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木工实训总结

木工实训总结

时间:2022-11-12 19:5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木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木工实训总结

第1篇

1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CAD”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土木工程CAD”和“建筑制图”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CAD软件的基本知识、绘图准备、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注释、图块与外部参照、尺寸标注、设计中心及查询功能、图纸空间及打印输出等九部分,并通过实例深化对每部分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土木工程CAD》教材[11],该教材以AutoCAD2013软件的基础命令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图纸的基本元素和制图标准阐述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将CAD基本制图方法与土木工程制图规范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教材中设置了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着色与渲染等内容,同时,结合土木工程制图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了利用CAD软件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图的制图步骤和制图方法。教材的每一章都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思考题和上机题,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改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土木工程CAD”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与实训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学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时间,并在每节课中保留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下或上机实训中解决;第三,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缩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训之间的周期,做到即学即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CAD绘图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在第一节课将某建筑平面图大作业发给学生,该大作业既包含应用CAD基本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纸基本元素的内容,又包括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该大作业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融入到各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使学生在学习CAD基本命令的同时,掌握这些命令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具体用法;在讲授完最后一章内容后,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整地完成大作业的绘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寻找图形绘制的快捷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上机实训效果,采用任务引导型教学方法。首先,制定详细的上机实训计划,明确每一次实训的具体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其次,编制针对性的习题集作为实训任务的补充,使学生实训的任务充足,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最后,要求学生将实训成果上交,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对比甄别,防止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并将实训成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传统的纯粹上机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问题,采用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考核内容分为上机考核、上机实训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分数分配比例为5:3:2。其中,上机考核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图纸绘制的方式,上机实训成绩以学生上机实训提交的成果为依据,该成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上机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来确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指导学生在做好实训任务基础上,多动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通过对往届学生实训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少走弯路,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绘图技巧。

4重视认证考试,构建纵横交叉学习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土木工程CAD”的学习得到社会的认可,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在“土木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掌握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的全面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一个纵向的提高,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扩充和巩固,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纵向提高和横向巩固,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动员学生参加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建筑CAD模块)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考试(建筑设计方向),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增强其专业竞争力。

二“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效果

在“土木工程CAD”教学实践中,将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包含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习题集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认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操作,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CAD操作命令的讲解,将CAD操作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任务引导型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一年来的教学考核成绩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客观的教学信息,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辅导,大多数学生参加了相关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由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与学中的问题被提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第2篇

(1)制定完善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第3篇

1.1明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盐城工学院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90%以上的学生来自本省及周边地区。因此,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江苏及周边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土木工程的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力学材料并重,专业知识集成,建造能力出众”的专业办学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师基本训练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加强基础,强调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建立了项目课题制、创新竞赛制、导师制、师生团队制的创新教育机制。

1.2建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总结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由教学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机制,彰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务实创新的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根据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力学》等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强化材料类课程、力学类课程和结构、施工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增加创新教育指导课程,设置相应学分,使创新教育得到推广。探索实践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传统经验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分析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工程师

构建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工程阶段的建造能力培养体系,既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施工一线创建人才培养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建造能力。丰富评价模式,改革考核手段,鼓励团队合作,建立一套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建造能力评价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在建造能力培养过程中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提高工程项目建造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校企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适应江苏沿海大开发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到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联合用人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的信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调整和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模块,设置二阶段(公共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三方向(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的教学方案,学生进校一年后分方向,两年后找工作,三年后分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方向和模块。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岗位设置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第四学年实训模块的内容。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近年来,通过遴选重点实习基地,构建实习基地网络,建成了一批质量稳定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预就业提供岗位。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聘任了多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直接参与到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实验室,突出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

4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已先后从设计院、建筑和监理公司和国内外高校引进多名教师。鼓励专业教师主动与社会接轨,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已有多位教师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部分教师被聘为江苏省工程建设综合评标专家,逐步形成一支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教学理论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5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投入550万元以上用于“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施工实训室”“岩土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以上用于产学研合作单位的校外实训课堂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沿海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努力拓展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不断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形成实习基地网络,制定重点实习基地评选条件和资助办法,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重点实习基地数量。进一步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将研究思维方法和研究性成果内容注入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精心组织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活动,完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建造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总结学生参与学校“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经验,形成“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并向其他相关实验室推广。

6结语

第4篇

完成上海印钞有限公司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技能提升培训结业仪式日前在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隆重举行。院长吕成鹰、副院长李成飞,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雁跃、副总经理张庆等出席仪式,为培训学员颁发了维修电工与维修钳工职业资格鉴定合格证书。

会上,任课教师代表汇报了此次培训的课题、执行情况及学员培训的效果,参培学员代表对为期两个月的技能培训进行了总结。培训工作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对接、学与做的对接,为学院未来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中山市技师学院

电气应用系师生省级技能竞赛收获颇丰

日前,在广州市举行了2013年广东省“亚龙杯”智能楼宇职业技能竞赛。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应用系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教师魏振媚、黄锦旺分别获得该竞赛教师组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2个参赛组分别获院校组团体奖一等奖和二等奖,3名学生获学生组一等奖,黄锦旺老师还获得了最佳教练奖。此外,中山市技师学院还获该竞赛的最佳组织奖。此次竞赛,中山市技师学院捧回了7面奖状,成果丰硕。

据悉,广东省“亚龙杯”智能楼宇职业技能竞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竞赛委员会由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技术指导单位为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

举行2013年吉林省首席技师竞赛

日前,由吉林省人社厅主办、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承办的“2013年吉林省首席技师竞赛手工木工、精细木工决赛”在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新落成的木材加工实训大楼举行,吉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贵金及吉林省林业厅林业产业协会会长王玉明等嘉宾莅临,观看了来自全省7家国营或民营企业的21名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选手的才艺较量。

此次比赛共分手工木工、精细木工、车工、焊工、等7个工种,是吉林省人力资源和林业产业协会、职业教育界的一大盛事,充分展示了吉林省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发展成果,有利于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厦门技师学院

与华大继续教育学院达成

“高起本”合作办学协议

厦门技师学院与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日前签订“高起本”合作办学协议,从2014年起,将在“高起专”的基础上,开展“高起本”的办学合作。

根据协议,“高起本”合作办学的专业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建筑学、视觉传达设计等14个专业,基本涵盖学院现有专业。所协定招收专业均以学院为办学点集中函授学习为主,参照全日制相关专业教学进行,高起本专业学制为期五年。报读学生通过国家成人高考后,在学院通过2+4(中级工+预备技师+成考本科)学制的学习,成绩合格后可取得学院毕业证书、相关专业的高级工(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取得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成人教育大学本科学历证书。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又增新成员

近日,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被确立为陕西省2013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被确立为陕西省2013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至此,该学院省级重点专业达到8个,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中心)达到6个,在全省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在南宁市中职学校技能比赛中获佳绩

在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承办的2013年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现代制造技术项目比赛中,共有5所学校38名选手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学校的机械制造加工系共派出11名选手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赛后成果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方法;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因此内容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我们尝试运用创新教学来改革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课程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创新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新课堂教学的内涵

所谓创新课堂教学,就是将整个教学单元从时间上分为理论教学、模型教学、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力图遵循“理论―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介绍书本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挂图、投影等教学手段,时间约为本节教学的1/3。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必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中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结构的施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模型教学。主要利用我校新建的建筑模型室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室中建筑施工、构造模型,配合教学进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的内容,时间约占1/6。

(三)媒体教学。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事先选好的录像带、VCD及施工现场拍摄的数码相片、录像片,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例讲解,时间约为半节课。让学生观看录像带后,能对课中所涉及的典型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约占1/6。

(四)现场教学。课堂在实训基地场地进行,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重点部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操作,时间为一节课。通过观看实际操作和一定程度的操作,使学生了解具体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将书本中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和巩固,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时间约占1/3。

二、创新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的深化,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了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使得我们能够在校内、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有利于及时的反馈和调控,能真正保证教学效果。在每一节课前,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但能否实现目标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控。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调控的。创新教学除了教师主讲外,教师还置身于学生中间,特别是学生的直接参与,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引导,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创新教学模式中,主要有: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②整个教学单元贯穿了多个环节的转换,多种教学形式的交替呈现,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和兴奋点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③设计一套与教学过程配套的思考题,让学生自由提问,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在行动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创新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一个教学单元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还是一种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归纳出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各个阶段的衔接问题。由于单元时间有限而且要转换形式和场地,因此整个单元的教学组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到各段的衔接紧凑。要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教育和有效的管理,尽量克服由于形式的转换、场地的转移所带来的乱、吵现象。其次,课前准备也必须充分,检查各种资料、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要预先考虑实操场地学生站位的大致安排等。

(二)教材处理问题。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时应首先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使教材内容、收集的资料内容、学校实训场地的实际情况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并考虑加入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辅助条件要求较高。实行创新教学,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音像、模型资料;二是有相配套的实操场地或教学演示场地。如何准备资料,如何建设或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是实施创新的关键。

四、结论

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掌握显著。本方法不仅能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而且可在其他课程教学环节中参考实践。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可用“缺失”一词来形容。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语文课程大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建筑类专业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也很少得到关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训或指导。根据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因认识不深或偏见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忽视

“语文”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语文都是学生的主要课程。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在对比中小学语文与大学语文的生存条件时曾谈到,“中小学语文课时多,跨度大。按吕叔湘先生的统计,是‘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如今12年学制,加上无止无休的补课,有人统计,语文课教学可能已达5000课时。教学时间很多。”[1]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包括一些院校主管教学的领导都想当然的以为,中国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后已经具备了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大学阶段没有必要再继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并且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然而,事实上,这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二)因课时紧张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放弃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与就业、与工作紧密相连的。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均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制的学生有两年时间在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并辅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第三年直接在企业参加实习并结合实习内容或生产实际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学校也更重视专业课的开展,保证专业课有充足的课时。相比之下,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并且在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效益的语文课程只好让位于专业课了。

建筑业是一个以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等等。因此,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2]培养学生高级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建筑类高职院校安排的专业课课程有: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工程经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设备、建筑CAD等等,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大学英语与英语听力,开课时间为两学期,其它基础课程为一学期。显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开展。

二、建筑类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语文教育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呈现为“缺失”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实际上,开展语文教育对于建筑教育、建筑行业及学生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

建筑业的产品如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从深层次上讲,它们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比如北京的天安门、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等等。中国的建筑能否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的建筑业能否在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站稳脚跟,这不仅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与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密不可分。而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均与从业人员的语文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对技术的传承、进步和革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工程建设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本项工程建设成就和突破、失误和不足及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他们如果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可以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交流总结,活跃思维不断深化理论认识,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同时,较高的人文素养也可以使他们从更高的层次或更文明的角度来处理和解决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因此,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职业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从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建筑工地担任建筑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现场从事第一线管理、技术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不仅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效益等有很大影响,并且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并不能够使用人单位满意。

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李祥贵老师负责的《高职院校语文应用能力测试机制研究》课题组对2009年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只有16.5%的企业认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好或较好”,76.1%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7.4%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在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多到少依次为:(1)不够简洁;(2)主题不够明确;(3)意思表达不够清晰;(4)欠条理,出现病句、错别字。对于口头表达能力,26.1%的企业“普遍好或较好”,72.7%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1.2%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3]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不满意。

这种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同样存在。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毕业生。

(三)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每一位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或工作之初都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做一个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建设领域大多从事现场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在取得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监理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更高层次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果他们在语言能力、总结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没有一定的功底,那么,以后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中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对策:开展“建筑语文+实用写作”的语文教育

既然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要而且必需,那么在当前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开展语文教育呢?笔者尝试采用“建筑语文+实用写作”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将语文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达到既兼顾专业又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目的。

具体而言,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思想上应服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属性要求,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语文职业能力的土木专业毕业生而服务。在课时安排上也应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以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宜,课时不必过多,50-60个课时即可。在教材选择上,选用自编教材——《高职建筑语文》。该教材也严格遵循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由“建筑语文”和“实用写作”两个部分组成。

“建筑语文”部分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所选篇目的学习或阅读,使学生了解建筑文化,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喜爱,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职业责任感、进取心和自信心。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按照学生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认知原则,分为“著名建筑”、“建筑与大师”、“建筑与文化”、“建筑与革新”“建筑与古代文学”等五个主题单元。在“著名建筑”单元里,主要介绍赵州桥、万里长城、故宫、都江堰、苏州古典园林等中国建筑,使学生对中国的一些伟大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建筑与大师”单元进一步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茅以升、詹天佑的动人事迹,讲述他们与建筑之间的故事。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不同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念,建筑业的发展同样可以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在“建筑与文化”单元里,主要选取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居及建筑为内容的文章,比如《胡同文化》、《上海的民居最风情》及上海外滩建筑群等。在“建筑与革新”单元里,主要介绍一些现代城市象征,比如上海东方明珠塔、陆家嘴金融中心、世博建筑群等等,体验建筑给上海这个城市注入的新鲜血液与活力。最后一个单元“建筑与古代文学”,选取《滕王阁序》、《登鹳雀楼》、《岳阳楼记》、《黄鹤楼》等诗词,让学生体验建筑诗情画意的另外一面,和作者一起感受亭台楼阁带给心灵的独特情思。

“实用写作”部分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紧密联系具体的土木工程岗位实践,为培养学生一定的土木工程职业能力服务。当前的应用文写作在内容编写上有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局限,因此,笔者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岗位选择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招投标书、合同、总结报告、招聘启事、论文写作五个方面。在每一部分分为情景案例、知识介绍和实训三个环节。比如引入一些由于不会写应用文或不知道规范要求而引起的工程纠纷案例、合同,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另外可与建筑现场相结合,让学生根据现场建筑施工特点,写出各项技能操作要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现代建筑,写说明文或观后感或用媒体展示。在参观实训中进行写作练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语文职业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及专业发展需要,适时地开展语文教育。

注释:

[1]何二元,黄蔚.母语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

[2]王廷杰.关于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商情.2012,(41)

第7篇

关键词:课程特点 改进方法 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属专业基础课,其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系统性差,涉及知识面广

本课程涵盖了几十类上百种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无条理可循,易感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

2.实践性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理论计算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概念多,经验性内容多,缺乏理论计算分析,难记、难学,难理解,这使得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甚至放弃。

3.授课时数不断减少,使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若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会越学越累,很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感觉也很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传统的课堂讲授

尽管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研室活动时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集体备课,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对某一问题的处理达成共识,并应用在各自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法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以工程实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宽甸太平湾水利工程“进水口、洞群和溢洪道”标段(Ⅱ标)为提高泄水建筑物抵抗泥沙及高速水流的冲刷能力,选用原材料为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浇筑了28天的抗压强度达70Mpa的混凝土约50万m ,但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裂缝,分析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先阅读及看照片,再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各组相互提问辩论,学生就能深入思索所学理论知识,得出原材料选用不当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运用学术专题讲座

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

4.各种试验相结合方式

采取基础试验、综合试验、创新试验三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基础试验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测试技能,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试验,使学生能够通过灵活的应用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安排创新试验,结合工程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指导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出试验方案,在学校试验室模拟完成工程现场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混凝土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测定组成材料性能、自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按自己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若混凝土性能达不到要求,再进行调整。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达到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调整,达到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顶用的培养要求。除了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应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能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讲授混凝土质量控制时,可以让学生到工地进行调查,然后写报告,进行讨论。这样即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5.教学管理应以满足工学结合为目的

所谓教学管理,主要就是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也包括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的教学管理。如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学必须在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中交替实施,要求学校能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制定出与校企合作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使培养工学结合人才为模式的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在《建筑材料》主讲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这些老师多数都曾参与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管理等工作,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参观市内建材市场、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材料的性能、生产、使用和销售情况。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省内大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使之能够尽快了解、掌握,并且与实际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形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做相结合的完美系统。

6.在网络上获取建材新标准

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27-02

实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塑造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属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步入工程设计领域的启蒙课程,其理论严谨且实践性强。依据该课程体系特点以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土木工程制图》理论课程之后紧密衔接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实践环节,时间安排在大一学年第二学期,学时为三周。

一、制图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在于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对专业基础课的重新定位应该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并不断强化工程制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工程制图的内涵,不断拓展工程制图的外延[2]。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不难,困难的是培养运用这些理论和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4]。而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具有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要依靠系统的训练,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赋予实践者本身[5]。经过课程实训,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图形和绘制图形的能力[6]。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制图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工绘图技术,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绘图技巧。实践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立足于图形分析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且对于构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开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但在制图课程实践环节开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1)传统教育的优势体现在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应试能力强等方面,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3]。(2)授课式教育模式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自学习惯[4]。(3)实践任务书往往要求学生集中完成同一项作业,会使个别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抄袭或部分抄袭别人成果[7]。(4)部分学生提出发挥个性和创新的空间不够广阔[3]。

因此,制图课程的实践环节应顺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塑造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目标。

二、建立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实践环节,改革传统授课式教学,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训练”为引导,探索建立“专题引导―自主研学―成果培育”三位一体。

如上页图1所示,包括:(1)在广泛调研与试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科专业发展与工程实践,构建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专题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建设。(2)结合专题教学,规划与设计团队任务;以多元化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团队方案研讨,搭建自主研学交流平台。(3)制定团队激励奖惩制度,完善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注重创新能力的持续性培养发展,基于创新训练项目与学科竞赛目标,培育与集成创新成果。

1.专题引导模块:以教师为主导,针对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方向,制定专题教学内容:将设计基本原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涵盖典型构件表达案例、典型工程表达案例、创新构型设计案例等,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设计需求与设计基本原理,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

2.自主研学模块:立足于小组化团队专业特色,定制团队任务,涵盖工程设计案例的表达、手工绘图与CAD绘图结合、创新构型设计与创新模型制作等内容,使强化训练任务目标明确,难易适中,既可紧密结合专题教学,又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多元化互动教学方法[8],在教师密切指导与学习信息交流平台的支撑下,以团队任务为驱动力,使学生自觉运用综合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在团队任务中,学生将深入专业图纸的认知、绘制、模型制作等实践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演练实际结构的构建实现过程。

3.成果培育模块: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合理建立团队奖惩制度,鼓励团队进行成果展示,以学习成果反馈评估教学模式改革效果;针对优秀的具备创新意识的先期成果进行重点培育,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促进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开展,集成创新成果。

三、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制图课程实践环节中培养的创新能力可归纳为:研究型思维能力、工程图形表达能力、构型设计能力、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9]。在实训过程中,结合教学资源及学习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围绕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层次创新能力的发展。

1.引导塑造科学思维模式。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对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进行调整更新,确定教学专题的切入点与落脚点;在专业试点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方向特色化教学专题,完善教学资源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减单调灌输,增系统引导”,以系统分析方法探索工程原理,倡导“学中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研究对象由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以渐进的认知思维初步培养工程图形表达能力。

2.多元化互动教学方法。结合专题教学制定“团队任务书”,明确要求其注意事项。任务内容不仅包括专业资料收集、工程图纸识读、工程图形表达训练,还包括创新构型设计实验、趣味结构模型制作等。自主研学以团队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取多元化互动教学方法[8]:学生根据学习基础以及自身专业特色定制团队任务,由组长协调统筹,既有利于发挥个体学习能动性,又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继而达到团队任务的层次化分配;互动环节实现的关键在于学习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及交流渠道的完善,充分利用电子邮箱、讨论区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课程信息,组织专题讨论等,密切学生个体、学生团队、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合理建立成果评价指标。要求团队以个人总结、文献综述、手工绘图与CAD绘图、模型制作等多角度、多层次集成团队成果,并进行团队成果展示。合理建立学生成果评价指标,将平时考勤、学生自评、团队内部互评、团队成果展示评比、教师评阅等指标皆纳入学生强化训练环节的总评成绩。通过团队成果展示评比,及时发现成果培育潜力,鼓励优秀团队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为参加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及学科竞赛等进行能力储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持续的培育环境,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践创新。

四、结语

针对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实践环节,从建立“专题引导-自主研学-成果培育”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到探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旨在充分发挥专业启蒙课程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掘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潜能,力求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卓越工程师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建类工程图学平台课程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91-94.

[2]陆国栋,谭建荣,张树有,等.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初步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1999,(4):92-97.

[3]王国顺,张旭,李宝良.引导与创新理念在“制图实践”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10,(5):123-127.

[4]邢邦圣,康俊英.借鉴CBE教育理论加快制图教学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9(4):82-83.

[5]柴诚敬,贾绍义,张晓凤,张以艳.强化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1994,(4):25-26(35).

[6]杨丽娥.开放教育《机械制图》导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17-219.

[7]刘聪敏.制图课开设计算机绘图实验的教学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2):79-80.

第9篇

2015年4月22日。土木工程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实训楼401教室开展以“拒做低头族,抬头向前看”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由第二学生党支部书记张文老师主持。

活动主要通过辩论赛和讨论会的形式展开教育及宣传。

活动开始前,由张文老师和部分学生党员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表演了一段由“低头族”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故。接着,学生党员分为正反两方围绕“手机使用的利与弊”的辩题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辩论赛结束后,张文老师通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短片告诫在座的党员不要成为低头族,不要沉迷手机。张文老师通过活动向在座学生党员征集拒做低头族的方法与对策,在座的学生党员都积极参与进来,并分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开展素质拓展,参加兴趣培训班等。都赢得了在场学生党员们的认可。

在第二党支部书记张文老师的号召下,全体学生党员在“拒做低头族,抬头向前看”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保证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同学,拒做“低头族”。

最后,第二党支部书记张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圆满,有积极教育意义。希望全体学生党员通过本次活动,真正做到“拒做低头族”的承诺,拥有阳光积极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抬头向前看。

第10篇

(1)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2)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第11篇

1.1教学内容方面

1.1.1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存在不合理

传统的工科专业中大都开设有CAD课程,根据具体的专业不同要求自然不同。目前,每个专业的教学大纲差异不大,均按一学期36学时计,土木工程CAD作为工科设计类课时设置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专业的针对性不强,不是考虑到怎么样更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只是肆意的去拓宽和拔高。主观上是为学生好,殊不知这样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2教学内容的主次不分

从授课内容上,每个授课教师每学期都要制作教学进度表。更多的老师只是注重根据教材的目录章节相对均衡的分布学时,教学内容主次不分。不是根据专业的差异,考虑讲授内容的差异与侧重,比如造价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对CAD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造价专业侧重基本知识和识图,土木工程专业侧重于综合应用。

1.1.3授课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相对孤立,作图不规范

根据教学大纲,土木工程专业CAD的授课时只是着眼于软件的应用,不考虑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在绘制图纸时,很多学生没有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要求的线型、文字、尺寸标注、图例符号的样式去绘图,从而使绘制的图纸与制图规范相差甚远[1]。不考虑CAD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内容的孤立,让学生很难建立起课程与专业之间的空间构架关系,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1.2.1平时教学对实践不够重视

目前的CAD教学没有按照其课程特点,只是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依照PPT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按章节依次罗列,教师通过文字、截图等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引入案例,妨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造成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自然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1.2.2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过程“讲练分离”

教学方法不当是学生缺乏兴趣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讲授课程时对于基本命令的操作知识点针对性不强,对教学案例把握不够,教学方法没有特点,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对于CAD学习的过程控制不够,CAD课程的特点是重在实践,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先在多媒体教室通过PPT课件集中把理论讲授完毕后再去机房集中上机练习,造成了一些基本命令的操作,因不能及时使用而遗忘。“讲练分离”造成了之前学生学习的命令变的生疏,失去学习的信心。

2改革的措施

2.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2.1.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精心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科学规范,是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2]。工科专业总体分为工科非设计类和工科设计类。对于工科非设计类专业是则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上的读图、识图,课时要求相对少些;对于工科设计类专业则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综合应用问题,重在综合实训,课时要求相应多些。土木工程专业CAD课程属于工科设计类的课程,该课程的要求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考虑CAD背景下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软件的应用,譬如天正建筑CAD和PKPM等专业软件。所以可以采用分阶段进行学习解决课时紧张问题,第一个学期学习CAD基础知识及其综合运用,第二个学期来学习天正建筑CAD和PKPM专业软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2.1.2选择教材要有针对性,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依据

目前市面上的针对CAD教学的教材很多,包括基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教材。其中存在一类教材涉及面很广,不仅有CAD三维,还囊括了天正建筑和PKPM的使用,这样的教材由于贪大而缺乏针对性,还有一类教材是实例练习很多,感觉很实用,仔细研读发现是属于CAD课程应用的提高版或者是拔高篇,对于初学的学生并不利。所以尽量选择国家规划系列教材,而且内容要言简意赅,章节的分布主次分明,学生使用起来比较顺手。通常工科类的课程带有一定的技术性,目的就是要求会应用,相对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围绕教学大纲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授课的内容更要以教材为依据,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适当的侧重和调整。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课下自学必不可少,以教材为依据的教授让学生自学起来能有据可依,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1.3教学内容与制图课程建立联系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土木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CAD》的先修课程。《土木工程CAD》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能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的要求应用CAD软件进行建筑、结构的辅助设计和专业图纸的绘制。这个制图规范与《土木工程制图》中的手工制图所要求遵循的建筑制图规范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工具不同。要想把《土木工程CAD》能很好的学以致用,前提是要了解和掌握建筑制图规范,比如线宽的要求,线型的要求,这样绘制出来的图纸才能符合专业的要求、符合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制图课和CAD课同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渊源。若是两门课由同一个专业老师来教,则更有利于绘图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建立。

2.2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

2.2.1以理论为先导,但避免“讲练分离”

土木工程专业的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强化练习。改变传统的“讲练分离”的教学模式,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机房边和学生上理论课,边演示一些命令的操作,每节课要留一定的时间和作业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每次上课,教师对上节课的作业给学生进行详细的操作和分析,避免“讲练分离”,从而不断的巩固和强化知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比较适合目前《土木工程CAD》课程的教学。

2.2.2注重“案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3]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到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问答问题的形式,对案列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土木工程CAD》的讲授过程中,涉及到基本命令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两个阶段。在基础命令的使用上,都是一个命令又一个命令的重复,学生很快就对这些命令感到厌烦和疲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常见的建筑构件营造专业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譬如讲到“样条曲线”命令的使用时,我们就可以结合怎么来表达圆形木材的横断面纹理,或是表达山区平面地形的等高线;在讲到阵列命令的使用时,可以围绕怎么来排布一个教室的桌椅来展开;尺寸标注和文字书写可以借助于已经画好的建筑图形进行尺寸和文字的标注,使图纸更加清晰。围绕知识点设置这些适宜案例,让学生带着对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教学[4]是结合实际给出的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思考问题,相对完整的理解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为主线,教学内容隐含于其中。一套专业图纸的完成需要CAD课程中综合知识的运用,在基本命令学习完之后,进入综合知识的运用阶段。如果要熟能生巧必须要多练、多动手。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避免学习过程的单调枯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说,可以给出绘制某建筑的楼梯详图或者是一个整套的建筑施工图的任务,来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案例”教学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任务驱动”主要应用于综合技能训练。采用“案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土木工程CAD》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CAD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和“任务”的合理选择和设置很重要,选用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及构件形式,营造一个好的专业氛围。“案例”和“任务”的设置不能太难又要有循序渐进的效果,所以有专业背景的老师讲授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利。

2.2.3改变考核方式,重平时操作

传统的CAD教学最终的考核采用与理论课的方式一样,期末考试分配70%,采用闭卷的形式,试卷的类型主要是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采用这种纯理论形式的考试误导学生不重视操作,只是死记硬背。相比之下,期末考试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在机房进行,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电子版的文件,老师完成阅卷的这种方式更适合目前转型发展的需求。CAD课程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操作和应用。所以无论是学习过程和最终的考核方式都要体现到重操作、重实践的课程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化;情境教学;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均在封闭的教室进行简单授课,仅能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只能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如何开展,便成为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的研究课题。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2]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细化教学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误差知识;(2)掌握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观测、水平角观测、水平距离观测;(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2)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3)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它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知识目标的选取对应能力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现场的常用必备技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目标。能力目标应在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的常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术技能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项目化实施很有必要,也需要花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2项目化实施

将建筑工程测量拆分为三大技能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普通测量技能、专业测量技能再讲这三大技能拆分为七项情境,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对应的十次实训: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测设、地形图应用、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七个学习情境、是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包括若干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而构成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测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训,每一项实训均制定实训任务书以及记录观测数据用的外业记录表,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一项实训技能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再去进行实践,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实训工作的原理,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性,通过实训环节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牢靠地掌握测量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最终构架成职业技能体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较好的技术技能铺垫。

3项目化教学成果

通过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细化,实现项目化情景化教学,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效较好,真正培养学生建筑测量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后,由学校牵头组织测量技能大赛,以测量大赛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的竞赛,再次让学生强化测量技能。学生以参赛的心态去比拼技能,对原有的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通过比赛的宣传也为以后的新生学习测量起到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最后评选出单项技能优秀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优胜小组,这样既能起到让每一位参赛选手提高自己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再者,积极组织测量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取测量员证书,证书的获取是测量技能的一种鉴定和认可,也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为最终形成职业面向的就业能力提前作好铺垫,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门课程的讲授思路也许是一个大学新生培养正确专业学习思路的指引。

4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如何将教学知识合理地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还对实训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就需要对应的场地支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精心的设计。有了实训基地后还需要购置匹配学生数的仪器台套数,这些仪器应优先考虑工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常用品牌仪器。唯有建立好实训基地,配置好硬件设备,才能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细化的十次实训作好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的开展,需要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置情境教学,进行十次实训,开展测量大赛,组织测量员考证,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仪器。为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助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最终形成职业就业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成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实践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输送保障,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体系,也为其他课程的项目化开展提供模版和参考,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化项目化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天宇.《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4(14).

[2]裴俊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科技,2010(15).

[3]陈万鹏,陆天宇,郑惠虹.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