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

时间:2023-02-14 20:0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

第1篇

把握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的标准界线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法律规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联合制订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明确了中小型企业的界限标准: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把握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1997 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财政部2000 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不言而喻,它与《企业会计制度》更为接近,与《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会计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两类企业会计制度中转换。两类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都基本相同。

不同点:会计处理简化。主要为适应小企业会计的要求,对某些比较复杂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小企业较少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处理上可以适度简化。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只要求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三类资产计提坏账准备,减值准备,跌价准备,以减少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时,可用简化的权益法处理;对长期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全部进行资本化处理,而不必按资产的实际支出数依比例确认应予资本化的数额;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时也可采用简化的方法。小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明确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就没有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还允许小企业只编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可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些规定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可以大大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量。

把握简化会计业务对小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2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23-02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保证小企业健康发展、顺利实施的前提。简化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但业界仍有部分人士认为其降低了对会计行业的质量要求,降低了财务报告的细节明晰化,过于简单。但制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质是简化企业会计行业管理,节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为会计报表的需求者提供清晰明了的相关信息,利于领导者进行正确的企业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资金运营情况的好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功能,和相对应的计量、绘制财务报表的原则方式。而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才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使它的价值在企业运行当中得到最佳体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利于企业进步,经济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客观认知,照搬照用他人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社会的发展依旧如此,它要按照规章制度才能长远的走下去,企业更是这样,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利于推动小企业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是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与事实相反的是,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并没有正视自身的发展情况,没有综合考虑自己在市场上的运营状况,直接套用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模式,照搬其会计制度,用于自身企业发展,上级领导要求下级会计人员按照别人的制度进行从事,照搬照用,会计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漏洞百出,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运行,相应的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二)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相关会计人员术业不专攻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小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内部设备简陋,从某一程度上导致职业人员职责不明,不清楚自身职责,企业在整体上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制度,使内部工作人员没有制度可以依照,工作散漫,工作效率低,使企业发展进程受到阻碍,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术业不专攻,在专业上达不到相应标准,缺乏专业化人才,企业招聘时,处于应急或其他原因,会计人员会参杂水分,不够专业,分工不明确,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会计科目的设计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小企业的发展往往不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会计制度的合理与否是企业财政正常运行的关键。小企业却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设计,会计科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会计报表制作粗糙,类别不清,使会计工作缺乏合理运行的依照,无法为上层领导者提供正确完善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完善对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009年9月19日,国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正常健康运转,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才能让国家经济立足世界。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民生和社会稳定,它的运营是经济正常运转的保障。然而迄今为止,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阻碍,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融资,现在小企业因为名声不高,地位不够,担保较为困难,缺乏资金周转,国家、政府虽然有相关政策扶持,但具体落实到实处却有些困难,无法顾及全面,这些问题导致小企业运行不畅,发展困难,经济效益有所亏损。当然,问题的解决不能片刻完成,它需要各个层次的引导,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小企业尤其如此,它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历程,如何规划以后的道路,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

在一系列的问题当中,小企业首先要依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以生产和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它实行的是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企业自身进行独立运转,独立核算,是依法成立的盈利性的一种经济组织,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小企业的运行前提是进行自主经营,自主核算到达最终目的,由此看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设计,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会计报表的如实呈现、数据信息的完整,都能够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自身公司的运营信息和企业发展的进展,其最终呈现给领导者的结果是客观真实的,有数据为证,是量化的结果。会计工作自身有其独特的特征,会计行业货币是它的计量,所有进行的经济活动只需要会计人员将其作为报表呈现出来,就能让人清晰的看到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营情况,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的模式还是企业的服务方式,会计报告反映了这个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财务情况和资金的流入与转出,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的良好管理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综上看来,会计制度的合理设计对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制度

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我们有义务帮助小企业设计合理的制度。在企业运营的实际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在制定制度时不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照搬其他企业制度,受到自身视野的局限,盲目性很大,对企业制度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认为其执行只要不触犯法律就可以,这种认识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及大型企业应提供帮助,帮助小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制度,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为小企业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制度,提高其思想认识,使小型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制度的合理设计与实施只是事物发展的先行部分,这之后的监管更加重要,制度的实施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的监管,以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其执行力,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设计利于企业发展,而完善的监督管理对其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实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重要作用。监督制度的设计与健全有利于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避免出现公款被扣,中饱私囊的行为,重大决策的执行,项目的投入与建设不仅需要会计人员核算财务,它更需要监督制度来进行保障,对重大项目中的资金运作进行监督,坚决制止做假账、挥霍浪费和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监督制度的实施就是为了企业内部能够健康运转,避免内部出现妨碍企业发展的行为问题,企业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审计处,不定时的检查企业账目与资金运行,保障企业内部财政收支的真实与合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促进企业经济高效发展。

(三)鼓励现代科技融入小企业

新世纪的到来,让我们无法忽视现代科技的影响,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世界已进入信息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万千,不再是一成不变,网络的应用在此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网络科技的帮助,低成本的网络信息为小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减少了小型企业因为资金少,眼界低而掌握的信息量少的缺失,企业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督,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有效应用网络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理,最后得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以保障企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四)会计岗位的设置要合理

中小企业在设置会计岗位时应该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追求务实的原则,要确保岗位的设置确实是工作上有需要,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管理者要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各司其职,避免出现人员无事可做,出现人事上的浪费,为企业合理配备人员,降低会计核算成本,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深入教育

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一样,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现在部分企业任用的仍是老员工,会计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跟不上新时展的潮流,容易被淘汰,而且配置的相关设备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保障,由此窥视,我国经济改革的进行,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会计行业的完善,这些改变都需要企业迎进新鲜血液,为企业培养新型人才,适应经济发展潮流,节省企业人力资源,使其高效运行。这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知识水准,进行相关行业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基本功扎实,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财务运算正常运行,企业经济正常运转。我国为了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阻碍,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型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障碍,思维受限,无法在视野上达到一定高度,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对此,政府或大型企业应该针对小型企业业主进行培训,系统学习相关制度,不要走马观花,而要求真务实,深入了解。管理者与会计人员齐头并进,这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 核算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会计力量相对薄弱,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从而取代财政部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既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又一成果,也是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一次变革,为了使小企业顺利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过渡到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不断提高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笔者就有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1 正确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任何法律规范都有其适用范围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行为的会计核算规范,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下列小企业除外:①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②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性质的小企业。③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因为《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于小型企业有明确的划型标准,所以,凡事符合标准的小型企业应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

但是,企业在确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企业尽管属于小企业,但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有自行决定权,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较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可靠;二是企业会计基础较好,现在正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该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再改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将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四是已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小企业标准或者实质上已经转化为金融企业时,应转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但转换的时间是从次年的1月1日起转换。且转换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 准确把握小企业有关核算方法

针对小企业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些方法既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又不同于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准确把握,正确运用。

2.1 有关会计科目问题

财务会计是以其特有的会计语言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会计语言单位。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不同点之一就是有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有些会计科目不再使用,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产品、待摊费用、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等。有些科目名称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被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代,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被应交税费科目取代,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材料科目改为原材料,同时还增设了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累计摊销、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时,应使用新的会计科目,以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2.2 几个会计要素项目的核算问题

2.2.1 资产计价问题。为了简化核算,小企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企业的存量资产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可能发生减值,但《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简化原则,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采用直接转销的方法,在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损失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冲减相应的资产项目。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规范;成因;措施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它不仅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还能使我国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主题界限不清晰

由于中小型企业采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不明显,投资者即为经营者,企业财产即为家庭财产,为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有直接的联系,经营者对其雇佣的员工并不信任,出现了老板管账的现象,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出没有相对规范的记录,从而导致企业账目核算难以进行,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一项基本职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前行灯,其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的使用情况及流向进行监督。然而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往往选择自己的亲属担任,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他们也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在记账、算账和报账时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使得财务会计审核结果不准确,管理者为维护彼此间的亲情,对此不便于管理,这就弱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三)企业资金来源有限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大的利益,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正在扩张。在此阶段的企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银行作为营利性组织,为本省利益和对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银行对会计核算不规范、经营业绩不稳定、偿债能力差的中小型企业拒绝提供资金支持。即使企业符合银行贷款的申请条件,由于中小型企业注册资金少、被认可的土地等不动产数量少等特点,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发放的贷款金额也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许多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成因

第一,中小企业特殊的组织结构致使在企业管理中多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这些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不高,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第二,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中小企业特殊的组织形式决定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出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陈旧的现象,这些企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权利的过于集中。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得不到强化,财务管理不能正常发挥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同时,权利的高度集中,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财务问题发生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必将导致企业财务的进一步混乱,陷入更加严重的财务困境。

第三,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我国对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的扶持政策相对滞后,相应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更新。其次,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很片面。银行在我国信贷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垄断权,但其为强化信贷风险的管理,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使中小企业发展没有了保障。

三、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健全企业会计制度

中小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与会计有关的法律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从业资格证书,严防老板管账现象的发生。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各地方级会计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主体层次的清晰,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进行。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不仅需要做简单的记账还要做账目的核算和日常经营的财务监督等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家族的管理模式使得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这就要求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选拔,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达到上岗资格后方可任职。

(三)健全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银行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融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定做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推出更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另外,银行完善内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定价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笔者深入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从其成因出发,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企业后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引言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左右;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90%左右。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务会计上的不规范表现较为突出。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强烈。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有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认为企业的财产就是个人的,只要自己有需要就可以任意调动企业的流动资金,这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备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财务会计人员少,业务素质低。有些财务会计人员兼顾多项工作,有一专多能的要求,但是受中小企业工资福利水平等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薄弱,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2.不依法建账或者建账不规范,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设立账簿,但账目混乱。还有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如“亏损账”是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的,以偷逃税款;“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的,以套取贷款。据统计,中小型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左右,这表明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账务核算上,待摊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违规操作经常发生。

(三)新业务层出不穷,中小企业较难适应

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使得中小企业较难适应其业务要求的变化。比如在无形资产核算上,对于商标权、版权、外观设计专利、专有技术等项目,“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其核算的要求在不断改进。还有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质量认证、卫生认证、环境管理认证等,如何纳入到无形资产中进行核算等问题,中小企业解决不好,很容易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设立会计制度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企业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规则运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到相应的会计账户,使编制的跨期会计报表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要想达到以上要求,中小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小企业会计模式

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照要求、门类记账;按照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管。

(二)整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

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新《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按照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通过强制建账的手段,减少税源的流失,促进税收征管。为便于税务机关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纳税人有义务将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如果纳税人不报,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保持纳税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灵活性同时,强调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税收法规和有关规定计缴税款,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

(三)促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促进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其具体操作主要有:1.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中小企业业务管理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措施,积极组织《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纳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2.从中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3.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待遇应予以倾斜,吸引财会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财会人员结构。

第6篇

摘要:2011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审计的服务对象有60%是小企业,面对新形势,审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小企业,服务社会。要求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审计

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现有的约477万户企业中,资产总额占41.97%,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从业人员占52.95%,小企业数量占97.11%。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审计中介市场来看,有近52%的审计业务收入来源于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近60%的审计对象是小企业,可以说,小企业是我们审计中介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地”,是我们审计中介机构的“衣食父母”。

财政部于2012年5月正式《小企业会计准则》,全国小企业在2013年1月1日起,结束旧账,建立新账,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实施,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小企业审计的主要依据,充分理解和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新形势下的审计人的当务之急。

1 必须明确几个关系

1.1 小企业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提前执行,鼓励微型企业参照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吸取精华,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内部管理特点,原《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大大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处理并且与税法规定保持了协调,立足于满足税务部门、银行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更规范,更实用,更简化,与《企业会计准则》更接近,与国际准则更趋同,更有利于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税法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实行查账征收的方式缴纳所得税的小企业,才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税法规定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企业应以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积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按要求编报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信息。争取享受更多的国家对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优惠政策。

1.2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从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不涉及关联方披露、每股收益、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股份支付、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等内容。主要对小企业常见的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予以了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从次年1月1日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针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而言;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具体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和小企业,《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既有合理分工又有序衔接。此时,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2 必须熟悉以下几个变化

2.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2011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以下三类小企业除外:①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②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③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或子公司。从适用范围的比较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适用范围的界定更加科学,一方面与国际趋同,参照2009 年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企业“不承担公众责任”的概念,另一方面考虑到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之所以将三类企业排除在外,因为前两类小企业承担了社会公众责任,从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这些小企业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三类小企业作为集团内母公司或子公司,从统一会计政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出发,这些小企业也应当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2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的变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在会计科目上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委托代销商品、低值易耗品、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等科目;增加了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更换了一些会计科目的名称,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付利润改为应付股利,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所得税改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合并了一些科目,如:应交税金与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合并为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支出合并为营业成本等。

第7篇

【关键词】 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动力

2013年1月《小企业会计准则》面向全国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正式实施,准则制定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参考《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本理念,进一步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处理,使新准则在执行中更易于理解和操作。此外,2005年以来《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效果不佳也是简化处理目标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学者经过调研表明,除了浙江、山东、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力度较大、实施效果较好以外,全国总体实施的比率仅有50%左右,相当数量的小企业仍然采用各自行业的会计制度。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自身存在问题所致,一方面更是小企业在制度执行中的动力严重不足造成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汲取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操作中的诸多教训,尤其在简化处理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改变,如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事项,增强了与企业所得税法的一致性等(见表1)。同时,为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施,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了《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意见重点提到各地一定要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创造氛围,优化准则的执行环境。笔者认为,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到位,关键看小企业执行准则的动力何在、当前动力状况怎么样、如何增强执行动力,否则我们仍然会走《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老路,使《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动力因素结构

执行动力是指执行主体即小企业执行新准则所受到的自身及外在的激励与压力,在一系列激励与约束条件下企业自身执行准则的要求和欲望。《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动力不仅决定着准则能否顺利实施,还决定着能否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德国社会学家勒温提出,任何企业行为的发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他用公式B=f(P,E)表示了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其中B为行为,P代表主体变量,E为环境变量,公式表明企业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由环境变量和主体变量形成的双函数关系,其中环境变量是外生变量,而主体变量是内生变量。同样,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同样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我们可以把外部环境对企业行为的推动称为外源动力,受政府监管、社会中介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内在动力产生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受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业务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外源动力因素必须通过唤起、诱导或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才能发挥其效能,而内在动力因素也只有与外源动力产生积极有效的响应,才能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高效实施,避免重蹈《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效果差的覆辙。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动力因素分析

(一)外源动力因素分析

1.政策制度

目前小企业面临的政策制度环境总体向好,尤其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支持小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财政部联合《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认识,精心部署,切实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配套工作。但是我国当前的会计政策体系处在并行交叉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小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发展和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可选择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或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小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如遇到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日常业务,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此外,以往还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要转换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一个过程。会计政策制度的交叉并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会使得小企业备感压力甚至无所适从。

2.政府监管

小企业因为数量大、规模小、对地方政府单位贡献小等原因,所面临的政府监管比较松散和薄弱,比如,工商部门针对小型企业的年检,检查的重点主要是新成立小企业是否存在抽逃资金等问题;在税收征管中,税务部门一般不管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对小企业一律采用核定征收或定额征税办法,这实际纵容了小企业的不规范财会行为,不利于小企业提高自身内部管理水平。此外,基层会计主管部门对小企业的日常会计监督检查、培训指导,包括从业资格及职称评审等工作还比较薄弱。这些大大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3.利益相关者

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及业务往来中的债权债务人等,这些利益相关方实际上也是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者关注者。但是,不同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需要被政府要求强制性披露会计信息和接受注册会计师的财表审计,政府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和披露方面的要求较低。当然,《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适用主体的界定,也表明了准则适用范围内的小企业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即没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公众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其财务活动相关情况。这些情况会大大降低小企业按照最新会计制度开展财务工作的动力,进而在投融资方面形成恶性循环。

4.社会服务

良好会计社会服务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会计社会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这里说的会计服务机构主要指非政府的社会中介机构,包括记账和税务机构等。根据调查,目前30%左右的小企业,基于自身业务简单和节约人力成本的考虑,没有设置自己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人员,其会计核算及纳税任务完全依靠中介机构完成,因此,会计服务机构的人员素质、业务规范和内部管理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的执行效率与效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会计服务机构都是盈利性组织,其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所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很多会计服务机构存在着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财经纪律与法律法规,帮助小企业造假、掺假、规避政府管理和偷逃漏税等行为。

(二)内在动力因素分析

首先,由于大多数小企业在性质上属于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没有分离,私营企业主的态度、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制度的执行和效果。很多小企业主重视生产和销售活动,轻会计核算,重视营销队伍建设,轻财会人员培训,认为会计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自己知道经营成本就行,惧怕“露富”心态也较为严重。同时《小企业会计制度》到《小企业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意味着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的上升,企业短期内会有利益损失,再加上顾虑内部人员的行为惯性等因素,私营企业主采用新准则的动力会大大降低。其次,小企业会计基础薄弱,不按要求建账,对内对外两套账,虚增发票应付报税等不规范行为较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使得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严重,受业务规模限制,小企业中会计人员数量较少,据调查有65%的小企业只配备了1~2名财会人员,而且这些人员大多是企业主的直系亲属,内控意识淡薄,集出纳、记账、审核等不相容会计岗位于一身,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质量低下。此外,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盈利能力差,导致很多企业的寿命短,存活率低,基于这种不确定预期,小企业采用新准则的动力不足,积极性差。

三、几点建议

(一)做好新旧制度的过渡安排

任何管理制度的改变或转换,都会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大管理和人员成本,如果制度得不到尽快转换,新制度的“滞后效应”还会非常突出,大大降低企业的执行动力和准则执行效果。为加快制度转换,小企业首先要给自己做好清晰定位,依据自身发展规模、会计核算健全程度以及财务管理水平,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标准,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界定好自身所适用的会计制度(即选择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会计准则》更加有利);其次,政府和社会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对小企业主的培训工作,只有取得企业主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了解和认同,才能带动企业其他人员积极学习准则或接受培训辅导,推动企业会计制度尽快得以转换;最后,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制度过渡期执行办法或方案,明确执行要求和程序,避免小企业出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情形。

(二)加强对机构的监管

会计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计机构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际,政府一定要加大对他们的监管力度,严格机构与人员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健全会计机构运行、操作规范制度,尤其是对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实行一票否决制,督促增强机构自身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政府监管部门要明确规定机构对所服务对象有辅导、培训新准则的义务,如果小企业对新准则执行不力,要追究相应机构的连带责任。同时,为调动这些机构推行新准则的积极性,对这些机构在推行准则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财政部门要考虑制定政策给予相应的补偿。

(三)促进外源动力到内在动力的有效转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初期,政府部门及社会机构出台了相应的监管和督导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差强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外源动力没有有效转化为小企业执行制度的内在动力,小企业主观上对会计制度的改革不重视,甚至反感、逃避外部监管,制度执行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当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刚刚实施,地方政府一定要结合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及时有效地将外源动力转化为小企业执行准则的内动力。比如,各地银监局要求金融机构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好的小企业,提高其信用评级,优先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小企业健全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长期看也可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税务机关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可将核定征收方式及时调整为查账征收方式,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9(12):47-54.

[2]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第8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

一、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财务管理失职的现象,从理论上讲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完整、因为强调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该企业不能把这些失真的信息作为企业有效的参考信息,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1.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发展要求下,权责发生制是很多企业在财务上选用的一种财务制度。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之间的比例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节约企业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权责发生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观随意性太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去衡量,而主观臆想的结果往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举例说明,在企业的发展中会有很多无形资产,然而各个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衡量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带有很强的主管随意性,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合法性。

2.监督措施执行力不够。目前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企业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一方面包括企业内部的监督,也就是企业自身对会计的监督。在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的财政大权往往是由几个人掌控的,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甚至个别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内部监督,这些内部监督部门往往是按照领导的意思行事,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明说,这就导致了信息的合法性失真。另一方面包括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我国政府部门,譬如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这些监督部门平时关注的重点不在企业上,而是等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人马去查,这样平时的疏于管理和监督往往给企业带来了机会,容易导致合法信息失真。

3.计量单位变化多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企业的破产,市场行情的变化是变幻莫测的。而财务管理中的计量单位比较普遍的就是货币,可以说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本身有自身的弊端――不稳定性。举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通货膨胀。假设2009年人民币升值,1万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会兑换成1 428.5美元,而2010年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则只会兑换成1 250美元。因为货币自身的不稳定性,根据市场行情的不同带来的会计信息也是不同的。这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企业策略的正确制定。

4.精确性程度不够。在企业的竞争发展中,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要求更加精确。然而由于我国会计科技工具发展历史较之发达国家而言比较短,会计软件精确度不够,在分析会计信息的时候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电脑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整个分析。加之个别会计人员耐心有限,草率得到一个结果就万事大吉,不利于合法信息数据的掌握。

三、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有效预防措施

1.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是避免企业会计合法信息失真的基础。企业管理层要重视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通过完善企业会计部门的组织机构加大对财务会计部门的管理,尤其是可以通过授权和职权划分来避免企业财政集权现象的产生。同时对于企业财产的衡量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样能够避免评估过程中的主管随意性。

2.加大监督力度。加大监督力度是避免企业会计合法信息失真的保证。通过上述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不力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那我们就需要从两方面来加强家督。一方面加大企业会计内部建设。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本门,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法的信息,及时调查,找出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国家政府部门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监督。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要定期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审计,监察,这样可以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3.尽量计量过程中的误差。货币贬值等经济现象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但是在会计信息审计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物价变动会计方法来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将企业的发展实力与我国物价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比较灵活地运用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来评估企业的资产,这样可以减少计量过程中的误差,避免合法信息失真。

4.提高精确度。提高财会计量过程中的精确程度是避免企业会计合法信息失真的科技保证。我们可以提高科技工作的质量,使其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同时让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地、负责地对待工作,不仅仅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计算的过程。这样得出的信息准确度会更高。

参考文献:

[1]高振翔,冯信瑶.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及原因探析[J].经济师,200,(1).

[2]向凯.上市公司隐性不实会计信息披

露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4,(13).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披露制度 差别财务报告

一、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的概念

差别财务报告是将企业按规模区分为大型和中小型,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不同披露要求的做法。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特殊性,应当对中小企业在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详略程度、报送对象、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有别于大型企业的规定,对中小企业采用内容更简略、重点更突出、侧重于纳税和经营管理的差别财务报告模式。正如葛家澍等(2002)指出,由于中小企业主要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和刚刚起步的高科技公司,它们对巨大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对市场竞争优势丧失的承受能力更是有限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借鉴国外做法,实行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西方国家的做法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差别财务报告工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其目标是在全世界各国小企业范围内提供一个关于小企业会计标准的指南。目前,归纳起来共有三条可供选择的思路:是否审计;在编制财务报告和公开信息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豁免条款;考虑启用一套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和程序、手段和方法。北美和欧洲国家在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上是不遗余力的。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有一个强有力并且独立的会计职业界来发展自己的道德、培训和技术规则,依照加拿大的《公司法》,公司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应按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指南的要求编制。对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人5人以下的合伙企业,不要求单独呈报年度报告,收入简单地在业主或合伙人所得税报告上注明即可;合伙人在5人以上的合伙企业,年度收益报告必须存档于加拿大税务局。1999年,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ACSB)成立的专门研究小组了题为"小企业财务报告"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通常在数量上较少,主要是银行、业主/经理、税务机关,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风险基金提供者。因此,绝大多数小企业财务报告相关者认为,小企业通常不是金融市场上的积极参与者,应采取措施减轻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负担。2000年3月ACSB设立了差别报告咨询委员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制定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2001年7月,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了《差别报告》,提出对加拿大会计准则六个领域中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予以豁免。2001年12月,ACSB批准了以此为基础的新会计准则,并于2002年2月了针对小企业的第1300号《会计准则:差别报告》。该准则规定,满足条件的非公开企业可以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财务报告时选择使用一些特定的条款。满足条件的非公开企业也即小企业指除了公众企业、合作组织、养老金和金融机构等以外的企业。

三、国内的现状

在我国,为了进一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充分说明我国对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重视。事实上,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安排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与大型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均应有别于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应该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报告(Differential Reporting)。在国内建立差别报告规范体系,可以减轻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报告方面的负担,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和报告系统,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为给国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我国需要在会计上与国际会计界保持一致;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正处于建设阶段,加紧制定中、小企业会计规范的研究可以尽早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财政部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规范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与现行其他准则建立在同一概念框架基础上、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本着“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方便中小企业在不同准则体系的转换、满足中小企业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充分体现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原则,尽量减少职业判断,力求简便易行、通俗易懂。继承既有的改革成果,对于相同的交易事项尽量采用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一致的原则,尽可能全面地规范各项日常经济业务。其特色主要包括: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适当考虑税法的要求,尽量实现会计处理与税收制度的协调;规定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避免小企业对时间性差异的调整;简化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绝大多数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制度》框架保持了一致,取消了小企业一般不发生或发生频率较极低的交易、事项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对部分交易事项采用简便方法;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取了备选政策;允许小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不做强制性的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虽然在差别报告实践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要建立完善的差别报告规范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体系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财务信息的差异性需求问题。

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实施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资,一般是指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借款除外);经营规模采用国家经贸委、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四部委在2003年2月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目前为止,在我国符合“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对待这些企业,有没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报告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如下几种:投资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当局、税务部门等政府机构。但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其财务报告都有上述众多的服务对象。截至2004年12月,针对126家中小企业下列三个问题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见表1、表2及表3。

一般来讲,在中小企业尤其规模很小的微型企业,业主经理往往对企业的资产与收支情况了如指掌,不需要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有关信息进行经营决策。另外,在许多小型企业,基本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加之小企业的失败率较高,银行在贷款数量、利率上的优惠极其有限。这类的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源贫乏,并且绝大多数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尤其是新设立的企业,尚处于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的幼年时期,更需要扶持、保护。

五、解决的措施

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应当再实行差别财务报告,可以考虑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指那些不公开发行证券或不必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但有贷款来源的中小企业;第二层次指那些资金主要靠自己筹划,不涉及贷款的微型企业。尽量降低微型企业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对保护和扶持其发展意义重大。再实行差别财务报告,有助于减少会计核算的障碍,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操作性,通过提供侧重于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可调动其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财务报告质量的改善,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决策有用与信号发送等作用。

首先,对于有贷款来源的中小企业,由于其不公开向社会筹资,也不牵涉公众利益,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内部自筹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因为其会计信息主要是内部管理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于投资者,因此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管理部门对信息的需求。对于该层次的主体,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银行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对于管理者来说,企业的现金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回收情况,以判断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是否缺乏资金支持;而对于银行来说,现金信息也是帮助银行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重要工具。因此,设计会计模式时应该注重强调该类别报告主体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对于无贷款来源的微型企业,该层次的报告主体规模较小,既不对外公开筹资,不牵涉公众利益,也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完全靠自身积累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另外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活动不复杂,加上业主直接参与经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很了解,对会计信息非常清楚,因此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税务部门,针对该类报告主体可以选用有差别于有贷款来源的中小企业报告模式。

其次,该类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不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由于其会计信息主要使用对象是国家税务部门,同时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目的和原则上存在不同,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业务并不一定要与税法的要求一致,如果对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制度处理,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必然存在大量的调整事项。因此,对于微型企业,由于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的使用对象都是税务部门。如果遵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了一套会计报表,在纳税申报时根据税法的要求进行大量调整之后再编制一套纳税申报表,无疑使得有一套报表是多余的,增加了报告主体的报告成本。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报告成本,该类差别报告主体在进行会计标准设计时应该与税法要求一致。出具的报表也可以采用将纳税申报表与简要利润表进行合并,只出具一套报表。对于该层次的报告主体,由于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了解,不必要求披露现金流量信息。

再次,由于多数微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合,使得其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微型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税务部门的征税需要,而税务部门本身作为查税、征税部门,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审计对于税务部门并没有影响,审计不能满足税务部门监督企业依法纳税的要求。故而认为,微型企业的财务报告可免于审计,实行一刀切、强制审计的做法势必浪费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 余应敏: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行为理论与实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胜、何蓉: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制度考察与借鉴[J].财会月刊(A会计),2003(10).

[3] 田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上面临的难点及构建核算新模式的创新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创新方式。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应适应市场,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中小种子企业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货币资金支付新模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信息模式等建立依创新为目标效益的系列操作。

1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种子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范围增加,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确立经济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动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发展,及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因而,建立改革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办法成为的一项紧迫任务。

2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行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质地变差,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种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7—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明显存在一些与农业科技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弊病。

2.1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30日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2不能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经济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

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帐、核算,而总公司是汇总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种子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业试验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

浙江很多地方的国有农场都实行报帐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经济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的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经济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经济核算业务由报帐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帐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帐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2.3不能适应科技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角度来看,如今的涉农企业与10a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农业种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业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2.4存在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经济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种子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件的发生,不能对农业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种子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经济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涉农企业经济核算的对策选择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待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如何,农业科技企业经济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41号一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涉农企业经济专业核算办法,对涉农企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科技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科技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涉农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农业种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种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种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种子包衣、加工及运输活动,已完全脱离种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涉及种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种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帐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种子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种子企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涉农中小企业的核算模式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经济核算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经济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帐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产业系统的经济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3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业科技产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注意,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帐户,突出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以便正确反映涉农产业活动中所消耗的机械作业成本、手工作业成本,提供详细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另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11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新会计准则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定义,小企业是“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对“经营规模”的界定是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方面的指标,对不同行业加以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出相应对策,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界限不清

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主体难以界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问题及中国融资环境的制约,在初期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成立的初始资金及其大部分负债来源于家族成员和亲戚朋友。因此,家庭成员担任了中小企业的所有职务,企业活动与家庭成员活动难以区分,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由于界限不清,企业的资产常被家族成员占用、挪用、或处置,家庭成员的个人开支也很难与企业费用区分清楚。经营权与所有权集一人为一身,致使权益混淆,企业所核算出来的资产、负债、收益也就难以真实反映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据此做出各种决策。

2、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规模小,家族式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一些中小型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财务制度。通常,财务管理职能由其他人员监管,或由企业主管人一手包办。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机构,但组织机构简单,会计机构层次少,分工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没有很好分离,如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和出纳通常由一人担任。一些中小企业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记账。此外,会计监督缺失。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会计监督。在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外部又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虚账、假账繁乱。

3、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不高;二是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的缺陷难以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不发行股票或债券,与公众利益不直接相关。中小企业负债又大多来自新朋好友或家族成员,因此,中小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对象是主管税务机关、借贷商业银行、政府主管部门。很多地方税务机关对小企业采取核定征收或“包税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基本都要求有抵押、质押或担保,政府只需大致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需要详细了解。因此,税务机关、银行和主管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自然降低。另外,受中小企业自身规模、经营业务、人员素质及内部会计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制约,又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4、会计核算流程不规范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时没有遵循有国家关会计制度、法规的规定,存在着不规范行为。

记账凭证审核手续不健全,记账凭证填写不完全。记账凭证上没有会计负责人、审核人,制单人的戳记,记账凭证后所附的原始单据残缺不全,原始凭证与发生的经济活动不符;存在白条子、假发票入账等问题;费用支出单据上没有领导者签名或经手人签字等。

账薄体系混乱,要么不设账,要么设两套账或多套账,要么账本科目混乱。如有的中小企业没有“累计折旧”账户,也未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按预计净残值、购入年限,计提累计折旧,却只以购入原值在“固定资产”账户下反映,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时不按照会计制度、法规的规定,而是凭经验,主观性大。固定资产报废时,处理不及时;固定资产售出,也未做账务处理,使得资金在会计主体之外进行循环。会计核算方法在前后各期未保持一致,随意变更,如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人为地调节其经营成果,在进行成本结转时随意变更成本结转方法。

5、会计人才缺失

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由于受到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专职会计少,兼职关系现象严重。由于多是兼职人员,工作中既不注重学习,又缺少责任心,工作得过且过。中小企业的专职会计多具有熟人、亲属、裙带等关系,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电算化水平不高。从事会计工作时间较长的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丰富的经验,但学习更新能力不够,对新准则、新制度、新会计手段等的上手速度较慢;刚从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懂得理论,但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大多只局限于内部记账、内部核算,没有真正地转变到财务管理上,更谈不上为企业推行一些更有利于竞争的核算管理方法。

三、对策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设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20-01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它应该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在上述会计制度的内容中,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重点阐述: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设置会计机构,配置有关会计人员,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就中小企业来讲,原则上应简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财力和人力都十分有限,应允许一些单位不设立单独的会计机构,其会计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于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的单位,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有关部门设会计组织,并配备有关人员。

(一)微型企业(职员1-5人):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业务量少,且不可能有大额信用交易。会计的任务只是记录营业额、控制费用、计算盈亏及纳税所得。因此,可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二)小型企业(职员6-50人):这样的企业经营业务数量少,交易简单而且交易类型有限,可能进行贷款融资,存在一定数量的信用交易。会计系统需要向贷款人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提供管理所需要的简单信息,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必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管理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如将会计人员放在总务部门或办公室等,并且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不设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代管。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由于会计人员较少(一般2-4人为宜),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会计岗位可设置以下4个岗位:

1.会计主管兼稽核岗位。职责是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进行账目的定期核对,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2.总账报表岗位。负责成本核算,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保管和管理会计档案。

3.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签发支票所用印章。

4.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明细账的登记工作,申报、缴纳税金,进行工资核算等。

(三)中型企业(职员51-250人):这类企业可能有大量的信用交易,还可能有进出口业务,业务量比前两类企业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如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在此情况下原则上就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可设置为科、室或部。同时,中小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简单的中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机构以合并为宜。

中型企业会计核算一般应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中型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非集中核算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对外的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务债权的结算都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会计机构一般应设置如下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保管岗位。在上述岗位中,一般来说,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岗位应当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等岗位可根据企业核算体制的具体情况或者集中在会计部门,或者分别设置在其他有关部门,如材料核算岗位可设在供应部门,工资核算岗位可设在人事部门,结算岗位中的购料结算岗位设在供应部门,而销售结算岗位则设在销售部门。至于出纳岗位,则应统一设在会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可一人多岗,具体设置几名会计人员,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以4-5人为宜。此外,在上述岗位设定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