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房施工总结

机房施工总结

时间:2023-01-31 10:4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房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房施工总结

第1篇

2020年已近尾声,全年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就工作职责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一)无线工程建设

突出工作重点,深入落实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工作有效性

根据市公司下达的全年无线工程建设任务指标、建设时限,分解落实到月度计划内,再细化到周报,实现了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控制。

1.截止10月底,完成GSM19期及19期疑难站点、19期搬迁建设规模15个站点中的14个基站的签约,进场13个,在建2个,完成11个,交维8个;

2. 截止9月底,提前完成TD五期13个基站的设计查勘、改造、开通与交接工作;

3. 截止10月底,完成TD六期19个规模中7个签约;

(二)驻地网建设工程

根据市公司下发建设规模,分解指标,落实工作任务。

1、截止9月底超前、超额完成全业务驻地网一阶段建设50000户指标

2、截止10月底完成全业务驻地网二阶段建设规模9505户指标;

(三)传输机房建设工程

1、OLT接入机房建设

1)、截止9月底,完成一阶段接入机房建设规模7个机房开通、交维;

2)、截止10月底,完成二阶段接入机房建设规模3个的开通;

2、汇聚机房2个建设规模

截止10月底完成2个签约,一个进场施工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1、无线工程的签约进度的把控难度较大,规模中的基站都是往期工程遗留项目,虽有第三方参建,可是网优所选的范围都是敏感区域,第三方也望而却步,可见难度之大。下步计划将加大对参建的第三方把控,尽早的让第三方参与进来,做到早走早开。启动全员劳动竞赛,发动更多的人力资源,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建设,提高建设效率。

2、驻地网建设工程牵涉到的因素众多,材料的到位是工程建设的首要因素,前期由于市公司的缺货、设计院的平台提交失误等等因素造成材料的到位滞后。后期将与市公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加强设计单位管理力度,确保物料及时到位。

3、驻地网建设中的地址漏导,施工不符合规范等现象存在,后期将协同监理加大施工巡视力度,提升施工质量。

3、传输机房建设工程,主要存在配合部门的协调问题,在接入机房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传输、全推、动力等部门协调,存在推诿的现象,后期需要进一步梳理流程,加强沟通。

4、对于监理工作方面,提高监理的能动性,积极利用资源,最终达到分担工作量的目的。

三、2021年工作思路

1、无线工程部分:

1)根据市公司下发的建设规模,提前酝酿建设思路,积累以往建设经验,制定详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2)针对特殊敏感疑难站点建设,加大工程协调力度并引入第三方或更多的资源来提升无线前期工作质量,尽量规避或减少投资风险。

2、驻地网工程建设:

根据下发建设规模,严格执行驻地网建设规范,把控施工进度,协同监理单位提高巡检次数与质量,积极配合完成合作单位的协调工作。

第2篇

关键词:高山;无线电;监测站;防雷;措施

引言

高山无线电监测站由于架设位置高,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目标,造成监测设备遭受雷击损害,因此高山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一直备受关注。山东省泰安无线电管理处的一座高山监测站位于泰山主峰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海拔1533.7米,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监测站,山东泰安年雷暴日28天,属于中雷区,泰安的这座高山站建站十余年,几乎未遭受雷击灾害。本文对该监测站防雷设施进行了技术调研,对高山无线电监测站几点重要的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图1为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及部分防雷设施。

1防雷措施分析

1.1高防护等级设计标准

泰安高山站与山顶的气象站共址,按照《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划分,气象站很难归入第一和第二类建筑物,但防雷设计人员反映实际设计施工标准不低于第二类建筑物的防雷等级,也就是高防护等级设计标准是高山监测站雷击防护的设计施工保障。目前,在即将的《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中,将无线电监测站划分为两类:位于强雷区或多雷区的无线电监测设施以及位于山顶、海边、河流附近等雷击风险较高地带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应划分为一类,重要性和设备价值较高的无线电监测设施也可划分为一类;不属于一类的其他无线电监测设施划分为二类。从分类标准中可以看出,高山监测站可按一类防护等级进行设计,为高山监测站防雷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1.2高性能接地网

高性能的接地网是高山监测站防雷工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所有的雷电流都通过接地网进行泄放,而高山监测站通常土壤中岩石较多,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另外山地地貌复杂,必须依据地形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施工,尤其是部分山地为国家保护区域,施工范围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这对接地网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位于泰山气象站内,泰山岩石多为变质岩,电阻率高达102欧姆•米至105欧姆•米,理论上接地网很难做到低电阻。而泰安高山站借用了山东泰安气象站的接地网,2017年接地电阻测试结果为1.09欧姆,远远低于国标规定值(<10欧姆),雷电流释放效果非常好。根据泰安防雷办提供的设计资料,泰安高山站接地网采用了总长约为1580米的40mm×4mm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极、1.5米长的50mm×50mm×5mm的角钢作为垂直接地极,并且沿水平接地极加注了大量的降阻剂,设计分布图见图2。根据图纸数据计算,接地网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无线电监测站的机房、天线塔1和天线塔2等设施可以就近接地。设计人员还反映,实际施工时在山顶根据地形和岩石分布情况,尽量扩大接地网分布范围。经过技术调研和查阅资料,高山接地网通常使用“深井”技术,就是在合适的土壤位置,通过打深敷设垂直接地,将接地网向纵深扩展,进一步扩大接地网面积。接地网采用抗腐蚀性材料,增加接地网寿命,这与平原接地网设计原则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综上,高山监测站接地网设计施工的要点可以总结为三点:扩大面积、加降阻剂和“深井”辅助。

1.3新型避雷针

高山监测站由于地处山顶,因此避雷针接闪次数肯定高于平原监测站,那么对避雷针(接闪器)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山东泰安气象站在10年前就采用了法国提前高性能放电式避雷针,大大增加保护半径,在实际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验证。普通避雷针对雷电的吸引力有限,其保护范围也十分有限,并且避雷针和引下线在流过雷电流时,所产生的电磁场,会损坏其作用范围内的系统和设备,造成雷击二次效应。目前随着防雷元器件技术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型高性能避雷针,见图3,主要有优化避雷针、闪盾避雷针和提前放电避雷针等。主要特点是:对雷电吸引力强,保护范围大,显著减小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和引下线时的雷电感应,降低雷电流入地瞬间的地电位反击;对雷电流的幅度衰减大于80%;雷电流前沿上升陡度(di/dt)下降到之前的1/33;冲击通流容量大于300kA;在相同的安装高度下,比普通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大数倍等。

1.4高等级的机房屏蔽

屏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防护雷脉冲的措施。通常机房会采用接地网格和静电地板的方式加强机房屏蔽,而高等级的机房屏蔽会对机房外墙加屏蔽,进一步提高屏蔽等级。经过调研,泰安高山监测站使用的机房外墙内除了自有钢筋作为屏蔽网以外,还在墙内敷设了金属网,提高屏蔽效果。外墙屏蔽施工图见图4。可见高山监测站在预算允许范围内可适当提高机房的屏蔽等级,例如采取六面金属网格屏蔽、设备装入金属机柜、使用金属门等方式,避免破坏墙体的同时又提高了机房对雷脉冲的防护等级。

1.5注重施工细节

防雷是一项工程,细节决定成败,防雷施工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设备等电位连接、SPD馈线安装位置、焊接点防腐处理、信号线和电源线布线等。调研中发现泰安高山监测站机房内做了大量的等电位连接,墙上塑铝板的固定架都进行了等电位连接,见图5,可见施工过程非常注意细节处理。

1.6重视后期的运维保养

再好的接地工程,没有后续的维护保养也会出现防雷漏洞,气象站和泰安监测站非常重视维护保养,每年定期做了大量的运维工作,其中就包括防雷设施保养,尤其是雷雨季来临之前和雷击发生后做好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工作。

2结论和建议

从本次对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防雷设施的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可见高山监测站防雷措施对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非常必要,泰安高山监测站防雷工程经受了长时间检验,实现了良好的防雷效果,最后有以下建议供参考:(1)高山监测站防雷措施必须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是防雷设计的理论依据;(2)高山监测站在最初建站选址时除了考虑信号接收性能外,还需将地理环境因素加以考虑,例如土壤电阻率、岩石结构、是否为风口、植被是否可以破坏和恢复等;(3)高山监测站如果为自建,可以在建设之初就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在地基内加降阻材料,降低后期接地网设计难度;(4)新型避雷针可以组合使用,有意识地转移雷电接闪点,实现保护重要目标的效果,例如闪盾避雷针和提前放电式避雷针组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良,万峻.对短波固定站测向系统防雷方案的探讨[J].中国无线电,2014,01:68~69

[2]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潘忠林.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

[4]NFC17-102-1995,法国(建筑物)防雷标准[S]

第3篇

当前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电脑,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涉及到电脑的运用,为了能够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而这就涉及计算机房工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计算机机房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符合设备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应用目的,这样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为人们提供质量过关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工程。

2分析计算机机房位置的选择以及设备布置

计算机机房需要在某办公大楼建设,楼层有9层,其中楼内房间总数为300间左右,总共有450个信息点,经过考察之后发现在2、3、7层都有空房作为计算机网络机房,投入成本为110万元。第2层楼空房处在整层楼的中间,面积大约为40m2。第3层楼空房处在整层楼的中间稍偏位置,面积大约为80m2。第7层楼空房同样处于楼层中间,面积大约为120m2,离电梯比较近,计算机设备运输比较方便,然而房间面积太大,造价超出了投资金额,并且与2、3楼相比,离楼顶最近,雷击的可能性较大,当前就算是应用防雷系统也不能确保百分百可靠。所以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将第3层楼的空房作为机房,这主要是因为该楼层交通方便,变压器就在附近,电力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与中央空调主机所在的位置相距较远,这样就不会受到强振及强噪声源的影响,此外附近没有强电磁场干扰,有利于布线的施工。在设备布置方面,第3层楼空房有80m2,可以将20m2隔离出来作为两个工作间,剩下的60m2可用于设备间,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容纳10余个标准网络机柜,而且还能够容纳2个精密空调及其相关的设备,其中每个设备的距离设计为1.5m,而每个机柜侧面距离设计为1m左右,走道的宽度设计为1.5m左右,然后还需要改造房间的门,主要是安装钢制防盗门,并且在原来4个窗户的基础上,再改造一个窗户,这样就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满足计算机机房的条件需求。

3分析计算机机房环境的设计

本次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中央空调,并且在出风口的位置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气的含尘浓度。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温控的可靠性,还另外安装了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系统,选用的是艾默生-力博特品牌,型号为DEM012,这种类型的精密空调具有以下几点的优势:①不仅制冷效果非常好,而且节能效果也好,同样时间的运行条件下,与普通空调相比,可以减少20~30%的能耗;②恒温恒湿效果显著,精密空调本身具有良好的大风量、小熔差设计,高显热比符合计算机网络机房的要求;③空调本身具有低噪声设计,使用寿命也比较长;④精密空调本身具有超宽输入电压设计,同时拥有良好的相互自检功能,并且还具有独特的缺相保护功能,只有有电就可以实现自启动,或者自行设定启动时间;⑤精密空调本身就配备有标准的网络接口,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如果在中央空调停止运转的情况下,机房设备将不能得到良好的散热,这时就可以开启精密空调系统,使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装修的过程中,机房主要是采用铝合金吊顶,全面设计了防静电地板,而且在一些承重较大的区域,都在地板上安装了角钢。另外,在对网络机房窗户进行改造的时候,使用双层窗户,门也安装了防盗门。还对机房门窗、管线入口等各个位置进行了密封,重新粉刷了墙壁。因为起初在选择机房位置的时候就避开了干扰和振动源,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次进行噪声及振动控制。

4分析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使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正常运行,设计人员需要重视正常运行的设计,在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供配电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计算机设备供电系统,另外一类是机房辅助系统,这两种类型设备的供电全部都是来自UPS电源,通常都不能连接其他电气设备。一般来说机房辅助系统不仅涵盖了通风以及维修测试设备,而且还涵盖了照明以及消防设备,而计算机设备供电系统是整个机房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最高负荷级。所以为了确保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施工人员在安装的时候适当增加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通常都是在配电设备的前端位置增加。同时UPS电源还拥有以下的几点功能:①发生故障的时候,UPS电源还能为机房设备提供静态旁路开关供电,而故障解决之后,UPS电源可以自行转为正常供电;②当对UPS电源进行维修的时候,能够为机房设备提供手动旁路开关供电,一旦恢复就可转为正常供电。

5分析计算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

机房在设计防雷接地系统的时候,主要是选择德国OBO的设备,施工人员在正式铺设防静电地板之前,需要先在地板下设计一个防静电地网,并且在计算机网络机房设计三位防雷插座,同样选用OBO公司的产品,同时在输入配电柜里安装B级防雷器,选用的设备型号为OBOV25-B+C/3+NPE,输出配电柜做同样的处理,这样机房就可以实现双层电源防雷结构。此外还需要在主要设备的前端设计C级防雷器,选用的型号为V20-C/3-PH,然后再实行交流工作接地操作,以此达到安全保护接地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防雷接地焊接到接地汇流排,直流工作接地作同样的处理,进而再通过铜包钢绞线将其引入楼层背面。施工的时候先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再将一定重量的接地降阻剂填入,此时还需要将接地金属棒掩埋在坑中,并且将经过焊接处理的铜包钢绞线埋入坑中,进行回填。

6分析消防与安全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机房的电源非常多,设备也很昂贵,所以不仅需要在设备区安装烟感监测器,而且还需要在工作间安装烟感监测器,同时还要在防静电地板下安装烟感监测器,吊顶内、吊顶下也要进行安装,这样机房才会有声光报警性能。在计算机网络机房内安装干粉灭火器,这样才能降低机房的危险性,确保机房的安全。

7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空调机房 振动 固体传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umber of high level commercial buildings, buildings for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 star grade Hotel are growing greaster. Meanwhile, Equipment unit noise problems in some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end to be ignored.Taking a high grade office building air-conditioning room noise management as examples,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ise overweight,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reatment scheme and the final effects.

Key words:Air-conditioning RoomVibrationsolid-borne sound 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P7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高档写字楼、高档商业大厦和高级星级宾馆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未采用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导致各种机组设备的噪声问题,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本文以某高档写字楼空调机房噪声治理的实例,分析噪声超标原因,并简述治理的方案及最终效果。

2写字楼空调机房描述

某写字楼外表面为玻璃幕墙,幕墙结构为凹形,机房处在玻璃幕墙的凹形结构外,幕墙内为办公室和休息室,机房内高约4米,长约7米,宽3.6米。机房内放置11台空调室外机。机房内噪声较大,主要是对隔壁房间的影响最大。

图2-1 某写字楼外景

空调室外机座安装的隔振垫选用不合理,触摸机组基础感到明显振动。机房内噪声高,机组距离隔壁房间的玻璃墙面距离不到50公分,施工困难,风管支撑未做隔振处理,排风百叶框架强度不够,发出哗哗的振动声。

3 现场测量

对机房进行大概分析,机房对隔壁房间的噪声源主要有4个:空调机组、穿墙铜管、排风风管和排风百叶。选取典型点进行测试,如图3-1所示。

 玻璃墙外的机房内:机组和墙面之间取5个测试点分别为1S、2S、3S、4S、5S;

 玻璃墙内的:前台区域取2个点,测试点分别为9S、10S;

 玻璃墙内的:休息室区域取4个点,测试点分别为11S、12S、13S、14S;(休息室门开启状态)

 玻璃墙内的:休息室区域取3个点,测试点分别15S、16S、17S;(休息室门关闭状态)

图3-1 现场测量位置图

现场测试条件如下:

 测试环境:温度27℃-34℃,

 测试标准: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测试背景噪声:23dB(关闭室内空调)

测试的几个典型数据见表1,室内空调未开启。

表1

4 噪声治理要求

由于敏感点在休息室房间,根据GB22337-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A类房间,昼间45dB(A),夜间35dB(A),从测点看出,声压级高出要求5-10dB左右。

5 噪声方案分析

结合现场勘查的数据,休息室内的噪声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房内噪声:机房排风百叶一侧近似为开阔区域,所以机房内部混响声对其房间影响远小于机组发出的直达声。治理方案是在机组和休息室墙之间加入吸隔声屏,隔声量不低于表2中的数值。

表2

2)室外机固体传声:室外机座下安装的隔振垫选用不合理,触摸基础感到明显振动。治理方案是安装隔振器,阻断固体传声。

3)冷凝铜管振动:机组有一排冷凝铜管穿墙进入休息室,穿墙处没做隔振处理。治理方案是冷凝水管用隔振吊架支撑(见图5-1),并在穿墙处做隔振处理。

图5-1冷凝水管用隔振吊架支撑

4)风机盘管噪声:空调盘管有通风风机的噪声传播,风管没有消声器和隔振吊架。治理方法是安装消声器并做隔振吊架。顶部天花装饰已安装,天花上空间较小,施工难度大。

5)休息室门:休息室门关闭后有明显振动,休息室门所在的墙与玻璃外墙之间是刚性连接。需要在隔墙和玻璃墙之间做隔振处理。

6)其他噪声,机房内风管振动和排风口百叶振动。治理方法是采用隔振吊架和增加阻尼。

6噪声治理分析

不同的噪声源对控制点的贡献有大有小,所以噪声治理宜选用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方式来分步进行,上述6种噪声的治理优先程度见表3。

表3

7治理结果

完成第四个优先处理项目后,客户现场勘查,对噪声治理效果非常满意,决定就此验收,治理工作到此为止。

8项目总结

通过实施本项目,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并有更深的体会,尤其是通过噪声源的分析,进行分步治理的方案,即缩短了工期,又减少了治理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也为以后实施更大的、更特殊的此类项目奠定了一些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大猷,等.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第5篇

关键词 暖通空调 施工管理 技术难点

暖通空调设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施工技术关系到管道工程以及图纸设计等关键技术,我们作为专业的暖通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把握好每道施工环节,保证建筑物的暖通系统正常使用。

一、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方面

对于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在图纸标注不足的情况下按图进行施工,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只能装在不该安装的位置或标高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遵守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

1.根据管道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建筑物中的管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产用水等;(2)排水管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消防排水、雨水、其他排水等;(3)中水管道:包括中水收集及中水供应;(4)热力管道:包括采暖、热水供应及空调空气处理设备中所需的蒸汽或热水;(5)燃气管道: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之分;(6)空气管道:包括通风工程、空调系统中的各类风管,以及某些生产设备所需的压缩空气管;(7)供配电线路或电缆:包括动力配电、照明配电、弱电系统配电等,其中弱电部分包括共用电视天线、通信、广播及火灾报警及智能建筑系统等。

2.管线工程综合设计时各专业管线互相避让的原则如下:(1)小管道避让大管道;(2)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3)新建管线避让原有管线;(4)压力管道避让重力自流管道;(5)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6)冷水管避让热水管;(7)低压管避让高压管;(8)空气管避让水管(指管径相近时)。

(二)设备噪声超标方面

设备噪音主要来源于空调末端设备碰撞,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安装产生,尤其是安装所产生的噪声不容忽视。暖通空调除自身专业外还涉及建筑、声乐、结构等各专业,噪声控制需要各专业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三)空调水系统水循环

水系统中央空调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施工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造成管道循环不良的原因是:一是管道因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中没有协调处理好,造成管网出现许多气囊,影响管网循环;二是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不干净,直接造成空调水系统堵塞。

(四)水凝结

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会出现结露滴水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凝结水排水管的坡度小,或根本没有坡度而造成的漏水。

三、施工技术难点的总结

(一)设备噪声超标处理

1.设备安装。新风机、空调机安装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风机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新风机组与水管采用软接头连接,风机盘管采用弹簧吊钩,风机盘管与水管采用软管连接。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比如在空调机房内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以防止设备噪声外传,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以增强吸声效果。

2.水管安装。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填封。

3.风系统安装。风管制作安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在风机进出口安装阻抗消声器,新风进口处采用消声百叶,风管适当部位设置消声器,风管弯头部位设置消声弯头,空调和新风消声器的外部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温,与静压箱一样其内贴优质吸音材料。由于送酬风管均采用低风速、大风量以降低噪声,风管截面积比较大,如果风管安装强度及其整体刚度不够,就会产生摩擦及振动噪声。建议风管吊架尽可能采用橡胶减振垫,确保风管不产生振动噪声。

4.冷冻水管主管支架安装。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程安装经验发现噪音会沿冷冻主管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对设备运行带来一定的损害。经过研究、试验,对刚性支架做出改进,即在原主管刚性支架上加装弹簧减振器,使振动及噪音被在楼板与刚性支架之间的弹簧减振器有效消除。

(二)解决水循环故障方法

1.注重管道质量。基于循环冷却水的以上特点,要求管道连接方式考虑温度、水压、耐腐蚀、间隙使用故障,例如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管线坡度和标高、安装排气阀等方法改善水循环故障,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强的操作意义。

2.改善水质。对冷却循环水进行处理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对于冷却循环水系统,可采用物理法进行水质处理,进行连续排污。

(三)水凝结解决方法

1.在设计管道时,管道的长度和坡度都应适宜,否则会出现滴水现象。管道的安装和布置要适合冷凝水的尽快排出,必要时可以设置水封装置。

2.注重材料的保温。风管与冷冻水管必须注意保温,管道的保温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保证其完整性,另一个是密闭性。管道保温的完整性要求不允许出现冷损的存在的,一旦存在冷损的表面,都应该进行保温材料敷设隔热处理。而保温的密闭性则要求保证所以保温层面都不允许有任何破损,必须保证密封不透气。

(四)加强各专业配合

在中央空调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之间的配合,往往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良好沟通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工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工艺对土建的要求。(1)未将通风管道在混凝土墙、楼板等处预留的孔洞尺寸提供给土建专业,并落实到土建图纸上,造成施工时现凿洞,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甚至影响了建筑结构强度,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吊装孔、人防工程的通风管、测压管等预留孔洞预埋工作若做不好将难以处理。(2)对土建未提出风道具体施工要求。如对通风竖井砌砖时应该用水泥砂浆抹面,保证风道内壁光滑不漏风。(3)对机房排水未提出要求,结果出现机房无排水设施。冷冻机房应设排水沟和就近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带水位控制器的排水泵。特别是地下室设备较多,冷水机组、过滤器等都要定时冲洗,万一系统跑水且机房内无排水设施,就会发生设备被淹事故。

2.设备专业与土建专业间的协调。传统的敷管方式是在梁下吊设,当管道多时务必使层高加高。但事实上这些管道是相对集中的,因此使整个楼层提高显然是不经济的。假如在结构设计时,在梁内预埋金属套管,让一些不太大的管道穿梁敷设,既有效利用空间,又省去支架吊架,结构上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第6篇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及根本保障,可以说基础设施成功了,整个信息化系统就成功了一半,日后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就会得心应手。当然,如果基础设施没有做好,那么随着信息化系统逐步投入使用,这些问题和缺陷就会逐步暴露出来,而处理这些问题和缺陷,就会占用管理人员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企业若正处在信息化系统的规划阶段或者准备改造目前已有的系统,那么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1机房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是基于办公网络系统建立起来的,所以机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因为机房在大部分时间里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也常常在建设中没有受到过多重视,这也是日后机房容易成为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在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机房的位置:机房必然要向外布设线缆,考虑到走线方便,机房宜选择靠近弱电管线的位置,若机房距离管井较远,则建议在不影响楼体结构与外观的前提下为机房向外走线留出相应管道位置。

同时,为避免夏季暴雨进水,机房一般不建议放置在地下室,若机房一定要放置于地下室,则需做好防水,同理,若机房位置在最上一层,也要注意做好楼顶的防水,因为机房一旦大量进水后果往往就是灾难性的。

(2)地板承重:现在的机房一般都需要配备不间断电源(UPS)以供意外停电时使用,UPS的蓄电池重量非常大,若使用高容量电池,电池组的重量有可能达到300-500公斤,大型机房往往有多个蓄电池组,重量可能还会更大,这就要求机房的地板必须有足够的承重能力以确保建筑安全,需根据电池组的重量予以设计,最低也要达到500公斤/平方米,这一点可在建筑物设计时予以规划,也可进行局部加固以达到要求,但都需要在机房装修前完成。若机房地板承重能力小于300公斤/平方米,则只能使用放电时间较短的低容量电池并减少电池组数量。

(3)电路系统:机房耗电量较大,一般建议为机房单独设立供电线路,以与减少其他房间的电路相互影响,同时,为了能够使用一些特殊用电设备(例如机房专用空调等),除了常用的220V电路以外,建议也同时在机房内设计380V的电路。

(4)通风与空调:由于机房内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自身都会散发热量,为确保机房温度不会影响设备运行,机房均需配备独立空调系统,考虑到机房内的空调将会24小时不间断运行,因此建议在预算允许时使用具备无人值守连续运行能力的机房专用空调,至少也应使用商用空调,不建议使用家用空调,因为家用空调并非为连续长期运行所设计,同时空调的功率及制冷量需足够,若过小不仅效果差还会降低空调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机房的窗户必须是可打开的,但平时需保持关闭以避免雨水及沙尘进入,空调失效时应在有人管理条件下开窗降温。

(5)空间安排:机房的空间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也会有由于种种原因面积不是很富裕的情况,无论机房空间是大是小都必须合理利用,尽可能的为以后升级改造留出空间来,主要的方法包括有使用端口数较多的交换机、使用机架式服务器、尽量使用全高机柜等,但是在设备紧密排列的同时需做好散热及通风,尽量使用安装有风扇等具备通风散热功能的机柜。

(6)机房建设标准:建设机房时可参考已有的一些国家标准(例如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以确保机房符合有关单位的设计要求。

1.2楼与楼之间的线路

许多企业并非只有一座入网办公楼而是多座,这就涉及到了楼与楼之间的线路连接,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若不同入网办公楼位于一个园区内距离较近,可采用光缆连接(若为相邻建筑物且连接线缆全线长度能控制在100米以内时也可使用室外双绞线),线缆可架设于弱电使用的电线杆上以节约成本,预算允许并具备施工条件时也可采用地下管线,由于可能会涉及室外公共设施部分的施工操作,因此此类施工建议事先征得相关主管单位的同意并履行相关手续,若办公楼较多,所有线路都从主机房引出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可考虑在办公楼中的较重要建筑物设立分机房,提供线路连接汇聚点的作用,分机房的建设标准可参考主机房。

(2)出于防盗及保护相对脆弱的设备及接入线材(例如光纤)的目的,普通入网接入的办公楼建议设置网络机柜作为网络接入使用,其大小应满足使用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扩充空间,机柜与机房一样应首选靠近弱电管线的位置,如果是放置在公共区域(例如楼道、弱电间)的机柜,则必须上锁并由管理人员或专人保管钥匙。

(3)若办公楼距离过远、有公共区域建筑物阻隔等原因无法使用线缆直接连接,例如不在一个园区甚至不在一个城市行政区内,那么就只能考虑其他的连接方式了,两地很有可能要自行建设网络与机房,距离不太大(10公里以内)预算允许并具备施工条件时,可使用微波无线连接,但容易受天气及温湿度影响;或者使用VPN等方式将不同的办公网络以虚拟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1.3机房及设施安全

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说,机房的重要性很大,所以机房的安全也是需要特别受到重视的,机房、机柜及相关设施的安全主要有使用者限制、安全监控及基础设施安全这三方面:

(1)使用者限制,如果机房和机柜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谁都可以进入,谁都可以打开机柜,那么其安全性可想而知,因此,如果是机房,至少要使用防盗门和防盗窗,条件允许也可采用IC卡、指纹等身份鉴别设备,如果是楼内接入机柜则必须上锁,目的就在于确保使用者是受到控制的;

(2)安全监控:机房、机柜与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并不在一起或者管理人员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直接观察运行状态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而如果不是24小时有人监控制度,下班后系统也是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运行的,因此需要采用技术手段确保管理员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系统的运行状况,比较常用的办法有在系统中开放远程登录端口以供管理员或授权人员远程登陆系统,再有就是使用专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系统,方便管理员时刻查看机房内温湿度、设备运行状态等,甚至可以考虑在机房内、机房门外、机柜周边安装摄像设备并给予管理员查看视频监控的权限。当然,管理员还是要注意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依靠远程监控手段,定期的人工巡视与检查也是必要的;

(3)基础设施安全:简单的说就是消防安全与用电安全,机房必须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可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管理员应做好此类灭火器使用时的自我保护培训以免因窒息等原因伤及自身。同时,电路需保持电压稳定,使用UPS的机房一般不需要额外增加稳压设备,而接入办公楼的机柜可视情况使用。

2管理与制度

相对于技术与硬件,管理与制度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是在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为其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方案与规章制度,可以从行政管理层面上确保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是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持,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

(1)明确信息化工作岗位编制与管理机构,以及管理范围及相关权限,避免发生岗位管辖与归属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导致的日常管理工作混乱;

(2)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信息化工作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制度的完善也会对相关责任做出更明确的指导。另外,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其管理制度也往往是根据相关技术工作制定的,随着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很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的对制度进行修改以符合新的技术要求;

(3)确保系统管理员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能力。

3运行与维护

相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日常的运行与维护可以说是相对来说工作量小了不少,但是建设是个短期的过程,而运维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设备,同样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不太容易注意到的或者很容易被忽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作为存储大量数据的地方,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的价值经常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比设备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很多,虽然从整体上讲,只要维护得当、管理到位,数据丢失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一旦发生往往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果没有使用热备冗余系统,那么定期的备份工作一定要做好,至于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用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了,在技术条件允许时可采用自动备份(包括完整与增量)系统以减轻人工操作压力,无论是自动备份还是热备冗余系统,都需要定期检查是否正常能够使用,以免关键时刻失去作用;如果采用人工备份,其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但建议间隔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2)依靠技术监控的同时重视人工管理:为便于监控及管理系统运行,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正如前面所述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管理,典型的例子有服务器散热及零部件状态、线路老化程度、设施线材的牢固性等,目前都还是完全依赖人工检查与维护才可以的,所以管理员在这一点上不能犯懒,不管监控技术再怎么先进,自己也要定期的亲自去看看;

(3)在平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及练习:不要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很低就放松对意外情况的预先防范工作,就算再低的概率,一旦发生若没有应对措施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所以在平时就要做足一切准备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本单位系统的情况及特点,制定好完善并适用的应急应对方案,包括数据备份、意外情况应对及报告与检讨制度等,其中涉及到技术操作的步骤,需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前提下经过实际测试与检验,证明其具备可用性;

②作为管理员,需定期复习与练习应急方案实施方案尤其是技术操作部分,时刻都要保持熟练使用的能力,以确保发生意外情况时不会手足无措。

③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与技术改进发展,适时调整意外情况的应急应对方案。

第7篇

题目: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

一、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1]。案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成都国金中心净用土地面积82亩[2]。为香港九龙仓投资的西部地标性建筑整个项目设计由4座塔楼及裙楼组成,包括超五星级酒店、高端写楼、高档酒店式公寓及高品位住宅等,其中主楼双塔最高达248米[3]。2007年9月香港九龙仓集团在成都以8800万元/亩[4]。总价72.4亿元拍下了位于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春熙路片区82亩土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高档次、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标性建筑物,将引进数百个中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商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出名的国际名牌、港澳名牌,再加上其九龙仓本身之马哥孛罗酒店等,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今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贸金融中心[5]。

关键词:电气设计;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气控制;电机;制冷机房;水泵

1.前言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能、电子、电器设备及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和改善人民居住或工作的生活环境的电、光、声、冷和暖环境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6]。它是强电和弱电与具体建筑的有机结合[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关供配电、照明、消防、防雷接地、通信、网络等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并进一步向多功能的纵深方向和综合应用方向发展[8]。建筑电气设计是在认真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电气的设计,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物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节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9]。

2.设计内容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10]。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11]。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12]。

3.设计依据

1)中户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736-2012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CB50067-97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B50189-2005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43-2002

4.总结

本次的文献综述内容主要是对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的一个概述,简要说明了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应该做些什么系统的设计,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这段时间的工作的一个汇报[13]。并对一些规范和国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以后的毕设做一个铺设[14]。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是对变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电话系统、消防系统等的一个设计[15]。对这些系统的初步了解可以确定以后电气设计的方向,对之后的毕设起一个带头作用[16]。从对电气设计的迷茫到初步的认知,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解收获的是实践知识,本次的文献综述对之后的毕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参考文献

[1]刘思亮.建筑供配电.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4~176

[2]孙建民.电气照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6页

[3]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谢浩.住宅照明的处理和选择方法[J].住宅科技,2009,(02)

[5]刘宇.浅谈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硅谷,2008,(05)

[6]张言荣、高红、花铁森.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俞丽华.电气照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0]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83页

[11]陈一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43页

[12]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9页

[13]刘思亮.建筑供配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4页

[14]杨光臣.建筑电气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8页

[15]Frantz,J.m.Jdy.Intracanopylightingreduceselectricalenergycitilizationbyclosedcowpeastands.LifeSupportBiosphere,2001,7:283-290

[16]N.Shdbolt,Ambientintelligence.IEEEIntell.Syst,2003,18(4):2-3

[17]NTayfunAmur.Cost,guestimpactdriveterrorism-securityplans[J].HotelandMotelManagement.Vol.220.No.20.Jun.2005.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最终了解现场施工的程序等。

2.研究的途径

1)收集相关资料,查阅中外文献。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国金中心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好前期准备。

2)请教校外导师学习、掌握国金中心负5层的解制冷机房的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

3)通过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

4)利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及各个原理图等。

第8篇

前言

自动化机房是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的地方。传统的自动化机房,采取人工定期检测方式来掌握机房内各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机房环境。因为机房内各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调度员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判断。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在“大运行”系统建设中,开展智能化机房的建设,成为重要内容。利用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对机房动力、环境、相关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自动监视与报警功能,取代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测方式,能有效提高机房环境监测的效率与质量。

本文将根据荆门供电公司“大运行”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中智能化机房建设的具体流程和重要节点的控制做出说明,通过智能化机房的实用化,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智能化机房工程实施准备

二、完成“大运行”下智能化机房建设工程

1)自动化班与施工方共同完成自动化机房的硬件设施建设。

2)硬件设施建设分为3部分子系统,门禁监控系统,机房内物理环境监控系统,机房内视频监控系统,各子系统可做到独立和联动工作。

3)门禁系统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监控出入人员身份。门禁系统有详细的人员进入登录记录可供查询。

4)环境系统包括:

a)机房温湿度。对机房的各个重要位置、重要机柜内部的温湿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对重要参数越限进行预警,提醒机房值班人员及时调整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行情况。

b)消防检测。对机房各重要区域的烟雾、火灾探测器进行监测,及时发出消防报警,并与门禁、视频监控联动。

c)漏水检测。对出入机房的供水、排水、门窗、空调设备等可能存在漏水情况的地点进行定位监测,及时发出漏水报警。

d)空调设备。实时监控空调各部件(如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能够通过监控系统管理功能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温度、湿度、温度上下限、湿度上下限等),以及对精密空调的启停控制,并对空调机组微小故障预警,防止空调机组故障扩大造成的损坏。

e)灯光控制。监测机房照明状态,并与门禁系统联动自动控制灯光照明的开启与关闭,或通过监控平台、触摸显示屏等进行手动操作控制。

f)窗户窗帘。通过监控平台、触摸显示屏控制窗户窗帘的开启与关闭,监测实时状态,在非法开启状态下实现自动报警,并自动关闭门禁系统和窗户。

g)配电系统。对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和配电开关的状态监视进行监视,并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越限报警。

h)UPS电源(包含蓄电池监视)。对UPS内部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组、旁路开关、负载开关等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一旦发生异常或故障将自动报警。对于UPS的监控一律采用只监视、不控制的方式,防止误操作造成UPS停运。

i)应用系统监测。通过应用网关与机房内安装的各类应用系统接口,主要包括EMS、TMR、数据网等应用系统,读取各系统重要监视数据,实现对各系统的自动化在线监视与预警。重点包括网络运行状态,重要设备运行状态,主要进程的运行状态以及重要数据的刷新情况等。

5)视频监控系统。实时高清监视机房内环境和人员进入情况并录像,具备智能化存储功能。在人员出入、非法侵入、火灾事故等特殊情况下,进行联动录像。

6)完成各系统应用服务器的整合建设。

7)完成系统平台的建设。

三、调试验收运行

1)系统调试

自动化班、调控班、施工方开展系统调试工作,按照系统的架构,制定调试计划和方案,并严格执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系统带病投入试运行。

2)实用化运行

a)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b)完善机房设备告警机制。

c)健全机房设备告警机制。

d)确定机房内各设备需告警项目。根据自动化机房内部设施结构及应用功能,确定“大运行”技术支持系统完善化建设监控对象主要有:应用系统运行情况、配电、UPS、空调、温湿度、漏水、烟雾、视频、门禁、消防系统等。

e)制定详细的接收机房设备告警工作流程。当告警信息出现时(现场声光报警或手机短信告警)班组成员应根据相关规定对告警信息进行正确的定级,根据定级情况进行相关处理。

f)针对各类设备缺陷故障的处理严格执行二级检查制度。故障如能及时得到消除,立刻通知班组进行检查,提交中心审核,最后结束故障处理,归档保存。故障如未能及时消除,应立即汇报调控中心领导,组织制定方案,直至故障消除为止,再通知班组进行检查,提交中心审核,最后结束故障处理,归档保存。

g)每个月对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侧重于分析同类故障发生频次、故障原因、处理过程是否合理等。同时,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并向荆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交。

四、总结

通过智能化机房的实用化运行,利用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对机房动力、环境、相关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自动监视与报警功能,取代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测方式,能有效提高机房环境监测的效率与质量,为“大运行”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截至2013年9月,通过手机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房设备隐患58起,隐患整改完成率达100%,发现系统运行告警193起,故障处理完成率达100%, 2013年上半年同业对标中实时数据通信通道平均中断时间项得分为100分。

(作者单位:国网荆门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机房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机房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房及相关产业。随着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安全、稳定、标准机房环境的建设和维护,配套网络产品的应用以及专业细致的系统集成服务已成为当前政府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电信网络、航空、航天、广播通信以及众多行业关注的焦点,机房建设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建设涉及到施工、安全、人员、硬件等多种要素,以下就机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了一些分析:

一、企业机房建设现状分析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IT系统越来越多,相关服务器急剧增长,大多数企业考虑到数据的重要性都会选择建设不同规模的专用机房来集中存放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目前我国企业的机房建设还处于低级阶段,机房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规划设计与配置不合理

国内专家总结为“一流设备”、“二流设计”、“三流管理”,“一流设备”指的是机房的设备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二流设计”指机房的设计、规划落后, “三流管理”指机房建成后的管理非常困难,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国内对机房设施的重视不足。建机房必谈服务器。勿庸讳言,服务器确实有它的好处,它性能稳定,处理能力强,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运算处理任务,但它的价格高,一台服务器动辄数万元,可以买好几台普通PC了,更主要的是在机房里真正能用得上的时候很少。机房里的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无非是提供数据库支持、提供网页服务、文件共享服务、上网或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目前的单机处理能力已经很强了,一般来讲,除非非常特殊的应用要求,一台主流配置的稳定的品牌电脑,完全能完成上述任务。

2、系统性、可用性不高

机房建设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现在的机房建设已成为一个由多个专业组成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智能建设工程的各个专业,主要包括:装饰系统;电气系统;接地及防雷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PDU配电系统;屏蔽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KVM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总控中心系统(ECC)等。机房的整个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均衡,不能某一部分太好,其他部分相对较差,从而导致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不高。影响机房可用性的因素主要是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监控系统、机架系统。

3、机房负压,未重视扩展性的要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大量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各个机房之间数据传输顺畅,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分散在各地大量的中小机房的稳定性及数据的安全性又出现了隐患。因此,在各个行业及部门均开始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存储进行集中,以提高稳定性并有效降低了运行及维护成本。各个数据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相连通,使各个数据中心机房形成一个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提高了机房的可靠性及设备的使用效能,并使建设统一的冗灾备份成为可能。由于设计、维护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对机房外部都是负压,造成机房内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往往最开始建设的时候不考虑以后是否会添加新的服务器,导致机柜内配电存在很大问题,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机房各系统不均衡

机房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个系统协同工作来实现的。但有的用户无限制地抬高某一系统的可靠性。而忽视了机房整体性能的平街问题,最终导致机房因其他系统的薄弱而出现问题,导致影响机房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在机房规划初期,计算机及其他设备还投有确定,如果不认真作好用户需求分析,只根据经验进行组建,那么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针对功能需求、设备数量进行相关设计,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样通常导致机房建成后不久就要进行机房改造来满足新增设备的需要。

二、机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机房工程是多专业、多学科、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工程,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必须明确机房工程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机房建设。

机房发展要通过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灵活性、机架化、节能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向前迈进,下面我们给出机房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选址、网络综合布线

对于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机房在一般应设于第二、三层,水源充足,电力稳定可靠,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等;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如广播发射台、雷达站、高压线等)。在机房建设中,网线的布设非常重要。对于合理布线的机房,电脑运行正常、故障低,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安装不善,甚至布设错误,可能导致计算机之间通信故障,所以布设网线应本着总体规划、集中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

2、UPS不间断电源

企业对业务的重要性和可用性要求逐渐提高,过去对供电系统采用的方案为单机UPS工作,或串联UPS-T,作,显然不能达到当前现代企业的要求。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必须提升UPS供电的可靠性。彻底提高UPS供电系统的可用性。计算机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主设备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及机房监控系统,这部分供配电系统称为“设备供配电系统”,其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要求较高的机房项目中。UPS不间断电源可采用直接并机技术或辅助设备负载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测试设备等,其供配电系统称为N+I冗余并机技术,任何一台UPS出现故障或者其中一套母线发生故障时,均不影响使用。 “辅助供配电系统”,其供电由市电直接供电。机房内的电气施工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插座应分为市电、UPs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注明易区别的标志。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高级灯具。机房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安全运行动力保证,机房往往采用机房专用配电柜来规范机房供配电系统,保证机房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合理。

3、精密空调设备

机房多采用恒温恒湿的精密空调。来保障设备的运行环境,由于精密空调工作区域常年处于22't2的恒温状态,而机房区周边环境的温度却处于四季变化的常温状态,这样就会和机房相邻区域产生较大的温差,空气中的水分子会因为温差而产生大量结露现象,因此在机房的设计阶段要考虑保温。机房室温应保持在20t至27"C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至80%。温、湿度一般应为在地板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量的数值,也要参考设备厂家的标准和要求。

4、新风换气系统

机房新风换气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二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机房有更好的洁净度。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形式应结合计算机系统要求和建筑条件综合考虑。新排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其风量根据空调送风量大小和机房操作人员数量而定,一般取值为每人新风量:50m3/h,新风换统可采用吊定式安装或柜式机组,通过风管进行新风与污风的双向独立循环。新风换气系统中应加装防火阀并能与消防系统联动,一但发生火灾事故,便能自动切断新风进风。

5、机房环境及安全系统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智能监控与管理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对于金融、电信、政府、制造等应用领域来说,机房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便于设备的集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安全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要区域设备和资料的安全,便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对进入这些重要区域的人员实行各种方式的门禁管理,以便限制人员随意进出;监控系统主要防范贵重设备的失。在安装闭路电视的同时,也可考虑安装防盗报警系统以加强防范手段;消防系统应按照GBJ45。8:

6、防雷电系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月益向自动化、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大量采用,使微电子设备的电路和器件存在着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因此,机房防雷尤其重要。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机房电气电子设备的外壳、金届件等一般实行等电位连接,并在低压配电电源电缆进线输入端加装电源防雷器,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n,并定期检测其指标是否在要求范围。目前大多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系统设备接地都是与建筑接地连接在一起的,但要注意避免设备接地网与建筑接地网冲突,同时禁止直接使用建筑接地线和电源接地线作为系统设备的地线。另外,雷击所产生的强大电流通过信号输入电缆进入网络而损坏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信号接人端加装避雷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装施工 质量

电气工程施工包括电气装置安装、电气线路敷设的施工等.一般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后期进行。要做好电气施工工作.必须认真审核图纸.与设计人员、甲方负责人充分交换意见,在土建工程施工前期就进入“角色”.努力做好事前控制,把握施工工作的主动权。本文对电气工

程安装及系统调试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施工安全用电设置.临时安全用电措施

施工临时用电常见的问题:接地体埋设不规范;临时电源线搭接混乱;自动空气断路器用傲隔离开关;使用木质电箱和金属外壳木质底板,配电箱未标明其名称、用途、负责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经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审批: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不是由电工完成,有的电工没有电工操作证:电缆不是使用五芯电缆线,电缆干线没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临时安全用电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其中技术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1、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上没有电流通过,此线专门承载战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的是。PE线不许断线.并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要求。

3、特殊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我国国家标准C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枪查.并记录。

5、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各类用电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组织措施包括: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建立安全检测制度;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二、防雷.屋面防雷

很多工程没有说明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对介于第2类、第3类的防雷建筑物之间的工程.应认真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依据计算结果和规范确定防雷类别.不应凭感觉随意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有的工程采用低压架空进线.设计没有要求在人户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采用铠装电缆(含静电、控制及其它系统电缆)进出线的.没有要求“进出线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都属违反“条文”。此外.应注意防高位雷电波侵入.对固定在屋面露天处的电气设备,如冷却塔电机、屋面上投光灯、风机等,其配电线路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电梯电源配置

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避免其它用电设备的干扰.“条文”强调了“电梯电源应专用.并应由建筑物配电闻氲接送至机房”,也就是说该供电线路不应再带其它负荷。有些工程的电梯电源配电箱配出风机、空凋、电梯机房照明、插座、电梯井道照明等供电同路.既违反了“条文”规定“机房照明电源与电梯电源分开”。同时不符合“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的规定.也不符合“井道照明寅由机房照明回路获得”的规定,,按照“条文解释”.“机房照明奉应属于建筑物照明”所以设计可考虑在机房设照明箱.配电给机房照明、插座、井道照明等。其电源高层建筑可从应急照明箱提供.多层建筑宜从楼电源箱配出回路:有的设计将电梯电源箱置于机房深处.违反了“条文”关于“主开关的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接近”;设计应了解电梯最大负荷电流.正确选用主开关.特别应注意当采用刀熔开关时.其熔体电流应能躲过电梯频繁起动的尖峰电流。采用空气开关应选择电动机型保护特性的开关。有的设计选用照明保护特性的开关或熔断器的熔体按空气断路器长延时电流值选择都属违反“条文”的规定。电梯采用的电缆一般应不小于3x16+2x10线径。

四、消防电源设置

消防设备和其他动力、照明配电系统电源没有分开,火灾时不便切除非消防电源。违反了《火灾自动撤警系统设计规范》CB50116―98的规定.应采用各自单独同路供电、手动切除或利用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来自动切除非消防电源;消防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没有分开,而是从同一路径敷设.应按规范“消防片j电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应分开敷设”的要求.由外线设计解决,两回路电缆沿不同路径敷设;消火栓泵和喷洒泵的热继电器既动作于信号,又动作于跳闸,违反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条文规定“突然断电比过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来修改控制原理图:消防梯干线采取防火措施应明确.所用到的电力电缆应将YJV型电缆改为NH―YJV型电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线未选用阻燃型.消防控制线的选型应与电源线同级。违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规定,应按消防部门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线、消防控制线均采用耐火型或阻燃型线缆。

五、配电装置布置

配电装置的布置问题:“条文”规定“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违规多发生在变压器与低压柜组合布置(或其间虽有间距,但不足一个出口的宽度)的情况下,还有误认为该“条文”仅指低压配电装置.忽视了该“条文”同样适用10KV配电装置.在大工程高压柜较多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常发生违规;对于长条型的配电室.两台及以上大容最变压器与配电柜一字型组合布置.加上应急母线柜,其长度往往超过15m,屏后通道除两个出口外.尚应增设第三个出口。同时不得有任何含有液体的管道穿过配电房。 六、屋面设备隔离电器设置

厂房建筑屋面常布置有冷却水塔、水泵、风机等设备.而这些设备的控制箱常设置于机房或车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于屋面设备的现场就近安装一个急停按钮.能及时切断设备的控制线路从而使设备停机;在屋面增设屋顶设备的隔离开关.有条件的可以另外加装启停按钮。符合隔离要求的短路保护电器可兼作隔离电器,隔离电器宦装设在控制电器附近或其他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点.无载开断的隔离电器应能防止无关人员误操作。加装启停按钮后,可以于现场及时检查设备检修后的效果是否OK.而不必另派人员于机房进行遥控操作。

七、其他

发电机的配套设施的电源设置.如发电机冷却水系统(水冷发电机)、发电机房进排风系统、发电机废气处理系统等的电源.最好为双电源配置.采用市电、发电自动转换装置;走道照明应采用间疏控制.节能;对大电流的电缆应使每三根A、B、C.三相的电缆呈品字形包扎安装.减少电缆集肤效应的影响;楼梯问照明宜安装于墙壁上或安装高度不应超过3.5米.以免在最高层的楼梯间的楼顶安装时,其高度往往超过了6米而难以维修;电梯机房应配置应急灯.且照明灯具不应少于两支。消防验收时有此要求。

第11篇

【关键词】 数字线路规划 AES/EBU 网络音频信号传输 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格式(MADI)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音频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大部分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采用了数字调音台、数字矩阵、音频工作站、数字接口的光端机、网络音频传输等设备。这对于广大从事广播及音频技术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既需要了解这些数字音频设备的性能,也需要理解数字信号的结构特点和传输特性。数字信号的传输格式、介质、特性均与模拟信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进行广播电台数字线路的规划是在机房建设或者改造工程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传输线路设计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一些莫名的问题,例如,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从甲机房传输至乙机房的数字信号经常出现中断情况,信号源端传输正常,接收端却经常出现信号中断,通过的接口插拔可以恢复。经过测试,发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质量很差。分析原因在于两个机房位于不同楼层,且两个机房之间的连接线经过了主控机房的塞孔盘跳接,导致实际传输线之间传输距离超过180米,而且中间经过了8个接口,导致信号传输的衰减过大、信号质量较差,加上周围电磁干扰的不确定性,出现信号传输时断时续的情况。后来,我们采取的补救办法是改用模拟信号传输。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最大区别在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和干扰的增多,模拟信号的质量下降,是信号的好、坏区别;而对于数字信号来说,当信号质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接收设备无法识别信号,则信号中断,是有和无的区别。在安全播出来说,模拟信号传输质量问题会造成劣播,而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问题造成的可是停播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数字线路的规划必须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测试。

由于单个机房内的传输距离往往比较短(50米以内),且传输环境相对简单,传输所用方式往往比较明确。因此,在本文中讨论的数字线路规划主要指机房之间的信号传输,比如播出机房与主控机房之间,播出机房之间。

二.数字线路规划需考虑的因素

数字线路规划是服务于技术系统的建设的,因此在进行线路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技术项目本身的情况,如机房分布、线柜容量、走线空间、设备选型、项目经费、布线施工难易程度、可扩展性以及后期的维护、备份、应急等因素。下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1.机房分布

机房的分布决定了机房间距离,而传输距离是进行数字线路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传输距离需要考虑不同的传输方式。例如在100米以内的距离,我们可以采用110Ω数字双绞线以AES/EBU格式进行传输,或者采用CobraNet、AXIA LiveWire等网络音频传输方式。而在100米――1000米以上的距离,我们可以考虑采用75Ω同轴电缆以AES/EBU格式进行传输,或者采用光缆传输。若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一般只能采用光缆传输。

如何走线,也就是如何设计走线路径也与机房分布密切相关。对于位于不同大楼的机房,一般传输距离多在1000米以上,走线需要经过机房、大楼竖井、楼与楼之间的地井,对于远距离的大楼,甚至还要考虑租用市政地井,或者租用电信光缆等。对于位于同一个楼内但是不同楼层的机房,一般传输距离可以控制在1000m以内,走线需要经过机房、大楼竖井,这就需要考虑楼层内桥架或者地沟的位置、宽度的设计,竖井的走线空间、楼层配线间的设计等。对于位于同一个楼层内的机房,一般传输距离可以控制在100m以内,需着重考虑桥架或者地沟的位置、宽度的设计、机房配线柜的设计。

桥架和地沟的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布线的难易程度,后期维护、扩展的的便利性,甚至能够影响传输信号的质量和传输的距离。音频信号属于弱电信号,而在实际工程中,一般还存在着强电信号,还有空调、消防等的管道。因此在设计桥架和地沟时,必须考虑弱电信号与这些管道的隔离,以减少电磁、振动等的干扰。例如,在走线时,可以考虑强电、风道等从装修吊顶层内走,而音频弱电信号从地沟走,实现强、弱电的彻底隔离;或者强电和弱电分别经过不同的可封闭的隔离桥架来减少干扰。在桥架和地沟的设计时,要注意杜绝连续直角拐弯,否则布线难度大,并且容易损伤光缆等较硬的、拐弯半径大的线缆。

桥架是支撑和放线缆的支架,一般位于装修吊顶层内或者于房间上方。桥架可分为槽式和梯式,槽式桥架如图1所示,三面密闭,顶部加盖扣板,利于信号隔离,但是必须在桥架周围留够足够的施工空间,布线相对困难。一般槽式桥架都安装在装修吊顶层内,一般都是先完成布线,封闭桥架,然后再进行土建装修吊顶封闭,若要在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二次施工或者扩容等工作时,往往会遇到装修吊顶无法打开,或者吊顶内没有足够施工空间,十分困难。采用槽式桥架,必须与土建装修密切配合,考虑布线时机及检修空间。梯式桥架如图2所示,常用于无吊顶的机房,桥架,顶部无盖。这种桥架布线容易,走线直观,多次施工也十分简便。但是由于此类桥架并不封闭,一是要注意保持桥架清洁,不适宜应用在楼道等灰尘较多的环境;二是要注意走线的规整性,否则看起来会十分凌乱,影响美观。在实际应用中,在楼道、直播机房、主控控制室等使用封闭式的槽式桥架较为合适,而梯式桥架可更多地应用于主控机房设备间或者配线间等无人值守的机房。

地沟一般指位于地板下的走线槽,功能与桥架一样,但地沟一般采用槽式。许多机房设计采用全活动地板,这样地板以下都可以作为走线空间,有些看法就认为可以不设计地沟,可以任意走线比较方便。这种看法其实不妥,地沟的作用在于强、弱电隔离,规范走线路径,便于后期维护。而且,在一些人员经常走动的机房,例如直播机房、有人值守机房等,不适于采用全活动地板,容易松动及产生噪声,因此,地沟的设计就更为重要了。

桥架和地沟的尺寸设计在实际线路规划中是个难点。设计小了不够布线容量;设计大了可能会占用强电、风道等的空间,甚至压缩施工空间导致布线困难;设计深了可能会影响整体机房的层高。因此,在应用中,首先要估算布线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线缆半径,计算总体线缆的占用的横截面积,绑线占用空间预留20%―30%,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加上20%―50%的余量,得出桥架或者地沟的横截面积。然后再结合土建空间,来分配桥架的宽与高,一般桥架高度建议在10―20厘米之间,太浅或者太深都不利于施工。

公式为:w=×(1+a)×(1+b)]/h

w: 桥架宽度

xi:某种线缆的数量

di:某种线缆的直径

n:桥架需布线缆的种类数量

a:绑线占用空间预估,20%―30%左右

b:桥架空间预留,根据今后桥架增加线缆数量预估,一般在20%―50%左右

h:桥架高度,结合土建空间考虑,一般在10―20厘米

例如,某桥架设计高度为15厘米,布线有光缆(直径1厘米)20根,数字电缆(直径2厘米)80根,网线(直径0.8厘米)200根,则估算桥架宽度为:

(20×1×1+80×2×2+200×0.8×0.8)×1.2×1.2/15=45厘米

该公式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的经验得出,简便实用。

2.设备选型和项目经费

在线路规划中,当然需要考虑整个广播播出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但对于本文关注的机房之间的信号传输,最主要考虑的是传输两端的设备选型。以播出机房与主控机房之间信号传输来说,若选用设备为CobraNet网络音频传输设备,则布线必须选择网线(100米以内)或者光缆(100米以上);若采用的是播出机房调音台与主控机房矩阵直接相连,则布线一般选择光缆的MADI传输;若直播机房采用传统的是数字调音台经过延时器输出,主控机房第一级设备是数字音频分放,则在短距离内,可以考虑采用110Ω数字音频双绞线传输,长距离要考虑采用75Ω同轴电缆以AES/EBU格式进行传输。

项目经费也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一般的技术项目设计中,大家往往很重视设备成本,却不重视线路规划部分的,而忽略这一部分的成本估算,会对项目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大型项目。线路规划部分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线缆成本、塞孔盘、接插件(XLR接头、大三芯接头、阻抗转换器等)以及需要的传输设备、布线施工费用等。许多电台的做法是以设备费用的10%―30%来估算这部分费用,往往不太准确。对于经费使用比较严格,预算实施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电台,就必须仔细估算这部分费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线缆盒接插件,但首要前提是满足传输指标。

3.易维护性和备份应急

线路规划方案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该方案的易维护性和备份应急手段。易维护性一方面体现在桥架、地沟设计上,是否便于二次施工,检修口位置是否合理等,另一方面体现在配线间或者配线柜的设计上。在机房设计中,一般在多个机房集中区域可以设置一个配线间,来进行线缆的集中分配;配线间中安放的就是配线柜,一般在单个机房中也建议将线缆集中在配线柜中,便于使用、分配、后续维护及测试。

配线柜一般多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根据线缆的不同类型,在机柜中安装不同种类的跳线盘。如常用的光纤配线架有FC(单模)、SC(多模)的,网络配线架有24口、48口的,同轴电缆常用Q9配线架,AES/EBU数字音频双绞线多采用卡侬塞孔盘和大三芯塞孔盘。具体采用哪种塞孔盘,要综合考虑配线柜的空间,二次施工的难易程度,维护的难易程度,跳线的成本,整体配线柜的美观等因素。例如,在配线柜空间有限,且双绞线较多的情况下,适于选用大三芯塞孔盘,因为大三芯塞孔盘较之卡侬塞孔盘需要的空间要少很多。但是大三芯塞孔盘由于密集度高,改造困难,不利于二次施工,就不适用于还有后期改造需求的系统。关于塞孔盘的选用,可以参考笔者的论文《如何选用音频跳线盘》。

使用配线柜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多级配线柜和配线架也会造成传输通路中跳接环节过多,造成不必要的衰减,增加故障环节。因此,必须合理设计规划,在一个端到端的传输通路中,不建议跳接次数超过5次,否则维护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在技术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一般都十分注重设备的备份、系统的备份、电源的备份等,实际上,线路的备份也很重要。根据笔者总结,在实际发生的播出事故中,播出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往往后果并不严重,最严重的事故一般发生在电力系统中,影响设备多、节目多,后果严重,其次就是线缆故障了,线缆故障一般很难排查,而且如果没有提前应急准备,恢复十分困难。曾经,某电台对外传输光缆意外中断,导致所有节目长时间停播。

线路的备份体现在通路的备份、路径的备份、方式的备份等。例如,主控机房与播出机房之间的音频双绞线需要10根,我们可以敷设12―16根,留够余量,在某根线缆出现问题时,可以换用其它备份线缆;为了保证通路的安全,避免某条路径因为水灾或者鼠虫害影响中断,可以采用一份线缆通过桥架敷设,另一部分线缆通过地沟敷设,来分担风险;在进行大规模信号传输时,有时会出现桥架或者竖井空间有限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主路信号用数字双绞线传输(线缆占用空间多),备路信号用网络音频或者光传输方式(线缆占用空间少)。

三.线路规划3种常见方案

在广播电台中,常用的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有3种:AES/EBU格式信号(AES3)、CobraNet、AXIA LiveWire等网络音频传输方式、MADI(AES10)等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格式。下文将对这3种传输方式进行分析。

1.AES/EBU格式信号传输(AES3)

AES/EBU的全称是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European Broadcast Union(音频工程师协会/欧洲广播联盟),是一种通过基于单根数字双绞线来传输数字音频数据的串行位传输协议,其中AES是指AES3-2003标准(AES-1992的修订版):《双通道线性表示的数字音频数据串行传输格式》,EBU是指EBU发表的数字音频接口标准EBU3250,两者内容在实质上是相同的,统称为AES/EBU数字音频接口。

以AES/EBU标准传输数据时具有低阻抗,信号强度大的特点,波形振幅在3-10V之间,传送速率为6Mb/s,抗干扰能力很强,减小了通道间的极性偏移、不平衡、噪音、高频衰减和增益漂移等问题造成的影响,传输几乎无延时,它无须均衡即可在长达100m的距离上传输数据,如果均衡,可以传输更远距离。

二十多年来,AES/EBU数字音频传输标准已经在录音制作、数字影院和广播电视行业广泛应用,成为最常见的数字音频格式,目前绝大部分数字音频设备均采用AES/EBU接口。

由于AES/EBU标准的广泛应用,在大部分广播电台中的布线方案均采用数字双绞线传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线缆与接插件的成本都比较低,无需额外设备或者转换配件。且这种方式较为传统,已经为广大广播电台技术维护人员所接受,使用、维护容易。缺点在于一根线缆只能单向传输一路数字信号,需要线缆数量较多,总体布线工作量和成本都较高。

2.网络音频信号传输

网络音频传输技术是一种在标准以太网网络实时传输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流技术,使用TCP/IP、UDP协议,可以通过一根网线进行多通道、双向的数字音频信号传输,可以节省大量的传统音频线路的铺设,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传统音频传输设备(如音频分配放大器、D/A A/D转化设备等)的购买。线路规划主要采用光纤干网与网线布线结合的方式,单独组网,一般楼层间采用光缆连接楼层交换机,楼层内以网线将网络音频设备与楼层交换机相连接。这使得网络音频的传输范围大大增加,若在光纤干网使用中继,传输距离可以达几十、上百公里。在2008年奥运会,我台就使用网络音频技术实现了台内与奥运场馆间信号的传输,传输距离达20多公里。

常见的网络音频传输协议有三种:

1) CobraNet协议

由Peak Audio公司最初提出,基于快速以太网的实时音频分配协议。传输速率为100Mb/s时,可在一根5类线上双向传输多达64个通路、48kHz采样、20位量化的音频数据。

2) LIVEWIRE 协议

由TELOS Axia公司提出,基于快速以太网的实时音频传输协议。传输速率100Mb/s或1G,100Mb/s 时最多能传输43个通路。

3) EtherSound协议

由Digigram公司提出,基于快速以太网的实时音频传输协议,100Mb/s时最多能传输64的通路。

但是上述三种网络音频传输系统在编码、传输和解码的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可忽略的延时,例如CobraNet数据包的固有延时为5.33ms,系统总的延迟会超过15ms,EtherSound链路上的每台设备都有1.22μs的延迟。当系统复杂程度加深时,延时问题就会比较突出。

并且这三种网络传输协议都是专利技术,采用其技术的相关设备都价格不菲,虽然采用网络音频系统在音频布线方面能够节约线缆成本,但是这些专业设备的成本往往高于采用传统AES/EBU格式传输的整体成本。

复用度高既是网络音频传输方案的优点,但是当某个通路或者节点出现故障,尤其是交换机故障的时候,故障影响范围大,后果比较严重,而且,目前大部分的交换机都是单电源设备,对于电源备份也是难点。

因此,目前许多电台即使采用了网络音频传输方案,但是仍有传统数字音频线缆传输作为备份手段。这其实对线路规划和系统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格式(MADI)

MADI是Multi-channel Audio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即为多通道音频数字接口,是由音频工程协会(AES)标准AES10-2003(AES10-1991的修订版)和AES-10id-1995描述的一个接口标准。

MADI是以双通道AES/EBU接口(AES3)为基础而制定的。它的设计对AES/EBU数据是透明的,并且已经应用到大规模数字跳线系统和多通道数字设备互连中。MADI使用了时分多路复用技术,采用更高速的数据率来传送更高的信息量,将所有音频信号安置在同一信号线缆中,可在75Ω同轴电缆和光纤上单向串行传输,在信号源与目的设备之间提供“点对点”信号接口。MADI在48kHz采样频率时能够传输56个信道,在96kHz采样频率是能够传输32个信道,每个信道的分辨率高达24比特。

根据AES10-2003的描述,当使用多模光纤(1300nm)传输时,MADI传输距离可达2千米。而若使用75Ω同轴电缆传输,在50米以上距离时需要加入均衡。

MADI是一个AES标准接口,因此很多专业音频设备就包含有这个接口,比如调音台(LAWO Zirkon、STUDER OnAir3000等)、矩阵等。因此,若在播出机房端采用了具有MADI接口的调音台,而在主控机房端采用了具有MADI接口的矩阵,那么就可以采用光纤布线方案,用多模光纤将播出机房调音台与主控矩阵直接相连,通过矩阵和调音台的分别配置,实现了大量信号源的传送,就大大减少了音频线缆的数量,对于播出机房与主控机房之间的信号交换、调度均十分方便。MADI光缆布线,除了两段设备需要具备MADI接口外,无需额外设备,在设备和线缆的投入成本都比较低。

但是采用多通道音频传输的光缆布线方案也存在局限性。首先,虽然采用MADI接口的设备均能互联互通,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某些数据位的定义不一致,不同品牌的设备采用MADI互连时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采用此种布线方案,建议两端设备最好为同一品牌设备。其次,在大部分直播机房中,调音台并非末级设备,一般在调音台后都装有延时器及用于应急的切换器,而延时器和切换器由于一般都是单通路设备,不具备MADI接口,无法与主控机房矩阵相连。若调音台与矩阵直接相连,相当于甩开了内容控制手段―延时器和应急手段―切换器。再次,调音台与矩阵直接以光纤相连,若矩阵出现故障,则MADI信号并不具备传统单路音频信号的简单跳接方式,无法与后级设备直接相连,造成故障面就会很大,而且恢复也不容易,从应急方面来讲,并不灵活。

因此,目前很少有电台将MADI光缆布线方案作为唯一布线方案,一般将其作为备路或者内部交换通路,并不直接用于播出通路。

四.小结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各个广播电台都在加快自身的发展,节目数量越来越多,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现场直播节目越来越多,甚至许多直播间都并非固定在台内,技术所要涉及的技术更为广泛,技术机房的物理位置相距越来越远,许多电台都出现了跨大楼、跨地区、甚至跨省的直播间。今后的广播电台并不一定就分布在一栋大楼中,播出机房可能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时传统的数字双绞线的音频电缆传输方案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且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增加一套节目,就要进行多条线缆铺设,各种成本急剧上升,而且建设周期也较慢。

虽然,网络音频布线方案和多通道音频传输(MADI)方案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两种方案改变了传统音频传输基于点对点的模式,信号的传输十分灵活、方便。多通路复用传输的方式把多个音频信号集中到一根线缆上,并可以灵活实现各个单路信号的分配和调度。从而大大减少了传统布线的成本和工作量,并且在传输距离上也具备优势。随着广播的飞速发展上,这两种布线方案将成为未来音频传输的主要方向。B&P

参考文献

[1] 邱炜.AES数字音频工程实践.世界广播电视,2003年12月

第12篇

一、前言

在药厂车间建设中净化系统安装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要保证生产车间内的空气环境符合GMP的要求。其施工技术关系到图纸设计、管道布局、施工管理等关键技术,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好每道施工环节,才能保证车间暖通系统正常使用。

二、洁净车间安装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方面

对于综合性的药厂车间,技术夹层内有空调末端消音器、送回风管、排风管、自来水管、排水管、生活热水管、空调冷冻水管、空调冷却水管、工艺冷冻水管、工艺冷却水管、工业蒸汽管、纯蒸汽管、蒸汽冷凝水管、消防给水管、压缩空气管、洁净压缩空气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设计院施工图纸采用CAD绘制,在初步设计之前规划各专业管道的标高,而在施工图完成之后未进行仔细核对,造成在各专业部分施工图纸中管线的位置和高度多处交叉。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只能装在不该安装的位置或标高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功能受限和施工进度。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遵守各专业管线综合考虑原则:

1、根据管道性能和用途的不同,技术夹层吊顶内的管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给水管道:包括自来水、消防给水、工艺用水等;

(2)排水管道: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蒸汽冷凝水、其他排水等;

(3)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纯蒸汽、热水供应及空调箱中加热所需的蒸汽或热水;

(4)气体管道:压缩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气体管道;

(5)空气管道: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各类风管、设备排气管等;

(6)供配电线路或电缆:包括动力配电、照明配电、弱电系统等,其中弱电部分包括网络、监控、通信、火灾报警及门禁系统等。

2、管线工程综合设计时各专业管线互相避让的原则如下:

(1)风管避让水管(指管径相近时)。因为水管更宜短且直;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因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

(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且安装要求高;

(4)压力管道避让重力自流管道,因为对重力自流管道有坡度要求,不能随意抬高;

(5)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6)冷水管避让热水管。因为热水管往往需要做保温层,造价较高。

(二)设备噪声超标方面

设备噪音主要来源于设备震动,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备噪音指标作出要求,对产生振动设备进行隔音、减震处理。在安装前通电测试,如果发现噪音指数不达标,要及时更换或者调整隔音处理措施。

(三)空调水循环系统

洁净厂房中最为核心环节就是空调水循环系统,运行中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与其他专业冲突,管线就存在避让从而导致循环不畅。使循环水管网出现许多气堵,影响管网循环。

(四)凝结水排放问题

组合式空调箱在调试和运行中会出现结露滴水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空调箱内负压凝结水依靠重力不易排出加之凝结水排水管的坡度小,或根本没有坡度而造成的漏水。或由于风机盘管的集水盘安装不平,或盘内排水口堵塞而盘水外溢。还有的是集水盘下表面的二次凝结水滴水。因此管道安装和保温不良、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接触不严密、管道安装违法操作规程等都可能造成这一问题。管道、关键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安装的质量,所以在管材安装之前进行系统认真的检查是有必要的。

三、施工技术难点的总结

(一)设备噪声超标处理

1、设备安装

轴流风机、组合式空调箱安装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风机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新风机组与水管采用软接头连接,风机盘管与水管采用软管连接。对机房进行吸音处理,比如在机房内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以防止设备噪声外传,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以增强吸声效果。

2、水管安装

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密封。 3、风系统安装 风管制作安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在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新风口采用消声百叶,风管适当部位设置消声器,风管弯头部位设置消声弯头,风管外部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温,静压箱内部贴优质吸音材料。较大风管中间加支撑架固定;风管吊架尽可能采用橡胶减振垫,确保风管不产生振动噪声。

(二)解决水循环故障方法

1、注重管道质量 基于循环冷却水的以上特点,要求管道连接方式考虑温度、水压、耐腐蚀、间隙使用故障,例如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管线坡度和标高、安装排气阀等方法改善水循环故障,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改善水质

对冷却循环水进行处理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对于冷却循环水系统,可采用管道过滤装置等物理法进行水质处理。对于新安装的水系统,或是已完全除垢的系统,可在主管路增加全程水处理器装置、全程水处理器是针对各种循环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结垢、腐蚀、菌藻、浊度而研制的多功能综合水处理器,由单台设备代替了多台设备的处理功能,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处理方式。智能全程水处理器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可以完成防垢除垢,杀菌灭藻,延缓腐蚀、超净过滤的综合功能,对循环水进行在线连续处理,此方法简单易行,一次性投入。

3、水温自动控制

大家都知道冬天由于室外温度过低螺杆机无法正常运行,由于药厂生产工艺需要只要生产都需要工艺冷却水,而冬天开启螺杆机都存在以下问题:(1)冷却水温过低导致高压过低,引起低压偏低,可能发生低压报警;(2)适当的冷却水温降低可增加过冷,制冷量增加,但冷凝温度过低时压差减小,制冷量反而下降;(3)冷却水温过低因环境负荷过低引起,可能机组长期卸载在最低级别运行,对机组回油不利而跑油(4)冷却水温过低导致高低压差小,有些压缩机靠压差供油,可能导致供油困难,压缩机轴承损坏

基于以上几点,在冷却水系统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在动力机房内冷却水主送回水管路上设置电动旁通阀,此阀门与冷取水温度关联,开启螺杆机时管路内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在螺杆机正常运行温度,如温度继续上升逐渐打开阀门通过冷却塔来维持冷取水系统温度,长时间运行后冷却水系统负荷加大时,控制系统自动打开冷却塔变频风机,系统始终维持在一恒定温度,此方法不但解决冬天一开机时冷却水温度低系统无法运行特别是北方地区,而且大大降低冷却水系统能耗问题。

(三)加强各专业配合

在洁净厂房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之间的配合,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良好沟通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工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工艺对土建的要求

(1)未将通风管道在混凝土墙、楼板等处预留的孔洞尺寸提供给土建专业,并落实到土建图纸上,造成施工时现凿洞,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甚至影响了建筑结构强度,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吊装孔、暖通专业的新风口通风管、测压管等预留孔洞预埋工作若做不好将难以处理。 (2)对土建未提出地面具体施工要求。如对洁净室内粘贴地面要求平整、坚硬、干燥、密实。 (3)对机房排水未提出要求,结果出现机房无排水设施。冷冻机房应设排水沟和就近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带水位控制器的排水泵。特别是地下室设备较多,冷水机组、过滤器等都要定时冲洗,万一系统跑水且机房内无排水设施,就会发生设备被淹事故。

2、设备专业与土建专业间的协调

传统的敷管方式是在梁下吊设,当管道多时务必使层高加高。但事实上这些管道是相对集中的,因此使整个楼层提高显然是增加土建建筑成本的。假如在结构设计时,在梁内预埋金属套管,让一些不太大的管道穿梁敷设,既有效利用空间,又省去支架吊架,结构上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另外,在动力机房、不同区域上方的梁、板内适当预埋一些套管以备应急之需。相对于复杂的药厂车间来说其施工周期长,各种管线复杂难免修改或加管,有备用预留洞就方便多了。

四、结束语

在药厂净化车间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除上述问题外,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相信未来的净化安装技术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