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化学论文

学生化学论文

时间:2022-03-12 11:5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化学论文

第1篇

新课标中将化学定义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科。对于化学来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必要方式。因为它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将化学实验教学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搭建化学学科探究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化学知识。相较于其他教学手段,化学实验的优势非常明显,而它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验步骤,并尽快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在探究化学规律的实验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化学主要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学生学习化学首先要观察物质的特征和在反应中发生的形态变化。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教师如果不能予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就会因为不清楚观察目的,只关注那些比较有趣或者是明显发生的变化。对于实验要求重点观察的内容却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在学生进行实验以前,教师要对观察目的予以说明,并根据实验内容提出相关要求。

2.指导学生研究实验

实验观察只能得到观察对象表象的性质,要想得到更深层次的结论,就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予以适当的点拨,那么学生就能从本质上对物质变化有一个深层次认识。这样也能提升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倡导自由与开放风气,对某些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初中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往往强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选择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原本的教学内容中引入比较有趣味性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将生涩的知识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演示实验室支取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如果只是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反复强调在实验中要防止试管炸裂,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要怎么做,并不清楚试管在什么时候会发生爆炸,或者是为什么发生爆炸。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其实也想看到试管炸裂的景象,老师完全可以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实验,让学生对于实验原理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实验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四、课外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有更清楚的认识,本人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课堂,设计了两种适用于课外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课外兴趣实验。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分工,完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善,并收集相应的实验材料。在完成操作实验后,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成立“身边的化学”研究小组和“化工厂”调查小组。并将学生分配到兴趣小组中。调查“身边的化学”的小组主要调查对象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日用品、吃穿用度产品和化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研究课题,并在学生调查的过程中,予以技术指导和知识补充。因为学生大部分都住校,所以参与调查的时间非常有限,尽管他们自主调查的机会不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策略应用新教材敢于创新

一.化学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及现实意义

1.化学学习策略的概念

化学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化学学习中,为使信息有效地保持在认知结构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的程序和形式、思想和规则等。化学学习策略同时具有调节认知的作用——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即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如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学习材料的类型和难易、学习时间等)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途径。由若干种化学学习基本方法结合而成化学学习的综合方法。在化学学习综合方法的结构因素中,学习策略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能够分析具体材料的背景或情境,从而得出应该用何种方法或学科思想的策略。它体现化学学习的指导思想,决定各种学习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化学学习综合方法的精髓所在。

2.化学学习策略的分类

不同的人对化学学习策略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化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可以将化学学习策略分为:机械记忆策略、接受—内省—复现策略、探索—发现策略、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归纳学习策略、演绎学习策略、分步学习策略、集体学习策略等。根据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化学学习策略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策略、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策略、元素单质及化合物学习策略、有机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实验学习策略、化学计算学习策略等。

3.化学学习策略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化学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性知识比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能性和更广的适用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适应未来迅猛发展的社会;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二.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1.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

学习者学习化学的愿望越强烈、对化学学习结果的期望越高,往往越注意化学学习策略。学习者越是认为自己能调控自己的内部认知活动,越是认为自己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越是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反之,如果学习者不想学习、对学好化学缺乏信心,他就会很少考虑化学学习的策略问题。因此,化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和消极状态,极大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学习方式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其次,化学学习策略属于策略性知识。而策略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有着显著的不同。化学事实性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来习得,但策略性知识却难以靠灌输、接受式学习来形成,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逐步形成。此外,我国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将以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学习策略的内涵由过去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策略转向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的策略。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领会并掌握科学的探究策略。

3.注重常规化学学习策略的培养

常规的化学学习策略包括机械记忆策略、接受—内省—复现策略、探索—发现策略、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归纳与概括学习策略、分步学习策略、集体学习策略等。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不同的化学学习策略。除探究策略以外,很多中学化学教师都认为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是中学化学学习策略中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因为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点繁杂散碎。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识记。如:元素周期表要记,各元素原子结构要记,各族代表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要记;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作用及一些规律要记等等。学生只有通过概括、总结,把纷繁芜杂的知识点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才能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因此,在常规的化学学习策略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督促学生以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完成每章节的总结;对于典型的习题请学生概括其方法步骤等。

4.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监控,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集中反映了学习策略中自我调节和控制这一本质属性,所以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系统中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策略的动力源。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学习策略教学同步进行,才能使学习策略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从上述观点可演绎出: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必须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首先,教师要丰富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除了可以是知识点的识记情况、典型习题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是诸如记忆方法、思维方式、信息获取途径等方法和策略性知识的运用情况。其次,反思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学习方法;可以就某道习题,让学生口述其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填写反思评价表等。

三.开发教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把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行为和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破除将创造性思维神秘化的思想,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要大胆扶持,肯定带有创新意向的活动及活动的方式和途径。

新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大纲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从教材表面看,新教材的内容总量减少,难度降低了。但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正好相反,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感兴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

总之,化学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性知识与化学学科知识一样,在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培养落实到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化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卫生化学实验;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85-03

引言

卫生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公共卫生实践中所必需的分析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是一门讲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课程。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卫生化学实验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的不断凸显,卫生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运用功能与作用日益突出。然而,随着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该专业各门必修课均减少了课时数(本校卫生化学实验课学时数仅有32学时),可卫生化学实验具有实验数量多、大型分析仪器多等特点,现有学时数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此外,目前常用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的实验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如注重知识灌输,强调实验结果,但忽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此,笔者所在团队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

网络教学这一创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交流不足的缺点,既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已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大型仪器设备受到实验室空间的限制,实验课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如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典型环境污染物”这一实验中,由于本校卫生化学实验室里仅有两台气相色谱仪,而每届预防专业学生有40人,即使分组也难以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上机操作,实验课几乎成了实验观摩课。不少学生反映因为缺乏动手机会,所以难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卫生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卫生化学时感觉吃力,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课前、课外完成大部分书本知识的学习,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上学生自主操作时间。此外,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实现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或难以达到的教学目的,将卫生化学实验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动态化,充分提高自学效果。例如,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典型环境污染物”这一实验中,学生显然无法仅从实验讲义就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不得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用于仪器操作演示。但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后,上传至平台上的仪器操作视频及动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自习阶段掌握仪器操作方法,再辅以课堂实际操作,这样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师生提供在线教学与学习平台。由于该平台拥有大量视频、图片、动画、例题等资源,再加上与课堂教学的紧密配合,所以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课学时、设备和空间的局限给实验教学所带来的实际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卫生化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首都医科大学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它利用网络教学跨时空、共享性、交互性、大容量等特征,集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于一体,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推动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我们参照兄弟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本校实验教学特点,在本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了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学习导航、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实验报告及作业、在线测试、师生互动和资源共享8个模块。现一一介绍如下:①信息:该模块用于与课程相关的通知。②学习导航:包括教师信息、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表、考核方式说明等。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在开课之前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程有初步的了解。③课程内容:该模块用于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教案、课件以及理论课全程授课视频均上传至该模块,用于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④实验教学:该模块是该教学平台的重点建设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须知、电子教案与网络课件、实验视频、网络虚拟实验室、综合性设计实验等,卫生化学实验课所有实验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及实验课视频均上传至该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卫生化学实验课的难点,即大型现代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以及操作方法也以视频及多媒体动画的方式上传至该模块,以便学生课前、课后自习。该模块的设立,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由于学生在课前便可以通过观摩视频的方式熟悉大型仪器操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仪器操作演示的时间就大大缩短,这样学生自主操作仪器的时间明显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率。⑤实验报告及作业:该模块主要用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每次实验课后,学生都需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在此模块中提交,然后教师在线批改并打分。此外,在实验课后,教师会通过该模块向学生与实验相关的一些案例分析讨论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两个命题,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以小论文形式在线提交作业。实验报告和作业成绩计入期末考核成绩。⑥在线测试:该模块主要用于课后自测。笔者利用该模块创建了卫生化学实验习题库,包括原题及答案,供学生自我测试,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⑦师生互动:该模块更像一个小型论坛,具备在线答疑、留言板、论坛等功能。教师会事先在信息栏公布在线答疑时间,在此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板块与教师互动答疑。教师不在线时,学生若在自学时有疑问,可以在留言板中留言,教师上线后便可答复。论坛板块用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通过该板块可以一些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供学生讨论,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畅所欲言,也可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互相交流。⑧资源共享:该模块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包括卫生化学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素材库(图片、影像、动画等)、相关网站等。供对卫生化学实验有浓厚兴趣,并有志于在卫生化学专业继续深造的部分学生深入学习。

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效果

笔者所在团队建立的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于2012年开始运行。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平台较好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是对提高卫生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均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某年级40名预防医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该平台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尤其是之前由于实验课仪器设备及空间有限,在某些实验课上只能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方式授课,学生对此颇有意见,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让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在线视频及电子课件学习仪器操作,避免了教师课堂上占用宝贵时间用来演示实验,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实现了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征求教师与学生的使用意见,如:部分学生反映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以反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发展趋势;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具有抵触心理;等等。根据师生们反映的问题,我们还在不断改进并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师生们普遍认为,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设备和实验室)有限的现实问题,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和拓展知识途径的作用。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为信息化条件下探索新型的卫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孔玲,袁若,杨睿.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5:

184-187.

[2]王任.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241-242.

[3]王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大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2):97-99.

[4]汪普林.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3-14):194-196.

[5]杨胜韬,李汪.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J].广州化工,2012,40(8):193-195.

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技能;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41-02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创新教学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它的存在和发展,实验贯穿始终。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科化学类专业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基本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获取正确实验数据;通过认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科学结论。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之一。

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的实验操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的养成,都是从实验这里迈出第一步的,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基本操作中普遍存在不少共性的错误问题。

一、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问题

1.物质称量。常见问题有:称量前没仔细检查电子天平是否在水平面上;没有关闭天平门,就直接读数;药品洒落在天平托盘外;减量法称量时,直接用手接触称量皿;敲击称量皿用力过大,致称量皿损坏;直接称量时,未掌握轻弹手背;称量完后,不及时打扫。

2.移液管和吸量管使用。常见问题有:未注意管内是否水珠挂壁,就直接使用;未用移取溶液来润洗管;润洗衣管从上端口放液体;常用大拇指封住上端管口,无法控制液面;读数时眼睛没有与刻度线平视,仰视较多;贪方便,放液体时用吸耳球快速吹出液体;放液体完后时,没使管停靠在容器内壁10~15秒;移取低于吸量管满刻度液体时,常使用管嘴以上刻度直接吸取,未从满刻度慢慢放出液体到所需量度处。

3.滴定管的使用。常见问题有:选用滴定管不当,酸式当碱式来用;涂凡士林过多或不均,造成堵塞孔或漏液;使用之前未做检漏和未用滴定溶液来润洗滴定管;滴定前未排空气泡;接近滴定终点时,未掌握滴半滴或一滴,致终点过量;滴时速度太快;滴定液滴在锥瓶内壁,未用洗瓶用水冲下去;滴定管嘴上有挂水珠就直接读数;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或未从滴定管架取下读数或手握滴定管下方;滴定姿势不规范。

4.容量瓶的使用。常见问题有:未注意瓶内是否水珠挂壁,就直接使用;手握容量瓶的位置不对,常拿瓶底或刻度线以下部位;读数时,眼睛没有与刻度线平视;摇匀液体时,只是晃动瓶子,没有上下摇匀;直接用洗瓶来定容,以致过量;直接把容量瓶置于烘箱干燥。

5.蒸馏和回流等装置的连接与安装。常见问题有:圆底烧瓶直接放在桌面上容易滚动而掉到地上被打破;连接处没检查密封;冷凝管进水管与出水管反接;装置安装零乱,摆放不整齐。

6.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问题。常见问题有:未用空白液调零就直接测定;未注意调节测定波长就直接进行测定;手指常接触比色皿光亮一面;比色皿与比色皿之间不配套;未把比色皿的光面放置光路的方向;用比色皿盛装所测试的样本溶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比色皿及比色托架在使用中放不到位,拉不到位。

7.有效数字的掌握。各种量器有有效数字不明确;实验报告里有效数字的记录、取舍和运算均没有准确表达。

二、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操作与创新研究的兴趣,规范学生化学操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我校本科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做准备,学院面向全校理工学生举办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是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一种综合检验,比赛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实验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内容涵盖相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知识领域。因此,开展实验技能竞赛,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水平,在化学化工等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经过两届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比赛形式以初赛、决赛两个阶段以及集中强化训练阶段。

初赛阶段:化学实验理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0小时)含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电和气的使用、重要常规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等。

决赛阶段:化学实验操作考试(4~5小时),决赛人数为30名。设置两组实验,每组的实验操作题不同,但均全面考查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基本化学计算、仪器使用和数据采集及其分析处理能力、实验报告的拟定、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实验综合工作和研究能力。

强化训练阶段:是为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选手作选拨。由决赛阶段产生的约20名选手作为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参赛候选人,设置多组实验,集中强化技能训练,最后挑选4~6名学生参加大赛。

三、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的实践体会

1.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报名比赛学生较多,而进入最后决赛名额有限,最终能代表学校参加省竞赛的名额只有几个,因此学生想要通过初赛,进入决赛,最后突围而出,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全面掌握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等,熟练完成各种实验项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对实验课不重视,常采用应付的态度,上课动手不认真。参加这类比赛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荣誉,通过实验竞赛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课,使学生认识体会到实验操作在化学学科当中的重要性,并对以后毕业论文和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实验技能比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玻璃器皿使用、化学分析、实验器材的维护等,都属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规范地掌握这些基础,是做出良好实验的根本,也是学生们基本实验操作的体现。学生在比赛实验操作阶段时,评委教师在实验中评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耐心引导他们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技能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赛、复赛题目涉及众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毕业论文的完成和专业工作岗位上均有很大的帮助。

4.实验技能比赛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收集学生比赛过程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反馈或组织实验课任课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在实验课当中重点指出常见出错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从而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开展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促进化学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另外,通过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对学生们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们对此有了积极性和对化学实验的热情与兴趣,使得大学生学习态度严谨,养成了认真仔细的思维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比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我校培养人才也做出了很多的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六平,邹世春,石建新.从第5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看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J].大学化学,2007,22(1):14-22.

[2]任乃林,衷明华,林曼斌.地方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243-244,236.

[3]邢宏龙,朱文晶,徐国财.普通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23-25.

[4]罗士平,陈若愚,周刚.11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9-63,73.

[5]蔡毅飞,薛来,周娟.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39-141.

第5篇

下午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

第6篇

关键词:化学科学素养,STS教育,探究式课堂

科学素养一词源于英文(Literacy),主要指的是自然科学素质,即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在品质。化学是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化学科学素养是一种学科科学素养,指对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记忆、了解、理解和掌握,及应用化学科学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化学新规律的能力。化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高职师范专业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时展的需要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1]。2010年11月,中国科学协会公布了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尽管有所增长,但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所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随着化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知识和化学产品几乎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化学教育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提高全民化学素养的历史重任。

2.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高职师范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以使自己走出大学校门以后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作为培养高职师范生的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要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的人要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不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而是要让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化学教学要结合学科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态度、习惯和个性品质,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本身的需要

高职师范专业的化学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需要将化学知识和技能与过程方法、科学精神、情感态度等进行结合、渗透,努力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热情,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进而能够勇敢地面对学习的艰辛,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获得适应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培养高职师范生化学素养的策略

1.制订合理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对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策略、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制订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关注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培养和提升高职师范生的化学素养,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达到教学目的而运用某些策略的技巧或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学策划、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等活动中,也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制订的教学活动和总体计划或方案,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实施行为的基本程序等[3]。

化学教学中,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渗透STS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STS即科学、社会与技术,它强调要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科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其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STS教育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渗透STS内容,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化学素养。

在高职师范专业化学教学中加强STS教育,基本的方法就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拉近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社会间的联系,了解化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及化学工业的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科学探究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独立探究,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不但能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品质和价值观。

3.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补充

除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作为有效补充。

比如,组织专题讲座,教师可分专题以化学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授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及其应用问题;举行专题小论文报告会,让学生分组承担某一专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并分析综合整理成小论文,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开展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今天,人们日益重视素质教育,更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职师范专业化学教学应把培养和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灵魂,在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为中心,从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到精心设计,要开阔视野,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践,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并最终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大光.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000.

[2]魏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教育改革方案.外国教育研究,2000(6).

第7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重组与应用的能力

2013年广东高考刚刚结束,化学评卷组组长陈红雨根据考生化学科的作答情况指出,我省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读题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不强。

纵观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仅仅靠记熟化学课本的基础知识就能直接得分的题目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内容新颖的“陌生题”。 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特别是非选择题大量设置来自实际应用的陌生情景,这对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题看起来貌似“高深”,但解题的必要信息都已提供在题目中。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将这些信息找出来并加以加工整合再迁移运用,那么这类题就只是“纸老虎”而已。

例如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以CO2的固定和利用为知识背景,第31题以食品和医药中的硼酸的应用为背景;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介绍了有机合成的新型反应;第33题从科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溶液配制和试剂变质问题入手,创设新的情境;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22题采用图表的形式来考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的规律,第30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第33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2013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的脱水偶联反应;第31题模拟O3对海水中Ⅰ- 的氧化,第32题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第33题在熟悉的情景下进行新探究模式的尝试等等,都显得相当新颖。其实只要我们从题目中获取出相应的信息,再加以加工整合并迁移运用,这些试题是不难解决的。

所以,在高考备考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对试题的文字、图形、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其次培养学生学会对所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最后培养学生学会通过思考,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加以整合,进行信息迁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省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化学计算能力近乎丧失。自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以来,化学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这导致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越来越弱,几乎到了丧失的地步。这表现在考生的答题卷上有关化学计算的地方,几乎都是空白的。下面总结了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计算的内容: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有所强化,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与2011年相似,第3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2013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计算上继续强化,在第30题、31题、32题等多处考查了耗氧量、盖斯定律、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并根据方程式计算等。

由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近年化学计算呈逐年强化的趋势,并且考点重复出现。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化学计算“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其次,可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的学习,不断渗透并强化化学基本计算。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题是高考中化学科的必考题型。但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试题化学科实验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所谓实验能力,不仅是实验基本操作应用能力,更包括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深挖教材实验。高考题的命题其实就是将常规实验变非常规做法,即在课本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变化与升华。因此要将课本上的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及物质检验等实验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注重典型实验的深化拓展。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好设计一些适当的探究性实验课题,让学生体验从确定方案到动手操作、从修改方案到成功实验再到形成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这些都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8篇

关键字:激趣;科幻素材;价值观;人生观;环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1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04

一次课间休息,笔者偶然听到许多学生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科幻大片《阿凡达》,学生谈得兴高采烈。笔者问学生对影片最感兴趣的什么?学生大都回答是潘多拉星球的奇异生物,特别是悬浮在空间的山峰。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悬浮山主要含有潘多拉星球上特有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 这种元素让无数的地球人抛头颅洒热血,让地球人幻想着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当时笔者灵机一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化学教学中是否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入与化学有关的科幻素材,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接下来笔者谈一些化学课中引入科幻素材的不成熟的感想与体会,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利用科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无论怎么强调兴趣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兴趣的激发方式多样,一些常规的方法,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利用身边的现代元素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与科幻有关的素材激发兴趣。

1.利用科幻影视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目前科幻大片美国制作的较多。诸如《独立日》、《终结者》、《阿凡达》等等。每片都是巨星压阵,花费巨资,寻求最佳的特效。大片唯美的画面,震撼的音效给人一种无比强大的震慑力。在科幻大片中与化学有关情节比比皆是,试想截取大片中相关情节在课堂教学中为我所用,创设情境,将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笔者在进行同位素教学时,正好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半梦半醒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终结者3》40分38秒至42分03秒的片段。该段视频体现的是只有粉笔盒大小的核聚变装置爆炸的场面,宏大的场面不仅体现了核聚变的威力,而且一下子把学生震醒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顺势利导提出核聚变的原料是1H、2H、3H中的2H,那么1H、2H、3H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聚焦到本课的内容,整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像这样的例子科幻片中还有许多。

2.利用科幻背景的试题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

解题是许多学生头痛的事情。每次做练习或考试,学生情绪就低落。现代心理学指出: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因此教师要经常创设问题情境,旧酒装新瓶激发学生解题兴趣。例如笔者进行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综合习题教学时,引入1999年上海市化学高考第26题:

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该题以科幻素材为背景,实际练习的是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由于背景不同,学生情绪较高。解题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气氛融洽,效果明星。鉴于以上例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关注此类试题,进行包装,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二、利用科幻素材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

化学学习能力是在化学学习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化学学习活动效率、使化学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化学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随着化学的飞速发展,化学学习能力的意义越来越突出。作为化学教学者可以采取合适方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成长为优秀化学化工人才打好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也可引入科幻素材。

1.利用科幻素材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我们一般按照物质性质、物质制取、物质用途的顺序教学。由于理解掌握是运用的前提,所以我们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该物质的性质,对于该物质的用途我们可能泛泛而谈,导致学生听讲索然无味,这样也起不到加深知识理解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在物质用途教学中引入科幻素材。例如笔者进行镁的用途教学时,播放科幻片《地心游记》(根据凡尔纳的原著改编版)23分58秒至25分12秒以及1时20分1秒至1时21分23秒的内容。该段视频讲主人公无意点燃了地下通道中的镁,放出耀眼白光,主人公意识到该物质是镁。影片对白也提到照明弹,闪光弹等字眼,这正好是镁的用途之一。影片结尾主人公正好利用了镁燃烧引起的爆炸挽救了三人的生命。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镁性质的理解,同时活跃了气氛。学生课后告诉我学好一门知识还不够,关键是要懂得如何运用,在非常时刻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处理在学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啊。

2.利用科幻素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进行上述镁用途教学时,有少数学生观看视频后跑来问笔者:镁性质相当活泼,为何在地下通道中有单质镁呢?笔者为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而高兴,同时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发表见解。有个学生说地下可能含氧较低,所以镁存在时间较长;有个学生说可能创作人员化学知识缺乏导致科学性错误;有个学生说可能地下有个让镁能够存在的奥秘,让我们去探索吧。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利用科幻素材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2011年江苏省化学高考说明》明确高考试题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要渗透考纲的要求,教学时也可利用科幻元素。

1.利用科幻素材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必须的。化学课本中作为环保教育切入点是非常多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往往达不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许多科幻大片中有关环保的宣传细小情节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的手段。例如:笔者在铝的教学中关于易拉罐的回收环保教育请学生观看视频《独立日》9分14秒至9分27秒的影片。该段内容讲述主任公把别人随意丢弃的易拉罐捡起后放入回收垃圾桶中的细小情节,情节虽小,但传达给学生是一种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小中见大,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另外除了观看视频这种形式,笔者还让学生用漫画形式把学生心中的环保愿望画出来,让学生撰写科幻小论文,论文环绕环保主题展望许多年后的地球的情景。这样既展现了学生的才艺,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把枯燥的环保教育蕴含在快乐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2.利用科幻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多样,有的直接,有的委婉。利用科幻宣扬爱国主义的题材往往很多,特别是大型的科幻片。例如影片《独立日》的剧情为:美国人凭着智慧在美国独立日7月4号最终战胜了外星人。整个影片虽然没有带有很强的政治形式的号召,但是处处体现了美国人的爱国精神,甚至保护整个地球的精神。学生不仅爱看,还乐意接受,对爱国主义教育真是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啊!

提醒同仁熟练掌握一些视频编辑软件,如:Top Video Splitter、RealMedia Editor和MOV to AVI MPEG WMV Converter等。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如:新浪网的《新浪科技・科技探索》(网址:http://tech.sina.com.cn/discovery/)。经常翻阅《新科幻》、《科幻世界》、《科幻大王》和《幻想艺术》等杂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需求,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心底里喜欢化学,接受化学,让老师的教学真真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科幻素材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

“提高化学科学素养”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而化学学科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师应积极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有效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化学课堂知识、理念方法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化学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3)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化学学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选择丰富,既可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如实验、模型建构、资料分析等,又可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发展现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探究、调查、提出建议等等。[2]

1.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含有较多的探究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模型制作等,通过开展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促进教学的效果。

以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为例:课前可准备已剪裁好的矩形纸板、直尺、剪刀、透明胶、橡皮泥、火柴棍、泡沫塑料、牙签等分发给各学习小组或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用纸板折出甲烷的正四面体模型,用橡皮泥、火柴棍、泡沫塑料、牙签等拼插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不仅让学生合作探究了甲烷结构,还使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加深了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有机物的兴趣。

2.结合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同时,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对生活和社会观察的独特视角,有了一定社会责任感和刨根问底探究的兴趣,所以,结合学生特点及兴趣指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更能有效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3]

综合实践活动可从周边环境中来。如清远市有几大工业镇,近年开展产业对接的经济园区开发也进行地如火如荼,然而,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如源潭陶瓷城的粉尘污染、龙塘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可以指导学生就粉尘污染、重金属污染、水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其对当地农业和人身健康的危害;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搜集、实验验证对这些污染提出生态防治建议和实施措施。如针对粉尘、SO2等气体污染,提出:可以用那些化学方法更好地除去粉尘?哪些试剂可以降低空气中SO2等有毒气体的浓度?针对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指导学生以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建议环保部门通过化学方法从工业源头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4]

第10篇

关键词: 教学学案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高中生上了那么多年的学,竟然不会学习,特别是处理完手头的作业后大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无论是预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内容,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改变这唯一的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其主要方式为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满足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已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较强的独立思维意识,其抽象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已有较大的提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控能力、认知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最佳时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近年来的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由于能系统地运用一系列学习策略,其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那些智力、社会环境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

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这些方法总括起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程渗透式策略,即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教学内容、渗透于学习各环节。而运用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一种教学实践。[1]

二、利用教学学案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自学,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对学生自学后能懂的问题,教师不讲。只有学生通过自学碰到疑难问题,急于渴求教师给以指点时,才作精讲点拨。正如《学记》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1.教学学案的设计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思想。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思想。在编写时既要依赖于教材,又要高于或走出教材;既要以教材和大纲为蓝本,又要展现知识产生的过程,渗透化学思想方法,创造和强化主体参与所需要的教学活动情景。设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利用教学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学案编写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特别是在知识的重难点等关键环节上更要注重问题的设置。学案中设置问题要有梯度与层次性,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进发,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丰富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如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学案的编写,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类水解的原理、实质和规律。那么如何由盐类水解的表象(不同的盐溶液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发现盐类水解的本质(盐中的弱离子和水中的H+或OH-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这是我们在编写本节学案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来完成。

问题引入新课:

(1)酸呈酸性、碱呈碱性、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呢?

(2)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用问题引出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知识、方法、心理好准备。

讨论:盐溶液的水解规律(表象)

(1)思考氯化钠、氯化铵、醋酸钠这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2)从生成盐的酸与碱的强弱角度,可将盐分成哪些类型?

(3)针对实验结果与盐的组成类型上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

(4)应用结论推测:硝酸钾、氯化铝、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用实验验证结论是合理的?

以上四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1选取三种具体的盐溶液让学生直观思考其酸碱性不同的原因,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盐的类型,结合问题1、2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结论即问题3,问题4是对结论的运用。

讨论: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本质)

(1)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是什么?

(2)盐溶液中为什么含有H+、OH-?

(3)为什么不同盐的水溶液中c(H+)与c(OH-)大小可以不同?

(4)是否任意一种类型的盐都可以发生水解?

(5)哪种类型的盐才能发生水解反应?

(6)常见的弱酸根离子、弱碱阳离子有哪些?

问题1、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问题3做准备,分析和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使c(H+)与c(OH-)不再相等从而表现出酸碱性,问题3又为下面三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总结归纳水解规律,探讨盐类水解反应的表示方法。

阅读课本P80“信息提示”,同时思考:

(1)水解方程式是用“=”还是“?葑”?

(2)多元弱酸根水解方程式需分步来写吗?多元弱碱阳离子呢?

(3)气体用“”,沉淀用“”吗?

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参与进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还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们可利用高中化学选修内容《化学与生活》来完成,如:

①钢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你知道铁锈的成分吗?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棉织物和丝织品如何区别?

③某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小袋,袋中装有铁粉,你知道其作用吗?

④家中蒸馒头时往往要加些面碱,你知道其成分和作用吗?

⑤什么叫酸雨?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

⑥草木灰和铵态化肥为何不能混用?

⑦为何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高温和紫外线可以杀毒?

⑧举出常用的净水剂并解释其净水原理。

⑨为何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较强?

⑩解释盐类水解与泡沫灭火器的关系。

置身于生活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构建认知途径。

运用教学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学实践为源泉,利用教学案进行自学、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热情和动机。但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的,教学的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我通过“教学案对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以及对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情况的学习和思考,深刻体会到了学校内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改的精神下,逐步实践、摸索,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并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三维教学目标一同实现。

参考文献:

[1]付文临.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4-25.

[2]詹明静.导学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学管理,2007.8.20:119-120.

[3]付文临.创新教育下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初探.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4-25.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作业 策略 巩固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化学作业在其设计上需要切合化学新课程的相关教学理念。首先化学作业需要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其次化学作业要能体现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作业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和调度员,如果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那么结果肯定会事半功倍。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课后复习题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课后复习题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课后复习题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一、课后复习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我把课后复习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课后复习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课后复习题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课后复习题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课后复习题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个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课后复习题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课后复习题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化学课后复习题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课后复习题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课后复习题,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一节新课上完,留下一些问题(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课后复习题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后复习题效率,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课后复习题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课后复习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课后复习题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课后复习题――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口头表达课后复习题――复述化学用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等识记内容,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课后复习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课后复习题――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5.开放性课后复习题――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四、课后复习题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课后复习题和批改课后复习题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课后复习题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课后复习题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把学生的小建议、小制作等都应纳入评价中,而且这类实践性课后复习题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课后复习题的标准评价要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不同的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探究总结的交流策略

第12篇

寇明云是农二师三十团中学初三年级一名化学老师,执教以来,寇明云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一个“职”最重而“位”最低的“主任”。尤其是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每一年都与不同的学生感受初三的酸、甜、苦、辣,金榜题名的背后需要同学们的努力,更需要老师的辛勤汗水。点滴忆起,深有感触。每年的7月,与其说是因为中考成绩而高兴,不如说是为一年来和学生一起感受成功与失败、一起成长而感动。

每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揭晓后,寇明云都要与同学进行谈话交流。与进步的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析成功的经验,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与退步的同学一起感受他们失败后的沮丧,帮他们擦去泪水,然后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告诉“孩子”们:“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选择父母、老师,甚至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选择了一种积极的心态,许多事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渐渐地,学生能坦然地面对失败,这使得他们不再害怕竞争,而且越挫越勇。

每年的中考前夕,寇明云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礼物———“中考温馨祝愿卡”和糖果,学生们笑着、抢着,考试前的紧张气氛荡然无存。

有了以上的诸多体会,她给了自己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让学生拥有快乐充实的生活,带着微笑满意地离开母校。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严谨的工作目标: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科学准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每一节常规课她都要精心构思、认真准备,不敢掉以轻心。寇明云追求上课伊始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每堂课以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核心,采用层层目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授之以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每上完一堂新课,就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从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尽管很忙很累,但为了那些可爱的学生,她付出并快乐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教班级学生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差的进步明显,学习好的更上一层楼,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仁们的一致称赞,也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化学竞赛中已经先后有80人次分别获得兵团奖。连续三年被评为团先进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撰写论文数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面对这些荣誉,她的心总是那么坦然,把这一切都当作了新的起点,继续默默无闻地跋涉着,因为对她来说,前面的世界永远是那样精彩……这一份执着折射着她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芒,它融进的是辛劳、融进的是师德、融进的是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