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时间:2022-10-03 09:2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第1篇

1.从教材到教案

教材选定了教学内容,也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但教材只是对课标的一种解读、一种具体化方法。因此,教师在依据教材编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既要在熟悉课标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理解教材意图,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结构。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契合教学现实。

2.从他人教案到自己教案

从他人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涉及如何借鉴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优秀案例是其他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在借鉴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根据所在学校的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实际条件进行改造,以符合教学实际。

2.1 教学内容的借鉴:有一位教师设计了“图文混排----制作连环画”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大致为:教师提供了相关素材,要求学生根据素材内容制作连环画,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背景、图片(要求用不同的环绕方式)、文字、页码等。我在上课时借鉴了这种思路,但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起点较高,在任务上增加了难度,设计了“图文混排----设计门票”的案例: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公园和演唱会设计门票,要求门票中不仅要有图片、价格、名称、印章等要素,还要构图合理、颜色搭配协调。显然后者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这种提高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2.2 教学方法的借鉴:“多机互联”实验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中涉及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双绞线、多机互联等,如果只让学生观看或者了解基本原理,学习效果很难尽如人意。我想到借鉴科学课程的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增加感性体验。于是,精心设计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的格式,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比如,“多机互联”的实验报告中需要学生完成的实验内容包括“查看机房及家中电脑,填写表中的网络设置”及“完成计算机的各项网络配置,使计算机与教师机处于同一网络中”等等。教学结果证明了实验法的成功。实验法的借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感性体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遵守科学规范的乐趣。

3.从教案到教学

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精心准备仅是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文本意义上的教案是基于理想状态设计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因素干扰教案的顺利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方案,在动态中完成教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我在上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他演示软件操作时,有个学生总会事先说出他下一步的操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急中生智,在需要演示时请这位学生操作,自己则在一边适时讲解。该生得到展示机会后,演示得很卖力,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反而更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从教到学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建构。

4.1 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信息技术教材在文档中插入《自选图形》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放一段关于吸烟的危害的录像,然后让同学们简单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引入用自选图形画一个禁烟标志。

4.2 贴近学习经验。学会搜索引擎获取知识是学习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技能,在学习这个知识时,我了解到学生对海底世界很感兴趣,在讲授时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老师也始料未及。

4.3 引导需求意识。在“涉及到图像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定学生一个情境“蓝猫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十分危险,咖喱希望同学们帮助他按汽车正确行驶的方向前进”。要想实现此目的,学生需要将蓝猫图片旋转方向,于是需求产生。学生带着如何才能旋转图片的需求和疑问进入学习状态。在基本掌握命令操作之后,教师继续设定情境“蓝猫感谢咖喱的帮助,想在画图软件中画一个风车送给他”,并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通过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命令来完成风车的制作。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时,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对于复制、粘贴、旋转等命令的用途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第2篇

一、主要工作回顾

1、倡导学习之风

本学期,数学组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读课标、读教材、读理论以促进教师自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指导教学改革活动。

2、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务必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分管行政加强了全册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撰写的指导、检查和修改督促工作。数学组的常规教学资料从规范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研室的集体视导中也得到了较高评价。下期拟针对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完善要求。

3、继续组织好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是教材分析、理论学习、观摩教学、业务竞赛均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面仍一如既往,延续了我组教研之风的优秀传统。

4、继续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争取每次测试后,都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纵横比较。如试题的难易度、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改进的方向。毕业会考及三年级监控考试及其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较好,班级与班级差异不再明显。

5、研究实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从而树立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向每节随堂课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本期我们开展了全体50岁以下教师参与的校际随堂赛课、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参与面广,历时较长,成效较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全体教师作为评委,发放评分表,统一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决出成绩。此项举措在提高了活动本身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较好评价。为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赛课活动后,又单独针对此次赛课活动举行了诊断分析会,分析会上也是人人发言,坦诚相谏,邓老师的引领更为分析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大胆走出校门,扩大学校影响。

本期得到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给的两次外宣机会,一次是参加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三届“杏星杯”教学艺术大赛,一次是5月30日长生学区的课堂展示。两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我在参与这两次活动的同时,总是不时时机地向兄弟学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宣传我们的数学组,我们的弹小,也算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长生小学的张主任对我们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印象是“实在有效,不摆花架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面肯定。

二、主要经验

常规管理一定要“细”,体现“人性化”。比如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意见要实,语气要委婉,督促落实一定要勤,要严。这样做好做实一年或一学期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几年的轻松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1、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老师对自己的丰富经验及心得少于总结或是论文缺少生命活力。在下学期我们将更进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故事、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第3篇

关键词:学案设计;学案导学;学案讨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5-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孙燕(上海市金山区金卫中学):

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学案的认识。

最初我对学案的认识是来自于同行的教学公开课,以后自己在制定公开课教案的同时也开始尝试附上学案。但最初的学案只是按教学顺序排列的课堂练习题,感觉只是在公开课中“秀秀”而已,在平常的教学中并非不可或缺。之后,我对学案必要性的认识也是在公开课的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但是学案的制定依然只是停留在公开课上。去年因为特殊原因我从城区学校调至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促使我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学案应用才进入日常教学中。在尝试学案导学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和我都不能完全摆脱惯性的束缚,但―直在摸索着并积极尝试着。

我对《化学教学》今年第1期刊登的“次氯酸教学设计的一课四备”―文很有认同感。一份好的学案跟一节好课一样,既要知道“教学起点”,又得了解“可能的终点”,让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堂生成保持统一,真正从“教的活动”转化为“学的活动”。这节课最终获得了江苏省优课一等奖,我想这是时间和实践磨练而就的。

初三化学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两个问题:一是新开学科、二是中考学科。如何在一学年,其实十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内教好和学好初三化学?中考压力下的兴趣培养和速成教学成为长期困惑我的一大难题。学案导学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教学时间、中考导向以及教学习惯,让我们制定的学案依然束缚重重,不会像公开课那么完美和潇洒。

我在一学期的实践中确实遇到很多问题,例如:

(1)多年来学生已经形成固有学习习惯,一开始很难适应这种改变。提前预发的学案,上课时依然是一片空白,要达到理想中的预期效果,其实很难。

(2)学案是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制订的方案。但一部分学生却把它当作偷懒的借口,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初衷。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距,造成了学案使用效果的差距。

(3)教案是教师备的,学案也是教师做的。而凭着经验,往往都是教案为先,学案在后,这样的学案是否就会成为另一份教案呢?我觉得如果学案编制时有教师主观性的存在,那么学案使用时也难免学生有被主动的嫌疑。

由此,我想:我们现在对学案的理解和实践是否有些问题呢?学生用的学案是我设计和编制的,虽然我会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甚至于兴趣点,但我始终站在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始终会加入我的主观性,这样的学案只是一份类似于学案的教案。我觉得真正的学案是否应该由学生来做,由他们来完成。在有教材的前提下,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办法克服困难越过障碍,这些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确定。然后,再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来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教案设计以学案构思为基础”,以学定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案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考虑到学生的学力差异大,学案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方案,教师在学案制订的过程中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主角应该是学生,他们最有发言权。我想,这样制定的学案学生用起来应该是亲切的,也是实在的。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何如涛(江苏兴化市景范学校):

近两年,逼着尝试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复习课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案导学”的优点有了_一定的体会不过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师生均面临巨大挑战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前期实施阶段,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复习学案,工作量大,教师的备课量成倍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的负担加重。学生要借助学案,提前自学,做好学习笔记,一时不适;另外,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不过,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只要备课组分工明确,教师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而学生若学会了使用学案,可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实际上可减轻学习负担。

(2)学案设计时需要注意层次性和难度控制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依托,设计好引导性的复习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过要防止教师把学案等同于练习,探究式问题和习题没有层次,难度偏大,课后题量太多,缺乏典型性,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学案敬而远之,失去了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使复习学案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

(3)需要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由于教师水平的有限,故在设计具有―定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方面有―定的困难。另外,在学案导学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这是对教师的课堂经验、人格素养、教学机智的挑战与考验。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然,对于学案导学这样一种新事物,教学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是难免的,这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开拓进取的动力。

黎良枝(上海市七宝中学):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往往根据教案进行编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凸显出来;也有一些教师发现使用学案的应试效果不一定占有优势,反而可能将应试不利的原因归结于使用学案上。现就这两个问题谈谈看法:

问题一:是不是要完全推倒教案另搞一套学案?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根据知识结构、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其中在―定程度上是考虑了学生学习规律的,因而不必完全推倒目前的教案再另搞一套学案,而可以在原有的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改造,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重构学案,有了学案后,再以学定教,编写新的教案。

问题二:应试不利是否能归结于使用学案?

由于不少教师对学案的理解简单地停留在课堂笔记和练习上,编制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新瓶装旧酒”,简单地套用学案形式的现象,导致用学案并没有取得好的效益。由此产生的应试不利的原因应该在于使用了并未更新教学设计理念编写的学案,这样的学案不是学案发展的方向。编写得好并被适当地使用的学案在应试功能上应该有其优势。

第4篇

我们在课堂里辛苦跋涉,从冬到春,从秋到夏,且行且思,知道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你也曾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给学生做的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它们到底能给孩子带去什么。当学生因此而惧怕课堂,我们真的会黯然神伤。我们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也曾在这样的课堂里累积应试的知识。我们必须对这段生活有所反思。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师生向往的智慧乐园,人生殿堂。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课堂。那么,新课程标准就是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刻不容缓,行动起来吧,在课堂里,我们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而长久以来旧的教育观念扭曲了课堂的本来面目,使多少学子不堪回首。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课堂,让我们抖擞起精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可走进某些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的教案上永远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永远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框;我们看到模式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我们看到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以及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失去了海洋。

课堂,是指向过去的世界,还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以单通道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每一个答案都是后者,每一个答案都要求我们完成第一种改造: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都不能取而代之。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主角,学生成道具的戏剧时时在课堂上演。我们何必高高在上?我们何必板起脸孔?我们何必去牵着学生的鼻子?我们何必永远只会说指令性的话语……难道面对前人知识,文化,智慧的精华,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吗?这样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你我的生命价值。

其实,在课堂里,老师,文本,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我想,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种改造: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书本和实践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我们要完成的第三种改造便是: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走进寒窗;让书本上的铅字,跳跃成大自然的花红柳绿,鸟兽虫鱼;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不可想象:教育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抛弃那些无聊的让孩子讨厌的练习吧,多读,多写,多实践,让我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如何高效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教案设计。即备课。在这一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也就是说,以学生为本。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驾驭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裁剪。其次是教师和备课或者说与教案的关系。备课是每个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和基础。真正的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不能把教案作为“本本”,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其次是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分析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我们要知道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例如哪些是教学空白需要补充?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的数学活动。对于重、难点应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并详细讲解,重点要简单明了,学生上完一节课要知道学了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

2课堂教学活动紧扣课堂教学,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果

2.1教师要树立学生第一,在课堂上语言、动作要富有激情

教师的眼中、心中应当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知识本身。只有这样我们才把学生当做了学习的主人。其次,当我们确立了这种意识,就会寻找到有效的方法克服自身的缺陷了。讲得低的可以高点;说得快的可以慢点;平淡的可以有点抑扬顿挫;讲话一顿一顿的,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连贯些、柔和些。于漪老师说:“教学语言如果清晰响亮,动听悦耳,情趣横生,学生就精神振奋,学习愉悦,印象深刻;如果模糊不清,语调呆板,干瘪无味,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教学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数学课也可上得妙趣横生。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师的讲解用语,力求字字句句到达学生的耳朵、学生的心灵。并使课堂充满趣味,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创设问题情境,增添课堂魅力

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这里要创设的情境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实验活动,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等。

2.3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主导是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2.5合理运用多媒体是高效学习重要手段

多媒体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青睐。但教师不能成为媒体的播放器,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首要的前提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合理选材,优化设计。我认为,教师需要板书的地方,在课件中不要体现,应该学生看书阅读的地方,一定不要由课件来代替.课件只是体现它的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学环节的一切,教师的板书是不应该取消的。能发挥学生想象的地方,就不要由课件来替代,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另外,课件的制作选材一定要有典型性,不要太花哨,避免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

2.6课堂评价有艺术是高效学习催化剂

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正确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我们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与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的火花,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

第6篇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

在我们教师是工作中,有一个地方,他是文化传递的交接地,他很广阔、也渊深,他很严谨、也更加的活泼,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充满神圣的地方——那就是课堂。可惜的是,在长久以来旧的教育观念中,课堂变得扭曲了,也没有了课堂的本来面目,这也使许多学子不堪回首。我想,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我们抖擞起精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用心去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把课堂比作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么他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可是实际上,当我们走进某些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的教案上永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学生的思维也就永远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框。

我们看到的是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我们也在课堂上看到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以及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就失去了海洋。课堂,是指向过去的世界,还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以单通道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每一个答案都是后者,每一个答案都要求我们完成第一种改造: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

课堂也可以是教师们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谁都不能取而代之。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主角,学生成道具的戏剧时时在课堂上演。

其实我们何必要那么高高在上呢?我们何必板起脸孔?我们何必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我们何必永远只会说指令性的话语!难道面对前人知识、文化、智慧的精华,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吗?这样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你我的生命价值。其实,在课堂里,老师、文本、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我想,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所谓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我想学生们应该喜欢这样的课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我们就应该有改造方法:把“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

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在课程标准中指出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的前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书本和实践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我们在这里也要完成的另一种改造,那便是: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走进寒窗;也让书本上的铅字,跳跃成大自然的花红柳绿、鸟兽虫鱼;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不可想象:如果教育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那又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让我们抛弃那些无聊的让孩子讨厌的练习吧,多读,多写,多实践,让我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其实,在课堂里辛苦跋涉的我们,从冬到春,从秋到夏,且行且思,也慢慢知道了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教师,也许你曾想过: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给学生做的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它们到底能给孩子带去什么。我甚至看到的是学生因此而惧怕课堂,这真的会黯然神伤。想起我们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也曾在这样的课堂里累积应试的知识。然而今天我们应该对这段生活有所反思啊。

所以,我说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加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师生向往的智慧乐园、人生殿堂。我们应该用崭新的视角去看,那样,未来的人才培养才会有全新的理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去改造课堂,去与学生与课堂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第7篇

一、课改主要改些啥?

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而课程意味着一种理想教育的蓝图。那么,课程就绝对不是教学内容或科目这么简单,课程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关注“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教”。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应有之义,因为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包括“学校课程体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以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学校独特的文化”。而这次课改的重点是放在了教材内容上,教材问题在教育中真的那么重要吗?教材是什么?狭义上讲是课堂教与学的材料、例子,教材无非只是一种例子与材料;广义上讲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和工具,而师生本身也是教学资源,课堂互动中问题也是教学资源。为什么要死守着课本的内容,把教与学的一点例子改来改去?是工具重要还是使用工具的人重要?如果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不从根本上得以提升,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用什么样的教材也都会变味。若在教材这些枝节问题上绕圈子,什么样的改革也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会有什么真实效果。

二、课改的主要障碍

课改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但现在课堂教学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老瓶装新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观念难转变。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1.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不太容易。大致情况为: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但课堂教学不够扎实有效,表现为缺乏训练意识,淡化学生的“双基”训练;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忽视接受性学习,“热闹”有余,效益不高。中年教师,穿靴戴帽,多为课堂教学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多年来已形成的教学行为(方法、手段等)惯性大,运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似东施效颦。老年教师,我行我素,管你东南西北风,对新课程教学从心理上抵触。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的教师,还是难以改变。

2.新课程教材,农村教师难以把握。如,对数学教材的分析,许多不知道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新课程教材“改造”成以往的“例题+习题”模式,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管理难跟上。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当下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参与,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因此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

评价难突破。新课程的评价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但是,时下许多学校还是以原有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关注的是“分数”,抓教学质量。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扎扎实实地搞应试的环境下,课改走入了怪圈:表现在课改只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体现,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连汤也不换。据笔者的了解,凡是积极投身课改,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质检中往往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法、传授法)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为此,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却与教学质量不谋而合,适应了社会对分数的渴求,满足了家长对教育学生的要求,更具有现实性。试想这种做法既不需要承担改革的风险,顺应了社会需求和评价制度,又得到领导与家长的认可,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还要去搞出力不一定讨好的课改呢?这是我们实施新课改教师的心声,也是我们的困惑,更是课改的障碍。

家长难支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甚至出现家长抵触课改的现象。家长对于课改的抵触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课改是把学生作为实验品,影响学生成绩的发挥;二是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认为,课改影响了尖子生的发挥,课改促进了公平化,他对这个事情是不满意的。三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认为,课改后老师讲得少,学生学得多,课改后原来的学困生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时下,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顾子女学习情况,这给实施新课改带来不少阻碍。

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非左即右的思维定势,当然也吃够了形而上学的苦头。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作为课改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如何应对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局面,还具有些范然。这固然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但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给我们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让真正搞课改的一线教师看到前途和希望;否则,课改终会有夭折的可能。

第8篇

论文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很苦,但通过我们的思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教师的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艺术,而且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取得了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我首先要从一个改变我观念的一本书说起,《做最好的老师》,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心理持了一种怀疑情绪:这个不是明显的哲学错误吗?哪有最好呢?只有更好,此时脑海中闪现出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翻开李老师的教案时,我惊呆了!李老师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空调曾在做广告宣传时这样说过。看来李老师已经知道了读者的心思,顿时对李老师又多了一份敬仰。

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其中班主任是第三年,在没有当班主任时,天天看到许多班主任起早贪黑的工作,为了孩子,甚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当时的感觉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保姆,心中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丝的怯意,但同时对班主任工作也充满了期待。现在看起来,班主任工作是很苦,但是细细品起来还是有丝丝甜意在其中。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活泼,充满阳光,尤其是我们现在的高中生,信息接触非常广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个“乖”孩子,他们会犯错。所以当孩子犯错时,抑制自己的怒火,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宽容的心去对待,不能对着我们的孩子发一通火,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加大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同时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此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去改正错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乐趣的关键所在。因为通过我们思考,不但可以提高我们教师的成长,而且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取得了进步,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吗?

你给了孩子一次鼓励,孩子同时也在间接给你一个鼓励,李老师的一句话我很赞同:“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是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现在很有感触,当你和学生真正在一起时,把他们当做你的朋友,你会感受到作为班主任的快乐,这会激励着你工作,这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想一想周围的一些班主任,当他天天在抱怨着学生难管教,学生不听话,学生怎么怎么不好时,他是痛苦的,所以他的工作是辛苦的,是很累的,因此,要想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关键还要看自己怎么去做。

其中最主要而且贯穿其中的一个工作就是培养他们的诚信品德。我给他们说过,人无信而不立,在这个社会,没有诚信是混不下去的,并且在黑板报上班主任寄语中我说道:高中是习惯养成的阶段,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成材先成人!那么怎样最能体现我们的诚信呢?我又给他们说,最能体现我们的诚信就看我们抄不抄作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抄作业是可耻的一种行为,是作践自己的一种行为!让我们一起来鄙视那些作践自己的人吧!后来自己也在不时的灌输这种思想,应该来说效果还是明显的。

当然能使学生身上的那种自由散漫得以控制并以改正,那就需要一套严格的班规,而且最好是他们自己制定的班规。所以在他们自己制定班规前我做了一番动员,最后他们制定出来的班规,严而全,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奖有罚,通过后来的实践证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各种各样的奖罚措施,必要的外部管理、约束和激励不可或缺,因为这些东西是为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控制、管理,其本身决不是第一动力源,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后来在一次去别的学校听课的过程中,深深地被他们的班级环境所感染!回来时对班级的文化环境进行了改造,把同学分成8个组,每组经过讨论选出两句能激励大家的警句,最后再通过英语词典翻译成英语,张贴在墙上,让大家经常去看,去想来勉励自己。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魏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经常在上课前让学生大声说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受到启发,也让学生自己写出一句适合我们班的自我激励词,经常在上我的课时,让大家一起去朗诵!喊到他们热血沸腾为止!

所以教育要充满智慧,要有艺术,后面的路还有很长,要想做真正的艺术的教育,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与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校本;教研;做法

一、初中校本教研之背景

(一)“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思路常会被教材所禁锢。课堂教学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思想所牵引,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摆脱教材的“围猎”,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教材的猎物。

(二)新课程理念在教研活动中被“形式化”。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95%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采用这一方式。但只看到了“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等“散乱的活跃”的形式。

(三)传统的教研形式已不符合潮流。

在传统的教研形式下,教研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要不断改造既有的知识结构、开发新式教学方式和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一名“学习者”“研究者”。正是因为这些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校本教研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二、校本教研做法之初探

(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教育教研是学校的基石,新的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构建相应的管理与研究的新途径。可以说只有教学教研有了一定的管理与研究基础,教育管理的质量才会提高,所以,学校教学教研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当然应该放在管理与研究的构建上。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教研模式已刻不容缓。

(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并在前面工作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实施任课教师评价量化工作,从而促使评优、评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校本教研机制的灵活性。

用教学之精髓,激学生之兴趣,鼓学生之干劲,动学生之手脑,思学生之所思为教学指引方向,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当然,校本教研应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

1.制定“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以及“专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2.以赛“育”人。给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年分学科组织开展说课、授课、评课和教案设计等基本功“大比武”,不搞形式,而是务实地进行交流。

3.开展“四子”活动:

“开方子”――请各学科名师会诊开本学科方子,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设计以及自我规划,从而实现用已所长提高教学水平。

“搭台子”――创建教学平台(大比武),一显身手,促进l展。

“带弟子”――鼓励学科带头人传授经验“带弟子”,加快青年教师的发展。

第10篇

我校自去年底,校舍改造工程开始破土动工,本学期,新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我们按照县局的安排,顺利实现了与原东庄子初中合班并校的工作。目前我校生源来自47个自然村,服务半径8公里,学生人数达到了700余人,教师52名,设置了14个班。并校以来,原两校的师生员工,积极协调,努力合作,拧成了一股绳,正向建设东片强校努力奋进,为全面合班并校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做法:

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日常教学常规》,制订了《教学效果量化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细化领导分工。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室三处,下设三个年级组和五个教研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方面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集体合作。保证了学校领导,负责一个年级组,参加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在备课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落实,即落实知识结构、落实能力发展、落实教法实施、落实学法指导;四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知识点、统一例题、作业和基础训练。

(2)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对作业的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4)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务处每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案例与反思三次;每学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每月一试成绩、校本教研的工作抽查两次。

(5)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我们设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电子存档和分类整理工作。

4、抓好校本教研。本学期,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集中+小组”的教研模式。具体做法是,每星期搞一次分组,主要讨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切磋同科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协调教学进度,学内容。隔星期搞一次集中,主要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等。学校要求定期开展“三课活动”,即“骨干教师引领课”,“教研汇报课”,“教师优质课”,这“三课”的顺利开展,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我校为全体教师安装了两个电子备课室,并接入宽带网,2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所有班级配备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音像播放系统,班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一切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目前青年教师人人能熟练操作,且能制作简单的课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上好媒体教学课,以此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提出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上一节校内媒体公开课,努力争取学年内,上一节乐亭电视台空中课堂课。

6、加强班级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政教处、校长办公室,从学生的课堂课间、遵规守纪、安全卫生、学生成绩等方面给班主任量化赋分,作为评选各级各类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本学期学校对班主任、学生、家长分别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及时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自检和督查。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至少要找一名重点帮扶学生谈心,每周至少要开一次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每月至少一次与每个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开学初,我们就用了半天的时间,学校统一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分组分片,对全校近300名学生的家访,对学困生、厌学生、缓进生摸清情况,家校联合,绝不丢下一个学生。

7、抓学生成绩不放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学期我们继续对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镇排名前100名的学生,发给奖品以资鼓励,并给其家长印制了精美的喜报,分片送到学生所在村的村委会,并用广播的形式,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大造村比村、家长比家长、学生比学生的浓厚的比学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8、开展多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学以来,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广播体操比赛,一次班级跳绳比赛,一次班级拔河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验到了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顽强拼搏,积极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我校还成立了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各种爱好,让“学差生”、“动摇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只讲苦干,不观效益,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加强。

2、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用电脑的技能较差,不能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不定期举办宽带网操作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第1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91-02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疑问和困惑,从而为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全校学生的75%,并且,我校全是走读生。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因此,我校的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没有做作业的意识。长期以来,造成我校教学质量较差的情况。随着市政建设的规划和改造,我校周边成为市最大的物流区,生源增长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还是保持现状,不久的将来,我校将被周边的私立学校吞噬。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校全体教师应该同心协力,开展了高效课堂——“四步教学法”的探索。在这项工作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也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标的基础上,针对各教学班级不同情况写出教案。在教案中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课堂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课标,更要备学生。因为我们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目标、课前自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老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前五分钟给出下一节课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必须给出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多少页到多少页,并在通读的基础上找出哪几道题的答案,哪几道题必须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教材哪一段第几行有生字学生必须查字典注音,然后把哪几道题做在本子上。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在给出课前自主学习题目之前,一定要研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给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合理,既不能太难,形式也不能太单一,以免学生失去课前自主学习的兴趣。

其次,明确影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因素,对症下药。第一,教师引导不当。由于教师对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够清晰,以及学生对课前课前自主学习的态度消极,使得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引导不力。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在很多省市都采取开卷考试,在中考中对学生是否能上示范性高中起门槛作用,不计入总分,位置很尴尬,因此在繁忙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课时把该讲的都讲了就完事。针对这一点,我们采用的就是集体备课,仔细推敲布置给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题,然后在上课之前分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等方式,检查、落实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加强督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二,家长重视不够或根本没精力去重视。课前自主学习作业是留给学生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长只知道孩子有作业,但作业内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书,别的就不过问了。疏于督导,使孩子的课前自主学习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读也不思,把课前自主学习这样的“软作业”抛到了一边。对此,我们在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明确了每天的任务,要求家长配合签字确认,这样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第三,客观环境不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一是学生课外作业过多,且都有硬指标,使学生力不从心,便把有一定弹性要求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抛在一边;另外当今社会的整个氛围,例如:网络、游戏、电视和学生爱玩的天性,占用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针对这一条,我们还是利用家校联系的机会,指导家长的家庭管理,比如各个年级的孩子每天可以看多少时间的电视,可以看那些类型的电视,一个星期可以上多少时间的网等。

再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做好学习笔记。课前自主学习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确定课堂学习的目标。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治学能力,使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能确实突显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本学科的课前自主学习,根据目前教育现状以及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实际地位,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具体做法是把课前自主学习从课外引入课堂,具体做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上课时印发给学生或利用小黑板出示给学生。

第二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认真阅读教材。这一步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字:读划标。“读”,即认真把学习内容通读一遍;“划”,是指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书本相应的地方划出要点;“标”是指标出自己不懂的难点,通过一读一划一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重难点,听课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有利于充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把课前自主学习引入课堂且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第12篇

中等职业教育 理实一体化 实训 双师

中等职校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在16岁左右,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技术专业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和应用类公司、单位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生产线上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生源差、在校时间短、实训硬件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新疆职教投入的加大,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用理实(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现将我校在电气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作以简单介绍。

一、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实训硬件不足,且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也难以胜任“动手”;理论课偏多,实训课偏少;理论课上学生只动脑不动手,而实训课上只是简单模拟教师的操作过程,只动手,不动脑。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失去了教学应起的作用,即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应当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求手脑并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1.优化并压缩基础课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与我校其他专业不同,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基础课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分配中要突出重点,综合考虑(见图1)。

不因人设课,大胆地弱化一些基础课。将地方史、法律、职业道德等可合而为一。对职业生涯课程分为占课时较少的普通班和选修提高班。依据学生特点,设置礼仪、企业文化、美术、职业生涯(提高班)、文学欣赏、青年心理学等选修课。这样既节约了课时,为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节省了大量课时,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选定的基础课程进行内容的优化。而其他的课程,如数学,可根据专业特点,着重函数、方程组及线性代数等内容,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做准备。设立校内各专业的学术机构,对选定的基础课内容进行确认。编写适应本专业的基础课校本教材。

2.调研企业,强化校企合作

我校近几年不间断地选派教师下企业调研,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对中泰化学、广汇集团、特变电工、乌石化、新疆化肥厂等企业的调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通过调研,我们把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贴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找准专业定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状况,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为理实一体化打好了基础。其次,通过下厂调研,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实训基地,开拓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下厂实习,有侧重点的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干中学、学中干,提高技能,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在下厂的调研锻炼中,也使我们的教师群体得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能,开阔了眼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师资贮备。

3.实训场地的改造

近几年,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契机,对以前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对实训室进行改造并进行充实,以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PLC、电力拖动等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需要,并根据已有设备,加强学生对内外线路布线、安装的认识,特别需要树立学生安全用电、安全操作的意识。此外,对于一些成本较大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训项目,可使用仿真器材进行实训。考虑到专业特点,应当把实训室建立成理论、实训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两者相互渗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

4.设计技能模块

根据技能要求,研究并确立每个岗位的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并分析技能要求及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遵循认知规律设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围绕项目展开,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实践中,讲练结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中级维修电工的考前综合练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中级维修电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见图2),确定了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

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目标,并考虑在企业调研得知的实际情况,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组合,编制了中级维修电工一体化教学系统方框图(见图3所示),通过这些核心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气专业在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基本核心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5.一体化教学拓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而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学校的实训设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紧跟企业进行更新。应当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把握好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把校外的顶岗实习,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在实习之前,首先应当确定学生所在企业中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又有哪些,同企业一道,组织由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实训教师队伍,安排学生参与对不同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实习中应分阶段进行总结和考核,循环上升,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的意识。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成绩综合评定,教师要及时更新实训计划和教案。只有这样,我们才完成了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要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作为职校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用教育理论及授课技巧,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此外,应当将具有技术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坚持教师下场学习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成长锻炼,应尽可能参与或学习企业的一些重大技术改造,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鼓励学生面对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所构建的产品目标,产生一种创造激情和价值实现欲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企业生产环境或情境下,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工作模式,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做“融入课堂学习,学生围绕项目中核心理论知识点及重点实践技能分组讨论,互动教学,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手段上,采用模块化教学和任务引领式两种教学方法。即在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在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既考虑了专业基础课的完整性、灵活性、共享性,又兼顾了专业课的针对性、实践性、指向性,使得两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

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以模块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有机整体。各模块在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同时,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随技术更新对相应的模块内容进行更新;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及考工综合训练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体化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育内容,在明确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后,完成向实现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在教案的编写中,打破传统的方式,设计全新的教案和学案。例如,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了利用实物,自己动手,寻找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思考,从而寻找规律,找出问题的答案。首先,在多媒体中出示电路图,让学生认真识读。指出各元件的名称,根据符号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按规定在试验台上搭接电路。调节RP电位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和LED的亮度变化。缓慢调节RP使IB分别为10uA 15uA 20uA 25uA 30uA,记录IB、Ic和IE对应的电流值。把各次测量数据记录在案。最后,根据记录测量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自行发现三极管电路的放大规律,相比过去单独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进行的情况,首先,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的同时,学生自主得出了结论,相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彻底。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模拟考工形式进行,分为理论及实际操作。在理论考核中,应重点考查学生对应项目所涉及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在实际操作中,重点考核学生操作(每个阶段子项目)能力,使用电气设备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考核学生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四、成效与展望

通过一线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和新人才培养管,缩小了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企业用的上、留得住。在招生、学习、就业的良性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更科学的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新疆这样边远地区,实施电气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无疑是艰辛的,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锻炼,走上业务不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庚新,宁玉山.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3):104-105.

\[2\]张国香.“宽口径”人才模式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1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