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苗圃调查报告

苗圃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02 00: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苗圃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苗圃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分析

美溪局是黑龙江省森工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上为伊春市美溪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内容,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动态地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力度,全面地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每年林地变更调查,逐步以林业局为单位的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系统,尽快为二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工作提供数据,都在林地“一张图”统一框架下开展具体工作,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的统一,全方位推广林地“一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以及跨行业、领域方面的应用。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为此局成立了美溪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同时检查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前一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次底图,通过近两年遥感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登记并核实内业资料,然后对有疑义的地块到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2 林地变更调查阶段

林业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有周密地进行安排工作。

2.1 培训业务人员

首先抽调林业局业务主干工作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其次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对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现地核查。

2.2 收集档案资料、遥感影像判读卫片

由林场(所)档案员,收集本单位近年期造林更新、森林采伐、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等统计变化材料,为林地变化提供现地核查依据。根据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库,同时结合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对林地变化图斑进行判读,并设计相应表格进行记录备用。

2.3 现地核实调查阶段

对记录的林地变化图斑如实核对,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查两种方式进行,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本单位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以及其图斑属性因子,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查。如顺利河现地核查变化卫片(见图1)

2.4 检查验收阶段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牵头,资源林政及森调队联合开展检查,对林业局各个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内业和外业检查验收,对林地以抽查5%的方式来进行检查,首先对内业成果资料抽检,然后通过内业抽取百分数,实地踏查认证的方法,来测试被检单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通过对因子打分,最后加权合计得分,按区分段分为优、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制。为保证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不变。变更图斑界线与前期影像偏移不大于0.5厘米,界线不明显的不大于1.0厘米。内业判读工作合格率97.9%,外业现地核实工作合格率99%。

2.5 对数据库更新、统计调查成果、提交调查报告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要求负责数据的更新及汇总,全局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统一汇总后,再向省局提交调查成果报告。

3 分析林地资源现状变化

3.1 美溪林业局现有林地面积225139公顷,权属都为国有,其中有林地面积207351.95公顷,疏林地面积315.2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8.32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79.42公顷,苗圃地面积62.99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5932.95公顷,宜林地面积9161.53公顷,林业辅助生产世纪用地面积1527.6公顷,其他土地529公顷。

3.2 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通过对前后两期数据的对比,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主要变化地类:包括有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

3.3 林地变化原因

林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各项工程项目占地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林地地类发生了变化。主要指占用征收地类和灾害因素地类。

4 林地变更经验分析与建议

为促进了林地利用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三效益的整体优化;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也遵循了林地自然规律和林业发展经济规律,对林地重新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使不同区域林地利用发展明确方向及未来重点开发项目,提升了森林分类经营,由林地结构优化又能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效益。

4.1 主要经验分析

依照国家和省局的规范要求,经验也证实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主要通过内业核实和现地核实两种调查方法,通过前后期林地落界遥感影像卫片对比分析,对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发生变化,使林地变为其它土地的地块进行区划,在内业方面主要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核实变化图斑,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图班,要进行外业核实,按照专业外业调查核实人填写的《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重新更改数据库,形成本期新的林地更新数据库。

4.2 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一由于二类调查GPS地理坐标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林地变更软件的地理坐标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建议通过山海或专业制图软件可以在北京54和西安80坐酥间相互转换,减少误差产生,才能保证今后林地清查结果更加准确。第二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全国林地年度更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上出问题,软件又常更新,更新后部分新的功能,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掌握有一定难度;在内业或外业核查工作中,也有遥感图像存在有部分缺失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林地变更工作中,跟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在软件更新方面,通过网络教学课程服务,达到软件更新跟上作业需要,在林地“一张图”上才能顺利展开林地更新工作。

第2篇

关键词:相思拟木蠹蛾;洋紫荆;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1703

1 引言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为鳞翅目,拟木蠹蛾科。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在柳州相思拟木蠹蛾的寄主植物有洋紫荆、羊蹄甲、栾树、海南蒲桃、杜英、美丽异木棉、小叶榕、木棉、版纳榕、灰木莲、大叶榕、高山榕、广玉兰、台湾相思、樟树、黄槐、银杏、桃树、柳树、假槟榔、杨梅、母生、乐昌含笑等[1]。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咬食枝干外部时,常吐丝缀连虫粪和树皮屑形成隧道,幼虫白天匿居坑道中,夜间钻出,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削弱树势;危害严重时,可致枝干枯干,幼树死亡。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蛀干害虫[2]。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别名宫粉紫荆、羊蹄甲,为苏木亚科羊蹄甲属半落叶乔木,花期3~4月,颇耐烟尘,适宜做行道树。目前柳州市街道、公园大量应用洋紫荆,是柳州市春季主要观花乔木,观花效果良好。但受相思拟木蠹蛾的危害,洋紫荆长势变弱,对开花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为掌握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的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2年至2014年,在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和箭盘山奇石园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基地内设置了防治区和对照区,防治区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对照区则不用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灯光诱虫的方法进行。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个月相对固定5、15、25日对各调查点进行全面实地调查,每次在防治区和对照区的洋紫荆苗木中随机选取胸径8~12 cm的20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相思拟木蠹蛾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等情况。记录指标为有虫株数及虫数。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观测点各安装频振式诱虫灯10盏,4~10月,每天19:00至次日6:00开灯,选定其中1盏作为固定监测点,每隔1~3 d对诱虫灯收集到的虫量进行分类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思拟木蠹蛾生物学特性

经调查和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在4月下旬化蛹,蛹期20 d。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当晚即进行交尾、产卵。产卵持续3~4晚,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左右。幼虫6月下旬后出现,多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等处钻蛀虫道,白天匿居其中。虫道不深,在洋紫荆树干的虫道平均长度为8~12 cm。虫道在树干外面有由粪、脱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沿隧道外出啃食树皮。成虫羽化多在午后,羽化后蛹壳插于虫道口。成虫寿命一般2~3 d,能作短距离飞翔。有弱趋光性。

3.2 相思拟木蠹蛾危害特点

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主要以树干为主,危害部位集中在离地面1.2~3.0 m树干处,其次危害主分枝;以幼虫在树干、分枝处等钻蛀虫道,啃食树皮,树干表面有由虫粪便、树皮碎木屑形成的隧道,并将蛀孔覆盖,幼虫白天居于虫道内,夜晚则通过隧道爬出啃食树皮,被害洋紫荆常由于韧皮部受伤,养分输送不足而生长不良,危害严重引起枝条干枯。

3.3 相思拟木蠹蛾发生规律

3.3.1 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4年在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箭盘山奇石园和露塘苗圃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

图1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程度不一,但发生规律基本一致,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此时取食量较少、钻蛀树干较浅,多数还在树皮下,外面有由虫粪,蜕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从隧道外出啃树皮,危害较小。随着幼虫生长,虫道及树干外的隧道逐渐增大,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有虫株率达60%~70%。

3.3.2 雀儿山公园2012~2014年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2014年连续3年在雀儿山公园,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结果见图2、图3、图4。

图2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对照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93.3%,比2012年同期高56.6%。

图3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防治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与对照区一致。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46.7%,比2012年同期高25%。

从图2、图3、图4比较可知,在雀儿山公园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三年平均有虫株率为33.9%,比对照区有虫株率58.3%平均下降24.4%,表明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有较好地诱杀作用。

3.3.3 露塘苗圃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年对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的洋紫荆进行了虫情观测,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调查结果见图5。

通过图5以及实际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露塘苗圃,危害洋紫荆的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 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对照区有虫株率达60%~65%,防治区虫株率达20%~25%。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防治区有虫株率比对照区下降40%,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诱杀效果明显。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灯光诱杀

经过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诱虫灯对防治相思拟木蠹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频振式诱虫灯区域比不用诱虫灯区域,虫口密度下降25%~40%。因此在防治洋紫荆相思拟木蠹蛾时应用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其成虫。

4.2 人工防除幼虫和蛹

在7~9月,对受害植株部位用锤子敲打直接杀死幼虫;用铁丝钩杀虫道内的幼虫和蛹。

4.3 化学防治

在7月上旬低龄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最佳。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均匀的喷洒洋紫荆树干直至往下流药水为止,连续2~3次,每隔5~7 d1次;或用1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药液刷树干;或向虫道内注射40%乐果乳油50倍液或80%敌敌畏100倍药液,然后用黄泥或棉花堵塞虫道口。防治效果好。

4.4 园林技术防治

做好每月工作计划,时时注意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发生情况,做好虫情预测。对洋紫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松土除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合理整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绿地良好生态环境。

5 结论

(1)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进入低龄幼虫期。

(2)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危害洋紫荆主要集中在7~9月,以7月危害最为严重。

(3)相思拟木蠹蛾综合防治措施为:在5~7月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在7月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直接喷杀相思拟木蠹蛾幼虫;全年加强水肥管理,增强其抗虫能力。通过综合防治,可控制相思拟木蠹蛾合理虫口密度水平,确保洋紫荆受害程度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黎兆海,夏伯顺,蒙兴宁.柳州市柳树病虫害调查报告及防治对策[J].广西植保,2015,28(3):14~18.

[2]刘有莲,黄寿昌,刘建敏.柳州市园林害虫调查与综合防治建议[J].北方园艺,2011(15):132~135.

[3]刘友莲.相思拟木蠹蛾为害西南桦的调查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4):156~158.

[4]刘有莲.相思拟木蠹蛾调查及虫孔空间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5~220.

第3篇

林业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基本功效,且能够对气候进行调节,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维护生态平衡,值得推广运用。

2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特征变化多端,树木的种类较多,因此病虫害的种类也比较多,且常年都有,为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严重,因此对林业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具有必要性。防治林业病虫害时,要对林业所处地域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考虑研究,主要包括:(1)区域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征;(2)林业中林木的品种;(3)林业的生态结构;(4)病虫害的种类;(5)病虫害的实际发生规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方案,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在病虫害未发生或者发生初始阶段就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出现大面积的爆发。林业病虫害防治作为林业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以便顺利的进行和发展相关的林业生产工作。

3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3.1加强病虫害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要善于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对林区病虫害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动态监测点,划分整个林区,全面调查林业的病虫害特征,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及时更新数据,并对林业过去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实际扩散面积以及病死树的数量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加强对此区域病虫害的监督,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强化林区的病虫害管理

对林区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在于对传染的源头进行控制,防止病虫害由病死的植物转向正常的植株,因此,为了有效的对病死树木上的虫卵、幼虫以及成虫进行控制,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则可以采取间伐的措施。对于那些已经病死的植株,要对其运输、核销以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控,防止出现非法经营以及贩卖病死树木的问题。如若一定要运输,则需要指定专人进行配送,并送至指定的地点,对其进行统一的处理,做好处理记录工作,明确运输线路和地点且归档备案,以便后续的查询。遵循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核销病死植株,对病死植株进行严格的管控,防止其被丢失或者被任意投入使用。

3.3丰富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手段

3.3.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利用的是害虫的天敌,也可以通过提取激素的方式对虫害的繁殖生育能力进行抑制,最终实现消灭害虫的目标。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理想的虫害防治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3.2物理防治措施

利用各种简单的机械物理技术对林业虫害进行防治,或者可以根据虫害成虫时具有的趋光性,来利用黑灯光对其进行诱导和杀害。同时,为了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可以加强对种子的消毒,还可以利用高温等物理方式,对林业病虫害的病菌进行消灭,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3.3.3化学防治措施当其他控制虫害的方法难以达到灭虫的目的时,则可以采取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喷施化学药剂的形式来对虫害进行杀灭,使用过程中要对农药的用量和用法予以注意,尽量的使用毒性低、残留少的农药。

3.4推广新型防治林业病虫害技术

现阶段,林业物种以及各种林业材料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林业病虫害的数量以及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不断寻求和推广新型的防治技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要对林业病虫害所具有的本质性的影响进行考虑,持续不断的对新型的林业病虫害进行分析,开发更新型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加强育种以及育苗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科学选择林业苗圃地,对土壤的水分进行控制,减少由于苗圃地处理技术不佳而引发的立枯病、地老虎等林业病虫害。(2)注重推广移植以及养护环节的新型防治林业病虫害技术,从项目区域的基本特点入手,对林木移植以及养护进行确定,从而对林地的生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林业病虫害的繁衍进行阻断和切割。

3.5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程开展过程中及时的发现病虫害潜在的威胁以及隐患,则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其对病虫害的种类、分布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全面的、有针对的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将林业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

3.6实施可持续营林防范技术

做好营林全过程病虫害防治:(1)选择抗病树种;(2)做好具有抗病技术的育种工作;(3)科学营林,以便充分发挥抗病树种防治病虫害的能力以及潜力,尽可能的减少农药、杀虫剂以及化学药品的使用,对病虫害的成本进行控制,及时的消除育苗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危害,对土壤中以及种子里潜伏的病虫害进行消杀,使得育种的病虫害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际营林过程中,应对营林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全面控制病虫害的产生、生长以及扩散。

4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操作过中,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按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特点,分别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防治措施,从而促进林业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作者:祝贤武 单位: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傅源.简析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4(6):291-291.

第4篇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县地处***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30%。

二、山野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资源分散,重采轻管,存在资源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资源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资源得不到利用。

3、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资源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三、对山野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资源。可食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资源。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资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3、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浪费。首先是积极探索山野菜资源的主体开发。自然界中植物很少单独存在,多数是群落组合存在于各地,一种植物常常伴随着其他植物资源。因而在开发时,要考虑相关的可食野生菜资源的开发;其次,要考虑综合利用,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生菜资源的利用率。

第5篇

关键词 优良乡土树种;城乡园林绿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69-4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一般来说,园林的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包括着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四种基本要素,士地和水体是园林的地貌基础[1],而植物要素已成为现代园林的主体,因而植物材料在园林中的地位作用尤显突出和重要。

作为园林中一个有生命的要素,植物有着严格的自然规律来遵行,运用时只有遵行它们的自然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研究一个地方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对于丰富当地的园林植物材料,增加园林景观的季相性和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创造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满足生态园林城市培育中植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游息、观赏的新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本情况

1.1寻甸县自然气候概况

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东经102°42"-103°33",北纬25°20",--26°01",,地处滇东高原中部,乌蒙山贯穿全县,受构造、断层及侵蚀、剥蚀作用的控制,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具有比较典型的高原湖盆地貌特征,高原面貌保持较完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东南部受断层、侵蚀、剥蚀及溶蚀影响,低中山匠原及宽窄不等的各类湖盆交错展布。北部地形破碎,断块抬升隆起。多高山峡谷,泥石流活动较频繁。中部褶皱发育山峰隆起,抬升后的高原面呈较大的块状分布,构成县境高山、中山、低中山、高原湖盆及岩溶地貌景观[2]。境内大部分地域海拔在1800―2600m之间,县城所在地海拔1886m。

寻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小区域气候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极为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冷雨成冬”“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便是寻甸县气候的缩影,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强,因此光照充足,热量热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088.612,日照百分率为47%,年均温14.5℃,极端最高温度34.6℃,极端最低温-13.9℃,≥10℃的活动积温4356.6℃,全年无霜期229天,降水充沛,年降雨量1045mm,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少雨,夏秋多雨。[2]

1.2寻甸县主要优良乡土树种概况

寻甸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初拟《寻甸县植物名录》全县载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3]。根据其用途,结合其观赏性、美学性、适应性及习性,初步评价筛选,全县具有城乡园林开发应用潜力的优良乡土树种大约有36科60余种,其中:

1.2.1 乔木树种有

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化香、黄连木、滇朴、清香木:滇青冈、麻栎、栓皮栎、滇楸、红果树、滇合欢、君迁子、构树、滇山楂、四照花、旱冬瓜、香椿、盐肤木、马樱花、银叶木荷、云南樟、滇润楠、多花素馨花、红素馨、紫薇、棕榈、石楠、大叶女贞、山樱花、无患子、 垂丝海棠。

1.2.2 灌木树种有

山茶、云南含笑、厚皮香、金丝桃、碎米花杜鹃、爆仗花杜鹃、小雀花、火棘、小叶苟子、金花小檗、荚谜、马桑、老鸦泡、矮杨梅、胡秃子(羊)、马挂木、小铁子、野八角、小金竹、大白花杜鹃、杭子稍、芒种花、雀舌黄杨、厚叶旬子等。

2 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意义

不同的气候,士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优良乡土树种是经当地长年累月气候的滋润和土壤不断变化逐渐适宜而生长的[4]树种,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作为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绿化设计只有以乔木、灌木作为主材,林下配以小灌木及地被植物、草坪,才能形成多层次葱茏馥郁的生态环境。而乔灌木的选择只有遵循实地适树的原则,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乡土树种以适应性强、抗性好、投资少、绿化效果好等优点必然成为城乡园林的首选树种。它在丰富城镇自然景观、维护生态、体现城镇个性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乡土树种文化底蕴丰富,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

我国园林充分发挥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许多传统手法的独到之处。历代园林都很注意使用乡土植物营造景观,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寓意深刻。如竹“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也虚心,被喻为有节气的君子”。松柏,孔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松柏耐寒的精神特征,比喻于君子的坚强性格[5]。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感情或形容意境,如“夜雨芭蕉,刻画一片宁静的气氛[6]。中国园林植物造景还深受历代山水诗、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要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内秀’。情景交融,寓意于景,以景抒情,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7]。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因而一个地方的乡土植物就具有该地方的地域性,乡土树种的使用,就可借助植物的地域性来展示景观的地域性。

2.2乡土树种适应性、抗逆性强,能满足城镇脆弱生态环境的需要。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成分之一。适地适树是园林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优良乡土树种是随当地长年累月气候的滋润和土壤不断变化逐渐适应而生长的,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乡士树种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所以它理所当然成为城镇绿化的主要来源,乡土树种还能维持城市的长久稳定,免遭自然气候变化及病虫害的严重损害,另外由于城市生态立地环境相对较差,生态脆弱,这就要求造景植物抗性强,适应性强,便于管理,而乡土树种本身就具有这些特性。

2.3优良乡土树种栽培经验丰富,能更好地体现园林景观作用。

城镇经多次改建破坏了土壤自然良好的结构,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发育,增加了植物管养的难度。“三分栽,七分管”,说明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园林植物栽植后能否存活,成活后能否枝繁叶茂,形态优美,关系到植物造景的艺术效果,好的植物景观的形成,既靠园林设计又靠养护管理,因栽植管护原因而造成植物死亡,必将导致设计的失败,因此园林植物的栽植技术,后期管理也是决定园林创意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乡土树种适生性好、抗性强,栽培经验丰富,栽后的后期管理相对容易。

2.4乡土树种价格便宜,生态效益高。

大部分优良树种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要通过科学的配置,适当的养护,就能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乡土树种育苗技术成熟,苗木价格和管理成本都较低[6],大量运用可以降低绿化成本。所以乡土树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大部分优良乡土树种成活后生长快,枝繁叶茂,生态效益高。

3.优良乡土树种在寻甸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

3.1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在重点绿化地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寻甸县城区文苑路、过境公路、中轴大街、市民休闲广场,街心花园、县委机关的绿化树种,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从我县绿化最早的街道(文苑路)到现在中轴大街,包括了我县的主要绿化类型―公共绿地、街道(人行道)、庭院绿化,涵盖了县城区70%的绿化面积。

3.2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

3.2.1目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使用的优良乡土树种

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我县城市绿化目前使用的树种有54种,具体树种使用情况见(寻甸县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统计表),其中乔木41种,灌木13种。乡土树种有23种,其中乔木21种,主要是华山松、栎、黄连木、清香木、山樱桃、山楂、柳、柳杉、圆柏、桂花、香樟、滇润楠、石楠、四照花、马樱花(大树杜鹃)、女贞、棕榈、滇合欢、石榴、茶花:灌木6种,主要是杜鹃,迎春、小叶女贞、紫叶小蘖、金丝桃、金竹。

3.2.2优良乡土树种在寻甸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方式

根据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上的不同应用,目前主要有:

行道树类:干形挺拔、枝叶繁茂、树冠浓密扩展,可形成较大面积的绿荫[8]的树种如香樟、大叶女贞,大量应用于我县县城街道人行道绿化。

园景树类:具有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树冠,不同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在园林配置中可创造出美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9],如寻甸市民休闲广场种植的滇朴、四照花、清香木、山楂、棕榈等。

树丛:由2一10株乔木或灌术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10]。如:中轴大街中间绿化带,用3―7株石榴与3―7株紫叶李组合种植,构成不同的景观。

花灌木类:用花灌木种植在道路两边、公园等,用于美化装饰道路、车带、分割空间,配置不同色块、色带,起点缀装饰作用。如:文苑路中间段用紫叶小蘖、小叶女贞交替绿化,县委机关用金丝桃、杜鹃组成不同形状的绿化形式,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绿篱类:用具有丛生密集的茎,耐修剪,萌生性强的树种,栽植使之形成墙垣,以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挡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及防护作用。如过境公路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的迎春柳、小叶女贞栽植成绿篱。

3.3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特点

3.3.1乡土树种使用品种单一,数量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使用就更少。

目前,在我县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有54种,而乡土树种仅有27种,仅占50%,而在调查的3201株树种中,真正为乡土树种的有1857株占59%,且大部分为最近3年以来种植的,有的树种仅使用1株,如华山松、滇合欢。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四照花、滇朴、云南松、野八角等应用较少或几乎没有使用。

3.3.2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频率不高

针对所调查的8个地点中优良乡土树种进行应用频率的分析。乡土树种使用频率较低,除常用树种香樟、女贞类外大部分树种仅使用1次,有的还是改造剩下的,如柳。而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则较少,仅有四照花、大叶女贞,这反映出我县目前优良乡土树种常用数量较少,部分树种出现率高,易造成园林绿化树种景观单调的现象。

3.3.3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使用较晚,在新的园林绿化工程中有增加趋势。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县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树种的应用是最近5年才开始使用,即在修建寻甸县市民休闲广场时开始使用,在以后的绿化工程中逐渐应用如滇朴、四照花、山楂、清香木、黄连木等。据调查,在河滨公园绿化中,乡土树种的使用,不论从品种和数量上都有较大的增加,在河滨公园绿化中规划的树种有66个,乡土树种就有29个,占44%,乡土树种株数6283株占总树种株数10869的58%。

3.4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4.1使用品种单一

目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的优良乡士树种较少,而且大部分为阔叶树及高大乔木,而针叶树、花灌木应用较少,许多优良野生品种还未开发利用,如:云南松、野八角、小雀花、金丝桃等,因而造成乡土树种使用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季相性差,景观单调的现象,难以满足人们游憩观光需要。

3.4.2苗木准备不足,造成乱挖现象严重。

我县培育园林绿化用苗木的苗圃较少,培育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苗圃更是几乎没有,因而近几年使用的乡土树种,苗木不是从外地调入,就是到野外山林或乡村乱挖,后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林业部门屡禁不止,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4.3乡土树种的栽植成活率低

目前,由于县内缺苗,园林上使用苗木外调的运距较远,取苗后不能及时栽植,水分损失多,且外调苗木对我县土壤气候不一定适适应,野外乱挖的,由于缺少相关手续及技术指导,挖苗者大都悄悄进行,仓促抢挖,准备不充分,对苗木根系伤害过大,运输中损伤严重。因而,栽植成活率低,如:街心花园使用的四照花,栽4株死3株,中轴大街从蒙白调入的石榴大苗,死亡的株数也较多,成活率还不到70%。

3.4.4乡土树种配置体现四季如春特色不明显

我县是一个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在城区绿化中,乡士树种的配置季相变化却未充分体现四季如春的景色,一些既有很高观赏价值义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可增添不同季节景色的夏花植物,冬花树种应用较少。

总之,目前,我县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上应用数量较少,品种单一,很多优良的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还未开发利用。

4.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应用较少的成因

4.1寻甸县城园林绿化工程启动较晚

我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又是一个农业大县,县财力差,难以承担城区绿化费用,因而我县的城乡园林绿化工程启动较晚,真正的城区街道绿化从94年才开始起步,94年首先绿化了新大街(文苑路)、街心花园后,开始有了过境公路、风梧路等的绿化,市民休闲广场这种公共绿地的建设则使于2004年。小区、庭院绿化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只有效益较好的单位如供销社等绿化好一点。由于没有园林绿化的需要,也就没有了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

4.2 种苗供应不足,制约了使用。

由于我县没有乡土树种的(园林用)大苗苗木的培育,仅有常规造林用苗(苗木小)的培育,从而使园林绿化乡土树种大苗无货供应,使工程施工部门难以找到苗木,而制约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上的使用。

4.3现阶段移植成活率偏低,障碍了优良乡土树种的使用。

目前,由于县内园林绿化用大苗准备(贮备)不足,所需乡土树种苗木大多外调或乱挖、偷运,苗木损伤严重,水分损失较多,造成成活率较差,因而,阻碍了乡土树种的使用。

5提高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中应用的建议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园林绿地的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就越稳定。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减少因城镇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才能构筑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1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体。近年来,城乡园林绿化的兴起,将城乡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12]为城镇生物多样性的创造迎来了机会。同时城镇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城镇环境质量的标准。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大量应用是丰富城镇物种多样性,维护园林绿地系统的稳定和加强景观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如提高优良乡十树种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是城镇园林建设者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实际谈点个人浅见。

5.1以科研为纽带,以项目为龙头,做好引种驯化和应用栽培试验。

寻甸县优良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分布面广,是巨大的自然财富,开发培育新的栽培观赏植物种类的重要来源。应以科研为纽带,以项目为龙头,做好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栽培试验及推广使用工作,带动乡土树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仅可丰富城乡园林植物资源,而且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2 加大宣传,调动人们在绿化工程中应用乡土树种的积极性

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上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加强优良乡土树种使用的宣传,只有让人们充分了解其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加以运用。

5.3 规划设计部门,合理规划使用。

城乡园林绿化作为项目施工管理,讲究的是按设计施工和验收。因此,只有设计部门因地制宜的设计使用优良乡土树种,施工部门也才会使用,才能促进优良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上的应用。

5.4 培育充足的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满足城乡园林绿化之需。

苗木是绿化的物质基础,没有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园林绿化用乡土树种就不能满足其在城乡园林绿化应用上的需要。因此,苗木培育经营单位应多培育乡土树种的大规格苗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乡士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上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我县目前在苗木生产中小规格苗木过剩,大规格苗术不足的现状,增加苗木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6 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应用中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寻甸优良乡土树种能在园林上应用的树种资源丰富,有的已成为栽培品种,有的仍为野生树种,且我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因此,乡土树种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6.1以生态学为基础,适地适树。

园林树种选择是园林景观构建的基本工作。在园林建设中应将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当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调查为基础,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的特性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立地类型选择能够与功能区相适应的绿化乡土树种,除了应达到景观要求和色彩效果外,尤其应考虑其生态习性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13],不能为提高乡土树种使用率而盲目乱用。

6.2 科学地引种栽培。

虽说优良乡土树种适应性强,但由于我县立体气候明显,树种的区域特征显著,因此,野生植物引种到园林绿化中,必须尊重科学。首先要调查了解该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主导生态因子满足原则及其对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要求;其次是引种栽培到有不同生态因子的试验地,观察该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是选择适应性强的种类在部分园林中试种,然后是对引种成功的树种进行推广使用。

6.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对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易于管护,还可体现地方特色,此外,适当引进外来景观树种,可以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的需要,但数量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以实现地带性景观与异域景观的和谐统一[14]。

6.4 营造优美景观,兼顾生态效益。

城乡园林绿化为公众提供优美的景观,因此,树种选择时还需从森林美学角度出发,着重优美树形、冠形、花型、花色等指标,强调树种的可观赏性。树种合理配置是形成优美景观的关键,在实际应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群落多样性树种和特色基调树种相结合;短期景观树种与长期群落景观树种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与季相景观相结合[15]。通过这些原则,体现园林绿化的景观美,并可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

6.5 防止滥挖乱采现象的发生。

优良乡土树种在今后的应用中,应高度重视,防止滥挖乱采现象发生。我们都知道,近儿年悄然新起的大树进城现象,一度形成乡村、山区乡土树种滥挖偷运情况,由于采挖移植措施不力,造成移进城里的树木大部分死亡,而乡村,山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今后应用中应引起重视,尽量使用林场、苗圃培育的乡土树种大苗造园。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到野外或乡村移植乡土树种,应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规划设计后,在不影响当地景观,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移植,制定移植树木保护措施,确保移植树木成活。做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后记

本篇论文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得到了寻甸县城乡园林绿化委员会、县林业局及其他部门和本单位同事大力支持,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和指导。在此深表感激。寻甸县适宜园林应用的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其种类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树栋,马晓燕.园林建筑学气象出版社2004年8月

[2]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报告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总体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1991年

[4]江桂湘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11―11、14

[5]秦庆秀唐岱.建水文庙植物景观探讨 林业调查规划2006.3 1(2):24―26

[6]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26

[7]程利霞浅谈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安宁科普网

[8]侯碧清刘克旺王海峰著.湖南野生观赏植物及其园林应用林业调查规划2006.31 (2):140―145

[9]孙晓佳,唐岱,杨秋,等.昆明市岩溶地貌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 1(6):47―5 1

[10]许桂芳吴铁明张朝阳.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146―148

[11]陆杰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建设[J]安徽林业2001(1):25

[12]刘扬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走生态园林之路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132―134

[13]韩铁,高润宏,刘子龙,等.北方城市森林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9―13

第6篇

我们不能无视人类无尽需求所引发的技术替代、产品升级以及专业服务的细化,这个进程也不会存在终点,我们只是对这类业态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而追根溯源,投资应当着眼于未来,但投资的本质却没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对投资成败的判断目前只能用收益率来衡量。因此,当大家热衷于高技术、新应用、新名词的同时,不妨冷静审视一下我们的周边,也许就会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和深入了解,园林绿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去过发达国家的朋友对国外的园林绿化念念不忘,并以此为标准来展望中国城市的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开始加足马力。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一定对周围园林绿化的变化颇为感触,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时,这种感触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城区,更是宛如一个大花园。再观察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时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感受这些变化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市场容量在千亿级以上、具有蓝海特征的行业。

广义上讲,园林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地貌特点和基础种植,将城市按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覆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加以组织和联系,使其构成有机的系统。园林绿化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是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园林绿化行业是具有多种产业特性的综合性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园林绿化一般先由设计师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则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一定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绿化的热潮开始形成,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52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6%。

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的支出也逐年增高。根据以往数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或类别墅为2%-4%。按保守估计,假设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地产园林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724.63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市场容量还将变大。

巨大的园林市场催生出大批园林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园林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制性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纷纷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制的园林企业。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万家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余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250家。

行业特征

由于园林项目从前期项目招标、景观设计、工程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项目维修质保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包方对园林工程结算和园林企业对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商结算存在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运营资金。另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资金实力已成为国内园林企业承揽项目和实施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上述客观情况决定了园林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园林项目的营建主要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园林项目中的软质景观(植物配置)的使用材料主要是花卉苗木。从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看,符合使用规格的苗木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适销的大规格苗木和特色苗木储备量严重不足,致使园林绿化材料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园林项目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园林建筑、亭廊花架、园路小桥、园林水电等)与建筑业相似,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原材料(如木材、钢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上游原材料配套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苗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但目前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依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研究资金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是目前国内园林企业的短板,行业内所涉及的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与材料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风景园林中使用到的花卉苗木,其育种研究严重滞后,野生植物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园林用花卉苗木种类单调,品种单一。此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弱,综合生产技术不配套也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工程技术工艺和其他原材料方面同样也存在技术不配套,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的下游企业为园林景观的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投资建设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政府公共园林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行政区域划分决定了政府公共园林项目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总量已超过1.6万家,但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占比依然很小。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园林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44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中的102家参与了调查,这102家公司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2.1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资产规模为9036万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其资产合计占102家企业资产总和的比例为15.74%;10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09.3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共有5家,5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19.7亿元人民币,占10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比例为18.01%。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风景园林行业相应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城市化建设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不断地索取自然资源俨然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在“十”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生态化,绿化是基础,但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更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园林行业的设计、建设、管理与科研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行业发展。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规模巨大,增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这一规定在房地产用地报建审批环节中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投入,为这一领域的园林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证。

毋庸置疑,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现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家投资的机场、铁路、港口等,将大力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园林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在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新技术和新品种运用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将继续扩大园林行业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而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重点景区景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呈加速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国内的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进行工程施工;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其中合同金额在800万-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项目,竞争较为激烈;合同金额在2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项目,竞争程度次之;合同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项目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很少。

园林绿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工程施工企业亦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因此,目前中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园林的艺术性是园林绿化的精髓所在。随着社会大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园林绿化项目对园林景观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被视为城市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底蕴,项目的艺术成就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艺术造园能力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美化日益重视和改善的意愿,使得行业的发展极大地迎合了社会需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中。该行业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市场容量已经由5年前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陆续有行业内企业成功上市,包括以市政业务为主的东方园林、地产业务为主的棕榈园林以及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也说明该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和经营模式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

投资建议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包括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子行业,其中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为主。市政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政府投资平台和建设单位,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比较大,但是账期相对较长,近期更是出现了BT模式的市政园林项目,但毛利率较高。

地产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有限,但基本都能及时回款,受近来国家地产调控影响比较大,毛利率相对不高。

园林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工程承揽,施工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保养才能移交给建设方。另外,由于国内园林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企业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各个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空间。

就具体企业来看,是否具备一级施工资质和较高级别的设计资质、拥有对应规模的自建苗木基地、能够为客户提供苗木-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第7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扬州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通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与长江交汇于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1′~119°54′,北纬31°56′~33°25′。辖区南北长约 140.1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6 648km2。现辖广陵、维扬、邗江、开发区4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扬州市东距上海300km,西距南京100km,南临长江,北接淮水,宁通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并驾齐驱纵贯南北,为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1林业资源概况

扬州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自然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地带型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扬州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总计有479种,其中木本植物203种,草本植物220种,水生植物5种。近几年来,扬州林业发展迅速,成片林从2.67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5.47万公顷,增长了1倍多。活立木蓄积从300万立方米增加到324万立方米,增长17%。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达1 300km,增加了1倍,造林面积达1.3万公顷,四旁植树6 500万株,初步实现了绿化、香化、美化的有机统一,森林生态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森林资源现状

2.1森林资源数量状况

2.1.1林地面积。根据2006年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结果: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4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1%。全市林业用地(林地)中有林地6.30万公顷,占83.8%;疏林地0.08万公顷,占1.06%;灌木林地0.52万公顷,占6.9%;未成林地0.80万公顷,占10.6%;苗圃林地0.56万公顷,占7.4%;无立木林地0.04万公顷,占0.5%。有林地中乔木林5.40万公顷,竹林0.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10%,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4.8%。

2.1.2林木蓄积量。全市活立木蓄积量324.25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209.87万立方米,占64.7%;疏林地蓄积量0.28万立方米,占8.5%;散生木蓄积8.22万立方米,占2.5%;四旁树蓄积105.88万立方米,占32.7%。竹林总立竹量360.6万株。林分蓄积量中商品用材林蓄积量1.50万立方米,占71.6%;生态公益林蓄积量59.55万立方米,占28.4%。

2.2森林资源质量状况

2.2.1林权结构。森林面积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0.32万公顷,占5.8%;集体5.20万公顷,占94.2%。森林面积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0.20万公顷,占3.62%;集体1.16万公顷,占21.01%;个体4.12万公顷,占74.64%;其他0.04万公顷,占0.73%。

2.2.2林种结构。按《森林法》规定,把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简称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扬州全市森林面积中,防护林为1.12万公顷,特用林为0.28万公顷,用材林为3.80万公顷,经济林为0.20万公顷,随城乡水平的普遍提高,薪炭林已不复存在了。全市森林各林种面积比例见图1。

2.2.3树种结构。扬州地处北亚热带,植被以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乔木林中主要优势树种有杨树、柳树、刺槐、水杉、池杉、黑松等。主要优势树种分布面积和蓄积见表1 。

2.2.4龄组结构。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过程及经营利用的方向不同,乔木林按年龄阶段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据2005年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扬州全市幼龄林面积3.04万公顷,蓄积54.756万立方米;中龄林面积1.48万公顷,蓄积89.42万立方米;近熟林面积0.52万公顷,蓄积45.22万立方米;成熟林面积0.32万公顷,蓄积20.49万立方米;过熟林没有分布(见图2、图3)。

3森林资源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3.1持续增长,林木生长量逐年增加

建国初期,全市森林覆盖率只有0.28%,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造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林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九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近几年,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和建设高效生态林业体系为抓手,加快城乡绿化步伐,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十五”期间,通过丘陵岗地植被恢复、生态防护林营建、经济林茶果的发展和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构建,初步建成了功能齐备的森林生态网格体系,全市森林资源实现了倍增,为扬州林业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从总体趋势看,扬州市森林资源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3.2森林资源总量相对贫乏

扬州市林业资源虽然持续增长,但总量仍显不足,相对于当前经济生态建设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江苏省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而扬州市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见表2)。

3.3人工林为主,纯林比例过高,生态功能低下

扬州市处于比较适宜人类生存的长江沿岸,农业开垦较早且土地开发程度比较高,加上历代兵戎战乱,曾有过的茂密原始森林几乎被破坏贻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森林资源得到了质的改善,但也造就了以人工林为主的整体局面。而人工林中杨树纯林面积达3.32万公顷,占有林地总面积的60.14%,杨树活立木蓄积13 878万立方米,占林分总蓄积量的66.13%。树种单一,纯林比例过高,林分结构简单,导致林木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整体生态功能低下。

3.4林龄结构不合理

按照法正林理论,森林中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的面积比例以各占1/3为宜,蓄积量1∶3∶6为合理才有可能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扬州市森林资源中,3种龄组面积比例为3.5∶1.75∶1,蓄积比例为1∶1.6∶1.2。可以看出扬州市近几年造林成果显著,但其林龄结构不很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以保证森林资源稳步健康的发展。

4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只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人类创造一个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环境。扬州市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很高,自然环境承载力较重,人均拥有森林以及人均拥有绿地都远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林业是扬州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2006年扬州市喜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在肯定扬州适合人类居住方面努力的同时,对照国际同类型城市,扬州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平衡区域绿量绿质布局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目的是要打造“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生态城市;用现代生态理念、城市森林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名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巩固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的同时,创建绿色和谐新扬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1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现代林业生态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统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尽快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依法治林、人才兴林为保障,建设生态效益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高效安全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和谐友好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到2010年扬州市域森林面积达到7.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

4.2合理确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

根据扬州市目前林业资源的区域分布现状以及资源量质的整体情况,合理确定其发展规划。地域上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沿线林带为骨架,平行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和沿江浅滩湿地为二带:长江沿线林带――以长江为骨架,以平行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安大路绿色廊道和沿江浅滩湿地建设为依托,以宁通高速、宁启铁路等绿色通道完善、淮江高等级公路绿化为补充,建设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经济林体系。根据扬州地区水系繁密、交通发达的特点,结合农田林网的建设,完善水系林网和道路林网,使林业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农业安全优质生产得到生态保障。在西部丘陵岗坡地和里下河地区,重点利用木材加工业,带动速丰林基地的建设,发挥特色水果的优势,大力建立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发挥区域内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大力引导林业向三产延伸,不断提升林业文化内涵。

4.3以建设林业工程为切入点,推动林业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森林全部价值的永续利用,森林的林龄、结构、林木活力、动植物种类等稳定平衡的状态延续。单纯的植树造林与维持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要以林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扬州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重点工程,即是森林建设、丘陵岗坡地森林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绿色通道等四项生态工程及林板纸一体化建设、特色经果林建设、花木产业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等四项产业工程。

4.4完善林业发展保障措施

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得以实施。林业的三大效益才能得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提出以下措施,以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

4.4.1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是林业建设的主体,明确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加大投入,建立起林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4.4.2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坚持森林资源采伐消耗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林木采伐管理; 进一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资源产权,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林业产权合理流转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产权畅流;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严格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办理程序;建立森林资源地理监测系统和森林资源档案,加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4.4.3科技兴林,壮大市、县、乡三级林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培训发展主体,提高林农的生产水平。建立健全各类树种培育标准、栽培标准,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成果。通过外引内联、培训提高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林地、林木资源的数据管理,建立省、市、县联网的林业数字监管系统。

4.4.4依法治林,加强法制培训,提高各级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依法管林,规范征占用林地、林木采伐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森林植被恢复等项费用的收缴制度,加大对乱砍滥伐森林的打击力度,真正实现依法治林,依法兴林。

5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江苏省志・林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

[2] 张红玲,孙成明.基于GIS的扬州市数字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5):114.

[3] 陈永国,马永贞,胡长寿,等.大通森林资源状况及发展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06(2):40-41.

[4] 陈金章.光泽县森林资源现状与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宏观经济・引进与咨询,2006(5):53-55.

[5] 张福庆.森林旅游资源利用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7(4):22-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