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烹饪技能论文

烹饪技能论文

时间:2022-09-02 13:22:06

烹饪技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烹饪的学习亦然。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1.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

1.2.1 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 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1.2.3 师资力量匮乏。在许多中职烹饪专业中专业教师匮乏,一个教研室最多只有两到三名专业教师,导致专业教师讲授的科目过多,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课程,使得专业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在教学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针对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2.1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想上高职进修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深入企业的调研,在资深同事共同研究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2.1.1 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国家法律知识、掌握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还能强健体质为以后步入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2.1.2 专业核心课开设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学生从烹饪原料的地产、种类、特性、质量鉴定、储存与保鲜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烹饪原料制作各式菜肴。还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的设计原则,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卫生要求以及合理烹饪的意义。能够融营养卫生知识于烹饪技艺之中,烹制出符合卫生、营养和感官要求的菜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熟悉菜点色彩的感情含义和味觉表现力,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食用原则,掌明确图案的造型法则及在菜品装盘中艺术表现形式,握常用的花鸟、鱼虫、等得基本画法,具备一定的动物、植物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为烹饪工艺造型制作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充分符合了现代餐饮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用工要求,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课程充分带入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1.3 专业技能方向课开设的意义。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菜肴美化、常用冷盘的拼摆和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的雕刻,又可以学习到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火候、调味、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装盘和制汤等基恩能够的基础理论。明确常用烹调技法的定义和常见菜肴的制作流程,掌握勺工技能,能合理运用烹调方法烹制常见菜肴。既能全面掌握烹饪专业全部技能,又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进行明确的学习,为以后进入餐饮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西式烹调技术这门学科,《西式烹调技术》既可以独立称为单独学科,又可以作为《中式烹调技术》的辅助学科。《西式烹调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餐发展简史及西餐厨房的组织结构,明确西餐主要菜式及特色,掌握西餐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与保养方法,掌握各类菜肴的原料配比与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常见西餐菜肴的制作。作为辅助学科,可以让学生将中式烹调和西式烹调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时快速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

在这套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践、素质、技能诸多方面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 针对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建议

针对在中职学习后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方案,现在所有中职院校都针对全省招生,在哈尔滨的某个中职院校单独设立一个烹饪班级,针对想考高职的学生,按照最初的课程体系授课。第二方案,在现有的所有中职学习前两年,在第三年转入指定中职复习备考。但是此方案对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建议使用方案一。

第2篇

关键词:学生就业;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1 前言

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飞跃,而餐饮行业在发展中对厨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导致大部分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为了帮助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中职烹饪专业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加强烹饪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让每一个烹饪专业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就业。

2 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虽然技能的掌握是中职院校的核心内容,但是不能过于忽略文化基础知识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创新力,这是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当前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也说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的发展。

2.2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大多都不够完善,而且其在发展中尚未形成一个规范体系,这不仅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践中严重缺乏实践性,同时也到庞杂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使毕业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3教学设施、方法落后

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中职教育经费的调拨相对较少,其与高职教育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加强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是教学经费少依旧是限制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等都是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当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人才的需求,这便要求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

3 基于学生就业角度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在传统中职烹饪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只是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便使烹饪专业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严重缺乏创造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中职烹饪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中职院校在加强烹饪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让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个平衡发展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帮助中职专业毕业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有着重要意义。

3.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职院校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均衡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受教育阶段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使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真正的实现与就业市场相接轨,这样才能通过中职烹饪教学来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切实满足我国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促进中职烹饪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传统菜式为主,然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处于高速转变中,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 发展,才能使其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可以满足新型烹饪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技艺的培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挖掘传统的同时注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趋势,确保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来保障烹饪教育改革,这对加强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其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再者,影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的另一大因素为师资队伍水平低,这也是制约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要求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师资等方式来提高烹饪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并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师队伍中。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餐饮业的需求。

4 结语

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发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重视院校必须基于学生就业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解决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不良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烹饪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市场中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鲁诤.关于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6)

[2]康有荣.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 远程网络教育 全日制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五、结论 

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餐饮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中等烹饪职业教育均呈蓬勃发展态势,成为了热门学科。随着各类餐饮品牌的不断兴起,既给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推进了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改革的步伐。本文就当前中职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普遍缺乏较为完善的烹饪教学体系,课程不够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此外,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在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内容繁杂,脱离了烹饪教学的培养目标,这严重制约了中职院校烹饪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施和方法陈旧落后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逐渐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依旧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致使中职烹饪教育的经费不足、教育设施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枯燥单一,这些都不利于激发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烹饪教学质量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资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烹饪教育在中职院校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师资队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壮大,但是很大一部分烹饪专业教师学历较低、重视实践操作、缺乏对学生基础理论的传授,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和理论知识,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烹饪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烹饪的综合能力偏低,难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烹饪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迟,但是它有营养学、保健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美学以及工艺学等理论基础雄厚的学科作支撑,有自身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因此烹饪学科的发展还是有基础的。然而,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要想较快地提高自身地位,必须加大建设力度,特别在形成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上狠下功夫。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烹饪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特别要加强烹饪技能教师的培养。要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使之更能符合餐饮业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从而保证烹饪大学生能够学用一致,成为餐饮业所期盼的实用的高级人才。

(二)贴近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专业教材

目前,餐饮业中广泛运用的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在烹饪专业的现行教材几乎未加介绍和分析,实际上教的都是“老教材”,学的却是“新菜肴”,这显然是矛盾的。因此,烹饪专业教材必须强调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要改变传统观念,教材必须有效地针对施教对象,具体地为其服务。教材的内容要注意与餐饮企业接轨,以企业的需要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注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相衔接,为学生顺利取得中级厨师等级证书创造备件。

(三)完善教学手段,添置教学设施

据调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有烹饪原料的幻灯图片的学校也不多;专业实践课仍旧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在21世纪的今天,已不合时代潮流。在计算机已基本普及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改善实习环境,不能用的旧设备,该淘汰的要淘汰,行业中使用的新型烹饪设备,要适当增添。

(四)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现代餐饮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种高素质不仅体现在掌握职业技能,更体现在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烹饪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古今烹饪史话,地方民俗、食物营养知识、食物卫生知识、食物化学知识,食品微生物知识等;二是与人生有关的人文知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生命体,除了工作之外,还有生活,而要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就需具备开阔的人文知识,如历史、艺术、文学、运动等等。

第6篇

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男生,比较活跃,本身基础就不是很高,这样在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会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掌握和对烹饪专业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锻炼。以往,在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专业知识,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操课,使得部分学生只知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也有部分学生操作能力很强,但是专业知识确是很薄弱,这种现象就渐渐导致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断裂。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人们注重于吃的健康,吃的安全。科技的不断提高,也影响着烹饪行业的发展。食品营养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烹饪人才时,不仅只抓学生的烹饪专业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抓紧对学生培养食品的健康安全和营养的专业意识。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传授烹饪美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了解,如对健康饮食的营养学领域有所了解,就会把烹饪的技巧与合理的营养搭配起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从被动学习的观念转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教授烹饪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学生更快更稳固地掌握烹饪技巧。

二、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成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烹饪行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的教学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随之完善,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设置良好的教学课程,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度。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通过快速的网络发展,渐渐地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技术就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利用此技术,不仅能够生动地进行室内教学,还能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历史,同时更直接的对比国家与国家饮食文化的不同。这种教学方式就更全面地、更生动地、更近距离地让学生学习到烹饪知识,激发学生对烹饪的热情,调动了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烹饪这个职业是一个特殊的工种,它不但要求学生将专业的烹饪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紧密集合起来,当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真实的环境中体会烹饪带来的快乐。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在学校建设实习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还应该在学校以外与企业相结合,实现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俗话说,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第一课堂,社会中的企业实际操作就是第二课堂。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与校外企业相结合弥补了资源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企业中通过不同临时老师的现场指导,亲自动手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情况和所学专业的要求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进而在自身的专业知识上、自身的综合素质上、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定位上都能够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面对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健康勇敢地投入到烹饪这个行业队伍中去,快速地去融入社会需求中。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学校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些社交训练,在校外组织美食节,让学生自己进行从始至终的完成自己的烹饪作品,由大众来做评委,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来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学生到生活中进行实际调查,总结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对这一行业工种的认可,学生自身能够意识到烹饪这个行业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烹饪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才能够努力创新,发挥自身潜在的烹饪潜能。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成效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参考文献:

[1]王雪松.浅探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学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

[2]刘志刚.烹饪专业教学课改初探[J].吉林教育,2010,(19).

[3]胡姚菊.浅谈如何提高烹饪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第7篇

【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 人才培养 有效探讨

烹饪是一门艺术,其为生活增色增味。烹饪与营养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烹饪与营养教育并未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层面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烹饪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烹饪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文,笔者将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几点思考。

一、烹饪与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烹饪学校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依然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活,它对学生烹饪实践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但由于部分烹饪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仅仅注重对书面知识的讲解,例如:烹饪中的营养搭配等,无法促进学生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烹饪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烹饪技能的形成,例如:教师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时,依然在采用板书的教学方法,这也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与其他文化课课堂教学毫无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的培养。

综上,笔者对现阶段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必须将实践性应用其中,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如何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

(一)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

在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讲”、“满堂问”以及“分配任务型”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真正做到“教”与“合”的统一结合。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范围及教学过程的开放,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动手实践以及开拓创新。当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平台。开放型教学环境的创建。传统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教学范围无非就是教室和教学操作间,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范围延伸到网络市场及图书馆等地。如在向学生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成本核算知识讲授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相关的教学作业,让学生以成本核算总额为600元肉制品为主料进行宴席制作。其中的核算知识仅仅参考传统教材明显不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网络平台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弥补课程教学的缺陷,也可以到图书馆查找更多的信息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补充和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作智慧和灵感。

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创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而要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教学过程及学生课堂反响进行回顾,归纳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一般情况下,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储存或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向学生讲解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巧妙地形成一种知识提问,鼓励学生解答、分析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新问题。如上述的宴席菜肴与相关的成本核算问题,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模块应该配置相关的烹调教师教师及餐饮管理教师来进行内容讲解。

总之,开放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采取“以工养训”模式

要深化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调查发现,目前的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很多民营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它们认为如果参加实质性的高职教育,必然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这样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影响企业的利润,而辛苦培养出来人才可能最终也不能为自己带来与付出成正比的收益。因此,要改变企业的传统理念,院校必须抛弃本位主义思想,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企业利益,以学生顶岗实习给企业创造带来的利润及部分学费补偿企业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工作上投入的资源。通过“以工养训”,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院校可以通过较低的投入培养出优秀的满足时展需要的创新技能型人才,而合作企业则可以稳定和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应用“以工养教,双师双聘”模式

拘于用人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办职业院校及民营企业的员工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参加生产型的实训前提下,应聘者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院校和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最终获得双方支付的两份劳动报酬。院校和院校可以共同引进能够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人才或推荐各自人才被对方聘任,工作地点为企业生产一线。通过“ 以工养教,双师双聘”这种模式,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都可以在较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培养出既精通教学和培训又擅长技术和研发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当然,被双聘的员工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薪资及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结束语

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环境,并创建丰富的创新知识平台。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身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既可以让院校和企业双方收获一定的效益,又让学生在实训中锻炼了自己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技能,收获薪酬和福利。总之,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烹饪实践能力任重道远,需要校企的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8篇

“烹调”一词据历史考证大约出现在宋代。如陆游《种菜》诗:“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由于烹调是熟食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所以要论述“烹调”的概念,首先要从“烹饪”一词谈起。

“烹饪”一词见诸文字,最早在2 700年前的《周易・鼎》中:“以木巽火,亨饪也”。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和如羹也。水火醯醢盐梅以亨鱼肉”注:“亨,煮也”。饪,《仪礼・士昏礼》“皆饪”孔颖达疏:“饪,熟也”。可见“亨饪”就是“烹饪”,意思是煮熟食物。这是“烹饪”一词的原始释义。

在先秦其他古籍也有类似记载。 如《诗经・小雅・瓠叶》:“采子亨之”。《笺》:“亨,熟也”。《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亨”。《传》:“亨,饪之也”。这些解释均指原始烹饪,只有“烹”,没有“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不断改进,烹饪的词义也随之变化,后来的“烹饪”就远不像先秦那样简单了。现代烹饪已发展为独立的涉及生物学、物理学、食品风味化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卫生学、林学、农学、水产学、食品学、工艺学、营销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边缘综合科学,有人把它列入文化范畴,称之为“烹饪的艺术”和“吃的科学”。

那么“烹饪”一词的定义是什么呢?笔者查阅了由我国著名烹饪专家、教授陶文台先生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烹饪概论》中:“‘烹饪’是指菜肴饭食调味、烹制与消费的全过程”。意思泛指各种饭菜制作与消费的全过程。我认为“烹饪”完整的定义应为:从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开始,再根据各种不同制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操作技法,烹制成各种不同风味的食品以及食品的消费,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叫做“烹饪”。

由此看来,“烹调”一词出现前,“烹饪”就包含了烹调的涵义,也就是说:“烹调”是烹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上引《左传・昭公二十年》的用多种调味料“和”烹鱼肉就是一例。按照食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人类发明烹饪之始,还说不上“调和”,当烹饪发展到一定阶段至调味品出现后,烹调才得以产生。烹饪的最初目的是熟食,烹调的最初目的是美食。只有当烹调出现后,人类饮食才具有了真正享受的意义。由于烹饪和烹调在古代意义上的相通,二者一直通用。近数十年来,烹调一词逐渐分化出来,除指烹饪生产外,还指烹饪生产技术工艺即烹饪工艺。至于“割烹”、“料理”(其真正的涵义都指在烹煮,制作,而不及“调”)之义与“烹调”大致相同,出现于唐代,后弃之不用。现代日本国所用的“割烹、料理”的含义即从此而来。

再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烹调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烹调”是指烹炒调制(菜肴);而《中国烹饪辞典》又是这样阐释的:“烹调”是指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二者释义大同小异,其共义是特指副食品(菜肴)加工而言,是副食品(菜肴)加工的简称,也就是说: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的技术,它区别于“烹饪”就在于此。而“烹饪”则是包含副食品(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以及消费的一整套全过程。例如,业内人士将红案厨师(专指烹制菜肴包括冷菜的制作)通常称为“中式烹调师”,故将红案规范为烹调。在我国劳动主管部门的正式法规中,红案称之为烹调师,将红、白案(称之为面点师)技术全面的厨师(专指烹制主食和副食品)通常称之为“中式烹饪师”。如果将红、白案技术全面的厨师并且级别达到了烹饪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又在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中获得过金、银牌以上者,再经过有关组织按国家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及烹饪专家评定和考核,才能评选出我国目前烹饪界荣誉最高的“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称号。

由此可见,烹与调是菜肴制作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烹”,狭义的说就是对烹饪原料的加热处理,使之成熟,也就是火候;广义的说是指把可吃的食物用特定的方式做熟了。“调”,狭义的说就是调味、调制、调配、调和,也就是调和味道;广义的是用种种方法和设计,把食物调制得精美好吃,而给人带来愉快舒畅的感受谓之调。可知烹调就是加热和调味的结合。

那么“烹调”一词应该更具体合理的定义为:是将经过加工整理好的烹饪原料在加热的过程当中或其前后,投入各种不同气味、口味、颜色的调味品,使烹饪原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起到去除异味、增生美味、松软组织、美化色彩,使制成的菜肴在色、香、味、形、质、养都达到尽善尽美的一门综合技术措施。

“烹调”的概念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演变过程。现代意义的烹调已超出了烹制食品中调和的原始意义,泛指烹饪生产。烹调不仅包括食品的熟制,也包括食品的生制;不仅包括调味性的制作,也包括非调味性的制作。烹调作为食品生产,从形式看,既包括手工的,也包括机械的;从主体看,既包括社会的,也包括家庭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烹调是中国物质生产活动中覆盖最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产业。按照现在的分类法,农业属第一产业,烹调是对来自第一产业的原料进行再加工的生产,因此应该属于第二产业。烹调不仅生产物质资料,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使人类能够进行自身的再生产,而且在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艺术、文化等的精神生产。

烹调对人类从蒙昧野蛮的时期进入文明时期,曾有过重大的影响。在人类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烹调技艺作为一门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一定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技艺,在不断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开展交际的社会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72.1-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74-01

一、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

随着我国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逐渐加深,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烹饪学校教育的形式渐渐出现。医学类院校陆续开设了营养卫生学方面的课程,一些高等学府和师范学校也增设了食物化学、烹饪等专业,烹饪方面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我国的烹饪教育逐渐走上了学校教育的轨道。

2.开创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从北京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始兴办,烹饪专业是从1983年开始出现的。同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现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创建了中国烹饪系,招收了全国第一批烹饪工艺专科班学生,这在全国开创了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先例。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的大批烹饪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宾馆、饭店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3.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我国烹饪职业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我国开设烹饪专业的职业学校不断增多,烹饪专业发展迅速,并且在数量上开始趋于饱和。90年代初期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职业教育理论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块式教学,相继传入我国,烹饪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开始调整,广大职教工作者开始从职教理论、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借鉴国外职教理论,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构建出我们国家的职教体系。

二、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

课题组通过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烹饪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烹饪英语、烹饪化学等课程,由于基础较差,大多听不明白,而不愿意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技能实训方面,初期还比较有积极性,对实训课兴趣浓厚,而真正到了实训阶段,往往表现为一看就会、一学就错、过后就忘的局面;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质量。

三、影响烹饪专业教学的主要因素

1.教学管理不统一

烹饪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一些职业学校的烹饪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量较大、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现代烹饪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2.实训场地和设备不够先进

烹饪专业的教学要求实训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面积,实训教室采光通风良好,给水、排水、供电、供气、油烟罩一应俱全。一些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实训场地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一些新型的厨房设备,但离烹饪标准化实训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仍需加大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使用。

3.实习原料经费不足

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技能水平,就需要经常动手进行实践练习,而实习经费是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根本保障。职业学校实习原料费收取的标准一般较低,物价的持续上涨,现有的实习原料费满足不了实习教学的需要。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一些学校只好加大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量,减少和压缩学生的实习课授课时间。实训经费的不足,练习时间的不充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效果。

4.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

烹饪专业的实习属于消费性实习,学生的实训产品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或者直接出售,有些产品则不具有回收价值。如进行整鸡、整鱼出骨练习的实训课,取下的整片鸡肉或鱼肉可以直接用来制作菜肴,也可以作为半成品直接出售;而制作花色拼盘等剩下的边角料,则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学生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困扰烹饪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将消费实习转化为生产实习,尽可能减少烹饪原料的浪费,节约实习经费,值得广大烹饪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尝试新的发展思路。

5.实训课学生人数不宜过多

烹饪专业进行技能课训练时,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体化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会直接影响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课堂纪律如果不注意维持,过于吵闹,学生随便乱走,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在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课堂当中,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

四、烹饪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较高的教学能力,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可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等,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调整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校开设文化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开设技能课是为了将专业课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化。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采取考试课或考查课的形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优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专业教学在实际进行当中需要进行积极探索、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只有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高职 食品科学 烹饪

一、对于高职食品科学专业中信息素养的相关分析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大产业中的支柱项目,饮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食品科学培养教学需要不断改变思路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今后更好、更快地步入工作岗位。信息素养主要指学生在接受相关食品科学专业知识及在实践过程中对于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对于烹饪方向学生而言,则是接受与食品科学相关信息,同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通过不断提升该能力,加深对该行业的了解,同时增长个人见识,为以后的烹饪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还有利于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二、对当前的高职食品科学烹饪方向的现状分析

(一)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从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烹饪高等教育是在早期烹饪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当前高等烹饪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去传统中职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开展教育工作时,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受到一定束缚。因此高职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大都闭塞落后,因此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对食品科学的正确理解,同时无法不断在实践中训练自身的烹饪技能,因此在未来影响个人的就业前景。

(二)当今社会需求变化迅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看重菜肴的营养价值及背后的文化意境跟潜在内涵。而且相关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赋予了更多价值。因此需要烹饪方向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养,了解当今时代需求,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文化修养。

(三)高职食品安全专业烹饪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烹饪专业是一个相对而言新兴的行业,跟传统厨师行业相比,它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理论、认识有新要求。当前主要高职烹饪师资人员,都是由高职院校聘请的高级厨师,尽管他们经验丰富,但是大都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只能为学生大致讲解相关烹饪流程,学生无法得到相关理论指导作为基础,获取相关信息。这就导致当前学生的理论知识跟实际操作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

三、信息素养对于烹饪方向学生的积极培养作用

(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的正确认识。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饮食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其中蕴含的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只有烹饪专业学生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了解当前市场中,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烹饪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同时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分析该行业的潜在发展趋势,明白自己未来主要的从业方向。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的相关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例如: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烹饪大赛,从其中不断加深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同时应该不断学习,了解中西方美食之间的差异,不断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菜肴。根据食品科学现状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学习烹饪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做好食材筛选。另外,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因此粗粮的运用可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保证学生不断接受相关信息,才能不断针对需求做出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三)有利于加强理论教学跟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一般烹饪教学都是师傅进行示范操作,学生之后进行练习操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身经验,缺乏相关理论依据。因此学生需要提高信息素养,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学习菜肴制造时,起初很可能对调料量的拿捏不准确,因此需要学生加强实践,同时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同时可以进行自我尝试,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断改进菜式,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信息素养教育在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烹饪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烹饪技能,同时更清楚了解当今社会的饮食需求,在未来更顺利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当前高职食品科学专业中,应该不断加强信息素养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洪华.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扬州大学,2007.

[2]周慧.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第11篇

目前社会上进行的烹饪教学,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和学生自身知识素养渠道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烹饪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应该对烹饪教学整体进行全面研究,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我国烹饪教学在众多学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 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国目前进行的烹饪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在研究中还发现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下笔者就针对于烹饪教学中存在的四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1.1 缺乏规定的教师资源

要想保证烹饪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应该对烹饪教师进行全面研究,对于现在社会上烹饪教学的需求,需要烹饪教师能够对烹饪专业课程之外的技术有一定了解,这样对于提升烹饪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师掌握其他专业知识的时候,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将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涵养。但是目前社会上实施的烹饪教学科目还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烹饪教学的全部需求,这就导致烹饪教学不能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

1.2 教学模式与现在社会不能全面衔接

在对烹饪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在进行烹饪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还郭伟陈旧,这就导致学生对相应教学掌握还有很大不足,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烹饪教学。但是由于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新型教学模式还存在抵触情绪,使得烹饪教学新型教学方式并不能全面落实,但是课堂教学和实训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3 并没有采取规范性教学方式

对于烹饪教学来说,仅仅采取书面的教学方式是根本不够的,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教学,这样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烹饪技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烹饪示范性教学没有达到相应规定要求,导致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理解还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技术水平选取合理的菜肴进行烹饪示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选取的菜肴并没有按照学生自身需求和其他方面进行选取,使得学生并不能该项菜肴的制作,对烹饪示范性教学整体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上部分烹饪教师在进行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取直接示范的方式,并没有对示范中各个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导致学生对烹饪示范性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烹饪教师来说,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相应教师只是根据自身喜好选取教学方式,学生由于对教学方式的了解不够,在进行教学示范的过程中并没有发表自身意见,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4 学生缺少强化训练的机会

烹饪技能教学应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系统化的训练。但有的学校对实验、实训与实习重视不够,教学管理相当松散,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为了节省训练成本,专业课教师人为地减少学生实训机会,减少实训品种。负责实训的教师也人手不够,学生操作的失误不能及时纠正,烹制的菜点得不到公正的考评。

2 改进烹饪技能教学的对策

2.1 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且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关烹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如下方法可供借鉴:一是学校应拨专款用于教师培训,或者直接选派中青年教师外出实践学习;二是以优厚的待遇聘请行业名师来校执教,既教学生,又教老师;三是将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经常性地聚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是建立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知名的餐饮企业里挂职锻炼,实行岗位轮换制。

2.2 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烹饪技能教学体系

烹饪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活动中心应从教会学生制作某一具体的菜品转为教会学生掌握各项必备的操作技能。其次,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确立各项技能的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依据技术原理,对所确定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科学分类和编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2.3 规范烹饪示范教学

合理选择示范菜品规范烹饪示范教学,第一,要制定技能传授标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无论是准备烹饪原料,还是制作示范菜品,都应严格按照实训教材的相关标准进行,不能随心所欲。第二,讲解烹制技法,语言要精练,重点要突出,要尽量体现工艺流程,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菜品的示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其实践能力为目的,将演示、讲解、讨论、答疑和品评相结合,以形成教学互动、教学一体化。

2.4 加强教学管理,强化烹饪技能训练

第一,要提供规范的训练场所。学生的实训场所除了烹饪示范室以外,还得需要建基本功训练室、雕刻拼盘实训室、热菜制作实训室、面点制作实训室和菜品评判展销室,既要设施齐全,又要功能合理,以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开设虚拟酒店,进行菜品的模拟生产与销售。第二,要激发学生学艺热情,强化技能训练。教师应反复强调烹饪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鼓励学生深入到烹饪实践中去,在训练中提升技能水平。要制定合理的技能测试标准,鉴定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烹饪技能竞赛、颁发技术等级证书等手段不断激励学生。要不断分析总结,探索有利于学生实训的新途径。第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常抓不懈。可通过政府部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以获得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可探索产学结合之路,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常年安排实习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烹饪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自身思维和动手能力,改善社会经济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烹饪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另外在对烹饪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这样对促使烹饪教学的发展,改善我国现存社会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军.优化烹饪技能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3).

第12篇

新中国成立以后,烹饪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办了一批中职层次的烹饪技术学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烹饪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烹饪职业一度成为热门,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烹饪中等职业教育也进一步壮大。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实现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餐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内容反映在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上,餐饮市场对烹饪从业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地说,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成为智能型烹饪从业劳动者,要掌握相当的烹饪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烹饪劳动技能;二是成为复合型烹饪从业劳动者,要拥有多种烹饪专业技能,如中、西式烹调、红、白案制作;三是成为社会型的劳动者,要具有餐饮企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从事餐饮活动必备的社会活动能力;四是成为创业型的劳动者,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找到生存的适合位置。事实上,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我国的餐饮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烹饪技能的分工也进一步细化,餐饮业产生了一系列的专业门类,如营养分析师、药膳调剂师、宴会设计师等一批烹饪专业新职业应运而生,这些都给烹饪专业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职业前景。面临当前的就业形势,中等职教烹饪专业如何发展?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根据生源质量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受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影响,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中考后,分数低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他们又多属独生子女,极少做过家务甚至从未做过家务,缺乏动手能力,烹饪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显得比较困难。行业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的生源来看,最重要的是突出对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一是动手能力,具体体现在对烹调方法的灵活运用;二是制作传统菜肴的能力,具体体现在能熟练制作当地风味菜肴;三是设计和制作筵席的能力,具体体现在能合理设计当地风味的筵席;四是更新和发展菜品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对菜品的创新上。从就业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本地就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要强调和突出本地烹饪方法和特色菜肴,不必要一开始就培养出国的厨师。

二、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师大体由下述人员构成:一部分为大专院校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和本校的留校毕业生,一部分是烹饪待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改行的教师。虽然大部分教师具备了大专甚至本科以上的学历,但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由于对烹饪操作实践的熟悉、了解不够,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相结合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往往造成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的脱节;另一方面,烹饪专业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企业顶岗锻炼,造成教师的专业技能普遍不如行业厨师,餐饮管理经验更是比较匮乏,因而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贴近企业需要,改革更新专业教材

目前,餐饮业中广泛运用的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在烹饪专业的现行教材几乎未加介绍和分析。实际上,教的都是“老教材”,学的却是“新菜肴”,这显然是矛盾的。因此,烹饪专业教材必须强调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要改变传统观念,教材必须有效地针对施教对象,具体地为其服务。教材的内容要注意与餐饮企业接轨,以企业的需要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注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相衔接,为学生顺利取得中级厨师等级证书创造备件。另外,要加强多媒体现代化教材的编制,让VCD DVD、幻灯片、图片教学软件(包括餐饮管理软件)都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四、完善教学手段,添置教学设施

据调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设置烹饪原料标本室、有烹饪原料的幻灯图片的学校也不多;专业实践课仍旧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在21世纪的今天,已不合时代潮流。在计算机已基本普及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改善实习环境,不能用的旧设备,该淘汰的要淘汰,行业中使用的新型烹饪设备,要适当增添。

五、加强实习管理,在实习中注重提高

餐饮企业都很注重经济效益,学生在校虽然经过两年的学习,但实践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学生还不能完全达到企业对用工的要求,一般开始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的加工、切配工作,动手烹制菜肴的机会少,技术难以提高。同时,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学生即使找到实习单位,就一旦确定岗位,就很难调整,难以接触其他岗位。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岗位,才能适应技术操作。个别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就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守着一个单一的岗位不求发展提高,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罗邕生;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就业力[J];广西轻工业;2008年09期.

[2]杨国荣;中职烹饪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