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0:3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印刷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职业教育;印刷专业;人才培养
中职印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印刷理论知识,熟练的印刷操作技能,从事印刷一线生产劳动,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印刷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主,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一、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弊端
(一)重基础,轻实践。
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习实训条件欠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由于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以理论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主动,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毕业生受社会认可度差。
学校缺乏对印刷行业的深入调研,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学生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磨合,社会整体认可度不高。
(四)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
现有的印刷技术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锻炼,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二、中职印刷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专业定位,理清办学思路。
印刷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应用型技术领域,在进行印刷专业课程设置时,要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当地印刷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印刷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决策和指导。按照印刷市场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紧贴产业需要,科学设置印刷专业课程,根据紧缺的生产岗位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精通印前、制版、印刷以及印后加工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掌握现代印前图文处理、数字制版和印刷设备操作与使用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改革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增加应用性知识,减少纯理论性内容的学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撰写校本教材,如语文课,教学以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为主。学生掌握如请假条、工作总结、调查分析报告等常用文体的格式,避免方言表述及错别字,另外加入普通话的教学和口语表达;数学教学结合印刷专业内容,如函数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等。专业理论课尽量不要讲得太深,以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改革创新,采用杜郎口式小组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讲课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先讲后观察再练,讲练结合。如“印刷材料与适性”这门课程中的承印材料,重点讲纸张和纸板,引导学生观察常用印刷纸张的表面特征,着重介绍纸纹的若干种判定及对印刷品质的影响,讲完后学生就开始操练。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死抠书本、学生听得晦涩难懂的局面,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加实训设备的投资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首先要加强基本的设备投资建设,使之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必要的印刷实训操作练习。通过校企合作,减轻学校进行实训教学时材料的使用压力(如纸张)。
实训教学中进行模块式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印刷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安排,各课程之间相关联的知识点合理穿插,紧密衔接,以方便学生理解和练习。如单张理纸实训、调墨实训以及拆装印版橡皮布等基础实训时和基础专业课结合,为后端的输纸实训、单色拉板实训和四色印刷实训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企业聘请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使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富有成效;二是对于本校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安排到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学习,时间安排上既可以安排在寒暑假,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为学习周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了解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和动态,回来后传授给其他同行;四是经常和企业交流学习,聘任企业代表为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力求保证学校的教学改革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五)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印刷专业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专业,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更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采取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印刷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协作关系,是共利双赢的。缺乏长时间和宽领域的实践实训锻炼是中职印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症结所在,而企业恰恰是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进行结合、并进行深化和升华的最佳场所,顶岗实习是国内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实际生产和参与实际生产的主要途径。
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专业建设与改革,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便利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让学校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的三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考察学生,从中遴选优秀学生成为其员工,提升一线员工的整体实力,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一、前言
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是印刷类专业的必修课1,从印刷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上来说,分色及制版工艺属于印前,是学生理解掌握整个印刷工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国内外关于制版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方兴未艾;更为重要的是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印刷行业中有多个明确对应的工作职位:制版公司或者印刷公司的制版车间里晒版机(包括传统PS版晒版机、各种CTP制版机等)、冲版机、激光照排机、打样机等都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操作。顺应时代的要求,使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即工作后能快速的适应岗位,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显得迫在眉睫。
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从教之初,该门课程只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就业的学生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看到设备的名字都觉得陌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是属于印刷工艺的哪个阶段用,更不知道设备具体怎样操作和相应的工艺要求,这种状况下毕业生到企业里无法找到自信,而企业也觉得培养一个有着专业背景却没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成本上升,收益不佳。
鉴于此,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的印刷专业教师,我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该门课程应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除了依然重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也将实验、实训、实习并入常规课程设计中。具体实施如下:
《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该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印刷品的复制原理及复制要点;电子分色与彩色桌面系统的加网技术;图像分色的基本原理;拼版、激光照排机胶片输出的原理与方法;各种常规印刷方式印版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技术。
、重视课堂理论教学
理论是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的实践中学生就会蛮干,因而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0%,而实验、实习等占40%。
1、教学重难点突出
鉴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及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特点,重难点理论知识需要多次多角度反复的讲解。在一章内容讲解完毕后会留两个学时复习,复习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进行重点知识的小结,然后留给一定时间让学生复习,并且说明要就本章重点进行提问,以此种形式督促学生能够真正的看书,了解掌握本章的重点。之后再布置作业,作为巩固。
2、新知识及时补充
目前,作为制版技术的变革---CTP直接制版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各研究机构、院校及生产厂商都积极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研发工作,以致新成果、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不能仅守着教材的旧知识,要在课堂中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的关注各专业网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并且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提高课堂的效率,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同时配以相应的教学视频。如,平版制版、凸版制版、凹版制版采用的是北京印刷学院录制的专项教学视频;丝网制版是浙江理工大学与杭州升达丝印机械厂等制作的教学交流视频;而扫描仪的使用是惠普公司制作的《扫描仪功能和使用方法》视频。通过生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真实的了解相应的制版工艺原理及过程、所用材料特质等,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容易。
4、课堂形式多样
一般一个学时讲课时间为30分钟左右,剩下的15分钟则用于对本节课或者实验实训课的讨论,回答同学们的疑问;同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依据反馈的信息来改进以后讲课的侧重点和授课方式等
、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单纯的理论课堂是不足够的,在校内开展实验实训课、与企业合作进行顶岗实践是有效的手段。
1、实验实训课
1.1 学院计算机中心
对图像进行阶调的调整、色彩的校正及清晰度强调这样的内容需要结合计算机软件,如Photoshop,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演示相关的知识点、在软件的什么菜单下、如何设置等,之后安排学生到学院计算机中心上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上机课时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辅导。
1.2校建印前实验室
在介绍完相应的课程内容后,组织学生到实训楼印前实验室学习激光照排机、PS版制版机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课下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以此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顶岗实习
我校与河南省邮电印刷厂(河南省防伪保密印刷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一届印刷专业的学生在第五学期会到该厂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是考虑前四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各门专业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同学会被安排到制版车间,负责激光照排机、CTP制版机及冲版机、打孔机、数码打样机的输出工作。学生在短期的培训后进入既定岗位,由该部门的车间主任和小组长负责管理,我作为专业课教师可以随时去车间为学生做专业知识的指导。实习结束,河南邮电印刷厂会给每一位学生出具一份盖有公章的实习鉴定,来评价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会鞭策学生实习期间服从管理、积极学习,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产任务。
、树立职业自豪感
王选,他曾引发了全球中文印刷业的第二次变革,作为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我们并不陌生。然而,却鲜有人知他的另一个称号是激光照排之父, 所以当介绍完激光照排机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观看中央一套的《大家――激光照排之父 王选》,以大家的风范和光辉事迹来鼓励学生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总结
1、在《分色及制版工艺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 体会到了《若干意见》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指导意义,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毕业生效果显著;
2、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身的实践水平;
3、合作企业是以追求效益为主,无法单纯的顾忌学生的培养,目前还无法实施轮岗制,这是尚需讨论和改进的部分。
参 考 文 献
使用单色机印四色印品,由于印刷周期延长,设备稳定性、印刷材料的适性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为印刷套印带来困难。近期,笔者在做“基于岗位要求的职业习惯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养成研究”(2012ZY001)的项目时,使用光华PZ1650单色机印刷四色新年日历,遇到了套印不准的问题,笔者现将其排查过程总结后与大家分享。
故障现象
印刷前,笔者检查、调节了单色机的各个部分,并准备好所需工具和材料(印刷采用128g/m?铜版纸)。第一色先印品红色,比较顺利;第二色套印青色,在试印时,前几张样张出现了套印不准现象,通过微调前规和侧规,实现了套印准确。但在4000张/小时的印刷速度下抽检时发现,印刷到200张以后,印品又出现了前规套印不准现象,而且输纸器停止运行。
故障排查
在单色机运转状态下,笔者查看了前规和侧规的工作状态和位置,发现一切正常;又查看了输纸带、压纸轮和毛刷轮的压力和位置,也无异常;进一步检测单色机内部的纸张交接部位,如各个叼牙的叼纸情况,也没有发现问题。于是,笔者在飞达部分保持印刷第一色时的状态、纸张裁切准确的前提下,将输纸器打开,放入少量校版纸观察输纸情况,发现输纸同样正常。
但继续印刷时,刚才套印不准的现象并没有好转。最后,笔者发现在样张的拖梢部位,由于存在大面积实地,油墨在干燥过程中,使样张拖梢部位发生卷曲,导致整个纸堆不平整,致使压纸钢片对拖梢的压力不一致,如图1所示;后吹风对于左右两边的纸堆吹松效果也不一致,进而导致套印不准。
解决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将纸张进行一定的弯曲,再理齐重新上纸。上纸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衬垫物来调整纸堆的高度;另一方面可调节气泵整体风量的大小,与分纸吸嘴、后吹风协调配合,使飞达可以正确分纸。
调节后再进行试印刷,经抽样检验,发现套印效果明显改善,随后放置过版纸进行定速印刷,在保持单色机稳定的状态下,对飞达进行观察和微调,同时控制好水墨量,确保印品质量。至此,问题解决。
在第三色和第四色套印中,纸张仍然出现了卷曲现象,笔者根据上述解决方法进行处理后,保证了上纸质量,使套印准确。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韩伟(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GJXHB21111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7-02
项目化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把课程教学从以理论讲解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以项目引领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把课程从以学科体系的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课程从以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教学顺序按照项目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展开,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打破了原有知识的结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标准从以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装潢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为中介,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在“包装设计”课程中依据项目化教学特点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加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包装设计”课程学习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或仿真项目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等形式,分阶段予以点评和讲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学生对职业技能逐步掌握和熟练的目的。
1.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目标
“包装设计”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岗位技能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包装设计岗位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并结合企业设计生产流程,利用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训练和培养。
知识目标:学生要了解包装的分类、包装的起源与发展及包装的功能等基础知识;了解包装设计市场调研的内容,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掌握包装造型、文字、图形、色彩、编排形式以及材料等构成要素的应用;掌握包装设计的制版技术;掌握系列包装的设计形式;了解与掌握包装的印刷流程与印刷技术。
专业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包装纸盒结构的知识,设计包装纸盒造型;能对旧包装进行改良设计制作;能设计制作系列式包装作品;能结合印前技术知识,熟练操作电脑软件,制作包装设计作品;能辨别包装设计作品的优劣,具有时尚意识;能对设计作品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并进行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学生能进行市场调研并搜集相关素材;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客观的评定事物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2.构建“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课程整体框架
“包装设计”项目化课程中的关键是项目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是课程项目化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进行深入地市场调研,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设计项目,并通过具体任务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所选项目,必须轮廓清晰,且工作内容典型,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结合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的特点,构建了“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三大项目”,即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五大任务”,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三颗针牙膏包装制作任务、商品包装改良设计任务、食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系列包装设计任务;“十大单元”,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牙膏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展开图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效果图制作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创意简报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学习单元、商品市场调研报告学习单元、商品系列包装设计学习单元。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渐递进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完成教学全过程。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设计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模拟项目。由教师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教育培训的每个阶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例如: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和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由教师模仿企业真实项目环节和流程设计项目类型,学生自己确定选题,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另一种是企业真实项目。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使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和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通过真实或仿真的项目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学习和完成工作内容,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以及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等能力。随着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的逐渐递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实施成果的最终评价由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实施项目化教学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项目任务承载知识点,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内容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完整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任务布置与分析市场调研与资料搜集知识点讲解与技术支持制作与实施展示与评价。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不分先后,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装潢设计专业搭建了多媒体教室、平面设计实训室和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其中多媒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绘制包装设计作品草图的教学场所。平面设计实训室占地面积55平方米,液晶屏电脑40台,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学生可以在此完成包装设计作品的电脑制图阶段。通过本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平面设计工作的流程,通过实验过程的项目引领,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是完成包装设计作品成品制作的实践教学场所,丝网印刷实训室配备成套丝网印刷设备,包括制网机、紫外线晒网机、多功能丝网印刷机等。能够提供丝网印刷工艺拓稿、制网、涂抹感光胶、感光胶干燥、晒版、冲网、印刷、脱胶所有工艺流程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设备。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学校在“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如引进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山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的“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学生设计了野生猴头蘑、野生榛蘑、野生黑木耳等产品的系列包装设计作品,获得了企业的好评,部分作品被企业采纳。引进了牡丹江小蜜蜂集团的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企业采纳了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并参与了教学全过程,提供了市场调研场所、设计资料并参与了课程考评,课程考评过程中,在被采纳的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企业提供奖金和奖品,企业专家亲自颁奖,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校企深度融合,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校内建立了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哈尔滨鑫文阳印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孜闻传视企业形象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大鳄广告有限公司、哈尔滨格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哈尔滨传承和谐品牌设计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深入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两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包装设计”课程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包装设计作品的设计;二是包装设计作品的制作。在艺术设计领域教学中一直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但由于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制约,很少有课程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的自身努力,“包装设计”课程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依托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完成了制作,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2.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将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面向市场需求,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按不同的主导实体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行业/企业主导型、自愿联盟型四大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在各实体间起中介作用,能够使各实体间互相配合,优点是能够对弱势联盟实体起到倾斜、保护的作用,但是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时间。院校主导型对院校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院校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育人实力及社会影响力,选择的联盟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及企业和行业,但是这种联盟的缺点是学校设计方案本身的不合理导致出现人才培养不到位的问题。自愿联盟型,这种模式的组合需要一定的自由度,合作双方出于自愿、联盟目的明确、合作深度与时间依合作内容的需要而定,优点是可以形成互补型合作,但缺乏一定的可靠性。从我国目前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的经验,我个人认为企业主导型是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必然趋势。
企业主导型是以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该模式的核心特点表现在,市场驱动带来的高质量办学,联盟关系带来的深度合作,强调实践教学带来的能力提升,重视软技能带来的全面职业素养的提高。这种办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无缝连接,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二、企业主导型集团化的实践依据
2012年12月18日,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在郑州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天津从2005年试验区建立开始,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天津是全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地区之一,有着举办职业教育的传统基础,在职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天津市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其职教集团化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
(一)企业参与,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着将产业、专业、就业相连接的原则,天津职教集团积极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用人需求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当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此外,职教集团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下足功夫,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指导学生,把课堂办到企业去,把实训放在车间里,学员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这种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训方式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就业。
(二)产学研结合,校企共赢
职教集团在注重校企合作的同时更应该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将培养目标设定为“走进的是学生,走出的是能才”,将“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生存”作为职教集团办学的重点,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优质劳动力,解决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实现职教集团与企业的双赢。
三、企业主导型是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必然趋势
(一)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
国外集团化办学的产生是应对挑战的产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应运而生。武汉的职业技术院校目前已经到了这一时机。当前,武汉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就业压力的加大,使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对学校的依赖关系减弱;受金融海啸影响,部分企业的市场波动较大,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错位;企业本身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职业教育没有实质的支持。同时,与武汉各大本科高校及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同争夺武汉市场的这一块蛋糕,武汉各职业技术学院的弱势仍不可回避。虽说武汉各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层次上定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但在当前人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用人的体制与机制还没有理顺,武汉人才市场明显出现人才高移的现象,武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显得身单力薄。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行业、企业与武汉各职业技术学院的血缘性纽带联系,建立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衔接,提高抵御风险、增强竞争实力迫在眉捷,而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值得深入探讨与实践的途径。
(二)目前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形势利好,无论从国家政策、媒体宣传,还是社会认可度,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之路已形成共识。虽然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方面的主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推动,但职业院校已经主动迈出了一步,不断在探讨校合作的途径。因此,从集团化办学的大环境上已经具备了发展的条件。
其次,国内职业院校都在纷纷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机制,虽然已经成型的经验不多,但也有了很好的尝试,在相应的问题上已经引起注意,如结合的途径、联结的方式、契约的执行力度、人财物共享的机制等诸多方面。无论是过程中的探讨,还是失败后的教训,对我们来讲都是经验,我们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提升。可以说,当前在国内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铺平了道路,既被政府认可,也被社会认可,关键是怎么走这条路。
再次,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设置了脉络分明极具特色的专业体系:一是面向信息传播、文化产业,开设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传媒策划与管理、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版面编辑与校对、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出版与发行等专业;二是面向信息产业,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三是面向现代服务业,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文秘、文秘速录、营销与策划、会展管理与策划、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会计等专业。随着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的不断壮大,学院已经形成各专业与众多知名媒体、大型企业共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展望未来,学院将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学院的地域和人才优势,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努力为湖北和中部地区的新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学院办成一所适应武汉市和中部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院校。
(三)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企业主导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构想的论证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知音集团筹办的,天然与企业有着联系,学院坚持特色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出版与发行和印刷等专业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多数可在《知音》系列刊、全国各地20个印刷分厂和浙江、深圳等沿海企业实习,从而掌握更为全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学院自创建以来稳定的发展,与企业主导型模式分不开的。
1. 依托学会构建行业主导型联盟
作为国家级重要的印刷实训基地,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与全国各印刷职业院校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系,在探讨办学经验、办学机制等诸方面基础上,可以做更深入探讨。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具有可能,因为在中国国情下各印刷高校本身都具有行业弱势,在招生、就业等竞争环境中同样受到多方面挤压。在招生、就业、师生培训、科研、对外合作等方面可以结合成更紧密联盟,形成行业竞争合力。但区域较广,跨地区学校的资源分属不同地区,在紧密联结过程中操作性受到限制。
2. 依托区域构建区域型联盟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禀赋优势,在教育领域也呈现初、中、高三层次,但在招生、就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竞争,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复设置问题,在初、中、高层次教育方面仍然衔接不够。因此,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联盟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且区域内操作方便快捷,是一种有利的联盟。
3. 依托高校构建校际联盟
这种模式对学校软硬实力要求都高,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相对高校而言不具有优势,这种联盟形式不具有主导地位,而单纯的仅在印刷职业教育领域,也很难在就业竞争实力上有所突破。因此这种形式的联盟应依托有影响力的高校来建立,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成员参加,相对更有前景。
关键词:学习情境;项目驱动;示范校;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电路CAD”课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设计电子、电气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制板图,将现代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完美地、成功地应用于实际产品设计中,是从事现代电子信息类专业工作不可缺少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线路板在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电路板势在必行。
Protel系列软件是当前电子电气行业功能最强、应用最广的软件,可方便地设计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PCB图,设计效果是传统设计方法难以媲美的。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印刷电路板主流设计软件Protel的使用,掌握印刷电路板图的设计规范与标准,掌握元件布局和布线的设计规则,使学生能根据电路原理和工艺要求设计与制作一般电路板。
2课程开发
示范校专业建设提出了全面贯穿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链接的要求。本课程内容虽然是最终在计算机上完成印刷电路板图的设计,但图中的元件符号、元件封装却不能凭空想象,而是按照实际元件绘制的。评价一张印刷电路板图的质量优劣要在印刷电路板使用之后,因此从整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特设建设等方面,本课程的设计都是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
2.1课程整体设计
通过走访中环电子、三星电子、商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示范校建设对高职类学生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确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接受技能训练,接触实际项目的设计与生产,通过全过程的训练掌握设计和制作知识,具有一定的PCB设计和制作能力,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课题组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沟通,从实际产品中获取工程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实践性(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相关性(既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有关,也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关)、思考性(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这样课程打破了以知识为主体的内容体系,以难易程度不同、涵盖知识点不同的产品为载体,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诠释课程内容,介绍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本课程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分解见表1。
2.2学习情境设计
遵照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我们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基于项目驱动的“两极放大电路板设计”、“89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电路板设计”、“双路直流稳压电路板设计”、“煤气泄漏报警器电路板设计”四个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任务的选择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两极放大电路板设计”、“89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电路板设计”二个学习情景为例,其任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时的分解见表2。
2.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等多种手段演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理论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增加了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走上生产岗位后能立即投入角色。因此校内的教学就模拟出了企业、工程现场的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和训练。“电路CAD”的教学使用了“虚拟项目”,课题组选取真实项目,对其进行分解和简化,提炼出适合学生学习进度和难度的案例。学生先接受案例,再设计方案,最后具体实施,可以亲身经历一个项目从设计到制造出成品的全过程,了解项目的运作全过程和规则。实训室模拟工程现场,从布局到设备、工具,完全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进行布置。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训操作,收获的不仅是简单的技能,还有宝贵的经验。他们将来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就会迅速适应环境,投入角色。
另外,该课的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上机练习题集、习题解答,在线测试等内容全部上网,并经常更新,充分利用了网络化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在课外自主学习。
2.4课程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体现了超前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方式,画面直观、易懂易学,教学方法先进;采用产品实物教学,紧贴实际;教学内容实用,效果显著,使电路图和电路板的现代化设计方法与生产一线实际产品的具体要求完美结合,充分发挥了Protel软件的各项功能,使电子电气产品的制造增加了技术含量,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教学条件好,自编教材、课件,行业通用,覆盖全国,示范性强。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要紧密产学结合,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而且必须真正参加到企业的工程实践中去,学习企业的开发管理模式,总结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还必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才能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思敏. PROTEL电路设计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00(10):15-18.
[5]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Research on Curriculum “Circuit CAD” based on Item-drive
SUN Hui-qin
(Sub-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10,China)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处理;岗位技能;项目化教学
鉴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数字媒体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一项核心技能,是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包装印刷、动漫及游戏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必备技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为今后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开设包装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图像处理》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供学生学习。
《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色彩理论、设计策划常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并对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发展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印刷技术”专业为例,其前续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印刷色彩学》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图文排版技术》、《印前工艺技术》、《印刷工艺》、《数字印刷》等专业核心课程。可见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精神
对于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来说,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找准“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以突出展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实际操作《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发过程中,经过与相关企业的共同研究,将模拟广告公司图像处理工作环节的业务制作流程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情景、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能。
在教学实施的同时始终保持与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确保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随时关注和掌握行业的主流技术动态,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企业项目案例融入教学中,把知识点嵌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掌握应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通常会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竞争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重点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由易到难的项目实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态度。
为达到前述目标,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基本操作的学习,还要求其了解和掌握与图像处理相关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如数字媒体产品特点、印刷品的特点、设计与创意基本常识等,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积极性。
三、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方式
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把针对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融为一体,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贴近实际工作。
1.模拟企业生产,实施项目化教学突破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传统教学方式,按照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从对项目要求及特征的分析到最终完成项目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教学线索,让学生体验和实践图像处理的完整工作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岗位技能。
将整个课程设计为一个大项目,大项目由若干具体分项目组成,具体分项目下又设多个任务。
例如,在“印刷技术”专业《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中,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该课程,即围绕某旅游节相关产品制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旅游节邀请函、景区门票、景区宣传单、旅游节专刊、画册等的设计与制作。
2.五个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
总体来看,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时均要经历五个基本环节,其对知识的了解与技能的掌握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均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第一环节,以教师为主的案例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经典案例展开教学,并进行案例特征分析,明确本次教学须达到的目的。
第二环节,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点解析。讲解前述案例中涉及的理论要点、实际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第三环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仿操作。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将教、学、练有机结合,巩固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以学生为主的项目小实训。在每个项目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综合小训练,内容重点涉及该项目的主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给学生预留更多的思考和运用空间。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训练内容,并对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第五环节,以学生为主的综合实训项目。在全部课程内容完成后,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训练项目。通过这些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五个环节”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所设项目的逐一完成,经过五个步骤的训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对图像处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知识、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其创意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为了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应综合考虑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因素,将各个教学环节作为本课程教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出发,又将本课程的教学视为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来对待。做好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四、侧重过程评价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客观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求:
1.设计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
采用项目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采取阶段小项目考核与综合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
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采用,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授课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监测和总结,必要时做出适时调整。
2.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从多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以此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评价中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创新能力的展现。
(1)团队合作精神: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沟通方式方法以及沟通的最终效果。
(2)学习态度考核:考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的情况。
(3)方法能力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操作技能考核: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及完成效果。
【关键词】电子工艺;中职实训;SMT技术
一、引言
电子技能实训包含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电子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如今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电子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许多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技术更新,大中型电子企业已逐步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艺来代替传统的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的传统手工插件工艺。电子产业正向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的方向高速发展。SMT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是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技能,中职电子专业加入SMT实训课程已是大势所向。
二、注重理论基础学习
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地为市场输出合格的中初级技术型人才。SMT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素材要结合SMT考证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用人企业对只是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理论只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准。如何有效的实施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专业课教学一般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开课比例一般在3比7到2比8之间。也就是说实训课要比理论课要多很多。在有限的理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SMT的用途与前景,掌握SMT技术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艺,检修程序等。为了让学生对SMT产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观看,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工具的并用,也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为实训课的理论知识做好铺垫。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SMT专业教学应更重视专业实训课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符合中职学校教学规律的,也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主要从职业素养、SMT知识、SMT技能三方面培养学生。为了加强实训技能训练,可适当提高实训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延长学生训练的时间,在完成基础焊接技术训练后,可增加一些考核项目,使学生的基础技能更加熟练与完善。同时可以模拟企业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解决SMT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具体产品的生产。在实训课堂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掌握SMT元器件的分类与认知,掌握SMT印刷板设计与制作技术,了解SMT的特点,学习SMT工艺流程,熟悉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通过全程实训课程,由学生完成从电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到元器件检测、焊接、安装、调试的产品设计制作全过程,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掌握先进的SMT表面贴装技术,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教学方法。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也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设计一独立项目课题,由学生进行实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以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SMT工艺知识对学生的储备要求较高,如果使用普通的理论教学方式,很多知识会变得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将会变得困难。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顺理成章的成为项目实训的一部分,高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SM T项目设计,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对比、讨论、分析、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项目设计中的讨论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发展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SMT人才培训费用方面,让学校单方面培养,其费用是极高的。SMT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费用不菲,而使用率极低。学校培养的规模较小,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工作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校能和企业一起合作培训SMT人才,将大大降低培训投资成本。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让培训学生参与生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环节,保证实训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安排专业实训教师到合作企业下厂锻炼,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培训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既能承担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做到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有利于SMT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既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践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等功能。校企合作能一定程度降低用工成本,保证其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稳定一部分技术较好的技术性人才,合作企业的人才输入依托合作院校。
学生在合作企业中,可以体会到真实企业文化,参与到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等多个环节。校企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红.《电子工艺实训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二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装配;电工电子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我国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电子产品装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如何让学生学好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电子产品装配理论知识
1.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重点要掌握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组成、分类、作用、电路符号及常用的字母表示符号、引脚判别和性能检测等。对不同的元件要求的内容和程度也不一样,电子装配中数量上用得较多的、常用的应该作详细的介绍,例如,电阻、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等。不常用的元器件,如晶振、陶瓷滤波器、可控硅、场效管、达林顿管、电声器件和显示器件、变容二极管等,对这些元器学生平时接触少,用的机会也少,但很多现代电子设备中用到了这些元件,对这些元件的作用、电路符号及性能特点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2.电子装配基础知识:电子装配中常用的工具及设备的作用;装配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元件及材料的认识和清点;用到的工具及设备;元件的筛选(外观检查及仪表测试):装配顺序: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先里后外,先水平后立式,上道工序不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装配的工艺要求要让学生记背;手工焊接的步骤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SMT安装技术,教材上只作了简要的阐述,但目前很多电子厂教采用了该技术,所以教学中要作专题讲解。导线与接线端子的焊接种类和常见的焊接缺陷:装配技术文件:能看懂原理图或工装图;万用表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电子产品装配中的注意事项:防触电、防尘、防潮、防静电等;印制电路板的认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电子产品装配基本技能
电子产品装配基本技能如下:电子产品装配中工具及仪表的熟练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计数器、频率计等:手工焊接的训练;元器件的引脚成形:导线端头的搪锡处理;元器件的性能检测与判断:电子整机的防尘与屏蔽;导线的走向与捆扎;印制电路板的结构组成及使用;整机装配工艺与要求:电路板的清洗;元器件的拆除。
四、基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电子产品装配
1.开展以项目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涉及内容广泛,如何将这些内容串接起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训练项目,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电子理论与实操整合进项目之中,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如:依据竞赛时的内容,实习时分为电子元件与仪器模块、电子产品装配训练模块、模块安装与测试、protel抄板模块、单片机装配模块、综合训练模块等, 在每个模块中,分若干项目展开,每个项目下有具体的实训目的,将理论及实训中的要求渗透进去。实习中,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是各实训模块, 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电路的元件识别、电路安装、电路检修、电路调试等知识,另一条是各实训模块下的知识要点,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纽带,掌握这些理论等知识就容易多了。这样进行实习教学时就按部就班,有的放矢,老师易教,学生易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实习效果也有大幅提高。
在具体专业装配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综合为导向,以项目为主导的模块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过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要求竞赛选手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重要,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何而来呢?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五、电子产品装配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的提高,具体技术发展如下。
1.过孔安装技术
(一)元器件的布局与排列。元器件布局、排列是按照电子产品电原理图,将各元器件、连接导线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保证电子产品可靠稳定地工作。如果布局、排列不合理,产品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都将下降,也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不便。
(1)元器件布局的原则。应保证电路性能指标的实现;应有利于布线,方便布线;应满足结构工艺的要求;应有利于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
(2)元器件排列的方法及要求。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看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安装元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管。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刷焊盘孔径应有0.2~0.4mm 的合理间隙。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 集成电路的安装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静电损坏器件。发热元件要与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贴面安装,较大元器件的安装应采取固定(绑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2.表面安装技术
表面安装技术(STM)又称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组装技术,是将电子元器件直接安装在印制电路板或其他基板导电表面的装接技术,主要问题有这几点。
(一)元器件有缺憾。表面安装元器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给使用带来不便。品种不齐全,价格高于普通器件也是发展中的问题。
(二)技术要求高。如元器件吸湿引起装配时元器件裂损,结构件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焊接开裂,组装密度大而产生散热问题复杂等。
(三)初始投资大。生产设备结构复杂,涉及技术面宽,费用昂贵。
3.微组装技术
微组装技术(MPT-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nology,又作MAT)和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实现电子产品微小型化的两大支柱。微组装技术被称为第五代组装技术,它是基于微电子学、半导体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发展起来的当代最先进组装技术。它是以现代多种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精细组装技术,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
(一)设计技术。微组装设计主要以微电子学及集成电路技术为依托,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多层基板设计,电路结构及散热设计以及电性能模拟等。
(二)高密度多层基板制造技术。高密度多层基板有很多类型,从塑料、陶瓷到硅片,原膜及薄膜多层基板,混合多层及单层多次布线基板等,涉及陶成型、电子浆料、印刷、烧结、真空镀膜、化学镀膜、光刻等多种相关技术。
(三)芯片贴装及焊接技术。除表面贴装所用组装、焊接技术外还要用到丝焊、倒装焊、激光焊等特种连接技术。
(四)可靠性技术。主要包括在线测试、电性能分析、检测方法等技术,以及失效分析。
六、结语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对电力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在电工的后续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加强对电子产品装配的重视,严格学习体系,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飞、胡建 基于标准化的电子产品Top-Down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0(39)
[2]聂辉海 2010电子竞赛总结汇报 2010广东省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研修班上的讲话
[关键词] 手工焊接 电路排障 功能方框
一、概述
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更新换代加快,原来的直插式元件大多改为贴片的封装形式,特别是电子厂中批量电子产品的生产,使得大多采用机器化的生产模式,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在了解一般方法后,要多练;多实践,才能有较好的焊接质量。
二、常见的实习套件焊接方法及步骤
在学电子的时候,最初都是从接触一些有意思的电子制作开始的,这些电子产品都大多与声音、颜色、图像有关,最直接地从我们的听觉视觉方便启发着我们的兴趣。本文以最典型的电子制作—5.5英寸黑白电视机为例。
在焊接时,我们通常按照焊接的基本方法进行焊接,先把所有的元器件按照电阻、微调电阻、瓷片电容、电解电容等等,先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并且按它们的大小依次摆出来。接下来对照电路板上标出的元器件的位号,对元器件进行引脚的加工成形并进行插装。插装的时候,按照低到高,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通常先从电阻、二极管等这样的元器件开始,然后再到电容三极管等。
这样的焊接方法,焊接的效果比较好,焊出来的元器件高低一致,电路板会很美观。但是与我们对电路的学习相脱节,对于电路的认识没有太多的帮助,而且在电路完成后,一但出现电路故障,对于初学者来说,检查故障排除故障也会显得无从下手。
三、从焊接中学习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一般学习小屏幕电视机原理的时候,我们会从电路的框图开始,搞清楚印刷电路板上的各个电位器、插座、开关所起的作用和具置,电路图上各个单元在印刷电路板上的什么位置,电源的走向,地线的分布,各主要元器件在什么位置,如电源调整管、行管、场输出OTL电路、伴音功放、行频电位器、场频电位器、场幅调节电位器、对比度调节电位器、亮度调节电位器、电源调节电位器等等。
受这样的习惯影响,我们在焊接时也可以按照单元电路的分布进行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学习电路的工作原理。因为电源部是整个电路的供给,我们先电源部分开始。如图1所示。
图1 电源部分原理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极管串联稳压电源,有电源调整管、取样放大管,还有提供基准电压的稳压管,调整电位器可以微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焊接的时候在电路板上找到对应的电路单元。如图2所示。
图2 印刷板上电源部分
对应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的位号,对应元器件列表,找到正确的元器件,然后对元器件的引脚进行加工插装。焊好电源部分的全部元件后,检查一下整流电源的极性正极性是否无误,之后即可通电按下电源按钮,接下来用万用表检查稳压管两端电压是否达到6.2V,有一点误差是允许的,如果大于稳压值很多,仔细检查是否是稳压管用错了。如果小于稳压值太多,要检查是不是电源电压偏低造成的。如果稳压值正确,那再调节电位器,使得输出电压为10V。至此,电源部分的电路完成。
整个电路可以分成七个单元进行焊接:直流电源电路、扫描电路、显像管电路、信号通道、伴音电路、高频头电路。电源部分完成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其他单元电路的焊接了。边焊接边熟悉电路的组成,完成一个音元电路的焊接,检查没有问题后,就可以给该单元电路通电进行调试,直致整个电视机电路的完成。
四、结束语
这种将电路单元化进行手机焊接的方法,使我们可以边练习焊接边学习电路的组成,而且一但电路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知道路的哪里出现问题,提高对电路认识,丰富了电路的经验。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总结碰到的问题,并整理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更加有助于电路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良权,方向乔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外培计划”;国际化;多元化;人才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印刷、包装、出版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学校初步形成了髅娇萍肌⒋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被誉为“中国内地最具特色的五大热门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紧密契合国家和北京市发展建设需求,重点落实北京市教委主导实施的“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重大改革举措,以“外培计划”为引领,探索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北京印刷学院探索“外培计划”引领路径,在上级部门的政策引导下,不断激发学校自身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使改革成果不断惠及到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专业发展,对推动北京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探索“外培计划”体制机制创新
1.办学理念:一个核心,两个强化
在北京市确立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定位的宏观国家战略引领下,北京市教委酝酿出台了一项深化北京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交叉培养计划”。“外培计划”作为其中重要的子项目,要求市属高校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行和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培养,实现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深刻领会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在全方位、多层面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凝练了国际化办学理念、思路和内涵,成功提出和实践了以搭建国际化办学平台,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图景。
为进一步落实这一办学理念,学校正式出台新版本科人才培养的政策指导文件《关于修订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该文件着重确立了“遵循国际办学、合作交流的培养指导原则”,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印刷出版传媒企业的交流合作,增加更多的国际教育元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鼓励试点开展国际化教学实验班,参考国际知名大学同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引入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水平国际师资的外聘力度。积极推行各专业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环境,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空间和途径。鼓励和支持跨院校、跨区域、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不断向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输送学生,联合培养,科学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了国际化办学理念的“一个核心”和“两个强化”。“一个核心”:一切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核心。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带有明确培养目标地开展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强化国际化的内化性、普适性,内化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增加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以点带面,促使国际化联合办学模式的成效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和共享。
2.制度创新:综合配套,整体设计
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设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外培计划”很大程度上要求学校破除现有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内生激发办学自,最终实现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外培计划”的实施,抢抓机遇、亲自协调,密切关注该计划的落地部署,校长办公会专题听取“外培计划”工作汇报,着重强调“外培计划”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责成相关部门积极创设有利于计划实施的制度环境,综合配套相关管理制度,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有政策、有规划、分步骤、多层面地予以持续推进。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自部署下,面对“外培计划”带来的巨大挑战,学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阻力,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突破政策限制,将现有学籍管理制度与“外培计划”有机衔接连贯,重点引导、激励“外培计划”准入机制,完善保障退出机制,有效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工作脱节现象,自此“外培计划”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推进。教务处先后制定了《“外培计划”实施方案》《“外培计划”实施细则》《“外培计划”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配套制度,逐步完善与外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遴选优质生源、共同研讨课程设置和衔接,以及与学生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共同拟定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出境各项事宜等多层面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宣传教育,制定遴选方案和选拔标准,通过校园网通知、各校区海报、学工系统的通知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宣讲。为了使“外培计划”高考招录新生和遴选在校生能够顺利地被录取和适应境外学习生活,学校着力加强外培计划学生的访学教育,多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外方高校管理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见面会,从外培计划的背景、基本情况以及培养模式、学习要求,到境外高校的学校情况、英语水平要求、申请条件及学生到校后的衣食住行情况为学生及家长详细介绍和答疑解惑。对于学生出国后,学校按照“学生管理不断线”和“组织关怀不断线”的工作思路加强学生思想和组织管理,关心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成长。
“外培计划”为引领,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优势和特色专业,以“外培计划”为引领,探索国际化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国外高校共同创建专业教育以及共享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模式,克服了传统单一将学生送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夯实了新时期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和社会效益。
1.“外培计划”:与国外高校共商课程体系,培养印刷出版特色专业人才
作为引领性工程,学校对“外培计划”的合作高校进行了严格筛选,既要增强自信,选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接合作,也要o密契合学校印刷出版优势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立足于“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新闻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绘画11个专业,积极对接传媒技术、艺术等领域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教育资源优质的高校,如瑞典林雪平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以及台湾艺术大学等。经过多次交流协商,学校与合作高校相继签署了“外培计划”合作协议,并就录取条件、课程替代和学分互认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双方还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磋商,详细了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矩阵的要求以及印刷出版行业学术前沿技术的发展,双方初步拟定了学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相关指导意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两年来学校通过高考招生和在校生遴选两种途径,稳定规模,择优选派近50名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享受学费资助赴合作境外高校修读1年~ 2年。
2.实验班:国际化教学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在“外培计划”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学校启动了另一项教育教学改革重大举措,即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中美管理实验班和中美艺术实验班。2014年和2015年,校长办公会相继通过了《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经管类)实施方案》和《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艺术类)实施方案》,实验班的设立彰显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整体提升。国际化实验班采取“1+2+1”模式,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学生在国外高校学习,学生可获两校的毕业证书。为满足国外合作高校的入学标准和要求,促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第二学年国外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校对第一学年的课程进行精品化设置和精细化管理。摒弃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常规设置,外语部为国际实验班配备了高水平师资,集中讲授听说读写专项课程;在专业课设置上,与国外合作高校共同协商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选定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渐进方式,逐步推进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国际通行的教学方式、方法;邀请合作高校教授来校面授至少两门全英文课程,配备学校优质的双语教学师资主讲专业课程和担任班主任。与此同时,在国际实验班的招生宣传、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对接、学分认定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实现了国际化教学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办学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有序发展。
3.工作坊:项目驱动,聚焦学术前沿,拓宽国际化视野
在学校层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格局下,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其中,在境外举办的工作坊项目颇具特色。工作坊以项目为驱动,聚焦学术前沿,在外方教授指导下,中外学生合作完成,极大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美国田纳西大学工作坊项目,从筹划商讨到落地实施,历时3个月,中美双方参与学生各25人,混排编成4组,在3名美方教授的指导下,围绕“设计规则和方法”完成项目设计。期间,前期调研、数据分析与整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等过程,均需要中美学生研讨合作完成,学校学生切身体验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工作坊项目设计最终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田纳西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及多名评审专家,对中美学生项目作品在设计理念、表现技巧、材料分析、模型制作等方面展现的较高设计水准,给予了一致认可。英国知山大学国际设计工作坊项目总结会上,展示了学生创作的优秀动漫作品,学校学生也充分表达了通过国际化工作坊活动切身感受到重要国际动漫学术活动,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日本玉川大学、台湾艺术大学与北京印刷学院工作坊项目,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实地体验文化碰撞的奇妙及与境外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实训的机会,在工作坊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充分融入当地代表性的人文艺术、区域文化、形态表现等内容,藉由收集文化、设计文化、创作文化的三个过程,激发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与表现形式。
4.学科竞赛:以赛促练,融合国际实践教育模式
学校深入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国家行动计划,搭建北京高校数字媒体设计交流平台和创新设计平台,促进北京数字媒体设计高级人才培养和新媒体产业发展。2015年4月,学校向北京市教委提出主办“北京高校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邀请赛”的申请,开创了北京地区高校又一项全新的学科竞赛项目,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学校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共同倡导发起了“首届两岸四校电子书APP创作竞赛”。首届大赛邀请两岸四所高校学生,分别针对“北京主题、杭州主题、台湾主题、不限主题”四个方面进行电子书的创作。此后,每年将定期举办两岸电子书APP创作竞赛活动,并不断扩展参与高校,集合两岸学者和业界精英,加强电子书APP新媒体开发,长期培养两岸电子书APP的高端人才,实现中文内容开发的国际领先地位。境内外联合开展学科竞赛,着眼国际化视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融合高等教育和业界优秀智力资源,打通境外与境内、校内与校外、学校与行业良好的合作通道,在新平台、新模式、新思路下合力培育学生,实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有力探索。
改革经实践检验,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效益
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立足于印刷出版传媒行业,以特色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学校“外培计划”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访学学生成绩优异、收获颇丰,受到访学学校和教师的好评。
伦敦艺术大学访学A学生排名全班第二,同时她的学年总成绩在全专业100多人中排名第7;伦敦艺术大学访学B学生在“杂志经济与金融管理”课程学习中,完成的课程论文《健康女性杂志成本预算》,获得了任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伦敦艺术大学访学C学生和D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与团队合作,在新闻专题制作和书籍制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收获颇丰。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访学E学生在丝网印刷课程的期末展示中,设计的中国字图案布袋被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作为学生优秀作品收藏;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访学F学生除了两门成绩为A-外,其余均获得A,该校成绩绩点满分为4,其获得了综合平均绩点3.8的优秀成绩;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访学G学生通过“网站制作”课程学习,在实践应用环节,为unsilencedfilms影视公司制作了公司网站,该网站得到雇方公司和用户高度认可,目前已投入使用。台湾艺术大学访学H学生与I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撰写的 《What’s Print Plus?》发表在《中华印刷科技学会会讯》,《从印刷产业趋势看服务创新商机之探讨》一文收录到《2016中华印刷科技年报》,同时两位学生在台湾著名印刷股份公司成功拿到资格从业证书;台湾艺术大学访学J学生成绩优秀,许多课程都获得90分以上的高分,排名班级前列,获得台湾艺术大学教授的高度评价;台湾艺术大学多位访学学生在“数位创意行销”课程的学习中,详细学习镭射雕刻、UV喷墨等制作流程和工艺,所制作的作品在台湾艺术大学校庆时被抢购一空,广受推崇。
此外,学校还多次举办暑期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组织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暑期海外教学活动;与美国卡罗莱纳海岸大学合作举办首届“中美国际公开课”暨暑期交流项目;组织师生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暑期海外教学项目等。
学校扎实推进高水平交叉培养计划,不断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探索机制体制创新,以“外培计划”为引领,以点带面,构建“外培计划”项目、国际化实验班、工作坊、学科竞赛以及海外暑期项目等多层次、立体式国际化办学体系,不断扩大合作院校的层次与规模,积极拓展国际化培养途径,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升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入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新阶段。
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1]。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专业创建于1995年,并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15年来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余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和中国广告的“生态文明”[2]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恩施州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6个,较2007年增长35.5%;广告从业人员850人,较2007年增长5.1%;广告经营额达5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63.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4月)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精神,重新认识广告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广告业,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赢得广告业的大发展[3]。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性人才。学院应立足恩施,面向武陵和湖北省,辐射全国,加强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4]这些都对高技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商品包装设计、C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作品制作、广告策划创意等项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各广告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印刷装潢公司、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创意工作岗位,从事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会展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橱窗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成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按照广告设计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构建基础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业务流程重点建设业务核心技能课程,制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建设真实的广告公司学习情境;实行毕业证书、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把本专业建成有实力、有前沿意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重点特色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1、设置广告设计岗位业务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广告业务核心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字体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广告摄影、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广告客户与媒介、毕业展示设计与作品制作、设计师业务流程实训、广告市场拓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广告业务核心课程相结合。课程系统开发与广告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广告业务核心课程课时占50%,每门课程课堂实训50%、企业顶岗实习50%,实行课堂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
2、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广告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普遍认可的“CIW网页制作专家”证书和“PHOTOSHOP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等。
3、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现有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完成项目的立项、调研、设计、制作、成果提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广告业务工作的先导。教师应依据服务于“恩施州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型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5]的原则,从企业项目中精心挑选典型工作项目,加工后形成教学项目库,并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即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尽力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现有课程体系中项目教学偏重于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尚未完全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尚未完全做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把“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真正落实到以技能培养为目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的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确定教师负责项目化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七、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突出项目教学中工与学的结合,把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做真、做实、做深、做透,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完善校企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
在2003年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师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服务;吸纳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承担合作项目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
1、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实施: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三是用设计技术为企业服务;四是聘请企业专家讲课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稳定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延期州内规模以上上广告企业合作协议;与州外多个广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体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按照学院校企合作的文件,规范校企业合作行为。
3、规范校企合作协议文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
1、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开发。
2、增加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实训室的利用率。
3、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的人员培训和经验总结。
4、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依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政策,增加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类型,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搭建校企业合作服务平台。
(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快专业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技能;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把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
2、以校企合作的长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专业“三师”教学团队建设。
3、以校企合作的互利为目的,主动寻求专业教师为企业服务的项目。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广告及相关行业认识广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业合作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创建真实职业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公司+实训室+教研室”运行机制。成立“广缘艺术设计公司”。在公司内设置相应机构,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学生为公司员工,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1、艺术设计作品制作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喷绘机、写真机、条幅机、冷裱机、割字机等生产型设备。承担广告喷绘、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2、图像处理实训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高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型设备。承担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3、建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应用成果展示室。
(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恩施州和声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市超力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广告喷绘、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大型广告喷绘、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州天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包装设计、小区规划、市政工程等业务。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项目: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C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施工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