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20:5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主创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研究主要参照的是TAM,但使用的是Davis的精简后的TAM,即忽略了态度和意图的中间作用,直接把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看作影响采纳行为的因变量。同时,考虑到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企业机构中应用的研究,本文在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增加了感知风险这个因素,本文中的感知风险是指被试者所认为的在创业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在该研究模型中,重点分析和测量有用性认知的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风险性共五个变量对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自身因素代表着个人能力以及所能提供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过程中,个人能力越强,所能提供的设备越先进,接受云计算的心理就越大;创业者对云计算系统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的体验也积极地影响着对云计算方式的采纳态度,云计算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越高,大学生创业者利用云计算的态度就越积极;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除了受自身因素和云计算系统的技术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云计算所处环境和使用云计算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云计算所处环境越安全,使用费用越低,相关法律规范越齐全,用户的使用态度就会越积极,积极的利用云计算的态度会正向地影响用户的利用云计算的行为意图。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说法。Davis的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消费者接受技术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Sy-mantec对企业使用云计算的障碍的研究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6]。Goodhue指出个人特质等背景因素会影响使用者使用信息技术的容易程度以及使用情况[7]。基于上述分析,以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指导,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存在差异;H2: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3: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4:服务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5: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6: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
2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分析
2.1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
本问卷主要使用的是7级Likert量表。本次数据收集的活动从2013年8月24日到2013年9月24日,最终回收问卷303份,得到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比例为85.8%。此次问卷的发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其中东、中、西部城市的比例分别为50.8%、27.3%和21.9%。并且调查的对象涉及高职高专、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等学历的大学生,其中理工科、文史科、经管科和其他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8.1%、17.3%、41.5%和3.1%,因此样本具有普遍性。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使用SPSSStatistics19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进行信度分析,所得的Alpha值分别为0.795、0.853、0.882,均大于0.7,表明数据内部结构较好,可靠性较强。效度是衡量测量结果正确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来测量量表的结构[8]。首先进行KMO值判定和Bartlett氏球体检验,得到的结果为KMO值为0.875,大于0.80,Bartlett氏球体检验值为2579.409,p值为0.000,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各问项的负荷均在0.512~0.803之间,因此本文的测量问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转轴后在8次迭代后收敛,萃取出五个因子,这5个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6.988,2.545,1.731,1.354,1.206,它们一起累计解释了总方差的65.831%,这说明5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提供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提出来的5个因子的CronbachAlpha值分别为0.535,0.785、0.836、0.853、0.882,并且每个因子中任一问项删除不能显著提高Cronbach’sAlpha值,因此有效性符合统计研究要求。提取出来的5个因子分别对应“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因此,因子分析的结果基本与本研究最初设计的核心要素相符。
3数据分析结果
3.1方差分析
在本文中,对假设H1的检验需要考察“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这几个研究变量分别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其中因变量是被试者对相关陈述的同意程度的评分,用数值大小代表同意的程度,自变量是被试者的类别,因此本文中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对假设H1进行检验。在进行方差分析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变量的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则使用LSD来检验,否则使用方差非齐性检验Tamhane值。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1)“性别”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13.394和9.106,显著性分别为0.000和0.003,表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女生的均值高于男生的均值,对于“感知易用性”,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而“性别”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的F值为3.045,显著性为0.029,表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对感知风险这个因素的感知在0.0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均值为经管科最高,其次为理工科,最低的为文史科。而“专业类别”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家庭经济情况”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4)“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自身因素”的影响的F值为4.841,显著性为0.000,表示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不同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均值最高的是“不会去尝试新信息技术”,最低的是“关注且尝试新信息技术”。这表明自我认为个人能力强且所处环境良好的同学不太愿意尝试新技术,反而是对个人能力自我评价不高的同学更愿意尝试新技术。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5)“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2.887、2.967和3.635,显著性分别为0.023、0.020和0.007,表示“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在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且对于“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均值最高的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对于“感知易用性”,均值最高的也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其次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由此可见,“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的群体对新技术的接纳心理最强,对“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的群体新技术则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自身因素”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假设H1只有部分成立,即“自身因素”在“性别”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上存在差异;“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只在“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易用性”在“性别”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风险”只在“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
3.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1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得到,“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63,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8,0.308和0.250,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感知风险”的各问项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57,且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其它问项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2.2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被解释变量是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对云计算的使用意愿,该因变量为二分类离散变量,即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是)和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不考虑利用云计算(否),因此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研究。根据相关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的结果,建立模型:使用意愿=F(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随机干扰项。进而构造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自主创业的意愿的Logit模型二元行为选择模型如下:LogitP=ln[P/(1-P)]=β0+β1x1+β2x2+…+β9x9+ε其中,P代表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概率值,β0为常数项,x1至x9分别表示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九个变量。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显著水平为0.436,大于0.05,因而在统计意义上是不显著的,接受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的零假设,即可以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并且通过回代检验,该模型对数据的判别准确度为81.9%,因此,模型回归结果从整体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分析的结果如表1。(1)“自身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411,显著性为0.003,表明“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之间负向相关。对自我能力以及所处环境评价越高的同学,对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反而越低。因此,假设H2不成立。(2)“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都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它们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50、0.479和0.384,显著性分别为0.115、0.034和0.011,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但“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新技术的接受态度上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技术感知有用性”有正面影响,但不明显。假设H3、H4、H5得到验证。(3)“感知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334,显著性为0.103,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显著的,但“感知风险”中“云计算标准不统一”与使用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感知风险”还是会对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对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有着极大的影响。总的来看,假设H6基本得到验证。(4)其他因素中只有“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3.540,显著性为0.030。
4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根据调研数据的结果,被试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的比例为75.4%,说明云计算这一技术很符合大学生创业节省资金、方便快捷的需求,为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所喜爱。(1)通过对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的分析表明,“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自身能力较强的同学反而不太愿意使用云计算这种新技术,他们认为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能力足以轻松解决云计算可以帮助解决的问题,而且使用云计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冒险;(2)“技术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接受者都期望自己得到的服务是简洁、易用的、操作人性化的、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花钱得到的服务能对自己有一定帮助。对一项技术所感知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越高,使用倾向也就越高。(3)“感知风险”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用户长期习惯于什么都自己建、自己管,把很可能是一些机密信息交给第三方会有些不放心,加上云计算自身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云计算标准不统一”等,用户会担心使用云计算的安全性,从而放弃使用这项服务。(4)“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经常关注并且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对这项新技术能带来的利益以及风险比较清楚,使用相对来说熟悉的新技术感知风险比较小,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此外,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女生虽然对自身评价比较高,但是大多数女生都对计算机技术不太感兴趣,对云计算会有先入为主的不太容易操作的偏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感知风险”上有差异,经管科以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以及对风险的专业敏感性比较高,对新事物的感知风险比较敏感。对新信息技术持不同态度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
4.2障碍以及相关对策
(一)推出更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政府的支持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从大学生生源、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基础创业条件。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支持措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如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等,为大学生提供具有稳定市场秩序的良好创业环境。
1、加快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创业服务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政府应该紧抓工作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并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条件。
2、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政府应该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相应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的信用,为其扩展融资渠道;同时为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应构建相应的金融信用体系。政府所设立的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相关措施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大学生创业基金;其二为新企业信贷。
(二)不断发展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启蒙教育,能在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的同时,激发大学生开展积极的创业行为,并还能有效减少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所引发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新世纪的创业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高校是大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而且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创业条件,如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创业课程,建造相应的创业实验设施,并制定一系列有关创业的激励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基本形成,并提高创业能力。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应该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应该更多的注重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一线教师大多没有亲身经历过创业,而对于创业教育的讲授,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给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的操作。高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因为教师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水平的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成败。基于此,高校必须着力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应该和多个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创始人来为学生做讲座,辅导学生,为学生的创业问题答疑,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结构
要在高校开展成功的创业教育,首先必须从高校内部着手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有较强实用性的创业课程。
3、建立创业型大学,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科技知识和学校提供的条件进行创业,开发科技成果,并通过学校的桥梁作用,与企业取得联系,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首先要懂得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条件,这是成功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塑造优秀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扶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创业光荣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以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并将大学生创业看作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社会不能以苛刻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而是应该大力支持。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创业文化,同时积极参加自主创业,能够牢牢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
在实践中大学生要想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就必须使由创业导师、专业孵化以及创业投资三者紧密结合的培育模式进一步深入。促进大学生创业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创立的企业能够平稳度过起步发展阶段。将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将重点放在大学生创办企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上,通过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使大学生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另外,创业导师也会在辅导大学生的过程中显现出自己的价值,他们将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到创业指导工作中,将自己的创业精神以及技能传递给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导师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指导创业方向,为其创业实践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同时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导师一般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或者在某一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既是老师,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专家、顾问,此外同时也是企业顺利发展的保护者和导航者。
(五)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水平,提升其创业成功率
1、加强创业实践的训练,培养创业水平
为使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创业过程,可以借助于模拟创业或者虚拟创业的方法来实现,可是创业技能的提升仍然主要依靠创业实践活动来实现,所以大学生要以积极的热情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角色体验等实践机会,增强对社会对市场的了解程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创业的培训活动,提升自身创业的理论水平;同时多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业竞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自己的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将来的创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创业竞赛活动对创业项目的提出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创业构思也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创业计划转化为实践。
2、客观评价自己,认识自身创业的优劣势
大学生在正式开始创业实践之前,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通过对自身的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前做好创业计划。
二、结合省具体情况分析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将比以前更加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升。因此英语专业在高校的设立大大地提升,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从九十年代的偏重于笔头和翻译,到二十世界初的“听说领先”,进而至现在的强调综合能力。但在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现时社会要求仍然是相差甚远。这充分暴露出我们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区和误区,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现代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而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实践少
翻译作为英语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要应用,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和择业的方向。但实际上,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多为英美文学方向,只有在语言类高校会特别设有翻译方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翻译的课程,但鲜有机会亲身实践。以英语系翻译教学为例。我系设有汉译英、英译汉、电力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经贸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翻译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有限,学生亲身实践机会较少。并且在翻译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也极少能对翻译进行加深巩固学习或实践翻译,因此学生的掌握水平实际上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翻译工作,尤其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接活”进行锻炼。在翻译实践中检验自己、充实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翻译教材内容陈旧,文史类课文偏多,专业局限性强,与现代生活脱节反映科普知识和当代社会变化的文章偏少。因此适当增加学生与现代以及最新英语资料文献的接触,例如进行翻译工作,对于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象。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m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英语专业就业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报道,2013年全国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00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此前曾表示,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或将有3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况,导致在某些领域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使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教育开始面临现实困境。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仅凭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这种解决办法仅仅会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联系。2014年4月15日,智联招聘了(2o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0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相反选择勇敢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大学生应当对就业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情况,并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自主创业。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高校教育资源若是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会使得大学生们更容易赚得第一桶金。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创办翻译工作室,在实践中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谋出路,成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新选择和新方向。
三、实践创业新选择之学生翻译工作室
(一)翻译工作室的定义
翻译工作室是几个成员为了共同的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提供翻译服务、从事翻译工作的组织,一般没有注册资金。工作室因为在工作方式上比较灵活,与一般翻译公司相比有成本低,灵活容易变通等特点,因此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且数量众多,但是其最大缺点是风险承受能力小。学生翻译室通常由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组成,教师扮演指导的角色。它既是在校学生翻译实践的基地,又是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选择。
(二)翻译工作室发展现状
学生翻译工作室通常有学校作支持,开展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翻译工作并享有办公场地、优秀学生教师等优质资源,立足高校,面向市场。基于提升在校英语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帮助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很多高校都开办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如杏林翻译工作室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组建的一支专业中医、中药和西医英语翻译团队,主要针对本校医学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专业、严谨和负责的中英互译工作。中山大学的us翻译工作室,致力于为翻译系本科及MTI教学和实践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语言和技术支持。由北外(BFsu1毕业生创立的玉如译翻译工作室的主打牌便是优质的译员。工作室译员和均为北外、上外及广外等一流学府的教师学生以及外国大学生、专业人士。我们在学校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下于2013年10月也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Mayi翻译工作室,并把电力翻译作为我们工作室的主推产品及特色,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青睐.承接了出版社书目翻译、视频素材翻译等多项业务。翻译工作室一般以学生作为译员的主力。研究生和教师为辅。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翻译等原因,翻译工作室的服务很难真正走出去,去承接高质量、数量大的翻译业务。因此跟翻译公司的业务量相比,工作室仍然只是“小打小闹”,离规模化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三)工作室运作
(1)人员构成:工作室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其核心成员由译员、校对员、业务员、财务管理人员等组成。译员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在校英语系学生为主。在业务繁忙时会外招具有研究生乃至外专业具有翻译特长的学生。校对员是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常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来负责监督。业务员负责业务的接洽、合同的签订以及后续服务等。而财务人员负责管理翻译收入、日常开支、酬劳分配等工作。(2)工作流程:完成一项完整的翻译工作主要有业务承接,翻译及校对工作,接受客户反馈意见,修改翻译稿,收费等过程。翻译工作室越正规,其工作流程就越趋向于程序化。下图为Mayi翻译工作室工作流程图。(3)发展意义探究就学校层面来说,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源于20世纪初德国工作室教学法。将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翻译工作室教学法发展成为学校日常化的特色教学方法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建立起学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以更好开展英语翻译技能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际翻译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同时,就学生个人而言,参与翻译工作室的工作除了提升个人能力之外更可以激发出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创业的过程,普及创业知识,改变对自主创业的看法。能减少对自主创业的恐惧并且能积累自主创业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借此树立竞争意识,改变就业观,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在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举措。教育部十六号文件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明的指导。
一、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比较淡薄, 自主创业的案例较少,很少选择自主创业。
绝大多数学生想的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首先,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创业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容易失败。刚走进社会的学生就遭遇失败,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影响以后的发展。其次,刚毕业的学生一般没有结婚,没有养家的压力,对钱的需求不是很大,只想找份稳定的工作,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次, 学生的创业资金不足,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花费基本是靠父母支持,毕业之后想的是自食其力,大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再找父母要钱来创业,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就业。
2、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很低。
大学生一旦决定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创业热情是极高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任何的社会工作经验、对市场情况不了解、过于理想化、资金不足、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创业失败。据有关部门统计,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创业都是失败的。
二、高职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1、市场经验不足。
很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上可能有极大的天赋,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对市场情况非常不了解,又没有做市场调查等,这就导致他们缺乏最新的市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他们的产品是最好的,产品也有市场,但是他们缺乏对市场规律,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控,导致产品滞销,卖不出去。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的毅力不够,不能坚持或者资金缺乏等原因,最终关闭公司,创业失败。
2、综合素质较弱缺。
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都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那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学生缺乏具体的管理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风险知识也不丰富。对经济法、税法等一知半解。学生创办公司后,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需要这些具体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当他们缺乏这些知识时,就会出现阻碍,给他们的创业造成困难。同时,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在遇到困难时,容易知难而退,不能坚持,这也会导致他们的失败。
3、缺乏创业环境。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号召,但是毕竟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与美国发达的创业教育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创业教育体系、制度、课程设置、师资等还处于摸索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业的成功。
4、缺乏创业资金。
95%左右学生的经费是靠父母的,他们大学毕业后,想的是如何赚钱来养活自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不是伸手找父母要钱,创业资金缺乏是必然的。除非是那些家族里面有经商背景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可能会拿出一部分经费来供子女创业。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传授学生一定的创业知识、能力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在高等教育渐渐普及的进程中,高职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培养的主要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缓解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必须从上到下来加强创业教育。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方法
1、建立合理的组织制度
对于创业教育,学校与系部要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而共同奋斗。各系部,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使就业工作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同时,从机制入手,建立一系列保障就业优先、创业优先的管理措施;建立专业导师制,由专业导师专门对毕业生进行指导等,来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
2、在实践教学中嵌入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可以在课程设置上,鼓励学生去创业,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教给学生一些实践性的国际贸易知识。与此同时,以学校为基地,让有国际贸易经验的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小客户,让学生尝试去联系那些客户,积累经验,为自主创业作准备,同时学生联系客户成功拿到订单之后,增加自主创业的信心。
3、勤工助学。
学校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在这里,勤工助学岗位不仅仅是针对贫困生,只有学生有兴趣,想做工作来积累经验或者赚自己的生活费,学校都积极赞成。勤工助学要改变目的,要把解决贫困生生活费的目的转变成帮助学生积累自主创业经验。
4、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积极响应2006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来的16号文件,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学校曾经做个实验。在同一批要毕业的学生中,随机派一部分学生去企业做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由老师带领着做论文。等学生毕业3月后,联系这批学生,发现去企业做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正式的工作中上手很快,而且工作满意度也高些,学生也很有自信。这样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才能更有信心自主创业。
5、鼓励学生创业
近年来,网上创业越来越流行,主要以在淘宝上开网店的形式。学校可以经常请专业老师给学生们开讲座,讲授一些开网店的方法,同时可以举行网店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网上创业的热情。除了线上,线下也可以在学校设立创业一条街。在创业一条街上,学校免费给学生提供老师指导、后勤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在创业一条街上卖自己认为有利润的产品。同时,学校定期对创业一条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严金发. 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成功率低,难题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1-4-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相互衔接,依托沿海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市场体系统一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笔者走访了海西各重点高校、创业活动相关的部门,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分析
(一)创业环境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在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据访谈了解,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对于带动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被调查者的15.38%;2、对国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被调查着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较少,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普及。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
(二)创业实践方面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构建的制度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2、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见家庭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获取资源来源,相对产生影响较小;3、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在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网络在遇到创业的资金危机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方面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搭建的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许多受调查大学生希望通过引入创业导师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创业导师机制,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为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政策性帮助。
(二)拓展关系网络,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
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网络,拓展自身人际关系,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关系网络的建立对于丰富大学的人脉,遇到问题能够多应该关系网络来解决,对于大学生自身创业很有帮助。通过社会网络的拓展,对于抵御创业风险,创业资金的不足,分享创业经验,有效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 生自主创业的模式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来说, 如何在就业难的状态下实现自我创业, 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创业的优势所在
随着国家、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重视, 高校的不断扩招, 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多低, 享受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一 件难事。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在迈出校门的同时也倍感 就业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并给予许多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 在申 请创业基金方面国家放宽了政策, 对于刚刚创业的大学生, 国家在税收方面也给了一定的优惠。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有 效地为大学生自我创业提供了契机, 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 优势明显。
二、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创业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其肩上背负着对社会家庭的 责任感, 是充满朝气与活力, 思维敏捷, 自主创新意识强 的群体。市场需要注入这些新鲜的力量, 在就业难的情况 下, 大学生凭借自身的特性开展自我创业是另外一条走向 成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
(一) 培养敏锐洞察商机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存在许多商机, 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想要白手起家, 更要注重对敏锐洞察商机能力的培养。留心观察市场的动态, 留心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 寻找创业灵感。 举一个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成功例子。在淘宝网上非常有名的一家专营女鞋的店主小左和小右, 他们在2005 年毕业生时,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首先想到了自我创业。但是该 在哪个领域创业呢? 他们观察到电子商务市场对鞋业的需 求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对女鞋。并且网上把经营女鞋作为 主营业务的商铺并不多, 所以他们决定在网上经营一家女鞋店。同时根据平时生活中的经验, 认识到要想盈利必须 要拥有低价的货源, 于是他们把货源集中在了被誉为女鞋 之都的成都。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市场信息的有 效整合,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月入二十万, 现在生意 做得如火如荼。这样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前人的成功 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 拥有良好的市场洞察力是大学生实 现成功的自我创业的基石。但如何培养敏锐的洞察商机的 能力呢? 就要靠大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市场、社会现象。 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自身所长来开展自我创业。 事实证明,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实现成功自我创业的例 子也是很多的。
(二) 不断强化创业的技术基础
与社会上其他自主创业群体相比, 大学生的优势在于, 他们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国家提倡自我 创业的社会前提下, 拥有创业技术基础的支持才能在开展 创业的过程中稳操胜券, 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并不 是口若悬河的发表空想, 而是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需要技 术基础的支持。我们在选择了具体的创业市场以后, 要把 所学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 说在大学课堂内学的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信息管理以及 市场营销的课程都能帮我们在社会市场内快速做出决策。 利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析市场的潜力, 从而进一步细分市场。通过相关的手段, 比如市场调研或 者是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 可以有效地对市场进行准确 定位。
(三) 组建高水平的创业团队
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 人生阅历浅薄, 所以想要单 独在复杂的社会里面实现自我创业并且取得成功, 是一件 非常难的事情。在创业的初期, 大学生可以组建一个高水 平的创业团队, 齐心协力取得成功创业的果实。什么是高 水平的创业团队呢? 这样的一个团队需要有技术人才, 有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人才, 有良好组织能力的人才, 以及 沟通能力强的人才。这样的组合才能让我们在创业的过程 当中推陈出新, 并且稳步前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组织能 力才能让整个团队的运作得以顺利运行, 而敏锐的洞察力 可以快速地帮我们进行市场定位, 技术人才可以帮助我们 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决所面临的专业性问题, 最后沟通能力强的人才可以让整个团队处于和谐的发展状 态中, 解决由于意见分歧带来的矛盾, 沟通客户。
三、小结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浪潮中, 大学生想要立于不败之 地, 通过自我创业的形式取得成功, 需要付出许多汗水与 努力。创业是一条充满阳光又布满荆棘的寻觅过程。前进 的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 这个时候需要大学生们用坚定的 毅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为了看到胜利的曙光, 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拥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 我们就能将梦想变 成现实。
【参考文献】
[1] 孙伟, 周立华.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1) .
论文关键词:天津蓟县,劳动力,就业,现状
一、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现状
(一)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水平
2007年,蓟县乡村劳动力357688人,乡村就业人员331704人,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92.7%;乡村富余劳动力为25984人,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7.3%。自2001年以来,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保持在92%以上,与城镇就业率96.77%的水平相比差距不大。
(二)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7年,蓟县乡村劳动力增加了16076人,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仓储邮电业分别增加了8973、16567和5045人,而农业、批零住宿餐饮业和其他业分别减少10790、816和2903人。在各业劳动力人数增减变化中,建筑业增加人数最多,增幅达到52.15%,农业减少人数最多,降幅达到6.34%。
2001-2007年,虽然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比重由53.9%下降到48%,但农业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居第一,在吸纳劳动力数量上建筑业位居第二,工业名列第三。建筑业劳动力就业数量增加较快,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中的比重由10.1%增加到14.6%,同期工业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由12%增加到14.1%。
表1 2001、2007年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单位:万人,%
年
份
合计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运仓储
邮电业
批零住宿
餐饮业
其他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2001
31.56
100
17.00
53.9
3.77
12.0
3.17
10.1
2.27
7.2
3.59
11.4
1.73
5.4
2007
33.17
100
15.93
48.0
4.67
14.1
4.83
14.6
2.77
8.4
3.51
10.6
1.44
4.3
(三)蓟县与天津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就业结构上,蓟县农业劳动力占当地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为48%,而天津农业劳动力占天津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为41.88%。蓟县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偏高,这一现象的改变有待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蓟县建筑业、交运仓储邮电业、批零餐饮业劳动力分别占蓟县乡村劳动力的比重高于天津同行业劳动力占天津乡村劳动力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蓟县在相应行业方面的发展优势。但是蓟县工业劳动力占蓟县乡村劳动力比重为14.1%,远远低于天津工业劳动力占天津乡村劳动力的比重29.4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蓟县工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低与工业发展滞后的现实。
表2 2007年蓟县与天津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比较 单位:万人,%
地区
合计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运仓储
邮电业
批零住宿
餐饮业
其他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数
量
比
重
蓟县
33.17
100
15.93
48.0
4.67
14.1
4.83
14.6
2.78
8.4
3.52
10.6
1.44
4.3
天津
183.82
100
76.98
41.88
54.18
29.47
15.09
8.21
12.2
6.66
11.3
6.15
14.07
7.65
二、蓟县农民自主创业
蓟县自主创业主要涉及私营工商业、个体工商业、农村种养业和农村旅游业四个方面,在地区上包括在本地自主创业和外地自主创业。
(一)私营工商业
蓟县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2000-2006年私营工商业户数由426家发展到1250家,雇工人数由3929人增加到17653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就业。
(二)个体工商业
据《天津统计年鉴2007》,2006年蓟县个体工商户12075户,雇工人数21191人。
(三)农村种养业
2007年全县实施了十大农业设施园区建设,津蓟高速两侧设施农业带建设稳步推进,新发展设施农业6400亩,总面积达到6.99万亩。设施农业、种养大户不仅是创业的典型,而且越来越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农村旅游业
目前全县农家院旅游发展到了11个乡镇、70个专业村、1100个农户,形成了一批特色旅游专业村。2007年旅游收入3.7亿,比上年增加25.48%;接待旅游人次560万,比上年增加11.85%;其中农家旅店接待游客770595人次,比上年增加56.32%,收入6725.5万元,比上年增加53.41%。
三、蓟县乡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率的高低与人均收入水平高低相关不显著,但与第二产业的发展关联明显
以蓟县的城关镇、邦均镇为例,第三产业非常发达使得人均纯收入水平在蓟县算是高水平的,但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例如,在增加值结构中,城关镇、邦均镇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62.69%和62.74%,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则分别为29.2%、30.1%。这说明就业率的高低与人均收入水平高低相关不显著,但由于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就业率较低。
(二)就业结构中劳动力所占比重的顺序与产值比重顺序不一致
在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居第一,其次是建筑业、工业;而在产值构成中,第二产业的产值要高于第一产业。目前蓟县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中比重达到48%,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蓟县农村增加值结构中的比重仅为18.95%;第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分别为28.7%和23.3%,但在增加值结构中的比重分别达到34.28%和46.76%。
就第二产业产值构成而言,工业产值占到90%以上,但工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低于建筑业。建筑业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增加是建立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建材资源和发达的建材工业及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创业意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007年蓟县建筑企业总产值达到153509万元,其中外省完成25365.2万元。
(三)蓟县与天津市乡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不同,特别是第二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差异显著
在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中,蓟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为48%、24.9%、27.1%,天津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为41.8%、37.68%、20.44%。可见,天津市乡村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高于第三产业,而与蓟县相反。尤其是在第二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差异显著,蓟县和天津乡村劳动力在工业就业比重分别占第二产业劳动力的49.2%和78.2%。
(四)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传统底蕴和政策导向的行业就业人数增加
蓟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砂石料开采运输、页岩砖制品等建材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有的已经发展为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蓟县页岩砖制品生产已成气候,2007年蓟县生产紫砂页岩制品89369万块,同比增长21.7%,国环页岩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率达到19.4%,该指标在工业企业中是相当高的。随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再加上相应政策的扶持,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传统底蕴和政策导向的行业创业和就业人数增加,相应行业创业人数的增加会进一步带动就业。通过有关政策把目前的自主创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既解决自主创业和就业问题,又使产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五)自主创业人数将不断增加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难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在大背景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应降低求职要求、勇于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继续教育深造等多方面探求破解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高校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吸纳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进口产品数量明显下降,我国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降低,市场观望心态加剧;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学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找到就业的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签约率下降。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超过600万,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最,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今年的就业大军高达1000多万人。截至2009年3月10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生毕业生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2.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3.僧多食少,工作岗位竞争激烈。
金融危机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根据记者在一次人才招聘会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办公文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1个岗位居然有20多名求职者争抢。
4.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
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今年有77.5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比2008年度参加考试的人多了13万。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公务员局数据,上海2009年考试招录3618名公务员,共有约4.8万人报考,录取率约为7.5%。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辐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产生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尚未到来之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2.观念误区。
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求职的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求职择业之时喜欢与同学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消极自卑,认为自己所读院校、专业不如人,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推销自己”。也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完全依赖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选择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符的岗位不屑一顾。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狭窄。来源于/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在金融危机之下,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毕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毕业生经历了多次面试的失败,造成了心理的严重受挫,部分学生已对就业完全丧失信心,形成了放弃就业的心理。有些更是不堪重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家人痛苦不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在此特殊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就业部门应进一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其端正心态,转变其就业观念。同时,就业服务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各类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实现顺利就业。在指导与服务工程中,要以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要以人为本。2.降低求职要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生不能再以“天之娇子”自居,在就业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比如今年,浙江省重点中学基本已经饱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部分初中以及培训机构的需求还可以,还有一些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需求也较大。中心城市的需求有限,缺的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基层。毕业生要有“从低处做起,向高处攀登”的勇气。要考虑从就业门槛低、综合要求较少的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选择有利于自己施展才华、实现自己更高价值的岗位;同时,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要认识到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勇于自主创业。
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全国多个省市都公布或已实施了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有些城市为帮助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浙江杭州在去年12月份开办了创业实训师资研修班,学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网络平台或在现实情景中建立虚拟公司(如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当然,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应具有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4.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在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价值的本领。所以大学生只有具备或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同时具备在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有效地向雇主推销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5.继续深造。
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那么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继续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能在将来知识经济大潮中立得更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深造的时间回避当前不良的就业形势。期待几年后整个市场回暖,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者,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读研也已出台了一系列放宽与优惠政策。
据上述分析与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存在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就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而要考虑吸收新鲜的血液,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指导。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摆正自己心态,认清当前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商业时代,2007,(15).
[2]田栋栋.社会资源极度倾斜让大学“考碗族”迅速膨胀[N].中国青年报,2008,(7).
[3]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学位论文.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04-03
国家教育部于1997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增强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正式设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具有招生起步晚,规模小,形式单一,涉及职业领域比较少,全日制攻读比例较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常照搬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等缺陷。现在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突出工程硕士的工程特色,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存在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所以对于一个教育体系来讲,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力图结合学科的特点,在传统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并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以期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产品市场了解和对于生产企业运作的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产品开发所需的创新技术,而且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毕业后想在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而言,掌握了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以后,无疑可以使学生们尽快胜任管理岗位;对于部分想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讲,可以利用学到的公司运作所需的知识,结合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迅速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学生的就业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目前,国内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门研究在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些研究者目前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但是还只是局限在培养平台的建立上,还没有具体实施的事例,还没有见到关于适应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
目前在机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只是重视研究生的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公司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为了开阔在职研究生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知识面,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创新和创业两种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除了强调其工程特色之外,还需在论文选题之初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市场的调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和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可以使研究生们在论文选题之初就学会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选择市场急需的产品来开发研究,结合论文工作开发出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产品市场的了解和对于生产企业运作的了解,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和创业能动性,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管理工作岗位或是成为自主创业的能手,使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增加研究生的知识面,为将来可以胜任本职工作、胜任管理岗位或是为将来自己创办公司打下良好的基础。构建该种培养模式时应该采取在对于某种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市场推广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
二、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题的市场调研是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每位学生开始进入课题之前,首先由导师在自己和框架式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建立上,还没有具体实施的事例,还没有见到关于适应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建立符合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本领域创新及创业能力特色的培养模式是本文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本文在构建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时,首先应考虑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由于他们一般都有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不乏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对于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甚至市场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采用的培养模式应该由导师将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内,为学生筛选出与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课题拿来供学生筛选,为每一个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好理论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要以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主,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位学生在拿到导师提供的工程实际课题以后,首先需要对于课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2.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可聘请与学生选择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老师作为导师组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对于开发产品类的学生可适量加入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采取听取讲座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
三、具体培养过程的实施和验证
本文第一作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的一个学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职工程硕士,进校时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擅长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工作。我给学生列出了3个工程实际课题,首先让学生开展课题的市场调研。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该学生选择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树脂铸造模具的制造”课题,他认为这个课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广阔,这个项目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
确定了这个课题以后,作者给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掌握的一些课程以外,还聘请了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老师、商学院的老师以及研究生处的老师作为导师组,为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除了包含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点外,还包括了市场调研方法、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点,并分别由相关的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该知识点的考核采取学生撰写总结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
该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不仅完成了硕士论文,而且还从原单位辞职,自己购买数控加工设备,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这些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事项都是学生本人自己主持完成的,可以说该学生的表现证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的总结
1.本文所构建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突出了工程硕士的工程特色,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既重视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也重视了论文的工程应用,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2.本文构建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强调了课题的市场调研是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
3.本文构建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了由于机械工程研究生属于理工科类招生范畴,不少高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方面,明显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学科前沿和相关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明显不足,这从某种程序上限制了机械工程硕士科研思维的发展的弊端。本文所述的培养模式中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所需的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适量加入了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为学生以后从事管理工作或是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经过了作者实际培养过程的检验,培养的机械工程硕士从课题选择,到培养方案确定,再到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后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的实践过程丰富了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丰富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理论,有利于深化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认识,促进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利于学校明确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倪敬,孙a.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2]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
[3]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探索,2013,(11).
[4]王燕萍.从职业性要求看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
[5]高月娟,杨茜,黄琳.工程硕士培养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
[6]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9).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独立的本科教育专业。十多年来,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的定位就是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学校新设置的专业,其立足点就是为常州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就是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零距离”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优势,在江苏省同类院校中形成特色化品牌。2009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了为期3年的建设工作。在特色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零距离”人才培养特色。
一、“零距离”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所谓“零距离”,是指我校教学工作与社会和专业工作岗位实际尽可能接近。财务管理专业按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方式体现“零距离”的特征,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地调研,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零距离”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基于21世纪对财务人才需求实际,以《常州工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依据,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按照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有鉴于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具有分析与解决财务、金融管理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定位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模式
“产学研用”结合,既指一种办学思想,也指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途径。所谓“产学研用”结合,不仅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人才培养、生产和科学研究在形式上紧密结合,更是指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的产学研用在实质上的紧密结合,以及建立的“产学研用结合体”内教学、科研、生产实质上的紧密结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实现广大教师与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产学研用结合的综合优势,提高产学研用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产学研用结合也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更完善的一种模式,可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结合,技术与资金的结合,人才与市场的结合。根据我校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建设专业功能完备的实验室
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投入。在教学上,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情况,学校、学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学院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模拟室)。2005年、2010年分别投资100万元、300万元新建学院四个专业实验室和会计手工实验室,面积达300平方米。目前中心实验室共有计算机200台,专业教学软件8套,包括统计软件、财务软件、审计软件、仿真模拟。同时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实验室还配备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供教师使用。为进一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已建立了十多个集投影、录像、影视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一体的电化教室,可供本专业各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环节使用,以生动、直观、高效、易教、易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在校外,利用校友和长期校企协作关系,选择建立了校外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已建成20家长期签约实习基地,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完成1-2个实习基地的签约,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3.充分利用稳固的实习基地,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平台和各种渠道,聘请实习单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要求以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最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有多位同学的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研究并以此为选题写作毕业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三等奖两项,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公开三篇(分别发表于《财会通讯》、《常州工学院学报》、《财会月刊》),另外还有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注生产实践的课题:比如关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方法、纳税筹划、资本市场、所得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53-02
一、创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所谓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在创业方面的延续,是指大学生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等教育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主体特性和品质[1]。它基本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和创业人格等几个方面。
二、创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有学校教育、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因素,有学生专业背景、家庭支持系统方面的影响,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制约[2]。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各类活动和实践对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尝试、参与的创业实践有很多,大体包括项目实习、自主创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
1项目实习
项目实习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对创业思维与创业知识的提高尤为明显。项目实习(project practice)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活动[3]。在很多高校中,项目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现实生活的问题项目,也可以模拟一个现实场景或者直接接受教师分配的问题项目。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项目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解决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项目实习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学校的SRT项目、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直接承接校外课题或专业实习项目等等。在参与项目实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会在课堂学习之余,有针对性地查阅图书等资料,主动聆听与项目有关的学术讲座或者自己组成团队进行专题讨论。经过长达一两年甚至四年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积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创新知识会得到很好的扩充。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创业实践中来,其创业思维和创业知识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学科竞赛
参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是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竞赛题目看,各类学科竞赛题目都采用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拟订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的测试标准设计、制作作品[4]。这就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思维方式来寻求最优解决途径,有利于训练创业思维。另一方面,学科竞赛有利于整合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丰富创业知识。参加竞赛时,学生会自主调动全部所学知识,并将其充分活化、整合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利于磨砺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学生都需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毅力和独辟蹊径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恰恰是大学生创业人格形成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3自主创业
很多高校的创业实践表明,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其一,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自主创业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不显著;其二,在有创业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中,其创业类型和内容多局限于网店、打字复印、电话卡或书籍报纸销售、食品餐饮等较为单一的基础性行业,且创业周期较短,缺少高风险、高技术、高产出的创业类型,因此,对其创业素质提升影响并不明显。但不管怎么说,自主创业经历对于历练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4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广泛。从类型而言,既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也包括以学院、学校名义组织的社会实践,还包括了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习。从内容而言,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卫生、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5]。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自然有很重要的帮助。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以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质量为导向,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立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地位,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育途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科特色、学习进度差异等因素,探索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是在低年级学生中,重点鼓励学生多积累创业知识,激发其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的名义开展各类实践教学。
二是在高年级学生中,要着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项目实习、各类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试验计划,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研究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三是设立相关学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申报校内外科研项目,积极参加诸如“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竞赛及其他学科竞赛,在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全过程教育,使实践教学环节从整体上达到系统、优化、高效,努力实现大学生由知识应用型向创业应用型的转变。
2加强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实验室是保证学生有充裕实践机会的很重要的平台。因此,学校要想办法分门别类地建立创新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全部由学生自主管理,并通宵对学生开放。学生在保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自己设计具有一定延伸性和拓展性的自主实验项目,或者设计具有创新见解的现实问题解决方式。这些延伸性项目或现实问题可以由个人独立自主完成和解决,也可以由小组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和解决。在这一方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嘉兴学院等很多高校都做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创业实验室的存在让学生有了一个交流创业思想、模拟创业设计、实现技术创业的平台。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努力开发校外融教学、科研、培训、生产乃至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创业实训基地;有条件者,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使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得以孵化,或在创业科技园中,身临其境,体会生产、管理的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兴趣。
3加强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研究表明,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不显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三类实践活动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导致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积极尝试“内培外引”的管理模式,通过在评优、评聘晋级、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吸引校内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来从事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同时,为广大实践教师提供并创造外出进修和挂职锻炼、学习培训的机会,从而激发校内实践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要积极开发校外师资资源,从校外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辅助校内教师完成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甚至可以积极尝试邀请对本校学生有招聘意愿的就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担当校外导师,传授实际的工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巧芝浙江省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4)
[2]刘巧芝创新实践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3]曾南雁,李慧项目实习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2)
一、目前高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关注与扶持中壮大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学生“下海”创业的意识逐步增强,依托所学知识的优势,联合周边学生团体,创办有特色、有技术、有规模的校园企业,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
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高校给与积极的关注与扶持。各高校开始实行的“弹性学制”、学分制,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许多大学成立“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以支持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进行有技术含量、有创新理念的创业活动。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在各高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高校学生创业活动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促进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完善
一是人生价值得以升华。大学生们已不满足在校园围墙里以静态的方式学习与生活,他们以昂扬的斗志融入经济建设的洪流,将知识回报社会,从社会获取创业的真经,在创业的尝试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使他们生命的价值更富有深刻的内涵。
二是创业认识更具理性。他们的创业活动已不是“校园经商热”翻版,而是外依学业知识、内含科学技术的创业。他们能够以正直与诚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能够着眼于长远目标,矢志不移的进行努力与奋斗。创业经验也日趋成熟,他们更加懂得管理与人才是创业的命脉、团队的合作和齐心协力是创业的剂的道理。
三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富有热情与活力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接触传统观念以外的新思想,能够对课本知识不完善的方面补漏、补缺,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他们的潜能在创业活动中得到最大地发挥,并且大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充沛的体力,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调动了社会群体的工作热情。
3.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业心态不足。创业需要激情,需要理性,需要坚持。由于对创业知识缺乏深刻了解,对相关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了解,盲目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由于急功近利但又经验不足,导致创办的企业半途而废的现象时有发生。创业失败后又不能迅速地调整心态、重整学业,又成为创业者的“心病”。
二是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尚有欠缺。如计划偏大,可操作性不强;财务分析尚有缺陷;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以及缺乏发展思路;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等等,这些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失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生创业与其他人创业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大学生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商业经验,仅凭诚信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只是片面之举。象牙塔里的实践和复杂残酷的商业社会的经营完全是两个天地,根本不能类比。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是创业教育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创业资金不足。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投产。创业的大学生常常觉得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即使有了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项目,精明的投资商往往多持以观望的态度,唯恐投资的结果是烧自己的钱圆别人的梦。资金来源不足,使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四是创业的科技含金量不足。目前只有部分学生涉及网络设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快餐连锁、产品推销、异地销售等创业活动。能否做好科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能否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审时度势地做出理性的选择,是创业者为自身企业定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是创业与学习相互干扰。大学生在校有许多功课要学,搞创业势必要占用许多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两头兼顾,势必要影响一方。创业本身极具风险。而大学生创业成本更高,如果经过一番折腾,失败后再想回过头来去静心读书,未必能全身心的投入。如何处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应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认真思索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创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正由自主探索阶段进入由教育部计划实施的试点阶段。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1997年开始起步,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与尝试。由于各高校对创业的理解不同,以及办学条件的差异,所以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也不同。清华大学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以创业教育课程和国际交流为推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格局;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武汉大学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则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让学生体验创业的真感觉。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探索,为今后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事实依据。在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上,把当前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方式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二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三种是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并为学生提供创办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咨询的创业教育。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高校基本上未形成鼓励学生开创事业的氛围,政府也缺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配套政策,创业教育还只是在部分院校“一花独放”,走出校门便能够独立创业的学生还为数极少,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方案势在必行。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认识模糊等现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宣传、讲座及学科教育渗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认识创业的价值,把握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树立“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观念。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2.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创业学教师队伍,指导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等系列创业教育选修课,系统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形式上,注意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以及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进取心与自信心。
3.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建立适合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保障体制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成立校友创业家协会,让这些创业家定期不定期地回到学校向学生讲授创业经历,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让学生通过网上教育去获得创业的知识与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可采取学生自主结合、师生结合、与科研和生产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科技论文大赛、学术研讨、科技知识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塑造其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