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时间:2023-02-22 17:1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第1篇

(1) 学校名称统一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 学校隶属填深圳市市政府; (3) 专业名称要填写全称;

(4) 必须贴一寸免冠半身照片,并加盖院(系)公章;

(5) 姓名填写与户口、身份证姓名必须一致,不得有异,否则会给录用、编制和审批就业方案、办理报到手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 现家庭住址与入学时有变化者,必须出示《户口迁移证》或《户口薄》原件,

经二级院(系)审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可后按现住址填写; (7) 奖励情况填写院(系)两级以上的奖励、处分情况;

(8) 学习成绩要加盖学院教务处公章,学习成绩不得作任何涂改;

(9) 推荐表填写后要在规定时间内交院(系)审查盖章,以便及时发还毕业生;

(10)推荐表原件由决定录用并与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的用人单位保存,作为录用和编制、上报就业方案的依据。

盖章流程: 毕业生推荐表

1.学院检查学生推荐表填写情况,并统一在“院系意见”处加盖学院公章; 2.以学院为单位,与就业中心预约盖章时间,并统一前来盖章。原则上没有特殊原因,不接受学生单独前来盖章。

毕业生登记表

1.学院检查学生登记表填写情况,毕业前根据学生毕业资格取得情况,填写院系意见并盖章;

2.以学院为单位,与就业中心预约盖章时间。对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才给予盖“准予毕业”章;

3.原则上没有特殊原因,不接受学生单独前来盖章。

四方协议书

1. 学院检查学生协议书填写情况、公司签章、学生签名; 2. 学院盖章;

3. 学院或学生个人均可到就业中心来办理登记和盖学校章;

第2篇

就业推荐表:

就业推荐表全称《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即是为了就业而制作出的一份推荐表,一般情况,就业推荐表为各学校统一规定模式,再交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表格内信息,完善表内信息后,需有学校盖章方为有效。《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各地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表中所填内容反映了学生个人信息、学习成绩、奖 惩情况、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情况,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一、就业推荐材料的内容

主要包括:

1、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自荐材料的最重要内容,要按推荐表的栏目认真如实填写,填写时切忌涂改,以免影响真实性。院系鉴定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充分肯定毕业生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应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成绩和鉴定(评语)处要盖上公章,学院毕业生就业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意见一栏签署同意推荐字样并盖公章。推荐表代表校方向用人单位推荐意见,故而推荐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即每生人手一份原件(公章红色为原件)。另附有学院教务部门提供的在校学习各科成绩表一份。

2、个人简历

你的个人简历及其说明信是对你自己的情况、经历的记载和陈述,一般按时间顺序系统、全面地把个人身份、学历、成就、特长等充分表达出来。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你的最初途径——如果写得不好,你将失去面试的机会,因为简历可能是用人单位对你唯一的了解。

个人简历无固定格式,但应反映出自己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系别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工作目的等;第二部分可简述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包括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最后一定要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号码,以及通讯地址和邮编,以便招聘单位能及时与你联络。

3、求职信

求职信是毕业生确定就业目标后针对意向性单位写的自荐信。主要内容为:简单介绍自己;简单描述你对用人单位的认识;简单说明你的能力、特长和意向;请求用人单位给予面试机会等等。如果你对该单位情况较熟,对其发展也有所考虑,不妨粗略地提出一两条建议,以吸引招聘人的注意,获取面试机会。求职信要简洁明了,切忌空话、大话。

4、各种学习、考试证书

在校学习期间,很多学生挤出时间参加各种辅修专业的培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参加国家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核、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参加双专科或本科自学考试等等。可以把能证明你学历和能力的各种证书作为自荐材料的补充,证明你除了具有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外,还具有其它技能,以供招聘单位录用时参考。

5、毕业设计(论文)或在某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和作品,

毕业论文设计,如选题新颖,用人单位也能从中看出你的水平。另外,如摄影作品、音像作品、书画作品以及各类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的图像资料等。

6、各种奖状、荣誉证书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证书,奖学金荣誉证书,以及各种层次组织的征文、演讲、计算机设计、书画、摄影、体育等竞赛的获奖证书。

7、其它

可加上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及适合从事的工作等内容,如参加社会实践的鉴定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均要多复印几份,整理成几套备用。自荐材料要整洁,大小一致,最好与毕业生推荐表一般大,为16开,亦可配上精美的封面,做成活页夹在讲义夹内或装订成册。这能反映你做事认真有条理。

自荐材料原件一定要保存好,特别是毕业生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应聘时应使用复印件,直到真正与用人单位敲定,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再把原件交用人单位。

二、如何准备求职择业材料

(一)求职择业材料准备的一般原则

无论是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简历、自荐信还是一些辅助材料都需要毕业生认真地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内容翔实,格式规范

求职材料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全面总结,既要全面反映自身的基本情况,又要反映自己的特长、爱好;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优点、成绩,也要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不仅要说明自己对用人单位提供职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表达自己努力工作的决心。内容应全面,但应该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切忌长篇累牍,废话连篇。

2.富有个性,针对性强

由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尽相同,求职材料的准备也应根据不同的单位有所差异。如果你想去应?quot;三资"企业的职位,那么最好要准备中英文对照的材料;欲去少数民族地区择业,能用民族文字撰写求职材料则效果更佳;如果你是去应聘广告设计的职位,那么你的求职材料最好能体现出你的个性和创意。

3.设计美观,杜绝错误

准备求职推荐材料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招聘单位,引起对方的兴趣,因此,整份材料无论是手写或是电脑打印都要整洁美观,让人看上去觉得舒服。

(二)就业推荐表的准备

就业推荐表是学校为毕业生特制的求职材料,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本人的情况介绍,而是毕业生所在院系的推荐意见,三是毕业生所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并且还附有由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用人单位往往对该表比较重视,在发给学生录用通知以前一般要先见到该表的原件。该表一般要求用手写,认真仔细,自己端正,内容翔实,切不可马虎潦草、弄虚作假。

(三)简历的编写和制作

1.个人简历的格式

一般常用的简历格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年月顺序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另一种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充分表现自己的技能、品德。但对于刚从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来说,采用第一种格式较好。

2.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的第一部分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院系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工作目的等。第二部分可简述自己学习、工作经历,包括所学主要课程及学习成绩、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这样,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就基本齐备了。

3.如何写好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有一二页即可,不可太长。应表达适度,富有个性。简历的格式应便于阅读,有吸引力,并使人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有良好的印象。通常习惯将求职者的照片贴在简历的右上角(详见附件一、简历范文)。

(四)自荐信的编写和制作

自荐信实质上就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信。它是求职材料的一部分。

1.自荐信的格式

自荐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致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开头要写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如“某单位负责同志;你好!”等字样,结尾写上“祝工作顺利”等祝愿的话,并表示热切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最后写明自己的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姓名和时间。

2.自荐信的内容

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己具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哪些条件、才能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主要优缺点等;其次简述自己对该单位感兴趣的原因;最后说明自己期望能在该单位供职。

3.如何写好自荐信

首先,态度诚恳,措辞得当;其次,着眼现实,有针对性;第三,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第四,富有个性,不落俗套第五,言简意赅,字迹工整(详见附件二、自荐信范文)。

除了自荐信和个人简历之外,为了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有时需要进一步提供其他材料。主要包括本人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以及成果证明材料等等。超级秘书网

三、毕业生自荐材料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材料封面太追求标新立异。

2、推荐材料冗长,空洞,言辞过于华丽,形容词过多。

3、简历中掺水份。经调查发现,一些毕业生的简历完全是假造的,这样的简历即使让毕业生获得了面试的机会,也会在面试中露出马脚。对毕业生本人,对学校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4、简历太长,长而无味。这种简历不能打动用人单位,只会起反作用。

5、过于注重对福利、待遇的要求。这会冒很大的风险,如果太高则让用人单位觉得雇不起你,而太低则让用人单位觉得你无足轻重。

6、推荐材料中忘记填写求职意向和毕业生本人的联系方式。

第4篇

关键词:求职材料 策略

书面求职材料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投石问路”、推荐自己的最常用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快速全面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的重要依据。大学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后要想适时自我推销,精心准备一份理想的自荐材料就至关重要。

一.书面求职材料的种类

毕业生书面求职材料一般包括官方性质的毕业生推荐表和个人制作的求职自荐信和个人简历,有时还要附上个人的获奖证书等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复印件和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作为辅助材料。

1.《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学校意见(鉴定、评价)的书面推荐表格。该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本人的情况介绍,一般包括毕业生的个人信息;二是毕业生所在院系推荐意见和加盖有学校教务部门的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表;三是毕业生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一般来讲,这个表格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有学校就业有关部门的公章,代表以组织负责的形式向证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是用人单位核实毕业生身份的重要依据。由于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还未毕业,没有毕业证及学位证等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毕业生推荐表》就成为了毕业生能否取得毕业证书正常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毕业生的一种身份证明。《毕业生推荐表》还是在部分特大城市就业落户审批的重要材料之一。因此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妥善保管。

2.自荐信

自荐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自我介绍书信,格式和一般书信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自荐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不知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自荐求职;二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自荐求职。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为了推销自己,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其次简述自已对从事此工作感兴趣的原因、愿意到该单位的愿望自已胜任工作的条件和具有的各种资格、资历,最后应该表明自己求职的热切希望和心情,表达希望得到面试的机会。如何在自荐信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你的才能、潜力,瞬间吸引住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是需要仔细斟酌、认真准备的。

3.求职简历

求职简历是主要是求职者针对应聘的工作,将个人相关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业绩、能力、性格等简要地列举出来,以达到展现优势自我推荐求职的目的。应尽量表达适度,突出个性,用语得体,设计精美,便于阅读,富有吸引力。因此求职简历应该有针对性,要针对求职的具体单位和岗位,相应的突出自己具有单位或岗位所看重的品质、专业、经历和特长等;联系方式应该显明、准确。

二.求职材料准备的策略

1.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真实性是求职材料的生命线,在制作求职材料的过程中,求职者要持有客观真实的态度,真实展现个人情况,不弄虚作假,展现个人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用人单位一旦发现求职材料有假,一般会怀疑毕业生的品质,便会弃之敝履。此外,书面求职材料在文体上本身就属于实用文书写作中的说明文一类,其目标是指向求职就业,因此切不可过分追求文笔超脱、言辞奢华而脱离真实、脱离实际。

2.重点突出,投其所好。求职材料是将个人求职条件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适应性匹配的过程,一份好的求职材料首先应该把该求职者所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闪光点都展示给用人单位,除了不有所遗漏关键点之外,还应该做到突出重点,投其所好。所谓的重点就是自己最得意、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展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书面求职材料的制作应该针对用人单位具体岗位的要求去展现自己的优势与其要求相符合的地方,让用人单位通过审阅书面求职材料得到一个信息:你是不是最好的不知道,但你是最适合的。

因此,书面求职材料的准备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一味地以自己的角度去准备求职材料,而应该提前了解单位情况,用人单位对岗位的条件要求,甚至单位企业文化,而对自己的各项情况有所取舍,重点突出,“针锋相对”、投其所好。

第5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或多或少存在不诚信行为。本文拟从制度层面、道德角度分析产生这种不诚信行为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和法律角度探讨构建有效抑制就业市场中不诚信行为发生的诚信制度体系,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效监督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诚信分为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法律上的诚信,是指作为法律原则的诚信,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在法律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道德_J的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道德诚信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法律上的诚信表现在对就业管理制度的遵守与执行,这些制度包括国家制定的、地方政府制定的、还有各个高校制定的。道德上的诚信表现在就业市场三方言语的真实程度,即向他人发出的信息是否真实,还包括三方是否恪守诺言、履行义务。基于以上理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诚信归因就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道德监督的不力。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也基于以上两个层面来要求,一是从法律制度层面,通过制度来硬性规范就业市场。二是从道德角度来要求,通过软环境来约束就业市场。文中提到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主要指以学校为中介的就业市场,它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是全国就业市场的特殊部分,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体,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客体,校方只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中介。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不诚信现象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经常发生,这些不诚信现象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进行归纳,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就业主体的不诚信现象

部分毕业生诚实守信观念淡薄,想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找到一份称t2,如意的工作,致使不诚信现象频频发生,主要有以下方面:(1)“一女多嫁’’式签订就业协议。目前,每年都有毕业生采取一些违反就业市场“游戏规则”的做法,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最后毕业时才挑出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用人单位就业。(2)不真实的毕业生就业材料。有的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中把自己的某些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写得淋漓尽致,缺点却一字不提,甚至有的材料造假,如各种假证书、假材料充斥其中,导致用人单位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毕业生。(3)“瞒天过海”签汀就业协议。如有的学生拿不到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没有主动向用人单位通报,违背了就业市场的诚信原则。

(二)用人单位的不诚信现象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责任和义务向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用人岗位要求,履行就业合同的基本内容。但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也时有违约现象发生,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意宣传不当造成的违约,有的用人单位在宣传时多讲优势和长处,少讲或不讲劣势和不足,有的甚至许诺不切实际的优惠待遇,引导毕业生走入误区;有的用人单位由于主管领导发生变动,位用人政策随之变化,单位不再承担对就业协议的违约责任。用人单位片面强诟J用人自,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权利保障,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就业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校方中介不诚信现象

校方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应该履行管理、监督的职责,保证学生和用人单位材料的真实性。但有些学校为提高学校就业率,为毕业生大开方便之,如推荐表的内容(毕、I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相关环节把关不严,在没有严格核查的情况下就盖章,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真实情况,有的内容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用人单位不能获取真实的信息..再如推荐表原件每位毕业生只应有一份,但有的学校却控制不力,致使有的毕业生持有多份推荐表,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混乱。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归因

以上二三方面不诚信现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同程度存在,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方的地位逐步回归。计划经济时代,是以客体(用人单位)与中介(校方)为主,毕业生只是被动接受由校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而校方更多地充当了就业市场的主体,取代了毕业生的主置,行使了本应该属于毕业生的权力。现在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方的地位逐步回归,逐渐改变过去本末颠倒的机制.主体由原来的校方逐渐转变为毕业生本人,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方的职能逐渐得到矫正。在计划经济时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合同的签订由校方代劳,一切由校方安排,毕业生本人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这一方面的权利,毕业生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余地;同时,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也严重丧失,他们无法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当然也无需知道,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知情权被无端地委托给校方或主管毕业分配的老师。而现在,毕业生的自逐渐增强,对朋人单位的面试、应聘、签合同的整个过程,都是毕业生自己在亲自操作,而校方过去的许多职能逐步转移给毕业生,校方只是行使中介的职能,如就业信息的汇总、公布,对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的监督等等,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方职能矫正。最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政策、法则逐步完善,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汁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原来由国家作为计划主体来宏观调控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分配工作遵守的是国家的政策,遵守国家政策为第一准则。在现阶段,“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双向选择”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手段,通过市场来调节毕业生的就业,遵守市场规律是第一准则。

在就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旧的就业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新的就业制度还没有完全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完善,使得毕业生、用人单f电、校方及家长的就业观念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没有及时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政策、制度,对毕业生就业给予引导,使就业市场的三方在一定时期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整个就业市场短时紊乱,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还没有形成适应现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监督机制。在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诚信情况、不诚信问题,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制约,更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但目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没有形成完全主导的道德价值取向,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多元而复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价值评判标准的二元性或多元性,即毕业生对自身或他人的任何一种行为,似乎都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价值观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依据。这样,执行着双重或多元的价值标准,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道德理想,必然造成社会舆论监督的混乱和道德良心的淡化,使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社会道德控制系统无法发挥其职能,使得通过道德手段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相对乏力。加之,目前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诚信行为缺少一种道德批评的环境,无法通过强有力的道德谴责,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体系

(一)建立就业诚信规范,明晰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促进就业市场的有序管理,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我们必须明晰、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毕业生应该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的权利。(3)索取权:有权向校方索取本人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

毕业生应尽的义务:(1)必须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材料,诸如成绩单、就业协议书、各种荣誉证书、国家考试证书等。(2)只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就业协议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3)对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发生的有违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校方。

用人单位应该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首先,对校方在毕业生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了解;其次,对毕业生本人提供的资料、在校表现情况的全面了解;最后,对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毕业生签定合同的权利。(3)索取权:有权向校方索取毕业生的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

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1)必须如实地反映该单位的基本情况、聘用条件、岗位待遇。(2)签订就业协议后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不得随意更改协议内容或不履行。(3)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段发生的有违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毕业生或校方。

校方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一方面,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所签协议、去向的了解。(2)监督权: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具有监督的权力,对违反就业法规,就业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教育;督促用人单位践履协议。校方应尽的义务:(1)服务的义务:一方面,必须为毕业生提供真实的就业材料,如成绩单、毕业鉴定等;另一方面,必须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毕业生在校情况,公正地做出评价。(2)监督的义务:对毕业生所提供的与校方有关的材料提供审核、鉴定,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行为进行跟进监督。(3)协调的义务: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争执时,校方具有协调的责任。

(二)建立大学生就业法律制度,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

要使毕业生就业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毕业生就业法、牛业生权益保护法等,才能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常发展。通过立法明晰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三方应遵守的规则,保障用人单1=、}=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通过立法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明确合同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校方仅仅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有责任执行,不能有过多的随意性。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须由一方提出建议,说明理由,承担有关责任,另一方同意解除协议,报主管部门批准。

(三)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监督机制,促使诚信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75

College Graduates' Integrity Analysis and Solutions

CHEN Ronggui, LUO Dean

(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continue to increas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process, the phenomenon of bad faith gradually exposed, which gives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Therefore,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educational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tegrity

0 引言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步入了大规模扩招的阶段,高校毕业生总数也从2002年的114万递增至2014年的727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原来的“指令性计划分配与统包统分”转变为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①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就业制度的转变,加上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缓慢等,多项因素叠加造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也开始变得尤为突出。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1)双向推荐表造假。迫于就业压力,一些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填写双向推荐表时弄虚作假。没有担任过班干部,或没有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奖学金等的,也在“在校期间担任的主要职务情况”、“奖惩情况”栏目里填写曾担任班干部,或是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奖学金等虚假信息。

(2)个人简历造假。有些毕业生为了增加自己大学学习的含金量,提升就业竞争的机会,不惜在简历里造假,虚构自己参加过何种实践、竞赛等,而这些用人单位往往很难去核实。

(3)成绩单造假。成绩单造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修改成绩,另一种就是成绩单往往体现的是每门课程学生所修最高成绩,不能体现是否是补考或重修成绩,后一种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高校为学生就业考虑,但会造成用人单位不能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4)面试时造假。主要体现为学生面试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面对自己中意的岗位面试时,往往不如实回答,或者刻意夸大自身能力,让用人单位觉得自己有能力,完全能胜任岗位要求。

(5)毁约现象比较普遍。每年11~12月份,毕业生就开始投进求职大潮中,不少同学往往也很快就找到了就业单位并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但是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很快又物色到了更好的就业单位,工作不久就单方面毁约。最能体现这个现象的数据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内离职率数据,从全国数据看,2011~201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41%、33%、34%。②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整体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不诚信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社会违法成本低等等。大学生也是社会人,也有其社会属性。当然,社会生存压力大,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一个因素。

2.2 学校诚信教育和评价、制约体系不健全

高校承担着育人的任务,诚信教育也是高校育人的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还是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对诚信教育主要还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进行,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且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往往平时事务性工作也很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计划地做好诚信教育。另一方面,目前比较普遍的,高校对诚信的评价和制约体系也很不健全,“没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诚信考评机制,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保障,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③诚信教育仅停留在教上明显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规范和制度制约,否则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学校里造成的不诚信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往往这种行为会带到工作中去。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前,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就业指导类课程,但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往往更多的是重视就业择业技巧的教育,而轻视对学生进行就业诚信教育。

2.3 就业压力大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高达750万人。迫于形势和就业工作考核需要,高校往往给毕业生过度传递就业压力大的形势,而对求职岗位分析、人职匹配、职业发展前景等的教育重视不够。且在求职初期,部分学生认为有单位愿意签就随便先签了,等到了单位后发现岗位不能满足自身发展,或者薪资待遇不如意,又随便毁约。

2.4 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科学

一些用人单位对招聘的岗位没有起码的摸底调查,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单位用工部门的用工需求信息掌握不详细,导致在招聘时只要求相关专业毕业,学历越高越好,不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进而又造成部分招聘来的毕业生不适应具体岗位需求,不能发挥其专长。也有一些用人单位,没有帮助新进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招进来只管用,不管发展,久而久之,违背了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造成毕业生毁约离职。

3 高校毕业生诚信问题的解决策略

诚信是道德的底线,是社会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古语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社会、企业、高校应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暴露的诚信问题,要群策群力,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

3.1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政府要注重研究制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要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使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道德准则。国家提出要依法治国,同样,诚信问题除了要在道德层面进行教育,同样,也要依法治理,要完善和加强有关诚信的法律建设,维护诚信教育和建设的成果。要细化措施和举措,引导和规范公民行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管、制约和惩戒,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2 加强诚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毕业生的质量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层次。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没有诚信成才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各年级的诚信教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注重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和平时日常教育相结合的诚信教育模式。针对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特点,要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纪校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要完善学校层面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戒。要积极树立和宣传诚信榜样,在大学生中行成“知榜样、学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要明确教育学生,人无信,寸步难行,更难在社会立足。

要注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注重实效,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求职观和择业观,不能麻木求职。高校不要一味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忽视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度高不高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诚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匹配,毕业生就业后稳定性就不高,必然毁约的几率就高。高校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反过来,也有利于降低毕业生就业后因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率不高而造成的离职率。

3.3 规范招聘和用工行为,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用人单位要规范招聘工作,在人才招聘上,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和要求,要明确要招聘岗位的职责及职权,不盲目招聘。同时,在毕业生入职后,用人单位对入职新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对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虚假宣传和承诺,求职人员要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监管单位也要加强监管和取证,予以惩罚,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

3.4 客观认清两方面形势,增强法律意识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认知自己,另外要认清就业大环境,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和岗位竞争力,而不是靠提供虚假信息等来获取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在签约时,要充分了解单位和岗位,不能盲目签约,后又随意毁约。

高校毕业生还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合理择定就业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真正解决就业诚信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是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递增后,逐渐暴露出来的,“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④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学生缺一不可。

注释

① 石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2-23.

②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2-43.

第7篇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第8篇

论文摘要:构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必须基于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加大就业工作的力度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就业工作的部门是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根据两类性质不同的就业指导,应分别采取无偿和有偿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也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同,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功能上,不但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括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概念。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在学校。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一、必须认真区分面向市场与面向政府这两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不同点,才能明确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地位和职能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校主要面向政府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体现出被动性的特点,其主要的工作着力于按国家确定的分配计划做好毕业生思想工作。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配置是整个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直接面向市场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于就业市场的多变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高校及毕业生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采取更为积极和灵活的态度,依托就业市场。同时,必须说明的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树立主动适应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建立不能仅仅理解为形势迫使我们采取新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高校毕业生指导工作必须从三个层面上加以认识。

首先,从高等学校的职能上看,我们以往理解的培养人才是不全面的,按市场经济理论,人才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只有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才。由于以往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接触社会,其适应能力有明显缺陷,高校师生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利于转变办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其次,从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来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反映毕业生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达高校竞争十分激烈的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更高,在高校排名的竞争中,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在面向市场的商学院排名中更是如此。在国内,民办院校比公办院校更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只达到l0%一20%,有的省区和学校甚至低于10%,然而通过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某些民办高校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民办高校。这说明必须打破两个观念:

第一,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推荐工作是被动的,只能依市场需求,无为而治。

第二,大学生就业工作在高校的众多工作中属于次要工作。

最后,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到高校中,广大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客体,是高校服务的对象。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般来说,工作化初期,就业需求有限,而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就业压力必然就大,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998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约为78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8%。经过三年的扩招,2001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1300万左右,净增520万,增长66.7%。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3%。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教育史上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的同时,也使我国高等院校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不能妥善安置毕业生就业,不但将难以巩固我国高校扩招的成果,而且将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

二、必须基于学生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思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及工作内容,才能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有的同志认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咨询。这种着力于指导的观念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包括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的指导、就业信息筛选的指导、就业心理的调试、求职技巧的训练;咨询包括具体就业过程中的管理,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就业协议书的审核,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桥梁等具体事务性的工作。这种观点把就业工作限定为指导和咨询。

有的同志则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内容:1、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求职技巧;3、帮助学生获得就业信息;4、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各地的就业政策。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功能分为指导和服务。

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

关于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的内容,除了包括前述就业指导内容以外,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从就业指导中心本身能从事的工作来理解就业指导的范围,还必须注意到就业指导部门对高校其他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存在着共同促进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指各系的政治辅导员秘书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义务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指导工作,而且通过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从业人员守则、择业观、就业岗位预测等有更为清晰的把握。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成为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这不但是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要求,也是反映用人单位的心愿。我们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及其他组织的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因此,满足用人单位寻求最合适的人才的愿望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许多现象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不甚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是将长期存在的。而事实表明,大学生求职难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二百多家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求人难,不但是高级人才,也包括中低级人才,其难度不亚于大学生求职难,原因何在?其一,对人才的了解的途径不畅,用人单位往往只能凭借一纸求职信或推荐表,至多通过面试了解学生,难以对大学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把握程度、品行等。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用人单位对解雇员工一直是非常小心的,从感情上不愿意频繁解雇员工。其二,市场经济初期,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违约现象严重困扰着用人单位,用人计划往往因毕业生的违约而搁浅,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已经遭到怀疑。在这种供求错位的大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积极工作,一方面向社会用人单位主动推介,树立营销理念,开展有效的营销策略推介学生,同时,树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正性、权威性;在积极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要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适人才,服务于用人单位,才能扩大高校就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才能成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扇窗口,是高校的形象大使。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需求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实践,可以推动高校面向社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的变化。就业指导机构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为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为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为专业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为高校调整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为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概括地说,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于推动高校的自身建设应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保持高校与社会联络渠道的畅通,是高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三、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就业工作,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向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其性质上来看可以分为义务和非义务两类。所谓义务工作,也可指高校教学范围的工作,是属于人才培养总体范畴内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就业心理的测试、模拟演练、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就业成果的统计、就业协议书、推荐表、档案管理等,属于义务范畴内的指导工作,学生可以无偿取得,学生已通过支付学费的方式来获得该项服务。非义务工作是指高校就业指导义务性工作以外的,由于推介毕业生所产生的工作,包括就业信息搜集,组织招聘会,人才中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工作是属于社会性的人才市场的功能,只是我国政府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在高校,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假如社会存在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高校人才市场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但是,在现阶段,高校毕业生推荐工作,目前的难点也在于难以获得足够有效的就业信息,有人认为就业率低的原因在于学生期望值太高,而实际上,片面要求学生降低就业期望是不现实的,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不能被认为过高,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就业的压力不但是对学校而言的,迫于家庭及个人的考虑,毕业生更愿意尽快就业。目前尽管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属于义务性范畴的工作做了不少,许多学校也颇具特色。但是,衡量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指标——就业率却不尽人意,据广东省2002年各高校统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高校平均一次性就业率只能达到50%-60%,总体就业率也差强人意,其原因是高校就业工作中没有把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人才推介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导致这一原因的不是认识上的不足,而是工作方式上的错误。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学校内部都没有能够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这样缺乏激励的工作必然是无效的。这里容易引起争论的是两个问题,第一,采取有偿服务会提高效果吗?第二,采取有偿服务不会使学生对此有意见吗?回答是肯定的。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没有免费的午餐,脱离这一原则。就必然会被社会所抛弃,高校就业指导在人才推介上与社会上人才市场运作方式的脱轨,必然遭到人才市场的拒绝,人才市场对人才的推介是有偿的,向被推介人收取中介费,而依目前的政策,人才市场推介学生是不能收费的。这样的结果等于是高校关闭了与人才市场联系的大门。许多有效的毕业生推介方式无法运行。采取有偿服务,就业指导机构与学生签订就业推介协议,按市场方式运作,能有效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增强就业指导能力,就业指导人员不够,经费不够等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学生自愿与学校签订就业推介协议,因而基于自愿基础上的协议是有法律效果的,学生和学校之间不会对此发生争议。笔者提出这一思路是有实践依据的,广东某民办高校建校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在校生不足3000人,至目前,每年毕业生不足1000人,但招生及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达40多人,经费达百万以上(包括招生费用),实际用于就业的费用在20万元以上,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第一次薪水在1200元人民币/月,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有偿服务的方式,不但保证了经费,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就业工作的效果,对学生而言,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严肃性有足够的认识,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和对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满意度都较高。

四、必须从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才能真正履行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首先,高校就业工作应贯彻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招生开始,就应当对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素质进行考察。进入学校以后,应该对学生就本专业的基本就业岗位及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等作基本的解释,让部分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专业,这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相关模块的心理测试,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的初次设计,为学生确立基本的职业倾向提供帮助。在第一学年,应该向学生宣传国家的基本就业政策,毕业生供求的基本状况,所有的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其能力、知识的认识,有利于紧迫感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第

二、三学年,应该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毕业生挖掘潜能,发展专长,弥补性格、能力上的明显缺陷,在毕业年具体指导毕业生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向社会推介毕业生。

第9篇

资环学院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保证人才的充分利用,切实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我院根据学校安排,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做好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XX届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领导重视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毕业生就业率也被作为考核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学院领导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学院相关鼓励措施尚未出台,导致参与学生就业的教师相对较少。

二、多次举办就业讲座,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就业动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重点是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从新生入学起就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将三年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实行目标管理,使新生入学后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放在二年级,重点是准确定位。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高职升学的目标;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强调加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基本上能找准定位。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三年级上学期,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位。动员会内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介绍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联系方式。分析当年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既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以避免求职理想与现实出现的较大的反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失去所有机会。特别指出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一次择业定终生的误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的、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更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在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做到不再将目光仅仅放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此外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对学生如何抓住机会、参加面试以及如何签约一一作了具体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和抓学风建设的过程,通过对毕业生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XX年11月至12月份,学院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师所做的讲座,从求职技巧,求职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领导结合专业、企业情况跟学生谈就业,学院还举办模拟招聘会,不仅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同时还教育学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三、班主任积极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择优推荐工作,班主任定期到本班调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楚是否每位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意向单位。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实际困难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学院专门为毕业生建立了资源库,将有需要学院再推荐意向的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只要有信息,有合适的需求就通知他们,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鼓励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继续深造,有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途径。

XX年1月份由班主任组织毕业生认真填写推荐表,同时组织毕业生上传求职信息到高校就业网,以便于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4月8号左右组织毕业生参加我校举办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联系,推荐毕业生;3—7月份邀请多家单位(如云南斯泰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九河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到学院招聘毕业生,院团委及班主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以及推荐工作,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满意。

四、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和领域却出现人才匮乏。应该说: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的压力,逐年加重,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理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就业政策,制定符合我院专业特色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网络机制:

(1)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基本情况,向毕业生就业信息。

(2)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需求网络,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合作。

(3)人才网络: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如:学校成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统一管理,把毕业生推向社会,为其创造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根据历年经验,采取

了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班主任能掌握每个毕业生的求职动态、意向和签约结果,及时统计学生的意向和签约情况,以便向用人单位推荐时有的放矢。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他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力求学生保持清醒头脑。

在学习中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次组织学生座谈英语学习心得,各班主任开班会也不厌其烦的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优势,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上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同时,我院近年重视毕业生取证教育工作,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开始实现从凭各种证书求职,向靠岗位证上岗的转变。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如到边远地区支边、执教,响应为西部服务的号召;努力创造条件,使部分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我校XX年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 中,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人,考取公务员4人,签定正式就业协议20人,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30人,就业率达到7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

五、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我院毕业生有一部分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第二次就业分配;还有部分毕业生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就业情况关系到我院就业率。学院通过团委、在校研究生、班主任与毕业生网上或电话联系,在毕业生中做调查,及时反馈毕业生对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建议以学校牵头编写毕业生文件汇编及就业指导手册,将有关国家就业文件和政策编辑成册,使毕业生人手一册,做到人人知政策,用来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就业。

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开设必要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使同学们了解基本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考取各种必要的资质证书,积极地接触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奖证偏少。

2.我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3.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

4.个别同学签约不慎重,还有悔约现象。

5.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6.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围绕着“巩固就业率,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以上是我院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我们会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本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力争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 资源与环境学院

XX年9月19日

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建于XX年5月,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四年来学院教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特点是高学历人数多,科研力量相对雄厚,班主任主要是由年轻老师担任,发展至今已有三个硕士点,研究生人数为84人,三个本科专业12个班级,近630名本科生。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经研究,我院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制定就业工作计划方案。

一、07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院XX年年本科毕业生共有154人,其中环境科学96人,农业资源58人,研究生23人。

二、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学院在9月份成立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组长:段红平

副组长:杨志新 高召华

成员:王吉秀 董艳 秦丽

三、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1.继续举办就业讲座,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加强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4.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5.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的协助学生就业积极性。

6.研究指派专人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议:在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上,若确实需要车辆,可适当考虑予以安排。

第10篇

关键词:就业信息系统 B/S模式 MySQL数据库PHP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严、时间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服务性高的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全国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这种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十分严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制度的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逐步建立,毕业生在各种就业活动中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求职面窄、择业率低、信息量小的矛盾。2010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1号)文件,文件中14点特意提出“要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信息主渠道作用,广泛收集需求信息,为2011届毕业生持续开展各类形式招聘活动,确保场次及岗位数比2010年有明显增加,确保招聘活动安全有序。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服务,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网络贯通、信息共享的求职招聘信息化。”[17]。为了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各级就业主管部门(包括各省市的教委、各高校)陆陆续续开发自己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地方特点的需要。当前,国内一些比较著名高校的就业信息系统有独立的域名、独立的机构,数据处理能力很好,运行良好。就业信息网校园招聘信息、需求信息、毕业生生源信息和统计就业数据、企业招聘岗位数据等,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仍有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1、在人工智能方面,虽然建立了统一的就业信息数据库,储存所有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用人单位招聘资料、岗位需求等各种类型的数据,但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并没有充分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功能。如果可以实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对就业工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根据市场对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那么就能够更好地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针对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要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2、就业过程管理功能薄弱,没有充分有效利用中心数据库来进行协助就业过程管理,学生就业流程中还是有大量的手工工作,如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的鉴定登记、报到证打印申请表等等,导致就业主管部门日常工作依旧繁重。应充分将这些工作纳入到就业信息系统中,更便捷地处理学生的就业事务。

2.课题研究意义

就业信息系统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依托校园网和因特网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办公。

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就业业务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如就业信息的滞后性和重复性、缺乏信息统计、跟用人单位联系欠缺,毕业生就业手续网络化办公尚未建立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介绍当前就业宏观形势,解读当前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扩宽市场需求信息、开拓网络就业渠道,开通网上就业指导,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搭建平台使毕业生个人信息上网,及时开辟网络化求职渠道、网上查找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功能;网络化组织各类校内外宣讲会形式,开展毕业生毕业离校教育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了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招聘信息的及时性,并通过信息系统统计报表对就业的过程和结果信息进行分析,让众多的数据更直观地得以展现。

高校就业管理有着任务重、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数据处理方式复杂的特点,因此,根据高校实际需求,开发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的就业信息系统,以方便学生就业、单位求才、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日常管理以及系统维护,实现高校就业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目的。

系统定位于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互、沟通和业务流程处理平台,基于JQuery框架,简化开发工作,提高用户体验。以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的MySQL为数据库,存储毕业生生源信息表、企业信息表、招聘信息表等,使系统布局更加合理,以跨平台性强的PHP为脚本语言,综合PHP、MySQL和Apache服务器,是现在完美绝佳的一种组合。研究设计可以如下进行:

1、详细分析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在就业管理工作上的基本流程及相关需求;获取所需各种数据种类、约束关系和规范;研究毕业生从生源采集开始一直到最后离校的所有就业流程;分析就业工作动态汇报需要的统计方式方法;整理就业信息所涉及到所有基本内容、特点以及数据定义。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

从总体上把握各类需求之间的关系,建立规范完整的关系数据库;建立需求模型和对象模型进行较直观的描述,提高开发设计的质量。

3、数据管理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包括企业用户管理、毕业生生源采集、毕业生签约管理等子系统模块中各类数据的关系映射。

4、数据统计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包括开发全校就业详细统计、全校就业统计周况、学院就业统计、专业就业统计、单位性质统计、就业流向地区统计和生源统计等子功能。

3.目前国内就业信息系统的现状

当前国内的各大网站都提供了就业方面的网页,国内也有专门的就业网站,

但是这些网站的侧重点不是仅为毕业生服务,而是提供广泛的就业导航,针对性较弱。

近期,教育部正在进行就业服务一体化建设,然而许多系统功能仍然在建设开发中。同时,各省市各地区也在加快建设省市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例如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等),985、211和地方高校(例如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也都在开发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这种就业信息系统需要拥有独立的域名,独立的机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稳定完美长效的运行。并且需要实现网上直接招聘信息、岗位需求信息,并要求实时的对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日后的发展趋势:直接实现网络化就业信息数据智能分析,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智能匹配、供需见面,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签约和就业方案的网络化认定。

4.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目标

本信息系统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基于B/S综合模式的构建全新理念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满足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这三者的信息需求;实现学校就业工作办公自动化,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毕业生三方协议电子化管理以及毕业生基本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在做这一课题时,就职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了解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在高校的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系统方案,主要涉及下面两大任务:

第11篇

语文、历史、生物、通用技术教师各1名

二、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无劣迹行为。

2、身体健康。

3、年龄在30周岁以下。

4、二表本科生及以上学历。

5、具有高中教师资格。

6、普通话二乙以上。

三、招聘程序

1、提前与我校联系,审查个人材料。合格后来我校笔试和面试(试讲)。

2、面试时需要材料:毕业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荣誉证等证件原件。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生成绩单复印件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处公章,近期一寸照片2张。

3、报名时间2016年3月1日起。

四、待遇:正式聘用后进入教育单位编制,执行国家规定工资标准,享受在职教师一切待遇。

五、联系电话:刘校长:13504561056、0457-2882059

王校长:13846569811、0457-2886112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整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1日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如何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档案整理是指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档案整理的要求

(一)毕业生档案统一装入学校下发的机要信封中(保留原高考的档案袋)

1、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档案,在机要信封正面左下角用铅笔写明毕业生的姓名、专业、学历、毕业时间、就业单位名称及单位所在地。

2、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以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按照生源地分类整理,在机要信封的正面左下角用铅笔写明毕业生的姓名、专业、学历、毕业时间及生源所在地名称(到市、县)。

(二)档案分类整理

1、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档案;

2、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档案;

3、考取研究生档案;

4、欠费、欠贷款的毕业生档案;

5、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档案。

(三)列出报送的档案清单,档案顺序要与档案清单顺序一致。

二、档案整理的内容

1、高中阶段档案材料和高考录取标志的材料;

2、大学期间的思想品德鉴定表;

3、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4、历年学习成绩单;

5、选修课成绩单;

6、学位授予(不授予)证明材料;

7、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

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

9、奖惩情况;

10、上学期间的欠费说明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说明;

11、入团志愿书;

12、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优秀团员推荐表、预备党员登记表、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函调政审及综合政审材料等。

三、档案整理的步骤

1、分类。按照整理内容分类。

2、卷内文件材料排序。按照文件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3、根据排序结果,对卷内文件材料按档案整理内容的名称编制目录,并按时间顺序填写到档案袋的封面上(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顺序重整。)

4、装入学生原来的档案袋之后,再装入机要档案袋,密封,加盖公章。

四、档案整理的意义

学籍档案整理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繁忙复杂的业务整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门学科知识责任心,因为学生档案是人生足迹的一种真实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很多毕业生对学生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档案传递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时将档案带回家中;有的撕毁档案封条私自翻看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或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其档案可以保存在自治区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或在学校免费保存两年。但是,有些学生毕业时把档案放在学校不管不问,这些做法都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实际上,学校保管的只是学籍档案,不是人事档案,它不计算工龄、转正定级、评定职称等。另外,国家招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等都要审查,特别是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档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毕业教育应当包含档案管理的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广大毕业生们在毕业时也一定要重视档案问题,使自己在踏上工作岗位时没有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