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3:4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西餐礼仪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践时间: 2012年2月X日至X日
实践单位: xx西餐服务有限公司
实践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西餐厅的基本操作过程, 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平,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实践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星期的实习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西餐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西餐知识,又懂得西方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习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西餐食品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还得分清它们的消费对象。还有那些我们中国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礼仪培训工作;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快乐的是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乐的是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习生活过程.其实实习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们不知道牛排还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练的在西餐厅铺台布.摆刀叉,给客人介绍菜单的种种场景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自己对西餐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厅看一看,一般都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比较好,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第一个是“Menu”(菜单)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 第三个是“Mood”(气氛),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第五个是“Manner”(礼俗),第六个是“Meal”(食品),这些都是西餐行业内必须具有而且重视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会特别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投资与开发研究。西餐礼仪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厅店,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西方礼仪的培训,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 在XXX实习最刻骨铭心的是西餐服务的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还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国西部音乐,韵味悠长的咖啡,以及闻名遐迩的菲力牛排。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厅的竞争之道,那么西餐服务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习的一个多月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
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在西餐厅实习的这一个星期,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过实践学习,我对西餐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己的外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学校里面没有条件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这里,来吃西餐的也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说得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语言自出现之日起,就与文化建立了密切的关联。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礼仪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国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礼仪文化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别。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文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进行礼仪文化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呢,笔者将在下面对此进行简述。
一、树立跨文化怀意识,认识礼仪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在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文化在个人形象塑造、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小学教学中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一代,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目标是,“以英语礼仪文化为载体,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直至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同样强调了“培养学生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通过礼仪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认识到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树立跨文化教学意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逐步扩展英语礼仪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鉴于此,在英语口语、称谓、访谈做客等英语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礼仪文化教育机会,在其中渗透礼仪文化教育。如西方人礼仪文化中,人们非常忌讳“老”(old)这个字,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老”意味着失去活力、体衰无用。而在中国人看来,老是高寿、福气的象征。为了表示尊敬,人们经常会对用“老爷爷”(oldgrandpa)“老奶奶”(oldgrand-ma)称呼不认识的老年人。在学习这个词时,教师要从文化礼仪迁移方面,讲述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用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类语言与文化一样,都是丰富多样的,要想相互了解,必须相互尊重。
二、以教材为基础,加强礼仪文化知识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它却是学校英语教育的基础。从小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有许多与中西礼仪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对礼仪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加工、拓展和补充,以丰富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知识。如教师可以将英语教材中的礼仪文化划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将礼仪文化内容分为日常礼貌用语、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其他公共场合的礼仪等。然后,在备课和教学中,挖掘礼仪文化的内涵,利用那些礼仪文化元素进行文本再构,借助礼仪文化主题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礼仪文化渗透和引导,使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系统而富有情趣。如在“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night”等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从风俗、习惯入手,讲述西方国家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中国人对吃的关注,讲述中西方国家在问候语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礼仪文化意识差别,教导学生养成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习惯。当然,在讲述到与礼仪文化有关的典故、风土人情、历史等话题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日常礼仪、餐桌礼仪、道德礼仪等关联知识,在其中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提醒学生始终以礼正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三、创新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
小学生在思想、人格方面还没有成型,理解能力也较低。过去,许多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礼仪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采用的始终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法,即教师只知道照搬礼仪文化教条,只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对英语礼仪文化背景知识更是鲜少涉及,这就导致学生对英语礼仪文化知识缺少明确的认识。在新课改进程中,许多学校都为教师共同学习提供了平台,同时开展了本校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完善英语教学方式。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以体验、引导、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礼仪道德和品质。如在校园礼仪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公共礼仪、家庭礼仪融入进去,利用课外内容进行礼仪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同样,在学习蔬菜、水果类单词时,教师可以文明礼仪为话题,讲述西餐用餐礼仪。西方用餐礼仪与中国的不同,如西方人用餐时,出于卫生考虑,一般不会为别人夹菜,并且,他们在刀叉使用方面有一定的讲究。中国人聚会、用餐时,虽然筷子人手一双,但是许多餐具会公用,人们还会热情地为他人夹菜、让酒等。教师还可以再讲述几个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尴尬的用餐小故事,让大家在笑声中思考,认识到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礼仪文化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需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树立跨文化教育思想,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明礼仪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礼仪文化教学,争取使小学生通过礼仪文化学习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丰富其礼仪文化常识,进而使小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好品格。
作者:朱远灵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岭小学
一、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
商务礼仪源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在维多利亚时代得以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到20世纪初期,美国伦理家艾米莉•博斯特和艾米•范德比尔特再次把微观行为的典范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随着世界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国际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端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通行证”。国际商务礼仪的课程建设在国内却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开设该课程全英文授课的高校寥寥无几。我们在国家精品课程网上了解到,国际商务礼仪全英文课程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无一门。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专业教学大多是以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初级培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酒店管理专业特有的集人文素质、综合技能、实践性强为一体的特点,忽视了酒店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专业毕业生能否在国内外酒店业立足和受青睐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根本途径。200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与美国饭店协会合作,引进其下属的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国际酒店管理课程及考试和证书,在全中国范围内率先开设全英文授课的国际酒店管理课程,并为学生同步提供全球带薪实习及全球留学深造。酒店管理专业有着实践性强、技能与理论并重的特点,在酒店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酒店的从业人员不仅要了解我国酒店业的特点及发展,更应放眼国际,学习西方先进的酒店管理理论,了解国外最新的行业动态。此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并存在于酒店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并感知这些差异,做好准备。基于以上原因,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于2010年申报了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项目,并成功立项为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在这三年教改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
(一)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苏日娜、马瑞认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课程设计理念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结构体系,加大整合和改革过去单一的“演示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学、做、验”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项目;建立与职业资格考试体系接轨的实训课程测试系统,为学生适应“职业资格制度”和目标岗位就业创造条件。根据DavidNunan的五大原则,我们认为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应体现以下原则:教师对任务输入和输出的监管引导作用;输入的教材应真实权威;任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任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模块要清晰,情景要真实;任务要有延续性;任务的评价由教师和社会共同进行。其中师资的选择是成功实施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关键,教材选取与建设是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实现的保证。
(二)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模式
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将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前期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点三个阶段。结合国际商务礼仪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两大三控四小”的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模式:“两大”即任务前期阶段和任务完成阶段;“三控”即任务输入监控、任务输出监控和任务输出自控;“四小”即任务分为四小部分,由任务设计、语言强化、任务实施与任务评价组成。1.前任务阶段(1)教师的自身条件:承担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部分教师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商务礼仪教学多年。(2)教材编写及任务设计:目前我国高校商务礼仪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中文教材,高质量的英文原版教材由于价格和版权等原因,基本上很少使用。笔者发现国内外经典教材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讲授方面无法达成一致,限制了教学要求和效果的发挥;此外,任务设计时任务确切性、任务目的明确性、任务的层次性等都有待商榷。因此在两年的教学中自编教材,设计课堂活动内容,将教材根据任务分为模块:礼仪起源、商务介绍礼仪、商务就餐礼仪、商务着装礼仪、商务交往礼仪等。在前任务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在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的同时,应明确教学内容的运用目的。目前许多教材并没有为教师指出教学内容的运用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与教学内容相符,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合作性小活动,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3)语言强化:根据任务的模块有针对性地训练以下基本语言技能:听———输入真实的听力材料。听场景对话,看国外原版录像,如面试、参加宴会等。说———设定对话的具体对象。教师、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各种任务下的场景。读———有目的地读。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大量的任务前资料阅读,任务中细读教师的总结推荐,任务后进行拓展阅读,对比中外商务礼仪的异同,深刻理解商务礼仪的含义。写———有针对性地写。练习与国际商务礼仪相关的写作,包括邮件、邀请函、简历等。2.任务完成阶段(1)课堂任务实施:课堂任务实施要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真正含义,鉴于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对国际商务礼仪重视度不够,课堂上讨论和预演都以学生为中心,输入大量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互动的程度、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加强,教材设计的模块重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2)任务实施的形式:任务为任务链的形式,即每一任务的设计都应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任务相互衔接,从而使学习者能循序渐进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3)任务实施的语言环境:以多媒体教室为教学地点,同时在学校咖啡厅模拟教学,选择酒店及公司办公室为教学实践场所。整个教学以全英文进行,鼓励学生语言活动有特定的社会语境支持。教学互动的语言特征:教师和学生均在话语层次上使用目标语言,即全英文互动教学,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交际策略。(4)任务的课堂输出和社会输出:酒店管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各个任务模块下的听说读写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在国际大厦咖啡厅进行全真的实践活动,如西餐礼仪、商务谈判等实景练习。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酒店管理学生带着任务到重庆市四星级、五星级酒店进行全方位实践探索。(5)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教师反馈和社会评价为最终评价方式。教师能否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进行有效控制和反馈,能否对学生的课堂及社会实践中的任务活动给出有效及时的反馈,以及已毕业学生在相关职位上使用商务礼仪时社会给出的评价是我们任务是否有效完成的评价标准。整个模式采用任务输入监管、任务输出自控和任务输出监控的方式,在两大任务下分为四个小任务。Richards&Rodgers认为,师生角色中教师的作用与以下四个问题有关:期望教师所起作用的类型,比如是指导者、顾问还是示范者;教师对学习发生方式的控制程度;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负责程度;教师和学生之间发展起来的交际形式。因此,任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语境是自然的:课堂语境可以是商务礼仪语境的模拟,另一方面要求任务中的语言活动有特定的社会语境支持,及商务礼仪在各种酒店管理活动中的实践;任务必须有交互性特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作为接待员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任务的设计、完成与评估由教师监控,任务的评价由教师和社会共同进行。在此模式中,教师承担的是任务输入监控和输出监控的作用,学生也要承担任务输出的自控,此外,社会评价也是对学生任务的一个很好的监控。
二、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酒店管理项目从2008年开设此课程已经六年,已实际授课六年,立项研究三年,对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开拓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目实施以来,张勇老师在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了优秀示范课程的公开课,由李小川教授为组长,全体成员参与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立项并获一等奖,全体成员就该项目所需的相关研究素材通过多渠道(互联网、国外最新出版物、国内外跨国公司最新相关个案)进行采集编写相关教材一部。《国际商务礼仪》供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项目学生、出国培训部出国访问学者内部使用。该项目至今已招生300余人,赴国外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学位近50人,为国外酒店、机场及游轮输送近200人,余下人员也基本全部在国内酒店找到工作,社会反馈良好。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领先实践意义。它以模块来整合研究内容,以“两大三控四小”为核心,提升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该教学模式的开拓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商务社交实力,它的最终完成有效提升了我校国际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展示了我校的人才培养实力,使四川外国语大学乃至重庆市的外语人才培养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钟蕾 张勇 顾金成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礼仪教育 意义 实施策略
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领会十精神,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里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是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内容,礼仪教育即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可见,新形势下,礼仪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中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公民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应该承担起“公民道德建设”这一历史重任。
一、普及礼仪教育的历史意义
“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教育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礼仪教育还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礼仪的核心是尊敬,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弘扬真善美,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构建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新形势下普及礼仪教育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大学生头脑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简单的说教起不到作用,只有采取深入人心的教育方式才能被人接受,从而在大学生思想中树立起坚不可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证明,礼仪教育是大家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起效快、传播速度快、学生运用得快。故而,通过礼仪教育这个载体,可以有效地将“文明、和谐、公正、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在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不明确、不正确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思想中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普及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法治国”固然重要,“以德治国”也必不可少。中国经济近三十年虽然快速发展,但公民道德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譬如诚信的缺失、美丑的颠倒、不守秩序、廉耻观念淡薄等;“飞机上群殴事件”“大学生毒害同学”屡屡曝出;“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泛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成为女大学生的口头禅;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公共秩序被扰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国民言谈举止缺乏修养、国民国际形象不佳的事实存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十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贬斥假丑恶……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教会公民为人处世的文明行为规范和高尚道德标准。礼仪的核心是“敬”,如果相互交往中以尊重为前提,人人和睦相处,事事顺畅而行,社会必然和谐安定。通过普及礼仪教育,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美德,养成文明习惯,必将大大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从而实现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国家文明程度。
(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公设月制礼”,中国产生礼仪文化。礼仪的产生让人们有了“廉耻荣辱”之分,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进一步弘扬发展了礼仪文化,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礼仪文化的传承一度遭到破坏,导致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他们对西方节日的礼仪文化耳熟能详,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丢弃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存在国家,是与中国很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大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群体,普及礼仪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使“礼仪之邦”的美誉代代相传。
十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赋予了礼仪教育新的使命,普及礼仪教育是构建传承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既然普及礼仪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如何普及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普及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5%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程,88%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培训,96.5%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礼仪课。调查结果证明,现在高职院校还没有把礼仪教育提上日程,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可见,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既然新形势下礼仪教育有着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成为当下德育教育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扩大礼仪课程开设范围,完善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修养的弊端。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在某个专业开设,无法实现普及的目的。若要普及礼仪教育,必须扩大开设礼仪课程的范围,就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样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且对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量化达标考核,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把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大学生的参照之一,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的评优与毕业挂钩,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二)丰富礼仪教育形式,营造礼仪文化氛围
传统礼仪教育普遍局限于课堂,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弱,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因此,礼仪教育应该是理实结合,注重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通过讲座、仪式、环境文化宣传来营造一个大礼仪文化氛围。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单纯的课堂教学避免不了流于枯燥的说教,只有灵活多样的形式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聘请礼仪专家定期为大学生开展礼仪专题讲座,不但可以让学生吸收礼仪大家的思想精华,而且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与不足。此外,学校可以在不同阶段为学生举办一些大型的仪式,如 “军训阅兵式”“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庆典仪式”“颁奖仪式”“升旗仪式”“捐赠仪式”等,让学生在仪式中学习礼仪文化,感受仪式的庄严感。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践行礼仪规范,如形象礼仪比赛、职场礼仪大赛、礼仪文化沙龙等,这样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强化礼仪教育的实践环节,活跃礼仪学习氛围。学校还可以通过礼仪素养测试,如“乘车礼仪”“服饰礼仪”“行进礼仪”“乘坐电梯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交换名片礼仪”“西餐礼仪”等,强化学生的礼仪修养。除此之外,学校可通过墙体标语、橱窗、校园网来宣传礼仪文化,营造时时礼仪、处处礼仪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知礼、重礼的理念。
(三)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途径。古代礼仪教育渗透到了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话要“穆穆皇皇”,即语言的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仪态方面要“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缓揭帘,勿有声”;仪表方面要“衣贵洁,不贵华,冠必正,纽必结”;卫生方面要“晨必浴,兼漱口”。此外,古代礼仪还主张对儿童要“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礼,爱亲,敬长,尊师,亲友之道”。这些优良的传统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并且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应该把礼仪教育融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中。礼仪教育的难点不是掌握礼仪规范,而是将礼仪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尽管开设礼仪课,学生也明白礼仪规范,但生活中仍有学生说话不讲文明、对人不讲礼貌、行为缺乏教养,这与学校日常管理缺乏引导有关。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手册里大部分强调的是纪律,而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缺乏有力的监督。对于学校来说,纪律固然重要,制定文明礼仪管理制度同样不可忽视。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并且落到实处,必然对养成学生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技兴国离不开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普及礼仪教育的力度,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推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宏伟目标的实现。
课题编号:SZ123074。
参考文献:
[1]杨狄.社交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柳建营,熊诗华,张明如.大学礼仪教程.学苑出版社出版,2005.
先简单介绍下这个职业吧。由于不是固定在一家酒店的宴会,需要奔波于不同的酒店,所以我们简称这个职业为“打派遣”。如果决定要打这个工,就要先在当地的中介公司登录个人信息。中介公司会向你介绍这个职业,并且会花两三个小时做简单的培训:比如进入工作现场后如何向上司、同事及客人们问候、如何两只手端三个甚至四个盘子、认识各种刀叉等等。中介公司认为你可以胜任这些简单任务后,第二天就会给你安排工作。
这个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打工时间。一般情况下,中介公司会提前一周给你打电话告诉你下周哪些酒店哪些时间段会有工作,然后你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
在这里不得不说日本人的一个好习惯:人手一本随身携带的记事本,记事本上写的都是每天的安排。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笔记本,他们做事都井井有条。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打这个工如果你想休息或者想出去玩,不需要请假,不接活就可以了。还有一个特点是涨工资的标准。打派遗可以根据打工时间的长短分等级。有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的留学生和日本人一样,每一百个小时升一级,从A开始,没有一级证书的每两百个小时升一级。A档的工资是一小时1000日元,B档的工资是一小时1040日元,依次类推。所以只要你勤奋,涨工资并不难。
这个职业的主要流程大致如下。先去办公室签到,看看自己被安排在哪个会场以及工作到几点,然后去换制服。穿上制服、梳好头发后带上口袋笔记本、笔、啤酒开去会场报到。
进入会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在场的所有人说“早上好”,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这是这个行业固有的见面问候方式。人都到齐后,宴会负责人会召集大家开一个小会,主要是介绍这场宴会的主题(比如是忘年会还是新年会、祝贺会等等)、规模大小、料理的先后顺序(具体到几点几分)、可提供的酒和饮料的种类、每个人负责哪几桌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个时候,除了等级很高的人以外,都会在笔记本上简单记下这些内容。这也很考验留学生的日语听力,因为负责人通常语速很快。散会后,就开始正式干活了。
客人进来之前做准备工作,宴会开始后做服务工作,宴会结束后做清理工作。最后负责人说“今天到此为止,大家辛苦了”,就代表这天的活结束了。
刀叉无小事
虽然我打这个工时间不长,等级也只有B,但是有不少收获,开阔了视野。比如年末有各个公司的年会、政治家为拉选票举行的舞会、婚宴、庆功会等等,每个宴会都有不一样的活动。
在国内都没什么机会参加这样宴会的我真是大开眼界了,虽然不是以宾客的身份参加,但也满足了。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日本人的婚宴。和中国人的讲排场不同,日本人的婚宴大多小型、温馨、简单大方。总结他们的婚宴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亲人坐在离大门最近的几桌,公司领导坐在离新郎新娘最近的几桌。二是全程会场大门紧闭,不会有宾客早退。司仪宣布宴会结束后,会场大门才打开,宾客们排队有秩序地离开。婚宴期间,所有宾客都会放下餐具注视着新人的几次入场,我想这是对新人的一种尊重。三是大多婚宴的料理是西餐,注重西餐礼仪。所以每个人至少有三副刀叉两个杯子一个甜品勺子。除此之外,还了解了一些餐桌文化:比如餐具的摆放、上菜的先后顺序以及摆放原则。尤其是餐具的摆放,要求非常严格。通常情况下,有经验的前辈们会摆一个样本,大家照做。
当然,干活的时候是不允许相互聊天的,大家都是低着头默默摆放餐具,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负责人会来回走动检查,稍有点不合格就会大声斥责。一开始我特别抵触这样的大声斥责,觉得他们太凶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抱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严格要求我们的工作,努力把一个完美的宴会现场展现在宾客面前。刀叉的底部是否排成一直线、玻璃杯在灯光下是否毫无污渍,这些都代表着酒店的水准。既然我们拿着不薄的薪水,那就把一刀一叉这样的事做出专业的水准。
扔垃圾不操心
打派遣另一大收获就是见识了酒店的垃圾处理。众所周知,日本讲究环保,家庭垃圾都是需要分类的,在指定的日子扔指定的垃圾种类。酒店处理垃圾也是严格分类的。一场宴会会生产出不少垃圾,几个人把它们分类后再由一个人送到地下的垃圾房。
我第一次去扔垃圾的时候特别忐忑,做好垃圾房是臭烘烘的心理准备。等我推开垃圾房的那刻,我就惊呆了。这哪里是垃圾房,明明就是储藏室么。一点臭味都没有,而且垃圾的种类分得一清二楚,大致分为:可燃垃圾也就是残羹、拆开折成纸板的纸箱、有色玻璃瓶、透明玻璃瓶、塑料瓶、啤酒瓶盖、塑料瓶盖、易拉罐等。每类垃圾都整齐地堆在那,我只要对号入座就行。把“扔垃圾”做到这份上,大概也只有日本了吧。
老太太化妆当服务员
在打这份工前,服务员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年轻人”的印象。尤其是高端上档次的大酒店,服务员大多年轻漂亮有气质。其实不然,至少在日本,在我所在的城市金泽,年轻的服务员和中老年服务员各占一半左右。可能这也和金泽是个养老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有关。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中老年服务员的能力。她们化妆,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点。她们干活时动作麻利,有时还会“嫌”我们这些年轻人动作拖拉。她们的力气也毫不逊色于年轻人,我一个人都搬不动的一整箱啤酒,她们能毫不费力抬到推车上。
一开始我很想不通,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为什么还要出来打这样可以说是累人的工?后来从同事那听说,她们中有些人是真的迫于生计,光靠政府给的补贴是不够的,所以趁还有点力气就打工赚钱。有些人是儿女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她们打工攒钱去那个城市玩。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些儿女真无情,连路费都需要父母自己打工赚。这就是日本,一个人独立后,所花的钱都需要自己去赚。
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杜鹃花”因而得名。
由于花朵美丽,颜色鲜艳,杜鹃具有极高的园艺价值,被广泛栽培。
昆明世博园共有各种绿篱用杜鹃10000多平方米,同时还有马缨花、高山杜鹃等名贵品种。可是2015年之前,大部分植株出现了严重黄化,长势衰弱,存活堪忧。
世博园里有一位园艺专家,名叫李红伟,他经过反复试验,在施用杜鹃的配方肥中加入一定的药物成分,从此黄叶变绿,生出新根,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该配方肥随后在玉溪、昆明周边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
身材像个巨大的萝卜,青翠而又修长的枝叶好比怒发冲冠,这就是海枣。由于树形优美,蔚为壮观,它在好多旅游景区都能见到。
昆明世博园里就有。
可是海枣的中心部位,却是红棕象甲虫的美食,这种圆滚滚的虫子将树心吃空,阻断了营养,海枣就会死亡。
园艺专家们给海枣输液治疗时,加入特别配制的杀虫剂,从而消灭了红棕象甲。这一配方,在其他园艺公司大受欢迎。
园艺是世博园的看家法宝,李红伟和他的创新工作室的任务,就是消灭害虫,培育新品,把最好的园艺景观展示给游人。
世博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武建民笑着说:“旅游拼的是服务,要服务好别人,我们的员工就得学习和创新服务本领。”
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每年,从集团层面,都会由工会坚持开展不少于2个工种的岗位练兵劳动技能、劳动知识竞赛,涉及餐饮、客房服务、电工、维修、导游等行业和大批从业人员,引导职工学技术、比技能,争先创优,营造“人人促发展,个个争先锋”的良好氛围。
2015年5月28日,昆明轿子雪山阳光灿烂,云南省首次客运索道垂直救援比武在这里举行,世博集团所属的滇池索道、轿子山索道、九乡索道、金博索道、千龟山索道公司共派出5支代表队30余人参加,规则的设定和比赛模式极具针对性,首开全国索道行业岗位技能比赛先河,极大地提高了各索道公司的应急响应、处置和岗位职工的救援能力。
世博出租汽车公司在昆明有1000辆的士,在西双版纳还有500辆,此外,集团下属还有800多辆高快旅游运输车,这些车辆都有专门的维修公司,云集了大量从业人员,具备了职工技能竞赛的良好条件。电工、钣金、漆工、维修接待、大客车载水行驶、出租车撤换轮胎、定点泊车……各项技能竞赛你方唱罢我登场,全是实操竞赛。每一次角逐,都让参赛职工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在昆明,世博集团的车辆维修水平之高,早已名声在外。那些修车师傅承接的工作,好多都是集团以外的。
每天下午2点开始,昆明饭店临街的西饼屋前,都会排起长队,他们抢购黄油蛋糕,就是昆明饭店有限公司餐饮部西点房总厨师长何志坚做的。
连世博集团自己人都说:“我们内部人士要买黄油蛋糕,也要提前打电话预订,否则下班后就买不到了。”
何志坚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西点厨师,为了圆梦,她跟广东师傅学了5年的面点制作,从最基础的擀面、和面开始,随后又拜德国大厨为师;为了提高创意能力,她又自学了美术和绘画……
2013年,在昆明饭店那间10平方的西点屋,何志坚和她的团队首次实现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
这一惊人业绩的背后,靠的就是何志坚出众的手艺和经营模式的推陈出新。
同样是在昆明饭店,鄢W已在厨师岗位上工作了30年,由一名普通的厨师成长为享誉云南乃至中国烹饪界的烹饪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领衔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云岭技能大师工作室,目标就是让自己手上的绝活能在青年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
世博花园酒店,由全国劳模周跃春带队,同样有一帮高水平的厨师队伍。目前有中国烹饪大师2人,云南烹饪大师2人,云南烹饪名师9人,云南服务大师1人,云南服务名师5人,每年均荣获行业内各类比赛大奖,既展示了企业风采又锻炼了员工队伍。2014年,花园酒店餐饮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中式热菜特金奖和中式面点特金奖各一名,同年10月参加第十一轮职工技能大赛暨云南省首届滇菜技能大赛荣获中式烹调金奖2名。餐饮指标连续11年超过酒店收入的50%,这在云南酒店行业里是独树一帜的。
在管理人员之中,世博集团工会举办了PPT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从各企业和集团机关选拔,PPT的设计既要讲求原创,文字和图片还须有美感,操作员既是制作者,又是演讲者,代表了世博集团PPT制作的最高水平。
维权重实效
职代会讨论审议工作报告、接待费使用情况和企业重大改革政策,算是常规的应有之义。
世博集团健全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此外,在世博集团下属各企业,职工的教育经费也须职代会公开审议。那些企业中层过高过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情况得到遏制,一些企业领导攻读名校MBA的,也主动叫停。
集团下属的一些旅游单位,从采购、生产到核算,几乎不需要更多的人手,旅客从落地到送走,实现了个人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
所以世博集团的工资集体协商,是以稳定就业岗位、合理确定薪酬、加强劳动安全卫生、保障职工民利、保护女职工权益作为重点协商内容,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与企业的利润增长同步,不低于企业效益增长的幅度,也不能低于企业领导增长的幅度。
名动天下的石林可谓是云南景观的代表,被联合国文教科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后,石林宾馆必须从原址上拆除,173名员工的分流安置落到了世博集团的头上。集团工会和行政经过深入调查,制定了详细稳妥的安置方案,将职工进行了妥善安排。
昆明东风路上的云南饭店,曾是上个世纪昆明的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由于昆明城市规划的需要,2010年10月17日,近50岁的云南饭店被爆破拆除,将在原址上重建。
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世博集团每年需拿出1200万元,承担着数百名员工的待岗、停业期间的工资和房屋水、电、气的使用费。
世博集团有6名获得全国旅游行业先进个人荣誉的职工,在2015年经过集团工会努力争取,他们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一事,已分别得到省旅发委和国家旅发委的认定,正等待省总工会最终确认。
帮扶暖人心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一位姓赵的职工,原是卫生室的护士,由于卫生室的取消,小赵被重新安排工作。然而这次的工作调整,她却怎么也想不通。思想上有情绪,再加上家庭又不和谐,有一天突然从3楼上跳了下去。
经过120急救,小赵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却已是六级伤残,而且患上了糖尿病,平时主要由母亲照顾她。尽管有母亲的安慰,但她的命运仿佛已是两重天。2009年之前,她到处上访。无奈之下,会展中心对她进行了特殊处理,将她纳入社保,提前病退。比起在岗职工来,虽然在收入上少了,但会展中心逢年过节对她都有补助,包括物业管理费。世博集团工会每年都会拿出2000元,专门对她进行慰问。武建民还和她结成帮扶对子。
昆明饭店的员工刘某,妻子患有糖尿病,女儿考入江西财经大学读书,一切都在越来越好的时候,不幸却突然来临。一天早上,女儿在校区行走时,被一位给学校食堂送菜的农民工开车撞倒,经检查造成了脑震荡,不能继续读书,但那位农民工却赔不出钱。在此情况下,昆明饭店号召广大职工捐款捐物,对刘某一家进行了帮扶。
同样在世博集团旗下的一家酒店,一位部队转业军人有一次骑行到阳宗海,不幸摔成重伤导致高位截瘫。目前,这位转业军人不仅仍能从酒店领到自己的生活费,而且他的孩子还被安排到酒店上班。
2015年春节前夕,世博集团领导分别带队,到所属企业开展了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职工活动,将28万多元送温暖资金,送到28名党员和325名困难职工群众手中;当年的中秋、国庆,集团工会也对所属15家企业288名困难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5万多元。
从2009年世博集团成立伊始,“金秋助学”活动就成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亮点工程和特色品牌。
2015年8月28日上午,世博集团11楼会议室,“金秋助学”资助仪式正在举行。44名高考被录取学生、11名在读困难职工子女得到世博集团工会3000至3500元的帮扶助学金,共发放助学金近10万元。
单身职工的婚姻大事,也是工会干部急在心里的。2014年5月10日,世博集团工会女工委组织所属企业及本部104名单身职工,参加了“相约云师大・牵手你我他”联谊活动。他们面带微笑,佩戴着“生命之花”,在“向爱出发”、“爱的同心圆”、“爱的旋律”、“爱的祈祷”、“爱的味道”等温馨环节中,落落大方地展示了自己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书香世博
“书香世博”是世博集团职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方面鼓励广大职工“读书立志,品味生活”,同时建立了世博课堂。2015年“三八”节时,举办了集团女职工“打造完美自我――公共关系的言谈举止”专题讲座;5月,邀请理财专家为职工讲解投资理财的窍门;8月,开展了世博书香系列活动之西餐礼仪和红酒品鉴培训,参训员工获得了西餐的穿衣搭配、西餐餐桌礼仪、餐具识别、红酒评鉴等方面的知识。
世博集团有一个职工合唱团,从组建伊始就坚持每周练习。2015年8月,合唱团来到昆明市富民县,与小水井合唱团进行了交流。60余名世博合唱团成员精心准备,在教堂演唱了《台》、《瑶山夜歌》和《云南美》,参观了苗族博物馆。在听取了具有丰富演唱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小水井合唱团演唱了10余首享誉中外的经典曲目后,合唱团成员大开眼界。
2015年11月,世博集团工会请来了太极拳大师王战军的弟子樊京伦为职工教授太极拳,100余名职工参与到太极拳学习当中。
为解决集团广大职工后顾之忧,世博集团工会于2015年7月30日组织驻昆企业在读中低年级职工子女及部分职工300余人来到禄丰恐龙谷,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记者前去采访时,一本编辑上乘、装帧精美的职工书画才艺比赛作品集让人爱不释手,世博集团的广大职工笔走龙蛇,才艺纷呈,展现了他们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风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策略
随着全球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当前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提出, “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谓“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指的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学生在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能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尽管有着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在具体的涉外交际活动中仍然显得非常困难,很难把平时所学的英语知识自如地运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英语在英语中被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叫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在一起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时候所发生的一切,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间的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大相径庭, 因而不同民族的人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文化风俗等诸多语境因素也各异,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障碍和冲突。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迄今为止,各国学者普遍认为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Hall 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他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在该书中,Edward Hall首先提出了“文化即是交流,交流即文化”这一理念。 他认为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只有对其文化加以充分理解才有可能学好其语言,才有可能真正利用所学的语言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同时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很容易产生不解或误会。英国学者托马斯(Thomas) 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 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 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 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由此可见对对方的语言理解不够准确甚至误解, 就会产生严重的交流障碍, 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跨文化交流者必须充分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世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氛围,才又可能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其原因
在高职院校中英语在中作为必修课,受往往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然而,从提高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方面看, 高职英语教学状况并不乐观。在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交际活动。究其主要原因可分为: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当前高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强记学习法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往往偏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把传授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作为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交际法教学并为获得应有的重视。然而如果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也会有其实际困难。因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比较弱,对词汇语法的记忆,课本内容的掌握已经常常令他们感到困难不小,如果再要求他们利用所学语法词汇知识组织交际活动,显然不太现实。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以满足就业要求为最终目的。
我们知道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然而在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中,往往是通过省内三级英语考试是门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可以优先考虑。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很容易成为通过英语考级,而不是提高交际能力。我曾经在自己所教的班级(涉外护理专业)124位学生作过这样的一个问卷调查:
你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
英语是必修课,而且三,四级别证书对日后求职非常重要
98.3%
对英语国家文化非常感兴趣
0.8%
为能够更好地用英语和外国人士交流
0.8%
你有过外籍教
师授课吗?
从来没有
88.7%
有,曾经上过外教课
11.3%
有,每周都有
0%
你曾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交流过吗
有过,多次
8%
很少
65.3%
从来没有
26.7%
如果你有机会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
很乐意,主动
4%
乐意,但是担心会有交流障碍
42.7%
害怕,不愿意
53.3%
除了教材和英语考级辅导书, 你还有其它有关英语文化的学习资料吗?
有,很多
0%
有一些
26.6%
几乎没有73.4%
你参加过有关西方文化(如中外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等)的讲座吗?
参加过多次
0%
参加过几次
1.6%
从来没有参加
98.4%
你看原版电影吗?
经常看
4.8%
有时看
79.8%
从来不看
15.4%
从调查结果明显可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英语学习的目的等同于英语考级的成功为今后就业提供便利。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状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交际活动兴趣淡薄,课后的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备考上,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很少,导致交际障碍频繁出现。
三 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英 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课本主题穿插介绍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概况,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而这些背景知识的掌握无疑会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以饮食作为话题屡见不鲜。在教授西方国家日常饮食的这个主题时候,教师们可以进行背景知识的扩充,选择学生日常喜欢的西餐种类进行介绍。比如,可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Pizza Hut连锁西餐馆作为,通过图片,网页甚至实物来介绍Pizza这一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食物,包括它的历史渊源,制作原材料及其过程和它各种不同的口味。这一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也懂得一些西方人的用餐礼仪, 对西方饮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进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二)教师转变理念,重视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毫无疑问,广大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在高职院校中,许多英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在涉及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时, 教师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其中不排除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 语用应用能力不强这一原因。因而, 教师们首先要真正理解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这一理念,重视文化知识传授和交际能力培养。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加强学习,参加跨文化交际培训、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出国交流等方式在感受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品味。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变传统的语言知识讲授为知识与文化并重。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 生动形象地导入背景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多媒体英语教学极大地增加了教学中的信息输入量,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英语背景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专门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短片,让学生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习俗等等产生感性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刺激, 帮助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就要求我们高职英语教师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认识的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平台,营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罗荷香.文化教学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成效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