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能集训总结

技能集训总结

时间:2022-04-13 22:1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能集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能集训总结

第1篇

经管类专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选手培训机制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现在,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并为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经管类专业能否通过有效组织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实践表明:一套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培训机制可以做到。这套机制包括科学的选拔培训流程、丰富的选拔渠道、灵活的培训方式、多样的指导培训方法四个方面。

一、科学的选拔培训流程

在长期的大赛组织过程中,经管学院不断优化,形成了完善的选拔培训流程:

1.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加强竞赛指导与培训。每个专业赛事,学院都集中专业最优秀的教师和实训指导师,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大赛组织的指导、参赛队员的培训。

2.通过调研形成专业技能竞赛目标体系,明确培训内容。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调研,熟悉技能大赛的竞赛方案、竞赛规则,分析大赛对选手知识和技能储备的要求;调查往届技能大赛项目的裁判,了解评分规则和选手容易出错的环节;走访在往届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兄弟院校,学习选手集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技能、知识、综合素质考察点在内的大赛培训目标体系,明确培训的重点、难点、策略。

3.配备与技能大赛基本一致的实训硬件软件,优化培训条件。根据大赛所需设备、软件,提前编制采购计划,逐步添置。实在没有设备的,向企业或大赛支持方租借;环境不逼真的,找企业实习基地,集训队员住在企业观摩、训练。

4.实现课程与技能大赛的对接,夯实学生参赛的专业基础。一是针对技能大赛技能考核要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考核大纲,每年适当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从源头上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对应竞赛的知识点、技能点,从知识介绍、设备操作、软件应用、成果规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单项能力。三是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实现素质要求与技能大赛的对接,提升学生参赛的综合素质。一是把技能大赛需要具备的科学思维、语言表达、信息搜集、文字撰写等综合素质,贯穿到每门课程的考核要求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对接的机制,每个学生活动要体现对参与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招标书中),活动的组织要求按照市场化的方式,经历投标、答标、中标、拉社会赞助、开展活动、评奖颁奖、活动效益评估等环节。

6.遴选优秀选手,落实参赛主体。根据赛事的要求,通过学生协会(社团)推荐、专业课程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推荐、大赛选拔、选拔小组笔试免试等方式,筛选出参加集训人员的名单;集训学生优秀的,参加校级专业技能大赛;校级专业技能大赛表现优异的,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7.建立比赛项目试题库,提供训练素材。指导教师团队应持续关注大赛、收集比赛试题资料、研究大赛的动向,结合职业岗位典型任务,编写技能比赛试题,建立课程竞赛试题库,试题库分基本、中等、高深三类试题,同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试用、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团队进行修改和审核,形成完善的试题库。试题库提供符合大赛动向、高度相似的训练内容,保证训练的素材。

8.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水平。基于试题库,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应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为参赛选手训练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方案(包括集训目的、集训内容、集训时间、集训地点、集训设备、集训计划、训练方式方法、效果评价等),进行明确分工,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推进训练计划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比赛成绩。

二、丰富的选拔渠道

为了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专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选拔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选出专业实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成员搭配合理的参赛团队,才能为获奖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经管学院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5种主体各异、程序不同、标准不一的选拔方式。

1.学生协会、社团根据兴趣、基础的选拔。每年新生进校后不久,各种学生协会、社团会在新生中进行新会员招聘。招聘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基础。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进行的选拔。

2.专业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在专业学生中进行推荐选拔。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师的经验,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从综合素质、反应能力、专业功底、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推荐、选拔参加大赛的学生。

3.专业从专业技能大赛校内预赛中选拔。每个省级专业技能大赛都会有相应的校园级赛事。在校园级赛事举办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指导老师作为组织者、专家、评委,可以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选拔优秀选手。

4.专业从集训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举办前夕,经过专业宣传,可以在自愿参加集训的同学中,根据学生集训中的综合表现,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赛。

5.专业从素质大赛获奖者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也需要有能说会写、综合素质高的选手参加。通过校园举办的辩论赛、演讲赛等赛事,结合大赛的所在专业,也可以通过赛事主办者推荐的方式,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参赛候选人。

三、灵活的培训方式

娴熟的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比赛心理素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和赛前的训练。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包括:

1.学生协会、社团的培训。学生协会、社团为了搞好自身建设,往往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家讲座式的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新老会员的传帮带、学员之间的模拟训练、对抗训练、友谊赛等。

2.课程项目化培训。将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与专业技能大赛对接,将技能大赛中的技能分解,落实到课程中的具体实训项目上,并以项目训练为载体,传授够用的知识。

3.专门项目化课程培训。根据专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时间,专业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甚至是囊括大赛主要技能的综合实训,在大赛前夕集中上课、培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水平和团队配合水平。

4.导师培训。每个专业建立导师制,若干个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从新生开始一直到毕业,始终固定地由一个专业教师指导,这既即便于发现人才,也便于持续培养。导师在培养、培训中还可以根据队员的个性、特长进行队员的合理搭配,组成各有特长和分工、协调互补、综合实力强大的参赛团队。

5.赛前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训。每个大赛的组织,都需要在一至两个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了组织好大赛,使参赛同学了解大赛的意义、程序、阶段和评比规则,指导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宣讲会、答疑等形式进行培训。

6.赛前集训。赛前可以将参赛选手、备用选手集中起来进行训练。集训有课余集训(即正常上课之外时间的集训)和停课集训(集训者全部课程停上,集中精力进行不间断的高强度训练)、开放式集训(集训者可以随时来,也可以中途离开或推出集训)和封闭式集训(任何人必须从头至尾全程参加集训,不能中途退出)两大类。集训的过程中,可能既包括知识培训、技能操作也包括往届赛题分析、操作点评和竞赛策略研讨,还可以以赛代训。

为了使培训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建立配套的学生集训课时补贴办法、交通餐饮补助办法、学分置换办法,以调动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培训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四、多样的指导、培训方法

科学的指导、培训方法,能够减少指导、培训的时间,提高指导、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经管学院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指导、培训方法。

1.指导方法

生物学指导法。在大赛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先用一个容易的小项目、小任务或工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小项目中逐步增加新的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自学、自我发现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后把小项目扩展成大项目,学生由具备单项能力发展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由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问题发展为独立地解决复杂的大问题。生物学指导法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可迁移的能力。

建筑学指导法。学生有时在赛前并不掌握比赛所用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通过强化讲解、训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在重复的、高强度的训练中掌握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会目前会的,但由于没有学会学习,仍然不具备不同环境下解决问题的可迁移能力。

工程学指导法。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模块化、分解式地教会学生,然后再由学生有机拼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完成大赛任务。

康复学指导法。针对学生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个治疗,化解病灶。

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特点、学生特点、培训所处的阶段灵活选择指导方法,也可以将三种指导方法综合使用。

2.培训方法

理实结合训练法。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了赛,赛中学,边练边总结,在学做练中引导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理论知识、巩固实践技能。

言传身教训练法。教练不仅是“言传”启发,也要“亲做”示范,以“做”的功夫体现“教”的本领,让学生感觉到娴熟的震撼。

分散训练法。针对学生特点,分别辅导、训练,或者在集中训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单独的训练,在训练中反思、总结、提高。

集中训练法。在临近大赛的一段时间,可以集中参赛队员、集中指导教师、集体住宿、集中时间进行指导、训练,提高整体配合程度。

轮岗训练法。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让每位学生在相对固定岗位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轮岗,交叉训练,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和衔接,增强学生配合的默契度。

模拟对抗训练法。通过参赛队员之间的模拟对抗赛、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制造临战的气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克服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把握比赛节奏,解决突发问题,在比赛中检验训练成果,在比赛中增强自信心。

校企业合作训练法。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项目,可以在校内训练的基础上,直接将学生拉到企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践,在真实的岗位上真刀真枪地干一段时间,加深学生对比赛项目的理解,增强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慢镜头分析训练法。通过录像的慢镜头,分解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帮助学生提高。

第2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集训;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具有市场导向性、模式多样性、组织规范性、注重操作性的特点。为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证明,技能大赛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技能大赛的视角研究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从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中寻求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持。研究表明,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推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充分认识技能大赛对技能培养的作用,构建适应于技能大赛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适应技能大赛的教学模式,这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一、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的实践探索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通过技能大赛以及大赛选手集训模式,促进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理顺职业技能大赛集训管理体制

完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为了大赛的有序进行,上至学校各行政部门,下至系部,抽调出专门的人员管理各项赛事活动,建立健全了职业技能大赛集训管理体制,以确保顺利参与大赛。学校成立了科研处,负责职业技能大赛的计划、组织和协调;学院实训中心,为职业技能大赛集训提供训练场所。明确组织关系,优化管理制度。为组织好各项大赛,组织关系明确,各个系在学校科研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各个项目职业技能大赛集训的组织实施和实践操作。正是有了健全的大赛集训运行机制,才使得学院的各项赛事都能捷报频传。

(二)完善职业技能大赛集训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影响人类社会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保证社会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合理定位确定培养方向,促使机制运行通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制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培训奖励制度,保障机制运行。

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通过多年来的参赛集训工作,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有了一套完善的参赛组织机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参与技能大赛集训涉及各个方面,需以多种条件作为支撑点。如要有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实验、实训场所完善;要有积极参与大赛的学生、老师;要有支撑参与大赛的动力源泉等。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创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教学理念下,领导更是非常重视大赛工作,除了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管理赛事活动外,从细节方面也很注重,比如从关注各种赛事到参与赛事以及组织学生集训、进入初赛、复赛、决赛都有一系列的跟踪措施,以保证各环节紧密相连,确保在大赛中能脱颖而出,从而扩大学校知名度,为学校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群众参与是关键

全校动员,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比赛氛围。每年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赛事不断,为了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比赛氛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师生积极投身于职业技能比赛活动之中,让师生提高认识,并接受和认可职业技能比赛。

全员参与,师生以技能大赛集训为载体齐头并进。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希望全员能够广泛地参与,不但学生的参与面广,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家长也参与到其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师以技能比赛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学生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展示个人技能水平,只要有赛事不管是校级还是省级乃至国家级,老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由于有参赛人数的限制,每次的参赛学生都要在已经报名的学生中经过选拔才能定人数。一般学校对参赛学生的选拔条件是平时表现较好,且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生才能参与,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有资格参赛作好准备。学校考核,以职业技能比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职业技能比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参赛老师和参赛学生都有制度上的保证,学院出台了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为全面提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竞赛水平,激励更多学生、教师参加到竞赛工作中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丰硕成果是动力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长期以来狠抓竞赛,形成了以“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练”“三苦”精神为核心的赛事文化。我校的指导老师苦练内功精心辅导,苏高职的学子在各类大赛中掠金夺银,尽领,竞赛的奇葩朵朵绽放!

三、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职业院校教学管理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能快速地进入工作岗位,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与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有不相同的地方,应鼓励学生冒尖。一是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培训。在培训中表现出来的优秀者,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集训,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对于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者,不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同时成功的打造了学校的质量品牌。二是加大对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和教师资源,把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假期举办优秀生技能集训班。参加过集训的学生,回到班级中,他们就成了专业技能训练中的领头羊,在班级的实践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压力,促进其他同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改善职业院校师资结构

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而“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应着力加强学校与企业间人员的技术交流,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技能大赛集训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变,既要懂理论还要会实践,应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和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或企业技师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应强化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班实践的制度。

改善教师能力结构。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备相关的能力结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而这种能力结构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比如技能比赛、参加培训等,没有技能型教师也就没有办法应对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集训。一是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辅导老师在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辅导工作中,不论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寒冬腊月总是仔细研究比赛规则,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比赛,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训,他们时刻都在把执着、毅力、信心传递给学生,而辅导的过程也正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二是以技能竞赛时机,培养教师操作技能。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使学生就业,教学内容应与企业要求同步。职业院校通过参赛获奖提升学校美誉度;职业院校应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如竞赛培训、赛前交流、现场观摩、裁判评分等。从而通过竞赛使教师学到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教师操作技能。

四、加强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的思考

职业院校技能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技能培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提高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对技能培养作用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技能培养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技能培养的评价机制,改革技能大赛集训工作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甘为众.技能大赛训练的成功要素[J],2010.

[2]邓德红.技能大赛训练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0(8).

第3篇

中秋前夕,通过集训特种狙击手严格选拔出5名“枪王”组成我军代表队,参加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金鹰-2012”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在外国参赛队(主办国除外)排名中,17个比赛课目14个领先,两个狙击小组以绝对优势分获总分第一名、第二名。

总参有关部门领导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已举办了三届,我军是第一次参加该项赛事。由组成的中国队有2个狙击小组(每组2人),共5人(4名正式队员,1名预备队员)参赛。本次比赛有中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及主办国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17支参赛队参赛。

为锻造出过硬狙击手队伍和挑选出过硬参赛队员,从2012年2月20日开始,以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紧贴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标准细则,集训全区侦察(特种)兵狙击手,先后完成了23个基础课目、17个国际比赛课目的强化训练。

司令部副师职专员李宝林介绍,集训中他们严扣细训,增大难度。每周落实6个训练日,每天训练13小时以上。摆锤射击课目,射击距离由100米增加至450米;指令射击课目,射击距离由400米调整为600米至1000米5种距离;参赛狙击手初选课目,在420米距离上,仅一发弹,如果未命中,便被淘汰出局,突出了狙击手“首发命中”的实战要求;8个课目采用“科姆斯托克”计分方法,对参赛人员射击用时和射击精度提出了双重要求;标准射击课目,由没有时间限制,调整为在2分钟内,分别采取卧、坐、立三种姿势对200、350、500米距离上的6个目标实施射击……集训中,共消耗弹药数十万发,消耗量是平时年份的5倍以上。

结合集训阶段训练考核,军区对参训队员进行了狙击手等级评定,10人评为特级,42人评为一级,73人评为二级,24人评为三级。

中国队教练、某特战旅副参谋长陈国韬对记者说,选拔确定国际比赛队员时,他们模拟实战和国际比赛环境,采取“比武竞赛、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方法,边训边考边比,全程末位淘汰,经过多次千里转战平原、山地、高原等不同地域,5次严格考核,从中选拔出20名狙击手进行高强度“魔鬼式”强化训练。同时邀请部队和有关院校心理学、射击和特种作战训练专家教授,全程参与授课和示范辅导。按照“技能精湛、心理稳定、经验丰富、体能超强”标准,狙击小组配对本着“性格互补、技能互补、体能互补、经验互补”原则,进行更严格的考核选拔和综合评估,最终选出4名正式队员—第一狙击小组组长、某旅副营长韩超,队员、士官张雷雷;第二狙击小组组长、某部士官班长付晓明,队员、士官宁存灿,以及1名预备队员出国参赛。

记者在内蒙古高原跟踪五大“枪王”出国前的最后十多天训练时看到,他们每天早上4点起床训练,晚上八九点太阳落山了才收工,匆匆吃点晚饭,又钻进帐篷用一两个小时回顾总结一天的训练情况,为了让明天打得更快更精准。在训练场上,记者发现他们每人都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画的密密麻麻。看出记者心存疑惑,第一狙击小组组长、有外号“猎狐”之称的韩超赶忙说:“我们每打五发子弹,都要从射击距离、风速、温度、着弹位置等方面进行一次总结提高,记下经验教训。”有“大侠”之称的二组组长付晓明补充道:“我们每名队员都记录成千上万条了,四五个本子都记满了。”记者敬意顿生:“智者定成大事!难怪这五大‘枪王’比其他狙击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训练场上,还有一件事让记者惊叹:为五大“枪王”提供训练保障的都是军区近两年基础训练比武的射击冠军、亚军和季军,几名教练要么是“特战枪王”,要么是“塞北枪王”—真是由老冠军托起了军啊!

出国比赛中,中国队克服比赛场地环境陌生、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语言沟通困难,以及哈方多次临时改变比赛规则和科目设置等诸多难题,凭着高超的军事技能、过硬的综合素质,打出了中国狙击手的威风,向外军充分展示我军扎实的训练基础、顽强的战斗作风、良好的国际形象,实现了“刻苦训练、勇争第一、誓夺金牌、为国争光”的参赛目标,赢得了所有国家参赛队的尊重和赞誉,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在特种狙击手集训及参加“金鹰-2012”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的实践中,编写出《狙击手训练教材》、研究制定出《狙击手等级评定标准》、总结梳理出《狙击手集训经验做法》、汇编了《外军狙击手训练资料》,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得到了总部的肯定。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田径队 赛前训练 报名和组队 训练内容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田径队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和经费的不足,大多采取的是赛前1―2个月短期集中训练的方式,造成教练员准备不足,于是忙于应付训练,常常会不切实际地只强调体能的大负荷训练或依主观意愿的专制训练,忽略运动训练系统和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的因素。那么,如何在短期内尽可能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乃是所有带队教练员的共性问题。我通过总结5年带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业余训练实践和多年的训练经历,分析、探讨和总结高职院校田径队如何在赛前训练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下面是仙桃职业学院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

仙桃职业学院田径队参加湖北省历届大学生运动会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体育工作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仙桃职业学院在运动队训练资金给予大力的支持,资金充裕是运动队正常开展运动训练的保障,学院还对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鼓励,在评先评优方面也给予优先。二是教练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精心组织、科学训练。三是运动员具有勇于拼搏、为校争光的精神。

二、根据学校实际,做好报名和组队工作

(一)运动员的选材是业余训练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绩。成功的选材是运动训练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组建学校田径运动队,选拔好运动员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职业院校学生运动员的来源较为单一,不具备广泛的选择性,只能够在本校内选。(1)在学院内张贴通告,让学生先自愿报名。(2)体育教研室老师推荐自己所带班级田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个别物色,最后还要征求个人意见才能正式确定。(3)通过校运动会竞赛来选拔。但这样选拔的运动员不一定是全校最优秀的运动员,因为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好,但不愿意参加比赛,还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的成绩好的但个子不高,没有优势,给后期训练带来较大的困难。接着通过2周的训练和测试淘汰一部分学生,公正准确地选拔确定好代表本院最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

(二)认真研究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及补充规定,对项目的设置、报名人数、录取办法和计分办法都要十分清楚。参考前几届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了解其他同组学校队员项目、成绩情况,扬长避短,确定有把握得分、取得高分的队员和项目,并作出针对性决策。如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增加了三项全能,而且按双倍积分。我们就安排三级跳远、1500m还不错的严浩同学报男子三项全能(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男生1000m);祖慧同学以前练800m,而且铅球不错,就给她报了女子三项全能(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女生800m),结果这两名队员都获得了金牌。如果让他们去报单项,还拿不到前三名,这一次我们16名队员参加比赛,几乎每个人都拿了分。因此报项准确对运动队取得好成绩也很有帮助。

三、根据田径赛前短期训练特点,安排好训练内容

(一)制定短期集训计划。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比赛的宗旨、规程,集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为比赛创造良好的准备状态,首先要制定目标,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励队员挖掘潜力,积极竞争,保守和过高的目标,会降低竞争意识,压抑参赛和集训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次要制定对策,短期集训特别是技、战术和心理训练,有很强的针对性,区别于准备期和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田径短期集中应抓住能拿分和拿牌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人,此外,还应研究在比赛中如何发挥本队的优势单项和有实力的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潜力,以获得优异成绩和名次。最后要制定各周训练重点,短期集训通常以小周期(周)为单位制定训练计划,使各小周期有明确的重点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

(二)短期集训的负荷结构及安排。短期集训是若干个周训练的组合,这些周训练过程,既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又彼此联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阶段训练过程。各周训练负荷的组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对于田径项目的短期集训宜选择周负荷的节奏比较明显的周训练负荷的组合,依据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特点和适宜负荷原则。如果以4周为一个短期阶段集训,第1周,总负荷量宜小,不能盲目加大强度。以较小的强度,较多的练习次数来恢复和改进技术动作,保证负荷逐渐上升,使机体逐渐适应。第2周,要安排次数很少的最大强度的训练,但不应使身体达到很疲劳的程度。疲劳应控制在休息一晚能基本恢复的水平。第3周,应使负荷总量达到全部集训期间的最高峰,适当安排连续2―3天比赛强度的训练,但练习的次数要少,密度要小,不使机体达到极限疲劳,长距离项目最好不进行全程比赛性的极限强度训练,可采用分段间歇训练等方式,以此适应正式比赛时的身体负担。第4周,负荷总量应降下来,使机体疲劳消除。强度次数很少的训练,可保持身体对器械、场地等良好肌肉感觉,以及多方面的综合的最佳竞技状态,防止由于负荷安排不当,竞技状态延迟出现现象的发生。

(三)短期集训的训练内容。短期集训的第1周,队员一般出现协调性下降和原有技术回生的情况。因此,开始集训时应采用中、小强度练习技术或技术的关键环节。在投掷项目练习中,可多练习原地掷、投器械,以及采用降低器械重量的练习;径赛项目可采用短距离的跑的练习,或中速跨越1―3个栏的练习;在跳跃项目练习中,可采用短程助跑的远跳及短程助跑的低高度高跳练习。这些练习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肌身的协调性,在避免疲劳出现的情况下练习,恢复、改进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在短期集训的最后阶段,应多做比赛性和测验性练习,以加强技术运用的实效性和比赛的适应性练习。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战术训练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已显得尤其关键,在高校的田径比赛中也早已运用广泛。从集训的中期开始,就应依据不同的项目特点进行战术训练。在中长跑中,运动员必须对比赛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弄清战术的意义和作用,这样可以避免运动员成为自己战术的牺牲品(如中、长跑的中间冲刺),可采用跟随跑,同伴之间轮流领跑等战术。单项短距离径赛中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在预、复、决赛中的战术安排。高跳比赛中的试跳起始高度,及免跳的使用,等等。良好的战术训练,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和好的名次。

四、结语

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对于高职院校的田径运动员来说,重大比赛前的训练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应为6―8周。教练员要根据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在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安排运动量。由于高校田径运动员不同于专业队的运动员,个体差异比较大,大负荷的临界值没有一个固定的适用于所有运动员的标准和界限,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量。只有做到理论上深刻领会、实践中全面掌握,才可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第5篇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已于2015年8月11日~16日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设46个竞赛项目,我国参加了28个项目,共获得5金6银3铜、12个优胜奖的好成绩,这是我国第三次派选手参加比赛,在世界技能竞技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技能的实力。

世界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组织

世界技能大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是由世界技能组织(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举办的国际最高水平的技能比赛,被称为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世界技能组织前身是“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 (IVTO )”, 成立于1950年,后改名为“世界技能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青年人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并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0年10月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10月,在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首次组团参赛,派出6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数控铣、CAD机械设计、美发、网站设计、焊接6个项目的比赛。2013年7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参赛19个项目的比赛。

电气装置项目竞赛内容

本届电气装置项目共有三个模块:家用或商用电气安装、KNX编程、装置测试。

家用或商用电气安装模块。模块一是家用或商用电气安装,竞赛时间约17小时,该模块采用可编程继电器和KNX总线技术实现家用和商业电气安装,且包含一个线路设计任务。线路安装方面要求至少使用三种不同的电线电缆,五种不同的电缆支持保护系统。

KNX编程模块。模块二是KNX编程,竞赛时间约2小时,编程所用的设备作为模块1的一部分由选手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该模块利用ETS软件对KNX器件进行编程调试,实现开关控制、灯光控制、调光控制和百叶窗控制。

装置测试模块。模块三是装置测试,竞赛时间约1小时,该装置电路包括照明电路、插座电路、电动机控制线路、电力电路等。

电气装置项目标准及配分

本届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各分项配分见表1所示。

A.操作过程中个人的安全以及所有模块完成安装后的电气安全。

B.按照各个模块所描述的指示,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报告、调试的过程也会被评分。

C.线路设计的评分依据于线路所实现的功能和电线电缆的选择,兼顾安全性和经济节约。

D.尺寸和水平垂直的评分时通过比较图纸和实际安装结果进行的。水平是指相对被检查的设备在水平线上位置;垂直是指相对被检查的设备在垂直线上位置。所有尺寸的公差范围在±2mm以内。

E.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必须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查:材料和线路安全;PVC和金属管在终端点和弯曲处之间、弯曲处和弯曲处之间、终端点和终端点之间至少安装一个管卡;材料、电缆电线、管等无损坏;根据图纸正确安装材料与线路;根据制造商的说明组装和安装材料与线路;装置干净整洁。

F.布线与终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90度位置观察连接处不露铜;导线上无刻痕或切割损伤;终端内无塑料绝缘;正确终止(无松动、电气及机械连接良好);布线工艺整洁大方。

G.装置的测试通过是否找到故障来进行评分。

H.编程的评分依照功能是否实现来完成。

选手训练策略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第41届赛“数控车”、“数控铣”两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和第42、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中国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在第41、42届中获得优胜奖,第43届获得电气装置项目银牌,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参赛,积累了一点经验。

及时收集大赛信息,全面理解竞赛规则

为了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大赛组委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大赛相关文件,主要有《世界技能大赛规则》、《技术说明》、《安全与职业健康规定》、《技能管理计划》、《基础设施清单》等。及时下载翻译公布的文件资料,搞清楚大赛的组织程序、竞赛内容和技术要求,这样才能科学制定训练方案,把握好训练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及时关注官方论坛,遇到技术问题时及时在论坛中提出,本届参赛时我们不仅及时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想法,组织技术团队和选手学习论坛的最新信息,做到不遗漏有益于我们训练的信息,做到每一位参与人员都能及时深入了解和把握世界技能大赛规则和技术标准。

科学制定训练方案,提高选手综合素质

进行技能点分项,明确分项标准。在制定训练方案前,应根据技术说明和技能标准要求,将技能点进行分解归类,同时要考虑相关联的技能点,形成完成项目所需的操作技能点,制定具体的技能标准,再对操作工艺进行优化完善,最终形成适合选手个人能力的工艺方法。集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安装模块的具体任务,细化出三十多个技能分项,结合评分标准先制定具体标准,在结合往届经验和选手特点探索完善操作工艺。

注重细节,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世界技能大赛主要注重选手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很多人认为完成工件加工是首要任务,往往忽略加工过程中检测环节,往往工件做好了分数却丢了。训练过程中除加强基本功练习,矫正选手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还要培养选手良好的质量意识。我们采用先开展单一技能练习,再开展复合技能训练;先进行单项技能练习,再进行综合功能训练;先满足精度要求,再满足速度要求。训练选手条件反射的本能,例如做到明确每一个工具在哪取、用完后放哪的本能反应,减少拿放工具的时间;做到明确每个环节的标准,每步项任务施工完成后,快速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每个工艺要点不丢分、少丢分。

积极创新集训方法,提高选手实战能力

从实战出发,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提高关键技术环节的得分能力。合理把握节奏与强度,从训练的每个操作程序、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抓起,大到项目整体要求,小到得分技巧,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将专家和选手的竞技状态在参赛前调整到最佳。

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注重选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训练,采取集中封闭与异地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先后赴广州、宁波、无锡、聊城、石家庄等地开展异地训练考核。模拟世界技能大赛现场环境,让选手全面了解世界技能大赛的程序、要求和技术标准,提高实战经验。邀请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心理专家多次到集训现场为选手进行心理辅导,结合选手的实际训练情况,和心理专家的建议,我们提出项目任务细化,任务目标化的训练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取大家所长

我们在总结上届参赛经验的基础上,参加观摩2014年欧洲技能大赛,与韩国、新西兰、台湾、澳门等国家技术专家开展技术交流,让选手走出去与国外选手进行技能交流赛。通过交流与比赛,进一步了解规则,找出差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多方面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还可以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参赛信心。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

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均是以工程实践为标准设置的,我们在选手培训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共同研究相关技术标准。本届大赛我们与KNX中国用户组织委员会合作,研究KNX技术标准,解决我们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注重放大效应,转化集训成果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过程,学习与借鉴连续三届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过程的训练模式、参赛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等,直接指导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重点专业建设中把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把参赛选手的培养路径转化为培养学生全过程,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场地是参照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设计的,世界技能大赛引领教学实训场所与装备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

一、准备阶段

随着比赛的临近,三月初已开始对参赛学生进行选拔,选拔对象主要为电子工程系优秀学生及电子爱好者协会的优秀成员。我们需选拔三名学生进行比赛:一名负责软件、一名负责硬件、一名负责画电路图。软件和硬件的参赛选手选拔基本顺利,参与画电路图的选手经过多次斟酌后也随之敲定。选拔的标准是先依照系部各任课教师的推荐及辅导员的推荐而确定的,选拔过程中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实际测试,认定该三位同学相对于其他学生确实具有很高的技能水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二、集训阶段

组委会竞赛培训结束以后便是繁忙的比赛集训阶段,在该阶段我们先制定了相关的集训计划,并安排学生停课备赛。

在集训的前期,样题没有,学生拿着套件毫无头绪,我们指导学生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强化,反复演练培训时的内容,并根据培训时的相关指导进行有限的发挥。

样题以后,我们指导学生针对样题进行进行反复练习,将比赛当中的所有模块都进行了练习,但是,本次比赛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整个的程序有75%是承办的企业工程师来提供,而需要学生编写的内容仅有25%,而那75%的程序是我们没有水平更改的。所以,很多时候75%的程序是存在问题的,这就造成我们学生不能够完成练习,需要在网上等待工程师的修改75%的程序,耽误了很多集训时间。

三、参赛阶段

1.对焊接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本次大赛采用的是双面板,上面布满了贴片元器件和各类精密元件,学生原在学校里面接触这种贴片元件的机会较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最终把硬件部分完全焊接出来了,焊接部分举办方给的时间非常少,这就要求焊接人员要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完成巨大的工作量,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2.程序方面灵活多变,本次大赛采用的是xilinx平台的zynq-7000,程序方面对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因为考的这块板子比较特殊,属于新品上市,网络上可以参阅的资料少之又少,我们对这块更是没有经验,所以在前期摸索费了很大的周折,加之这块板子用的是ARM,自然要求我们要对ARM核进行编程,一是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完全没有经验;二是时间紧迫,从零开始摸索,这样就导致了比赛进程开展的比较缓慢,所以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我们应该努力向这方面靠拢。

3.PCB制图难度不同以往,本次大赛原理图绘制和PCB制图不同以往,不光所用软件不是学校所开设的protel 99SE绘图软件,本次比赛用的是Altium Designer,而且比赛期间要求绘制的内容更是巨大,比如其中要求画出一个140个引脚的芯片,之前在学校我们从未接触过芯片的布局画法,虽然在训练中也刻意去加强这方面的强化训练,但是140引脚的芯片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画起来难度颇大。

四、取长补短,总结经验

1.将竞赛内容糅合在平时课程中

这里的糅合并不是将赛题直接植入课程中,而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修改,将竞赛中所涉及的领域对应至具体课程,将竞赛中用到的知识点在已有课程中进行突出强化,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

2.引进高水平教师

此次竞赛在硬件及画图方面都没有太大问题,软件部分遇到不少麻烦。近年来的竞赛愈发综合化,一个竞赛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和专业领域越来越多,本次比赛就涉及到的嵌入式开发这个领域,而这正是我们电子工程系教师所欠缺的,本系教师无一人接触过嵌入式开发,更不要说对该领域有所建树了。所有关于嵌入式开发的经验均是我们和学生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内通过钻研得来,完全是零基础的平地起高楼。对于难度越来越高的赛事而言,引进高水平教师已刻不容缓,高职的学生其实起点差别不大,竞赛很多时候就是在比老师比师资。“名师出高徒”一点也不错。

3.教师自身的培训需要有目的性,方向性

每年学院都会委派教师参与各类国培省培项目,我希望学院在为我们选择这些培训的时候更加合理安排,针对不同的教师要有不同的明确的培养方向,因为即使是一个专业,也有不同的细分方向,要在短时间提升年轻教师的学术水平,必须做到“术业有专攻”。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提高,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要求教师6个方面的提高,即技能水平、指导水平、信息搜集能力、训练管理、创新创优、团队协作的提高。

4.规范竞赛学生的选拔制度

此次在进行学生选拔的时候,还是有些仓促,选拔的范围和涵盖的学生数量不足。本次比赛在选拔上很幸运,确实选出了真才实学的学生,以后竞赛的选拔完全可以脱离老师“钦点”模式,可以向全系“英雄帖”,诚招高水平学生参赛,这样既可以把校内的选拔当做是校内的高水平竞赛,又能够最科学最合理地选拔出参赛学生,发挥出南机电学生的最高水平,另外电子方面的竞赛越来越与计算机编程相融合,大的趋势是软硬件同步发展,偏向软件。所以这也启发我们,在选拔方面是不是一定要把选拔对象框定在一个系部之内,其他系部有没有更高水平的软件人才,能不能帮助比赛成绩的提升,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5.打造竞赛团队

没有一个坚实的团队是不可能在比赛中赛出高水平的,经选拔后的学生应立即组成团队,以后的各项活动也要以团队为单位来开展,以后的赛事越来越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分工。

6.加强合作

对于此次比赛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及时,非要等到官方公布才能够获取准确的消息,这也是我们的一根软肋,应该积极和赞助商、主办学校联系,收集比赛信息,加强赛前辅导,有助于短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合适的情况下,聘请赞助商、主办学校相关人员来校指导训练,抓重点,努力使我校在省技能大赛上有重大的突破。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技能大赛使我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得到进一步延伸与提高,通过此次技能竞赛开阔了指导教师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有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促学习,比技能、促成长的良好学风和校风,也为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第7篇

开心:多变与挑战

培训是令人兴奋的工作,我喜欢它的多变与挑战性。今年4月份,教培中心把公司参加集团公司业务技能竞赛集训的工作交给我们部门,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我一直承办管理类培训,突然接手专业技术类培训,很担心自己能否应对。

凡事总有第一次,我怀着挑战的心情爽快地接了下来。这次竞赛集训包括8个项目,作为项目总牵头人,我与部门的几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探索。从基层的全员培训计划收集、选手的考试选拔、集训方案的制订与审核,再到整个集训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和主教练配合的基础上,探索着前进。

项目实施过程虽然顺利,但我们项目组成员都感到些许缺憾。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和经验的缺乏,我们对竞赛大纲的解读、集训方案的调整、对学员学习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等不尽如人意。在项目总结时,我和同伴们产生了许多改进的想法和建议,作为今后提升的基础。新的工作任务,能够带给人新的收获和体验,并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培训是令人开心的工作,我喜欢它带来的一张张开始陌生、随后熟悉的可爱面孔。我过去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工作,转到培训行业后,对学员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作为一个偏内向的人,我在学员面前却十分自在和愉悦。我乐享学员在户外团队拓展中的豪情,也会被他们结业分享时的柔情所浸染。感谢培训带来的这些美好。

感动:保持那份激情

每当看到培训中所有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会让我感动。我经常由衷地感叹: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是什么让我们依然拥有年轻人的那份激情和热情?我想,应该是培训。

今年5月,为了丰富学员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团队建设与交流,我们精心策划了一次班级文艺活动。活动当天的傍晚时分,我们带着学员来到公园,简单地布置好舞台,摆放好音响与灯光。活动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开始了,同学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更有小品、曲艺表演,不断引发阵阵笑声。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活动结束后,我们冒雨分头收拾道具、器材,还引来学员们帮忙,那场景俨然一首雨中欢乐颂。

困惑与希望:创新培训技术

培训中有快乐,但形势的变化也让我感到困惑。集团公司远程培训系统的应用推进,对企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培训手段和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培训,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在线培训能实现传统培训的功能吗?没有了真实的课堂,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我还会喜欢这样的培训吗?

第8篇

技术能力、专业技能不仅是工作中对于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的能力,也是职业选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职业技能水平高,就会对这种职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使自己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加一定的竞争力。在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也有许多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成功地踏上创业的道路。高俊坤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高俊坤是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07级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现在的他是一个IT行业的老板,经营着一家网络技术公司。我没法把现在文质彬彬的他与三年前刚入学时候的他联系起来。刚入学时,他是一个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性格暴躁,有许多不良习惯,面临被学校处分即将退学的境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丁利刚老师发现了他对动画制作的兴趣,推荐他参加了FLASH动画兴趣小组。由于高俊坤对动画制作的爱好,以及丁老师的耐心教导,他一改往日学习中懒散的习惯,在专业技能方面勤学苦练,很快他就被推选为学校集训队的一员。自从进入了集训队,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学习上,专业技术能力突飞猛进,再也没有出现过违纪现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高俊坤参加了2008年度的各级技能大赛。2008年12月,他获得了常熟市职业技能大赛动画制作组第一名;2009年3月,他又获得了苏州“宝时得”杯职业技能大赛动画制作组第一名。

2009年7月,高俊坤开始了校外实习。期间他在多个电脑公司、广告公司打过工。他工作努力认真,熟练掌握各方面的技能,了解公司的运作,不断积累经验。半年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高俊坤于2010年3月在常熟市招商南路258号创立了常熟市百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产品摄影、网店装修、营销推广等电子商务外包服务。由于公司业绩较好,规模扩大,他又于2011年10月在常熟天虹服装城成立了常熟市百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模特经纪、广告文化传媒事业。在高俊坤与全体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事业一点一滴地不断成长壮大,服务的客户超过百家,冰飞、千仞岗、九鹿王、皮尔卡丹等常熟知名企业相继成为了公司的客户,并得到他们的好评!

谈及当初自主创业的原因时,高俊坤说到:“通过技能大赛,培养了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实习,了解了市场,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决定尝试一下自主创业。”谈到今后发展,高俊坤说:“基于自身的技术能力,自己有信心使公司稳步发展。公司地处常熟招商城,是中国最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公司在开展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和网店托管服务的基础上,成立类似阿里巴巴网、淘宝网的服装网上交易、展示平台。同时与知名服装品牌合作,为其搭建广告传媒,电子商务平台。”最后高俊坤总结道:“正是由于通过技能训练,才使自己态度转变,刻苦钻研,学有所长。同时通过技能大赛,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升华提高。因为自己对专业技能水平的自信,促使自己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引导自己创业。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自己也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和曲折,也正是由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支撑,才能坚持不懈,以苦为乐,勇于接受挑战。”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基本确定了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不同的是毕业后想去找份工作,还是去自主创业,在校期间我们都应该认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建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做到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因为这是进行职业选择,顺利就业、创业的基本条件。很难想象一个连专业学习都不合格、专业文化都没有的人,能在当今的社会上成功地实现就业、创业。而参加技能集训,参加技能大赛不失为一条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培养专业兴趣的捷径。

技能比赛引领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走上成才之路;专业技能能力引导我们艰苦创业,迈上创业之路。提高自身技能,自主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5

2007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八年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技能大赛全面覆盖、层层竞赛的工作已渗透到各级职业教育部门的常态化工作中,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进展其才提供了舞台。多年来,江苏省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成绩遥遥领先,一方面与江苏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紧密相连,同时也与江苏省对大赛的组织管理息息相关。

在积累了多年的大赛组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启用大赛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管理各类信息,完善大赛组织,宣传扩大影响,深入统计分析。本文将就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1 大赛组织工作在传统办公模式下的不足

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随着规模和影响的扩大,在组织工作上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江苏省在多年的大赛组织过程中,认识到对于这种覆盖面广的赛事,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存在以下不足:

1.1 比赛项目多,赛点分布广,信息流转速度慢

从2011年开始,江苏的比赛项目已多达60个以上,这些项目分布在全省13个地级市的20余个赛点同时进行。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电话、短信、QQ群等方式,文件传送主要依靠快递,信息的和流转速度较慢。

1.2 涉及人员面广,交叉办公效率低

在工作人员安排上,组委会设置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全省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各地级市设置本地区的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区所有项目的比赛工作。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存在某个地区工作人员接受来自不同专业工作人员的信息,信息的流转渠道交叉,办公效率较低。

1.3 纸质文档多且不规范,信息查阅困难

2011年江苏的参赛选手已达4000人次,每届比赛的报名材料和在组织的过程中存档的文件数以万计,查阅困难。

1.4 缺乏科学统计分析的工具,数据共享困难

职业院校举办大赛的目的是期待通过大赛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从大赛的统计数据中挖掘信息,是进行分析和提高的依据。传统办公模式下,缺乏一定的分析模型,并难以在各级各类单位共享。

1.5 比赛成绩和奖项评定计算复杂,较易出错

由于各个赛项都有一套评分的标准和成绩计算方法,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由工作人员进行成绩处理,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偏差。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成绩处理和获奖人数的控制,有效提高正确率、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

2 设计思路

2.1 组织流程设计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7年举办以来,大赛组委会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人员从具体的事务中总结和规划出具有一定时间节点的组织流程,将平台分为四个子系统,近60功能模块,完成报名管理、赛务管理、国赛管理以及培训管理四个阶段性工作,如图1所示。组织流程的科学划分,是大赛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2.2 用户类型设计

作为省级大赛,每年参与组织工作的人员数以千计,一个合理的用户体系能方便组织管理,保障系统安全。系统从实际参与组织的大赛人员出发,将用户类型分为系统管理员、专业管理员、区域管理员、赛点管理员、集训管理员和学校用户六种类型,实现工作任务的点对点流通以及公共资源的共享。

3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分析

平台根据大赛组织流程,分为报名管理系统、赛务管理系统、国赛管理系统和培训管理系统。

3.1 报名管理系统

报名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参赛选手和管理人员信息的文字和图像采集、地区初审、查询统计等工作。报名方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选手单独报名和批量上传两种方式。

3.2 赛务管理系统

赛务管理系统主要完成选手资格审查、选手管理、成绩管理、统计分析、文件管理和赛点工作等赛务工作。

选手资格审查是组委会根据相关文件对所报名的选手进行资格认定的过程。该功能模块与江苏省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师资管理系统对接,完成对选手参赛资格的确认。资格审查过程中,专业管理员与区域管理员互动,区域管理员根据审查结果对报名材料进行实时的修改和确认。

选手管理模块包括各项目选手参赛号自动生成、选手查询、检录信息打印、选手准考证打印等功能。

成绩管理模块为各专业管理员提供成绩组态的功能,各专业工作人员在赛前对成绩的计算方法进行组态,定制不同比赛项目的成绩单,如均分计算、如去最高、最低分计算等。成绩计算采用组态的方式,能适应成绩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最大程度保留成绩的原始信息。在比赛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预先设置的计算方法录入成绩,并能完成奖项设定、成绩、成绩查询等功能。

统计分析模块基于比赛数据,从地区间、专业间以及年份间进行深层次、多方位数据挖掘,形成表格、柱状图、饼图等统计图表,为各级各类单位提供分析依据。

文件管理模块是组委会各类工作人员文件传输的重要工具,并能对模板文件以及政策性文件进行存档。

赛点工作模块主要提供赛点的相关信息上报和参赛人员信息的预览,如经费预算、大赛指南编制、参赛人员查询等功能,为承办赛点在交通、食宿等方面提供服务。

3.3 国赛管理系统

国赛管理系统完成省赛结束后国赛集训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功能包括集训选手选拔、集训选手成绩管理、集训教练管理、国赛选手选拔、国赛教练管理、国赛组队信息录入、国赛成绩录入以及国赛成绩分析等功能。

3.4 培训管理系统

培训管理系统用于技能大赛后师资培训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功能包括培训人员报名、考勤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4 管理员培训工作

江苏省技能大赛组委会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信息化组织管理水平,为了加快提高各级各类管理员的信息化素质,每年定期举办区域管理员、专业管理员、赛点管理员、集训管理员培训,在规范工作的同时,从用户的角度对平台提出改进意见,使平台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5 技能大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意义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标志着我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促进大赛的组织工作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和挖据省职业教育在专业分布、学业水平等方面的潜在信息,促进我省的职业教育发展。

5.1 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以信息化的手段管理日常工作,将具有多赛项、多赛点的分散性大赛统一到平台上进行管理,提高了信息的流转速度;将大赛赛程合理划分,时间节点严格控制,使流程清晰、有序;将人员从低效率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避免重复性劳动。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大赛,是平台的重要作用。

5.2 使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采用流程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操作,增强时效性。数据的采集由计算机控制按照规范填写,信息更加完整规范。

5.3 有利于大赛向更加公开和公正方向发展

大赛信息采用统一形式,避免了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均衡现象。在资格审查上采用与学籍系统以及师资系统对接的方式,严格审查参赛资格;成绩评定采用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等方式,大大减少了错误率,降低了申诉率,更有利于大赛向公开公正方向发展。

5.4 降低大赛运营的成本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减少了工作人员人数、办公用品以及各种耗材的数量,缩短了整个赛程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大赛在组织工作上的费用。

5.5 建立健全大赛质量保障体系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更加建立健全了大赛的质量保障体系。平台从各个层面各个终端采集数据,实时数据动态反映整个省赛期间、集训阶段以及师资培训阶段的整体情况,是高水平大赛、严标准管理的质量保障。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管理平台经过四年的运行和升级,组织架构科学、业务流程清晰、用户体系完善、使用功能全面,为省技能大赛的科学组织管理提供了平台,同时对各种赛事的管理具有推广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60年教育辉煌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9.

[2]彭召波.建立健全技能大赛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J].职教论坛,2010(35):19-21.

[3]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4):135-136.

[4]于玲,谢依玲.大学生科研训练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4):84-86.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培优集训;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0-02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近几年实行的“以赛促教、全面培优”的赛前培优班的学生表示高度的认可。因此,在结合我校其他项目培优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探索提出“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培优班的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领导机构

一个赛项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化的制定方案和落实具体实施工作。我校在组织上首先确定指导思想,具体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培优班全面开展工作,土木科科长作为副组长负责培优班、集训队各项工作安排与协调,抽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技能培训指导,启用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工作,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方案

1.资格审核。动员在校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结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择优选择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细心、活泼,严于律己、善于观察、服从指挥的学生。

2.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及绘图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图的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再对建筑给排水和控制电气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进行培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四周。(1)给排水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的识图与绘制,建筑水电材料工程量表和材料清单编制基础。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给排水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电气平面图、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制。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电气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电气施工图。(3)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前四周所学知识点,重点测试学生给水排水、建筑电气识图能力,遴选出10~20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考试要求:试卷答题,独立完成图纸绘制。

3.第二阶段水电基本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进行“管工”实操训练,再对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五周。(1)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训练。培训内容:不锈钢复合管、镀锌钢管、PPR管、UPVC管下料、切割和连接。管材的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粘结。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管道的下料、切割和连接。(2)管道配件、附件的安装以及施工验收训练。培训内容:水泵、压力变送器、水表、信号蝶阀、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末端试水装置、水龙头、淋浴器、洗脸盆等水暖器材。管道水压试验、水冲洗、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器件的安装和连接,管道试验。(3)电气安装与接线训练。培训内容:信号蝶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压力变送器、水表、液位传感器到控制箱端子排之间的连接;水泵到控制箱端子排的连接。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和连接。(4)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前五周所学知识点,以手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喷淋系统为重点。考核完毕后,结合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培优小组老师指定学生两两组合,力求达到一名水工和一名电工相配对。

4.第三阶段自动化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自动化仪器设置、调试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PLC、变频器和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二周。(1)系统控制与调试训练。培训内容:电气控制柜PLC、变频器、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变频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抄表计费程序设计与调试,喷淋灭火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给排水监控程序设计与调试,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设计。(2)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手动仪器控制和自动化设计、调试技能,以PLC自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重点。

5.培优强化集训阶段。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要求对前述考核过关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综合集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一个月。阶段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配对。重点考核绘图准确性,材料表编制,水电系统安装快速,手动启动顺利,自动化程序编写快速,纠错查错准确,文明施工程序,队员配合默契程度,以及体能和心理素质。

6.体能训练及文明施工要求。以上训练计划需适当安排体能训练,如长跑训练体能,铃训练上肢力量,由专业体育老师具体制定体能计划。培训全过程贯穿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训练过程做到佩戴安全帽、手套,材料、工具摆放,工作区卫生清洁,废料处理得当。

三、所需要设备设施条件

第一阶段需要40~60人多媒体教室一间,第二、三阶段需要10~20人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需要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4套、PC电脑4台、配套管材、线材、电气元器件一批。

四、总结

全国技能大赛培优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教学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赛呈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上述是我校在交流总结各省队指导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以此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指导老师亦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态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加强培优班学员的心理辅导,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8-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即兴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教学竞赛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应该从与英语演讲相关的培训与训练中有效促进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来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等单位面向全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其中以口语形式为主尤其是英语公共演讲的赛事由于其集挑战性,受众广泛,娱乐性等特点,经过宣传,媒体,网络等报道,在国内外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参加赛事的高等学校,院系或学生个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与口语培训”项目,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以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英语竞赛。该项目对学生英语素质及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意义。该培训项目自实施以来,经过项目培训的学生往往在校级和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和我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举办的国家级英语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学校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参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外由于近年来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招聘考试也加入了即兴演讲环节,由此使得英语演讲比赛培训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培训模式的目的

探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旨在设立优秀英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储备人才库,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选拔机制,以随时准备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内及国内的各类英语口语类竞赛,改变过去每次英语演讲大赛前临时指派指导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参赛、比赛成绩欠佳的多年被动模式,避免国内大赛前临阵磨枪,优秀人才不足的困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确实为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大赛的表现带来了质的改变。

该培训实践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学生入学,毕业)和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优秀英语口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英语人才,并且使英语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贴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该培训模式在青海省内为首创,适合以我校为试点,在培训项目成功后可在省内推广。

(二)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意愿,却苦于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难以突破的障碍,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口语训练。除了少数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词汇局限、结构松散、内容浅显,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难有明显的提高。课后由于缺乏语伴,缺少指导,自己主动进行的口语训练计划也难以实施下去。因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瓶颈始终难以得到提高。而针对竞赛的口语培训重在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浅层次的口语交流,就某一话题进行挖掘阐述。通过真实的有准备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出,英语学习者有机会真正盘活所学的词汇、句法,把消极易忘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国外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新鲜的观点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语言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大脑,养成认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思考的习惯,苦思多疑,多提问题,并学会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演讲实践的语言活动中,要做到吸引听众,就必须有新鲜的见解或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避免人云亦云,空发议论,不具体,无例证的思维习惯,在选择话题或表述方式时要有独立性思考。口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得体的语言。要提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语言材料,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发掘新鲜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让听众听懂且印象深刻,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语体并对重点信息的适当重复。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思考,如对听众的需求分析,内容安排,组织结构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习拓展思维能力、搜索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其它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素质。

(三)培训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培训模式应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首先,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重新激起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综合运用语音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谈话质量。其次,克服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困难,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增加信息的输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涉足英文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等,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吸取各家之言,拓宽眼界,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信息的积累和丰富能够增加学生的谈资,使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再者, 在不断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突破纯语言形式的操练, 将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自行发觉总结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 应该进一步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 努力摆脱母语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对目标语使用的影响, 尽量采用适合于目的语语境的语言形式。

三、符合现状的培训模式:长期培训+赛前集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笔者采用将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与演讲团队集训相结合模式,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培训人才并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该培训模式是目前适用于我校及我省的有效培训模式。

(一)长期培训: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立在青海高校属首创,在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处于探索性阶段。目前国内试开设本课的学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笔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英语公共演讲”的全校公选课,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长期发展和增加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力。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开口困难,该课程的设立帮助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突破基本的会话层面、培养其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外语人才。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逻辑思维力、组织构架、自信心的培养等。提高了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英语公共演讲课是英语口语教学新课型,同时旨在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队的模式,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已扎实的前提下运用语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以2013年为例,选修该课的学生人数达到99人,另有未能选修此课,前来旁听的学生合计人数为106人。学生出勤率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一些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在全班演讲,并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反馈意见。该课程的设立为我校培养了优秀的外语毕业生人才,也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型外语人才。

(二)长期培训: 建立演讲团队

该演讲团队培训对象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英语演讲人才,主要为全国各类英语演讲赛事及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储备人才。鉴于演讲团队英语授课和培训的性质,对入选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英语基础,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级考试。在经过自我测评、教师评估等环节后,第一轮入选演讲队的选手应按要求选修或旁听英语公共演讲课。在进行几周教学课后,笔者会通过平时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第二轮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演讲大赛集训团队,该团队成员人数固定在5-6名,实行末尾淘汰制。以每周二次实践课的形式授课,上课期间采取高强度、反复操练、定期内部比赛的模式,在全国演讲比赛前三到四个月确定最终的2-3名种子选手,再进行赛前突击培训。

(三)赛前集训

赛前集训即为比赛前三到四个月对种子选手进行的强化训练。培训主要分为单独培训与团体培训两种方式。单独培训即根据每个参赛选手的特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选手量身定做赛前准备进度、听说读写任务及与指导教师赛前演练时间。团体培训即请各位种子选手到场,根据比赛流程模拟比赛,各选手参加每一环节并在每一比赛环节结束后互相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点评,团体培训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两种培训模式结合,使赛前培训的节奏紧张有序、选手能合理安排赛前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该模式效果良好,帮助选手从容应战并且捷报频传。

四、培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课堂应用与实践

近年来笔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开设英语公共演讲公选课,具体操作如下:本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的任教,同时担任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公共演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材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同时应用的其他教材有:《英语演讲选评100篇》、《英语演讲实训指南》和《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此课程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教学课,一种实践课。公共演讲的教学课是这样进行的:开始上课时,请学生就上次布置的演讲题目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反馈,内容包括语言特色、礼仪知识,着装要求等知识。上课开始向学生发放讲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补充材料,目的是为学生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提供基本指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演讲范例(主要来自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英语演讲选评100篇》两书的配套光盘),进一步为学生解释讲义内容要点。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对观看的演讲视频进行点评、并介绍与之有关的演讲技巧,如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教师布置即兴演讲题目,请学生就题目准备两分钟后上台来演讲,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应用与实践

这种以上教学课为基本形式,辅助以团队集训并层层选拔的比赛选手培训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内为我校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演讲大赛参赛选手。未能入选集训队的同学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英语公共演讲的极大热情,并且以优秀选手为榜样,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该培训模式成功地将我校学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舞台,历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在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屡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并分别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的成绩。该培训模式的实践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全国英语竞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知名度,提升了青海省英语口语教学的形象。同时我们培养的参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常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争取到好的工作,历届获奖选手纷纷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目前均就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五、结语

总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两项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英语能力大赛。而在全国范围内,我省的学生起点较低,从资讯、能力、学习外语环境方面与省外学生有差距,在全国大赛中很快显露出不足。由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完善并实践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力争我们的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将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ucas,S.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李少红.论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多途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3]宿玉荣.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12篇

摘要:文章介绍了鞍山市图书馆组织开展业务竞赛活动的实践探索,论证了业务竞赛机制的建立对图书馆建设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110-02

为参加好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图书馆承办的2012年“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活动,并想在这次全省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选手的选拔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鞍山市图书馆确定了以考代评的选拔机制,利用竞赛考试的形式在全地区选拔鞍山代表队成员。为此,我们在考试的各个环节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下面结合这项实践活动,粗略地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1方案的制定

鞍山市图书馆领导非常重视这次竞赛工作,为全力备战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进行了积极组织筹备工作。首先,成立了“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和“鞍山地区业务竞赛办公室”,召开了地区竞赛活动工作会议。在会上,馆领导对鞍山地区业务竞赛整体工作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定了以业务竞赛考试的方式,选拔出参加全省竞赛的队员,并就如何通过竞赛提高图书馆员专业技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根据会议精神,竞赛办公室制定出“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方案”和“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集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竞赛的组织领导、竞赛目的、内容、考试方式和集训事宜。在方案中对市馆各部门及地区基层馆提出具体的参赛要求。方案以文件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全馆各部室及全地区各基层图书馆。

市馆和各基层馆按照文件要求,自由组成三人一组的竞赛队,每名参赛队的队员负责一个科目的考试,各基层馆填写电子报名表,通过电子邮件报名。

竞赛办公室积极进行了竞赛前的筹备工作。按照馆里的竞赛整体构思对竞赛期间的组织工作、竞赛细则的制定,考场要求等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讨论。针对竞赛考试题型、赛场调度、考试评分标准等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赛事安排和考务人员的职责分工,为确保竞赛考试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准备。

2试题

2.1试题的内容

在复习、考试范围上,将省馆给出的业务竞赛参考资料作为竞赛复习资料,便于选手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竞赛复习。

由于复习内容很多,在考试内容上充分结合图书馆业务特点,针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遵循工作规范,精心设置竞赛内容。以“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竞赛试题为例。竞赛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试题中的30%为基础知识测试题,70%为实际应用性测试题,大多数考点都是从日常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需要引起重视的典型问题。图书加工操作题是日常工作的缩影,对参赛者知识和能力测试的可信度高、区分度显著。知识测试题则可以扩大考查知识的范围。参赛者既要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竞赛题同样高度贴近图书馆工作实际,既有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知识测试题,也有模拟日常工作中图书馆网络技术的操作题,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日常备份流程和规范、数据库配置方案、业务数据查询办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配置、IP 地址分配原则等,从简单的计算机基本应用知识,到复杂的数据库网络维护技能,无不包含其中。

2.2试题的特点

如此广泛的内容,给这次考试增添了不少难度,从而也提高了对选手的要求。这次的试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2.2.1可控性。即题目必须考虑到馆员的层次、水平和年龄差异,比如题型,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的可控性,如果考题过于简单了,那么就达不到竞赛目的。反之,又会使馆员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竞赛考试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达到3:7的比例,这样能更好地控制竞赛考试的节奏。

2.2.2创新性。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学科内容,因此,在出题时要强调知识交叉、渗透和综合,试题的立意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馆员的各种能力。

2.2.3有效性。即试题必须使人觉得能真正引导馆员学习业务知识,谨慎处理新增内容与基础知识试题的占分比例,突出对馆员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同时又必须与时俱进,体现知识的及时性。

2.2.4科学性。出题人员的素质决定试题质量高低,每道试题都需要进行反复查证,同时正确答案确保是唯一性,这就要求出题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否则就会出现试题质量低,或是出题不科学的现象。

2.2.5地域性。展现地方图书馆服务特色,题目设置既要引导馆员关注本馆、本地区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进而关注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使馆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

3题量及题型

3.1题量

我们主要依据每一科目知识量,以六十分钟为答题时间,出题量约50道试题,在业务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应该可以顺利答完。如果题量过大,势必会给考生制造紧张情绪,造成答不完试卷,而影响考试质量。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题量是提高考试质量的必要保证。

题量确定后,就要确定各层次试题的分布。目前我馆这次竞赛试卷中,知识记忆题占25%,知识理解题占35%,综合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40%。

3.2题型

试题的量和层次分布确定后,就要确定选择什么题型实现试题层次的分布。最初我们准备在全部竞赛考试范围内确定10种标准题型,经过实践,这种做法行不通,因为各科目差异很大,题型太多,容易在考试中起干扰作用,影响考试的效度。经过认真考虑,最终确定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这几种通用题型,基本上各科目的题型都在这3~5种之间。

4考务安排

4.1试卷的制作

从这次竞赛考试开始,我们采取标准的试卷模板制作试卷,在卷纸上设计了密封装订,这样在考试结束后,将写有考生信息部分进行装订,有效地避免了人情分,减少出错环节,规范了考试工作。

4.2考场座位安排

首先,我们按照馆员所报考的科目进行纵向交叉排位,再将市馆的各部门与县区馆横向交叉排位,并将考场座位安排示意图贴在公示板上,选手进入考场后要按照指定座位号入座参加考试。

4.3试卷的保密

为了体现竞赛的公平原则,我们在出题、校对、印制考卷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严格保密,由专人印制并加贴了封条进行封存,以防考题泄露。

4.4监考工作

在考试前,我们向考生宣读了“考场纪律”,安排了3名高级职称的馆员进行监考,确保竞赛考试工作严谨有序地进行。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对试卷进行清点、检查无误后,将试卷按考号顺序编排、密封装订。

4.5组织阅卷和录入成绩

在试卷密封的情况下,我们立即组织人员集中批卷,要求评卷人做到公正、合理,防止偏宽、偏严和错评、漏评。

成绩出来后,按照每项科目进行个人排名,再将团体成绩进行排序。按照省里组队要求,三名队员必须有一名队员是基层馆的。经过两场考试后,代表鞍山地区参加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的队员选。这个竞赛选拔成果更具有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激励性。

5集训

在明确集训目的和集训要求后,队员进入集训阶段。集训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期,把队员集中起来,将自己的再参赛科目重新复习一遍,主要方式是自学;第二阶段为强化训练期,这个阶段由馆里组织人员,把参考资料中的内容编成各类题型,组成题库,对参赛队员进行辅导和一轮一轮的实战考试;第三阶段为心理调整阶段,主要帮助队员调整紧张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辅导工作。由于选手自身素质有一定差别,选手存在着一些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有的选手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比赛,心理压力大;有的选手在单位承担部门的领导工作,学习的时间少。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让选手明确参赛的目的,适度地减轻压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全省各代表队的队员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技能高手,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所有心理素质高低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重要的作用。

6竞赛后的思考

6.1竞赛选拔机制的建立

建立起适合本地区业务竞赛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能够保证今后业务培训教育工作的持续性,不会随着人员及领导的流动而发生改变。

6.2试题库的建立。

题库的建立提高了竞赛考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考试实施的便利性,对于参加竞赛人员来讲,相对增加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6.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这种层层选拔,优中选优,为图书馆员提供更大的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参赛队员一路走来,强度逐渐增加,指导逐级提高,潜力得到最大提升。

6.4将竞赛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