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14:3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一学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 键 词】初一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学优生;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49-02
词汇作为英语知识的一部分,在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合理地运用词汇学习策略有助于其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本文将对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水平如何;(2)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在性别上存在何种差异;(3)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又存在怎样的差异。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使用词汇学习策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如何恰当地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提高他们学习词汇的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研究设计
为了方便取样,本调查的随机样本为山西省临汾市第八中学的七年级学生100人,男生50人,女生50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量化工具采用了东雪珍(2007)编制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结合中学生实际所用的词汇学习方法适当进行增删。本调查参与被试人数一共是100人,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100份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
从表1可看到,初一学生英语词汇策略的总体运用频率(M=2.68)在2.00~3.00之间,即处于“从不使用词汇学习策略”和“很少使用词汇学习策略”之间,这表明初一学生运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偏低。
1.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到,分别为:预习计划(M=2.71)、自主学习(M=1.89)和自我评价(M=2.7)。三种策略的使用水平均小于3,这表明:初一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和缺乏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跟着教师的节奏走,缺乏制订词汇学习计划、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意愿。二是元认知策略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2. 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从表3可以看到,在这七项策略中运用频率大于3的只有一项,是重复记忆(M=3.04)。其余六项策略运用频率小于3,这表明初一学生还未能普遍使用多种词汇认知策略来学习词汇。
初一学生在运用各认知策略时,频率的高低依次是:重复记忆>分类>猜测>做练习>上下文>用词典>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重复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这说明多数初一学生学习词汇时,仍然把死记硬背式作为最重要的记忆方式,然而分类策略和猜测策略运用频率均高于做练习和用词典的策略。这说明分类策略(如词根、词缀法)开始受学生青睐;做练习的策略不如以往受学生的欢迎;对词汇的学习,学生宁愿去猜测词汇的意思,而不习惯去查词典。再次使用较少的是上下文和联系的策略,这说明初一学生综合运用词汇的水平比较低,而且并没有把词汇的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3. 社交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由表4可以看到,合作记忆单词策略(M=3.34)的运用频率大于3,而寻求帮助策略(M=2.94)的运用频率接近于3。这表明在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下,学生开始普遍使用社交情感策略。
这一调查结果是对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几乎不用社会情感策略)的突破。
(二)男生与女生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在元认知策略上,男女生的平均值都小于3,说明男生与女生都不太擅长运用元认知策略上。在认知策略中,关于重复策略的运用,男生的平均值(M=3.31)大于3并且大于女生的平均值(M=2.76);在其余六项认知策略上,男、女生的平均值都小于3,说明男生比女生更青睐重复策略,但是对其它认知策略的使用概率均低于女生。在社会情感策略上,男生的平均值都小于3;女生有“寻求帮助策略”的平均值小于3,而“合作记忆策略”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
(三)学优生与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在元认知策略上,学优生比学困生更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来规划、管理与调控自己的词汇学习;在认知策略上,学优生经常使用多种认知策略来学习词汇,既高效又有趣;而学困生总是运用死记硬背的重复策略,既无趣又低效。在社会情感策略上,学优生比学困生更善于社交情感策略,能更好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三、合理运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建议
首先,让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词汇学习策略是学好英语词汇的有效途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学习优势,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最终提高自己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多鼓励男生和学困生,让他们渐渐地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来规划、管理与调控自己的词汇学习,采用多种认知策略而非重复记忆一种方式,并重视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本文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由于研究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但是通过本次研究和分析,可以对初一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策略使用的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也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教学 有效衔接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普及小学英语教学是必然发展趋势。现在小学相继开设了英语课,学生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现实的情况是,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反差很大,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远远“吃不饱”,部分学生远远“跟不上”。这样截然相反的情况,中学英语老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深入分析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切实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值得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探讨。
一、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和要求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以来,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更加缺乏,不少农村小学还无法开课,开了课的也不能保证课时和教育质量。指望小学英语教学为初中英语教学打下多好的基础,作出多大的贡献,在当前条件下实在是有点苛刻。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忽视学生语法知识的教学;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的效果;强调课堂的学习,忽视课后的巩固。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很难为初中英语教学继承。
(三)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差异。
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了解不够全面,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四)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缺位。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被作为副科对待,还没有引起各地小学及其教师的关注。至今各地还没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估评价体系,以实现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激励或约束,从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完善或提高。
二、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对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从属于学校和教师的安排,因而教学衔接的责任和主动权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至于学生或家长,除了有专长者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难以发挥作用。下面就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从教师方面来讲。
(1)注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一是认真研读小学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详细分析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具体落实各项教学衔接。要补充小学教材与初中教材相脱节的知识,例如,音标、语法和词汇学习等;要复习小学学过的知识,包括单词拼读、日常用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相对集中。在熟悉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中学英语教师可重新确定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要与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有交叉,要增加供学生复习用的听读材料,但语言难点及教学内容不要太多,最好能对学生在小学已感知的语言点做必要的归纳复习,适当补充教授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相脱节的知识。二是强化语音训练,做好词汇衔接。尽管有些小学教材编排有音标教学,但绝大多数小学生并没能够掌握,以至于他们的语音、语调很混乱,读不准更记不住单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安排音标教学,讲解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发音部位发音,逐个模仿练习,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在正音的同时,归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并按读音规则将小学所学过的词汇进行归类,编印《英语词汇表》。同时还应注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在初中教材中即将出现的新词汇,在归类中有机地复现,使学生在练习发音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读音规则,记住了单词,还了解了词的基本用法,从而为进入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一是要有过渡的教学方法初一学生和小学生一样,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教师可多利用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和体态语等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最后要控制好教学进度,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的学习内容大为增加,升入初中的学生,刚开始可能不适应,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势必会造成问题的堆积,学生会感到越学越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二是要不断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学生学习凭兴趣、靠督促,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以简单日常对话为主,读和写的训练量都很小,语法知识几乎空白。针对学生的问题,我采取了分阶段侧重解决、各个击破的措施。在批改书面作业时,采用书写评分和内容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并开展书法竞赛活动,以求达到书写规范;用单词听写和竞赛的方式,以减少拼写错误;采用英汉互译和故事改写的方式,发现典型错误,让大家都来改,并配以单项练习,解决语法问题。
(3)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
总之,加强中小学的教学交流。了解双方教育现状,摸清各阶段衔接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衔接办法措施。教学起点要根据应届学生小学阶段英语水平来制定,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定得太低,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盲目拔高,切实解决中小学应教学衔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关键词:数学:教学:理性;飞跃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刚进初一的新生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上仍然显得不够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弱,大部分仍然在模仿,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得不到较大的飞跃。现就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发展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内容由形象性向抽象性飞跃
小学数学主要以记忆为主,关键是记住定义、法则,记住每种类型题目的解法,而初中数学主要以推理为主,关键是理解概念、性质,掌握公式、法则是怎样归纳出来的,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较具体、形象,初中数学则抽象性和理论性提高了。如:有理数的学习中接触的负数,收入记为正的,支出记为负的,学生开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学生来理解。特别是初中数学的法则和性质基本上都是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解答一定的系统性习题,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多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帮住学生适应这种飞跃。
二、学习过程由模仿性向理解性飞跃
曾经有一位实验者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个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跳蚤杯子里,但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跳跃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被撞,跳蚤渐渐地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了一阵子,这只跳蚤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再也没有撞到这个盖子。一天,实验者悄悄地拿掉盖子,可是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它已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难到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屡屡被撞后,它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学习过程的模仿性和理解性是相互联系的,实际上,模仿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这里说的模仿性学习指的是模仿占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里当然也有理解的东西。同样理解性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只是理解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模仿性的,而初中数学则是理解性的,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机械性记忆的能力较强,善于模仿。升入初中后,课本上的例题减少了,习题的数量和类型增多了,“死”的问题减少了,教师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多数作业都要在课外完成,这样模仿的机会就少了,大多数的习题都要靠理解来完成。例如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解决起来就比较吃力,因为课本上的例题较少,而课后的习题较多,题型较广,解题思路和方法千变万化,所以只靠理解很难掌握。
学习过程的飞跃,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知识由小学到初中有脱节,感觉自己跟不上。有的学生老师课上讲的全都听得懂,而且也记得住,但到做作业或考试时,面对数学题却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另外,课后要给学生多加辅导,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生心理由单纯稳定性向复杂多变性飞跃
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年龄虽没有变化,但在心理上有了飞跃。六年级时,他们总认为自己还小,是一个小学生。因此他们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迁就自己,明知自己在学习上有些不良习惯也不想改正,同时,他们在小学已经上了六年,对周围的环境、人物比较熟悉,有厌倦感。升入初一,他们在心理上的飞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人感:升入中学,一个“中”字,使他们长大了许多,他们认为,我是中学生了,我是大人了,我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了,有些人暗暗地制订了学习计划,下决心一鸣惊人,做出点样子给小弟弟小妹妹看。因此他们考虑问题也成熟多了,不像原来那样稚气,动不动就耍小孩子脾气,他们也想约束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2)新鲜感:小学生刚到中学,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新的校园、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不少学生暗下决心,决心以初一为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做出新的努力,拿出新的成绩,让人们惊叹,让人们公认自己的存在价值。
总之,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感到欣慰,要珍惜、爱护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把他们这种自信有目的地引导到学习数学上来,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千万不要用冷水去泼他们燃烧起来的希望之火,不要用讥讽去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要以支持学生、鼓励学生为主,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推心置腹,这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了使学生能适应这几种飞跃,在设计初一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尽量多举例,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教师每引入一个新概念、新定义、新法则都不要太快,要稳步前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扎扎实实地学好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2)要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开始时要求不宜过高,作业不宜太多,错误要及时订正,并且第一次试题不能太难,让他们都能考好,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指导思想上,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少数人。(3)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泛性、严谴性,课本习题与例题要多拓展、多变化。
现将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们交流,供大家参考。
一、尊重他人,礼敬为先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心健这个学科,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得上好尊重他人这一课,必须解决好尊重他人的问题。尊重他人无非就是老师,其次是同学之间、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在校只有尊重老师,才能听老师的话,才能真正理解老师辛勤,才能记住老师讲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第一课入学教育,就讲如何尊重老师,尊重师长。并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讲解,怎样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们成才。通过正面的引导,说明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讲明人生价值等浅显易懂的事。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在一个班集体中,你应该怎样发挥作用等等……举例说明怎样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初一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随着学科的增多,又有几位新面孔的老师。如不尊重各个学科的老师,就会产生偏科现象。学生一旦偏科,学生主观意识就会下降,成绩难以提高。所以说尊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古语说得好,“人以礼敬为先,树以枝叶为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好,难以成就大事业。从心理学角度讲,心术不正事必歪。心理发展不良,思想品德是不会好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适当拓展
1.按教材就事论事,平铺直叙,显得枯燥无味,意义浮浅。如果把这个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显得作用大了。学生会认同的,收效就大。例如,小明和同学打赌,说自己敢从3米高的台子上跳下来,惊动了全班同学,此时小明应从台子上跳下来吗?众说不一,这时教师应恰到好处的点拨。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该做这种危险打赌的游戏。我拓展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这种危险打赌游戏,比谁能吃多少根雪糕,谁能喝多少瓶饮料,一次能吃多少个馒头等等。这些虽都是吃,但也有危险,轻者得病,重者也会危及生命。这也是打赌的游戏,切不可做。
2.学《美与丑》一课,结合教材《天使心》这一小短文,引入到“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条主线上,进行心理疏导。深入展开讨论,归结为“讲文明,懂礼貌,心灵美,爱祖国”这一主题上,使心健课落到了实处。教育学生努力做到心灵美,多为别人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向天使般的心迈进,丰富了心健课的教学内容,使心健课的实质得到升华,自然引到了《善与恶》一课。再通过《史记》中关于吴起将军爱兵如子,深得士兵们的爱戴的故事教育学生。他的故事很感人,他亲自用嘴吸吮士兵生疽的伤口的善举,感动了士兵,士兵们英勇杀敌,节节胜利。借此,教育学生从小就要认识到,关心别人就等于关心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也等于尊重自己。从中揭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正是心健课渗透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吗!同时,也符合心理发展向健康的轨道前行的总目标。
三、坚定信念,顽强学习
1.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习《制订有效学习计划》一课,我的做法是:首先阐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因为在校时间有学校的课时安排,一天8节课,较充实,不需学生制订。关键是早、晚自习课和双休日的学习时间安排。我给学生详细安排各学科的学习时间。
2.严于律己,时刻提醒。只有计划还不行,关键是怎样去学习,实施计划。让学生在笔记本皮上写上提示学习的语言“下定决心,坚决执行”。坚持自学,做到每天都能坚持下去,自我检查,自我验收。坚定信念,避免干扰,顽强学习。这样坚持下去,既锻炼了意志,又提高了自控能力,学习成绩会很快提高。铭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名言警句。从小养成定计划的好习惯,立志也就不难了。历史上很多名人、伟人都是从小有志向的,所以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李时珍年轻时对医学有兴趣,决心做一名好医生,所以他历尽千辛万苦,编出了中国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为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时代,较富裕,花钱不缺,可学习远不如以前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比例失调的严重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怎么办?这也是心理发展课的问题。我用身边的事实说话,用对比方法讲,讲过去生活条件差,可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现在富裕了,而你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差?交给同学们讨论,分析原因,师生共议。归纳为是“三多一少”造成的。三多是家长给的零花钱多了,吃零食的多了,学校的商店多了;一少是家长关心学习的少了。每次上学前,家长总是问自己的孩子零花钱够不够,却不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不叮嘱自己的孩子到校要好好学习,这是原因之一;之二,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精神,毅力差,自觉性差,不守时不努力。
四、根据需要,增加内容
安慰家长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因为令人忧心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初一的语文老师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小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小学成绩很差的学生,上了初中,又该怎么办?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从教15年,我对此稍有感悟。
经过小学六年语文的学习,学生跨入初中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课时的减少,学科的增多,学习环境的不同,靠老师“提携”式包办的依赖性逐步放手等因素,再加上现行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不同,中学试卷明显难度要大,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一般给学生很大打击。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假如老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就能扭转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开一个好头
记得第一年工作,我教初一语文,学生来自城镇乡下各所小学,而深入了解后发现其中一(2)班有一半同学来自偏僻的董巷小学(很难在那所小学的毕业生中找到一个懂拼音规则的)。初上中学,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于是,开学初的几天,我收集同学小学毕业成绩、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通过分析,我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然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些周记:①我忘不了小学时的一件事;②我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③一堂有趣的语文课;④初中给我的第一印象等等。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时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是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校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中学)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写了针对性评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摸底,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要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小学语文学习与初中的区别,如: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温故知新,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变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因此适当复习一下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因为初中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可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三、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初一上半学期是“过渡期”,这时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所以老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学术语言;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老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考试的试卷尽可能出得简单些,批改时尺度适当放松些,以树立其自信心,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减少其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老师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难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培养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老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老师应有序地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如何进行语段阅读;如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如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学习环节;如何运用科学的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老师则巧为点拨。总之,老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要设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老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在中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老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只能一带而过。有了升学压力,在教学上,一些中学老师容易把语文教学变成单一狭隘的工具性、知
识性和政治性的灌输与教训,忽视了它是一门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学科。可是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型。以文言文为例: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启发引导他们。大道理的教育,孩子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课》,让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告诉学生法国这个民族是何等地重视自己的祖国语言,国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祖国语言绝不能被占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润物细无声”,只有老师善于把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根植下兴趣的种子。
七、要充分利用多思、多说、多读、多写这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基于学生刚踏入初中时的种种不适应,老师更要突出一个“思”,因为初中的语文学习不能再是机械的记忆,而应是一种理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罔”,“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这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刚开始时可让学生找些故事性较强的好书自由读,慢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接着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中外名著。在不断的阅读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感知、感悟: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探求宝藏,体验亲情,抒发感想,学会处事,磨炼健全的人格继而走向大自然寻找灵感和享乐,向内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质,记录下成长的轨迹,向未来世界描绘多彩人生,写下豪言壮语。指导学生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当然,由于初中功课紧,有时可以把日记改为周记,把写日记、周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在语文教学中展现,把“读写”变成开放的大舞台,把语文变成人生的加速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同等重要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正因为如此,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形式,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现在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即活到老,学到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样一句名言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做了这次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为了解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开展“在课堂中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研究提供依据,2013年5月,我们对本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这次调查力求全面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一)自主学习动机(二)自主学习习惯(三)自主学习方法(四)上课思维(五)自主学习过程(六)自主学习结果.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部分学生.每个年级抽一、
三、五班,共9个教学班.发出问卷315,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274分,有效率94%
调查采用学校自编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共19道题,每题有4个选项,要求学生在每题的若干选项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回答.为了使学生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本调查问卷只填班级、性别,而不填姓名,并且当堂完成答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自主学习动机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兴趣,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1、是否喜欢主动的学习.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68%,初
一、初二、初三分别占80%、71%、52%;29%的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完成,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占16%、 29%、41%;10%的学生认为完不完成无所谓,三个年级分别占6%、 11%、14%.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初一年级学生较高,但随年级上升自觉性主动性下降,初三年级有48%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2、在学习上你对自己的信心.36%的学生充满自信或有把握,初
一、初二、初三分别占41% 、37%、 30%;50%的学生认为需要再努力,三个年级分别为48%、48%、54%;13%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上比较困难,没信心,三个年级分别为9%、 15%、14%.调查说明:86%的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学习是需要努力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学习充满信心.但也有13%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三个年级差别不大.
3、你喜欢某科目是因为.56%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兴趣,三个年级分别为56%、61% 、52%;喜欢某科目是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占30%,三个年级分别为26%、29%、36%;7.3%的认为是师生关系好;3.6%的认为是老师的外表.调查说明,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某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4、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习.55%的学生是以愉快的心态学习,三个年级分别为58%、64%、43%;37%的学生是以紧张压抑的心态学习,三个年级分别为37%、34%、39%;10%的学生是以无所谓的态度,三个年级分别为12%、 2% 、16%.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在学习上压力比较大,令人担忧,初一、初三年级最为明显,初一学生因为刚刚入校,不太适应中学学习,而初三则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比较紧张,初二则处于渐趋平静,多数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应加强小升初的衔接工作,对初三毕业班进行减压或心理辅导.
(二)学习习惯
1、你最喜欢老师留什么样的作业.22%的学生喜欢留抄写型作业,三个年级分别为25%、22%、18%;41%的学生喜欢口头背诵、动手实践型作业,分别36%、46%、40%;13%学生喜欢自己给自己留作业,分别为14%、14%、12%;21%学生喜欢不留作业.调查说明,学生喜欢留多种形式的作业,口头背诵、动手实践型作业学生最欢迎;13%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表现出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主体性;21%学生喜欢不留作业,表现出部分学生的懒惰性和厌学情绪.
2、上课前,你的预习情况.83%的学生能进行预习,三个年级分别为89%、87%、74%的,但只有48%的学生会预习,三个年级分别为55%、53%、36%;14%的学生从不预习,分别是10%、 11%、 22% .从调查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只是看看书而已,有14%的学生从不预习,初三年级达到22%,这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给予有效的指导.
3、在做作业的方式与时间.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三个年级分别为25%、18% 、14%;61%的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三个年级分别为57%、 67%、60%;11%学生先做作业、遇到问题就不做了.从调查中看出,多数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在看书;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是一种比较好的作业方式;11%的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做了,存在学习的依赖性,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在作业时间上43%的学生在12小时之间,初二学生作业时间最长.
(三)学习方法
1、听课时是否有自己的学习目标.21%学生上课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三个年级分别为32%、21% 、12%;在教师讲课时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占30%,三个年级分别为 28%、31%、 31%,;36%的学生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三个年级分别是 31%、38%、41%,;7.6%的学生始终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表明,有相当一
部分学生对课堂上听课心中无数,跟着老师走,对制定好学习计划目标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2、课堂上,做笔记的情况.41%的学生有所选择,记下一些新的想法,三个年级分别为37%、46%、42%;记下所有板书占34%,三个年级分别为36%、35%、 32%;21%的学生从不记笔记或随便记一点.学生记听课笔记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字中说明,大多数学生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四)上课思维
1、你上课的思维状态怎样.73%的学生认真听讲,把握教师讲的知识要点并认真思考,三个年级分别是 73%、76%、70%;10%的学生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15%的学生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三个你年级分别为 5%、16%、23%.从调查中说明,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但20%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其中初三年级达到23%,教师忽视了这一部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发展.
2、上课时你对老师的问题思考程度.能思考80%以上问题的占29%,三个年级分别是44%、23%、21%;28%的学生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60%以下,三个年级分别为22%、32%、33%;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导致28%的学生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60%以下,初三的学生达到33%,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要认真的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加课堂讨论的情况.26%的学生努力发言,常引导本组同学,三个年级分别为34%、28%、15%.49%的学生按讨论要求做,三个年级分别为50%、42%、55%;不想参加、不发表意见占23%.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讨论组织形式还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因此,结合年级学科特点,经常组织活动十分必要.
4、上课时,有没有过激动兴奋的体验.14%的学生经常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三个年级分别为 25%、16%、2%;有时产生上述情绪59%,三个年级分别58%、63%、 57%;26%的学生产生过无聊、灰心丧气的情绪,三个年级分别是20%、19%、40%.总体说明,学生上课时学习情绪比较低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其中初三年级最严重,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讲究教学艺术.
(五)自主学习过程
1、你是否定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5%的学生经常定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三个年级分别为26%、12%、7%;偶尔和考试前进行归纳总结的占68%,三个年级分别61%、68%、83% ;7.6%从不归纳总结.调查说明,学生没有养成定期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
2、对学习的评价.39%的学生在每单元或章节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评价,三个年级分别为38%、36%、
43%;47%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认真的思考并改进,三个年级分别为50%、55%、36%;10%学生自己不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这说明,学生比较重视对学习的评价并不断改进,但缺乏主动性,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六)自主发展
1、你经常阅读哪类书籍.19%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三个年级分别为22%、16 % 、20%,36%的学生经常阅读中学生读物,分别为 26%、51%、32%;26%的学生经常阅读武打小说,分别为 26%、25%、28%;什么都不阅读12%,分别为12%、9%、16%.从数字中说明,88%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阅读书籍不同,有近26%的学生阅读武打小说,有12%的学生还没有阅读习惯,教师积极的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你认为自己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什么.37%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讲授,三个年级分别为 36%、42%、33%;21%的学生认为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如报纸杂志网络; 23%、22%、19%;1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独立学习,分别为12%、5%、6%.学生能正确认识知识来源于不同渠道,反映出自身知识的价值趋向,初三年级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略高于初一、初二,但从总体上说,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还不能充分认识.
四、建议与对策
1、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提问的实效性、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评价、学习监控等),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4、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五.结语.
初中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既有孩子单纯可爱的一面,又有桀骜不驯,自以为是,叛逆固执的一面,他们渴望被认可,被尊重.对待这样的学生群体,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他们的心理,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之路打好基础.
这次问卷调查以初中三个年级的三百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自主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课思维,学习过程,学习结
果六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生自主学习现状.结果表明初中生自主学习现状还是基本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很多,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到家长和学生自身.
关键词 中学生,学习策略,策略量表。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使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各国对教育发展的共识,学习策略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此乃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实,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学习策略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1~4]。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注意、编码、保持、检索和运用等信息加工的具体认知方法[5,6];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一系列选择、协调和运用技能的执行过程,主要涉及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手段[7]。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关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不仅包括具体的认知方法,还包括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行为[8,9]。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Zimmerman和Martinez-Pons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学优生比普通学生会更频繁地使用某些学习策略,如组织和转换、自我奖惩、寻求帮助及复习记录;女生在运用调节策略上显著优于男生,而男生在认知策略上优于女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次数从小学到初中逐年增长,而从初中到高中则逐年降低[10]。周国韬等人的研究揭示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有减弱的趋势[4]。董奇等人指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11]。谷生华、辛涛等人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的优、差生学习策略有显著差异,高中阶段在学习策略上则没有发现优差生之间的显著差异[12]。余欣欣指出,初中男、女学生在应用学习策略的水平上差异不显著,高中女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显著高于男生[13]。潘颖秋等人表明,从初三到高三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在时间管理、焦虑和信息加工策略上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4]。总而言之,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研究结果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特点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量表不一致所造成的。关于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学者们主要采用的量表有:Weinstein编制的学习策略测验(LASSI),包括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10个分量表[15];Pintrich和De Groot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3个分量表组成[16]。目前尚缺乏适合于我国学生实际的学习策略测量工具。本文拟编制一套适合我国中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策略量表,并对中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基本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策略教学和学法指导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长春市重点、普通中学各一所学校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的中学生500人,其中有效被试442人(见表1)。
2.2 测试材料
2.2.1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理论构建
根据上述学习策略的概念,本研究从信息加工流程的角度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果,有意识使用的具体认知方法和调控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手段”。根据该定义,对长春市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优秀中学生进行座谈,进一步明确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其学业成绩的主要学习方法和行为。
在分析研究文献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由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两部分组成。即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认知策略分量表,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过程考察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认知方法和技术;调控策略分量表,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合理地协调、安排和调整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控手段。认知策略量表包括4个维度:①选择注意策略,指学生按照重要程度分辨学习内容轻重主次的策略;②表层加工策略,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般性复述、加工的策略;③深层加工策略,指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组织、归纳、整理和系统化的策略;④检索应用策略,指学生正确提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调控策略量表包括4个维度:①自我计划策略,指学生自己安排和筹划学习活动的内容与顺序的策略;②监督检查策略,指学生有意识监督和检查自己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的策略;③反馈调节策略,指学生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和结果及时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的策略;④自我总结策略,指学习活动告一段落时自己能定期回顾和总结学习中得失的策略。
2.2.2 量表项目的编制与筛选
根据学习策略的理论结构,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并整理出中学生学习中有效的学习行为83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合并,精简为53项,作为预测项目。选取高一学生107人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初测。根据初测结果将其中区分度不高、因素负荷不大的项目剔除,最终保留35个项目,构成正式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项目全部采用5点评分,按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每种学习行为应用的频率进行评定,从不使用=1分,偶尔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经常使用=4分,总是使用=5分。在5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2.3 施测程序
由两名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其中对高一学生于45天后再次施测该量表。以各年级教师提供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作为学生学习策略的预测效标。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从学习策略测量的全部数据中抽取公共因素,并通过斜交旋转法求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运用KMO和Bartlett′s Test对研究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进行考察,其中认知策略量表的KMO指数=0.905,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字2=2013.20,p
根据因素分析Cattell的“陡阶检验”原理和抽取公共因子的标准,从认知策略量表中抽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3个因子,共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0.44%。其中因素1合并了“选择注意策略”和“表层加工策略”2个维度,主要是学习者对新信息进行分辨、选择、标注、复述和编码加工的行为策略,可以将其称为“浅层加工策略”;因素2是对新信息进行组织、归纳、整理和系统化的策略,称为“深层加工策略”;因素3是在面临新问题时正确检索提取和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检索应用策略”。从调控策略量表中抽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4个因子,共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4.37%。这4个因素的项目与前文的理论构想维度基本一致,分别为自我计划、监督检查、反馈调节和自我总结策略。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2个量表的因子负荷矩阵,见表2。由2个量表的因子负荷来看,量表的项目基本验证和揭示了本研究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理论维度。
3.2 量表的信度
根据量表的施测结果,本研究计算了各项目与所属的维度、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各维度、分量表与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以及各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琢系数和重测信度,结果见表3。
从表3结果可见,各测题与所属各量表的相关系数范围在0.38~0.80之间。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分量表和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分别为0.85、0.85和0.87;Cronbach α系数0.87、0.89、0.93也表明各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0.60、0.63、0.64也基本达到同类量表的信度指数,表明本量表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3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一般特点
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应用水平进行4(年级)×2(性别)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见表4、表5。
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策略各维度的应用上都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除了反馈调节策略外,学习策略的各维度在应用上都有极其显著的年级主效应(p
在应用深层加工策略、反馈调节策略上发现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434)=3.111,p<0.05,F(1,434)=2.526,p<0.05。对于男生,深层加工策略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对于女生,则由逐年下降到高中后逐渐提高。在反馈策略的应用上初中女生多于男生,进入高中后男生逐渐超过女生。
本研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选取前、后各27%的学生作为学习成绩优差两类,比较其在学习策略应用上的差异,结果见表6。
部一致性,稳定可靠;量表的结构效度理想,能够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测量和鉴别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工具。
在量表的编制与施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改进的问题。由于本量表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的量表维度,有些维度的项目学生理解和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认知策略量表的项目,由于认知过程隐蔽性强、加工速度快,很难被人明确意识到。另外,从整个量表来看,学习策略各维度所包含的项目数量不多,还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全部情况。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以后研究和使用中不断修订和改进。
运用该量表对学生进行初步测查,结果揭示出了我国中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的一般特点。
在学习策略运用的年级水平上,本研究发现,初中生与高中生存在年级差异,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仅在反馈调节策略上不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潘颖秋、Zimmerman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0,14]。为何会出现高中阶段学习策略的运用下降这种情况呢?原因可能有3个:①学习策略量表中所测量的学习行为,到了高年级后学生已逐渐掌握并习惯化,其意识程度反而降低了;②中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的压力加大了,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策略应用下降了;③进入高中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相比)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进入中学的高年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不需要自己进行自主学习,只要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走就能得高分。所以随着距离高考越近,学习策略的用武之地则越少了。
在学习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上,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调控策略应用方面明显多于男生,在认知策略应用方面女生则少于男生。这与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关,男女生在自我意识的成熟时间上有差异,女生一般早于男生。因此,女生在调控策略的掌握与运用上明显多于男生。此外,在深加工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的运用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表明男生在深层加工策略的使用上随年级升高而迅速提高,而对于初中女生则有下降的趋势,到了高中后女生才迅速赶上;对学习策略使用的调节能力初中女生优于男生,进入高中后男生逐渐超过女生。这一结果表明,由于在调控能力上男女生发展时间早晚的不同,男生行为调控能力发展较晚,到高中后期很快就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同时,也提醒中学教师对中学高年级女生策略运用和调控行为水平降低的原因给予更多的关注。
不同年级的学习优、差生在学习策略应用上的差异表明,除了初一学生在学习策略应用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3个年级的学习优、差生在学习策略各维度上都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初二的优差生在学习策略的所有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策略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掌握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最佳时期。从学习策略的各维度来看,各年级的学习优差生之间在深层加工策略、检索应用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上都有显著差异,这3方面策略的运用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它们也是中学生认知能力和调控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启示广大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策略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学生对这些学习策略的使用,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策略知识,还要使他们能够在面临新问题时有效地进行策略迁移,对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效果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调节。中学生也只有学会将认知策略和策略的调控行为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5 结论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的稳定性,量表的结构效度理想,能够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女生调控策略的运用显著多于男生,男生认知策略的运用多于女生,深层加工和反馈调节策略应用有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
初二和高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差生在学习策略各维度应用上都有显著的差异,深层加工、检索应用和反馈调节策略应用水平上各年级的优、差生差异显著。
参 考 文 献
1 Corno L & Mandinach E. The role of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83, 18(1): 88~100
2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86, 23(5): 614~628
3 Weinstein C E & Mayer R E.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Wittrock M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 York: Macmi Uan, 1986. 315~327
4 周国韬,张平等. 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1997, 20(4): 324~328
5 Rigney J W. Learn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in 0′Neil H F eds, Learning Strategies. 1978. 165~188
6 Mayer R E. 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Academic Press, NC. 1988. 11~23
7 Nisbet J & Shucksmith J. Learning Strategies. Routledge & Kegan Paul Plc. 1986: 5~6
8 刘儒德. 论学习策略的实质. 心理科学,1997, 20(2): 179~181
9 Pokay P & Blumenfeld P C. 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41~50
10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Students difference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ing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51~59
11 董奇,周勇. 10~16岁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发展及作用的研究. 心理科学,1995, 18(2): 78~93
12 谷生华,辛涛等. 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4): 131~135
13 余欣欣. 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7(1): 61~65
14 潘颖秋等. 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 心理科学,2000, 23(6):694~698
15 Weinstein C E. LASSI User′s Manual. 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16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33~40
17 等. 初中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1994, 17(4): 198~204
USING OF LEARNING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Xiangkui,Zhang Lin,Wang Y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Depart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Department of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Anshan Normal College, Anshan 114005)
Abstract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量事例证明,语文教师通过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效干预,不仅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建立自信,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再次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教师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对策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将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分为绝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和相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绝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是指语文学习未达到教学基本目标要求的学生。相对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指以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明显低于平均成绩的学生。
一、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
1.最基本的原因是学生的发展水平不适应群体教学的要求。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是班级群体教育的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未能有效协调的结果。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初一学生认知心理发展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竟有76.2%的学生不知怎样去感知事物。群体教学由于班额大、学习内容多、部分内容过难等原因,难以顾及这部分学生的差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2.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是在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因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和情感障碍,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外因来自三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三者共同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其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方面。
3.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不协调是重要的内在原因。这类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知、情、意、行发展也不协调,形成恶性循环。他们往往因认知理解困难造成学习困难,心理遭受挫折,导致消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消极的归因,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致使学习更不努力,学习更困难。
4.社会环境的原因。人们的信仰危机,市场经济的影响,文化不高也会挣大钱等观念,致使部分青少年厌学、弃学,导致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日渐增多。
5.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低,无法指导孩子语文学习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家庭的自然结构。完整家庭较破损家庭,双亲家庭较单亲家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更正常、全面和丰富;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和社会意识影响孩子语文学习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家庭的文化气氛、心理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能力、教养方式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进程。
二、影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障碍
(一)知识方面
1.语文知识的缺陷语文基础知识的缺陷;学习语文所必需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缺陷,如:史地知识,理解科技说明文必需的数、理、化知识,缺乏先行组织者,缺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相关经验知识。
2.语文知识混淆知识点间的混淆,如:动宾短语与动补短语的区分,修饰语与中心语间关系等;语汇含义间的混淆,如:模模糊糊,迷迷糊糊,共同属性与本质属性混淆;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混淆。
3.语文知识缺乏联系。新旧知识缺乏联系;前后知识缺乏联系;知识与技能缺乏联系;基本知识展开之间的层次缺乏联系。
4.语文知识缺乏合理的结构。学好语文必须有一个较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
5.语文知识不牢固。语文知识的误记,不牢固,造成回忆困难。
(二)注意力差
注意能使人在一定时间内清晰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其它事物。对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以注意为前提。注意是认知与学习的门户。我们的调查表明,89.2%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始终专心听讲,这就严重地制约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他们的主要表现有:易分心;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分配困难,听讲、笔记、思考问题几者很难有意识地分配与配合;注意力转移速度慢;有意后注意差,甚至有意注意时间很难持久和集中。
(三)感知困难
1.感知受损。有的学生的听力、视力不够好,无法感知老师的讲解和直观的形象。
2.感觉受阻。有的学生感觉器官是正常的,由于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方式不当,妨碍了学生的感觉。来自管理的,如不能约束学生集中注意力、放任学生开小差等。来自教学方式的,如教师语言不清、缺乏吸引力、语病多、平铺直叙、抓不准要害、语速太快或太慢等。
3.知觉转换受阻。有的学生无法形成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整体的反映。有的学生形成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整体的反映又不能顺利地与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
4.感觉单通道,不能做到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的学生要么只动口,不动手,不动脑;要么只动脑,动口,不动手。不能做到口、眼、手、耳、脑协同感知,感觉整合困难。
(四)记忆困难
1.记忆能力发展片面。主要表现在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强,学习小说等带有文学色彩的文字容易,说明文、议论文学习困难。符号记忆差,记忆字、词音、形、义较难。逻辑记忆、抽象记忆差,难于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记忆转化困难。表现在记忆容量小,编码方法缺乏,不知怎样把知识信息组合,不会利用组词编码法,只会单字或单个词编码记忆。瞬时记忆难于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更难转化为长时记忆,更不会主动有意转换。
(五)记忆品质差
1.记忆速度慢。记忆速度慢跟不上讲课节奏,难于作记录。
2.记忆准确性差。有的学生听记准确性差,造成知识误记。
3.记忆持久性差。有的学生只会听记,不会笔记,知识难以保持。又不及时复习。哪怕复习了,记忆保持也困难。
4.记忆与检索差。有的学生课上可能记得住,没有做到及时复习,课后就遗忘了一部分,一些天后几乎全忘了。
(六)阅读困难
1.特殊的语音发音困难,或读不准音。
2.听觉性阅读障碍。听觉辨音能力与自控能力比较差。
3.视觉性阅读障碍。注意力差,扫视抓不住重点,停视时间过长,不能正确回视。
4.言语动作障碍。不能准确表达阅读收获,阅读时眼睛移动和翻阅速度等呈现问题。伴随心智操作技能障碍,思维方法与方式不当。
三、影响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缺乏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部心理动力。我们调查表明53.4%的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机,几乎所有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都缺乏语文学习动机。
(二)没有语文学习需要。调查表明78.9%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根本没有语文学习需要,根本不想学语文,这是不能产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根源。
(三)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我们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不能产生兴趣,对语文学习仅是疲于应付。
(四)学习目的不明确。几乎所有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语文学习目的都不明确。
(五)消极的语文学习情绪。语文学习的失败感、挫折感、烦恼感、枯燥感,产生语文学习情绪障碍,造成语文学习困难。调查表明64%的学生表示经常为语文学习困难而苦恼。45%的学生表示苦恼多于欢乐,78.9%的学生表示有失败的体验,19.8%的学生说没有欢乐。情绪情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调节因素。如果经常让学生处于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影响学生心智的发展。
(六)语文学习意志薄弱。调查表明80.1%的学生表示缺乏语文学习的毅力,82.3%的学生表示缺乏语文学习的信心。
四、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
(一)教育学生提高认识。
帮助教育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学生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生目的,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治学、追根究底、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二)指导学法,培养习惯,培育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思维的门径,教给认知规律,指导认知过程,总结学习过程。教学生学会知识编码,指导学习的内容。督促学生运用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锤炼毅力,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语文学习障碍和情感障碍。
(三)语文教师要改进教风。提倡民主的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定当堂学习任务与学习计划,师生通过多动互动讨论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回顾旧知识,利用变式,展示实例,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熟悉理解新知识,归结新知识,总结新方法。以期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地积极思考,思维活跃,互相补充,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新方法。
(四)教师要尊重、爱护、保护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自尊心特强又脆弱。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其次是信任语文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困难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坚持克服。再次是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分析产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耐心等待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还应宽容学生。宽容他们多次所犯的同样的语文学习错误,帮助他们采用正确方法理解把握语文知识,更应保护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利用延长学习时间、减少学习内容、减轻语文学习负担以及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等方法,保护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特殊的环境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理解把握学习内容。
(五)群体教学辅以充分的个别指导。我们在组织群体教学的同时,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充分的个别指导,做到帮助适时恰当,及时地引导拨动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挖掘他们的发展空间。
(六)分层施教。同一班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层要求,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语文学习的满足,获得语文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语文学习信心。这样又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学习状况,确定合适的语文学习目标,激发语文学习动机,指引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感知理解学习内容,发展自身的语文学习认知、行为和情感。
(七)情感激励。帮助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消除情感障碍,恰当利用期望效应,给予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学习期望,充分相信他们能够实现学习目标。
(八)人际关系激励。语文教师主动关心帮助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人际关系障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克服惧怕心理、恐惧心理、陌生感。
总之,指导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障碍,特别是非智力因素障碍,给予适时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牛卫华、张梅玲《促进学习困难者自我认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载《心理学报》1999.年第5期。
[2] 胡学增等著《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