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

时间:2022-07-16 01:4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课程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随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相关人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20余年来,经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物流操作人员约110万人,但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才近40万,因此毕业生的供应仍然显得相对紧俏[1]。与此同时,在学校中却由于物流就业门槛低、前景不明确,技能不具备明显的专业性的问题,出现了物流专业学生规模逐年减少这种相悖的现象。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占总量的80%以上,但近些年学校物流课程的开设重知识轻技能,技能型师资和实训环境的缺乏、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表现出多、全、散等原因[2,3],导致毕业生不具备适应企业物流岗位要求的能力及其他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物流人员岗位及岗位技能分析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用工实际要求,本文对天津市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透过智联招聘中物流行业涉及与物流、仓储有关的职位进行统计,截至到2016年1月28日的近一个月内,有754个相关的职位。其中,要求入职员工的学历为中高职学生的为489个职位,占到总需求的64.9%,而无学历限制的占到18.3%。对企业要求是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物流岗位统计出84个有效信息,其中的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从企业对于中职生的入职岗位图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仓管员、调度员、理货员和快递员。说明在天津市范围内,对于仓储与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多,其中,以仓储人员需求为主(仓管员、调度员和理货员),约占到总需求的54%。对上述这些岗位入职要求进行整理,得出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如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的得到各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泛,而各种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也表现出点多、面广、技能要求水平低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校物流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出物流行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重在使学生熟悉物流业务,熟练完成业务操作。

二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中职学生,特别是物流专业学生的认识研究将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接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特点:(一)双差学生,但大部分思想单纯、思维敏捷。随着全国教育政策倾斜,高中学校扩招比例增加,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4]。基础差主要是指文化课底子薄,上课状态差;素质差则反映在日常行为习惯、组织参与活动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上。然而,长时间的接触会发现中职学生对于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方式比较简单,情感表达上也显得较为直接。但对于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尤其是单纯听课,能够独立完成、坚持完成的比较少(二)自控能力弱,自重心理强。[5]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是非判断能力不强是这个年龄段性格的显著特点,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然而,对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外界的引导力远不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这个群体更偏向于有事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认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障碍会轻易选择放弃,随波逐流,追求进步的思想也渐渐埋没。(三)感情脆弱,观察能力强。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得知,中职学生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例如单亲、异地。这导致了学生对外界情感中表现出被忽略、歧视时情绪反应十分敏感。同样,由于这一特性,他们对于外界给与的关爱也会格外的珍惜。在课堂内外,不经意的聊天或者关心,会使得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比较上心。表现出对教师认可,对专业认可的现象。中职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已经形成他们的上述特点,是在他们进入中职,完成职业教育阶段无法扭转的,但如果能有侧重的对他们引导教育,有针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他们这些特有的个性,将是对这一群体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

三物流专业实训课程思考

学校为企业输送用工人员,力求实现毕业生的无障碍过渡,根据上述综合分析的结论,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对物流实训课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将企业要求的物流技能分块融入到物流实训课程中,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例如:针对仓储模块的实训课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后能够熟悉相关的业务,因此必修部分依照一名员工进入仓库的认知顺序展开,首先是各种单据的识别,然后可以依照单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是围绕仓库的整体运作流程展开,使学生对仓储的整体认识与操作的全过程;选修部分是对必修部分的深入和补充,每一选修部分为一独立的模块,使得学生对仓库的操作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更加深入。2、在实训课程设计上,课程内容内涵设计和评价方式要有所改变。要在活动中安排“障碍”,培养学生服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有能从中加深认识。同时,相应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建议对于实训课程,可以打破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尝试模块制教学方式——即对于所学的每一模块内容划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在完成相应的要求后,方可拿到这一模块的成绩并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否则继续留在此学习班学习。3、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水平低、物流岗位人员入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相比于数控、会计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专业,物流专业服务性的特点是比较突出,因此,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技能操作上效率化、规范化,在完成日常工作时能够与人良好的配合、按照工作程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操技能与人际沟通分能力是保证学生从业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将这两因素融汇其中。

作者:冯静 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周楚卿.国内物流专业毕业生紧俏[OL].(2011-09-22)[2017-03-14]..

[3]韩丹.中职类物流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J].物流技术,2011(3):158-160.

第2篇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第3篇

(一)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实训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实训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实训系统,而创设这样一个系统,需要用系统理论来指导。实训设计时应统筹学校各专业实训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实训系统,并运用系统理论对实训系统的各个要素、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研究,揭示实训要素直接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以期达到最佳实训效果。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将实训设计看作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力培养而进行的设计。学习理论提供了能力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过程、特点,提供了学习动机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及特点。这些对实训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训设计理论均是建立在学习理论之上的。

(三)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训手段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实训系统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练”为中心设计,主要围绕学生的“练”而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实训环境的设计和自主训练策略的设计,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实训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支持。

二、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内容及预期目标

经贸类专业技术课是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的课程。该课程的实训按实训功能分为对课程的全面综合实训和训练单一技能的单项实训。单项实训较简单,实训设计只要能满足掌握特定技能即可。综合实训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操作能力及业务的熟练程度,使之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工作、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本课题主要研究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实训与实验、实践、实习及见习在培养、训练学生能力上的区别;2.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特征及与理工类专业技术课在实训设计上的区别;3.如何确立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实训目标;4.如何根据实训目标确定具体的能力目标及选择能达到上述能力训练目标的实训项目;5.如何评价实训效果;6.专业实训整体规划与课程实训设计间相互关系;7.实训设计所要求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建立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功能的实训项目类型,设计能达到实训目的、科学、操作简便的实训程序,选择与实训项目类型及实训程序相匹配、学校具备实训条件、成本较低的实训载体及根据实训目标设计适宜的实训组织形式。

三、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方法

(一)实训设计

1.确立实训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奈特(Knight)和瑞莫斯(Remmers)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如果参与实验者能够认清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和兴趣都处于较低水平。职业教育实训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最好能使学习者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将大大增强。影响课程实训目标选择的因素有:(1)专业实训项目整体规划。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学科教育可以以一门课程科目来进行实训的规划设计,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其必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实训项目整体规划及建立实训基地(中心)。课程实训目标必须与专业实训目标相协调,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2)职业岗位约束。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某一所职业院校的一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完全一致。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市场需求、自身的师资和设备等条件,选定其中几个职业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岗位。如一个地区国际贸易货物出口运输主要通过海运,那么在国际货运实务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四项主要业务中,应选择海运业务能力培养作为实训目标。(3)人才培养能力目标。职业教育实训始终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在确立课程实训目标前,先要确立该课程人才培养的通用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2.选择实训项目

课程实训项目是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能力领域、单项能力及技能推演出来的,但并不是推演出来的所有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项目都成为实际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因此,要根据实训目标,进一步研究确定哪些实训项目最终被列为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或任务。

3.分析实训对象

研究确定实训对象的认知能力、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及组织形式。

4.设计实训系统

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实训任务需要、实训对象特征,研究确定实训类型、实训程序、实训载体、实训组织及实训设备及场所。(1)实训类型。研究确定实训类型中的技能实训、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哪种组合是最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的实训方法,以取得最佳实训效果。影响实训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①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实训内容;②所选择的实训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实训课程预期达到的实训目标或要完成的实训任务;③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学习理论原则;④实训方法是否适合实训对象(学习对象的认知、年龄、知识水平及组织可能性);⑤实训条件和实训时间是否能满足所选择的实训方法;⑥实训方法是否符合教师。(2)实训程序。设计适合实训方法的实训程序。(3)实训载体。分析研究该课程的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对象、实训条件及实训成本,选择实训载体。(4)实训组织。遵循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实训组织形式。比如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要求不同的实训组织形式。(5)实训设备及场所。分析研究实训设备及场所的设计、布置原则及方法,完成上述实训任务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

5.评价实训效果

明确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获得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以完善实训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二)实证研究

按照上述实训设计方法,设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实训,确立其实训目标,选择实训业务,分析实训对象,设计实训系统,评价实训效果,选择2011级国贸专业200名学生、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100名学生作为实验样本,进行2个学期实验。主要研究结论:

1.学生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大大增强。

将货代企业实际业务资料和教师编撰的模拟业务资料分别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对前者的学习积极性高于后者,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成绩“好”的学生。

2.职业教育实训目标不能太高,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高职生源主要来自高考第四批和中职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理解能力较弱,实训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实训项目不能太复杂,完成实训项目不能过多依赖分析判断,否则很难达到实训设计目标,实训效果较差。同时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主要便于训练学生业务操作能力。

3.实训项目与实习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

实训系统设计中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实训与实习不加区分,实验证明,实训系统设计要将实训与实习区分开来。实习项目与实训项目一般不能相互替代。目前盛行的花巨资将实训中心设计成仿真职场环境,甚至是企业环境的微缩版,实际上属于实习项目,实训效用很低。如国际货运实务课程要训练学生多项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货运业务的处理能力,学生在半年实习期内不可能在各种类型的物流公司实习,也不可能接触到特殊业务,但教师可以搜集到相关业务资料、案例,列入实训项目,反复进行训练直到掌握。

4.实训系统设计应考虑经济成本。

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场控制;会计电算化

F232

实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相互协作能力。实训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过程的实现,包括实验教学过程输入、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输出效果都是由学生实现的,学生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在实训实验操作中掌握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体系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以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验课程教学体会,提出了全新的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方法---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内涵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踊蜃判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现场控制的重点是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现场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因此,主管人员的言传身教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进行现场控制时,要避免单凭主观的意志进行工作,主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亲临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监督,以计划或标准为依据,服从组织原则,遵从正式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逐级实施控制。

现场控制的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向下级人员指导恰当的工作方法和过程,监督下级的工作并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采取一些纠正措施;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文所讲的现场控制主要体现教师在进行实训实验课程时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书、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环节以及学生的课业进行控制,是一种基于师生关系进行的控制活动,因此在现场控制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工作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以外,还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操作,在出现偏离标准的现象时,与学生共同探讨偏差产生的缘由,以及进行纠正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举例对实施现场控制的目的、实施现场控制的方法以及对现场控制后的成果进行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目的

就其概念来看,主管人员进行现场控制,是为了保证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行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而发生,为达到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控制活动。以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而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与监督,并对其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可以准确的获取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专业素质,进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学环节进行现场控制的目的具体列示如下:

1. 获取专业技能知识

由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学生们可以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的基本知识。比如,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会计电算化的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学会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等资源不被破坏、替换、盗窃和丢失。可以学习会计核算软件的六个模块: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对六个模块的实务操作进行实践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从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与职责,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及会计档案保管。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组织能力,竞争能力等。通过课堂练习,对每个核算模块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掌握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方法,同时巩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的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并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与登记,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老师进行现场控制,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通过教师的现场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学习的进度,在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培养专业素养

在对实训实验课程进行现场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以及对众多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合作的态度;在教授实务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步骤之前,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并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指导控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无误,并对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模块进行抽查,检验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操作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把控,培养学生的信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养成积极、自信、负责、乐于助人的良好态度,培养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用心的做好每一份工作。

三、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三个基本模块进行模拟训练学习:单元实务模拟,岗位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教师在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完成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可以通过课内实验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1. 单元实务模拟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在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需要通过实验案例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从而教师可以充分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电算化会计核算中,它的基本流程是: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在学习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标准,从而可以根据原始凭证在计算机上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现,除了需要手工编制的凭证外,应收应付模块可以通过核销等手段对应收款、应付款进行核算并自动生成凭证,对编制的以及结转生成的凭证进行审核记账后,通过报表模板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2. 岗位模拟实训

可以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别设立四个岗位:财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应收应付会计。因此在课堂上讲师可以将同学们划分为每四个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对抗。教师也可以通过跟校外企业的合作,或者本校的财务部门,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始凭证的附件,并且鼓励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发票,充当原始凭证,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辨识度,准确划分不同的费用类型,从而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时常进行岗位的轮换,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和能力需求,掌握各个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减少了学生适应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综合模拟训练

在单元实务模拟以及岗位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对个人综合技能进行一次训练,让学生体验一次企业的整个会计周期的工作流程。主要以个人为主体,可以在学期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期中测验,让学生独立的对总账模块、应收应付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报表。通过期中考试的测验既可以让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进而调整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可以对教学方式再加以改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4.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

前面提到,可以采取分岗位分组的方式进行竞赛,由老师进行命题,各小组在新建账套完成初始化设置的基础上,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对日常账务的处理、应收应付款的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编制报表。最后由老师根据小组成员编制的会计报表,审定报表的相应数值是否正确、是否满足资产负债表借贷平衡的法则,从而评选出用时较短、准确率较高的优胜小组,同时评定优胜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成绩优异以兹鼓励。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不仅可以测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成员们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同事多加沟通,以便及时有效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5. 通过检查课业的方式,对现场控制进行统筹

在单元实务模拟训练中,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材的例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可以截取某个操作界面作为单元考核的标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完成情况,计入课业成绩。 在岗位模拟训练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岗位工作之后,对各个岗位便有了自己的了解,随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问学生其所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具体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如何与其他岗位的同学进行交流工作?所在岗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要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等。通过问答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之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及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从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实践练习,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有效的实现实验课程的现场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青,薛永基,孙晓悦.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河北企业,2016(04):125-127.

[2]温海燕.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53-154.

[3]李春艳,孙慧娟.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分析[J].现代经信息,2012(02):326.

[4]戚爽.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就业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30-41.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 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都以理论课程讲解为重点,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能够获取到非常高的学习分数,但是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缺失。由此,综合创新实训课程被提出来,并在不断改革,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将重点阐述创新训练目标、意义以及改革内容。

一、设置综合创新训练课程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我国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在项目中将10年卓越培养目标纲要制定出来,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是传统教育向工程教育转折的一个举措。工程训练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中心,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方案被提出来,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1]。

二、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很多技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比如,某航天大学工科专业开设了几门必修课,这些必修课融合了电控、机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建立在工程训练基础上,融合机、电、控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认知与操作,熟练运用电控一体化技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工程类教学一直将机械设计作为重点,为了达到课题目标就会不断加强设计教学内容,但如果课题智能化强仅依靠机械工程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监控与电控两项技术内容,课题学习不再单纯以机械设计为主,使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实践技能掌握更多[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制作课题的方式,其他学生仅对内容进行创新训练,而将“个性化培养”作为改革的实训模式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生先申报一个课题,可以是教学科研课题,也可以是课业的拓展课题或者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硬件设计等,能够自主调试与测试软件、系统。在完成以上实训以后总结实训方法、知识,完成论文编写与答辩。

四、对改革综合创新训练实践未来发展的思考

即使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种创新体系,也是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从实验为主转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要先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条件及其相关实验体系建立起来,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相关实践环节打通,更好地依据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和创新实验条件进行完善,使机电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关联的实验系列开设出来,比如,驱动部件设计、机械装配、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控制器接口技术等,还要掌握控制编程制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获取更加系统。

其次,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自主研发或者设计,体会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更好地掌握机电系统运行与装配方法[3]。比如:SPCE061A单片机音效彩屏液晶显示贪吃蛇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类游戏,主屏幕显示一条贪吃蛇,随机获得食物,游戏玩家可以操作键盘对贪吃蛇的方向进行控制,每吃到一个食物便增加相应分数,一旦贪吃蛇碰到边界,游戏便失败。游戏使用了单片机功能,贪吃蛇每到一个位置计算坐标;两个键盘玩的游戏是创新内容。项目创新总结:在完成了项目研发以后,学生要对项目做出总结,学生运用了在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边研究边查阅资料,逐步分析各个研究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游戏制作[5]。最后总结出:“获得的创新想法来源于实践,创新成果服务于实践。”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创新实训课程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改革方案。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使教学改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牛锁良,李平,张纪勇,等.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线切割实训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1-34.

[2]邵文冕,都维刚.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179.

[3]安健,张鹏,赵媛,等.舞中医知识与文化底蕴双翼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张伟荣教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7):1-4.

第6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最早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其目的是解决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时达不到岗位要求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定位是面向岗位的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所以实训教学以系统地训练岗位技能和技术运用为主。近几年,高校为了解决毕业生由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导致就业不畅的问题,加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许多院校的软件工程类专业(方向)在学生进入实习之前,增加了实训教学环节。由于对实训教学目标定位的认识不同,导致在实训的时间长度、内容、要求和管理上有很大差异,对实训教学的研究和建设投入不足。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及我们对本科软件工程实训的认识,介绍我校软件工程实训的目标定位和对相应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情况。

1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我校是以教学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定位是:“掌

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根据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1],我们构建了简称为“211”结构的课程体系,它主要包括大学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技能与技术应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四大板块。即在大学一、二年级,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大学基础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身心健康、工具(外语、计算机、文献检束等)、专业基础等,以学生长远发展需要,提升基础知识层面和综合素质,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为目标;三年级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以专业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为主,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层面和专业基本能力为目标,同时开启必要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后继的职业技能培养做铺垫;四年级进行面向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和技术应用创新教育,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其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2目前国内软件开发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开展软件实训的机构主要有三类:企业或软件行业协会投资的社会培训机构;由政府、企业等多方投资建设,独立运营的实训机构;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这中间又有两种,一种是以学校投资为主,实训基地建在校内;另一种是学校进行必要的投资,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实训开展形式主要有三类:1)学校将实训委托给社会培训机构或企业,由他们负责学生实训教学;2)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或企业合作,派出实训指导教师与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的机构共同实施实训教学;3)由学校自己组织在校内进行实训教学。由于承担实训任务的主体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各自的擅长不同,实训对象所拥有的基础不同和各自对实训的理解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目前软件实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实训的内容体系设计单一,通常只要求通过训练掌握某项具体的开发平台技术,追求的是程序代码的实现。

2) 用于实训的软件开发项目小,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软件质量控制与保证、团队的合作与协调等软件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体现不出来,使得学生在实训之后,没能体会到软件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实训指导教师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少,工程素质不高,同时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保证软件工程的思想、技术、方法和要求在实训中得到贯彻落实。高校教师在软件开发的工程能力和经验上缺乏,而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在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训教学方法上存在明显不足。

4) 实训所需的工具、平台等条件不足,不能保证实训目标全部实现。

5) 实训的团队合作、团队目标管理往往被忽略,这使得经过实训之后,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

6) 实训中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的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措施不够,这使得经过实训之后,学生除在具体某项技能方面有所收获之外,在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接受新事物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收效甚微。

3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实训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实现从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化。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师资、课程体系是核心和基础,实训项目是关键,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仅就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

3.1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反映了对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2]。本科软件工程型人才的实训定位应该从软件开发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初步能够适应多种岗位需要等多方面考虑。从学生初次就业的岗位看,软件开发人员的主要岗位有程序员、测试员等。这类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理解设计和程序的能力,能够在一种开发平台上熟练地进行规范的程序设计和相应的程序测试,能够清楚自己所做工作与他人工作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所做工作在整个(或局部)设计中的作用。从职业发展空间看,软件开发人员经过2~3年的实际工作锻炼,应能够承担软件工程师的角色,承担必要的分析、设计、任务分解、技术指导、协调和管理任务。所以,本科的实训目标定位既要面向现实,又要给学生发展的潜力和意识。我校的软件工程实训的目标定位是提高软件开发程序实现技能,提高软件工程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积累软件工程实践经验,实现从学生向软件职业工作者的转化。具体要求是:

1) 熟练掌握一种软件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能够用它们进行规范的程序设计。

2) 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初步能够设计测试方案,用测试数据集完成相应的软件测试工作。

3) 理解软件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主要概念,初步掌握各环节的主要工作、所采用的技术和实施方法,初步掌握有关工具的使用,能够用它们完成相关的分析、设计工作。

4) 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方法和特征,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5) 理解团队及各种角色的作用,掌握交流勾通、协调合作的必要方法,形成团队意识。

6) 形成快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含英文资料)的能力。

7) 了解、体验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形式和要求。

3.2构成原则

实训以项目为载体,以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为驱动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训课程体系作为实现实训目标,制定实训计划的基础和核心,应坚持以下原则:

1) 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适应软件技术岗位为目标,以职业岗位技能为重点,兼顾长远发展。

2) 注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训既学习了知识和技术,又提高了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升华了自身的素质。

3) 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应用中创新,通过解决问题来体现技术和人的价值。

4) 课程体系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即时反映软件技术的发展。

5) 课程体系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衔接,有明确的应用软件开发领域,体现自身特色。

3.3课程体系内容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计算机科学优先,接着是软件工程基础和软件开发平台技术基础课程,将软件工程的技术与方法、软件开发的管理、软件开发平台技术的深化、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课程统一综合到实训课程体系中;以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为平台,以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应用领域。实训过程以软件项目开发工作流程为主线,内容涵盖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能够体验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实训以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为重点,教师讲解不超过总时间的20%。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1) 在实训之前开设软件工程与技术基础课程群。它主要是为学生进入实训之前奠定必要的技术、

图2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示意图

工程和应用领域知识基础。主要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Net架构程序设计(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J2EE架构程序设计)、XML语言、Linux操作系统(或Unix操作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2) 开发技术平台课程群。它是在.Net开发平台(或J2EE开发平台)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有关技术,提高在开发平台上的软件实现能力的一组课程。主要课程有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接口程序设计、Web Services设计、应用安全程序设计、动态服务组合、新技术介绍等。

3) 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课程群。它是一组提高学生软件工程意识、技术和方法的课程,是学生今后向高层次软件职业人员发展必备知识和能力。它培养学生具有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它们指导软件开发的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工具,具备一定的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了解软件开发的管理过程和技术。主要课程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过程与管理、软件分析与设计工具等。

4) 职业综合素质课程群。它是一组提高学生非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课程。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沟通合作能力、专业资料获取与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工程经济概念,了解现代软件企业的运行与管理。主要课程有团队激励与沟通、工程经济学概念、信息社会与职业道德、软件成熟度模型与软件企业管理等。

在课程体系中,开发技术平台课程群是学生实习、初次就业体现自己的技术和能力的主要内容,同时它是更好地理解、掌握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中诸课程的基础。所以,它是实训的重点。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是中、高级软件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去提高认识和积累经验。它在实训中以体验、领悟为主,重点是训练分析、设计的方法和相关文档的规范表达。职业综合素质课程群的知识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很重要,并且它是实训取得成功的基础性知识,要贯穿整个实训过程。

3.4评价指标

实训所包涵的内容和重点是实训成功的核心和

基础。为了科学评价与不断优化实训内容与重点,通过向行业专家咨询和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实训课程体系评价指标体系[3]。它主要由职业技能、工程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素质几个方面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图3课程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4结语

我校从2005年开始,通过与微软合作,引进微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始在计算机本科教育中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微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相对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着软件工程方法、技术方面内容薄弱,而微软

开发技术内容过细的问题。2007年,我们通过对有关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整合成软件工程实训。实训大大提高了学生软件开发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质量。2007、2008届参加软件工程实训的学生,90%以上到软件开发企业就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能力、综合素质等得到企业好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舒蔚,万常选.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架构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8):1-4.

[3] 韩春燕,高晓兴,姜慧妍,等.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4):70-73.

Research on Curriculu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ining

YUAN Lei, HUANG Jian, NING Bin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第7篇

【关键词】实训平台;实践改革;程控交换

目前通信行业由于技术发展和人才竞争,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能在人才竞争中具备较强的实力。因此,《程控交换》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显得尤为重要。

1.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程控交换》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实践环节单纯依靠实验箱,利用一个实验箱和几部电话来完成一些实验,比如模拟用户信令、电话会议、通话等实验,这些实验的操作非常简单,把电话机连接到实验箱后,拨打电话,只需观察实验箱或示波器的波形即可。这些实践只能属于一些模拟实验,并不是全真式的通信实践平台。通信市场的程控交换网络并不是模拟实验,而是实际的操作,利用这些实验箱并不能让学生去学会如何配置数据、如何去调试、维护和排除故障等操作,因此,现有的实践环节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控交换课程之后还是处于理论理解阶段,不能很快适应现代通信行业的岗位。[1]因此,程控交换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引入实训设备。

2.实训平台建设

本课题的实训平台是采用国内著名的中兴通信公司产品,以商用的通信设备为基础,合理的集成为适合实训教学的硬件平台,构成了当前国内先进的现代通信实验及实习环境。平台主要由程控交换、光传输、数据通信和宽带接入4个子系统组成(见图1)。图中网线在拓扑图中的连接均通过配线架连接,这样可以在实验时进行灵活配线。按照商用运营网络的架构,实训平台的3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程控交换提供语音业务、其它综合接入业务及各种信令表现形式,为整个通信实训平台的核心交换设备。通过对实际程控交换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通信、电路交换等概念。此平台应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丰富的业务功能、NO.1信令系统、NO.7信令系统、综合接入、综合寻址、综合SSP、操作维护、多业务接入等特点。

光传输子系统提供SDH传输系统,平台上采用了3台S320 SDH光传输设备,采用环型网的组网方式。S320最高能够提供STM216即2.5GB的宽带业务传输支持。

数据通信子系统通过汇聚层交换机的利用双绞线资源就可以进行ADSL、VDSL等XDSL宽带数据业务的实验。2826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局端调制作用外,还具备用户认证等功能,从而使原本要两台设备实现的功能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另外还提供了无线接入、ISDN、VOIP等接入设备,从而能较全面的实现网络通信相关的各种实验。[3]

3.实践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要紧跟通信人才市场变化形势,积极开发符合令业自身特点和企业需求的经典实训项目和内容,分层次进行实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通过实训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

依托实践平台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类、验证类和综合类三个类别。

认知类实践是让学生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各个模块的功能,把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交换机相对应,加深学生对交换机的理解。验证类实践是让学生配置数据,如中兴ZXJ10交换机中的系统数据配置、用户数据配置等,配置好数据后上传数据,拨打电话来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以此来了解交换过程。综合类实践是修改设置好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查找故障、排除故障,或者综合验证实践类的实践内容设置题目,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交换过程。[1]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设置重点训练科目,比如交换机的用户配置、号码分析、中继配置及信令配置等。

4.结束语

利用中兴公司的实训平台,学生可以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对程控交换机进行数据配置、故障处理和设备维护等操作,学生可以在学校时就掌握程控交换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在通信行业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营,冯进玫.基于实践平台的程控交换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12.

[2]邓月明,王玲.现代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22-125.

[3]陈俊媚.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培训教材[M].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05.

[4]江沸菠,董莉.程控交换教学中引入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25-26.

第8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 实训课程 实训 校企联合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彰显出来。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巨大变化,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必须调整心态,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研究如何教好管好他们,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本文研究适合中职教学实训课程的开发,以期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实训是中职教学的特点

中职学校中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有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实习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它已从实习教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要求,学生到专业或职业对口生产现场(主要是学校的模拟生产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或职业服务、管理工作过程),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课题训练和项目制作,从而掌握设备操作、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服务、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学习生产服务、管理过程的组织方式、工作程序等劳动过程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训教学是将社会职业岗位和专业要求与教育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是学生从学习技术知识、职业技能逐步向胜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转换和提高的一个必要的教学过程,所以说实训是中职教学的特点。

二、实训教学的过程

在实训教学中既有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有技能的掌握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实践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对相关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提升;另一方面必须发挥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对实践和操作过程的指导。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有技术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形成的指导和帮助,也有在实践技能掌握过程中对技术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实训教学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职业岗位生产和管理、服务的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在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在实训教学中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这是实训能否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关键。同时,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方式来组织、选择课程内容也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才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实训以什么方法、手段和过程来进行教学,课程实施的条件和环境是否满足课程内容要求,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否达到课程实施要求,以及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如何进行评价等,这些教学环节对实训课程的教学都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环节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只有每一步都达到教学要求,最终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特色。因此,在实训教学中需要用多种教学方式和不同形式的训练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实训中确定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应具有典型性、职业性和综合性,以此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目的。

三、中职实训课程的开发

1、与企业共同开发中职实训课程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学校在确定了培养目标后,首先要考虑的是设置什么课程、如何开发课程、以怎样的课程类型和课程结构来保证人才的培养。中职教学中把实训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只重教学和教学内容、不重视课程和课程结构的现象,有利于打破教学中只重视以“专业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重视以“就业和职业岗位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是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体,“企业职业教育”的形式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学校内的实训性教学在中职人才的培养中至关重要。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到实训课程开发中,形成指导实训教学的人不了解职业岗位或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而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专家又不能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因此,我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与本地高新企业桂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实训课程——电子应用实训课程(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腐蚀化成电子铝箔技术),作为我校电子专业的电子应用实训课程来开发。

2、实训课程开发的理念

要改变中职实训教学的传统做法,必须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观来指导和开发实训课程。为此,我们以培耙挡僮髂芰ξ勘辍⒁灾耙蹈谖还ぷ鞴痰姆治鑫谰荨⒁灾耙蹈谖坏墓ぷ飨钅亢偷湫凸ぷ魅挝?或产品)为引领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职业岗位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最后还以企业职业规范作为考核标准。为此,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我校与桂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中职实训课程成为我校在这一领域教学研究的尝试。

3、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实训课程是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发的实训课程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被大家认可的课程开发方法,各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我校以开发电子应用实训课程(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腐蚀化成电子铝箔技术)作为中职实训课程的一种尝试,本文主要讨论了作为一所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实训课程的开发。

(1)成立课程开发小组

课程开发小组应由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教务主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培训主管组成。首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实训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取得领导和资金的支持,写出课程开发报告;并由学校领导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一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分析。

(2)分析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

实训课程开发最关键的一步是组织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要求技术应用人才应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分析,全面甄别出适应这些职业岗位要完成的基本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在分析的过程中学校要先确定一位工作任务分析主持人,一般由学校本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或有专业背景的课程专家来担任,主持人要给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工作项目的界定及叙述要求,要求他们不要考虑以前学生学过的知识和课程,只叙述在职业岗位上应做哪些工作,用工作概念而不是学习概念来反映每个项目和任务。

在确定每个项目和任务时要明确其内涵。工作项目是指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可以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设备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工作任务是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有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以其产品为逻辑线索而开展的,如机械加工;有的职业工作任务是以其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展开的,如电气自动化;有的职业工作任务是以机械结构、电子系统构成的结构部件为逻辑线索展开的,如汽车设备的维修和安装;有的职业工作任务是以岗位服务内容为逻辑线索展开的,如酒店服务、烹饪等。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以不同的逻辑起点来分析工作任务,最后制定出不同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

(3)研究课程结构、制定课程计划

在行业、企业专家分析出职业岗位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我校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教务科长,根据行业专家分析的项目、任务的数量和种类对其进行必要的归类、合并和融合,确定出哪些项目和任务需要在实训教学中完成,然后依据确定的项目和任务进行选择,组织和整合出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其转化为实训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结构,提出保证课程实施的条件和场景要求,并制定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期的学习结果,陈述角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4)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要由实训教师和课程专家根据课程标准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学习活动,建立工作任务与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写出实训讲议或编写出实训教材,完成实训课程的前期开发。以下是我校与我区高新企业桂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中高压电子铝箔生产工艺”实训课程的课程开发计划。

附1:《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腐蚀化成电子铝箔技术》实训课程教学计划

其它说明:①校方依据主要授课内容拟写教学大纲,与用人企业商定后准备教案及课本。②学生在用人单位实训另行接受企业文化、制度、ISO、5S、安全生产等教育。

四、实训课程开发的成果

我校与桂东电子有限公司共进行了三期实训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实训课程的程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处理办法,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在企业及学校老师形成的研究出发,精心设计,使经过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训练习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与企业无缝接轨。

通过实训课程的开发,为我校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到本地企业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每一期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在这里要感谢参与设计小组的课任老师,特别要感谢我国中高压电解铝箔专家宋洪洲总经理、公司的刘副总及人事部陈部长。

参考文献

1、王章华 王林 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 实践教学 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14-02

综合实训课程是以特定应用目标为基本内容,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教师事先设置应用场景并提出具体要求,由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自主完成的集中性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树立严谨学风。综合实训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手段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通过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是本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实训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强调形式上的结果,而不是从过程上去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实训的目标要求,结果导致实训课程往往起不到应用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其综合实训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1 目前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遍做法

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后,开设一定的综合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体做法是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分组分课题由不同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写出相应的实训报告或总结,指导老师根据报告或总结评定成绩。也有少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合作企业里完成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

2 存在的缺陷

由于对综合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 实训课程目的不明确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训通常是任课教师在某门课程结束前布置若干个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尽管老师对实训题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没有明确实训目的,实训题目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实训过程不很重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2 实训步骤不具体

多数教师缺乏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经验,在指导课程实训时,只事先给出了实训的题目和基本要求,不对学生讲解具体的实训步骤和方法手段,导致学生对实训题目不知所措,无法下手,造成学生对实训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3 实训过程无监督

在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于指导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放松对实训过程的监督,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实训中“走过场”,甚至干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随意拷贝或使用别人的成果,这样,不仅达不到实训的目标,还对学术研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4 实训结果无分析

在完成的课程实训任务后,许多教师只是单一地给出实训成绩,缺少对实训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点评,也不组织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收获不大。

3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

事实上,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应当以平时的课程设计为基础。根据实训的主要任务选择合适的场所。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其实训内容主要有:硬件操作实训、软件应用实训、软件设计实训、文档整理实训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应该是包含多种实训形式和实训内容的系统化训练过程。下面以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综合实训为例,简要介绍一种新的综合实训方法:以团队形式,围绕拟定项目,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分工分步合作,逐步测评完善,最终完成整体实训项目。

3.1 项目综合实训方法理论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基本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宏观指导,由学生自主探讨确定选题和具体开发计划、确定成员组成、并拟定评价方法。分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激发多数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准备阶段的前期工作,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课题项目实施具体开发。主要包括收集整理资料、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程序调试、系统综合测试等。学生自主讨论,确定每人的具体任务,然后进行各模块的开发,最后集成模块形成项目成果。总结阶段是对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工作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对课题开发的质量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开发进程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课题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思考、研究。评价结论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项目成果得到升华。

3.2 项目综合实训案例分析

以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为例,其项目综合训练规划大体如下。

3.2.1 实训目标

实训完毕后,学生应具备信息综合管理及应用能力,能利用所学的软件工程知识、数据库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具体实训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2.2 实训题目

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3.2.3 实训要求

以某企业的工资管理现状为背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来统一管理中小型企业的工资,能解决企业工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训完毕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整个项目实训时间2周。

3.2.4 课题项目准备

(1)成员组成及分工

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协调本组各成员之间的工作。组长相当于软件企业里的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并积极将研发过程碰到的问题汇报给老师,取得老师的及时指导。指导老师负责宏观指导。

(2)其他前期准备

了解多个中小型企业的工资构成及发放方式,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

3.2.5 课题项目实施

(1)做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时间2天。

(2)系统硬件、软件配置,时间1天。

(3)总体方案设计,时间2天。

(4)模块功能及界面设计,时间1天。

(5)程序编码设计,时间6天。

(6)软件集成与测试,时间1天。

(7)软件文档书写,时间1天。

(8)软件验收,时间1天。

项目小组长统筹安排本组各成员的工作,合理应用资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开发。

3.2.6 实训总结

老师对软件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评价,项目小组进行实训总结,小组成员自我总结。

4 项目综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1 综合实训难度要求适当

在项目实训准备阶段,教师要参与学生项目讨论,把握实训要求,适时引导,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题目要既不能过大、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具体题目,教师尽量列出可以检索的相关资源,如网站、论文、参考书等。要鼓励学生创新,禁止直接引用他人成果,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项目要联系实际应用

综合实训课题选择是否合适,是关系到实训成败的关键问题。选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条件,学习情况和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出发,从生产实际中选择课题。这种真实的课题,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较好同学可以附加一定难度的特殊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钻研精神。

4.3 项目要全过程跟踪

教师应当实时掌握学生的项目开发进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了解项目难度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项目计划。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时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引导,并结合过程跟踪进行必要评价。

4.4 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

学生是实训的主体,指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设计多种项目解决方案,通过认真对比、分析,选择最佳实施方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设计过程中要不仅提倡独立思考的工作精神,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论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研发过程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项目训练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实训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曲晓文,办公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2(1).

[2] 赵虹,资源整合校企共建专业综合实训室的成功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第10篇

关键词:实验实训;素质;调整;实践

涉警类职业院校的就业方向是面朝行业的需要进行发展,由于发展方向的特殊性和专业技能要求的职业敏感性,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应当充分考虑从涉及备专业、备内容、备技能层次的角度设计和安排所授课程内容。在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比例上要贯彻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专业技能发展地无缝对接的要求。

现实中技能型专业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明确方向和调整。

1 教学过程中实验实训课程设置思路有待调整

从深度上来看,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实训课程地设计应以不断进步的岗位实际需求为前提条件。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对于同一个岗位的技能要求会有相应的调整和需求上的发展或者萎缩。所以,与时俱进的看待和发展专业技能必须与社会需求挂钩。从广度上来看,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在朝着行业间的纵深化进行进一步的联合和相互渗入。基于此种形势地发展,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必然会根据行业纵深化的要求而提高。加强对教师在岗再教育的投入和督促教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跟进以及交叉行业之间边缘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都亦是加强和提升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深度及广度的有效促进。

2 实验实践课程在教学中内容和层次的调整

2.1 实践课程在实践层次上的调整

对于职业院校将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其他普通专业有所不同。警察隶属于公务员序列,必须经过国家以及地方举行的公务员考试的形式进行招录。目前涉警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的发展目标可以扩展面向警察、保安、警卫等掌握有基本安全防范技能的岗位进行拓展。增加就业发展方向,授课教师需要对不同类型职业进行调研和岗位实践,在教师的硬件素质上必须掌握该行业执业技能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对实践行业中所需要的实训技能有参与了解和实际掌握,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中才能够正确领悟和充分完整地表述实训细节以及要领。教师掌握知识的更新程度和实践知识的丰富程度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紧密相关。在此之中,重视和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化再教育培养是从内涵上提升实践课程教学观的重要因素。同时,注重分析行业实践过程中对涉警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技能的层次的要求。对技能型专业实训项目进行重点地筛选,解决目前对实训的项目一味追求全面却忽视学生在初期实践岗位上所能接触范围有限的实际问题。在实验实训课程中有效地注重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基础作为实践课程的重点进行训练,放弃以往在有限的实训课时下要求项目全面抓、基本技能不过硬的窘境。所以,加强对专业课程中实验实训课程关注的同时,有效控制实验实训的效果产出,关注对行业岗位需求的重点实训项目的训练。

2.2 实践课程在实践内容上的调整

实验实训内容是需要动手参与的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差异。实训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解操作技能之后再将该技能复制或者运用已知知识结构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此类实验和实训项目,对于知识地掌握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讲授内容,也会涉及到边缘交叉学科地应用。因此,设计实践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对授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将实景应用型实践实训投入教学即是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交叉渗入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实践课程备课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把握,需要对学生学习理解程度有一定了解,即做到根据学情来完成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由此可见,实训课程不应该停留在千班一面的层次上,根据发展方向、学生知识结构、课程教学重点,在三位结合的层面上安排具体训练内容。

2.3 实践课程教学方式需改进

实践课程是一项需要在岗位上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完成的能力培养项目。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堂训练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对职业教育要求和岗位无缝化对接的要求。涉警类职业院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已经将顶岗实习纳入到实训实践部分中来,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第一步的准备任务。课堂教学中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顶岗实习岗位的需要和实际完成效果。因此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应当将顶岗实践岗位硬件和软件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将专业课实训项目定位于为顶岗实习做准备。基于此种定位,项目的内容、完成方式和技能考评要求参照岗位考察标准进行制定和模拟。模拟岗位条件、岗位责任需求进行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编排和设计。

实验实训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位置和授课思路需要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变化和调整,注意教师关注行业动向以及对行业需要的人才要求有明确地了解和掌握。同时针对授课学生的实际条件,立足于模拟岗位技能要求出发来完成实训项目的筛选和实训内容的设计。涉警类专业因其就业方向的特殊性,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和提高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魏怡萍,2015,高职院校老师站好讲台实现课堂互动的探讨,《科技资讯》第2期。

第11篇

关键词:.NET;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5-03

作者简介:邹珺(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ET软件开发。

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NET课程,各院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学期、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涵盖了C#程序设计基础、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NET作为一个跨语言的平台,已成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常用工具。软件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是软件相关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较大比例的学时。因此,.NET课程实训教学可采用“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级程序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实训教学的依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其职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方法,它是教和学互动的模式。 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等方面的能力,针对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创新和道德意识以及创业能力[2]。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编码熟练的前提下开发项目案例的能力,因此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重要。对于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5方面:

①该实训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项目案例说明,并与实践相结合;

②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实际的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③学生有机会独立进行项目案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④有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案例成果展示;

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3]。

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个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课程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以《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为例,说明“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4.1课程定位

《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C#实现.NET命令行程序、运用C#/WinForms实现.NET 窗口程序、运用 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C#程序设计基础、SQL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软件设计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4.3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1)以“.NET”为载体,依据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将IT企业中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涵盖等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意识和基本控制技能。

(2)教学过程中,模拟完成企业“项目案例”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将实训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从项目案例中掌握使用窗体控件连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以及DataGridView显示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能将实训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4项目案例的确立

项目案例的确立非常重要,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在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策略上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课程选择“考试管理系统”项目作为整个实训教学的项目案例,将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将《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的各个模块中。该项目容易理解、规模适中,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4.5项目案例的开发

(1)实训环境:计算机实训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并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软件。

(2)学生分组:一般一个班级大约40人左右,3~5人分为一组。学生首先自由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并选择一个沟通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

(3)实训教学设计:①每个项目组成员依据个人特长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界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管理、文档撰写,这样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项目整体效果等内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如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知识;③严格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个阶段、每个项目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文档化,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④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团队意识,学生之间要协作,要善于沟通、表达和配合。 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任务,项目组必须上交每个阶段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文档、验收报告、软件使用说明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每个阶段召开评审会议,检查技术上是否符合约定的规范,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项目经理全程监督和协助;⑤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要提交实训报告及软件,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项目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4]。

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学生在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索钻研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职业、创新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主要包括方法总结和技术总结。方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解决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术总结中,“一题多解”是比较好的环节,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给学生进行阐述,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此,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战项目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技术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5]。

目前编程语言种类很多,掌握一种语言编写程序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写程序就很容易上手。学生都是从编程零基础开始,对于从未编程写代码总会缺乏自信,只有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后才会比较有信心。

综上所述“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起着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最终让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和团队精神等素质。作为教师,要对“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丽波,朱迅.项目教学法与项目化实训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2]马海峰,李军华.高职“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姜万昌,郭健.基于项目的.NET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1(11).

[4]陆琳琳,王雅轩企业实训项目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6).

[5]谭晓兰.高职院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与确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NET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第12篇

关键词:物联网;综合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42-02

2010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却相对滞后于当前物联网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用型物联网技术人才的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我校获批成为中国高职院校中首批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成为重庆市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示范专业,物联网综合实训作为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其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到本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定位

物联网综合实训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三上期,在这之前,学生已学完物联网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巩固高职学生对物联网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工程能力,强化学生物联网项目综合应用的能力,涵盖RFID技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传感器、有线网络通信、无线网络通信、无线传感网、视频采集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以及物联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系统管理与维护等综合应用能力,以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职业岗位基本技能,适应物联网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接触实际工作前的“实习”课程,同时必须担当起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任。

二、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及综合应用[1],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的要求,将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实训项目[2],每个实训项目各有侧重,各实训项目均为课程目标服务。为便于学生操作与理解,采用基于真实应用的实训项目,相关设备及模块均为真实场景再现和再利用,实训所见即为实际应用。根据每个学校专业设置及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情况,实训项目可基于智慧物流、智能家居、智慧校园、智能交通等应用。下面以智慧校园项目为例来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参考学时。

实训项目一至三分别针对物联网智慧校园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常用感知设备、网络设备与智慧校园特定应用软件的配置与使用,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与举一反三能力。实训项目四至六则上升到物联网全程全网的高度,为技能提升与创新应用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系统架构整体把控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则贯穿于所有实训项目中。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例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引导文教学法”等,均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尤其适合实训课程[3]。项目一至五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信息与导入、计划、决策、实施、评估、转移六个基本步骤构成。每个实训项目可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进行,每个项目开始时,实训老师先给出信息,导入本次项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实施计划并进行最终决策,确定实施计划,接下来即实施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学生需进行自检,项目完成后,分小组展示成果并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评估,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移和提升。项目六可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对物联网创新应用展开充分的小组讨论,反应在思维导图上,形成成果并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点评。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高职高专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物联网综合实训”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行业应用需求,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性。本文结合本校进行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讨论了“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方法选取,以期对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磊华,等.物联网导论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166-168.

[2]郭赛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14):446.

[3]吴迪,朱昌平.“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