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0:5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实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践式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90-01
一 在会计电算化采用实践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相比,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 在传统方式下,每个会计电算化教师无一例外对此都深有体会: 仅进行课堂教师讲授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而感到有关理论很空洞,不知理论源于何处有何意义。但如果仅就上机实验而言,教师学生都会陷入穷究操作步骤等细节性的问题中去,而和学生真正应掌握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联系不大,理论和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脱节的矛盾。
为解决一矛盾,我们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待会计信息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 因此上机实验必然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机实验部分采用实践式教学法可以避免以上提到的穷究细节性操作问题的情况,因为操作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时候,由他们通过讨论、查找资料自行解决。通过自主上机操作获取有关系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讨论自行归纳总结出有 关理论性、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实践了实验过程,观察了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驾驽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际会计工作中,自觉用足、用活现存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资源,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二 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与传统的实践式教学法类似,在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中, 应该经历计划、实践和应用三大环节。
1.计划在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实践,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相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计划。 教学内容设计本科层次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内容构成: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内部控制与审计和一些常用的财务软件的使用。这些教学 内容由于实践性较强,都可以实施实践式教学。但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顺序。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往往将教学内容的顺序作一调整,将财务软件的使用放在最前面,在实践认识了什么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如何操作运行的基础上, 进一步让学生自行分析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如何进行信息的处理的。 让学生在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其自行归纳总结出有关的概念性、规律性的理论内容,自行设计一系统的内容控制措施。教学活动背景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应事先详细设计的一个虚拟的企业环境,以供学生置身其中,利用自身的知识,在同学的协助与教师的帮助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背景的设计,应既应注意真实,又应尽量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合于其中。教学时间设计根据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难度的不同,适当地对使用时间进行规划。
2.实践在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例如,在财务软件的使用环节,教师应设计一套完整的上机数据,根据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内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上机运行数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如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实验中,不能仅着力于个别故障的排除,而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故障现象,了解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归纳其方法。 有意识地点拨他们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电路图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知识拓展;在上机运行过程中,学生为主要角色,细节性的问题主要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可作适当的提醒。在使用一到二个财务软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不同财务软件的特点及共通性,为以后的学习内容作准备。
3.应用环节是学生将在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中所得的启示和所获 得的能力应用于将来的具体会计工作中去。
三 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保险公司财务会计难点问题,通过精选案例的演示与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对于保险会计的流程分析和财务处理中心的构建部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模仿或借鉴相关的案例内容来完成实务工作。
3.实验原型法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保险会计模拟实验需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等实物原型,并将原型中涉及的主要业务流程向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阅读实物原型资料理解公司业务框架并加以熟练。同时,可以由教师提供几种实务中存在的财务处理中心模型,并分析其优缺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来完善、改进和丰富原有模型,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
4.过程考核法
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取消一次性的期末书面考试,以对平时的实训作品考核为基础,综合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即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共同评定成绩,并以学生的评定为主,教师评定为辅。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武慧洁. 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耿晓霞.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现状问题; 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 企业 管理 现代 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财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 经济 管理、 法律 、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等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本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既不应该将本科学生培养成只会简单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操作员,又不应将他们培养成符合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程序员。
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致使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同,教学目标模糊,就造成了各高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二)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重视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比重大一些。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知识老化
目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 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软故障的排除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子 商务、 网络 财务的兴起,对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也应该成为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2.《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
3.数据库。主要是access、visual
foxpro和visual basic。会计上的大部分数据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存放。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需要掌握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等)的基本知识。
4. 会计 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建立初步的概念,从而开始主动地学习和形成自己的合理知识与能力结构。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能向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员明确阐述本 企业 会计处理的需求,也能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能参与分析和设计本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好能看懂、能编写、能修改一些简单的 计算 机程序。
5.介绍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这应该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系统中各模块的使用及软件所涉及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而且应注意讲授主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软件中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这对学生理解系统的开发方法非常有帮助。
(二)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 )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应划分两部分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这种方式,应该合理分配好各部分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教学过程的 总结 和延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重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综合的归纳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法,主要有两种:
1.验证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教学实验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综合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调查企业会计部门的会计业务基础上,自己设计具有 参考 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
(四)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同时更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只有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会计电算化 发展 要求。此外,高校还可以选择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采用 科学 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理论课教学应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启发为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应该一味的单向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总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老师、学生、企业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 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国 管理信息化,2006(4).
[2] 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和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3(3).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与改进思路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困惑 《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学基本原理的综合,教学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从簿记学的角度准确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各种核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制造业企业的常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为进一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该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过程中则会引入大量的案例,尤其是核算方法和基本技术,往往给出特定常规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完成对于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但这种“核算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以计算做题、练习会计分录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而会计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信息系统之上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核算始终融入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之中,核算节点渗透于各项经济业务流程,因此在基本原理讲授的基础上,导入单个案例或者给予学生既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运用,仍旧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同时使得学生无法深刻体会会计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本质。实际工作中,以工业制造业企业为例,刚进入社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会被要求进入以生产车间为主的各个职能部门轮岗实习,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运营管理中各项业务流程,如果业务流程节点不清楚,势必直接影响经济业务交易轨迹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原始凭证的获取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只有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及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的流程才能够得以进行。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直接教授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省略了辨别、分析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过程,重视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的核算流程,而在会计信息化时代,这部分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替代,因此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忽略了经济业务交易轨迹的思维训练,缺少将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有机融合的过程,导致学生缺乏根据经济交易实质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无助于会计职业判断意识的形成。
(二)流程化思维:来自内部控制思想 我国于2006年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10年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和财务会计系统相辅相成,从而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实务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则必然导致财务会计系统的混乱。而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重要手段就在于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确定风险点、提出管控措施。只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清晰化,才能进行具体的职责分工、明确权责,获取真实有效的单据、顺利实施管控活动,这也就是内部控制中的流程化思维。
从哲学的视角,会计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会计的所有精华浓缩在八个字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会计核算的这四道程序和经济业务以及交易的流程是紧密交织的。比如原材料,原材料取得之前要经过预算和请购两个环节,而通过这两个环节获取的单据并不能表明企业已经形成原材料这项资产,只有完成原材料的订购、材料运达企业验收入库等环节,订购单和材料入库验收单才能作为原材料存在的重要原始凭证,这时企业才能在记账凭证和账簿中确认、计量、记录。接下来企业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验收单编制付款凭单才可以进入银行转账支付的程序,只有银行开具的转账支票的存根联才能确保原材料采购款项的支付,企业最终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从采购到款项支付的完整流程。因此,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各个环节深深嵌入至预算、请购、订购、验收、入库、付款等流程之中,只有理解和掌握经济交易的每个环节和程序,账务处理的流程才能清晰化。
(三)体验式实验教学的设计 基于内部控制的流程化思维,基础会计学的理论及实践教学都必须突破原有的理论加习题的“核算型”模式,笔者尝试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即从原有的48课时理论教学课时中拿出6课时用于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经济交易和业务流程的运作,实验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常规业务运作过程的亲身体验,以助于学生真正掌握会计核算本质,即通过账务处理描述经济业务运行的轨迹和结果,防止舞弊和风险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即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结构性的认知和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活动体验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其次,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人际关系中体验,最终完成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课程实验过程中强调“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针对业务流程进行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从而了解彼此的想法。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主体主动“体验-建构”的过程。另外,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在设计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师生的合作是必须的,教师的组织、引导与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否则,仅有学生主动体验将会导致课程教学的无序状态。
二、体验式实验课程教学实施
根据流程化思维和建构主义的思想,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由学生亲身体验经济业务的流程,了解会计单据的传递及核算程序,正确进行账务处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包括:制定规则、理论学习、流程实验、总结强化等四个基本程序。按照此步骤,师生之间不断交互,最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制定规则 流程化思维通过体验式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则确保教学秩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计实验手册的形式确定实验的基本规则,同时在设计课程实验和制定实验手册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是根据实验条件设计适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实验项目的基础,也是确定实验内容和目标的依据;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保实验项目的主题及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考虑到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学生的知识能力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验与理解业务流程对于会计核算的作用,因此将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传统上通过课堂讲授的理论和核算的内容设计成实验,开发出6学时的3个综合性实验项目(采购至付款流程、销售至收款流程、差旅费用报销流程);同时,编写了3个实验的指导手册,其中对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配套的软件支持、实验分组、实验过程等内容进行描述,并提供与该实验流程相关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填写实验心得、流程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根据实验手册及参考资料,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标准化,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理论学习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基本原理的综合,理论性较强,适当的课堂理论传授是必须的。教师首先要讲授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交易的实质提出容易混淆的问题。如在讲授“资产”、“收入”时,教师先阐述资产与收入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理论,然后根据特征来辨别经济交易中是否形成资产或者收入,若采购交易中完成预算和订购,仅凭订购单是否能够确认原材料这项资产的存在呢?销售交易中款项未收,但商品已经发出,销货发票已经开出了,能否在账面上确认收入呢?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根据所学的原理让他们发表看法。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讨论往往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上不断地“认识-质疑-讨论-形成正确看法”,加深对基本原理的印象。
(三)流程实验 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概念和理论似乎都已经懂了,但面对实际经济业务却无从着手,这就需要通过流程实验来解决问题。鉴于财务信息的特殊性,《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流程实验无法深入到企业层面,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将企业运作流程搬入校园,课程改革组借助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较好地达到了实验效果。如教师在介绍完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之后,提出差旅费用报销的实验任务,学生首先根据实验手册中的描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按要求进行岗位分工,分别设置出差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其中设置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分管领导部门,每个岗位设置1人,由出差人整理出差票据,在软件系统中填制费用报销单,同时提交给业务部门岗位的学生审核,审核通过后将票据提供给财务部门会计岗位的学生审核,这时提醒学生审核原始凭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联系会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该岗位的学生同时还需在系统中电子审核通过费用报销单,教师可以设置限额权限内的核准事项和超限额权限之外的核准事项,对2000元之内的差旅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准即可通知出纳岗位的学生支付现金,对2000元之上的差旅费支出还应该提交分管领导部门的学生审核方可支付。出纳员根据审核过的票据和费用报销单方可支付,而会计则必须根据审核过的票据、费用报销单以及支付凭据才可以登记现金付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交给出纳登记现金日记账,会计人员登记现金总账和费用总账及明细账。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如果出纳岗和会计岗是一个人,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学生体验内部牵制原则对于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实验过程中,实物票据、单据、凭证、账簿、伪钞、印章印鉴等实训平台均可按要求提供,5人可以轮流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最后学生对业务流程进行归纳,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再由教师对费用报销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从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两方面全面地了解费用审核与报销的事项。实践证明,这种将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十分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学生形成流程化思维,在理解经济交易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教学效果良好。当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履行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引导学生按照正规的业务流程运作。
(四)总结强化 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教师应适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如,通过销售与收款流程实验,学生明确认识到,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不相容岗位有效分离的重要性,印鉴印章保管与领用的有效控制,以及各种票据的保管、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的有效控制;销售模式对于会计核算中收入确认的影响,发出商品的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于收入核算的影响。销售收入的产生和发出商品需要两个不同会计分录来分别确定收入与成本从而产生毛利,而在流程实验之前的单纯理论讲授中,很多学生账务处理中极易混淆收入和成本的概念,算不出毛利。显然,这一问题通过业务流程的运作很容易解决。通过类似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交易事项的实质,有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
三、体验式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在《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增加流程化实验部分,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加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关系。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地位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不再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业务流程,自我管理意识和积极性、自信心、责任感明显增强。如,为了做好“采购与付款交易”实验,学生会主动学习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并且尽量考虑可能的风险和舞弊,思考相应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会计票据传递的效率和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及正确性;学生也经常会在课堂外就某个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相互的学习和讨论。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其能够顺利跨入会计学的门槛。
(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 实验涉及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两个方面,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要求学生作业时必须团队合作,实验中还必须轮岗作业,防止案例教学中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同时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随着单据的传递,工作的承接,不仅要与他人分工合作、协调配合,而且还要支持他人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取得优秀的工作成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间彼此的友情可以增进,协作能力也得到加强。
(三)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提高 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岗位,都必须参与业务流程,随着业务流程的进行,不仅需要团队精神,还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效进行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实验完成后,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总结与陈述,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此外,实验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各个小组组长不仅要统筹分工,合理设计部门、分配岗位、组织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的实施,还要统一协调组员间的不同意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内部控制中的流程化思维融入传统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实施体验式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增强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仿真性,有助于学生领悟会计工作的本质,明确专业学习目的,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适时做出总结。当然体验式教学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教师的理论与实务指导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积极参与度。
[本文系黄山学院校级精品课程“会计学”(编号:2012JPKC06)、校级“卓越会计师”项目(编号:JYJW2007031)、江苏省现代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重组和集成研究》(编号:2013-R-248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素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会计专业而言,应以培养掌握高级会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使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形成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使毕业的学生一进人工作岗位即能很快适应并能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时要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培养要关注其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探讨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以宁渡工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对该校会计学专业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内容侧重于工作以来的感受;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吻合程度。在校进行的实习实验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校形成的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等,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方法进行。
(二)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素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后,又聘请了宁波市不同行业的9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主要包括6大能力,即:准则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遵循职业道德和养成职业价值观能力。以上6大能力领域又可细分为143项专项技能。其中的能力领域是相关专项技能的任意组合;专项技能是每个学生利用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去有效地从事某一具体工作的能力。专业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仿效、学习、练习反馈等过程掌握各项专项技能,由不会到会到熟练,从而达到自动化式的定型。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大学四年期间,通过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修正、优化、整合,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职业能力框架中的大部分专项技能。从而形成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达到对接社会市场、培养有用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与内容
就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其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时,应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前提。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设计,具体可通过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一)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可分为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两个环节。其中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分为平时的课后模拟和综合的实验室模拟。课后模拟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模块实验。它以会计理论课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为依据,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以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课后模拟侧重于知识点的巩固,它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专业课之中,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的实验室模拟就是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来源于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和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综合的实验室模拟的重点是识别、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正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科且汇总表,进行成本核算,设置并登记总分类账,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综合的实验室模拟能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模拟实验所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济业务,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定期轮换实习内容,达到实践的系统全面性,因此,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在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相对真实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起到和社会实践相同的教学效果,甚至还能克服社会实践的某些不足。对学生掌握具体会计准则的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组织学生利用会计模拟实习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根据模拟实验资料进行会计处理。其主要内容有输入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开设并登记总分类账户、编制会计报表。在目前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背景下,学生应当学会在计算机上从记账凭证输入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处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二)棱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包括参观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可通过以下环节实施:感知实践、工商实训、诃研实训、毕业实习等。感知实践和调研实训是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单位参观调研,了解其经营管理活动、生产工艺流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内容。通过参观调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鼓励学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工商实训、毕业实习等是指让学生到实习现场,实际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操作。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促使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以上实践环节内容的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与本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密切相关,二是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下:第2学期安排2周的感知实践、第3学期安排2周的工商实训,以提高学生认知社会的实践能力;第4学期安排2周的文献检索、第5学期安排2周的调研实训,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第6、7学期安
排4周撰写学年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书面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并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第8学期一般安排4周专业实习、8周毕业实习并提交毕业实习报告,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第8学期还安排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其他实践环节作为对以上实践内容的补充。如:文献检索方法应用;经济大讲堂;ERP模拟训练;职业经理人大赛;财会信息化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与实施
为了实验有效进行,有必要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并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加以保障。
(一)制度保障对每个实验环节都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并制订《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践环节,都要填写详细的实验手册,强化实践过程中的计划、管理与控制,以增强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为此编写了实习指导手册。在内容安排上,涵盖了财务会计、审计及理财等方面最基本的会计相关工作。学生写出的实践总结报告,教师给予细心指导和批改,最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收获、谈改进,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
(二)条件保障加强校内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学校建成了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作为会计专业实验室,可以进行本专业的会计电子模拟实验、会计信息化实验、会计手工模拟、ERP模拟训练等。其中的《会计实验》和《会计信息系统》是校内实验的两门主要实验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验的特点,分别在第4、第5学期开设,采用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应用软件不断修订、不断更新,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为了实施以上实践环节,学院和教研室积极拓宽与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联系。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签定合作协议。目前已与宁波地区近20家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帮助其进行科研攻关,向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企业则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场所。
(三)实施组织在每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上,都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实行合作性学习方式。分组操作时,遵循混合编组的原则。既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成绩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又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注意组员必须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并分别制定各自的主要职责。每个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的是学生,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组织、实施、完成整个实践过程。指导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提供建议、适当的介入与干预、游走与观察、总结评估与反馈等,是指导教师在实践管理中的职责。
合作性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完成实践教学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合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敢于探索、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宽容大度、团结合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增强自信与团队观念,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相互合作与沟通。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性学习形式的实践环节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实现。
(四)考评机制加强并优化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主要考核动手能力;主动性;熟练程度;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二是实践报告,主要考核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对第一部分主要是由实践小组的组长和班委会成员对每位同学考核;对于第二部分主要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考核。考核一般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制。每一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都将测试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方式多样化,一般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个人和小组相结合。考核时间分为平时和实习结束后,并多注重平时的测试,测试不一定是卷面形式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某一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自由讨论的笔录。考核类型与题目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余地,注重测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关键词]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 实验教学 会计专业
在会计教学中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而增加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但是从现实中看,由于每个单位所设立的会计相关岗位比较少,需要的实习人数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变得很困难;另一方面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而面对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寻找就业单位中,使得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学校进行了探索,其中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就是突出的表现。早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会计教学中就出现了模仿实际会计业务培训学生记账、算账技能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雏形。进入80年代,受国外“会计实习教室”和“会计车间”的启示,结合我国已有经验,我国财经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各财经院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在会计实验教学的应用和实施方面还很薄弱,仍然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本文主要关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因为会计的一切基础都来源于手工账,只有将手工账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真正明白会计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才能进一步谈后面的会计电算化、ERP等学习。
一、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的操作现状
普通院校开展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一些院校将会计实验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之中。整个实验分成两个层次: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学习之后,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该课程附带的手工模拟实验,这一层次的会计手工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会计原理,熟悉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终编制会计报表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难度不大,工作量比较小,适合于所有的经济类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在学完《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后,需要完成专项的会计手工实验,这类实验难度有所增强,涉及面更宽、专业性更强,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所开设。
这些不同层次的实验设计从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触了会计相关的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科目汇总表及报表等。从直观上对会计中所涉及的资料有了具体的印象;如果能够认真的参与和完成整个实验流程的操作,学生能够将刚刚学过的基础会计记账程序从书本上转移到具体的实物操作中去,使得学过的知识有了初步具体的应用,对今后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些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比单纯的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要来的实际,来得直接。但是目前的模拟实验教学所能起到的正面作用似乎仅限于此,并没有能够发挥初衷的作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和改变。
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院校会计实验只有书面资料,没有固定的实验室,缺少实验设施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会计实务中涉及到的实物和流程,通过实验能够举一反三,对将来的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有些院校对会计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以至于会计实验缺少实验场地、实验设施、实验教师等。由于缺少固定的实验室,指导实验的老师除了在指定的时间在流动的教室对学生进行辅导之外,学生大部分的实验都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这样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不仅错误很多,而且很难保证是学生独立完成。从书面到书面,使得学生缺少对真实业务的感性认识,而且丧失了对实验的兴趣,使得实验变成了会计作业的翻版。
2.实验教学没有关注实务,缺少实际流程和实际岗位的模拟
实验资料与实际相差较远,学生所拿到的实验教程就是一些平时“例题”或“练习”的书面综合资料,虽然有附带的原始凭证,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原始凭证“读懂”题目,来编制记账凭证。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就发现,平时讲销售业务时,我们的常规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分录是会做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在这样一笔业务中会涉及到什么样的原始凭证,这些凭证是怎样传递和取得,特别是涉及到增值税的问题。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就要格外重视这一点。
会计模拟实验内容涉及到企业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内容繁多,实验课时紧张,学生往往会由于任务重而效果不佳。一个人要充当企业中各个岗位角色,往往既是出纳,又是会计人员;既充当采购人员又要完成销售业务,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混乱的感觉,使得实验过程变成了机械的操作,没有体验到实务流程的作用。这样不仅很难达到使学生有了解各岗位责任、重视会计监督、审核的作用,而且也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业务过程中的流程和岗位的设置。
3.实验教材内容单一、陈旧,不能跟上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针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实验项目缺少连续性,表现得单一、简单。具体表现在:(1)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资料往往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事实上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多样化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学生也将会面临多种企业形式的选择,除了工业企业,还有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外贸等多种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会计实验教材就不能仅限于某种行业;(2)经济业务不全面,特别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待开发;(3)实验项目基本上局限在基本会计核算上,只是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设有会计实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验项目有待开发。另外很多院校开展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已有多年历史,实验教材一般是沿用老的制度和准则编写的,但是最近两年会计准则变化很大,企业里出现了很多新业务、新科目,而很多院校的会计实验资料还沿袭着多年前的旧材料、老路子,内容相当陈旧,跟现今的制度、方法等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如果继续采用,培养出的学生必然会有跟社会脱节的可能性,因此实验教材迫切需要进行更新。
4.实验教师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会计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也格外重要,发达国家的普通院校都在逐步加大会计实验教学改革,增加会计实验教学的学时,注重培养会计实验方面的师资力量。但是国内这个方向仍然没有调整过来,很多院校的实验师资力量仍然缺乏,而且往往不固定,缺少后期培养和持续性发展。
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应用的改进措施
1.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按照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
有了固定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1)学生可以在专门的封闭教室完成会计实验,通过实物的模拟,是学生对书面资料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2)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一方面有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另一方面还可以监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3)还可以要求学生如同参加工作一样,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和作息时间,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2.分设岗位,分设小组共同完成会计实验
实验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会计实验,可以分担业务处理,也可以分岗位进行。以往在会计实验中,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这样一个循环,中间省去了审核和监督环节。这样实际也是造成会计实验失真的一个环节。对此,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后,可以通过互相检查监督的方式为对方查账。也可以由指导老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实验结果,让所有同学一起查账、纠正错误。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实验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其实又变成了一个互助小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还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评比,由各小组派代表对实验进行总结,可以讲述实验中所学到的东西和出现的差错,这样不仅使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气,而且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
3.丰富实验内容,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会计实验教材
会计模拟实习是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模拟实验前资料的准备是一个繁琐工作,整个实验内容安排需要经过精心的筹划,而且,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教学目的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果有条件,学校应培养一支专业师资队伍,结合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另外建议参与教材编订工作的一定要兼有会计理论教学教师与会计实验教学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用于实践,有能保证实验不脱离实际,成为作业的翻版。针对实验内容单一的问题,各校教材编订教师可以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需求,先编写需求大、业务普遍、基础性强的行业的会计实验,然后再在考虑学生接收的程度与师资力量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各行业的会计实验内容,以使学生可以适应多种类型企业的需求。
4.加强会计实验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
学校的教师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学校应定期组织会计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鼓励实验教师到企业或事务所兼职,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或邀请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模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
参考文献:
[1]谢玉兰:谈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06年第12期
[2]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5期
【关键词】卫生行业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考核方法
会计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让职业院校卫生财会专业的学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精通所有会计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卫生财会专业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加大实验教学,突出行业的特点。对卫生财会专业学生的来说,实践动手能力强及对卫生知识、卫生行业的了解,是他们在卫生行业中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与其他财经类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存在课程设置 “多而全”,课时安排“平均化”,教学内容“企业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的现象。
1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1.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
一方面,突出行业特点,增设行业专业课程,例如医院会计,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医疗保险及医疗卫生知识等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要相应减少会计公用课的教学课时,删除部分非医疗性专业课程,保证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1.2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学生培养方向的不同,职业院校更突出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设置应加大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比重(理论4:实践6),特别应根据卫生行业与会计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课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2.1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卫生财会会计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应为: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突出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2.2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
实验教学按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教学、专项实验教学和其他实验教学三类。
2.2.1基础实验教学。这是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以会计基本实践操作为蓝本,分别开展会计数字书写、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汇总、账簿设置与登记、结账与对账、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模拟实验。
2.2.2专项实验教学。突出卫生行业特点,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医院相关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使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医院出纳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工资会计岗位、会计报表岗位等。每个岗位都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关总账和明细账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2.2.3其他实验教学。在掌握基础实验教学、专项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其它行业会计,主要是企业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某企业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帐务工作流程,包括模拟企业概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事项、财务指标分析、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完成会计实验报告等。
3实验教学组织与要求
3.1认真钻研会计实验教学,特别针对卫生行业特点,编写讲义用于弥补教材不足,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在卫生行业会计岗位任职,而且要比其他学生能更快的熟悉岗位,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3.2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教师到医院和其他单位进修,并将所学知识用于会计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医疗机构各岗位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3明确考核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
3.4按计划实施实验课,教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讲清重点和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切忌包办代替或放任自由。
3.5要求学生把实验资料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作为学生的实验样本。一是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评定成绩的依据,二是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的参考资料。
4实验教学考核的方法
4.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为主。
4.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为主。
【关键词】 会计学科; 精品课程; 实践课程; 实验条件; 案例分析
会计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改革也必须与会计学科培养人才的定位相适应,充分体现重视具体操作能力的思想。但目前会计学科精品课程的实践环节建设相对薄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要有一个定位准确的建设目标。具体而言,精品课程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前沿性,能够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和科技成果,要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和梯度,能体现课程发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灵活使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多元化的系列精品教材;建立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完善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具有科学的教学管理与组织机制。
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强化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精品课程不仅要站在学科的理论领域前沿,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会计学科精品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自从2003年国家决定推行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工程以来,各高等院校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会计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在各类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得到了高度重视。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会计学科已经有11门课程通过评审,成为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数量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也处于领先位置。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实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正在逐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精品课程被建设成“迎评”工程,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无论是申报材料还是网络平台都体现了创新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能体现精品课程应有的价值。这一问题在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实践环节薄弱,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不够规范,没有确定的课时比例,缺乏规范的专用教材,实验工具比较简单化。缺少实践特色的精品课程对会计学科而言,显然是不容回避的缺陷,所以,完善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学科精品课程质量的核心环节之一。
三、关于强化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实践环节建设的建议
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而且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主讲教师应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学科课程的特点,结合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和案例教学数据库,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1.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对于非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讲授内容和方法上也充分考虑他们的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会计学科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其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改革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训练。
2.实践教学条件要满足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
第一,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结构合理,满足工作需要。应设有专门的会计教学综合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实验的教师应由从事教学的教师担任,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尽职尽责地进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而且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承担某些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规范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一般而言,实验教学的学时应占教学总学时的30%以上。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实验室应该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会计教学实验活动,这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实验设备要满足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实验的内容能够紧密结合会计改革的实际,实验内容先进。
3.大力开发综合性、创造性和研究型实验:
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务,可以在校内安排实验,实验的方式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网上模拟实验两种方式。手工模拟实验主要在实验室中完成,由于手工模拟实验有时会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设计“会计网上模拟实验”课件。网上模拟实验不仅可以解决手工实验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而且实验内容可以随意组合、实验过程中计时考核和计分考核相结合,还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这种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研究型实验。
为了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相关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参观学习,聘请实务界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东北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原理》精品课程为例,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院与大连众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诚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成立资产评估实验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资产评估事务所实习,使他们学以致用。灵活多样的实践课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鼓励任课教师参与资产评估咨询,接触更多的实践工作,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践业务水平。
(二)实践性课程的具体形式
1.灵活多样的实验课程:
随着会计学科教学方法的发展,模拟实验将成为会计实践课程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的具体方式是:按照会计学科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单元,在每单元结束后设置相关内容的实验课,及时将教学内容同业务实践联系起来,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脱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零时差”和“零距离”。
2.实地学习:
为了使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基地和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并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以便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条件允许时,为学生创造机会直接参与会计实践工作,让学生获得会计实践的切身感受。
3.期末案例分析与实验: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专业课程所在学期期末,可以在校内安排期末案例分析与实验。期末案例分析与实验在总结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进行模拟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主讲教师收集和编写的案例为素材,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并将理论分析的结论与经济现实进行对照,从而增强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应届毕业生直接派往实习单位参与会计实际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体会会计实务操作,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二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会计循环的模拟操作,以会计手工操作实验教材为基础,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手工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模拟实验。
总之,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应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是不同性质的高校存在着培养目标和学科结构的差异,所以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也应该因校、因课制宜,采取灵活的形式,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真正提高会计学科精品课程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柳萍.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宁德师专学报,2006(8).
[2] 董晓平.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7).
[3] 王芝庆.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三江学院学报,2007(5).
【关键词】 审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基地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瓶颈及设计思路
目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瓶颈主要有两点:一是校内专业课程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现行实验教学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的实验内容涉及到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内容少,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的培养。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一是确立“由单项到综合,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的整体实验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立足本专业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所学知识。二是深入探索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分析财务管理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执业能力要求,整合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1.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前序课程《基础会计》采用的是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成果计算的架构来讲解复式记账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中间课程《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业务链的重要环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也是按照“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即:筹资业务、长期资产构建业务、存货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活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等;后续课程《审计》在实务中也是采用“业务循环”审计。因此,三门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保持一致。《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训。对企业进行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等。在此过程中具体项目包括:建立财务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后试算表、结账、报表编制、会计报告。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严格遵守会计工作规范化要求。对已完成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装订、整理存档。
《审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设计八个实验项目:审计承接业务、安排审计工作、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
2.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延伸的实践课程体系。(1)《税法》是为适应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能进行纳税调整的相关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只有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验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2)《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着重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筹资、投资、资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完成分析报告。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验教学方法。在“职业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过程设立了实验情景后,每一个技能目标的实现,都以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任务描述与导入;任务分析;小组讨论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实例练习实现技能目标;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仿真的学习情景,在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时,我们根据分工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工作角色。通过让学生担任具体角色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更好地体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下促进学生执业行为的养成。
3.“多元化实践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任务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之后利用校内的仿真实训环境进行综合实训;再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此外引入网上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课程利用率,实验过程以下达任务、总结评价为主,课外辅导、作业练习、答疑解难、问题讨论等通过网络课程完成,打破传统教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实践体系更加完善。
(注: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516)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袁春生.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及质量控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3.彭晓英,张庆华.财务管理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融为一体,能够交互式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且实用性极强的综合性新技术。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为人类学习和生活创造出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的交互环境,这就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机遇。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中,首先是以感觉器官来认识客体,它是人们活动的开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判别,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是人类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得以运用,主要是它的传播方式符合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特点,把会计学中抽象的文字、符号等教学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记忆客体,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表现力突出、个性化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会计教育方式的不足,使得强制性的知识储存和灌入式的传播方式得以改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把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将会计对象以丰富多彩、图像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声、文、图并茂的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接受,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传播。
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流程连续性强、流量大、原理简单但技巧复杂、图表多、计算量大,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制成图、文、声、像并茂的一体化教学课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一起使用,使得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建立了数据库和案例库,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教学,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在网上提问与解答。这样,信息量大、立体感强、师生交流方式方便而快捷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有亲临会计工作环境的感觉,面对大量的内容和复杂的会计软件,迫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东西,使学生既学会了会计,也学会了会计软件的使用。
二、利用大型综合模拟实验室进行校内实习
我院在新校区建立了一个教学设施比较齐全的标准化会计模拟实验室,拥有标准实验桌椅160套,并配有多媒体、扬声器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完善了会计实验室模拟教学系统。我们根据多年综合模拟实验教学的经验编写了一套大型综合模拟实验教程,并制作成应用软件挂在校园网上。由任课教师亲自指导,精心设计,严格要求,力求接近实际会计环境,确实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综合实验时,我们重点抓了三个环节,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一)根据会计实际工作划分岗位
为使实验更接近实际,我们根据目前企业中普遍设立的岗位及会计工作规范和要求,分设了会计、出纳、材料管理、销售等岗位,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学生每周轮换一次岗位,使之在不同的岗位上将所有经济业务,采用现行使用的统一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实习一遍,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非常有益。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成本核算是重点工作。所以,我们在综合实验的时候对此非常重视。为保证在实验中能顺利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求学生复习有关成本核算知识,然后明确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实验教材中使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如何进行分配、采用何种方法分配等等,而后由学生独立操作。操作中出了问题,按规定的正确方法更正。当学生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实习任务后,再核对标准答案,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
(三)认真操作,独立完成
实验中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特别是记账凭证的编制),不要怕学生出错,错了严格按要求更正。正是在这种不断练习和更正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扎实,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敬业、认真、艰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三、请进来,走出去,广泛接触实际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教科书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整日坐在实验室,仍然了解不到企业实际的会计环境及组织工作到底是什么状况,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几位具有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会计工作情况专题报告。他们有的是工业企业的会计主管,有的是大型百货商店的财务科长,请他们有针对性地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实际工作与学校课堂讲授内容上的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等。
为了让学生能多接触到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我们建立了20个实习基地(主要是福州市的著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分期分批地到实习基地参观会计核算工作较规范的上市公司、工业企业和超市,听取公司的情况介绍,参观企业的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及账簿。请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具体操作技术的示范和讲授,如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学生的实习基地对于老师的教学与科研亦大有裨益)。
>
四、强化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搞好审计实习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及业务范围的拓展,高校会计专业的部分本科毕业生将进入注册会计师这一领域,而且,审计业务的完成要求学生既要有广博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开展审计业务的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将大有裨益。为此,我们增加了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室)环节,聘请有经验的老师负责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室的教材编写和筹建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得到了当地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精心设计了审计实验案例,印制了工作底稿。从调查了解客户情况、进行综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材料、确定重要性、整理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模拟实验,使模拟实验材料尽量与实际审计业务相符,提高了实验质量。具体做法一是聘请福州市最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作学术报告;二是分期分批到事务所参观学习,了解和研究具体的审计业务情况;三是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审计业务模拟实验;四是临近模拟实验结束时,聘请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亲临指导,答疑解惑。我们的实践证明,搞好审计模拟实验室整体建设,对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毕业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搞好案例教学
会计教师宜选用、设计复杂程度不同的习题和案例,而不是仅仅举一些简单的包括折旧费计算在内的例子,应该是将这些例子(比如折旧费计算)延伸到企业经理人选择折旧方法的利弊比较上来,通过事例示范和讲解说明不同折旧方法对资产收回、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的技能与技巧。
会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听课、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而且包括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案例讨论结果的总结、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环节,要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集不同层次的案例。让学生明确所讲案例的层次性(比如会计核算、利润分配、筹资、融资等),是与非、正与反、点与面互相结合,同时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二是设计案例的理论准备。让学生明确案例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理论方法,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三是案例讨论、分析过程。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通过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并总结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是教师的小结要适时适度。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做法。所谓“适时”,是不到火候不能说出教师的见解。所谓“适度”,是点评既不宜过细,也不宜太简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既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挫伤处于茫然状态的学生为好。
六、课堂讨论重要的概念与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的教学不是仅仅解释这些会计概念及现行做法的原因,也不是仅仅解释现行做法和通过简单的例子示范现行做法,而是应该通过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学习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我们的期望不是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简单的问题,而是要拓展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试举一例说明,当讨论折旧方法的时候,不要将问题局限于折旧方法的计算,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而应该包括采用各种折旧法对利润和收益类型的影响的讨论,还应该包括对不常用的递减折旧法的探讨。这样的讨论将会鼓励学生把折旧的概念与折旧的核算联系起来,把折旧的核算与利润、收益联系起来,把折旧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折旧问题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课堂讨论的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即教师必须控制与把握讨论的内容、方向、主题,对于讨论的场面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引导,效果更佳。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会计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除小部分上高中之外,大多数初中毕业都选择读职校,这样一来,职校的办学规模大了,教师的需求量也大了。于是有些学校在教师的任用方面就放松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录用教师,所以出现了有些会计专业的老师只会教理论课的现象,他们本身一直在学校担任理论课教学,对会计实务操作没有经验,给学生传授的只是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就显得理论知识太多,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
2.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到职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短的两年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那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掌握一定的职业操作能力,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有些职业学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重视,就算有实验室,也只不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方面也不尽人意。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很多单位也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会计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3.会计模拟实验的教材体系不尽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中普遍地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在现有会计实验教材的实验要求中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供学生选择鉴别,这就会造成学生存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而这样的会计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合格的。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账务处理中,需要有更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应收账款是否采用稳健原则,是否计提坏账准备,同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确定等,在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中,根本没有会计职业判断的体现。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
1.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指导,提高学生实务揉作能力
每门会计学科后期可安排整个教学学时的20―30%的专业模拟实践,对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训学的模拟教学可加大买践教学的时数量。但会计模拟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扎扎实实,故会计模拟实践应作好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要有比较完善的模拟实习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作物质准备,它是会计模拟实习的先决条件;比较完善的真实的实践资料。实践资料的完善和真实程度,决定着会计模拟学习的效果:比较全面的会计人员中实际用的会计工具。也决定着会计模拟实习的完善程度。
第二步是过程:实习前的动员。在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对本门课程作全面的总结、讲解和引导会计的建帐、审核原始凭证、记帐、算帐、试算平衡、复核、结帐、报帐、会计资料整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模拟实习心中有底,不至于忙中抓瞎,不知所措。
实习前的资料工具准备应发放适量的会计模拟资料和会计工具。实习中必须有专业教师的引导,但不包办。这是整个会计模拟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指导教师统一程序,安排进度,解答疑难。学生在处理完成后,应写出书面实结报告。实习后.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相互检查和核对.检查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完善性、正确性。相互取长补短,吸取教训。
通过模拟实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和胜任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践是为前三个教学步骤的归纳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2.加强教研工作,形成教研的氛围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案例教学法以来,随着人们对“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逐渐认识和会计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案例教学法已经在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应同样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但遗憾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案例教学”等为关键字检索了自1990年以来会计电算化或者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的论文,共找到相关论文39篇,发现贯以“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名称的论文不少,但查阅其内容,基本上全部都是有关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基本上没有真正涉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的。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还远未得到重视和应用,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应用,但是没有对其在理论高度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且目前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例题讲解,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单位情况介绍,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程序设计(陈旭,2008)[1],还有的将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验理解为案例教学(苗娟,2010[2];程翠凤,2007[3])……,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现状固然与当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规范有关,但也与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立足点不同不无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丰富提供一些建设思路。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集现代信息技术、会计理论、管理学等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性、边缘型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方法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内容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不易理解,其教学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和争议很少只有唯一正确的确定性答案(Hurt,2009)[4]。这一点与会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显著不同,因此,为了应对实务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发展职业判断和培养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①,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管理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案例研究在所有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占第二位,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占第四位。
(2)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校学生经历有限,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在短时期内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案例是指具体事例,往往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第一手资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桥梁。它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迅速地积累实际经验。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的桥梁,其开放的思维是非常适合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的。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应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
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的目标及案例的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由于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尚未统一规范,因此,案例教学的目标也有待明确。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国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另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应用。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会计(财务)软件市场日趋成熟,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越来越完善,通用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不是成为一名现实的软件开发人员,而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流程和功能结构,会计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方面的知识,能够参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参与系统管理,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这就好比一个汽车司机最好能够了解汽车的大概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却不一定会设计研发、制造汽车一样。所以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以此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等。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上机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常见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能够应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不涉及上机实验。
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1案例类型设计。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案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案例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按教学环节可以将案例分为3类:①课堂引导案例。这类案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案例作用在于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发挥理解、加深记忆的功能。例如,在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说明现实商务世界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和学生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加深学生对AIS的理解和记忆。②课堂讨论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重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发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例如在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时,可以将某企业实施AIS的真实过程作为案例,介绍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③课外思考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发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功能。
2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描述和分析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考虑:①案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案例教学法始终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案例不应也不能取代教学内容。案例情景设计、问题的分析解决不能脱离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大型教学案例的选用要择其要旨,舍弃细枝末节,使教学案例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和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②案例应是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写照。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关键在于“真实情景为本的案例”(Donham,1923)。越是现实的事物,越让人感到亲近。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发展非常之快,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这些现实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成果,很容易激起同学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参与讨论的热忱。③案例分析不限定唯一的结论与结果。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确定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除教学引导案例目的在于导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其他类型的案例都可以不以追求唯一的结果为目的,主要在于诱发学生产生争议和讨论。④案例的设计应设置可引发思考的“陷阱”。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会计软件的控制重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总账子系统的出纳签字功能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某同学执行出纳签字时,软件出现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应当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以及如何解决。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账系统中如何通过程序来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以及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关系。再例如总账系统中记账凭证修改,对错误记账凭证的修改要识别错误凭证所处的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有不同的修改方法。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个案例“陷阱”,分析如何修改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使同学们理解记账的含义及作用,掌握错误记账凭证的不同修改方法,也更深刻地领会软件设计中流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3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案例库的质量。而案例来源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案例主要来自于:①深入企业单位调研,收集实践工作中的会计信息化案例。应鼓励教师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或者参与社会兼职,一方面教师可以凭借自己所学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提取典型会计案例,丰富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充实教学内容。②从有关资料中获取。例如从现有教材或者案例集中选取,或从报纸、报刊中摘录,也可以从网上搜集。Internet的应用使得教师从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从中选择有价值的资料经过改编、提炼,形成案例。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④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⑤学生的上机实践过程。上理论课的教师往往同时也担任上机实验课的指导老师。学生在上机实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这时应当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从中总结提炼,发掘有价值的典型问题,设计成为案例,在理论课堂上帮助学生从理论深度上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功能结构的设计,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总之,案例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探讨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能力。
4教学环节。以课堂讨论案例为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可划分为3个阶段,6个环节。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要做好3个环节的工作:①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选编典型案例,拟定讨论题目和学习要求,事先印发给每个学生;②学生自主解读案例;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迪,于开课之前即进入案例内容和案例角色。案例教学的成败与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密切,为此不仅要给予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而且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与辩论阶段。该阶段要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①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补充案例背景和过程细节。小组派代表发言,就案例事实展开讨论甚至争论;②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讨论热点,揭示各种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总结。第三阶段是课后总结阶段。课后学生继续就案例争论点进行讨论,并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材料。教师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显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案例是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增进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综合能力养成与提升的可能性。
教学实践及效果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激活学生学习主体为主旨的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教学质量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时学校也将案例教学改革作为强化文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突破口。4年多的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已取得明显效果,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效果表现在:
(1)激活了学习主体,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积极性显著提高。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自从课堂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教学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学生在上机实验中只能按部就班,按操作指导一步一步地做,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对上机操作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是相互脱节的。案例教学后,由于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大量引入上机实验形成的案例,来培养学生以理论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快速积累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