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电一体化导论论文

机电一体化导论论文

时间:2022-03-31 07:4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电一体化导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电一体化导论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备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文结合本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依据以促进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的原有知识,那么接下来步骤的实施是毫无意义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能够让她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找到自己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联系(connect),组织(orgnize),形象化(Visualize)三个4MAT将教学设计系统当中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创建经验,激发原有的知识水平,重拾英语学习当中的自信。基于如此的动机,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正式实施之前插入一些简单英文的小笑话或者简单英语的脑筋急转弯,如:

Teacher: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Every time I come to the corner,a guidepost says,‘School--Go Slow’.

还可以例举在翻译当中因为不懂专业英语出现的小笑话,如:“pigiron”,有同学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猪铁”(正确翻译是生铁),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学生自己可以分析这种翻译会有错误,这样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环节二:课堂阅读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对于部分高职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英文文献往往很难,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动力不足,需要给他们学习的鼓励。

在方法上,可以给学生阅读的短暂时间,比如说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成的进度,阅读完成的地方指导学生做好适当的记号,并且完成几项数据:1.10分钟内阅读多少句子。2.多少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3.阅读的文献里有多少个不能理解的生词。可以根据每次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阅读的速度是否有提高;词汇量有没有增加;如果数据没有变化,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每次课后及时发现自己阅读上的短处,更能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课堂实施环节三:文献翻译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仍然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教材专业文献包括材料和热处理,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六大部分,兼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层面,文献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在问卷调查过程发现学生英语基础差,全文进行翻译不现实,因此在该环节当中可以挑选其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翻译,挑选的原则应该是:1.专业性强 2.生词词组多 3.翻译有难度。学生通过倾听来学习的方式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在翻译生词词组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实事和新闻进行解释,不仅不给学生制造可能“开小差”的机会,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在解释“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则广告:

职位名称: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机械设计工程师)

职位年薪:10-20万

工作地点:江苏省

招聘企业:欧美知名公司

所属行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

企业性质: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通过这则广告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与该词组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诠释往往比直接告诉他这个词组的意义更为显而易见。如果教室里有互联网的话,还可以及时搜索与该职位的相关信息,该职位的招聘信息多为英文,也就说明如果你需要应聘这个岗位的话,必须能读懂相关的专业英语。这种信息实质上起到了“学习暗示”作用,这样往往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更有效果。

同时还可以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集成电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该环节的教学中应该要体现多样化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从而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四)课堂实施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三:反复练习。

4MAT系统当中就指出:“学生必须联系所学内容,联系首先进入了左半球模式,他们需要通过练习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保持理解事实,思想和概念,还能以某种形式使用这些概念。围绕你设立的问题推动联系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在能够创新之前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所以所学的知识不经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师不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练习活动中,教师随之就他们的表现做出反馈如口头表扬或者鼓掌等简单的形式都有助于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堂也因此活跃了。

(五)课堂实施环节五:课堂交流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四:鼓励学生所学。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即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这种方式仍然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该次课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学生学习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为之了。对于90后的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特征设置必要的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收获,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课堂记录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记录和描述。之后,教师们去审视这些记录,从中探索各自的课堂上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交流模式。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们获得了关于课堂交流模式的直观经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什么样的课堂交流能够成为学生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机会,哪一种课堂交流会妨碍他们学习。

法雷尔在《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书中提到有效的课堂交流需要多种交流模式。在专业英语这样的课程教学当中,交流模式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引导性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交流模式。如询问学生:“这次课你学习了什么东西?”结果就是学生把板书念一遍就完事了。我认为,适合的交流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本文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基础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进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在没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认真学习专业英语从而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为学习世界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杨雷迪斯?高尔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

[2]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 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第2篇

关键词:测试技术及仪器;导论;教学

作者简介:王平(1977-),男,浙江杭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9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19-02

一、在本科教学中开展本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建立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专业,探讨各种精密测试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开发激光、传感器、光电检测和计算机等新技术在精密测试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面向机电运动、面向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技术,使精密仪器仪表及测试和控制技术向高精度、动态、自动化、综合和多功能等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本专业本科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

1.课程门类较多,具有交叉学科特征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光学、测控电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误差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涵盖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课程信息量大。

2.注重复合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从培养人才方面来看,培养包括面向零件几何精度参数、机械量和热工过程参数的计量测试和控制技术,及仪器的应用和开发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广泛适用于质量监督部门、机械、电气、汽车、造船、航空、航天、动力、冶金和石化等多方面产业和科研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机、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能。

而本专业的学生入学情况则比较复杂,呈现如下几种特点:很多学生是在高考时报考的是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其他热门专业,后经过调剂进入本专业学习,对本专业的特点缺乏认识,对于本专业课程多、跨学科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太了解;存在与高中学习习惯的衔接问题,对大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于90后的新一代本科生而言,普遍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在高等学科开展本专业的导论课程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专业特点、课程体系的设置、就业情况等方面的介绍和学习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初步建立起概念体系,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后续学习的科目,明确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目的、用法。此外,应使得学生了解专业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发展前景、毕业分配和可能职位。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本科新生不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只能用大量的、实例、类比去定性解释基本概念以及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的深浅较难把握。同时,导论课的课时一般较少,通常在16学时左右,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初步认识具有难度。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4部分进行讲授,主要包括:

1.基本概念

如测控技术、仪器仪表定义的介绍,包括什么是仪器仪表以及测控技术,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仪器仪表分类举例,包括医疗、家电、工厂自动化、军事领域、航空仪表、宇航测控等应用的介绍;仪器的历史简介以及仪表的最基本功能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转换、传输部分、信号显示、与人交互部分等;仪器仪表的分类,以及各部分功能的演变、评价指标等。

2.介绍传感器技术

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相关课程(如“传感器技术”),以及性能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介绍信号调理,用图示方式介绍噪声概念,模拟信号放大、模拟信号滤波的作用,以及相关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介绍信号处理,包括频谱分析、滤波等应用简介以及实现平台,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及工具简介;介绍相关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DSP等相关技术;介绍可靠性设计,包括特定条件、特定时间、完成特定功能的含义;介绍一般可靠性设计方法,包括电源、信号调理、屏蔽、改善应用环境等方法;介绍通讯技术,简单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仪器仪表的设计方法,回顾仪器仪表的评价指标,并讨论选择如下功能模块的实现技术:包括传感器的类型、原理、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对后续处理的要求;处理部分采用什么结构,模拟电路部分设计、模数转换设计、数字电路部分设计主要芯片选择、处理结构和算法;仪器整体结构,包括PC虚拟仪器结构、独立仪器结构,以及显示方式、输入方式以及主要模块的选择;根据信息存储要求、存储手段、数据导出特征选择存储技术;并考虑可扩展技术,如多台仪器能否联网、如何协调工作、选用何种协议等问题。

4.总结

仪器仪表(检测技术)与别的学科的关系以及检测技术在工科体系中的地位,指明信息学科的最前端,使用最广泛,需求最迫切。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交流,尤其专业导论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精心制作PPT教案

由于教学内容是以专题形式组织,且尚缺少成型的教材,因此需要制作教案。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以利于将背景知识及应用情况讲透。教学过程中利用大屏幕投影的优势,将一些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动态演示的过程作成FLASH动画,既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由学生在课后自己观摩。

在应用实例讲解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仪器仪表分类举例:医疗器械:例如心脏起博器、肠胃镜、X光、B超、核磁共振、检测监护仪器等,反映了检测技术造成医疗手段的进步;家电行业中空调、热水器、GPS定位导航系统技术进步造成消费者舒适度的提高;在工厂自动化中对温度、压力、转速的测量,以及生产需要的信息资料的获取等;在军事领域,包括对敌监控等直观、学生感兴趣的应用作为切入点介绍。在对传感器的定义介绍,举例包括: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双金属片:温度转换为机械变形;热电偶:温度转换为电压;数字传感器:温度转换为数字量等不同类型,但是功能相同。对信号处理、转换、传输部分的介绍,采用图表方式,表现各种信号处理、转换、传输举例:在信号显示、与人交互部分,用图举例,包括指针表盘、LCD显示、计算机屏幕等。在介绍评价指标时,以测温度为例举例,对于体温、环境温度、实验室精密生化反映温度控制、发电厂生产车间炉温监测等几种情况下需要的量程以及测试精度的对比。目的在于使仪器仪表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教学形式上引入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就感兴趣的背景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讨论议题包括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前景等有争议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

3.考核方式的选择

专业导论考核方式应采用能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掌握程度的一些方法,如采用课程论文、调研等形式,既可以避免死背书的弊端,又可以培养学生专业的兴趣。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不需要记忆枯燥的概念,而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效果

经过16课时的学习,大学一年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后续学习的科目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做了主动的调研,为今后四年的本科学习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目的打下了基础。此外,学生对专业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发展前景、毕业分配和可能职位均做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六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开设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 [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1):85-89.

[2]侯媛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4]罗福午.提高对于专业概论课的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1992,(2):82-85.

[5]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

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

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 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