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

课内阅读论文

时间:2022-10-15 01:0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内阅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内阅读论文

第1篇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1.对于平时讲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作家作品、修辞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等要记牢。2.平时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要多读、多写、多用,尤其是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更应该多留心。3.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六要素、顺序、线索、人称、选材和剪裁的特点以及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人物的描写方法等;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等;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以及议论文的结构等相关知识。4.分类复习不同文体的考试题型,并总结答题方法。如分析拟人、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本句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地写出了)……的特征(情态),突出了(强调了)……的感情。再如,为了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常见题型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答题: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词语在文中含义(扣住论点和分论点)+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二、加强课堂训练

课内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经典篇目,文章不管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结构到选材都具有典范性,所以,只有把课内文章熟练掌握,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再一个,很多中考所选文段都与课内文章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有的内容相似,有的结构一致,有的语言风格一样,有的表现手法略同……同学们只有把课内文章熟记于心,考试时才能有所联想、生发开来。由课内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很快找准答题要点,准确答题。

三、掌握答题技巧

第一步:从题目入手,获取信息。

题目是文眼。题目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从题目中就能判断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叙文的题目有的是对中心的概括,有的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说明文的题目有的表明说明的对象、写作的范围,有的是说明的中心。议论文的题目或直接点明论点,或交代议论范围,或引起人们注意,或令人深思警醒……总之,先读题目,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例如,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前方遭遇塌方》,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文章是记叙文,题目本身就点明了事件,文章应该是围绕塌方事件来展开叙述的。

第二步:整体阅读,领悟要旨。

在分析文章题目、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快速读一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文章记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记叙的顺序、线索又是什么;如果是说明文,要初步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方法;如果是议论文要知道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第二遍一定要精读细品,注意关键的句子和重点段落,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过渡句、中心句、前呼后应句、反复出现的句子、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找出这些句子,对文章的主旨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例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蔷薇几度花》,文中诸如这样的句子,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从这些句子里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挑糖担的老人随性自然,不张扬、不奢望、不强求的品性。

第三步:认真审题,瞄准答题方向,选准答题角度。

第2篇

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不乐意读,那效果不堪设想。阅读的兴趣可分为直接阅读兴趣和间接阅读兴趣。直接阅读兴趣指由读物或阅读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而间接阅读兴趣是由阅读活动目的、任务引起的兴趣。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种称为“杰克现象”的,是说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埋怨他过分地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纸什么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能使他百看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老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杰克常常抱怨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采,没意思而难以卒读。教师也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外,学生爱不释手,一旦选入课文内,就了无情趣。“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这是中学生常见的阅读心态。

其实,教师对学生这种阅读的心态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引导得法,“课外的海明威”并不可怕,通过引导,课外阅读必定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当然主要还是一个兴趣培养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第一步,放手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直接阅读,教师不提什么要求,只推荐有趣的读物,以增强阅读的指向性,放手让学生进入,老师不要奢望阅读效果的立竿见影。如果有些学生观望,教师还可以讲些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第二步,问题驱动。教师可以采用设悬念的形式,使学生产生迫切的阅读动机。比如“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小妹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而少游又是如何对出下联的呢?比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王安石这“老太师”对苏轼所提的:“如意君安在否?”之类的问题,如何能够随问随答呢?在“煮酒论英雄”中,刘备为何被雷声吓得连筷子都拿不住了?《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死前为何总竖起一个指头,迟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呢?教师通过类似这些有趣问题的提出,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样,阅读者不仅增强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记忆和推理等思维活动,还可以对材料的形式、内容、意义进行探索,达到克服凭兴趣出发毫无目的的阅读心境。即便阅读到一定难度、不合自己口味的读物,也能坚持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又使学生的阅读面增宽,同时吸收了各种知识营养。

第三步,开展竞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些竞赛,如:(1)讲故事;(2)阅读各种文体;(3)办手抄报;(4)出墙报、橱窗;(5)作文;(6)演讲等等。竞赛富有刺激与挑战,会使学生热心投入,也可以让一些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强,演讲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

二、要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学生有了兴趣阅读,教师在顾及年龄、心理特点的同时,适当加强一点阅读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效果。初中生,半懂事、半不懂事;半儿童、半成人;半自觉、半盲目。在观察复杂事物时往往不能看出其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正处在一个情绪、情感发展的转折期。老师可以向初一的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或其他有故事情节的读物;对初二学生,可推荐些名人传记、青年修养、政治和科普读物;对初三学生,可推荐中外古典文学名著的选本,还可适当推荐一些评论性文章。高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日趋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思维更具概括性、辩证性,扩散思维活跃,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些哲学论文,美学论文以及一些文艺评论方面的文章,为参加高考及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做准备。高校学生最需要的是具有从说明议论性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选择读物都必须以现代文为主。

三、要结合课文开展课外阅读

课内学节选部分,课外读全篇(部);课内学了同一作者的部分作品,课外读更多作品;课内学的是有关的评论性文章,课外则读具体作品。既丰富了课外阅读,又反哺了课内阅读。比如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水浒传》;学《人生的境界》,读《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学《诉肺腑》读《红楼梦》等等。为了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学生是会乐意地去进行拓展阅读的。

四、要顾及学生的阅读时间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真正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语文老师应适当空出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视野,调剂学生学习。没有时间阅读,再有趣味的读物也枉然。

第3篇

深圳市高中生 议论文写作 问题 对策

高中生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议论文文体的写作难度对高中生而言是最大的。因为议论文的写作无论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研究还非常少,迄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深圳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此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三所公办高中(分别为重点、普通、职高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8.5%。

2 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共设计23个调查题目。在自编调查问卷以前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议论文写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1)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和所在学校的基本信息;(2)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和认识;(3)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看法和写作情况;(4)学生对教师评改议论文的情况的评价。

3 统计工具

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1)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

从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喜欢议论文的为22.5,而喜欢小说的占23,记叙文的占28.5,散文的占26。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没有特别好感”为40.7,对议论文“没有感觉,感到头痛”的占11.5,“能够表达观点,很有意”仅占46.5,其他的占1.3。上述结果体现出五成多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的麻木茫然甚至是痛恨的态度,这些学生比较排斥议论文写作,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

(2)深圳市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深圳市高中生对杂文随笔评论的喜好占53.8%,另外喜欢消遣小说的占40.5%,网络快餐文学的占5.8%,数据显示出近六成高中学生有阅读经典文学或者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的渴望,近三成学生钟情于以情节娱乐取胜的文学,极少部分学生钟爱快餐文学。

(3)深圳市高中生课外活动的情况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议论文的另外一种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展示自我才气、开阔眼界,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深圳市高中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倾向于剧本表演和辩论赛,读书汇报会周期长,娱乐性质低,所以更多的学生热爱剧本表演和辩论赛。

(4)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的情况

我们从两方面对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是深圳市高中生对写作难度的调查。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普遍感到困难。他们认为材料型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30.3,难度一般的占58.5,很容易的占7.5%,“无此经历”的占3.8%。认为命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5.7,难度一般的占67.8,很容易的占15,“无此经历”的占1.5%。认为话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7.5,难度一般的占68.5,很容易的占12.5%,“无此经历”的占1.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一般的材料作文主体对象不止一个,材料的情感倾向的不确定性,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的不好把握,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畏难心理。

二是对深圳市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应该具有的学习方法的调查。本研究发现,有近六成的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主动进行课外相关素材论据的积累和模仿练笔”;有50.75的高中生认为,必须“得到专业科学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策略的主题训练”;另有43%的学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经常进行课堂内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指导训练”;“在写作前,适量进行与论题相关的辩论式思维活动训练”,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期待教师能够加强读写训练的愿望。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深圳市高中生急切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根据本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1.改进教师的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选好议论文的写作题目,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对议论文写作题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选议论文的话题是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范畴之内,才能使学生有想表达想创作的愿望;二是所选议论文写作题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有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考,期待以成人的眼光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选择有个性化有思辨色彩的题目。

其次,教师要提高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教师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做到:

(1)讲评课少批评多鼓励,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畏难情绪;

(2)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重难点突出,争取让学生能有收获;

(3)选择有思想和有内涵的范文来点评,让高中生在阅读优秀范文中揣摩好作文的妙处,以获得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熏陶;

(4)要让作文有时效性必须缩短作文的批改时间。教师单枪匹马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因此能让高中生参与进来并高效地完成任务,要做到:①布置评改任务提供评改方法。②小组讨论巡回指导。③小组合作,互动评改。评改工作结束后,教师的讲评课要针对凸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2.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1)是立足课本。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课本素材。语文教材及语文读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要鼓励学生提取精华创建自己的素材库,《史记》中各种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子百家中的亘古不衰的智慧哲理,现当代作家中充满理性智慧的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充满生命活力的素材。,三鼓励的导师的知识)本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2)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夯实课本知识,深化课本内容,对开阔眼界和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是很有益处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为学生营造一个大的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到图书馆去, 到阅览室去,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②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教师可定期开出一些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如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等。③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下的阅读方法:a.略读:快速阅读,不求细枝末节,锻炼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思维――归纳;b.精读:把握微观细节,关注值得推敲研究的的局部内容;c.总结概括人物生平事迹,每天阅读一两个历史人物( 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刘备等) 的生平事迹, 并且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提炼概括,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辨别,分析人物的独具特色的一面。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文章,摘抄其中的有内涵的句子和提取事例精华。⑤要求学生背熟名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语文课外活动持积极的欢迎态度,尤其短期性的集体性的活动(如剧本表演和辩论赛)更受高中生追捧。诸如开展辩论赛,通过选取值得论辩的社会焦点问题,做好论辩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论辩指导工作,安排好论辩双方论题。

4.向学生传授议论文写作的策略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认为不同的高考题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影响,其议论文的写作思维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加大对学生审题的训练。教师要从高考考查的范围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加强审题专题训练,要帮助高中生学会审题,明确审题步骤和把握审题的关键要素。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要做到: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根源。如果是命题作文,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明确题目要求的重点。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的特点一般有三类:以判断句为题的命题作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中心论点,对这样的题目应该着重分析它的谓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题目要求的重点。以词组为题的命题作文如果题目若以联合词组为题,就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若以偏正词组构成,重点关注定语。以紧缩复句为题,就要明确句子内部的关系。

(2)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①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写“人生的境界”为话题,写超脱的人生境界,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展开联想的翅膀,可以想到庄子、许由巢父、竹林七贤等人的境界,这是相似联想,也是一种横向思维;对比联想,两类事物的对比可以是同向对比也可是反向对比,比如,美人与花越比越美,东施效颦只能是美人越美丑人越丑了;另外还有因果联想,由果推因等,这里就不举例了。

②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综合,筛选与概括、求同与求异、推因与论果的能力等。拥有这些能力,文章才能尽显深度和精辟。

③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会辨证的分析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等关系。它往往体现在关系型的议论文中,比如话题作文“露与藏”的关系是一正一反对立统一的关系:藏为了更好的露,藏是露的基础和依托,露是藏的归宿和寄托。

第4篇

一、 制订计划

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时,既要照顾学生的共性,又要观照学生的个性。学期初,师生共同商讨,选择课外读物的类型。类型归纳后要分以下几种:一类是中外名著、名家名篇,每学期看若干篇;二是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如《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标点符号用法表》等,以配合课内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配合课文学习的,如《朝花夕拾》《死水》《唐宋诗词选》等;四是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如《写作技巧初探》《我学议论文》等;五是有关社会热点、动态的,如有关环境的,有关申奥的;六是科技史地类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等,学生可根据计划的类型,自己寻找有关篇目自行阅读。

二、 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如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等于给其“鱼”而不授其“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大致可分为精读、泛读、默读、速读、跳读等。精读是一种反复钻研、反复揣摩的阅读方法,唐诗宋词、短篇小说适宜此法;泛读则是要求快速浏览,不必字斟句酌、咬文嚼字,通晓大意即可,长篇小说适宜此法;跳读则是抓住主要内容、主要环节阅读,长篇小说亦适用此法……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方法视所读文章特点而定。教师可准备若干不同类型的文章,指导各种阅读方法的运用。

三、 课内延伸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兴趣,由课内知识引申到课外读物不失为一个自然而有效的方法。如讲到《孔乙己》,不妨介绍一下鲁迅的为人为文,并自然地介绍鲁迅另外的白话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呐喊》;如学习《背影》,可介绍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散文领域的杰出贡献。这样,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引起学生兴趣,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四、 专题讨论

教师可事先作一个调查,请学生列出关注的作家作品或事物,定出讨论的专题,如“我看绿色食品”“第三只眼看韩寒”“武侠小说之我见”“一口气阅读一星期都不厌倦的作家”“回眸百年”“奥运史话”“我言我心”“遭遇李白”“港台大陆歌手大比拼”等专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结伴组成五人左右的“专题小组”,选定一个专题,自查资料、自我阅读、自行研究,可运用如网络、电视等多种信息媒介。

五、 交流评比

经常召开“奇文共赏析”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花十分钟时间简明扼要地介绍近期读过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背诵或复述其中的精彩片段。这样,学生就像看了一则精彩的广告,不由自主地也想看看这部作品,无形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六、 图书管理

学期初,由学生从自己的书架上拿下若干本最喜爱的书,成立“班级图书馆”,由专门的学生负责,作好登记、管理、借阅等工作,学期结束,归还书籍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既方便了学生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第5篇

以考纲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重点字词、作文、名著阅读。

2、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阅读。

3、哈市历年中考题及其他省市中考真题,模拟中考。

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

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 这一环节是2016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段),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

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 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第6篇

一、选材鲜活,贴近生活

试题选材鲜活,涉及青奥会议中心、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及儿童欢度“六一”节等热点信息,容易引发考生阅读情感的共鸣。

关注生活,注重体验。唐诗《阙题》清新优美,其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学生读过的诸多古诗类似,读来倍感亲切;文言文《古镜》与学生熟知的光学现象有关,开阔了语文学习的视野;小说《兄弟》写小人物、小故事,让学生关注民工,珍惜亲情;议论文《知识的责任》引导学生感受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四则阅读选文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

图文并茂,以能力考查为宗旨。语文综合性学习题,设计了“墨韵·书香”的语文学习活动,图文并茂,鲜活灵动,融分析、修改、概括、口语交际为一体。阅读题的设置不机械考查知识概念,注重整体把握、提取信息、思考想象、概括欣赏等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考点都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点,贴近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实际。

二、重视基础,考查能力

体现课内课外的沟通。“墨韵·书香”语文学习活动紧扣人教版教材附录中的书法欣赏及相关知识;口语交际是人教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常规形式;小说《兄弟》与教材中的《老王》等课文贴近;议论文阅读第21题的四个选项中的陶渊明、文天祥、鲁迅、闻一多等材料都源自语文课本;作文题《带一本书去旅行》,紧扣课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考查,既有效地考查了对文本构思特点的理解、领悟能力,又灵活地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学习重点的掌握程度,这有利于引导教师既重视课本的教学,又重视向课外延伸,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将读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试题中最能体现读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当属作文题《带一本书去旅行》,以学生熟悉的暑假生活创设情境,以“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引导学生抒写对“读书”与“行路”的真实情感和思考,没有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的同学难以下手,以这样的形式命题,旨在告诉学生,要注重课外阅读,要做到“知行合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考查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宗旨,极具导向性。

重视对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汉语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针对当前淡化汉语知识教学的缺失和弊病,在试题中设置汉语语法等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和责任意识。

如第5题,感受书法魅力,推敲欣赏感言。

下面是林桐所写感言中的一段,他对画线处不够满意,你帮他改为 。(2分)

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打个比方,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再如17题“请展开想象,根据要求填空”。(3分)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1)。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2)地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3)。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

这两题没有机械地考查语法知识的名词术语,但第5题实际上考查了“短语结构”的类型,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弄懂常见的几种短语结构类型,学生恐怕难以答准。

第17题涉及到汉语知识中最基本的词语、短语、句子的概念,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让学生分清这几个概念,考生答题时恐怕也会闹出笑话。

三、对命题的思考

第7篇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方法是阅读教师的保证。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转贴于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不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模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多元化;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65-02

一、引言

研讨式教学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下,通过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和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能够广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典型。[1] [2]该方法将研讨式教学分为“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讲课,老师评议”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上述方法在不少的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文科相关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在研讨课程的具体组织方法上也有一些新的发展。[3] [4]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的授课实践,针对选课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出了多元化研讨教学的组织方法。

二、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课程特点简介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是针对通信与信息类研究生开设的36课时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涵盖了背景知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前沿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既包括经典的通信网络理论(包括排队论、图论等),也包括一些热点方向的关键技术(比如认知网络、协同通信等)和典型应用场景,还介绍了最通信网络方面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动态。

由于该门课程面向全校,每年选择学习该课程的研究生专业背景差异也较大。以2014年选择本课程的研究生为例,虽然一半以上的研究生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但选课学生总体上覆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约53%)、电子科学与技术(约13%)、控制科学与工程(约10%)、管理科学与工程(约7%)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约17%)五个不同的专业。

三、多元化研讨教学组织方法

由于授课内容覆盖面广、选课研究生专业背景差异大,直接应用目前的研讨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的选择。即使授课教师指定了选择文献的方向和范围,学生自己选择的文献在重要性、难易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文献来阅读,既浪费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2.研讨小组的划分。因为文献阅读的难易有不同,一些综述性的、原理性的文章相对简单,一些技术性强的文章相对难,而且文章的长短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固定进行小组划分,不同小组所承担的工作量就会有很大差异,这对学生不公平,也会增加最终成绩评定的难度。

鉴于该课程的特点,我们逐渐探索,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研讨式授课方法。

第一步:文献阅读。由教师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选定若干篇主要论文在授课前两周下发给学生,并根据文献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这样可以节省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的时间,同时可以利用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选择更恰当的文献由学生阅读。

第二步:课堂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当次课的授课任务。特别注意要在讲解与后面研讨相关的内容时引出问题,启发大家思考。

第三步:根据当次课教授内容和研讨问题的不同,可以首先进行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或者直接由学员进行大班讲课,然后由其他学生提问,从而进行研讨。

第四步:针对本次研讨课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

最后,由学生根据研讨课的心得,总结成阅读报告和交流体会一起提交,作为评价学生课堂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多元化研讨教学组织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文献的选择、分组大小和研讨形式等四个方面。

(一)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

并不是任何授课内容都适合研讨型授课,比如像图论、排队论等基础理论,其进行研讨的余地不大,而认知网络、协同通信以及通信网络最新研究等新技术的授课内容进行研讨的余地就比较大。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是否进行研讨授课。

(二)点面结合的文献选择

由于课程教授内容既有基础理论,也有专业技术,还有前沿动态,因此内容深浅各不相同。比如专业技术的内容较深,因此适合就某一技术点进行研讨;而前沿动态涉及的面比较广,适合在更开放的面上进行讨论。

(三)灵活有针对性的阅读小组划分

根据阅读文献的不同,在研讨小组的划分上也要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性较强、有一定难度或者较长的文献,应进行分小组阅读和交流,这样能减轻每个人的工作量;偏重介绍性,专业深度较弱的文献可以由个人进行阅读总结,并做大班讲课。

(四)小组讨论与大班讲课相结合的研讨形式

在进行课题研讨时,要根据小组的划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一个小组完成阅读的文章,要由整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报告;而由一个人完成阅读的介绍性文献可以直接进行大班讲课,然后由学员提问,进行集体研讨。无论是进行小组讨论还是进行大班讲课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清楚地讲明白下面四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作者做了些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自己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第9篇

笔者就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神话主题单元为例,对“E”环境下提高小学语文拓展多元阅读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依托教材掌握阅读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开天辟地》为中国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盗火》为古希腊神话,《一路花香》为印度禅理改编。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走进神话寓言的宝库,基于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专题性较强,因此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整体教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单元导读,学生在整体检测预习情况、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三篇故事的异同。此单元导学的作用为:一知学什么;二知怎么学;三即喜欢学;四即拓展学。第二课时进行单元首推教学,以《开天辟地》为例,抓住结构,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并为下一课学习《普罗米修斯》作好语言文字以及文本内涵奠定基础。第三课时进行单元次推教学,尝试运用,巩固方法,学会复述。

二、依托网络开展主题泛读

整体教学之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中国古代神话的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神话的阅读素材进行简单的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神话板块的构建,分为《中国古代神话》以及《古希腊神话》两个板块。并对学生阅读储备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读了什么,爱读什么,想读的又是什么。然后,通过筛选,整合,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段阅读水平,从众多的版本中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十则中国古代神话,推送到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的“课堂导学”模块中。中午的阅读时间,回家后的休闲时间,学生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阅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泛阅读的宽度,又能避免网络资源的纷杂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的盲目性。

三、立体交互分享品质阅读

在泛读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领略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笔者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

1.摘录、批注式笔记

运用平台“课堂导学”中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由于学生的平板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指导学生采用进行摘录和关键词批注这两种方式进行阅读笔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多时间段阅读,随时摘录,随时批注,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2.测试反馈分享认知

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上有学生作业以及在线测试的功能。在充分感知神话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平台的学生作业板块,针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进行在线测试,再通过反馈测试结果的统计,学生交流三组题目给予的启示这几个环节,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即“多为单神”“读题能知内容”“结局多为圆满”,能再一次得到认知巩固。

3.散点聚焦掌握方法

学生边读边做了一定量的笔记,对各则神话或人物,或情节,或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感悟,但,这些笔记是散点的,是个体的。因此,在课内指导的核心推进过程中,我用导学单的方式:读一读:课堂导学中自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己最感兴趣的那则神话。写一写:将人物关键词写在组长平板的Supernote软件中。理一理:自己课前围绕着神话故事所做的笔记。聊一聊:组内成员交流这则神话“神奇”在哪里?指导孩子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一定的回顾,整理。并在交流中,把类似的笔记进行聚焦,从而总结出神话的基本阅读方法。即:一看奇特的人物形象,二读神奇夸张的故事情节,三悟独特的人物品质。

四、多元延伸形成主动阅读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把目光由中国古代神话转向古希腊神话以及印度禅理。而这一板块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性更强,阅读方式将更加丰富。班级交流互动平台,QQ空间,群共享,校园网络平台,都可成为学生泛阅读的支撑。而从《走进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收获的阅读方法,也能指导孩子们更为有效地领略异国神话或禅理。

“E”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而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的设计;课外阅读,研究成果

1 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多。大家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到位、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低下,不能补充课内阅读的局限,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实在令人堪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这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应在140万字以上,还需要阅读6-9部名著,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通过以我乡中山小学六个年级500多名学生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读过世界名著的没有,甚至对我国优秀古典名著知道的学生只占20%。大部分学生家中无可阅读的书籍,学生课看的都是一些卡通画,一些残缺不全的图书,极少的其它杂志,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从而导致我乡学生语文成绩滞后,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差、导致乡校其它自然学科质量不高。针对此种现状,我校于2005年9月申报了区级课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了充实该课题的研究,扩大研究范围,我校课题组承担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子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现以取得较大的成果。

2 研究的设计

2.1 研究的目标,①通过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教师认识到,在传授语文知识,指导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②通过课外阅读的培养,要计学生认识到,表少年要在生活中自觉培养高雅情趣,发展有益的,正当兴趣爱好,好读书,读好书,是丰富生活内容,提高语文成绩,陶冶高雅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开拓视野,从古代四大名著到鲁迅,赵树理现代作家,进而从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到外国名著,充分调动课外新闻记者的积极,为课内新闻记者服务。

2.2 研究的任务。通过本子课题的研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3 研究的对象,实验班;2007级两个班,2010级1个班共171名学生,其中男生81人。女生90人,现状有课外阅读经历的20人,家中有健康课外书籍的有15人。

2.4 设计原则。①统一性原则。正确处理总课题与该子课题的辩证统一。本子课题必须以总课题为着眼点,充分体现总课题的目标任务,便该子课题真正成为总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科学性原则,坚持首席证唯物的观点,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

③主体性原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4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到课外书籍中支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3 研究的过程

3.1 准备阶段。本课题研究初期,学校建立了课题小组,由黄锋担任课题组长。集中组织课题人员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课外阅读专业性期刊10多次,学习《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参研人员外出学习20多人次。

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从171个学生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课外读量几乎为零,阅读习惯差,阅读材料极少,家长不理解支持。

3.2全面深入实施阶段。

3.2.1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明确目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讲故事,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课题研究人员在教学中做到了有目的地给学生讲一些情节生动有趣,充满儿童气息的故事,如《皇帝的新衣》、《水浒传》、《三国志》等。有时讲一些精彩的段落,当学生听课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这本书,”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是从课外书中得到的,这样不但使学生对课外书产生好奇心,而且也会使他们产生迫切读这些书的愿望。

A、营造“书香”氛围――激趣。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B、乃借“书本”资源――导趣。如黄菊萍老师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三国的情况,课后不少学生都读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通过一期的实践、实验班学生读外阅读的人数达到80%。

3.2.2 推荐阅读作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往往会漫无目的地读书,不分良莠地读,到底读哪些书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呢?这就要靠老师引路搭桥,做到“趣”、“广”、“适”。

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读物:

课题组要求实验班级的教师给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2010级学生选择拼音读物,图文并茂;2007级学生培养通读、略读和速度。

②结合课堂教学,选择不同的读物:

在实验实验班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课文介绍与之有关的读物,让学生在预习时参考。如在教《将相和》一文前,让学生阅读《中国历史故事选》。教学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③选择的读物是多方面的,既按语言规范,又要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体裁上有诗歌、散文、议论文、故事、寓言、童话,内容上应包括哲理、科技、天文、历史、自然、地理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3.2.3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书海茫茫。学生怎样才能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并能学以致用?这就要老师从中指点,在实验班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①“读”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读”的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地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产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度――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来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按搜寻

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

②“思”的指导,“思”即思维。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③“记”的指导。“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做疑问笔记。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随手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随时写下来,向指导教师请教。二是做摘录笔记。把读书时的好句子、词语、片断摘录下来。三是做提纲笔记。能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实验班的学生60%能做到“不动笔不看书”的好习惯。

3.2.4 发挥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优越性。①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相得益彰。“得法于课内、得益及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要求学生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要求实验班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应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网络,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3 总结阶段。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培养,实验班171名学生的课我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三个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三个班的阅读题得分率平均为95%。

4 研究成果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课题组人员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全乡的学生阅读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乡小学教师的课外阅读量。

4.1 增加学生家庭的藏书,丰富了学校的藏书,让学校的课外读物充分地利用起来,借阅图书的学生大幅增加。

4.2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4.3 学生参加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67-0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正如顾振彪先生所说:“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作文技巧的讲解训练,热衷于教给学生一些流于表层的写作方法,而忽视思维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我们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写作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提高上来,使作文教学效率得到迅速提高。下面就把参加科研课题的在这方面的体会谈一下。

一、制定相应的作文指导计划

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包括作文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百名学生进入初中或者高,跟你学语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是否想到,如何使这一批学生三年后也就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学会写文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该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写较浅易的议论文。而高中毕业生则应该能写复杂的记叙文,抒情散文和小说,能写正面立论的文章和驳论文章,还能写一些诗歌,有些较出色的学生甚至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就要制定整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计划。这个计划分两条线来设计,一条是文体训练系统,另一条是作文的能力训练系统。关于文体训练系统就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每个年级的重点。初中一年级重点训练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要教会学生写出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初中二至初三重点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可以看出主要写的是: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日常应用文。初三也要全面系统地训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抓好基础等级的基础上狠抓学生的发展等级方面的训练。在强调文章内容深刻、丰富的基础上,着力抓“创新”和“有文采”这两点。

总之,要达到“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是说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对比、先抑后气扬、正反面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明确地告诉我们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这种思维方法来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二、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情境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语言素养,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作文课堂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通过思维加工,写出好的文章。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帮父母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这次的习作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同学们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市场嘈杂,有的觉得很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对于市场各式各样的商贩的描写也细致到位,效果远远超越了课堂教学。

三、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写作教学,当我们一些可教的东西教好之后,必然要从根本上去巩固学生写作的根基,也就是阅读。生活也是写作的根基,但教师无法左右学生的生活,再说,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生活非常单调,作为语文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只能在于阅读。这是属于不可教但可练的范畴。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如何要指导学生阅读。光读一些课内选文是远远不够的,课标中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实践中有困难,教师宁可少布置一些书面题目,也要挤出时间来给学生阅读,甚至在课内给学生欣赏一些精美课外文章,课外给学生指定阅读的杂志或书籍。要求学生经常性地记录每天通过阅读以及生活所产生的感悟,教师不定期地收上来批阅,批阅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划出代表学生思想或情感的句子,必要时写几句话与学生进行交流。我在实践中发现,他们平时记录的某些深刻的想法,有时会作为中心在某篇文章中出现。我想,这也许是让他们写感悟这一做法所收到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整体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文阅读;课堂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46-02

将整体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侧重的内容涉及阅读内容的理解、语言结构的学习和运用、必要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即“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整体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整体思维能力。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需求,采用看图谈话法、句型引入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围绕阅读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问答,或让学生简述阅读课文的主要情节,从而使学生产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求。

其次,将有助于优化阅读课堂的教学结构。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教师会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把学生对阅读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加强语言交际训练,让学生同时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递者,促使信息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良好的双向传递;教师将使用多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拓宽阅读课文整体思维的空间。

最后,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因人制宜,在优生自学阅读时给予中差生更多的讲解和辅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整体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1.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模糊的整体表象。

(1)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素材和背景知识,然后抽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通过教师对学生介绍的点评来自然地过渡到预测文章大意的练习,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给学生留一些课前问题,以培养学生归纳和判断的能力。例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必修3 Unit 1 的课文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What festival mentioned in the text is held to celebrate harvest?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圈划出语法和语言的难点,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将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分散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清晰的部分表象。

(1)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在正式教学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2)教师通过让学生听读课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学生在通过初步感知获得的总体印象是探索性的,此时教师不宜急于讲解和多次重复个别词句,可以先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合上书本进行仔细聆听,然后再放第二遍录像,让学生打开书本,使听到的声音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并且告诉学生跟着默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重点和难点语句进行理解和掌握,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3)教师通过分段和分部分的教学,来诱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高中英语教师在课文阅读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时,要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一下子将课文讲完,这样会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此时教学应该在整体教学的原则下,通过分段和分部分教学,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对语法现象和字词用法进行讲解,诱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

3.通过再整体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清晰的完整表象。高中英语教师在分段串讲完毕后,应该先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总体布局进行分析、理解和把握,对层次进行划分,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语篇交际技巧,并且根据不同体裁来从整体上进行课文的宏观分析,如记叙文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的主要事实和寓意进行掌握;议论文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中心论文、分论点和文章论据的道理进行掌握。

4.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语言交际训练。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诵、对话和表演的方式来训练说的能力,从而巩固学生所说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2)听力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听写和他人对话等方式,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阅读训练。教师通过让学生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同步阅读理解练习和完形填空等方式,训练学生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