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23:1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文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进行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水文地质的勘探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地来降低矿难的发生频率,从而使得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探成为开掘一个矿区最重要的步骤。
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
(1)对于给水、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经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提供供水排水方向,并且提出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矿坑水减少成本。
(2)预测矿坑涌水量。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详细地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件了解影响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从而预测矿坑的涌水量实施提前防范避免造成意外事故。
(3)预测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和提出解决方法
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2.1商业性的资源勘查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在进行勘察的时候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探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作不只是时间的投入还有金钱的投入。这当然是很多矿主不愿意去做的一项工作了尽量压缩水文地质勘探的工作量,或者人为地认为地质结构较为简单,没有进行水文勘探的必要,这种情况在一些新建的、规模小的矿并最为多见。对于矿主来说矿区的煤田地质、矿脉走向、矿床分布等相关信息才是矿主重点关注的对象也就是说在矿主心里也只考虑了是否这个矿区有利可图而没能把矿区是否安全,当矿工们在地下进行作业时是否安全,这些重要的关乎矿工生命安全的问题没有重视起来。正是基于这种倾向才使长期以来矿区少有专业化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也正是基于这种倾向才使透水事故频繁出现。虽然矿区的煤田地质勘探报告中存在水文地质部分,但是相对于专业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而言煤田地质报告就显得过于简略且深度广度不够所以水文地质的部分一般都是矿主们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并且绝大多数的煤田地质报告中的水文地质部分对矿床充水条件、矿并涌水量的评价大多流于撰写报告者的主观经验总结,而不是利用专业的地质勘查手段进行详细的勘探所得。
2.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发展滞后
与矿区的发展不协调矿区的发展确实令人赞不绝口胆是有时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发展却是滞后的投有先进的技术支持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无疑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只有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严格谨慎的勘探操作这样可以极大的避免透水等事故的发生。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少有透水事故发生的一个秘密。我们知道庆于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油国家统一管理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单位由于投资暂时供不应求而新的勘探单位尚未建立,导致暂时性的地质勘探单位缺乏矿区对地质勘探投资不多,影响了勘探技术的落后与快速发展的煤炭事业极不协调。在矿主对矿区进行总体规划之前必须至少掌握地下的最基本的水文地质情况,只有确定了矿区供求水源规划才能进行最起码的矿区规划。没有专业化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切规划都是盲目规划这样的规划与矿区地下的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极易引发透水事故。
2.3矿区的过度开采引发的严重后果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很多,其中煤层厚度变化,矿井地质构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对煤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某些矿井还受到岩浆侵入煤层、岩溶陷落柱、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都了解矿主都是有钱的大户我们称之为“煤老板”就算有很多钱怎能换回那么多矿工珍贵的生命。由于矿区开采的深度在不断加深她质条件呈现多样性胆是地质勘探中的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水文地质勘探的难度以及给水排水工作的难度日益严重始水文地质勘探带来巨大的压力要求更高更专业的技术才能解除这种危机,然而矿区的过度开采,尤其是煤矿的开采更容易造成土地塌方引起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而矿主却不以为然赴员工在开采差不多的矿区里继续作业,以求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这种情形在我们中国的社会中还是比较频繁的发生的。
3.提高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对策
3.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不仅包含可采煤层还包含充水含水层应用地下水理论研究矿并涌水的通道等。水文地质勘探的精度应该以国家现行的勘探要求,对于条件和结构复杂的矿区,展开专门的勘探工作确保勘探的准确。加强水力学的计算理论探讨肥非稳定流和有限元等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对试验结果多一种验证手段积累经验选择更接近实际的数据。为矿区的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应加强矿区水文地质的技术力量同时提高其综合分析及应用资料的能力。
3.2加强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管理
按规范的要求对复杂矿区的勘探应有足够的简易水文观测工作量,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水文地质资料碱少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勘探范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只有勘察出矿区地下水的系统特征,才能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认识地下水的贮存规律,才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系统,科学地指导矿并开采。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必须要加强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管理才能确保这一复杂的程序顺利的完成。除此之外,也应更加重视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确保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真实可靠。
3.3利用现代化理论进行勘探结果的评价
以我国现在的勘探水平来看,单一的勘察手段往往不能准确地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因此,建议采用多种勘探手段同时进行勘探,各种方法优缺互补达到最终目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勘探技术也在逐渐发展,对于勘探结果的评价也需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理论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公平公正,伺时也能促进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我们影响发达地区的勘探工作学习或者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系统分析、全盘考虑,建议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应该以达到勘探目标为最终目的。
关键字:水文地质;矿区勘查;常见问题;思路研究;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P345
一般情况下,对于矿主来讲最为关注的往往是矿区的矿脉的走向和矿床的分布情况,也正是因为这种关注倾向才使得矿区在多年的发展中对于水文地质的关关注不足,这是目前导致矿区透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虽然一些矿区的地质勘查报告中会包含有水文地质的相关内容,但是大多却缺少水文地质的调查报告,因此水文地质的情况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并且在实践中大多数矿区地质报告中水文地质部分的撰写和评价多是基于报告者自身的主观经验,而不是依据专业的水文地质勘查手段所获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数据的准确性。因此缺少专业的水文地质报告会给矿区后期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很容易引发透水事故。以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水文地质矿区勘查中常见的问题开展研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矿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的主要任务分析
在矿区勘查的过程中水文地质的主要作用就是查明矿床的允水条件和矿区的水文地质的基本条件,并矿坑涌的水量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以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同时开展水文地质的勘查还应当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的质量等等,最为重要的是还要科学的预测水文地质的走向。一套完整科学的水文地质矿区勘查还应当包含开矿可能导致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1水文地质中进行隔水层划分的必要性探讨
在实际工作中,查清楚含水层剖面的变化规律是做好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查的重要内容。在水文地质的报告中大部分关于灰岩含水性都是以“上强下弱”作为笼统的概念进行表述,所以对于防、治水工程设置的标高没有办法进行准确的确定,一般只能进行盲目的随采矿井巷来进行布置。但是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不管是进行勘查还是治水,都需要查清厚层灰岩的含水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工作过程中所要研究的地质体认识的更加的全面,从而为矿床的合理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
1.2灰岩含水性厚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工程师片面的认为厚层灰岩不能够划分出含水层和相对的隔水层,将灰岩全厚都认为是含水层,这样的认识和事实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实际上市厚层灰岩可以分出相对的隔水层和含水层,这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中常见的问题
2.1灰岩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勘查问题探讨
为了能够准确的了解灰岩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有人曾经做了有关水文、抽水的实验,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所采取的方法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岩心描述和岩溶裂隙统计资料,只提供岩心柱状图及岩溶裂隙发育强弱的定性概念;这些资料都是根据钻孔中获取的岩心描述的,而一些取不上岩心的地段,大多是因为地岩层溶液隙发育最为强烈的地方,但是大多却在描述中被忽略。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在钻探的过程中仅仅是记录了掉钻的起止深度,但是却没有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并且溶液岩隙的统计方法也不够科学,因此很多矿区的所统计的结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误差,这些统计结果很难作为划分含水层的重要依据。
2.2钻孔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钻孔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仅仅只是表示钻进深度以上的一个综合成果,属于混合水位的消耗量,不能够分别表示钻孔内的不同深度的各段的水位和冲洗液的实际消耗量。因此,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简易的水文工作不是分层来进行的,没有能够随钻孔衍生到已经打孔的地层逐段的分层起来进行研究。因此长期以来钻孔简易资料进行灰岩汗水层的变化的时候,仅仅只是停留在上强下弱的概念之上。
2.3分段压水实验问题
分段压水实验是水文地质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的目的在于获得岩土层某段的透水性的参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分段压水实验要使用高压的方式对钻孔进行注水,然后依据岩体的吸水量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获得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下对象岩土体的裂隙的发育状况。在实践的过程中,在钻孔定量抽水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孔内的不同深度的孔壁照样以及水流的速度,就可以确定含水层的厚度。
3. 提升水文地质矿区勘查效果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强化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科学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最大限度的确保水文地质各项资料的可靠和真实,这是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其次要依据水文地质开展的规范进行工作,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矿区进行勘探的时候,应当加大水文观测工作的工作量,制定科学详细的简易水文地质的工作思路,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认真的落实,这样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另外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的正常生产,所以选拔那些技术力量强,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很有必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强化力学的计算理论的探讨,将非稳定流和有限元等理论应用到水文地质的各项工作之中,对实验结果多一种验证手段,往往积累经验选择会更加接近于实际的数据,这能够为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促进矿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金栋,韦重韬.高家庄井田地质条件及其对煤炭开采的影响[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04).
[2] 周尚忠,张文忠.丰城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J].录井工程,2011(02).
7."文格分裂症"对话录——由2009年我国高考作文试题谈起陈振永
8.文化底蕴与伪文化倾向曹振国,胡爱华
9.高考阅卷组专家,你们将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向何方?徐永生
10.试论如何实现"物-意-文"的顺利转化王维新
11.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定位李炳军
12.写作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建构徐国政
13.灰色写作与绿色写作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覃兆梅
14.从『搜间传神与『推微知著处论细节描写黄希鹏
15.作文素养:在对话教学中生成——基于人文关怀和主体发展的设想刘俊峰
16.作文教学问题面面观陈刚
17.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兼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序性徐越
18.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江琨
19.谈作文教学中的两点困惑与对策孙剑虹
20.为涌动的真情寻找流淌的端D——"我跟古典诗词学写作"作文课题实践略谈张安群
21.孩子的习作得姓"童"——儿童化作文指导例谈王学林
22.例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切入点王召利
23.作文评价不该是根鸡肋——作文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孙刚,陈根康
24.让学生做修改作文的主人——关于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思考张玲
25.构建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尝试胡清俊
26.高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柳波
27.宏大主题也能呈现别样风情肖燕
28.学生应追求"真作文"张伟东
29.以"新"动其志以"实"导其向——"辅·写·评·改"四步作文教学改革之我探马家骐
30.套作亦精彩赵清林
31.浅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变周俊
32.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从学生作文内容谈教师指导写作的方向性陈华
3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练作用邓清贵
34.也谈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王波
35.新课标·新思维·新写作雷
36.褪却红衣学淡妆——关于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李彬
37.构建高效的高中作文训练系统王旭东
20.忠实文本,跟从大师学习写景方法——"读经典学作文"实验用书写景诗的多种写作方法扫描刘江林
21.关注细节描绘画面入境美读——写景类古诗《小池》教学例谈张敏
22.乘着想象的翅膀——古诗改写教学例谈黄文娟
23.敢问"路"在何方——中学生创新写作教学指导案例董德金
24.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古诗《小儿垂钓》读写教学例谈周明英
25.学一首古诗,走一个"来""回"——《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例谈王翔
26.描绘画面关注细节写出特点——写景类古诗教学例谈黄青
27.山重水复"疑"有路——《雨晴》教学例谈郝金玲
28.融入真情,身同感受——古诗《江楼感旧》读写教学例谈左敏
29.叙事诗教学中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古诗《约客》读写教学例谈吴兴金
30.让评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陈学忍HttP://
31.习作评讲,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习作评讲的思考李声智,韶燕
32.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让作文评改走向高效刘红英
33.热题材要冷思考——从"国庆节作文"谈起王佑军
34.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偷懒"宋庆国
35.透视"接力作文"背后的作文教学观柏安芹
36.试论学生写作训练中多写与精改的关系杨泉良
37.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何声菊
38.教师"下水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处理夏丽云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前言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土地条件调查又可以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经济因素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继土地资源调查,解决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之后,进而解决土地资源的质量问题。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总量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质量。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确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水平、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所能承载的数量等。
1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及其目的
1.1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工作、检查验收等。
1.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国家为了系统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情况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是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开发、整理、保护等工作的一项前期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服务。
2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
2.1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影响要素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对土地的投入、产出、交通、区位等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学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的质量分布等,以满足土地评价、估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要求。也称土地要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土地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有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生物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等内容。
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①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②外业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③内业阶段。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仪器法、交会法、辐射网络法、方格法等转绘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把航片的调绘成果转绘到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工作,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编绘,要能正确反映开展土地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和主要土地使用单位的界线。各类用地要用相应规定的图式、注记表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面积统计表和土地调查报告等。
3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
3.1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的自然评价。土地的自然评价包括:(1)土地潜力评价。潜力评价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于一个实际的地块或一个评价单元的评价,主要以土地自然属性的限制性作为依据,限制性是指对利用潜力施加不利影响的土地性质。土地潜力评价目前主要以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代表。该系统分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和土地潜力单元三级;(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价土地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的过程,是以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为依据进行评价、分类和表述的。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是土地利用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土地适宜性评价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土地评价纲要》最具有代表性。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二是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出土地的等级或价格,或通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利用经济可行性,从经济效益方面确定土地的适宜性。
3.2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2)土地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又可以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言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
结束语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作者:马亚杰 常江 韩秀丽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学
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要求能够实现小课时、大容量、重点突出,强化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内容丰富、知识点凝炼、逻辑过程合理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形式上文字精炼、以图表为主,形象直观、主题突出。水文地质学十分强调实践性,许多概念描述现实地质存在,许多理论紧贴实际生活,因此在课堂讲授中大量采用“概念联想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启发式”、“引导式”方式,与学生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深入理解问题。以第二章地下水赋存中的潜水部分为例,将对潜水的描述,凝练为地下水面-隔水底板-潜水-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等水位线图概念串。前5个概念以一张图清晰展示,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实际,思考这些概念对应什么实际问题,比如地下水埋深,会对应取水井最小深度,井中水位会上下变化。等水位线图也以一张幻灯展示,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水位场的情况下,设置水源井选择什么位置,这个水源位置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在“引导式”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设计了两个“工程问题引导式”补充教学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式”而非“解题式”工程思考能力,培养理论联系的思维习惯,提高应用能力。如在第四章中,以“矿井涌水量预计”问题为引导,阐述达西定律的应用,并使学生掌握含水层划分求参、井流计算的方法,认识涌水量预计的工作流程与内容,教学引导流程如图1。
解决问题的“工程问题引导”较之于简化了的“解题式”引导,能更综合、多方面融合知识与理论,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主观愿望,培养了学生们的地质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使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知识,使孤立的知识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也由任务变成了乐趣,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国内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能力上受到限制,与国外相比专业课课外延展不足、有难度,但课堂外延展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补充,能极大扩展学生学识容量,更有利实现小学时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配合指令、建议与激励,加强课堂外拓展。(1)组织学生课下观看有益的影像资料,如山西襄汾县“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动画模拟演示、开滦赵各庄矿九东F3断层滞后突水多媒体演示、开滦东欢坨矿水害案例多媒体演示等;(2)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为作业方式,指令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查询、问题研究与总结,老师跟进阶段,进行过程控制,避免没有工作只有结果的抄袭;(3)当前资源勘查行业外向化快速发展,对学生外向能力有了更高和更紧迫的要求,水文地质学基础为导论性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上不复杂难懂,很适合配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因此整理并选择出内容适当的水文地质英文资料,建议并激励学生进行翻译,提高学生外向能力。(4)应用学术报告、工程师讲堂等方式进行课堂外拓展。
考核方式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考核方式具备检验和激励双重功能。一方面要实现全面、客观、公平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激励性。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中,细化了考核因子,采取成绩一(C1)、成绩二(C2)和成绩三(C3)三种成绩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图中上一级指标等于下一级指标乘以百分比权重的加和,如C1=P*30%+K*70%。为使考核更具激励性,最终成绩取三种成绩中的最大值。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全面、可操作性好。
结语
地下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不仅是专业教学,也是素质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会贯穿于每章每节。教学内容不断融入代表学术前沿和发展的新元素,教学及考核方法灵活机变,需要教师以责任心、热爱心、积极心渐进摸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才能培养出优秀青年人才。
199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将防治地质灾害纳入了法制轨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办法》,现就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1999年12月1日起,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作为该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及审批手续。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进行。
三、国土资源部负责一级评估结果的审查认定,省(市、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二、三级评估结果的审查认定。
四、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之前,暂由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资质的单位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并对报告结论负责。
五、提交审查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应附承担评估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和评审机构认为应当提交的与审查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六、审查认定机构自收齐送审材料之日起,5日内应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报单位。不予受理的,审查认定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理由。
七、审查认定机构审查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当聘请具有资格的专家,并指定专家组长。审查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同时主持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工作或参与过大型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审查。
一级评估一般聘请5-7名专家;二级评估3-5名专家;三级评估2-3名专家。
八、审查认定机构审查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当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审查专家必须提出署名审查意见,由专家组提出认定意见书。
审查认定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对存在重大问题的,要提出专门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前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技术要求委托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估量。
3.总则
3.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
3.2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若危险性仅局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若危险性的来源或影响超出用地范围,则应依据地质灾害种类特征,适度扩展评估范围。
3.3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见表3-1.表3-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
| 复杂程度| | | |
| 评估分级 | 复杂 | 中等 | 简单 |
|项目重要性 | | | |
|--------|------|------|------|
|重要建设项目 | 一级 | 一级 | 一级 |
|--------|------|------|------|
|较重要建设项目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一般建设项目 | 二级 | 三级 | 三级 |
-------------------------------
3.4.1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3-2. 3.4.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3-3. 3.5 对线状及大区域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评估的重点。
4.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见570页的框图。
5.技术要求
5.1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5.1.1 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在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5.1.2 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5.1.3 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5.1.4 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震动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表3-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
| 复 杂 | 中 等 | 简 单 |
|---------------|--------------|--------------|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
|---------------|--------------|--------------|
|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 |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 | |
| |一。 |一。 |
|---------------|--------------|--------------|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 |
|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 |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 |
|良。 |性质较差。 |好。 |
|---------------|--------------|--------------|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
|---------------|--------------|--------------|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 |
|活动强烈。 |程活动较强烈。 |程活动一般。 |
-----------------------------------------------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3-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
|项目类型 | 项目类别 |
|-----|------------------------------------|
|重要建设 |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 |
| |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 |
|项 目 |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
|-----|------------------------------------|
|较 重 要|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 |
|建设项目 |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
|-----|------------------------------------|
|一般建设 |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 |
|项 目 |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
--------------------------------------------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1.1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1.2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2水文地质勘察分类
2.1综合水文地质勘察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一般使用1:50000~1:200000中小规模,主要以测绘,提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综合水文地质图,其任务是确定区域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和埋藏条件,含水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径流,动态特性和地下水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基本的水文地质信息。
2.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勘察地下水源的勘察工作。包括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口,机场,车站,村庄和城镇等。特殊的水文地质工作中,一般采用1:5000~1:50000的规模,测绘,物探,钻探,测试,监测等手段确定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水质,动态变化,补充。为可收回金额和集水面积和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保护措旋,提供基础,地下水的开采。调查的过程中可设置钻井称为“探采结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很简单,也可以打水井获得必要的信息,称为“组合采矿和勘探”。
2.3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
为防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如引流地下水调查,防止地下水渗漏勘察,降低地下水水位探测,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包括在岩土工程勘察与管理类。
3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3.1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3.1.1地下水类型
根据特有性质,及赋存介质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是栖息,潜水和承压水。
3.1.2含水层水平,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含水层:(卵石砾石土,砾石,砾石,砂砾岩),性别(砾砂,砂砾,沙,沙细,淤泥,淤泥质土)破碎基岩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岩层孔隙与裂缝,石灰岩的溶蚀、孔洞、漏斗、山洞等,玄武岩的裂隙带。隔水层:粉质粘土和致密完整岩石。
3.2静水位和变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胀土,胀缩深度确定,基础深度的确定,边坡稳定性评价。基坑侧土压力计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计算,计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计算,判别岩石渗透变形(流土,管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静水位地下水资料。要准确的测定,一般在洞后24h后统一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观察孔观察,必要时下测水管观测。地下水位的地形,气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变化,收集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的邻近地区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查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边洪水影响,人工排水区抽水影响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时,应提供最高水位数据。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区地下水设防水准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
3.3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
根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其与水接触,分析地下水流动和动态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据水位(压力)线图确定。水力坡度根据水位(压力)图计算。
3.4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对建筑材料腐蚀评价,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
只为腐蚀性评价浅析,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分析。评价腐蚀的二级或三环境评价,根据地层渗透性评价,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粘性土,强透水层是指沙质土壤(粉砂,细砂,砂,砂,砾石,碎石土和裂缝,沙)孔和摇滚的发展。
3.5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水压试验测定地下水流速,孔隙水压力,测定长期观测和室内试验,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提供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孔隙水压力等参数。一般工程测量中,经常只做简单的抽水试验,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重要的项目要做2次以上的降水抽水试验,至少要有1个观察孔的安排,最大下降方法的工程设计需要缩编水平或达到降水设计降深的一半。常用的方法计算地下水井
3.6地下水预测不良地质作用
沼泽和盐碱化;岩石软化,解体和湿陷性;膨胀土胀缩变形;地面塌陷;边坡失稳;井下突水;基础上浮,坑底突涌;海水入侵。
4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4.1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
针对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急需发展的全面调查地下水水质,并作为一个主要的工程来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城市群区域,农牧业重点开发区逐步蔓延。建议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区域作为对比,提供l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数据作为原始背景。
4.2加强地下水均衡试验基地建设
论加强水文地质参数,为不同地区(代表不同的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和地下水科学实验。除了测试地下水蒸发蒸腾的研究,还应结合不同的地貌类型。
4.3全面实施地下水监测项目规划
根据示范多个地区,全面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传输系统,一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自从我国开始实施监测以来,不能反映真实的数据,急需一批新的监测孔,这是实施国土资源部对地下水监测,防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污染和重大举措。
4.4积极实施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信息技术是提高水文地质特征和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务继续扩大,以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降低身体的工作量,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地下水运动和分析的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要结合中国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5加强区域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响。地下水的形成理论,平均价值的地下水运动,水文学与地球化学作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明确区域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与各大专院校,更应成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培训水文地质专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家,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水文地质研究。
4.6加强地下水合理利用与保护
继续实施的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定向问题研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划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家需要的是水文地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工作才有生命力。根据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的战略研究,使地下水这一宝贵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紧密结合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与协调的办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波.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2l期.
[2]范中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第18期.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得尔布煤田;水文地质
得尔布煤田位于根河和得尔布干河河谷冲积平原及高平原之上,南、北、东三面环山,为地势较高的低山丘陵区,盆地中部地形较为平缓,为一呈北东向的狭长盆地,以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为基底,发育有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含煤地层。盆地内有根河及得尔布干河自东向西流过,盆地内地面高程518-650m之间,高程在650-812m之间。由于构造形态、地貌条件的影响,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赋存与排泄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地形地貌
本区属大兴安岭西坡的低山丘陵区,地势南、北、东三面环山,向西开口,中间为较为开阔的河漫滩。海拨高程最高812m ,最低518m,相对高差294m。根据区内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1.1 构造剥蚀地形
该地貌分布在本区地势较高的中低山区,由于缓慢上升和强烈的剥蚀形成的中低山地形,标高570-812m,沟谷较为发育,山间沟谷呈“U”字型,山顶呈馒头状,地形起伏不平,上部较陡,下部较缓,大部分被第四系堆积物所覆盖,山顶部见基岩出露。
1.2 侵蚀堆积地形
一部分为由于周围山谷洪流、洪积作用和山坡面流坡积作用形成的山间凹地地形,分布在山角及群山之间,形成山间凹地及坡积裙,标高520-600m,地形起伏较缓;另一部分为由于长期风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分布在得尔布干河及根河南岸,地势由与河漫滩分界处向残积低山山脚缓慢升高。
1.3 堆积地形
由于根河、得尔布干河及哈乌鲁河冲积、洪积作用形成的河漫滩,河漫滩地形,宽度1-15km,漫滩中河流弯曲不直,有牛轭湖、水泡子和沼泽湿地分布,生长有茂盛的喜水性植物。河漫滩沿河流两岸分布,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18-550m,漫滩后缘呈陡坎,高差3-18m,局部界限不明显。
2 地表水体
区域内地表水体主要为根河及得尔布干河,其次为哈乌鲁河,均为额尔古纳河水系。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吉奇山西南侧,东经122°37′、北纬51°16′,海拔1241m,河长427.9km,流域面积15796km2,河道平均比降0.73%,河水面平均宽110m,水深2-5m,流速0.74-2.00m/s,平均1.37m/s。拉布达林水文站观测资料(2000-2010年):年最小流量0.783m3/s(2008年),年最大流量1140m3/s(2006年),年平均流量27.3-114.0m3/s。根河河谷宽约1.5-5.0km,河流曲率较大,为老年期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和陈巴尔虎旗,于四卡北12km处汇入额尔古纳河。在区内根河铁桥处不同时间进行了两次测流分别为:沽水期(2011.4.26)平均水深为0.823m,流速为0.560m/s,流量为24.49m3/s。丰水期(2011.8.8)平均水深为2.405m,流速为1.800m/s,流量为440.87m3/s。长期资料显示河水位年变幅为3.02m。
得尔布干河:发源于根河市得尔布尔镇北上游岭附近的莫尔道嘎山,由东北流向西南,于河口附近与哈乌鲁河汇合后,在黑山头西北汇入额尔古纳河,河长273km,流域面积6800km2。在区内得尔布干河铁桥处不同时间进行了两次测流分别为:沽水期(2011.4.26)平均水深为2.51m,流速为0.380m/s,流量为22.48m3/s。丰水期(2011.8.13)平均水深为3.78m,流速为1.11m/s,流量为109.29m3/s。长期资料显示河水位年变幅为1.64m。
哈乌鲁河:经得尔布煤田的西北部流过,由北向南在得尔布干河的河口附近与之汇合,向西汇入额尔古纳河。
3 地层概况
得尔布煤田古生代地层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Ⅰ)、兴安地层区(I2)、额尔古纳地层分区(I12)。中、新生代地层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
区域发育有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与区域煤层形成及发育密切相关的中、新生代的地层系统由老至新依次为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J2tm)、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新近系呼查山组(N1hc)及第四系(Q),如表1。
4 地下水
4.1 含水层
本区赋存含水层分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基岩煤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4.1.1 河谷平原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区内河流的河漫滩、河谷冲积平原,该含水层由砂砾石、砾石和中、粗砂组成,孔隙发育。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该含水层补给来源充足,民井单位涌水量10-30m3/h・m,属强富水区,地下水流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地下水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下游或根河及得尔布干河排泄。
4.1.2 山前倾斜平原坡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区内山前倾向平原及山间洼地内,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粗砂,孔隙较发育。其分布规律为从盆地东侧向根河河谷方向逐渐变厚,其厚度变化一般从10m到40m,该含水层由砂砾石、砾石和中、粗砂组成,孔隙发育,是区域内主要含水层之一,富水性好、导水能力强。民井单位涌水量5-10m3/h・m,属中等富水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侧向补给。
4.1.3 基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本区的东部及南北两侧的中低山地貌单元,岩石露头均有不同程度的表层风化现象,裂隙发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富水性不详。
4.2 隔水层
第四系地层与煤系地层上部煤层之间的泥岩、粉砂岩类隔水层及煤系地层煤层间的泥岩、粉砂岩类隔水层为本区主要隔水层,由于分布范围所限,在局部范围内是较好的隔水层,在大的范围内隔水能力较差。
5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得尔布煤田南、北、东三面环山,中间地势较平坦开阔,为地下水的汇集、径流、排泄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条件。本区地表水资源丰富,为根河、得尔布干河及哈乌鲁河的交汇处,地表河流对区内地下水的补给起着重要作用,地表河流通过渗透补给潜水地下水,使得区内潜水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的另一个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漫渗透直接补给第四系潜水地下水。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除此之外,构造裂隙水还受风化裂隙水补给。得尔布煤田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段内,地下水通过在盆地内煤系或第四系地层中径流,排泄于下游地区或以蒸发的形式垂直排泄。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水文地质手册[M].地质出版社,1978.
[2]李文国.岩石地层[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 突发性污染 死鱼事件 应急监测
1 前言
当前,我国水体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广的当属渔业水质污染事故,据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2005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28次,污染面积9万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4亿元,其中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45.9亿元。表1列出了我国从2001年到2005年发生的渔业污染事故统计。
2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管辖权问题
根据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五十三条作了明确规定,即排污单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调查处理;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分别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调查处理。根据农业部相继颁布的《污染死鱼调查方法(淡水)》、《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和《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渔业监督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时,应当采集鱼样、水样并由具备渔业污染事故鉴定资格的单位做出鉴定结论,从而确定死鱼的性质、污染物及污染源。赋予了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对渔业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重要职责。
这是否意味着环保部门对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就没有责任呢?事实上由于渔业污染事故首先一定是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导致的各种危害事故,其情况十分复杂,单靠一个部门去调查处理,往往难以完全胜任,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成立渔业环境监测站。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处理水污染事故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97年5月6日,国家环保局环法[1997]284号),对于非划定的渔业水体死鱼事件仍应该由环保部门负责。另外,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国务院2000年3月20日)第十九条规定,造成渔业水体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事故地的渔政管理机构报告,渔政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通报情况,并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为了使水污染事故(包括渔业污染事故)能够得到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查处理,为人民排忧解难,各有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互相配合,环保部门负责水质现状的监测评价,评估水质有无突发性变化及其原因,查明周围排污者的生产及其排污情况;渔政部门负责损害事实的调查,估算损失量,剖析鱼类死亡的原因等。然后,各方再就各自负责获取的信息共同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各方资料的同一性、关联性和矛盾性,从而认定鱼类死亡的真实原因和相关责任。
3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分类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严重超标污水集中下泄导致下游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二是面源污染造成水体本底不好,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导致水质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三是点源污染企业虽然达标排放,但由于污染物的富集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弱化,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导致水质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四是某一排污者的事故性排污导致水质急剧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五是自身喂养管理不当、他人投毒等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
4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应急监测
4.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后,监测人员应携带必要的简易快速检测器材和采样器材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件现场的具体情况立即调查布点采样,利用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快速检测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并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鉴定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事发水域地区的污染物质性质和强度、污染作用持续时间、侵害空间范围、资源损害程度等,帮助查明事件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关部门将综合各方调查结果,从而认定鱼类死亡的真实原因和相关责任。
4.2 应急监测的实施
接到报告后,首先要弄清事件发生的地点,启动应急监测软件系统,初探周围可能有哪些污染源,可能有哪些污染物,尽可能做到心中有准备。到达死鱼现场时,需先进行调查,如死鱼发生的水体类型,环境特征,死鱼范围和品种,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等,并做好现场记录,记录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采样时间,水体感观性描述(味道、颜色、浊度、漂浮物、泡沫等),溶解氧,pH值,天气状况,采样人员,标出采样点位等。
4.2.1 污染物及污染源调查
为了对可疑毒物给予进一步确认,并初步确定毒物的来源需进行污染物及污染源调查。具体的调查项目可根据中毒鱼的行为、形态及环境特征调查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对污染物和污染源情况比较清楚且能说明问题,可只调查一项或几项。
(1) 死鱼水体及其周围地区固体废弃物情况调查
(2) 农药、化肥使用及流失情况调查
(3) 污水库、污水管泄漏、溢流情况调查
(4) 水上化学物运输情况调查
(5) 水下工程(如疏浚河道)情况调查
(6) 化学物容器清洗情况调查
(7) 化学物加工情况调查
(8) 化学物投放情况调查(如灭螺、杀蚊等)
(9) 人为投毒情况调查
(10)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排污情况调查,特别是非正常排污和事故排污情况调查(如超标排放、超量排放、不应排放毒物的排放、工厂运行事故后不可避免的毒物排放等),应调查其排放时间、方式、路线、排放量、排放物的性质、种类(产品、中间产品、原料等)。
4.2.2 采样
(1) 各种样品的采集应在污染死鱼事件发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以提高其可靠性,死鱼现场、参考点、污水排放口,渔业用水进口都应设采样点;
(2) 河流参考点应放在死鱼区的上游没有发生污染死鱼的水体,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参考点应放在远离死鱼区的水体,池塘参考点可设在条件相当,相邻近的没有发生死鱼的池塘;
(3) 布点应考虑样品的代表性。较宽河流可在一个断面两个近岸水体及河流中间设三个采样点,较窄河流可在每个断面中间设一个采样点,大面积死鱼可设2―3断面。并考虑沿水深上、中、下三层取样,但根据受损鱼的生活习性,取样深度应有所侧重。
4.2.3 分析
一般根据死鱼事件的大小损害及污染情况,选择分析以下几种样品。
(1) 死鱼现场、参考点及排污口水样分析
(2) 死鱼现场、参考点及排污口底泥样分析
(3) 死鱼现场及参考点鱼体残留毒物分析
(4) 死鱼现场及参考点鱼体生化指标分析
4.3 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测定项目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不同的水体选用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渔业水体采集的水样要用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进行评价,江河采集的水样要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企业排污口采集的水样则要用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评价。
4.4 应急监测报告
监测部门要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迅速上报有关单位。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和到达现场监测的时间,事件发生的具置和水体类型。
(2) 死鱼范围、品种、个体大小、数量、经济损失
(3) 死鱼的行为、形态反应及环境特征
(4) 污染物、污染源现场调查情况
(5) 死鱼现场、参考点、排污口水质、底质化学测定结果
(6) 组织解剖、鱼体毒物残留、急性毒性测试结果
(7) 水环境质量评价
(8) 最终确定的致鱼死亡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确定的根据
(9) 所用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10) 各种证据资料(照片、录像、淡话、各种测试的原始数据等)
附现场示意图及录像或照片,应急监测单位及负责人盖章签字。
5 结语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应急监测是一项时效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环保、渔政、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各施其职,整个监测过程要体现“快、准、全”几个字,“快”是监测要快、报告要快,体现时效性;“准”是主要污染物的选取要准,监测数据,评价结论要准;“全”是监测断面和监测因子的选取要全,报告要完整。这就要求领导重视,建立应急监测组织,做好应急监测的日常准备工作,配备有专门的应急监测车和性能良好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业务人员需加强学习,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监测队伍。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1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1.pdf
[2]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2.pdf
[3]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3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3.pdf
[4]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4.pdf
[5]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5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5.pdf
[6]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8]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污染防治法[M].1996.
[9] 农业部.污染死鱼调查方法(淡水)[M].1996.
[10] 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1]农业部.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M].2000.
[12]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3] 国家环保局.环法284号文。1997
[14] 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5] 国务院.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M].2000
(内部资料、涵盖95%以上期末考试的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A.定类变量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B.外在效度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D)。D.异质性
5.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6.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C.社会环境
7.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以(B)为主。B.检索工具查找法
8.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9.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0.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1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C.李景汉
12.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C.抽样单位
1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A.个别访谈
14.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15.问卷法虽然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但它并非万能的工具,而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相对而言,问卷法更适用于(D)。D.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
16.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A.10%~20%
17.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18.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9.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D.拉丁方格设计
20.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21.个案调查是一种(A)。A.定性研究方法
2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23.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这种抽样类型是(C)。C.定额抽样
24.(A)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A.文献法
25.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D.后面
2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27.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A)。A.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8.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9.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A.真实性
30.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3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D.曲线相关
32.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33.(
)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A.偶遇抽样
34.最基础和用途最为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文献法
35.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D.机器记录
3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
)。D.结构式访谈
37.观察现场的确定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38.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D.实验法
39.(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
40.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D.离中量数
4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A.正相关
42.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是指(
)。A.内在效度
43.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D.参数值
44.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被称为(
)。B.样本
45.(
)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B.系统抽样
46.未经过再加工或未公开于社会的最原始的资料是(
)。A.零次文献
47.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个别访谈
48.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49.着重于对感性资料的理论升华与总结,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分析类型是(
)。C.理论分析
50.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
)。C.抽样分析
5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B.负相关
52.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B.外在效度
5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统计值
5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55.(
)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A.简单随即抽样
56.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
)。B.一次文献
57.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C.问卷法
58.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59.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60.(
)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A.定性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2.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CEF)。A.概念的形成C.概念的界定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3.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4.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F.确定主题
5.非概率抽样的方式有(BDEF)。B.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
6.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BDEF)。B.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8.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CE)。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9.问卷中的问题种类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即(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
10.集体访谈特有的缺点主要是(ADF)。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D.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F.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11.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ABE)。A.普查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
12.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
1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A.界定总体B.决定抽样方法C.设计抽样方案D.制定抽样框E.实际抽取样本F.样本评估
14.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15.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步骤是(ACDEF)。A.确定主题和观点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16.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CD)。A.自然环境C.人口D.文化
17.社会调查研究依据其性质,可分为(DE)。D.定性研究E.定量研究
18.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19.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20.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F.结尾
2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其目的,可分为(AC)。A.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
22.社会测量的四个要件是(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23.以下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有(BDEF)。B.偶遇抽样D.定额抽样E.判断抽样F.滚雪球抽样
24.实验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ABDE)。A.实验主体B.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D.实验活动E.实验检测
25.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C.检验D.分组E.汇总
26.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AC)。
A.横剖研究C.纵贯研究
27.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是(BDF)。B.查阅文献D.咨询F.实地考察
28.以下属于概率抽样的有(ABCDF)。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类抽样F.多阶段抽样
29.问卷中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是(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
检验性问题
3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ACD)。A.审查C.分类D.汇编
三、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2.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______,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证主义
3.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______、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变量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5.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6.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8.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______、问题及答案、编码等。指导语
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10.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______
要求更高。效率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______进步。定量化
12.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
13.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______而定。现实可行性
14.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______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测量方法
15.判断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______两种。经验判断抽样
1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______;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17.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______和参与观察两大类。非参与观察
1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1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
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文献源
2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______和交叉结构。纵式结构
21.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______。典型调查
22.______是指不能影响其他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因变量
2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
2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25.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______三种。互联网
26.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______、编码等。问
题和答案
27.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______小时为宜。1~2小时
28.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______两大类。参与观察
2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3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______。理论分析
31.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研究
3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33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______的可靠。测量结果
34.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35.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______和参考文献查找法。计算机文献检索
36.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37.访谈法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______。集体访谈
38.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效度和______两方面着手。内在效度
39.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描述性分析
4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______。交叉结构
41.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______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命题
42.
______是指能够影响其他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自变量
4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______。操作定义
44.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45.根据具体方法的不同,人们把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______两大类。非概率抽样
46.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______。官方文献
47.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______和混合型问答。封闭型问答
48.观察误差来自______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观察主体
49.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______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理性认识
5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______和理论分析。定量分析
5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5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相关关系和______。因果关系
53.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______。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外在效度
54.统计学中通常以______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单位。30
55.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______和官方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56.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______。混合式问答
5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5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5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______,二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实地源
60.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______,也叫科研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
四、简答题
1.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另一类是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资料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
5.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7.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8.观察法按照观察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相反,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亲身参与到观察对象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9.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观察法的优点:
第一,它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可靠性较高。
第三,获取的资料及时有效。
第四,适于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第五,简便易行。
观察法的局限性:
第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第四,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第五,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10.请列举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和主要的调查(搜集资料)方法。
答: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主要有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11.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12.
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
答: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
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说明概念包含了多大范围、多少维度和多少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及应用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有哪些类型?其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面对的是现实社会。构成现实社会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种类繁多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们是各个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可选择的具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分析)单位。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中的一切具体事物、具体现象都能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能作为调查(分析)单位。这些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尽管纷繁复杂,但可以大致归纳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2.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
(2)考场纪律。
(3)城管执法。
(4)社区建设。
(5)服务态度。
(提示:对每一现象均须结合观察类型的特点说明采用它的理由。25分)
答:(1)(4)两项最适于采用参与观察;因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农民工真正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
(2)(3)(5)三项最适于采用非参与观察;因为只有通过隐蔽、旁观的方式,才能保证当事人不受惊扰,维持自然状态,显示考场、城管执法和商店服务态度的真实面貌。
3.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它们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分。
举例说明:例如调查者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就是一种完全参与观察;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地观察,就是一种不完全参与观察。
4.以下是两个抽样调查案例:
(1)某大学一年级有学生2000人,拟从中抽取200人进行身体素质调查。
(2)某城市有居民10万户,拟从中抽取4000户进行消费水平调查。
请问:应分别选用何种抽样方法最为简便适用?理由是什么?
答:对案例(1),最好选用系统抽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同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1)恰恰具有这种特点。当然,也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但较费事。
对案例(2),则必须用分类抽样,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异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2)恰恰具有这种特点。
5.什么是实验法?
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第一,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第二,控制性强。
第三,可重复运用。
实验法的缺点:
第一,代表性往往不够充分。
第二,实验范围仍然有限。
第三,耗费人力、时间,操作复杂。
6.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既可以以问卷法为主,也可以以访谈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做前期准备(制定方案、设计调查指标及问卷、其他准备等),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有关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采用问卷法则要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7.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答: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其作用如下: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8.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委员会等)、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以问卷法为主,个案调查以访谈法、观察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物业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物业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进行探索性研究,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准备工作;采用问卷法须设计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有关部门、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9.什么是样本规模?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
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规模。
第二、抽样的精确性。
第三、总体异质性程度。
第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10.任选主题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问答不少于8组,问卷各部分结构完整。25分)
尊敬的家长:您好!
孩子的进步,与您平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加强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改进教育工作,请您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是单选,也可以是多选。
1.您的孩子在读什么?(
)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2.您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是多少?(
)
生活费用是多少?(
)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得来?
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
4.您的学历各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5.您夫人的学历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6.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读书是为了挣钱
B.读书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
D.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
7.你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读书谁更重要?(
)
A.儿子
B.女儿
C.一样重要
8.您认为下面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
)
A.抽烟
B.喝酒
C.赌博
D.迷信
9.您在假期会给孩子请辅导吗?如果辅导,主要辅导什么内容?(
)
A.会
B.不会
C.文化课
D.技能(音乐、舞蹈、电脑、绘画等)
10.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
)
A.父亲
B.母亲
C.父母
D.其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11.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它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总体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
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12.请列举2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1.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有些社会学家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2)他们适用于可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3)理由如下: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2.不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进观察;(2)他们适用于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3)理由是: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观感情成分。
非参与观察:
1.如下几种社会现象:(1)如组织考察团到国外参观考察;(2)某电台新闻频道针对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作弊、泄题等问题调查。
关键词:四川 传统农业 畲田 斜坡挂地 水土流失
在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含重庆)地区,传统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农业规模到一定阶段后,技术改进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们为满足迅速增长的生活需求,乱伐森林,滥耕土地,造成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展、资源动植物减少、地区性小气候改变等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后果。这里着重讨论传统农业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一、传统农业的几种土地资源利用形式比较
(一)平原河川农业 这类地区很早就实现了水田化,大多由天然池泽、泻卤之地及部分原始森林改造而成,渠堰灌溉较为发达,普遍实行深耕、施肥、中耕等精细耕作,土壤肥力能得到补偿,基本上没有水土流失。四川盆地西部是这类农业的典型地区。
(二)山田与梯田农业 这类农地多由盆地中、东部低山丘陵的山林垦辟或旱地改造而成,唐宋多系待雨而溉的"雷鸣田"。"雷鸣田"利用率不高,耕作较粗,土质较瘦,排水形式多是逐级下流,即南宋人范成大见到的"高田水入下田鸣"[1] ,通常是高田愈薄而下田愈厚,但整个看来,由于避免了大规模直接冲刷,水土流失也不是很严重。清代普及梯田之后,缩短了层级距离,有利于进一步增蓄水量,减少冲刷,加以人们用各种方式保水保土保肥(如糊田坎、泡冬田、施肥、深耕、田塍植树等),实行精耕细作,更把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梯土农业 这在旱地农业中算是比较先进的耕作方式了,主要出现于清代盆地中部丘陵地区,后亦向东部平行岭谷区发展。其特点是把斜坡挂地改成水平或接近水平状,便于播种、浇灌、施肥、中耕、收获,这种地的土壤因多系紫红色砂页岩风化而成,含砾高、土层薄、养分贫乏,易渗水,又不便深耕,难以修筑土埂,建成水田,较易为流水侵蚀。
(四)斜坡挂地农业 实际上也就是从古代的畲田(轮耕地)演变而来。畲田是三年一易,但到清代有的地方山林尽辟之后,已找不到或懒于开垦新地实行轮休,只好连年种下去,进行掠夺式耕作,既不能精耕细作,又不能保土保肥,一般在四、五年后,就显出石骨,成为濯濯童山,这是最坏的一种耕作方式,多出现在盆东平行岭谷区、盆周山区、川西南及川西地区。清人严如熤及德国人李希霍芬等都已注意到这个。李希霍芬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在四川考察时发现,川东长江沿岸盛行一时的鸦片种植,很少利用人工梯土,而是在斜坡挂地上顺势种植,他认为其原因盖出于节省人力的考虑[2] 。民国年间农业专家董时进入川考察,由三峡溯江而上,沿岸所见,有倾斜不下70~80°之山地,概经开垦,石岩之上,凡有一勺泥沙,亦无虚置,他的评价是:"惟此等山坡山崖,生产力既低,工作复困难,只适于造林放牧之用,在人口稀少生计较易之国土,决无人将其开辟。换言之,此种劣等耕地之普遍,实人口拥挤、生活艰窘、劳力时间无可利用之表征。"[3] 这里虽然指出了斜坡挂地本身的低劣性、普遍性,但没有提到斜坡挂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不够全面的。至于斜坡挂地盛行的原因,李、董二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笔者曾撰文论证,在清代四川,1.9亩中等耕地是维持一个人生命和一般劳动的最低数,若是劣等耕地,自应大于此数[4] 。川东人口至清后期已渐拥挤,而限于崎岖地势,很难垦成中上等农地,实行精耕细作,故云"劳力时间无可利用",另一方面,因大面积开垦劣等斜坡挂地,人平耕作面积较大,劳力又显不足。后者在盆周、川西南、川西山区更为明显。
(五)畲田农业 畲田会不会导致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88年笔者在云南进行少数民族传统农业考察时曾与腾冲、景洪等地农技干部、技术员及少数民族农民座谈,他们提到了傈僳、基诺、哈尼、布朗等族的刀耕火种,都一致认为这种原始粗放的耕作制度基本上不会导致水土流失,相反,倒是在汉族山地农业区出现了水土流失,这与我们考察所见相符。西双版纳州农牧局农业科刘泰仁同志透露了其中奥妙:"汉族农民放火烧荒后多用牛耕地,表面上是深耕,但伤了树根,丢荒后只能长草,不能复原成次生林。"回顾一下四川的情景,唐宋时代轰轰烈烈的以僚人为主体的畲田运动,持续了近500年左右,也只是到了南宋由于垦殖面积过大,才出现明显的水土流失,恐怕的确与当时"田仰畲刀少用牛"的原始耕作技术未损伤树根有关[5] 。而清代盆周山区以汉民为主体的山地农业,却已被较多地用上了牛耕和锄耕。如在盆地南部山区,乾隆(公元1736~1795年)、嘉庆(公元1796~1820年)时就有"牛盘岭背耕春雨,樵响峰头劚乱云;卖麝猎人獒作伴,开林獠妇火为耘"的牛耕畲田风光[6] 。又据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9反映,乾、嘉时大巴山一带已流入两湖、四川、安徽、两广、河南、贵州百姓,"山民伐林开荒,阴翳肥沃,一二年内,杂粮必倍;至四五年后,土既挖松,山又陡峻,夏秋骤雨,冲洗水痕条条,只存石骨,又须寻地垦种,原地停空,渐生草树,枯落成泥,或砍伐烧灰,方可复种"。看来确与云南情景相似,畲田经过牛耕或锄耕,树根一旦损伤,树木萌蘖不了,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二、早期的水土流失及其中断
判断四川历史上的水土流失,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已查阅过的大量史籍来看,像清代以来严如熤、邓锡侯等人那样直接论及水土流失情况的,确属凤毛麟角。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历史上川江的清浊变化来观察,因为小溪小河一旦遇雨,在正常情况下也容易变浑变浊,但要使浩浩长江变浑变浊,则非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不可。而古人诗文中对川江水文的描述却是比较多的,足可弥补史籍之阙。
远的不说,就让我们从唐代看起吧。唐人观察长江最细的莫过于杜甫了,他在三峡一带一住就是4年(公元766~769年),留下了360多首"夔州诗"及出峡诗,对于三峡一带山川景物的描述可说是纤发毕尽,等于给我们建立了一座古代长江中游段的水文观察哨。笔者细细查过,诗中明确提到长江水清的有十几处,一年四季都有,而明确反映江水浑、黄、浊的连一句都没有,如下表:
表1 杜甫诗中有关长江中游水文的记述
地 点|题 目|句 子|季 节
忠州(今忠县)|《禹庙》|江声走白沙|秋
朐忍(今云阳)|《将晓》|落月去清波|秋冬
夔州(今奉节)|《客居》|苍涛郁飞翻|春夏
夔州(今奉节)|《寄君》|白水青山空复春|春
夔州(今奉节)|《移居夔州作》|江与放船清|春
夔州(今奉节)|《白帝城最高楼》|江清日抱鼋鼍游|不详
夔州(今奉节)|《雨》|雨含长江白|深秋久雨
夔州(今奉节)|《中宵》|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秋
夔州(今奉节)|《月》|断续巫山雨,新窥楚水清|春雨
夔州(今奉节)|《秋野》|远岸秋沙白|秋
夔州(今奉节)|《解闷》|浪翻沙黑雨飞初|秋
夔州(今奉节)|《闷》|卷帘惟白水|不详
夔州(今奉节)|《复阴》|江涛簸岸黄沙走|冬
夔州(今奉节)|《登高》|渚清沙白鸟飞回|秋
夔州(今奉节)|《甘园》|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春
江陵|《舟中出江陵南浦》|雨洗平沙净|不详
松滋(今县北)|《泊松滋江亭》|江湖深更白|不详
不详|《江边星月》|江浦向来澄|不详
这里只有两处有点问题。一是《解闷》的"沙黑"问题。尽管杜甫没说"江黑"、"江浑",实际上夏秋水涨之际,长江总是要带泥沙的,否则怎么会有沿岸的"白沙"?但这种江水裹挟的物质通常是从植被完好的山上冲下来的富含腐殖质的黑褐色泥沙,很容易澄清变白,它与水土流失形成的不易澄清的黄色、红色泥浆明显不同。另一处是《复阴》的黄沙问题,凑巧这首诗反映的只是冬天的景象,看来也不是江水浑黄的写照,此"黄沙"当即杜甫经常提到的江岸"白沙",凡到过长江边的人,都会发现洁净的岸沙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黄白色的。
此后过了300年,情况基本上没有变化。从笔者接触到的唐宋来看,还没有明确提到川江水浑黄浊的。以三苏的诗为例,仍未发现有变浑变黄的句子,倒不乏关于江清的描述。为便于对比,仍各选一首三峡诗:
苏轼《入峡》:"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苏辙《巫山神女庙》:"巫山之下江流清,偶然爱之不能去。湍岸激作声喧?,白花翻翻龙正怒。" [7]
这两首诗反映的都是秋季景象。秋季多雨,水土容易流失,而江水仍清绿如此,可见那时四川盆地的水土流失仍不明显。
然而到了南宋就不同了。范成大《巫山高》诗云:"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8] 已透露了江水变浑变黄的信息。后来他从四川归去时又在涪州(今涪陵)江面上见到了这些黄色泥沙,为躲避长江浊浪,他只好移舟夜泊乌江(当时因水色深黛又被称为黔江),他说:"黄沙翻浪攻排亭,濆淖百尺呀成坑。……水从岷来如浊泾,夜傍黔江聊濯缨。玻璃彻底镜面清,忽思短棹中流横。"[9] 同样是秋江水涨之际,杜甫、二苏看到的是渚清沙白的滚滚清江,而范成大看到的却是黄沙翻卷的浩浩浊浪,前后不过100余年,长江水文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谁之过?难道不是很清楚吗?这些黄色泥沙当然不是来自与长江泾渭分明的水清如镜的乌江流域,也不是来自林相完且属红壤地带的川西南地区,而确确实实来自盆地内部特别是当时农地垦辟较为剧烈的盆地东部。那里在杜甫时代尚是"山雨不作泥"[10] ,而范氏入蜀时即已见到垫江一带因雨而致水土流失的情景:"青泥没髁仆频惊,黄涨平桥马不行。"[11] 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清浊变迁?笔者以为,既然不能由唐宋原始的畲田耕作方式解释,那么就只有用农地的过度垦殖来解释了。笔者曾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出,南宋中期四川的农业开发达到历史上第二个,农地垦殖由盆西、盆中扩大到盆东并进抵盆周高半山区,耕地面积达90万顷(今市制顷,下同)左右,平均垦殖指数约10.7%[12] ,这组数字,大概就是四川生态平衡的临界数字,一旦接近此数,水土流失便开始出现,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所幸的是,南宋的水土流失尚未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而元代大量农地返耕为林,又很快中断了这个不良过程。元人赵孟瞓《巫山一段云》组词《十二峰》又有关于秋天雨季川江水文的描述:"迭嶂千重碧,长江一带清。……碧水澄清黛,危峰耸翠屏。……晓色飘红豆,平沙枕碧流。"〖ZW()曹学?《蜀中名胜记》卷22。〖ZW〗〗依依又是一派山青水秀的怡人风光。此后直到清乾隆时代,川江水文基本上保持着清碧状况。如江安人杨卓(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望海吟》诗有云:"我生之初,但识岷江(按即江安一带之川江)水,碧腾白涌几千里。"[13]
三、清中叶以来农地的过度垦殖与水土流失的加剧
四川耕地面积重新达到90万顷以上,农地垦殖复拓展到盆周高半山区,大约是在清中叶的嘉庆,此后直到现在,反映夏秋江水变浑变黄的诗文便不可胜纪了。如道光(公元1821~1850年)涪州三峡间即有"飞花喷雪,浊浪轰雷"[14] 的情景;1935年秋,一群徒步考察大西南的青年徜徉在会理南边的金沙江岸,感叹"水色与黄河差不多,色样极浑黄"[15] ,这与早先的"泸(古羌语称'黑'为'卢')水"之名,显然很不协调了,可见水土流失已染指川西南、川西地区。
水土流失系由天然植被破坏造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清中叶四川森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盆地内部,其后果可见于光绪间(公元1875~1909年)成渝大道上的旅行日记:"晨兴,雨势浓厚。……行潦土膏,错杂交汇,作红泉奔泻。四山瀑布,穿林触石,吼声震耳。溪流潋滟,如九曲浑河。"[16] 清中叶以后,四川森林的破坏已扩展到盆周并向川西南乃至川西山区逐渐深入,这时给农业水土资源带来的严重,用不着搜寻间接材料,只要看看当时人们的直接认识就够了。邓锡侯《屯政纪要》就说:茂、理两县因滥砍滥伐,"竟成焦土,不但以后林木萌发不了,驯至水源亦失于含蓄,酿成十年九旱。"大渡河流域也是"荒山日多,水源无从涵养,下游农区受害之程度与日俱增"[17] 。
森林的破坏固然有种种原因,但农地垦殖毋庸置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前引资料反映的乾、嘉间林大巴山区伐林开荒所致水土流失外,还有不少事例可资证明:
大相岭诸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据当地方志记载,明时犹为樵采之林区,而至清末民初,有的山林已童,无可樵采者,于是有"光头山"、"大红山"之名,山南之汉水也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流沙河"。当然,仅仅是樵采,未必有这么大的破坏,道光年间徐瀛赴任西藏拉里粮务途经大相岭时所见"一路万山陡削,壁立千仞,似无路可通,而山上居民栖止,种植成畴,颇有鸡犬云中之概"[18] ,显然开荒种地才是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前引程绍行报告表明,直到抗战时期,汉源一带烧山垦耕仍不断进行,约计毁林50400公顷(折合7560顷)。
[光绪]《秀山县志》卷12云:"县四郊盛山,旧时材木不可胜用,今垦辟皆尽,无复丰草长林。"
此外,川省民间常有焚林求雨的恶习,如1937年四川大旱,山民放火烧山以求雨,单就古蔺县之官山老林,叙永县之大安山及兴文之建武附近而论,当时火光烛天历七日夜,一百里以内热风熏腾,被焚之林地,枯干满目,损失不可数计[19] 。其实,这种焚林求雨活动,也不过是披上迷信色彩的集体刀耕(含锄耕、牛耕)火种而已。
在川西南地区,亦因近代传入玉米,马铃薯、罂粟(鸦片)等山地作物,使凉山腹地毁林为地的风气愈演愈烈。如昭觉城南乡,因滥伐树木,土地多年休闲,乱放牲畜,顺坡耕作,致50°的坡地都开为耕地,森林灌木遭到破坏,地面没有覆盖,坡土平地皆无背沟沙凼,每当山洪暴发,泥沙随着洪水流失。土层不厚的坡土,已成为石谷滩。土层较厚的坡土,已造成大小长短不等的抽心水槽。每年的是:"春有旱灾,夏有洪灾,不雨就旱,一雨成灾。"又以种罂粟为例,山区种罂粟仍行刀耕火种,需要扩大烟地以便轮休,凉山彝族平均每户能种4亩罂粟,也就是说,每户仅烟地至少就需12亩,这就导致大量毁林开荒。边缘区阿尔乡(在今甘洛)每年均有新开荒地供种罂粟,仅所池一村就开出100亩以上,当地人称为"打生地"、"打火地"[20] 。这种滥垦,也是近代高半山林区过早开发的原因之一。
拙著《四川农业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曾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出清代以来几个年份的分区耕地数与垦殖指数,现列表如下,以反映清中叶以来四川农地垦殖的迅速增长情况。
表2 清中叶以来四川农地垦殖增长情况(单位:万顷;%)
农业分区|1729年耕地数|垦殖指数|1820年耕地数|垦殖指数|1937年耕地数|垦殖指数
盆西平原低山区|14.2351|36.50|25.6209|65.69|19.4002|49.74
盆中丘陵低山区|15.0857|13.06|28.4077|24.60|62.9607|54.51
盆东南平行岭谷区|13.3952|18.60|24.6543|34.24|34.9898|48.60
盆周山 区|7.0000|4.00|10.4000|5.83|30.6198|17.15
川西南中山宽谷区|2.2274|2.80|2.9794|3.75|4.7937|6.03
川西高山深谷区|?|?|?|?|1.4680|0.66
川西北高原区|?|?|?|?|?|?
合计(约数)|53.0000|6.29|95.0000|11.27|155.0000|18.39
由此看来,当代表生产水平的粮食复种指数基本不变时,人口、垦殖面积(耕地数)、垦殖指数、农地垦殖的海拔高度与水土流失程度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函数变量关系。四川地区清末以前的平均粮食复种指数一直低于125%,在这种情况下,当总耕地面积在90万顷、平均垦殖指数在10.7%以下时,农地的垦殖与森林的破坏局限于丘陵中部及山地坡麓(海拔约800~1500米)以下,水土流失不明显;当总耕地面积达90顷、平均垦殖指数达10.7时,农地的垦殖与森林的破坏开始往丘陵顶部、半山上部(海拔约1000~2000米)推进,畲田、山田垦辟盛行,梯田出现,水土流失开始明显;当总耕地面积达到120万顷、平均垦殖指数达到14.2%以上时,农地的垦殖与森林的破坏开始往川西南中山、川西高山地区(海拔约2000米以上)推进,耕作方式多样化,斜坡挂地大量出现,水土流失加剧。
注释:
[1] F.V.Richthofen,China: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te Studien,5Bande,Bevlin,1882.
[2] 董时进《考察四川农业及乡村情形报告》,《经济资料》,()华世出版社1978年版,819页。
[3] 郭声波《元明清时代四川盆地的农田垦殖》,《中国历史地丛》第4辑,1988年。
[4] 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全唐诗》卷416。
[5] 何人鹤《屏山即目》,《国朝全蜀诗抄》卷29。
[6] 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2。
[7] 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2。
[8] 范成大《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栖舟》,《范石湖集》卷19。
[9] 杜甫《雨》,《全唐诗》卷221。
[10] 范成大《垫江县》,《范石湖集》卷16。
[11] 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74页。
[12] 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巴蜀书社1987年版,34页。
[13] 程绍行《大渡河上游森林调查报告》,《四川之森林》卷3,1938年。
[14] 钟天石等《西南游行杂写》,(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218页。
[15] 丁治棠《丁治棠纪行四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76页。
[16] 程绍行《大渡河上游森林调查报告》,《四川之森林》卷3,1938年。
[17] 徐瀛《西征日记》,《川藏游踪汇编》1985年版。
摘要:
通过现场查勘、坑测、散点法取样等方法,对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95km范围的河床组成进行了勘测调查,从立体空间和平面分布查明测验河段内床沙分布情况及级配组成情况。该成果可作为白鹤滩水库调度及相关泥沙问题研究的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
金沙江;白鹤滩;河床组成;调查
为准确掌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蓄水前天然状态下的河床组成情况,为水库调度、水库泥沙问题研究提供依据,开展了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河床组成勘测调查[1,2]。调查内容包括洲滩的沿程分布、洲体形态、规模,尤其是洲滩活动层的泥沙组成,包括物质分类、颗粒级配、卵石的形态、磨圆度等,及其在相应的平面、垂向的分布变化规律。在调查实施过程中,还对河段内侵蚀产沙、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现象作了勘察;对影响河床组成的人类活动,如采砂、修路、开矿、建水库等情况也作了相应的简要调查。本次勘测调查工作的时间是2013年11月,调查范围为:乌东德坝址至巧家县蒙姑乡,长约95km;以及勘测河段范围内,金沙江的主要支流口门段。主要采用坑测、散点、剖面描述、断面床沙取样等方法,从立体空间和平面分布查明测验河段内床沙分布情况及级配组成情况。这是首次在本河段开展的河床组成调查,文中水位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工程及勘测区域概况
1.1工程概况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距巧家县城45km,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梯级水电站的第二级。电站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43.03万km2,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1.0%。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流量、悬移质输沙量、含沙量分别为1312亿m3、4160m3/s、1.85亿t、1.46kg/m3。白鹤滩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有拦沙、发展库区航运和改善下游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825.0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90.06亿m3,死水位765m,死库容85.7亿m3,汛期限制水位785m,防洪库容75亿m3。水库总库容206.27亿m3,调节库容104.36亿m3,具有年调节能力。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0MW,年发电量641亿kW•h。
1.2变动回水区基本情况为便于更直观地了解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河道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了《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正常蓄水位825m,死水位765m,结合2013年12月库区固定断面观测资料,对该水库变动回水区的范围进行初步确定。当库水位达到825m时,对应的回水末端在乌东德坝址处;当库水位达到765m时,对应的回水末端在JC155与JC165断面之间的老君滩。因此,在理论上,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的范围为乌东德坝址至老君滩,河段长度约30km。本次实施洲滩坑测在干流上的勘测范围为金沙江乌东德坝址至蒙姑河段,长度约95km,河道总体走向是自南偏西到北偏东,干流河道有乌东德、杀威台子、火头田、旱谷地等多处大弯道。其中旱谷地是180度的急弯道,而乌东德坝址附近是连续弯道河段。干流河道为典型的山区性河道,两岸岸坡较陡,多为山体基岩出露,河漫滩很不发育,局部有阶地,种有农田和菜地。河道宽窄相间,以狭窄型河道为主,枯水河宽一般为120~180m,卡口枯水河宽约50m,宽阔处枯水河宽约400m。
2坑测法勘测成果分析
坑测法可分为标准坑、散点,其中,标准坑尺度为1×1×1m,取样厚度分为表层、次表层、0.5m、1.0m,分层取样,并进行筛分析,从而获得床沙样品的级配。散点只分表层、次表层,其他要求与标准坑相同。
2.1取样点平面布置坑测法布置见图1。其中,在干流上布设标准坑12个、散点25个;在支流入汇口或溪沟口门内布设标准坑5个、散点2个。对所有标准坑、散点使用手持GPS进行了平面定位。2.2床沙级配成果分析
2.2.1沿程变化河段床沙级配沿程分布特点:总体上看,D50、Dmax沿程分布呈锯齿状分布,无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但局部河段受河势控制,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如火田坝(JC175右边滩)-老君滩峡谷段进口,长约10km,沿程分布的洲滩分别为大卵石滩、中小卵石滩、小卵石滩、纯沙滩。河段卵石洲滩床沙D50的变化范围为15.9~103mm,坑点Dmax变化范围为200~377mm(图2)。坑点的尾沙样D50的变化范围为0.193~0.739mm(图3)。河段沙质洲滩床沙D50的变化范围为0.121~0.25mm,坑点Dmax变化范围为1~2mm(图3)。测区有普渡河、小江两条大支流入汇。两条大支流的出口河段床沙粒径均较细,粒径以小于75mm中小卵石为主。
2.2.2垂向分布特点河段床沙级配沿垂向分布特点:表层普遍存在粗化层;表层不含小于2mm的细颗粒泥沙;深层大多无明显分层。
2.2.3典型洲滩床沙级配曲线勘测河段的卵石洲滩床沙级配十分宽泛,考虑到床沙与推移质的交换,得到本河段的典型卵石洲滩床沙级配,Dmax一般在400mm以下,D50变化范围为20~90mm(图4)。勘测河段的沙质洲滩分布广泛,其典型沙质洲滩床沙级配一般较附近卵石洲滩中小于2mm的细颗粒更细、更均匀,Dmax一般在2mm以下,D50变化范围为0.15~0.25mm,其均值可作为本河段沙推移质的级配成果(图5)。
3区间来沙特点
勘测河段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泥石流、滑坡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1泥石流勘测河段植被稀疏,山坡陡峻,是金沙江下游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河段内的滑坡、泥石流既是库岸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水库泥沙的重要来源。泥石流灾害在本河段是很普遍的现象,发生泥石流灾害极为频繁,最典型的是小江流域。小江系金沙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金沙江下游地区,发源于滇东北高原的鱼味后山,全长约为138km,流域面积3043km2,两岸悬崖陡峭,相对高差1000~2000m,水流落差909m。小江河谷发育在著名的小江大断裂带上,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烈,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尤以泥石流著称于世,小江年输沙量约为776万t。由于小江深切割的沟谷十分发育,两岸岩层结构松散,加之河谷两岸植被稀疏,一遇暴雨极容易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目前小江流域已查明的泥石流沟有140条,每年都有数十条沟谷暴发泥石流,其中著名的蒋家沟泥石流平均每年暴发15次左右,最多的年份达28次。小江虽然也发源于山区并在山谷中穿行,比降很大,水流挟沙能力也应较大,河床理应以下切为主,但从床沙组成来看(图6),小江河道有累积性淤积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尽管水流挟沙能力大,但来沙量更大,不足以将全部泥沙带走,部分泥沙不得不在河床落淤,使得河床被砂砾石厚厚地覆盖着,变得十分平坦。小江出口段的床沙级配可作为本区域泥石流的主流级配。
3.2滑坡滑坡的类型可分为两种:山体滑坡和岸坡垮塌。本次调查,在该河段发现了二处大规模山体滑坡:一处是双龙潭垮山,下距乌东德坝址9.7km,滑坡于金沙江右测的小溪沟内1km。另一处是老君滩上首的野牛坪垮山,下距乌东德坝址33km。滑坡于金沙江左测的小溪沟内2km。岸坡垮塌主要发生在阶地的陡坎处,而这些陡坎的组成物为松散的砂砾,且厚度高达几十米到一百多米,如普渡河口左侧阶地、中坪子村阶地等。
3.3人类活动对区间来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区间来沙的影响因素有修路、开矿、修建水电站、封山育林等。其中修路、开矿活动增加区间来沙,修建水电站、封山育林活动减少区间来沙。调查期间,在云南境内(舍块乡至田坝)正在兴建沿江公路,有大量路渣直接滚入金沙江。另外,有很多矿区土石路正在兴建。普渡河口至田坝有多处铅、锌矿洞,大量矿渣堆积在岸坡上,由于颗粒较细,容易被雨水和洪水带入金沙江。另外,洗矿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废水不仅含有大量泥沙,而且水质污染严重,其污水有二种颜色,一种是乳白色,一种是铁锈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恶臭无比。
4认识
(1)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为典型的山区性河道,两岸岸坡陡峻,且山体基岩,河道宽窄相间,以狭窄型深切河谷为主。河漫滩很不发育,仅局部有少许阶地;干流洲滩也不发育,主要表现在洲滩数量少,规模小。但由于该区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域内山体破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表侵蚀强烈,产沙量巨大,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泥沙堆积的规模小,数量较少,但粒径范围很广,大到直径为数米的块球体,小到细沙、淤泥。洲滩河床组成平面分布:金沙江乌东德至蒙姑河段的调查洲滩的总面积为40.3万m2,卵石(含卵石夹沙)、沙(含沙夹卵石、泥质)、基岩碛坝(含块球体)的覆盖面积分别占80.1%、14.2%、5.7%。总体上看,本河段床沙级配D50、Dmax沿程分布呈锯齿状,沿程无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河段床沙表层普遍存在粗化层,表层不含小于2mm的细颗粒泥沙,深层大多无明显分层。(3)根据洲滩活动层组成的坑测结果,洲滩床沙D50的变化范围为15.9~103mm,坑点Dmax为377mm。根据干流有代表性的洲滩床沙确认本河段卵石推移质D50的变化范围为60~80mm,Dmax为380mm,沙推移质D50的变化范围为0.121~0.25mm。根据小江出口段的床沙级配,确认本河段泥石流的主流级配,D50的变化范围为10~20mm,小于75mm的泥沙颗粒占88%以上。
参考文献:
[1]王维国,冯荆州.金沙江下游梯级白鹤滩水库变动回水区河床组成勘测调查报告[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