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07:1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物理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物理作为高中理科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等现象极为普遍。面对高中物理课堂学习难度较高的形势,如何提升物理课堂学习质量以及自己的物理水平,成为一个难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必须详细了解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进一步研究应对的解决策略,最终顺利完成物理课程学习任务。
1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
1.1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兴趣:造成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兴趣。高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具有一定的难度,且课本知识偏于抽象化,学生理解较困难,而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多存有不同程度上的叛逆心理,且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不够,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缺乏专研和探索精神。在多种复杂条件影响下,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轻易放弃物理这一学科,尤其在计划选择文科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中,对物理的敷衍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1.2教材难度较高:相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的难度更高,知识更复杂,涉及到电学、力学中的内容,教材中对物理现象、概念和公式等方面的设计严谨。同时,高中物理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1]。由此可见,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物理初步建立模型,并在熟练掌握公式、概念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最终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这门知识,具有迷人的魅力,但是由于高中教材的难度偏高,不适应学生实际情况,进而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
1.3教师教学方法应用不当:由于高中物理教材具有一定难度,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解决能力的锻炼,缺乏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依旧处于完全被动的位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流于表面,对概念和公式均为死记硬背,无法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去,使得物理学习愈发吃力。最终,导致学生不能领会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对物理的学习也逐渐失去兴趣,造成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现象加重。
2解决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对应策略
2.1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尤其对物理这门难度较高的学科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等,旨在吸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并对物理产生好奇心。学生能够主动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索,进而充分掌握物理规律,同时学生应独立思考,培养坚持的信念,在主观上对物理课程产生认同感,逐渐在解题中获得乐趣。应借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自己消除对物理的抵触心理,逐渐认识到物理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只有学生发挥出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后,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问题,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对物理展开积极的探索,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2将抽象化物理教学转为形象化:物理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教材内容难度和复杂性相对较高,为防止自己对物理失去兴趣,因此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将物理学习的抽象化逐渐转变为形象化,以便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可采用直观式的实验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抽象物理知识的难度,要亲自动手实验,使自己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物理概念和原理等,既可以加深对物理的感悟,同时也有利于对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如在学习力学相关知识时,由于力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难以在脑中形成直观感受[3]。因此可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图形,动手画图,或通过实验室实验,方便观察,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转变为形象化,同时,同学之间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向老师请教,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和指导,深化理解。
2.3合理应用学习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学习中,应当合理应用不同学习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针对高中物理教材的复杂性和难度,应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安排不宜过于超前,需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的普及,应根据教材情况,适当选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将教材内容更加立体化、生动化的呈现到自己面前。在高中物理阶段,教材内涉及到力学、电学等实验室内容,因此应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应引起重视的是,受初中物理基础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影响,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存有较大区别,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物理知识水平,并以此来确定学习物理时的侧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物理学习计划。通过合理的应用学习方法,可有效减少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现象。结论: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已经成为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了解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针对性解决策略。更加合理的应用学习方法,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进而激发自己对物理的兴趣,提升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质量。
作者:鞠汉辰 单位:河南安阳正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熊才香.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06):25-26.
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兴趣
根据教育部颁发实施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目标上要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为突出地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地探究问题和寻找原因,需要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或实验操作获得答案,并且对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所以,这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将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这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物理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作业类型
如通过制作水火箭等小制作来让学生亲力亲为地体验制作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开展物理科普知识竞赛,这样可促使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细节的好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奥秘。再者还可以开展物理小发明活动,这就可以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让学生更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来。
(二)用生动风趣的教学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来举几个例子。在讲解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我们班有五十人,每个人可以看作是一个气体分子。如果这五十个人都在一个教室里,就显得很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班里的同学放到一个大礼堂时,彼此碰撞的机会就大大减小了。在讲物体的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在你的头顶较高处,有一张纸片向你落下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大多数学生应该会说:“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我们再问:“如果从你头顶高处落下的是一个铁球呢?”学生应该会下意识地低下头:“这会出人命的”。从而可以很形象地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两个质量一样番茄来进行试验,即让其中一个从课桌上落下和另一个从两层楼高处落下,对比它们的损坏程度就可以说明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通过这样生动风趣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就听懂与理解所讲的物理知识,并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很好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没有自己的学习思想。通常情况下是,在上课时都是忙于记笔记,不管懂不懂,重要不重要,先记下来再说。而在课后,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就不会再花时间进行复习笔记,很多同学都是急于做练习题,做完后就马上对答案。这样就缺乏了对解题思路和规律的总结。而培养这种对解题思路和规律总结的能力,对于学习高中物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详细地讲述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对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有更深地认识。同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作为老师要提出适当可行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在课前,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每一节的具体学习重点和目标都不清楚,所以知识结构松散,没有良好的解题能力。对于这个问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逐个的指导,鼓励和要求学生要抓住课本,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几个知识模块进行思考并让他们自己总结重点与难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并按照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三、鼓励学生去自主搜索物理学习资料
对于高中生而言,仅仅学好教学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去自主搜索课外学习资料。就学校来说,图书馆是个不错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好这一资源,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开拓学生的物理视野。
同时,当今世界的科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也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尤其在获取知识信息方面。所以,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来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浏览相关的网页,来了解当前物理科学领域内重要的信息和资讯,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科学素养。再者,学生还可以参与优秀的物理学习论坛,即时提出自己遇到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就相关问题和论坛中的朋友开展深入的讨论,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教学思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做更多的服务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高中物理的主体是学生,掌握了知识最终受用的还是学生,老师是领路者,修行全在学生个人。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自己的物理成绩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认为,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无疑将老师确定为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样的“划分方式”往往给人一个误区: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老师而学。处于中学时期的高中生,心理还不成熟,叛逆心理还是存在的。这种“要我学”的思维定势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完任务”似的“被动学习”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根据新课改精神指示,课堂教学的主体定位为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这种主体的“倒置”无疑是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我要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这种转变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是进行更高质量物理学习的第一步。
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就必须使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突出表现出来,围绕此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首先,教师的备课中,应该摒弃以前单纯的灌输“死知识”,单纯地教学生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可以采用动手实验的方法,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方法自己去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性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物理规律中的物理原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创新学习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物理定律、公式有基本的记忆,还要求会具体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习方法的革新,给学生推荐一些具体方法,比如,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是低效的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等都是可以借鉴的;学生应该做有心人,从生活中运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例如,下雨时看见雨滴从屋檐落下来,可以联想到“自由落体运动”,要计算出雨滴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需要哪些条件与数据,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可以检验这个物理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解决实际问题会使知识点的运用更加熟络。这样一点小小的创新,收获的是无限量的。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物理实验是必须的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在学习“电磁学”的知识时,要用到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这些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要求掌握,然后是学生的操作实验,在操作实验中,要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计算数据得出规律与结论。这一过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了,自主学习应用知识的素质也提高了,还加深了学习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认识到物理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没有计划,对能够预测到的事实也将失去控制力,学习会更加混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教师有督促学生计划学习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计划学习的意义,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在实际应用中及时修改,完善,计划完善后,就根据计划开展学习,这期间应该有强大的意志力来履行计划,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不能使计划成为空谈。
高中学习的物理知识是比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打好基础,对物理概念熟记于心,这要求科学的温习与重复,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印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到每天,边角时间的利用上,来记忆基础知识,并合理利用自习时间,做题巩固所学知识;一天结束后,及时评价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做好评估工作。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学科越来越体现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获取基本的物理学科知识,对社会的价值体现,却在日益衰减,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越来越不利。拿我国来说,近年来,高校理论物理、物理教育等基础专业的招生规模在迅速递减,招生难已经是众多院校在每年高招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从就业前景来看,物理学科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工作专业对口的都很困难;而对口的基层工作工资又少得可怜。近几年,物理专业毕业生继续从事物理教育、物理研究的人数呈指数锐减。基于这种趋势,高中物理学科也面临着十分“尴尬”的情境,“去之不得,留之艰难”。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在大学报考上,学生可以选择放弃物理,但是,高中的会考、高考,物理成绩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
物理属于理科科目,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严格,较之于历史、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加晦涩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课堂的学习计划;很少有学生坚持完成物理的课堂预习,认为,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科目,需要的只是教师的课堂讲解;五成以上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注意力最多集中二十分钟,而三成以上的学生对物理课不感兴趣;部分学生虽然有良好的听课习惯,物理成绩却迟迟不前;在复习巩固上,由于时间紧,学生放弃了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或者只看参考资料,对课本置之不理。多数学生对待疑难问题及做错题的处理方式上不合理。只有少部分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去验证课本上相关的实验问题,对于物理问题多数学生缺乏探究心,而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学生就寥寥无几。
物理是高中生的基本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被动懒惰的学习状态,也制约了物理学科的正常进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的一项难点。
一、设置疑问激趣
疑问是探究学习的起点,有疑有问称其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一致的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以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利用学生想要探索超重、失重现象的欲望而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有一位老太太从市场买了三斤苹果,回家的路上总想:小摊贩的天平是不是做了手脚。当乘上电梯(从1楼到3楼)后拿出弹簧秤称了一下分量发现不足三斤,老人很生气,抱怨小摊贩的黑心。回到家后再用此弹簧秤称量,发现物品重量又变回了三斤,老太太认为不可思议!学生们也搞不清楚原因,这就需要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分析会提出问题:在电梯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一定是少于三斤吗?弹簧秤的示数与电梯运动状态有何种关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发现与物理学科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物理不是空设的,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促使学生的物理思维的步步深入。
二、设立情景激趣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抽象得多,初中物理学习电流等知识,学生认为很有意思,因为其和生活联系得紧密;高中物理往往介绍一些牛顿定律等抽象定义,却在具体做题时,和定义联系不上。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偏差,增强感性认识的实验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入手帮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如高一物理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物系处于静止状态时,物系内力不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可以打个比方,化抽象为生动,化术语为生活:当一个人陷入沼泽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无人相救时怎么办?在千钧一发之际,此人灵机一动,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大喊一声“出来吧!”那么他真的出来了吗?这就是物理上的“掩耳盗铃”吧。
情景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
三、实践创作激趣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探索性、创造性、闭锁性和独立性。为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精彩十分钟”使学生们津津乐道,每位学生自愿参加做主讲人,选择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内容为主题,如《黑洞》《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等,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精彩十分钟”促使主讲人翻阅书籍、上网查寻、多方请教等,每次主讲人的精彩讲授都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精彩十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共享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趣的方式应灵活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幽默恰当、突出有效。
四、师生互动激趣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所以,教师提问、学生询问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科进步。而且,在课下辅导上,教师应该多下工夫。数理化三科教师应增加交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清楚这种联系,认识这层联系,利用这层联系。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转变自己对物理的认识,“满堂灌”的教授,“填鸭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不懂装懂,而老师也自欺欺人地满足现状,结果却和老师的期望、课堂的表现大相径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让其积极地投入学习热情,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物理。教师应多样化教学,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也不能光考虑分数,一切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前提。不以课堂容量论课堂的有效性,不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教学评价依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真正做到学习自主。
1.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高中物理不仅内容多、难度大,而且使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比较复杂而抽象的物理现象及过程。高一新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基本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一下子不能有大的改变。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高中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学初伊始,必须指导学生区别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容的要求、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应该正视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一定能学好物理。
2.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在情感上给予感染,让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达到以情足知,知情共育的效果。那么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还要琢磨学生可能存在的疑点。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现行教学中的物理知识,大都是以定理、公式、法则、原理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庄严"神圣"、完美无缺的感觉,被供奉于教学的殿堂里,看似"威严"的知识给学生一种枯燥感。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些物理知识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探索后取得的,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的精神,将物理知识与人有血有肉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其兴趣。在教学语言方面,要做到准确、清晰、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能达到传神又传情,获得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学语速能做到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变化的语言能刺激和强化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从而引起其兴趣。
3.引导学生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很好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没有自己的学习思想。通常情况下是,在上课时都是忙于记笔记,不管懂不懂,重要不重要,先记下来再说。而在课后,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就不会再花时间进行复习笔记,很多同学都是急于做练习题,做完后就马上对答案。这样就缺乏了对解题思路和规律的总结。而培养这种对解题思路和规律总结的能力,对于学习高中物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详细地讲述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对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有更深地认识。同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作为老师要提出适当可行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在课前,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每一节的具体学习重点和目标都不清楚,所以知识结构松散,没有良好的解题能力。对于这个问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逐个的指导,鼓励和要求学生要抓住课本,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几个知识模块进行思考并让他们自己总结重点与难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并按照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4.科学阅读,努力自学
阅读是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要得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对物理教材的阅读可分为两个层次。
4.1 课前预习阅读。牢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于学好物理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课前预习阅读课本,超前学习,走在教师的前面,只要你认真阅读,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放在教师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探索上,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效率,课前阅读可以这样进行。
4.2 课堂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对重要段落要反复阅读,必要的加上理解说明,促进理解和记忆,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因为概念、规律的文字叙述所用的关键字、词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或者揭示了某种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只有对这些关键的字、词进行反复推敲,抠懂这些字眼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分层模式;高中物理;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它在集体教学的模式下进行个人的分开教学。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分层为基础,例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高低和记忆能力等方面。这些因素很大的区别了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能力,然而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能力不同,有针对性的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确定一个不同的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同学能在自身的能力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实现物理课程的学习,到达自己期望的最大目标。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笔者在这里根据自己多年的物理课程教学经验和与其他方法对比之后,对分层教育模式的好处和意义进行了以下几条的总结:
(一)提高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涉及面较广,难度深,学习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避免俩极分化的极端现象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学不够,慢的同学消化不了失去兴趣。采用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同学有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首先要对不同基础的同学设置其对应的学习目标,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接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耐心的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让他们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热爱物理学科的学习,进入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其次,老师也应该提前做好对应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困惑和问题耐心解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教学能力
积极有效的组织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相对应的灵活安排他们的学习目标,努力提升老师的个人组织管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的 问题,对于老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又由于分层教学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传统教学的工作量,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个人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对于高中生来讲,学习好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是他们的基本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奥妙,享受探索求证的过程,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概括归纳,学会掌握事物的内在规率,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物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知识的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很吃力,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然而又无能为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影响成绩。这样,我们要针对物理课程的特点,应用分层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物理课程,但是应用的前提有以下几点:
1.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认知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就存在了较大的差异。而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上有着不同的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2.每个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感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
3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学习环境。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来看,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物理老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独具特色的学习环境,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老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1.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科学的分层次
通过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将班级的学生分成由高到低的几个层次。这种分层是师生磋商的、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避免对学生“贴标签”、“定成份”。
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剖析,将他们进行层次的划分,并且这种层次划分应该有其特别的灵活性,不能一直不变,防止出现对学生进行标签化,高低化的分层现象出现。
2.教学目标分层
要依照课程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物理学习的难易程度达到既不是很容易也不是特别难的效果,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方面目标的指定要分为没个课时的目标,每个章节的目标和最终的 目标等等。
3.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的过程汇总一定要注重知识在课堂讲授中的分合结合。因为知识虽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那么学生在经过课堂的学习之后很可能获得的是松散的知识,不具备整体和系统的特征。正是因为如此,教师一定要对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在课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分合结合。从而使教学变得高效和科学。
4.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加强而言,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再好不过的一种组合。而对于练习任务的分配老师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在课堂中留出相应的时间为学生的练习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漏洞,并且老师也可以更好的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通过对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分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十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分层教学的特点也十分的明显,能够使物理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独特,能够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老师也应该顺应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潮流,不断完善自身,更新教学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相应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那么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从哪些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又要培养学生哪些反思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以下六方面入手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成效非常显著。
一、经常反思学习常规
1.反思学习态度。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要不要教师或家长的敦促,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对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课后学习会不会积极主动·会不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遇到困难会不会气馁·是否有积极主动地请教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2.反思学习资源。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除教材、练习册、实验过程这些学习资源之外,是否还会充分利用教师、家长、课堂教学、同学间的交流、课外活动等等这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3.反思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高效·是否适合自己的特点·有哪些细节还要加以调整·是否有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的习惯·学习效率低,是否会主动请教师或同学帮助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
4.反思自我评价。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是否有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作出客观评价的习惯·评价的标准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
培养学生经常反思学习常规的习惯,不仅可以逐步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而且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着重反思主干知识学习
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科学习的成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或重难点,由于内涵丰富、原理深奥,学生一般不可能一次性理解到位,需要不断的感悟、分析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因此,对主干知识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这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我这样理解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今后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与那个概念或规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例如:在学习磁场时,笔者引导学生反思:磁场线与电场线有哪些相似点、哪些不同点·磁感强度B的定义与电场强度E定义比较,有哪些相似点、哪些不同点·……。
另一方面,教材编者和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分散难点、降低栏高”的教学策略,将重、难点知识拆解成若干个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便于学习和掌握,但这样做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因此,在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相关知识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本质。
例如,力学学完之后,有不少学生对力学的知识体系感到比较乱。同样是力学题目,有的是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有的是用动能定理来解,有的又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有的又用……,解法非常多,他们非常困惑。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反思:①力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力与运动的关系)·②解决力学问题有几条途径(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三条途径)·③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适用的情况有什么区别·④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⑤动力学观点与动量观点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养成着重反思主干知识学习的习惯,经常反思主干知识的学习,不仅能逐步深化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增强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层次意识、系统意识,从整体上理解、把握高中物理学的科学体系和核心本质。
三、着力反思科学方法和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学渗透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高中物理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灵活多变。反思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核心本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生成学习,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物理知识点的学习,不断理解、掌握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逐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反思:牛顿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使牛顿推导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假说与验证、归纳与演绎、简化与近似、数学方法等)
学生学习高中物理,避免不了要解大量的物理习题,如果学生解物理习题经常很困难,物理考试成绩长期不理想,必然会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持续兴趣。因此,着力总结、反思物理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电势差”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反思:①电场中的“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分别与重力场中的什么类似·②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电场力做功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③求: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分别有哪几种求法·
培养学生养成着力反思科学方法和解题方法的习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生成学习,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乐趣和学习效率。
1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作用分析
1.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所谓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物理思维的主体是具有特殊生理和心理机制的人,物理思维的客体是客观物理事物.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我们要认识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相互作用等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反映,就要对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再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伪存真,并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物理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把物理思维分为三种(这种分法不是绝对的):一是物理抽象思维,即以物理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二是物理形象思维,即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表象、直感和想象;三是物理直觉思维,即以物理概念和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它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直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物理问题的实质并迅速作出猜测、设想变成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基本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虽然把物理思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但这三种思维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在同一物理思维过程中,往往三种思维同时存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物理思维对象进行全面的考察、深入的分析,从而形成物理理论体系,并将之用于处理实际的物理问题.
1.2建立完备的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不少学生通过多年对物理学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物理知识,能够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在做题时也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各种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但是许多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体会,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物理理论,从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一直到原子物理学,但却感觉到头脑中杂乱无章,就象堆砌了许许多多物理知识的砖头,却看不到一座物理理论的殿堂.这是为什么呢?归其根本,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地把所学的物理知识构筑成一个严密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1.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物理综合复习中,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应当在教学中受到必要的重视,在自然科学中尤为必要.对原理、原则的应用应向多方面求发展,或对于多种问题谋求解决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的基本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问题的解决中产生发展起来,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提出的问题,当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并刺激其深入思考与研究,注重思维的首创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转化能力、自行批判的能力.
2思维导图与物理复习进行整合的策略
2.1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订复习计划
以前很多同学都做过复习计划,但一般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清楚的流程,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画出来,得到清晰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个图就能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如果在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使其一目了然,便于执行和互相交流,也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良好的载体.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圆周运动、动量、机械能、电磁学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章也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力的认识.而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要求很高,本章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物理后面的复习,因此,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来梳理本章内容与前、后面的知识相联系,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复习计划也就自然呈现了.
2.2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提纲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总结,对章节后的复习只是停留在做题上,更缺少对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过程.鉴于以上情况,我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决定先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并提出问题,再在课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质疑.
例如,“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这几个概念是电场中较难理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画概念图如图2所示,将几个概念有效联系到一块,提高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10-01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认识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一旦对学习物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能力的创造欲望呢?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千方百计地把认知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物理学中的实例、实验、仪器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探究、去掌握认知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从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形式、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来。首先,教师在教材处理、备课、组织教学、板书设计上,使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到老师讲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由此对物理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工夫,使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同时注意好语言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要注意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适当增加各种趣味实验,经常引入物理学中的奇闻轶事,始终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这门科学的倾向。
二、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知识的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是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怎样做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呢?
教法要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发现法等。废除注入式,积极启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做到讲授精炼,练习安排巧妙,知识应用灵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物理知识。
重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和“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具体、刻板的知识,一个是适应范围广,举一反三的方法,换言之,“渔”即学法。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拟定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系统目标。如:发展智力(观察、动手实验、记忆、分析、推理等)的方法、完成学业(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等,然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学法,成为自学物理知识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求知的方法。
开辟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小制作、小论文比武、组织专题讲座、知识抢答竞赛等,让学生涉足一些新领域,以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可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外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既能够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规律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多角度引导,鼓励探索求异
一、增加自信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注重结果,但对物理过程忽视了。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兴趣
学生物理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物理学科难度大,从而导致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强化预习
学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物理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学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四、落实“双基”
学生物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搞,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讲究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等物理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六、注重积累
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快。
七、归纳综合
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完善提高
一、结合学科特点,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新课改理念
对一些开始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改地区的教师来说,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对新课程不熟悉、不了解,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仍以讲为主、采用“满堂灌”、搞题海战术。这样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负担。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针对部分优生、希望生,只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学生分数,忽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主要原因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对教师考核量化的科学评价体系。总之,我认为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有缺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跟上新课改,缺乏科学的创新精神,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新课程理念
物理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也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
1.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一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二要靠学生亲身到实验中去激发。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或展示或竞赛或讨论,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很有帮助。
2.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能力培养体系
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梯级,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由低到高、层层深化,学生通过“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练一点、多创造一点”的活动,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当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具有连续性,这就要求各教学阶段间必须相互包容和相互渗透。
三、构建新的师生互动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只有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及试卷、个别谈话等有限的几种,这些方式作为检测和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把这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我们不能因为课程改革就把传统教学本身的优势放弃,也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邯郸学步。所谓课改精神应当是以开放的意识、探索的心态、包容的气度、多元的观念、谨慎的态度与务实的精神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笔者认为,不管是传统还是外来的教与学的模式,我们都应在新的形势下,理智地思考、合理地应用,做到去粗取精、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因此,教师应把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作为基础,构建适应新课标理念的师生互动体系。教师批改作业也要体现出教育的人性化,对学生做错部分不再是打上一个叉,而是画上一个问号,表示此种解法有问题,请思考。对作业完成好的优秀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奖励,对学习差、问题多的同学给予鼓励,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学生将近期教与学的感受写到作业本上,使作业本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这对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新课标理念。
教师在评改试卷和作业时,写上一段富有人性化的激励语言、格言、希望和对某个同学的感想等,让他们看到并赏识自己的优点。
大学物理是运用高等数学较多的一门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课。因容量大、概念多,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学生普遍感觉大学物理枯燥难学。大学物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大学物理习题课教学,旨在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思维方法、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取学好物理的信心,并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习题课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物理习题课面临着系列困难和问题,很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习题课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大学物理课学时不断减少,而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受到物理课学时数的限制,物理习题课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时间紧,因而教师往往“珍惜”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给出题目后就解释题意,解释题意时就几乎全部“摊牌”,过早给出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整个解题过程全程包办,牵着学生的鼻子一讲到底。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教师热情洋溢,学生兴趣索然。这样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解题经验取代学生的主动思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表面上看似乎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实际上,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展,而且教学效果差、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久而久之,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会磨蚀掉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舍本逐末。
二、学生在求解物理习题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严重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用已掌握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新问题所体现的素质和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经过中学时期严格的解题训练,为大学物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这种训练中形成了对同一类问题或同一种直观模式的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对学学物理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学生通过知识“正迁移”,可以有效避免对知识死记硬背,可以实现知识的贯通、理解和转换,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物理学规律,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也很明显,学生容易忽略知识迁移的条件、适用范围和问题的本质,生搬硬套,以一贯的思维定势去处理问题。比如,用动量定恒的方法来解决涉及定轴转动的碰撞、打击问题,用代数方法求解本应该用微积分方法求解的问题,用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题,等等。再如,学生在高中时用代数方法做过大量物理习题后,形成了以“选公式”、“解方程”的方法求解物理问题的思维定势和解题习惯,在学学物理时,下意识地沿袭这种惯性思维,常以经验代替认真思考,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盲目套公式,而不是着眼于全面、缜密分析物理问题,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导致对物理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解题便成了简单机械的方法的模仿和技巧的训练,而背离了学学物理的目的和要求。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干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导致学生缺乏思维创新,难以灵活变通。教师要通过习题课教学,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尽早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重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建立新的思维定势。
三、学生对学学物理和求解物理习题普遍存在畏难心理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但现阶段,中学教育仍然以“灌注式”的应试教育为主。高中阶段,学生天天和老师在一起,老师抱着学生走,对每个知识点,老师都事无巨细地反复讲解、反复训练、反复测试,学生往往不用去思考学习方法、不用去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去自主发现并解决自己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而只需要在老师规定的轨道上按照教师设置的规律运行。而大学阶段,教师一般只讲解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学;学生也不再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而有更多的时间由自己独立支配。因此,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式及对自学能力的要求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跨度,学生往往因不太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而感到茫然无助,从而滋生畏难心理。大学物理课是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还没能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适合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而大学物理相对于中学物理而言,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对很多在高中就感觉物理难学的学生而言,大学物理就更难学了。此外,大学物理不同于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微分、积分知识的广泛应用,学学物理要求学生能转变观念,学会用微积分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而学生虽然在大一第一学期学习了高等数学,但刚开始接触大学物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掌握运用微积分处理变量问题,导致畏难心理滋生,学习兴趣减退。因此,通过习题课,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应用,将物理知识内化为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学好大学物理的信心。
以上是我根据实践总结出的物理习题课面临的问题。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改善大学物理习题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