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工程实训总结

园林工程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30 12:4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工程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工程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来源: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40:园林专业“一体两翼三结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前言

园林专业是生态、植物、建筑、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发展起来的复合性学科,高职园林专业培养服务园林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被列为高职示范性院校国家级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为陕西乃至西北园林事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

经过多年的实践,专业已经走出规模发展的阶段,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即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专业的内涵与质量,形成品牌与特色,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模块体系为主体开展技能培养

1.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突出实用、服务当地、满足需求”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夯实基础、拓宽就业口径为导向,探索形成 “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把教育教学、企业经营和学生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组织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与学科专家进行园林生产建设过程分析,提出行业就业岗位,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技能,进行课程开发。通过研究确定了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四大职业岗位: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规划设计岗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参照国家执业资格和行业工种设置,确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四项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毕业生要求适应职业岗位群,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将四项岗位技能作为实践教学一级模块,细化出实践教学二级模块,再分解二级模块列出单项技能训练,制定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有递进性,整体有系统性。以目标倒推法进行课程开发,整合项目课程,形成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初期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园林植物识别、园林制图、材料识别等单项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认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结合园林艺术课程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园林有深切全面的认识。近些年专业开发了昆明园林线、江南私家园林线、北京皇家园林线、岭南园林线四条线路,让学生以艺术欣赏的眼光认识园林专业的建设成果和涉及范围,明确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教师从专业分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强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中期开展课程模块综合训练,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园林专业的课程综合训练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训、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综合实训模块。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生产任务,开创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以任务驱动、小模块向大模块推进、项目轮训为模式的实战训练,使学生体验了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整体连贯的工作过程。

毕业前通过顶岗实习,培养职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是在三年级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全面有效的检验方式,也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落实具体岗位,参与实际生产,学习企业运作、技术实施、设备运行,领悟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全面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在就业时达到技能强、上岗快、留得住、受欢迎。

以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教材建设为两翼,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助推力

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院级项目支持,从师资、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场所,主要满足单门课程实验实训需要,培养学生单项实践技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已经建成的有园林绘图室、园林手绘室、园林测量仪器室、园林植物标本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造价实训室及录播教室,并制定了配套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2)园林工程综合大厅

园林工程综合大厅是使用率较高的园林专业综合实训大厅,其面积大、功能全、设备先进。大厅长30米,宽16米,对外进行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接待上级视察指导及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对内主要满足专业多门课程实践教学及部分课程实训。内设假山模型、园路结构模型、地形地貌模型、著名微缩园林建筑结构模型、颐和园沙盘、现代园林景观沙盘、园林喷灌模型等,有立体构成、园林插花实训区,还有园林手绘、园林制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优秀作品展示区。

(3)农林综合实训基地

农林综合实训基地是2005年由中央财政资助建设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面积最大的农林类综合实训基地,占地4万平方米,集生产、实训、培训功能为一体,是陕西省重点实训基地。基地建有全智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苗圃,开展园林花卉、苗木的栽植繁育并对外销售、租赁,将生产与教学有效结合。室外建造了自然式小游园,划分有园林工程材料及施工场地,开展施工放线、微景观施工等。东北角建有一座五开间梁架式二层大厅,底层分为现场教学区、操作实训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园林机械区四个功能区。二层钢制观展台为廊道式,挂有历届学生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展板。基地主要满足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艺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沙盘制作、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机械等课程现场教学及实训操作。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与园林企业联合建立的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成熟的工艺流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是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1]结合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园林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园林规划和施工公司的基础上,新增园林绿化苗木生产销售公司、室内花卉租赁养护公司、园林养护管理公司、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等。并进一步拓展地域范围,由陕西扩大至北京、浙江、青岛等地,结合工程项目提供教学参观、暑期学生实践锻炼、毕业生顶岗实习等。

2.实践教学师资及教材建设

通过实施“锻炼、进修、培训、引进”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青年教师暑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案例;专职教师通过申请可到相关大学、企业进行1―2年的脱岗进修,或暑期到德国、香港等国外合作学校和企业进修;引进专业导师到校进行教学手段及方法、心理学等供需课程培训,举办德国、澳大利亚教育教学技术培训。聘请有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组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院校同行合作成立教材开发项目小组,紧密结合专业生产实际,完成了国内首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指导教材,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发展、技能证书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使实践教学成果更丰硕

1.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共赢

以学院“百县千企”工程为平台,选择大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园林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团队教师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提供人才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学校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为实现真正的人才共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技能证书相结合,提升双证率

依托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各项技能训练与园林行业特有工种训练相结合,技能考核与岗位工种测试相结合。开展高、中级风景园林施工员、风景园林设计员、花卉园艺师、绿化工等5个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96%以上。校内开展花卉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微景园施工、手绘表现技法等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及地区举办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检验和肯定。

3.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升就业竞争力

园林企业关于毕业生情况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排在第五位,而更看重毕业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团队、比武、竞标等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等社会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善于钻研、分析解决等方法能力,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修养与扎实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更多优秀的园林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第18期,第174-175页。

[2]邱希阳:《高职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职业教育》2014年第12期,第15-17页。

第2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探讨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依据、设计模式、实施运行、保障措施,总结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旨在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技术;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42-04

一、“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高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园林技术专业以园林企业调研、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园林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合作,创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1。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未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旨归。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始,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设计了“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一)职业岗位调研

面向海西园林行业,以福建园林产业背景为参照,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组成调研组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南平市园林处下属企业南平森科种苗有限公司、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三十多个园林企业开展调研,根据园林产业链将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三个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高端职位。详见图3。园林景观设计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中小项目设计、中小城镇园林绿化设计、园林各类图纸绘制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一线管理、园林工程一线监理等;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绿化工程一线技术管理、园艺技术一线管理、草业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养护一线技术管理、插花与花艺设计等。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设计“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实施“任务驱动,学做结合”,实现“做中教、学中做”;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引入技术服务项目,实施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让学生“边做边学”;依托“厂中校”的企业生产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现“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现校企共赢。详见图4。

“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化”,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渐进性的特征。采取“分段递进”教学,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实现“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强化“理实一体”

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学生了解园林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中,全过程、全方位、真实战,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组织与实施“双证书”制度

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结合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等三大职业岗位群,按照园林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符合园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根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一步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分段提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期),以“校中厂”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基础,实行产学结合,重点训练植物基础和设计基础技能,通过专业认知等实习,了解园林技术专业三大岗位群及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校内典型园林建筑小品写生,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调查,并基本掌握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正确选择及处理,培养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和基础技能。第二阶段(第三至第五学期),围绕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等岗位专业核心技能,依托“校中厂”、“校联厂”园林技术实训中心、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林业调查设计院园林设计室技术服务平台和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培养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第三阶段(第六学期),依托“厂中校”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福建路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执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开展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毕业前取得工种证书,就业后参加国家行业资格考试,获取从业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单项能力的训练逐步进入专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形成“四共建”和“四共同”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

本专业围绕福建生态省建设主题,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园林行业协会专家、园林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系主任、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由园林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开发指导小组,在“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培养、“工学结合”实践平台建设、“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就业安排、学生质量评价、产研合作等方面形成“四共建、四共同”专业建设运行机制。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工作站,共同承担园林技术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课程教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技术研发和企业员工培训等任务。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合作企业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培训企业员工,协助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习学生管理,共同评价学生,共同安排就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详见图5)

(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以园林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照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施工员、监理员、预算员、绿化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形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多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园林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序化,构建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为核心能力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平台课程、职业核心岗位课程、职业拓展岗位课程。

(三)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按照“校中厂”建设思路,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园林企业合作建成了“任务教学、实习实训、培训鉴定、师资培养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培育3个实训中心。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突出“生产性”内涵,实现了“七个合一”(即实训场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师与工程师或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合一),满足了各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所占比例达到了80%,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厂中校”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互利共赢为动力,与园林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37家融“学生顶岗、学生就业、双师培养、员工培训和产研合作”五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使专业紧密依托产业与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产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实现实训项目80%为生产性实训的目标,满足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

(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实践锻炼、企业兼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项目学习。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45.5%,中级职称教师7人,占31.8%,“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91%;兼职专业带头人2名,兼职教师资源库43人,专兼职教师比为1∶1.45;专职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2名。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建立校企共评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

及时吸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通过实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措施,建立由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起薪标准、职业稳定率、自主创业率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欣.“知行合一”理念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35).

[2]张士.社会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19).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ork-stud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s Trinity for Garden Technological Major

HUANG Yun-ling

(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ping Fujian 353000,China)

第3篇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项目实施了五年,环资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

践行“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培养职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质的,掌握园林绿地测绘与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环资学院将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五个“一”:一是“一颗心”,即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二是”一张图”,即具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具备制图的能力;三是“一支笔”,即具有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相关文字材料的书写、编辑的能力;四是“一双手”,即具有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五是“一张嘴”,即具有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3.2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环资学院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时数大于50%,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下午以及休息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和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等实践活动。按照“产学研结合”思想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定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每学期安排二到三周的教学实训周,直接进行园林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全面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教学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毕业实习的安排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就业,结合专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用人单位实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并进行双向选择,为毕业后择业作好准备。积极探索与能力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尽可能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工程的施工活动的季节性,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岗位中,同时,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场地,提高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

3.3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适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企业中用到的技能操作内容,都会在教学中有所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讲解、讨论、实操、演示、模拟角色、课程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实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这门课,在教学中主要安排学生到院苗圃地参加园林植物的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的内容重点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在具体专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教学就是以负责校园内部分绿地养护为主,包括防寒、修剪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现场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找生产单位,既锻炼了学生技术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上,以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有关技术证书的考核和考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假期到社会打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

3.4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00多亩,有中空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组培室,园林园林机具实验室等,建立了盆景制作实训室和叠石造山实训室,建有园林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苗圃等,基地建设突出了示范性、先进性并与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除满足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外,还承担了多项省农业、省林业科研项目以及市科技局课题的研究任务。学院积极进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扬州科农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扬州瘦西湖公园、扬州何园、扬州金利达市政工程公司、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组成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学生实训教学计划。教师带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3.5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环资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和“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第一”作为绿色教育的依托。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连续邀请名师、专家、企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畅谈成功心得,感悟人生真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坚持教、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进行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了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举办学生08、09、10级园林班教学改革成果展,展览包括实习掠影、基础训练、个性展示、后期强化、生活掠影、园林规划、插花模型、工程模型等八个部分,展览充分展示反映了学生通过两年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4学生及麦可思调查数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评价

第4篇

[关键词]园林材料课程 教学模式 方法探索

园林材料不仅仅是传统造园材料的识别和应用,对新型材料的使用和拓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复合型园林人才的重要基础课,是园林工程专业从业人员达到“以艺驰技,以技创艺,技艺结合”这一高度的必备知识,贯穿整个园林行业。因此,对园林材料的教学则就显得重要起来。

市场对实践的加强和细化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迫切性,传统的园林材料仅仅是在设计和园林工程中有片面的涉及,另一方面仅仅依靠建筑材料模式来教学方式范围单一,依靠室内材料模式的教学方式范围又小,可以形象的说,装饰材料在室内外,室内外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因此园林材料有其独特的一面,教学方式也应有一定的发展。

一、园林材料课程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园林材料是指除去园林植物,水,土壤以外的造园材料。《园林材料》[1]是一门以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工程,园林预决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别于单纯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

(一)涉及面广

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材料,还包括室内装饰材料,既有园林的传统材料砖木石,也有现代材料金属,水泥,人造石材,也有新型的树脂高分子材料,还有环保型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等。既要保证建筑的功能,还要具有造景的功能,既要有装饰效果,还要与周围环境有协调统一的特点。

(二)叙述性的内容多

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组成,机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使用特点,景观效果等。自然物候对材质的影响,对人审美心理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选材的文化差异等。

(三)更新速度快

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尝试,使得园林材料的范围也在扩大。不仅仅注重了环保和循环利用,也注重了景观营建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另外是随建筑和装饰行业的新材料的发展,园林材料也逐渐能吸取到新材料的引用。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假山,可以利用现代的材料定制假山等新技术。另外制作假山的材料不仅仅可以用原始的天然石材制作,还可以用玻璃钢仿制假山等。

二、园林材料教学内容特点

(一)园林材料应用特点

建筑材料主要从建筑结构出发来选择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结构等。室内装饰材料主要从屋内的各种不同的房间功能几家具来选择材料。都是以局部或单体的环境功能需求。

园林材料的特殊性在于使用的范围广,根据环境的特定来选择材料。可以直接选择天然的石材做假山和铺装,也可以加工后铺装。雕塑小品可以直接使用石材雕刻而成,也可以用木材,砖石,水泥或是金属造成。

他们最大的区别是,由于园林环境性质所决定,因此,园林材料中一部分是天然不刻意人工化的材料。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特点

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多以石材,木材,钢材,玻璃,水泥等单一材料为主线教学。室内装饰材料多以室内的部位和家具为材料的主线。

园林材料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造景工程方面:铺路材料,水景材料,假山材料等。二是以材料的应用方面:传统材料,现代材料,新型材料等

可以简单的总结说:建筑材料以结实耐用为主,装饰材料以装饰和环保效果为主,园林材料则是尽力以自然为主,还要保持长久使用,美观和环保等。

(三)材料课程的教学方式

材料课程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室内装饰材料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高职类的学生确是要以实践为主为目标,因此继承传统教学的手法上也要有高职独特的教学手法。

目前材料类教学特点:填鸭式,实验课形式化,兴趣引入式,课堂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实验样品,网络模式等有可取的如兴趣引入,任务驱动等[2],也有案例教学,实物教学[3],多媒体教学[4]等。但园林材料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它要与环境融为一体,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因此还需要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于传统材料专业学习内容,因此也有一些不同与传统教学的模式来使用,有继承,有发展更有独特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的得到探索。

(一)理论教学模式

1)以点带面法

讲授时通过具体的材料识别和应用,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材料为主线分类园林要素例如:石材的大类,一点就是石材的本质特点,如强度硬度和质感等特性。面就是各种石材在园林中可以做什么园林景观,花岗岩,大理石,砂岩能做什么园林景观,在园林中能做什么等。

2)突出重点法

以园林要素来分类材料:如在讲授铺装材料的时候,道路可以由那些材料构成,或者说是有什么路,打破一说道路一定是水泥或是砖铺成的单一铺装,除了砖石,混凝土,砂砾等的传统铺装,也有新型材料玻璃,瓷砖等的铺装及各自的景观特点。

3)对比法

在讲授雕塑小品时,如在驳岸用木栈道还是用水泥,用金属材料的除了保证功能要求外,他们的景观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人审美和心理的影响,对环保的要求等。

4)多媒体演示法

虽然建有部分的材料实物,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大理石:各省各地都有自己出产的大理石,还有国外进口的等,没有实物但用图片的方式可以迅速了解其特征。一些新型的材料还未用在园林上,但可以作为未来使用的材料以图片的方式推荐给学生。

(二)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训方式

(1)从文字到图像:以多媒体的图片来产生文字到实物外形和色彩的转化。

(2)从书本到实物:材料实验室照图索骥式的对照学习,把理论变成实物。

(3)从实物到实体:材料和工程实训场地实物分析材质的学习,把单体变成实体。

2)教学实训方式

(1)以材料市场的调查来分析和归类学习法(模拟采购主要材料的价格,规格和品种及应用等)

(2)以综合公园所有园林要素来分析园林材料的分类和使用。(根据调查市场调查的品种和规格与公园园林材料的调查可以估算大致的成本)

四、考核方式的探索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理论考试,疏于对实际操作的考核,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实验室材料的实物识别测试,实训场实物材质的测试,市场园林材料的调查分析报告,公园园林材料的综合应用分析报告等都可以作为考察考核的内容。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市场不断对人才高的实践要求的同时,也在改变教学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化工等行业发展,不断的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运用在园林建设当中,因此,此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课程,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本文教学参考材料《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易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郑贤忠等.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浅探.山西建筑.2010年12月.第36期

[3]孙翠莲等.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21世纪高教论坛.2010年.第六期

第5篇

关键词:问题与困惑;教学创新;教育新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培养能够在园林行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对园林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缺少这门课程,会造成人才培养不适应园林行业的需求和需要。目前学生所学的园林工程技术与社会需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提出了园林工程技术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问题与困惑

园林工程技术教学课程大多是重理论、轻操作,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惑,例如课程内容繁杂,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技能应用上很模糊,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园林工程技术需要。

1.1教学理论多实践操作少

园林工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其一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有意无意地用来听老师理论灌输,而引导特别是动手操作得不到开发和训练。其二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是设定操作施工,而不是研究、开发、设计等,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用不上,而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很少。其三大量的多媒体运用,逐步取代了黑板和粉笔,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多看几幅照片或观看了几段“微电影”而已。

1.2教学模式与企业实践有差距

园林工程技术课程目前仍采用课堂讲解、老师示教、学生听教、老师总结、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也往往以学生模模糊糊、没有问题、全听懂了而结束下课,结果造成学生的作业只会照抄课本。而学生在园林企业生产实习中,将学生安排到他们所承担的园林规划施工项目组中,把实践教学过程渗透到实际项目的组织施工中。学生亲临第一线,亲身经历实际规划、施工项目、动手操作完成的全过程。同时他们还可看到和学到许多他们在学校课堂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他们拓宽思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1.3教师缺少实践操作经验

很多老师是刚毕业大学生,有很高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尚没有形成对本专业系统深刻认识,缺乏广泛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有什么实践经验,这使得新晋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难免感觉“肚子里没货”。每开一门新课,学生们都会打听和议论任课老师的学历、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等等,如果没有从业经验或相应资质,学生就会不服气,学习热情就会松软。一些老师摇头感叹,学生挑剔老师的知识水平、上课技巧、实际操作能力,老师尽管每次都用心备课,仍免不了遭遇学生评头论足,不是埋怨老师讲的知识书上都有,就是提出想要听点实用的。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最主要的来源于实践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单一,上课单调枯燥,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目前园林专业学生多,园林工程技术施工教学实践场地小,园林教学施工操作材料品种又很少,设备匮乏,这便直接导致了教学组织困难,学生动手锻炼机会少的结果,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老师只能以理论、多媒体代替实践操作。因此,园林工程技术施工操作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老师教学的内容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用考试内容来教学以提高教学合格率。考试合格通过,学生还是不能单独胜任园林工作,除了学会考试的技能外,别的技能几乎没有,有的学生甚至连考试的技能还没有掌握。

2.教学创新

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

2.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园林工程技术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如施工放样、地形营造、园路修建、花坛砌体、园林挡土墙、水景瀑布、堆山置石、园林小品建造与布置、园林建筑、绿化植物种植等,这些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生怎么掌握?这就要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因而,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

2.2提高学生课程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相信“我有能力学好”,“只要努力就能学会”。当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进行不当的批评、指责,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绝对不讲,多用关心的姿态、和蔼的语气帮助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启发,当他们回答对问题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和称赞,慢慢改变他们的心理认识,增强自信,重拾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兴趣。在教学中把握导入艺术,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诗词、直观画面、真实的照片等来激发学生产生与课本内容基调一致的情感。

2.3感受实践操作快乐

每个人都有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目的达到,愿望实现时,就能感到满足和兴奋。当学生在施工操作过程中而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则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推动力。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逐步激发求知的动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这不仅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的成功欲望,而且会把老师的评语,实践中的成绩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

2.4园林工程技术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课件应与实践操作相连接,老师还得要板书,多讲解、多解释,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二者互相补充,生动形象地把园林景观、操作视频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加深记忆,减少学习困惑与负担。

3.教育新模式

教育是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但要有一般素质,还要具备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3.1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统一参加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知识更新活动,通过交流进行总结达到提升,集中参加知识更新课程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最后通过相应考核。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或双休日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学校可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

3.2充分利用园林景点和企业实习场地

课堂教学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安排教学方法,如何生动地演讲、描绘,都不能弥补与实物的差距。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定期参观现有公园景点,通过到一些优秀的园林景点去参观,开阔他们的眼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积极与有关企业、园林公司联系,组织学生走访参观用人单位,让学生提前接受工作环境的熏陶。将学生带至施工现场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全方位体验施工场景,亲眼目睹园林工程技术的具体施工程序,变抽象为具象。

3.3增加施工设备材料和言传身教

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先准备施工操作工具、材料,如植物、花卉、假山石等等。然而准备材料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课前,教师应对每一个实践科目作演示操作,分组实验进行试做,对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施工,保证学生教学有效开展。老师和学生一起操作演示,这是一体化课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看到对比和差异,加深记忆,加快对施工操作的掌握。教师应多想,多用心、多动脑筋、言传身教,一切为了学生。

3.4 加强操作技能教学

为使一体化教学顺利展开,学生在校园内的实习场地,进行园林工程的石笋石和黄石施工园林小品,便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学生动手操作假山制作的技法,完成了假山制作工作中的麻绳捆扎假山石方法、铁棍挪、移位姿势运用、杉木三脚架绑扎竖立、手拉葫芦使用等。同时运用假山造园和山水绘画原理,进行不同级别石材安置位置,如石笋石摆放方向及埋入地面的深度,上、下端稳定、水泥浇注,确认辅助加固手段。假山石配置堆砌后观察堆叠变化,叠石整体完成后,块石之间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塞、嵌,再进行勾缝,勾缝材料与石料颜色相近成整体。整个操作施工,学生看不出一点疲惫,使枯燥的园林假山施工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本次操作施工,了解了假山石堆叠的施工流程,掌握了假山塑造的相关施工材料及工艺,进一步拓展了日后从事园林工程技术假山造园工作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永兴主编 园林工程技术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7

[2] 董三孝主编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6

第6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景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1-0031-02[作者简介]刘琳(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师,中级工程师。

当今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把学校办得又好又长久,高职院校的办学和教学必须有特色。笔者以一位在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九年的园林专职教师的视角,对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本专业的教研教学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一、重庆园林行业现状简析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市场因素的影响巨大,市场需要和缺少的人才就是高职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在研究重庆市高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方法之前,首先要对重庆市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和总结。

截至2010年1月,重庆市共有园林企业(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400余家,约有8万从业人员,但园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园林行业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可以大致分成四个层面:设计层面、施工层面、养护层面、管理层面。

1.设计层面

重庆的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人员多以本科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缺乏与实际接轨的能力,也缺乏创新意识,更不会把创意融合在设计方案之中,这类人员通常需要2~3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成长为设计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而施工图设计的情况更差,设计人员与施工现场存在脱钩现象,不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很多成果都是照搬其他人的成果。而大多数设计公司囿于规模和经营管理理念,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过高或者没有给其成长机会和空间,致使出现企业缺人才、人才无法成长的矛盾局面。

2.施工层面

主要的从业人员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各技术工种人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施工现场缺乏熟识度,对施工工艺和流程也不熟悉。多数毕业生没有将学校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而是在工作后跟着前辈同事学习,一毕业就能立马胜任施工现场职位的人才很稀少。

3.养护层面

养护阶段基本上是重景观软质的养护而轻景观硬质的养护与维修。并且多数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基本上在45―60岁之间,年轻的从业人员很少,但市场需求一直都存在。

4.管理层面

园林相关的规范、规定、价格指导文件等相对较少,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如施工图设计图册、图集等,这类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和建筑行业相比。这就造成重庆市园林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物业管理行业也缺少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是由其他专业兼任园林技术工,从事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维护和修缮工作。

二、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重庆大部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课内理论基础学习+课外实践”组合形式为主,存在问题如下:

课内理论基础“重理论学习,轻动手能力培养”,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为主,带有填鸭式教学的性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知识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知识没有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始终停留在书本上。

在三年的高职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动手锻炼的机会少,园林设计项目实训机会更少,存在教学和市场脱轨的现象。仅有的课外实践主要以参观形式出现,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行中,存在“参观就是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到公园走一遭,写个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任务了,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初目的。

在课程体系中,缺少了对实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动手课程。对园林专业学生而言,不论是偏重设计还是施工,都应该学习实体模型制作、三维模型制作以及实际施工体验等,但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这一类型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课本中。

三、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1.增加实体模型制作课程

实体模型的制作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能加深学生对制作物品结构的理解,教学别要增加针对园林工程的景观小品的制作。同时,教学应结合电脑3D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实体模型之间的相互验证。

2.增加校内室外工程实践基地

校内室外工程试验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参观区和体验区。参观区主要以园林工程、景观小品的半成品以及苗圃组成,目的是给学生直观展示工程施工工艺和流程,比较有利于结构和构造课程的学习。体验区主要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课堂作业通过实际的工程制作,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组织开展专业理论和行业动态相关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园林专业的最新理论研究内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另外,积极组织比赛活动,除了高级版赛事之外,应组织更多的校内比赛和院校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并作出改善。

4.以项目模式进行教学

以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对象,各知识点穿插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又可以避免出现知识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分离状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提前了解该专业的实际运作模式,缩短学生工作之后的过渡时期。

参考文献:

第7篇

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

江苏建校开办之初就明确了依据建设行业、建筑类产业需求设置专业的办学思路。在当前经济领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学校着力抓好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全力推进已有专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新专业的开发建设,来应对新时期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已开办的城镇规划、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城市交通运输(公交运营管理方向)、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14个高职专业全部是建设行业应用型人才紧缺专业。

学校围绕行业设置专业群,并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建设学校专业链。每个专业都聘请10名左右熟悉本行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随时为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年会,企业专家能带来行业的最新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学校及时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邀请行业领军人才加盟

在邀请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没有止步于企业顾问式的指导性参与,而是动员全校教职工跑市场、下企业,力争请到行业领军人物参与学校的常态化教学。如学校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一直期望能请到世界知名的盆景大师王永康给学生作专业引领。这位盆景大师拥有中国最大的私人盆景园――随园,被BCI(国际盆栽协会)授予“国际盆栽大师”名号。为了请到王永康,园林专业教师俨然成为其公司及随园的常客,三天两头跑去跟他谈花卉、谈盆景、谈园林事业。在他公司业务繁忙时,老师们常常主动帮忙。学校的诚意最终打动了王永康,他不仅答应长期担任学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亲自授课;而且还愿意免费提供食宿,让学生到他的随园进行专业实践。

跻身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始终视教学质量为办学的生命线,其中尤以建设好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为推进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

2008年,学校新增教学设备投资约1100万元, 2450万元教学设备投资全部落实到位。新建、扩建各类实训室16个,新增实训场地面积3000平方米,113个普通教室全部完成了多媒体化改造。同时,吸引企业资金近150万元,在校内建成了“港华燃气”专业实训室、“常州交通监理”市政检测实训室、“广联达”“鲁班”工程造价软件专业实训室。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了150余个学生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保证。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评估中,学校实训基地被评估专家一致认定为“优秀”等级。

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根据专业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条件,遴选了首批15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成为常州市唯一一所上榜的职业学校。

学校以成功评选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技能教学研究、开发技能教学课程资源、开展技能教学师资培训;研究国际国内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最新标准、最新岗位设置要求,指导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改革;承担全国、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建设类专业比赛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部分职业学校校际联赛组织工作,推动全省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技能大赛成绩的提高。

多年探索总结“四三四四”经验

学校根据七年多的校企合作经验,概括出建设类五年制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四三四四”经验,即“四方”需求促发展、“三方”联动搭平台、践行“四双”唱好戏、合理评价获“四赢”。

“四方”需求是指政府、建设类行业企业、建设类五年制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对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三方”搭台是指政府、建设类行业企业、建设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合力构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四双”是指在产学研结合实践过程中着重抓好“双证合一”“双主体管理”“双基地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这四个关键环节;“四赢”则是指在建设类五年制高职中实施产学研结合实现了政府、建设类行业企业、建设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及学生的共赢。

“四三四四”经验使学校在短时间内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质量、学校办学声誉双提升,使学校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仍保持进销两旺,成为同类院校争相效仿的对象。以学校2002年才开办的物业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一直坚持产学研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五年时间内多次到多个对口企业学习、实习和准就业。良好的表现和口碑,让许多学生在还未毕业时就同时收到佳兆业、万科、世茂等多家国内知名物业服务企业抛出的橄榄枝。该专业不仅很快实现了100%就业,而且达到100%高质量择业。

由于该模式下培养的高素质毕业生供不应求,苏南万科物业公司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在学校订单培养学生。目前校企双方已签署协议,自2011年起每年招收30名物管专业学生,按照要求组建“万科班”,连续招收三届,学生五年合格毕业后苏南万科物业公司“照单全收”。学校类似物业管理专业这样进行深度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专业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10年,一位633分的考生放弃进省重点高中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也更加坚定了学校在产学研结合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高的决心。

自主研发高职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目前各类职业学校都在红红火火地开展校企合作,但如何评价效果、如何量化考核成果则是一道难题。相关研究非常薄弱,许多评价特别是定量评价无法进行,导致反馈调整不及时、激励举措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进一步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为攻克难关,学校挑选骨干精英专门搭建课题组,以建设类五年制高职为例来探索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科学评价体系。

第8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改;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01-02

园林专业技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园林绿化设计、绿地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花卉苗木养护管理等。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植物与植物生理知识。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借助学院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此课程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不够精准

园林绿化的素材有植物、建筑、山石、地形和水体等,其中植物是最重要的素材。因此,在学习专业课前,必须掌握园林植物基础知识。扎实的植物知识是学习后续职业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在职业学校从事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接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毕业后直接到技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往往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教师教得很累,而学生却在云里雾里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单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通堂讲授,即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参与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并显示出其优越性。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图片与视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无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推崇。然而,多媒体的运用只是逐步取代了板书,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记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多媒体教学也变成“机授”为主的单向教学,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地发挥。

(三)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涵盖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生态和植物分类三大部分,无论是形态识别、植物分类、还是植物生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随着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并且学校一般都只是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训设备投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往往较小。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实验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

园林植物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园林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学习内容涉及植物学、土壤学、栽培学、美学、建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如果要求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不但教学时数不允许,学生也掌握不了。针对技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以及职业教育讲究理论够用、技术实用的原则,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是园林专业多门学科的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盆景与插花以及园林绿化设计等职业技术课服务的。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其服务的职业技术课程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调整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是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章,内容比较多,其中涉及的生化过程也比较难,不需要作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重点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简要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几个基本阶段,其中的生化过程可删除。而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影响光合呼吸作用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园林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盆景等课程的重要基础,需要作重点学习。

(二)改变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9篇

关键词 园林建筑与小品;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TU98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41-02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与实践》立项,课题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实训条件和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2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达到教师在教中做、在做中教、在做中讲、边讲边做、边做边讲,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结合,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的只学习理论知识的传统,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1]。该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融合教室与工作现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情景教学的氛围,使其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可以学习到工作技能,提高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教”有2层含义,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学”有2层含义,一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自己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并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理念。“做”有2层含义,一是教师做什么如何做,二是学生做什么如何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的技能训练,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改变以往的仅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2]。在整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担任着学习者、实践者的角色,充分做到“学、做”,而教师在该模式中担任着“教”的角色,主要负责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并展开任务分析,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1-3]。

2 《园林建筑与小品》课程之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2.1 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前期的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和吸取一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经验,基于岗位特点出发,将课程定位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开设需要建立在《园林制图》《园林树木与花卉的识别与应用》《园林植物环境分析》等。园林建筑与小品课程主要分为园林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小品设计2个部分(表1),旨在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和课程设计的开展,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园林建筑与小品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及其在园林设计和各类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2 以学情分析为前提,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实施

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选用教材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组合成若干个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此课程采用“情景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析―知识点引入―任务实施―总结分析”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为:①情境导入。教师首先以某种形式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情境。根据情境,分析该情境涉及的实践应用情况。②任务提出。教师向学生阐明通过本情境的学习,需要完成的特定课题设计或设计要点的把握(如亭的设计)。③任务分析。根据提出的任务,分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④知识点引入。根据任务的分析提炼,引入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⑤任务实施。通过知识点的掌握,将提出的任务投入实际的实施工作,即开展课题设计。⑥总结分析。待任务实施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施的情况进行点评归纳,有针对性地开展评图及知识和技能点的总结,特别是针对本专业的学科知识点的衔接及组成部分作必要的说明,如亭的设计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的衔接。

2.3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教法与学法

2.3.1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的设计任务(可以是教师参与的实际设计项目、也可以是教师构建的情景设计任务)为指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让学生参与整个设计过程,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即教学的全过程。

2.3.2 案例分析法。园林建筑的设计及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教学,其很强的特点之一在于案例的丰富性,案例的选择既包括国内、外知名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优秀设计作品,也包括往届学生在校优秀设计成果及工作后的设计作品,还包括任课教师的设计作品。实践证明,通过筛选案例进行教学讲解,特别是针对往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通过多个案例的比较学习后,即可针对设计任务进行创作。

2.4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仅仅是目标,设计类课程的成绩评价更应注重平时过程的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表现(10%)、方案完善阶段成果(10%)、平立剖面设计阶段成果(10%)、详图设计阶段成果(10%)、成图阶段成果(10%)、最终设计成果(50%)6个部分组成,细化设计要点考核目标。在评价作品时,采用的是动态评价体系,让学生先独立介绍、自评作品,再分组合作互评作品,最后由教师总结作品分析要点,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要点进行深化作品,以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1-2]。

2.5 以实训场所为保障,达到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

在实际的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大教室或是专业制图室来进行教学的实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讨论、设计及绘制的场所,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任务实施前先带领学生对校内、各大公园中的园林建筑与景观小品进行现场测绘与应用调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进一步培养其职业技能[3-6]。

3 结语

经过2个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比较容易接受,相对传统教学来看,任务驱动课程的考核的设计图纸比以往学生的设计图纸要好,课程考核成绩平均分高出7.26分。同时,通过对70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图1),有59位同学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占了84.2%。

此外,通过另一项调查问卷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各方面的能力有促进提高作用,如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图2)。

总体来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全方面的提升,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与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及设备。二是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尚需进一步达到知识点的融合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革建议:一是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施,如购买移动式投影仪、评图需要的设备等。二是此课程在教学大纲及整体单元设计时,应做好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沟通工作,如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针对里面需要用到的亭的设计,进而开展此课程的亭的设计模块。

希望通过此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毕业后适应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7-8]。

4 参考文献

[1] 喻圻亮,陈永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0(7):87-88.

[2] 聂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2):86.

[3] 张莉.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2):182-183.

[4] 安立军.《 现代推销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1):66-69.

[5] 韦成杰,吴昕,刘意.浅谈“教学做一体化”在通信信号电源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0(3):93-94.

[6] 张伟雄,崔美容,叶永祥.数控加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09(24):198-199.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技术 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 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32-03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技术专业的工种增加,要求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为了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职业能力,要将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转变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发挥校企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培养社会、市场、行业需要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结合教学与实践,学校和企业共同支持、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

一 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订单式培养人才

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签订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学校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直接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将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岗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结合生产与教学,培养技术服务型人才

学校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通过政府部门与学校协调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技术难题,弥补了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不足,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如果只是依靠单一的订单模式培养学生,会使学生出现知识面窄和就业范围小等问题。为了给学生以后的深造提供便利,为企业培养人才,更好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校培养人才需要运用多元化的形式,逐渐形成一所学校对应多个企业和多个学校对应多个企业。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园林技术人才。

4.顶岗实习

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可以通过学校推荐学生集体实习和学生自主择业两种方式,实现了双向选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优秀文化和接受企业的管理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意识。园林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以顶岗实习为主。

5.学校兴办企业或建立面向市场的实训实践机构

学校通过开发校内资源,转化科研和理论的成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中厂,能够使学生就近实习,节约了实习成本,学生能够快速直接地参与到园林一线行业企业工作中,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6.合作投资,实现共赢

学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吸引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地不但是学校的实验课堂,也是企业的生产车间,企业在实现提高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加了学校的实训基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面。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使学校不断改革和创新实习课程,保证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到达高度的统一,淘汰落后的教学知识和园林工艺,而且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与社会的发展脱轨。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节省了事业费用,缩短了企业对实习人员培养的时间,使企业获取较好的经济利益。企业在学校内建设生产车间,为园林专业提供了高新的产业示范,学生增加了实训经历,教师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推广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共同发展。

7.进行项目合作

学校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不仅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校内成立设计所,学校组织具有设计能力的学生参与到企业承接的业务中,学生在设计院的协助与指导下完成企业的任务。这样的实践模式,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设计人才。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中不仅能满足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的需求,而且增强了企业的设计力量。

二 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较为松散,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日益增多,增加了学校的实训压力,园林企业有限的实训岗位不能满足学校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实习单位多、人员分散、难以统一管理教学等问题。学校缺乏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和管理,企业又缺少对学生安全的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安全风险。

2.企业只注重学生的培训工作,缺少对学生的监督与评价

学生在园林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只注重对学生的培训,缺少对学生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学生实习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许多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学习阶段,学生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培训学生是一个消耗资金、时间和人力的过程,企业对学生的培训多敷衍了事。有的企业将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技术人员,学生却不和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打击了企业培养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企业不愿对学生的培训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3.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无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学校不能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教学和实习进度,学生的实训实践与学校的教学时间出现冲突,使实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学生缺乏职业纪律和习惯,导致实习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学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习惯。学生的培训结果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逐渐失去了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5.师资投入不够

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成为学校教师,教师从未有过社会实践经验,且科研能力相对不强,无法满足校办产业的需求。

三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

政府制定能够管理、保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政府要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中间人,促进学校和园林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要适当地奖励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学校的实习任务并培训学校学生的企业。

2.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应制定培养计划,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合理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入学后,加强学生对学校和培养方式的认同感,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要积极引导园林专业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培养符合园林行业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的人才。园林行业具有突出的特点,学校教学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结构,防止理论和实践脱轨的现象。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骨干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增加学生的学习平台和途径。

3.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不仅能够在企业生产旺季时派出实习学生分担企业的生产压力,也可以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 结束语

随着市场和企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高,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学生要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利、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只有实现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社会的人才。学校还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行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园林;教学;特点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风景园林学从其萌芽之始,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也是一门可谓边缘的学科。因此,风景园林学的综合性强, 适应面也很宽,它将自然环境景观和人类聚居景观集为一体。在一些国家,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规划学、建筑设计学一并被冠称为设计领域的三姐妹。它涵盖的范围极广,大到风景区或市区景观设计规划,小到住宅区、工艺盆景设计等,它是与人居环境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风景园林学以园林植物的栽培和应用为前提条件,在一定范围的地块上,将植物、假山、石块、水体、建筑物等作为元素材,遵照科学原理与美学规律,设计制作出可以供人们休息或游玩的实体生活境域。所以它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学、观赏园艺学、园林设计学、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学等方面的理论,而且要领悟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知晓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知识,还要在插花艺术等方面有所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良好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并且知悉园林学科的理论先锋、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参与组织决策,独立获取知识并处理信息,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基础全面扎实的专业性人才,为绿地建设、园林规划、植物栽养等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这不仅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保证,也是高职教育的最大教学特色之所在。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互动性,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更多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二是依据专业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本;三是要将学业和就业、创业紧密联系结合,更加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尽量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来获得就业技能与创业本领,基于这些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践行。

1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教师把某一课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一项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过程进行研究。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这些方面:收集信息、设计规划、实施开展、检测成果与评估总结。该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播的刻板,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与创新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人学习一种动作,并不单纯是按现成动作去模仿,而是必须学会变化动作的因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各种因素的综合。人类学习一种动作,可以发展出许多方法,并应用到其他情境,继而开辟不断前进的可行性。尤为重要的是,人类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他学会了怎样学习。换言之,就职业教育来讲,即是通过学习某一种综合技能,而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1.1 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需求,以“观—研—做—悟—用”的方式启动教学程序,利用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究,并锻炼能力,这种方法也很适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让学生创新知识与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杜威先生曾举例说,学习地图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能制作地图才是拥有了真正的知识。因此杜威先生认为,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主要途径。由此他认为,凡是“有意义的经验”,都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的。每一种思维的开端都是迷惑的,而结果是澄清的,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来回进行着,其两端间有5个步骤:1、疑难迷惑的情境;2、确定疑难迷惑在哪;3、提出能够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测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结果,判断哪种假设能化解这个疑难;5、开展试验,论证、驳斥并改正这个假设。

1.2 模拟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在人安排的特定环境下,让学生就某一事物的分析处理进行演示。职业就是某一活动形式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该种活动不仅能为他人服务,也能利用个人的能力来达到种种结果。可以断定,一个受过训练的人,面对与他切身有关的重大事件,他能够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处理更加娴熟、更加有效率、更为经济、更为敏捷,因此职业要经过训练,一个从业人员经过训练与否,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一教学思想既表明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需反复练习才可获得,也指出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需在真实的环境中反复模拟练习才可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产生有异于非专业人士的素养。

2 采用“内外结合四阶段,分支交叉与模块”的新模式

在实践操作体系上,高职教学采用“内外结合四阶段,分支交叉与模块”的新模式。即是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四条分支;“课程试验、教学实习、课后论文、社会生产实践”这四个阶段;四分支和四阶段相互交叉与融合。这种模式不仅使得教学实践形式丰富,内容充实,而且不拘泥于课堂内,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地点、任意时间都有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建立了以专业学习实践、课堂实践、调研实践、社会生活实践、毕业实习这五个版块为大方向的教学体系框架。

第12篇

1.1风景园林模型制作的目的

风景园林模型制作原本属于工艺制作的范畴,但由于从设计意图到实物模型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园林形态、比例、色彩、材料、空间、结构等造型因素的变化。通过模型制作,突破二维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三维空间造型上对设计进行推敲、修正,体会设计的形体、光影、结构布局、构成等,进行细部推敲、分析与设计构思的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树立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1.2风景园林模型分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模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其表现形式和最终用途,一般可分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方案模型又称“工作模型”或者“构思模型”,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的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推敲设计构思、探讨多方案的可能性、论证方案可行性等环节。展示模型也称“实体模型”,用于模拟设计外观及展示成果使用;另一种是按制作模型的材料进行分类,风景园林模型常用的主要有纸板模型、聚苯模型、木模型、石膏模型、铁丝模型,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模型。

1.3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空间思维能力

模型设计制作是依据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纸来实践练习的。设计图是风景园林设计师表达思路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图纸上。设计图由各种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所构成,并体现在二维图形中。通过由设计图纸到模型实物制作这一过程,既强化了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从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

(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与视觉思考相融合的思维能力

模型作为实体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方便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推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考与美学思考得到有效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思考的能力。此外,模型制作要求美学与功能设计有机统一,这种灵活的设计方式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方便,以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工作模型的推敲到展示模型的制作,作为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可以模拟从风景园林方案构思到施工前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方案分析—方案建立—方案推敲—方案深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及设计阶段的关联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模型制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便于提高模型的完成度,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现存问题

2.1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现存问题综述

关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教师都有所论述。现归纳普遍问题如下:从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看,①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及时更新,表现为某些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脱节。②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③“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课外学习在一些方面缺乏课堂的知识补充和完善、缺少教学内容的延伸、自学能力锻炼。基于上述原因,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各校都在积极准备和提出新的风景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层面看,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重方案设计技能而轻工程知识,导致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都需要有一个再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才能真正独立工作。②设计教育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导致学生热衷于讨论缺乏建造技术支撑的“概念”、“构思”,而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职业产生误解。

2.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型制作的内涵较为狭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一般仅停留在方案完成阶段,缺少园林工程与技能的讲授并阐述其与设计的联系。在国外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学校把从方案到施工实现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内容,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通过技术与材料(Technology&MaterialsI,T&MII,T&MIII)3部分课程,使学生购买材料进行建造,从而实现自己的方案。(2)模型制作的表现单一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仅作为设计阶段的辅助和补充。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方案构思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模型制作主要侧重表现设计内容,目的是对培养学生空间概念,而不强调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因此对于模型表现的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忽略。(3)模型制作的操作简单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以手工操作为主,辅以简单机械操作,较为复杂的模型会使学生畏而不前甚至在设计中摒弃较为复杂的设计内容,手工操作同时还带来了意义较少的重复劳动,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制作热情和教学效率。

3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模型制作的强化与拓展

3.1统筹安排,渐成体系

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模型制作的意义,并合理安排其内容与深度,来满足各年级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以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年级的设计初步课程在贾东教授负责的《同源同理同步的建筑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指导下,强化模型教学,从纸板、石膏、木、聚苯、铁丝等五种基本材料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对空间进行认知、体验和构成设计,达到空间认知的教学目的。该课程改革后确立了模型制作在整个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二年级、三年级乃至四年级,也根据课程体系对模型制作做了一定的规定。

3.2因地制宜,区分对待

在形成模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根据设计课程内容来制定模型制作内容和要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设置在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由于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课程设置和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会有所偏重、有所差异。但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总体上都是由项目分析、资料搜集、案例研究、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方案调整、方案表达等几个阶段组成,来达到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甚至可将上述程序总结为三个阶段。如在案例研究中,仅对相关案例进行资料梳理和现场调研,甚至图纸抄绘,学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逻辑思路和全面的印象,如果在本阶段引入案例模型制作环节,则可以加深对案例的认知。如笔者所带设计课程中曾使学生对经典案例北海濠濮间进行资料收集、测绘,并制作模型,模型制作使他们对所讲授内容、测绘成果进行了巩固和再认识,而仅做资料收集则无法到达这种效果。

3.3内外结合,贯穿延续

重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在课外教学延续和拓展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模型制作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课外活动,以模型制作为切入点,延伸课堂教学到这些活动中去。如两位笔者所带二年级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课程介绍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科技活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实体模型,使之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4善借于物,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缩短模型制作中意义较少的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激光测绘、3D扫描技术、数控设备如数控雕刻机、单片机、3D打印技术等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美观程度,同时声、光、电等技术的引入,也扩大了模型制作的内容。这在风景园林模型制作中尤为重要,以地形建模为例,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手工制作很难达到满意的精度和外观,如果使用数控机床对等高线进行切割,就大幅度缩小了模型制作的时间。又如假山模型的制作,使用3D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推敲假山设计而不是过度专注模型制作本身。

4.风景园林模型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开设模型课程

宜建立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模型制作体系,统筹安排各设计课程模型制作的内容和所占课程比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宜在低年级开设模型制作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普及模型制作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构建课外模型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课外的模型教学体系,宜将课外与课内贯穿联系,形成“两翼并重,两渠相融”的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使课外与课内模型教学内容互不重复、互不冲突、互为补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4.3模型实验室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