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硕士论文

药学硕士论文

时间:2022-08-06 11:01: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硕士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止痛;毒理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60-03

通过对先秦至现代有确切止痛作用的中草药文献资料和前期动物实验的广泛调研,共研究筛选出外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止痛疗效确切的止痛中药4味: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1、2、3、4、5]。现就以上四味止痛中药的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资料收集,综述如下。

1 花椒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花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温肾,燥湿,杀虫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1.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牛儿醇对大鼠口服的LD50为4.8g/kg,兔静注为LD50g/kg。过量可引起呼吸极度困难而致动物死亡[6、7]。

临床报道:花椒醋浸液及蛋清外用治疗间擦型足癣27例,效果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8]。

2 延胡索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成分中,延胡索乙素的止痛作用最强。

2.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延胡索醇浸膏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100±4.53)g/kg,腹腔给药为(7.5±0.3)g/kg。延胡索乙素、丙素、甲素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146、151~158、100mg/kg[9]。癸素腹腔注射的LD50为127mg/kg。延胡索乙素、癸素、丑素及寅素给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2mg/kg、42mg/kg、150mg/kg、41mg/kg[9]。

亚急性毒性试验:用药1月,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10]。

麻醉猫静脉注射延胡索乙素40mg/kg后,则使血压略降,心率减慢,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正常兔静脉注射延胡索乙素20~40mg/kg,呼吸短暂兴奋,剂量增大至60mg/kg,则呼吸出现抑制。猴1次静脉滴注延胡索乙素85或100mg/kg,或口服80mg/kg无明显毒性;静滴180mg/kg,先出现短时兴奋,继而出现较严重的抑制,极度镇静和较深度的催眠作用,感觉并不丧失,随后发生四肢震颤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心电图和呼吸均不正常,尿中有管型,数天后可恢复。当每天静滴85mg/kg,连续2周后,除出现镇静、催眠作用外,于第4-7天的反应基本与静滴180mg/kg者相似。肉眼观察内脏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心脏和肾脏有轻度浑浊肿胀[11]。

临床报道:赵桂芬,靳国君等报道:患者左上肢患有静脉炎,疼痛不止,故首次涂延胡索浸泡液止疼。涂后约30min,患者自觉全身不适,嚼心、头晕。lh后症状明显加重,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口唇及四肢未稍麻木、抽搐,全身皮肤潮红瘙痒[12]。

3 没药的研究进展

3.1 概述

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挥发油。

3.2 毒理学研究进展

细胞毒活性:从没药中得到的三萜对人乳腺癌细胞系有弱的细胞毒活性。没药对艾氏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没药中一系列倍半萜对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13]。没药有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抑制有丝分裂,但对鼠正常细胞不诱导裂变。

急性毒性试验:在3g/kg剂量下没有观察到毒性指标,没有死亡,但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长期毒性试验:100mg/(kg•d)对鼠没有慢性毒性,但给予没药后体重增加明显,重要器官的平均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附睾、精囊的重量显著增加,对没有毒性效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因为没药中含有甾类,影响体内雄激素水平。生化研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血清谷草转氨酶有很小的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没有变化[13]。

没药精油和其中分离到的7种倍半萜对鼠的耳朵有刺激性。

4 三七的研究进展

4.1 概述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人参皂苷Rbl为主要镇痛成分。

4.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三七醇提取物小鼠静注LD50为(836±17)mg/kg[14]。另有报道PNS小鼠静注LD50为447mg/kg[15]。Rb1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208mg/kg,Rg1为1250mg/kg[16]。

亚急性毒性试验:三七粉1g/kg、PNS0.4g/kg分别给兔灌胃,1次/D,7d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1d,连续4疗程。除三七粉组血糖有一定降低外,对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凝血时间、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脂及β-脂蛋白无明显影响[17]。兔每日喂饲三七绒根700~800mg/kg,连续2月,血象、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组织检查以及心电图均无异常[15]。

临床报道:周晓明[18]报道: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致11例迟发型药疹,患者均为在单一使用静滴三七总皂苷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过程中出现,且出现时间晚,平均潜伏期达1O.7d,所出现的药疹反应较轻,其中5例有药物过敏史,4例有过敏性疾病,经停药,抗过敏,对症处理后迅速好转。刘桂红[19]等报道一例71岁女患者注射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突感耳后发痒,并伴有0.5cm×1.0cm大小的皮疹出现,继而心慌、胸闷、大汗、极度烦躁、并伴有下肢无力症状,立即换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10mg地塞米松静滴,约40min后过敏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症状逐渐消失。考虑老年人对此药耐受性较差,易产生不良反应。吴刚勇,宗刚军[20]报道一名78岁女患者使用三七总甙注射液(血塞通)500mg静滴后第5天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予氢化可的松(400mg/d)、丙种球蛋白(10g/d)、清蛋白(10g/d)及维生素C(4g/d)等治疗,并抽吸水泡内渗出液后缓解。当三七总甙浓度>16mg/mL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其ID约为0.4nag/mL,对小牛血清耐激的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三七冻干粉相比,e总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增殖抑制影响均较明显[21]。三七草对化脓菌和病毒所致的局部炎性包块均有一定疗效,外敷药物在控制炎症发展的同时,可明显促进脓液吸收,加速增生和萎缩组织的修复和控制血液中内外源致热原反应[22]。

5 问题与展望

以上4味中药的药用历史悠久,但对其止痛作用的研究仍存在局限:①单方、单方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止痛作用的研究较中药复方制剂多,而中药的止痛作用是多水平,多靶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止痛中药止痛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如何将中药单方、单方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按中医理论,科学、有机的结合,制成疗效更好的中药复方制剂,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一个方向;②口服、静脉、腹腔给药途径的研究较外用给药途径的研究多,某些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止痛作用不理想,如花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止痛的应用,故如何在药剂学指导下开展对止痛中药外用剂型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又一方向;③对中药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毒理机制不明,很大程度限制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故加强对中药毒性机制的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又一个方向;④对原材料在止痛过程中究竟能释放多少有效成分、如何加强对有效成分的释放、多种有效止痛成分的叠加和拮抗作用的研究较少,而这些研究将直接影响其止痛作用,故在保证原药材多种止痛成分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其有效止痛成分的释放以及多种止痛成分的叠加作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另一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丽.先秦及秦汉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成立祥.魏晋至五代十国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宋艳.宋金元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李敏.明清至民国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5] 刘扬.1949年以来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山胁忠昭.Geraniolの药理作用[J].第一版.日本药理学杂志,1960,56(6):210.

[7] 山胁忠昭.Geraniolの药理作用[J].日本药理学杂志,1962,58(4):394.

[8] 刘剑.花椒醋浸液及蛋清外用治疗间擦型足癣2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25.

[9] 金国章,胥彬.延胡索的药理研究Ⅰ、延胡索甲、乙和丑的镇痛作用[J].生理学报,1957,21(2):150.

[10] 蒋彝荣,吴庆仙,李焕亭,等.延胡索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8,(11):27.

[11] 马胜兴.延胡索碱对家兔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对量效关系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志,1986,6(12):743.

[12] 赵桂芬,靳国君,戴玉洁.外用延胡索浸泡液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中药志,1994(6):56.

[13] 万文珠,娄红祥.没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20(6):236-241.

[14] 苏雅,李勤华,张宝恒.三七绒根提取物(76017)对心血管的作用[J].药学学报,1979,14(6):321.

[15] 郝朝庆,杨帆.三七总皂甙的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6,7(3):252.

[16] Kaku T,Miyata T,Uruno T,et al.Chemico-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 CA Meyer Ⅱ Pharmacological part[J].ArzneiForsch,1975,25(4):539.

[17]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第一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18] 周晓明.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致11例迟发型药疹分析[J].中国现应用药学杂志,2006,23(1):43.

[19] 刘桂红,陈凌波.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althcare,2006,9(6):548.

[20] 吴刚勇,宗刚军,等. 三七总甙注射液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J].医药导刊报,2007,26(4):349.

第2篇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第3篇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钠 合成

1931年,研究人员首次从斑蝥体内成功分离得到斑蝥素,由于两个甲基为供电子基,且立体障碍较大,很难直接合成,1951年Gilbert Stork等采用二次Diels-Alder反应,经过12步反应得到全合成斑蝥素。去甲斑蝥素首先由我国人工合成,是用马来酸酐和呋喃经一步Diels-Alder反应,再经催化氢化得到。去甲斑蝥素为酸酐结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差,去甲斑蝥素在临床常用制剂中常以其二钠盐的形式存在。去甲斑蝥素钠( Disodium norcantharidate, DSNC)是去甲斑蝥素经氢氧化钠水解而成,为便于实验的进行,本研究自制合成制备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稳定性的去甲斑蝥素钠作为实验用药物。

1实验方法

1.1仪器与试药

药品与试剂:去甲斑蝥素,山东莒南制药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甲醇,色谱纯,美国J.T. Baker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淄博市临淄天德精细化工研究所;乙腈:色谱纯,批号20030125,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仪器:H97-A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SORVALL低温超速离心机,美国Kendro公司(Kendro Laboratory Products Inc. USA);1200-64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1.2去甲斑蝥素钠的制备

1.2.1合成路线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去甲斑蝥素钠合成及纯化路线,见图1-1。

1.2.2制备方法

选择两种方法制备去甲斑蝥素钠,每种方法制备3批样品,提纯后进行红外吸收和质谱确证其结构,综合产率和纯度选择最佳合成方法。合成方法如下:

方法一:取1.6 g氢氧化钠(40 mmol),溶于40mL水中,加入去甲斑蝥素(NCTD)3.36 g(20 mmol),热水浴中搅拌反应6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20 mL,加入无水乙醇30 mL,立即有大量白色固体出现,冷却,抽滤,滤饼用甲醇洗涤3次,乙腈洗涤1次,干燥后称重。

方法二:取3.36 g去甲斑蝥素(20 mmol),加水20 mL,加热至70℃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1.6 g氢氧化钠(4 mmol),热水浴中反应5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20 mL,加入无水乙醇30 mL,产生大量白色固体,过滤,滤饼用甲醇洗3次,乙腈洗1次,干燥后称重。

2结果

2.1制备产率

采用两种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三批样品,对其产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法。不同批次投料量及产率见表1-1。 2.2结构确证

2.2.1红外吸收光谱(IR)

将纯化的化合物采用KBr压片法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图和数据分析结果见图1-2。

2.2.2质谱

精密称取纯化的样品1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取100 μL加流动相稀释得到100 μg溶液,10 μL进样全扫描光谱见图1-3。

根据去甲斑蝥素化学结构分析,分子量为231的分子离子峰为去甲斑蝥素钠质子化峰[M+H]+;分子量为209的离子峰为去甲斑蝥酸加合钠离子[M+Na]+;分子量为169的离子峰为去甲斑蝥酸脱水后质子化峰 [M-H2O+H]+;分子量为141的离子峰为[M-H2O-CO]+;123的峰为子离子片段峰。

3讨论

两种合成方法产率均在90%左右,经红外吸收和质谱确证产物均为去甲斑蝥素钠,对比两种方法,方法一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产率相对较高,因此采用方法一合成制备去甲斑蝥素钠。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虎杖;,,,白藜芦醇;,,,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

摘要:目的优选虎杖的白藜芦醇最佳提取工艺。方法①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白藜芦醇提取量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含量,优选提取工艺条件。②以大孔树脂富集及色谱法分离、纯化白藜芦醇。结果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的90%乙醇回流提取2次,1 h/次。经AB8树脂吸附富集,硅胶柱色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白藜芦醇产品。结论该工艺可用于指导生产。

关键词:虎杖; 白藜芦醇; 大孔树脂; 硅胶柱层析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Resveratrol in Polygonum cuspidatum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resveratrol in Polygonum cuspidatum.Methods①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design and the index of the method was the contents of resveratrol.②The technology of macroporous adsorptive resin an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i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veratrol by HPLC.Results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ethanol extraction:10 times amount of 90% ethanol and extracted 2 times,1 hour one time.The purity of the product was gained by the technology of resin AB8 adsorption and silica column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Conclusion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can direct production.

Key words:Polygonum cuspidatum; Resveratrol; Macroporous adsorptive resin; Slica column chromatography

白藜芦醇(3,4′,5,三羟基二苯乙烯;transresveratrol)是一类亲脂性多酚物质,在虎杖、葡萄、花生、松树等植物中存在,其中以虎杖的含量为最丰富。其游离的白藜芦醇高于0.58%[1]。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ponum cuopicltum Sied.et Zucc的根茎。具有祛风利湿、散淤定痛、止咳化痰功效[2]。白藜芦醇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保护肝脏,抗肿瘤活性等药理作用,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利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和大孔树脂吸附及硅胶柱色谱技术,并采用HPLC方法进行含量测定[3,4],对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研究。本研究旨在为虎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DIONEX HPLC色谱仪P680 HPLC Pump.UVC 170检测器Chromeleon工作站万分之一电子天平BS110S(Sartorius公司)白藜芦醇对照品(Sigma公司)虎杖饮片(湖北省药材公司)经鉴定为蓼科植物Polyponum cuopicltum Sieb.et Zucc干燥根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白藜芦醇含量测定方法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ODS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0.02%磷酸)30∶70;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03 nm;20 μl进样环。理论塔板数不低于3 000;分离度大于1.5。

2.1.2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干燥白藜芦醇对照品330 μg,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浓度33 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各1,3,5,7,9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白藜芦醇对照品进样量换算为浓度值为横坐标,计算线性回归方程为:Y=1.988 8X-0.116 6 (n=0.999 2),其进样浓度值在1.65 ~14.8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 提取工艺优选根据初步筛选的结果,按表1设定的因素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的工艺条件。

表1 因素水平(略)

称取虎杖药材粗粉共9组,每组50 g,按L9(34)正交表的条件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75%的乙醇定容置500 ml,从每份中吸取50 ml,用75%的乙醇定容置500 ml;再从中吸取50 ml用甲醇定容置25 ml,滤过,测量每份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换算成每100 g虎杖所提取出白藜芦醇的量,结果及统计数据见表2~3。直观分析表明在所选因素水平范围内,乙醇浓度对白藜芦醇的提取效果影响最大,提取次数次之,提取时间影响最小;经方差分析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具有显著性,故优化工艺为A3B3C2D2,即9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0倍量,提取1.0 h。根据所选工艺条件进行3批验证实验,其提取量与表2中最好水平相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3 分离、纯化工艺将乙醇溶液回收完乙醇后,用15倍量饱和异丁醇萃取,以1 ml/min速度进行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大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改用20%甲醇洗脱[5],得甲醇液。回收甲醇,将样品用适量硅胶拌样,上硅胶H柱以石油醚醋酸乙脂(9∶1)洗脱[6],收集其有蓝色荧光(λ254 nm)的组分,经丙酮重结晶得到无色针状结晶,经与对照品混合熔点测得及HPLC测定,证实为白藜芦醇,其浓度99%以上。

表2 L9(34)正交实验(略)

表3 方差分析(略)

3 讨论

在正交实验中提取2次比3次及提取1.0 h比提取1.5 h的提取效果好,可能是3次提的溶液体积比2次提取的溶液体积大,回收乙醇的时间较长;提取1.5 h所受热时间较长,白藜芦醇长时间受热稳定性较差,所以表现为提取效率下降。该实验采用硅胶柱层脱色素,其产品的收得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或采用其他脱色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建国,侯团章,张 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75.

[2] 黄康泰.常用中药化学成分与活性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22.

[3] 周建军,张宏杰,杨培君,等.汉中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含量测定[J].中草药,2002,33(5):414.

[4] 王 磊,黄 澜,张 勉,等.虎杖商品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44.

[5] 曹 庸.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硕士论文[C].2001:11.

第5篇

关键词:姜黄属;化学成分;姜黄素类;挥发油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24-04

姜黄属(Curcuma)植物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姜科。它包括姜黄、郁金和莪术。姜黄为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姜黄(Curcuma 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的干燥块根,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in)的干燥根茎。中医认为姜黄属植物具有解郁、行气、止痛、化瘀、利胆、清心、消积、通经等功效, 近来研究发现它们有抗癌、抗早孕、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等活性[1]。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和块根中主要化合物成分是姜黄素类和挥发油,还有树脂类、糖类、甾醇类、多肽类、脂肪酸、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

1.1 姜黄素类(curcuminoids)

姜黄素类为二苯基庚烃类成分(diarylheptanoids),也包含个别戊烃类化合物,根据苯环上有无羟基可分为酚性和非酚性两类,当以庚烷为母体,在1,7 位有芳基取代(见图1 和表1) [2-3],现已分离并鉴定出20多个姜黄类化合物[1](见表2),其中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 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 最为常见,他们的结构式(见图2)。在国内,姜黄属植物已确证的共有12 种,姜黄素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姜黄属植物的10个种中[4],其中我国有9个种。在这些植物中印尼莪术(C.xanthorrhiza) 及姜黄(C.longa)含姜黄素类化合物品种最多。

1.2 挥发油类

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即萜类是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到目前为止,己分离并鉴定出得到约120多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结构骨架可以分为a.吉马烷型, b.愈创木烷型, c.蒈烷型, d.桉烷型, e.没药烷型, f.榄香烷型, g.苍耳烷型, h.杜松烷型, I.螺内酯型, j.蛇麻烷型, k.拉松烷型, l.倍半萜二聚体,m.其它,见表3和图3[5-13]。

2 分析方法

2.1 挥发油类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多采用GC和GC-MS,周欣等[14]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就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但中药挥发油中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这时常用气红联用技术。

2.2 姜黄素类成分的分析

据文献报道最初常用TLC、比色法和柱层析分离法来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及总姜黄素含量。随分析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采用TLC扫描法测定了3种姜黄素的含量,戚爱棣等[15]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薄层分离后,姜黄素色斑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8.12%。本法准确、快速、简便。

现在姜黄素类成分的测定多采用HPLC,雷云霞等[1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郁金饮片中姜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郁金饮片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

近来也采用HPCE测定姜黄素化合物,薛玲等[17]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郁金中所含黄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研究,发现该方法快速、简便,消耗试剂少,不污染环境。

3 提取方法

3.1 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挥发油类成分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传统提取方法为水蒸汽蒸馏法。且发展到有超声波辅助的水蒸汽蒸馏法,刘洪玲[18]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郁金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超声波-水蒸气回流法从郁金中提取挥发油。结果共分离出47个化学组分,鉴定了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3.61% 。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现在还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挥发油及对其成分分析研究。

3.2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姜黄素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碱液等溶剂中,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它对热稳定,但是在光照下和碱液中是不稳定的。目前,从姜黄属植物中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①水提法 ;② 酸碱法;③ 有机溶剂提取法, 宿树兰等[19]在鉴别姜黄属常用药材的方法中,对姜黄属四种常用药材姜黄、黄丝郁金、绿丝郁金、莪术采用80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分别进行提取,结果是4种药材的4种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吸收峰明显不同,可作为鉴别药材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④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杨承鸿[20] 用超临界CO2法同时提取姜黄油与姜黄素,在所得的姜黄素类化合物中总姜黄素含量约为90%。

4 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关于姜黄属植物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如姜黄素类物质具有改善肠胃、心脏血管、神经系统保肝护肝等多种功能;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和广谱的抗炎、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等系列药理活性[4]。Jagetia GC等[21]发现姜黄素的药理活性主要是它对免疫T细胞、免疫B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树突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调节的作用。

莪术油作为传统的活血化淤中药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医药界的重视,并在其资源、植化、药理、制剂、临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莪术油是一个药理活性强、高效、安全低毒且对多种疾病有效的药物。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两大医学难题,莪术油在抗肿瘤和抗血栓活性及临床上有确切疗效。莪术油制剂在宫颈癌、肝癌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5 讨论

姜黄属药材,基源相近,易混淆,药用上亦有所差异,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同科属近缘植物较多, 产地采收加工难以分辨,造成使用上存在品种不纯的情况。

姜黄属植物的传统生产技术还有待统一化、规范化改进。陈康等[22]在分析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时,调查研究发现,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长期连作、种源退化等,严重地影响了温郁金植物所产药材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药材种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共性问题。

由此看来,建立符合GAP要求的姜黄属植物绿色药材基地,使姜黄属植物原药材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主要化学成分方面符合国际标准,以便大力开发姜黄属植物的系列产品,对提高姜黄属植物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琰,王慕邹.姜黄属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80-84.

[2] Ishita C, Kaushik B, Uday B et al. Turmeric and curcumin: Biological actions and medicinal applications[J] . Current Science, 2004,87(1):44-53.

[3] 黄初升,白素平,李瀛.天然线性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19(2):98-104.

[4] 陈福北,黄初升,刘红星.姜黄属植物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24):95-101.

[5] Matsuda H, Morikawa T, Ninomiya K et al. Absolute stereo structureof carabrano-type sesquiterpene and vasorelaxant-active sesquiterpe-nes from Zedoariae Rhizoma[J]. Tetrahedron, 2001, 57 (40): 8443.

[6] Phan M G, Phan T S. Isolation of sesquiterpenoids from the rhizomes of vietnamese curcuma aromatica [J].Salisb. tap. Chi. hoa. hoc.2000, 38 (4): 96.

[7] Li Y.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urcuma aromatics used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0 (5): 4111.

[8] Zhang J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urcuma wenyujin. dissertation of master degre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9] Chen G.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dgeworthia chrysantha and curcuma wenyujin. dissertation of master degre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D]. Zhej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10] Toume K, Sato M, Koyano T, et al. Cytotoxic dimeric sesquiterpe-noids from curcum a parviflora: isolation of three new parviflorenes and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parviflorenes A, B, D, F,and G[J]. Tetrahedron, 2005, 61 (28): 6700.

[11] Huang K, Tao Z, Zhang G et al.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J]. China t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 (3): 163.

[12] Toume K, Takahashi M, Yamaguchi K et al. Parviflorenes B-F,novel cytotoxic unsymmetrical sesquiterpene-dimers with threebackbone skeletons from curcum a parviflora [J]. Tetrahedron, 2004, 60 (48): 10817.

[13] Yong C, Feng Q, Kyoko T et al . New sesquiterpenes and calebin derivatives from curcuma longa[J]. Chem.pharm bull. 2007, 55(6): 940-943.

[14] 周欣,李章万,王道平等.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J]. Fen xi ce shi xue 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析测试学报,2004,11(23): 53-56.

[15] 戚爱棣,于虹,朱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 21(2): 32-33.

[16] 雷云霞,孙立立,杨书斌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郁金饮片中姜黄素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7,10(6):603-605.

[17] 薛玲,林秀丽,张惠云等.郁金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4):368-371.

[18] 刘洪玲.超声波辅助提取郁金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 17( 10): 1876-1877.

[19] 宿树兰,欧阳臻,金晓勇.姜黄属几种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J].中成药,2006,10(28):1408-1410.

[20] 杨承鸿,向智敏,姚煜东等.姜黄超临界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 2005, 24 (2): 86-88.

第6篇

关键词:纳米铜IUD; TCu220C IUD; 细胞毒性;MTT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ity of nano-copper IUDand TCu220C IUD with mouse fibroblast cells. Methods Leaching liquors of nano-copper IUD and TCu220C IUD were prepared with Cell culture fluid. The proliferation of L-929 cells was measured by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 (MTT),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 Results The cytotoxicity of nano-copper IUD group was 1~2, but the TCu220C group was2~4. Conclusion Nano-copper IUD present more cytocompatibility.

Key words:Nano-copper IUD; TCu220C IUD;Cytotoxicity; MTT

宫内节育器由于具有长效、简便、经济、避孕效果好、取出后能很快恢复生育能力等特点,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1]。我国使用最多的宫内节育器是含铜节育器[2]。但目前市面上的含铜宫内节育器均存在置入后出血、疼痛等副反应,进而影响宫内节育器的被接受性和使用年限。低密度聚乙烯/纳米铜复合材料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宫内节育器材料,本文采用MTT法比较低密度聚乙烯/纳米铜复合材料IUD(简称纳米铜IUD)和TCu220C IUD的细胞毒性,为新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 纳米铜IUD(纳米铜含量为30%的变异T型IUD),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提供;对照材料TCu220C IUD,无锡市医疗器械厂生产;细胞株: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购买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RPMI1640培养基(改良型)(Hyclone 美国),小牛血清(GIBCO 美国),胰蛋白酶(Amresco),MTT粉剂 (Sigma 美国),二甲基亚枫DMSO (Sigma 美国)。

1.2浸提液的制备 将纳米铜IUD和TCu220C IUD紫外线无菌[3]处理以后,依照GB/T16886.12浸提液的制备标准(样品质量/浸提液=0.2g/ml),用FBS- RPMI1640培养液作为浸提介质,分别放入37℃培养箱中浸提24 h、72 h,制备浸提液,过滤备用。阴性对照溶液:FBS- RPMI1640培养液。阳性对照溶液:浓度为 6.4g/ml的苯酚溶液。

1.3 MTT实验[4]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接种密度为5000个/孔[4]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100 μl,每板接种60个孔,重复接种3板,待细胞贴壁后吸去原培养液,0.01 mol/L的PBS清洗后,分别加入纳米铜和TCu220C IUD制备的浸提液、阳性对照液和阴性对照液,每组设5个复孔,每孔100 μl。在加入干预溶液后的第1 d,第3 d,第5 d分别取出一板,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后,每孔加入5 g/L的MTT溶液20 μl,再放置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吸掉原培养液,用0.01 mol/L的PBS清洗后每孔加入150 μl DMSO,室温避光15 min,用酶联检测仪检测细胞光密度值(OD值),实验波长为492 nm,参比波长630 nm,计算各浓度光密度值(OD值)的平均值。

按以下公式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增值率与细胞毒性的关系见表1。

实验结果为0级~1级的为合格,结果为2级反应的应结合细胞形态观察,结果为3~5级的为不合格[4]。

2 结果

2.1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观察 加干预液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孔细胞贴壁伸展,形态正常,胞体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加入干预液培养后24 h观察,阴性对照细胞形态良好,为长梭形和多角形,可见圆形分裂细胞,表明细胞生长旺盛(图1);阳性对照组存留细胞多数形态异常,核皱缩或溶解,偶见细胞影像及崩解产物(图2)。用72 hTCu220C浸提液干预24 h可见细胞见少量絮状物,贴壁的细胞约占观察视野的75%~85%,部分贴壁细胞发生变形,高倍镜下可见细胞内出现较多黑色颗粒,部分细胞体积变大或皱缩,有胞质溢出(图3);第3 d,第5 d贴壁细胞约占整个视野的35%~45%。72 h TCu220C浸提液干预后有少量漂浮的死细胞和絮状物,贴壁细胞中有约30%的细胞呈圆形。24 h纳米铜浸提液干预后有10%~20%的细胞呈圆形,偶可见漂浮死细胞,细胞数量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及阴性组。MTT染色后, 阴性对照组可见大量密集的蓝紫色针状结晶(图4),阳性对照组仅有少量结晶沉积。

2.2不同浸提液中细胞增殖率及毒性分级 不同组别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毒性评级结果见表2。纳米铜浸提72 h干预5 d发现有轻度细胞毒性,TCu220C浸提24 h、72 h时细胞毒性分别为2~3级和3~4级。

3 讨论

L929是具有传代容易、繁殖迅速、体外培养条件低、易储存,1982年美国质量标准协会将L929推荐为细胞毒性试验中的标准细胞。本试验采取MTT比色法是一种新的快速评定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比色法,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医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5]。

含铜IUD的避孕效果主要依赖于铜在宫腔内腐蚀而释放出的铜离子[2]。所以铜的腐蚀会影响到含铜IUD的避孕效果和长期使用。有研究表明,纳米铜材料中铜的腐蚀与含铜IUD中铜的腐蚀过程是相同的[6],而且本实验所使用的纳米铜材料中纳米铜粉是均匀分布在复合材料内部的,外界溶液通过复合材料中的微孔进入材料内部与纳米铜接触发生反应产生铜离子,铜离子进入溶液后发挥细胞毒性作用[7],而不是纳米铜直接作用于细胞[8],所以纳米铜材料浸提液中铜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与TCu220C浸提液中铜对细胞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两者具有可比较的条件。

前期研究[9,10]提示金属铜释放的铜离子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含铜 IUD 因含铜面积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细胞毒性也不同,含铜面积越大,细胞毒性越大[6,10]。而纳米铜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得材料中铜颗粒的腐蚀速率是可控的,在理论上不仅避免了一般的含铜IUD在置器初期发生的爆释现象[11],而且对细胞毒性的影响也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在临床应用前景上纳米铜材料更有优势。

本次的细胞毒性实验中,纳米铜IUD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处于1~2级,TCu220C IUD细胞毒性分级为2~4级,说明纳米铜IUD对细胞生长情况影响较TCu220C IUD小,细胞相容性更好,可以对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起到可靠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申健.活性宫内节育器应用与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7):778.

[2]Chi I C.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recent IUD studies[J].Contraception,1993,48(2):81.

[3]汤滢.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对性能的影响[D].硕士论文, 2011.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G B/T 16886.5- 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张川川, 蒋学华, 奚廷斐. TCu220C与TCu380A IUD体外细胞毒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53:410-412.

[6]Shouzhou Cai, Xianping Xia, Changsheng Xie.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pper/LDPE nanocomposites in simulated uterine solution[J].Biomaterials, 2005,26 (15): 2671-2677.

[7]廖明阳, 刘华钢. 纳米铜的细胞毒性与溶出度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11,26(1):41-44.

[8]李俊.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Claudia AG, Miguel AR, Mónica A. Does over- exposure to copper ions released from metallic copper induce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effects on mammalian cell[J]. Contraception,2010,81( 4) : 343 -349.

第7篇

关键词:科学检验精神;药检信息化;药检云计算

1 全国药检信息化概况

目前,我国药检系统的现状是处于大部制框架下的药品监管机构改革阶段(2008年至今),药检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各个药检所(院)的基本工作职能是药品检验检测,但随着人民群众对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等等的日益关心与重视,药检所(院)的检验检测范围也正在逐步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的以人工方式去管理这么多的药检日常办公业务和众多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日常检验检测业务既不科学又不经济。这样信息化成为最有效管理药检所(院)日常业务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药检系统中,信息化通常应用在检品管理、行政办公、标准查询、网站信息平台等。在如此众多的应用系统中,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化体系将会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

2 全国药检信息化分类

根据调研情况全国药检机构可以按照经济区的模式进行划分,主要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沿海三大类型,对这三种类型进行总结并归纳其问题和建议:

2.1 西部地区药检信息化

这些地区主要的代表有甘肃、青海、、贵州、宁夏等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药检信息化情况是以中检院开发的99版系统为主业务相关报告书、辅助以的资产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等作为药检信息化的基础系统。根据调研资料发现,在这些地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药检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服务水平跟不上药学科技发展的步伐;还受到区域或自然条件限制等问题。在技术方面,对抽验结果的分类比较;统计分析;以及对药品生产经营、技术指导等都有缺陷。

2.2 中部地区药检信息化

这些地区主要的代表有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主系统大多数是使用中检院领导开发的《药检所管理系统2008版》(简称08版)报告书。在这些地区的药检所(院)中,其中一部分是直接在08版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管理职能,另一部分则是重新开发一些辅助的日常办公系统。根据相关的资料,总结这些药检所(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力量薄弱;真正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还未实现;保密和安全措施还存在一定漏洞等。

2.3 东部沿海地区药检信息化

这些地区主要的代表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其主要特点是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投入较大,很多所(院)的核心业务系统是引入国外的平台,还有的甚至是自行开发。然后辅助于行政办公、网站交流平台等组成的信息化。这种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对加强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有重大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复杂的多系统给管理带来不便;软件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性;费用高;扩展性差等。

3 科学检验精神的引入与药检云计算

2011年1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云龙院长在全国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科学检验精神的实质与内涵为“为民、求是、严谨、创新”。

药检云计算是构建的是一个整体大型的云计算,各种信息资源从国家级机构到地方都纳入了一个整体:国家级药检机构提供药检政策法规与技术支持;省级机构进行一些全国性的药检监督抽验软件、国评、各地的药检情况汇总;地方级的药检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报告书、检验检测等服务。第三方也提供一些服务,如:虚拟化管理、加密存储等,与之相联系的工商、质检、税务部分提供企业或收集到的其他与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信息等。这样建构的药检云计算是顶层设计融入多部门、多数据的药检云计算,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共享交流不畅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4 未来药检云计算的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药检云计算作为药检信息化发展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会在药检系统的方方面面上带来巨大的变革:在工作上,检验工作人员可通过管理访问药检云计算平台来控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查看检验流程等以达到在家、出差、甚至移动的车辆中,照样能办公的目的;在生活上,检验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民众可采集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问题产品的第一现场证据传输到药检云计算中对比检验机构实验室内的一些数据;在学习上,检验工作人员或人民群众都可以在线学习、在线数据挖掘、合理利用信息等;在管理上,建立从原材料产地――工厂――企业――物流――用户等领域的一体化监管,随时随地的监控到可能发生在任何环节的问题;在思维上,大数据、分析统计等技术可能改变食药化市场、获取新的认知,甚至监管方式会由现在单纯地依靠检验机构变成全民参与的监管。总之,药检云计算给药检信息化带来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创新。

虽然药检云计算是药检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它还并不是尽善尽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药检云计算的能耗问题,药检云计算的规模相当巨大,服务器、机房、交换机、路由器、传感器、UPS、空调、监控、照明、除灰除尘设备等的耗电量管理问题。

(2)药检应用程序迁移问题,药检机构程序众多,如何不影响原程序且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迁移这些应用程序。

(3)虚拟机的兼容问题,虚拟机的版本、生产公司等都可能不相同,药检云计算整体如何利用好虚拟机的资源分配。

5 总结与展望

文章主要通过对全国药检系统信息化情况进行的全面调研,归纳了药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利用科学检验精神结合信息化的最新技术提出了通过药检云计算来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研究阐述了药检云计算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婧怡.河南省市县级药品监督检验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陈为,李健.药检机构信息化建设与质量管理工作的融合[J].中国药事,2013,6(9):913-918.

[3]李云龙.积极践行科学检验精神[J].求是杂志,2012,06:30-31

[4]庞璋帆,罗震钧,涂婕.浅谈药检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及大数据挖掘[J].软件导刊,2013,09(12):128-130.

作者简介:李成(1979-),男,湖北武汉人,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办公室科员。

第8篇

[关键词]桔梗;生理活性;研究

一、前言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mm(Jacp.)A.DC.]的干燥根,又名四叶菜、土人参、苦梗菜、梗草等。用桔梗加工的桔梗菜、桔梗丝、桔梗果脯等食品美味可口。桔梗菜是我国朝鲜族的名菜。把桔梗作为食用的地区已从朝鲜族居住的延边及其周边地区辐射到吉林长春、吉林通化、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而国外对桔梗的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应以日本、韩国为主,如今遍及美国和东南亚各国Ⅲ。

桔梗为我国传统中药,其作为药材,国内年需求量在10000t以上,其性微温,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效,主要是通过桔梗中含有的皂甙类化学成分,从而使桔梗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疲劳活性,对人体起保健作用。常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清、咽喉肿痛、胸闷腹胀、痢疾腹痛、血淤水肿、癃闭等症;桔梗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功能食品。它食药兼用,国内外需求量大。现代药理学表明它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肥胖,镇静,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理理活性。

二、桔梗化学成分的研究

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日本学者最早开始研究。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十年来,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文献检索:尤其近几年来,从桔梗中先后获得10余种新化合物,桔梗的化学成分之谜才逐渐被揭开。迄今为止,对桔梗的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型五环三萜皂苷,另外还含有黄酮、聚炔、甾体、酚酸、脂肪酸等类型的化合物。

1.皂苷类

桔梗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的种类繁多,迄今已分离出18种,主要有桔梗皂苷D、A、B、D、D、远志苷D、D、桔梗皂酸A甲酯等。据报道一种新的皂苷一桔梗皂苷E,被分离出来。

2.多聚糖

桔梗根中含有大量由果糖组成的桔梗聚糖,已鉴定结构的有桔梗聚糖GF2~GF9。此外,桔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聚糖。

3.甾醇类

桔梗含有菠菜甾醇,a-菠菜甾醇-B-D-葡萄糖苷,A7-豆甾烯醇,白桦脂醇以及B-谷甾醇等。

4.醇苷、黄酮及其苷类

从桔梗的种子中分离出:黄杉素,黄杉素7-0-吡喃鼠李糖-基-(1-6)-B-D-喃葡萄糖苷,槲皮素-7-0-葡萄糖苷,槲皮素-7-0-芸香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芹菜素-7-0-葡萄糖苷,黄烷酮醇糖苷和3-甲基-1-丁醇糖苷。从花中提到了桔-梗花色苷:飞燕草索一二咖啡酰芦丁醇糖苷和飞燕草素-3-二啡酰-芦丁糖5-葡萄糖苷。

5.挥发油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分析仪检测分离出75种化合物,有44.495%为不饱和化合物。其化学成分的组成:①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总含量20.746%;②烃类化合物,总含量19.233%③醇、酚、醚、醛和酮类,总含量为15.971%。

6.脂肪油、脂肪酸

桔梗根中含油0.92%,且不饱和化合物含量较高。脂肪中亚油酸、软脂酸的含量较大,亚油酸含量达63.24%,软脂酸为29.51%,此外还含有亚麻酸、硬脂酸、油酸及棕榈酸等。

7.聚炔类

化合物从桔梗的须根中鉴别出2种聚炔类化合物lobetyol和lobetyolin,从其培养物中还鉴别出另一种聚炔类化合物lobetyolinin这些聚炔类化合物被作为桔梗植物化学分类的重要依据标准。

8.其他

桔梗根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含有17种以上无机元素,包括铜,锌,镍,锰,铬,锶,铁,钡等8种必需微量元素闭。

三、桔梗的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桔梗具有抗炎、祛痰、镇咳、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胆碱、促进胆酸分泌、抗过敏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1.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桔梗的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对脂多糖所致炎症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其抗炎活性的机制是调控NF-kB因子活性及抗炎基因的表达。桔梗的抗炎活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桔梗皂苷。最近的动物实验已证实,桔梗皂苷D和D3具有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的机理是调控炎症早期介质,如对佛波酯(TPA)所致炎症模型,桔梗皂苷D能抑制前列腺素E2产生;对脂多糖(LPS)所致炎症模型,桔梗皂苷D和D3能抑制NO产生和增加TNF-a(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最近对单体皂苷的祛痰活性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和D,通过雾化给药,能增加大鼠上皮细胞中黏液素的释放;桔梗皂苷D3的作用更强,因而桔梗皂苷D和D3都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化痰药来应用。桔梗皂苷对四丁基过氧化物(t-BHP)所致的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体内动物实验及体外肝-细胞模型实验证实,桔梗皂苷能明显降低四丁基过氧化物所致的肝氧化损伤,清除,1一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过氧化物自由基。进而也证实了桔梗皂苷具有抗氧化作用。

2.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

桔梗多糖不同于香菇多糖、裂裥菌素等其他多糖免疫调节剂。桔梗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从而诱导NO的产生和INOS的mRNA表达。研究表明,桔梗多糖所致巨噬细胞活化作用与MAPK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AP-1(激活蛋白-1)有关。桔梗的水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这些活性可通过潜在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来实现。桔梗水提取物还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增生、撒布能力、噬菌作用、细胞抑制活性增强,是一种潜在的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剂。桔梗水提取物可导致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生长抑制和凋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桔梗水提取物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与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和Bel-2表达的下调有关。

3.促胰外分泌腺分泌的活性

桔梗皂苷D刺激胰外分泌腺的分泌机理是引起胃肠道激素特别是CCK从十二指肠释放。桔梗皂苷D能促进CCK的释放,因而一些含桔梗的制剂可用于胰腺炎的治疗”。

4.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仅桔梗总皂苷有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证实桔梗皂苷D能以一种竞争的方式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体外验证实,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A和桔梗皂苷C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5.降脂作用

桔梗皂苷能影响血清和肝中的脂质含量。对桔梗总皂苷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桔梗总皂苷对高血脂的降低作用差异较为显著。大剂量可以显著性地降低高脂血症TC、LDL-C、HDL-C,其作用程度超过阳性药物组(绞股蓝);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仅对血脂的部分指标有影响。

6.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诸如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并发症;综合症及冠心病等以血胰岛素增多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患者,桔梗能有效地阻止和改善这些症状。

7.镇痛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产生的镇疼效果与脊椎上的GABA(A)、GA-BA(B)(y-氨基丁酸)、NMDAIlnon-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有关。其镇疼作用由于刺激减弱了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通路,与吗啡通路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桔梗皂苷D脑室或膜内注射给药时,在甩尾、扭体和福尔马林等不同类型疼痛模型实验中均显示了强的镇疼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受鸦片受体影响。

8.其他活性

抗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研究表明,皂苷为其活性成分。另外还发现桔梗的沸水提取物具有杀虫活性、抗诱变活性、抗氧化活性及较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在桔梗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得到棕榈酸松柏醇酯和十八烯酸松柏醇酯,通过与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超氧化物及一氧化氮等的抗自由基能力对比,发现这两种化合物的抗自由基能力比抗氧剂Bh或BHA高。

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丰富,皂苷类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多样,且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很具开发潜力的常用食品药品。

参考文献

[1]宫光前,桔梗药食兼用市场广[J],农村新技术,2009,22:14

[2]郭丽,张村,李丽,肖永庆,中药桔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181-186

[3]郭文杰,许旭东,魏建和,杨俊山,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杂志,2008,43(11):801-804

[4]舒娈,高山林,桔梗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0(2):4-7

[5]付文卫,侯文彬,窦德强,桔梗中远志酸型皂苷的化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6,41(4):358-360

[6]付文卫,窦德强,裴月湖,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2006,23(3):184-190

[7]丁长江,卫永第,安占元,等,桔梗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5):471-473

[8]李伟,桔梗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9]Lee J H,Choi Y H,Kang H S,et a],An aqueous extractOf platycodi radix inhibits LPS-induced NF-kappa B nucleartuanslocationin human cultured airway epithelial cells[J],Int J MolMed,2004,13(6):843-847

[10]Kim Y P,Lee E B,Kim S Y,et a1,0huchi K Inhibition 0fprostaglandin F2 production by platycodin D[J],Planta Med,2001,67(4):362-364

[11]Shin C Y,Lee W J,Lee E B,et a1,Platycodin D and D3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1n vivo and 1n vitro 1n rats andhamsters[J],Planta Med,2002,68(3):221-225

[12]Lee J H,Choi Y H,Kang H S,et a1,Protective effect ofsaponins derived from root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On tert-butyl hudroperoxide Inducedoxidative hepatotoxicity[J],ToxicolLett,2004,147(3):271-282

[13]丁元庆,桔梗的功效与应用述要[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08-309

第9篇

【摘要】

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意义和任务,综述了近几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各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医药的现代化过程中建立了很多的数据库。堆积在数据库中的信息呈超指数爆炸式增长。例如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就有50个子数据库、110个表单及数百个自动生成的中间表、800余个著录项目,涵盖所有中医药有关医、药及学术的内容。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的知识,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关系和规则,还可以对未知的情况进行预测。多学科交叉目前正成为增强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数据挖掘正是从统计学、数据库、机器学习等多门学科中发展起来的。

1 数据挖掘介绍

1.1 数据挖掘的定义

数据挖掘(datamining)也称为数据库知识发现,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数据挖掘这一术语出现于1989年,其定义几经变动,本研究中引用Frayyad UM等提出的对数据挖掘的定义[2]。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库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并且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其中:

① 有效性要求挖掘前要对被挖掘的数据进行仔细检查,具备该特性,才能保证挖掘出来信息的可靠性。

② 新颖性要求发现的模式应该是从前未知的,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就可能越有价值。

③ 潜在有用性是指发现的知识将来有实际效用,即这些信息或知识对于所讨论的业务或研究领域是有效的、是有实用价值和可实现的,常识性的结论或已被人们掌握的事实或无法实现的推测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 最终可理解性要求发现的模式能被用户理解,目前它主要是体现在简洁性上。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最好能用自然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实际上,所有发现的知识都是相对的,是有特定前提和约束条件,面向特定领域的。

⑤ 非平凡是一个数学概念,即数据挖掘既不是把数据全部抽取,也不是一点儿也不抽取,而是抽取出隐含的、未知的、可能的有用的信息。要有一定程度的智能性、自动性(仅仅给出所有数据的总和不能算作是一个发现过程)。

数据挖掘的结果通常表示为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规律(regularities)、模式(pattern)、约束(constraint)、可视化(visualization)等形式。这些知识可以直接提供给决策者,用于辅助决策过程;或者提供给领域专家,修正专家的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作为新的知识转存到应用系统中,作为实际事务处理中决策的依据[3]。

2 数据挖掘的任务

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预测和描述。预测是指用一些变量或数据库的若干已知字段预测其他感兴趣的变量或字段的未知的或未来的值。描述是指找到描述数据的可理解模式。预测方法有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和决策树预测、回归树预测等。其中关联规则反映了一个事务与其他事务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就能根据其他已知事务预测到另一个事务。描述性方法主要有数据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变化和偏差分析、模式发现等。

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中医药的发展也需要多门学科的交叉应用。数据挖掘最初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是在对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产生了数十亿的核苷酸和上百万的氨基酸,传统的统计方法无能为力。中医学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不适宜运用传统的还原论的方法研究,而适宜与数据挖掘类似的从整体观上入手的研究方法。数据挖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数据挖掘的结果一部分可能与传统的诊疗规律相符,不符合的部分可能是潜在的新知,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这都需要在相应目标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解释和评价。将数据挖掘(DM)和知识发现(DMKD)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必将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而数据挖掘在中药药谱研究和新药开发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主要对其在中医以下领域的研究作一介绍。

3.1 证实质的研究

中医的“证”又称“证候”,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病变的本质反映,是由一组能反映疾病本质的症状组成的,能揭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证候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精髓,具有整体性、抽象性、时间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现在对证实质的研究多从西医的生理理化指标来揭示证的实质,但实践中却发现缺少证的特异性指标。如果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证与相关基因的对应关系,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通过研究“证”和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基因多态性所带来的该基因功能上的变化,由此探寻“证”的相关基因表达谱。

3.2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过程主要是对证的判定。而现在证的标准不太规范,缺乏定量的标准,而且其分类与描述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数据挖掘则可能完成证的规范化研究,也可辅助临床医生对病人进行证的判定。

陈明等[5]尝试运用关联规则发现诊断模式,他把《伤寒论》中的病名、症状、舌脉分别作为数据表建立数据库,挖掘得出规则:发热、恶寒、脉浮太阳病(支持度65%,置信度5%),可以认为发热,恶寒的确是太阳病的诊断依据。

秦中广等[6]运用粗糙集进行中医类风湿证候的诊断,共收集了224个病例,每个病例有81个属性,并从这224个病例中随机抽取学习样本180例,进行预测诊断44例。他们利用属性约简得到寒湿阻络、湿热阻络、痰阏阻络、气阴两虚、寒热错杂5种证的必定规则和可能规则。在44例预测诊断中诊断正确率达到90%以上,高于传统的模糊数学方法,并认为粗糙集有可能是中医诊断研究的动态理想工具。

刘晋平[7]运用数据挖掘的手段对中医脉象进行研究,并开发出初步的软件。以明清、近现代3000余例病案为研究分析对象,将病案分为病名、证型、脉象、舌象及症状几项,然后进行统一化及规范化处理,得出医案中细脉出现频率最高,占34.39%。其脉象软件可以进行脉象与病名,脉象与证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分析,发现其内在的规律。

4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方剂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既能为中医新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目标和思路,减少盲目性,缩短研究周期;同时又为大量古今验方研究探索出一条有价值的研究途径和方法[8]。

何前锋等[9]运用高频集挖掘的方法,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中各方剂药物组成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3个库的前20味高频药,可以看出古今用药频率的变化。并把高频用药组合与经验药对进行比较分析,提示可能成为新药对的组合。

姚美村等[10]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技术,以文献中收录的106个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复方为对象,经解析后建立复方特征数据库,以数据挖掘系统Enterprise Miner为平台,关联规则分析为工具,在单味药层次上进行消渴病复方组成药味之间的关联模式研究。得到了药物与上中下三消的关联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与中医专家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在主要药物的配伍方面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历代中医在消渴病治疗方面认识和治疗的整体规律性。

陈波等[11]应用关联规则对李东垣的脾胃方从药物间关联、症状间关联、处方结构与症状关联进行分析,得出当出现当归、黄芪、升麻时,同时出现柴胡的次数为60次,支持度为10.91%,可信度为84.51%;当出现当归、黄芪、柴胡时,同时出现升麻的次数为60次,支持度为10.91%,可信度为84.51%。两者的支持度和可信度都较高,提示他们常共同使用。此反映出李东垣补气与升阳同用的学术思想,此药组也是补中益气汤的基本组成部分。

现在的研究中存在着方法比较简单,频繁模式、关联规则为其主要方法。方剂配伍不仅是各药味之间的组合,还包含着各药剂量比例的搭配,这也是临床组方的关键,但现在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还很少。

数据挖掘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伤寒、温病等研究,也可用于临床各科的研究。但高质量的数据挖掘不仅需要有被处理数据的质量,更要在中医药专业背景知识引导下,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利用各种工具的效能和应用的可能性,取长补短。

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12]。通过数据挖掘,就可以对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某些缺失的信息进行预测完善并可以避免主观性的干扰。数据挖掘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模式和规则,为中医药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乔延江.中药(复方)KDD研究开发的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3):15~17.

2 Frayyad UM, PiatetskyShapiro G,Smyth P, et al.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Towards a Unifying Framework ProcKDD96,Menlo park, CA:AAAIPress,1996,82~88.

3 胡文丰,张正国.生物医学数据挖掘.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26(1):11~15.

4 周雪忠,吴朝晖,刘保延.生物医学文献知识发现研究探讨及展望.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3):45~55.

5 陈明,张书河.关联规则在中医疾病证候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丛刊,2004,4(5):14~16.

6 秦中广,毛宗源,邓兆智.粗糙集在中医类风湿证候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0(4):354~363.

7 刘晋平.数据挖掘在中医脉诊研究中的应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2.

8 蒋永光,胡波,刘娟,等.方剂配伍的数据挖掘可行性探索.四川中医,2004,22(8):25~28.

9 何前锋,崔蒙,吴朝晖,等.方剂中配伍知识的发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55~658.

10 姚美村,艾路,袁月梅,等.消渴病复方配伍规律的关联规则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48~50.

11 陈波,蒋永光,胡波,等.东垣脾胃方配伍规律之关联分析评述.中医药学刊,2004,22(4):611~612.

第10篇

健计划的落实;协调患者权利的保护、社会伦理和促进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的平衡,维护公认的伦理价值准则,维

护社会生态安全等基本原则。评估制度、试验质量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分级分类制度等是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

的最基本制度。

【关键词】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原则;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1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089-13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basic system of the exploratory medical technology admittance legislation. li da—

ping.department ofsocial science,guangdongmedical cb .

【abstract】the exploratory admittance system of medical technology has a lot of functions,such as protecting patients’right,

controlling fast rising health care expenses,ensuring health service program for all,making a balan ce between

protection of patients right,and social ethics;promoting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maintaining generally acknowledged value criterion.appraisal system,the experiment quality control system,the risk man -

agement system,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so on are the main focuses of the exploratory medical technology admittance

system.

【key words】exploratory medical technology,admittance,principles,system

20__年11月2日,卫生部在就“脑科手术戒

毒”中的有关问题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紧急叫

停“脑科手术戒毒”。20__年发生的550万天价医疗

费案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新技术运用收费。

这两事件突出的反映了我国高新医疗技术滥用的现

状。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医疗技术

商业化加快。近几年来,大量新技术和新成果涌人医

疗市场。各级医疗机构为了商业利益或名誉利益,任

意开展一些所谓的高新技术医疗服务,这一方面极

大的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另一方面导致诸多社会伦

理问题。因此,如果缺乏对高新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

的严格规范和管理,势必造成卫生事业本身和广大

消费者利益的双重损害。建立我国探索性医疗技术

准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成为非常紧迫的课题。

、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基本含义

(一)准入的概念

当前,准人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学术论文及

普通报纸杂志上。然而,无论是法学界还是经济学

界。无论是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还是国际公约,虽

然广泛使用这一专门术语,但却缺乏统一的定义,甚

至对其内涵和外延,专家们都有着巨大的分歧。市场

准人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美国大约在二战之

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为

了全面打破各国贸易壁垒而最先在国际贸易谈判中

提出市场准人的概念,强调逐步全面开放各国市场。

我国准备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it)的过程中,

开始介绍和翻译相关的法律文件,并研究其他国家

的相关制度,由此引入了market access的提法,有

学者将market access直译为“市场准人’,此后逐渐

成为通用的术语,最早出现在正式法律文件中是

1992年的《中美市场准人谅解备忘录》中。美国的学

者很少从一个抽象的角度出发概括市场准人的概

念,大多数都是立足于某个具体的领域或条约谈市

[作者简介]李大平(1970一),男。主治医师、讲师、律师、民商法硕士、广东东莞广东医学院教师。tel:+86—0—13360674567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o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探索性医疗技术l临床准入的法律规制”(05jc820__2)

的成果之一。

· 9u ·

场准入的定义。“市场准入”一词在当前有两种基本

含义:①

其一。它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框架下

确立的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法原则。其含义基本等

同于“市场自由开放’:即“f主体或交易对象)可自由

地进入某国市场”。相当于英文中的“free market ac.

cess rule”。在这一含义下,市场准入原则涉及的制度

主要是增强各成员国对 外贸易体制的透明度,减少

和取消关税。减少甚至消除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

最终目的是达到全球市场一体化。但在这种含义下,

“市场准入”不涉及一国国内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的

准入问题。

其二.“市场准入”是指调控或规制市场主体和

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这是“市

场准入’一词被引入我国以后延伸发展出来的含义。

在这一含义下.它是政府对市场和国民经济进行调

控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市场运行和管理方面

的制度.属于经济法与行政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交

叉部分的课题。它既包括国内市场准入的内容,也包

括一国对外市场准入的内容,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

一国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指其第二种含义,在这一含义上,市场

准入制度包括两大部分:市场主体的准入制度和交

易对象的准入制度。

(二.)医疗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1.医疗技术的概念

医疗技术指用于卫生保健领域和医疗服务系统

的特定知识体系,包括医疗方式、程序及相关的组织

系统。医疗技术是技术的一种,是医学科学和其他科

学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认识、调

整、控制人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设备、工具、技巧、能

力、方法的总合。医疗技术由技术硬件和技术软件两

部分组成。对医疗技术的理解,既要把医疗技术理解

为人类特有的目的、知识、经验、能力等观念的东西,

包括在医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经验、技

能、技巧等,又要把医疗技术理解为工具、设备等物

质的东西。包括药物、医疗器械、实验设备等。技术绝

不是单纯的手术器械。也不是单纯的新手术设想,而

是由技术硬件(设备、手段)和技术软件(技能、知识)

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医疗技术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

动态系统和动态过程。即构成医疗技术的诸要素,只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有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其技术目的。构成医

疗技术的要素:一是客体要素。即物质技术,包括药

物、医疗器械、仪器等;二是主体要素,即技术能力,

包括各种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医疗技术客体和

主体要素是互相结合的。人们诊治疾病的知识、经

验、技能、技巧,需要通过医疗和物质技术才能体现

出来。同样,医疗的物质技术需要通过医务人员的诊

治疾病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才能发挥作用。但二

者的地位和作用有区别,主体要素的技术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临床各种操作技能和

技巧以及其他实践能力。是医疗技术活动的主体,是

人们特有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同样的物质技术条

件。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医疗技术水平也有高

低之别。②

2.医疗技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医疗技术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医疗技术的技术特征可分为:内科、外

科、妇产科、儿科等,并根据医学学科进一步细分,如

内科可分为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神经内科

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血液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

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变态反应专业、老年病专

业。这种分类对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有重要意义,它有

利于医疗技术的分类评估与管理。

(2)根据医学特征,医疗技术可分为5大类:1)

诊断技术,帮助鉴定疾病及患病程度;2)预防技术,

保护个人免受疾病侵害;3)治疗和康复技术,减缓病

情或根治疾病;4)医学组织管理技术,保证业务活动

的高效率;5)医学后勤支持技术,为患者,特别是住

院病人提供后勤服务。

(3)根据物理特性,医疗技术可划分为:1)药物、

化学或生物制剂。用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2)医疗仪

器设备。可以是大型设备。亦可以是小型仪器或器

具;3)医疗程序,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根据自己的医疗

技能对药物和仪器设备的综合运用。本课题所指的

医疗技术主要是指医疗程序,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根

据自己的医疗技能对药物和仪器设备等的综合运

用。

(4)按照医疗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应用范围进行

划分

《广东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将医疗技

术分3类: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

① 侯茜:20__重庆大学20__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市场准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第5页。

② 陈剑伟:20__年第二军医大学硕士论文,《医疗服务新技术评估与管理机制研究》,第63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2)限制使用技术

f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

件时方可使用。其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省级卫

生行政部门公布的技术项目;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

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

项目。

《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将医

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其中,现有技术包括

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新技术是指在本市范围内首

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1)

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

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

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

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7)

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专项技术是指 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

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

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常规技术是

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卫生部起草的《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

法》(征求意见稿)将特殊医疗技术定义为可能对人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伦理道德、医疗质量和医疗

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项目。

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从医疗技术发展程度和

应用范围方面考虑,认为可以将医疗技术分为探索

性医疗技术、应用性医疗技术。这两类技术又分别可

分为临床前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中探索性医

疗技术以及限制应用性医疗技术和推广应用性医疗

技术。探索性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引进或自主开发的、

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限制使用的技术(高难、

高新技术),其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在限定

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这类技术包括颅脑

外科、心脏外科、大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推广应用

性医疗技术指已在国内外使用的成熟技术.在医院

为新开展的常用诊疗项目。(见图1)

医 探索性医疗技术

应用性医疗技术

临床前探索性医疗技术

临床试验中探索性医疗技术

限制应用性医疗技术

推广应用性医疗技术

图1 医疗技术的分类

· 91 ·

笔者不赞同将探索性医疗技术称谓为新医疗技

术。这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进行探索性医疗技术往

往与评奖、评定职称、表彰先进、市场价值等挂钩,客

观上促使将探索性医疗技术与科研成果等级对等看

待.形成对于越是缺乏了解的探索性医疗技术越是

受到各方追捧的怪现象。反而掩盖了探索性医疗技

术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潜在问题。探索性医疗技术

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和从临床试验阶段转变为应用

医疗技术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效能、经济、伦理等

评估。

(三)医疗技术准入的概念

广义上的医疗技术准入包括探索性医疗技术准

入、限制性医疗技术应用准入、推广医疗技术应用准

入。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是这样一种制度,它是国家为

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制订有一定强制性、规范

性的医疗技术评估、医疗技术准入的规章制度。它主

要包括应用循证医学原理和方法,对医疗技术的安

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

系统评估。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和从探

索性医疗技术转变为临床应用性技术。

医疗技术准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探索性医疗技术本身的准入。即对医疗技术

本身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决定其是否可在临床上

试验和应用。一般评估的指标可包括4个方面:有效

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

2.从事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主体准入。在我国。由

于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不管什么单位。是否

具备技术条件,都敢开展人工生殖、器官移植这类探

索性医疗技术。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现象,需对开展

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主体进行准入控制。即对开展该

项医疗技术主体的资格和条件做出严格规定。只有

符合条件者方可开展。

3.从事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临床前试验与临床试

验的质量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试验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保证指标评估的准确、可靠。

4.医疗技术准入的管理机构。要建立以卫生行

政部门为主导,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

探索性医疗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

性进行评估。以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和

从探索性医疗技术转变为应用性医疗技术。

(四)与医疗技术准入的相关概念

1.医疗技术准入与医疗技术评估

评估是指按照明确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的属性。

并将这种属性变为主观效用的行为。即明确价值的

· 92 ·

过程。①医疗技术评估是指对医疗技术的技术特性、

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效能、效果和生存质量)、经济

学特性(成本一效果、成本一效益、成本一效用)和社

会适应性(社会、法律、伦理、政治)等进行系统全面

的评价。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决策

依据。对医疗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与淘汰实行政

策干预。从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医疗技术评估是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中的最基本

和主要内容。只有通过医疗技术评估后才能根据评

估的情况决定该医疗技术是否进入临床应用。

2.医疗技术准入与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

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即医生处理病人、专

家制定医疗措施、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

据现有客观的、最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提倡在个人

经验和已存在的客观依据基础上做出医疗决策。强

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循证医

学尤其强调证据的可靠性。从随机对照试验ran.

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所获得的证据被认

为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强。②循证医学是医疗技术

准入、评估的基本方法。了;两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区

别:

(1)目的不同。医疗技术准入是对医疗技术的开

发、应用、推广与淘汰实行政策干预,从而合理配置

卫生资源,提高有限卫生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循

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即医疗决策的制定

应该建立在个人经验与科学依据相结合的基础上,

为患者做出最佳的选择。

(2)方法不同。医疗技术准入主要是应用多学科

(如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等)的理

论和方法。或对医疗技术进行临床试验,或对卫生技

术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也采用咨询专家、

比较分析、卫生经济分析、专家小组讨论表决的方法

评估医疗技术。目前世界上各评估机构最常采用的

是信息合成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或系统评价。循证

医学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

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研究依据、评价

和综合分析所得依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

诊断 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循证医学所采用的

研究依据除了高质量的原始临床试验外,也进行系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统评价。

(3)范畴不同。医疗技术准入主要是对卫生保健

领域和医疗服务系统的医疗技术从技术特性、临床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进行

系统全面的评价。包括:药物、器械设备、医疗方案、

手术程序、后勤支持系统和 行政管理组织,决定是否

进入临床应用;循证医学从特定疾病的病因、诊断、

预防与治疗、预后、康复方面对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

分析、合成并形成相关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③

(五)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与新药市场准入制度。新

药的临床应用广义上说来也是医疗技术的临床应

用,但由于药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相对于医

疗技术管理而言各国都有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度。所以本课题的医疗技术准入不包括新药准入。医

疗技术准入同新药准入有着相当的同质性,新药准

入的相关制度对医疗技术准入有着直接的借鉴意

义。除了其技术性差别以外,其在市场、法律、伦理上

的区别是新药的市场准入往往会给研究、生产者带

来巨大的利润,所以研究、生产者愿意投入巨额资

金。而医疗技术本身不能申请专利,往往给研究者带

来的是名誉利益。研究者通常不会也没有巨额资金

投入。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技术研究是由政府

资助,所以在借鉴新药准入制度时必须对这种差异

有足够的重视,避免给研究者过于沉重的负担,进而

阻碍医疗技术的发展。

2.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与医疗主体准入、准出制

度。医疗主体准入、准出制度是对从事医疗技术的主

体资格的限制,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是就其客体进

入医疗市场进行管理的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与

限制性医疗技术应用准入、推广性医疗技术应用准

入也不同。限制性医疗技术应用准入是指对费用高

和技术要求高的应用性医疗技术那些主体可以应

用,在多大范围内推广的制度;推广性医疗技术应用

准入是指相关主体应用推广性医疗技术需具备的资

质与条件。

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与医疗技术准出制度。医

疗技术准出制度是对目前正在应用的医疗技术进行

安全、效能、经济、伦理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采用、

推广或淘汰的制度。

① 陈晓剑、梁梁:《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

② 王蕾、王刚、李廷谦等:《国外药品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现状及思考》[j],载《中国新药与临床杂~)20__年第1期。

③ 李静、李幼平、刘鸣:《卫生技术评估与循证医学》[j].载《华西医学》20__年第1期。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医疗技术准入同医疗主体准入、准出制度,医疗

技术准出制度以及药品市场准入、准出制度等构成

完整的医疗服务市场的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

度主要是针对探索性医疗技术进行管理的制度。应

用性医疗技术主要由医疗主体准入制度和医疗技术

准出制度来进行管理。

二、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立法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个市场都是由最基本的3方面所构成:

即商品的消费者、提供者以及规范者。对于任何法律

制度功能的考察都可以从这3个方面进行。就医疗

技术服务而言包括3方面:患者、医师或医疗机构、

管理它的政府机构。本节从医疗技术准入与这3方

的关系着手。分析医疗技术准入法律规范的目标获

取功能(goal attainment)~i何实现:患者权利的保护、

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有效监管。

(一)保护患者权利原则

“法律和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幸福和

美满”.①人类要生存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才能获得

安全感。在当今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

弱势群体的保护得当与否,更成为衡量法律体系是

否健全的一个标准。弱势群体由于其信息弱势,通常

要负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额外成本,正是基于此,

才需要保护患者的规范介入。法律在某种形式上是

起到了保护患者的作用。医疗技术的发展不得以牺

牲患者或试验者的利益为代价。医疗技术的发展目

标是要增进人类福利。而对在医疗服务中处于劣势

的患者的保护,则是增进人类福利所不可缺的。

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患者保护的承认。是医

疗技术准入患者权利保护功能的基础。在医疗技术

试验中各国普遍把患者或受试验者的权利保护放在

优先的地位。在决定试验性医疗技术以何种方式进

入临床时,保证患者安全成为各方在做出医疗技术

准入决定时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当前医学新技术的

商业化趋势加快,在当今的后工业时期,功利主义的

伦理学大行其道。而强调人的行为必须以道德原则

为基础,并以意图与动机作为判断人类行为善恶为

标准的道义论却声势微弱。目前新技术在医疗市场

中的应用也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些医院运用商业

化操作方法引进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 93 ·

(lasik),因治疗的适应证选择不当而出现问题。而

lasik激光手术的这一用法未经过美国食物与药品

管理局(fda)审批,这种用法属于“医疗尝试”,不是

fda规定的常规手术。仅著名的揭黑医生陈晓兰一

个人就举报了7项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光量子透

射液体治疗仪、石英玻璃输液器、鼻激光的光纤针、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血管内激光和药物同

步治疗、静舒氧、伤骨愈膜。由此看出对此类技术进

行权威性的评估、准入是必要的。规范商业市场的力

量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逐渐成为

医疗市场中新的游戏规则和成长动因。在这个背景

下医院生态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高新医疗技术商

业化看来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②

2.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保证进行医疗技术试验的

医疗机构有相当的技术水平。是医疗技术准人中患

者保护功能实现的手段。

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保证进行医疗技术试验的

医疗技术本身是在经过充分进行安全评价基础上进

行。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所承受的风险与受试者或

社会的预期受益相比,必须是合理的。此要求在赫尔

辛基宣言、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中都有

明确规定。医疗技术临床试验应根据宣言的精神遵

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尊

重原则、自主原则、行善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

或有益原则)和公正原则。

(二)控制医疗保健费用的过快上涨,保障全民

卫生保健计划落实原则

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技术准入评估包括评估一项

技术是否是安全和有效益的,现代意义上的医疗技

术评估还包括了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包括成本效益

考虑在内的医疗技术评估在最近几年不断发展。这

些挑战包括消费者和从成本效益规则上实际地期待

些什么正在讨论 。⑧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创新,各种医疗

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解决了临床上许多原来不能解

决的问题,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

经济收益,但也出现了滥用医院新技术的现象。有的

· 医疗机构不顾自身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在经济利

益的驱动下盲目开展医疗新技术。有的医疗机构甚

至将一些仍处于理论研究状态或尚不成熟的方法和

① a.c科宾:《科宾论合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② 宋咏堂、项红:《完善医学新技术评估的思考》【j].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__年第3期。

③ neumann,peter j,johannesson,magnus from principle to public policy:using cost—efectiveness analysis hems afairs.chevy

chase:summer 1994.vo1.13,iss.3;p 206.

· 94 ·

技术应用到病人身上,不但得不到应有的疗效,还给

病人造成了肉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根据我国现有

医疗收费定价管理办法,新开展未定价的医疗技术

由各医疗单位自行报价,物价部门审批后实行。这种

报价是依据报价时的物价计算出来的,往往比政府

定价偏高。其中许多项目属于不成熟的技术,某些项

目表面上属高新技术,实质上却是在原有技术方法

上稍加改进或重复他人的工作。增加了病人的经济

负担。曾经被卫生部封查的“胎肝”、“pcr技术”临

床检查。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也在开展。①因此,

对诊疗工作中的每一项新开展的项目进行适应证、

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方面的评价,实行准人制度

更加显得重要。它能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

增长。

大多数国家或者采取医疗技术报销范围,或者

对不同种类药品、医疗技术采用不同的共付水平,再

就是采用参考定价体系来限制药品、医疗技术的公

共补偿。药品、医疗技术补偿或共付水平,传统上是

根据药品、医疗技术所治疗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危害

生命的疾病)、新药、医疗技术的功效及安全性等指

标。主要由临床医生和药学专家评审决定的。由药

品、医疗技术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在综合评分中

分值权重的确定。若有效性分值权重较高,经济性分

值权重较低,就会倾向于选取新药、新医疗技术(一

般情况下价格较高,疗效也较好);如有效性分值权

重较低,经济性分值权重较高,就会有利于选择已有

的技术。

鉴于目前缺乏有效的影响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行

为的政策措施,甚至有些临床医生可能会认为提供

医疗服务时考虑费用问题对病人是不人道的,因此

有些国家通过向医生提供充分的药品、医疗技术信

息,包括药物、医疗技术经济学研究信息,间接地影

响医生的医疗服务.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发达国家正是沿着上述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构

建其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的。比较典型的是成立于

1999年4月,作为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的

一个特殊管理部门nice,其职责是向病人、医学专

业人员和公众在当前最好的临床诊疗(best prac.

rice)方面提供权威、充分和可信的指导。英国nhs

建立nice部门的目的就在于推进临床上具有成本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效果的新诊疗方案能更快地得到应用,改善对临床

上具有成本效果的(新的或已有)治疗方案更公平的

可及性.促进对nhs资源更好的利用以获得最大的

健康结果,以及提高nhs对发展创新治疗方案的长

期兴趣等。经济学评价作为nice必不可少的重要技

术手段被用于其技术审批(technology apprmsa1)、临

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s)修订、干预措施(interven.

fional procedures)制定等主要工作内容中,卫生服务

技术范围不仅仅涵盖药品,也延伸到医疗设备、诊断

技术、诊疗项目、健康促进等多个领域。②从研究角度

看。多数国家都有强大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广泛

的公共筹资体系。因此不难理解其指南中都采用了

社会角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在医疗服务的报

销目录时,应考虑全社会、全人群的成本和利益,包

括病人、医院、保证全体人群健康目标的最大化。

在管理型医疗保健中应用医疗技术准人评估可

有利于提供公平而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利于重

点医疗技术发展战略的确定;有利于确定高质量、低

费用的医疗技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有利于医疗技术成本的确定与医疗保险政策的制

定;有利于对医生和医院医疗行为进行评判,并制定

相应补偿水平。③

(三)维护公共安全原则

1.维护公认的伦理价值准则。现代医疗技术的

发展。对传统的伦理观念造成重大的冲击。一个是以

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母亲为标志的辅助生殖技

术。造成了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和父母角色的颠覆。

另一个是遗传的揭密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

改造人的基因。操纵基因可能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的发展不能唯科学主义,有必

要为其设立必要的伦理价值准则,以维护社会公共

伦理安全。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在人类道德

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要避免给人类的道德、伦理带来

重大挑战与危机。

2.维护社会生态安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运用

中的任何一种力量都可能显现出破坏性特征,甚至

会造成一种难以挽回的毁灭性力量。在科学技术迅

速发展并被最大限度推崇利用的技术时代,人若只

是按照技术的要求去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就基因技

术的发明和使用而言,对于谁有权利或谁可以授权

① 黄俊辉:《论医疗技术评估在医疗费用中的调节作用》[j].载《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__年第3期。

② 胡善联、杨莉、陈慧云:《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第26期。

③ 薛迪、陈洁:《管理型医疗保健与医疗技术评估》[j】,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年第6期。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取得个人的基因信息,谁可决定改变基因的程度,由

谁来评估基因改变后的利弊得失,谁有权决定人类

需要怎样的下一步.特别是上帝的小羊羔一多利绵

羊的诞生,围绕着“克隆人”的争论,确实给人类以震

荡。争论涉及人类疾病的治疗、人类的生育方式、人

类的尊严及其他伦理、道德、宗教、哲学、遗传和社会

密切相关的问题。然而,技术的生态后果还没有引起

人们的足够重视。①

(四)促进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原则

要协调患者权利的保护、社会伦理和促进医疗

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的平衡。到今天我们仍然要高举

科学主义的旗帜。科学是中性的,不要给它加上政治

上的、商业上的压力,也不要给它背上历史的包袱,

我们应该保护科学研究,不能因为担忧而停止对科

学新发现的研究,科技的成果最终掌握在人类中并

应该造福于人类。人类对新的科学发现和伦理道德

的高度敏感和重视.反映了人类正在走向理性和成

熟。这也是前面所说的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科学发明

没有引发更多恶果的原因所在。更进一步,如果我们

运用法律来判断那些坚持人体复制研究的科学家有

罪.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肯定我们今天的审判就不是

明天的宗教审判,那些今天被我们判为有罪的科学

家就不是明天的哥白尼呢?②科学可能带来的可怕

后果要靠科学本身的发展来解决。让千万人在疾病

的痛苦与绝望中死去.而却为一个没有太多生命意

义的细胞争论不休,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伦理还是不

是伦理!

在医疗技术的进步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当

今主要的医疗技术和治疗都是改革进程的直接结

果,不仅发生量上的巨大突破,而且是以一种稳定的

重复的脚步前进。这些不断的改善,进展性的循环,

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完全可预见的。没有谁。包括政

府控制技术评估的潜力的调整政策的人,不管他们

是如何的见多识广或是有预见性。能够预见使用每

一项技术改革的最后结果。所有这些进步是有时通

过突发的意外发现。就像发现珍宝的运气。③

三、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立法的基本制度

· 95 ·

(一)评估制度

临床前探索性医疗技术要想进入临床试验必须

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医疗技术必须进行充分的安全、经济、伦理

等进行评估以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临床应用。通常医

疗技术临床准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探索性医疗技术的理论依据

探索性医疗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指该探索性技术

是否是建立在充分的资料基础之上,其对国内外相

关研究动态是否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该技术的科学

根据是什么?只要建立在充分理论基础上的试验性

医疗技术才是可靠的技术。哪怕是从试验室的偶然

发现.也要阐明其偶然发现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

下.对医疗技术较全面的评估只能通过阅读有关文

献而获得.在阅读有关医疗技术评估文献时,有3项

原则需注意以确定评估的有效性:(1)在确定评估的

有效性时。需了解评估中的病人是否随机获得等,另

除试验干预外,其他处理是否一致;(2)明确评估的

结果.需了解治疗效果有多大,对治疗效果估计的准

确性;(3)文献中的评估结果对自己的病人有无帮

助。④并且在试验室试验、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在临床上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2.医疗技术的技术特性

探索性医疗技术的技术特性(technicalproper.

ties)是指医疗技术的操作特性,以及是否符合该技

术在设计、组成、加工、耐受性、可靠性、易使用性和

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其在人体试验中可能对人体的

影响以及医疗技术的技术特性在试验室试验、动物

试验、临床中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3.医疗技术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决定该技术是否临床准入的首要考虑

因素。它是保护患者权利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到了临

床试验阶段,医疗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试

验性医疗技术往往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特别是对

人体有创伤性的外科、诊断技术,如果没有充分的临

床前动物试验基础,就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

成重大伤害。安全性观察包括医疗技术可能会给人

的健康的影响,探索到风险的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

① 万慧进:《生命伦理学与生命法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第55页。

② 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m].法律出版社20__年版第389页。

③ nelson,glen d preserving the milieu for medical innovation health afairs.chevychase:summer1994.vo1.13,iss.3;pg.1 12,3pgs

④ gordon h.guyatt,david l.saekett and deborah j.cook users guides to the medical literature,11:how to use an article about

therapy or prevention.a.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valid?jama,1993,270:2598—2601.

· 96 ·

防范措施,采用此项特殊技术与其他技术治疗同种

疾病的风险比较。

安全性评估,不仅要根据临床前、临床试验结果

看该医疗技术本身对人身的风险,还要考察其在临

床试验中可能对人类的风险,并对其做出预测。如动

物与动物之间的器官移植试验可能导致不同动物之

间的病毒传染风险,进而威胁到该物种的生存。对动

物的干细胞研究。对其基因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物

种出现,而这种风险的后果是人类无法预测的。

4.医疗技术的有效性

医疗技术的有效性是指医疗技术在临床前、临

床试验时可能改善动物、人的健康状况的能力。

进入临床试验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前动物试验时

的结果证实了:(1)医疗技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或

在精心挑选的动物中应用时获得的结果比在常规条

件下好;(2)试验动物的健康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好

转;(3)与医疗技术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害而言,给试

验动物带来更大的健康利益。

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医疗技术是确实有效可靠

的。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与方法;要有确切的统

计学数字;要明确其适应证、禁忌证;采用此项特殊技

术与其他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疗效比较。在有效与安

全性的关系判断上要明确的是。任何绝对安全的医疗

技术是不存在的,任何医疗技术的疗效也是相对的,

在临床试验中更重要的是要看风险与效果比。

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采用健康结局指

标进行测量。如疾病的死亡率或发病率。例如,对癌

症患者主要关心的结局是5年生存率:对于缺血性

心脏病患者,其主要结局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急性

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心绞痛复发率。在评估不同治疗

方案的临床试验中,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

采用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

arr)、比值比(odds ratio,or)、减少一例不良事件

发生所需治疗的患者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和效应值(effect size)。健康结局的衡量指标存

在一个发展的过程。首先应用的是患病率和死亡率。

是传统的结局衡量指标。之后,应用健康相关的 生存

质量指标f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h rql),其特点是反映了技术对患者及其他相关人

群的多方面影响,常用于慢性病治疗性技术的评估。

最后出现了生存质量调节年f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它是一种结合了所获得(失去)的生存

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健康结局单位,其特点是可直接

进行技术之间的成本一效益比较。以上是评价除诊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断性技术以外的技术的健康结局衡量指标。诊断技

术的评价更加复杂,原因是诊断性技术与患者的健

康结局之间是间接关系,无法直接应用现有的健康

结局指标来衡量诊断性技术的效果,其衡量指标包

括技术能力、诊断准确性、对最终诊断的影响、对治

疗的影响、成本一效益等。健康结局的衡量指标还在

不断发展,这也代表了技术评估的发展。衡量指标越

全面,越能更好地对多种竞争性技术进行比较,从而

挑选出最为适宜的技术。

5.经济性。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economic

attributes or impacts)包括卫生技术的微观经济(mi—

croeconomic attributes or impacts)和宏观经济特性(

macroeconomic attributes or impacts)o微观经济学特

性主要涉及某一医疗技术的成本、价格、付费情况和

支付水平等,也涉及比较应用医疗技术时对资源的

要求和产生的结果。如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

益分析。宏观经济学特性包括新技术对国家健康费

用的影响、对卫生资源在不同健康项目或健康领域

中分配的影响以及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影响。其次

还包括对调控政策、医疗改革和技术革新的政策变

化、技术竞争、技术转换和应用的影响。就医疗技术

临床准入管理而言主要考虑的是医疗技术的微观经

济特性。

6.社会伦理的适应性。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如同

给人类一颗生物原子弹,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法

律伦理危机,加上医疗技术在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

权利的损害事件不断发生,人们迫切要求对医疗技

术进行临床前法律、伦理评估,以防止给人类带来法

律、伦理危机。

1946年《纽伦堡法案》(nuremb erg code)针对不

法科学研究行为而通过赫尔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该宣言对自愿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

有一种保护性精神特质(protectionist ethos)。探索性

医疗技术准入必须符合社会伦理要求。探索性医疗

技术在临床试验中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具体包括知

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尊重原则、自主原则、行善原

则、科学原则和公正原则。

临床前探索性医疗技术研究的开展需要医学伦

理委员会的审查,而它进入临床试验以及真正运用

到临床领域更加需要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有力

的监督。

首先。伦理委员会应从保障受试者权益的角度

去审查临床试验方案。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

面:(1)临床试验的合法性;(2)临床研究的目的是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明确,理由是否充分;(3)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是否符

合科学和伦理标准;(4)研究者具备的专长和资格,

是否接受过规范的培训.以及参加研究的人员配备

及试验设备条件状况;(5)试验方法和受试者人选方

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危及受试者个人安全.患者

是否最大限度受益和尽可能少地受到伤害;(6)受试

者知情同意制度是否体现公正和尊重人格;(7)受试

者在临床试验中的利益受损时得到的补偿是否实

际、合理;(8)审查试验中其他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

等。①

评价风险与受益比是否合理是伦理委员会必须

做出的主要的伦理判断。伦理委员会还应当对探索

性医疗技术的风险与受益比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研

究预期受益分为受试者的受益和社会的受益。受试

者通过参加研究接受对疾病的治疗、诊断或检查,从

而缓解病症或对所患病症取得更深刻的认识而受

益。受试者在研究期间将获得医生特别的监护和免

费的医疗;将提前获得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将来可能

被正式批准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可能的风险:(1)

医疗技术已知或未知的不良反应。(2)安慰剂对照伴

随不治疗或延迟有效治疗的风险。(3)随机对照试验

的受试者被分配至可能被证明疗效较差的治疗。

风险与受益评估不是一个技术性评估,通常取决

于社会通行的标准和受试者对风险和受益的判断。因

而,不同的伦理委员会可能会对某一具体的风险与受

益比做出不同的评估。风险与受益比是否合理不仅依

赖于已有的关于试验风险和受益的信息.还取决于该

信息的可信度。虽然动物研究获取的信息可能高度提

示人体试验预期的风险和受益。但不是决定性的(因

为人体反应可能与动物的反应不同)。同样,没有有关

的风险资料未必意味着没有风险存在。风险即使不可

避免。也可以被减小或控制。伦理委员会有责任确保

风险已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小化。

(二)试验研究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技术非临床实验研究质量管理

世界各国为了加强对新药的管理相继建立了非

临床优良实验研究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mr

no clinic~laboratory studies.glp)。对推动新药的研

究与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对相关医疗技术的

临床前研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质量控制规范,

只有可靠的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的数据和结论,也是

医疗技术临床准入评估的基础。医疗技术非临床实

· 97 ·

验研究质量管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

(1)人员素质

1)医疗技术非临床实验研究可由课题负责人、

研究人员、质量保证部门组织;2)课题负责人对研究

项目的技术实施及该研究的说明分析、证明文件和

结果报告全面负责;3)研究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有

相应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质量控制部门要监督实验

按相关要求的操作进行;4)负责人应有相应的资历

和研究基础.发表有相关论文。

(2)实验设施

主要设施有动物的饲养管理设施.各种功能指

标测试实验室的设施及仪器设备.各种不同物种的

有效供应设施.药物配制处理设施、清洗消毒设施

等.所有这些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3)标准操作规程

要建立统一的便于进行国内国际交流的标准操

作规程.对具体实验技术操作进行统一规范化,这对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真实性和可重复性

尤为重要。

(4)严格管理制度

有良好的实验设施.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

体制.主要管理内容,有课题研究管理、动物饲养及

环境管理、药品仪器管理、受实验及生物样本的处置

管理、资料档案管理等。

2.医疗技术临床实验研究质量管理

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是医疗技术研究过程中不

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科学、合理、正确的临床研究,可

以使高效、安全的医疗技术最终为防治人类的疾病

服务。造福于人类。同时使不安全的无效的技术被排

除。维护人类的安全。

(1)临床研究的依据

进行临床研究必须有完成了临床前试验。进行

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准备在人体进行

试验前,必须周密考虑试验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须了解其试验的治疗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危害,预期

的受益应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临床试验方案要完

成.选择临床试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和伦理标准。

(2)研究资格的认可

我国新药的临床研究,须由申办者在国家药品

临床研究基地中选择临床研究单位f负责单位和协

作单位1。在非基地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须由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本课题组认为在医疗技术

① 汪秀琴、熊宁宁等:《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风险与受益分析》[j】.载《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__年第12期。

· 8 ·

研究中并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医疗技术同新药临

床研究有不同的特点,医疗技术本身不具专利性,况

且沉重的研究负担将会扼杀研究者的积极性。一般

研究者很难获得像新药一样丰厚的利润。医疗技术

的研究往往同治疗同时进行。一个基地很难有相应

的病人和相应的研究人员。根据我国的国情将医疗

技术的临床研究放在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或是具有

相当水平的专科医院来进行较为恰当。对一般的临

床医疗机构不主张其进行医疗技术临床试验, 以维

护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对研究主要负责人的资格应有正高以上职称。

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相关论文,具有试验方案中的

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熟悉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

料与文献。

(3)实验方案完整

临床实验开始前应制定实验方案,该方案应由

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

批后实施。临床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

和完整性决定了临床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和保质保量

完成,最后被审批通过。一个完整的临床实验方案应

包括以下内容:临床实验的题目和立题理由;实验的

目的和目标;进行实验的场所,申办者的姓名和地

址,实验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实验设计包括

对照或开放、平行或交叉、双盲或单盲、随机化方法

和步骤、单中心或多中心实验等;受试者的入选标准

和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及受试者退出实验的标准;根据统计学的方法计算

要达到实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临床观察、随访

步骤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中止和停止临床

实验的标准,结束临床实验的规定;规定的疗效评定

标准,包括评定疗效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受试者的编码、治疗报告表、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

表的保存手续;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

件的报告方法,处理并发症的措施以及随访的方式

和时间;实验密码的建立和保存,紧急情况下何人破

盲和破盲的方法的规定;评价实验结果采用的方法

和必要时从总结报告中剔除病例的依据:数据处理

与记录存档的规定;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

证;临床实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实验结束后的

医疗措施;各方承担的职责和等规定;参考

文献等。临床实验中,若确有需要,可以按规定程序

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正。

(三)分级分类制度

1.安全性评估可分临床前安全评估、临床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准入安全评估,见表1,2。

根据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对i、ⅱ一般可以临床

试验准入,对ⅳ类应该禁止临床试验准入,对iii类

只有在有可靠的临床试验风险管理以及可能带来患

者较大的健康利益的情况下才可准入临床试验。

根据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对i、ⅱ一般可以临

床应用准入,对ⅳ类应该禁止临床应用准入,对iii

类只有在充分的风险、受益比分析之后,可能给患者

带来较大的健康利益的情况下才可在一定范围内临

床应用准入。

衰1 临床前试验安全等级危险程度评估

表2 临床试验安全等级危险程度评估

2.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的分期

药品临床试验分4期,见表4。医疗技术的临床

试验是否也可以对此借鉴而分为4期呢?

表3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i、¨、ⅲ、i、,期

临床试验分期 试验方法 目标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

i期临床试验 人体安全性评价试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

验。 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 机盲法对照临床试 羹 羹

药剂量。

临床试验 试竺

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

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监测。 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

不良反应)。

本课题组认为由于医疗技术本身的特殊性不宜

这样分期研究。就药品研究第4期而言,在我国药品

管理中并没真正有效实施.而对医疗技术而言几乎

是不可能进行,因为医疗技术并不是药品,由一个生

产者控制。而医疗技术到了这个阶段实际上已为限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制应用性医疗技术,其往往由多个医疗机构进行开

展,最早的申请研究者不可能对其进行控制,也没有

义务对其进行控制。这时应由医疗技术准人、评估的

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医疗技术的试验往往同治疗同时进行,试验的

对象是非常有限的。且医疗技术试验经费通常也非

常有限,且不可能有像新药那样的高回报,所以不能

完全借鉴新药的临床试验要求。作为医疗技术在临

床上很难进行这样的分期研究,应根据不同的技术

做不同的对待。

医疗技术的分期研究应根据医疗技术的分类来

进行管理。对有创伤性的医疗技术,如外科技术、介

入治疗技术,可以只进行两期试验,在两期试验中就

应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考察;对试验病例数要

求,要根据人群的发病率的高低而定;还要考虑到现

有的治疗手段能否比较有效地应对这种疾病,对无

有效治疗手段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可

以再宽松一些。对无创性医疗技术,如联合用药治疗

技术,可以要求完成三期试验。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依

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对多发病、能有效治疗的疾病可考虑分3期

进行。

(2)对于罕见病、疑难病,且无有效方法治疗的

疾病可分2期进行,且病例数也不应要求太多。

(3)在每期试验内容中就应该根据评估指标对

医疗技术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针对罕见病、疑难

病,不应该放过每一个临床病例观察评估的机会。

具体如何确定临床试验方案最好由各个专业委

员会根据其医疗技术的特点来确定。

3.对医疗技术的分类评估

医疗技术准人管理应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的医

疗技术的准人采取不同的准人管理制度,区别对待。

同样,探索性医疗技术本身也存在风险高低不一致,

所以在管理上也应有所不同。

可根据探索性医疗技术根据其风险大小将探索

性医疗技术分3类:

i类风险最低。绝大多数 的医疗技术通过一般

控制足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ⅱ类是指那些用一般控制不足以控制其安全性

和有效性,必须通过现有的其他方式,即特殊控制,

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

iii类是指那些仅用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还不

· 99 ·

足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它一般用来支

持人体生命,防止人体健康受损,具有致病、致残的

潜在、不合理的风险,或该技术临床试验可能引起较

大的社会伦理争议,以及牵涉到新药、新医疗器械的

应用的医疗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技术的管理类别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随着与医疗技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的增

长,医疗技术的管理类别可以通过重新分类reclas.

sification—lion)程序进行调整。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可

以自发地或根据外界请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医疗

技术重新分类。

对前两级的临床试验准人可放在省级卫生行政

部门,并由省级卫生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向卫生部备

案即可。第ⅲ级由于风险高、社会伦理争议大应由卫

生部许可。临床试验完成后,该医疗技术能否转变为

临床应用性医疗技术,应由卫生部的医疗技术评估

部门进行评估后决定,这样有利于医疗技术的推广

应用。

(四)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

险管理和风险交流4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赖的方

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完整的风险

分析过程。

1.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风险的识别

(1)对受试者的风险

试验风险可以分为身体的、心理的、社会和经济

的伤害。①

身体伤害:医学试验通常包括轻微疼痛、不适、

或侵人性医学方法的损伤,或药物副作用的伤害。这

些伤害大部分是一过性的。评价新药或新的治疗方

法的试验可能造成较大的风险,甚至引起严重的损

伤或致残。

心理伤害:侵犯隐私或违反保密原则造成的心

理伤害。谈及个人对敏感话题(如性偏好)的行为和

态度引起受试者的紧张感、内疚、尴尬等。

社会伤害:侵犯隐私和违反保密原则可造成受

试者在其公司或社会群体中难堪,被“贴上标签”,甚

至失业。如参加hiv相关药物试验可以对受试者的

工作、社会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伤害:参与试验可导致受试者额外的花费。

参与试验的任何预期费用都应在知情同意过程中讲

明。

① levine,robe it j.ethics and regul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s】.2d ed.baltimore:urban and schwarzenberg,1986

· 100 ·

(2)对社会的风险

如异种器官移植会危害大众健康。这主要是由

于医学科学发现异种器官移植可以传播某些人源性

疾病如hiv、肝炎及猪内源性反转录酶病毒能感染

人体细胞。由于担心异种器官移植有可能传染疾病,

一些组织和研究者呼吁延缓甚至暂停异种器官移植

研究。而另一些组织和则认为这些恐慌是多余的,同

时他们认为如果临床试验能受到专业审核,组织试

验能受到监督以及使器官登记处和移植病历管理中

心化。应同意进行临床试验。①

有几项研究正在调查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的风

险,这种风险曾在两种透析方法报道过。尤其值得注

意的。这种危险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相关。组织培养

显示猪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以感染人的细胞,但

在暴露于猪活体组织的病人中,研究者还没有发现

存在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迹象。我们尚不能排除

感染在人群中播散并引爆发大流行。使用不同动物

的器官有不同的效果。因猿与人类在免疫学上具有

相似性,最初人们认为猿是最合适的动物供体。但由

于伦理学问题(ethical consider—goon)使用猿作供体

遭到了强烈反对。也考虑了从猪获取所需器官的可

能性。但关键问题是人血液中含有抗猪组织的抗体。

现代科学已经制造出用于移植目的转基因猪,例如,

整合了人源基因的猪。这将大大减少移植术后发生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根据这些最新研究成果,有

可能用猪的肝脏来过滤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血

液。但是,中外科学家所作的上述尝试,引发了学术

界激烈的争论。许多学者认为,动物是一些病毒f包

括多种逆转录病毒)的天然宿主,这些病毒可能通过

异种器官移植而感染人类。这些病毒本身或通过与

人类病毒的基因重组有可能产生一种难以控制的新

病毒,这种病毒在人类中传播,后果将十分严重。为

此,英国政府于1997年底已明令,在没有充分的安

全保证的情况下,禁止转基因猪器官在人体上应用。

我国南方基因中心伦理委员会起草的《人类胚胎干

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大纲》(建议稿)第l4条明确规

定,“反对人体——动物细胞融合术,禁止将人的体

细胞与动物的卵细胞质结合的实验”。

改变人体基因的临床试验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进而改变整个人类的自然衍化过程。基因治疗是通

过基因水平的操作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对生物系统的操作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谁也无法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4卷(第2期)

保证其绝对安全和达到理想的纠正效果。因此对患

者及其后代可能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人们已经

认识到,如果科学家更改早期胚胎的dna,那么这

种改变不仅表现在由该胚胎成长起来的个体的细胞

中,而且有可能传至其后代的细胞内,成为遗传系谱

永久的组成部分。

2.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风险评估

在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对风险估计包括对

上述两个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时就需要

使用一些风险分析的方法学。对损害的概率的定性

估计的描述,通常用极少、非常少、很少、偶然、有时

和经常等术语表达其大小。在对分析的医疗技术试

验的风险估计阶段可能遇到问题,特别是做定量的

风险估计时,数据缺乏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风险

评估中,往往需要知道医疗技术的失效概率,或者在

使用中人员失误概率,甚至于对一个初始事件发生

频率等一些具体数值。也需要知道一些重要危害的

严重程度的具体量化数值。对于风险估计而言这些

数据是很重要的。但又往往是非常缺乏的。因为这需

要包括两种数据的收集,失效(或失误)的数目和成功

的数目,才能得到两者比值。

在医疗技术临床试验中人们企图得到这两种较

全面的、可靠的数据资料更是非常困难。我们应尽可

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数据:(1)已的标准;

(2)科学技术资料;(3)已在使用的同类医疗器械的

现场资料(如已公布事故报告);(4)临床证据;(5)适

当调研结果;(6)专家判断;(7)外部质量评定;(8)利

用分析方法或模拟技术预测概率值。

已证明在医疗技术风险分析中。数据的获得和

分析是研究中最大的困难。当然,在没有足够数据可

利用情况下,能对风险所遇到的进行定性描述也是

可行的。因为一个好的风 险定性描述应该优于不准

确的定量分析。对人可靠性分析和人误f又称人为差

错)的分析,乃是目前在医疗技术试验的风险分析中

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而且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

面。在医疗技术试验风险分析方法,对人的差错和可

靠性分析方法的选择更为困难, 目前缺乏一种很好

的适用于医疗技术试验中人为差错的风险分析模

型。因此,目前研究适合于医疗技术试验风险分析中

人误模型和收集关于人误的可靠的数据。乃是当务

之急,也是在医疗技术试验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关键

性研究课题。

① 王华、吴卫星:《开展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的几个关键伦理问题》[j].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__年第6期。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在医疗技术试验中还必须对人的可靠性和人的

失误分析对一些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许多医疗

技术都同复杂的医疗器械相结合。这往往需要医师

有较高的操作技巧,所以必须考虑医师的可靠性。多

方面统计的数据已证明,人误在医疗试验事故中占

有很大比例,因此,在医疗技术试验的风险管理中,

研究和分析人误可能比研究硬件的失误更具有重要

意义。要对医师的认识能力、人为失误率、通用失误

作统筹考虑。

如果若有适当的数据(这在医疗器械方面非常

困难的)可利用时,给出风险概率的定量估计是可能

的。所给出概率数据可能是连续的,也往往是离散的

数据。这些方法可以单独用或联合用。几种方法是互

补的。各有其优缺点。同样对损害的后果严重性也有

定性和定量分析,如对严重性的定性描述,通常用可

以忽略、较轻、临界、严重和灾难性等5个等级表述

其程度。而定量的估计与概率的定量估计大致相同,

用上述3种方法,估算出严重性数值可以是连续的,

但往往为离散的数值。最后把风险概率估计值与其

严重性估计值相乘,就表示该事件的风险值。对于风

险值大的潜在事件应采取措施降低这种风险值使其

达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①

一旦完成了对风险的估计后,然后根据已知的

有关规定和可接受的标准要求。做出这种风险是否

为可接受的水平。

我们可以把医疗技术带给人身的风险分成3个

区域:

(1)广泛可接受区:在这个区中风险概率和其严

重程度都较低,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

控制,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合理可行降低区:在这个区域,考虑到技术

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考虑风险/受益之间平

衡,应采取措施对任何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低水

平上,使受益超过风险。达到靠近可接受水平。

(3)不容许区:在这个区域,有些风险若不加以

降低,则永远不能判定为可容许的。

有效性分析证明某项措施有效,也并不表示应

采纳。在选择一项治疗时(疗效、副作用、费用等)应

· 101 ·

更多考虑患者的选择,同时应满足3条标准:一是与

不治疗相比,治疗对改善疾病应有明显疗效;二是与

治疗相比,疗效应超过副作用或损伤;三是与另一项

更佳的治疗相比,治疗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好的治疗

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他危险性和成本。由

此确立该医疗技术是否采用。②

3.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

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主要考虑对

医疗技术临床试验进行风险最小化设计。权衡预期

的受益与风险和不便是否合理。任何风险的大小应

根据其潜在临床疗效来评价:(1)建立不良事件的监

测系统:指定专人或成立独立的数据和安全监察委

员会。负责监控研究数据,保护受试者避免以往未知

的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地长时间接受疗效较差的

治疗;(2)针对可能的风险制订医疗对策,如对可能

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案与程序,允许在无法忍

受的症状发生时改用阳性治疗。研究者有权根据自

己的判断中止该病例的临床试验等措施;(3)当研究

性治疗的作用机理与标准治疗不同时,可在标准治

疗基础上。加上试验治疗和安慰剂。这类研究的特定

场合是:已知标准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或不可逆损

害的发病率。停止一个公认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进

行性的残疾,难以忍受的不适,或两者皆有,但试验

采用标准治疗作阳性对照则难以实施,或难以做出

解释时;(4)盲法试验应制定允许破盲的机制,以便

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的状况恶化或发生副作用而需

要医疗干预时揭示特定受试者接受的是何种治疗。③

医疗技术临床试验总是存在一定的我们无法预

见的风险,为此有必要加强风险的预防、评估与管理

机制。要建立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强化管理,提高

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的有效

性:(1)使国家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的风险评估与安全

管理机构责权统一,并赋予其应有的执法权力;(2)

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实际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跟踪

监督和长效监测;(3)加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