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21 13:01:35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第1篇

一、当前九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水平远远不能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具体公式的逻辑推理上,而忽视了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出现了将理论束之高阁的现象. 同时,对于当前教学内容,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对习题的熟练处理上,而忽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此外,在九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上直接讲授原理,而忽视对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由此以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二、提高九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举措

1. 创新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与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结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选择适合此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利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九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结合九年级数学的特点,针对其重点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数学的理论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方面,九年级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改变板书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数学原理的推导,比如几何问题.

2. 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

由于当前九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数学原理束之高阁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九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中要“用活”教材,积极引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以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模糊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想到相关数学知识,借此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讲授概率等问题时,通过抛硬币、考察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等实际问题来体现概率知识.

3. 针对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九年数学的授课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计划时要更加仔细.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 首先,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参考各种资料,对于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应从教材、手段、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积极解决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九年级数学课堂之上. 其次,在对每个知识点完全掌握之后,教师要对教材所设计的知识划分重点及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最后,重新审视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到对学生的特点、教学重点有针对性.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型学习

第2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九年级女生;800米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2011、2012、2013年参加嵊州市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嵊州市九年级女生,随机抽取各200名女生的800米成绩数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相关论文和文件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调查法

抽取嵊州市九年级2011、2012、2013年学生测试的成绩作为原始数据。

3.数理统计法

根据《嵊州市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对学生成绩进行转换,再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

4.比较法

对2011、2012、2013这三年九年级女生800米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九年级女生800米成绩比较表

表1 2011、2012、2013年九年级女生800米平均成绩统计表

从表1看,2011年女生800米成绩为3′29″;2012年的成绩为3′31″;2013年的成绩为3′37″。2013年的平均成绩比2012年下降6秒,2012年比2011年下降2秒。经统计学差异性检验,P

2.各指标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例分析

表2 2011、2012、2013年九年级女生800米各指标统计表

从表2看,2011年的优秀率为69%,2012年为70%,2013年为63.5%。良好的比率分别为2011年76.5%,2012年75.5%,2013年72%。及格率2011年为96.5%,2012年为93.5%,2013年为90.0%。

3年里优秀率从原来的76.5%下降到72.0%,并且是逐一下降,及格率也是从原来的96.5%下降到90.0%,从2011年3.5%的不及格率增加到2012年的10.0%,两年内竟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一连串的数据显示不管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不让人乐观。

(二)分析

1.自身原因

科技时代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运动,这样不但对学业有影响,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沉迷网络的日子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变得薄弱。

2.家庭原因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关心的重点,使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大量减少。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没有恒心坚持体育锻炼。

3.社会原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公交车、电瓶车等取代了以往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上学的交通方式。在饮食方面,很多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结构不合理。

4.学校原因

(1)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难以取舍。在很多时候体育课上呈现陈旧的教学内容,另外,单调的教材教法让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即使上了也没有兴趣。

(2)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

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问题,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建议

(一)心理方面

克服畏惧情绪,多进行适应性练习。800米在很多学生眼里是非常难的,加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以致没有信心跑完全程。学生需要多做些适应性的练习并且持之以恒,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中的恐惧。

(二)技术方面

跑前做好准备活动。告诉学生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两腿发软等感觉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极点”产生时,就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调整好呼吸和跑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生理适应,“极点”会随之消失。

为跑步做一些基本功训练,包括摆臂、送胯、上体等。学生应该多做一些原地摆臂练习、上下肢的协调性练习、腰腹力量练习,如,仰卧两头起、仰卧起坐、举腿等练习。这样可以增强腿部和腰腹肌的力量,对跑步时后蹬送髋、步幅的加大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800米跑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和体力的分配,一般来说,前后两个400米相差在20秒左右,第一个400米可以稍快点。

多参加中长跑锻炼,使身体的耐力、速度和腿部力量得以提高。多做一些快速的追逐跑、变速跑及加速跑,跑完后要做些放松练习。但在较疲倦时要坚持做些单脚、双脚跳的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心肺活动及身体的耐力素质。

(三)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体育理论课、海报、讲座来宣传和普及体育知识,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好地认识体育、重视体育,科学健身,树立终身健身的目标,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四)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去安排课程。体育教师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不断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安排课程内容。

第3篇

关键词:政治活动课;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2111(2009)03-089-02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九年级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九年级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九年级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九年级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九年级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九年级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三)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一)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二)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三)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第4篇

在一个暖阳普照的上午,记者走进文九巴的办公室对他进行采访。采访中,当记者夸奖他的执著追求精神和顽强毅力时,文九巴教授哈哈一笑:“我是复合材料。”

喜欢学生信任的目光

文九巴走下讲台,把一段扭曲伸长的形状记忆合金展示给学生,然后把它放进一杯热水中,瞬间记忆合金恢复了原状,他再次把这段记忆合金展示给学生。当学生们看到扭曲伸长的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原状时,不由得发出了“太神奇了!”的感叹。

这是文九巴上课中极为平常的一个场景。“文老师上课很特别,很吸引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金属材料专业1班学生彭程虽然只听过一节专业课,但谈起文老师的讲课艺术仍是赞不绝口。“枯燥的专业课不容易讲好,能把工科的专业课讲得这样生动,实在难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喜欢学生信任的目光和他们听课时专注的神情。和学生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有激情。”乐在其中、醉心讲台的文九巴说。多年来,文九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承担了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表面强化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把知识点繁杂、琐碎的专业课讲解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他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提炼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力求用多种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生动、透彻的阐释和讲解。文九巴上课时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他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课堂充分展现了内容的丰富生动和教师的个性魅力,从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自2000年以来,文九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治学严谨的文九巴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从筛选选题、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从严把关。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他在确定研究生研究方向时,要求学生首先提出研究方案,经过师生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再着手进行研究。不管是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还是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我都要修改三遍以上”。

为提高教学水平,文九巴积极开展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他主编的《机械工程材料》一书被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作为教材使用,并在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主编出版了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他负责的机械工程材料学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改革、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该课程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他所承担的河南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械工程材料学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是他几十年来对教学实践认识和思考的总结,于2008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他探索的“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两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资助和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资助。

“研究课题大多从教学实践需求中来。”文九巴笑着给出了他取得丰硕教研成果的秘诀。

翱翔在材料科学的天空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深深吸引着我。”近年来,文九巴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超塑性及超塑技术、高温结构材料、金属表面防腐蚀的研究,他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翱翔在材料科学的天空,探索着材料科学的无穷奥秘。

1978年,文九巴考入洛阳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文九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当时什么也不想,只是拼命地学习,可以说是惜时如金。”大学4年的勤奋学习为文九巴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毕业时他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1990年,他考取洛阳工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材料工程专家席聚奎教授,这开启了他迈上材料科学探索新台阶的大门。

谈起自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探索,文九巴至今依然不能忘怀在席教授实验室所经历的十年磨炼。在实验室,文九巴认真地向每一位老师请教,从最基本、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做起,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积累,一个试验一个试验地做,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地跑,体验着一个科研工作者原始积累时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那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家务事全由妻子承担。1988年7月,当妻子在手术台上要做剖宫产手术时,文九巴还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为了赶上手术签字,他竟把鞋给跑断了。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承担的一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中,文九巴负责金属模具超塑成型的研究。在这次模具的成型试验中,当他把一个模具从8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拿出来进行冷却时,一个念头大胆地冒了出来:能不能把模具现在的高温成型和之后的高温强化合二为一呢?这样,既能减少工序又可以节约能源,爱琢磨的文九巴不由得为这个灵感兴奋起来。

为了把这个灵感变成现实,文九巴开始了科研路上的新跋涉。从模具的设计、成型、加工工艺到性能测试等,他一次次地设计制作,一次次地跑工厂试用验证。经过近一年的试验,文九巴独立研发的钢的超塑性变热处理工艺,解决了模具的成型与强化问题,简化了工序,降低了成本――他用实际行动把偶然的灵感变成了现实。“在实验中,要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偶然的想法,许多科学发明、发现都是由这些偶然的想法引出的。”文九巴深有感触地说。

这一偶然而又必然的丰硕回报鼓励着文九巴执著地耕耘在材料科学研究的田野上。1996年,时年38岁的文九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加倍珍惜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材料科学的研究中。在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解理机理的研究”中,他首次用EET理论计算出的L12结构Al3Ti合金的解理能得到了实验验证,开发出的利用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解理面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他研制开发出的防腐用稀土铝合金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第一作者所著的《超塑性应用技术》一书得到我国著名超塑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玉泉教授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文九巴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20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75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原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把学院带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夯实学院基础,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跨越,使学院的整体水平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展。”谈及学院发展,自2000年开始担任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文九巴信心十足,“把学院带入国家级材料学科第一方阵是我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文九巴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两个关键,在学院建立了由组织管理、监控评价和信息反馈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台了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以保证教学运行各环节的质量落实;实施新开课教师试讲制度,注重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支持骨干教师业务进修、学术交流和科研立项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建立教学成果室、教学资料室、省级精品课程陈列室、材料加工产学研实习基地和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等教学质量基础平台,所有这些都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大学生竞赛奖励9项;出版、规划出版教材20余部,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

人才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为把学院带上更高的发展平台,文九巴注重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支点培育学院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他根据实际制订学院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引进相关学科带头人构建科学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解决了学术方向分散、团体力量相对单薄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入科研的积极性。目前,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省部级优秀专家、学术骨干、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等16人,已构建起科研方向明确、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

第5篇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群体战斗力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的优秀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学校利用通过全体会和每周一读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老师们一起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执教。通过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务处为一线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每一个教职工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要严格遵守法纪,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师德标准是对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每位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师德规范,坚决抵制有偿家教。

3、强化科研意识。学校共有各学科要有学科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讨课改教材、新课程标准,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定期组织研讨会,总结前一阶段教改得失,计划下阶段工作重点,形成会议记要。毕业年级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确保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一是要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入手,二是要从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入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应是必选核心内容;三是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师不同层次的要求确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同一培训内容不要求全员参与,要有针对性。对青年教师要多从知识处理、课堂授课技巧、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对于一些学科教学不胜任的教师,可以多从教材过关,在教学基本功上做文章,对骨干教师,应该在学科知识甚至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上以及其他方面的更高要求上做文章。

教师个体主动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教师要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向书本、杂志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大力宣传教师主动学习的必要性,为教师的自学研讨创造更好的条件,切实调动教师个体主动学习的热情,研究和改革管理模式,加强计划性和监督检查,实行科学的管控。

5、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做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各位师傅要关爱徒弟,在“备课、听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使之能迅速站稳讲台。各学科、各备课组也应积极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教务处要继续组织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6、做好校内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发挥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全体教师都要奋发向上,争当“名师”。

二、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指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不但积极培养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习惯,科学用眼习惯,写字握笔习惯,看书坐姿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还积极培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努力不努力,有没有兴趣,做作业磨蹭不磨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如:遇到困难有没有信心,对学习有没有荣誉感等。

三、抓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的重点是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务处要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教学工作,狠抓常规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制度,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听课、月考、评估、“人盯人”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教师教学业绩分层分档管理方案”,促进全体教师着眼于中等学生的发展,抓中间促两头。提高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特别是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凡请假教师必须自行调课并告知所带班班主任,并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2、加大检查力度,坚持一日课堂教学逐节检查、并如实登记,考勤每月公布一次。与教研室合作,进行作业、教案、听课笔记检查,狠抓落实,及时反馈,褒优贬劣,奖勤罚懒。

3、搞好学情调查,通过听课,查看教学日记,召开座谈会,组织民意调查,评教评学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教师改进教学。

4、抓好考试的过程管理: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从命题、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等各个环节工作,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每次考试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每次考试结束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评估杠杆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

5、强化毕业班管理,搞好初三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

教务处经常检查督促,使各班复习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抓好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使每节课重难点突出,知识点落实,教学有容量,训练有针对性。

积极搜集有关中考信息,订购各种模拟题卷等,了解外界动态,宏观调控复习方案。通过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座,拓宽信息渠道。

以训练为主线,巩固双基、培养能力,每月一练,搞好模拟考试,增加了应试适应性,及时评估、分析、指导下段工作。

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及时了召开学生座谈会、考前动员会等。

加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适时召开了家校生座谈会,

6、与教研室合作,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克服“满堂灌”,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方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进一步搞好以部分班级为实验班,以其他班级为对比班,辐射各个年级的课该实验。

7、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教学意识

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发展动态。完善教师教学业绩档次考核,及时核算课时、并按时发放。

四、做好教学研究工作

1、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更快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我校申报了题为“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创建教学特色学校”的工作,我校数学、语文等学科进行了实验并初步探索了以下几方面问题:⑴研究学案的编制,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流程;⑵如何把学案与教学设计的实际有机的结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⑶从哪些角度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怎么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怎么评价学案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⑷研究学案的编制如何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设计学案怎样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本学期我校教务处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是,在提高学生的巩固率和教学质量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后,要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奋斗!

教务处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2月份(重点工作:学校教学、各组计划地制定及安排;青年教师说教材)

教务工作:

(2)课本发放;(2月11日上午。经办人:王春香)

(3)下发并收齐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2月12---17日上午。经办人:孙占亮)

(4)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户口本复印件归类汇总。(第二周完成,经办人:孙占亮、各班班主任)

(5)各年级学籍电子稿上附上学生所在班级。(经办人:孙柏苓、翟立柱、孙占亮和各班班主任)

(6)教务处处室人员工作会议。(第二周周五,主讲人:孙柏苓)

(7)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时间:第二周周五)

(8)九年级教师会、学生会(时间:第三周)

科研工作:

(2)超周教案检查;(2月11日上午。经办人:孙占亮、各教研组长)

(3)各年级期末成绩分析(第二周周二。主讲人:孙柏苓)

(4)各学科教研组长会(第二周周三。主题:教研组计划交流),下发材料。

(5)《人人作课》时间安排(第二周周三[2月18日]之前。经办人:翟立柱及各教研组长)

(6)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第三周周二[2月24日]下午)---孙柏苓、张世友校长。

(7)九年级前30名学生及家长会(第三周周四[2月26日]下午)----主持人:庄金芳;主讲人:张世友校长。

3月份(重点工作:课堂教学工作---听课、查课、公开课、开放日)

教务工作:(重点工作:学籍核对、七-八年级月考、教案和作业的月检查)

(2) 第四周周二(3月3日)教研室会议---六所学校开放日、周的预备会。

(3) 第四周周三、四(3月4-5日)核对8、9年级的学籍,经办人:孙占亮、李秀芳、王春香。

(4) 第四周周五(3月6日)下午8年级学生头相采集(郝乐川主任帮助)照相人:翟立柱、姜晓强。

(1)(2)(3)(4)

(7) 第五周周三至周五(3月11—13日)核对8、9年级头像、学籍号、姓名,统计变更等情况,到教育局中教科上交头像信息及九年级学生的头像照片款(每人5元);安排出开放日试讲、作课的课表、教研组长开放日职责、各科教研地点的门贴、电教车-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检修工作。

(8) 第六周周一(3月16日)下午下班以前收齐10位作课教师的教案、学案的电子稿。

(9) 第六周周二(3月17日)上午,装订开放日作课教师的材料(每位听课教师都有听课课表)。

(10)第六周周三(3月18日)下午下班前,收每位教师的教案和各班学生的语、数、外、物、化的作业本。

(12)第六周周四校行政抽查七、九年级学生作业;普查教师教案;汇总教师一个月上课、作业、教案情况。

(13)第六周周四下午一点初三学生到东丽医院体检。

(14)第六周周五上午校行政检查八年级学生作业,教务处作全面的学生评教调查---待定。

(16)第七周周二教务处做教学开放日、教案和作业检查总结;七、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分析。

(19)第八周初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整理工作

科研工作:(重点工作:教学开放日的筹备)

(1)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第四周周二[3月3日]下午,评委:各学科教研组长。讲演:7位青年教师)

(2)第五周周二(3月10日)下午全体会,①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颁奖;②张世友校长对教学情况提要求(特别布置—开放日工作要求)。

(3)第五周周三至周五各教研组落实开放日试讲工作。

(4)第六周周一东丽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到我校听开放日试讲课。

(5)第六周周三(3月18日)为我校教学开放日。

4月份(重点工作:准备期中考试的复习、考试工作)

教务工作:(重点工作:学籍核对、七-八年级月考、教案和作业的月检查)

(1) 第八周周五(4月3日)中午初三教师会;下午初三学生会(到教育局金局、李局谈话关于副校长任命问题)

(2) 第九周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统计表;南孙庄中学理化生试验考查方案、体考方案和体考报名光盘。

(3) 第十周周一学生考试动员

(4) 第十周周二教师考试动员

(5) 第十周周三上午:军二教学开放日;下午:七年级学生照相。

(6) 第十一周周一上午第3、4节课八年级进行生物实验考察考察活动。

(7) 第十一周周三、周四两天七、八年级进行期中考试。

(8) 第十一周周四下午第六、七节课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活动。

(9) 第十一周周四下午第六、七节课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活动。

(10)第十一周周五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九年级物理实验考查活动。

(12)第十二周周二七、八年级上报期中考试分数、论文认定工作、孙安花老师谈作课感受。

(13)第十二周周三教务处整理七、八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并上报教研室。

科研工作:(重点工作:教学开放日的筹备)

(1)第十周周五至周日孙柏苓、孙安花与贯老师一起到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周六下午孙柏苓参加“说教材”活动;周日上午孙安花参加“同课异构”讲课活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2)第十周周六、周日张校长、刘书记、王博、崔竹到塘沽参加学访活动。

5月份(重点工作:做好初三体考工作;八、九年级学业考察工作)

教务工作:

(1)第十三周周一九年级召开体考动员会(主讲人:孙柏苓),

(2)第十三周周二九年级照毕业像

(3)第十三周周三八、九年级会考科目模拟考试。

(4)第十三周周四九年级体育考试(地点:鉴开中学)

(5)第十四周周三、四两天,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周三下午八年级家长会(期中考试分析)

(6)第十四周周五,七年级上交歌颂母亲的语文手抄报,背课文比赛(比赛形式:抽签)。

(7)第十五周周二,七、八年级召开期中考试分析会、九年级召开一摸考试分析会。

(8)第十六周周一,八、九年级学生会考动员会(承办:教务处、德育处、班主任)。

(9)第十六周周二(5月25日)八、九年级会考考试(上午八年级地理、生物;下午九年级政治、历史)。

6月份(重点工作:准备七、八年级期末考试和九年级的中考、加大查课力度)

(1)第十七周周一,中午召开初三尖子生座谈会(教务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分析一摸成绩为第二次模拟作准备。

(2)第十七周周三,八年级召开英语、语文月考分析会;七年级请来“东丽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李旭老师为外地生作讲座。

(3)第十七周周四,八年级召开数学、物理月考分析会。

(4)第十八周周二、三,进行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5)第十九周周一至周三,九年级“指标到校推荐生”文件公示

(6)第十九周周四,上报“指标到校推荐生”到中教科。

(7)第十九周周五,“小升初”监考培训会。

(8)第二十周周五,九年级进行中考前培训(周三、周四上午九年级部分学生到校进行针对性复习),并做好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考前复习工作。

7月份(重点工作:做好初三毕业班的中考报名工作)

(1)第二十二周周一,七、八年级教室校内阅卷。小升初分班考试、阅卷。

第6篇

泉州九中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津淮街中段,是市区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最优越的一所完中校。学校占地面积33806.98m2,绿化率达到35.5%,校舍建筑面积30888m2;拥有图书楼、艺术楼、教学楼、科学楼、学生宿舍、塑胶跑道运动场等建筑;配备生物园、梯形教室、理化生标准实验室、体音美专业教室、创新机器人工作室、心理辅导中心、电视台等各种教育教学设备。

学校现有高、初中合计60个班级,在校生3500人;教职员工270多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77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40人、学科带头人5人,研究生几人,师资团队年富力强。

学校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助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学科竞赛,每年均有教师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荣誉。每年均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进校举行各类教育教学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创办《九中教育》校刊,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期举办区级以上对外教学公开周活动,邀请市区教育同仁参与听课教研,交流对话相互补益。广泛开展与同城的大专院校合作活动,组织小记者团、摄影社等学生社团与高校开展共建活动。

学校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做精初中、做强高中”为办学策略,以体育特色教学为突破点,狠抓办学质量。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办学成绩在泉州地区形成独特的“九中现象”――即中等水平的学生经历三年的培育后,能够在中高考时取得本科上线的好成绩。高考特长生教育硕果累累:体育、美术、书法、音乐、南音、主持人、影视表演、服装模特表演专业本科上线率高达90%以上,更有多名同学取得当年福建省高考本科专业考试第一名,如2010届王悦恒获得书法类第一名;2011届张琦获得模特表演第一名。初中教育同样凯歌频唱:学校年年均获泉州市中考贤銮奖,如2010届泉州市市区13所公办中学20个乙等贤銮奖名额,泉州九中就占了9个,周楚尧同学荣获当年市公办中学原始分和投档分第一名。

在九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特长和个性发展,获得信心的培养。学校开设了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棋类、科技发明还有各种体育项目等选修课程。学校依托学生社团组织,积极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发展了十多个学生社团,如创新机器人工作室、“自在”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心萌社、摄影协会、篮球社、排球协会、足球协会、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社团工作的扎实开展获得较大的社会反响,如创新机器人工作室荣获福建省机器人竞赛获高中组足球项目三等奖,初中组足球项目二等奖,初、高中组FLL项目三等奖等;“自在”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活动,多次被《海峡都市报》、泉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从“低进高出”的高考“九中现象”,到点面整体丰收的中考成绩,再到社团繁荣的素质教育,泉州九中的师生们,正一步步地开创了泉州教育的“神话”。这些出色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旅居新加坡爱国华侨柳文拐老先生慷慨乐捐,成立“泉州九中柳文拐奖学奖教基金会”。

近年来突出的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获誉无数: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首届创意大赛银奖”、“优秀校报特等奖”、“优秀校刊一等奖”、“百佳校园文学社团”;福建省“知识产权试点中学”、“巾帼文明岗”、“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先进教工之家”、“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泉州市“文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2009年4月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校。全体九中人开拓进取,力争在2013年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校验收。

(泉州第九中学供稿)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词汇水平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中提出,应及时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时为教材的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适当选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或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受话题内容、编撰体例等因素影响,教材编写难以做到使全部课程标准词汇在教材中高频率复现。而过低的复现率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词汇习得。通过增加有词汇控制的校本阅读教材,提高课程标准词汇的复现率,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

本文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研究了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

一、研究问题

1.以《新目标》教材为输入源,学习后,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如何?

2.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学习后,初中生对课程标准词汇的习得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进行,随机抽取四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共224名学生。实验班以《新目标》教材和校本阅读教材为输入源,对照班以《新目标》教材为输入源。分三次(七、八、九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测试。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南京范大学马广惠教授(2006)设计的词汇水平测试卷测量被试的词汇习得水平。词汇测试卷从课程标准1500个五级课标词汇中,用SPSS随机抽取60个作为测试样本。

四、研究结果

1.词汇水平。研究发现,七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899词,占总词数的59.9%,最高水平为1225词,最低水平为525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865词,占总词数的57.7%,最高水平为1175词,最低水平为500词。八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1188词,占总词数的79.2%,最高水平为1450词,最低水平为725 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1127词,占总词数的75.1%,最高水平为1425词,最低水平为625词。九年级实验班平均词汇量为1374词,占总词数的91.6%,最高水平为1500词,最低水平为825词;对照班平均词汇量为1281词,占总词数的85.4%,最高水平为 1475词,最低水平为675词。可见,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平均词汇量高于对照班学生的词汇量,且随年级升高,差距更明显。七、八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著差异(七年级p=.243,八年级p=.083),九年级时二者有明显差异(p=.003)。在九年级期末时,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标准词汇掌握情况较好。

2.词汇增加水平。研究发现,七年级到八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 289词,对照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262词。八年级到九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186词,对照班学生平均词汇量增加154词。可见,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增长量高于对照班,且随年级升高,差距不断拉大。

3.一词多义。研究发现,实验班七、八、九年级平均一词多义的词汇量分别为70词、83词、96词;对照班平均一词多义的词汇量为63词、70词、79词。由此可见,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一词多义词汇量高于对照班学生,但无显著差异(七年级p=.270,八年级p=.193,九年级p=.144)。总体上,学生一词多义知识习得水平较低。

五、讨论

1.在平均词汇量、词汇增长量方面,各年级实验班的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且随年级升高,差距逐渐扩大。在九年级期末时,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标准词汇掌握情况较好。研究表明通过补充阅读校本教材,提高词汇复现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标准词汇。

2.在一词多义方面,各年级实验班学生优于对照班学生,但总体上,学生的一词多义知识习得水平较低。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尽可能提供课程标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典型范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一词多义的语言输入,促进学生对一词多义的习得。

综上所述,通过补充有词汇控制的阅读校本教材,提高词汇复现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标准词汇。同时,在教材编写时,应尽可能提供课程标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典型范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对促进学生的一词多义习得显然十分重要。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马广{教授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伟,马广惠.《英语(新目标)》教材词汇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01).

第8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竞争学习 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诸多学习方法中常见的一种,它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风格互补,有利于发挥“兵教兵”的作用,有利于一些特殊教学内容完成时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仅就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谈几点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并不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前苏联叫“合作教育”。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个课堂,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尝试

1.起步新法,教学效果初见成效

2009年2月份开学初,我把学生分成2至4人一组,共14个学习小组,把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作为基数,看各小组的增长幅度,对增长幅度进行排序,学生成绩换算成以小组所占名次确定得分(满分120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118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113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108分,以此类推。具体操作方法是:

(1)基础分数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小组内每个学生各科的总分之和;

(2)小组是按规定人数(2~4人),班主任安排成立的学习小组;

(3)学习小组组长由班主任任命;

(4)大型考试一次,计算一次增长百分率,按增长百分率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序,前五名的小组受奖(奖励方式方法多样,如,发一个小奖品、利用双休日带学生出去游玩等),后三名的小组写说明书(写法多样,可以人人写,也可以组长执笔写每个成员的想法)。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考试,即八年级升级考试,与同类的另一个班进行比较,两个班总分前10名,八(1)班占9人,总分前20名八(1)班占15人,总分前30名八(1)班占23人,总分前40名八(1)班占30人。八年级升九年级时,没有一个学生辍学、转学、留级。一学期,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

2.改变小组成立方式,克服组内懒散现象

通过一学期的小组学习,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也逐渐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1)由于是我安排的学习小组,在开展学习讨论时显得不够积极和协调,甚至还发生了有些小组学生不服组长管理的现象(当时,我是怕由学生自愿组合,引起大乱,学习搞不好,反而把班风搞坏了);(2)少数个别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表现为学习不开动脑筋,组内成绩好的同学说了算,缺乏钻研精神;(3)个别表现差的学生把少数表现好的学生带差了,造成原来表现好的学生学会了贪玩等等。因此,我开始思考改变小组成立的方式。

为了克服小组学习和竞赛中出现的弊端,我作了一些调整:

1.基础分数为八年级期末考试小组内,每个学生各科的总分之和;

2.组长是小组内推举;

3.小组是按规定人数(2~4人),学生自愿成立的学习小组;

4.大型考试一次,计算一次增长百分率,按增长百分率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序,前五名的小组受奖(奖励方式方法多样,如,发一个小奖品、利用双休日带学生出去游玩等),后三名的小组写说明书(写法多样,可以人人写,也可以组长执笔写每个成员的想法)。

2010年7月初,中考成绩揭晓,我所教的九(1)班物理,比同类的九(2)班综合分数多8.6分;我所教的九(5)班物理,在同类的九(3)班、九(4)班、九(5)班中列第一(在2009年9月10日以前的一年多里,九(5)班物理成绩总是列第三),综合分数比第二名的九(3)班多14.4分,并且在参加第二十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中,两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一人获得省级一等奖,三人获得市级二等奖,获奖级别比同类班高,获奖人数比同类班多。

3.继续探索,力求在其它学科上运用

2010年9月1日开学,我担任数学课教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索。

1.成立城关四中七(3)班数学学习小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一)。时间:2010年10月18日。

(1)学习小组自愿组合(2010年10月11-15日,一周的思考、确定时间);

(2)组长小组内推选;

(3)基础总分是2010年9月城关四中七年级的月考数学成绩;

(4)预定奖惩办法:增长率前三名的受奖(利用课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增长率后三名的受惩(每人写不少于400字的说明书,查找失败原因)。

(5)学习小组数:16个,共61名学生。

2.房县城关四中七(3)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期中考试竞赛情况(2010年11月12日)

兑现情况:

(1)增长率列前五名的第1、2、9、11、16组的18名同学,于11月13日(星期六),由我带领他们,早上8:00出发,步行游房县的工业园――泰山庙工业园,我们边走边聊,猜谜语、说笑话、谈理想、吃水果、抓小鱼等等,到中午12:00,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回到各自家中。

(2)增长率列后三名的第13、14、15组的10名同学,利用11月13、14日,在家写说明书,查找失败原因,于11月15日(星期一)早上到校时收起来,我把说明书装入专用袋中备查。从两个年头和两个学科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与改变评价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思考,经过认真把握,可以在各科推广试用。

三、结果与讨论

1.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的思维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2.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他们喜欢上学,不愿放寒、暑假,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巩固率”。如,学生郭盛虎家里建新房,正缺打杂的人手,家长和几个亲戚都劝他在家帮忙,郭盛虎同学给家长说:“家里缺人手,可用钱请人,若离开这个班了,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了,这是用钱很难买到的。”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了一些沟通,有效地杜绝了矛盾的发生。2011年春,我被房县教育局推荐、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在武汉市六十四中跟岗学习一个月,很多学生利用晚上放学在家的时间,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提前回校,问我在武汉学习累不累等等,还有几个学生在电话里讲着讲着,竟然哭了起来。

四、把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解决学生收集的数学问题

平时,我让数学课代表和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收集疑难问题,当学习中有疑难问题时,我便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每组请一名代表交流,同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每组学生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就不断提高了。

2.解决数学训练中的疑难问题

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学习中,有时要将根号内的因式或因数移到根号外,有时要将根号外的因式或因数移到根号内,这移动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尝试和辩论,学生最终把握了方法和解答步骤。这样做,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也是学生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解决一题多解的问题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止一个方法,遇这种情况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图形的计算和证明中,由于切入点不同带来解答过程的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由于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带来解答过程的不同等等。凡遇这样的问题,我就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各组提供展示的机会。

4.测验后,解决失分较多题目的解答问题

我总感觉到试卷评讲课不好上,只讲失分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接受不了;失分题目一个都不放过地讲,多数学生听之无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让学生关注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目的地开展小组讨论,我的任务是及时巡回指导、点拨。由于各个小组的水平不同,失分较多的题目也不一定相同,此时开展小组讨论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各得其所,正所为“入浅水者得虾米,入深水者得蛟龙”。

5.归纳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习单一的知识时,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是遇上综合运用就困难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他们是对一类问题的解决,缺少本质性的认识,而实现对一类问题本质性的认识,可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养成让学生小结的习惯,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解决问题的要点;二是开展小组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顶一个诸葛亮。”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持续开展的动力

教师这个行业,对学生的教育有太多的事要做,但最关键最具艺术性的事,是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朝着确定好的目标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发展。

六、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造成宝贵时间的浪费,甚至延误一个班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慧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开明出版社,2006-5.

[2]李安.美式教育成功之谜[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7.

第9篇

我叫xxx,男,一九九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黄冈师院,三年的刻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最后服从了组织安排,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在大河二中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先后任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回首九年的工作经历,有许多地方值得总结和反思。

九年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事领导学习,尤其是向优秀党员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注意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讲团结、讲正气,日常注意关心学生的冷暖,用爱心构筑与学生们、同事们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好朋友。因而,从教九年里,曾多次被评为大河镇模范教师。

九年来,在管理班级方面,我勤奋好学,工作热情,兢兢业业,敢于创新,关爱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为教学理念,积极诱导学生在班级、在学校、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构建和谐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民主讨论,逐步规范,谁去监督,谁去管理,谁去评价,让学生自己作主,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个个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从不打骂学生,一切让爱做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与家长联系,形成“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调皮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很好地引导,没有把眼睛只盯在尖子生身上,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其所长,功其所长,成其所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注重人格,成人成才。我将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掘,全面发展。因而,从教九年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九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大力树立创新学习意识,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老师一统天下的格局。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使这条渠道畅通,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根据知识点的要求,我及时给予点拨,引而不发,诱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演板、归纳、给予学生思维空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以爱为源,浇灌教育乐园”这是我的教学理念。我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优秀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应进行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其中,身心健康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深入学生实际,加强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疏通他们的心理问题,提供健康成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注意,在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因而,在从教九年里,所教生学业成绩在全镇总是名列前茅。另外,我一直孜孜不倦学习。先后在市县级报刊发表过十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宣传报道。其中,论文《拓展语文情感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在2003年度,黄梅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9年6月20日,该论文再一次发表于《鄂东晚报·教育导刊》第七版。另外,在黄冈市宣传部文联创办的《江山文艺》杂志上连续发表几篇反映教育问题,歌颂教育事业的系列小说《又是一年杜鹃红》(2009年第一期头条)、《永远的油灯》(2009年第三期)、《深山守望》(二零零九年第二期),一共十余万字,在全市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第10篇

他,年仅38岁,却担任中学数学教学15年,送走毕业班学生10届;他,担任过学校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兼年级副主任、年级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教学副校长……学校大多数部门的工作。

翻开他的荣誉档案,感受到的是不平凡的职业历程。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泸县九中“十佳教师”,泸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泸州市骨干教师、泸州市优秀教师,四川省数学会会员等。其所教2003届班级获泸州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006年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2008年所带高2008级在当年高考中文化本科上线215人,名列泸州28所普通高中第九名,艺体本科双上线人数名列泸州第一,创下泸县九中建校以来高考最好成绩。

他就是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杜文国。一个有实力、有魄力、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年轻人,一个执着教育的探索者。一串串闪光荣誉的背后,一行行扎实脚印的背后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师生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诠释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位优秀党员干部的崭新形象。他带领着九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

一、他,行人本管理之道,学校质量与特色齐飞!

杜文国崇尚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本管理,坚守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他认为,必须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工作中,凡重大提议都通过每月定期召开的校级办公会或每周例行召开的行政干部会集体讨论决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坚持做到反复酝酿、多方听取意见,由教代会通过后再执行。不论是年终考核、还是评优工作,或是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公开招聘工作等,坚持做到计划设计周密、问题分析详尽、操作流程精细。

只信唯才是举,不搞任人唯亲,事情放在桌面上,不搞小动作,用真心、诚心感染人,是他的工作信条。由于坚持了考核看实绩,用人看本事;办事要公开,处事要公平,看人要公正;不把人看死,不把事做死的原则,所以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口碑,为开展工作奠定了敦厚的群众基础。

二、他,铸一身正气,率先垂范堪为师!

和杜校长一起工作,朝夕相处的同志都说他热情、谦和,是一个思想境界高、积极向上、坦荡正直的人;是一个有着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一个乐于助人,能轻松愉快和领导合作,与教师相处的人;是一个宽容他人的人。他还有着善于外交的才华,帮助学校及同志解决后顾之忧,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谅对方的难处,不免其难而为之,不亏其心而待之,尽力成人之美。

“公生明,廉生威”身为一校之长,他从不搞特殊,从不乱花滥用,始终凭一身正气影响和感染全体教工。在给学校购置东西时,他总是按照购物制度。在校建维修完付账审阅时,他总是提醒相关负责人或亲自反复查对,将价格压到最低点。他相信,有才无德会办坏事,有德无才办好事,德才兼备会办大事。

在对教师人性化管理中,杜校长从不以权压人,以势凌人,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从而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领导学校工作的主动权。他事必躬亲,把教职工的情绪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教职工的成就和荣誉作为工作的第一动力,把教职工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管理渐渐地由守业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由权力管理向能力管理转变。

“以满腔热忱,心系九中教育”,这是杜文国同志的真实写照。“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把九中办成学生向往、教师乐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领导认可的新型学校,谱写九中新的辉煌,为泸州的教育事业再浓墨重彩地绘上一笔!

第11篇

一、学生管理方面

1、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一个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庆十一歌唱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训练了同学们严明的纪律,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在活动中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开学初,我们就召开了各班同学的“理想与目标”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教育他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应该感谢父母、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年级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对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

好的班风学风能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九年级以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对学风不太好的班级,提出整改建议,达到全年级一盘棋的模式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入学,各班成立了班委、团支部让他们明确职责和任务,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求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结合课改精神,发挥学生特长

新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前半期我校专门成立了以九年级同学为主要对象的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招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现已取得良好的结果,九年级同学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音体美特长生,为学生进入高中多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5、常抓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是稳定,是关怀,是爱护。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为此,我们组展开了多次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校一天,安全一日”的原则。

6、抓好尖子生的辅导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定期与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各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期中考试中有一部分同学脱颖而出象香世贵、杨雅娴等成绩达到了697 与695,650分以上的同学有16人,600分以上的同学有52人,550分以上的同学有91人,这为完成全县前200名以及一四中的升学人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为英语、理化学科竞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管理方面

九年级拥有多数年轻教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今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九年级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常常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新课程改革也给我们一个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和谐、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的契机。为此,九年级在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

1.加强课改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开学初,学校专门组织九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为了此充分发挥年级组作用,每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年级组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研讨教学方法,相互听课,共同研究试题,缺少经验的年教老师向有经验老教师讨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年级学科的竞争力,形成了和谐的教学竞争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3.结合新课程理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新课程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难题。为此,九年级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备好了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后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回顾课堂教学的实际,撰写教学反思,这项工作不仅使年轻教师加快了成长的步伐,也使很多老教师获益匪浅。

4加强班主任工作,创建和谐班级

对于班主任,我们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尽可能多投入时间,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抓住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要求各班主任都能根据学校的每周教育工作意见自觉上好班会课,出色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班级还要能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面对成绩,反思过去,我们感到在这一学期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 1 推荐与《2010-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1、学生的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

2、不少老师任课量大,难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研究新课程教学。

3、课外活动的开展,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大力探索。

4、班级量化考核工作有待加强。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九年级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相信下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九年级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们九年级的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相关分页:「 2

推荐与《2010-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第12篇

1940年4月底,半塔保卫战胜利后,淮南津浦路东8县全面建政,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初步形成,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速培养干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决定,于1940年4月成立了新四军江北军政干部学校,由新四军参谋长兼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兼任校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原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赖传珠兼任副校长,谢祥军任教育长,徐祥亨任政治处主任。不久,校址由滁县太平集迁到天长县汊涧镇,住大觉寺。干校下设3个大队,共有学员1000余人,编为8个队,主要培训连、排干部,也有少数营、团干部。1940年6月1日,江北军政干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是年10月,苏中黄桥战役胜利后,江北军政干校第二期的2个大队在谢祥军、刘毓标、赖传珠的率领下,随刘少奇前往苏北,建立“抗大”第五分校。留下政治处主任徐祥亨、副教育长冯文华等干部和1个大队,转到天长县张公铺继续办学。留下的大队,由朱绍清任大队长、杨元三任副大队长,下辖4个队和1个营团干部队(简称上干队),连排级军事队和政治队各1个,1个地方干部队,仍称江北军政干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统一进行整编。原江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为适应第二师部队发展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1941年2月8日,原江北指挥部军政干校留在淮南的第三大队扩建为新四军第二师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张云逸兼任,教育长冯文华,政治处主任刘仁和,学员队由4个扩大到6个。

1941年4月12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致电中央军委:为了号召外地知识青年来根据地受训,需要扩大干校,因此,提议将现有的军政干校改为“抗大”分校。不久,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皖东设“抗大”第八分校,归第二师直接领导,同时与“抗大”总校建立联系。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二师军政干部学校于1941年5月4日改为“抗大”第八分校,并充实干部、扩大招生。“抗大”第八分校成立后,张云逸仍兼任校长,罗炳辉兼任副校长,冯文华任教育长,刘仁和任政治处主任。不久,政治处改为政治部,由高志荣任主任,何泽洲任副主任,黄一平任军事训练处处长,王淑明任副处长,翁行茂任供给处处长,各处下设科或组。校机关下设队列科、总务科、油印室、俱乐部、医院、合作社(主要经营文化用品,设于铜城镇)、政工队、实验剧团、报社等机构。校址位于天长县张公铺,校部设在地方绅士李钟乔家,各直属机构、学员和教工人员分散住在张公铺街上的永昌、永泉、裕丰等商号和附近农民家里。

1941年5月底,日本侵略军对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夏季大“扫荡”,“抗大”第八分校奉命撤出张公铺,迁徙葛家巷、曾家营、铜城等地。是年秋天,学校几经辗转迁到了靠近高邮湖边的天长县东北部的龙岗镇。校部设在戴树春家,教育长冯文华住校部。政治部设在舒祥源商号(舒澄家),训练处设在戴之炎家,供给处设在戴之栋家,俱乐部设在戴宗曾家,医院设在戴之坤家。处下面的各科、组、学员和教工人员分别驻在镇上的大寺、五神庙、真武庙、城隍庙、三官殿、白果庵等寺庙和居民家里,少数住在镇北头的农户家里。学校操场设在龙岗镇的北面,占地约百余亩,上面有土障碍、堑壕、跑道、篮球架等设施。分校同时在中市口设了号楼。

“抗大”第八分校在张公铺开学时有6个队,具体为:1个营级干部队、2个连级军事队、1个连级政治队、2个排级军事队,共有学员近400人。由于日军“扫荡”,学校在转移途中坚持办学,每到一地,都有青年学生要求参加学习。第八分校移驻龙岗时,由于沿途招收的本地和外地的青年学生数量可观,于是又增加了第七队排级文化队,又称学生队,学员总数达600多人。此后,“抗大”第八分校的学员数量时有变化,根据部队的需要,有时抽调一批党员提前结业,分配到部队,中途也有新学员来插班学习的。第一期学员经过8个多月的学习,于1942年春季在龙岗结业。

第二期于1942年4月开学,共有学员827人,都是第二师营以下干部,大多是工农出身,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开学后先进行3个月的文化预科学习,而后再转入军政业务本科教育。预科阶段,大体按文化程度编为7个队:第一队有学员58人,男女生各编1个排,男生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编为军事预科,女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行政、生活由队里统一管理,但分开上课。第二队有学员170人,为初中肄业程度。第三队有学员120人,为高小毕业程度。第四队有学员105人,识汉字1000个左右。第五队有学员140人,识汉字600至800个左右,该队原为第二师参谋训练班,为保证教学质量并入“抗大”第八分校,单独编队。第六队有学员94人,识汉字600个以上。第七队有学员140人,识汉字不到600个。

预科学习国文、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算术等5门课程。每一门课按学员的文化程度分为甲、乙、丙3个组,选用不同的教材。由于课程多,涉及面广,学习时间又紧,不易接收和消化。所以,分校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使用挂图等辅助手段。为此,分校购买了18张一套的小学自然常识挂图和动物解剖图。学员们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员认真教,学员认真学,大家互帮互学,掀起学文化的热潮。

学员们经过预科学习后,转入军政本科教育时改为6个队:营以上干部队、连级军事队、连级政治队、排级军事队、支部书记培训队和青年学生队。第八分校利用龙岗环境安定、驻地相对集中、军民关系良好等有利条件进行正规化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抗大”第八分校按照“抗大”总校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对每期学员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的训练。该校的教学内容、课程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社会发展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与政策、中国革命运动史、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和党的政策等。军事业务课有军事条令、条例,班排连攻防战术,遭遇战的处置等等。文化课教材基本上是自编自印。为了配合战争,教育、训练的内容时有变化。

第八分校的教学、训练形式灵活多样,理论联系实际。除上下午集体听课或听报告外,还有小组讨论,课外业务活动(成立了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基础文化补习等小组),实战演习。在1941年5月的夏季大“扫荡”中,校部根据二师司令部的指示,从各队抽出有实战经验的学员,组成临时小分队,配合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反“扫荡”作战。这样既使学员得到了锻炼,又可使其将课堂所学的军事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员在实战中得到成长。在每次重要的教学、训练活动之后和每期学员结业离校之前,校部总要开会进行总结,表彰优秀的师生员工。

分校领导特别重视政治思想工作,要求政工干部切实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做表率。与此同时,分校还经常请、张云逸、邓子恢、郑位三、张劲夫等领导到校作时事政策报告,给学员上大课,讲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史。通过教育,学员明确了当时的政治方向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革命的自觉性,增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生活军事化是“抗大”第八分校的一个明显特点。除了把学员按照组、班、队等形式组织起来之外,时间安排上也跟部队一样紧凑。早晨5点半起床,6点准时集中上操。上下午各有3至4个小时的课程,晚上也进行学习,9点准时休息。午饭、晚饭后和星期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生产劳动。每星期六的下午,党员进行组织生活,俱乐部还经常组织篮球比赛和文娱演出活动。

1943年春,为应对日军可能发动的大“扫荡”,第二师实行精兵简政,将“抗大”第八分校改编为第二师教导团(一说1943年秋改为教导团),团长冯文华,政治委员刘毓标。教导团的干部和教员仍是原分校的,组织规模、办学方针、培训对象、教学内容等都没有变化。第八分校撤离龙岗,移驻靠近师部的葛家巷、千棵柳一带农村后,第二期学业继续,该期学员于1943年秋毕业。

第二师教导团(此时虽已改为教导团,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八分校”)第三期于1943年冬开学,开学时有学员约500人,都是来自第二师的干部,被编为5个学员队。这一期,除军政文各科学习外,还开展了整风运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增进了干部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团结。这期学习带有整风性质,在“审干”过程中有扩大化的做法。此时教导团团长仍为冯文华,参谋长黄元庆,政治部主任刘毓标。其他干部和教员还是原第八分校的一套人马。这一期共办了一年多时间,于1945年春季结束。

1945年5月,第四期开学,主要是对第二师的基层干部进行短期的军政训练。有学员300余人,分为3个队。8月,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展开后,学员即分配到前线部队,投入对日军的最后一战。自此,“抗大”第八分校胜利地完成历史使命。

1943年5月上旬,“抗大”第九分校从江南突出重围后,经仪征渡过长江到达天长县大通镇。粟裕任第九分校校长兼政委,副校长刘季平,教育长杜屏,政治部主任张崇文,有学员600余人,第九分校渡江北上淮南时,代号为龙山大队。由于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二师所在地,因此,“抗大”第九分校对外改称二师第十二团。

第九分校驻扎大通镇后,新四军代军长、副军长张云逸到分校视察并作报告,勉励第九分校“是从龙潭虎穴里闯过来的”。二师师长罗炳辉、四师师长彭雪枫等先后到校作报告。“抗大”第八分校还将自己生产的蔬菜送给第九分校。见到编在党训队的原一师服务团的同志们特别高兴,他们当中,有的是从云岭军部带出来的文艺精英。他建议服务团的团员们和二师抗敌剧团联合排演曹禺的大型话剧《蜕变》。当《蜕变》在军部演出时,黄花塘盛况空前。1943年6月,第九分校在大通镇召开了党代表大会。同年7月,第九分校移驻铜城镇以东的龙岗镇办学。

按照上级指示,第九分校精简了组织机构,取消了大队建制。全校缩编成5个学员队,第一队是连级军事队,第二队是排级军事队,第三队是班级军事队,第四队是政治队,还有1个党训队。在此前后,有一批学员提前结业,分赴工作岗位。不久,副校长刘季平调走,由教育长杜屏主持第九分校的工作。

1943年8月1日为纪念“建军节”,龙岗镇各群众团体、全镇市民和周边农民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向第九分校赠送了“钢筋铁骨”的锦旗。此后,校长粟裕、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以及潘汉年、范长江等先后到第九分校看望学员并亲自向学员讲课、作报告。

第九分校在龙岗驻训8个多月,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抓紧进行军事、政治、文化教育。在时间比例和课程配置上,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文化教育中,分校发挥干部和教员的积极性,自编教材,自印课本,自制教具,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学员感叹道,龙岗的这段经历让他们“终生受益”。

1944年初,分校全面开展整风学习,学习的有关著作和中共中央的整风文件,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反省,自觉清理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九分校经历过多次严酷的战火考验,学员的军政素质很高。不少教员、学员系来自上海等大城市受过中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再加上原一师服务团的这批文艺精英,他们不但将分校的政治、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学员的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学员们教歌、唱歌、拉歌感染着龙岗的民众,当年的龙岗歌声荡漾、激情四射;涂克在龙岗办画展、宣传抗日救国,吸引龙岗及周边数千民众来观看;由沈西蒙编剧、王啸平导演的《重庆交响乐》在龙岗上演,轰动一时;分校举办运动会,进行球类、田径比赛,还进行武装泅渡表演。1944年春节前,中共中央首次下发“开展拥政爱民”的文件,分校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群众中展开调研具体落实。各队还准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春节军民大联欢时上演。汇演期间,分校上演了歌剧《兄妹开荒》以及踩高跷、荡湖船、花船、花鼓灯等节目,军民同乐,盛况空前。

“抗大”第八分校、第九分校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地方,深受地方和广大群众的拥护、爱戴。

学校在龙岗镇办学时,不少干部、学员散居在群众家里,但不住百姓家的堂屋。逢年过节或房东家有了喜庆大事,学员们从不受邀吃喝,有的还主动让出住房,以方便房东。每年夏秋季节农活较重时,学校就派出学员参加抢收抢种、薅锄管理。龙岗一带的农民以往不讲究蔬菜种植,自分校学员开荒栽种、精细管理蔬菜以后,地方上也重视蔬菜种植和管理了。罗炳辉传授给当地农民的点种萝卜的方法,直到现在还使用着。当年,根据地和部队的医药是紧缺的,但是驻地群众一有疾病,分校的医护人员就会闻讯赶到,送医药上门。

龙岗镇的街道原来坑洼不平,黑夜雨天行走很是不便。分校的干部、学员就收集碎砖铺设街道,就连通向每户门口的小路也铺成了砖路。到现在,这些路面还依稀可见。

分校植根于群众之中,对地方情况比较熟悉,常协助地方的工作。分校设有秘密的锄奸机构,工作范围不只限于校内,还常协同地方侦查情况,破获案件,开展锄奸工作。此外,分校还派人协助地方出壁报,常邀请地方干部、群众联欢,参加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