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物研发工作经验总结

药物研发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3-02-23 07:29:12

药物研发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第一条为提高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

(二)熟悉本规范的基本内容,严格履行各自职责,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及时、准确和清楚地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

(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着装,遵守健康检查制度,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系统不受污染;

(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不得参加研究工作;

(六)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第五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负责人应具备医学、药学或其它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机构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组织管理;

(二)建立工作人员学历、专业培训及专业工作经历的档案材料;

(三)确保各种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四)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履行其职责;

(五)聘任质量保证部门的负责人,并确保其履行职责;

(六)制定主计划表,掌握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

(七)组织制定和修改标准操作规程,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八)每项研究工作开始前,聘任专题负责人,有必要更换时,应记录更换的原因和时

间;

(九)审查批准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

(十)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的报告,详细记录采取的措施;

(十一)确保供试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十二)与协作或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第六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其人员的数量根据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规模而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为:

(一)保存非临床研究机构的主计划表、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的副本;

(二)审核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

(三)对每项研究实施检查,并根据其内容和持续时间制定审查和检查计划,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并在记录上签名,保存备查;

(四)定期检查动物饲养设施、实验仪器和档案管理;

(五)向机构负责人和/或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六)参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保存标准操作规程的副本。

第七条每项研究工作必须聘任专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职责为:

(一)全面负责该项研究工作的运行管理;

(二)制定实验方案,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总结报告;

(三)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提出修订或补充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议;

(四)确保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明确所承担的工作,并掌握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五)掌握研究工作的进展,检查各种实验记录,确保其及时、直接、准确和清楚;

(六)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七)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方案、原始资料、应保存的标本、各种有关记录文件和总结报告等归档保存;

(八)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提出的问题,确保研究工作各环节符合要求。

第三章实验设施

第八条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

持清洁卫生,运转正常;各类设施布局应合理,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条件及其调控应符合不同设施的要求。

第九条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并能根据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通风和照明等环境条件。实验动物设施条件应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动物饲养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种属动物或不同实验系统的饲养和管理设施;

(二)动物的检疫和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设施;

(三)收集和处置试验废弃物的设施;

(四)清洗消毒设施;

(五)供试品和对照品含有挥发性、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等物质时,应设置相应的饲养设施。

第十条具备饲料、垫料、笼具及其它动物用品的存放设施。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合理,防止与实验系统相互污染。易腐败变质的动物用品应有适当的保管措施。

第十一条具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处置设施:

(一)接收和贮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设施;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配制和贮存设施。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有生物危害性的动物、微生物、放射性等材料应设立专门实验室,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标本、原始记录、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档案的设施。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环境调控设施。

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第十五条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合理,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应备有相应仪器设备保养、校正及使用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第十七条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验用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有专人保管,有完善的接收、登记和分发的手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批号、稳定性、含量或浓度、纯度及其它理化性质应有记录,对照品为市售商品时,可用其标签或其它标示内容;

(二)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贮存保管条件应符合要求,贮存的容器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缩写名、代号、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在分发过程中应避免污染或变质,分发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及时贴上准确的标签,并按批号记录分发、归还的日期和数量;

(四)需要将供试品和对照品与介质混合时,应在给药前测定其混合的均匀性,必要时还应定期测定混合物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浓度和稳定性,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有失效期的,应在容器标签上标明,两种以上组分均有失效日期的,以最早的失效日期为准。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试剂和溶液等均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浓度、贮存条件、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等。试验中不得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和溶液。

第十九条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定期检验,确保其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影响实验结果的污染因素应低于规定的限度,检验结果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第二十条动物饲养室内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及杀虫剂等,不得影响实验结果,并应详细记录其名称、浓度、使用方法及使用的时间等。

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制定与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质量保证程序;

(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处理、配制、领用及取样分析;

(四)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五)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使用和管理;

(六)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七)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

(八)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

(九)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

(十)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

(十一)动物的尸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十二)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和检验;

(十三)各种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十四)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十五)动物尸体及其它废弃物的处理;

(十六)需要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二条标准操作规程经质量保证部门签字确认和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失效的标准操作规程除一份存档之外应及时销毁。

第二十三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生效日期及分发、销毁情况应记录并归档。

第二十四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存放应方便使用。研究过程中任何偏离标准操作规程的

操作,都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加以记录。标准操作规程的改动,应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确认,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

第六章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每项研究均应有专题名称或代号,并在有关文件资料及实验记录中统一

使用该名称或代号。

第二十六条实验中所采集的各种标本应标明专题名称或代号、动物编号和收集日期。

第二十七条专题负责人应制定实验方案,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的起始日期。接受委托的研究,实验方案应经委托单位认可。

第二十八条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及地址;

(三)专题负责人和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姓名;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有关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

(五)实验系统及选择理由;

(六)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和等级;

(七)实验动物的识别方法;

(八)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环境条件;

(九)饲料名称或代号;

(十)实验用的溶媒、乳化剂及其它介质;

(十一)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频率和用药期限及选择的理由;

(十二)所用毒性研究指导原则的文件及文献;

(十三)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四)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十五)实验资料的保存地点。

第二十九条研究过程中需要修改实验方案时,应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日期,应记入档案,并与原实验方案一起保存。

第三十条专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专题的运行管理。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一条所有数据的记录应做到及时、直接、准确、清楚和不易消除,并应注明记录日期,记录者签名。记录的数据需要修改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的理由及修改日期,修改者签名。

第三十二条动物出现非供试品引起的疾病或出现干扰研究目的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隔离或处死。需要用药物治疗时,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并详细记录治疗的理由、批准手续、检查情况、药物处方、治疗日期和结果等。治疗措施不得干扰研究。

第三十三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及时写出总结报告,签名或盖章后交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签署意见,机构负责人批准。批准日期作为实验结束日期。

第三十四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三)研究起止日期;

(四)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稳定性、含量、浓度、纯度、组分及其它特性;

(五)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动物合格证号及签发单位、接收日期和饲养条件;

(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剂量、方法、频率和给药期限;

(七)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剂量设计依据;

(八)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实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九)各种指标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专题负责人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姓名和承担的工作内容;

(十一)分析数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十二)实验结果和结论;

(十三)原始资料和标本的保存地点。

第三十五条总结报告经机构负责人签字后,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有关人员应详细说明修改或补充的内容、理由和日期,经专题负责人认可,并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七章资料档案

第三十六条研究工作结束后,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整理交资料档案室,并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编号归档。

第三十七条研究项目被取消或中止时,专题负责人应书面说明取消或中止原因,并将上述实验资料整理归档。

第三十八条资料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十九条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总结报告以及其它资料的保存期,应在药物上市后至少五年。

第四十条质量容易变化的标本,如组织器官、电镜标本、血液涂片等的保存期,应以能够进行质量评价为时限。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对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检查。

第四十二条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都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范所用术语定义如下:

(一)非临床研究,系指为评价药物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实验系统进行的各种毒性试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依赖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及与评价药物安全性有关的其它试验。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系指从事药物非临床研究的实验室。

(三)实验系统,系指用于毒性试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

(四)质量保证部门,系指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内履行有关非临床研究工作质量保证职能的部门。

(五)专题负责人,系指负责组织实施某项研究工作的人员。

(六)供试品,系指供非临床研究的药品或拟开发为药品的物质。

(七)对照品,系指非临床研究中与供试品作比较的物质。

(八)原始资料,系指记载研究工作的原始观察记录和有关文书材料,包括工作记录、各种照片、缩微胶片、缩微复制品、计算机打印资料、磁性载体、自动化仪器记录材料等。

(九)标本,系指采自实验系统用于分析观察和测定的任何材料。

(十)委托单位,系指委托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进行非临床研究的单位。

(十一)批号,系指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以保证供试品或对照品的可追溯性。

第2篇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综合创新探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把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为本科教育[1],齐齐哈尔大学于2001年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发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开发、放大和设计的人才为目标[2,3]。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包括6个方面26条具体落实措施,在支持临床急需药物研发、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明确了具体举措。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创新药物研发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之一,加强创新实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以制药工程

 

专业实验中开设的综合创新性实验为例,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教育的必要性、创新实验教育的模式以及教

 

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人才目的。

 

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开设综合创新实验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认证条件关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毕业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创新人才。实验教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简单的配合理论课教学,更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其也是与未来新药研发方面工作联系的重要纽带。过去,制药专业开设的如苯佐卡因的合成等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工艺路线、反应机理等都已经经过反复验证,操作相对简便,实验步骤不繁琐,实验结果可控。但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未来从事药品研发相关工作时经验不足,不能快速的适应研究工作。

 

在新时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药品研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该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尤其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开设的实验内容应该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以专业实验室和教师研究室为依托,开展开放综合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实验室面积也有大幅度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现有功能实验室7个: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生药实验室、药理实验室、波谱分析实验室,总面积1 800 m2,仪器设备总值1 100多万元。为制药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现代有机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与现代生物合成相结合进行新药研发;对传统中草药药效基础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结构鉴定;研发新型药用辅料和新剂型药物加工、生产工艺条件;探讨生药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抗肿瘤细胞(肺癌细胞、肝癌细胞)活性、抗炎活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研究等方面的创新实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场所和设备保障。

 

3创新实验教育模式建设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具体措施为:(1)以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教师研究室为依托,通过对医药企业的调研和用人单位的走访,制定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创新实验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训练方向,确定了适宜学生创新实验综合能力提高的课题;且课题同时必须满足医药研发前沿方向,可以是相关前沿问题的文献调研,也可以是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2)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自愿双选的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综合创新实验研究。从课题文献调研、开题、中期检查到课题的总结进行全程指导,使学生对项目的开展程序进行全面了解,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齐齐哈尔大学科技节等活动;(3)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对未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进行初步探索,以学生兴趣为引导,进行创新实验教育。

 

4本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效果

 

经过这几年综合创新实验教育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实验专业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文献查询资源了解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调研、设计、实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和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把创新实验教育和研究成果创新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为其毕业后进行药品创新研发打下了基础。通过企业走访和调研,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5结语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发展,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紧密围绕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规定和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实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以教育科研促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5(9):50-52.

 

[2]王丽艳,赵明,张树军,等.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化工时刊,2016,30(2):55-56.

第4篇

[关键词] 立题依据; 中药复方; 临床审评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dustry lacking of sufficient analyses on the bases of project establishment about the 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uring their applying for the clinic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s of new drugs of TCM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rationality of formulations, human use experiences and clinical stud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new drugs of TC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ew drugs′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 project ba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clinical evaluation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作为中医药创新的主要形式,以研制出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新药为目标,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理论精髓。较化学药物,中医复方更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更符合“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医疗保健模式。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合理性、新颖性从源头决定了研发风险和创新性,然而,目前业内对中药复方新药申请临床研究的立}依据认识不足,体现在新药申报对组方合理性、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的总结分析不足,进而影响后续研发决策。笔者基于从事中药新药临床技术评价工作的经验,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现状进行回顾分析,对立题依据技术评价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与同道共同探讨。

1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现状

中药复方新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最能体现和反映传统中医药特色的一类新药注册分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来源不仅包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当代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古代名医经典名方,还包括基于实验室研究的科研方,以及来自于民间经验的民间验方。从近年研发趋势和数量分析,复方药是中药新药的主要研究方向。回顾2011―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的情况,其中批准的中药新药IND有90%(116/129)为复方制剂,批准的中药新药NDA 品种中有83%(57/69)为复方制剂,且复方新药的申报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颁布了1 446个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其中复方制剂标准比例高达92.7%,包含中药复方制剂标准1 316个(91%),中西复方制剂标准25个(1.7%),单方制剂标准仅105个(7.3%)。

2 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

20世纪以化学合成药为核心的创新药物占主导地位,推动了制药科学技术和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先导化合物筛选为代表的化学合成药的研发模式经过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作用靶点、通路,进一步筛选、合成新的化合物,历经非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后,才能进入上市前的临床研究。虽然近几十年来发现和合成的新化合物日益增多,高通量筛选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研发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成功率,以及单靶点直接对抗治疗为代表的新药研发模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和人用经验开展的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风险相对较低,其主要体现在:①中药复方新药多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组方,要么源于医家长期临床经验,要么遵古训循经方,处方来源丰富;②复方新药在治疗上突出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组分有序配伍的特点;③有前期人用经验,临床定位和目标人群相对明确。

3 中药复方新药立题依据临床评价的技术问题

新药研发的立题目的是解决临床需求,核心是满足安全性前提下,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因此,对临床治疗现状的认识和分析,人用经验的总结,以及申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等构成了立题依据,这通常也是临床专业的审点。

3.1 组方合理性是临床技术评价的基础 合理组方是决定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中药复方组方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药代、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2]。大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来源于临床实践,或为古方、名方,或为临床经验方和院内制剂等演变而来。从中药新药临床评价角度,《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中药、天然药物申请临床研究的医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撰写原则》也具体指出:“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应用、筛选或演变过程及筛选的依据等情况。来源于古方的应该详细说明其具体出处、演变情况,现在的认识及其依据”。因此,中药复方新药的处方应遵循中医理论,合理阐述方解,确保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则是对立题依据处方合理性方面技术审查的重点内容。

习用药材是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使用习惯(其他地区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3],包括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与少数民族习用药材。我国民间习用药材需关注药材资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本草考证等,从而保证研发的可行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3.2 人用经验是支持中药复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据是申请临床试验的立题关键,也是人用经验的核心要素。需要注意的是,人用经验不等同于临床经验,涵盖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内容。临床经验是医生在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从医疗活动的主体上讲,人用经验的主体经验“人”是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民间医者等,他们或熟悉民族医药知识技能,或得之家传师授, 或得之自身经验,具有包括中医、民族医药以及地区性民间习用医药等特色。人用经验涵盖了中医、现代医学、习用药材和临床应用情况等内容。

传统中医理论应围绕拟定主治病证重点阐述:①病因病机;②辨病、辨证理论;③理法方药的一致性;④作用特点;⑤临床治疗特色;⑥与同类品种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有何优势等。另外,还应合理论述:①中医病症与西医疾病的关系;②现代医学对拟治疗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的认识;③目前的治疗现状及不足等。

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资料可以是来源于申报品种被列入临床指南和医学典籍的情况,也可以是来源于临床观察性论文、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病案报道和经验总结等。内容上能够详细说明临床实际应用的方法、剂量、疗程、使用人群、疗效、依从性、安全性情况,并说明申报处方组成、工艺与临床实际应用是否相同。

3.3 临床研究方案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基本技术路线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证据充足而且有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试验药物是否具有公认、可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是开展研究并取得高质量证据的前提。

“中药新药的研制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好的临床方案设计建立在对可靠的人用经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药物的临床定位,使其能够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现阶段医学进展,并能挖掘出药物在目标适应症治疗中的作用、地位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人用经验是基础,临床定位是核心,主要疗效指标是关键。首先需明确组方特点、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其次,通过厘清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确定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并合理设计用法用量、疗程,这样基本完成了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框架;最后,结合统计学、药学、药理毒理学、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关知识全面完成科学严谨的临床方案设计。

4 中药复方新药临床技术评价的困难与对策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推动力。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并围绕研发期间的沟通交流和为鼓励创新建立的优先审评程序砑涌煨乱┭蟹⒔度并推动治疗领域的进步,但也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成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临床技术评价角度,临床研究开展前所进行的组方合理性分析、人用经验总结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均是对于申报药物的成药性评价,所有临床前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预测和提示新药的可能临床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并提高其研发成功率。

然而在临床技术审评中常遇到一些技术评价难点,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对于民间验方、“偏方”、“土方”该如何要求?面对各家学说、门派芥蒂、理论创新之间的矛盾,该拿什么评价标准衡量,才能满足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人用经验如何证明?是来自患者的感谢信,还是病案、论文、处方发明人的知名度、处方发明人的代表方等。特别是当申报品种不同于人用经验所使用的药物时,包括处方组成、配比、剂量、服用方法、用药人群、临床定位、药用部位、工艺等,此时又该如何看待人用经验对新药开发的指导?

为此,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探讨应该始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组方合理性如何评价?既往人用经验如何才能支持和指导后续的新药开发?人用经验总结如何呈现?为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中药新药的研发策略应该做如何调整等?

根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第九条关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第(二)款明确规定:“具有充分临床应用资料支持,且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但该条款同时又指出:“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不一致的,应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并根据拟定的功能主治(适应症)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药效学研究一般应采用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或疾病模型,可进行与功能(药理作用)相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另外,《关于药品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公告)在“三、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中明确指出:“审评时重点审查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安全性风险的控制,保障受试者安全”。综上可知,药品技术审评始终是立足于新药的研究数据。当申报品种处方、工艺和用法用量与人用经验一致时,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资料作为批准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的依据;当二者不一致时,还需提供主要药效学资料。

正是因为中药复方新药多来源于已有人用经验的处方,这就启发应该重视并重新审视和思考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由于中药新药源于临床并最终又要服务于临床,因此医疗机构就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一般都掌握有本院名老中医的处方和病案资料,从中医传承、新药开发和成果转化角度而言,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去收集整理好这些处方和病案,并从中择优推动其向医院制剂转化。因此,对后续新药研发而言医院制剂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候选新药,这是因为医院制剂本身是经过处方筛选和人用经验开发而成,而且医院制剂在文号管理期间有固定的工艺生产路线和固定的用法用量,并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机会,因此如能及时对医院制剂开展一些前瞻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后续新药研制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失败风险。

综上,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推动,特别是如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尤其离不开临床医疗机构的深度参与和深入思考。只有当研发立足于围绕临床价值进行,通过对人用经验的精准分析找出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玄机,方能真正打通中药复方新药既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的研发路径,才能建立起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中药在世界传统植物药研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罗国安,梁琼麟,刘清飞,等.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11(1):3.

[2] 杨洪军,唐仕欢,申丹. 源于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发现研究策略[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

第5篇

【关键词】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群;教学改革

为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各高校纷纷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按照“大药学”的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以拓宽药学人才就业面的理念也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淡化课程意识,注意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药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1 构建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指导思想

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建设已成为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点[1]。该课程对于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各高校开展了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但将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专业课-药物化学两门课组建成课程群并不多见。鉴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二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2],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包括: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其中,药物化学为专业课程且是主干课程,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是专业课的后续课程。课程群的构建紧紧围绕“新药创制方法与原理”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设计与发现、药物合成原理以及文献与外语的应用,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

2 构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2.1 理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以往教学中,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较长,二门课程之间不注重交叉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回顾与理解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理论教学方面,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体现“以药物结构为基础,以药物研究实践为目标”的特色,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药物化学课程是该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我们以“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出发点,突出新药创制方法的理念,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药物篇”的学习;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学习基础,其上半学年课程侧重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原理,其下半年课程结合药物化学中的药物合成部分授课,侧重药物合成方法。通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药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生对大药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上半学年,我们以08级药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实践了有机化学课程中药物化学内容的引入,比如在讲述酮类化合物时,缩酮在有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一些唑类抗真菌药物中也有缩酮的结构,授课重点由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到药物、药物的合成,最后再介绍构效关系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在2010年下半学年,我们以07级药学专业为授课对象,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更加注重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二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结构分析入手,推断该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以及合理的结构改造,同时,还十分注重理论课程与药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之间的联系。授课教师打破教科书传统的框架与要求,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注重新药研发的理念与方法,从众多药物研究与发现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经验与规律。比如,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优化方法、新药设计的方法等内容,都作为整个课程中始终穿插于体现的知识点,这样会提高学生在新药设计与研发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对药物发现的理性认识。

2.2 实验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程过于从属于理论教学,以验证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目的,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有时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且近年来理论教学内容愈来愈深入,在教学实验室里验证课堂学习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重新认识实验课在药学教育中的地位。为强化实验课程,提高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整合成为系统的实验体系,单独设课,形成“有机药物合成实验模块”,使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渐进性,实验教学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具体改革与措施如下:(1)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有机合成实验、药物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布局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系统训练学生实验技能;(2)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反应类型较单一,我们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了调整,删掉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加入环境友好、综合性强的新实验内容,调整后的实验内容为阿司匹林的制备、普鲁卡因的制备、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以及苯妥英钠的制备;(3)开设了新型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以往我们开展的综合技能实验是阿司匹林的合成、质量分析及其片剂的制备,但该实验与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内容重复,不能充分体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理念。因此,我们实施新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萘普生的拆分、分析、制剂及药理活性检测”,该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与药理学的交叉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药物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基本流程。尤其重要的是该实验项目是我院与江苏恩华药业、徐州市化工研究所进行企业合作开发的“拳头产品”,这为该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技术保障。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药品质量意识,能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能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此外,我们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一方面用双语进行实验教学,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并按照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加强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

2.3 实践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药物研究与发现过程。具体措施如下:(1)以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3],采取导师责任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课余、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以参与导师课题的方式,在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药物研究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科研实验室感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过程。(2)依托医药企业中试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这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生产的工艺流程,缩短理论与实验、实验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比如,我们带领学生重点参观了萘普生的生产车间,对药物萘普生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相关指导教师对萘普生工业化投产进行了技术指导。(3)开展“药物研究、实践与应用”相关的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制药企业研发人员来校进行讲座,由企业人员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等现状,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

2.4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我们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改革,还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调整。教研室所有专业教师都讲授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二门课程,通过对二门课程的系统讲述,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的体会二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迸发出新的学科融合点。

我们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面对不同专业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中课程之间前呼后应的紧密联系。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内部还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课程群的任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群建设的效果

3.1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

课程群的构建基于对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出发,打破行业壁垒及学科壁垒,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与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使之成为开放、高效、有序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包含药物基础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等三个子科研平台的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并使之成为了能够面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又一个开放、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平台。

校企双方利用共建的实践教学中心与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医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可为徐州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秀的教学、科技服务与产业化转化平台,具有技术实力强、影响面宽、受益面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双方的积极运作该平台,以教师为代表,大学生为骨干的实践创新团队已与企业签定横向课题10项,总金额253万元;进行了4项成果转让,总金额16万。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

3.2 教学质量

课程群的建设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普遍反应改革后的课程给予较好的评价。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

3.3 人才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团队奖,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学生参与发表了10篇SCI、EI收录论文;2012年,学生获得了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黄荣荣与吴彦等同学的“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获得江苏省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的参展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参与基于企业需要的课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了“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D-萘普生及其中间体药物综合利用研究”以及“七氟醚效及安全药理的对照研究”等研项目,通过教师的悉心栽培,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并且有多名同学就业于合作企业。

我们依靠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效地开放校内和校外科研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该模式培养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2名优秀学生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 课程群的创新点

4.1 加强了学科间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群根据药学各学科性质和特点,在国内药学教育中率先提出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课程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联系松散,缺乏统一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状况,突出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在课程群教学中的基础服务作用,也突出了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课程指导作用,对药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2 能解决学生基础课学习中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及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符合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4.3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前后呼应,相互渗透,提高总体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教学体系的结构重组及实验践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 总结

总之,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正在成长,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总结。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总结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进宜,尤启冬,姚其正.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J].药学教育,2005,21(2):23-26.

第6篇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7-02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为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回顾近年《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过程,调阅教研室多年上课后的师生评语及追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信息,结合本学科当前的教学工作状况,广泛阅读他人已发表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经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拟采百家之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 大学课程的时间设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程在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学习,但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高等数学》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的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其后几年的课程均很少涉及[2],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遗忘,尤其对那些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药代动力学部分中大量的公式推导,感到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另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安排的学时就很少,教师课堂上没时间为学生补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学习上感觉困难。因此,建议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召开基础课代课教师与相应专业课代课教师的座谈,明确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进而在时间上两者相衔接,尽早让大学生学习过基础课后,即开始相应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基础课知识的巩固,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必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教育,从而节约教育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本院自从2004年在本科药学专业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以来,全部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制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动画,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节课的“写写擦擦”中解放出来;但从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个别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如非关键字过多;内容摆放位置不协调;字体大小、颜色对比不合适,动画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减弱,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Powerpoint课件,个别教师甘于居于幕后充当“配音演员”的角色,缺少了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使得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的降低;③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关于不同制剂在体内、体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多为文字性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以动画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药代动力学部分,由于存在大量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采用Powerpoint进行授课,同时利用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致使公式推导的过程前后无法连贯,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在Excel辅助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3]提供的方法“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制作Powerpoint课件,尤其其中的动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上教学中其他教学方式的较少应用,致使部分教师对板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书写与更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之各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3 实验部分的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操作技能、论文写作和课题汇报的能力。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采用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以往的实验结果。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围绕实验内容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当然,学生也可自由说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验中,学生不一定非要按课本或老师要求去做,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不得擅自提前离开,要逐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实验中的观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要对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有条有理,同样给予鼓励。

对一些实验前的教师演示性实验,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借鉴文献[3]的方法,实施全程录像,录像中用一些特写镜头将实验操作的难点表现出来,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不理解,可以对这部分重复观看,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复杂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I期实验室为依托,把接到的横向课题按实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科研的一般程序,在学校图书馆或系部电子教室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格式和目录,以其所学尽力撰写研究者手册、实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选择较优者在全班公开讨论,对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受试者筛选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和见证健康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身体检查等各环节,从参与实验中更清楚地认识受试者的入选、剔除的条件;样本采集过程中,分批组织学生参与受试者的管理、监督服药、样本采集、样本的分离及受试者的监护工作;样本检测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摸索、样本的预处理、进样分析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统计报告;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制作幻灯,要求学生随机个别汇报,师生共同评定;最后,要求主要参与者撰写科研论文,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版面上发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汇报,目前已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上发表了“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等效性评价”等科研论文2篇;并且学生从幻灯片制作、课题汇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授课的艰辛,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的出现小瑕疵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去年开始,本院对药学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就是每个教师都要从班级里随机抽取数名学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先把自己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逐渐熟悉研究内容并跟随教师或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实验技术,聆听硕士生的课题汇报,再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相关文献,反复研读,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方法,然后自己选题或根据教师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的交叉,同时学生的热情、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不断激发教师的灵感,为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4 讲授例题与作业设计

药代动力学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不断的计算演练,才能熟练掌握各药代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解题思路,因此,例题与作业是课程设计中的必要部分[4]。对于典型例题讲授时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点拨;其次,可选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配套的习题集,选择其中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题目进行讲解,也可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下次上课时,先行提问,再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工作

5.1 理论课的考核

目前对学生的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来进行,但闭卷考试因限于考试篇幅和难度的需要,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能力,而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相对较少。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反映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文献[5]所介绍的半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值得借鉴。

5.2 实验课的考核

为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课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内容的回报等,尤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表现突出、有独到观点的学生,要求教师应记录在案,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本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生为本”,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景荣荣,张文祥.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应用案例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80-381.

[3]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91,158.

[4]邹豪, 陈琰,鲁莹,等. 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3):226-227.

第7篇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第8篇

[关键词] 制药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140-02

Study on reforms i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teach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YANG Zhen YU Xiaofeng CHEN Hongxia HAN Bangxing XU Xiuquan

Pharmacy School of Jiangsu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open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summarizes it's reform measures i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has been remarkably improved by adopting the reform measures above.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制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1]。该专业实践性、专业性较强,其中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的实践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开拓创新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理念,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实践促理论的原则,重视创新,强化实践,为加大实验与实践环节的训练,专门设置了综合实验的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研究,以提高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本校在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体会,对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1 开设综合实验环节的思路

制药工程是以生产药品这种特殊商品为对象的工程类专业,工程类专业本身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药学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些都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加强实践环节。目前制药工程一些主干课程都开设了实验课,但由于每门实验课的课时均不多,其实验内容多局限于本课程的知识点而不能拓展,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点不能有机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只注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药剂学实验只注重剂型及其评价,药物分析实验只注重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等,基于此,笔者在各主干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及时开设综合实验教学环节,将主干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药物制备整个过程即从中药提取分离(或药物合成纯化)、制剂成型、质量评价到药物分析的锻炼,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将所学各主干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升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此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在创立之初就把综合实验环节视作重要的教学内容写进教学计划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于本校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成为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事实证明,综合实验的开设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奠定了进一步深造或就业的基础。

2 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改革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本专业以往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偏向于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大多是课前由教师定好实验内容,准备好试剂、材料及实验设备,3~5个学生一组,按照既定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去做,而且往往是全班同学做相同的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做实验,依靠同组其他同学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基本的锻炼,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综合实验内容做了以下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1 综合实验内容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教师的科研项目大都来源于学科理论的前沿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完整的科研体系。学生亲自参加科研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拓科研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和艰苦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验技能,从而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此外,由于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学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学生参加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师一起讨论和研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把综合实验与教师课题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便于教师科研的发展。如学生参与的课题“响应面法优化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中,首先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桑黄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桑黄提取工艺路线,然后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因素和水平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参与此类创新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学生能亲身体验科研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2.2 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既懂药物制备又懂工程技术应用的药学复合型人才[2],将综合实验环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区别,了解工业化生产的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序操作,并可针对药厂中某药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立综合实验研究选题,将综合实验环节与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解决药物生产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生产实践中发现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有待改进,由此设立“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的综合实验选题。实验要求:(1)利血生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和选择(重点要考虑原辅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完成利血生小试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3)用最佳小试工艺放大到中试。学生经过药厂的生产实践,切身体验了药物生产的整个流程及关键步骤,掌握了一些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可利用本校的实验设施完成诸如“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贝诺酯的合成及片剂制备”、“银杏总黄酮的大量提取及速释滴丸的制备”等“应用型”综合实验项目。通过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通过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就业。

3 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以往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被动地按既定的内容、步骤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改革,则教学方法也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可自立选题,或结合教师课题进行选题,确定选题后,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并整理思路,拿出实验方案,进而进行整个实验。在此期间,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除了在学生会感到棘手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把关与审视外,指导教师对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生大胆放手,以充分保证学生的独立自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感受、摸索、思考和发现,从中品尝艰辛,积累经验,享受成功,获取信心[3]。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4 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实验中的表现及最后呈交的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单一,呆板,不够客观。随着综合实验内容的改革,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体系,不拘泥于原来的实验报告形式,而是根据系统、合理、有效原则,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综合实验结果,参照研究生管理方法,建立更灵活的多元考核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具体分为两大部分,即实验部分和答辩部分。实验部分主要包括文献查阅及利用、主题综述、实验方案、工艺路线设计或选择、数据分析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部分主要包括论文表述、结果总结、讨论以及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根据实验部分和答辩部分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事实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公正、客观,考核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总之,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整个实践环节的重要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制药人才的需要。目前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4],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实践。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大胆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的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建兰,刘明言,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18.

[2] 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等. 21世纪初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 药学教育,2002,18(3):1-4.

[3] 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4(6):71-74.

第9篇

关键词 药理学;药理实验教学;创新性科研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08-02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过程。通过药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药理学理论教学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由于总教学学时数的限制,生物技术专业仅安排了6次药理学实验课(8学时/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总学时数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药理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普遍感到课程的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应付和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出现。

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药理学实验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而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且有大部分学生会涉及到细胞培养相关的实验课题。因此,保留动物基本技术操作和一些经典验证性实验如抗炎药物实验、镇痛药物实验等。另外着重以药物抗肿瘤细胞增殖效应为主题,在药理学实验课堂教学中采取创新性科研实验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不错的效果。

1 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的准备

在进行药理学实验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分为四个部分。

1)肿瘤细胞株的选择: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株,如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胶质瘤细胞等。实验课开课前一个月完成细胞的复苏及传代工作。由于生物技术班本科生前一学期刚进行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因此细胞培养工作不会成为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对学生的细胞实验操作进行巩固和加强。

2)药物的选择:选择四种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天然产物单体有效成分作为实验药物,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工作。

3)实验耗材及试剂的准备:准备实验中所需的细胞培养用品,如细胞培养瓶、96孔细胞培养板、细胞吸头、EP管、离心管等,细胞增殖试剂盒的订购。

4)预实验:进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预实验,为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做好有效的参考。

2 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在药理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根据科研项目的基本模式,介绍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的基本步骤:1)科研选题;2)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并最终确定;3)实验方案的实施;4)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5)实验报告撰写;6)PPT汇报及总结。通过创新性科研实验程序的介绍,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今后科研课题开展和实施的雏形。同时部分参加过学校星火基金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初步了解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了解创新科研性实验与科研工作的相关性。

根据实际情况,将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分为两个主题:1)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种肿瘤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2)不同药物对同一种肿瘤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结合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确定本小组实验主题。接下来,实验小组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现状,经过小组课后讨论,设计出翔实、科学、合理及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所选用的肿瘤细胞株、细胞培养用品;所选用的实验药物以及药物浓度和配制药物的方法、药物的无菌处理方法等;拟采取的实验步骤;拟观察的实验指标及预期实验结果等。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研项目的提出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3 优化并最终确认实验方案

每个实验小组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后,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以PPT答辩的形式汇报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等方面的实验方案,全班学生展开集体讨论,针对设计方案的目的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讨论课结束后,各实验小组根据讨论结果优化,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4 实验方案的实施

学生进入正式实验阶段,首先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及同组学生的协助下,细胞传代培养及接种96孔培养板,讲解实验药物浓度的计算、配置和稀释,各小组准备好实验药物。接种细胞第二天后,观察每组细胞的形态,然后加药处理。第三天进行细胞增殖的检测,在实验的间隙讲述检测的原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与监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及时掌握各小组的实验进展情况,由于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操作,虽然学生进行细胞培养操作的练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错误的操作技术出现,因此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大胆创新和操作,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5 实验结果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各实验小组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细胞增殖抑制率的计算、统计学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课堂上讲解统计学处理的方法以及其在今后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结合所查阅的参考文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有较大偏差,分析可能的原因和今后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6 实验结果答辩会及实验总结

各实验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等,时间在15分钟左右,然后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并给予答复。同时各小组之间有交叉重复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产生的原因。最后,教师从实验方案、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等多方面对实验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创新性科研实验的开展反应良好,创新性科研实验比同时开展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帮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通过这次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增加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3]。

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的开展是对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另外,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教学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教师应不断扩展知识,充实自我。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药理学知识,同时要了解药理学前沿进展,将药理学前沿进展同药理学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性科研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新的引导和启示。因此,药理学创新性科研实验教学做到了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药理学创新性科研的开展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将药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研前沿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开展学生自主实验设计等,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科学合理地验证,才能真正掌握药理学的精华。在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药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科学评价及反馈,促进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本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江,汪晖,武汉生,等.药理学探索性实验中教学方式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6):

638-640.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药物检验;教学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制药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的医药研制由以前以仿制为主向未来的自主研发转变,市场迫切需要国家药典和药品质量标准同国际接轨,这使得与其紧密相关的生物制药技术中药物检验技术的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药物检验技术教学,为培养合格的制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药物检验技术教师的一个共同目标。为此,本人结合多年的药物检验技术教学经验,谈谈药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药物检验技术课程特点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特殊商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在药品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实现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药物检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药物检验技术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药物分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充分体现了生物制药专业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的重视。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性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作为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药物检验实验是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 论 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课程实验部分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从 知识型转变为技能型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医药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新变化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 全 面的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本人在药物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结合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做了以下尝试。

二、教学探索

(一)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完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能用的真实药物的某项质量指标或质量全项目的检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境感,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实际要求从原料药、中间体到成品进行检验,并填写原始记录,出具规范的检验报告单。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锻炼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QA 员”、“QC 员”、“药品开发辅助人员”和“车间生产的技术工人”。

(二)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药物检验教材的主体内容大多引用《中国药典》的正文,文字描述虽然简洁但却抽象,在教学时仅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导读和直接讲解,势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无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和建立必要的结构—性质一方法的有机联系,更谈不上去积极思考相关方法的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讲授法,在此面临直接的教学危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的发现,总结归纳型、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分析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非常适合药物检验技术的教学。

1.总结归纳型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型教学方法最适合用于讲授以知识迁移为目的的教学内容。该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药典,针对教师给出的数十种药物,就某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如在讲授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综合应用情况时,通过归纳总结,学生既可以发现该方法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也可以归纳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药物鉴别、检查或测定含量的多种不同手段,最终达到具备对某种具有紫外吸收功能的药物进行分析方法设计能力的目的。

2.情景分析型教学方法以创设仿真情境为教学的关键,教师通过药品分析检验的实况录像、仿真动画等,帮助学生达到理解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技术,掌握操作技术的目的。如对片剂的崩解时限、溶出度检查方法的讲授,通过真实的实验录像,学生可迅速认识仪器、掌握操作过程、理解合格指标的判定标准。该方法适用于讲授以某种特定药物分析方法为主的教学内容。

3.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即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训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都比较讨厌学习枯燥、抽象的知识,喜欢时尚、挑战自我,对能引起他们好奇心、兴趣的内容格外青睐,所以在教学时,采用启发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教师提问,要科学严谨、梯度适当、新颖活泼、举例典型、讨论性强。例如,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老师就可以提出:从物质的结构上分析,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可以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标定等等,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授课效率。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讨论式教学更重视师生的交流,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积极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即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条理化,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用人单位对于高职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实训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如:试药称量、试剂配制及标准溶液标定和仪器调试及校准等并进行预试,然后再进行实训。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课程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网站,将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与习题等教学资料上网,并设有师生互动交流区。通过教学网站、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不仅在课堂而且可以在课后根据需要随时观看本课程的内容,对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测试,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本课程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药物检验技术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中国药典》,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药物检验学科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提高药物检验教学质量,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有协作、创新、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2]王志群,倪坤仪.药物分析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2,18(4):28.

[3]于淼,慕善学等,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2011,129-130

第11篇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药师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全球药师共同的目标和责任[2]。

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处置)4个阶段[3],是一个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医院药学服务逐步引入PDCA管理,使医院药学的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用药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药错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能导致药物错误使用的可预防事件;它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伍玉玲等[4]对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药物使用错误发生最多,占38%,最常见的为药物错误、液体错误和患者错误。我们通过实际病例分析,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21~67岁,用随机抽样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6±1.11)岁,初中以下学历23例,高中42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观察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4±1.12)岁,初中以下学历24例,高中43例,大专以上学历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组的具体方法是:①P-计划:根据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对疾病诊断要准确,然后制定治疗目标:一切为了患者身心健康。在对疾病和患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严格执行诊疗规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确定治疗药物、剂型和疗程[5]。②D-执行: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观察 在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医师、药师、护师、技师精诚合作。药师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专业技能,主动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药学服务在实施最佳治疗方案中起到很好的作用。③C-检查:对治疗方案实施后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肯定取得的效果,在药学服务中推广应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④A-行动: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药师在药学服务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发现和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1.3评价标准 总错误发生率为错误的患者发生率、错误的药物发生率、错误的剂量发生率、错误的途径发生率及错误的时间发生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错误的总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错误的总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这是每个药学人员应该仔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在药学服务中运用PDCA管理,对提高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12篇

采访手记

为了寻找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出路,科技部于1998年确立并制定了科技攻关和中药国际化示范计划:在众多项目中甄选并推荐8个中药品种申报美国FDA。10年磨一剑, 2007年4月,终于传来佳音:江苏康缘药业桂枝茯苓胶囊获准进行FDAⅡ期临床试验,据10月份试验数据统计,总有效率突破50%。

科技部当年这项攻关实验成功在望,概率是八分之一。

记者10月30日到达康缘,正值连云港难得的秋日艳阳天,董事长萧伟正与他的学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几个研究生商讨新品研发事项,我们的到来中断了他们的讨论。

语言是乏力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来描述科技部在1998年这项攻关计划的深远意义都不为过。同样的,无论怎样赞美康缘9年来不负众望、独领领跑FDA科技攻关的过程,以及即将取得的成果对整个中国民族药业的影响,也都不为过。

如果不出所料,2008年2月份Ⅱ期临床成功,紧接着还有Ⅲ期临床试验,最终完成FDA全部认证还有3年时间。包括产品化在内大量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摸着石头过河成为萧伟和他的科研团队习以为常的工作姿态。

在本期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稿过程中,我们试图与萧伟站在同样位置理解他所做的事业。如果把FDA认证工作当作登山,萧伟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珠峰8700米的肩梁。暂且不论高度如何,回首抑或仰望,10年历程给了我们更多启迪。

9年前,FDA横亘在那里,怎么办!谋定而后动。康缘从认识论基础角度出发,组织中美两国法律、临床、认证咨询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先弄明白FDA的体系标准究竟是什么?与中医药体系差别在哪里,距离有多大?在撰写申报材料同时,康缘补作了大量临床实验,然后确定了填补西方临床治疗领域空白的病症,最终形成选送材料。这个被称作“洗脚上田”的过程,用时6年。2004年,桂枝茯苓胶囊获准进行FDA临床试验。

要想沟通,先解决语言问题,康缘找到了中医药与FDA两大体系间的沟通语言。这是第一个朴素的启迪。

“我们不浮躁”是第二点。康缘投入2397万元积累大量扎实、临床数据。正是这种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才使桂枝茯苓胶囊才成了整个中药国际化计划硕果仅存者。

拿来主义方法论成功运用,可以是第三点启迪。“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通过FDA认证而做这项工作的”萧伟回首征程坦言,“让中医药核心优势凭借着FDA的把手获得扬弃,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在康缘,我们看到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指纹图谱检测中心,正在建设的天然植物药复方中药化合物库和创新中药数据库。“弄明白人家是怎么一回事后,越往下走,越觉得复方中药才是医药界突破口”!事实将证明,这种包容并蓄的心态是正确的。

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系列报道过程中,我们不断被各个优秀技术中心的成果所震撼,为来自不同领域精神所鼓舞。“我们要改千年国药的处方传承为化合物结构传承”!萧伟的构想让我们久久为之振奋。我们受邀并期待明年2月份能够在美国参加康缘药业新闻会。

关于康缘药业桂枝茯苓胶囊正式展开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的消息,从今年4月份被获准以来,各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但谈及康缘作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历程时,董事长萧伟没有谈天舒胶囊、六味地黄软胶囊、金振口服液、抗骨增生胶囊等代表性的产品,也没有谈他所主持的“863”科研项目和61项专利,谈得最多的还是桂枝茯苓胶囊的FDA舞步。因为记者10月底到达康缘之前,桂枝茯苓胶囊FDAⅡ期临床试验的总有效率已经突破了50%,也就是说,桂枝茯苓胶囊距离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药品市场复方中药产品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10年努力就要结果,即将跨过门槛的萧伟站在FDA这道分水岭上,与我们分享了在整个历程中的点点心得。

角色定位:康缘要做中医药行业的技术中心

1998年,桂枝茯苓胶囊作为科技部推荐以药品形式申请美国FDA认证的8个中药产品之后,康缘并没有急于呈报材料,更没有以此为噱头在市场里套现,而是从认识FDA入手,找到中、西方两大体系间的沟通方式。美国FDA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与药物管理机构之一,许多国家都通过寻求FDA的帮助来促进并监控本国产品的安全。桂枝茯苓胶囊作为寻症医学复方中药的代表,在妇科活血化瘀缓消症的主治疗效方面如何承诺?病症和病种如何筛选?临床实验方案怎么报?境外非亚裔临床疗效如何量化?针对凡此种种诸多问题,萧伟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弄清楚FDA体系标准和自身所存在的差距后,开始了一系列达6年准备工作。

对复方疗效筛选集中,对原发性痛经疗效的精确再现,对原料药有效成分提取一个接一个批次的工作,都是中医中药在千年实践中未曾做过的。2004年得到FDA允许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标志着康缘找到了中医药国际化语境中的沟通语言和沟通方式,扮演了探路者的角色。而桂枝茯苓胶囊在2008年2月份通过Ⅱ期临床试验后,紧接着还有Ⅲ期试验,获得最终的成功要到2010年才见分晓。“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从技术角度出发,我认为桂枝茯苓胶囊很有希望”萧伟谨慎地说。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国际组合团队在FDA认证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1998年康缘的实力还不足,直到2002年上市后才初具规模,但是对团队的打造是很早就开始的。2004年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后,康缘从三个方面充实了FDA工作组。首先,在美国700多家临床公司中进行招标,选择出有中药临床经验,同时在妇科临床领域有显著成效百奥克公司;第二,从香港找到了两位既懂中医学又具备美国临床经验的医学总监,与美国临床公司进行工作对接;第三,在香港和美国找到了具有中西方文化背景,同时具备医药领域法律经验的律师作为项目的法律顾问。上述团队组建完成后,萧伟与他在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伙伴,又重新把桂枝茯苓胶囊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进行了固化,确保即将开展的临床疗效可靠性。

以桂枝茯苓胶囊FDA小组为例,康缘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国际团队精诚努力。

2007年10月12~14日,“康缘方案GF-2006-001项目中期研究协调者会议”,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市召开,康缘集团在美代表百奥克公司总经理,Essential公司项目经理、督查员以及来自各个基地临床研究协调员、招募员参加了会议,为冲刺Ⅱ期临床试验打气加油。

另一个现象,我们认为也可以算是康缘FDA的成果之一。当年被康缘选中参与招标的众多公司和中介机构如今已来华或在香港设立机构。从搜索引擎上查询“FDA认证咨询”字样,百度有41700条,谷歌多达12万条。可见,1998年以后中医药界自发的国际认证咨询服务市场一片繁荣。

萧伟说,康缘科研人员应当成为技术经济学家

技术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我国学者60年代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西方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有益成分,自己建立的交叉学科。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由于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多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在校教学效果平平。但是该学科所建立起来的技术与市场互动意识,给科研人员一生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往往受到在职管理人员的回炉追捧。

记者浅见:技术经济学用意在于,如果不考虑技术经济实现,科技研发将无果而终;如果不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层面考虑技术平台的搭建,企业将永远在短期效益上打转转。

康缘自2000年起累计投入了2.6亿元建立标准实验室和生产线,在桂枝茯苓胶囊FDA项目上投入2397万元。

与萧伟一同站在分水岭上往回看,我们认识到,如果只重经济发展,康缘上市前4年的1998年,体质嬴弱的康缘有可能利用科技部选送的名义,走同行一样道路,先从市场上造势、获利再说。但是,也就不会有10年来扎实低调的工作,和科技部整个计划这八分之一成果;站在分水岭与萧伟一同往上看,桂枝茯苓胶囊最终实现产品化,完成其在国际主流市场第一个复方中成药的历史使命,也只不过迈出了现代中药革命的第一步。有了桂枝茯苓胶囊的经验,萧伟对中医药的重新解析更有信心。而康缘未来发展目标也变得更为清晰:在妇科、儿科、骨科、抗肿瘤、心脑血管五大领域优选1000个代表型复方,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传统验方加以提纯,建立化合物库,改千年国药的处方传承为化合物结构传承。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康缘的科研人员还必须时刻以经济发展指标为参照系进行手头的科研工作,从而形成进军国内外医药市场的产品梯队,使新产品形成自身技术壁垒,占领市场制高点,形成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上述理解,是记者直观感受。而谈到为何“希望康缘技术人员都是技术经济学家”这个话题时,萧伟讳莫如深不再谈下去,他说,有机会深入聊。我们尊重他的风格,也期待下一次能够将萧伟对技术经济学的真切理解带给读者分享。

愿望:回到实验室,带领学生完成复方中药化合物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