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14:0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信息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状态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水利实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水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改善信息采集到服务的运行方式,使得所有信息处理的过程均具备智能、自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运行的效率。我国将现代水利信息化作为目前的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水利系统的运行现状,在保障水利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基础上,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预警、调度、速报等功能。我国在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提出了相关的目标,要求水利部门监督信息化建设,促使信息化实现100%的覆盖率。我国地势辽阔,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必须要平衡我国各个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以此来实现均衡发展。近几年,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水利建设中各个信息化的系统基本投入运行,但是由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大,而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建设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趋向于缓慢,先要处理好水利信息化中的建设问题,才能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价值。
2.现代水利信息化中的建设问题
根据现代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状态,分析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设施不到位
我国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并未达到成熟的状态,建设期间面临多项因素的干扰,虽然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始终跟不上体系发展的速度,表现出严重的落后缺陷。基础设施不到位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水利部门已经建成了信息服务网并投入运行,但是后期运营中受到服务器的阻碍,下属单位的服务网连接困难,通信质量差,进而影响了这些水利部门的信息传输,导致信息服务网的建设局限在区域级别,不能实现全地域覆盖。
2.2建设人才不专业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人才不专业也是一项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地区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使得水利信息化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集中利用。水利信息化建设包括诸多技术方面的支持,需要专业的人才处理,如果人才缺乏专业性,即会在系统服务和技术操作上出现失误,增加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度。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确实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利于水利信息化的普及,阻碍水利行业的发展。
2.3缺乏信息化业务
我国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建设速度缓慢,无法达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预设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底,投运信息系统共计863套,其中省级水利单位占到87%以上的比重,这863套信息系统仅包括政务、管理、公式信息等内容,严重缺乏信息化的业务,2011年中旬,我国水利信息系统增加了6%,并未呈现出过大的增加幅度,信息化业务水平仍旧偏低,不能完全实现网络化办理。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状态已经表现出业务缺失的情况,不利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3.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合理分配工农业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快提升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我国水利事业应意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国家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与积极的支持态度,并且也在积极协助完善基础设施。国家按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结合水利信息建设基础设施的实际状态,制定财务方案,适当增加投入资金的规模,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主要的资金来源。国家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制定拨款计划,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保障基础设施的投资标准,积极筹备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或者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实行政策性支持,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优惠条件。
3.2提升建设人才的能力
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方面,应该采取有针对的培训方式,目的是提升建设人才的能力,满足水利行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人才资源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支持,必须保障人才能力,才能提升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应重点在人力资源方面提出规范性的培训方案,可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要求建设人员选择新型的建设技术,以此来强化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基础,除此以外,水利部门还可组建相应的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的方法在人才队伍内灌输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知识内容,促使部门内部具备骨干人员,辅助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可以提升建设人才的技术能力,也可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或学习,强化水利部门内的人才队伍,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后备资源。
3.3拓宽信息化业务
现代水利的信息化发展,必须拓宽信息化业务,才能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水利信息化业务需要结合水利事业所处的环境,按照环境的需求设计信息化业务,实际在拓宽信息化业务时,还要加强建设管理,确保信息化业务与水利建设的相符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模块,不能只体现在表面,还要深入水利信息化的内部,一方面拓展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常用的业务,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新型的业务模块,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多元化建设。业务信息化的模块比较多,需要3S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技术支持,主要是落实信息化业务的应用,倡导水利信息系统多元化建设的理念,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业务的应用效率。
4.结束语
[关键词]水利项目;信息化建设;评估;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0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开始在各个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志。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有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通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开展历程
二零零九年底,为了全面了解水利信息化项目开展情况,本着总结经验,实现行业内部资源共享,提升系统内相关工作的效率,国家水利部门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通过评估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近年来着力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未来信息化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具体来讲,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通过二级要素的形式进行了开展:首先,第一级要素中包含了项目完成和运行情况、发挥效益情况、资源整合情况、问题和设想等五个方面;其次,对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达到情况,建设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项目是否按时验收,资金使用是否按审批的概算执行,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已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成果目前是否正常运行,项目软硬件详细配置情况,项目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利用情况,项目安全体系成果共享情况,项目运行维护费用落实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情况,取得的社会和经济及工作效益,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实施信息化资源整合,哪些资源得到整合和共享利用,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18个第2级要素也参与到了评价体系的构成之中。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其评估主要通过单位内部的自我评估以及外部专家组的评估。根据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电子政务、资源管理、移民管理、城镇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河道保护及开发等,其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涵盖了通讯、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外部专家在进行评估时,其采取的评估形式多为听取评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实际查看现场、观看信息化建设成果、查看文字材料、专家组内部讨论、专家打分等形式,能够在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下,较为客观的对所调研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作出评价。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更发现的问题
1、基础薄弱,力度欠缺
由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工业水平较低的起点基础之上,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从最开始的七十年代的水文信息汇总,到八十年代逐步开始的信息初级处理,再到九十年代计算机以及网络平台的介入,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时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因为先天不足的原因,我国目前一些水利信息系统还是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和技术支持,相关的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保障率较差。但是水利系统同时又是一项需要极高技术水平作为依托的项目,很多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伴随着重复投资和低水平投资,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行业发展不均衡,资源共享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由于我国疆域广阔,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均,所以初期的水利基础信息考核中,灵活性欠佳,同时受到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各单位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水利信息化管理单位与公共服务单位区分不清,信息共享的壁垒一直存在。
三、水利信息化评估对未来项目发展意见与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多渠道加大投入
资金投入目前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要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设资金与后期系统维护资金通盘考虑进去,并将该部分资金需要纳入水利建设部门的年度预算,确保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使得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2、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
要认真研究建立树立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机制,集中组织立项,实施一些水利信息化重大工程,改造、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增强水利业务应用的范围和功能,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
3、尽快完成组机制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各地相关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建立和健全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保障机制,理顺工作管理思路。同时,尽快落实管理和具体实施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和指导机构,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根据各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建立起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力量。运用多种形式,活学活用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水利部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工作[J]. 水利信息化,2010,02:66.
[2]余婧.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硅谷,2010,18:17.
[3]辛立勤,王爱莉.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研究与实践[J]. 水利信息化,2010,04:11-15.
[4]黄小辉.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以江苏省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一期工程为例[J]. 水利经济,2012,05:52-54+77-78.
[5]葛召华,王茜. 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因素思考[J]. 水利信息化,2012,05:58-61.
[6]胡四一. 全面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水利信息化,2012,06:1-6.
[7]黄毅.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J]. 科技传播,2011,10:103.
[8]李洁. 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A]. 爱享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年海峡两岸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爱享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1.
【关键词】水文勘测;信息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P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大自然中的水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社会化进程中,我国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对于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水文勘测不仅仅是水利工程的基础,而且对于国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水文勘测这一工作的开展也利于了信息技术,不仅仅提高了水文的勘测能力,还将水文勘测工作开展的手段方式向专业技术科技化迈进。
水文勘测
水文,就是指大自然中水资源的变化,分布以及动态等过程。水文勘测,就是对水文进行有计划方案的系统的检测与调研。对水文水资源的勘测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水文勘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基础性。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时,需要对水文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一切工程的建设与开展都要以水文信息为基础,所以水文勘测必须先行。2)地区性与综合性。针对不同规模与层次的建设,需要了解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水文信息,水文勘测从而有了点、线、面的控制模式。3)长期性与时效性。对于不同的经济建设活动,不仅对水文信息的提供有着实时性要求,还需要有长期的调查基础信息,所以水文勘测是不单单是对于空间的累积,还需要进行时间的累积。4)公益性。水文勘测工作的任务十分的艰巨,工作条件十分的简陋,这需要有关的专业人士对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决心。
信息技术与水文勘测
2.1信息技术应用于水文勘测的必要性
要将水文勘测的工作效率提升,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是势在必行的。就我国目前水文勘测的现状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缺陷:1)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技术与手段来解决水文勘测中的一些难题,改善水文勘测的条件。2) 将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有机的运用到水文勘测的工作中,特别是对经济建设较为重要或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密切的区域,追求更加妥善的解决途径。3)在水文勘测站中的设备设施及其配置方式进行合理的变化,将所在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目的水文勘测站的设备装置与配置手段进行统一的规范,针对不同的水文勘测手段进行特殊性的研究,以免造成失误。对于上述问题,想要得到妥善的解决,就只有在水文勘测中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扩大范围,才能为其工作的展开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2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缺陷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使用领域愈加的宽广,通过对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实例进行了解分析后,发现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机制不完善。
虽然国家政府与一部分企业已经把水文勘测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放在了资金的投入上,但是对于技术与设备的重视相对较为缺乏。目前,虽然ADCP与自动测报系统已经投入了水文勘测工作的使用,但是其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有关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开发与使用也相对较为落后,使得现代化的技术没有充分的运用到水文勘测的工作中,对水文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2)技术及创新能力落后。由于存在着机制上的不完善,导致,水文勘测站无法及时的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与技术,又进一步地阻碍了水文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能得到最先进的使用,而且我国对水文勘测技术的创新意识还非常的薄弱,对于在水文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及困难不能及时地研究分析与解决,因此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滞后想象,对水文勘测工作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缺乏专业性人才。在水文信息化建设中,综合性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所以就需要一些既能够熟悉掌握计算机,又懂得测绘与水文相关专业的技术综合性人才,人才的缺乏对于水利勘测工作的直接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设备不会操作,不懂得维护等。
水文勘测信息化进程中针对缺陷的相应措施
水文是水利建设的基础,在对水文勘测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建立起水文信息基础,更大程度上的建设与完善各种水文信息与数据的搜集,统计与处理。针对以上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出了相应的措施
3.1 创新进取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里,水文勘测的信息化技术程度也日益加重。我国疆域辽阔,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所以在水利勘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十分的复杂。那么,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对自身的环境与条件进行分析,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这对于水利勘测的科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1]与此同时还要激励开发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在水文勘测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对水文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3.2科技化发展
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水文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在水利勘测的工作开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中数据库的使用与管理对于水文信息建设十分重要,只有进行了数据库的建设才能够对相关水文数据进行比对与清查,从而能够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探究与纠正。[2]水文信息化建设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那就是信息共享。要实现跨地区,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使得水文数据的保存,传送与管理都十分的便捷与高效。
3.3人才建设
无论是专业科技的设备设施或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利勘测人才的使用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也是我国水文勘测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目前,放眼我国水文勘测性人才结构,不管是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所以,培养综合技术型人才也是水文勘测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重中之重,要根据地区的差异性与综合性,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全能型水利知识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来临的大前提下,我国水文勘测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水文勘测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目前我国水文勘测存在着机制不完善,设备设施的使用不够先进,综合性技术人才的缺乏等问题。但是相信,只要加强对水勘测信息化的建设,基于对水文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内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培养激励其创新力,根据每个勘测区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科学化措施,加大对综合性水利技术型人才培养,对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熟悉掌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水文勘测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水文勘测更大程度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洪立波.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09,6
(5):23-24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 现代化 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走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由最初的人工管理模式转换为现代化管理。本文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作为切入点,展开简单的探讨。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三、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一)前端设备
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日本松下公司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日本Computar公司H16Z7516AMS型16倍两可变镜头和美国AD公司AD1240型或利凌公司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二)集中控制设备
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9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三)显示记录设备
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5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会议室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各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四、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跟随社会的进展,及时的展开现代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利,翟伟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移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各种移动技术的应用
1.1各类移动技术概述
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有着较为广泛的通信范围,从其所承载的网络来看,除去目前我国尚未成熟的3G网络,大概可以将国内的移动技术分为2种网络: GSM网络、CDMA网络。这2种网络都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语音、短信以及数据传输服务。
1.2语音通讯技术的应用及其特点
语音通讯技术是移动网络中所承载的语音传输服务,即人们常说的打电话和接电话。目前,国内语音通讯在水利行业中,最为广泛和典型的应用为电话报警和电话查询应用,而这类业务不仅是针对移动终端,同时还包括固定电话、移动座机等。
1.2.1电话自动报警
当应用服务器发现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水利、水文数据中有一条或多条超过了预设的警戒值时,会自动向预先设定的电话拨号报警,并语音播报告警信息(包括告警信息名称告警值预设值等)。
1.2.2电话查询
查询者通过使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拨打特定的业务号码,并由电话语音卡连入应用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的语音提示来选择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这时,服务器会通过检索的方式查询该信息的详细内容,并通过语音方式在电话中向查询者播报。
总的来说,这些方式的应用,都兼备有以下特点:
1)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除了服务器和语音卡、相应软件等需要一定的费用外,无其它设备费用,只需将语音卡和电话线相连就可以提供服务。
2)无用户地域限制,不论用户身在何地,只要用户的通讯终端正常连接通讯运营网络即可。
3) 语音报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有明确的提示信号和准确的数值报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工作人员。
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缺点的出现,缺点为:
1)同时接入用户数量有限,当通讯线路被一个用户占用时,其他用户无法连接。
2)当报警用户数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完成对所有用户的报警耗时过长。
3)单次信息服务耗时过长,需要用户参与环节过多,当线路通话质量下降时,使用比较困难。
1.3短信技术的应用及其特点
短信技术所指的是在移动网络中所承载的文字信息服务。在水利行业中,短信技术多被应用在短信数据传输、短信报警和短信查询应用,这些服务可以在GSM、CDMA等诸多终端中应用。短信数据传输指的是各类遥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器在采集到数据后,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一一打包,并按照事先设定的号码将数据通过短信传输到与服务器连接的移动通讯模块上。
短信自动报警系统所指的是当服务器在接收到所采集的数据后,发现一条或多条数据超过的当初所设定警戒值时,短信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预先设定好的移动终端中。短信查询应用指的是查询者可以通过固定格式来发送查询短信,并通过移动终端向所指定的业务号码发送查询短信信息,服务器会根据信息指定所查询的内容在数据库中搜寻特定内容,并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查询者。
这2个方式的应用有着十分强大的优点,即:
成本较低且构造简单。不论用户在何地,只要用户的通讯端能够与运营网络相连接就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
所允许接入的用户数量没有限制。这样就大大增加的服务的用户人群,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这一服务。
短信报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有明确的提示信号和准确的数值报告,并且查询结果自动存储在用户移动终端中随时备查。
每一次使用信息服务时的操作过程都十分简便,在短短数秒内就能够完成操作。
接收用户在断电时也不会损失数据,所接收的数据都被储存在运营商的数据库中,因此不会丢失。
关于以上应用的缺点,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用户在编制短信时较为麻烦,当一些所需要查询的内容比较复杂时,所编写的查询内容会变得十分复杂,这也造成了用户在编写短信时会比较麻烦
虽然短信十分简便,但其有着一定的字数限制,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也被限制。
2、数据传输的其它方式
2.1信息
水利信息的,除传统方式外,现在又出现了以web网页形式直接到Internet,用户只需连接到Internet ,运行web浏览器直接访问网址即可获得信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出差、参加会议、野外工程人员等来说,非常不方便,一般情况下,这类用户都会受到没有便捷的上网方式,没有能直接浏览web网页的工具等困难的困扰。
而将水利信息制作成为支持WAP1.1版的网页,那这类用户就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连接GPRS/EDGE、CDMA上网,使用当前大多数手机都自带的WAP浏览器,访问修改各类水利信息。
2.2移动计算
对于大量在野外工作或者出差的水利工程人员、设计人员来说,不一定记得所有计算公式,或者有公式不一定具备计算能力,这时,就可以使用手机访问预先编写好的专用于各类公式计算的WAP网页,只需要选择计算类型、计算条件、计算参数等,由WAP服务器自动计 算结果,通过WAP网页方式返回用户手机。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业务质量。
3、结合GPS的应用
结合当前已经成熟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在水利方面,移动技术还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寻检监督、现场勘测等。
3.1寻检监督
对于某些地点,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如汛期)需要进行定期寻检,但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对于这些地点是否被寻检往往无人知晓。
因此,可以要求寻检人员携带具有GPA功能的智能手机,运行专业的导航软件,按照特定的频率来检查该手机的当前GPS坐标,并直接使用移动运营商授时或者GPS授所提供的当前时间,通过CDMA、GPRS/EDGE、通道发往监督机构,当监督机构接收该信息后,通过专门的软件对GPS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存储,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描绘该寻检人员的检查轨迹。
3.2现场勘测
一些现场的勘测照片和数据要即时送往水利机构,往往要花费较长时间,实时性不强,而采用具备GPS、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在专门的软件里对现场摄像、配上勘测数据、GPS坐标勘测时间等,通过CDMA、GPRS/EDGE自动发往水利机构,保证数据照片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空间、时间位置的有序性。
结束语
以上只是根据移动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中所做一个粗略的分析和陈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前,随着移动技术和水利信息化需求的发展,它在水利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而水利事业也会因此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东国,黄显峰. 构建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思考[C]//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郑州: 黄 河 水利出版社,2005
[2]刘勇,郝新宇,王玉章.基于水利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探
关键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系统总体功能;关键做技术参数;金沟河灌区
中图分类号:TV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69-1
0 引言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型灌区水利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必须由信息化来提供技术支撑[1]。金沟河流域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境内,地处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南缘,东以玛纳斯河为邻,西与巴音沟河相连。灌区内分布着沙湾县部分乡镇(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部分团场。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而水资源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决定了其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
1 金沟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根据金沟河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结合金沟河灌区信息化的现状,建成一个以水雨情信息及视频监控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应用软件系统为核心的金沟河灌区数字化系统。系统的开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基础,实现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2)综合高度集成功能模块,实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发集约化。(3)功能模块分化,模型结构适宜,实现系统开发建设科学化。
2 硬件系统设计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由遥测站和中心站两部分组成,本系统中心站设在金沟河流域管理处,主要职责是辖区内部的系统管理。硬件系统的功能包括:(1) 各遥测站水文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以及传输和接收;(2)计算机处理数据,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灌区的优化配水;(3)计算机系统为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系统硬件构成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的功能模块以数据库为核心,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基本水雨情信息数据处理、河道来水预报、灌溉调度、配水方案优选等主要功能模块。数据库又根据其根据其功能分区分为网络数据库和专门数据库两类。历史库与实时库和遥测库因为其信息共享的要求属于网络数据库。而水文预报及灌溉调度专属信息则在专用数据库。系统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1)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库系统是金沟河灌区信息的存储管理实体,是系统的支撑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公共数据,金沟河灌区信息化工程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组成,部署在本灌区中心站的数据存储中心。功能包括各种信息汇集的存储,数据访问、数据管理,信息交换及共享。(2)水情遥测模块。水情监测系统主要完成金沟河灌区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求建设的各水文终端站所管辖水雨量监测点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以及信息的预处理,并将采集的信息存储于实时数据库中。建成后系统可实现所监测水雨情数据的采集、存储,并将采集数据传输到中心站存储系统。(3)信息查询模块。水雨情实时信息查询管理子系统的目的是查询遥测数据,了解水雨情数据的实时变化,设定系统与遥测系统关系。包括:数据设定、列表查询、图形查询、站置定位、帮助等方面。系统提供了报警功能,查询水位,语音报警。(4)视频监视模块。金沟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目标为采用现代数字视频技术,在输配水关键点建立视频监视系统。全程保护金沟河灌区工程的设备安全和输配水环节的直观表达,为提高金沟河灌区的生产和设备各项管理业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保障。(5)灌溉调度。根据上游水文测站测的流量或降雨量,通过一定的预报模型,计算出库水位;而洪水预报是进行入库流量预报及通过入库流量和时段长得出水库库容。根据预报结果,通过四种调度方式进行调度,然后由水库调度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对调度结果进行修正,进行水库调度,为实际工、农业和垦区人民生活服务。对系统的预报、调度作业的成果,结果进行整理。
4 结语
随着新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是大势所趋。结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给出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过分析测报终端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测报终端的设计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实现了具有准确测量、实时监控、远程通信、信息存储功能的水情自动测报终端。系统的开发为灌区的水情测报及管理高效工作带来了机遇。
参考文献
[1] 张良贵.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C].灌区水管理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9-21.
[2] 郭生练等.水库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C].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
[3]何新林,盛东,郭生练等.内陆干旱灌区决策系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7):12-14.
论文关键词: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图形数据管理
1.前言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空间操作与模型分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目前GIS已广泛应用于土地、电力、交通、资源等领域[1]。
由于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供水管网的变更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管网资料急需处理水利论文,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和纸介质的存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管网的现代化需要,因此GIS已经成为了供水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工具[2]。
2.系统建设
2.1.开发平台选择
GIS开发平台的选择对系统日后的建设、维护和扩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们在选择GIS开发平台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技术性能。GIS开发平台技术先进性决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能否满足现在和往后的功能需求。在搭建GIS框架时除了要考虑当前的使用需求外,还应适当考虑到日后对系统升级的需要。
(2)价格成本。任何软件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GIS系统的开发建设也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在选择GIS平台时价格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购买GIS平台的费用、二次开发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和系统升级费用等。
(3)二次开发难易程度。二次开发主要是发生在GIS系统建设初期,但要使GIS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需根据实际情况对GIS功能不断完善。我们在选择GIS平台时,应选择开放式的、容易二次开发与维护的GIS平台论文格式范文。
(4)平台操作的难易性。平台操作的难易性主要影响到GIS系统的维护和操作,要尽量选择容易操作维护的GIS平台。
(5)开发商开发经验。为保证开发的速度与质量,应优先考虑选择开发实力较强、具有GIS开发经验的开发商。在选择好开发平台后,开发商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功能开发。
(6)维护服务。主要包括GIS平台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商对GIS运行后的维护服务。
(7)GIS的发展趋势。选择符合GIS发展趋势的开发平台,有利于日后的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这是影响GIS系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深圳水务集团于2004年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在此之前,为了全面了解各平台的使用和开况,对国内外各大型GIS平台进行调研。主要调研的平台有: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北京超图公司的SuperMap、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水利论文,这三个平台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和应用广泛的适合于城市供排水GIS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平台。通过多次与各平台供应商、二次开发商技术交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各平台进行测试,从技术性能、平台费用、响应速度、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深圳水务集团最终选择了功能强大、性价比较高的ArcGIS平台。
2.2.系统开发过程
在选择好GIS开发平台后就要展开系统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计划、选择系统开发商、需求调研分析、开发过程的控制、功能测试及。
(1)制定计划。在系统开发之前,应首先制定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系统开发的总目标;设计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要求;完成系统开发任务的可行性研究;估计可利用的的资源(硬件、软件和人力等)、成本、效益、开发进度;制定出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
(2)选择系统开发商。系统开发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故在选择系统开发商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开发商的规模、实力、口碑、开发经验、公司所在地等都需要考虑。
(3)需求调研分析。需求调研分析是在开始编写程序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开发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需求后才能编写出符合使用方功能要求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效率。开发人员要与使用方充分沟通,了解和讨论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实现方式等,最终确定具体需求和实现方式。
(4)开发过程的控制。为保证能在计划时间内开发出优秀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方需要对软件功能开发、开发进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论文格式范文。
(5)功能测试及。为保证系统上线后稳定运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完成后,开发人员和使用方都需要对每一项功能进行仔细全面的测试。在确定系统功能符合实际运行要求后才能投入正式运行。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设前期对各开发商作了充分的调研,在系统需求调研分析上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水利论文,并吸收旧版供水GIS系统的功能特点,取长补短,为新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开发人员常驻使用方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开发人员与使用方及时沟通,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有利于有效控制、掌握系统开发的进度。
2.3.系统二次开发及后期修改调整
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功能调整是在系统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充分了解该系统的功能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充分了解各方面需求后,对系统的升级和功能优化。
为了让GIS系统能适应业务发展,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进行二次开发和各种修改调整。所以在系统开发初期就应保留对系统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及修改调整的余地。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正式投入运行过程中大大小小做了数十次修改及调整,并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与功能维护,应用效果良好。
3.管理维护
3.1.硬件和网络管理
服务器是GIS系统的硬件核心,所有GIS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中,应保证服务器时刻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除了保证服务器外部环境的要求外水利论文,也应注意服务器的病毒防护等工作。GIS的数据交换离不开网络,要让GIS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就要建立完善网络系统。
深圳水务集团的服务器管理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既能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也能让服务器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运行。
3.2.软件管理
软件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每次版本更新时,需记录每个版本更新的信息,并对上一版本进行保存备份。
深圳水务集团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对GIS系统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将各操作人员发现的问题集中反馈给开发人员,经开发人员修改和双方测试后的新版本系统通过内部网络,用户通过系统登录自动更新。管理人员对上一版本系统进行备份保存。
3.3.系统管理
(1)权限分层管理
为有效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必须对系统使用者进行权限分配。如:浏览权限人员只能浏览系统,而不能对系统数据信息进行编辑修改,而编辑权限人员则可通过系统修改数据。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管网GIS系统中的权限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
用户权限组设定,不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权限,相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相同的操作权限。
自定义权限,可对相同权限组中的特殊人员进行特殊权限分配。
(2)系统操作培训
系统在开始运行初期应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全面水利论文,并有针对性的操作培训,在系统功能调整后也需要针对调整进行再次培训。
深圳水务集团在GIS系统运行初期对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为基础操作培训、管网操作培训和水表操作培训。
(3)制定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GIS中,能真正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GIS系统应用到各类业务上论文格式范文。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设完成后,从集团公司层面和分公司层面分别制定了GIS系统相关制度,并将相关业务与GIS紧密联系到一起。如:停水方案的制定必须通过GIS系统出方案、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先将管网资料录入到GIS系统中等。
(4)系统安全性设置
为了保证GIS系统数据的安全、有效,除了要在权限上作设定外,也应在系统程序上下工夫。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立时,对系统安全性予以了充分的考虑。
每一个设施的属性信息中都有“创建人”、“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等信息。这类信息能让系统管理员方便对数据进行管理、跟踪。
采用大量提示信息,如删除提示、信息不全提示等等。
在数据库中安装触发器,在数据库关键数据中嵌入数据触发器,记录数据变化的情况。
退出系统保存提示。
(5)数据维护
GIS系统常采用的数据维护形式有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深圳水务集团采用的数据维护方式为分散结合部分集中的管理方式。对于一般管网数据的维护更新,由分公司各片区分别录入;部分重要数据由集团负责更新编辑,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管网数据更及时的更新到GIS系统中水利论文,同时也能使GIS应用更广泛,使GIS系统应用面最大化。
4.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供水管网、业务及海量的数据,各地水司都已应用或开始着手建设GIS系统。为能充分发挥GIS系统的作用,除了在GIS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平台选择、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控制外,更应多注意GIS系统的维护、管理及应用工作,同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及时将第一手原始资料录入到GIS系统中,为管网运行、维护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支撑,从而实现供水管网标准化、规范化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田一梅,赵新华,黎荣.GIS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9):21-23
[2]王强,谈GIS 在城市供水管网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29):361-362
[3]HaIlda,DhaWaIl,Suri.Networkanalysis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A].Seven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ing.2004:182-186.
关键词: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水库管理;设计;应用
作者简介:徐燕华(1962.07—),男,本科学历,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任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库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0引言
水利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库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规范水利信息管理,改进水库信息管理的手段,提高水库信息的查询效率,为水库工作提供多种功能的信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在水库管理中设计与应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促进水利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加强水库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高水库管理的时效性。
1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功能
水利信息化是指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手段,合理地开发运用水利信息资源,促进不同信息的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从而使水利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逐步走向智能化。水利信息化主要在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而WebGIS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具体表征,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与扩展地理信息技术的一项新的技术。
(1)一般而言,WebGIS的水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水库管理信息的存储、检索、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集成,提升了对水库的全面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带来了新的技术平台与信息支撑;
(2)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为水库信息提供专门的算法分析与专业的模型构建,通过深层次分析各种水库的数据,为有关的水库管理部门提供准备的计算结果与科学的决策依据;
(3)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用WebGIS可以收集有关水库的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信息系统在服务器端的扩展与升级,将系统升级引发的高效工作迅速分享到浏览器,达到信息高度共享的目的,提高水库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功能;
(4)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为水库的防汛部门提供水库容量、降水量等多方面的防汛信息,为防止出现汛期提供信息参考依据;综上所述,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要依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的原则,通过一体化的解决途径来实现水库信息化的管理,为水库的管理与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主要可以从设计目标、开发模式、系统集成三个方面来进行。
2.1设计目标
从设计目标来看,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需要一套软件,这套软件能够为实现水库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来提高水库管理的水平,并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开发模式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Web技术,采用当前主流的B/S模式开发,包括浏览器、Web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该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满足水库管理部门不同层级用户的实际需要。
2.2开发模式
系统Web应用程序模型采用的是MVC模式,主要由视图、控制器及模型三个层级构成,分别应用于处理不同应用程序中的数据显示、数据逻辑及用户之间的交互。框架的设计则采用Internet技术来搭建系统的平台,实现数据接口规范、结构设计分层等技术,促进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加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2.3系统集成
从系统集成来看,依据系统开发的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及经济性等特点,利用JavaEE的系统设计,通过Servlet、Ajax、JSP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系统集成。
3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通过编写外部的接口模块,从各个系统数据库中及时的调用观察到的数据等基本的信息,形成水库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信息资料,这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开端环节,该系统的整个环节包括基本信息、防洪调度、兴利调度、水雨情、安全监测、系统管理与综合管理等七种功能的设计与应用。
3.1基本信息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基本信息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会将水库管理的基础资料进行电子化,形成一个在线的容量较大、信息全面的资料库,可以在线对水库的工程图纸、重点实时信息、水库特征参数及管理法规等进行快捷的查询,实现水库信息获取的高效性。
3.2防洪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1)要建立防汛值班的信息化,通过防汛值班系统来加强信息化安排值班人员、管理防汛机构组织以及记录与查询防汛交接班记录等;
(2)要通过防汛物资的信息化对物资的计划申请、购买、入库、出库、使用状况、库存情况、台账设立及物资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有条不紊的信息化管理;
(3)要建立实时应急响应机制,当水库管理过程中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起到指导与处理的作用。依据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与预案内容,可对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条件、主要权限及采用措施等进行明确的分析,对事件的产生、分析、处理、结果等全过程开展流程化的管理,并根据水库应急事件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应急流程,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按照操作的程序与处理办法及时的解除水库的应急状态;
(4)要进行调度与闸门监控,可以根据水库的水位与进入、流出水库的水量等,对水库的管理提供最优化的调度方案,并要监视、查询与记录水库闸门的运行情况。
3.3兴利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兴利调度方面,兴利调度一般包括水库的供水、灌溉、发电等内容,它能够为水库的管理提供数据查询、执行计划申报并设计报表制作等功能,将兴利调度产生的兴利效益等数据输入系统,以便于查询,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效益的分析、综合与优化,充分发挥水库管理的综合效益服务。在水雨情方面,主要是实现对出入库流量、降雨量及上下游水库水位等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综合及查询展示,为科学的兴利调度与防洪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它的功能主要从数据入库、图形报表及数据查询三个方面来表征。
3.4安全监测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安全监测方面,可以对变形、渗流、压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综合、查询与展示,通过检查巡视发现水库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因素,要对隐患因素进行跟踪与追查;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手段进行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将所得的数据支撑图形报表的形式,及时对水库管理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估。另外,依靠电子产品的作用,利用摄像头等其他的安全设备,对水库的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
3.5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方面,要实现综合管理中单元化管理、千分制管理、维护养护、业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功能,系统全面的控制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则是通过对水库管理软件数据安全、人员职责、通讯接口等方面进行管理与分配,并针对不同的管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水库管理的高效化与自动化。
4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的部分水库已经建成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库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库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因此,要利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水库管理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杨明化,周启何,向阳.安徽花凉亭水库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人民长江,2015(8):67.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平衡;开发;利用;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0-1
1 水利工程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实行南水北调等工程,一方面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缺水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主要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要从全局考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②修建水利工程,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或者对自然植被的破坏等;③工作环境很恶劣,条件复杂,要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受力承受强度等问题;④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群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⑤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大,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较长。
2 目前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们讲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总的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解决了很多地区的饮水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供水能力。水利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2.1 节水灌溉事业稳步发展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大力兴建,为农村的节水灌溉事业提供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2 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修建水利工程,帮助了很多缺水地区的人民解决了饮水问题。改善了农业发展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3 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通过修建大型的水电站,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控制水流,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大力种植保持水土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扩大绿化面积,全方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2.4 农村的水利水电项目得到不断发展
农村很多地区都在进行良种实验、推广先进的技术、防止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侵袭等基本建设,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2.5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追随网络时代的潮流,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3 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水利工程的特点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的修建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能源短缺等情况的不断出现,改变这种现状,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3.1 在防止洪涝灾害的工作中,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注重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
加强河岸的绿化面积建设,禁止滥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电站的作用,提高泄洪能力和蓄水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3.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朝着综合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的水资源利用不仅包括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还有工业用水。我们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污水的处理,净化污水,节约水资源。在农业方面,采用滴灌技术,使水资源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3.3 水利工程的作用不断的得到延伸
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工业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用电提供方便。如三峡大坝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供游人旅游参观,为附近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3.4 修建水利工程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破坏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注意转移一些动植物或者人文景观,减少因为修建水库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文物被掩埋等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因此,修建水利工程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实现区域平衡,从而为后代子孙造福,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红.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需要[J].黑龙江水专学报,
1994,(02).
[2] 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关键词】水污染源;排水管网;数据库管理;C/S;B/S
0.引言
广州市水污染源[1]、排水管网[2]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的开展,是把广州建设成为“山水之都”[3]的重要举措,是水污染源调查[1]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是“数字水务”[4]建设的需要。
1.系统建设目标
本项目的工作对象包括广州市中心六区的水污染源和排水管网。该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水污染源调查成果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管理。
2.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设计思想
2.1.1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5](SOA)实现服务之间的松耦合,使得系统可以灵活的适应业务的需要。
2.1.2图文一体化管理
图文互访、构建图文一体化系统,实现“从文到图”和“从图到文”的查询,是GIS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的新特点。
2.1.3搭建灵活的、标准的、可配置的空间数据展示
搭建灵活的、标准的、可配置的空间数据展示子系统,实现用户、角色、功能权限、数据权限等灵活的设置。
2.1.4提供标准的可配置的服务
提供标准的可配置的服务,该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及用户不同的需求,设置其角色、功能权限、数据权限等。
2.2系统总体架构
广州市水污染源、排水管网数据管理平台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B/S架构[6]使得客户端只需要通过简单的IE浏览器就可以应用地图浏览、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信息展示等;C/S架构[7]实现大批量数据导入、导出及其他一些日常管理使用功能。
系统分为四层:最底层是数据层,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Oracle 和GIS Server;第二层为数据处理层,主要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监理、转换和入库,以及维护更新;第三层是数据管理层,包括对数据的编辑维护、数据浏览查询统计、信息展示、管网养护、项目管理等功能;第四层是数据应用层。
2.3系统功能设计
广州市水污染源、排水管网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设计包括C/S和B/S两部分。C/S实现用户权限管理、数据监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维护、数据更新和数据库管理等功能;B/S实现地图浏览、专题图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空间分析、信息展示、管网养护、工程项目辅助管理、系统服务接口等功能。
下面对系统的部分功能作一些简单的描述:
(1)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3D分析、爆管分析、叠加分析、横断面分析、纵剖面分析、上下游追溯和贯通性分析、管线收水区域分析。
(2)信息展示。
信息展示包括信息、工程建设进度展示、建设规划展示和治理成果展示。
(3)管网养护。
管网养护功能主要包括管网养护情况登记,管网检修养护历史查询,管网检修养护情况统计。
(4)工程项目辅助管理。
工程项目辅助管理实现对工程资料的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和工程档案的管理。
3.系统开发实现
本系统开发语言采用 JSP(JavaServer Pages),Java Servlet;软件组件模型采用JavaBean;开发范式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系统架构描述工具采用 Microsoft Visio 2003;系统设计管理工具采用Rational Rose 2002;版本控制工具采用 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6.0;项目管理工具采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3;数据库建模工具采用Sybase PowerDesigner 9.0;系统开发工具采用J2EE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
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利用以上开发工具,对广州市水污染源、排水管理数据库管理平台项目实施,完成了系统各项功能的开发。
4.结论与展望
广州市水污染源、排水管网数据库管理平台项目已经通过正式验收。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现有管网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移动管养,提高了工程管理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水平,实现了水污染源管理监控、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维护、事故预警和相关的决策支持。 [科]
【参考文献】
[1]任成均.广州市水环境污染源成因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4,(03).
[2]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06).
[3]林贤忠.关于广州市建设“山水之都”水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初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4]胡传廉.上海"数字水务"规划与实践[J].中国水利,2003(22).
[5]麻志毅 陈泓婕.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6,(7).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建设方式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概念
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水利工程,通过运行,以及操作等不同方面的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和作用的发挥。一般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保障水利工程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其次是保证工程设备可以最大限度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防洪、排涝以及灌溉、供水等不同方面的成效;再其次是科学规范操作设备,严格排查设备故障,提升设备总体工作效率;最后是优化经营管理,改造升级工程基础设施装备,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其中非常关键的要素,为了不断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逐步达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软硬件设备上,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必须着重表明现代化。一般情况下就是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同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的管理体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用全新的管理设施以及监控技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让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全面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应该坚持做到精品,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等等其他不同方面的内容,确保能够细分职能,以及具体工作等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在精细化管理理念下,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注重细节的完美,细节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处在最良好的状态。精细化管理,其不单单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同时也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点要素,必须从中坚持准,细以及其他一些不同方面的基本原则,让管理工作,以及流程等都可以充分的体现制度化以及细致化,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经济效益。
二、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主要内容
1.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注重对于其管理体制以及运行体制方面的改革,深入贯彻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尤其是在人才管理这一环节,要注重人才引进、人事奖励、人才分配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维修体制、检测体制等相关方面的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管理设施方面的改革
1)检测监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
监督系统对于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对于及时发现水利工程运行中的险情等威胁性因素至关重要。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督系统,要有效完善相关的视频监视系统,进而有效对河流的水势、大坝以及闸门的运行情况加以掌控,提高监督监控水平。对于监督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均匀分散地布置监控点,此外要根据监督的需要,对于特定领域,将监控点的布置密度缩小,完善视频、语音、图像等各监控点的接收和处理装置,充分保证监控的实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此外,检测系统要辅助监控系统,完善水利工程的检测实施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推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检测体系的结合。其检测的主要对象包括工程本身的裂缝监督、渗水情况以及其沉陷变形等相关情况,及时将险情报告、处理,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对险情加以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2)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
由于水利工程长期与河水等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水利侵蚀等因素而造成意外的损害,由此来看,工程的维修和养护显得十分重要。应该设立相关的维修养护部门对其进行日常的清理和清修,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典型堤防地段,此地段极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有效加强对该地段的维修和养护也非常必要。对于水利枢纽工程,其侧重点应该放在枢纽工程的主要组成建筑物的日常监管与维护上,确保工程运行正常安全。
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策略
1.重视信息技术运用
在管理过程中,重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建设水利工程监视系统、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安全评估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储系统,从而及时掌握水利工程运行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同时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尤其是重点部位的维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全面掌握工程基本情况,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使管理工作更为精细化,也能够全面掌握水利工程运行基本情况,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2.重视管理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与考核,对管理基本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人员组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在开展考核工作时,应该遵循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领导与管理监督工作,明确考核目标和任务,并以此为指导,做好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组织,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使他们形成工作合力,密切相互之间配合,有效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
3.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利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利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力度,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是实现水利工程高质量施工的需要。具体实践中,水利工程企业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最好能够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随时跟踪国内外最新进展。
4.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作为水利工程精细化建设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其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管理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管理单位及水利施工企业可以积极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型人才,建立培训制度,从文化和技术两方面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出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水利工程精细化建设管理的需求。
5.构建科学的水价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项目中,水费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价格的制定必须从具体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整。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水费收费标准,同时必须按照企业或者个人的用水的类型,对水价进行科学的划分,譬如农业用水,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等等。对于不同类别的用水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此外水利供水单位不能任意的变化和调整水价,必须按照用水合同中的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水费的收取,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6.明确职责,规范管理
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能部门必须明确权责,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关乎国民经济的重大水利工程必须直接由国务院水利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而河流的流域机构就负责对该流域内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另外如果水利工程跨行政区域,那么一般是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负责管理。不同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明确职责,规范管理方式,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负责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出现问题,必须严格的追究责任,提升管理水平。
四、水利工程管理中现代技术的应用
1.水利系统建设的显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安装显示设备,显示设备通常包括显示器、监视器和存储器等,在运用显示设备的时候,需要配置监控器组成电视屏幕墙,这样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监控中心的画面,观测水情的变化情况。显示系统是由分控中心和主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的控制权,可以依据需要进行操作,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修改,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管理。
2.基于ADSL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ADSL是利用不对称的用户线来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技术。ADSL是在原有的通话线上的一种高速的宽带技术,这种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系统,能够实现各个系统信息的共享。我国水利工程往往地处在地理位置险恶、交通条件闭塞的偏远地区,水利工程的监视测试点分散,而且传输介质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这样就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而采用ADSL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检测点实现高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该系统稳定性强,受外界的干扰小,适宜于我国水利工程的监控管理工作。ADSL网路监控视频系统具有报警、远程监控、语音对话的功能,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ADSL网路监控视频系统,管理者可以充分的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对水利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和指挥控制,然后可以把水利监控的信息传输到网络上,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如果水利工程的现场没有良好的通讯条件,就可以采用ADSL网路监控视频系统这种比较经济的通讯方式,可以利用ADSL网路监控视频系统当做视频、语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的效果。这种系统需要在管理者的办公室安装视频语音通讯客户端,这样管理者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监控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效率。
【结束语】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探索和相关研究,能够被相关的水利工程负责人本着科学吸收的原则,合理地加以吸收和采纳,进而有效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更好地造福百姓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3,06:24-26.
关键词:地图信息系统 图件 图册 GIS 应用架构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水利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传统硬介质图件、图册保存使用不便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在许多水利部门却依然存在大量历史纸图,这些图件、图册数量大、种类多、精度低、现势性差、更新速度慢。
水库建设管理图件、图册包括水库规划图、施工图、水库基础设施配套图及批准的设计变更图件、图册原件。完整的、真实的水库工程图件、图册资料是水库工程实体质量的见证,是水库基础设施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是水库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对于水库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图件、图册资料管理一般采用手工编制与归档整理方式,手段落后,更新困难,查阅非常不便,不能满足水库设施高频率、快节奏的建设需要。为加强水库工程资料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水库工程管理水平,设计和建立基于GIS的水库库区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本研究从水库管理单位的实际要求出发,利用数据库、GIS、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和水库有关的各种图件、图册进行扫描,形成图像文件,并对图像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组织。开发设计的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了图件、图册的存储、管理和应用等诸多问题。
2系统研究现状及任务
地图信息系统是一种研究系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不同行业的地图信息系统因目标使用对象不同而研究方向不同,地图信息压缩存储查询方法及地图模型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项目任务是针对小浪底、西霞院库区不同时期、不同专题、不同类别的地图使用情况,研究水利工程地图信息的获取、传递、转换、贮存和分析利用,测定水利工程地图信息量的方法,研究地图信息转换和贮存管理方法,开发各种分析计算、综合对比、评价软件等,建立多种地图模型,应用和发展各种分析评价方法,以及开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
3系统建设主要工作
1、地图分类统计
对各时期、各类型的地图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统计,建立地图分类统计图表。
2、地图扫描矢量化
对纸质地图用工程专用扫描仪扫描并矢量化,建立栅格地图。
3、地图拼接
确定地图坐标基准,对地图进行坐标系统校正,建立各类地图要素间拼接关系,对不同专题地图的相同要素进行拼接。
4、地图叠加
建立各类地图的不同要素间的叠加,尤其是对不同的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
5、建立地图数据库
建立符合地理信息系统国家标准的具有动态属性的“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数据库”。
在“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数据库”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水库地形地貌图模块、行政区域图模块、重要建筑物图模块、滑坡塌岸图模块等。
4系统建设目标
“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4.1统一规范管理
对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在日常工作及科研工作中产生的库区各类地图图件、图册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从而使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其日常工作或科研工作中快捷、方便地检索、查阅所需地图图件、图册。并对最新产生的图件、图册快速入库更新,使决策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水库库区地形地貌的变化、滑坡塌陷区域最新情况等。
4.2多媒体动态演示
将库区管理现状专题图、库区专项设施专题图、视频文件(AVI)、移民安置规划专题图等多种数据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汇报系统,声、像、图、文生动具体。同时提供提供自动播放功能,提供人工控制播放功能:播放,停止,跳转等。为工程设计的评审会或专题汇报会议提供现代化的专业素材,并能向领导实时动态演示。
4.3快速辅助决策
本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对突发地质灾害(比如滑坡、塌陷等)的快速辅助决策功能,系统可以展示事故发生点周边地形地貌环境情况来辅助决策,并生成地质灾害区域的最新地图,在紧急事故发生后记录并展示事故地点和事故的详细信息,并能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4辅助规划功能
辅助规划是在建立水库库区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目的,通过实现对水库基础地图数据、专业地图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共享的同时,使专业图形数据与地形图数据结合,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较为贴近现状的图形数据和现状属性数据,并与水库相关数据库建立数据接口,获取地面工程动态数据。使地图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在规划设计得到应用推广,实现库区工程电子化资料快速更新,提高规划设计准确率,实现规划图纸的电子存档。
5用户情况及采用的软硬件
系统的使用人员是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的领导、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及与水库建设管理局工作有联系的其他人员或领导。系统的使用人员一般应能较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浏览器。
系统的维护人员是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的维护人员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有一定的了解,熟悉GIS数据库操作。
系统开发使用的软件主要有:Oracle、ArcGIS server 、ArcGIS配套软件等。
数据处理使用的硬件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大幅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等。
6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
依据《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信息系统研究》的要求,“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地图上传功能”、“地图检索功能”、“地图浏览功能”、“地图下载功能” 、“地图编辑功能”、“地图叠加功能”、“地图统计分析功能”、“地图输出打印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鹰眼、区域选择、移动、目标检索、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等基本功能。
系统功能可以采用B/S体系结构和C/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7系统建设步骤
共分为四步:
(1)设计并建立“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图件、图册管理数据库”;
(2)在“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图件、图册管理数据库” 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库区地图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
(3)对所有未数字化的图件图册进行图像扫描,并对扫描后的图件分门别类,建立起合理的组织结构,在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对地图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协助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进行相关地图入库的工作。
(4)最后对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建设管理局指定人员进行“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地图图件、图册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及应用培训。
8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1)客户层:包括3级用户(一般用户、管理用户、核心用户)。
(2)应用层:在ARCGIS平台上进行的图件、图册相关的二次开发。
(3)数据层: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与数据库相连。
9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水库库区地图信息系统,以及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 水库的科学管理对水库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开发这个系统,节省了水库管理中需消耗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水库管理的信息化。该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水库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模式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了水库管理信息化规划设计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朱长富;基于3S的水库淹没处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人江,2005年S1期。
[2]陈雪冬,杨武年;水库移民GIS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3]胡志刚;小浪底移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