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包施工总结

分包施工总结

时间:2023-02-03 15:2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包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包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分包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在中石油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GB/T19001-2008)中,分包商的定义为“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向建筑施工企业承担部分工程、劳务、施工机械和施工设备的租赁及操作服务、材料供应与试验等的单位,是标准中所称的供方的一种”。目前公司承接的较多,需投入的施工力量较大,而主要的施工力量以分包商为主,公司主要行使施工管理职能。分包商的质量行为构成了工程的实体,分包商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根据公司近几年进行的分包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进行以下总结

1.选择优秀的分包商

由于公司市场的不断扩大,分包商成为公司施工项目的主干力量。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众多的施工队伍里面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作为分包商参与公司项目施工,为公司创造效益和荣誉。

在选择分包商过程中,应严格审核该分包商的施工企业资质、业绩、人员资质,审核该单位是否有能力承担施工任务,审核管理人员及各专业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

在分包商中每月进行考核和评比,填写分包商质量考核表并交公司进行存档。在多次评比中为优秀的分包商可以将该分包商列为长期合作分包商,如考核为不合格或施工中多次发生质量事故的分包商应将与该分包商列入黑名单不予下次合作。

2.严把分包商单位资质、业绩、人员资质的审核关,监督分包商关键管理岗位人员到位

部分分包商在承揽工程时都会展示强的企业资质、施工业绩、人员资质,但在工程承揽下来之后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履行承诺,一般现场都没有派技术员、质检员,现场施工全凭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经验来施工,但大部分施工作业班组的人员的经验都不足,导致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提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返工的次数,造成施工进度滞后,增大施工成本。大部分的分包商都没有意识到技术员、质检员的重要性,只注重表面的人力成本。一个好的技术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为作业班组提供技术支持,为作业班组能理解设计意图按设计要求施工提供技术服务有利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一个好的质检员能在施工作业班组施工过程中检查出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既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返工的几率促进了施工进度的推进。

因此,在选择分包商的时候需要严把分包商单位资质、业绩、人员资质的审核,并监督分包商的技术、质检岗位人员落实到位。对关键岗位人员未落实到位的分包商不予与开工。

3.要求分包商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作为施工参与方,分包商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此管理体系应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包商现场施工应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3.1 分包商应按照合同附件质量控制要求编写《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及检验和试验计划(ITP)》等方案,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组织机构,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

3.2 分包商应编写质量培训计划,定期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将收集的质量案例、质量检查总结等进行整理组织施工人员学习;

3.3 分包商应在各专业开工前编写技术交底并经总包单位审核,审核合格后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细化、简单、通俗易懂且涵盖安全风险识别及分析,交底应覆盖本专业所有的施工人员;

3.4 分包商应建立“三检”制度、周质量检查制度、月质量检查制度和月质量问题及检查总结会议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质量检查,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质量问题进行进行整改和纠正,努力提高施工质量;

3.5 分包商应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质量体系运行的差异,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去。

4.加强分包商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和质量记录的审核工作

作为总包方,应加强对分包商工程实例质量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处理出来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除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外,总包单位技术员、质检员应参与各工序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确保按图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在以往的项目中常存在施工质量记录(原始记录、交工资料)没有与施工进度同步,造成到交竣工时需要大面积补资料,造成资料收集困难、资料签字困难乃至资料失真,导致工程竣工后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交出去。作为总包单位应指导分包商做好各种记录,通过加强检查、审核,保证分包商的各种质量记录与施工同步,检查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这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工序间的质量控制有很大帮助,对后期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顺利交接竣工资料起到关键作用。

5.增强分包商成品、半成品的防护意识

在以往施工项目中存在分包商成品、半成品防护意识差的现象,大部分分包商在施工中随意施工野蛮施工造成的成品、半成品的破坏比较严重。成品、半成品的破坏造成了经济损失及工期损失。尤其是损坏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再次采购周期长,从而严重影响施工各个节点的按期完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往项目针对造成成品、半成品破坏的分包商给予处罚,而分包商接到处罚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成品、半成品破坏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作为总包方应针对成品、半成品破坏的现象,对造成此现象的分包商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停工整顿:要求该分包商所有人员到破坏现场进行观看,强调成品、半成品破坏造成的严重影响,讲解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让每名施工人员意识到成品、半成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停工整顿、参观学习,使分包商所有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避免因给予队伍进行经济处罚而造成逆反心理。

6.要求各分包商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

技术质量资料是现场施工的依据,也是现场施工的见证。因此管理好现场的技术质量资料尤为重要。因此,分包商应按下面要求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6.1 各分包商必须配齐本专业最新(或设计及相关方指定)版本的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标准图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查;负责具体施工的管理人员每日填写施工日记,记录当天施工的详细情况及存在问题;

6.2 各分包商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图纸的发放,作废图纸回收及销毁工作,保证施工作业人员手中使用的图纸为最新有效版本,及时将施工图纸审查记录变更内容、设计变更等移植到施工图纸上;

6.3 各分包商必须设置技术员,技术员负责施工质量记录、交工资料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施工进度与原始记录、交工资料同步,负责存档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必须设置资料员,资料员负责保证现场施工进度,保证各种质量记录齐全保存完好,及时做好交工资料的组卷工作;

6.4 对于需要办理隐蔽验收、停点检查等重要工序分包商应在工序前完成并自检合格后,书面报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并及时做好会签和质量确认记录。

7.总包单位、分包商应建立质量管理基金和奖惩制度

总包单位、分包商应设立质量管理基金,该基金用于质量管理宣传工作和质量评比活动,按照项目开工前编制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对施工中进场存在的质量问题的个人、分包商给予处罚,针对重视施工质量、工作积极性高的个人及分包商给予奖励。

以上分别是对分包商的管理、控制和分包商应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活动,希望从两个方面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总之,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一步的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只有如此,才能强化分包商合作队伍的管理,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项目亏损;审计;防范措施

一、开展亏损项目审计的必要性及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亏损,具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展亏损项目审计,必要性及意义主要如下:

(一)查找亏损原因,制定减亏扭亏措施

通过开展亏损项目审计,能够核实项目亏损情况,量化亏损金额,查找亏损的主客观原因,剖析具体原因形成的缘由,对客观原因产生的亏损,认真研究总分包合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亏损治理方案,通过索赔变更、分包清算等增加项目收入,降低项目成本,达到减亏扭亏目的。

(二)界定亏损责任,为追责提供依据

通过审计,核实了亏损原因,结合亏损产生的原因和环节,根据岗位责任制及其他相关规定,界定亏损责任,对因主客原因造成的亏损或损失,有依有据地提出追责建议,严肃问责,针对违法事项,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处罚。

(三)总结施工经验,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亏损项目审计结束后,通过召开分析总结会,编写亏损项目总结专题报告,通报项目亏损金额、亏损原因、管理存在的漏洞、违法违纪及处理情况,以及治亏扭亏情况经验总结,对其他项目起到防微杜渐作用,警示其他管理人员要恪守职责、忠于企业、廉洁自律,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利具有借鉴作用。

二、项目亏损原因

同一标段的施工项目,有的盈利有的亏损,盈利的项目整体管理水平较高,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然而亏损项目大都存在管理水平弱,内控建设缺失,项目亏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根据亏损项目审计,分析归纳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低价中标造成亏损

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时常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在经营任务压力和市场份额驱动下,企业为了中标,只能采取降造的方式低价中标,加之总包合同常常存在不平等条项,项目亏损在所难免。

(二)投标决策程序不规范

公司违反“三重一大”未经集体决策程序投标,或虽集体决策但标前编制的工程施工调查报告内容简单,测算的成本及利润率不准确,影响投标决策的正确判断,造成中标签订合同后就形成亏损。

(三)施工工期延长

在施工过程中,因业主征地拆迁进度缓慢,地方政府配合不力,施工干扰大,或因业主资金不到位暂停施工,引起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如业主同意延长工期,项目管理成本、各种窝停工补偿费用也大大增加,业主相应补偿费用低于投入的成本,大大降低了项目效益;如业主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工期,将增大人力、物力及设备投入,赶工费用大大增加,增加的费用侵蚀了投标的利润目标,项目最终形成亏损。

(四)施工组织不力

组建项目部后,未认真组织编写施工方案,或编写施工方案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未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经济比选,施工专项方案过于保守,增大物资设备投入而增加项目成本;责任成本下达依据不充分,项目部未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导致施工组织过程中成本失控。

(五)招标程序不规范

施工企业大多实行精细化管理,但因人为因素加之利益关系,项目部对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物资采购、设备租赁方面,违反公司规定采取邀标或议标方式对应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或指定分包单位、供应单位,有的存在围标中标情况。这样的中标单位进场后常常提出不合理要求或以停工、停供要挟搞退场经济增大项目成本。

(六)发生安全质量事故较多

安全是企业生存之根本,质量是企业生存之保证,项目部安全质量控制不力,如发生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工程返工,项目赔偿费用及返工费用大大增加项目成本,严重的还造成企业停标,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七)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签订后项目部未认真落实交底,或交底工作流于形式,未认真理解合同主要条款,执行合同不力,特别是对劳务合同中合同的条款,不认真履行,造成应扣未扣或漏扣现象非常普遍,错误套用单价时常发生,未对分包队伍主要材料节超进行核算,造成材料铺张浪费严重。

(八)机械设备管理能力不足

机械设备占工程总成本比重较大,且难于管理,编制的机械配置计划不能很好地满足施工需求,机械运转记录和油耗记录不实,单机核算只是应付检查,机械使用率严重低下,闲置率较高,项目机械使用费占用较高。

(九)专业分包管理失控

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专业分包管理失控。项目部对专业分包疏于管理,思想上还停留在包而不管上,对专业分包队伍的成本漠不关心,专业分包队伍采购的材料未进行监管,机械设备及人员进退场未进行动态管理,专业分包队伍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不足,造成管理混乱,成本大幅上升,造成专业分包队伍亏损(或未达到理想利润),因此,专业分包队伍以各种理由提出高额补偿费,达不到目的就采取停工威胁等手段,迫使项目部给予高额补偿,必将造成项目较大金额的亏损。

(十)内部控制薄弱

项目部内部控制建设不健全,部分关键岗位人员配置不齐,加之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部分项目领导凌驾于内控之上,查手干预招标事项等;收方计价混乱,部分管理人员虚开、乱开机械台班和计日工套取现金发放奖金,或私分公款等违法违规事件。项目管理混乱也是亏损主要原因之一。

三、防范项目亏损的措施

项目亏损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总之,亏损原因多种多样,如何防范项目主观方面造成的亏损,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狠抓招投标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加强投标管理工作,应做好投标决策,公司主要领导要把好投标关,认真搞好标前成本测算分析,对利润低下,或只能保本的项目坚决放弃,多投利润率高的项目,尽量不投利润率低的项目,从源头上杜绝中亏损标;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招标管理工作,加强对主要物资实行集中采购,机械设备集中租赁方式,降低项目成本,以及加强劳务分包招标工作,扩大范围选择施工能力强、资金雄厚的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补偿。

(二)把好项目经理选用关

推行项目经理竞聘上岗,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力量,通过内部承包责任书的签订,规范项目经理的权责,奖励与处罚,对不称职、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的项目经理坚决撤换。同时机关各部门要加强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选好用好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是防范目亏损的重要一环。

(三)重视经济活动分析考核工作

项目经济活动分析,能客观地反映一定期间内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能综合评价项目在资金使用、材料消耗、机械利用、验工计价、潜盈潜亏、债权债务、合同管理、各项扣款等,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堵塞项目管理漏洞,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监管项目一种手段。因此,公司应重视该项考核工作,加大对经济活动分析各项数据的复核,坚决制止项目部对经济活动分析的数据编造、提供虚假数据应对检查的情况,促使项目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日常经营活动,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加强成本管控,提高项目盈利能力,防止项目因管理失控面出现较大亏损。

(四)加强分包队伍帮扶工作

分包队伍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部应从技术上加强分包队伍指导,关心分包队伍成本状况,了解分包队伍盈亏点,帮助他们分析总结施工经验,必要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升分包队伍管理水平。只有分包队伍成本降低了,存在利润空间,才能减少经济纠纷,项目成本也相应降低,达到双赢目的,培育打造核心层分包队伍,促进企业和谐共同发展。

(五)严肃追责程序,强化责任追究

应根据审计结果,对相关人员在工作职责工范围内,未履行或未正确职责,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定,造成项目亏损或发生违纪违规等现象应负的责任进行界定,并对主观原因导致的项目亏损,分清主要责任、主管责任、分管领导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对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追责。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般来说,将能够对人生命健康、财产和工作环境造成破坏的因素统称为危险源。在建筑施工工作中,将危险源定义为对人员、财产和工作条件造成破坏的因素,这一因素可以是一种或是几种因素的组合。构成危险源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危险性,其取决于危害的程度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二是危险性在建筑施工工作中的存在条件;三是危险源的发生因素。本文笔者通过对施工工地的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几点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危险源,包括物体高出坠落,施工机械设备,火灾、触电、坍塌、爆炸等基本常见危险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辨别方法有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分析法两种。直接经验法就是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实践总结,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这种辨识方法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辨识危险源,这种辨识方法相比于前一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施工中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现状

建筑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社会生产工作,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建筑紧密相关。建筑是城市存在的载体,是城市的娱乐活动场所,可以说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建筑的支持。“事后型”仍然是我国施工单位对安全事故的认识模式,缺少安全和危险源的识别和管理意识。

2.1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

就目前来看,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而且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不够强。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即使做了相关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工作,也难以符合规定标准。还有一部分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做的表面工作,给建筑施工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2.2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态度不认真

很多单位为了减少对危险源辨识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即使发生了较大的危险因素,也在检查报告中弄虚作假,故意降低危险性。这种情况不仅难以保证风险识别工作的客观性,更是提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再加上很多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风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在办公室进行,根本就不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的评价机制更是缺少科学准确性。

2.3相关部门缺少合作性

就目前建筑施工的施工模式来看,一般施工项目都是一个总的施工单位下发到多个分包商,对不同施工部分进行分别施工。所以,各个施工单位不仅在经济上存在着利益裙带关系,在安全责任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的施工中,很多分包商并不明确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多个分包商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统一,经常会出现一个安全事故,各个分包商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各个分包商之间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缺少协调性,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却找不到责任人。

2.4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缺少时效性

由于建筑施工工期长,在不同施工阶段会有不同的危险源,所以说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关人员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同的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而不是在施工初期完成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就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分析和控制危险源,这样才能随时掌握危险源的动态,及时解决危险事故。

3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实例

针对当前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展开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工程结构为地上11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38040.45㎡,建筑高度为40.2m。工程现浇钢筋沪宁图框剪结构为主要建设方法。工程施工难点:一是大空间机构;二是建筑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模仿土建筑形式,屋顶是曲面结构。危险源的识别:该工程有多个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以分包单位进行预应力梁张拉施工为例,由分包单位成立专业的工作组,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经验,对工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之后进行风险评价机制。危险源的控制:总施工单位在选择分包商时,首先要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盘查,包括其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施工项目质量,是否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等,从根本上保证分包商的质量。尤其是对一些不负责任,不服从管理的分包商,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分包商不能单靠报价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分包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让分包商提前支付安全保证金,让其在享受利益的同时承担安全责任,从而确保其具备安全施工意识,也使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有了根本的保证。除了对所有分包商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其他有关单位也要做好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全面保证施工安全。此外,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实效性,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进行了仔细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及时避免了安全事故。通过对施工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严格要求,在施工现场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及时解决了所有风险因素,避免了很多重大风险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例安全事故,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项目分包;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依靠单独某一企业去组织完成项目任务逐渐被多种专业的施工企业共同参与工程建设的组织模式所代替。也就是当下所说的工程项目分包。虽然这一模式解决了施工困难的问题,但 随之而来的是分包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我们的项目管理带来了风险,值得我们去深思。

1 目前我国项目分包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分包单位以及总包单位缺陷

大量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处于私下交易的混乱状态,无证承包、、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非常严重,大企业的转包挂靠现象也很猖狂;政府工程、公有制投资项目中过多地指定分包商常常使总包商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同时影响了分包市场的健康发展;分包主体的社会地位下降,导致某些总包商凭借其有利地位,对分包商任意宰割;分包主体良莠不齐、素质普遍较低、人才缺乏和没有专业精神等问题普遍存在;总包商的合作意识不强,不愿把自己不具优势的专业分包出去;总包的项目管理水平低下也影响了分包与主包间的分工协作。

1.2 缺少全局考虑,协调性差,

有些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分包单位很多,同一专业的分包单位都有好几家,但各分包单位都只负责自己本单位的施工管理,争取把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了项目的整体利益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强占工具和材料、工作面,宁可放着不用也不给别人;文明施工逃避责任,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这种局面给项目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总包方人员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处理协调这些事上,但由于相互推拖,往往不能取的较好的解决。

1.3 “以包代管”

在施工过程中,有一些总包方误认为分包合同订立后分包出去的工程不论出现什么事情都应该由分包方自行处理和承担,与总包方没有关系,有些总包方会只派一两个人去监督;有的干脆不派人。事实上,部分分包单总体实力较弱、人员素质普遍较差且流动性很大,人员管理困难,造成施工过程中材料不合格,质量不过关,安全隐患多,不能按工期完成等问题。如果事故发生,总包方难以摆脱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1.4 转包或再分包增大风险

如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分包单位它根本不具备资质也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只是通过一些手段获得了改工程,它不得不把项目转包或分包给其它单位,更有甚者出现层层分包,分包单位也不派人去监督管理其它单位,只是从中收取部分的费用。导致分包合同不再具备严肃性,加大了管理难度,减弱了管理力度,资金不能正确的使用在项目上,而且再分包单位的资源和施工能力很可能不满足施工要求,最终导致施工质量下降,施工进度延缓,安全隐患增多,合同纠纷等等问题。

1.5 合同订立不规范,履行不严格

现有法律非常重视总合同的的形式、条款、订立审查程序,对分包合同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商与业主的合同已经订立,但与分包商的施工合同条款就具体单项工程要求不一致,甚至有一些强迫性的不公平条款。总承包商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风险条款不订立,分包商冒险施工,导致正常索赔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工程建设。

2 我国项目分包管理可实行方法

2.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流程

从源头做起,杜绝那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完善市场准入制,严格审核分包单位资格。审查分包单位进行技术资历审查。主要审查分包单位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层次,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数量、施工管理人员数量以及管理人员履历。审查分包单位财务状况。注重了解分包单位基本概况和公司法人资格、近三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及可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金额等。审查分包单位施工经验。主要看分包单位有无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业绩、近三至五年类似工程的现有或已建工程业主证明。

2.2 完善管理机制

在选择了合格的分包方是做好分包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上,我们还需要科学、规范地对其在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务必做到分包方在施工实践中履行合同承诺,保障各大要素如工期、质量、安全等受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分包管理体系来规范分包方施工。

严格规范进场手续。包括归档管理分包单位的员工信息、入场安全教育、施工机械、人员资质的报验:配备劳保用品、现场临时设施布置。进度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整和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分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质检员持证上岗报验、“三检”制度、现场质量控制和工序交接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分包单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培训和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施投入制度及安全检查.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包括责任与目标明确、检查与控制过程、系统综台管理制度等。材料采购控制制度。包括材料的采购信息来源、询价过程、质量检验等。

2.3 做到施工过程全程跟踪

分包管理的过程既是对自己施工管理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能跟自己长期合作的分包单位的过程,总包单位应该做到,没完成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个阶段,对自己单位进行总结,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对自身的分包管理经验总结包括对管理中的得失做出全方位的检查,继承好的做法,改进不够之处,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分包管理水平不断上升,分包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对分包单位的综合评价包括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施工能力、施工进度及信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存入档案,以备下次项目分包单位筛选。

2.4 营造双赢环境,构建和谐项目

不要一味的去强调甲方乙方,总包单位应该主动加强分包单位的整体意思,建立双方合作关系的工作重点是致力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现的共同目标和利益,并通过建立各向工作利序,使总包商和分包商朝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合作关系并不是要彻底消除冲突,而是要求筹团队成员承诺的工程质量负责,并本着诚恳的方式解决问题。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仅要求建立一套相应得工作程序,还需要项目参与人员转变观念。必须把项目看作是整个团体共同努力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用狭隘的局限性的观点来看待。单独一方的成功往往并不能给项目带来好处,总包和分包任何一方的失败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当总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信任和风险共担是双方建立了稳固长期和合作关系的标志。为此总包单位应该多提供平台供分包单位共同成长,如提供更多的项目信息,让分包单位共同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单位的整体能力,又能达到更好的沟通协调效果。此外还可以邀请分包分包单位共同参与项目会议,及时反馈项目信息,通过团队会议增强团队意识,又或者组织团队活动,如球赛等等,增强团队了人员之间的团结性和协调性。

2.5 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

严格分包合同的管理程序,包括合同资格预审、合同谈判、合同评审,合同签订,确保合同内容,形式有效合法。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进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努力讲问题遏制在初始阶段,将损失降到最低。全面及时地收集整理信息,做到合同纠纷有备无患,保证工程如期进行。

2.6 建设项目分包管理展望

提倡国内总包商实行公司和项目部对分包商的二级管理,总包商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定分包合同的蓝本,加强合同管理在合作中的作用,在合同条款中要体现构建双方合作关系的管理思想。根据分包商类型、对项目的总体影响对分包商进行分级,突出管理。提高分包商的竞争力,做到更专业化。

3 结束语

当下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施工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单靠某个施工企业组织起各种资源已经相当困难,合作已经成为现代项目建设的趋势,建立一个稳固的长期合作的工作关系来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安江.分包管理的隐性风险[J].施工企业管理,2006, 07:9-11.

第5篇

【关键词】分包管理;风险分析;资源共享;劳务培训

【中图分类号】TU98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96-01

一、引言

建筑工程分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之间建立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包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建筑施工企业是分承包人。在确定分包关系后,需要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团队管理执行。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公司掌握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并使公司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但不足的是项目团队在执行中,容易造成信息不明,从而形成“难管”的局面,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沟通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建筑工程分包的风险分析

由于受到国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分包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给企业带来的集约效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各种资源也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粗放式的管理不仅没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释放,反而使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建筑工程分包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一些项目的分包合同评审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缺少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并不同程度的存在未按规定对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的现象,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缺少严密性。有些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大部分项目部劳务分包合同中没有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的有关资料:普遍存在着分包方先干后签,边干边签,甚至干了未签合同的现象。这些分包合同管理上的疏忽、缺陷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特别容易引起经济纠纷,造成效益流失。

2、分包方选择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源市场,多是项目部各自为政,分包方跟着项目经理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并没有在施工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这使得新项目对分包方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市场化程度不高。

3、以包代管,失去掌控力。在分包管理中,分包合同订立后,总包单位误认为分包工程应由分包方自行处理和承担,与总包单位无关。就目前实际而言,不少分包单位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构成流动性较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存在很大的隐患,总包单位必须重视分包管理。项目监管及过程控制不到位,造成项目履约弱化,项目部门被分包方牵着鼻子走,受制于人。

4、存在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目前,《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对工程分包存在很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施工企业为赚取管理费而将所承包的工程违法转包货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他人或再次分包。工程由转包方进行施工,从而给总包合同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大的风险,给工程相关各方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5、施工分包结算不规范。由于在工程分包、劳务分包中缺少规范化管理,分包方当事人的利益分配没有建立在规范的合同管理之上,从而导致分包结算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超结算工程款得现象、项目为建立对内对外结算对比台账或更新不及时、个别项目单价未经测算或未按程序进行审批等现象,从而成为分包管理的风险因素之一。

三、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的各种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正常的竞争环境,从而造成工程分包中出现各类问题。确立健全的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使施工企业对分包队伍情况更加了解,便于资源的整合,同时,在选择分包队伍环节上可以有效避免因项目经理话语权过大而出现的无序竞争现象。

2、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防止以包代管。由于施工企业对分包方的情况缺乏实际掌握,只是简单的一包了之,对于分包商来说,总承包与分包商之间只剩纯粹的经济关系,从而导致一包代管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工程分包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做到重要的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共享,通用的技术资源共享,使施工企业了解到分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需的技术支持、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期等第一手信息,从而保证对分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切实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控制力,同时也可实现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节省生产成本开支,增加合作的向心力。

3、重视分包队伍合理的利益诉求。由于总承包方与分包商所处的立场、地位的差别,双方的合作存在着一种隐含的经济利益上博弈因素,存在一个的经济效益平衡点,一旦突破双方利益的临界点,双方合作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分包方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实现获取利益,如忽视安全隐患,克扣工人工资,偷工减料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劳资纠纷,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在分包队伍管理中,不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情况,给予分包队伍一个合理的利益诉求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双方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双方博弈的利益所带来的反向力降到最低,这种适度的利益让渡不仅是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合作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第四,建立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随着我国城市多元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并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力量。承包方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一方,必须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价格不断上升的现状,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横向合作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专业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这样既可减少农民工的无序流动,增加农民工各种职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义可以为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视为一个调节阀,根据施工企业的市场战略。来决定培训规模的大小、培训的工种、培训的层次,做到有备无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PDCA循环;建筑施工;动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企业如果能够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如:人力、机具、原材料、施工方法、检测手段和环境等因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等方面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PDCA 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进行螺旋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下一次循环就有了更新的内容和目标。本文将运用 PDCA 循环对实际工程中的地基分部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或超过预定的质量要求。

一、工程特点

某公建工程为省重点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63000Ilf.其中客运中心房建面积301.30lIf.总长183m,总进深144—165m,总高度24m,客运大楼楼层结构因柱网较大。采用框剪墙结构.钢结构及金属屋面,墙面采用幕墙体系。本工程结构复杂,专业分包单位多,有玻璃幕墙,钢结构,金属屋面,弱电,建筑智能,电梯,消防等。分包单位管理能力高低不一,又与业主订合同。纳入总包管理。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二、动态管理本工程的质量保证金较高。一旦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损失惨重,因此,现状分析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分包单位深入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各分包单位普通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管理不到位:2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3专业分包单位公司领导不重视,质呈责任意识不强;4作业人员素质太差。对目前的现状,我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专业分包单位管理力量单薄,人员较少,而且缺乏培训,业务知识不够,各种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内部各部门缺乏相互协调,建筑材料不能及时到位,专业单位的特殊性,重制作轻安装。总包对分包没有纳入正常管理。为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以质量计划为目标,过程管理为中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1、制定对策(Phn)在这一阶段我们明确目标并指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在施工质量计划阶段.现场施工管理组织应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对质量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并形成相关文件。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要求分包方按投标要求。主要人员到岗,对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求分包单位更换。对主要人员进行考勤。要求分包单位主要领导针对本工程专门召开各部门的协调会议。理顺各部门关系,分包单位进场尽快签订总分包协议。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和预付款必须经过总包同意后.业主才能支付。加强总包方对分包方的控制。

2、组织实施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实施一:按照投标文件的要求对各分包单位人员进行考查。考查其素质、数量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如需更换,必须经总包、监理、业主同意。对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考勤。因故离开现场必须请假。现场管理岗位的设置必须满足施工生产和总包的要求。实施二:为了督促分包单位能协调好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三家联合发文给内部各部门关系未理顺的分包单位。要求分包单位做好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实施三:把分包单位的管理融人到总包管理中,签订总分包协议。加强对分包的控制和管理,建立一整套对分包单侠的管理制度,如定期考核制度、对分包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奖罚制度等。任何一项施工开始时都必须具有经过批准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材料的使用必须与监理一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种资料的报验,必须先经总包单位有关人员审核后才能报监理,把好资料关。对进场的分包单位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其创优意识。总包方督促分包方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实施四:督促分包单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如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施工样板制、方案资料管理制度、质量教育制度等.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制度,建立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做好各种台帐。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作业队进和地业务技能培训.结全本工程的特点,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把培训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指导和帮助分包单位建立以分包方领导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分包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严格控制具体的管理,明确的分工,密切的协调和配合,与总包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效果检查:(check)

主要是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经过PDCA循环后。各分包单位的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l、各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基本按投标要求到场,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2、各分包单位内部设计、制作、现场安装衔接紧密。能够跟上工程进度需要。3、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能够满足目标要求。4、材料进场能及时检验。提供完整资料并及时请总包、监理检验。5、分包单位能主动配合总包单位做好管理工作。

四、巩固措施:(action)

l、严格执行总分包协议.进一步完善分包单位的各项制度并落实到实处。2、重视服务。及时为分包单位解决施工过程出现的生产同题,注重对分包单位在资金、材料供应等需求方面的服务质量.并在治安管理、资料整理等主面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实施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将相应的服务跟上。及时办理和完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更。为分包单位在结算过程中获得应得的利益提供了依据。4、荣辱与共。坚持双方利益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拉近与分包单位的关系。并通过采取内部考评和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所有参战分包单位的积极性。5、认真落实事先、事中、事后各阶段管理措施。做好各阶段的质量验收工作。

第7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工程分包;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49-01

一、前言

建筑工程分包市场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追求建筑市场效率,实现有序竞争的必然产物。由于不同建筑公司的专业设备、管理方式、人员的素质和专长不同,在承担项目时,衡量不同公司的比较优势,通过将某一部分工程或某几部分工程分包出去,让不同的公司实施自己专长的部分,从而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的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建筑市场发达的分包体系已成为总承包商寻求专业协作和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工程分包的概念

建筑工程分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作为发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作为承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承包人。

三、施工企业在分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法分包、非法转包与肢解发包

没有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分包是合法分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就是违法分包。违法分包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形:1.总承包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分包单位的;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又没有经过分包单位认定,承包人将其承包的一部分建筑工程交给其他分包单位来完成的;3.施工总承包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部分的施工任务发包给其他单位的;4.分包单位把自己承包的建设工程再次分包出去的。

非法转包是指施工单位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将合同约定的该项目的建设任务分配给第三人的行为。从合同履行过程来看,如果技术或质量出现问题,非法转包人仍然需要承担相关的经济法律责任。转包的表现形式有承包人将全数工程转包和承包人将全数工程支解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两种情形。

合法分包与非法转包的本质区别是:合法的分包过程中发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然是合同当事人,它仍在正确的履行约定的总包管理的义务;而非法转包发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当中已经摆脱了当事人的地位,不再正确履行法定和约定的总包管理的义务。但从法律责任上讲,不管合法还是违法分包,业主和承包商或分包商承担法定连带责任。

肢解发包是指部分应该由一个承包商完成的建设项目分为几个部分分给和合同不同的承包商。《建筑法》禁止肢解发包。肢解发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有两种:一是发包人将其建设工程肢解后发包给其他的几个单位;二是总承包商的全部工程肢解分包给其他单位。

(二)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

按照中国目前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章程,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的将致使其所签合同是无效的。目前,施工企业往往忽视对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将合同的一部分有意或者无意的分包给资格不符合规定的单位或者是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人承包。因为分包商没有建设工程分包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所以使得分包合同的实现出现问题,总承包人将面对行政处罚或承担风险,风险包括分包合同无效,增加诉讼,业主单方面终止合同,管理费的征收的民事责任等。

(三)分包合同订立不规范

按照规章制定的合同是规范和约束合同签订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施工企业通常采用的分包和条款的形式以及订立审查程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通常出现分包合同条款不完善,内容不具体,用词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分包合同产生不必要的诉讼,同时会影响合同的承包商对合同的正常履行。

四、解决工程分包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法律学习

施工企业应采取各种形式展开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自觉性,积极地用法律手段来捍卫企业的合法利益,从思想上建立起防范施工分包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有效屏障。

(二)严格分包商的资格审查,慎重选用分包商

选择资质标准、正直、诚实、强壮,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管理培训及格的分包商,是做好分包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施工企业要在坚持引进有实力、有良好的信誉、高素质的分包商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对分包项目关键设备、关键岗位、关键技能、项目资本的管理,确保项目部在项目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应加强分包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其他方面的监督,可以与分包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专业技术人员分配给分包商帮助管理;分包商应组织培训,加强分包商人员的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

(三)加强分包合同签订管理,确保签订规范的分包合同

一是坚持先签合同后施工的原则方法,禁止不签合同就施工的建设现象发生;二是促进使用分包合同示范文本;三是严格执行合同的签订审批程序。在项目部与分包商谈好合同以后,已经谈好了的合同必须交给管理部门进行查核,委托内容不完整,委托无效或有其他法律问题的,不许签订合同;四是只有唯一被指定的项目经理才有权与分包商签定分包合同,以防止项目部其余的管理人员随便与分包商签定合同而造成分包合同管理失去控制。

五、结束语

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工程分包与分包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果不重视对工程分包与分包商的管理,将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总而言之,建设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越来越大,项目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施工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就肯定能选好、用好、管好外部分包队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使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徐胜涛.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设计, 2014,8(15):65-67.

[2]徐宁.建设工程违法分包的界定及其法律后果[D].湘潭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工程分包 结算审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分包施工已经普遍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国家建设和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工程分包施工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工程分包在法律法规层面没有更为详尽的规定,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分包各方的法律纠纷,而且这种纠纷也常常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解决起来当对困难,结果就会造成工程分包结算无法正常进行。

本文将从工程分包的不同角度,通过审计独立客观的审查活动,真实评价工程分包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分包结算控制效果是否合理展开论述。

1.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目的

开展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审查工程分包管理的各个环节,查找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工程分包单位总结经验,提高工程分包管理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同时通过审计,从经济监督的角度,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工程分包结算管理执行情况。

2.工程分包结算审计内容与关注重点

工程分包施工内容丰富,这在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79号)第二条规定中可以了解。但工程分包形式只有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两种,审计工作可以从这两种分包形式展开。审计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分包结算审查,同时需要审查工程分包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市场准入许可;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工程分包机构设置;分包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文件;材料、设备管理;现场变更签证;分包施工资料;财务挂账及付款情况等。这些与工程结算息息相关的不同方面,构成了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内容,当然,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受人力、物力、时间等的限制,审计工作需要突出关注重点。

2.1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程分包是否合规合法,取决于工程分包招投标过程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许多违规工程分包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发包方不严格执行规定造成的。

审计对工程分包招投(议)标与合同管理的审查,需要不断拓宽视角,深入细化审查内容:招标是否经过授权,投标单位是否办理相关市场准入手续,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投标人条件、评标方法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评标过程是否合规,招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所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组织招标;合同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的要求一致,合同约定的结算和付款方式、质量标准、工期目标及双方权利义务等条款是否清晰、明确;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存在事后合同,是否存在签订补充合同规避招标的情况;劳务分包合同的履约过程是否存在违约情况,违约后有无依据合同相关条款执行。

2.2工程设备与材料管理

劳务分包一般不存在,它主要是指专业工程分包对于工程设备、材料的管理。发包方、分包方对于这种管理如果不到位,容易出现工程设备、材料丢失或过度浪费,往往直接抵消分包施工费用,造成工程分包方财务亏损,发方包管理被动。

审计工作需要审查发包方与分包方设备、材料领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领用、登记手续是否完备,料单是否齐全;分包方自购料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指导价中未包含的自购料是否及时报上级部门进行批价并按程序组织采购;工程分包结算中发方包是否按分包方实际领用设备、材料抵扣其分包施工费;发方包设备租赁是否执行相关规定等。

需要特别注意审查发包方的概预算管理部、物资供应站、财务科、现场施工项目部等各方所持领用设备、材料清单是否完整一致,避免出现分包结算费用未扣、少扣或者多扣设备、材料费的情况。

2.3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控制

根据工程分包的实际情况,发包方应该就工程分包制订专门的分包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制度,严格工程分包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管理,这里所指不是建设方、监理方对总承包方与分包方的管理与控制,而是指总承包方作为发包方,它对分包方在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上的管理与控制。实际上,目前很多工程项目均缺少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总承包方常把建设方、监理方的管理与控制,等同于它对分包方的管理与控制,这种做法欠妥。工程分包在质量、安全与进度上的管理与控制,既有建设方、监理方对总承包方、分包方层面的,又有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二者相辅相承,不能混淆。对于工程分包结算审计,要侧重关注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质量、安全、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审计审查主要方面有:是否成立专门机构对分包队伍进行管理;施工单位、材料机具进场、关键工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资料是否与工程同步;出现不合格项等质量问题是否按要求返修;是否制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应急制度;是否定期检查分包方进度控制情况,出现进度拖延情况是否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有无按合同条款进行处罚等。

2.4分包结算管理

分包结算作为审计核心内容,其审查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效果。工程分包结算审计也与一般的工程造价审计,存在不同。一般工程造价审计,关注的是整个工程的造价;工程分包结算审计,关注的重点则是整个工程的分包结算,以及与它相关的其它方面。审计过程中,区别二者的不同,随时调整审查内容。

审计在工程分包结算审查过程中需要侧重的方面有:分包结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分包结算是否执行工程分包合同约定;分包结算中工程量计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价格及取费等是否合理;分包方上报的资料是否及时、完整、准确,重大变更是否按程序进行,相关记录是否齐全;分包工程结算金额是否超出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的结算金额,并分析超出原因等。

2.5财务挂帐与付款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分包进度,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劳资或者法律纠纷。在审计过程中,对财务挂帐与付款情况的审查自然相当严格。需要审核对外分包工程款项是否按工程项目列帐,挂帐依据是否充分、准确;支付进度款是否有相关部门签字确认,形象进度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支付结算款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手续是否完备,甲供料是否按规定在结算时全部扣回,有无存在超付款情况;质量保证金是否按规定预留,质保期满、质保金支付手续是否齐全等。

审查翻阅财务挂帐与付款等凭证工作量巨大,对开展企业工程分包结算审计或是某项工程分包结算审计,需要审计人员事前做好基础财务工作,抓住重点深入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协调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协调工作

通过规范化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形成以业主、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 由总包施工单位统一协调解决各分包施工单位的工作, 以总包单位项目管理者为主导, 全面了解, 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要求, 全面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 确切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1、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责任到人, 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首先,积极建立建筑施工的责任管理制度。要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建筑施工则热播体制,这是建筑施工协调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建筑工程协调管理的过程中,施工项目经理以及各专业的管理人员都要具有责任,从而形成高效有序的责任管理网络。把建筑项目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更加全面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协调管理。其次,积极建立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从建筑管理层到各个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机制,通过隐蔽验收加强对各个不同专业部门的监督工作,提高各专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协调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工作;再次,提高管理层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建筑施工的协调管理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建筑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还是普通的职员,都要积极树立协调管理的意识,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建筑施工的协调管理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

2、总承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与协助

1)总承包人对所承包的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负总责。并认真履行合同义务,为分包人的进场、施工、撤场提供合同约定的条件。2)总承包人对分包单位进行配合、协调管理, 积极为分包的项目创造条件, 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对分包单位的材料进场、施工工艺、进度、质量、技术资料、安全、消防、现场文明施工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满足业主的最终要求。3)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 解决施工中总包与分包单位之间,各个分包单位之间和各专业工程之间的矛盾和问题。4)督促指导各分包单位、各专业工程之间、承担工程的质量标准, 不得影响整体质量。检查落实各专业工程之间、分包单位在其分包的项目中安全防护工作, 做到无伤亡事故发生。检查各专业工程之间、分包单位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 不能影响总包单位创建文明现场目标的实现。督促指导各专业工程之间、分包单位在工程竣工后, 应及时向总包单位提供合格的竣工资料。

3、施工单位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施工配合

1)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施工方案、工期、机械设备、劳动力等材料计划, 要报经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涉及到结构安全、系统运行等问题时, 还需经设计单位审核同意。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建方案报经监理批准以后, 方可实施。3)施工过程中, 按照业主、监理单位的安排, 准时参加各种施工协调会议, 认真贯彻落实业主、监理的施工安排及要求。4)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 作好材料、设备、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报检工作。5)做好图纸会审, 图纸和施工中的疑问、建议, 及时做好工作联系单上报业主、监理、设计单位。

二、开创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科学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的协调管理工作,管理者就必须不断研究和创新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促进施工管理的协调有序。首先,充分认识建筑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就从思想上加强对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用户和社会的负责态度,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各专业部门职员的职业道德,加强队伍建设;其次,从管理模式上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协调工作要具有科学性,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针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

三、积极加强建筑施工的技术协调工作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技术水平达不到各个不同部门施工的具体要求,就会造成施工空间和时间的的不对称和混乱,进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总进度。因此,积极加强建筑施工的技术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大力提高建筑设计图纸的整体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设计图纸的整体质量能够更好的减少因为技术问题带来的部门协调混乱。建筑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图纸也会影响到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其次,加强图纸会审的技术协调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图纸会审关系到施工各专业的协调工作,能够把管理协调的隐患问题在施工进行之前解决。

四、统筹兼顾,把项目承揽与工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施工企业管理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统筹兼顾,将项目承揽与工程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虽然项目承揽是前提,但工程管理得好,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项目的承揽。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所以,绝不能出现偏重某一项工作而忽视另一项工作的情况,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按投标承诺圆满完成,交给用户满意产品。因此,当工程项目中标之后,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认真调研,健全项目组织机构,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工程管理到位。

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项目指挥人员, 要善于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一是内部协调管理,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综合布线与水电和土建工程;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安防、消防、BAS、远程抄表系统)之间的协调等。二是外部协调管理, 大市政与校区内小市政工程协调;小市政与园建绿化工程的协调;各房建工程与小市政和园建的协调等。要及时总结内外协调管理两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便其他工序的推广应用。对存在问题的方面要吸取教训, 找出问题的症结,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将各种损失减少到最小。

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的。在搞好管理的同时, 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施工中不遗琐碎, 不留后患, 树立工程质量无小事的质量观。指挥办根据工程进度实际情况, 分阶段事先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本地区施工工艺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新技术应用, 多次组织项目各方负责人进行观摩学习,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和全面提高。

七、结语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 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对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 同时也很必要。

参考文献

[1]郭树荣.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七个问题[J].四川建筑,2005 年第6 期.

[2]张艳梅,王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4 期.

[3]赵玉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J].工程管理,2008 年第1 期.

[4] 高俊生.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 年第9 期

第10篇

Abstract: By summing up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s and combining with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basic concept、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general contract.It also summarized advantages of the mod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general contracting, and proposed the model of project responsibilities management.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结构;项目责任制

Key words: 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organizational structure;project responsib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73-02

0引言

2003年,建设部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委[2003]30号),使得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成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重点,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建设工程项目承包模式的研究进展,长期致力于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建设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

1项目管理总承包模式的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可谓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在范围上、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管理模式不仅包括传统的DBB模式、DM模式、DB模式、CM模式、EPC/Tumkey模式、PMC模式,还有BOT及其衍生模式(BOO、BTO、BLT、BOOT、BOOST、BT等)、Partnering模式、PFI模式、代建制模式等。DBB模式、DM模式、DB模式、CM模式、EPC/Turnkey模式仅限于施工阶段,侧重于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方式;BOT模式、PFI模式、代建制模式除了施工阶段,还包括前期的融资和后期的运营。而Partnering模式,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设计――招投标――施工的管理模式,最近几年,内地将该模式引入工程建筑行业的研究,提出了诸如面向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议机制以及如何进行合作伙伴选择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工具。EPC/Turnkey、BOT、Partnering、PFI等模式,体现了高度综合性的发展方向和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CM、PM管理模式可加快施工进度,使设计和施工在项目前期相结合,减少变更和索赔等费用,从而降低总交易费用。

2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

2.1 基本概念。工程总承包是指总承包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对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根据建设部有关工程总承包文件的指导意见,工程总承包主要有如下方式: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Turnkey)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是业主委托施工管理承包单位负责与设计协调,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 即Fast-Track的组织方式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下,项目设计过程被分解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随即开始该部分的施工招标工作。整个项目的施工不再由一家单位单独承担,而是被分解成若干部分,按施工图完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招标,由多家单位承担。因此,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招标、施工三者可充分搭接,施工方可以在总体设计工作尚未完全结束时即展开施工组织。

2.2 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合约管理和合同结构。合约管理,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个全新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合约管理”在为客户提供建筑方案和建造工程管理服务的同时,结合设计构想和施工细节,协助客户进一步选择和制定“合约”和“分包方案”。该模式第一次应用在新加坡的STMicroelectronics建筑工程中实施,并取得极大成功。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合约管理不同于传统施工管理,它在提供建筑方案和建筑工程管理服务的同时,结合设计构想和施工细节,协助客户进一步选择和制定“合约”和“分包方案”,通过统筹的方法,减少多余的步骤,缩短工期,减低总成本。

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合同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型施工总承包模式合同结构和非型施工总承包模式合同结构。型施工总承包模式合同结构是指总承包单位仅以“业主”的身份参与施工管理工作,不负责分包的发包,与分包商的合同由业主直接签订。非型施工总承包模式合同结构是指总承包单位以承包商的身份参与施工管理工作,可以直接进行分包的发包,并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

2.3 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的组织结构。按合同结构的类型分类,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组织结构主要也有两种基本类型:型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结构和非型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结构。

型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凡与业主签约的分包商和供货商,均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管理,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有指令关系,一般不直接指挥分包商和供货商;业主可以向设计方发指令,施工总承包单位则不能向设计发指令,只能向设计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单位是协调关系。非型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业主主要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指令,一般不直接指挥分包商和供货商,由施工管理总承包单位向分包商和供货商发指令。施工总承包单位向业主负责,而各分包商和供货商向施工管理总承包单位负责。施工总承包单位协助业主进行分包商和供货商选择。由业主自行签约的分包商和供货商可由业主直接指挥,也可以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统一指挥。

3推行建筑工程项目责任制管理模式

鉴于目前存在的管理模式的特征和优劣性,建议在选择实施各管理模式时,同时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上实施项目责任制,将有利于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涉及的工艺、技术、原材料也不断更新和进步,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的核心始终都是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也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建筑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4施工管理总承包的优势

4.1 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统筹安排、系统优化设计方案,能有效地对工程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最大可能地缩短建设周期、总工期,降低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早期介入,密切设计与施工的联系,可优化设计,有效减少设计变更,降低建设成本;此外,可以分解招标工作,施工组织分阶段展开,使得合同报价依据性高。

4.2 建设单位将工程的设计、施工全部承包给一家承包商,减少了管理和协调的工作,并有利于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国外经验证明,采用总承包的模式可以降低造价10%左右,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总承包企业的管理资源,最大限度地减低项目风险,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承包市场的运行规则。

4.3 承包商一开始就参与设计,这样有利于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结构形式、价格和市场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地融于设计中,从而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可以促进承包企业自身的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4 总承包商由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变为各阶段通盘考虑,相互衔接的系统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完善。

5结论

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既满足了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前期设计优化对施工技术的需求,又减轻了建工程项目建设中后期施工管理压力,克服了传统承发包模式存在的设计、采购、施工相互脱离和相互制约而造成的建设工期长、投资难以控制的缺陷,有利于承包商为发包方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服务,有利于统筹安排、节省投资、提高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在大型工程建设中较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更具优势。

建设行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用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项目建设有关各方的共识,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约束体系,预示着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将在我国未来的大型工程建设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秀芹,陈勇强,汪智慧.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6,8(3):187-190.

[2]王显星,孙九春.代建制及其在铁路南站工程中的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04(1):51-52.

[3]周红,成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04(12):4-6.

[4]王志强,刘松.Project软件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管理科学,2005.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分包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9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94

1 概述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短、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一方面,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一些施工企业在设备、资金、施工能力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小的承包商由于受到施工经验和资质的限制,不能满足直接承包大项目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自发地走向市场,大量分包单位随之进入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之中,并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所谓工程分包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是指工程总承包单位为完成总承包任务,可以将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分包给具有一定资质的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一起共同完成建设任务。鉴于工程分包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而目前我国工程分包管理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多数专家学者仅单纯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角度出发,就分包管理的某一方面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系统地了解我国建设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分包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对于规避风险、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显得极其重要。

2 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总结或研究很多,归纳起来我国建设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2.1 管理部门专业能力低

部分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项目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在签订分包管理合同时,并没有按规定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审核或者存在私下交易等现象,这种方式下所选择的分包单位往往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资质要求,有可能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获取效益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分包工程肢解,致使分包量过大,违反了分包管理条例,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分包管理流程不完善

在建设工程项目分包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单位的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管理漏洞并影响最终的管理效率。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分包审批工作程序不规范,定的价格也没有完全按照分包管理规定来实施,普遍存在着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这就为劳工纠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3 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上级管理人员没有把安全施工监督工作做到位,使得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2.4 分包单位选择不规范

由于在选择分包单位的过程中存在着关系户现象,往往忽略招标投标的过程,一旦选择了技术水平较低的分包单位将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施工过程中不重视管理,以包代管,也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分包管理内容

安全、质量和成本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作为施工过程管理的一部分,分包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程分包管理的内容也离不开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必须要强调的是分包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分包单位员工的安全水平和分包单位的安全投入,应该要加强对分包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教育、督促分包单位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作为总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包工程的质量以及总承包单位的信誉,因此有必要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工程分包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前选择分包队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监督材料质量、检查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监测施工机械以及竣工检查验收等。工程分包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以此避免分包工程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资金风险、成本结算风险和税务风险等财务风险。分包工程财务管理需注意分包合同签订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分包合同的风险预测评估,控制分包单位的资金支付,严格按流程进行工程分包结算,规范工程分包的成本控制,加强对节税意识的正确理解,合理纳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4 分包管理措施

针对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隐患。

针对工程分包质量管理的措施可分为事前准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事前准备包括成立分包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分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选择有经验、信誉好、资质符合要求、最好有过较好合作的分包单位,组织分包单位参与图纸会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事中控制包括分包人员设备的核查、材料设备的质量把关、工序质量的监查、分包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定期核查、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监查,并且定期组织分包单位参加工地协调会,以便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事后检查包括实物质量验收和竣工资料检查验收。

工程分包管理过程中还应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包括增强分包合同的管理,明确分包工程的性质、施工范围、分包单位的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要根据相关造价管理的规定确定合同金额;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合理支付分包工程进度款;加强分包工程的资金控制;按月统计报送实际工程量;财务部门与工程项目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分包款项的拨付要和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因素挂钩;结算时应核对施工任务单,强化分包结算的管理;财会部门和材料人员还要分析分包单位的债权债务,监督管理各项费用支出;加强印章和票据管理,分包发票要及时回收;及时做好包括财务结算、分包工程验收、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在内的工程结算工作。

5 结语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着管理部门专业能力低下、分包管理流程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分包单位选择不规范等问题,工程实践中可以从工程分包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发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积极性、业务能力以及整体协作能力,避免各项工程分包风险的发生,使得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提高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看来,我国工程分包管理的发展方向应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工程分包综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教材编写委员会.机电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严爱华,章晓霞.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分包管理探讨[J].新经济,2014,(8).

[3] 朱炜婷,周霞.电力项目分包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

[4] 滑福昊,熊涛.从管道工程分包历史和现状看管道工程分包的安全管理挑战[J].江西建材,2014,(13).

[5] 杜莹.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分包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2014,(19).

[6] 马彦刚.浅谈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4,(9).

[7] 曲玉欢.工程分包的财务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4,(20).

[8] 周翊君.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分包风险管理[J].财会通讯,2015,(17).

[9] 韩宝江,姚波,郭玉花.建设工程总承包和分包中的安全管理[J].安全,2005,(3).

第12篇

关键词:分包;总包;管理;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逐步加快,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项目实行的工程总承包星现出建筑施工企业资源不足,中标的工程中存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和加入WTO后采用FIDIC条款的业主指定等状况,在此形势下,国家相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分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等,明确了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关系,确立总承包单位的主体地位和分包的合法性。项目分包不但是现代化市场客观条件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和专业化的需要。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承包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和应变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建筑施工企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并相继建立了分包体系。项目分包向专业化程度更高、组织更灵活、管理更规范、授权度更高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实行项目分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以下现象应引起各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足够研究。

一、按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执行的合法分包工程存在的现象

(一)分包单位的实力不强,无法有效履行分包合同

分包单位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由发包方与总包方共同确认。为了赶工期,对分包单位的选择比较急促,无法对分包单位实力的真实性进行了解,分包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往往会造成分包单位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分包单位工程质量不佳。分包工程工期延误,易发生安全事故等,无法按分包合同约定有效履行,总承包单位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二)分包合同订立不规范,缺漏必备的条款

依法订立的合同是规范和约束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分包合同签订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分包合同的履行和总包合同的履行,还涉及到发生纠纷后如何处理的法律依据的重大问题。施工企业往往对总包合同的签订较为重视,而对分包合同的形式、条款及订立审查程序等存有较大的随意性,时常出现分包合同中的工期、质量、安全、验收结算、违约责任等其中一项或几项缺漏或用词模糊不清,造成分包合同难以顺利履行,必然影响总包合同的正常履行,可能会造成支付分包人的款项远远大于从业主结算的相应的款项和总结算款未到位前却要支付巨额的分包工程款等。以致使总包单位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管理意识淡薄,以包代管

在分包管理中,有些总承包单位往往以为分包合同订立后任何事均应由分包方自行处理和承担,与总承包单位无关,形成“以包代管”现象。就目前实际而言。不少分包单位总体实力较弱,如果总包单位忽视分包管理,隐患比较大,会给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的影响,以致总承包单位要承担由此发生的重大法律责任,不仅要依法向业主承担分包工程中所发生的质量、工期、安全等缺陷问题及违约、赔偿的连带责任,还要承担行政处罚,严重损害总承包单位的良好的市场信誉、形象等无形资产。

二、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分包企业资质等级的违法分包的具体表现

(一)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总承包单位忽视对分包单位主体资格审查的情况,有意或无意地将部分工程分包给资质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单位甚至是无法人营业执照、无资质证书的个人承包,即为分包合同的履行预埋了巨大的潜在危机。根据我国现行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分包方主体资格不合法导致所签合同无效,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承担分包人招用的民工的工伤责任和向业主承担违约及赔偿的连带责任。

(二)分包合同内容、形式不合法

1、主体结构的分包。根据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完成”。业主将一项工程交于总包单位施工,是基于对总包单位的综合履行能力和水平审查后的信任。但有不少承包人,无视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将工程的主体结构也分包出去。导致合同的重大违约,从法律角度看属合同行为、内容违法。

2、除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分包外,未经业主同意的分包。尽管在不少工程项目中,业主招标文件及总承包合同中均明确规定不许分包,但总承包单位却仍对此置之不理。这样的分包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法律权威,最终导致总承包单位要付出惨重代价。

3、转包及肢解后分包或分包人再次分包。实际操作中,少数施工企业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只为赚取管理费而将所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肢解后以分包名义转包给他人或分包人再次分包,没有履行总承包单位的义务。这样一是难以保证总包合同工期、质量及安全,二是往往造成总包单位所承担的实际损失远远大于原收取的管理费。

4、挂靠或允许他人借用本企业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承揽工程。在当前竞争激烈且尚待完善、健全的建筑市场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规避总包合同不许分包的约定,采取同意其他单位、个人挂靠本单位进行施工或允许其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施工企业重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总承包单位不但要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还要对其以被挂靠单位名义与外部发生的借款、设备租赁欠款、材料欠款、招用人员的工伤责任等承担连带责任。

三、对策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工程分包的法律意识

施工企业应全面推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等依法治企战略。并将法治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为此,施工企业应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质量管理条例》及《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广大职工特别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财务等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通过实际案例分层次地推进法律法规及风险防范教育的反复轮训,使他们在夯实学法、知法、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认识工程施工分包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筑起防范施工经营法律风险的有效屏障。

(二)坚持通过招投标制选择分包单位

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

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等证件;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人员素质、机械设备、资产负债状况:调查分包单位以前的业绩,了解分包方以前施工的工程类别、工程质量、履约信誉等情况。严格按照分包管理规定进行,优选有实力的分包单位进行分包工程的施工,有效地履行分包合同。

(三)完善企业规制,依法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

各建筑企业应依法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特别要严格分包合同的资格预审、合同谈判、合同评审、签约等管理程序,确保合同形式、内容的合法有效,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要清醒地看到建筑业是个高风险行业,自始至终树立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严格履行合同。应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的流程及系统,并注意适时修改、调整和完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规范行为、夯实基础、消除隐患,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从而更好地加强施工分包合同的管理。

(四)坚持统一管理和共融性管理的理念,杜绝以包代管

做好分包队伍的安全、质量、技术、施工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分包单位进行各类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对分包商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技术、安全、拖工管理等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把安全、技术、质量、施工的要求落实到管理分包队伍的行动中去,从而帮助分包单位综合实力的提高,保障项目施工管理有序进行。实现管理资源的联营共享。

(五)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