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圣诞节的来历

关于圣诞节的来历

时间:2023-01-07 05:55: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圣诞节的来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圣诞节的来历

第1篇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到来,下面是特意整理的关于圣诞节的由来详解,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所收获。

圣诞节(Christmas Day)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中国除大陆地区外基本翻译为“耶诞节”,是比较准确的翻译。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那么圣诞节的由来_圣诞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圣诞节的由来_圣诞节的来历

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

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

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

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苏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苏”,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这便是圣诞节的由来_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苏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第2篇

欢乐温馨的圣诞节又到了,我用真心的祝福和绵绵的思念编织成柔暖的围巾,紧紧地围绕着你,让你拥有一个暖烘烘甜蜜蜜的圣诞节!圣诞快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圣诞节的黑板报,供大家参考。

圣诞节的作文1圣诞节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有一次使我非常难忘,这要从三年级的圣诞节开始说……

圣诞节那天,其他班上的同学们都拿着礼物站在教室里拍照,我们也非常想要礼物,可是摸摸空空的抽屉,我失望极了。我走在走廊上本想透透气,结果三班的同学们走了过来,看着他们戴着圣诞帽,兴高采烈的有说有笑地走着时,我心里又不住地泛起一阵阵嫉妒心,直到上课铃响起,我飞奔向教室,一进去,一阵吵嚷声传到我耳边,原来同学们都在问老师有没有礼物,老师不紧不慢的说:“急什么,等一下吧。”说着朝窗外摆了摆手,只见三四位妈妈搬着两个大大的箱子走了进来,同学们用惊讶的眼光看着老师又望望大箱子,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麦当劳!”

妈妈们打开箱子,我们立刻坐回座位,等着发礼物。妈妈们给每人发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是一份精美的麦当劳儿童套餐,里面有:鸡块、一个小玩具和一杯饮品。谢谢几位妈妈们给我们准备的礼物,让我们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

圣诞节的作文2圣诞节你们都收到了什么礼物?我猜大家都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吧!可是我是圣诞老人送的。我已经收到圣诞老人两次礼物了。

第一次是在--年的12月25日。我放学回到家,刚一进门,我想不到的是灯上挂着圣诞礼物,还有一封信。平安夜我曾给圣诞老人写过条子。写的是:“圣诞老人,我想要一个遥控车,最后祝圣诞快乐,身体健康。”圣诞老人的回信是:“谢谢,你已经有一个遥控车了,所以我送给你一个米老鼠。”我连写作业都顾不上,直接打开,果然是一个米老鼠。底下有一个按纽,一按,便唱起了《月亮之上》。听到这首歌,我感觉好像见到圣诞老人一样高兴。

第二次是08年的12月25日,这件礼物,我感觉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但爸爸露着一张诚实的脸告诉我:“圣诞老人真有”。我与同学也提起过这件事,同学都说肯定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这两年解答这个问题也很难,我是半信半疑。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时,姐姐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名叫《圣诞节老人的来历》。

圣诞老人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每年12月25日,他都给穷人送礼物。后来,他死了,为了纪念他,有很多人学做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玩具)。圣诞节是多么令我难忘,多么让我激动。今天,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圣诞老人是真有的,他是多么的关心我,我心里是多么的喜欢他,每当回忆起圣诞节,我就会由衷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圣诞节的黑板报漂亮又精简模板相关文章: 圣诞节黑板报漂亮又好看内容大全

漂亮的圣诞节手抄报万能模板大全

又美观又好看圣诞节黑板报大全

圣诞节手抄报模板简单漂亮2020

小学生圣诞节黑板报漂亮好看内容大全

2020最新圣诞节黑板报美观又简单

又精美又大方圣诞节黑板报大全

漂亮的圣诞节简单手抄报模板作品

好看又简单圣诞节黑板报大全

第3篇

In Christianity, Christmas is the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Nativity of Jesus, the Christian belief that the Messiah foretold in the Old Testament's Messianic prophecies was born to the Virgin Mary.

2.Christmas tradition

Even in countries where there is a strong Christian tradition, Christmas celebrations can vary marked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For many Christians, a religious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re cognition of the season. Secular processions, featuring Santa Claus and other seasonal figures are often held. Family reunions and the exchange of gifts are a wide spread feature of the season.

3.Christmas meal

A special Christmas family me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elebration for many, but what is actually served can vary great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England, and countries influenced by its traditions, a standard Christmas meal would include turkey, potatoes, vegetables, sausages and gravy, followed by Christmas pudding or mince pies. In Poland and other parts of eastern Europe and Scandinavia, fish often provides the traditional main course, but richer meat such as lamb is increasingly served. Ham is the main meal in the Philippines, while in Germany, France and Austria, goose and pork are favored. Beef, ham and chicken in various recipes are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4.Traitional decoration:

Since the 19th century, the poinsettia, a native plant from Mexico,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hristmas. Other popular holiday plants include holly, mistletoe, red amaryllis, and Christmas cactus. Along with a Christmas tree, the interior of a home may be decorated with these plants, along with garlands and ever green foliage. In Australia,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it is traditional to decorate the outside of houses with lights and some times with illuminated sleighs, snow men, and other Christmas figures. The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ristmas are pine green (evergreen), snow white, and heart red.

5.Christmas songs: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in France, Germany, and particularly, Italy, a strong tradition of popular Christmas songs in the native language developed. Christmas carols in English first appear in 1426. The songs we know specifically as carols were originally communal songs sung during celebrations like harvest tide as well as Christmas.

6.Christmas cards:

Christmas cards are usually exchanged during the weeks preceding

Christmas Day on December 25 by many people (including non-Christians)in Western society and in Asia. The traditional greeting reads "wishing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much like the first commercial Christmas card, produced by Sir Henry Cole in London 1843.

7.Christmas stamps:

A number of nations have issued commemorative stamps at Christmastime. Postal customers will often use these stamps to mail Christmas cards, and they are popular with philatelists. These stamps are usually printed in considerable quantities.

8.Santa claus:

The most famous and pervasive of these figures in modern celebration worldwide is Santa Claus, a mythical gift bringer, dressed in red, whose origins have disputed sources. SantaClaus is a corruption of the Dutch Sinterklaas, which means simply Saint Nicholas. Nicholas was Bishop of Myra (in modern day Turkey) in the fourth century. Among other saintly attributes, he was noted for the care of Children, generosity, and the giving of gifts.

9.Little Christmas:

Little Christmas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names in Ireland for January 6, more commonly know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Epiphany.It is so called because it was the day on which Christmas Day was celebrated under the Roman calendar,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t is the traditional end of the Christmas season and the last day of the Christmas holidays for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Ireland.

10.Women's Christmas

Little Christmas is also called Women's Christmas, and sometimes Women's Little Christmas. It is so called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 of Irish men taking on all the household duties for the day and giving their wives a day off. Most women hold parties or go out to celebrate the day with their friends, sisters, mothers, aunts, etc. Bars and restaurants usually serve mostly women and girls on this night. Children often buy presents for their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1. 圣诞节的来历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圣诞节是为庆祝基督耶稣降生的节日。基督教徒相信,弥赛亚告知圣母玛利亚孕育了上帝的儿子耶稣。

2. 传统的圣诞习俗

圣诞习俗国与国之间非常不同。对基督教徒来说,在圣诞节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必不可少。世俗的传统,通常包含圣诞老人和其他节日特征。家庭会在这一天团聚、互换礼物。

3. 各国的圣诞大餐

和习俗一样,各国的圣诞大餐是圣诞节庆祝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各国圣诞大餐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英国,和英语文化圈,标准的圣诞大餐通常包括火鸡、土豆、蔬菜、香肠和肉汁,以圣诞布丁或碎肉派结尾;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鱼是圣诞餐的主菜,不过近年来类似羊肉的红肉也越来越盛行;火腿是菲律宾的主菜;在德国、法国和澳洲,鹅和猪肉是人们喜爱的菜肴;另外的,牛肉、火腿和鸡肉的菜肴在全球的圣诞菜单上都很流行。

4. 圣诞的传统装饰

自19世纪开始,一品红,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植物就和圣诞节联系起来。其他流行的圣诞装饰植物还包括冬青树、懈寄生(拜痞子蔡所赐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那个著名的关于亲吻的故事)、红色宫人草和蟹爪兰。它们和圣诞树、花环、绿叶一起用以装饰房间。在澳洲、南北美和欧洲,还有用灯泡、发光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诞人物装饰屋子外部的传统。圣诞节最传统的装饰颜色是青色、雪白和大红。

5. 圣诞赞歌

13世纪,法国德国、特别是在意大利,用当地语言写成的圣诞歌开始流行起来。第一首英语的圣诞赞歌写于1426年。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圣诞赞歌应该是和丰收节的传统一并起源的。

6. 圣诞节卡片

在圣诞节互寄卡片的确是这个节日的传统,西方社会和亚洲都是。历史上的第一张商业圣诞卡片起源于1843年的伦敦。(为保护环境还是建议大家寄电子卡片哟!)

7. 圣诞邮票

很多国家在圣诞的时候都会发行纪念邮票。人们也经常用这些圣诞邮票来寄他们的圣诞卡片,这些邮票通常质量都很好,常被收藏做集邮。

8. 圣诞老人

全球最知名的圣诞人物恐怕就是圣诞老人了,他老人家带礼物、穿红衫,广受小盆友欢迎。他的英文名SantaClaus是德语Sinterklaas的误传,而Sinterklaas的直译就是“圣塔尼古拉斯”了。尼古拉斯先生是14世纪玛拉国(今土耳其)的主教,他非常关心孩子,慷慨大方、乐施礼物。后成为圣诞老人的原型。

9. 小圣诞(Little Christmas)

爱尔兰人把每年的1月6日称为“小圣诞”――其他国家把这一天称为“主显日”。在乔治亚历通用以前,这一天是以罗马历计算的圣诞节。在爱尔兰,小圣诞被视为是圣诞季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一天,小学和中学就开学啦。

第4篇

很多人都经历过在平安夜的和朋友互赠苹果的事情,但是大家知道平安夜送苹果这个特殊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平安夜送苹果吃苹果的来源是什么,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平安夜吃苹果的起源一、从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中,地点是广州或武汉。这些人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触了部份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传统,于是他们也过起了圣诞节,但是他们将圣诞节理解为外国人的'新年,他们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版本也有多个,有说要向24个不同姓氏的人要24个苹果。有说要去24个不同的地方买24个苹果。有说要6个苹果,其中3个红的,3个青的等等。

二、从港澳台的留学生中传来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初期,地点是广州或厦门,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从港澳台来的留学生不多,中国社会的物资也不是很多,他们中的部份人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但没有火鸡,也没有圣诞大餐,有钱也买不到些什么东西。12月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卖,于是他们就吃苹果庆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

三、从卖苹果的小贩中流传开的。

时间不清楚有说是90年代中,地点基本上遍布全中国,原因是外来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价格便宜,本土生产的苹果泄销,于是贩卖苹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卖苹果。于是这个平安夜吃苹果的中国传统就正式产生了。

平安夜送苹果的起源:

有的人说要够24角买一个苹果给喜欢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说苹果就是传说中的智慧果,在圣诞节送苹果是很好的。不过现在流行的情形是,女孩子在圣诞节送男友苹果,祝他平安,也祝愿她们之间的爱情平安永恒而对于男孩来说呢,要记得要回送女孩子橙子哦,这个的含义是诚心,对爱情的真诚,心诚则灵哦。

关于平安夜为什么吃苹果的说法很多,近几年以来,苹果成为了一些年轻人作为平安夜的礼物,大家都互赠苹果作为礼物。“平安果”是用红红的苹果装扮而成的,取平安之意。

一、“平安果”象征着平安、吉祥之间民,平安夜在人们手中互赠“平安果”的同时,其实是在传递着一份美好的祝福。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很多家长们扮成圣诞都给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的鞋里。

二、还有一种说法是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是中国才有的,在中国,人们常常把苹果当作是一生中“平安”的代名词,于是圣诞节送苹果当作成了一种传统,人们在平安夜收到苹果象征着收到了祝福,一年都会过得很好。

三、苹果还有很多典故和传说,苹果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平安、吉利的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赠送苹果表示祝福受赠人平平安安,中国人过节时也喜欢吃苹果,送苹果,或是摆到果盘里增加过节气氛。

平安夜吃苹果的来历是什么圣诞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还没到,一种叫做“平安果”的礼物,开始在人们手中悄然传递。

据了解,“平安果”是用一个个色泽鲜艳、样子好看的进口苹果装扮而成的,多为红蛇果、青蛇果,当然也有把国产的红富士苹果进行包装扮成“平安果”的。据说,“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据说水果商装扮“平安果”是受年轻人的启发。开始时,有一些年轻人买一两个进口苹果,然后拿到礼品店打上包装,准备在平安夜当礼物送给好朋友,这一“商机”马上被精明的商人捕捉到.

对这种新东西感兴趣的多为一些青少年,他们都觉得用5元钱将赋有“平安”意义的礼物送给朋友挺值。看来,平安夜在人们手中悄悄传递着“平安果”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一份美好的祝福。

不过,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据说是中国才有的.

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

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

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

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

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第5篇

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北极的村落,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成为“圣诞精灵的总部”,每到圣诞节前夕,全美国孩子们写给圣诞老人的信,会像雪花一样飞向这里。许多年来,居民们一直以圣诞老人的助手“圣诞精灵”的名义,无偿给孩子们写回信。

50岁的索里从事这项业务已有近20年,他至少回复了上千封信件,尽管没有任何报酬,索里仍然感到开心。

2006年圣诞节前夕,索里收到了一封他期盼中的信。那是一个叫迪比的男孩寄来的,他从6岁到现在,连续8年来信。索里每次读他的来信,心里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震撼。迪比6岁时的第一封信,是请求“圣诞精灵”帮助爸爸找个工作,他并不是纯粹地索求,因为信里还附了一个5美分的硬币。索里回信说,“圣诞精灵”和他爸爸正在一起努力,叫他耐心等待,为了鼓励孩子的信心,索里留下了他的5美分。

第二年,迪比来信希望“圣诞精灵”能快点努力,因为爸爸开始酗酒了。索里想,迪比的爸爸一定会看在孩子的份上重新振作的,于是便回信说,他的爸爸一定会好起来的,而且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迪比随信又寄来5美分,索里照例把它留下来。

等到第三年时,索里生怕迪比爸爸还没找到工作,迪比不再相信他。让索里欣慰的是,迪比的信准时又来了,已经8岁的他,信写得比过去长了不少,他希望“圣诞精灵”能赐给妈妈微笑的一天,因为自从爸爸离开家去找工作后,至今杳无音讯,妈妈整天愁眉不展。索里回信说,“圣诞精灵”的信具有神奇的魔力,如果迪比能笑着将这封信念给妈妈听,那么妈妈就会在圣诞日那天露出微笑。

以后几年里,索里都如期收到迪比的信件,从6岁到14岁,他除了期待爸爸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和妈妈身体不生病外,从来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自己的愿望。正因为这样,索里才更好地写回信,因为同样贫困的他实在送不起精美的圣诞礼物。

可是去年,迪比在信中问了一个让索里感到不安的问题。信上说:“同学们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圣诞精灵’,他们还说我的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不愿意相信这些,但还是要问,您真是‘圣诞精灵’吗?”

索里不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以前他的回答是:孩子,恭喜你长大了!或是:只要心里有爱,每个人都是“圣诞精灵”。但是面对此时的迪比,索里觉得不能用这样的答案。作为一个少年,他早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了,之所以到现在才问,是因为他贫寒不幸的家庭太需要“圣诞精灵”的帮助了。

索里开始了艰难的回信,他说:“我能说出你收到的每一封信内容,也知道你的信写了些什么,如果不是‘圣诞精灵’,谁能做到这些?你的爸爸因为暂时的困难阻止了他回家的脚步,但他一定会回来……”

2006年圣诞节前夕,索里忐忑不安地等待迪比的来信。而让他兴奋的是,这一年,迪比的信件再次及时寄来。拆开信,5美分的硬币叮当落地。看完信件,索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因为迪比这次在信上说:“亲爱的‘圣诞精灵’,如果你名副其实,那么就一定会亲自来帮我!”

索里默默地把信收起来,准备将这件事淡忘掉。但是在平安夜将近的时候,他对迪比的担心越来越强烈,他预感到孩子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为了不让孩子对“圣诞精灵”失去信心,索里决定去费城走一趟。于是,他装扮成“圣诞精灵”的样子,除了路费之外,还特意带上了迪比8年来寄给他的40美分上了路。

经过一番颠簸,索里终于来到了费城。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寄信人的地址――一家食品店,仔细打听,才知道迪比的妈妈曾在这里做过工,迪比每年圣诞节前都是在这里取走信件的。索里询问迪比母子住处,老板无奈地说,迪比妈妈两年前因为生病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

傍晚,下起了雪。索里站在街头又冷又饿,糟糕的是,他无法告诉别人自己面前的困境。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来自遥远阿拉斯加的“圣诞精灵”也需要帮助。夜色越来越深,行人渐渐少了起来,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光芒,传统的圣诞聚餐开始了。看到这些,索里对自己的盲目之行感到有些后悔。

深夜,索里想去火车站候车室暂避严寒,天一亮就踏上回家的路。但是,他脑海里突然涌出一个念头:迪比会不会正站在下雪的街头,等待“圣诞精灵”的来临呢?索里开始在食品店附近的大街小巷里穿梭。

凌晨时,索里困倦得只想倒下,但是真正的圣诞节来临了。他想要对得起自己这身打扮,于是他将车费换成面包蛋糕,分发给流落街头的人们。他一边分发食品,一边打听有关迪比的消息。一整天过去,他没有得到半点线索。黄昏时分,索里的口袋里只剩下应属于迪比的40美分硬币了,这时,他看到一个人坐在离一栋旧房子不远的街角处,冻得浑身直颤抖,饿得皮包骨头的样子,看来已有两天没吃东西了。索里犹豫了一会儿,快步上前掏出40美分硬币都给了他。索里已经想好了,明天他就脱掉“圣诞精灵”的服装,到教会中心去打工,赚够了车费就回家。

索里转身之际,最后一次向他打听:“你是否认识一个叫迪比的男孩?”刚才还像雕塑一般的流浪汉突然开口了:“你为什么要找他?”索里眼睛一亮,他立刻跟流浪汉讲起40美分硬币的来历,话没说完,那个流浪汉忽然哭泣起来,他说:“我就是迪比的爸爸啊!”

原来,他从迪比8岁时就走出家门,闯荡了不少地方,始终没找到固定的工作,直到最近,流浪的脚步才回到家门口。他只想远远地看一眼家人就走。可是,一连两天,那栋旧房子始终没有人走出来,他不甘心,可身无分文的他又没有勇气去敲门。

索里听后拉起他的手直奔那栋旧房子,残破不堪的屋子里却空无一人。他们四处打听,最后终于在教会收容中心找到了迪比病得不成样子的妈妈,她含泪泣诉了他们母子的悲惨处境。

两年前,迪比的妈妈因风湿病而瘫痪,可是祸不单行,不久前,迪比在替人送牛奶时,摔断了一条腿,只能靠撑着拐杖行走。迪比说他一定要等到爸爸回家,那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圣诞节前夕,妈妈的病情加重,当迪比得知妈妈去世,他就会被人领养后,突然变得情绪失控起来,他没日没夜地拄着拐,自虐性地到处走动,前两天大雪纷飞,他居然失踪了。

迪比的爸爸抱着头痛哭,而索里再次冲到雪地里,他猜想:孩子肯定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到处寻觅传说中的“圣诞精灵”,可是圣诞节过去了,还是没有迪比的消息。索里走在大街上,成了唯一一个在节日后还穿着古怪圣诞服装的人,路人对他奇怪的装扮纷纷侧目。

迪比的爸爸发现孩子带走了家中唯一的小收音机,于是他和索里求助于当地电台。很快,索里的故事被电台和其它媒体知道了,他们迅速进行了报道。整个城市立即沸腾起来,因为城市里的许多人,都曾给索里写过信,也及时得到过回信。他们从来都不知道是谁给自己写的回信,人们把感恩的行动全都集中到索里身上,他们直到现在才惭愧地意识到,给予别人无私关心和温暖的“圣诞精灵”,竟然生存在十分困窘的环境中。

第6篇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1    为了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丰富我们的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交流,我们学校在冬至来临之际,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本活动是在我们各班班主任带领,在家委会的帮忙下,由各班全体同学参与。

   全校的活动在冬至日上午10:00准时开始,在活动开前我们班先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进行分工合作,并且我们示范要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安全教育。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还强调在活动中进行评选表现好的组。比如:最美饺子组,合作组、最干净的组、最迅速的组等,提高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和有效性。

   活动过程中,我们不让家长帮助孩子,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乐趣,个别学生的饺子包的不好,我们让包的好的孩子帮助他。为了让活动气氛更好些,我选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循环播放,孩子们在享受欢乐的音乐中包饺子。最先做完的小组,由组长分工清理活动过程中的垃圾,摆放好桌椅。在接近1个小时的后,我们的包饺子活动顺利结束。最后评选出那些优秀的小组进行加分。

   我班组织这次冬至日活动,不仅使大家增强了互助合作的意识,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而且让大家在包饺子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这一次难忘的冬至日的经历,为每一个同学的小学生活留下了一页美好的回忆。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2

   xx月xx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它是年节之尾,象征团团圆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感知传统文化,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分享和感恩,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xx幼儿园借助“冬至节”,结合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举行“乐享冬至喜迎圣诞”亲子美劳活动,共同欢度特色节日。

   活动前夕,幼儿园厨房的阿姨用胡萝卜、紫薯、菠菜、火龙果榨出各色果蔬汁并和出五彩面团,为活动做好精心准备。活动开始前,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冬至的习俗由来及冬至的小故事,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各种包饺子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用具。

   活动中,孩子们戴着“圣诞帽”在优美的圣诞旋律下帮着爸爸妈妈们按皮、撒面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用灵巧的双手包出一个个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五彩饺子。在煮饺子过程中,各班老师适当穿插冬至儿歌及有趣的圣诞亲子游戏,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圣诞小礼物。

   场面温馨感人、其乐融融,快乐无比。吃饺子环节更是精彩叠加,看着自己亲手包的五彩饺子,大家都无比兴奋、无比自豪。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孩子们拿起碗和勺,争先恐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家长喂孩子吃饺子、孩子喂家长吃饺子,快乐与感恩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久久回荡。真的是一场盛大的“亲子盛宴”。

   本次亲子美劳活动,为家园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欢乐的亲子氛围中感受到节日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浓浓的亲情!更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3

   好吃不过饺子,温暖不过集体。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团结和交流,我班在20XX年冬至来临之际,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饺子聚会。

   本活动由班长发起,各班委积极准备,107班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并且请到了小导员参加。

第7篇

专栏作者Jaime Florcruz(吉米)为CNN首席记者、CNN北京分社社长。他曾于1977年至1982年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历史并获得史学学位。加盟CNN之前曾担任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以及中国站站长。在中国40年的经历成就了吉米在中国报道领域的资深地位。“吉米的中国”是如何向西方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其传播效果如何?本文选取专栏自开播之日起至2011年4月22日半年之中的共计25篇文章作为样本逐一分析。

说了什么?怎样说的?

1.选题:政治类与社会类并重

“吉米的中国”是一档关于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周专栏(“Jaime’sChina is a weekly column aboutChina’s politics and society”)。我们对这25篇文章进行选题分类统计时发现,其中有13篇为社会类选题,12篇为政治类选题,二者比例相当。

这与以往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明显不同,以往报道的选题更多的是政治性话题。《吉米的中国》专栏在选题上将社会类选题与政治类选题并重呈现。诸如中国的人口普查、中国的家庭、中国新富、中国的烟民、中国人的圣诞节、中国人的春节、中国的物价、李刚事件、上海大火等等都出现在了专栏之中。

社会性话题的增多,有利于西方受众全面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以往报道中将任何话题都政治化的弊病。专谈政治话题,或将任何话题都政治化,其政治偏见在所难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难以保障。

2.报道:深度与广度并现

“吉米的中国”是一档深度报道类的专栏。作者对于中国的报道,大多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还能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理解事实,不乏广度,真正体现了深度报道的优势。

报道深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深入解释事实成因作为报道旨归。这一点在他的文章标题中就可略见一斑。如,他报道标题通常以“how”和“why”带出解释点:“How do you countmore than one billion people?”(你们如何计算超过10亿的人口?)、“Why China’s Help to Japan carriesweight?”(为什么中国对日地震援助很重要)、“Korea crisis:how willChina respond?”(朝鲜半岛危机:中国将如何回应?)、“Why theNobel Peace upset China”(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令中国不高兴)等等。

而在报道的主旨内容上,则是以事件的成因、背景以及深度细节为主。比如中国新富海外竞拍选题,就足以新富们热衷古物投资的原因为主旨,再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作分析。中国圣诞节选题就解释了两方节日在中国受热捧的社会与商业原因。

二是以大量史料作背景材料,将事实的成因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与一般的西方记者所作的深度报道不同,吉米的报道偏爱将新闻事实放在中国历史的维度里展开分析。比如在分析中国市场古董热时,他分析了古董热背后的爱国心理、投资心理、公关心理,最后不忘指出造成古董稀罕的原因:中国“”时期除“四旧”造成大量文物损毁,以及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多次对文物的销毁,这些都造成了文物量骤减。又如在报道中国人的兔年春节时,作者所引用的历史背景远及中国的生肖传说,十二生肖的来历,玉皇大帝对动物的指派以及兔年的寓意等等。在对中国的对外关系选题进行分析时,作者所涉及的史实还包括秦朝、清朝、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联系历史分析某一新闻事实时,作者时常通过自己近40年的中国生活阅历进行阐述。比如在谈到圣诞节在中国的兴盛时,作者就举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参加圣诞活动的经历作为比照。由于当时的宗教政策不如现在开放,他和他的朋友去参加圣诞活动时,门口的保安会严肃紧张地盯着走进教堂的人,当作者在教堂里大声讲圣诞快乐时,周围的人都会对他投以紧张的凝视,对他在公众场合讲“圣诞”这样的词语有些担心。但今年的圣诞节却不同了。作者写道:“This time,when I greetpeople‘shengdankuaile’,I expectto get back not blank stares but warmsmiles and handshakes。”(这一次,当我与人们用“圣诞快乐”打招呼时,我可以期待收到温暖的笑脸与握手而不是白眼。)这一前一后的对比,让人看到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用个人的亲身感受来诠释历史的变化变动,其真实性和感染力不言而喻。

吉米的报道其广度也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引用多方面的、大量的统计数据、事实支撑其分析。比如在报道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议题时,所用到的数据就包括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中国农民的脱贫率、中国公民的平均寿命、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中国顶尖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中国妇联调查报告、北京当地菜市场过去6个月茄子、生姜与大蒜的价格涨幅等等。在报道中国人口普查时,所涉及的数据细致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员的数量、所走访的中国家庭数、中国政府所投入的人口普查资金、中国城市居民中的农村移民数、中国的成年人赡养老人率等等。

除了数据之外,专栏中所引用的事实也很多样,尤其引用了许多中国媒体的报道内容。比如在报道上海大火时提到的《人民日报》的社论;报道中国物价上涨时提到的天涯论坛的年度热词排名、新华社报道;报道中国新富海外文物竞拍热时引用的北京电视台的某档古玩类节目;报道李刚事件时提到的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国网站的转帖、新浪微博上的文章等等,可以说加入了很多中国化的声音,用鲜活的数据与中国社会内部的事实性信息充实报道。

二是广泛采访不同的对象,让多种声音交响在报道中。综观吉米的报道,作者的采访对象除了国外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世界性组织工作人员、外国在华人员以及国外高校的教授学者外,还包括大量的中国采访对象。例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匿名出现的中国政府中层官员、中国著名高校教授、高龄中国独居老人、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中国学生、北京市人口普查的带队人员、中国的律师、上海市普通居民、从农村进城务工的打工妹、北京二手市场内的顾客、中国学生、中国独立电影制作人、拿保障金的中国老人、媒体总编辑、北京街头卖炒面的商贩等等。当某个有关中国的事件与现象发生时,他们的声音便出现在文章里。作者从民间采访渠道挖掘到的声音,无疑大大增添了报道的广度。

互动中的深化与扩散

1.留言设置:网友间意见互动让话题深化。“吉米的中国”这一专栏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互动特性,在报道文章后设有留言专框,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在这里留言。据统计,留言的条数从几十条到几百条不等,最多的留言条数曾一度达到755条。

透过留言者所设置的头像、启用的网名以及发表的留言内容可以发现,专栏留言的读者中有明显的东方受众(尤其是中国受众)与西方受众的分别。针对同一个关于中国的议题,两派力量常常因为固有的分歧产生短兵相接的观点辩论,留言专栏成了网民间关于中国问题的意见汇集之地。报道所引发的话题,不知不觉就在这互动中得以深化,也就潜移默化地为人所接受。

第8篇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1    这次冬至是我们班第一次过,各班委都要全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我们的付出会给大家带来温暖,那么我们心里也会存留这份温暖。

   一、活动安排

   由班长和团支书组织,班级各班委积极配合完成,先后安排班委去租食堂,去农贸市场买包饺子需要的材料。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上午我们把食料全部买回来,放到租好的餐厅。考虑到有些人喜欢素饺子有些喜欢肉饺子,所以我们准备了两种,一种韭菜鸡蛋馅,另一种芹菜牛肉馅。活动正式开始是下午四点,班委按要求3:30到,先洗菜。大家陆陆续续来了以后,开始分工,剁馅、剥葱、包、配料。由于要做全班39人的饺子,量太大我们一直包到了下午7点,等吃完饺子时已经到了晚上9点。饺子熟了后大家都激动不已,袁震掌勺为大家盛饺子,我为大家盛汤,王世明更是把家乡山西的老陈醋带来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更多的是幸福感和自豪感。几位班委说看到大家那么开心,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大家边吃边聊,整个食堂都被这和谐的气氛感染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感觉,家的感觉,温暖的感觉。

   三、活动评估

   这次活动得到了所有同学的好评,是X班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为成功的一次活动,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前期充分的准备

   2、班委具体的分工得到全面的落实

   3、全班同学的配合,大家并没有因为工作量大而烦躁不安,每个人都融入到了包饺子的气氛中。

   四、活动经费

   牛肉、韭菜、鸡蛋、饺子皮、醋、油、大蒜、香菜、食堂租用等共计480元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2

   12月22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可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现代人更多的了解的是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在孩子们的眼中更多的也是圣诞老人等形象。

   为了从小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多元人,对孩子进行传统的中国节日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识。xx幼儿园于12月22日举行“过冬至,师生同乐包饺子”活动。12月21日,离园时总是听到孩子们兴奋的声音“妈妈,明天是冬至,我们要包饺子”。

   冬至这一天,孩子们一大早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在擀皮,有的小朋友在做,有的小朋友在包饺子,弄得不亦乐乎。“你看你的白鼻子”“你看你的饺子都睡觉了”“等他进了锅以后,她就睡醒了”“你的饺子太瘦了”“等他进了锅以后就变胖了,肚子能像爸爸的那么大”欢声趣语充满孩子的活动室。有的小朋友在家里从来不动手,不知该怎么包,好朋友就细心耐心的帮他“先把它的嘴对齐,然后再使劲捏严,要不然就破了”,俨然一个小老师。最后该煮饺子了,煮出来的饺子,真是千奇百怪。“老师,我从来每见过这样的饺子,真好吃”。

   吃完饺子,孩子们都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我今年冬天肯定不会冻耳朵了”“老师,我的肚子就要爆炸了”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听着他们的欢笑,老师们也都会心地笑了。

   离园时,孩子如是说,“妈妈,我们今天过冬至,包饺子了,我可高兴了”“妈妈,你今天包饺子了吗?今天不吃饺子会冻耳朵的。”“妈妈,你知道九九歌吗?一九二九不出手……”

   开展冬至活动总结3

   冬至是农历的重要节气,也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升,12月22日xx幼儿园以迎冬至为教育契机,开展了快乐迎冬至习俗教育活动。

   老师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冬至的意义和来历,知道冬至这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意味着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还知道了吃饺子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吃饺子是为了“以防天冷冻掉耳朵”的有趣典故。为让小朋友亲身感受这一传统文化氛围,体验集体生活的温馨,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绘画和手工等制作材料,孩子们搓的搓,捏的捏,画的画,一个个大显身手,忙得不亦乐乎。

第9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小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背景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了指狭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意义(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听到别人赞扬时,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在回答时所用的语言就不同。说英语的人一般说“Thankyou”以示接受对方诚心诚意的赞扬,而说汉语的人则往往要使用一些语句来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类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言的组织形式;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话,用于不同场合,如若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既使结构规则正确无误,不注意使用规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的基础。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组织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规则,从而用获得的文化去感染语言。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阐述。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1_ado)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从中不难看出,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两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不仅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得以确认,而且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与教学要求都非常明确地列在《标准》中。在《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在目的描述别强调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观”。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所以,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的特质就是它本身带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学习语言需要了解和体会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使语言的学习沦为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

1.在学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接触目标语言素材,观察与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把语言材料和活动的交际性、跨文化体验及语言认知作为重要的原则。教学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包含着西方英语语系的文化烙印,涉及问候、购物、祝愿、饮食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民族的差异的背后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但是直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的输入,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听天书无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于跨文化差异的幻灯片或视频,根据看到的内容组织表演,如:场景一:一位中国人与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中国人通常会问“你吃了吗?”用英语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M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场景二:一位美国老太太,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令人感觉很有品位。一位中国朋友很想表示美国太太显得年轻,让他实在看不出实际年龄,于是问到“How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国人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很开心地回答:“过奖了,我都七十五啦!”那当外国老太太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诧异,只能故作镇定的回答:“It’Sasecret!’’

在学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诉他们在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有“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了,不问“吃了吗?”。让文化的意识缓缓渗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交际中注重这些文化,体现出较好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人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编写。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从3A到6B的八册教材中,在每册中都输入了一定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打开了通晓文化的窗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当自己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要礼貌地说“Thankyou”。.

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现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化妆晚会,小孩会提着南瓜灯笼游玩或拿着提篓去挨家挨户讨糖吃。在此我们可以介绍如果哪户人家不给小孩糖果吃,当地的小孩怎么想办法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我们一些他们的想法后,我再告诉他们当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南瓜灯的故事。了解这些节日知识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了。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2.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

(1)发挥想象巧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的有意义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环境。可以选取西方小孩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只告诉学生故事的开头,请几位小朋友为故事续写情节,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依据他的生活经验来续写,往往小朋友要根据上一个小朋友的情节往下发展,这对小朋友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锻炼。

在欣赏完小朋友们编的故事后,接着再向学生展示这篇小故事的原文,让我们观察西方的小学生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体验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英文经典动画影片赏析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运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通道输入。可以选取时下很流行的几部英文动画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对英语国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达进行指导。

(3)结合关注的热点、联系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展主题活动

其实我们常常能遇上国际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爱眼日(6月6日)、国际爱牙日(9月20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等等。以此为契机,举办—些主题活动,如,假设我们用简单的英文写一封E-一mall给美国的小朋友,介绍我们这边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活动,并告诉他(她)我最喜欢的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我为什么喜欢它,并请美国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和贴图。

3.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渗透文化

(1)设立文化墙

建立班级文化墙,通过这个小小的一面墙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在班级的一面墙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结合教材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之余,通过阅读拓展文本知识与文化。在学习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文化墙,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①不同意味的圣诞节;②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关于圣诞袜的传说;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④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诞祝福英语等等。

(2)建设文化角

这是个在黑板的某个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尽管他是个小小的角落,却也是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以“及时、直观、有趣”而让学生喜欢。“及时”是指教师和学生能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学生面对的文化知识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时刻面向学生,随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每天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或者英语绕口令等,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捕捉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也就在课堂中渐渐弥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劳而获),Wherethereisawill,theer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绕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isbuildingaebautifulbuildingbetweentwo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byhisparentsandputhteminabigpaperplate.③Abigblackebrasatonabigblackbug.这样的文化角就像是一个个朋友在同学生进行文化的交流。这个小小的角落让人感觉到角落虽小,而意义极大。

4.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

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几乎都是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考虑并不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似乎只是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展文化意识教育还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随着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我们在和国际接轨时,不要忘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意识教育。

(1)节日文化差异众所周知,西方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其实西方还有许多节日如降灵节、耶稣受难日、耶稣升天节、忏悔节等我们不是很熟悉种景象。中国的“四时八节”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的,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姓名差异中国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约翰·维尔逊,维尔逊是姓,约翰是名。我们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军,李是姓,军是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个个体,所以以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

第10篇

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学观念的研究。它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英语角、与外教的交往、网络学习等应该成为渗透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如何进行课内外综合研究是笔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将针对课外实践活动做粗浅研究。

一、在节日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遇到一些西方独特的的节日如Halloween、Easter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先介绍一下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吉祥物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各方面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情感体验,如在Halloween(万圣节前夕),教师可以模拟真实情景,给学生机会去体验这个西方儿童纵情玩闹的节日。具体做法是:(1)布置教室(漆黑的夜晚场景),(2)准备南瓜灯,(3)老师装扮成巫婆,(4)一部分学生扮演上门索要糖果和礼物的小孩子并说“Trick or treat”、另一部分扮演家长准备并分发礼物。或是在April Fool’s Day,老师可以不经意地跟学生开个小玩笑,再跟学生讲清愚人节的来历和西方人庆祝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在善意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体验该节日的气氛。相信学生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求知欲望和参与精神空前高涨,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

1.发挥想象巧编故事。在教授完某篇课文后,教师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如在学完4B“My day”后教师可根据《听读空间》阅读欣赏部分的有趣故事进行改编和续写。可以只先读故事的开头,然后请学生自由讨论并为故事续写情节,同时可推荐学生根据《世界之窗》中“各国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作为改编和续写的理论依据,让我们观察西方的小学生是怎样进行时间分配,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体验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英文经典动画影片赏析。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如今学生对于原版英文电影也毫不陌生。在观看某些学生适合的影片时,教师可对英语国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达进行指导,如在看电影 “Home Alone”时可对国外家庭生活模式以及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再如高年级的学生在观看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时也可对国外的一些和生活方式进行适当展开说明。

3.在积累与分享中渗透文化。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成长环境,他们都在各自生活中有所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内外的学习当中,对于出现的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等热菅成做笔记的习惯,教师定期举行分享交流会,对比我国与英语国家对应文化内容的异同,使学生在浓烈的分享氛围中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比如节日文化差异,西方节日中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这些和我们中国节日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再比如姓名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这和中西方的文化是有关系的。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个个体,所以以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还有一些礼仪文化和饮食文化之类。中国人吃饭喜欢团团坐,点一桌菜摆中间。饭间会相互敬酒和敬菜。而西方人喜欢各点各的菜,比较忌讳别人夹菜。

4.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渗透文化。开辟班级英语文化角,通过这个小小的角落鼓励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活动,比如张贴有关外国文化小报,比如张贴结合教材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再比如“中西文化我知道”小集锦等来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内容及时而有趣,学生可以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当然,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不仅要鼓励学生融入、体验异国文化,而且要肯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导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体会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

第11篇

自酒店10月份放置我接手餐饮经理以来,我在餐饮严重缺少人员的情况下愈加勤奋的任务,降服重重坚苦,较理想的完成了餐饮部划定的方针任务,现对我的任务做出繁杂的总结。(完成任务情况略)

其次,我胜利的组建了一支团结的、年青的、敢想敢做的新步队,胜利的推出了一天破产额高达10万元的圣诞节和ktv包房全满的聚会宴,固然我们在办事进程中还具有良多缺少,但我置信这只是一个进程、一个阶段。

我国餐饮行业是一个完整协作的行业,市场空间庞大,行业壁垒低,跟着国民经济不变增加,城镇居民可放置支出增加。旅游生长等相关行业的生长也将进一步带动我国餐饮行业的生长。可是我国餐饮业协作剧烈,行业顺序和标准正在形成进程中,相关人才缺少与食物、餐饮卫生等相关的标准和法则律例还不完美,企业运营主体的平安熟悉和品牌熟悉缺少,餐饮行业缺少全国性的品牌,行业顺序还主要靠企业自律,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2、酒店要主动的企业、客商、家眷区、旅客供给针对性的办事和产物,也自然会分享到丰硕的客源和快速增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后厨办理与本钱放纵后厨的办理是整个餐饮办理中主要的构成部份之一,后厨办理详细的形式主人看不到只能经过厨房出品的菜系来辨别口角,如后厨办理杂乱,推不出好的菜系将直接影响到餐厅的名誉,因尔后厨办理不只仅是物色一个好的厨师长,而是增强对人事办理、人员素质办理、本钱放纵办理等主要的焦点环节。

1、对人员的营业停止查核,采用严酷的查核轨制,实施开端扩充制,每月对员工、厨师停止营业及素质查核,对分数最低的停止扩充。如许一是为了连结企业勾当,二是为了搞好协作情况。

2、运营性的推陈出新是运营上的需求,也是促进厨师手艺不竭进步,为企业增加魅力。由厨师长组织主干力气,按期研发,推出新菜,按期派出厨师到其他酒店停止进修交换,引进新菜肴、新菜系,丰硕自家种类。

3、成本来历于推销及一切环节的有效本钱放纵,所以本钱放纵的口角将招致酒店协作力的巨细,那么本钱放纵的不好就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效益,只要成立一个有效的本钱放纵零碎,将是我们益处的有益保证。4、推销部的办理是本钱放纵的主要泉源,理应成立严酷的推销轨制,严把验收关,对部门的精神量量、价钱、数目做好严酷的记实,让推销和验收相互限制、相互监视。

5、后厨厨师要做到对精神特尽其用,辨别否决原料的华侈,应本着粗料细作,细料精作的绳尺,对原料停止加工。

第12篇

作者简介:旅居瑞典多年,现居美国,全职妈妈,同时在美国大学选修教育学硕士课程。

每年1月开始,到处都弥漫着辞旧迎新的喜悦。新年过后,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为人父母的我们,除了购置年货。与亲人团聚、朋友聚会外,可不要忘了我们的宝宝们。为宝宝置办一个有创意而梦幻的新年,让他们从小就体验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接触美好的事物和感受人生的乐趣,并通过玩乐获得知识,趁机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可比做什么都要重要和有意必!而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其中的无限乐趣和宝宝小脑瓜里蕴藏的无穷潜力,甚至还会觉得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让我们一起来准备吧,2010,和宝宝一起过一个有创意而梦幻的新年。

让宝宝参与居家布置,体会亲子互动乐趣

新年到了,挂灯笼、贴春联,这是多么喜庆的事情。如果让宝宝也一起参与,那更是多了一份温馨与乐趣。多给宝宝创造机会,让宝宝做个小帮手,扶扶椅子,递递东西,出出主意,让他像个小主人一样忙来忙去,与他一起分享劳动后的成果,并时不时地表扬他一下。甚至我们还可以让宝宝自己去布置他的房间或爸爸妈妈的房间,我们只当帮手,说不定我们可以发现,宝宝的小脑袋里蕴藏的灵感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呢。

除夕夜的饺子,也让宝宝一起参与,并包出更多的新意。在饺子里包上各种好玩的东西,可以是签语饺子,让宝宝说出不同的祝福,爸爸妈妈帮忙写在纸上包到饺子里,然后和宝宝一起期待,看每个人都会得到怎样的祝福。相信那一刻,全家都会沉浸在惊喜与欢笑中,尤其是宝宝,他不仅学会了祝福别人,更知道了如何让人快乐。

给宝宝讲春节的来源与习俗,丰富宝宝的知识

宝宝的世界需要丰富多彩,对宝宝解说的方式却要简单明了。春节的习俗,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给红包等等,如何一件一件说给宝宝听呢?我们可以把自己所了解的编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甚至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我们跟宝宝讲“年”的故事。“年”是一个大怪兽,爸爸来扮演,妈妈和宝宝敲锣打鼓来赶走“年”。在一家三口追追赶赶、其乐融融中,父母与宝宝的感情不仅剧增,宝宝还很形象地记住了过年放鞭炮、敲锣打鼓的来历。

更广泛一点,我们还可以讲一年是怎样过去的地理知识。不要觉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要借助几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孩子一目了然。找来两个不同大小的灯笼,大的亮的灯笼代表太阳,小的不亮的灯笼代表地球。父母一人提一个灯笼,让地球围绕太阳转,告诉宝宝,当转完一圈之后,一年就过去了。宝宝会很喜欢父母和他玩这样的游戏,虽然他们不能完全听懂这些知识,但是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很多关于太阳、地球、月亮、春节、灯笼的图画。对他们来说,那是一块美好的天地,保存着热情与期待再次去探索。

与宝宝一起感受春节的气氛,增强宝宝对春节的印象

春节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的节日,对于宝宝来说,最开心的不是穿新衣、吃好东西,而是与父母一起感受春节的方方面面。有了宝宝后,他们就是节日的主角,我们要多留些时间给宝宝。

可以带宝宝去热闹的街头看看张灯结彩的装扮和舞龙耍狮的表演,让宝宝近距离感受节日浓浓的喜庆。带宝宝一起走亲访友,在大家的互道祝福中,让宝宝也大方地送出他的祝福。带宝宝一起放烟花鞭炮,这几乎是每个宝宝都非常喜欢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趁这个时间,带宝宝去动物园、公园或博物馆等地方,一般这些地方也会布置出节日的气氛,会举办一些活动,宝宝也会很喜欢。

为宝宝开一个新年party,让宝宝学会待人接物

一个正式的为宝宝准备的party,其实可以成为春节的重头戏。父母可以联系同在一个城市的有宝宝的亲朋好友,一起为宝宝们举办这样一个party。确定好人数后,让宝宝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份礼物,一个小袋子里装上几颗糖果或一张卡片就很好,关键是让宝宝学会准备和挑选。家长也买一些小礼物、小红包,准备在party的游戏中发给宝宝。游戏的内容随我们去发挥,简单好玩就行,甚至还可以策划一场“山寨版”的春节联欢晚会,让宝宝们自己上台来表演。总之,就是选择一个时间、一个场所,让宝宝们一起尽情地玩一次。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宝宝通过接人待物来增强社交能力。另外,宝宝从小接触这些美好的事物,比如party、朋友、礼物、祝福等,会让他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充满期待与热情。

给宝宝一些惊喜,让宝宝体会生活的奇妙

宝宝的世界也需要惊喜,我们可以花一些小心思,让整个春节生动起来。新衣天天穿,红包天天有,好东西经常吃,如果我们来一点小创意,那就超过了东西本身原有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让穿新农、给红包和礼物的方式更加有趣,就像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让宝宝充满期待。而且我们也可以借鉴圣诞节的方式,在宝宝睡着后,在他的床前挂上一只收礼物的袋子,第二天宝宝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里面的礼物,最好这个礼物是宝宝曾经梦寐以求的。我们选择在春节的时候送给他,他会特别记住这个春节。或者可以和宝宝玩一个寻宝藏的游戏,把为他准备的礼品分别藏起来,让他自己去寻宝,爸爸妈妈在一旁呐喊助威,或者一起寻找。当看到宝宝找到礼物开心的那一刻,为人父母的我们会觉得比谁都高兴。

要求宝宝为我们祝福,让宝宝学会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