆差)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美商品贸易的顺差。
从表1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顺差与BOP口径的跨境服务贸易顺差大体不相上下,就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看,前者还大于后者,凸显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如果把跨境服务(BOP口径)和非跨境服务数额(FAT口径)相加计入中美贸易总额,那么在1993—2009年间中美贸易顺差额年均会下降近12.5%。
11月10日,《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5)》会暨“国际规则变迁下的外商投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连续第5年推出外商投资年度研究报告,梳理了2014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国际经济形势走向、行业投资变化、热点问题等。
《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5)》围绕今年的主题“国际规则变迁下的外商投资”,回顾了2014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基本情况,围绕国际国内投资规则的变迁、自贸试验区与FDI、FDI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FDI、外资与反垄断以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FDI等问题展开论述。
报告显示,2014年,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额较大幅度下降的环境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微幅增长,成为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尽管如此,制造业实际使用FDI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呈扩大态势。同时,我国FDI环境竞争力排名相对下降。FDI被OFDI超越,成为直接投资净流出国。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撤离我国市场问题备受关注。另外,自贸试验区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将对吸引FDI产生正向影响,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吸引FDI创造了新机遇。
会上,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现象引发了现场专家的热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由于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中国承接制造业全球转移速度放缓,同时我国劳动力、土地、环保、资源等成本的全面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导致外商投资企业撤离现象出现。
与会专家建议,要重视外资撤离我国制造业的现象,未来应深入研究其根本性原因、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另外,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也应引起注意。该报告研究团队认为,外资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带一路”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同时也要吸引更多外资进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下,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既是全球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握“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提高我国吸收FDI的水平和质量,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构建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激发和释放国际投资合作潜力。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摩擦特剔 301条款 337条款 贸易保护
一、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的演变
中国大陆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与美国就知识产权争端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并达成协议。就激烈程度而言,可能在所有基于美国“特别301条款”提起的调查案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了《外围贸易壁垒报告》,指责中国未能对美国知识产品提供足够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在专利制度和著作权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故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的名单上。
(二)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1年到1992年。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并指贵中国对专利法保护的范围不够;版权法没有完全制订出来:计算机软件没有按照文学作品来保护等。同时发起对中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调查。期间中美双方在贸易报复战的同时曾进行多次磋商,最终在1992年1月17日签署了第一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
(三)第三次中关知识产权争端
1994年发生第三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1994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侵投自1992年以来直线上升;商标侵权现象也很严重:执法上缺少透明度:巾国对美国的版权和专利权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等。1994年4月30日,在“特殊301条款”年度调奁
中,美国贸易代表再一次将中国列为“最严重侵犯美国专利权和版权的国家”,并威胁如果在60天内无法达成解决办法的协议,即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6月,中国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知识产权》的白皮节,向世界公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情况。
1995年2月26日,中美双方采用双方换文的方式,并以
(四)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6年。这一次的焦点是CD、影视产品和CD.ROM的非法生产。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没存有效实施此前中国与美国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1997年6月17日就知识产权谈判达成了第三个协议。但这次协议只涉及到行动性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的承诺。
(五)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日趋激烈
2005年4月29日,美国义公布了“特殊301”报告。这一次,中国再度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但与以往被指责“立法不完善”不I司,此次“执法不严”、“工作不透明”成了焦点。此外,在美国对中国展开“特别301调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运用“337条款”对中国产品展开侵权诉讼。
二、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口J题的摩擦频繁发生,一方面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关: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也是知识产权摩擦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从理论上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各困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但是。自由贸易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根据表现形式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高关税壁垒阶段:第二阶段足一般的非关税蹙垒阶段:第三阶段足一般非关税肇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重阶段。第四阶段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壤垒藩篱不断撤除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夸以其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在实施和操作上的方便性,受到贸易保护.丰义的青睐。现采用两国博弈的方法,分析贸易国设置技术擘垒的内在动机。
假设:(1)甲国和乙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2)甲围和乙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式来限制对方出口.为了款得更大的利益。双方都有}喇牛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不设置技术壁垒;一种是技术壁垒:(3)甲乙两国的决策者不存在信息约束,他们对任何政策的满意程度可以用准确地数值进行衡量。他们的利得和策略如下图l所示。这里,用古典囚徒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技术壤垒围家的动机。任何一国政府把别国的政策视为既定的话,作为理性的国家都会有选择占优策略的动机,即设置技术壁垒。而除去严格的劣策略即不设置技术壁垒。这种决策给各国带来的福利比Illi国都不设置的福利要小.图中左上方的数值(O,O)要小于图中右下方的数值(0.5,O.5)。
虽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爱的国家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提高福利,设置技术性贸易砖垒会使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他们还是有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这是追求自身利益博弈的结果。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所保护的对象往往足技术商品的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外贸增长速度达到19.8%。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增幅只有7.5%,而从2002年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均高于20%,在2003、2004年增幅其至高达35%以上,中国外贸增长
星加速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万亿美元,相当于“入世”前2001年的4倍多.与此同时。在中美经贸关系中,Ill国也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逆筹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增多是必然的。
WTO框架下,各种关税壁垒已大幅下降,传统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约束和限制,迸一步被取消和规范。由于美国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使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还可以使美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有利于它的长期发展。同时,巾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加T贸易,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因此,在巾荚双方的博弈过程isf-,美国必然会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而其中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核心专利技术上的缺乏,势必使美国采用知识产权壁垒会得到更大的利益。因此说,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摩擦的产生实际上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
(二)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
1.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很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是否立法完善、措施有效。美国认为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保护美国产品的专利权。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上与美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中国企业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必然会导致中美贸易中出现有关知识产权的摩擦。 2.中国企业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信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外贸能力不断加强。但中国外贸增长主要依靠加工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极易涉入有关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中。因此,美国对中国企业提出的337调查案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337条款”调查中,企业只要能证明进口产品有侵权事实而美国国内确实有相关产业即可定罪.这样,对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条款”调杏的要求比较低,立案容易。而对于涉及侵权的企业来说。由于调查涉及的内容在技术上比较专业,应对起来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从而中国企业面对337调查缺乏
应诉的信心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最终以被告缺席为由被动接受裁定内容,致使企业的产品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三、面对中美知识产权摩擦,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包括立法以及法律的实施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首先,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发明与创作,激励信息的增最发展:最后,知识产权制度有效的推动了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寺法和执法,可以有效的激励发明人,增加各种发明与创作,从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逐步减少中美贸易tII对于缺乏自由创新所引起的知识产权摩擦,特别是“337条款”调查中的涉及核心专利侵权的案件。
2.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认识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它取决于政府对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态度。健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将对侵权行为的发生产生威慑作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提高国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二)中国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知识产权,加大研究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更要面对摩擦采取积极的态度,了解美国相关法律,做到积极应诉,以保护企业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t
[1]中国保护知讽产权网hup://www.ipr.gov.cn/cn/zhuandkznpan.hun.
[2]钟云尼。马聪.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报告.巾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全毂.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理论分折.经济影响与对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壮.2006
在世界范围内看来,世界经济普遍繁荣时,国际贸易自由度较高;但当经济衰退,时常萎靡时,各国为保护国内经济而增加贸易障碍,使贸易自由度降低,贸易保护便成为了主流。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09上半年全世界贸易额萎缩了4%,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减少了6%,日本和拉美国家的进口额下降率甚至达到了两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的萎缩,商务部日前向国内出口企业发出警告称,全球范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在加大,明年将是我国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可能是近几年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诉案将超过以往数年总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1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弱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往往受到出口国的限制及其要求的进口国的保护。
1.2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1.3由单一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无沦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利,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关注焦点的变化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1.4发达国家保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传统行业在发达国家均陷入结构性危机,发达国家加强了对这些行业的保护,一旦某些国家为保护这些部门而筑起贸易壁垒,其他国家就会因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纷纷仿效。同时保护的另一个重点是尖端技术行业。当前,发达国家的产业正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像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宇航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力已被世界各国看成能否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鉴于其重要性,各国竞相对它采取保护。
1.5国际贸易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特征日益突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门槛,技术要求趋严、趋新、趋多。目前,绿色壁垒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及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意识和治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绿色壁垒而导致出口成本的大幅提高,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被迫长期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廉价提供者的地位。由于绿色壁垒具有显著的贸易保护效应,因而在国际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趋势。
2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及对反倾销会计产生的影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至2006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底,我国共遭受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65亿美元,其中反倾销75起、反补贴12起、保障措施12起、特保4起。按全球各大洲计算,美洲41起,涉案金额约13亿美元;亚洲42起,涉案金额约20.4亿美元;欧洲12起,涉案金额约29.8亿美元;大洋洲5起,涉案金额约1.4亿美元;非洲3起,涉案金额1051万美元。此外,2008年以来,美国对我发起12起337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争端,中美钢铁业争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中日纺织品争端等。数据还显示,2009年1月,共有5个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发起1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5起、阿根廷2起、巴西、土耳其、南非各1起,涉案总金额约为3.7亿美元。
如上所述,反倾销无疑仍旧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贸易舞台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为了更好的应对反倾销诉讼,对其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反倾销会计在会计理论和财务实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2.1.1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产品成本确认、计量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在产品成本的范围、确认、计量的规定方面尽可能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特别是有关成本方面的规定更要以国际会计准则和反倾销协定、反倾销法等相关准则为依据进行修改。
2.1.2进一步加大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项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大部分内容上趋于一致,但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会计业务的差异协调,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小国外倾销认定的风险。
2.1.3增强会计准则的适用性。由于我国出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简化型财务报告只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国外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制定中小企业的相关规定时,既要与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相一致,又要兼顾中小企业的特点,同时与国际惯例趋同。
2.2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2.2.1加强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的保存,以备核查。会计资料是反倾销应诉中重要的举证证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胜诉的必备条件,原始凭证是产品成本核算的依据,是产品价格合理性的最佳证明。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及出口企业的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翰、保险等资料。出口企业应加强日常凭证管理和保存,平时要特别重视收集和保留证据资料,如原材料采购发票、保单、运费、销售发票、工资发放单、电费支付单、格式合同、商务信函和往来传真等,以证明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一旦涉诉,就有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证据从容应诉。
2.2.2账务处理方法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记账、编制报表,需要损耗大盆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一、对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我国出口企业应重点针对反倾销应诉中的关键问题如核算成本,按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核算有针对性地作两手准备,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可以在涉案时免去重新计算的麻烦,以节省时间。
2.2.3严格会计核算。在反倾销中,核心问题就是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产品成本无论是对倾销的认定、倾销幅度的计算还是实地核查都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所以要严格地对产品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最好在成本核算的数据管理上做到数据的完备和统一。从原料进厂到制造成本再到费用分摊,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单相符,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成本核算的合法性。
2.2.4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设置反倾销会计部门,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执行反倾销的会计规避、应诉、等业务。同时,该部门有负责对国外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对出口产品涉嫌倾销、国外产品在我国倾销提出预警。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是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基础保证,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创建,并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2.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旦企业涉及反倾销案件,本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投人到反倾销应诉当中不仅要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成本的计算的各个数据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反倾销程序。为此,应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从单一专业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等专业性知识,包括国内外的会计准则,还要通晓反倾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一般的法律知识外,还应该具有相关反倾销的专业法律知识既要了解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又要熟悉进口国的反倾销法津制度。同时会计人员还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要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霞.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8(9):38-41.
[2]袁磊.反倾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2004.
[3]黄学标.论国际反倾销所涉会计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105.
[4]孙瑞华,刘珊珊.我国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5]封叶,马光明.论反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J].当代经济.2009(1):88-89.
[6]李鑫.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1):34.
[7]路宋英.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2008(16):13-14.
[8]李健.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江汉论坛.2009(2):51-54.
[9]杨婷.试论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对反倾销应诉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4)(中旬刊):14.
[关键词]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态度 决定因素
一、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争端中的态度
自1988年以来,中美之间就知识产权问题多次产生争端,在1991、1994、1996的三次争端中,美国甚至向中国提起了12亿美元、28亿美元、3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但最终均以签订双边协议结束。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是中美之间的一个焦点,2004年美国唱片业协会指责中国网络歌曲侵权盗版,2005年和2006年,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再次提出质疑,2007年美国就中国的知识产权执行措施向WTO提讼。
可以看到,历次争端中美国都是攻方,美国控制着主动权,向中国施加压力,促使其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与以前相比,争端双方对解决争端的态度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次美国为什么改变以前通过双边渠道解决问题的做法,而向WTO提出诉讼?中国为什么反对美国提讼,否决了美国要求成立专家组的第一次请求,指责美国放弃双边渠道而向WTO无助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中国的这一态度是否与以前政府对入世意义的阐述相矛盾?当年曾经把获得国际贸易争端的多边解决机制作为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收获,那么现在中国为何在没有违反自己在TRIPs项下所应承担的义务的情况下,反对美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争端,反而更偏爱双边机制呢?下面通过分析决定双方态度的因素来回答上述问题。
二、美方由双边机制转向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因
以往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美国都使用双边机制解决问题,这一次美国为何放弃双边机制转向WTO争端解决机制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原因促使美国做出了这个选择。
1.中国入世给美国提供了新渠道
中国入世已经数年,中国成为WTO成员后,要履行其入世承诺、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对于知识产权争端,现在美国除了双边渠道,还可以根据相关规则,利用WTO这个多边渠道向中国施加压力。当然,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美国是否使用这个渠道,还要看哪种渠道对美国更为有利。
2.WTO多边机制下美国可以联合其他相关成员方对中施压
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上积极活动,为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寻求国际支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国务院在国际上积极推行有效的执法措施,并且在八国集团(G8)、美欧峰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获得了支持。在美国推动下,2005年八国集团峰会通过了一项声明,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促进全球合作的必要性。2006年峰会,又通过了“打击知识产权盗版及假冒声明”,宣布了一项综合的知识产权执法战略。在获得较广泛的国际支持之后,美国就可以在WTO框架下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居于一个更有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可以利用第三方的力量向中国施压。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争端解决过程。鉴于中国拥有庞大的知识产品市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旦美国中国,必然会有大量的相关成员方要求作为第三方参与争端解决过程。美国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关切,形成合力,对中方施加更大的压力。在本次争端中,有12个成员方作为第三方参与其中。
3.WTO多边机制中美国可以以己之长对敌之短
在应用WTO规则方面中国尚是个新手,而美国则是深谙此道。这可以从WTO官方数字中看出:迄今为止,在WTO框架内中国共投诉2次,投诉对象均为美国,应诉8次,其中有5个是由美国投诉的;而美国投诉88次,被诉99次,真正的久经沙场。在WTO知识产权争端方面,美国也是经验丰富。WTO知识产权争端中,TRIPs执行案4个,投诉者都是美国,TRIPs案25个,其中美国投诉15个,被诉4个。而中国在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经验为零。
从结果看,中国的2次投诉中胜诉1次,一个案件尚在审理。胜诉的那一次是诉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同时有4个成员方投诉美国,另外还有大量的相关成员方以第三方参与其中,可以说中国是靠集体的力量获胜。应诉案件中协商解决3件,其余尚在审理中。以上结果表明,中国利用WTO多边机制解决争端的经验仍很欠缺,对于应诉信心仍然不足,在争端中仍倾向于通过双边和解来解决问题。美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转向WTO多边机制进行解决,以期获得更大收益。
4.美国企图通过此案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的提高
根据欧盟诉印度对药品、农用化学产品的专利保护案(编号DS79)的裁决结果,DSB已通过的专家组报告和上述机构报告的结论虽对以后处理类似问题不具有司法强制性,但对审理后面案件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分析和推理具有非同一般的参考作用。从法律上来说,专家组在分析案件时不应受以前案件裁定的约束,因为WTO规则从没有这样的要求,专家组审理案件时的依据只能是WTO各项协议的规定。但专家组在审理由同一事项提起的两个投诉时,会考虑前一案件中的分析、推理以及结论,以避免出现对同一事项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裁定。
因此,如果美国在这次争端中胜出,就可以用这个案例影响后面相似案件的判决,从而增加发展中成员方在TRIPs项下所承担的义务,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的提高。即使是败诉,最多也不过是维持现状而已,对美国没有什么损害。受到这个前景的诱惑,美国当然更偏爱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这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三、中方偏爱双边机制的原因
在中国入世前后,国内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可以获得一个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多边渠道,避免双边关系中政治因素的影响。可是在这次美国向WTO中国之后,中国官方反对美国通过WTO的多边机制解决问题,认为“美国政府把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提到多边层面上,使两国关系复杂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美国第一次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后,中国否决了美国的请求。中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相关人才储备和争端解决经验使得中国政府认为通过双边渠道解决问题对自己更为有利。中国经过漫长的复关、入世谈判,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双边经贸谈判经验、储备了足够的相关谈判人才,尤其是对美谈判,更是经验丰富。而对于WTO多边机制的应用,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办案经验,都很欠缺。相比之下,中国对双边机制下解决争端更有信心,更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在WTO多边机制下,如前所述,中国对美国在办案经验、法律资源和国际支持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两相对比,中国自然更希望通过双边机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Siwek, Stephen E.(2005):“Engines of Growth: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the 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ustries”. 省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反倾销会计;会计理论;财务实务
1引言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冲击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由于各国内部需求疲软,国际市场萎缩,各国企业都面临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为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形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滥用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
2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看来,世界经济普遍繁荣时,国际贸易自由度较高;但当经济衰退,时常萎靡时,各国为保护国内经济而增加贸易障碍,使贸易自由度降低,贸易保护便成为了主流。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09上半年全世界贸易额萎缩了4%,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减少了6%,日本和拉美国家的进口额下降率甚至达到了两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的萎缩,商务部日前向国内出口企业发出警告称,全球范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在加大,明年将是我国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可能是近几年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诉案将超过以往数年总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2.1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弱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往往受到出口国的限制及其要求的进口国的保护。
2.2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3由单一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无沦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利,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关注焦点的变化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2.4发达国家保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传统行业在发达国家均陷入结构性危机,发达国家加强了对这些行业的保护,一旦某些国家为保护这些部门而筑起贸易壁垒,其他国家就会因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纷纷仿效。同时保护的另一个重点是尖端技术行业。当前,发达国家的产业正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像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宇航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力已被世界各国看成能否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鉴于其重要性,各国竞相对它采取保护。
2.5国际贸易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特征日益突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门槛,技术要求趋严、趋新、趋多。目前,绿色壁垒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及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意识和治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绿色壁垒而导致出口成本的大幅提高,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被迫长期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廉价提供者的地位。由于绿色壁垒具有显著的贸易保护效应,因而在国际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趋势。
3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及对反倾销会计产生的影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至2006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底,我国共遭受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65亿美元,其中反倾销75起、反补贴12起、保障措施12起、特保4起。按全球各大洲计算,美洲41起,涉案金额约13亿美元;亚洲42起,涉案金额约20.4亿美元;欧洲12起,涉案金额约29.8亿美元;大洋洲5起,涉案金额约1.4亿美元;非洲3起,涉案金额1051万美元。此外,2008年以来,美国对我发起12起337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争端,中美钢铁业争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中日纺织品争端等。数据还显示,2009年1月,共有5个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发起1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5起、阿根廷2起、巴西、土耳其、南非各1起,涉案总金额约为3.7亿美元。
如上所述,反倾销无疑仍旧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贸易舞台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为了更好的应对反倾销诉讼,对其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反倾销会计在会计理论和财务实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1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3.1.1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产品成本确认、计量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在产品成本的范围、确认、计量的规定方面尽可能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特别是有关成本方面的规定更要以国际会计准则和反倾销协定、反倾销法等相关准则为依据进行修改。
3.1.2进一步加大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项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大部分内容上趋于一致,但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会计业务的差异协调,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小国外倾销认定的风险。
3.1.3增强会计准则的适用性。由于我国出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简化型财务报告只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国外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制定中小企业的相关规定时,既要与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相一致,又要兼顾中小企业的特点,同时与国际惯例趋同。
3.2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3.2.1加强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的保存,以备核查。会计资料是反倾销应诉中重要的举证证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胜诉的必备条件,原始凭证是产品成本核算的依据,是产品价格合理性的最佳证明。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及出口企业的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翰、保险等资料。出口企业应加强日常凭证管理和保存,平时要特别重视收集和保留证据资料,如原材料采购发票、保单、运费、销售发票、工资发放单、电费支付单、格式合同、商务信函和往来传真等,以证明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一旦涉诉,就有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证据从容应诉。
3.2.2账务处理方法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记账、编制报表,需要损耗大盆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一、对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我国出口企业应重点针对反倾销应诉中的关键问题如核算成本,按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核算有针对性地作两手准备,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可以在涉案时免去重新计算的麻烦,以节省时间。
3.2.3严格会计核算。在反倾销中,核心问题就是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产品成本无论是对倾销的认定、倾销幅度的计算还是实地核查都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所以要严格地对产品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最好在成本核算的数据管理上做到数据的完备和统一。从原料进厂到制造成本再到费用分摊,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单相符,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成本核算的合法性。
3.2.4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设置反倾销会计部门,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执行反倾销的会计规避、应诉、等业务。同时,该部门有负责对国外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对出口产品涉嫌倾销、国外产品在我国倾销提出预警。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是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基础保证,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创建,并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2.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旦企业涉及反倾销案件,本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投人到反倾销应诉当中不仅要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成本的计算的各个数据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反倾销程序。为此,应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从单一专业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等专业性知识,包括国内外的会计准则,还要通晓反倾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一般的法律知识外,还应该具有相关反倾销的专业法律知识既要了解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又要熟悉进口国的反倾销法津制度。同时会计人员还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要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霞.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8(9):38-41.
[2]袁磊.反倾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2004.
[3]黄学标.论国际反倾销所涉会计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105.
[4]孙瑞华,刘珊珊.我国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5]封叶,马光明.论反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J].当代经济.2009(1):88-89.
[6]李鑫.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1):34.
[7]路宋英.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2008(16):13-14.
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之一。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及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家,频繁的贸易往来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策略。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出口贸易创汇的主要产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快速增长,形成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政府采取各种贸易壁垒与配额设限等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文中分析了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前提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利用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应对贸易摩擦;如何有效制定优化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及摩擦现状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基于特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品服装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出口的强势产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纺织品出口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额不断攀升,短短数年间便从2003年的790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1771亿美元。200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据中国纺织品贸易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1至8月,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包括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已达l189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1%。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2006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达932.77亿美元;其中,我国20o6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达270.67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20.81%,占美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9.02%t~3。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对美国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和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及进口国,中美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不断,成为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焦点。
(二)中美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短时间内激增,对于正处在衰落调整期的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压力。此外,巨大的贸易顺差也是产生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经济诱因。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141.73亿美元,而主要部分是纺织品与服装的进口,美国认为巨额的顺差背后是美国工人的大量失业。在政治方面,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是引发贸易摩擦加剧的直接诱因。由于美国很多州都存在失业问题,而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就业率的产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竞选者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态度。此外,墨西哥、印度、东盟、中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是对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施贸易限制,可以给上述国家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换取他们给予的各种回报。
二、中美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博弈分析
(一)博弈、囚徒困境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闭。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不断摩擦过程就是在贸易关系下双方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博弈过程。一次性博弈常常导致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其内容是: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8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在警方没有证据指控对方时,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两人同时认罪作证,则二人同时判监5年闭。解析囚徒困境,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即在两个参与者和一个庄家之间,参与者如何运用属于自己两次机会即合作和沉默。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即选择坦白。因此,这场博弈中最可能达到的结果,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选择坦白,结果二人同样服刑5年。二人均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而视另一方利益与不顾,这就是“困境”所在。双方利己的选择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当然不可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早在2003年11月17日美国决定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el设限;2004年又发动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同时继续对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05年5月30日,中国财政部宣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进一步调整的决定,规定对2005年1月1et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el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的降低出口关税针锋相对,双发的博弈关系走向囚徒困境。
由于中美都期待双方有长期的贸易合作,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获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激烈的贸易摩擦最终引发了两国关于贸易问题的谈判,在摩擦一博弈一再摩擦一再博弈的过程中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双方合作的重复博弈的过程,
(二)“合作博弈”实现双赢
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妥协之所以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利益,是因为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这种剩余从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中产生出来,且以合作关系为条件。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以获得最大的合作剩余闭。由于在合作博弈过程中,任何一个博弈方的不合作行为,都会受到对方的报复或惩罚,而不合作方由于担心引发惩罚行为,就需要积极与博弈方合作,因此合作博弈通过对合作关系的合理利用可达成双方共赢的收益。’
由2005年贸易摩擦引发的中美双方谈判,最终于2005年i1月8et,由中国商务部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后简称为《备忘录》)。《备忘录》中明确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及出口量等,例如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o个类别纺织产品)等实施数量管理。《备忘录》的签署为中美两国创造了暂时稳定的贸易环境。然而2007年以来,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和反补贴等贸易壁垒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限的新手段,国际市场竞争等不利因素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2008年《备忘录》有效期的结束(2008年12月31et止)、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美国的贸易赤字和经济滑坡等因素进一步引发中美双方的深层贸易摩擦。在整个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中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大于美国对于中国的依赖,当双方出现摩擦时,选择让步和牺牲更多的是处于劣势的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实力,从被动应战转变到主动出牌,从而在合作博弈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三、建议和策略
(一)政府积极创造贸易环境
首先,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激励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从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来看,加快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行业间恶性竞争。
国内一些纺织品企业为抢得订单,向国外客商的报价越压越低,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限。恶性竞争的结果不仅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只有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才能拥有健康的贸易环境。第三,建立贸易预警体系,构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利用现代高科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国内外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定期编写纺织行业预警报告,通过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减少企业由于遭遇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
(二)企业从求“量”转向求“质”
第一,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由于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生产力成本和产品原材料优势消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面对贸易摩擦中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一系列贸易障碍,中国的企业生存艰难。只有具有自身技术优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江苏某植绒有限公司,注意收集欧美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市场动态,保证公司的产品研发和产品种类贴近世界行业的前沿。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参与市场竞争。第二,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扩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企业需要的不只是生产型的技术人才,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研究等各类专业型人才都应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重视与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构建创新研发平台。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优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使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企业从求“量”向求“质”的转变。
(三)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
■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用9个字表述我国对外贸易总的政策,那就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在这种思路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在争取贸易收支平衡上的努力,扩大进口是一个既定的政策目标,不会由于季度性波动而产生影响。年初以来,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已经接近了外贸企业的消化临界点。有关媒体最近从权威渠道获悉,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强省的外贸情况调研显示,这些地区约有半数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5月5日,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顺利闭幕,实现了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双增长。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已向世界市场发出清晰信号:尽管受到包括全球通胀形势加剧、日本强震海啸冲击产品供应链、部分国家地区市场剧烈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但今年中国外贸开局良好,全年也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
未来将呈小额顺差态势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不仅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也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与亚洲及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分享发展成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十年。十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经受住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增长协调性趋于改善。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和扩大进口政策等共同作用,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广交会开幕前,人们对中国全年外贸形势心存忧虑。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也是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对此,总理在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出现贸易逆差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这种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顺差减少,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尽管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现小额逆差,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小额逆差只是暂时现象,虽然不排除中国对外贸易年内个别时期再次出现小额逆差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仍将会是合理的小额顺差态势。随后,这种判断在4月得到验证。继一季度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后,海关总署5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4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02.8亿美元,对外贸易再次转回顺差。
对于全年对外贸易形势的研判,商务部4月22日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预计,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将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外部来看,世界贸易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低位徘徊,均调低了对今年世界贸易预期。同时,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欧洲债务危机、国际市场汇率和大宗原材料价格走势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直接影响我国外贸的稳步发展。中东北非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使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从国内看,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国内原油、铁矿砂、大豆和天然橡胶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进口价格涨幅超过20%。同时,今年出口企业会面临国内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双重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短缺压力。2011年以来,已有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在1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2011年用工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比去年可能略有回落;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商务部表明维持贸易平衡决心,一揽子进口政策将集中出台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坚持“两个并重”:一是进口和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二是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基于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用9个字表述我国对外贸易总的政策,那就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
在这种思路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在争取贸易收支平衡上的努力,扩大进口是一个既定的政策目标,不会由于季度性波动而产生影响。5月5日,商务部官员在109届广交会闭幕新闻会上透露,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将在近期筹备召开,同时商务部将联合其他几个部委研究制订促进进口的相关政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出台。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中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将成为进口政策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也有望在近期进行调整。其实,广交会外贸形势座谈会议作为外贸政策“吹风会”,已有迹象表明这种倾向。与出口企业纷纷呼吁保持外贸出口政策基本稳定、特别是出口退税调整幅度不宜过大相反,有两家进出口企业代表的意见则集中在:扩大进口范围、扩大引进设备的进口免税目录、适度降低进口关税、进一步实施进口贸易便利化。
在紧张制定促进进口政策的同时,商务部在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也有大手笔。据媒体透露,酝酿已久的《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也已上报至国务院。这份意见中对“两高一资”项目控制会更为严厉,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稳步推动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增量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5月4日,商务部在广州重点推荐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四家电子商务平台,并给这些平台授牌。商务部此举是为了加快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推动外贸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
商务部官员近日就国内外经贸热点问题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要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五个重点工作:一是稳定和拓展外需;二是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是积极扩大进口;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五是进一步改善外贸发展环境。
贸易大省企业出现“倒闭潮”,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时不我待
年初以来,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已经接近了外贸企业的消化临界点。有关媒体最近从权威渠道获悉,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强省的外贸情况调研显示,这些地区约有半数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还有企业面临订单转移的风险,一些国外客户已经将部分订单转到越南、孟加拉等周边东南亚国家。从六省调研的结果来看,现阶段,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几重压力叠加将企业的出口成本推高了10至20个百分点,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企业的最大负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正遭遇来自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加剧等因素的冲击,“中国制造”以及“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企业亟须通过加速转型升级,增强产品附加值和议价能力,提高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
作为出口大省,广东和山东被《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点名表扬。报告指出,一季度,东部地区出口增长25.5%。其中广东、山东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9%和32%,合计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2.9%,带动全国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但是,目前广东的外贸企业也遇到了困难,今年国内融资信贷环境明显趋紧。为此,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于3月18日签署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合作协议,重点发挥省外经贸厅的整体政策引领高度,瞄准进出口金额1500万美元以内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及融资特点,引入中国信保在抢抓订单、保障出口收汇风险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再担保公司对企业提供的增信服务,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在银行顺利获得融资,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扩展出口业务,提升海外竞争力。
相对于广东而言,山东的出口的形势还是保持了较快平稳的增长,目前重点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外贸商品质量上做文章。最近,山东省启动“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根据计划,山东一方面在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向山东省所有参展企业发放提升外贸商品质量倡议书,组织外贸企业严格履行倡议内容,全力提升外贸商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利用国际知名展会平台,推介山东优质出口企业和商品,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赴美国、英国等市场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外推介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税务对外贸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国税局和江苏省商务厅5月5日联合举办“推进税贸协作、服务外贸发展”高层交流会,并签署了《税贸协作备忘录》。江苏省国税局推出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六项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A、B类企业范围,对新兴的重点企业将更加全面地建立固定跟踪、联系、辅导制度,推进出口退税“八项承诺”制度,持续改进和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同样,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福建在第一季度取得漂亮成绩后,目前正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3月28日至4月1日,福建省委书记率福建省代表团赴港澳访问,以“叙友情、谋合作、促发展”为主题,推介达成项目成果443项,投资总额307.8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18.1亿美元。4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雨绸缪,毫不懈怠,要着力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进大企业引进和新项目落地、加大平潭开发和对台合作力度、积极扩大出口、筹办好“5・18”等重大活动等。
话题背景:商务部官员建议企业可用7种方式应对人民币升值
在第109届广交会5月5日闭幕会上,人民币升值成为企业谈论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文仲亮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七种方式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一是锁定汇率,即企业在与客商签订合同时,议定按某个汇率水平结算,或设定允许波动的幅度;二是进一步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三是转嫁经营成本;四是把握低进口成本机遇;五是行业联合对外;六是努力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七是优化营销和服务,注重拓宽营销渠道,开展高端营销,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
话题背景:贸易大省建议国家稳定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应对当前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贸易大省纷纷建议,国家要保持外贸促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维持现有的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如果政策调整取消,将造成大量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无法经营甚至关闭。二是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幅度不宜过大,年度内控制在1至2个百分点内,尽量保持出口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渐进升值,年内升值控制在3%以下,让出口企业有时间消化汇率带来的冲击。
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整个世界的贸易得到了协调有序的发展。但是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增多,作为不同的经济主体,从本国利益出发,双方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日本自1965年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对美持续保持贸易顺差,顺差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至1987年已达到598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10年的经济萧条,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美经济摩擦不断加剧,中美贸易失衡取代日美贸易失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刻认识和分析日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吸取日本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应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采取正确的对外贸易策略,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相同点。
1.1贸易摩擦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对美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
20世纪70~80年代的贸易中,日本对美国一直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见表1),在20世纪70年代日美的贸易顺差为几十亿美元,在20世纪80年代进而上升为几百亿美元,在1987年时达到了567.6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峰值。国际收支出现巨额的贸易赤字,日本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这造成了美国极大的恐慌,担心日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屈服于美国,因此美国政府不惜采取政治施压的方式限制日本的出口,日美贸易摩擦产生。中国近年来对美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并替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所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取代日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美国对外贸易主攻方向。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虽然由于中方与美方统计口径的不同,双方统计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事实,且连年呈增长趋势,2001年以后更是出现巨幅增长。按照中方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逆差已达到1 633亿美元,是1993年的26倍;按照美方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逆差达到2 562.7亿美元,是1993年的11.25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创下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水平之最,这招致美国国会和部分利益集团的不满,因此这些人开始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美国政府对华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美国于2006年在WTO对中国发起木材、钢材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反补贴的申诉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已超出单纯的经济范畴。
1.2制度性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和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关键。
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日美、中美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制度性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和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关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开始由宏观经济摩擦转向了制度摩擦(制度摩擦:是由贸易双方制度不协调引起的。这种制度的不协调既有因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工业化社会规制和信息化社会放松管制的摩擦,也有因放松管制或制度改革速度快慢引起的摩擦),摩擦的解决方式也由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转向结构调整,直至规制缓和(经济学家通常把规制缓和界定为去除政府对价格、产品供给或服务的规制)。从1989年开始,日美双方签署了三大协议:1989年《日美结构问题协议》、1993年《日美综合经济协议》、1997年《日美规制缓和协议》。从三大协议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解决日美经济摩擦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国的贸易协议已经超越了纺织品协议、汽车协议等这种针对单一商品,从涉及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内容,开始进入针对住宅、电讯业、金融服务、流通等服务业领域,涉及到竞争政策、法律服务、透明度及其他政府惯例、促进规制缓和的组织建设等国内制度,甚至是日本的经济结构。
由于中国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同时,处于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仅会与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的WTO发生制度上的摩擦,而且会与处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进行制度调整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出现制度上的摩擦。如美国贸易代表年度报告《中国贸易壁垒》指出:“限制性投资法律,管理程序缺乏透明度和任意使用规章和法律等严重限制了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和对服务部门的投资,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业、通信、听觉视觉产品、商品流通、职业服务和旅游及旅行部门”。并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条件下,以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已经率先进行了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将公司经营的重点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并精简人员,减少管理层次。而大多数中国的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从而经常容易与跨国公司在经济技术合作中产生摩擦。
1.3中、日对美贸易依存度高,在处理贸易摩擦时较为被动。
美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二战后又成为科技领先的强国,这使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减少了对外依赖因素。20世纪60~80年代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日本对美出口的贸易依存度很高。以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贸易为例,日本的汽车在当时占
美国汽车进口贸易份额的四分之一,高峰时出口350万辆占美国市场的30%。研究表明,日本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在美国进口中达到50%以上的比重,其市场占有率在15%~20%的时候,日美贸易摩擦就会激化和升级。 高度的贸易依存度使美国掌握了日美贸易摩擦的主动权,使日本在贸易摩擦的争端解决中处于被动地位。中美经贸关系也是严重不对称的,这加大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容易被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的风吹草动置于被动地位。在经济上,中国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如中国对美出口的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受到美国的出口额度限制的时候,中国出口总额度就会锐减。同时在双边经济总量上,中美贸易的份额也是不对称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全部出口的20%以上,而美国对中国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2%;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比重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0%,而美国自中国进口仅占其进口总额的2.5%。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在贸易摩擦中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却没有相应的约束能力。
2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不同点。
2.1贸易摩擦的手段不同。
20世纪70~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是在GATT框架下解决,其中数额限制,关税为主要限制手段,并且以美国的单边主义为主。贸易摩擦的手段比较单一。与日美贸易摩擦相比,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所援用的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以反倾销、技术性壁垒、特保条款、法律法规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相对于关税来说,非关税壁垒更为隐蔽并且对于贸易的限制作用更强。为什么日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手段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事件打击以来,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2000年以来,占世界经济70%的美、日、欧经济同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或增长迟缓,这是1975年来的首次下滑。
其中,美国经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急剧降温,2001年3月正式陷入衰退。虽然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尚不坚实,美元汇价可能会继续下跌,恐怖威胁仍会困扰国际社会,因此,全球经济彻底走出低谷的态势并不十分明朗。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走强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较弱,反之,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贸易保护呼声较高。世界经济的低迷致使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卫生和保护环境为借口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新贸易保护措施花样层出不穷,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壁垒激增;反倾销、反补贴、特保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等非关税壁垒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还有新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也被广泛应用。贸易保护措施的滥用导致全球贸易摩擦频发。中美贸易是在这样的一个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新贸易保护措施也频繁地发生在中美贸易中。而日美贸易摩擦激烈的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呼声较低且保护措施单一,因此日美贸易中贸易保护措市场纵横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施的滥用较少。
2.2中美贸易摩擦比日美贸易摩擦受政治的影响更大。
日本是美国的受托管国,日美贸易摩擦是发达国家之间围绕工业品展开的,是经济格局变动造成的,而中美贸易摩擦则更多地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一直在推行它的单极霸权主义。因此对于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美国视其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发展和强大之后会成为其经济和军事的竞争对手。因此美国当局提出了“遏止中国论”,并长期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进行严格限制。但是美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就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这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美国为了缩小贸易逆差,推出了旨在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新规定,但为了保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内拥有30年的领先地位,规定只有不被列入“限制列表”的高科技产品才可以无限量地向中国出口,这使得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美国商务部下属的专门负责出口管制政策的产业和安全局(BIS)于2007年6月15日宣布,将对出口中国的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科技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同时推出了一个涵盖20个产品大类的限制出口名单和一份“合法终端用户”计划。按照“合法终端用户计划”的规定,只有那些“被信任的用户”才可以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购买“限制列表”中的产品。
“限制列表”中的产品包括:飞机发动机、贫化铀、航空电子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水下摄影机和推进系统、某些复合材料、一些电信设备、空间通信和防空设备等。这一新规定与以往多设限的高科技产品的类别相比看似略有放宽,但实际上可能会使出口和审查的程序更为复杂,从而使限制更加严格了。美国试图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以保护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地位。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希望美国能够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的大量出口,以弥合两国间长期存在并逐步扩大的美中贸易逆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二届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中也再次表达了中方的意愿。她说:“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比例已从2001年的18%滑落到了2006年的9%。这种强化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国对华2 30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逆差。 ”也就是说,美国新推出的规定很有可能不但不会使贸易逆差缩减,反而会使现已存在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受政治的影响较大。
3日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3.1应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摩擦中,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已经处于新的利益共同体中。要有效地应对及预防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引起的出口贸易摩擦以及外国对我国进行倾销可能引起的进口贸易摩擦,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铁三角”关系和多层次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只有信息互动、集体作战,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上形形的技术壁垒和倾销、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才能奏效。
3.2应坚决抵制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
应该防止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导致中国经济衰退。入世后由于关税下降和市场准入的扩大,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在中国没有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出口,利率下调的空间有限,财政赤字扩大的条件下,应该抵制贸易逆差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的压力,吸取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教训,防止人民币升值对通货紧缩的压力,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3.3积极扩大内需,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投资。
扩大内需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应该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向西部,培育和做大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对国内外企业产品的吸收能力,这样不仅能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还能缩小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从而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3.4在吸引海外投资时要有选
困难复杂的2012年外经贸形势
石广生
(原外经贸部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总的来说,2012年外经贸的形势,就四个字:困难,复杂。
1.世界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正在继续
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急风暴雨式的影响可能过去了,但是其深度影响正在继续。金融危机产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带出了债权危机,债权危机目前只是在欧洲,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债权危机爆发了,这对世界将是一个灾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外经贸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严峻,大家可以深思。
2.单级世界以来,美国把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困境
马克思和列宁早就对垄断资产阶级说得非常清楚,今天印证得也非常清楚。美国政权归根到底是由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集团所主导,奥巴马只不过是一个总经理而已。因此连年打仗,一开始是科威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现在又要酝酿着叙利亚和伊朗。其实就是为了维护石油集团和军火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产油国拿到石油。仗一打起来,陈武器卖掉,试验新武器。美国的武器生产集团和军事集团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研发、制造、钢铁产业等,甚至飞机、坦克都包括。发动这么大的战争,最终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经济上,美国垄断着金融码头,利用美元的强势,利用金融体系的优势,把世界的钱装到自己的腰包。创造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都是捞钱的手段,看不见的手段,都为了金融寡头的利益。最后实在掩盖不住了,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然后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大搞虚拟经济造成的结果。很遗憾,至今没有任何遏制,还在延续、还在掩盖。
所以,今天世界是非常困难的,必然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外经贸的发展。这个形势在新的一年,或者未来几年会怎么发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3.相对公平、相对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没有建立起来
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后,新兴经济体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的经济秩序。在不平等、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肯定是受害者。虽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但是距离根本改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将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反倾销肯定不会减少,这也是对我们外经贸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影响。
4.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不排除下降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是下降。失业大量出现,购买力相对地减弱,怎么可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大发展?这都是我们忧虑重重的事情。这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
沈觉人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2012年,整个国际经济形势是复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但是联合国的估计是不到2%。因此,市场情况不好,欧洲现在萎缩得最厉害,然后是美国。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概增长22%,2012年可能为10%,或者多一点,能够到15%就相当好了。根据这样一种情况和我走基层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的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所以我们要对国内的问题非常重视,我想讲三个问题。
1.保外贸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关系
内需非常重要,但外贸企业不会做。外贸企业确实是觉得国内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国内贸易并不是很好做。更重要的是,2012年国际市场是一个萎缩的趋势,我们要保持10%,或者多一点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央提出内需、出口、投资三架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要在保出口、维持出口正常的情况下来考虑2012年的工作。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但扩大内需也不能代替出口,因为扩大内需也不是很容易的。
2.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
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好,是一种渐进的模式。结构调整是谁在干的?是企业。政府是推动,政府是帮助,政府是促进。归根到底,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都是要靠企业去努力。
3.企业是国家经济体的细胞,国家经济靠他们支撑
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多。生产成本不断地上升,原材料、劳动工资都在上升,资金、贷款比较困难,市场是萎缩的,人民币是升值的,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企业真是很困难的。我们建议请国家发改委专门来关心中等企业以下的这些企业的生存条件。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的民营企业贡献很大,GDP当中60%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国家的就业人口70%~80%是在民营企业劳动的,贡献很大,但困难很多。国际市场不管好坏,我们很难左右它,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要让他充分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终端或放缓
张向晨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争论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的链条由于经济危机断了;有的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全球经济治理,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都有很大影响。当时,讨论很热烈,但是没有一个结论。
我的观察是,从投资贸易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到终端或者放缓。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改变,基本趋势也没有改变,但是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确实是放缓了,可以说是停滞了。
多哈谈判陷入僵局具有代表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他们控制世界贸易的50%、投资的90%,他们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动的动力不足。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格局正处在调整当中。
上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把全球的产业链和布局基本完成,在国际分工中,跨国公司处在高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低端。但是,2011年这个利益分配开始调整,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不永远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我们在一些中端的,甚至高端里面也有了一定的位置,但还没有形成竞争,这样国际摩擦就会增加。
另外,在低端产业里面,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发达国家从政治上考虑,为了保护夕阳工业,也不会放弃。所以在这些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会和发达国家发生摩擦,一个主要是从经济的、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一个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这两方面的摩擦就会增加,就会给我们产生影响。
新兴经济体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和势头,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内,金砖国家之间还有很多分歧,很难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形成一个与美国抗衡的做法。
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面临一个责任难题。我的观点是要有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面临中国责任的压力,可以采取搁置争议的态度,在多边区域里面去平衡。可以从全球经济治理中进行逐点的交换。比如说环境问题,我们有付出、有给予。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我国贸易发展正处在上升时期,全球性的规则对中国更加有利。从多边和区域的角度看,应以多边为主、区域为辅的方针。
正确理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央提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当前在学术界、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两种认识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理解成转变外贸增长速度。2010—2011年进口增长快了,出口贸易增长慢了,贸易顺差减少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两年的进口增长快,主要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的进口结构35%左右是资源性产品,这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资源性产品大涨价。
第二个误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要把劳动密集型出口转成高精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区域差距很大,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很大,各地产业转型不可能都通过一种模式、一条路径。
中国的产业升级将走产业系列扩张的道路、产业转移和专业分工的道路,而不应、也不可能是以此代彼的替代型路径。
1.转变升级的路径从实践中来:加工贸易的案例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带动下,加工贸易成为跨国公司主导的、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贸易形式。实际上加工贸易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本身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大量来料加工装配生产线转为企业法人,即由前者转为进料加工贸易,从而带动了境内产业配套和增值活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开始探寻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的途径。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转内销已达11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内销的增加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更加适应内外贸一体化的商业环境后,成为与国际通行的加工贸易形式基本一致。加工贸易的升级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是通过产业系列扩张,即从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方向拓展中实现的升级,技术、设备和经营能力增强。
第二种是企业内部从简单的委托加工(OEM)升级为设计加工(ODM),这在广东已经大量发生。前两种升级已经使进料加工贸易的境内增值率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1.62提高到2010年的1.97。
第三种是贸易企业升级为品牌加工(OBM)供应商,这种升级现象虽然很少,但也已经发生。
2.加速产业转移,实现沿海与内地企业双赢
根据广东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加速产业转移。实际上,最好的方式是生产外包型的转移:沿海一些企业把自己需要劳动力比较多的、要素比较贵的生产环节转到内地去,它自己转型成服务型的制造企业,到上游、下游两端去扩展,搞运输、搞物流,或者搞设计,形成以沿海接单或者部分加上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变成沿海和内地的分工、专业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是正确的产业转移的途径。目前,这种现象在广东已经发生。
另外,还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专业分工、生产外包的形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服务型制造企业,就是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一种趋势。这种企业既可以是技术型,也可以是品牌型,甚至可以是营销型,其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营销,可以做龙头,也可以进行生产外包。
3.以商品市场为基础,建设国际商务新平台
商品市场可以成为国际商务交易的新平台,而从单个企业经营外贸到整个商品市场经营外贸,则是一种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最典型的就是义乌,义乌这种方式确实是我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个框架,本来搞内贸,现在也搞外贸,内外贸在商品市场结构里面都实现了。
4.引导更多流通型贸易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贸易企业以增加服务内容形成供应链机制,将创造出口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因素。各类平台要建设商业渠道,特别是在内地省区要搭建这样的平台,探索物流和商业的模式,使这些外销产品更顺畅地进入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家进口贸易的切入点。
许多贸易型企业在过去外贸制的基础上对生产企业增加了服务内容,有的还形成了包括物流、商业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生产内容的供应链机制,不仅提高了流通效率,而且降低了原来的隐型成本。
5.发展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
目前,全国共有34个省市共同参与了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一个全国范围、互联互通的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建议商务部加强对全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领导,早日实现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
6.扩大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 ,为培育国际竞争力寻找新途径
加工贸易曾使扩大出口获得成功,应把这种政策复制到进口上来,探索进口贸易优惠、便利的措施,寻找扩大进口贸易的新途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以资源品、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为主,非资本品的最终产品比重较低,这既有我国生产结构和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产品信息、流通渠道和消费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加工贸易具有较快进入国内市场的优势。
7.加快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推进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一种举世公认的新标志,而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应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最醒目的新标志。
作为贸易强国,不仅要强调贸易质量,而且也要强调贸易数量,特别是人均数量;没有人均数量就没有话语权。从生产角度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应该是在继续保持低端产品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上,以高端产品的增量来优化结构,是产业系谱和产品结构的扩展型优化;反映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也应当是这种结构优化的反映。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王受文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
我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1.国际市场的形势
大家都有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
我给大家一些企业的反映:第一个,出口订单指数下降。2011年10月份和11月份出口订单指数都是小于50(10月份是48.6,11月份是45.6)。企业还反映,现在这个时候和2010年的现在这个时候有着鲜明的对比,2010年企业这个时候工厂订单接不完,现在工厂到处找订单。订单大量减少,企业很困难,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放春节假了,让工人正月十五以后再返回。这是国际市场的第一个反映。第二个,是出口企业要求给予信贷支持非常多,现在国外银行的流动性在减少。第三个,是国际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中国出口信保公司2011年的保险的报审率比2010年同期增长70%以上。总之,2012年国际市场需求极为紧张。
2.国内综合出口成本在上升
2011年11月份同2008年11月份(金融危机正在开始的时候)相比,工业用地的价格涨了7%,劳动力成本、工资成本涨了26.4%,资金成本涨了1.5个百分点。大量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增长了64%(英国CRB商品研究所的数字),人民币汇率上涨了8%。这些就是体现了出口综合成本在上涨。
3.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在外需这样的成本情况下,我们认为要抓外贸新的竞争优势。再靠劳动力、土地、政策优惠不行了,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靠什么呢?
第一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确实要形成一个全民的意识、全国的战略,所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在重要的交易会场所保护知识产权非常重要。
第二要为企业减负。工资、汇率、土地成本上升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其他一些费用能不能减下去?广东省最近提交一个材料,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各种收费161项,企业苦不堪言。所以要想办法为企业减负。
第三要政策稳定。不能把出口退税当作政策调节外贸的手段。出口退税一定要坚持中性原则。凡税必法,税要的是法律。法律应该是人大通过,而不是由某一个部门调上调下。这对外贸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经济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
肖 炼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美国经济大概是温和复苏,但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2011年GDP增长可能小于2%,就业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12个区中间有11个区实现了增长,但非常缓慢和温和。房地产尽管有所复苏,但复苏非常疲软。2012年美国GDP增长可能在1.3%~3.1%之间。
美国国债制约经济的发展。国债提高上限之后,每购买500亿国债相当于降低利率0.5个百分点,实际上美国的利率现在是-2.1%。美国银行购买财政部2.3万亿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美国搞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普京说这是流氓行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贸和出口。现在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这必然对中国2012年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2012年美国的国债将会超过1.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统计,2012年以前美国国债将以年均1万亿美元的规模在增长。目前,美国没有偿还的债务是5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15万亿美元。
如果欧债出现危机,就要逼美元升值,美国对欧洲出口会减少,美国在欧洲投资股价会下跌,美国就会加大对中国的贸易摩擦。
当前中美经贸交锋的主要问题是汇率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法律手段、国际手段和经济手段逼人民币升值。美国制衡中国,从经济上来讲,有单边、双边、区域、多边四个层次,而且这四个层次交叉使用。TTP实际上就是架空了APEC或者“10+3”,关键强调三点,劳工、人权,环保和知识产权。在这种情况下,中美的交锋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出口发展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建立和谐社会构成挑战。
怎么办?我觉得我们的经贸对策必须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次来讨论对策,而不是就贸易本身来谈贸易。要服从于中国的对外战略,要贯彻十二字方针。在“10+3”和APEC中间要团结大多数。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利用外贸来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怎么利用外贸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多大的外贸顺差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怎么化解中国投资美国国债这个存量的危险等。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我们产品要差异化解决问题,不能靠量来解决问题。我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债转股。第二,美国在反向操作,他卖短买长,我可以卖长买短。第三,增加黄金的储量。第四,增加战略资源储备。第五,要引进留美高级人才。第六,要在美国走地方包围中央的道路。仅仅和华盛顿方面打交道不行,要发展我们同美国州和地方的关系,取代官方贸易的不足。第七,收购美国的智库,游说美国的智库,美国的传统基金。
俄罗斯入世对中俄经贸关系有重大影响
王俊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俄罗斯是我们的大邻国,国际地位也不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普京提出建立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2011年10月2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莫斯科发表了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宣言,签署了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这标志着三国一体化从过去的关税同盟进入到经济的新阶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最终是建立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和热门空间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劳动力、商品、服务、资金的自由流动。三国的经济体未来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加。我们和这一个地区现在已经有了两条石油管道,一条是哈萨克斯坦,另一条是我们东北和俄罗斯的这一条管道,南边还有一条,已经通气。长远来讲,欧亚经济体联盟的建立对我国在经济、政治、战略,能源战略方面意义非常重要。
2. 俄罗斯正式加入WTO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走过了18年的道路,现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一直讲开放市场,意味着很多企业面临外来商品的进入,面临极端不利的竞争力,不管怎么说这个事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包括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俄罗斯的大门逐渐开放,逐步转轨。俄罗斯认为它是一个亚洲国家,乌拉尔山以东全部是亚洲的版图。据最近得到的消息,2012年APEC会议将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有一些机遇。俄罗斯经济的开放有赖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这符合俄罗斯整个的经济战略。俄罗斯不同层面的人都竞相到中国访问。有一位据称是普京智囊团成员的人来中国调研,想在二战后一块废地建立俄罗斯欧洲金融中心,完全按照香港的模式来规划。俄罗斯政府的高管到中国来商谈,希望中国为俄罗斯建立一个类似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俄罗斯的海关方面到中国来,要在满洲里建立出口区,希望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在伏尔加河流域增加商品的运输。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开放市场,经济能够更多地开放,这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会产生新的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政府贸易到边贸,经历了不平凡的道路。所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是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一个转轨的机会。俄罗斯希望在它的领土上搞一些加工项目,长远来讲,可以搞一些矿产、商业木材加工。
普京如果在未来的选举中胜任以后,他一定要改变现在的政策,走改革开放,不管路有多长,一定要选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可避免。所以这个也就给我们未来和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怎么样和俄罗斯合作。据统计,俄罗斯现在每年有50万人离开西伯利亚,条件艰苦,要想直接开发需要留住人,留住人就要物质保障,物质保障从哪里来?所以普京如果上台,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这个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也会产生一个新的影响。
全面深化中国同欧盟的战略合作关系
夏友富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欧债危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欧债危机有三大根源:第一个是高福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下滑,创新能力在下降;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危机,无限扩张,整个欧盟是有货币政策,没有财政政策;第三个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包括高盛对希腊做假账造成的。美国向欧盟转嫁危机,抢夺剩余资本。
2011年,欧盟对华投资非常少;中国对欧盟出口也急剧下降,增长率是个位数,2012年上半年可能也是个位数字。欧盟贸易占我们进出口贸易的20%,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建议,要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战略合作,帮助化解欧债危机。不是救,人家不希望你救,我们也没有实力救它。为什么要全面深化合作呢,因为欧盟跟我们没有根本的冲突。
欧盟是我们第一贸易伙伴,我们要支持欧盟,支持欧元。欧元的稳定对我们有好处。建议:
1. 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投资
应该搞基金的形式,跟欧洲大的基金公司全面合作。我们和比利时政府合作搞的基金,效果不错。他们好的品牌、技术、销售渠道,我们国内也有需要。要加大对欧盟的投资。
2.加大科技合作
欧盟很多大型研究机构缺乏资金,高科技合作的前景很大。以前老是向跨国公司买,而跨国公司不给你最先进的,给你也是要高价。欧洲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有好多高科技,可以搞合作,可以开放我们的863、973计划。
3.加大对欧盟的进口力度
进口是我们需要的,贸易平衡不是搞采购,需要研究欧盟国家,加大进口的力度。
4.全面深化中欧绿色经济合作
近年来,慈溪市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自营出口从2001年开始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达到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但是随着出口量的大幅提升和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多,涉及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
1.贸易摩擦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从入世当年即遭遇美国轴承反倾销开始,慈溪市涉及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增多。去年慈溪企业涉及反倾销案件有13例,其中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调查,全国涉案金额前2位分别是慈溪的大发化纤和江南化纤。去年7月,慈溪市又第一次涉及反补贴调查(加拿大对我国铜制管件的反补贴调查),贸易摩擦方式又进一步增多。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由原来的发达国家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
2.贸易摩擦形式转变,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目前,国际贸易摩擦已由原来的关税壁垒、行政保护措施逐步转变到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更具“合法性”、“合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以日本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而不断实施的“绿色壁垒”,且实施标准也不断提高。去年5月29日,日本全面实施“肯定列表制”便是一个典型案件,慈溪市有近20家农产品企业涉及。又如去年7月1日,以正式实施欧盟ROHS指令为典型的环保技术壁垒,对产品中一些特定物质含量作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削弱发展中国家相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慈溪市机电产品,特别是家电生产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3.市场地位不利应对,应诉难度增大。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入世过渡期,各国在对我国企业发起反倾销时,一般不会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绝大多数以第三国为替代国,作为反倾销调查和裁定的依据。而这些提起反倾销的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在选择替代国时,有意挑选一些“特列”国家。如去年美国提起的化纤反倾销,挑选的替代国为印度,而印度在化纤行业上因其国内行业垄断的原因,价格很高,是一个“特列”国家,因此造成慈溪市涉案企业应诉难度增大。
二、近年来应对贸易摩擦的一些做法
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为帮助企业安全出口,慈溪市积极实施“主动应对战略”,构建“安全贸易”平台,逐步完善贸易摩擦应对体系。
1.政策扶持,为企业主动应对提供坚强后盾。一是设立应对贸易摩擦服务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开展全市贸易摩擦信息、政策辅导、知识培训及宣传普及工作。二是鼓励主动应对。在反倾销应诉中,对牵头应诉企业奖励10万元;对全市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单个涉案产品在反倾销诉讼中有特殊贡献的企业,按应诉支出的15%给予补助。三是对慈溪市有重大影响的贸易壁垒设立专项扶持政策。去年慈溪市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购置应对ROHS指令的检测设备,对购置设备的企业,经外经贸、财政部门认定,在2006年6月30日前购置的给予总额35%的补助,6月30后购置的给予总额25%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40万元。这一有力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打消了一些企业的消极应对心理,为企业积极主动应对ROHS指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预计该专项扶持资金兑现近2000万元人民币。
2.加强宣传,营造主动应对的氛围。慈溪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对反倾销应诉等工作尚有相当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为此,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积极主动应对的氛围。开展“访百家企业,送优质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主动应对的必要性、重要性,宣传相关政策,提高企业主动应对、提早应对的认识。同时,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不定期宣传各项专项应对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办法等相关情况。
3.注重培训,提高主动应对的水平。各项贸易摩擦,特别是技术壁垒的应对专业性很强。为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应对实效,慈溪市着力做好专业培训工作。一是办班轮训。2005年8月,市外经贸局、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期培训班,邀请国检总局参与欧盟ROHS指令谈判的专家和宁波检测中心的检测专家,给全市250家企业介绍ROHS指令应对重点、难点和相关应对办法。后又先后3次组织150家企业,参加了由宁波市外经贸局组织的专项培训班。去年6月又邀请国家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两位专家来慈讲课,主讲国际贸易壁垒应对,从而基本实现了相关出口商进行一次普遍轮训的目标。组织全市“三外”联络员学习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专业知识,实现工作人员一次普遍轮训。二是典型引导。如2006年4月编印了一份《应对欧盟ROHS指令专刊》,由先进企业介绍应对经验,通报欧盟各成员国推行ROHS指令的最新进展,宣传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并为企业提供相关设备采购信息。2006年3月,获悉美国可能提起化纤反倾销,立即组织可能涉案的大企业召开专题会议,由原反倾销应诉成功的企业介绍经验、应诉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企业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提高应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好专业培训。如在应对欧盟ROHS指令时,一些企业反映专业设备检测人员素质跟不上,市外经贸局及时联系专业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撑,并帮助企业构建实验室。现奇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家电检测中心合作,投资200万元建设的检测实验室已建成运行。
4.立足实效,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根据“信息早、预警早拉响、政府早介入、企业早准备”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职能部门、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应对主体(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发挥国家职能部门信息收集优势和协调优势。慈溪市已与国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了长期的、直通的信息共享关系,使市内相关企业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各种信息,及时地、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类反倾销和贸易壁垒,并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得到商务部公平贸易局领导的指导和协调。二是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在市外经贸局设立WTO咨询服务办公室,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和服务工作。开发了一个专业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去年3月网站正式成立至今,共各类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预警60起。同时,根据慈溪市产业特点,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建立市应对ROHS指令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由政府出资近3000万元,在市检验检疫局组建了宁波慈溪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去年又投资近200万元,购买全套ROHS检测设备,为全市中小型出口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做好技术支撑工作。三是中介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签约合作,向慈溪市提供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如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发展趋势等结构性数据和相关新闻、法律、政治等非结构性数据,并及时传递国外贸易壁垒和预警等信息,同时根据慈溪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和设计反倾销措施监控预警系统,为企业量身定制相关产品监控报告和走势分析。四是发挥企业信息网络优势。在全市选择27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国外机构、客商及营销网络的信息收集优势,形成一个信息收集、反馈、、利用的有效网络。
5.加强“多元化”建设,降低贸易摩擦风险。改变过去扶持政策“普降细雨”的做法,优先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一是鼓励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进口,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品做优做新。二是加强名牌出口商品和中国畅销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境外商标,鼓励企业并购具有一定知名度、一定市场份额的国外品牌,加速品牌建设。三是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强化出口信用保险建设,为企业培植新客户、开拓新市场、创新贸易方式提供强大后盾。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至今已有7家企业10次应诉反倾销,291家企业应对ROHS指令、日本“肯定列表制”等技术壁垒。有些反倾销案尽管涉及金额很小,但企业都不愿就此放弃。如乌克兰提起的轴承反倾销、欧盟提起的碳素紧固件反倾销,慈溪企业相应市场出口均不足百万美元,但涉及的宁波环驰进出口有限公司和慈溪振成机械有限公司都表示将积极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