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保培训总结

环保培训总结

时间:2022-02-01 08:10:43

环保培训总结

第1篇

23号早上5点多我们一行8人来到了甘肃酒泉亚飞大酒店,参加第七期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骨干培训。当天晚上邸璟老师组织学员开展了一次素拓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之间互相熟悉了。

24号上午我们吃过早饭来到了市政府广场,100名学员和甘肃团省委副书记李西新团中央农村部生态环保处处长尹虓以及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领导进行了合影。合影结束,大家参加了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甘肃团省委副书记李西新作了重要讲话。下午团中央农村部生态环保处处长尹虓作了保护母亲河行动情况介绍的报告,这也表示培训班正式开课了。在这四天培训中,我们参观了风光电新能源基地、三北防护林,参与了分组研讨和绿色论坛。

经过四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

第一就是环保意识的提升。作为一个环保社团的成员,环保意识非常重要。之前我们的活动更多的立足于对别人的环保宣传,而自身的环保意识不是理想中的那么强,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在我们给别人宣传环保知识时候,首先自身的环保知识要多,环保意识要强。因此一定要加强队内文化建设。通过讲座、沙龙、培训、交流论坛甚至是游戏的方式首先将队员的环保意识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台阶,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在队内的作用,为环保多出一份力。

第二就是社团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环保社团是服务于大众,而不是干预政策的制定。保护环境,是需要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比如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意识提高、人民积极响应。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环保社团的成员。我们应当能够在以上三者之间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所以这也提示着我们大学生环保社团责任感要增强,要明确我们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我们是志愿者是谏言者。

第三就是环保社团需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们以前的活动大多数环保宣传活动,就是在校园里摆摆展板、捡捡垃圾、然后拿着一个大喇叭喊着我们要热爱环保、支持环保,但是这样的宣传效果甚微。所以我们要改变活动的形式,从以前的口头宣传到现在的用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来宣传环保。值得一说的是在实际做活动的时候切忌眼光太高,只看中那些那些大项目而忽视身边的小事,环保没有小事,环保需要各方承担,每人贡献。“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第四就是加强各地的校园社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的联系。就像这次社团骨干培训班,我在期间不仅学得了知识,在跟其他社团骨干交流时更学得了很多管理的经验。通过互相交流,双方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是学得很多知识。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资源共享的社会。如果一个社团总是闭门造车的话,我估计这个社团发展的会很慢。我通过这次培训班认识了很多朋友,有浙江的、青海的、宁夏的、重庆的。尤其是重庆本地的社团,我们交流起来更是方便,所以我会在下一年中尽量多的和其他学校的环保社团多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最后就是我自身感觉社团越来越需要走专业化道路。面对如今环保事业的盛行,不能再局限于以前那种简单的宣传活动,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有更多的实践和调研。能更好地发挥作为大学生的作用,在环保政策面前能够做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工作,使政府能够更好的施行政策,而群众可以充分得到切实的好处。

上面这是我的个人感受,也是我们绿服队在将来要面对的问题。环保是一个公益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努力完成的。不求每个人能做多少大事,但是能够用我们自身的努力去汇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和谐社会!

第2篇

【关键词】环保人才 队伍建设 职工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84-02

职工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厂、矿山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和一般职工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它同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结合广西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本文的 “职工”指的是广西环保部门工作的在职人员,包括在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环保职工教育是按照广西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职工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提高学历等培训教育的活动。

一、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2016年7月对广西环保部门在编人才队伍情况的调查来看,广西环保队伍人才建设中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环保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训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与新时期广西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较大差距。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偏少。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仍旧偏少,全区有硕士学位的人才222人,占全区环保部门的5.1%,博士学位的人才为18人,占0.4%。从职称来看,全区环保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为288人,占6.6%。由此可见,全区环保部门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总体偏少,人才总量明显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多集中在自治区级的环保部门,市级、县级环保部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低,迫切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从学历上看,全区环保部门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共240人,全区14个市、县环保部门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仅149人,平均每个市不到11人,而自治区级环保部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达到91人。全区14个市、县环保部门高级职称的人才仅185人,平均每个市不到13人,而自治区级环保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到103人。三是环保专业人才缺乏。从全区环保部门来看,具有环保专业的人才为1781人,占40.8%,大部门为非环保专业人员,其中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等人才数量较少,部分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广西环保工作的开展。四是人才培训水平、质量有待提高。广西环保职工教育培训中存着培训未进行科学规划、优质培训资源缺乏、环保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二、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职工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职工教育,是提高环保队伍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环保职工教育,通过对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活动,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培训和再教育,可以促进环保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适应环保工作需要的环保人才队伍。某种程度上说,职工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环保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职工教育抓得好不好,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环保队伍素质的高低。

(二)加强职工教育,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十三五”发展目标之一,提升了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广西环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环保职工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环保工作发展的需求,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是时展的要求。环保职工教育工作与环保事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因此,应加强职工教育工作,不断增强职工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提高环保职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推动广西环保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广西生态文明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三、广西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职工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职工培训质量,不断增加环保人才总量

职工教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具有灵活的特点,利于环保职工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能够继续学习环保专业知识,继续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是在繁忙的业务工作压力下,提高环保人才总量,培养环保紧缺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

1.对环保干部培训进行规划。根据《全国环保系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意见》的精神,制定广西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5年规划,形成能够指导各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纲领性文件,以推动全区环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科学、系统地开展。

2.充分开发利用培训资源。建立环保培训骨干师资库,同时也鼓励环保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的基层干部上讲台的制度,为培训骨干师资库储备人才;加强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建立优秀教材的奖励机制,开发广西环保的培训教材,力争推出一批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各方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加强与各级党校、高等院校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部门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

3.不断改进环保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适当加大案例式、模拟演练式、抢答式等教学的比重,尝试“参培人员讲课制”,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有效激发环保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开发特色培训内容,突出环保前沿知识、较新的环保技术知识以及国内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将实用性与新颖性有机结合,并建立课程把关机制。

(二)突出对基层人员培训,逐步改善环保人才结构

1.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监测技术大讲堂、培训大篷车等多种培训形式,重点加强对广西各市、县环保部门环境监察、监测等人员业务能力,加大对市、县级环保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改善环保人才结构。

2.分片区车轮式开展培训。利用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基层环保培训需求情况,根据每个地级市的业务培训需求与缺口,有针对性地举办涉及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核与辐射、农村生态和保护、环境执法等内容的专题培训。

(三)规范职工教育管理,加快推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管理机构,形成长效机制。根据环保工作的需要,设立环保职工教育专门机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纳入机构成员,充分发挥其指导、统筹、检查等工作职能。负责制定职工教育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将其融入到年度环保业务工作中,与其同部署、同落实。定期对单位职工教育的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对环保职工教育的目标、规划、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形成推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工教育管理。根据职工教育工作职能,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检查评估措施和制度等工作制度,以规范管理。制定《广西环保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和档案管理办法》,将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依次登记,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个人教育培训情况、业务能力等指标,作为干部薪酬、选拔任用、岗位聘用等重要依据;设立培训优秀奖励,激发环保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制定《全区环保系统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建立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对培训整体质量、教学活动质量的课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授课老师是否入专家库的重要依据。

3.深化思想认识,全面保障职工教育工作。要将环保职工教育工作视为促进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对职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以环保职工教育为根本,构建科学的环保职教管理体系,从机构、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全面保障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硬件、软件设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环保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组织环保干部职工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使环保职工更好地践行环保光荣使命。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分析广西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让环保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设立环保大讲堂,邀请专家讲国史、党史,讲法律法规等,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激发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激情。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把环保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推动广西环保事业发展的目标上去,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为保持广西的山清水秀生态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广西环保职工的“四干精神”,积极开展法制、诚信、道德教育,将环保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列为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环保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大力宣传广西环保部门中涌现出的如杨汉勇、黄卫、林立扬、何进生、谢钊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在全区开展“绿色十大人物评选”、举办“身边人・身边事”的演讲比赛、为从事环保工作30年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等。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发挥示范引导效应,让最美的基层干部、榜样的力量成为环保干部职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齐高岱,赵世平.成人教育大辞典[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2]代晓光.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J].克拉玛依学刊,2011(3)

[3]蒋洪强,卢亚灵,杨勇.新形势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环境保护,2014(11)

第3篇

摘要: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就要从计划储备、项目实施、督导评估、意见反馈等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制定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流程进行动态评估,摸清现状,找对问题,选对方法,做好培训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关键词 :培训管理 职业 重要性 质量

一、培训管理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职业培训一般时间短,见效快,尤其技能类岗位能力培训,在规定的较短的时间里,首先要经过理论学习培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再通过实操技能的操练,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最后通过考试鉴定获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比技能类,管理类的培训见效略慢些,培训多是对人的思想、理念的一种熏陶,以达到培训后在工作方式、管理能力方面的提高。在较短的培训时间里,培训质量的保证不仅靠培训师的渊博知识和授课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培训管理工作做细做精。培训管理能力水平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过程是一个有机的闭环结构,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培训的质量一定会受影响。所以说我们培训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培训设施、设备的完备、先进适用性,师资能力雄厚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我们管理水平的高低,我们要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上去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培训全过程组织、协调、监控、督导。因此,职业培训管理对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

1.建立高效的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技术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双师型的专业培训师。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要有与培训流程重要环节相匹配的部室及人员。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

2.加强培训实施监控和管理。职业培训战略的实施及成功必须有完善的计划来予以保证。好的计划必须要靠好的实施来实现。通过修订培训计划管理工作标准、预决算及统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培训计划实施监控。做到准确及时分解年度培训计划,按月落实培训项目开班时间和人数,协调安排培训地点和住宿,做好计划任务的下达。对不能按时举办的班,主动及时跟主办方沟通,督促主办方按时办班。沟通后仍不能按时举办的班,上报上级领导单位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月培训计划实施日志,按日填写培训开班情况并及时发布。按周统计培训数据,及时掌握培训项目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沟通,避免出现培训班人数过少,浪费培训资源的现象。严格控制培训经费,做到不超支不浪费。做到计划周全且按计划实施。

3.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通过修定培训项目评估实施办法或细则、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培训项目质量督导工作标准等,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各质量环节进行有效督导,实现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培训质量。督导人员认真巡查、填写督导日志,实现培训项目监督工作“三化”即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监督常态化。构建“三层级”评估管理体系,即培训师、班主任的“自我评估”、培训承办部门或项目组的“自我诊断”及督导委员会或督导专家组的“督导评价”相结合的三层级评估体系,不断深化培训效果总结评价,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4.认真进行评估,形成完善的培训档案。培训的评估和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培训评估总结和培训档案资料的管理对提高培训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培训质量指标分析,如听课记录、学员问卷调查分析,尤其是学员问卷回收反馈率、教师教学效果满意率、教学组织管理满意率和生活服务满意率等量化指标。通过对培训科学的评估,客观评价培训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企业有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积极整改,以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5.加强学员成绩库管理及反馈。为引起学员对培训的重视,保证培训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逐步完善了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学员的培训成绩纳入年底考核。为了让各单位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培训学员的成绩及获取资格证书实情,培训机构要及时建立培训学员成绩库,并按月及时反馈给各送培单位。这一管理方式保证了送培单位在当月及时掌握学员的成绩,对学员培训起到了督促作用,对促进培训的长远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培训管理就是加强培训全过程的控制和督导,做好培训的战略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及评估管理。不断探索培训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培训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PDCA循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日趋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逐渐从粗放式的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同时便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提…了更高要求。如何使企业培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系统、更科学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PDCA循环法的基本原理,从人力资源培训的模式和流程人于,对如何提升培训效果进行了探索。

一、PDCA循环法的基本原理

PDCA是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PDCA循环就是循环不止地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沃特・阿曼德・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上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1.P (Plan)计划,包括方针、日标、规划、计划的制定等。

2.D (Do)执行,具体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的设计及具体运作,是实现计划的过程。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强化或更正。

以上四个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阶梯式上升,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经过多年发展,目前PDCA循环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中。

二、PDCA循环法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可以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按照PDCA循环过程环环相扣的四个阶段,来具体分析人力资源培训的模式和流程。

1.计划阶段(Plan)

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时间等。计划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培训方案等步骤。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紧紧围绕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服务为核心,因此在制定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业务板块知识、岗位胜任力要求以及企业内外部培训资源等,调查方式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征询员工意见等多种形式。在对自身资源和培训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类统计和分析,按照紧迫性和重要程度选定计划的主要内容,形成企业的长期、中期、短期培训计划日标。最后,结合组织分析和工作分析,将长期日标分解到中期和短期计划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的反馈等方面做好充分调研,设计出实际可操行的培训计划。

2.执行阶段(Do)

执行阶段是对培训计划各项内容的具体实施,是培训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按拟订好的人力资源培训的指导性计划程序去执行,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在执行阶段,可以用多个小型的PDCA循环来保证每次培训项日的改进与创新,即单独培训项目的执行可以按照“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修正”的PDCA循环进行操作。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培训运行体系与各业务项目培训之间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3.检查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之后,检查计划执行效果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测结果。即检查是否完成培训计划,是否达到了培训日标。例如员工的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员工思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培训方式等是否满意等。并对照计划日标.分析并找到实际与计划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

4.修正阶段fAcI)

修正阶段一方面对培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化的培训规则并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培训循环借鉴之用;另一方面找出该轮培训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而且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轮培训循环中去。

三、结语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对快速弥补企业发展短板,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利用PDCA原理来开展培训活动,相比传统的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建立起培训反馈机制,是企业做好培训工作的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1][美]W.爱德华兹・戴明钟汉清,戴久永,译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第5篇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际需求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2016年11月2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可以看到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成为我们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保证青年干部在新形势下工作中能够继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继续发挥主动担当、积极上进、开拓创新等优良品质,就必须重视对年轻干部引导、武装、塑造和激励的实用价值,就必须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提下,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年轻干部作为各级工作中的主力军,要解决现实要求的问题,关键就是勇于揪出年轻干部“皮囊下的意识形态问题”,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要求年轻干部,用“不忘初心”的要求规范青年干部,真正“牢”字当头、落到“实”处。

对我们年轻党员干部,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市委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断的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具体实施计划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干部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作为工作的标尺,通过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检验每一项工作,同时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每一项要求贯穿到工作着力点上,就能解决问题。

(三)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经过多次经济危机之后,我国金融已正式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在经济转型时期,生态环境部门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在内部机构改革和垂直管理改革后期,更多新的任务和职责需要细化落实,必将迫使内部组织形式多样化、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分工精细化、管理结构的不断升级。基于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现代党员年轻干部既要保证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肩负起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开拓创新。

(四)改进干部队伍现状的客观需求

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质量、数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部分年轻干部对新形势、新问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足;二是作风不扎实,部分年轻干部态度简单僵化。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薄弱,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和缺乏活力。同时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传帮带效率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年轻干部队伍现状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环保系统年轻干部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的高期望值,以及复杂的工作环境条件,对年轻干部自身素质的全面考验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将是新的课题。环保系统的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接受复杂环境的锤炼,快速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 年轻干部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存在不讲原则,不干工作的“老好型”。这类干部就是领导的传声简、留音机,唯领导是从,把领导放前,工作放后,面似讲究原则,实际违法行政;对待上级部门应付了事,属“拨郎鼓儿”,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善作表面文章,无担当精神,面似工作,实际无能无为。二是存在不讲方法,不会干工作的“板板型”。这类干部敢于坚持原则,但万事讲法律、讲原则,不能从实际出发,缺少大局意识,结果为“工作没少干,吃苦又流汗,效果不理想,领导想着换”。这类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就是工作不讲究方法,不善于协调,费力不讨好。结果工作难于开展,或者开展不好。三是存在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头脑僵化型”干部。这类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原来的东西好,一切照旧,不能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善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能突出工作重点、难点,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复杂环境条件下一筹莫展,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二)年轻干部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事组织部门都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但是由于基数大,大部分年轻干部不得不面对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晋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晋升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影响年轻干部发挥积极主动性;年轻干部横向交流较少,特别是业务部门,年轻干部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对年轻干部多方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不力;年轻干部外出脱岗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年轻干部各项素质提高;受编制规范影响和上升空间局限性影响,年轻干部才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事实证明,以上两种问题在环保系统内部各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将极大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打造“有素质、有能力、有韧性、有头脑、能打硬仗”的以年轻干部为主力军的新型环保铁军。

三、完善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为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意识”,使“四个服从”成为普遍自觉;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扎实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强调精准有效的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健全年轻干部基本知识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养,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年轻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突出中心内容理论教育联系实际

一是牢牢把握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年轻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落地、落实、走心,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树牢年轻干部政治素养,为业务工作筑牢思想保障。二是着力学习效果工作转化。严格按照省、市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组织培训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干事创业“践行初心”的原则,开展具有环保系统内部实践特点的培训,不断健全内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和学习考核激励机制,把学习贯彻情况作为考核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树立年轻干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二)优化内容分类分级培训体系

一是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完善以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能力培训、知识培训为基础的培训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体系结构,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二是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突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为重点,结合机构改革和最新人员配置,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对内部人员进行分级分类的专项培训。针对年轻公务员干部开展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培训;针对年轻事业单位干部开展政治觉悟、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培训;针对年轻专业技术干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造创业等培训。

(三)健全培养制度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和备案制度,加强机关内部统筹协调,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和防止多头调训、重复调训、长期调训、长期不训等问题。配合市级培训部门,严肃调训纪律,健全调训成果分享制度。二是严格落实《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挂职(学习)锻炼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年轻干部挂职及实践锻炼工作,分类实施,确保干部挂职得到有效锻炼。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年轻干部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年轻干部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局党组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工作中提供信息参谋,最大限度发挥年轻干部自身优势。

第6篇

一、项目目标

2011-2012年,利用两年时间,对我市乡村医生开展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旨在通过培训更新乡村医生服务理念,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所有纳入设置规划的村卫生室中,已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经市卫生局注册后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在岗乡村医生。

(二)培训内容

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和《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为乡村医生开展常用卫生政策与法规、临床基本技能、急诊急救知识与技术、传染病管理与防治、合理用药知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的培训。

共培训120学时,具体培训内容以《乡村医生岗位培训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下发)为准。

(三)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形式、统一考核标准。采用集中视频培训为主,配合定期的专家面授辅导和网上专题复习的形式。

将集中培训教学点设在各镇(街道)卫生院,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视频课件,采用乡村医生易于接受的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故事性切入、访谈式讲解、病例讨论、技能操作正误对比多种模式,使用视频教学服务器和电视机连接播放,即可完成课前讨论、课程讲授、课后测试等培训环节,并为每个学员配备一张学员卡,用于刷卡记录考勤和课后测试成绩等数据,通过远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配合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学员培训出勤情况、考核成绩等相关数据统计。原则上每两周集中学习一次,每次6个学时。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同时提供培训内容网上同步学习,学员可通过学员卡号登陆网站,根据集中授课接受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每年组织邀请了解基层情况、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或卫校教师,针对视频教学略显薄弱的实践操作和临床思维环节进行面授辅导,辅导次数不少于两次。

(四)培训时间

2012年至2012年,分两期完成。

(五)培训考核

对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成绩由统考成绩和平时成绩(培训与学习情况)两部分组成。培训结束后,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统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平时成绩由视频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考勤成绩和课后测验成绩以及教学管理员提供的考勤记录表组成。考核合格后,授予集中培训学分20分,发放《市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学分证书》,并将考试、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作为其年度业务考核、执业注册与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参加集中培训学时数不足80%的学员,取消其参加统考的资格。

三、组织管理

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职责与任务

1、卫生局:卫生局为乡村医生培训组织工作的枢纽环节,在市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委托教学单位做好辖区内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工作。每月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2、镇(街道)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是培训组织实施的最重要一环,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或管理员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各项培训活动(具体要求和职责见附件),每月上报一次培训情况。

(二)考核与监督

第7篇

一、深入了解村情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

培训进村,要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前期调研工作必不可少。从项目示范村所处县、乡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确定该村的经济特点和地理优势;研究当地土地资源状况、气候特点、产业结构、人文环境、劳动力素质、交通通讯、市场条件、科技应用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周边农村和中心城镇对示范村发展的影响等。县级农民培训机构要根据上述内容,编制出符合当地民情的实用性教材。

深入了解村情,需要培训教师能和村民交朋友,入乡随俗,以平等姿态出现在农民面前,需要有耐心去倾听,需要用真情去打动,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村干部和村民的密切配合,及时反馈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真正确定出重点培训内容。2008年3月上旬,通过对磐石市50个项目示范村进行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最后确定出培训内容主要是种植、养殖和特产三大主导产业,水稻、养猪、养鸡、木耳栽培等具体授课内容。

二、实现产业优化是做好培训工作成果体现

村域经济的发展要靠主导产业来支撑,要靠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要靠有更多的农产品输出。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是当地农民依赖自然资源长期探索自发形成的。产业优化的依据是发挥资源和人力优势,并服从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二是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和传统产品的特点,引入现代工业化理念,推进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和企业化速度。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需要有市场引导,需要有典型带动,需要有组织推进,需要有人才支撑。产业优化的结果是产、加、销相衔接,产业链条延长,形成一村一品,扩大了市场,增加了效益,能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磐石市部分示范村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园区,给主导产业发展带来了集聚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抗风险能力。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应善于研究产业集中的趋势,挖掘当地产业集聚现象和增长点,抓住关键生产流程和技术环节,以此作为培训的主要任务,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加培训,实现一户带多邻,多邻带全村,全村增效益的目的。

三、提升发展理念是深化培训工作的必然要求

村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长远利益,做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增强农民两个思想意识。一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绿色农产品;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生态环境带来损害,这应是新型农民自觉遵循的,不能以破坏农村资源和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由于农药、化肥、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或不正当使用,对农产品和环境极易带来污染和危害。确保质量安全和环保,对于生产者不仅是从道德层面的要求和约束,更应从法律制度层面受到严格监管。这两个思想意识增强以后,长期受益的将是广大农民自身,彰显以诚信和互助为标志的农家传统美德,守护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点惠及后代的绿色田园。

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以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要得到相应提升,人居环境得到相应改善。具有现代城镇化标志的设施,如路面硬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街道亮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已陆续步入乡村。农民培训要涵盖这些内容,开发出相关的教学媒体资源,贴近实际,指导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让农民同城镇居民一样分享到社会现代化的成果,真正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创造学习氛围是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

把培训的基本单元放在村上,应作为县级培训机构的工作方针。培训教师要坚持经常下乡进村。村级领导要落实培训场所、落实培训基本学员,逐渐形成一个村干部、党员骨干带头学,广大农民争着学,大家一起求上进的局面。学习方法途径可以不拘一格,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媒体中学,从样板中学。可以组织村民走出去参观学习,或把专家、能人请进来办班传授。通过办班培训,提高农民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学习气氛,养成学习习惯,使农民接受继续教育和参加培训成为农家生活中的一部分。

尊重乡土习俗,尊重群众首创,善于把农民在发展生产和经营中的好方法、好经验总结出来,以便广泛推广应用。农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农村阅报栏、远程教育接收点、农村大喇叭等形式,为农民学习带来了极大方便。磐石市在抓农民培训工作时,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训内容和地理分布等特点,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了“五结合”,即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室内讲解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电话咨询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议事会,青年和妇女组织以及各种专业协会、农业院校等组织,都是农民培训工作依托的重要载体,既传播知识、培训技术,又学习时事政治、普及法律、宣传村规民约,做到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磐石市在培训农民时,既向农民发放了大量专业技术资料,也向农民发放了大量农家生活方面的辅助教材,从而提高了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五、建立长效机制是落实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

第8篇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发展良好。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县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05年度X县粮食生产意见》和《关于做好2005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加大政策措施和检查督促力度,坚决制止耕地抛荒,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落实计划早稻播种面积1.8万亩,在保持原有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基础上,各乡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桥头镇、桥下镇、西溪乡对种粮大户每亩追加补助100元,上塘镇每亩追,加补助50元,瓯北镇、乌牛镇、沙头镇等乡镇每亩追加补助10元。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总面积13.56万亩,同比减少3.4 %。

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县肉类总产量5089吨,同比增长1.4%。其中生猪产量3855吨,家禽产量990吨,禽蛋产量926吨,猪的存栏数达15.1万头,家禽存栏162万羽。

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5.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700亩,比上半同期增加300亩。

④特产经济。由于受“3.12”雪灾影响,今年我县乌牛早茶叶损失严重,乌牛早茶叶总产量170吨,同比减少80%,产值损失近1亿元,水果总产值2万吨,水果产值估计损失5000万元。

⑤渔业生产,第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340吨,其中:养殖产量260吨,捕捞产量80吨,稻田养鱼面积2万亩。

二、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努力打造特产优势农产品基地。第一季度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800亩,优势特产基地面积9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面积2000亩,名优水果基地2000亩,东魁杨梅5000亩。另外,建设乌牛早茶叶无公害示范基地1万亩。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市场。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通过调查摸底,确认全县农业龙头企业60家,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②进一步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今年我县发展了3家专业合作社,涉及药材、水果特产等方面。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9家,协会10家。

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有序推进。

1、明确今年的工作思想和总体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整合部门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和沿路沿江的环境整治,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总体目标是完成所有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15个示范村建设,新启动55个村的环境整治。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今年乡镇上报要求启动环境整治的80多个村进行调查摸底,把村班子团结,群众有信心,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确定为今年启动村。

3、开展自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县申报第二批“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的15个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的村进行自查考核。第一季度共启动了15个村的环境整治,拆除旧房2300平方米,新建房屋5700平方米,新增道路7100平方米,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4600人,新增绿化面积9200平方米、公厕7座、垃圾箱475个,消除露天粪坑249个,投入建设资金785万元。

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进一步深入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根据市委工作任务,我县第一季度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考核,认真总结。一月份,对全县各乡镇和四个专业培训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体办公室成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

(二)调整机构,制定计划。为了加强工作力度,适当调整了我县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根据市委要求制定了《永嘉县2005年度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培训经费250万元,明确各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任务。

(三)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出台了《X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对各培训基地进行了充分的整合。2月份县教育局成立了永嘉县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乡镇、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培训结业后,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县人事局、经贸局、农业局等部门也按照县委要求和部门实际,针对农民需求,进行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第一季度我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70人。其中技能培训260人,农业实用技术410人。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抓好全县1.5万亩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我县“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百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第一度新增灌溉面积0.1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5万亩,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1处,受益人口3.2万人。完成河道治理21.7公里,开展小流域治理面积0.32平方公里。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1万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7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化治理、村庄整治工作,完成了5公里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沿江6个镇的工业总产值和财收入均占全县总额的97%,山区32个乡镇仅占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我县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2、山区交通不便,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成本较高。3、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就业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信贷资金难和水、电等生产资料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新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我县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有400多个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村很少,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用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和农村定销户问题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第9篇

全省环保攻坚专题培训班学习体会

按照上级安排,我于9月23日至27日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研讨班学习培训。5天紧张充实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总体感受

省委组织部、省生态环境厅共同举办此次培训,参加培训的不仅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而且涵盖了其他10家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规格很高、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环保干部,我倍感关怀、深受鼓舞。培训期间,各位领导为我们讲授的课程非常细致、生动,对我们工作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给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入新鲜动力。

二、学习收获

通过此次培训,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思路对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更加系统全面,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站在全国看山西、站在全省看朔州,让我们更加看清了差距不足,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期间,通过交流研讨,学习借鉴到了兄弟地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视野进一步拓宽,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思想和知识保障。

三、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结合此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朔州实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朔州力量。一是全面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朔州大气污染“冬硫夏尘”季节性特点,围绕“减硫降尘”工作重心,持续推进清洁取暖,不断加大及露天开采、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力度,确保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改善;二是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四水共治”,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确保各项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国省考断面水质有效改善,坚决打赢地表水劣五类断面歼灭战;三是全面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百日清零”专项检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整改任务的落实,举一反三、以改促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第10篇

一、培训情况

1.1组织实施新员工入职培训:严格按照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7月至11月,新员工入职培训共组织实施了40期,受教育员工668人,平均每期参加17人,入职培训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安全环保教育三门课程覆盖率为100%。

1.2关于公司级及单位培训:7月至11月公司级培训共实施15场,培训人数为436人,重点落在机动部组织的点检技能与案例分析、设备维护及检修操作规程培训,安环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煤气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能源管理中心组织的节能技术培训;7月至11月各单位培训实施107场,培训人数为4688人,各单位的培训重点落在安全环保、工艺质量、技能操作等方面。

1.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证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7月组织炼钢厂锅炉培训考证,人数为10人;9月组织动力厂报考锅炉三级考证,人数为20人,报名完毕,等待对方培训考证通知;10月组织炼铁、烧结行车人员考证,人数为10人。与此同时,在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在7月接收的平沙锅炉班学员20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16人;8月接收了平沙行车班学员29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21人,及时填补了锅炉工、行车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较大人员的缺口。

二、常规培训管理情况

2.1培训设施管理情况:所有培训南水培训教室7月-11月使用83场,培训设施依旧保持原样,教室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有要求单位进行清扫卫生,并且每星期都有去检查实施情况,教室在使用期间,通过对各单位的协调沟通,没有发生一起在时间上有冲突的情况;409培训教室的使用,除了每周二、周五定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还用于了其余单位的培训、考试及会议,教室卫生每星期都有让阿姨进行打扫;关于电脑和投影仪的借用,由于培训设备欠缺,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有单位需要借用培训设备,每次单位借用都有要求其单位领导签字的申请单,至今没有发生培训设备异常现象。

2.2培训资料收集情况: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会及时催交各单位培训资料,7月-11月,共收集培训资料纸制版52份,

培训资料收集时,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完全按照了资料提交要求进行的,这是提交资料的不足之处;同时,各单位提交资料时,没有要求其提供电子版,这是今后一定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2.3关于特种作业台账的管理:自从8月份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台账出来之后,依据台账的信息,都及时通知了单位需要复审的人员进行复审,没有因为一人由于通知不及时导致证书失效的情况发生。由于公司离职和入职的人员每天都处在变动之中,因此要求了各单位将部门台账每两个月将更新的信息发来汇总,等到2012年,即将由两个月提交一次新台账改为到一个月提交一次,以便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信息。

三、培训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年度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公司领导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计划执行,若不能执行,应该提前告知并用纸制材料说明原因,这方面不少单位没有这样做。在2012年,培训管理员将加大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监督力,每月月初将通知有计划的单位进行计划的落实,如不能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将要求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以备查验。

第二,培训资料提交不完整的问题。至目前为止,不少单位提交的培训资料并未完全按照规定要求提交,这也于单位培训管理员换人速度比较快有关系。2012年,将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管理,按照年检的要求,一步一步教会单位培训管理员怎么装订合格的培训资料,提交怎么样合格的电子版培训资料。

第三,特种作业台账信息待进一步改善问题。首先是台账中没有显示单位特种作业岗位的定员,有了其岗位的定员,就更能了解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动态;然后是台账以后应该由各单位每两个月提交一次改为每一个月提交一次,然后每月都进行汇总,汇总时将体现三个月内复审的信息,另制表格,最后将汇总的台账信息每月提交领导一份以供参详。

第1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15-02

一、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意义

1.安全培训事关矿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局面,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在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根本上抓好职工安全素质培训。针对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抓好安全培训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体系是促进安全发展,全面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煤矿不遏制事故,事故就会摧毁企业。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针对安全培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人员的状况,要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治本之策。

3.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安全培训的灵魂。培训工作适应煤矿安全发展的需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路循环机制,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国投新集公司是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家大型一档股份制企业,也是两淮地区首家上市的煤炭企业。矿区1989年12月开发建设,现有职工2万余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五对规划建设矿井,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 590万吨,列入全国13个亿吨煤基地之一的两淮煤炭基地。2007年以来,生产能力连续突破1 000万吨,年利润稳居10亿多元,总资产160多亿元。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健全两个体系,遵循三个原则,坚持四个统一,确保五个落实,把好六道关口。针对矿区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的实际,以新工人培训为中心,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和监管体系,遵循依法培训、学以致用、教考分离原则,坚持同一工种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持证样式,确保机构、师资、场所、计划、经费落实,把好学员的入学关、考勤关、课时关、内容关、考核关、发证关。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围绕培训体系建立7章50条《新集公司安全培训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什么是培训、培训工作谁领导、谁监管、谁落实、怎样干、怎样才算干好、干不好怎样处理”等具体问题,以此作为培训工作的标准,起到了较强的指导、规范和纠偏作用。近期该公司编制了人力资源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以及各类培训的具体规划。旨在调动各矿培训积极性、增强培训吸引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考核、评估得到规范。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0余期,每年培训量15 000人次,年培训率在120%以上,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1.安全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存在随意性,导致培训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脱节。没有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给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2.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没有把教师、学员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师缺乏教学管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处在要我培训的状态,没有调动我要培训,抓好培训的积极性。

3.四级培训基地缺乏有效制约,培训工作没有立足全局,没有从战略角度规划安全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硬件设施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失,只注重培训期数和人数,忽视培训质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三、安全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煤矿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授课方法、实训基地建设、试题库建设、培训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重点是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培训体系的设计主要是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四个方面,这些环节形成闭路循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1.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对参培单位和学员的类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深入矿井班组进行调研。调研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工作,忽视需求分析,导致培训对象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现场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有组织分析、现场分析、教学和学员分析、前瞻性分析等几种方法。新集矿区每月都到各矿基层班组调研,摸清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情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定位,编制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强化过程控制,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009年培训9 600多人次,合格率达95%。

2.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策划是以安全素质提高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为专项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培训流程,辅助企业落实培训计划。策划内容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介绍、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培训日程安排、学员调查问卷、学员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等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培训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果和效益。通过预先进行方案设计,充分体现培训策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建立适应安全发展需求、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传统培训方法方式的思想束缚,不断总结创新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模式,使授课内容针对性强、安全知识面广、专业内容新、课堂气氛活跃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现培训对象的特点、岗位相关性、新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基础课厚、专业课精、事故案例课宽、安全文化课细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

3.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过程质量管理是对培训过程进行动态有效地控制。有效的培训控制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管理内容主要是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规范的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规范安全培训的组织、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等项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培训教师、参培学员、教职员工;落实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措施。质量控制要与培训执行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是培训过程控制,及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应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增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为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更是为了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新集矿区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以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服务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的职责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到考试、课程设计等各环节;对学员上课、住宿、就餐,课后活动等环节构建了三跟一查的培训监控体系,使整个培训过程得到全面、全程、及时和有效的监控。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校长 培训模式[作者简介]李红(196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学教学及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广西 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3—0070—0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后两基”时代的到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管理素养和管理执行力,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无疑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我们以“广西农村校长培训”系列项目为载体,开展“重在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农村校长培训新模式的实践探究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不仅容易为农村校长所接受 ,而且有助于激发参训校长的行为跟进 ,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进而使农村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实现农村学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

、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设计校长专业学习成长的方式主要有“理论成师”与“实践成师”两种。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校长培训模式就是采用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以“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改善”为基本环节,过反思典型的农村学校管理案例,寻找案例背后的原因;(3)通过参与现场解读 ,提高参训学员的全过程行为跟进的主动}生。

4.改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1)参训学员撰写“促进乡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计划”改进行动专题总结报告 ;(2)专家团队开展“学校管理改进百佳中心学校”评估指导活动;(3)开展“学校管理改进百佳中心学校”经验总结与交流活动。该环节的预期 目标 :(1)直面农村校长管理困惑,寻找这种管理困惑背后的故事并使更多的农村校长得到分享;(2)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解读农村学校管理实践现场,农村学校校长成为学校自身管理行为的研究者。

由于上述的每个环节都有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总目标要求而进行的详细任务与具体 目标的设定,所以能使整个培训过程的目标引领 、质量监控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二、实施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一)聚焦现实问题与校长管理行为变化实施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 ,首先要求整个培训设计必须聚焦农村学校管理现实问题与校长管理行为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培训者要引导学员通过研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管理现象 ,从这些典型的或常见的农村学校管理现象中发现隐藏的问题或危机,以此作为学校管理改进的切人点,通过撰写联系实际的“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及实施“改进计划”中“管理改进经历”“管理改进个案”“管理改进总结”,记录 自己的在改进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与感悟;像专家一样思考与剖析实践中的“个案”;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与总结,从而校长自身也在“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改善一再设计一再实践一再改善一再反思”的学校管理行为改进的良性循环 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强调:第一,要以农村校长为主体 ,在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农村学校管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来改进管理行为;第二 ,“学校管理行为改进”的研究要遵循“即时”“现场”的原则,强调以实践研究 、行动研究带动整个农村校长培训 ;第三,要强化培训者与参训学员间的情感 、信息 、经验的交流,目的是让培训者与参训学员都真正成为行动的研究者。

(二)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培训系统要实现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的目标 ,关键是能否使这些农村校长培训活动(项 目)成为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和培训机构共同推进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通过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讨论、沟通、协商,形成一个培训项 目执行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的培训方案 ,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各种相关的培训政策,例如,教育行政部门面向全区下发组建培训活动专家指导团队,为指导专家颁发聘书及对开展培训新模式的培训者举行培训活动等。第二 ,利用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信息平台,宣传使用新模式的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更多理解 和支持。第三,争取专项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在培训计划制订之初就要把在培训新模式实施中涉及的各项培训经费,例如专家并在每个环节中设定主要任务及预期 目标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立体交叉、循环提升的方式始终让培训重心落在农村校长管理行动的改变上。这一模式为校长专业成长中的“理论成师”的人为发展方式与“实践成师”的自然发展方式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一)培训模 式结构 中的主要环节 (如图所示)_f__1i _『 ~丁—ll__ 反馈:变更任务或进入新的循环 — —评价培训前阶段 培训 中阶段 培 训后 阶段基 于农村 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 的主要环 节(二)培训模式主要环节的基本任务与预期目标下面将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四个主要阶段的任务与目标 ,以在培训时间为两年的“广西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项目实施的具体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1.设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1)培训机构开展项 目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方案;(2)参训学员集 中培训前完成对本校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3)参训学员进行集中管理论学习,分享其他学校优秀办学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管理问题改进的初步设想;(4)面向全区组建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实地跟踪指导”的专家团队,明晰其工作任务与 目标;(5)培训专家团队成员与参训学员小组(以县为单位 )对接并研究制订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具体行动计划(确定小组学习的主持人 、主题、时间)。该环节的预期 目标 :(1)形成“理论成师”与“实践成师”相结合的培训方案及具体行动计划;(2)参训学员掌握“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制订的基本要领;(3)提高参训学员学校管理中发现、诊断问题的能力;(4)建立培训模式指导与监控体系。

2.实践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1)参训学员选择 l~2个制约学校 自身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订“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并与本校师生进行充分研讨,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2)培训专家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负责的区域开展实地指导活动;(3)开展区域性的“学习共同体”小组主题交流活动3次以上,学员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及重点问题与专家指导团队进行讨论 、研究 、改进。该环节的预期 目标 :(1)形成有针对性的参训学员所在学校的“管理改进行动计划”;(2)营造一个开放而且平等的培训氛围,在开放的培训课堂中建构一个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团队问零距离对话 、多方位的培训“学习共同体”,确保在“改进计划”有效实施的同时学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得到提升。

3.反思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1)撰写“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反思性个案研究报告两篇;(2)开展以“管理百佳乡镇中心校”为主题的评比活动 。该环节的预期 目标:(1)参训学员学会从反思农村学校管理常态现象中,寻找现象背后的病灶;(2)通! !团 教柏职业第33期l总 第 709期 )\团队实地跟踪指导等各项费用,纳入年度财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预算中,确保新模式下培训项 目的正常运行。

(三 )强化培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任务驱动”“目标评价”为导向,强化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得到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理论,通过参训学员完成一个个阶段性 的具体任务,从而最终达到农村校长培训项目的目标要求 ,并在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中引入激励策略,例如 ,广西师范学院结合 自治区教育厅近两年来广泛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活动,以专家指导 、学员反思、现场检验等活动形式 ,评价新培训模式下培训项 目实施效果,强化农村校长参加培训的内驱力,达到“以评促训 ,以训促评”,确保培训新模式的有效实施。

(四)建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强调在培训过程中建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虽然学习可以在独立的场所个体化进行 ,但是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的群体或组织学习确实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传递过程,各种观点得以互相碰撞 、质疑和争辩。而且 ,在个人广泛参与的基础上 ,必然导致较为高级的智力活动。这个“学习共 同体”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即时”“现场”的案例学习方式。除了可以通过“定主题、定主持人、定地点 、定时间”来落实小组现场学习组织责任制外 ,还需对农村学校常规管理中的重点 、难点在小团队中进行广泛的主题交流的方式 ,从多方位 、多角度 、多层次探讨 目前农村学校管理的难题以及各 自处理问题的办法及途径。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专家应成为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问题解决的促进者。首先,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专家要以“理论成师”与“实践成师”并驾齐驱的理念为引领,努力营造一个以改进农村校长管理行为为基点的学校管理理论成师与管理实践成师双轨并存的氛围,帮助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信息,促使他们积极地寻找新的策略来改进面临的实际问题 ,让成员周期性地在这两条成师之道之间转换,最终实现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融合。其次,在“学习共同体”的人员结构上要体现层次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它最好能包括新任校长、有经验的校长和专家型校长以及学校管理专家,这些成员可以由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地域、不同任务角色(分管工作 )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组成,除了为其搭配相应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 、教研机构中学校管理的理论专家、专家型校长等组成的学校管理专家指导小组外 ,其中有一线管理经验的校长及专家型校长也可以担当指导者的角色 ,只有这样农村校长专业引领的资源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扩充。

(五)专家团队开展有效的“实地跟踪指导”工作能否组建一支为完成理论学习 、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农村校长指点迷津 、破疑解难、共同深入研究农村学校管理中的难题 、帮助和促进农村校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农村学校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专家团队,关系到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确保专家团队能有效地开展“实地跟踪指导”1=作 ,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 一制定专家团队成员的遴选标准,确保遴选具有先进教育理念 、工作责任心强、对农村学校管理有深入研究 ,并能积极介入基础教育实践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教研员、校长培训机构学科专家参与指导团队。第二,明晰指导专家团队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 ,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第三 ,采用跨区域 、“大机构”的策略,面向全区遴选 ,充分利用全区资源。第四,建立专家团队与农村校长间互助 、双赢的“学习共同体”。第五,通过专项培训使专家团队的指导更到位 ,更有针对性。第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励专家团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指导工作。

(六)搭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农村校长培训中搭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农村校长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重点 、难点和热点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料,开展专家网上答疑、讨论和研究。一方面,这种学习与经验共享的形式使培训者和学员能够及时了解各校发展的动态 ,重要的是它不仅成为培训者对参训校长管理行为改进实践过程进行有效跟进的方式,而且农村校长在长期使用这一信息平成系列学习与培训任务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与能力也得到真正地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在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各地的教师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发掘 、整合和利用 ,逐步形成地区性的农村校长培训资源网络。这为解决阻碍农村校长培训发展的优质培训资源缺乏问题 、农村校长培训工学矛盾突出问题的缓解提供了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