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8:0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且要满足职业实践活动的需要。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水平,密切联系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厘清语文知识的应用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要满足与客户沟通、交流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与专业相关的文本阅读理解、文本书面表达的需要,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专本文由收集整理业知识书籍、报刊,一方面增长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扩大专业知识视野。比如指导班级订阅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报刊《电脑商情报》《电脑爱好者》《微型计算机》《大众硬件》《新潮电子》等等,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不断厘清语文知识的应用要求。
中职语文校本教材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范性和针对性,反映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反映it行业的企业文化(如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或者反映计算机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可以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
二、厘清语文能力的应用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要重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做到耐心专注,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的能力——说话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做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语言文明,仪态大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全面提升与职业活动过程中交往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写的能力——掌握应用文的写法(如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商品广告词、商业策划书等),做到格式
转贴于
往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写的能力——掌握应用文的写法(如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商品广告词、商业策划书等),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内容符合要求。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语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促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要紧密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从业特点,紧紧围绕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计算机专卖店的营销人员,给顾客介绍新款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性能等,指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既富含专业知识又明白易懂的语言,向顾客介绍,提升语文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再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计算机消费市场的基本情况,从设计调查问卷开始,到组织实施社会调查、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等等,综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转贴于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计算机;问卷调查;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64-04
为深入了解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岗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等进行评估,进一步改革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我校近四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本次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行业分布、工资水平,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2008届~2011届的计算机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此次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34份,有效问卷304份。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全面,其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毕业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情况,以及就业工作现状。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看出我校教学、管理、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采用SPSS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透彻,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1)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分析。图1给出了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别分布情况,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计算机类工作及升大专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可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相关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2%,已经从事管理岗位的占9%。由此说明,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且素质较高,提升较快,就业质量较好。
(2)工作薪酬情况分析。在回收的毕业生调查问卷中,有251人说明了薪酬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占3%,经调查,这些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很高。在2000~4000元之间占67%,2000元以下的占30%。经加权平均分析,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为2444元。该工资水平符合深圳市2011年各区工资指导价位。从行业角度看,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超过深圳市工资指导价位的低位数,但低于中位数水平。这也说明,学历偏低对工作的薪酬和个体的未来发展等有一定的影响。
2.就业表现。
(1)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调查中,从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毕业生占19%,能够完成任务的占59%,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22%,不能完成的为0。这说明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
(2)毕业生对自身素质及个人能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素质、能力整体上比较好及很好。例如,可以很顺利地与领导、客户等进行沟通交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毕业生自我评价很好的前3位能力有:道德品质与修养占44%、爱岗敬业占7%、自我管理能力占37%。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德育课程和集体活动的培养,基本能够顺利完成沟通和交际工作。但是,仍有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3)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通过图4中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满意以上的占89%。说明经过至少一年的适应期,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薪酬低、不能实现自我、没有充足的个人时间等。该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目前中职毕业生对于自身工作岗位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一两年的毕业生,他们大多能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4)影响学生就业因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如图5和图6,学生认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能、交际、特长和外语,其比例分别为31%、20%、15%、14%。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加强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专长,提高外语水平。
毕业生的问卷中还反映出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图6给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排在前3位的是对岗位不了解占21%、对社会不了解占16%、能力不足的占15%。其他因素还有缺乏求职技巧的占13%、就业信息不畅等占12%。
(5)工作中的个人发展情况。在毕业生工作后的晋升情况分析中,升过职的占48%,没有升过职的占52%。而在对工资增长情况的调查中,有65%的人工资得到提升,没有提升过的占35%。这说明,毕业生的能力、工作态度基本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及规划不明确甚至没有,只有少数学生在这方面有考虑或规划。针对这一统计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对在校生加强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尤其如何科学规划自身的发展。
3.学生反馈的意见。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所学课程与未来工作帮助程度关联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7,很有帮助的占12%、比较有帮助的占27%,二者共占39%;略有帮助和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1%和20%,二者占61%。该数据可以说明,近几年,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需要作大幅度的改革。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图8可以看出,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深度,拓宽专业广度,加强实操能力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精神。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正面评价。图9中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和21%、基本满意者占36%、不满意的占18%,该比例偏高。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学校在就业推荐时受能力所限;二是深圳区域经济特点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于创业,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三是部分富二代子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要求,课程和岗位基本相关。毕业生的工资薪酬基本达到深圳市平均水平,能够升职,工资也有所提升,但提升空间不大。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对于毕业生如何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继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体系亟须完善。课程的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外语、公关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合理调整现行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与岗位对接,帮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
2.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适应岗位需求为中心,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强化技能训练时,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能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综合发展的基础;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开展各种增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如开办模拟招聘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让学生认知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竞争意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就业心理讲座等。心理素质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以便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4.加强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及时搜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典型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性计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近四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刘延岭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彭涛.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15).
摘要:近年来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持续降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通过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的分析,探求导致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只有彻底改革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才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社会各方面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带来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的超高速发展。但是,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下面将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供需现状出发,谈谈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
1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随着各高校竞相开设计算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剧增,加之留学人员大量归国,就业步入“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普遍强调应聘者的英语水平、IT证书及行业工作经验。社会需求越来越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就业率则为60%~90%,且就业的单位层次在不断降低。
二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竞争。首先,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间相互挤占就业岗位,就业空间逐渐“缩水”。其次,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三是供求脱节:企业反映人才难求,学生反映工作难找。目前全球IT人才仍然短缺,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达到170万人。我国IT人才总量更是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2008年单是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就达到25万人。而且新的职位还在不断出现,美国劳工部计划截至2007年,将有1500万新的IT职位空缺。IDC日前的调查显示,到2009年,亚太地区网络专业人才的总短缺量约为39.6万人。另一方面,截至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740多个计算机系(院),近50万在校生, 每年毕业10多万人,大约90%进入就业市场。应该说,计算机专业目前应该是处在供需两旺的状态,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企业到处招聘,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2原因分析及对策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如此高的人才需求,却对应了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企业人才高消费?还是毕业生高姿态?是计算机专业门槛太低?还是专业定位不准确?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位置被人抢占了?还是从一开始计算机专业就划错了领地?在学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正视一下我们的培养方案?在企业抱怨学生能力的同时,是否也应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承担一点责任?在学生抱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同时,是否也应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从各个角度的深入探讨,映射出当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诸多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难以成就预期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提出的《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已经提出了以“专业方向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鼓励不同的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大部分高校也都对自身有着明确的定位,重点院校着重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着重培养工程型及应用型人才。但是,只有这个培养目标是没有用的,还必须为学生制订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仍然保持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名称,还有很多高校虽然已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软件工程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但大都是在原来课程体系上叠加一些课程或实践训练环节,即“压缩+叠加”式的课程建设, 未对原来培养方案进行本质修改,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课程组合、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核形式等构成的教学系统中协调统一,怎么可能培养出不同的人才类型呢!恐怕这也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院校培养的是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美国进行的有关计算机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到,接受过正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人去从事工程工作时缺乏的相关技能知识包括沟通、人机交互、项目管理、软件成本、软件度量、可靠性与容错、需求,甚至于职业伦理。这是培养这两类人才时尤其要关注的。我想这也应该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各自行业中的优势所在吧。
人才的培养是大工程,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不只是专业名称的改变,而是整体方案大变革。
2.2专业思想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
许多人有一种看法:“计算机只不过是工具”,其后面隐含的话就是“主要就是应用”。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把它作为计算机专业定位的出发点就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误导,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动力是看到了它的广泛应用和“神奇”效果,即使进入计算机专业,也只是满足于能够自己去“创造”出这些效果,于是“编程”似乎成了该专业的第一要义。无需多议,看看各大论坛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各门课程的讨论即可明了。再者,学生毕业时很多企业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过分强调,编程能力强即是好学生,编程能力强就能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还可以考研,很多学校也把考研作为一种变相的就业。所有这些都从客观上引导着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如众多的学生认为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枯燥无味且没有意义,根本派不上用场,学习它们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就连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是在网上找模板。
最关键的是,学校也没有给学生有利的引导,没有进行细致认真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专业自豪感在不断下降,对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没有明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职业或学习生涯的规划。很多学校每学期的各类程序设计语言课的学时数远远超过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也更导致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似乎上大学就为找工作,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会编程就能找到工作,至于工作以后的事,就没有学生去考虑了,甚至很多学校也不去关心了。同时面对考官,如果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讲:“我能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不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做的我都会”,这难免让人尴尬,可是你又能找出几个理由来反驳呢?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种悲哀。恐怕这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丧失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换个角度讲,不是计算机专业的领地被其它专业侵占了,而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划错了领地,没有建立根据地,直接入侵了殖民地,现在人家独立了,我们又觉得无处可去了。
如果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纠正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和教学态度,我们的大学就不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了,而变成了技能培训基地了。但是花四年的时间去做四个月就可以完成的技能培训,是不是代价有点太昂贵了?
2.3学校实践教育与IT企业需求脱节,学生能力方面缺陷明显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大学里的各种实习、设计等实践过程已远远不能赶上IT企业工程和设计理念。许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力方面缺陷明显,在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再学习、再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人力资源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供求脱节也就成为必然。很多学校在想尽办法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很多企业又为过高的培训成本大伤脑筋。到底谁应该为学生的再培训买单?恐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联系IT行业的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青年骨干教师送到企业去实训,或聘请一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实践教学。其实,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后能较快胜任岗位工作,企业也因此受益。在目前很多本科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却成了抢手货,这不能不说是本科教育的悲哀!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也是一种商品。作为人才的产出者,很多名牌、重点院校已经占领了高端市场,高职院校也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低端甚至中低端市场。目前的中端市场还在,但是我们的地方本科院校却无法满足其需求,如果不尽快地完成自身的调整,恐怕这个市场就要被人蚕食了,因为我们看到,重点院校在办应用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高职和专科院校也在积极地筹备升本科。还是不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后悔吧!现在就放下所谓的“高贵气质和精神”,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让自己完备起来,在人才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时候了!
作为企业,也应该主动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承担一定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与能力培养上去。与其一味地抱怨学生的能力或学校的教育,不如就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校的教育中去。一种最直接的参与就是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果校企双方都能够认识到这种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深入合作来共同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那么一种全新的、良好的供求关系将有望建立。
3结束语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我们的IT企业来说,要走出目前的就业困境,必须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方案大变革;必须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纠正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必须行动起来,把加强实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一张纸文凭,一个空架子。这些都涉及到我们整个本科教育观念的转变。当然,为达此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时不我待,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马润成. 冬天里的春天――计算机专业就业新观察[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7,(12):22-23.
[2] 马润成.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就业形势和工作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0):68-70.
[3] 陈道蓄. 什么叫“我是搞计算机的”? [J]. 计算机教育,2005,(1):28-30.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5):7-10.
[5] 夏鲁惠. 独立学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力量[N]. 中国教育报,2007-11.
[6] 翟楠. 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与反思――基于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的审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83-85.
Computer Specialty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YOU Jing, LU Ying, MA Zheng-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hangzhou213164, China)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双语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78-02
2001年,教育部对双语教学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从此,中国的双语教学在快速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着本专业的学习对英语有很大程度的依赖,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应该多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的双语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一定的不足,这也必然导致了很多大学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双语课程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意味着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计算机与英语密不可分
从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就和英语有着不解之缘。此后,计算机的每一步发展都可以看到英语的身影。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软件大约每一年半就会更新一次,硬件则更加迅速——每三个月就会提升一级。伴随着这样快速的发展,新词汇、新术语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新词汇、新术语以转化词、合成词为主。在转化和合成的基础上,这些新词汇、新术语又派生出许多原来并未曾在计算机领域内使用过的新词。许多原本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英语词汇在计算机专业内变成了专业术语,衍生出了它们在计算机专业有的意思。计算机网络的突飞猛进使得缩略词大量的出现,无论是在程序语句中,还是在软件文档或者网络信息中,缩略语常常作为标识、名称出现。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许多的原版计算机教材、论文和文献都是用英文写成的。这些文章中科学性客观性更强,更有利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理解本专业的知识。因此,英语和计算机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英语双语教学的强烈抵触。计算机专业是公认的理工科专业。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学习计算机,主要就是学习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英语双语教学对计算机专业技术和本专业知识的加强没有任何帮助。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精力的重心放在程序设计、系统研发等专业性强的方面上,而忽视了英语在计算机专业中的作用,就更会忽视了英语对于他们未来知识更新所起到的作用。他们认为所谓的双语教学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而与计算机本身无关,尤其是英语本来就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对此的抵触情绪更大,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2.教师对英语双语教学的理解不足。与学生类似的是,许多教师也认为英语双语教学对于计算机教学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并不注重英语的文化背景,忽略生活英语转化成专业术语的原因,更不愿意去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共识。备课时,他们只是在把上课要讲的知识和课堂语言翻译成英语;授课时,他们只是在给学生讲解专业术语的表面词义,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就造成了双语教学枯燥无味的结果,反而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更加不愿意坐在双语计算机课的教室里。
3.英语双语教学手段的单一泛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中,许多大学里进行的还是老师拿着教案(或者是翻译稿)讲,学生拿着笔记本记的模式。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还能勉强跟得上老师的步骤,英语基础差的就只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英语理解上,从而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结果。即使有的教师在使用课件,课件的内容也主要是单一的计算机知识或者英语知识的讲解,而看不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干脆将计算机课变成了英语课,完全以讲解英语为主。
三、改进的办法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授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如果学生对双语教学进行抵触,那么双语教学必然失败。所以,教师应该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明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编程语言的实验环境讲授英语知识。这样的话,一方面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在计算机中无处不在,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讲解了计算机知识,一方面还能高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度,从而促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
2.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他们的引导才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来源。同时,教师的个人能力也决定着教师的个人魅力,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双语教学的认可。根据素质教育的规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学生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和发展自身。作为计算机双语教师应该认清计算机与英语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对于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并掌握计算机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备课时,他们应该不仅把重心放在课堂英语语言的使用上,还要更加注意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一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内的知识,保证课堂知识传授的信息量和手段的多样性。
3.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授课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资源。教师应该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亲其师,传其道,学其道”的效果,同时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够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双语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大量灵活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一方面锻炼英语,一方面学习计算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用英语对问题进行挑战。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视了英语对于计算机教学的作用,但也不要把计算机课变成英语课,完全以英语教学为主,本末倒置。
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学不应该变成让学生死记硬背专业术语的课堂,也不能成为让学生脱离开英语专学计算机的课堂。它应该是一个围绕着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这一目标,利用英语为媒介,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解的一个教室。
参考文献:
[1]卜艳萍,周伟.计算机专业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胡锐.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可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动手能力很差,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较低,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以培养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院校,很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出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考虑,在校期间过于注重学生是否能在毕业之前考取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上岗证的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在教授一般会计课程时从考证角度出发,只教授学生至总账报表模块,而对实际工作中实用性较强的购销存、工资和固定资产等模块的教学目标太低,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能通过考试,但走上在工作岗位后适应性较差。再者,大多数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沿用以前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操作会计软件的时候只是生搬硬套。
(二)教学设施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但是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很少有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公用机房,这样学生的上机实训环节就不能得到全面保证。再者,学校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教学版软件,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几套固定的账套进行学习与操作,到毕业的时候只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无法立即适应。
(三)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是两个跨度很大且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老师从事教学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遇到的计算机问题,阻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业务又能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再者,大多数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企业实践,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制约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除了以往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突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应设置以下计算机专业课程: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会计软件教学时,应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注重案例教学,可以把手工会计当中的案例搬到财务软件上,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提供足够资金完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率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授课内容知识较多,较为抽象,利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增加学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设置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突出其仿真性,做到全面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的质量和时间。
(三)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既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提升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也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小结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必须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会计人才,推动和促进会计电算化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65-01
中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要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等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在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摒弃旧观念的痼疾,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中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其次,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中职生源质量差,部分学生甚至是“双差”,即: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差。学生入学起点不高,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进入中职后,多数学生片面认为,中职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于是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另外,由于中职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较弱,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特殊属性,即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因此我认为:
(1)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因此,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它要求不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型,即把单一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练习的枯燥和乏味可能不会产生兴趣,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的结果却具有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好这种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进行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无意间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让他们受到情感的撞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另外,语文课教学,还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3)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中职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不但要更新,还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form method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ny reform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a fusion teaching method. The reform idea,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usion teaching method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sion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关键词:融合;改革;计算机
Key words: fusion;reform;computer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57-02
0 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许多高校以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学习一些自己以后难以用到的计算机内容,难以实现学以致用。针对这些问题,普通高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随着普通高校教学科目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变化。目前很多高校都对本校的计算机基础课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这些改革方法,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应用。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共同课,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计算机基础课出现于计算机没有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年代,当时很多高校的学生不了解计算机,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为了更好的让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顺利使用计算机,很多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很多高校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小学和中学也都设有专门的计算机课程。所以高校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不能适用与现代的高校学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迫切需要改革。
随着很多普通高校纷纷对本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进行改革,产生了很多计算机基础课改革的方法。但这些改革方法都有各自的有缺点,比如分类教学改革方法虽然能够把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规划,但规划难度很大,具体的教学内容也不好选择;分级教学改革方法能够把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计算机水平能力的提高等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规划任务却非常困难。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对高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改革,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方法,这种方法把分类教学,分级教学,任务驱动三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融合,力求得到更好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法。
2 计算机基础课常见的教学方法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三项:
①分类教学。
分类教学是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目前某些高校可以按照系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
②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是通过考核等多种方式,把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并进行分级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了分级教学,比如入校的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等等。
③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法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事先设计好的任务相结合,首先以问题的方式来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则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掌握技能。
3 教学方法改革思想
通过研究上面三种高校常见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种三者融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思想是先分类教学,在分级教学,任务驱动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部阶段。
①任务驱动分类教学。
在原有的分类教学基础上,可以加上任务驱动思想。即以学院为单位,需要提交多个课程的调查报告。在作为任务的报告中需要彻底阐述,每个课程目前在本专业毕业人员中的使用情况。给出工作单位对这些课程的认可度。在根据认可度和使用情况选择本学院学习的重点课程。
②任务驱动分级教学。
在原有的分级教学基础上,可以加上任务驱动思想。即给学生安排一些不同级别的课程任务,让学生每学期可以自行选择做那个级别的任务。然后按照学生完成任务的级别,每学期学生可以更改自己的教学级别。
③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课堂内容,还应该为学生安排每个阶段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针对好的课外任务进行表扬。利用安排课外任务的方法把任务驱动的思想结合到教学中。
4 教学改革的具体流程
①研究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流程。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流程一般只包括入学和按学期教学两个阶段。很多高校都是两学期必修课程,每个学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必修课程。还有的高校把计算机基础课改革成上学期是必修课程,下学期是选修课程等等。
②融合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流程。
融合后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流程包括入学、完成任务报告、选择课程、学生考核、课程分级、学生考核、学生分班、任务驱动教学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
入学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完成任务报告阶段主要由学院通过和企业进行交流,获得每个专业适合学习的具体计算机科目和学习的深度等等,并提交相应任务报告。
选择课程阶段主要由学院和学校共同研究决定每个专业每个学期应该学习的计算机课程科目。
课程分级阶段主要由相关学院针对所有专业所选择的所有科目进行分级规划,给出每个科目具体的分级测试试题。
学生考核阶段主要由每个学院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分级考试,并将试卷交回到相关部门,这个阶段按实际情况也可以每个学期进行。
学生分班阶段主要由相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阅卷,把每个专业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成绩段进行分班,并把分班信息返回给学校和学院,由学校和学院进行统一排课等。
任务驱动教学阶段主要由每个课程的教研组研究决定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教学任务,必须保证教学任务贴近学生所学专业,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改革的应用
目前经过对融合方法小规模的研究应用,可以看到使用该融合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用的计算机技术,但同时也发现学生重复考核步骤较难实现。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且考察的科目级别都不相同,所以学生重复考核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议考虑建立相关网站利用技术来完成具体的学生考核,学生分班,任务等操作。
6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融合改革方法融合了分类教学、分级教学、任务驱动三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保留了分类教学、分级教学、任务驱动三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达到了相对不错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但同时该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应该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海松.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7).
[2]闫锋,达文娇.浅谈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J].改革与开放,2009(04).
[3]盛蓓.提高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我见[J].科技视界,2013(13).
[4]谭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5]郑玉红,张淑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3).
[6]李雪飞.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09(22).
[7]宋朝,郭喜见.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浅谈[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
[8]黄鹤,张梦源.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8).
2016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一:
今年暑期,在团省委和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下,我院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为活动主题,以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职业调研活动为内容,来深入了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以及企业家的人才观,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促成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接轨,更好地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由此我们开展了关于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从7月6号正式去往温州到7月10号,我们用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走访了温州三十家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属于市级企业,以有限责任制的形式存在的,以私营企业居多,我们采访的这些企业大多是中型的,大型的我们只采访到一家,有XX多名员工的庄吉集团。
这次我们调查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企业对所聘人才的要求,三是关于企业的招聘情况,四是关于企业已聘毕业生的情况。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由企业的部门主管所回答,其准确性是值得信赖的。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们这次的调查结果。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这个我在以上就有提到,如企业属于哪种性质,哪种行业,在温州服装企业大都是私营的,这跟当地的政策带有一定的关系。温州是中国经济较繁华的城市,温州是大都以私营性质而致富的,所以这边的企业大都是私营企业。
二、企业对所聘人才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需要的大多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调查中,结果显示,不管哪个公司对于人才要求主要还是会看是哪个缺哪种岗位,再筛选人才,也就是不同岗位有不同的需求,现在这些企业最需要的主要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学历上,虽然都说看不同的岗位再决定需哪种学历的人才,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比较偏重于大中专学历的人才,原因虽词不同,但大意大同小异,认为本科学历的学生眼高,容易跳槽,且大多数在技术上也并不是很优异,在薪资与学历上,挂钩并不是很大,若是刚入某企业,大多数企业并不会根据学历的高低来平定薪资的多少。企业在录用应届毕业生时对于其毕业院校声誉、成绩优秀、学历的高低、或党员的身份及或是学生干部并不是很看重,只是做一个参考,并不是一个决定因素,而在社会实践、专业学习及实践工作经验上大多数企业是非常看重的,除专业能力,在思想素质能力上也非常的重视,在调查的这些企业上,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且相关程度达80%以上,思想素质能力与专业能力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服装企业认为是同样的重要,在企业招聘时,他们是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会优先考虑能力,这也应证了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走了以自己专业相关不是太大的路。还有,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在考各种的证书,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对毕业生所持的各种证书及证明,企业单位有以下看法:学历证书上,企业认为学位证与毕业证稍微重要点,其他的如辅修证,双学位证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在国家等级考试证书上,企业单位较重视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证书或分数及计算机二级证书,对于计算机三级要求不高,只是起参考;在荣誉证书上,如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奖学金等,只是参考;在竞赛获奖证书上,如全国比赛、省市比赛,校级比赛在应聘时大多数企业也只是把它们当做个参考物;在职业证书上,企业就较重视,如管理认证,技术认证,这些就很重视,而对于英语重视不是很高,只做个参考;在他人评价证明上,如实践单位、老师同学等,他们的评价中是做个参考,不起决定作用;以上这几条关于证书证明的,在这只是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于服装专业证书的看法。总的来说,企业看中的是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思想素质能力,实践能力,实践经验,而对于学历的或是一些现在大学生特别看重的那些证书的,企业单位并没将其做为决定因素,只是做为一个证明,一个参考物。所以在校大学生别只以为拿个学历证书就可以,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思想素质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主要是调查关于企业的招聘情况。服装企业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是来自综合类性质的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专业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一点都没有关系的非专业工作很少。现在,大多数服装企业很难完成招聘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计划,而影响其的主要是单位的发展需要。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心态未调好,眼界过高,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完成服装专业毕业生招收的计划的原因之一,再者,有很多企业,其发展需要与一些大学生的需求存在着异处,这也是一些大学生跳槽的一因素。总的来说,在今后的三年里,对于服装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将呈上长升趋势。现在的服装企业一般是通过该校校友在单位的工作表现,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反馈或其他途径来了解毕业生所毕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接下来,我来讲讲企业在各种招聘渠道的使用频率及招聘后人才的使用效果及选拔方式的使用频率与其效果:1)、在调查的这三十家企业中,经常使用的渠道有公司现有员工的推荐但是效果一般;只是有时使用下渠道有主动来求职的、去大专院校招收的、在人才交流会上的、在职业中介机构的或是在internet网上做广告的,这些渠道都只是有时用下,效果呈现只是一般,而在另几种渠道上,虽然只是也只是有时使用下,但是效果不错,较好,如在报纸上做广告招收的及在杂志上做广告招收的这些人才,最后的使用效果都不错;2)关于选拔方法的使用频率及其效果:现在企业经常用的有求职简历、面试、专业知识或技能考试、工作取样(实际操作),这些常用的方法除了简历形式的效果只是一般外,其它几样效果都不错,简历只是一个参考,其实也相当一个毕业生的名片一样,而那些通过评价中心或是推荐资料的方法,只是偶尔用下,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如心理测验的或体检的方式的很少使用,就算用了效果也只是一般般。在这个方面里,主要是希望学生懂得调整心态,知道选择或是了解何种应聘方式。
四、关于企业已聘毕业生的情况。调查的三十家中,对已在该单位工作的各类高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还是不错,满高的。敝开来讲,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如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服从岗位分配,自律能力强上;在职业精神上,如上进心,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在诚信素养上,如忠诚所属企业,保守企业秘密,平等竞争等;在劳动技能上,如外语,计算机的运用和动手能力,在这些能力上,企业对这些已毕业的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都非常的高,还有在专业能力上,心理素质上和商务能力上,企业的评价也不错。这体现了留下来的毕业生在各方面的都不错,值得企业单位的信赖。同时,各企业也给我校提了点建议:一在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上需做哪些改革:建议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方面的培养及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二对在校大学生所提的一些建议:如温州拜丽德服饰有限公司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实践加实践;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切实掌握;调整工作心态,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还有温州透秀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说到了:在学校期间学好理论的同时,暑期可到企业实习,多接触现代企业工作模式,要调整好心态,要从基层做起。及温州爱蔓斯服饰有限公司的设计师也说到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同时,职业道德与综合性的思想素质尤其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精神也是关键。等等,有很多公司都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希望我们这些新一代的~人能紧记这些建议,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被社会认可的有用人才。
通过一个星期的实践,在这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增长知识和才干;更有利于青年知识分子克服自身的弱点,在实践中砥砺品格、升华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6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二: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XX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关键字:双语教学;双赢模式;方案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教师综合运用两种语言完成教学的过程。目前可以认为只要采用英文教材的教学,都可以成为“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促进课程改革,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其次是培养外语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吴平[1]对2001―2005年的双语教学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指出在课堂环节、授课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弊端,很多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应该缓行。但我们必须承认,“双语教学”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国外现成的优秀教科书,可以与国外同行共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如课件、教学计划等),与国际接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使用外语的环境,避免外语学习与使用相脱节。
在第三届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双语教学成果,他们指出,在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确实都有很大的收获。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单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双语教学的推进作用及其有限,双语教学的实施应该从校方自上而下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双语教学的双赢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笔者通过总结和分析现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方宏观调控、院系具体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并针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1现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推行双语教学至今已有八年,总结各所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双语教学体制重“点”而轻“面”
现阶段的双语教学重点针对某些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而不是将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不利于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
任何专业的培养计划都是一个有机系统,包含很多门课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每一门课程就是系统中的一个齿轮,如果只重视某一个齿轮,这个齿轮质量再好,保养再精心,也难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坚固性。我们应该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部分、薄弱环节,统筹规划。
1.2双语课程前后衔接不好
课程之间通常都存在着承前启后关系,单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作为双语课程,无疑忽视了课程间的关联性。有些双语课程,其先修课程并不是双语课,这就对双语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学生不熟悉先行课程中术语的英语表述,所以双语老师不得不对这些术语进行必要的解释,影响课程的进度,难以实现基于双语教学提高专业课程质量的目标。
1.3心里接受困难
大多数双语课程都是在高年级开设的,大部分学生会不适应,害怕被提问,整节课提心吊胆,甚至出现逃课现象。
1.4教材不好选择
现有的双语课程多选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的,而中国的教材通常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因此,常年使用中国教材的孩子们,在接触外文教材时,通常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就教材的内容而言,很难找到一本难易适中,并且覆盖我们希望的所有内容的书。为了省事,学生往往不阅读双语教材,而是找相应的中文教材。这不仅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而且给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1.5课堂效率不高
由于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比较差,如果不预习,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英文PPT的内容,课下如果不复习,长期下去,学生会越来越听不懂,导致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差。
此外,如果教师用英文授课,在保证学生能听懂的情况下,授课的内容会大大减少;英文授课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专心去听英语单词,而没有集中精力去理解所讲述的内容。
课堂互动难以进行,学生都害怕说英语,更何况有些同学根本不懂所问问题,所以没有学生愿意跟老师交流。
2双赢模式规划
首先,我们已经具备了双语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去,出国进修的老师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自身在科研、教学上的水平,也学习了国外一些教学经验,教师希望把经验和设想付诸实践,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对尝试新方法、新手段充满热情。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去激发并挖掘他们的潜力。
我们希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老师都从中受益,达到双赢。各个学校在招生、院系、专业设置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可以从学校的角度设计一些具有通用性的准则,然后学院依据准则进行细化,自上而下的实施双语教学。
2.1实施双语教学的通用准则
我国高校众多,不仅有公立院校,还有民办院校、职业学校等。对于某些职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选修的方式进行。下面是针对重点院校制定的准则:
1) 实施双语教学的范围为全校所有学院、所有年级(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院系、体育院系、成人教育除外)。
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因为没有一个学院能完成自己的全部教学,必须与其他学院协同工作。
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营造双语氛围。不仅如此,全校范围的双语教学还体现了平等教学的思想,为所有想要更好发展的同学提供了机会,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心里上真正接受双语教学。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有类似的体会:大一新生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热情高,比较听话,容易管理;高年级学生已适应了大学生活,畏难情绪严重,对迟到、早退、旷课无所谓,宁愿花更多的时间玩游戏、交朋友,不愿意花时间在课程上,不容易管理。因此,应该从低年级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双语教学的习惯,这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习惯一旦养成,那么高年级的双语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
2) 双语课程的设置要考虑承接性。
课程与课程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选择某些重要的专业课作为双语课,同时将其必要的先修课和后续课也设为双语课。如此一来,相关知识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零零碎碎的,既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单门双语课的顺利进行。
3) 双语教师的选拔可以采用网上不记名投票,专家把关的方式。
想要承担双语课程的老师可以自己录制双语授课视频并放到网上,让学生当裁判,专家本着尊重学生选择的原则,给出最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录制视频,不仅可以改进自己的讲课风格,对知识点精益求精,还有助于提高PPT制作、中英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既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老师,又真正行使了自己的权利。
4) 低年级(本科一、二年级)的双语教学以中文授课为主,高年级(本科三、四年级)以英文授课为主,作业、考试一律用英文。
低年级学生刚步入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听力,盲目采用英文授课,会挫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时间相对来说是充裕的,上课没听懂的学生会去反复研究老师的课件,反复阅读书,甚至会积极的跟老师联系,以解决问题。当低年级学生已接受这种双语授课模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听力也自然会提高。学生听不懂,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单词听不懂,而是不懂授课内容。因此,在高年级采用英语授课就顺利成章,不会有什么障碍。
2.2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 年,是我国最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在国内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学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全面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图1为改革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奠定了基础[2]。
从图1可以看出双语教学(图中用虚线矩形框表示)仍然比较薄弱,它属于外语教学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科技英语、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很少几门专业课。这就是我校计算机学院双语教学的现状。
针对我校招收“教改班”和“国防生”这一有利条件,为了规避风险,可以在这些班级进行试点。这些学生规模相对较小(50人左右),学生的素质比较均衡,因为学生的平均录取分数较高。以3年为试点期限,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双语教学模式,积累经验,为在全院、全校范围内开展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确定双语课程。张铭教授[3]通过调查,给出了适合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包括四个方向,我们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为例,给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将计算机类学科基础中的12门必修课(图1中的灰色区域)全部设为双语课程,把算法分析与设计(限选)也设为双语课程,其他为普通课程。
双语教师通过自愿报名,不限制是否有留学经验,由学生审核,专家把关的方法确定。有些青年教师虽然没有留学经验,但是喜欢从事双语教学,所以我们不能打击其积极性。只要能教好,就可以作为双语教师。
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计算机基础课程要突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环节,老师出的题是一样的,学生抄袭现象严重。我们可以借鉴深圳大学彭小刚老师的理念――从学生中去找资源。包括:
1) 习题环节。老师规定知识点、难度,由学生出题,然后交换,最后由学生批改,每个步骤都有评价。
2) 大作业。基于团队,最终成绩通过答辩确定,学生做评委,教师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种方法不仅解放了老师,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设计的题目新颖,具有可拓展性,我们可以将其加入题库,加强了题库建设。计算机专业基于应用,很多课程都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通过试点,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双语教学模式走上了正轨,可以尝试在整个学院开展双语教学。从图1可以看出,计算机类学科基础包含的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因此,针对这些课程,实施全院统一选课,将每门课分成普通班和双语班,学生自愿选择。因为学生人数一定,班级数一定,所以不会对学生管理人员增加负担,其他课程要么是普通课程,要么是双语课程。这一措施有利于使教与学实现良性循环。因为我校教师工资的评定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不仅与课程的学时数有关,还与学生人数有关,如果教师讲的好,自然会吸引大量学生选课,所以教师会激励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老师教的好,学生自然愿意学,这门课学好了,当然对相关的其他课程有帮助,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3结语
很多学科的最新思想和成果都是用英文来表达的,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对领域知识更规范化的表达、更前沿的成果,双语教学对学生以后的科研和工作准备都很有益处。我院实施的双语教学,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言阅读、听说能力,尤其是增强了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教师同样也有很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吴平.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教育,2007(1):37-45.
[2] 王泉,马建峰.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8(7):11-13.
[3] 张铭,周立柱,庄越挺,等. 关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6):4-7.
Win-win mode on Bilingual Teaching
ZHENG Haihong, XIE Kun, WANG Qu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 )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bilingual teaching of universities, we discuss some general rules, according to which bilingual teaching should be pursued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whole university, and show the detailed measures us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in Xid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题批号:GZl 1061203】
本课题研究,在探索语文的“嵌入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拓展了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面,提高了中职口语表达、写作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了中职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种结合,使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促进,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展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有利于转变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双赢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有一技之长,为其提供谋求职业或提高现有工作能力的本领。可见,“素质高、有特长”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作为职教语文教师必须改革现实中语文教学脱离实用原则的老模式、老传统,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教学重点,把着力点放在使学生学会自己猎取、应用语文知识上来。
(一)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如我们可以根据旅游专业的需要,加强口语和写作训练。旅游专业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解难、礼貌谦恭、善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智力竞赛等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古代诗歌单元的学习中,除教材中的诗词外,增加唐诗宋词及描写山川景色诗文的背诵;早自习及课前五分钟,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和时间,如背诵诗文、同学间每日赠言、每天讲解、每组每月一题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口语能力的机会;在作文课上,增加了导游词及议论描写文章的写作量,背诵量的拓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使导游专业的解说词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更富文化内涵;口语训练的增加,使学生的解说更加生动,解说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在领取导游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中,顺利过关。另外,对旅游专业学生应加强写景散文尤其游记散文(以游踪为顺序,穿插景点风貌的介绍及作者的观感)的学习。这种与专业结合的学习训练,拓展了语文的学习内容,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二)专业不同,教学方式要显灵活性:职业学校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就要变授受型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把语文这把钥匙交给学生,沿着“主动学—会学—乐学—学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因此,面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对象,语文教学方式必须灵活机动,有所创新。教学课堂可以或在教室、或在企业、或在实习基地、或在旅游景点或在生产劳动中。师生关系也要灵活多变,有时可能是师徒关系,有时可能是业主与雇工的关系,有时是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有时又是游客与导游的关系……专业不同。师生关系各异,为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体现专业特长的特殊环境,一切为专业服务。语文教师在不同的专业班授课,教学方法更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与有关书本知识的结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它涵盖各行各业,并贯穿着谋略、技能、模式、方法、手段等。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按部就班地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之内,而要实破、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去,使之呈现出多样性、异彩纷呈、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方而入手。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市场营销的调查报告、公关的运筹谋略、旅游的语言交际、电脑的操作程序、烹饪的烹调技法、文秘的公文写作等等。都应作为各个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把与之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应用到该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去,辅助和服务于专业,突出职教特色。
(一)教学中善于选择有关专业知识方面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现有教材,结合专业,融会贯通、确定讲读重点现行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所选的许多名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雨中登泰山》、《游褒禅山记》等;都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讲读重点。《荷塘月色》、《天山景物记》、《风景谈》、《桂平西山美如画》等都可以作为美术设计专业的讲读重点。《上网意味着什么?》可结合计算机专业进行讲读。至于有些小说如《红楼梦》(节选),既涉及建筑、礼仪、又涉及服饰等方面的知识,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语段作为讲读重点。
(二)引进绘画、导游解说、计算机等专业形式进入语文课堂作为教学手段,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得语文教学方法是呈现多元化,单是讲读课中,就常常使用讲授法、谈话法、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等。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中又常使用表演法及多媒体教学……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美术设计专业、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就教材中如诗如画的文章如《荷塘月色》、《风景谈》、《雨中登泰山》、《我的空中阁楼》等,在语文课堂中作画、导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教《天山景物记》时,在美术课就有意识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欲望,发挥其专业特长,使之结合语文内容创作“天山景物图”,达到寓教于画的目的。课堂预习——熟读课文、理解线索;课堂讲授一突出特点、掌握关键;课后辅导一一精读课文、进入画境等步骤,使学生在对课文有深刻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天山美景”、“迷人的牧场”、“花海”、“天山珍品”等多幅表现草原广阔无际、宁静幽远,牧民生活欢乐、幸福、祥和的杰作。美文美画,学生学以致用兴趣高涨;美文美析,教师一石二鸟乐在其中。教学目的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何乐而不为?积极的参与,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教学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
因此,将绘画、导游、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进专业班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美妙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自然会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庆丽.中职语文就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初探[J]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组装 计算机维护 实训体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产品的更新速度导致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比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维护知识,具备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合理的实训体系对于能否学好实践性较强的这门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自己长期本行业的工作经验及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目前人才市场“计算机人才过剩”现象能带来一些思考。
一、课程特点及实训教学现状
1.计算机软硬件产品更新快
计算机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实际上作为电脑产品上已经超过摩尔定律的预期。本课程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熟悉当前市场上计算机配件的主流产品。
2.课程实践性强,需要大量实验实训支撑
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各个硬件部件及系统扩充外部设备、CMOS基本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常见软硬件故障排除方法以及与维护有关的实用软件的使用等。学生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与实训,甚至要走入电脑市场进行锻炼。要对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如电子线路、英语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学校实训实习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硬件实验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计算机硬件实验在偶有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会损坏硬件,很多学校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设备都是由正常教学上不能使用的淘汰的计算机充当,根本保证不了学生实验实训课的需求。即便有些可正常启动的机器,也是早就被淘汰的落后产品,根本无法安装操作系统,更无法建立维护平台。
4.大多数学校仅能满足于课程教学,实训“认证”体系不完备
部分教师无行业相关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理论相当强,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学期结束或进行卷面考试评定、或作为考查课给出平时成绩进行评定,根本没有通过相关认证体系进行考取“资格证”。经过这些评定方式评定的维修人才,想直接适应市场对计算机维护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实训课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一些院校认识不够或者实验实训条件有限,随意删减实验内容,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实验也不能保证,说这些实验会损坏硬件设备,代价太高。有的干脆降低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连30%的实验量就达不到。基于这些情况,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课程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采取边理论边实践。实验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实验课的比重至少要占总课程的一半一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实验实训方式,实验室可采用实物操作,没有实物的也可以借助视频教学,利用VPC或VM软件构建教学虚拟实验系统,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自建虚拟实验系统,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实验,学生经过虚拟实验操作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出现硬件损坏的现象;实验之前教师尽可能根据本校实验室特点明确实验内容,细化实验步骤;实验室设备数量不够的,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室应该最大程度地实行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课内实验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的话,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补做。
2.教师行业知识的培养与更新
教师的思想与观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效果。一个好的计算机硬件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行业的相关经验,受教师的指引及熏陶,这样带出来的学生往往能高瞻远瞩,站在行业的前沿。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计算机维护教师行业市场经验、计算机行业工程经验缺乏,只能纸上谈兵。笔者建议这样的教师应当深入到行业一线,进行培训再提高,具备市场行业经验,如市场硬件产品的发展动态、主流产品的价格及应用,始终让自己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同行业市场保持一致。
3.积极进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时穿插大量的市场知识,鼓励学生深入到市场一线,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在周末或假期时间让学生实习基地了解公司的正常运营;带领学生举行师生义务电脑维修活动,提高自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做,保证了正常的课程理论教学,公司又有了免费的劳动力,学生也具备了行业从业经验;还可以利用师生中零散的电脑配件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训。当然,这些形式同样要求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生维修的同时首先把握好自己监管的一关,切莫让学生把客户的产品越修越坏,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行业水平是提高实训质量的保证。
4.完善考核制度,制定或参与合理的实训认证体系
课程的考核不能只重理论而忽视技能,要改变传统的笔试方式。可以建立理论技能试题库进行理论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安装操作系统或软件测试,故障的排除、计算机的拆装操作,写调查报告,做市场调查等。考核与社会认证相结合,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相关硬件技术的认证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在毕业之前取得“双证”或“多证”,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总之,本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实用性、职业性特征非常鲜明。在教学中,只有把实验和理论教学真正结合到一起,建立完善而实用的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我们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让我们的毕业生一走出校园就能够找到工作。说开来,假如高职类每门课程都能建立完备的实训体系,何愁我们的毕业生会出现一走出校园就面临失业的尴尬境地呢?
参考文献:
[1]孟庆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