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时间:2022-06-09 18:3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

一、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施工企业一直属于高耗能的行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相对较低。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有序的划分,将经营成本划分到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使得企业对生产经营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2)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由于施工企业营业活动的限制,其内部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就处于无序的状态,管理制度落实不规范,监督不严格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企业生产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而精细化管理能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管理,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目的。(3)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人员素质。任何管理制度的实施都要相关人员作为保障,都需要人来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企业个别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落实,因此,有助于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

二、目前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

(1)企业尚未统一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企业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对精细化管理的共识,特别是面对物资范围广、劳动力密集、财务管理周期长等现实性的问题时,企业就容易产生畏难和松懈的思想,导致精细化管理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的现象发生。(2)精细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在制度层面上,施工企业缺乏对一线情况的调查,尤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难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出较为准确的核算,从而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因此企业在制度的制定上,往往有着纸上谈兵的问题,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由于制度落实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履行职责方面受到企业基层甚至管理层的干扰等方面,也导致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其应有的效能难以发挥。(3)精细化管理缺乏得力的工作人员。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方面,一方面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企业全员的行动,而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人员的行为,但由于企业在前期宣传培训、中期制度落实、后期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仅变成了个别人员的行为,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则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制度理解、监控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还有着不少的弱项,也导致了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现象发生,造成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力度不够,存在管理的真空,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1)统一企业人员思想,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协助能力,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企业文化宣传能内容,统一员工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将员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在一起;要将企业一线工作者作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下至上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效能;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从上至下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质量。(2)强化管理制度执行,提高精细化管理质量。通过职责划分、岗位区分,将工作任务细化、数字化、透明化,用制度促进工作的落实,是个人利益与企业利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济意识转化为企业成本核算意识,转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行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建立科学可行的奖惩机制,将任务目标直接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将大、繁、乱的管理内容逐一细化,使每一个员工能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职责,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促进制度的落实和管理质量的提高。(3)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切实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现实情况,既能提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水平,也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带动企业全体员工能力的提升,通过管理人员的监察、督导工作,有力的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鞭策员工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俊峰.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管理方略.2011(5)

[2]赵伟珍.精细化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优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2)

第2篇

【关键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优化措施

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针对低压台区线损问题分析与解决而提出的有效性途径,高效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能通过负荷终端、钳形电流表等工具的高效运用精确、快速统计出台区线损情况,并为后续的线损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是克服管理难题、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一、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

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台区线损的统计分析环节,这个环节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精确性受到计量工具管理、系统数据及资料管理及数据通道管理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干扰:

(一)计量工具管理

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计量工具管理时,常会出现电能表、负荷终端等计量工具及其他设备运行故障,直接影响了低压台区线损信息的准确搜集与分析,此外,还常会出现三相校验仪等测量工具故障问题,也常见钳形电流表的操作故障,上述工具管理不当,不能准确、快速找出低压台区线损部位及统计线损实况:负荷终端因软硬件故障或接线故障而运行异常时,所统计分析得出的低压台区线损情况就难以准确,降低整体管理工作水平。

(二)系统数据及资料管理

精细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对管理系统中相关数据及资料规范、高效管理。当前的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及资料多是由电力营销部门、电力生产及电能计量部门等处搜集、分析而来,虽然对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但审查工作不到位,不能确保搜集来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也就不能保证进一步计算得出数据的准确性,因而不能为低压台区线损统计及后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影响了整体管理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三)数据通道管理

此处的数据通道主要指符合终端的数据通道管理问题。精细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常会出现负荷终端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通道中断现象,一旦出现数据通道的终端问题,就会影响负荷终端对低压台区线损的统计准确度,降低低压台区的线损统计工作效率并错误引导后期管理工作。当系统中的负荷终端出现通道中断问题之时,其无限漫游状况直接影响线损部分数据的准确采集,有些情况下的通道中断现象会影响负荷终端运行中的正常电力载波通道常规运转,最终因通信障碍而阻断正常的管理工作。

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优化措施

在充分了解上述几点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应针对性地强化低压台区线损的计量工具管理、系统数据及资料管理及数据通道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一)计量工具管理

计量工具性能及工作状态的管理应以负荷终端等设备为主要对象,加大负荷终端工作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负荷终端运行中的软硬件故障或接线故障并及时上报,予以及时、规范的检修处理,以确保低压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对于三相校验仪等类监测分析工具,应着重强化其局部软硬件的检修工作。以负荷终端维护为主的管理工作能确保负荷终端正常运行的同时,保障钳形电流表以及三相校验仪等设备正常、有效运行,使钳形电流表等工具能更为准确、及时地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辅助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确监测分析工作。当系统中电能表等工具出现故障之时,系统中的测量型计量工具就可以及时根据系统运行实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调整参数,保障管理工作持续、稳定运行。如此一来,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就更为可靠,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硬件问题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二)系统数据及资料管理

为提升线损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强化电力营销部门、电力生产及电能计量部门等处搜集、分析过程中的现场核实工作,将搜集而来的大量数据、资料依照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分类合理分型,以便于日后不同管理工作对数据及资料的查找与分析。在日常的台区线损统计及处理工作中,及时整理并分析工作中得出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并将进过整理的资料与数据及时输入系统中,安排专人负责对日常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料整理、归类、输入、负荷等,让系统中的资料及数据为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及工作评价、工作完善提供可靠、全面的依据。

(三)数据通道管理

了解负荷终端数据通道常见问题及工作影响之后,着重强化数据通道运行故障防范及分析检修工作。运用符合终端统计台区线损之时,要首先保留原有的接入点,与此同时适当加设漫游接入点,并加设一定数量的有线通信路线,强化电力载波通道监测与调整,最终通过载波通信中继的合理运用保障负荷终端信号畅通,确保符合终端更加精确地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统计工作,促进台区线损统计及后续处理工作畅通、高效开展。

第3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财务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内容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针对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个概念,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其主要内容是指在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争取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全部支出与收入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对各个岗位做好价值质量管理与考评,争取从源头上抓起,控制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做好相应的考核与监督工作,规范好其全部经济活动与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与自身价值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

2.基本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从事前预算着手,核算具体医疗项目,从细节出发,全面考虑各项可变因素,实施全面监控,确保项目预算符合实际,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偏差;对于各个项目的收支情况要根据预算全面进行财务监控,落实收支项目的执行单位与责任人,对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预算收支项目在可调控范围内;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多收少支的单位与责任人按照服务量与工作量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嘉奖,以保证各项目单位与责任人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模式粗放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员工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只是一个说辞,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无多少差异,并没有对原有的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出多少改动,创新管理意识差,仍旧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只是简单地进行算账、记账与报账,没有将财务管理内容向深层次上发展,此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核算的内容也不够细致,这都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展缓慢。

2.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大多数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对预算的编制与监督工作并不太重视,并没有认识到全面编制财务预算的真正意义,并没有将全面预算作为一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推进财务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下去,只是笼统的对主要的医疗项目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涵盖范围也不够广泛,无法反映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发展的真正状况。另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工作也不够全面,往往只是走走形式,导致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临时支出较多,无法满足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财务人员素质不足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领导大多重视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对财务人员能力的重视,这严重制约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是因为无法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工作而从事的会计工作,这导致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业务处理能力不强,财务专业知识老化,财务管理创新意识淡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形同虚设,财务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无法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与价值。

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提高财务管理的地位,贯彻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精神,积极改进原有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创新意识,突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特色,做到涵盖范围更广泛、更细致,以财务精细化管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各项目的完成,使财务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并得到各部门的参与与配合。在财务核算方面要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增加核算范围,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互相配合,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加强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只有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与精细程度才能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以每个项目为基础,从细节入手,考虑周全,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争取做到将每一分钱都纳入预算中,减少临时支出;同时,要注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每一分钱支出把好关,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行之有效。

3.注重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

在选拔与任用财务人员方面,有关领导要予以重视,尽量选择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从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与业务操做水平;同时,要注重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工作效率,使之能够更加适应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脚步,并为其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总结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升自身价值与效益的重要手段,尽管医疗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其只要决心改革,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预算与监督工作,注重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一定会使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管理;重要性;作用

企业管理指通过规章制度及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协调企业各部门及事物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析,明确各项规定并深入落实,使每位工作人员都需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占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考核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使工作更加具体化,管理者结合工作流程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详细考核标准,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第二,精细化管理以工作人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进行精细化分解,分配到具体工作岗位及工作人员,明确各员工工作责任。第三,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即强化人性管理,进行企业员工文化集合,促进企业发展。第四,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寻求突破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加企业管理制度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探索、创新,提高企业生命力与鲜活力。

二、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1.企业精细化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企业效益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进行细节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加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由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渐向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向过渡。细节管理需保持认真、严谨工作态度,注重实际,利用具体市场数据及实际工作经验制定工作规章制定,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积极使用新型原材料,提高市场竞争力;细化内部管理工作,降低企业内部运营成本。细化每个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设备维护等工作,并及时进行记录与考核,使用文字正确表达,将每个部门及岗位的工作具体落实。管理人员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在职责范围内监督工作人员工作是否规范,发现错误后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导、帮助形成正确工作方式。对于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给予集中培训与指导,使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完成工作。消除管理工作盲区,加强各部门间、各岗位间以及工作人员与设备间的衔接管理工作,查找管理工作忙点,落实细节管理,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2.企业精细化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的作用。

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进行突破、创新,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方法,强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分析企业各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打造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落实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效率及效益。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实行精细化操作,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力求市场价值最大化。准确获取市场情报,进行正确市场定位,传播定位等。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企业管理主线,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细化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将工作责任具体、明确化,协调、统一各项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拒绝责任推诿现象,落实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增加员工满意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受益。加强节能降耗,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大工艺创新投入,开展技术改造,以节能、节材、资源循环利用为使用重点,调整企业结构,降低返工、废品等的发生,杜绝超量生产,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核算为根本,推行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建立以价值管理为主要核心的企业能源消耗考核评定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降耗考核奖罚制度。

3.企业精细化管理对激励员工的作用。

优秀的工作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设定工作标准与程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按照设定的标准与程序使员工形成正确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激励机制下的工作氛围能够发挥优秀人才的潜在能力保持高昂的创造性。通过目标激励,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分成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个人目标、组织目标等,制定量化考核绩效标准。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定性、定量考察,并结合德、勤及绩效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实行奖罚制度;荣誉得到社会认同的精神需求,在激励制度中,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重要在于精神激励,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进行工作交流的同时加强思想与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管理者要学会倾听员工的心声,注重隐藏的情绪和感受,实现“心”的管理,培养员工责任感,充分授权于员工,表示对其能力的信心,进行激励,给予充分支持和鼓励,促进发挥潜能,帮助员工进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谐工作范围,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培养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强员工知识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经验积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针对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脱产学习,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也需不断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给予员工激励的同时注意同时进行严格约束,与相应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激励与责任的有效衔接。

4.精细化管理要符合企业的特点。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属于企业发展中的特点和文化,当然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是例外的。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构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符合企业在发展中的特点和文化,构建属于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同时,工作人员也是构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多采取工作人员的意见,这样可以使精细化管理为在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使精细化管理更加具有人性化,有效的将企业中的文化内涵落到每一个环节中。另外,文化、特点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树立一定的责任心,也是精细化管理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顺利的展开。

三、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物,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宣传、推广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作员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管理工作中,在企业原有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企业运营责任及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效果的有效监督,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嘉.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解析[J].管理观察,2013,(29):25-28.

[2]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11):20.

第5篇

【关键词】:贵州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ies,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large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a lot of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meticulous management of the reg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new era of Guizhou, from its own point of view in-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 Guizhou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the meticulou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贵州省现有河道800多条,河段总长度达到36000千米,已建成堤防有1600多千米。但因长期以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使部分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营与维护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很多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使用寿命。为此,贵州省进行了全面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就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而言,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与运营维护。

1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精细化是一种新型管理概念,将强了对于职能、岗位、具体操作、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的重视。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引入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技术、以及造价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在细节上严格要求,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以提升全体人员素质、注重内部控制等方式来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以从总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2现阶段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工程建设的前期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在一些周期短、规模相对较小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不制订相应的规划与项目建议书,而直接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使工程前期的工作过于简化。加上有些单位对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性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通常以主观经验来指导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这样会因考虑不周全而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2.2对于工程建设阶段的监管不够精细化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施工工艺等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水利工程分部范围较广,相关监督部门不能针对每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导致出现了资质挂靠、验收走过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当前的工程体制下,监理单位的地位与作用也被大大削弱,从而对部分工程施工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控制、进度控制与造价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2.3施工规划尚不完善,管理工作不易开展

笔者曾对贵州省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状况进行过相应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些水利工程都拥有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往往缺乏依据性和科学合理性。甚至有些规划设计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与实际施工状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偏差。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管理方案过于笼统,对于各个分施工工序的施工管理方案表述不够明确,再加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使一些施工管理方案很难实施,精细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利工程质量。

3加强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制定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潜在的人为因素也常常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工程施工的整体效应为出发点,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为此还要充分调动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层细化制度,强化每个人的质量责任意识。

3.2认真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度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是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为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需求的必要措施。为此,因完善项目管理经营机制,使管理模式逐渐向科学化、开放化、精细化迈进。同时,还应处理好市场、建设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关系,进而明确职责,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以全面推行法人责任制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在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

加强动态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建设内容、标准等要素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设内容和标准的科学性与技术合理性。②加强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协调、管理作用,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对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与完善。③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在加强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出于对工程后期运营与维护的考虑,应从工程建设的材料、设备、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制定、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以下针对几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因素进行论述:①制定详细的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分工,各司其职地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管理。②技术交底:让参与施工的专业人员全面了解自己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关键施工工序等。③进行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项施工技术的实施都应设专人来进行复核,以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并进行及时的错误纠正,以有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④进行严格的材料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所用到的钢材、水泥、骨料等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才可使用。⑤做好工程验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各个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应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技术验收。同时遵循步步检核的原则,待一个施工工序验收合格后,在进入下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同时也为工程竣工后的整体验收提供完备的技术材料。

结语

在基础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于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善于协调与监理单位、业主方之间的关系,严格要求自己。在遵循经济性、实用性等原则的同时,加强管理方案与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后勤;管理;研究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工作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电力系统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精细化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公室后勤的服务质量,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电力系统办公室后勤管理的特殊性

(一)服务性

电力系统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为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2.为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

3.为职工提供一个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落实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管理部门掌握着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转,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办公室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一系列的后勤

服务。

(二)保障性

办公室的后勤保障一般都是在系统的正常运转出现问题时才能体现出其重要性,所以这个特性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办公室后勤保障工作事无巨细,都是从一些小事做起,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更是难上加难,如果稍有不慎或者一点点拖延都会招来误解,如果做得不到位就更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难度是最大的。

(三)多样性

电力系统的后勤保障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既包括人际关系,又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在上至各部门和单位与外部协作单位的关系,下至员工的生活、工作所需各个方面都做到妥善。

二、加强办公室后勤精细化管理,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互相协作

要做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首先就要统一思想,使各部门间相互协作,工作人员要摒弃先前的工作经验,根据“精细化”的管理目标来开展工作,进而建立起一种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秉持这一理念,从自己做起,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余帮助别人,将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此外,电力系统的领导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加强认识,对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协调,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通过有效的积极的精细化管理,来促进电力系统各个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精细、节约的制度

1.实行指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实行指标管理的最基础的手段就是明确岗位职责,要有清晰的标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要结合具体的管理经验,制定比较详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对每项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划分,具体到管理内容、管理目标和工作标准。还要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要有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电力系统机械设备的保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成本

电力系统要对后勤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就要节约成本,认真分析研究那些后勤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再与员工进行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有效的规章制度,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精密的可以长久使用的工作流程。

3.节约能源,防止资源流失

节能减排是一直贯彻在电力系统中的一项机制,要得以落实,就要节约能源,并将服务一线的各部门人员的宝贵经验进行一个定期的汇总整理,制作成一个手册或者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之明确,防止能源和资源的流失。

4.完善激励机制,建设公平的电力

系统

电力系统的后勤要做到精细化,就要注意到激励机制的公平程度,可以用严格的绩效考核的方式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员工,对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激励,并加以宣传,积极寻找激励机制的不公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电力系统在公平的激励机制下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电力系统的办公室后勤要管理做到精细化,就要肯定员工的主导地位,员工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让员工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将员工的积极性全面地调动起来,使员工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一原则如果得以贯彻实施,员工就都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单位的工作尽职尽责。所以,要搞好办公室后勤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以人为本,呈现一个互相尊重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结语:精细化管理是电力系统中办公室后勤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精细化的办公室后勤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对于电力系统长足稳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土乔.坚定方向 坚持改革 为学校发展建设安全、便捷、优质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浙江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1(01).

[2]赵计华,樊玉泉,蔡好智,徐长德,赵明虎,岳宏,彭庆瑞,费思国,路明.精细化运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

第7篇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主要问题;改革思路;操作方法

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当前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工作量也因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而不断增加,同时涌现了诸多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急需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科学制定各项指标,以此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规范体制

办公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作流程较繁琐,同时还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工作量及复杂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因而涌现了更多问题。在许多企业中,因缺少系统规范的体制对工作行为加以约束,经常造成分工不明确、工作授权不清晰的情况,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完成质量。此外,办公室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较大,若是他们对自身职责不了解,将会出现多个人做相同工作的情况,久而久之,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某些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尚未作出详细规定的企业中,极易为少数员工提供偷奸耍滑的机会,在具体工作中不能依据规定办事,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幅度下降。

(二)脱离现实情况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当前和实际严重脱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情况经常出现,这些失误最终造成办公室在落实领导命令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从而逐渐构成了一种单纯为了工作而进行工作的不良现象。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具体工作状况和有关材料,同时也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在行政管理中,只是机械性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哥哥部门缺少沟通和默契配合,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人员能力有限

在许多企业中几乎都存在办公室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有限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缺少专业人才支撑,办公室行政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非专业人才,某些还是兼职人员。其二,办公室工作人员缺少经验,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进入企业的时间较短,都是经验不足的新员工,因此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全面兼顾各个方面。其三则是某些能力出色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或是对现有工资待遇不满意,致使他们缺少工作热情,最终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细化全部考核指标

当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对办公室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相对落后,早已无法顺应当代企业的发展形势。促进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首先需要对全部指标进行量化和精细化处理。传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所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便是管理的各种事宜不够清晰,责任划分不具体,阻碍了企业的稳定运行。对此,办公室行政管理应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逻辑性划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监管各项工作流程,同时还能从整体角度对其进行把控。进而基于此,构建切实有效的工作流程,把控整体工作的进展情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实施量化处理,掌握各项工作具体流程及其实际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与内容,从总体上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精细管理制度

想要确保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确立严格的流程,制定出各项工作的详细要求。企业可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体制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规定,约束他们的日常工作行为,以此来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流程化管理的同时,应对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加以深入分析,依据一定的逻辑将其分解,应保障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每项工作的实际完成程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保障整体工作的高效完成。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标准化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在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后,应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各项工作的具体指标,包含工作完成的期限,工作整体质量规定,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等,这些都应建立合理的标准,相关负责人应严格依据标准开展工作,在完成工作后应指派专人对其进行审查,并且还要构建奖罚制度,以此来确保工作完成的实效性。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体制和详细流程,保障企业员工能够依据规定开展工作,这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企业的经营一般涉及许多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不同部门间的互动与合作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不同部门间的默契合作,单纯依赖行政部门力量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的,只有各部门间相互协作才能切实将各项行政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某些文件材料的处理,其中包含了文件的接收和发送、手续办理以及文件储存和下载等,从表面上看,该项工作较为简单,但实际上却含有诸多环节,必须要在多个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才能将该项工作顺利完成。此外,在开展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把控好有关的运营成本,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操作方法

(一)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以各种管理体制为基础的,企业想要实施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首先就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让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确保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以往的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便是办公室各种工作管理整体较为懒散,缺乏体制方面的合理依据,一般是由某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管理,他们的管理方法过于粗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实施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需要从体制的构建上入手,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将会涉及的要素进行详细规定,限制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对办公室各项工作内容也应进行精细化制定,详细划分每项工作的流程,规定全体员工应严格依据流程要求做事,对各个流程进展情况加以核实和检查,保障整体工作质量。此外,还要奖罚分明,对顺利完成工作且效率较高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奖励,而对尚未完成任务或是工作质量较差的人员应进行惩罚。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在体制层面上保障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改善企业总体经营状况。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实施办公室小行政管理改革,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彼此配合,更需要他们积极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将办公室行政管理革新落到实处。在日常工作实践中,许多办公室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重视并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依据办公室管理条例做事,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真正满足企业发展与建设的实际需求。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水平,才能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每位工作人员都应明确个人的工作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增强工作人员素养和能力

办公室行政管理改革需要对全部工作加以精细划分,各个流程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若是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达标,将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得顺利开展。行政管理改革是要化繁为简,各个环节都有特定的人员负责和管理,需要这些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进展。在具体实践当中,企业可积极引进某些专业的管理人才,以此来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水平,而对于当前业务水平较差的工作人员,应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专业培训,针对各个工作岗位开展针对性地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和素养。企业员工应努力挖掘自身存在的不足问题,积极学习并及时转变传统工作思想,全体员工共同付出、共同努力,携手共创企业美好的明天。

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运,根据对当前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水平,这是各大企业将来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持续探索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应努力强化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主动学习更多与岗位有关的知识,从而促使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付向军.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9(4):168.

[2]李军军.浅谈做好企业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9(4):7.

第8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二级院系 精细化 教学管理

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民办高校构成基础的二级院系则必须在基层力行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才能够促进整个民办高校整体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学理论来指导,也就是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使教学管理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从而提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效益和水平,以期实现一种以严、精、细为代表的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因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理论上厘清和丰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目标,进而建构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便于对当前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提供指导。建立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定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旨在选择与二级院系自身拥有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坚持开放性、适应性和标准化,强调以人为本,实施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以保证教学管理持续改进。其构建过程主要包括高层教学管理过程、教育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测与测量过程四个过程,包含组织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和质量监测系统四个子系统。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目标与过程结合,刚性与弹性相融也就是管理要素是刚性的,管理方式是弹性的。

首先编写精细化教学管理手册。手册是二级院系内部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用以表明二级院系在精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承诺和责任。手册的内容应涵盖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清晰明确的表述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相互之间的接口,它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也是完善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保证。

其次是编写程序文件。它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编制,由最高精细化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核,是在精细化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思想之下,更加详细,严谨地规定教学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具体有效的步骤,为下面各层文件提供了制定的依据。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运行、控制以及监督管理。

再次是工作指导手册,由相关职能部门编写,它往往以图表、流程图或条款等形式描述一个教学管理程序的实施,如教学部门编写的以及各类教学培养计划等等,教学管理工作制定的各类文件往往都是这一层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往往是根据领会上级部门文件精神或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而制定的,当由于人员变动或不及时归纳总结时,制定的文件往往缺少必要依据和规范,这在实施的过程中便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甚至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损失。因而,编写工作指导手册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应得到高度重视。

最后是表格、记录的编写,它是整个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最下层文件,表格是用于记录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信息的文件,当表格中填定了数据,表格就成为了记录。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在对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二级院系进行内、外审核时,审查的重点就是对记录的检查。在对二级院系工作进行评估时,对教学管理审查的多个重点也是集中在出具当前或近年来的各类记录作为审核证据。

三、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民办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基础,贯彻持续改进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执行运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监控部门在执行协调功能的同时,应该及时了解有关反馈信息,不断地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提供给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教学管理质量目标,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实施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模式也要实现四个融合即民办高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有机融合,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融合,日常教学管理与检查工作、教学质量控制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所要求的内部审核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教学管理控制部门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推动机构在职能上的融合。

精细化教学管理要求的是教学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点都要有具体的规范。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二级院系以学年为一个大循环,每个学期为一个小循环,进行内部审核,循环周期,其中每个小循环安排三次内部审核:期初主要是教学准备检查,包括教学日历、教案等内容的检查,毕业选题、实习安排的检查;期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检查,包括校院两级督导组听课、教师互相听课,常规教学检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检查及进程检查;期末主要是教学结果检查,包括期末考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考试过程管理情况,教学资料归档检查,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在内审过程中,对教学管理过程及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将质量监控活动始终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不停的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以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第9篇

关键字: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介绍

(一)精细化管理的起源。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早年做过学徒,后来不断从杂工、技工、技师、维修工长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1881年,25岁的泰勒在钢铁工厂工作期间,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正错误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选定合适的工具……这些让泰勒总结出来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培训工人,使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超过定额。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

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者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于是,包括决策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在内的很多理论被引用入经济管理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决策过程为着眼点,特别注重定量分析与数学的应用,以及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所以被称为管理科学。

(二)精细化管理的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公司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通俗的说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日常工作虽然平淡,只要坚持精细管理和精细操作,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细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才能完成更好的完成公司的发展目标。

二、财务方面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精细化管理”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就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在落实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每个管理参与者尽职尽责,工作任务要日清日结,当天对已完成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将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为管理层提供详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分公司如何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司财务预算是对公司的资金做出的具体安排。公司预算管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留有余地的原则,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管理,不单纯是一种财务行为,更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可以包揽的,需要相关科室、所属单位的积极配合,将公司的所有业务活动都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中,确保财务指标科学合理,提高指标的精确度和可执行性。

通过目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确定科室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强化对各科室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和考评。

各站队每季度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编制《季度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使自身对本单位预算的完成情况有直观的认识。

分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从利润指标的完成、输油量及输差损耗、输油气成本完成、站队指标完成、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收支等六方面全面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又共享了管理成果,同时根据实际提出确保预算目标实现的改进措施,便于结合预算部署工作计划,保证各项支出能够控制在本单位的预算之内。

(二)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资金风险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公司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每个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安全才能回家”不仅是生产运行中的一句口号,也是资金管理的一条格言。

分公司自启用资金平台系统以来,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要以分公司下达的财务预算为基础,无预算不得申请使用资金、无资金不得申请付款,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资金计划已安排,结算单据却未及时办理完毕,造成货币不能合理支付的被动局面,致使当月的资金计划不能准确实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编制资金计划时,编制单位应根据其工作计划及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不能存有怕资金少不够用而虚报、多报计划的情况,致使月末分公司存量资金剩余较大,影响管道公司对分公司资金计划的整体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计划资金、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对资金使用效率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内部考核、深化细节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管理制度精细化。把制度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和业务之中,使每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财务工作顺应“精细”这一理念,将规范管理、强化控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每位员工当中。

分公司制订了基层单位专业管理考核制度,以提高日常财务管理水平,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目的。从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月度资金计划管理、备用金管理、季度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对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按季度进行全面考核,并与相关人员的奖金挂钩。

(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财务是一个单位的核心部门,同时也是一条贯穿公司经营活动的引线,财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理解、配合、支持。各科室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协调,共同探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共享精细化管理的成果。

近几年,管道公司陆续启用了财务网上报销、资金管理平台等系统,基本上需要分公司全体员工都需掌握操作方法,财务科也专门对此进行了培训。2012年根据分公司“三基”工程实施方案的安排,结合资金管理平台要求及资金管理平台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再次组织培训。届时,财务人员会对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同时将征求相关人员的建议,获取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财务科在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基础上,要牢固树立服务与监督齐头并进的宗旨,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的方式,定期走访所属单位,积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换位思考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同时,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服务理念,在思想深处形成服务基层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主动积极的开展工作。

三、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有了服务意识,有了服务行为,没有高水平的服务,仍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水平的服务来自于高水平的业务知识,来自于娴熟的业务处理能力。同时,具备了专业素质,还需要了解业务活动,熟悉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活动全貌,才能真正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才能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业务的拓展。

公司越发展,财务越重要,整个社会对财务人员执业技能的期望值也越来也高。为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增强爱岗敬业的意识,不仅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落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精神。财务部门应当始终坚持科室集体学习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建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习型科室。工作中每位员工应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始终坚持着个人服从全局的理念。

要提高自身素质,财务人员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怕做事,要珍惜每个工作机会,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多做工作才能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才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促进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分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站队的会计核算人员采用报账制的方法定期到财务科进行费用核销,核算员应加强对第一手会计核算资料的严格把关,从源头控制原始单据的合规。

财务管理应树立精细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的工作理念,持续完善、创新;以“细”为出发点,将每件事情做精、做细、做好,认真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第10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设备 精细化管理 机械科学化修理

翻开国内外桥梁施工的历史,机械化大发展带来桥梁施工的大变革,粗放的劳动密集型施工方式已经淡出视野,两代人相继修建一座大桥的历史,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机械的出现和有效利用已彻底成为过去。如今修建一座大桥,仅需要3~6年时间,以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批跨江、跨山谷、跨海峡的雄伟工程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巨大的变革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机械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从实际应用角度研究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目的是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的提升,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管理对象进行精细化、规范化、快捷的管理和控制。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能够简化管理流程,对流程化问题进行定量化和信息化分析。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中,最为关键的是各个管理细节以及量化数据,通过对管理目标进行细化管理,有利于工程实施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重点及难点

2.1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1)桥梁施工设备环保性控制。在桥梁施工设备配置环节,应着眼新技术设备利用,国家明令限制或淘汰的施工设备禁止选用;优先选择清洁能源设备。比如桥梁混凝土箱梁施工起重设备选择50t履带起重机或6015型移动塔式起重机时,首选能耗为电的设备,截断施工过程中碳排放量,节能、环保;采取先进措施,降低粉尘污染。比如搅拌楼粉料罐应选择电子除尘装置,集中处理加料时的粉尘污染。

(2)桥梁施工设备安全性控制。桥梁施工设备的安全要从本质安全着手。要做到设备自身安全,就要x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寿命周期内的合格产品,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有效,日常维护到位,定期检查制度落到实处,不走过程;操作人员安全,就要选择健康的经过国家劳动部门机构培训后取得合法有效证件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设备,做到三懂四会,实行十字作业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维修人员安全,就要做到程序合规,人员符合要求,技术水平满足使用要求人员进行维修管理和实施;使用过程安全安全,指挥按规程作业,监管按制度办理,协调到位,不蛮干,不违章。

(3)桥梁施工设备成本控制。设备成本控制是管理效果体现的重要考核指标。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依据实际需求制定目标成本,记录清楚实际发生成本,控制策划好预计未来发生的成本。动态调控,及时纠偏,让设备成本运动的规律和轨迹可控,采取必要的经营措施,科学分析,精准把控,让实际发生值与预计发生值吻合。

2.2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1)对于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今随着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和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桥梁工程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对此需要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诸多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日常维护不当,从而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施工设备监管力不足。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均比较高,操作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详细掌握所有施工设备的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状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另外在施工设备的监督管理方面,一般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且巡检范围不全面,如有些施工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但没有及时被发现,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检修措施。

(3)维护单位对机电设备维护的忽视。在桥梁工程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设备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施工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为由设备运营单位进行设备检修;为另外雇佣机电设备维修单位承包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但这一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雇用单位不能及时了解施工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无法掌握设备运行的最新动态信息,因此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设备维护方案。

3.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3.1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重视程度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设备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生产工具,通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改善施工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另外施工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明确意识到加强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做好监督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3.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

桥梁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配置施工设备以及设备配置数量。在此过程中,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与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协调沟通。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对于设备数量和种类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合理编制施工设备的组织计划,最终确定所需施工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

在施工设备的配置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工程建设需要,确定施工设备的类型和规格,合理组织协调使用各类施工设备,使得各类设备能够形成互补关系,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设备利用水平;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要求,对施工设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等级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协调使用各类施工设备,不仅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设备、施工工期,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地理环境,在施工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设备使用率,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对于主导施工设备和配套施工设备,应该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组合使用各类施工设备的运行效率。

3.3加强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施工设备,必须加强施工设备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安全使用各类施工设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得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加强施工设备安全个庞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施工设备的实际应用中出现各类安全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升桥梁工程建设效益。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施工设备操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日常施工中独立操作各类施工设备。

3.4桥梁工程机械的科学化修理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桥梁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管理中,应该应用先进的电控技术、故障监控技术,对施工设备的故障潜伏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设备的故障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技术。比如对于发动机设备,可以对其液压系统压力参数、气缸压力参数进行检查,结合发动机运行中的振动特征,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检查,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对施工设备维修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控制施工设备修理工艺。在施工设备修理方面,有些故障问题的复杂程度比较高,修理技术难度比较大,对此可委托专业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合理选用施工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对此在桥梁工程设备管理中,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重视程度,合理配置各类施工设备的组织管理与安全管理,采取先进的故障检测和处理技术,保证桥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闫玉红.施工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经验论谈[J].工程机械,2011,42(10):64-66.

第11篇

1.1作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煤矿基层作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有限,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外加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作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时常出现违规操作。

1.2技术管理不足在煤炭企业中,缺乏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作业人员,因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因此,部分煤炭企业采区和挖掘时没有相关的设计图纸,凭借自身工作经验主观臆断,也不制定作业计划和流程,即便有些企业编制作业设计图纸,却不依照设计图纸盲目施工,忽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我国规模相对较小的煤矿企业尚不满足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系数,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稍有疏忽,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1.3安全管理杂乱无章煤矿企业内部设有相应的安全规程,然而在具体的作业中,存在管理人员不依照安全规程开展工作的现象。例如,一些煤矿企业中虽然装设瓦斯监测系统,但是这只是为应付检查,探头摆放不正确,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另外,因煤矿作业人才短缺的影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处理,引发了不必要的损失。

1.4违规现象严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煤矿企业领导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忽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身犯险,违规操作,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机制形同虚设,外加作业人员自身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有限,不服从管理,违规现象严重,这对煤矿生产管理构成了较大的威胁。2.5责任划分不明确目前,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是最为主要的监控体系,然而在具体的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了这三者的脱节现象,责任划分不明确,时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

2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注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规避和降低煤炭生产安全事故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可行的安全文化运行制度,并制定有效的落实措施。通过形式多样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和安全教育,让全体工作人员均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相关内容。

2.2加强培训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定期组织培训,以此来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业务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只有严抓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同步进行,才能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2.3实施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着重做好安全绩效考核工作,并及时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沟通交流,全面考虑影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因素,确定安全生产目标,稳步进行安全生产,进而创造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2.4采取精细化管理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煤矿企业基层作业人员的规范化意识和管理人员的科学意识,进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煤矿企业的稳步发展。首先,在作业现场中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编制相应的精细化体系文件,该文件中应包含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手段、活动形式、流程等内容,进而系统控制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精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煤矿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要工作依据,缩减安全生产中的盲目性,做到持证上岗、规范上岗。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保证各个岗位均有人负责;其次,煤矿企业的作业条件艰苦,环境特殊,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和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此种环境下迫切需要制定严谨的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改善作业环境,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最后,安全意识在煤矿作业安全生产防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借助媒体等手段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力度,避免安全生产的形式化,将安全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全体员工的心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氛围。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一、电力营销的定义

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供用关系,使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并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

当前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电力企业员工形成不重视用户需求的作风,导致企业存在着以生产为导向的电力营销观念。具体表现在:

第一,电力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制约着电力销售,影响了电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形成了有效需求和电力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电力销售市场,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第二,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开拓市场成效不大。由于电力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

第三,电力企业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三、用电营业管理组织构造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用电营业管理系统的再设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之成为必要和可能。所谓用电管理系统的再设计,就是采用现代管理原理和工程方法,对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目的在于把用电营业管理业务纳入统一化、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设计,包括职能和机构;二是组织运行体系的设计,涵括程序、标准和表单。用电营业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职能分析,用电与营业管理的职能是应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规范用电秩序;用电营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是注重搞好用电需求分析和预测工作,平衡发电和用电功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鼓励多用电;用电营业管理增加新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侧管理是用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济为杠杆、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用电管理,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上的行为。以上是用电与营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2)组织机构设计,用电管理的职能经过分析并确立之后,根据明确的功能构建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在原有的用电营业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再造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应增加市场开发及客户服务部、政策研究及形象策划等部门及其相关职能。

(3)管理流程图,管理流程图是用一些经过归纳得出的图例加上简捷的文字说明描述管理过程的示意图。这种图用来表示,当管理过程从某一定点进行到另一点,人、职责、资料及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它可用来个别或合并地表明管理过程中包括那些工作环节,完成某一环节所涉及的部门或人员,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执行某环节处理所需的时间,上下环境的信息沟通等。描述管理程序的流程图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描述单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图,其二是描述工作系统情况的系统流程图。

(4)用电营业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标准的制定,实际上可以说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继续和细化,它使得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合法化和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业务标准、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其主要内容是:职能范围、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作业接口、工作承担者。

用电营业管理的标准体系的组成:

用电营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技术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管理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工作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考核标准。

(5)用电营业管理的表单设计,由企业正式的有固定传递渠道,按规定程序由手工或计算机填写、处理、传递的信息载体,称为管理表单。众多的管理表单因其内在的联系而构成表单系统。例如:在用电营业管理方面就有许多管理表单,欠费明细表、季度考核统计表、抄表片等。

四、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的组织结构。好的管理模式,能使组织结构更为扁平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专业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营销管理的集中化,使客户在整个营业区范围内享有同样的服务体验。这一方面体现了以“流程管理为导向的”的组织模式;另一方面也充分兼顾了地区电力需求飞速增长的市场现状,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

2.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建立体系健全、运行有效的营销常态管理制度是优质服务的基础,直接决定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电力故障应急抢修能力、业扩流程周期等服务水平高低。通过构建常态政企双向沟通机制,夯实优质服务运行体系,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完善有序用电管理标准体系,开展用电量收益监测,确立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管理标准,建立电费收益分析和营销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有效弥补在安全、服务、农网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业务流程精细化。

3.精细化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和电力监管要求,采用流程驱动的业务管理模式,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和运作统筹协调机制,梳理营销各专业职责和存在的问题,对复杂的核心业务进行提炼、总结,根据管理经验进行抽象化、数字化,精确定位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确定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确定关键线路,分析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把串行工作改为并行工作,缩短业务流程周期。始终以先进企业的管理指标为目标,参照同业对标结果,从项目立项的时间、成本、质量着手,由业务督办控制流程进度,由客户经理负责协调,加强信息管理、风险控制、宣传沟通、法律监督、工作督察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