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13:3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队列队形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本体操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体操教学规律,运用体操教材向学生传授基本体操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队列队形是基本体操里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是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形练习是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和要求,进行各种队形和图形变化。[1]队列队形调动是各种复杂图案图形变化的基础,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能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队列队形调动能力是学校体育常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效率,严密教学组织的重要方面。
1.2基本体操创编能力
体操创编能力是在掌握基本创编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授对象的特点,依据特定场地条件,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体操基本动作的创新组合的能力。基本体操的创编是学生掌握体操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知识的直观体现,创编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点水平。创编的结果最终体现为教案,具体表现为格式规范、组织教法的设计,术语的准确运用。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在创编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术语和创编原理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3直观展示能力
直观展示能力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表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产生动作表象的能力。直观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特征。其次,直观示范要考虑示范面的选择,还要考虑示范点速度、学生人数和视线的干扰。教师通过正确标准的动作直观展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1.4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教师,语言表达是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之一。讲解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启发设疑,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手法。教师运用语言得当不仅能说明事理,还能将传授知识、道德教育、智力发展有机结合,最终升华为教学的艺术。幽默的谈吐、准确的术语、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1]课堂组织管理内容纷繁复杂,大致包括教学形式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的布置、课堂的控制、违纪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几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影响体育教学的许多因素都会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呈现。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也是体育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2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储备过程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储备越丰富越扎实,在下一个实践操作阶段时才能厚积薄发。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必备环节。
2.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当人的行为在目标指引下进行时,目标则形成指引人不断前进的动机和不竭的动力源泉。首先,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其次,学生了解各个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评估目前的水平状况,找出与目标存在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下一步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
2.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通过比赛和竞争性的游戏营造良好而热烈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对教学活动无疑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执行者是否妥善地选择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关系就是人与工具的关系。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锻炼水平来科学地选择、组合、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体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基本术语的教学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再通过身体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动作印象;教师还可针对相近或类似的动作适时进行提问,使学生明确动作概念。最后教师可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几个简单的动作串成连接动作,借此既掌握基本动作,又增强学习兴趣。
3实践锻炼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一阶段所学习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做到知行合一。在学生实践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能力。
3.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指学生掌握的基本体操相关知识,行是指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识掌握来代替具体实践,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用具体实践来替代知识掌握,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实践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须步骤,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才是自己正在掌握的知识,而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正是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很多领域,例如:队列队形的调动、体操术语与示范、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学到的体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3.2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要正确规范
基本体操作为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示范领做规范正确,教学步骤简洁清晰。体操动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控制准确,对术语的运用正确,队列队形的调动、指挥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队列队形的调动路线设计好,口令清晰、洪亮;示范动作要反复练习,达到标准熟练;讲解动作的术语要事先看书,要求讲解示范相互配合,达到示范标准,讲解正确。实践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运用相关知识,重在把功夫放在课前,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基本体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3.3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善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是技能向能力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体操实践课中,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集体备课,准备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总结经验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是教师对实践学生的评价: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整节课的闪光点,教师在提出建议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提高自省能力;再次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互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和优点,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才能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中的闪光点要给予表扬,让实践学生对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之后重复进行基本体操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
4创新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关键
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都能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就之前基本体操实践过程中的优点进行整合,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重新设计编排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能力,通过实践来进行评价,不断总结,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基本体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队列队形变化顺序的创新,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和教法组织的创新等方面。队列队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通过人员位置的调整,变化出不同形状和规则的图案,这个过程要求除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根据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想像力,进行大胆实践。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主要体现在动作组合和方向的变化上,如双臂对称类动作比不对称类的动作简单,单个方向动作比复合方向类动作简单。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创新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正确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5小结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健康为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一切为了学生,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实创新,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
三、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4、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5、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6、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7、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8、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教学重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教学难点:
1、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28人,学生们对体育课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课的一些新同学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他们的的兴趣,发掘其潜力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常规还不大了了解。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授课时数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第一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
六、教学要求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七、具体措施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体育课上的活动。利用体育运动游戏项目,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1、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狠抓队列队形、路队和两操;
2、针对学生在平时体育锻炼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到位;
3、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4、重点训练学生的队列队形;
5、重点强化课堂常规。
6、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7、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摘 要 近年来体育优质课、公开课的展示采用了新的模式,笔者观摩了几次优质课的比赛、公开课的展示,通过活动的发起、准备、组织实施和最后评定的各项过程,笔者颇有感触,公开课、优质课已经日趋常态,更能体现执教教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公开课 优质课 常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各地开展的类似公开课、评优课、优质课等类型的展示课越来越多,笔者发现如今的展示课越来越趋于常态,能让听课教师看到执教教师的真实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
一、什么是公开课、优质课及常态课
(一)何为公开课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
(二)何为优质课
优质课顾名思义是一堂优质的课,是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于一节课的课。体育优质课的目的是综合评定参赛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它应该代表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能给教师以反思与启示,是常规体育课的提炼和精华。优质课评比的意义,不仅是推出几节课,评几个奖,更有意义的是利用这个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大面积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何为常态课
常态课也称常规课或家常课。常态课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老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教学。可以说常态课是一种最原生态、最朴实的课,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上的都是常态课,因此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是无比重要的。
二、如何让展示课常态化
以往笔者听过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其中当然也有很多精彩的课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优质课评比时教学内容没有规定,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带自己的学生来上课,课堂成了表演,学生成了木偶,任教师摆布,课不是为了学生而上,而是为了上给别人看,为了获奖而上,这对学生来讲是浪费时间,对听课教师来讲也没有任何的借鉴作用。还有的课上运用的场地之大器材之多令人瞠目,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一些助教和后勤人员。如此这些让课成了一场“戏”,浙江师范大学王章明教授就戏称现在的有些优质课为“时装表演”,这些时装是只能上台的,而不能在平时的时候穿。这样的课是无法起到引领教师的作用的。
(一)为了避免“表演”和“走秀”,两次优质课评比的内容定为: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组织队列操练,内容自选,方法自定,时间不少于3分钟。2.组织一则游戏,在指定的游戏中选择,时间不超过5分钟。3.组织规定教材学习,内容抽签决定,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4.根据主要教材的内容,与其相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自选,时间不少于5分钟。
(二)具体操作办法:1.上课前90分钟参赛选手集中,抽签决定上课顺序。2.按照抽签顺序个人备课,参赛选手在本人上课时间前90分钟,抽签决定“主要教学内容”,编写教案60分钟,教案上交评委,上课前30分钟作课前准备。3.上课班级由抽签决定,提前10分钟熟悉班级。上课时,队列操练、游戏、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练习为规定动作,其他教学内容自行安排。4.场地器材由承办学校负责准备。
(三)参赛场地市属的在室外进行,市级赛在室内进行,比赛的内容以田径为主,更接近常态课。
三、参赛教师在常态化优质课中的表现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两次比赛的都是借班上课的方式。上课前教师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参赛老师都充分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通过生动的语言,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较好地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本次教学内容皆为田径的跑跳投内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重点,这样的内容设置给参赛教师增强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改造、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使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从参赛教师上课的总体情况来说,仪表端正、精神状态比较好,口令宏亮、队列操练指挥得当、哨声运用合理;游戏组织成功比率较高,并且有一定创新;讲解基本做到简明扼要,示范准确到位;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较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重点比较突出,难点基本解决。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效果十分理想。
(二)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
1.在队列队形练习中,部分上课老师的口令还需要磨练,预令与动令之间界线不清,指挥队列操练时教师站位不到位,哨子该吹时不吹。队列队形是中小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队列练习的指挥技能是一个体育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个环节是在比赛的文件中也早已经规定的,可以说参赛教师是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操练然后不断改进的,教师如果还是做的不到位,这和平时的基本功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2.部分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有的简直不理解,本次选定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的老师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授课教师
单 位
上课时间
地点
教学对象
五年级
人数
40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足球:正脚背运球
重点
推送球的方法和力量控制
难点
身体与球的合理距离
教
学
目
标
1.初步学习脚背正面运球,使学生了解正脚背运球的动作方法,体验正脚背运球的技术动作。
2.采用游戏法与直观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正脚背直线运球的肌肉感觉。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速度、协调等多方面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的
部分
课的内容与方法
组织教法与学法
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示意图
次数
时间
准
备
部
分
5min
一、课堂常规
队列队形
二、热身活动
1.游戏“老狼几点了”
2.静态牵拉
组织与策略一:
1.问好
2.清点人数
3.宣布内容、要求
组织与策略二:
1.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带领学生做游戏
3.带领学生牵拉
学法与步骤一:
1.问好
2.列队听讲
学法与步骤二:
1.列队听讲
2.积极参与游戏
3.充分牵拉热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
3
1
1’
2’
2’
基
本
部
分
30min
基
本
部
分
30min
一、学习正脚背运球
1.教师完整示范并讲解动作方法
2.组织学生做无球模仿练习
3.组织学生有球练习
4.教师集体、个别指导
5.优秀学生示范
二、组合练习
组织与策略一: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曲,脚跟提起,脚背绷紧,脚尖向下,在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正面向前推拨球前进。
组织与策略二:
1.示范无球练习动作
2.组织学生进行无球模仿练习
组织与策略三:
1.教师示范讲解
2.组织学生进行运球走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运球一次踩停、继续运球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一步一运球练习
5.组织学生进行变换节奏运球练习
组织与策略四: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推小车游戏
学法与步骤一:
1.仔细听讲
2. 认真观察
3.积极练习
4. 巩固提高
学法与步骤二:
1. 认真做动作
2.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
3.注意全身放松、协调,重心降低
学法与步骤三:
1.认真听老师讲解示范
2.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
3.注意安全
学法与步骤四:
1.认真听老师讲解示范
2.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Xxx x
Xxxx
X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
20
20
30
20
2
1
20
2
1’
1’
1’
1’
0.5’
2’
2’
3’
2’
结
束
部
分
5min
一、集合整队
二、放松小结
三、师生再见
四、归还器材
组织与策略
1.组织进行“柔韧拉伸”放松活动
2.本课评价,师生再见
学法与步骤
1.放松
2. 回顾所学内容
3.师生再见
Xxx x
Xxxx
Xx x x
x xx x
1
2’
场地器材
足球18个
标志盘36只
标志桶36个 音箱一台
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 40%-45%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钟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体育课要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创造精神、个性得到发展和培养,而有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结构单调、教法欠活,这样沉闷的教学气氛、单调陈旧的教学程序,我认为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摆正教与学间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实现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的教育思想。目前,由于受传统陈腐的教育思想、方法的束缚,教学中产生“我要学生练”的教师强制(主宰)代主导和“教师要我练”的学生主体成客体的被动体育的倾向。可以说,这种强制的主宰和被动的客体的体育教学是发挥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会扼杀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主动性,继而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同时也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为此摆正两者关系,将学生由被动态的体育过程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主动体育教育思想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不能以宰代主,应以导为主,导为一线,通过“导育”、“导学”、“导练”、“导规”的方法,指引学生体育的方向、目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体育的自觉主动性,形成学生“我要练”的主动体育,学生为主体,这是体育课自身特点,因体育的基础手段是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都产生于学生的自身,并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过程。
其次,体育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和个性,包括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既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又要有热烈而活跃的课堂气氛。纪律是教学的保证,但把学生约束的象木头人似的做法也不足取。该严时严,该活时活,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力求张驰有度,讲实效。比如在队列操练和教师讲解与示范时,必须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欢呼雀跃,鼓掌加油,是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可横加指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反复进行某一技术动作练习时,在保持基本队形和练习顺序的前提下,应允许同学相互切磋,交谈体会,取长补短,教师对此毋庸规定过死,而应因势利导,从教学效果而言,这种教学手段无论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是获取和利用当堂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教学结构和组织教法,甚至出现成人化现象,其效果也可想而知。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偏重发展学生体力的生理负荷,而忽视发展学生心理的心理负荷,造成学生身体运动时“身顺而心运”的倾向,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生机,学生的心理压抑。我认为,在安排负荷时,应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考虑,既有适宜的运动生理负荷,使学生体力得到发展;又有“寓教于乐”的心理负荷,使学生的心理良好地熏陶和发展。使体育课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和求知欲?上课前教师应要深思熟虑,该对每一堂课的教案乃至细节进行精心设计,在教法上刻意求新,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简单扼要地讲解,轻松自如地示范,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比如准备活动,形式完全可以多种多样:采取一般身体发展竞赛性或结合主教材的专项诱导性游戏,安排适宜的球类活动,进行各种原地或行进间的机械操或音乐伴奏下的艺术体操。总之,要以达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滞性,做好技能上的动员和准备为目的。
第四,围绕主教材,合理地把美育贯穿于体育课教学之中,正确的示范和技术机能的教授,一个好的游戏的设计,整体的队列队形,抒情动听的音乐伴以优美舒展的舞姿,以及新颖清晰的场地图案等等都给体育教学增添美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本身严格要求,塑造自身的形态美。举止大方,衣着整洁,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精神抖擞,富有朝气,站位恰当,示范正确等都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形和态,这会给学生以教师的尊敬从而自觉听从教师的教导,同时也有助于振奋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上好课。其次认真推敲,教师力求做到语言美。在课上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力求精炼,具体形象,富有节奏,感情和谐并有针对性,兴趣性,启发性,激励性。严肃规范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令行禁止”之感,做到统一行动服从命令;用轻缓诱导的语气,能融洽师生感情;用短促响亮的语气可激起学生的热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进行队列练习,要求同学们动作整齐,“精神饱满”时,用上“精神抖擞”,“精神振奋”,“雄纠纠,气昂昂”等词语,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情绪提得很高,进行练习时特别带劲,再次精心设计,创造活动环境美。优美的环境,能使学生临场心情舒畅,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急学之欲。如何围绕主教材的教学目的,合理设计活动场地,创造美好的活动环境是体育正课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手段。活动场地的设计要做到环境整洁,粉线清晰,布局合理,图形新颖,雅观醒目,还要运用自如,使学生都能看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达到应有的效果。
最后,灵活多样、积极运用器材美,一切教学器材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体育课教学中通常所用的器材大部分是学生常见、常用的。但是如何使这些“老”器材发出新的“生命力”。那就需要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的目的要求,灵活多变,做到积极运用器材美,让学生们对“老”器材产生一种新的欲望和兴趣。如:在跳绳的方法上有单人跳、双人跳、原地跳、进行跳、计时计数跳,同时又穿插了叫号跳绳比赛的小游戏。在时间安排上,我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地引导学生参与自选练习,激发学生在练习充分发挥主动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美的结合中得到发展。同学们在自由创造更多的花样跳的提示下,根据跳绳的基本要求,自由结合,自己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花样跳:双飞、单人前臂跳、双人前臂交叉跳、双人一人向前一人向后跳、三人跳、四人跳等等,使自由练习充满着学生积极思维的朝气,而显得生机勃勃。看来,一条绳是极普通的运动器材,并显得非常枯燥无味,但是只要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灵活多变,发挥“一物多用”的作用,就能起到美的效果,让学生们在运用器材美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和锻炼‘同时体育课也上得生动活泼,取得较佳教学效果。
总之既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又有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既遵循以科学为依据的教学程序,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这无论从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方面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转贴于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高职体育
0 引言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的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不管以后将来都不可轻视。麻痹了,轻视了,都会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代改革和开放,促进和谐与发展创建文明校园,确保安全与稳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探讨话题。
1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可归纳为:
①自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交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
③辩证物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④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⑤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和谐友爱。
⑥文明道德教育:尊重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⑦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
⑧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爱护体育器材,积极搬放回收器材,打扫体育场地卫生。
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 教学内容渗透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控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教育。体育教学大多去室外进行,使用器材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军事教育,保健教学,心理教学,运动教学,德育教学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联系性,教师通过团结,严肃,活泼,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教学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情操的目的。
下面举两则范例:
例一: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通过学生集合,站队,立整,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等内容的队列队形教学,就能体现集体主义军事化的训练特点,以此激励学生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的精神。
例二:
在“跨栏”中,往往有不少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是作为教师及时采用低栏前面加上海绵垫子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跨栏”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制,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体育老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时机。
2.2 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交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求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比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型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江报、评比”式的俩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德育渗透。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武术、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和球类,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给学生讲解的故事,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培养了学生站队快,而又整齐。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2.3 教师形象和语言渗透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正上课迟到早退,学生有时就会说老师您迟到啦!老师听起来脸就会发烧,感觉很不自在,对学生就严肃不起来,会对学生纪律产生消极影响。树立威信就会降低。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术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示范规范—动作标准正确,熟练优美。
教案规范—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仪表规范—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环境规范—场地设计合理优美,教具摆放有序。
行为规范—举止大方,处事得体。
2.4 寓情于教.以情感人的教学渗透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间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
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的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斗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2.5 教学中用评价鼓励,启发式的渗透
表扬赞美有如学生打了兴奋剂,批评挖苦便可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感到羞愧,没有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使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勤奋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突出特点,并及时表扬鼓励与启发。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和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的很好的效果。
例如:
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的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五种激励法和批评三原则:
五激励法
①兴趣激励法;
②信心激励法;
③自我激励法;
④语言激励法;
⑤榜样激励法;
批评三原则
①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
②言行不粗暴;
③就事论事,不以学生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2.6 事件中的处理渗透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的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使他们接受批评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3 结束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意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交学生身体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以及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和谐校园建设稳定校园安全打下坚定的基础。
关键词:设计;规范;借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1-0029-02
课前接触教材借班上课是考察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方式。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利用教学技巧有效掌控课堂,消除师生间陌生的隔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顺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都是提高借班上课有效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设计奠基础
1. 学情了解明基础
学情了解是体育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拿到教材往往只会问有多少学生?男、女比例如何?就匆匆按照教参或已有的资料和经验设计教案,上课后才发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差别较大。在某市教坛新秀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明知道学生已掌握肩肘倒立技能的情况下,依然按初学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出现部分学生拒绝配合教师练习的尴尬场面。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达不到设定的教学要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情了解不仅要知道借班学生该项技能学习情况、运动素质状况,如:是否学过?技能掌握情况如何?运动素质的基础如何?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有些班学生智商较高,学习领悟能力强;有些班则可能较散乱,组织纪律性差,运动能力不高,动作技能掌握能力弱。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是上好借班体育课重要的前提基础。
2. 教材处理重实效
教材处理是教师课前最难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教材一般是课前几小时获得的,教师没有试教机会,某些时候甚至连帮助布置场地的人都没有,教师必须按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有限的教学资料独立地对教材进行课程化的处理。有些教材内容较简单,学生基础较好,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师要分析动作技术结构,细化教学步骤,让教学程序严谨有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些教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不佳,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如一些体操的组合动作)。体育教师处理教材时,必须要有单元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课次,根据课次来设计教学步骤,切不可为完成教学内容盲目加快教学进度,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教材内容是前滚翻―两叉起―转体180°―接肩肘倒立组合教材时,先要了解学生能否完成前滚翻和肩肘倒立,若学生还没有进行过肩肘倒立学习,就要把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肩肘倒立上,决不能草率地把完成组合动作定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听课者理解你的教学意图,要向学生说明这是本教材内容的第几课次,达到哪个教学目标。较好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的起始部分教师展示完整动作,结束部分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完整练习,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3. 教学组织少、简、精
为让体育课出彩,有些教师喜欢用新颖的队形、花样的场地、多样的器材来增加体育课的精彩度。但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组织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借班上课要求队伍组织少、场地布置简、器械使用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曾看见一堂印象深刻的投掷轻物的优质课,教师把拉力带作为器械,从用拉力带做准备操,到通过反弓拉伸拉力带来学习体验投掷挥臂动作,用拉力带打结当投掷物学习投掷,最后又用拉力带做放松活动。整堂课教学都采用简单的四列横队队形,除相互距离调整外没有做其他变化。一材多用教学很简洁、流畅,学生练习很兴奋、新奇,教学效果非常好。借班上课场地布置、器械摆放尽量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懂。器材尽量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到底、充分利用。简捷组织、简单使用、多样变化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4. 教学步骤有预案
借班上课最难的就是学生技能学习的难易程度控制。由于对学生运动领悟能力、运动技能基础不了解,给教学进度和教学重难点把握带来困难,在写教案时就需要有预案的准备。学生学习、运动能力难以达到预定教学计划时,该如何降低技术难度和要求。若学生的技能基础和学习领悟能力高于教案设定的技能目标时,该如何拓展提升。常规班上课还要特别注意男女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有效把握教学节奏是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真实体现。
另外教学时间的控制上也要有设定。对体育课堂起始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重要时间节点要有较清晰的时间概念。教学组织合理、教学过程顺畅,提早完成了教学设计内容,就要有适当的教学补充。若某个教学过程超时,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心中要有预案,简化或舍弃某些可选内容,在保证教学完整性的基础上,控制好教学时间。
二、规范教学提实效
1. 开课立威整队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班体育课成功与否,开头几分钟很关键。由于学生与教师都是初次接触,学生充满了对上课教师的好奇心,体育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肃认真的态度、响亮规范的口令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纪律严明。主要可以从学生队列队形的整齐、规范及强调课堂纪律入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令行禁止的课堂纪律为整堂体育课教学做好铺垫。
2. 漂亮示范引赞叹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喜欢都是从教师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示范动作开始的。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不仅要优美,还要体现力量和准确性,当学生被教师的示范动作震撼时,不仅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学好动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曾看到一名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前向学生展示了一套高标准、高难度的武术套路,震撼了全班学生,结果原本枯燥的武术练习学生却学得很认真、很有兴趣,课堂效果很好。同时教师的衣着、打扮也要干净、利落,向学生展示精神焕发、阳光活力的形象,为实施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3. 课堂观察巧变化
敏锐的课堂观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即时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的必要途径。同时对借班上课教师来说,也是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思考,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做巧妙的变化和修正,使教学方法更适应学生的运动状态。如:练习中发现场地器械布置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组织提醒学生加强保护和帮助。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及时进行指正和改变练习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一定是善于观察、巧于变化的创造者,而不是受教案束缚的课堂执行者。
4. 即时激励调激情
体育教师的课堂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进步,即时给予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即时激励需要指向明确,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眼光。表扬、肯定要大声,不仅让学生自己听到,还要让周边的同学都能听到,让其感受到被瞩目的成功喜悦。鼓励、纠错要小声,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其努力改正。青少年期学生都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都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一堂优质体育课的必备条件。
三、小结
上好借班体育课,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日常的教学积累,更需要有缜密的教学设计和应急的教学预案。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借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案,为教学理清脉络。课堂组织上要规范、有纪律,合理调控,做到张弛有度。教学上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对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动作及时做好改变或修正,使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漂亮的动作示范、激昂的言语激励,让教师尽快融入到学生中去,营造积极、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完成一堂生动、有趣、成功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1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具有开设的连续性与一贯性。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1.2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一般都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践活动中表露出来。而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2.1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体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在这方面,可结合具体教材加强保卫祖国的教育;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为祖国而锻炼;通过讲述我国体育史,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2.2 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礼貌教育。例如:队列对形,接力跑,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各种集体球赛和运动会等均与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紧紧连在一起,通过这对些教材的教学和练习,团结、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品德,生动自然地在学生的思想中得到了培养,受到了熏陶。
2.3 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教育。体育课上,跑、跳等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强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战胜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力向自我挑战。让学生感受到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住,往往能够获得进步和成功,而这种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2.4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或游戏规则的运用,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强化手段。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5 组织纪律和法制观念的教育。严格的队列队形训练,课堂常规的纪律要求,各种体育竞赛规则的执行等,都可与组织纪律,法制观念教育自然结合在一起。
2.6 良好的竞争和合作意识教育。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败,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2.7 自信心教育。体育锻炼处处都有对抗和协作,学生在对抗和协作过程中,可以激发潜力,增强自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3.1 情绪感染法。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和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3.2 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思想品德。
3.3 游戏竞赛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游戏竞赛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赛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法纪观念 。
3.4 榜样激励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3.5 表率作用法。
摘 要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内容精彩,方式多样,高趣味性,提升学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果能充分发挥其重要性,有利于大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 游戏
那么该如何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了解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具有加强学生体质、保持健康的效果;游戏的内容精彩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从而在活动中充分锻炼其运动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树立其竞争意识;游戏倡导协作互惠,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增强其热爱集体的热情和力争胜利的决心。
在以前的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去练,按部就班,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无法表现出来。而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这样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激发其主动性,从而在体育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合理使用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可以在以下三个时间合理利用:
(一)准备活动时间。准备活动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上调动学生,逐渐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步提升肌体本能的工作力,使人体进入到运动状态。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无视课的内容,通常采用慢跑、徒手操、队列队形的练习,简单让学生将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准备活动。长此以往,这些陈旧的方法只是一种形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运动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选择性地设计一些游戏,来提升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本次课的主教材是篮球,那么可以将“击鼓传球”、“运球过障碍接力”等游戏来贯穿于准备活动中,既让学生了解了球性,又增强了课堂气氛,最终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这样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基本教学部分时间。让学生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是基本部分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动作技能又是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让学生总是重复某一个动作,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体育游戏则可以改善教学氛围,让单调乏味的技术练习变得活跃、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而游戏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地的进行选择。
(三)结束部分的时间。帮助学生尽快地消除因为运动而产生的疲倦,让学生调节紧张的心理状态是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模仿性的游戏来让学生进行放松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减轻疲劳,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三、如何组织体育游戏
(一)如何选择
教师应依据课的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素质等不同的思维角度来选择体育游戏,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快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在低年级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训练时,教师可选择简单易学、容易记忆的快速反应游戏。如反口令、抓手指、丢手绢等;而高年级学生的快速反应游戏则可用模仿动物、击鼓传花等游戏来进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克服肌体的惰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上课状态。
教师还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变化因素,实事求是地对游戏教材和内容进行改编,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因为游戏器材是保证游戏教学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学校器材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自主发现和设计体育游戏器材。比如在进行负重接力赛跑游戏时,如果学校缺乏相应的器材,就可以利用学生家中空的袋子,装上适量的泥土或用废弃的摩托车外胎作负重物,灵活利用,以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如何组织
1.讲解和示范。讲解是游戏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讲解语言要求简洁、凝练,主要向学生讲解游戏的名称、方式、队形分布、动作路线、规范要求及接替方法。游戏示范是学生学习技能动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最好直接让学生明确游戏的方法及动作要求,若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应指导学生做一次演练,让学生先熟悉游戏,然后再开始比赛。
2.分组。体育游戏首先是进行分组,游戏的分组应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小组的人数应当相等;在此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对此项体育游戏的熟悉程度,尽量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各小组男女生比例相当;公平合理地分配人数;教师的裁判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
3.游戏的进行。分组后,学生要按规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教师的裁判工作也要按照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真正做到公正合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体质、发挥能力、加强竞争意识。
总之,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组织好游戏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性,调动其对体育的热情,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全面发展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敢打敢拼勇争一流及优良的团体主义精神。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取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基本情景:
本学期所教的是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班人数在48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过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他们的身体素质各异。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压力十分大。如何调整好他们的心理,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安排,让他们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该学期的首要任务。另外研究到男女差别大身体素质各异: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能够较好的锻炼;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课中就要经常与她们沟通交流,因势利导,及早转变观念,让男生带动女生,培养女生进取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资料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我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本事。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提高的成功喜悦。
4、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好初四中考多个可能被测试的项目。
5、收集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时事,丰富他们的知识,以备综合本事考试。
6、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提高教育教学具体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6、利用课中或课后的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转变他们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7、认真备好课,向课堂45分要效率,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愉悦气氛中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
8、课堂上,参与到学生中间,以此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注重培养体育骨干,起到率先的作用。
课中多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励他们敢于争创的好成绩。
9、课后做到及时反思总结。
六、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进取自觉的上好体育课。
进取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
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七、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本事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异常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进取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团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资料安排德育资料。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职责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进取进取、团结友爱的资料。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资料。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团体主义精神的资料。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忙的合作意识的资料。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进取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八、业务学习:
1、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熟练各学段教材资料,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
2、多听课,评课参与团体研讨,取其长补己之短,丰富自我的阅历。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书室等查阅教学训练方面的资料,学习新的好的教学方法。
4、努力学习电脑知识,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课件利于教学。
5、多与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6、加强自我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九、评价教育教学:
经过测试和平时的练习采取教师或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分优秀、良好、及格、仍需努力四个层次:
1、学习态度与行为:能否以端正进取的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的学习中去。
2、体能与技能:能否正确的将动作掌握与运用情景。
3、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正确处理好与同伴的合作关系。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教师方面:
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学生方面:
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评价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3.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现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大课堂活动。
4.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教学中,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同时,还要上一堂课改实验课,力求有新意。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每位任课教师都要交一份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目的任务:
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和教改思路:
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本学期,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研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3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取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资料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个性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潜力。
3、透过体育锻炼,培养群众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
以及50米、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4一、学生知识现状剖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转变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生长,运动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处于生长期,运动能力较低,身体各部分肌肉生长不平衡,上下肢协调性差;好动喜玩,想象缔造力厚实;学习兴趣易引发。应该起劲培育学生自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去探讨,去明白,去发现。去缔造。
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停克服困难体验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手艺,培育康健和愉快生涯的态度,通过从事相宜的运动,领会自己的身体转变,增强体质,培育顽强的意志因此在教学中凭据班级的特点举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1、教学行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行列对形的演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
耐力跑、准时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身体素质训练、小篮球竞赛等。
3、在上课历程中多做一些辅演习,如生长耐力速率的准时跑,定距离跑;
生长下肢气力,提高立定跳远成就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4、以速率气力演习和耐力演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频频演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气力的施展。
5、并接纳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演习和提高行动速率的演习来提高速率气力。
教学重点:
1、教学行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行列对形的演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
耐力跑、准时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身体素质训练、小篮球竞赛等。
教学难点:
1、以速率气力演习和耐力演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频频演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气力的施展。
2、并接纳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演习和提高行动速率的演习来提高速率气力。
三、基本义务与课本剖析
(一)课本基本主要义务和要求
在《课标》中,明确地划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举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康健,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生长,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基基础。教学要求:
1、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开端掌握立定跳远行动,跑步的基本方式,学会学习方式,生长学生跳跃能力,培育学生运动兴趣。
2、通过游戏生长学生的奔跑能力,培育学生认真、卖力的努力态度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让学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考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愿意接受西席的指导,从而体验乐成。
4、进一步领会上体育课和磨炼身体的利益,知道一些珍爱身体康健的简朴知识和方式。
5、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流动和舞蹈的方式,生长身体素质和基本流动能力。
6、体验加入体育流动的兴趣,遵守纪律,与同砚团连系作
(二)课本剖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本以实践课本为主。凭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课本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手艺获得提高;并挖掘生涯中的适用手艺。
授课时数凭据课程标准要求,本学期共讲19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现实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历程中,若因园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暂且调整。
第一学期以教学行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行列对形的演习。配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准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竞赛等。另外在上课历程中多做一些辅演习,如生长耐力速率的准时跑,定距离跑;生长下肢气力,提高立定跳远成就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率气力演习和耐力演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频频演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气力的施展。
并接纳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演习和提高行动速率的演习来提高速率气力。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课本(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行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实时对学生举行评价,凭据现实情形将制订小学生体育与康健课发展评价纪录袋。
四、教学措施及注重的问题
(1)接纳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充分施展游戏流动的作用,引发学生介入体育流动的兴趣。教学中应该起劲培育学生自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去探讨,去明白,去发现。去缔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停克服困难体验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手艺,培育康健和愉快生涯的态度,通过从事相宜的运动,领会自己的身体转变,增强体质,培育顽强的意志。
(2)认真备课,经心写好教案。
(3)凭据教学义务,提前准备和部署好园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4)教学原则、教学方式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凭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现实情形,科学地放置好密度和运动量。
(5)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就的审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不停改进教学工作,不停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5情况分析:
本校三年级共有6班250多人,他们都来自本县城区和各乡场镇,学生们对体育课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课的一些新同学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他们的的兴趣,发掘其潜力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常规还不大了了解。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广播操质量和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论,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编写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参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整套教材教学体系简介,并对使用教材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以便教师在总体上对这套教材有一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各类教学内容简介,该部分是将小学体育与健康各类教学内容按其纵向系统对其意义。教学目标各年级特点分布情况及教学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按实践横向编写逐一对各项教学进行介绍。第四部分是江苏省小学生体育考核与达标标准。
教学目标:
1、能知道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及方法地,懂得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安全常识,初步树立环境保护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意识。
2、能学会本年级田径、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的基本动作,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具备一定的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的能力。
3、对学习体育基本动作有浓厚兴趣,善于观察,积极思考,遵守规则,初步形成勇敢顽强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制定出以下措施:
1、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狠抓队列队形、路队和两操。
2、针对学生在平时体育锻炼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非常到位。
3、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4、重点训练学生的队列队形。
关键词:主动性;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54-01
一、有的“放生”的客观存在
1、从《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特点来说,技巧性多于知识性,活动性强于传授性。它以培养学生“学会健体、学会生活”为目标,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以观念的灌输所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活动和体验,才能使学生在身心两方都得到愉悦,才能促使学生感受《体育与健康》这门科所蕴含的真义。由此,笔者认为,有的“放生”,就是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这门科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放”,从而更能体现达成新课程标准和理念。
2、从《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教学手段来说,大部分课时是在室外进行的,它是一种户外的教学活动,实践性非常强。因而,教学手段需要“放”,需要为学生的主体存在而“放”。虽然,以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曾出现过“放羊式”教学,但这与笔者所提出的有的“放”生是有本质区别的。“放羊”式教学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的自由活动,即晴天一只球,雨天一副棋。以前,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课与上述情况一样,其实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笔者所提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其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在上课时准备活动这部分内容,一般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做,笔者尝试与实践的方法是每一位同学轮流到同学前面来带操或各种准备部分的慢跑形式,绕篮球三角形跑,蛇形跑等。另一种方法,就是学生自告奋勇出来,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这准备操可以老师点拨后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自己设计准备操。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相吻合。
3、“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就是《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现代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着重于整体素质的提升。笔者运用有的“放”生的教学观念依照课堂教学,强调放的目的,突出“放”的形式,体现主体地位,正是为了使客观存在的学生身心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统一起来,促使课堂活动的生成与发展。
二、有的“放生”的主观要求
1、教师在课堂上对“放”的内容与时机的正确把握,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因此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正确把握“放”的内容与时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2、对“放”的内容要正确选择:一般复习教材可放,而新教材不宜放,游戏类的教材宜放,技术强的教材不宜放,危险性大的内容不宜放,初二、初三年级比初一年级容易放。如:一堂课的内容:(1)游戏,(2)绳操,(3)快速起跑,(4)实心球。在这堂课中,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游戏可放,跳绳可放,快速起跑可放,实心球就不能放。因为游戏对学生来说兴趣很大,内容很多不断发挥想象力,可以分成四小组分开做3分钟游戏。跳绳与各种姿势快速起跑内容来讲,对初一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也肯定会想出好多种跳绳方法和各种起跑的姿势。但是对实心球的内容来讲,它是技术动作,要求也较高,接触也少,所以还是应教师为主导进行一步一步教会。而这个内容,对初三年级学生要全放,教师只要巡回指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点拨,因为实心球对初三学生来说,通过初一、初二年级的学习已经有较多的同学掌握了或基本掌握或知道技术要领,那就可以放,让学生互帮互助,相互指正。其实从中也能培养学生的互助团结精神。放手让学生“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前面所讲到的准备部分可以让学生们轮流担当小教师的角色,学着老师平时所教的操,队列队形等。通过这样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信心、积极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的“放”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增加上课的氛围。
三、有的“放生”的问题探讨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和实践,在实施各种各样的“放” 的同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放”手让学生发挥前,需培养一批体育骨干,使他们在其中发挥作用。
2、“放”手时,教师应把活动的内容、要求、场地、器材分配、负责的小干部、组织纪律等都要讲得清清楚楚,不可有含糊的地方。
3、教师“放”手让学生发挥时,也应巡回指导、引导、点拨。
4、对不同的班级,学生不同,学生对技术掌握程度不同等,应作相应的调整,不应一个教案一统到底。
5、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一定强调安全问题,不可有含糊的地方,加强安全意识。
四、结论
1、有的“放生”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这里指的是有条、有序、有目标、有方法的“放”能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2、实践证明有的“放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活动和组织管理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