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婚礼主持结尾词

婚礼主持结尾词

时间:2022-02-13 23:2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婚礼主持结尾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婚礼主持结尾词

第1篇

[摘要]《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作为奥斯卡经典英文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堪称是关于爱情与婚姻主题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虽然出品已经十余年,但至今仍受到广大影迷朋友的青睐。这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喜剧色彩,而更多的是这部电影中所反映出的对爱情和婚姻的深刻思索及蕴涵于影片中的英国文化。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解读了这部电影,使读者领略英国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婚姻和爱情;文化;英式婚礼;英式幽默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four Wedding&a Funeral)是英国著名导演麦克・纽厄尔(Mick Newell)于1993年拍摄的经典影片,该片具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和强大的制作班底,不负众望,曾获奥斯卡(Oscar)提名;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等一系列荣誉。这部影片通过对英国几对年青男女的婚礼,探讨了当今社会上青年人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主线是查尔斯与美国人凯莉的爱情,穿插其中的是构思巧妙、各有特色的婚礼和葬礼场面。主人公查尔斯是一位婚礼上的常客,穿梭于各种婚礼当中,但对结婚却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在一次乡间婚礼上,一位美国姑娘凯莉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两人共度良宵,但第二天由于查尔斯对婚姻的犹豫,凯莉离他而去。在伦敦的一个婚礼上,查尔斯又遇见了凯莉。而此时凯莉已经订婚,查尔斯倍感失落。一个月后,查尔斯收到了凯莉的结婚请柬。在凯莉的婚礼上,查尔斯的朋友盖诺斯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葬礼上,查尔斯又见到了凯莉,并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感情。十个月后,查尔斯与海伦娜的婚礼举行之前,查尔斯又见到了凯莉,她已经与丈夫离了婚。查尔斯心神大乱,拒绝了海伦娜。在雨中,两人紧紧地拥吻在一起。

这部影片表面上是一部爱情喜剧,里边的许多场景和台词都令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之后我们又忍不住有种莫名的淡淡的哀愁,不禁陷入深思:年青一代该如何对待婚姻与爱情。如何取舍。查尔斯就是由于对婚姻的恐惧和疑虑一次次错过了对爱的追求和表白。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婚礼,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婚姻。当他终于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婚姻对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爱人已嫁为他妇。但庆幸的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后关头,当两人在婚礼上相遇时,不可扼制的爱火使查尔斯不顾一切地做出选择,使悲剧的结尾蒙上了喜剧的色彩。笔者认为爱情是伟大的,但爱情和婚姻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和真正相爱的人结婚组成的家庭才是牢固的、坚实的,这一点从影片中凯莉的闪婚又闪电离异就可明晰地体现出来;反之,伟大的爱情也只有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才能真实地得以体现并永久地维持。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对婚姻的态度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但该片却反映了男主角和女主角最后对婚姻的认真态度,肯定了婚姻的意义,我相信这一点也是编导想通过这部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深刻主题。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这部影片除了在主题上耐人寻味之外,笔者认为蕴涵于整部影片里的英国文化内涵也是值得欣赏和细细品味的地方。如电影中体现出的英式幽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知道幽默是一种语言和生活艺术,幽默就像一根魔杖,通过特殊的语言为生活平添乐趣。最近的一项欧洲民意调查表明,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英国人最善幽默,英式幽默举世闻名,英国人也很为自己的幽默感到骄傲。但英式幽默和我们经常看到的令人捧腹大笑的美式幽默是截然不同的,英式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重在内敛。讽刺和含蓄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这部影片中当查尔斯为凯莉选购五十镑左右的礼品时,老板娘略带讽刺地建议他买侏儒战士,说“只要有人资助,三千九百五十镑就够了”;当查尔斯看到试婚纱的凯莉时,他取笑她“只要配上木杖,赶羊最合适”等等。英式幽默的含蓄有时只听懂字面意思是不够的,需要仔细地体会隐藏在它背后的更深刻的意义。而美式幽默就不同了,与英式幽默的含蓄相比,它比较生活化,用字比较直接,多用夸张手法,容易理解,我想这是和英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历史要长得多,因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的沉淀,其文化程度要深得多。影片中人物语言上所表现的这种幽默是英国文化集中体现之一,它已经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另外,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也体现了英国文化的特点。我们知道英国人一般比较绅士、优雅和含蓄。本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英俊潇洒,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典型的英国人的腼腆与保守。他对凯莉一见钟情,想和她单独相处却又羞于直接表达,这一点在影片中他吞吞吐吐的话语和善意的谎言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影片中美国女孩子的粗犷、开放与英国男孩的羞涩、保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从查尔斯和凯莉的对话中就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凯莉在谈到以往的感情经历及丰富的性生活时,查尔斯浑身不自在,顾左右而言他。为了表示对凯莉的爱慕,他使尽浑身解数却仍难以启齿,不得不引用了大卫卡西《快乐家庭》中的“我想我爱你”羞赧地间接表达。这些无疑都充分地诠释了典型的英国人和英国文化的特点,使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英国的文化特征。

再有,贯穿于整个影片的四场婚礼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英国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婚礼文化。四场婚礼举行的地点不同,婚礼各具特色,他们所反映出来的英国传统婚礼文化和习俗却不尽相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四场婚礼上的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这说明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之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婚礼结束后,新娘很少会把婚纱留给女儿,而是会把它卖掉或让人用婚纱的料子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制作洗礼服(Christening gown),因为着装要“有新有旧,有借有忧,硬币放鞋内,万事不会愁”(Wear“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and alucky sixpence in your shoe”)――古老的英谚如是说。从影片的四场婚礼过程来看,鲜花始终陪伴,这不仅表明新娘处女生涯的结束,同时也预祝她如茂盛繁密的花朵一般早日孕育后代。婚礼结束前,新娘将手中的花束抛出,任何接到花束的人都将十分幸运,将早日步入婚礼的圣殿,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在第一场婚礼结束前,新娘劳拉把手中的鲜花抛出,正好伴娘莉迪亚接住,而莉迪亚恰恰是第二场婚礼的新娘,这正验证了以上提到的英国婚礼习俗的 文化特点。

其次,从影片的婚礼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英国人精神领域及英国文化中所占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场婚礼都是在教堂举行的,都由牧师来主持,按照基督教的程序进行,这说明他们心中认为只有接受上帝祝福和监督的婚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比如第一场婚礼是安格斯和劳拉在萨默塞特举行的,属于典型的传统的英国式婚礼,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婚礼开始时由新娘的父亲领着新娘入场,然后大家起立齐唱颂歌,之后由庄严的牧师进行神圣的宣言,牧师说:“Dear beloved,we ale gathered together here in the sight 0f God and in the face 0fthis congregation t0 join together this man and woman in the holy matrimony,which is an honorable estate instituted in thetime 0f man’s innocence,if any man Call show any just cause 0r impediment why may not be lawfully joined together,Iet himspeak now or forever,hold his peace……”从牧师的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英式婚姻是在以上帝的名义,对上帝的尊敬的前提下,一男一女神圣的结合。在英国,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只有得到上帝赐福和准允的婚姻才被视为合法。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也传达给我们某些文化信息,比如影片中的婚礼都是在周六举行;婚礼的场面中几乎所有的女士都戴着一顶帽子。这说明英国妇女穿着正式服装时都必须戴着帽子,这是一种身份和礼节的代表;影片里也提到在英国婚礼前,为了避免礼物的重复,新娘一般会事先拟好一个单子,上面写上所需之物,一一发给亲朋好友。新人的朋友及亲属可以根据新人列出的礼品单选择礼物赠送给他们;影片的第三场婚礼是在苏格兰举行的,因而婚礼中的一些装束和活动也让我们领略了苏格兰风情等等。总之,《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整部影片所折射出的英国文化内涵是方方面面的,欣赏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影片本身思想的领悟,而且是接受一次很好的英国文化的洗礼。因此,对于英语爱好者来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子。

第2篇

因为采访媒体太多,本刊采访郝云的时间被延后了一个小时。一进采访间,郝云第一句话就是道歉:“辛苦啊!让你们没事在这儿干等着!”

一落座,他一眼盯在了记者的卡通手机壳上,啧啧赞叹:“呦!这个好可爱!”

发现我们没有拍摄,在征得记者同意之后,他又赶紧让工作人员拿来零食,“随便什么都行,我都一天没吃啦!”

然后,一边嚼着零食一边对我们说:“来,一起吃,边吃边聊!”

前些日子,郝云曾发微博说“减肥大计前功尽弃”,可出现在记者眼前的他脸小高个身形瘦,记者忍不住劝他:“瘦了,别再减了!”可他连连摇头:“看跟什么时候比了!春晚之前就想减,硬减不下来,联排下来,每天那盒饭,恨不得一人吃两盒!这两天更是胡吃海塞,各种饭局都转不过来了……”

作为在北京长起来的孩子,“贫”那是必须的!采访前,他的宣传就“提醒”我们,他这人说话没什么“底线”,就连做邮件采访,也总不忘在一句话的结尾处加上“呵呵”或者“么么哒”。采访中,记者毫不例外地被他逗得屡屡捧腹。当然,聊起正经事来,他还是非常深刻滴。

科学新生活:忙够呛吧最近?

郝云:其实还好,过年这段时间基本上只要有空就会陪陪家里人。采访确实比以前多了,还要忙中央台和湖南台的元宵晚会。

科学新生活:所以现在也没什么时间开着你的吉普跨过景山、筒子河了吧?

郝云:别说景山了,最多去去石景山……还是演出路过。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真是这样。我歌里老唱的阿尔卑斯山啊蒙古啊都还没去过呢,别说蒙古了,北戴河都没时间去。

科学新生活:看这架势,上了春晚,您基本从卖艺小青年奔向大众艺术家的路子了啊?”

郝云:我哪里像大众艺术家,我根本还是那个卖艺的小青年啊,哈哈!

科学新生活:上了一次春晚,认识了很多有缘人,心态变化大吗?

郝云: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变化。我十几岁就进入到这个行业,1998年开始组建乐队,后来单干,风风雨雨闯了十多年了,见过太多沉沉浮浮,这个过程足以让我做到宠辱不惊。

科学新生活:至少今后演出多了很多吧?

郝云: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这类大城市,春晚对我的宣传推广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我常去这些城市参加音乐节,年轻人也都知道我。但在那些没有音乐节也没有乐队文化的二三线城市以及海外市场,春晚对我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我特别感谢与春晚与冯导的缘分。

科学新生活:春晚之后,知道你的人更多了,你也更知道什么样的音乐会被人喜欢了,这会不会影响你未来的创作?

郝云:放心,我还是做我自己,还是会踏踏实实干自己该干的事儿。

第一个故事:郝云与春晚

“骚扰短信这事儿,没人比我更有发言权了”

“我对过年过节时群发短信泛滥的现象比较烦,你根据这现象写首歌在春晚上唱怎样?”听到冯导这命题,郝云当场表示:“这事儿我能干!”他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在被短信骚扰这件事上,没人比他更闹心。

郝云曾写了一首名叫《结了》的歌送给他一哥们儿当结婚礼物,并把这首歌收录进了第二张专辑。

《结了》对年轻人的婚姻现状进行了调侃,一出炉就很受欢迎。但糟心的是,郝云在歌曲结尾处放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结果,他在湖南卫视一档节目中首唱了这首歌之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将近4000条短信!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千八百条,直到现在!

短信内容花样百出――

正常型的――“哪能买到你专辑?

好奇型的――“你真是郝云?”

提醒型的――“兄弟,你电话号码被一个哥们儿唱到一首歌里了,你小心点儿!”

误会型的――“我媳妇是不是在你那儿?她为什么总给你打电话?你让我媳妇接电话,不然跟你没完!”

这海量短信导致手机常死机,郝云只好又办了一个手机号。“那个被曝光的手机号已经闪坏仨手机,现在每天都插着充电器放在我家离人最远的角落里闪着,我隔段时间去看一看、删一删。”正因此,听到冯导的命题,郝云当即拍了胸脯:‘这题对我来说不难,且绝对感同身受!’”

写的时候果真信手拈来,连词带曲加编曲加小样,48小时之内就一气呵成了。“写完后拿给冯导一听,他挺满意,后来除了砍了点时长外,词曲风格几乎没有变。”

写第一遍时,歌里就有一段群发短信的念白,刚开始,郝云想自己念,但后来发现,现场演出时又唱又念有点倒腾不过来,他就跟冯导说,想找个主持人念,“冯导听后说,找朱军吧!嗨,还真跟我想一块儿去了!朱军老师,深情大师啊,一开口就有‘声声爆竹震动思念的神经,绚丽烟花照亮湿润的眼睛……’的feel!”

除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冯小刚还让郝云给黄渤写了《我的要求不算高》。黄渤唱过很多年的歌,很有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跟着郝云录的小样学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总是不太对。后来,郝云给他想了一辙:“你最擅长的不是青岛话吗?果然加了青岛话后,这事儿就迎刃而解。”

故事背后的故事

科学新生活:第一次上春晚,感觉怎样?”

郝云:我有幸赶上了冯导执导春晚,而且是节俭办春晚,所以舞台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牛,电视里看着还不错,但现场看着也不大。

科学新生活:你穿的那件带饺子边的白衬衣是专门为春晚置办的吗?

郝云:还真是我以往的衣服!我是到临上台最后几天才突然想起穿什么啊?工作人员把挑好的衣服拿来让我试,我爸妈看了后说,怎么那么像军阀啊?立领军装,还带杠。到大年二十九那天,我向节目组提出申请,能不能试试自己选的衣服?结果试了半天都觉得一般,最后干脆把外套一脱,穿着里面的白衬衣就上去,别说,真舒服!好吧,百般算计不如一颗纯洁的心哪!

科学新生活:觉得春晚唱得怎样?

郝云:我觉得一般。唱得最好的一次是28号录备播带那天。其实我现场真不紧张,觉得跟以往演出没什么两样,因为什么啊,到1月以后,逢双日联排,单日单排,兴奋劲和紧张感已经在无数次排练中磨没了。后来我看回放,表情都有点呆滞了,乐不起来了。

科学新生活:春晚之后,你发微博秀了张跟苏菲・玛索的合影,弄张女神的合影难吗?

郝云:我应该是刘欢老师外,“唯二”跟她合影的演员吧!大年三十晚上嘛,大家演完节目后都着急回家过年了,我是演完节目后又接受了几个采访,所以没立刻走。做完采访后,苏菲刚好也演完了,我寻思着,得跟她照张合影吧!然后就去求现场导演,让他帮忙安排。巧的是,苏菲从舞台出来后,看到一位舞蹈演员的装扮很感兴趣,就跟人家合了张影。逮着这个空档,导演跑去跟苏菲介绍:‘这是国内一位著名歌手,想跟您合张影!’苏菲人挺好,就合呗!合完人就走了。那导演还问我:‘你怎么那么想跟她合影?’我说:‘我在青春期真的就是看着她的片儿过来的。’”

第二个故事:郝云与冯小刚

“冯导给宁浩打电话,我正在他旁边”

郝云能被冯小刚选去上春晚,得感谢一个人――宁浩。

去年7月的一天,郝云在宁浩工作室帮他的新电影《玩命邂逅》做配乐,就在这个时候,冯小刚的电话打了进来。

冯小刚问宁浩:“有没有能写会唱的歌手推荐?”宁浩首先想到了身边人:“郝云就坐我边上呢,他正在帮我做电影配乐的事儿,我觉得他不错,要不介绍给您认识?”冯导听后特爽快地说:“那你们现在就过来一趟吧!我们正在开春晚策划会呢!”

“一切就是那么寸!随后,我跟宁浩去了他们会场。进去以后,看到中央台的领导、各位导演,还有张国立老师他们都在,冯导坐在大长桌子尽头,见到我们进来了,就说‘来,介绍我认识一下!’说完还念叨了两句我那首《活着》的歌词!”这让郝云一下子回想起,他们公司在保利剧院做过一次演出,冯导当时还去看过,“冯导的电影我每个都不落,现在听到我喜欢的导演把我的歌记得那么清楚,真是激动啊!我赶紧跟他说:‘看来您真喜欢这歌,记性也真好!’所以我觉得,冯导让我上春晚,还让我给黄渤写歌,很大程度基于他喜欢我写的歌吧!”

故事背后的故事

“曾经最怕别人问我是干什么的”

科学新生活:为了第一张专辑《郝云,北京》的词曲,你辞了职在家闷头写了6个月,当时为什么这么决绝?

郝云:有个阶段我最怕别人问我是干什么的,因为只要我说我是搞音乐的,他们肯定会问,那你唱过什么歌?我答不上来。所以2006年1月的时候,我决定辞职。从1月到7月,我放弃了外面所有能挣钱的活儿,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除春节和“五一”各休了一天外,其它时间都在写歌。

科学新生活:写完词曲到2008年3月发行这8个月里,在干嘛?

郝云:混音又花了好长时间,那是我混的第一张专辑,等于边学习边摸索,在无数次的纠结和较劲当中,又过去了好几个月。但也就是经过那张专辑的磨练,让我可以一个人完成一张唱片――从作曲、作词、编曲到演奏、演唱再到录音、混音。

科学新生活:那时候能料到你的歌会被大家、被冯导喜欢吗?

郝云: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唯一的阻力就是身边朋友对我做的这件事觉得有点不靠谱――你这种风格会有人听吗?能不能挣到钱?我那时只确定我的歌一定有特点,但能不能被人喜欢真不知道。我就跟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说:我在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儿!但真没想到,环球唱片的老板会因为听了这张专辑找我签约。所以现在看来,有时真不能太功利。换句话说,谁也不知道将来市场什么样的,保不齐什么样的歌能火,做自己最重要。

第三个故事:郝云与宁浩

“认识宁浩,是我那帮学生牵的线”

1998年,刚走出校园的郝云在老师的介绍下,去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音乐剧班当了器乐课代课老师。

每周上两次课,课上完后想干嘛干嘛。这份自在的差事,他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除了当老师,郝云同时玩着乐队,做着乐手、录音师、音乐制作人……

那6年里,郝云教了不少学生。一些学生后来当了演员,比如江一燕、比如今年春晚创意形体秀《魔幻三兄弟》表演者之一的王元虎……再后来,这些做演员的学生把郝云介绍给了宁浩――

“我那首《结了》宁浩导演他们听了后很喜欢,他们哥们儿里有人结婚,还把歌做成了MV在婚礼上放。后来宁浩导演跟我学生聊起这事儿,我学生说:‘这歌手我认识啊,是我们老师!’宁浩导演就提议:‘能不能介绍下,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就这样,郝云跟宁浩见了面,“一聊天,嘿,他性格特好,跟我气场特合!缘分到了这境界,想不认识都难啊!”

去年,宁浩在郝云新歌《活着》的MV里友情出演了一把,郝云则帮宁浩的新片做了配乐。再之后,宁浩成了推动郝云上春晚的关键人物。

故事背后的故事

“当老师那会儿,我就是个孩子王”

科学新生活:19岁当的老师,江一燕那会儿没比你小多少吧?

郝云:我1998年开始教课,江一燕正好是98级,她比我小4岁,他们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就比我小2岁。但学生再成熟,也架不住这老师手艺高啊,岁数再小也得喊我老师!但没喊多久,这帮孩子就再也不喊我老师了,改叫“将军”了。

科学新生活:所以你是那种能跟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

郝云:只能说有点儿像孩子王。跟学生们关系都特好,现在保持得也挺好。

科学新生活:一个搞音乐的,在校园里出没时应该特拉风吧?

郝云:嘿嘿,我后来不是玩摩托车吗,好嘛,我那摩托车改装的声巨大,我还没进舞蹈学院校门呢,我学生就听见我摩托车声了。后来凡是我的课,他们都不用定闹铃,听到我的摩托车声就起床!

科学新生活:江一燕也写歌也弹吉他,你俩那会儿有没有切磋切磋技艺?

郝云:江一燕的确是他们班中第一个自弹自唱完整写出一个原创作品的学生,第一年汇报的时候就唱了自己写的一首歌,我们当时还说:“这孩子真有灵气!”但在音乐上,她跟我还是没有什么可切磋的吧……当然,她好就好在,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能扒拉两下琴,男孩儿能坚持下来不奇怪,女孩儿能坚持这不容易。

郝云的音乐档案

出生日期:1979年2月25日

1998年-2004年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音乐剧班器乐老师

1998年底-2000年 组建青蛙乐队,后离队。

2006年 独立完成首张专辑《郝云北京》的制作。

2007年12月 签约环球唱片

2008年3月 发行首张专辑《郝云 北京》

2010年8月 发行第二张专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2013年9月 发行第三张专辑《活着》

2014年1月30日 登上马年央视春晚

这些歌会让你进一步认识郝云

第一张专辑:《郝云北京》

《北京 北京》:歌里加入了地道的北京乐器三弦,表达了郝云对北京这座城市深刻的爱。

《太平盛世之小西天》:2004年,郝云结束了教师生涯,去了一个影视公司做音乐总监,每天坐地铁往返于小西天和雍和宫。刚开始觉得上班还挺有意思,一年后新鲜劲过了就不干了。然后这首歌就出来了,写的是每位上班族每天的经历。

第二张专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郝云希望透过这首歌告诉那些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们,轻装上阵可以让理想变得很简单。尤其“春眠不觉晓,处处问题不少”这句词拉近了歌曲与听众的距离。

《卖艺的小青年》:很有趣、很有画面感的一首歌,听完后满脑子都是一个“卖艺”的北京爷们儿骑着马逛世界的场景。

第三张专辑:《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