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08:5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传统企业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与传统的管理体系不同,现代管理体系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在近代时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管理环境的复杂程度展示还不是非常到位,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完整,也是停留在一个较浅层次的方面,没有深入理解,其思想特征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本观念是比较突出的,对厂房、设备、物料等方面的管理更加侧重。
(2)个体观念较为突出,通常情况下,其所管理的对象大多都是某一孤立的对象,而在处理问题过程当中,很少进行通盘考虑,只会就事论事。
(3)突出简单决策的观念,在这里所指的决策指的是那些具有直观、经验和线性思维特征的决策。
(4)战术管理观念比较的突出,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企业的内部来解析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调整管理的方法。
根据以上所述的内容,能够相应的总结归纳出以下五个方面: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对于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要着重注意。
(2)突出系统观念,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整体来考虑,要协调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配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起到优化的效果。
(3)突出择优决策观念,首先,要分析多个层面以及多个因素,在将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再做出最优的抉择。
(4)突出战略观念,它作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管理者要要具备超前思维,同时能拥有高瞻远瞩的管理行为。
(5)突出权变观念,管理行为必须能够根据人、事、时、地四个因素来进行随机应变。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首先,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对于人和物的管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管理都是比较重视管物,对物品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这些相关工作的监管比较严格;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则是在管人,也就是非常的重视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工作积极性。其次,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在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一般而言,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这样的企业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建立,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也会逐渐的完善。旨在利用严格的制度来对员工进行行为约束,以此达到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但是,现代企业管理则是将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以及人的自控作为管理的重点,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了,非常重视人本身。这种管理方式注重培养领导者的素质以及员工的素质,希望结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自律性与自我激励,以此达到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目标。
再者,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在单、多维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正常情况之下,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主要是就企业中的某一项管理因素而实施的,这种直观的线性思考其实是存在弊端的,不够科学合理。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是多维管理,考虑的因素更多,更为周全。最后,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前者是注重数量优先,而后者则是注重技术优先。传统企业管理侧重于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大产量,但是却往往忽视了对产品科技水平的提高。但是大家都知道,低端市场的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一家企业想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核心科技,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才不容易被市场淘汰,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恰恰重视技术的提升。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首先,在本质上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就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管理在本质上是将经济系统当作是一个封闭系统来进行管理的,其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与处理也基本上停留在静态分析、个态分析以及近态分析水平。与之相反,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都是动态的、系统的以及前瞻的。举个例子,在2003年,当时我国的造纸行业整个市场竞争都非常的激烈,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该行业整体前景是比较惨淡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造纸企业都将目光转向了压低成本,希望能够通过降低降低在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打价格战,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不被淘汰。但是有一家企业独具慧眼,在其他企业盲目压低成本的时候,淄博博汇纸业独辟蹊径,将市场和企业的经营动态联系在了一起,将公司上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将成本构成当作整体的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建立起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而且该系统具有比较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最终,该企业取得了让人羡慕的业绩。其次,实际上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并不是彻头彻尾相矛盾的,其中,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而现代管理则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并不是彻底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代管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包含了传统管理的,它将传统管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很好的提升与完善了传统管理。其实,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数量规模效益是绝对不可以抛弃的。
1、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2、不是人不好,而是没用好
3、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
4、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5、企业赚钱了,可以掩盖很多管理问题,其实你应该赚得更多!
6、讲究科学、讲求人性化就是整顿的方向。
7、思一思 研究改善措施 试一试 坚持不懈努力
8、整理-腾出更大的空间
9、整理整顿做得好,清洁打扫没烦恼。
10、抓紧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件产品。
11、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12、整顿-提高工作效率
13、素养-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14、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供应商)
15、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16、实施效果看得见,持之以恒是关键。
17、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
18、仪器设备勤保养,生产自然更顺畅。
19、选人比用人更重要,选人是根本;
20、清洁-拥有清爽明亮的工作环境
21、5S效果很全面,持之以恒是关键。
22、管理者应更重视对一线人员的培训;
23、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24、做一个边说边做的管理者;
25、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26、企业管理归根结底为人的管理,管理者要处理好“人的差异化”和“管理的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27、改善品质要规划,主力推动标准化。
28、5S运动 从你我做起,让我们更有自信!
29、清扫-扫走旧观念,扫出新天地
30、整理整顿做得好,工作效率步步高。
31、零缺点的生产过程,一百分的优质产品。
32、“好的制度”和“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33、创造舒适工作场所,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4、老板应经常提醒自己,把自己和企业分开,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亲戚或朋友;
35、不绷紧质量的弦,弹不出市场的调。
36、管理没有救世主,你不能自救,没人愿意也没人能救你,别人都是来协助你的;
37、无论是看得见, 还是看不见的地方,都要彻底打扫干净。
38、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39、投入多一点,方法好一点,绩效自然高一点。
40、你嫌你的员工素质低,炒掉他们,换一批还是一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培训他们!
41、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42、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它往往比有声的命令更容易使人听从。
1、员工不会做你期望的事,只会做你检查的事
2、三流的企业人管人,二流的企业制度管人,一流的企业文化管人。
3、让员工在你身上看到希望,心情不好时要假装。
4、你如果是活尸,你带的团队就是一群僵尸。
5、员工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错第一次是员工的错,错第二次是你的错。
6、不要用过去的能力去解决未来的问题。
7、员工犯错不见得是坏事,有做事才会犯错,当员工犯错时说“我可以原谅你,但我不会放过你。
8、团队的关键在于人心。
9、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10、有勇气改变你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
11、作为领导,你必须先有奉献精神,才会对公司有贡献。
12、选用有正确态度的员工,培养其能力,才能放心的给予其任务。
13、法制小人,理制君子,无为制圣人。
14、成功人士三大特征:积极乐观、目标导向、自我激励。
15、员工需求排位:成就感、参与感、体谅人的上司、休假、奖金。
16、沟通过五关:说清楚了没,听到了没,听懂了没,()对方同意了没,做了没。
17、宁愿苦一阵子,不愿苦一辈子。
18、成长=收入=生存
19、现代企业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
20、重点不在你知道什么,而在你做了什么。
21、对培训很多人的做法:课上很激动,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
22、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23、做了总比没做好。
24、惩罚制度是给有心人用的。
25、问题处理的关键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如何发生的。
26、意识来自于要求,要求来自于习惯。
27、领导会失去的两样东西——1、粗茶淡饭2、肺腑之言。
28、不做计划,就是计划失败。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国家经贸委制定了《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随后相继制定了《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注册设备监理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文件,为设备监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1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重大设备监理工作,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和环保等9大行业、35个设备专业的重大设备或关键设备,被列入首批国家鼓励实施设备监理的重大设备目录,为设备监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带来重大机遇,给设备监理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和挑战。监理企业要紧紧抓住设备监理行业深入发展的机遇,能否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挑战中谋发展,在设备监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其经营管理模式向大型工程设备监理的转型,设备监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髙。
安徽万纬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的一个工程管理部门,2005年3月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从中国石化整体剥离后,以企业改制为契机,以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为动力,以设备监理为主线,结合公司长期从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向大型石油化工工程设备监理转型发展。
2.管理模式的改革
公司改制后进行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以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备监理为主业,优化组织结构,理顺业务流程,完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各项目部的设备监理能力和各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职能,促进公司转型。
2.1调整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
公司首先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分为3层:第一层为决策层,由原公司领导担任;第二层为管理层,由各职能部门承担,公司将职能部门整合为市场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和综合管理部4个部门;第三层为设备监理层,以项目部为经营单位,作为公司经营业务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的HSE、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控制和管理,项目部经理、总监由公司法人代表授权任命。
新的组织机构理顺了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和项目部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工作程序和职责,强化了项目部在公司经营业务中的地位,加强了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构建了一个科学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实行项目部的设备监理与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相结合的设备监理模式。
2.2 理顺业务流程,建立管控制度
公司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相结合,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作为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保障。统一和规范设备监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激励和约束设备监理行为,理顺公司的经营业务流程。
新的业务流程明确了项目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建立公司内部审查(内审)制度,并对项目部和职能部门与业务流程的衔接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内部沟通,确保业务流程的畅通,严格管控业务流程每个环节,按照业务流程做好项目的设备监理,提高工程质量和运营效率。
2.3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监理水平
职能部门是公司经营业务的管理者,对公司经营机制的有效运行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通过对项目部的指导和监督,促使其按规定、按流程完成设备监理目标。例如,工程技术部是项目部的主要管理者,发挥其全盘统筹、平衡协调的作用。对监理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流程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督,注重设备监理目标的分解落实及日常跟踪,完善公司经营管理机制。
项目部是设备监理业务的实施者,应明确其工作程序,积极探索快捷、髙效的设备监理方式,以强化项目部责任主体来促进设备监理工作有效开展。具体体现在:
(1)提髙项目部设备监理工作实施能力,加强项目部对公司制度和程序文件的执行力,充分发挥项目部团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充分利用项目部管控平台,做好项目资源优化组合,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业调整和资源配置。
(3) 完善和深化项目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
(4) 加强项目部对设备监理过程控制和管理作用,提髙设备监理水平。
3.转型发展的措施
在改革后的管理模式下,公司从目标管理、责任分工、管理体系和检查考核等方面促进设备监理的转型发展。
3.1确定设备监理目标
公司以项目为对象组建项目部,确定设备监理目标,将项目部的利益与设备监理目标直接挂钩。项目部按目标完成项目的HSE管理和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各个层次的分目标。项目经理、总监、监理人员层层明确监理目标,步步落实工作职责,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同时提高了设备监理工作效率。
3.2合理配备监理人员
公司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配备每个项目部的监理人员,制定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监理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最大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对项目进行设备监理。
例如: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安庆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化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油品质量升级的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90多亿元,于2010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9月建成投产。公司承担了该项目I联合装置的设备监理,成立了项目经理部,以区域划分为新区监理项目部和老区PMC(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代业主管理)项目管理部,按给排水、动设备、静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焊接、无损检测专业配置设备监理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适时调配公司专业技术骨干,共调配各类监理人员80多人,其中注册监理师17人,中石化注册监理工程师23人,国家安全工程师4人。各专业设备监理人员配备齐全,不同岗位有不同的监理目标和岗位职责,实现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人力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最大化,对该项目进行设备监理。
3.3 制定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部按照“三控、四管、五协调”(三控: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四管:安全、信息、合同、资料管理;五协调: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制定设备监理管理体系,编制监理规划,每个设备专业编制设备监理实施细则和安全管理细则,依据国家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和监理程序文件,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来进行设备监理,实现设备监理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目标。
例如:安庆炼化一体化项目经理部编制了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安全管理细则、重大设备或关键设备监理措施90多份(册),完成了PMC14个项目管理程序文件的编审工作。这些文件与公司原有监理程序文件、管理细则、台账模板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明确了安庆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设备监理目标、措施和关键质量控制点,有的放矢地对该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指导设备监理工作。
3.4按照目标检查考核
设备监理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注重个人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的整合,对公司的整体经营目标以项目部进行分解和分层化管理,促使项目部按规范规定、业务流程和监理程序文件履行监理职责,激发全体员工完成各级分层目标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形成“人人有目标、事事有责任、时时有监督、处处有考核”的良好氛围,把设备监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每一个责任人,逐级进行检査与考核,直至各级分层目标的实现。
例如:安庆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监理目标按新区监理项目部和老区PMC项目管理部进行分解,前者再按常减压蒸馏、重油加氢、柴油加氢、系统工程4个监理组分层,逐级分解到总监、总监代表、HSE、合同和信息档案管理工程师以及各专业设备监理工程师;后者按炼油和化工I、热电和化工n、老区系统和港贮3个区域监理部分层,再逐级分解到经理、总监、各管理工程师和各专业设备监理工程师。每项分目标均与利益和效益挂沟,使个人利益、项目部利益、公司经济效益三者息息相关。工程技术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对分解后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按签订的监理目标逐级进行检査和考核,确保了该项目按照进度网络计划节点按期、保质完成和投产。
4.转型后的成果
公司通过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向大型工程设备监理转型,拓展了经营业务,打造了精品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1拓展了经营业务
公司改制后,经营业务除了大型石油化工工程设备监理为主业外,还开展了造价咨询、招标、工程咨询等综合性业务,承接工程项目500余项。其中承担了投资38.2亿元的福建炼油乙烯项目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装置和投资34多亿元的安庆炼化一体化项目I联合装置的设备监理,参与了中国石化武汉80万t乙烯项目、中化泉州1200t炼油项目、淮南煤气化项目、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项目等大型工程设备监理,实现了向大型石油化工工程设备监理企业的发展。
4.2打造了精品项目
公司所承接的项目获得众多奖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国家鲁班奖3项、省(部)优质工程奖20余项。例如公司承担的中化格力(珠海)二期项目获得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最髙荣誉奖励——“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该项目2011年投产当年即实现满负荷运转,达到了创建“精品工程”目标。
4.3 提升了经济效益
经营业务的拓展和精品项目的打造提髙了公司的设备监理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经济效益提高,各项财务指标提升,持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由管理模式改革促进设备监理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
5.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 管理模式 现代化
一、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概述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完成经营管理的目标,通过对经营活动与内部资源进行组织设计,从而形成的系统管理方法与框架。企业管理的模式主要分为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前者注重法制管理与个人能力,强调以制度规范与管理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后者推崇集体主义,更偏向于人际关系与集体利益的协调和管理。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企业依据社会化生产需求,运用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加强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从而将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程度的管理过程。企业管理现代化既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经济领域的集中反映,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控制与管理组织等各方面的现代化,需要企业将知识经济的管理思想作为主导方向,对各部门实行民主高效的管理,并依据科学控制的原理对内部控制的标准进行完善,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手段应用到管理过程中。
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一)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规范,对企业员工的意识、思想与行为进行约束,其重点是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保障企业管理有序进行。虽然该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制度建设,使企业形成规范化的管理秩序,但是也存在人性化管理薄弱和管理模式僵硬等不足,会使企业管理阶层和企业员工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二)情感化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建立在信任和情感的基础上,其重点是通过人性化管理方法,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情感化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利用激励因素与情感因素来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企业创建的早期阶段,该管理模式的人性化与亲密度可以提高管理模式与管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但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情感的作用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沟通不顺利,情感出现波动时,将会导致企业利益关系的破裂,从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
(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让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担任管理要职,从而实行集权化的管理。由于企业管理成员间存在血缘关系,所以在制定企业发展决策时容易统一意见,在贯彻执行时也可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该管理模式最大弊端为管理方式较为专制,制定的发展决策存在片面性与主观性,其决策的风险性较大,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家族管理人员和非血缘关系管理人员的矛盾也会一直存在,从而影响企业的开放化发展。
三、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现状
(一)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现代化的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很多企业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管理过程主要依赖于过往的管理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制。
(二)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企业区域、发展环境和综合实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生产技术强和员工素质高的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企业已经走上以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仍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居多,主要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三)管理的创新能力有限
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过分注重降低成本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改革与设备更新方面,没有形成结合行业背景与企业实力创新管理方法的意识,只是简单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的跟风情况与商业化情况较为突出,没有体现出企业管理的特色,管理的创新能力不足。
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一)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国家已经从制度层面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需要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发展模式,必须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并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与风险控制等模式进行创新,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个体发展
以人为本体现了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的精髓,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完善企业的考评机制与绩效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为员工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与平台,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其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了解员工在个人发展与民主管理方面的需求,让员工充分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提高企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社会与市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也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借助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优化生产环节和设备的操作流程,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可用资源,逐渐提高企业发展中的智能化水平。
五、现代化要求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要求企业以社会责任作为发展主导,通过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来衡量其发展行为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以责任的作用与制约,促使企业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运营价值的优化,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社会责任的管理模式更注重于立足于全局,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充分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的最关键因素,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该管理模式强调“人”的健康发展及心理诉求,要求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层次的需求,例如企业通过开展生产比赛、技能培训与组织文体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使员工在满足工作需求后得到精神方面的放松。
(三)知识型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指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知识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其发展途径为:做好员工知识化和国际化等现代思想的管理与教育,建立健全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模式,完善企业的人才结构;注重技术的完善创新,建立智能化的信息组织与平台,实现企业在人才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智能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管理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燕霞.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业,2011(8):147+146.
[2] 黄志建.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2):12-15.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24-02
一、现代企业的几种管理模式
(一)从企业的成立方式出发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成立时都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式企业,由此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家族式或亲缘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由一个或几个家族成员担任领导决策层,实行集权化的管理,在决策上奉行专制式。企业的相关管理规范通常由家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构成,企业利用天然的血缘关系来保护公共资产的安全。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创办资金的归属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企业成立初期,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企业的管理权自然就落到了主要投资人的手中。这种模式下的企业能够保持高度的统一,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这种模式无疑便于统一管理,决策的制定、执行也有所保障。
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成立初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毋庸置疑,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越过创业期后,进入发展的中间阶段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首先,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没有广泛征询其他人的意见,所作出的决策并不是综合了所有人的需求以及适应企业发展的,往往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偏激性,这就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其次,家族式企业所倚靠的亲缘关系也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为企业招兵买马的过程中,出于安全的考虑,家族内部的人员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长久以来,各种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不仅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不便,而且给决策造成更大的困难。同时,从外界吸收的外来优秀人才往往会因为无法融入家族式的关系而外流,给企业造成损失;再次,在企业创业期,为了迅速拉动企业起步,企业通常凭借公关手段、广告战等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这种方法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2.友情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家族式企业有相同之处,企业由几个关系亲近的人共同出资创立,凭借互相之间的关系来维系企业。区别在于,这种关系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因此没有亲情所能维系的时间长久。
(二)从企业的管理手段来看,企业的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1.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即依照确定的制度规范来管理企业。这种制度并不是一个人制订的,而是在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商讨之后所达到的共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规范企业员工,使管理有据可循,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上的混乱,促进企业平稳持续地发展。
但是,过分地强调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容易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对重复单调的工作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
2.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即用人性化、人情化的模式来管理企业。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运用人的主观因素来施加管理,管理中的规范主要是道德中所说的人性和良心。
不得不提的是,在管理中融入人情的因素本身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益处,但是过分地强调所谓人情和良心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谋福利。将人情关系泛化只会导致最终企业的衰败。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与发展趋势
(一)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1.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资本和商品的流通更加自由。相应地,企业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民主合理的管理方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2.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重要的转型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中国要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保持企业稳中有升的发展状况,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而企业管理这一核心环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3.社会文化的进步促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人们在寻找工作时不再一味地追求稳定的“铁饭碗”,而是倾向于找到一份性价比更高的工作,满足工作和个人生活两方面需求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唯有积极改善管理模式,使企业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速企业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1.减少家族式企业存在的弊端。首先,提高企业管理者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做到跟随时代的脚步,不固步自封,通过一些培训不断完善自我,这不仅是对企业家自身的提升,更是对企业的负责;其次,重视人才,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家族式企业必须克服模式上对外来人才的排挤,在注重内部人员提升的同时,加大对外招聘的力度,做到唯才是用,不必亲疏,使人力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再次,对家族式企业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过分讲求人情而忽视制度。企业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在确保制度科学公正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2.保持竞争的意识和姿态,随时把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洪流中,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进步。中国现阶段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不断进步,谁就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而忽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的人,最终将面临更大的失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冷静地分析经济形势,并适时在经营策略上作出调整。
3.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对企业人员的任用和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定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植根于心中,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善于从各个方面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倡导管理方式上的柔性化,不一味地以严格的制度和硬性的指标要求员工达标,而是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优秀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促使企业的管理进入良性的轨道。
4.重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要想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实现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应注意:首先,确保制度制定的科学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表现在,制度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并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度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制度实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平等公正的,制度一旦制定,必须确保执行力,如果存在特权和特例,那么制度就只是一纸空文。通俗讲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本身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也应该适时作出规范和调整,以顺应发展的需要。
5.重视培养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优秀的企业都具有鲜明独到的企业理念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都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对所在的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高度责任心。企业文化作为积极的精神力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从而使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执行基础的保障。
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企业管理者应作出的努力包括: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理念上的宣传。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必要投入。而理念上的宣传,包括倡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员工宣扬敬业精神等,是针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措施。两方面双管齐下,能够对企业形成极大的推动力量。
6.企业决策方面的相关调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客户需求的急速增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无法全面细致地考量每一个步骤,快速作出准确的决策。而与此同时,企业的一些中层人员凸显出了管理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分权化管理模式开始运行。作为高层管理者,在进行分权策略的时候,首先要给予中层管理人员充分的信任,明确各个层面的责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保决策重心下移适当,能够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又不会使高层管理者失去对战略的控制和把握。在分权中要注意强调系统化的管理,尽量减少中间层面,保持控制。
以往一人或几人决策的局面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反而会导致决策的偏差,造成企业的损失。在决策过程中广开言路,推行决策的民主化,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增进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快相关信息的流动,使决策更加准确,实施起来也更加有力。
三、结语
21世纪是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极好的机遇。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发展越快速,优胜劣汰的力度也会越大。企业只有在管理这一中心环节上猛下手,适时对管理策略作出调整,才能确保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宋福根.现代企业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璐.浅谈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战线,2010,(S1).
[3] 项芳印.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J].经济师,2005,(6).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加大了对企业管理的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管理理论、X效率理论等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激励理论蓬勃兴起,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
企业管理;激励理论;应用策略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已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管理方面。近年来,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激励理论在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指的是通过采用某些有效措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调动起积极性的过程。激励以激发人的潜能、积极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个人价值为目的。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一是人的行为。动机能够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动机的充分体现。动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需求,需求影响着动机的形成,动机影响着行为的形成。二是激励的本质。经研宄发现,激励以员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措施、目标以激发员工动机,从而产生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良行为。激励的本质主要表现为:激励是满足员工需求、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建设行为等的过程。
二、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绩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在发展水平方面旗鼓相当。基于此,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员工潜能,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从而促使企业绩效全面提高。因此,在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加大将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力度,以增强企业绩效。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亦能得到激发。
(二)对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激励理论引入企业管理,有利于分工、调配人力资源,进而促进企业平稳有序发展[1]。此外,激励理论还有助于构建良性的竞争体制,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奖励和考核措施来促使员工不断昂扬奋进,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对确保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建设、完善企业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软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占据市场优势。经调查发现,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联系愈发紧密,员工关系愈发和谐、融洽,企业、员工发展目标愈发接近,企业理念、员工价值观愈发相似,企业就会朝着快速、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应加大对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视力度,创设优良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上下齐心合力,实现企业及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
三、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激励制度尚未健全
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已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模式、观念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约束[2],激励制度尚未修正、健全,致使其存在着很多弊端,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企业员工得不到适宜的激励,导致其极度缺乏工作热情,严重影响到工作质量、效率,阻碍了企业的高效发展。
(二)员工竞争意识较为匮乏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原因,是企业员工竞争意识较为匮乏。企业员工薄弱的竞争意识,对有效施行激励管理工作极为不利。在这种环境下,激励理论应用的必要条件一竞争意识,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难以在企业内部全面施行。
(三)激励理论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导致激励管理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与此同时,激励理论的作用、优势在企业管理中亦得不到充足的体现。在没进行科学规划之前,盲目利用激励理论只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更不会提升企业绩效。
四、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对员工物质方面的激励
激励理论施行最终的基础和前提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为目标,纵观所有优秀企业,其大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忠实员工。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在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价值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层对此亦越来越重视。物质方面的奖励主要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罚款等[3],其能有效刺激员工,并激发其工作潜能,提升员工工作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高效发展。为最大程度地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企业还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薪资管理方法、措施,以获取企业员工的高度认同,提高员工对当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调动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重要节假曰,企业可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给予员工适宜的过节补贴,并依据员工需求发放适宜的福利;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可适当为其加薪。这些物质激励方式,都可以激发员工潜能,使其更好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二)注重对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
给予员工精神层面上的激励,充分认可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感、满足感。通常,精神方面的激励主要体现为信任激励、尊重激励等[4]。与物质方面激励相比较而言,其起效、收效都比较慢,但其效果会更加持久、深刻。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员工,企业应高度认可、信任员工,以促进企业内部高效交流、协作,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创设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经调查发现,企业领导对企业员工的信任、支持,对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认真踏实、坚持不懈等)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注重对员工情感方面的激励
理论上,情感激励归属为精神激励,但其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并在心理层面与员工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对员工“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对于企业全体人员而言,其都会不同程度的在工作中体现自身情感。因此,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层应关注员工的发展,尽力为员工排忧解难,加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如,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员工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等的时候,企业应给予适宜的关心,并帮助其高效解决问题。这种情感方面的激励,有助于安抚、稳定员工情绪,并给予其强大的安全感,进而促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奉献。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激励理论内涵、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注重对员工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激励,以期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马莉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宁邦.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80.
[2]王华灵,郭婉莹,王欣.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商,2015,(27):27.
1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特点
1.1系统性
企业管理创新应具备系统性,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且主导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其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构成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并使得企业能够稳定运行。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则要适时的改变管理模式,从创新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系统的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在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1.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阶段和程度都有一定的周期和范围,管理创新初期企业还只是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是引进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但随着管理创新的逐步深入,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会发生极大的转变,最终形成所有员工都会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依靠员工来解决,使得管理创新更为人性化。企业在管理创新中也要依靠每一个员工来完善管理创新,每一个员工对管理中的创新内容都有发言权,这也体现出管理创新的全员性。
1.3变革性
管理创新的变革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中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在许多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管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创新,必须从管理的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如: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股权管理制度等,从企业自身的各个利益体出发进行变革,创新过程有时往往会触动许多人际关系和个人利益,但如果企业管理不进行变革,日后必将为市场趋势所淘汰。
2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偏低
现今,我国的各大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智囊团,其主要负责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商机选择、企业产品的制定和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研,或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几年后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生产效益大幅下滑。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没有创新意识,管理工作不愿放权,想开展的创新模式或方法不被领导接受,造成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的压迫和排斥。主体创新意识受限会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降低,并且也制约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预见能力。
2.2创新氛围不足、环境不理想
氛围和环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由于企业受体制或管理模式的束缚,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很难得到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创新意识的发展。企业人员对管理中的创新理念认识不足,人员传统意识超过了创新意识,这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障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略有提高,但受法制水平不高、政策不平衡、政企不分离等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创新环境很难到达理想程度。
2.3创新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对象,这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管理中通过创新来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一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目地。而现今,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创新目标,创新主体不明确,客体盲从,很难达到管理上的创新。创新目标不明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创新服务团队,管理创新目标模糊等,虽然政府一直在推动自主性创新或知识理念创新,但相应的辅助服务和政策较少,造成企业创新目标的不确定。
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3.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分析发展方向、经营方向、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准确的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市场变化和经济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的基础,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进行创新,准确的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战略管理目标的建设阶段,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吸收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3.2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
运营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全面的实行组织、控制、计划等工作的创新,改变企业产品的运营流程,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产品的服务理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运营管理创新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不易,这主要是受企业自身条件、运营模式、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制约,要想改变必须从自身的发展模式出发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运营管理创新应具备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多样化是指产品种类、市场渠道、销售战略、服务模式,而专业化是指运营流程、生产技术更新、成本支出,创新运营管理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在市场的地位。
3.3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如何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所创新,我们也曾做了几年的尝试。
一、管理观念的转变
第一,从重利润到重发展的转变。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基础,不是永恒的条件,更不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这种管理观,我们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第二,把知识与生产任务相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的知识含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重点保证知识要素的开发。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不惜成本舍得投入,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
第三,由人员管理到人性管理。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
二、在管理中注入创新力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应该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缺乏创新型企业家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一支包括企业主管在内的创新型管理队伍,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很强周期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必须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创新的管理理念,适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使其融入现代主流经济,实现企业品质全面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学习型企业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理念,它是一种全新的、被称为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学习型企业管理是指顺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劣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表现在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来改造垂直型的组织结构,缩短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用流程再设计来消灭时间成本,在时空变小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用工作小组来消除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现象;用文化人来替代机器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稳定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首先要正确思想的引导和支持,要有广泛的资源做保证。其次要从提高企业基本素质入手,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要自觉地把企业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这里的具体措施主要就是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寻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式。
文化优先,突出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有责任感的企业外部形象。首先,要广泛应用媒体宣传,不仅宣传企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宣传企业本身,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第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摈弃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员工要突出典型,宣传发展,激励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对企业的热爱。
营造和谐、稳定的干群队伍。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中,尤其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态。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动性,但往往忽略了员工个人思想的状态,要充分借鉴传统管理模式,对思想激进、有波动的员工及时进行疏导,消除员工顾虑。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引领着企业的管理技术随之发生改变,管理理念要不断创新,管理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管理理论、企业事务和经营思想也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
二、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观念创新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企业想要实现管理创新,最先要做的就是创新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注重观察新事物,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全球企业管理创新当中都要注重融入思想,所以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
第一,强调信息重要性的思想。目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水平不断发展,只有随时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思想观念。
第二,加强能力为本的思想认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极高的应变能力的要求,企业要从之前的以物为本转化成现代化以能力为本的发展模式。
第三,重视企业伦理思想。在之前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阶段,企业经营所追求的最大目的是实现尽量大的利润,对企业伦理比较忽视。企业一味追求利润增长就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种情况就违背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根本原则,所以要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强调伦理思想,加强企业的道德管理核心与构建,保证企业顺利经营。
三、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第一,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想要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的关键就是使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建设,这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问题和内容。所以,企业要加强并改变思想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完善企业资源,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实现企业的和谐平衡的管理。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强制的力量进行控制,要应用创新的方式研究并分析员工的心理,引导并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是有较强组织性的集体,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和谐平衡的观点,实现各个组织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益。
第三,强调企业组织运营方式的转变。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企业内部资源实现,要尽量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通不受地区和环境的限制,要强调企业团队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作用,要融合多方面力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及时掌握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其合理地融合补充,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当中的竞争地位。再有,想要创新企业管理,还要突破组织的局限性,在经营管理企业的时候,要强调和外界环境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现代信息社会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做法之一就是要突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第四,实现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企业管理过程中营销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过去的企业营销当中,企业的分销渠道长,信息反馈的比较慢,这样就需要企业构建网络化的营销模式,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的方法,加强企业营销能力,提升销售反馈速度,它还能够转变企业整体的营销模式。之前企业一般使用一对一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成本投入高,企业运营资金压力大。现在,电子信息网络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当中都有所应用,可以在企业营销中实行网络化营销,加快企业产品的消化,完成一对多的营销模式的构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信息网络当中,企业能够缩短和消费者的距离,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设置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设计。通过互联网络,企业能够大面积地宣传自身的产品,还能够及时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源,这样企业在网络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实现了管理的创新。
第五,企业管理要实现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所遵循的准则规范就是企业的制度,有领导,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和经济管理等多项制度内容。想要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就要提升企业制度的建设能力,不断完善并创新企业制度实现制度的提升。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中,企业制度面对很多问题,信息变化速度很快,企业的制度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内容才能保证经营,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管理制度才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想要创新管理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企业的定位。企业要对传统的分工进行调整,不断满足企业的需求变化,构建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再有,因为知识体系的变化会随着信息内容的发展而变化的,知识结构也会因此而进行调整,企业就要及时组织员工参与学习和培训,强化企业制度,只有创新发展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并且,创新企业的相关制度的根本基础还有一项就是保证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这样就说明想要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要加强完善分配制度。
想要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就要改变思想,创建条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转变,构建和谐平衡的企业管理环境,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实现,它直接影响着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企业经营保持明确的管理理念,要根据先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只有细致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构建企业的信息和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制度的根本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只有实现企业的发展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成功,创新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够充满活力的经营,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才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只有竞争能力够强的企业才能够稳固自己的行业和社会地位,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企业能够良好地实现创新,才能够实现未来的稳定经营,创新是帮助企业发展,完成企业定位,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到处都充满着竞争,企业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有更大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预言,企业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保持活力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根源。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呢?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创新是创造一种思想,一种资源。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职能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和组合,以创新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环境和新形势面前,没有创新、没有过人之处就没有生存空间。现代企业只有顺应时势变化,做出变革与创新,才能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以说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管理企业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开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趋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所依赖要素的重要程度,我国的经济社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点,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一国经济的利率、汇率波动会迅速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企业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但过程缺乏控制,没有绩效改善的组织手段作为保证,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5、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声誉。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已经不是“是否应该”实施社会责任政策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实施,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
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得指出: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优秀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证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3、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宗教为什么能用一种近于松散的管理模式绵延几千年,靠得就是文化渗透。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也要靠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利益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即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制度创新能力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丽鹏.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2.
[2]吴心东.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师,2005.6.
[3]余兴国.企业管理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王莹.企业管理创新再认识[J].中国石油企业,2005.4.
英文名称:C-Enterprise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人民邮电报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526X
国内刊号:11-4813/F
邮发代号:80-34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通信企业管理》――26年来一直致力于通信行业内经营管理领域和重大焦点事件的深度报道,是政府决策机构和运营商管理层的必读刊物。
《通信企业管理》――作为通信行业内发行量最多的期刊之一,是企业进行宣传的最佳选择,也是通信企事业单位组织宣传和活动策划的最佳支撑平台。
《通信企业管理》原名为《邮电企业管理》,创刊于1981年,是由信息产业部主管、人民邮电报社主办的业内权威的大型
综合经济管理理论刊物,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