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亲子活动通知

亲子活动通知

时间:2022-10-06 03:49:27

亲子活动通知

第1篇

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活动。

亲子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成人和孩子一起郊游、参观、学习、生活、游戏等等,其中亲子游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亲子游戏的频率及质量,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我园地处小城镇,将近一半的孩子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低、业余时间少,特别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了祖父母,老人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其它无所谓。笔者认为幼儿园有责任指导家庭开展亲子活动,我园尝试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活动的意义,提高亲子活动的水平。

二、亲子活动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我们对小班新生家长进行了调查(本次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13份):

从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对亲子活动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在“您在平时与孩子游戏或对孩子进行指导的时候存在什么困难?”这一栏里,许多家长填的是“自己水平有限,不会指导”、 “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话”,有的则说不知道如何开展亲子活动。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认识,对孩子的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部分家长表示“没有这么多时间去陪孩子玩”,有的家长仅认识亲子活动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反而使亲子活动成了溺爱孩子的机会,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要玩骑马时,他(她)就乖乖地让孩子骑在背上等。

三、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家庭的背景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时,我们发现,家庭在亲子活动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的家庭不多,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活动多为智力活动,对幼儿的情感、情绪、兴趣、表达的方式等关注较少。

3.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以母亲为主,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的比较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和孩子玩谁都一样。

4.家庭亲子活动种类比较单一,家长掌握的亲子活动很少。

四、转变策略

我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意义的认识,有效地开展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园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寻有效的方法,对各种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提高家庭亲子活动的质量、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使家长能够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亲子活动的作用。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专家讲座、半日开放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身心特点。家长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3至6岁孩子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注意力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不稳定,在个性方面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在亲子活动中要注意遵循这些规律,使用适合孩子特点的科学方法。

2.通过请家长来园参加家长交流会、参与班级的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等形式,转变家长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其他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妈妈的事情”等观念。让家长明确地认识到亲子活动过程中,除了发展孩子的认知、良好个性以外,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游戏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是其成长、发展的基础,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亲子活动应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

家长在活动中应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培养技能和技巧。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尝试、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对亲子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进一步学习亲子游戏的方式、方法,鼓励家庭其他成员也加入到与孩子一起游戏中来。家长到幼儿园来进行集体的亲子活动,从而使家长对亲子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有更详尽的了解。家长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亲子活动。我们不仅设计了孩子和父母的活动,还特地设计了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的活动,使之认识到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对家长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让家长转换行为和引导语,形成亲子活动中的互动,逐步提高亲子活动的质量。

4.通过家长园地,每周向家长推荐1~2个亲子游戏、把一些家庭的好的做法及时在家长园地里张贴出来,供其他家庭借鉴,逐步帮助家长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

五、亲子活动初见成效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发现一段时间之后,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家庭开展亲子游戏的频率、种类、参加人员等变化显著。通过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频率呈显著增长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频率通过指导有了显著提高,多数偶尔进行游戏的家庭转变为经常进行亲子游戏,活动的次数上升。由于研究带来了家庭成员对亲子活动的认识的转变,从而改变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习惯。

2.家庭开展的亲子游戏中智力游戏上升趋势不明显;体育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娱乐游戏有显著提高,而其他类型的游戏也呈上升趋势。

表2中调查结果说明一些家长转变了传统教育观点中重智力轻其他教育的观念,逐步认识到游戏主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和体验,认知不是其主要目标。体育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其他游戏比例变化显著(其他游戏包括创编游戏、根据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进行的游戏、亲子电子游戏等)。

3.家庭成员都经常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第2篇

【论文摘要】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亲子关系的界定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个方面影响,并提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人们试图通过对亲子关系的探讨,为儿童不同的社会化发展进程及后果提供解释通,通过对亲子关系所特有的行为系统及其内部表征机制的研究,分析亲子关系的不同形态,有利于深入到儿童第一个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深层,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亲子关系的内涵有所扩大。台湾学者从生物条件——血缘关系、社会条件——法律或制度关系(如入赘或婚姻)和心理条件——当事人双方以亲子互许,有亲子情感交流这三个纬度把亲子关系分成七种类型:A型(通常的血缘之亲子关系);B型(真实的亲子,却无心理沟通);C型(有血缘关系,也有心理沟通,因某种理由未入籍者);D型(收养的亲子关系);E型(只有血缘关系,无社会、心理联系);F型(名义上的亲子关系);G型(因约诺而成的亲子关系)[1]。近来有人将其界定为“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2]。这一界定排除了非血缘关系的养父母、继父母的亲子关系,同时也排除了虽有血缘关系但未共同生活担负抚养、教养、赡养等义务的亲子关系。毫无疑问,这样来界定亲子关系对于亲子关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这一解释对于亲子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亲子之间的双维活动、双向原则的内涵表现得不够明显。“抚养、教养、赡养”等只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而子女对父母行为的影响则不够清楚、突出。刘晓梅、李康将亲子关系进一步理解为“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这样既可以排除非血缘关系的亲子关系,有血缘关系而未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亲子关系,又突出了亲子关系中的双维双向原则和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为亲子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研究内容、范围和方法。

二、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学中,伊恩?罗伯逊指出儿童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它主要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儿童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感情联系,并了解他人的角色和观点。《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编辑委员会则解释儿童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常指0—14岁)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

陈帼眉根据《规程》的基本精神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进行了较多研究,概括起来儿童社会化的结构包括如下内容:(1)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2)情绪情感的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等。(3)社会交往的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际关系等。(4)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人、爱集体、爱祖国、礼貌、诚实、爱劳动等。[3]结合以上分析,笔者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与同伴交往

儿童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与子女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儿童会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性模式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反映在他们的同伴交往中。如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老师反映他们的朋友多,自尊、同情、积极性情感较高,更多地以积极性情感来发动、响应、维持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同时他们攻击性低,对新鲜活动表现出较少的消极反应,更具社会竞争能力和社会技能。同伴也反映他们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接近。安全依恋的2-3岁儿童,在玩伴中有更强的人际吸引力,积极、利他行为比较多,而焦虑、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常对同伴做出消极、攻击的行为,因此人际吸引力差。对4岁儿童配对游戏的研究发现,虽然冲突在所有儿童之间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不同的是,安全-安全型组队的儿童能够很好地解决分歧,慎重地对待朋友的不同意见,协商出公平的解决办法;而安全--不安全型对子的儿童更倾向于相互挑战,靠武力解决冲突,往往最终以生气或赌气而结束游戏,显示出两组儿童友谊质量的差别,安全依恋的儿童之间更协调,更善于合作。[4]

所以亲子关系对儿童同伴交往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其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亲子关系与社会认知

亲子关系不仅与儿童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表现有显著联系,与社会认知模式也关系密切,而且以认知模式来解释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这就是“内部工作模型”假设。许多学者同意,亲子关系对儿童后期适应性发展的持续影响,是通过自我认知提供的一种机制来完成的,工作模型的假设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至少母子亲子关系质量和儿童对自我的知觉之间有显著的联系。有研究比较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各自与幼儿自尊、自我认识之间的关系。自尊、自我认识的评定分为三部分:教师评定的儿童自尊性行为表现量表、以玩具为道具的访谈、幼儿对自己社会接纳性与社会性能力的知觉绘图量表,后两者均为投射技术。结果发现,母子关系质量可以预测儿童的自我肯定水平,父子关系对儿童自尊性行为表现及社会性能力的预测性更强[5]。验证了Bowlby的思想:安全性水平高的儿童,更自信、更主动,自我效能高。由于儿童认知发展平的局限,亲子关系与社会性认知的研究大量来自成人及大学生。从社会性认知角度对依恋的研究表明,工作模型对个体日后的人际相互作用有强有力的影响。安全被试对积极关系结果的辨别反应更快,也就是说他们更敏感,而不安全被试对消极关系更敏感。除反应速度的比较外,对反应频数的比较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不安全依恋的大学生更多地回忆起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人际关系结果,并与安全依恋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别达到了显著程度,这些发现表明过去的人际关系经验以一定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知觉人际关系的认知准备。

(三)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Bowlby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相反,早期主要亲子关系的破坏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机,并将在其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抑郁焦虑似乎与当前的生活压力无关,因此儿童早期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否会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因此早期亲子关系成为儿童精神健康研究的一个突破口。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婴幼儿期,也会在成人期表现出来。那些回忆其早期亲子关系为稳定、安全的大学生,同伴反映他们焦虑水平和攻击性低,他们自己也报告了较低水平的孤独和压抑。与母亲形成安全依恋,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小学五年级儿童,报告了较低的孤独感。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有关离异家庭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比如抑郁、焦虑、孤独、孤僻等一些内部行为问题,是父母离异儿童的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婚姻质量差,互相争吵,对儿童关注较少或经常指责儿童,缺乏沟通,亲子关系差,儿童没有安全感,进而通过影响儿童的情感影响其社会性的形成。

研究表明,(1)母亲在与子女交往中,给予最多的是抚育、照料和丰富的情感反应以及言语教导、具体示范、行为榜样、平时鼓励与错误纠正等等。其中,母亲对婴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丰富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具有奠基性的影响。(2)父亲与子女的交往具有母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父子交往内容偏重于游戏、游玩和学习指导活动,具有更多的认知性和活动性交往内容。方式上偏重于身体运动、户外活动和科技工艺性活动等,它具有更大的活动量和更强的刺激性。父亲在与子女交往中,常常成为子女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品行的榜样。孩子在与父母的亲密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学会独立和与人合作,并在未来的生活中为发展其完美的人格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6]

三、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开展亲子教育,传播科学育儿方法,提高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亲子关系不当的家长其本身的愿望都是好的,但由于他们不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不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与真实水平,从而使教育与实际相脱离;这样既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又使亲子之间的关系僵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改善亲子关系,首先要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方法,真正从子女发展的需要出发,学会做一名可亲可敬的称职的家长。第二,利用亲子游戏进行亲情教育,改善亲子关系。游戏是婴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他们通过游戏学习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所谓亲子游戏是指父母鼓励性参与婴幼儿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一起动手完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乐于学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时也使父母对子女更关心,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子女的内心需要,为家庭教育指引正确的方向。第三,提倡“三亲、三和、四自”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实行亲情教育。三亲是:距离要亲近、教育要亲切、关心要亲热;三和是:态度要和气、方式要和顺、交往要和谐;四自是:要让婴幼儿在自由自在中玩得开心,在自说自话中鼓励开口,在自作主张中逐渐开窃,在自由活动中给予开胃。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使人们感悟到,只有研究婴幼儿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就能建立起亲密、亲爱、亲热的亲子关系,在教育上也能得到超常性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概括出这样一些体会:“亲子教育以亲为主;亲而不教,也有成效;亲而又教,效果更好;不亲而教,等于无效。”随着年轻父母学历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逐渐趋于合理化。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培养与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的涌现和发展,亲子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必将对子女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7]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学会主编:亲职教育研究,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3年12月出版

[2]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3]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6]于海情: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第3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母亲身份;社会环境

孩子是母亲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母亲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便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母亲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充实自己,唤醒自己学习者的身份意识,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一、丰富母亲在亲子阅读中的身份内涵,建立多重身份

1.学习者身份

母亲作为亲子阅读活动及家庭教育的主力军,更应该坚定自身学习者的身份,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与孩子亲子阅读活动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2.教育者身份

母亲在沟通技巧方面、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方面、亲子阅读知识与素养方面需求都较大,她们非常希望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指导孩子的阅读,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

3.朋友身份

在亲子阅读中,母亲树立起“尊重孩子意见”的意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理解孩子,有助于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友情,使孩子更加信任你,从而更好地缔造教育者身份。

4.母亲身份

母亲不仅给予孩子以生命,而且还承担大部分养育孩子的责

任。因此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母亲应以独有的母爱及亲子间的特殊的感情为基础,运用自身知识素养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孩子受到书的熏陶,并终生受益。

二、构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

1.家长间的支持

家长间有许多共同的语言,母亲在家长会时、朋友聚会时等时间里,相互交流亲子阅读的开展情况,分享、借鉴好的经验,寻求在家庭亲子阅读中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还可以督促彼此坚持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2.学校、教师的支持

学校应宣传亲子阅读的知识,可以在公告栏、黑板报中贴出亲子阅读活动的相关知识,内容可以是与孩子的沟通策略、亲子阅读的图书选择、家长应加强的阅读知识素养等方面。因为教师与孩子的接触时间较长,对孩子也比较了解,教师往往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较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第4篇

感恩父母亲子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通过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2、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体验和父母、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亲近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

3、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4、增进老师与家长、幼儿的感情,放飞心情。

活动准备:

事先与xx农场联系。

活动过程:

一、集中点名,请家长留下联系电话。

二、教师向家长、幼儿介绍亲子活动内容及游玩要求:

1、家长在整个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积极参与各项游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家长要作好表率,主动与别的家庭联系,共同组织家庭间的游戏,自由活动以前尽量不要单个家庭活动。

4、要求家长准时集合,不迟到。带好孩子,注意安全。

5、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或者其他东西(要扔到自己准备的塑料袋中)。

三、感恩父母活动

1、通过对父母赠上一句感谢的话语,喂父母吃糖果、帮父母捶捶背等形式多种的活动,学着关爱和尊敬长辈,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2、和爸爸妈妈制作并送“感恩卡”。

四、整队出发

沿途引导幼儿观察看到的景物,如街道两边特征明显的建筑、田野里的蔬菜等。

五、集中活动

(一)全体幼儿、家长围成两个大圈,家长在外圈,幼儿在内圈。

(二)老师组织家长、幼儿进行亲子游戏。通过开展亲子游戏,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会。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与父母或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精神。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1、抓尾巴

目的:观察幼儿的反应能力。

规则:家长驮着孩子,孩子腰间系着尾巴,孩子在家长的走动下去抓其他家庭孩子的尾巴,未被抓到尾巴的一组为胜。

材料:5个尾巴

2、吹泡泡

玩法:宝宝和爸爸(或妈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念儿歌边做游戏。

3、袋鼠亲情接力

活动人数:八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为一组,每组分两排对面站(间距为十米)共两组。

活动内容:幼儿剥糖果喂给家长吃,然后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腿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不能碰幼儿,快速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传给后一位家长。哪组最先传递完即为胜利队。

4、踩气球:

玩法:把气球系在家长脚上,家长和孩子手拉手,去踩别人的气球,最后,没被别人踩破的为胜。

5、开飞机:

玩法:孩子用双腿夹紧爸爸的腰部,身体前倾,同时两臂侧平举,作成机翼状。爸爸双手夹住孩子的胳肢窝,把孩子举起向前跑。

六、感恩朋友、中餐、自由活动。

1、请幼儿将为同伴准备的食品拿出来送给好朋友一起分享,并且大声说出谢谢你。

2、家长、幼儿一起午餐,鼓励幼儿自己吃;休息时谈谈自己的感受。散步享受休闲好时光。

3、清理场地:带领幼儿捡起活动后的垃圾,培养幼儿爱护环境。

七、感恩自然活动

1、家长、幼儿一起开心种植薰衣草,并且在薰衣草上贴上自己的感恩卡。

2、亲子采摘: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采摘新鲜的黄瓜。采摘黄瓜时,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把自己亲手采摘的黄瓜带回去和家人,同伴一起分享。

3、巧手状元:全家总动员,合力夺状元。

八、集中,返回幼儿园。

感恩父母亲子活动方案设计意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

面对他人的帮助,连一声“谢谢”也不说,于是我们中班级组想到了借西方的“感恩节”开展“亲子时装秀”的亲子活动。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一切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的生活!亲子时装秀,是我们为宝宝一家精心准备的亲子沟通与心灵交流的舞台。愿天下所有的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愿天底下所有的家庭和谐美满,这是所有我们最大的心愿。

活动名称

感恩亲子时装Show。

活动目标

1、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培养从小知道感恩,能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通过亲子时装Show,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一、前期准备:(11月16日——11月22日):

1、级组各成员出大海报通知家长、幼儿,海报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

2、级组各成员选好主持人。

3、主持人准备好主持稿。

4、准备好签到表,规划好场地。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介绍感恩节的由来。

2、亲子时装Show。

3、手语舞蹈《让爱住我家》。

三、颁奖活动。

四、活动结束。

第5篇

本次活动以感恩父爱为主题,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以绘画的形式,在画纸上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写满了对父亲的祝福。孩子们一笔一划的认真写着、画着,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句温馨感恩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流露出了孩子们对父亲浓浓的情谊和节日的祝福。举办本次活动的光安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理解父亲。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与父亲沟通的机会和平台。

社区2016父亲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我们时常歌颂母亲,却总是无法形容深沉的父爱,对于父亲,我们总是忘了表达,说声我爱老爸有多难?也许我们和父亲之间,就总是这样心息相通,却默默无言。

父亲总是真切地默默承受着,为爱扛起一片天。我们将在父亲节这天,让我们社区里的老年人里的老父亲们快乐地渡过这一天,并与家人一起在活动中得到快乐。

二、活动时间:20xx年6月X日三、活动地点:社区会所一楼四、活动对象:社区老年父亲及其家人和社区干部五、活动内容:

1、感恩老爸 XX社区将于6月X日发出通知,征集社区居民自拍父亲的相片(父亲年龄60岁以上),选取角度不限,尺寸要求:5寸-7寸,照片必须突出体现父亲的正面形象,并随附一句以感恩父亲为主题的话。照片内容要求自然,真实,亲切。活动将评选最具魅力父亲最感人父亲最可爱父亲最具爱心父亲 最具耐心父亲等十个奖项各一名;照片于6月X日前交到社区。于6月X日父亲节当日社区活动中颁奖。

2、说出你的爱很多的子女很少在父亲的面前说出爸爸我爱你这句话,在6月20日父亲节当天,我们请社区里愿意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的居民参加此次活动。并由社区送予父亲节日礼品。

3、亲情趣味活动。

4、快乐满筐:准备汽排球与筐子,子女拿着筐子站在离掷球点5米的地点,由父亲掷球,两人配合,2分钟进5个球的得奖励。

5、运乒乓球:用乒乓球拍运着乒乓球在规定的起始点和终点之来回行走,由父子(女)接力,两组同时进行,快者获得奖励。

6、猜谜接力:自由组合成为二组,每组六人,组成为三对父子(女)。由第一个人看工作人员所给的资料,不能说话,用动作来表示资料中所写文字。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两组中最先猜中答案组组员获得奖励。

7、圈圈传情:自由组合成为二组,每组六人,组成为三对父子(女)。用嘴巴咬着塑料管子,套上圆圈,传给下一个人,速度最快组的组员获得奖励。

相关阅读

商场父亲节活动策划书

时间:6月18日(星期日)晚8点。

地点:************俱乐部。

对象:光顾本俱乐部的客户。

主办:************俱乐部。

赞助:*****专卖店。

场景布置:场内墙壁和石柱上可粘贴Fathers day Party字样的横幅活动一:开场仪式。

细则:

1、由主持人或DJ宣布节日盛典狂欢的开始,并带动现场气氛。

2、由舞台DJ调节欢快音乐的音量(由低至高,以便调动客人的激情)*3、也可由主持人或DJ告知客人:男性朋友们将成为今晚的主角,林登约翰逊总统最终于1966年签署了总统公告,宣布每年六月的第3个星期天为父亲节,男性朋友们可以在今天放下工作的疲惫,尽情享受狂欢的音乐和爽口的美酒。

预算:510分钟。

活动二:赠饮优惠促销。

细则:

1、由主持人或DJ告知客人节日的优惠赠饮活动。

2、在现场广告上可写具体内容,例如威士忌洋酒套餐买二赠一(在保证利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式选择赠送的形式来促销商品)*3、KTV包厢可以采用消费额高于最底消费,曾送啤酒或小吃的方式来吸引顾客的光临。

活动三:劲暴音乐狂欢PARTY细则:

1、由DJ选择并播放适合欢乐场面的Disco音乐,以便带动现场的气氛。

2、播放的Disco歌曲最好选择适合节日气氛的舞曲,也可播放些许老歌的DJ版本,如《光辉岁月》等,如此一来可以使现场的男士回想起往日在事业上拼搏的场面,备感温馨,使其更赋成就感。

*3、在DJ播放众所周知的熟悉乐曲之中,可以在关键的歌词中突然短暂突减音量,使热情的顾客齐唱那句歌词,达到音声相和的美妙效果,使现场热烈的气氛达到极点。

活动四:节日抽奖赠送礼品(父亲节专用的男士用品为佳)细则:

1、由DJ宣布抽奖活动的开始,并告知顾客游戏的细则和注意事项。

2、DJ可告知顾客诱人的礼品,并且宣布本日在现场消费满多少的顾客都有机会赢得节日的男士礼品,亦可说:希望现场的顾客朋友积极参与,就有机会为自己的父亲带回自己的一份心意。

*3、礼品主要由剃须刀,酒类,香烟,太阳眼镜,领带等男士用品构成。

其他事宜:

第6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父母;家庭;亲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116-02

一、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的家庭教育研究都表明,组织生动、形象且富有成效的亲子活动才是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在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并互为影响的有益活动中,家长的教养态度才能端正,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预期目标才能达成。

1. 对学前和的意义

在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培养幼儿自信心、合作意识、开发潜能、增强认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对学前儿童父母及家庭的意义

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有利于加强家长与幼儿的联系,增进亲子感情,有利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特别是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更要与时俱进,多吸收先进元素,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

3. 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中的亲子活动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性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于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具有很大帮助。

二、学前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

1. 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教育更受父母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而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在学前儿童的家庭、幼儿园或者其他机构开展,亲子活动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也越来越被采用,而更多形式的亲子活动也逐步出现在教育领域中,家庭中的亲子活动开展的频率较以往也有所提高,这是比较可喜的一面,但学前儿童家庭的亲子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父母掌握活动主导权,孩子缺乏主动性;②父母重视说教,在行为示范方面较为缺失;③虽然家庭中的亲子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父母投入在这一方面的时间还是太少,特别是幼儿的父亲;④家庭中的亲子活动缺乏与幼儿园的互动。

2. 影响因素

(1)父母因素。①对孩子期望过高;②父母教养方式不当;③父母教育时间有限。

(2)家庭因素。①家庭结构。对于父母是双职工的孩子来说,孩子往往交由爷爷奶奶教养,亲子活动极少开展,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对亲子活动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②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经济状况虽然不是家庭幸福的唯一条件,但却是一个重要条件。富裕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多种渠道的教育投资。亲子活动的类型也不会仅仅局限在家庭中;③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还是冷漠,是和睦还是矛盾重重,是团结还是四分五裂,是相互平等还是高低贵贱,都影响家庭中亲子活动的进行。

(3)幼儿园因素。在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家长不论多忙都会积极参与,或许这是有些家长为了“弥补”没时间陪孩子的一种做法。亲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家长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很少家长会主动去查阅资料、看相关书籍,这就需要幼儿园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及时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亲子活动设计中去,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中开展亲子活动的对策

1. 形成合理的亲子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亲子观:①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②父母应当同孩子做伴侣;③父母的教育要一致。

2. 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

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学前儿童家庭中缺乏玩伴,父母及其他长辈就自然要帮助他们弥补这一空缺,亲子活动成为孩子与他们交往沟通的主要方式。如果父母在亲子活动中不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就无法与孩子成为朋友,亲子活动的开展也就存在许多阻力。因此,形成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即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向子女学习,子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观念等“反哺”给父母。

3. 重视父亲在家庭亲子活动中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应该扮演玩伴、榜样、保护者、道德规范者、教育者等角色,父亲只有成为多种角色的综合体,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父亲与母亲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对儿童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家庭的亲子游戏中,母亲可能会偏向于亲子阅读这类安静的游戏,而父亲则会偏向于比较激烈的打斗游戏。这种比较动感、有较多身体接触的游戏会让孩子获得比其他活动更多的成就感,也会获得更多的信心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

激烈的游戏中孩子的情绪往往会比较激动,不易受控制,父亲在与孩子进行这类游戏时注意及时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情绪状态,提高他们对自身激烈情绪的认知与调节,这样孩子会表现出更少的攻击,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 家长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亲子活动中去

(1)把握好关键期,进行合适的亲子活动。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了解各个时期幼儿发展的关键是十分重要的。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儿童在最初的学习都是靠模仿产生的,而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因此,在亲子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带给儿童。

儿童对自己的父母都会有崇拜心理,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榜样,这就需要父母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为幼儿展示正确的行为。在亲子活动时,无须过多解释规则,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样学。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父母先拿一本书安静地看,不一会孩子也会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家长一起看,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会要求父母讲解,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并努力引导他们爱上读书。

(3)了解和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的特点,减少对儿童的伤害。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对于4~5岁的儿童来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性,这一时期的儿童会有许多问题问家长,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问题,就会使他们产生内疚感,从而不利于主动性的发展。这个时期,就需要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多一些耐心,将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带到有趣的亲子活动中并帮他们找到答案。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适时满足儿童的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父母较容易满足,但安全需要有时会因父母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而得不到满足,幼儿就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但父母往往不知原因。因此,安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学前儿童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窗边的小豆豆》中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亲子游戏。他们是在巴学园里开展的,由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先将每位幼儿的家长姓名写在纸条上,放到抽签用的箱子里,让每位幼儿轮流去抽签,抽到谁就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然后一起站在台前。这样的游戏会大大改变幼儿对陌生人的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安全感。

5. 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交流

幼儿园作为学前儿童生活学习的又一重要场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有必要多与幼儿园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园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帮助幼儿解决。

幼儿园教师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有比较专业的建议,家长可以多与幼儿教师沟通一下,了解教育方式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让亲子活动在家庭中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母亲教育包含母亲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以及自身所应接受的成人教育。本文基于成人教育的视野,阐述母亲教育的意义,从女性心理、孕期保健、婴幼儿护理、幼儿及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母教典范五个层面构建母亲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公益与自费相结合、培训与活动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母亲教育原则和创建母亲学校、举办母亲教育讲座、组织母亲教育活动、建立母亲教育网络的母亲教育途径。

关键词:

成人教育;母亲教育;内容;途径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1]同时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关家庭教育质量的母亲教育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母亲教育包含母亲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以及自身所应接受的成人教育,在此笔者探讨的是成人教育视野下的母亲教育问题。

一、母亲教育的意义

母亲素质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母亲素质是指母亲在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经营家庭、养育子女等方面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一般素质(作为一位社会公民应具有的素质)和特殊素质(作为一位母亲应具有的素质)。狭义的母亲素质是指母亲这一特定群体养育子女、经营家庭所应具有的特殊素质,包括女性素质(健康的女性心理和良好的母亲意识等)和教育素质(养育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等)。母亲教育关注的是狭义的母亲素质,即母亲的女性素质和教育素质(见图1)。

(一)母亲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家庭是孩子的母育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教师,母亲教育修养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2]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笔者在山东省8个地市随机选取已婚育龄妇女500人进行母亲教育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潜母亲(已婚育龄但还未生育的妇女)、准母亲(准备生育第一个孩子并已怀孕的妇女)和真母亲(已生育子女的妇女),获取有效问卷423份。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调查对象的母亲意识有所提高,已经认识到自己作为母亲应尽的职责及其对子女成长的重要影响,但是多数母亲对育儿知识处于基本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状态,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干涉保护的教养方式。[3]教育知识的匮乏使母亲常常在家庭教育中处于教子乏力的窘境,教养方式的不当则使母亲往往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力军”。所以,提高母亲的家庭教育质量要从提升母亲素质入手。

(二)母亲教育是完善母亲素质的必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女性拥有更平等的权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们可能会因过分看重自己的职业价值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有些女性虽然已成为母亲,但是生而不养或养而不育。况且养育子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女性并非天生就能驾驭。能否让成熟女性由“潜母亲”顺利转化为“真母亲”,由“自然母亲”逐步成长为“合格母亲”乃至“优秀母亲”,实施母亲教育是必要途径。笔者对山东省母亲教育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母亲“为人母”相关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非正式的社会经验学习。如“为人母”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统计结果表明,通过“长辈、朋友等他人”的占33.57%,位居第一,通过“教育讲座和培训”的只占8.57%,而且有15.72%的母亲从未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与培训。受调查对象基本认同自己需要通过接受培训和指导来提高教育子女的质量,但是自我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愿望不够强烈。所以,重视母亲教育,加强母亲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母亲教育的内容

母亲教育既不同于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公民教育,也不同于侧重职业能力培训的妇女教育,它关注的是狭义的母亲素质,着眼于母亲意识的提升、母教观念的更新、养育知识的完备和教育能力的增强,帮助母亲由“自然母亲”转变为“合格母亲”。因此,笔者从女性心理、孕期保健、婴幼儿护理、幼儿及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母教典范五个层面构建母亲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女性心理

每位女性都可能成为母亲,这是女性一生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作为一位女性,只有了解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健康的女性心理,才有可能结婚成家;只有认识到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女性理当去做母亲并做好母亲时,才会有生育的愿望,才有可能由潜母亲转化为准母亲;只有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女性作为母亲的作用。所以,母亲教育应从女性教育开始,而女性教育重在女性心理教育。女性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其一,女性生理健康教育。了解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生殖健康知识,对自身的生理发展特点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其二,女性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女性人生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其三,女性性别教育。掌握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特点,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其四,女性婚恋观教育。了解什么是爱,如何科学地爱,培养爱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恋人、夫妻、亲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二)孕期保健

妊娠是女性的特殊生理过程,对已怀孕的准母亲来说,孕期保健是头等大事。孕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胎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生长发育水平。因此,应当通过适宜的教育使准母亲了解正确的妊娠、分娩知识,理性的克服孕期生理、心理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平安度过妊娠期,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母亲应知应会的孕期保健知识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其一,孕期膳食营养。了解不同孕期的膳食需求和科学烹调方法,知道如何科学摄取食物,避免膳食构成失调。其二,孕妇身体锻炼。了解不同孕期孕妇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身体锻炼项目和作用。其三,胎教的实施。了解胎儿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常见的胎教类型及实施方法。其四,围产期保健。了解孕妇分娩前后的生理特点、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新生儿的护理常识等,从物质、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做好分娩准备。

(三)婴幼儿护理

随着新生命的诞生,女性成为真正的母亲。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感知觉、语言和运动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为人母,只有了解婴幼儿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必要的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方法,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才能达到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母亲要做好婴幼儿护理工作,必须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其一,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婴幼儿各阶段的生理指标、体征以及变化特点,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环境创设。其二,婴幼儿喂养与膳食配制。科学进行母乳喂养,了解膳食营养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科学设计食谱。其三,婴幼儿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的处理。了解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等。其四,婴幼儿预防接种。了解孩子自出生起需要接种的疫苗、不同疫苗的作用、疫苗接种时间以及接种注意事项等。

(四)幼儿及中小学生家庭教育

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的成长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家园共育或家校共育。在绝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母亲持有的教育理念、具备的教育知识和采用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母亲要做一位合格的家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儿童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儿童观,“孩子全面发展,才能稳健地走好人生之路”的发展观,“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国家的未来”的亲子观,“树大并非自然直,要靠家校共培育”的教养观。[4]其二,知晓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知晓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质。其三,掌握家庭教育艺术。学会合理施爱、因势利导、言传身教、平等交流、善用奖惩等,在了解学校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做好个性化的补充教育。其四,扮演好家长角色。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心者、指导者、鼓励者和规范者,帮助孩子确立人生方向,发现真正适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发展领地。

(五)母教典范

中国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古今中外也流传着无数的“名母教子”典故。学习母教典范,不仅能使母亲与众多贤母名母零距离接触,感受母亲角色的价值,乐于去做母亲,还能使母亲从具体的教子经验和生动的教子故事中受到启发,深刻感悟为母之道,做好母亲。母教典范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介绍国内外优秀母亲的教子理念和经验,如“儿童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德”、“勉学”的教育内容,“说理”、“垂范”的教育方法等。二是讲述古今中外经典的母教故事,如中国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退鱼”、“欧母画荻”的故事,国外爱迪生之母、居里夫人、斯托夫人等母亲的教子故事。当今社会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母亲在教子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这些极富时代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实践会给母亲更大的启发。

三、母亲教育的原则

母亲教育属于成人非学历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定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时间的长期性,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政府与社会相结合

要确保母亲教育的质量,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度和政策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实行母亲证书制度。在当今社会,有技术含量的岗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而以孕育生命、教育子女为职责的母亲上岗前却没有任何“技术”要求。政府应规定女性生育前不仅要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还应接受正规培训获得“母亲证”。二是建立母亲教育管理机构。目前除幼儿园、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外,母亲教育主要由孕妇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进行,质量难以保证。政府应明确由各级妇联或教育局负责母亲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组织和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参与母亲教育工作。

(二)公益与自费相结合

我国目前实施的母亲教育多为公益,除部分医院开办的“准妈妈培训班”、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宣讲会等收取一些费用外,幼儿园、学校、妇联等部门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等活动多属于公益性质。高效运作的母亲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的前提下,母亲个人也可承担一部分费用,如颁发“母亲证”的教育培训可以适当收取学费。这样既能缓解母亲教育的经费压力,也能增强母亲对接受教育与培训的重视,更加珍惜受教育机会。

(三)培训与活动相结合

母亲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岗前培训和孕期、婴幼儿、中小学分阶段的定期培训较为稳定而系统,能够使“潜母亲”、“准母亲”和“真母亲”掌握教育子女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全面提升母亲素质。专家讲座、家教咨询、家长会、读书会、经验交流等母亲教育活动也必不可少,因为活动形式灵活,内容广泛,有利于解决母亲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母亲的教育实践能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母亲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我国目前实施的母亲教育是母亲自愿参加的,教育成效主要取决于她们的认识和自觉性。一些母亲意识差、母教认识不正确的女性会因各种理由放弃学习机会,即使参加母亲教育活动也是敷衍了事。所以,要真正发挥母亲教育的作用,提升母亲整体素质,实施母亲教育仅靠自愿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比如政府强制要求女性适时到各类母亲学校按规定接受一定时限的教育,毕业合格获得“母亲证”,这样才具有做母亲的资格。

四、母亲教育的途径

虽然社会对“通过母亲教育来完善母亲素质,提高母教质量,造就更多有用之才”已达成共识,妇联、学校等相关部门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母亲的教育与指导,但是整体看来,目前母亲教育仍处于自流状态,缺乏专门的教育机构、适宜的教育形式、稳定的专业师资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一)创建母亲学校

政府应把母亲教育纳入成人教育体系,大力创办各类母亲学校。母亲学校是专门的母亲教育基地,由母亲教育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主要承担母亲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母亲学校以传授系统的母亲教育知识、提高母亲素质、培养合格母亲为目标,应有涵盖母亲教育内容体系的教材,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母亲教育评价制度等。为保证各类母亲的受教育时间,集体教学可安排在休息日,也可试行母亲带薪休假学习制度。

(二)举办母亲教育讲座

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母亲的家庭教育需求,依靠发动社会各部门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母亲教育讲座是易行而又有效的途径。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可面向准母亲举办孕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讲座;幼儿园、中小学可依托各自的家长学校举行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各级妇联和教育局还可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根据母亲需求因时因地举办各类家庭教育讲座,为母亲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促进母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组织母亲教育活动

为扩大母亲教育的影响力,使更多的母亲参与,母亲教育管理机构要借助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家长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母亲教育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家教沙龙、母亲读书会等活动,加强母子间、母亲间的交流体验,激发母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现场咨询、专家家访等活动,解决母亲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母亲的育儿实践能力。通过教子故事征文、优秀母亲评选等活动,推广母亲教子经验,弘扬母亲精神,实现母亲的共同成长。

(四)建立母亲教育网络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除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外,建立以优秀育儿网站为载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必然。[5]借助网络平台,可以精选优质家庭教育课程,引导母亲自主学习;可以上传育儿故事和家教经验,为母亲提供交流互助的空间;可以开设教子热线和咨询专区,及时解答母亲的教子难题。建立母亲教育网络,不仅使母亲教育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让母亲教育更加便捷和个性化,增加母亲教育的广度和效度,有利于母亲群体素质的提高。母亲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科学规范地实施母亲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母亲素质和母教水平,有助于造就数量足、质量高的新生一代,促进家庭和谐和民族振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132.

[3]王秀丽,李 群.山东省母亲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139-142.

[4]张桂敏,李 群,李连英.现代家庭教育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3.

第8篇

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幼儿向成人转变的时期,此阶段是青少年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所以目前国家和社会已把青少年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1.1青少年教育的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仅在智力启蒙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塑造品格,这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和重要基础。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即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1.2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结合

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项系统工程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所能承载。因此,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在促使人的发展的更具完整性和全面性方面,就显得日益重要。

1.3亲子教育

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普遍呈现出现重智力,轻情感和良好习惯培养的现象;还有不少父母因繁忙的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将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的普性教育无法满足更多家庭不同的需求,同时家庭角色的弱化和缺失也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解决上述问题,倡导父母与孩子同乐的“亲子教育”便迅速发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父母与其子女共同学习、分工配合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和收获,在此过程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是,亲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同时需社会教育和资源的大力支持即社会教育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础,亲子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子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产物,并能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

而目前,社会普遍开展的“亲子教育”仅以早教为重点,针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较多,但缺少对青少年成长各阶段的情感培育、个性发展、禀赋和潜能开发的持续性和系统性。科学、系统的“亲子教育”亟待完善和发展。

2.科技馆在亲子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科技馆教育工作特点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现代科技馆(科学中心)肩负着四个重任: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其中,科技馆教育的核心和价值――针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科学理论实践、并注重其体验过程,则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必要延伸,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科技馆开展亲子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教育重在人文修养、知识教育、实践探究与情感体验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输,同时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这成为了开展亲子教育的良好场地。

2.2.1公平性

科技馆是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公众平等享受其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同时,科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将使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科技馆,接受科普教育和参与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2.2.2多样性

科技馆教育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是鼓励公众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强调探究过程而非结果。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形式也十分丰富:如科教展览、科学实验、科技培训、科技制作和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等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实施个性化教育,并通过不断地拓展内涵、丰富形式,营造有趣、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努力使每个参与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都能从中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和潜能力。

2.2.3 社会性

科技馆不仅是普及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教育设施,也是体现我国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其优势在于借助更多社会资源,尤其是与学校、学会、科研单位和企业紧密合作,并利用自身现有的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使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科技馆开展的各类互动展览和教育活动,使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能够广泛参与,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2.3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亲子教育平台

2.3.1发挥软件优势,开展亲子主题科普活动

科技馆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独立或联合社会单位策划并开展富有鲜明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主题科普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同时其形式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和个性化需求的家庭参与,从而使得“2+1>3”!

如重庆科技馆在龙年春节开展的“吃、穿、动、行专题活动” 既营造了节日热闹的氛围,又充分满足了社会需求,基于国内首个国防主题展厅开展的“上阵父子兵―智夺国防小战士”活动在持续开展的一个月中让不少父子“国防迷”其乐融融;“相约母亲节、传递感恩心”的主题活动则让青少年观察身边可以利用的废旧报纸、杂物,并亲手制作加工成为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和漂亮的环保袋。

在活动中,共同的体验、学习的经历让孩子和父母更加深入了解彼此,互相理解;同时及时某些不是预先设计并铺垫的感悟,也在每个家庭中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改变来自于“一家人”在活动情境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家庭随着活动体验的增加,拉近了家庭共同的默契度、信任感,特别是凝聚了家庭的向心力,缩短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2.3.2利用硬件设施,提供亲子教育乐园

科普剧舞台是国内大部分科技馆建设的科普设施,其产品――科普剧是将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等内容与剧情表演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了语言、舞蹈、声乐、绘画、制作等多门艺术,为知识插上有趣的“翅膀”。

将舞台打造成亲子乐园则是重庆科技馆的初步尝试:鼓励不同家庭组队参与科普剧本的创作及编排,并亲手设计制作道具、服装等,同时还可自编自导自演,打造具有小家庭特色的专属剧本,并面向公众演出。这个过程,将不断提高父母和孩子的组织协调力、团队合作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同时父母的参与和鼓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为培养青少年自信、自立的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2.3.3开展针对父母的亲子教育培训

第9篇

父亲节邀请函范本

亲爱的家长:

正值父亲节之际,幼儿园特邀请泡泡龙体能活动中心的男老师,邀请孩子们的爸爸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游戏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父爱,感恩父亲。让父亲们展现出他们力量、细腻的一面,满足父亲与孩子充分嬉戏的愿望。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6年6月19日(周五)

二、分2批活动:小托班级:上午9:00-10:30,大中班级:下午3:00-4:30

三、活动内容:亲子律动、亲子打水仗、孩子赠送父亲节卡片。

四、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运动量较大,限邀请爸爸参加。

2、参加活动的家长请自备水枪(注意安全性)。

3、有需要的家长请准备备用的衣服更换。

4、如活动当天大雨,将取消活动。

xx中英文艺术幼儿园

2016年x月x日

父亲节邀请函范本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xx开展感恩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通过本次活动使宝宝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同时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父女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时间:2016年x月x日星期x 14:30-16:00

活动地点:xx

(温馨提示:1、参加本次活动的家庭必须是爸爸妈妈一起参与;2、参加本次活动的家庭请自带一张4R的亲子合照;3、本次活动人数有限,需要预约报名参加。)

活动流程:

1、14:30-14:50 击鼓传花,我和妈妈一起告诉爸爸我想对你说,分享我的好爸爸等互动

2、14:50-16:10 游戏:蒙眼找爸爸,爸爸坐在一排,宝宝蒙着眼睛找找看哪个是我的爸爸,妈妈不能给提示哦

3、16:10-16:25 爸爸您辛苦了,请你坐下喝杯茶,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

4、16:25-16:30 我和妈妈一起进行我的好爸爸颁奖典礼

5、16:30-16:00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来动手制作我们的精美相框,记录我们的温馨、幸福的时光。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得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得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

第10篇

大班精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地开展班务工作的重要保证。我班本学期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东胜区蒙古族幼儿园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一) 使家长了解我班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及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情况和幼儿发展状况。

(二)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达到配合一致的教育幼儿目的。

(三)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四)提高家长的意识,宣传先进的育儿理念。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及家长学校等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要求,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经验。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日活动,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知道幼儿的需要,调整自己对幼儿的学习态度的工作;促进亲子之间心灵的沟通,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三)通过个别形式的家园交流,让家长及时、经常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近期情况和表现。

(四)利用通讯手段联系,如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等手段与家长交流,促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教育。

四、活动安排

三月份

(一)召开家长会,介绍本学期班务工作重点。

(二)向家长宣传先进的育儿经验。

(三)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

(四)及时通知教学活动中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大型活动的要求。

四月份

(一)开展班级区域开放日活动为主题内容,召开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积极更换家园栏的内容,向家长提供优秀。

(三)开展“亲子日”活动。

(四)与问题幼儿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做好各项活动的通知工作。

五月份

(一)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讲座。

(二)继续开展“亲子日”活动。

(三)与问题幼儿家长进行个别交流。

(四)做好各项活动的通知工作。

六月份

(一)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亲子趣味游戏。

(二)组织好“亲子日”活动。

(三)及时与家长做好交流工作。

七月份

第11篇

关键词:少儿阅读;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读;阅读能力

少儿阅读作为阅读推广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国家的图书馆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整个社会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大部分都处在应试教育理念中,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很难提高对于阅读的兴趣。少儿图书馆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对于阅读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和语感应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于家长来说,少儿的阅读专注力普遍偏低,家长应当注意在少儿图书馆中提高孩子的阅读注意力,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孩子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更好的学习教学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家长应当明白对孩子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孩子综合全面的发展。推动全国读书运动的高效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少儿图书馆亲子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在开展亲子阅读方面少儿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和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少儿周边的不利诱导因素越来越多,家长作为陪伴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责任人,应当认清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少儿提高对于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的消化能力,使少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当明白少儿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的消化能力,往往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少儿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幼儿对于阅读知识学习的方面来进行亲子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家长能够陪伴着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阅读,避免文本中所存在的不良信息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对儿童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引起家长的重视,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少年儿童对于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终身学习的教学目的。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启发少儿的心智,让少年儿童能够快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家长应当及时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教学问题,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阅读观念。作为公共的文化机构,在推行亲子阅读方面,少儿图书馆应当发挥着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儿图书馆能够为亲子阅读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相对于其他图书馆来说,少儿图书馆能够为少儿图书的阅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少儿图书馆具备着许多家庭和学校不具备的阅读条件,通过尺寸的设计、色彩的构图、风格的转变能够为少儿阅读不同的教材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少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让少儿能够更好的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少儿阅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丰富的少儿图书馆藏。相对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来说,少儿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的教学素材。将孩子们喜欢的文化、教育、语言、艺术等诸多的类别来进行划分,其收藏的图书资源种类和数量要远高于学校和家庭,并且能够为孩子阅读书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能够提供给孩子阅读的素材,还能够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满足孩子对于知识的需求,提高少儿阅读图书的兴趣。第三,少儿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相对于社会上绝大多数早教机构来说,少儿图书馆具备一定的社会教育职能。能够让孩子和家长免费体验到良好的服务和阅读体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孩子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公益性的少儿图书馆能够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总体文化素质。少儿图书馆还具备许多社会机构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更好的阅读书籍。家长也能够帮助学生来进行书刊的选择,陪伴少儿更好的成长。孩子也能够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的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推广

1 注重营造和谐的亲子阅读环境

在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改变以往图书馆单调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更好的阅读教学内容,提高孩子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的效率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学水平,还应当注重为少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教学知识,提高少儿阅读的兴趣。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孩子设置不同的阅读环境,确保阅读的光线充足、环境适宜。通过设置城堡、动物模型,为孩子营造多彩的动画世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2 积极实施多方合作的模式

少儿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大程度上在此阶段进行养成,少儿的阅读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后续发展和学习。少儿图书馆可以根据孩子们喜欢的教学内容来推广亲子阅读,开展多方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亲子阅读教学活动的内容,还能够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少儿图书馆和话剧团进行合作,能够让话剧团根据图书素材来进行图书中故事的表演。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3 充实和完善幼儿藏书

少儿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整合和归纳,确保图书的馆藏科学合理。所提供给少儿的图书数量要远超过家庭的藏书数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执。少儿图书馆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不仅让孩子能够通过少儿图书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报纸、图书、电子资料等趣味型的教学内容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确保所选取的教学素材,符合少儿的年龄阶段,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之下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民间故事的了解,丰富少儿的阅读知识量。少儿图书馆应当根据孩子们喜欢的图书和电子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增加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数量,优化电子资料和音像资料,确保所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少儿和家长参与进来。将少儿图书馆发挥的社会公益作用充分的挖掘出来,培养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4 运用多媒体加强宣传

少儿图书馆要想更好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必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来进行消息的扩散和信息的传播,形成长期合作进行免费的宣传活动。构建良好的宣传体系,能够使亲子阅读教学活动影响力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亲子教学活动的开展。少儿图书馆还应当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对少儿的阅读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孩子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自己想要的图书信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辅助作用。家长应当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与孩子一起共同去挖掘少儿图书馆中的教学资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满足宣传需求和少儿图书馆阅读活动的开展需求。少儿图书馆可以建立虚拟平台,进行精品书目的排行和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通过诸多的宣传措施,使少儿和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少儿图书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彦嫦.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4,12(9):62-64.

第12篇

【关键词】亲子活动;指导意识;指导态度;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51-03

【作者简介】王赛(1987-),女,山东青岛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生。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指由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针对3岁~6岁儿童的,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参与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指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使家长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72份,家长问卷87份;访谈教师5人,家长6人;观察4所幼儿园亲子活动共10次。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教师问卷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识、指导态度和指导方式;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

(一)教师的指导意识

心理学中,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并通过主观努力,付诸行动。在调查中,通过向教师和家长提问,发现教师的指导意识。

数据显示,亲子活动中“经常”与家长进行互动和指导的教师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最多,分别是43人(59.7%)和29人(49,3%),“总是”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6人(22.2%)和18人(25%),“有时”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0人(13.9%)和21人(29.2%)。“从不”的人数是0。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比较重视在亲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和指导的。

(二)教师的指导态度

有些教师虽然在意识中已经认识到在亲子活动中应该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互动,但是由于自身的经验、活动的复杂性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够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的教师还比较少,而且教师在指导时的态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指导的态度,有8.33%的教是非常不迫切的,有2.78%的教师是不迫切的,态度不确定的有19.44%,还有47.22%和22.22%教师的态度是迫切和非常迫切。也就是说,有30.55%的教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持有消极态度。

(三)教师的指导内容

根据对4所幼儿园的10次亲子活动的观察,笔者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对幼儿的指导和对家长的指导。

1.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指导、社会交往的指导、游戏规则及纪律的指导。如在“祖国妈妈我爱你”竹竿舞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节奏感不是很强,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喊着节奏“一二三,跳,一二三,跳……脚开的时候开大一点”,指导幼儿如何伴随着竹竿开合的节奏进行游戏。

2.对家长的指导

对家长来说,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指导,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交流时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的指导

在亲子活动前,教师会将家长集中起来,就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流程、游戏的规则等对家长进行说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家长不知道如何推进活动的时候,会使用简短的语言,及时告知家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育观念的指导

家长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有些溺爱型的家长,在活动中会出现包办代替的行为,这时教师会直接或是委婉的告诉家长,让孩子自己尝试。还有些家长是放任型的,他们在活动中旁观孩子游戏或是给孩子拍照,但不会与幼儿发生任何的互动,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或方式有偏差时,会以委婉的语言或行动的示范,告诉家长正确的做法。

(3)家长参与的指导

在有些大型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邀请家长做志愿者,帮助教师一起维持秩序,为小朋友提供服务。教师会提前对参与的家长进行指导,告诉家长何时该做哪些事情,关注哪些方面,注意哪些事项。

(四)教师的指导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对家长和幼儿进行互动指导的方式有:活动前进行整体的说明指导(52.94%),活动中随机进行个别指导(35.29%),活动中针对幼儿进行指导,忽视家长(3.53%),活动后的分享交流(8.24%)。

1.活动前的说明观摩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家长集中性的说明和介绍,体现了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流程。对于某些有难度的活动,教师会以集中观摩的方式,给家长做示范,引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在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有的时候也会邀请比较有经验的家长做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家长通过对比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自身的不足,启发家长在活动中真正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避免出现旁观、包办代替、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

2.活动中的随机点拨

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机对幼儿和家长进行观察,当发现幼儿有操作困难时,及时对幼儿和家长进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支架的作用,将方法告诉幼儿,同时让家长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

3.活动后的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园会让家长填写反馈表,请家长提出对这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活动进行评价。还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一起交流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建议,一方面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家长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为家长之间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彼此分享和学习好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四、研究分析

(一)教师指导意识和态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指导意识比较清楚,大部分教师都明白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对幼儿和家长进行指导和互动,但是仍然有30.55%的教师在指导时持有消极的态度和心情。教师的消极态度会阻碍其在活动中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作用,教师的不作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比于教师,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师积极耐心的点拨有助于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

(二)教师指导内容

在指导内容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涉及认知技能、社会交往、游戏规则和行为纪律等方面,对家长的指导涉及活动内容、教育观念、家长参与等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以知识技能、常规纪律为主,较少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创造能力等综合水平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常以完成活动内容为目的,力求帮助家长完成任务,未能向家长解释行为的原因和策略。这样的指导对于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点状的而不是线型的,无法形成连续发展的共同体。

(三)教师指导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活动前的集体性说明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2.94%;其次是活动中的个别指导,有35.29%;然后是活动后的交流分享,达8.24%,这三种形式基本上涵盖了教师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活动中的随机点拨有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而活动后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急于带着孩子回家,所以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也常常变成了只是少数家长填写活动反馈表。

五、建议与思考

(一)树立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正确态度

教师树立指导的正确态度是亲子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关键,持有积极参与指导的态度和心情,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幼儿和家长,才能发现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参与互动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有针对f生地进行指导。在幼儿园工作中,应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的研讨,在亲子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使教师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发掘活动的价值,提出自己指导中存在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认识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指导态度。

(二)深化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内容

教师的指导内容反映了教师的关注点,如果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认知技能的掌握、活动任务的完成,活动规则和常规纪律的遵守,则会忽略幼儿社会往、创造性表现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内容会对家长起到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教师的指导内容有偏向性,也会使家长过多地去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他们情感、社会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教师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化指导的内容,不但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方式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利用集体性说明的契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并且对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要求。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是单独指导的方式,重点引导家长在观察的基础上与幼儿积极互动,同时要提醒那些急于完成任务、包办代替的家长,预防急躁情绪的产生。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对家长进行解释说明,让家长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指导。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应有重点地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还可以对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去,不断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