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学年总结

会计学年总结

时间:2022-09-11 13:0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学年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学年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 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 “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 “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 “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 徐 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第2篇

一、案例教学应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目前所进行的案例教学一般来说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将课堂讲授(教师准备案例和对学生分析与报告内容的点评等)、讨论、实验(学生实际操作)和习题(撰写分析报告)等教学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需要进行分析的案例内容,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报告以及讨论后要对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这些工作都是与课堂讲授有关的内容。成本会计学案例分析中有的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与复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计算与复核),撰写分析报告,所做工作类似于学生做习题和实验。学生就案例作分析报告和问答是讨论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的深化发展应是将课堂教学形式与现场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到企业单位实地调查和实习,收集第一手资料,编写企业单位的成本会计案例和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门实习或学年实习条件下采用比较合适。

二、案例教学应注重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一般是在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成本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进行案例教学首先是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才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案例教学的知识检测和巩固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通过学生的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对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从而在教师讲解点评时予以及时纠正,加速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方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案例教学第二部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分析报告的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制作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将实务案例与理论研究案例相结合

目前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实务案例,即联系实际编选的有关成本核算和计划、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关文献中谈到的理论案例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反映实务的抽象性案例,这些案例接近于习题,从涉及的成本会计实务内容上看应归于实务案例。也就是说现有实务案例可分为抽象的(理论性)实务案例和具体的实务案例。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没有或较少采用理论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笔者认为,在大学的成本会计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就有必要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教学内容。理论研究案例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展情况确定的,如结合成本概念、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学内容的介绍,选择一些与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学生可以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把握相关研究的动态,紧跟成本会计学术研究发展的步伐。

从过去的教学情况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兴致和欲望,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上加以积极引导,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价值的。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视角的扩展。根据上述认识,在教学案例的编选上可以编辑有关成本会计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献作为理论研究的案例。在理论研究案例的编选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四、编选成本会计学案例要与课程内容、实际工作及互联网相结合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师就应做好案例的编选工作。在有关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实务案例的编选上,笔者认为,所编选的实务案例应注重与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和互联网紧密相结合。

首先,编选的案例要反映成本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前后教学内容。由于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习题和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编选的实务案例,要能反映学生在所学内容基础上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成本核算板块的内容后,教师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方法,从成本核算的实务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错误和提出修改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学过内容的认识,提高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其次,在编选案例时,要注重将实务案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案例应反映企业单位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行业覆盖面要宽。一般来说,现有实务案例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采掘、电力、化学、冶金、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和轻工业的成本会计案例,根据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有关内容,有关案例的编选还可以扩大到农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业、文化业和其他行业。在编选实务案例时,要注意收集现有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去企业单位参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整理间接与直接获得的资料,形成有特点、有具体数据的文字案例。编选案例时还可与实际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接地气。除了编选文字案例外,还可利用到企业单位参观、调研的机会制作一些视频案例、语音案例和拍摄一些企业单位生产经营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图片。文字案例与图片、视频、语音形式的案例相结合,在运用中使学生能更为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案例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案例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单位的成本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开,因此,所编制的实务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成本数据就不可能与案例单位绝对相同,这也是成本会计学案例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第三,在编选案例时,除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外,还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的成本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成本控制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新闻报道资料和证券市场披露的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信息,这些报道资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业面临的成本危机和应对、企业单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内容,这些报道和披露信息生动、具体且有一定深度,比较适合作为案例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一些知名企业单位成本管理成败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学生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确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处的。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获得一些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将实地调研资料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料相结合,形成更有价值的实务案例,充分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互联网下的案例教学将是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五、要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学组织工作相结合

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不会太多,因此,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以保证案例教学能有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学组织工作中,教师要整理好文字、图片和视频案例、实务与理论研究案例,明确每一个案例使用的目的、确定案例分析、报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时间和内容安排,划分案例分析的小组并做好分工。在向学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务时,要阐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复习已讲授的有关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划分小组,由每个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学的安排,是由各个案例分析小组组织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准备好报告的幻灯片(PPT),并由各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案例分析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报告后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根据报告的内容提问,由作报告的同学回答提问,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决问题外,还包括类似习题和实验的计算和复核工作。每次下发的案例有若干个,每个小组都对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每个小组只对其中的一个案例做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报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可能对报告的案例分析报告提出讨论的问题。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报告,可采用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安排部分学生进行报告,也可由对有关问题有一定研究兴趣的学生自己报名进行报告。

事后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是由教师对学生报告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案例教学实施的情况,检查案例分析是否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对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案例教学内容以及对有关安排进行必要的调节。通常情况下,对成本核算的案例可以给出比较确定的答案,但对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会计内容,可能有多样性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3篇

一、会计学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传统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的问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忽略学生的自身特点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托专业建设、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定特色;完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满足社会需求、发挥相对优势、培养会计人才的道路。

根据上述要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会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要任务,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方法、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三大原则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本着“目标导向、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原则,抓住时机、顺应社会需求,明确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会计学专业的特色。

(一)目标导向

目前,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普遍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同质性问题。高校如何合理定位,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至关重要。综合以上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办学目标,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等调查,相关专家的指导,该校确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并以此推进会计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二)突出特色

在追求特色的时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何建设自身的专业特色,是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应当本着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的原则,及时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托同济的办学特色和资源积累这些相对优势,充分挖掘会计学的专业优势。

(三)服务社会

一所高校的发展、一个专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需要重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独立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培育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才,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是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则。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充分考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

三、会计学专业建设六大要素

会计学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知识体系和教学管理程序。通过对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该校梳理和架构出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如下页图1)。在此框架下展开会计学专业建设的6大要素:即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评价与反馈。

(一)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制定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一是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纲领性指南,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二是紧扣培养目标,制定和修订了培养方案,该方案注重科学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素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竞争力课程、职业岗位特色技能课程三个模块改革会计专业计划内容,体现培养方案中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四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由会计系主导制定动态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改革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积极梳理与建设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与修订会计学类教材;积极推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1.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素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得以养成。会计学核心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会计岗位能力入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课程;二是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的培养课程;三是税务能力的培养课程;四是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课程。

2.专业教材改革。该校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教材改革,结合学生特色编写特色教材。例如会计岗位进入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会计学基础》由系主任带领会计学任课教师进行改版修订,并已配套编写完成《会计学实践》《会计学案例》《会计英语》和《财务管理》等教材,使用以来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

3.教学方法改革。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输入式的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会计学专业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动因,探索式的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专题讲座、团队作业、口诀、手势、模拟教学、考核方式探索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该校推行“一听一评”制度,即督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每学期全校听课达到300―400门次数,其中听取本专业教师课程的覆盖率达50%左右。同时每学期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接受程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师资培养

会计学专业由系主任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会计教研室团队成员,根据专业特点,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特色课程,逐步建成以名师或老教师为带头人,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专业教师每人均熟悉3―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至少承担2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以“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该校先后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邀请企业人员进校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会计系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通过各种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参观考察、外出培训、学术访问等活动,与企业、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每次培训或实践之后,直接参与的教师在定期的教研室会议上汇报,供其他教师学习并讨论。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引导会计学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并且,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比赛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在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教学教改项目。目前共有12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浙江省厅会计学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四)实验室建设

根据培养需要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主要拥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虚拟实习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ERP沙盘、营销之道等实验室,以上实验资源贯穿会计岗位进入能力、会计职业业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和会计岗位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主要满足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校企合作

为了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分散在各地的企业、银行实习基地以外,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专门与上海、嘉兴的9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认知培训、技能培训等实训机会和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毕业生就业、教师挂职锻炼提供机会。仅2014―2015学年,上述实习基地就为2011级150名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若企业需要,学校也可为企业员工短期或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提供学校的教学场地、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等教学资源。

(六)评价与反馈

为了有效推进会计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控制制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会计专业的建设活动。定期进行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内容、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收集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监督会计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及时修正培养模式或培养措施。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级会计学教学改革会计人才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杨良(1968-),女,陕西宜川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制度与税制;蔡璐(1983-),女,吉林吉林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资产评估;孙雪静(1976-),女,河北徐水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河北燕郊101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1年科研启动基金立项课题“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NCSRF2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3-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会计制度改革,社会迫切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型的会计学专业人才,高校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笔者认为,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就是把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反映社会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经济头脑、法律观念、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培养具有会计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理财、审计、会计等实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级会计学”课程综合反映会计学专业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随着本科培养方案的调整,课堂教学学时也在减少。这些因素都是会计学教学急需重视的问题。基于独立学院以培养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应完善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既让学生学到有关会计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又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独立学院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需在教学体系设置、教材建设、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支持、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高级会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高级会计学”课程基本上套用公办院校的做法,采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完全一致,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很难满足培养精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要求。以上问题对“高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都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在本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做如下工作:

1.随着环境的变化定期修改教学大纲。目前采用公办院校的教学大纲,不符合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针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化、社会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等情况,应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据此对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和修订,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使其符合当前独立学院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2.建立课程教学讨论制度,做好与之相应的定位与衔接。“高级会计学”课程如果定位不准确,将会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上产生冲突。“高级会计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进行延伸的一门课程,是对企业会计中的复杂性业务和一些特殊性业务进行反映的一门课程。在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应建立定期教学讨论制度,同时应与担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经常流与讨论,更好地协调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安排。

3.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教材。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和思想的资料,所以选择教材非常重要,教材优秀也是教学效果成功的一部分。完善的课程体系还应包括习题、试题库、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辅助资料等。教学课件是在教案的基础上,由课程主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随着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改进不断进行课件修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黑板,以多种形式展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辅助资料是除了教材、习题、教案等以外的相关学习资料,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课外的一些阅读资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使本课程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级会计学”这门课程实用性较强,其内容要随着会计制度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我国会计制度一直处在不断改革的变动之中。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和会计制度的变化,独立院校也应不断调整和补充“高级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受原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的影响,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使会计教学不受制度变化而处于被动状态,应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在教学中应重视对相关理论的阐述,尽可能介绍国内外不同的学术界观点;同时注重对会计处理方法基本原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来说明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上述教学内容的改革,比较符合独立学院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判断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高级会计学”课程教材的建设

教材要满足人才培养在能力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需要,对于本课程的教材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教材。如果教材选用不当,将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学习“高级会计学”课程会感到很吃力。大部分的“高级会计学”的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现有“高级会计学”教材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会计账务处理内容多,学生难以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编写一套适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高级会计学”教材尤为重要。

2.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针对教材中各章内容,应安排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习题,包括客观题、理论思考题、实务操作练习题和案例讨论题等。通过各种类型习题的练习、实务操作、案例的研究、讨论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四、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

目前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没能给学生创造会计实务操作的机会,不符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加以改革。最好是通过校企合作,使会计学专业学生参与有效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巩固会计学专业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使会计学专业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会计学专业的技能,对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水平,培养会计学生解决会计实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会提高学生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独立学院“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环节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很重要。会计学技术性较强,需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于现实中的会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被动。应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同时还应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合作意向,为学生在毕业之前提供实习途径。

实习基地的建设对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习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使专业知识得到检验和巩固,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各项活动,这对于学生就业也将起到有利的作用。

五、加强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目前本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具有实务经验、高学历及出国进修访问经历的教师人数极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方面的现状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学院会计学专业重点课程群的奋斗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培养方面,应采取多途径,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培养会计学专业教师。同时,重视课程的团队建设和梯队建设,使教师个人成长、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俱进。具体来说,师资的培养应采取如下途径:

1.建立听课制度。本学院对听课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安排相互听课,这一措施使教师受益很大,教师听课后的总结、体会对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各种学术动向,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同时获得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3.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提高,对教师的素质、学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极少,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4.定期举行教研室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召开学术研讨会、课程教学讨论会、交叉听课后的座谈会等,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科研情况和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共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教师参与会计实务操作。鼓励教师每学年进入企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务操作,取得一定的会计实务经验。

通过上述改革,不仅可以促进本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还可以培养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团队,更重要的是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拓,张樱,陈秀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4(3).

[2]陈希.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3]刘永泽,孙光围.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与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定位

独立学院是中国2002年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独立学院定位为三类本科,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社会的需要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会计专业人才近年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因此招聘时要求数年的工作经验,换句话说要求应聘者无须上岗培训就立即能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事实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中国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机关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考察上述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仍然侧重理论培养而对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不够,这种目标模式事实上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本科会计教育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实用性、创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质特征。其中实用性即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相应也应成为会计专业教学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标。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2]。

三、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中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每学期从理教课时中取出3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第7学期用整个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构成了培养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是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专业、了解专业,为以后专业学习进行铺垫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热情。为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我院会计学专业经过精心安排和经验总结,采用了“专业导论+专业资料查询分析+小组讨论发言+基础常识”的模式。新生入学第一周,就针对还在军训的学生进行两个课时的专业教育,使之了解我院会计专业的培训方案、三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专业称职证书等。经过一学期《初级会计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了会计基础常识这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诸如各种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外来原始凭证并掌握如何填写,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凭证的种类、编制要求和常设项目,熟悉各类账簿各类及其各自的作用。专业资料查询的内容有:专业特色及定位、行业状况、法规变革、各种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试、就业趋向、考研定位、会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学生自由结合组队,按实习内容分模块收集资料,在规定的时间每组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相关内容的观点,指导教师当场点评并给予成绩,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习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手写实习报告,写出心得体会。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发言稿件及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准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未来学习、就业的方向。

2.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是会计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课,是学生接受会计实验的第一步,学生主要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更正错误、试算平衡、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的实务工作。实习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结合刚学过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程序,掌握实际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精神和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财会部门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

3.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中的资料为建账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实现手工账的业务,并与手工账实训流程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使学生对电算化的优缺点有一直观的认识。在掌握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能够处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以能够独立操作该软件系统为最终目标。

4.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实训模拟中学习和认识ERP沙盘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直探经营本质,要求学生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经营和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分别做出发展战略、生产、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决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识。

5.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是综合的、全面的,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他们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单位的所有会计工作。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完成后的实践,主要是配合会计教学的需要,从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到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学、税法等知识,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财务报告的分析等,通过对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模拟练习,既可扎扎实实掌握会计实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

6.网络创业实训。《网络创业实训》是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模式而设置的实训环节,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通过本实训,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复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训的宗旨在于: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的项目中去,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一流的全真的实训环境。

7.财税会计综合设计。财税会计综合设计是我院从2008级才开始试点进行的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实训内容为:选择一家一般纳税人的制造企业的3个月的业务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每人为一个单位,用12周的时间,分别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综合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等工作,使学生掌握会计各个岗位在企业的具体任务。之后是为期4周的企业岗位实习。

8.毕业实习。虽然在模拟情况下进行了综合设计的实习,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为弥补模拟实习和实地实习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程度,在毕业学年共安排8周的时间,赴校外进行全方位会计实务实习。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在毕业班中开展三方人才定制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四、展望

一个地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取决于该地区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程度。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利性期望、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落到实处,其方法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外部企业资源平台的扩展,我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进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博迪.从实践教学环节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3] 齐伟超.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7,(6).

第6篇

关键词: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所倡议的课程模式,包括三个部分:(1)技巧;(2)知识;(3)专业操守,这个模式已为北美很多学校所采纳。在会计教育较发达的香港,一些会计教育研究人士建议,应建立一套最低的共同知识体系(CBOK),以此作为各个学校构建和修订会计课程体系的指南和准则。CBOK包括五个部分:(1)必修工商管理科目;(2)必修会计科目;(3)选修会计科目;(4)通识教育科目;(5)自由选修科目。

我国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对会计学专业提供了一套主干课程,基本类似于美国的知识类科目和香港的必修工商管理类科目和必修会计类科目,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最低共同知识体系。在这个前提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具体方向、课程联系与衔接、扩展与拓深、课时安排、实践环节等都可以自主确定,这就为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改革会计教学模式下,我国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1.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新事物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探索其所以然,并且有不断更新知识和增强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才千,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具有较强的适应科技知识更新的专业转换的能力。美国半个世纪来一直进行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改善知识结构。其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20世年50年代为20%,70年代增加到70%,而专业课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世年50年代为45%,70年代己下降到20%。这是实施“通才”教育的结果。当然,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不是走极端,忽视专业课程同样是错误的。目前美国一般性大学已有向专业教育回归的趋势,各地的文理学院又开始减少基础课程。

2.按照会计“通才”教育的要求,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在高等教育中的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各专业教育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均相互渗透,互相关联。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开设综合性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可开设诸如“比较会计”、“比较财务管理”等综合性课程。

3.从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出发,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开设较多的选修课程。目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各个学校相差很大,选修课多则占40%甚至40%以上,少则在10%以下。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与教师的特长,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使之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要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规格与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根据会计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科目设置应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融入整个会计课程体系。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该开设课内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集中性实践教学除安排认知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专业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环节外,还可开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实验、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实验等选修课程。要按照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主干专业课实验和专业选修课实验四大实验模块,形成基本专业能力训练、核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二、增设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1.根据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开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方法论课程,如会计研究方法等。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知识的前沿,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可开设诸如学习方法论等选修课程或讲座,以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消化、理解、吸收和分析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为崭新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2.适应会计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会计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3.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设学生自学课程。通过开设自学课程,除了可以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扩大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南京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了必读课和选读课,必读课有农业概论和美学概论;选读课是一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红楼梦、老子、论语、孟子、齐民要术、三国演义、尚书、诗经、社会契约论、史记、孙子兵法等20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在指定的选读书目中选读一些课程。这两种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是以自学为主,但要通过考核获得规定的学分。必读课和选读课旨在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其课程内容既强调了加强美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突出了农业大学的教育特色。在建立会计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南京农业大学的做法。

4.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开设一些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开设学术讲座课程是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许多选修课程都可以采用讲座这种形式,既节省课时,又增加了教学容量。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例如,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断出台,不断修订。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很难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学生不能及时了解会计改革的最新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开设反映会计改革动态的课程尤为必要,课程名称可以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该课程比较适合采用讲座的形式跨学期授课,在毕业前进行统一考试。此外,还可开设新兴会计专题、财务管理专题等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

三、优化整合会计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1.要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会计教学内容。会计是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经济政策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变革等,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冲击,进而引起会计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表现得尤为突出。

会计教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客观上要求会计教师紧跟会计改革步伐,充分掌握改革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即教学内容要以经济发展及会计改革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探索能力。特别是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先进性。要广泛吸收当前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中的新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密切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情况,在会计理论等课程中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3)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分明的整体,这个整体既要保持各学科自身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又要体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启迪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内容可删繁就简,关键问题要阐述透彻,有理论深度。讲授时不是平铺直叙地将现成结论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而要把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交待清楚,向学生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要根据系统科学原则,整合会计教学内容。目前,有些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例如,关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上是基本业务属于中级财务会计,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但哪些业务属于特殊业务,认识不一,分歧很大。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为例,其性质就难以准确认定。有的学校借鉴了原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的做法,将它们分别作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尝试,可以较好地避免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或推诱情况。另外,在目前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高校分别开设了《施工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等选修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其实完全可以将其合并为《特殊行业会计》一门课程,或者开设《行业会计比较》课程。

四、总结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性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D]. 湖南大学,2007.

第7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国际比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早、成熟度高,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教育目标,它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是该领域方面具有一定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归纳总结了他们在会计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可以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找出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一、国外会计教育的特点分析

1、美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1)会计教育的目标

美国是会计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会计教育仍承袭英国的师徒制。在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大学开设的会计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紧密相关。到1950年,美国会计教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起会计专业,但是会计教育的重心仍是为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准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大公司经济权力的空前集中等环境因素,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发生严重背离,会计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1989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e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简称AECC)成立。1990年9月AECC在《会计教育的目标》(Obi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Lire-long leaming)的技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不可能传授职业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所有知识,但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技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8年1月31日美国商学院联盟(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简称AACSB)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目标应多样化。目前最盛行的会计教学目标为:专业胜任能力、沟通技能、团队技能、道德规范、企业管理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会计人员能全面分析事物的各个因素,并不断进行反思,实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或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美国,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给会计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总能培养出符合会计职业界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美国会计教育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会计教育状况公报》中强调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各大学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应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名称可以叫《会计学导论》。它主要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会计入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2、英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在会计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会计专业多隶属于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会计通常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设置专业,很少设置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英国本科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每个学年均包括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经常开设一些课时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人士讲授,开拓学生眼界。

(1)会计教育的目标

英国各大学会计专业都会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规定的质量框架下,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应知应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道德修养教育。认知和智力技能主要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核心和转换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务操作能力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主技巧。

(2)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重视会计入门教育。英国大学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大学一年级都开设“会计入门课程”,该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会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经济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的概念,日常经济生活中需要掌握什么会计知识。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会计专业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学习、如何选课等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文章。

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完美衔接。从1854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获得英国皇家特许资格至今。英国的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英国有六大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I)、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简称CIMA)、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协会(简称CIPFA)。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组织考试,一般考试科目达十几门之多。例如,要获得特许会计师(ACCA)资格,必须通过涵盖了财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十四门课程的考试。

许多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时,同时能免试多门特许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程。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证书通常是进人大公司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通行证。英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常与ACCA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调整而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在ACCA的14门考试课程中可免试8-12门课程。

“三明治”课程体系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英国大学允许学生休学整整一年或两个半年到企业兼职,即工作实习(Placement)。由于实习期长,企业也很愿意招聘兼职学生。“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被形象地喻为“三明治”课程。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又缩小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3、澳大利亚的会计教学方式

澳大利亚大学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方式丰富多彩,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课程计划”(suerect Program)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体规划。在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必须运用网络资讯及多媒体设施向学生“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参考文献、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评分标准等内容。强调学生应如何安排与管理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以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澳大利亚会计教学以课程学习为主,安排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授课、小组讨论(rutofi Questions)、课堂练习与辅导。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授课”的纲要内容可在网上下载,教师着重讲授课程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及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小组讨论,是学生的必修项目,教师每周都在网上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或列示在“课程计划”的表格中。学生们必须在“小组讨论”课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各准备一份答案,按时交给辅导教师。讨论交流时,学生除了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外,还要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也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述。“小组讨论”强调分享思想和相互理解,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练习与辅导阶段,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老师的任务是随时为学生解惑。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二、国外会计教育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1、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并没有达成统一权威的认识。根据美国的经验,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会计教育界应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由于我国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弱,很少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没有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的权利。会计教育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凭自己的感觉单方面制定的。因此,我国应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经常向学校提供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

(1)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设置课程体系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早期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团体(如ACCA)资格考试紧密挂钩。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可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将会计理论教育定位于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并为学生将来完成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做准备。简言之,高职会计教育应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着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英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是聘请会计职业界的专家来讲授,他们的讲课贴近实际,讲解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可以迅速拉近学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距离。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体系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让会计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企业财会部门实习,直接向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实务知识和工作技能,逐步完成由学生到会计职业人员的转变。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不愿接受会计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习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共性问题。

(3)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英美国家都非常重视“会计入门课程”,这一做法值得模仿。来自普高的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一般知之甚少,如果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一门《会计学导论》,介绍会计的历史、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学科的知识框架结构、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律等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积极尝试澳大利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逼迫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学生经常大胆地发言回答各种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迅速提升,课堂气氛也会渐渐活跃起来。学生当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当配角了,在知识的传授上就不要面面俱到了,只需讲解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沿着正确的道路思考问题,直至取得正确的结论。

4、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计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会老,学过的知识也会过时,因此,我们必须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会计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在漫长的会计职业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6):60-65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3]陈曼,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2010,(03)(下):152-153

[4]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思考U],改革与战略,2004,(08):66-70

第8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管理人员运用会计信息完成受托责任和进行经济决策,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现实,高校需审时度势,改革会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

(一)文献回顾以往的文献大量集中于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教学的冲击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文献认为应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余伦芳(2000)指出应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解决教学方法雷同的问题;郭艳龙(2005)提出虽然案例教学有助于改变以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但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同时需注意案例教学的负面作用,他还指出采用历史学和法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叶映红(2009)总结广西高校的会计教学发现存在三个普遍问题:授其然不释其所以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截然分离;忽略应用相关知识。该总结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学生素质培养上,文献强调了会计教学中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同时应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指出在会计教学中提高MBA专业素质上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照搬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另一极端认为MBA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教授阅读报表;也有文献通过理论论述或问卷调查方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诚信教育问题(邱吉福和高绍福,2005;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李名威、张玲和刘梦岩(2009)则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心向诱导教学法、搭建支架教学法以及实践体验教学法等会计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会计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会计职业能力。

在外界环境变化对会计教学冲击方面,近期的文献主要讨论了新准则的影响。刘永泽和孙光国(2008)解读了新准则体系,从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会计教学观念的更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孙浩(2009)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专业教师、学生专业应变能力的培养,二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他从改进现行教学方法、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等院校提高会计教学效果,既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求创新,又需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适应经济环境需求,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效对接。总结上述文献,笔者发现:近十年(文献自2000年~2009年)间,调查性研究或总结性研究的会计教学问题大致雷同,改进建议亦基本类似,普遍性问题仍存在;在研究视角上,上述文献的调查对象为在校生(余伦芳,2000;祝素月,2008;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对教师未做专题性调研。

(二)研究问题根据文献回顾,结合教学实践,在问题及建议两者明确的条件下,为什么类似的会计教学问题仍存在?是否其他因素导致了症结所在?本文以高校会计学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研究认为:一方面,在高校教师晋升中,特别在职称评定上,与科研相对比,教学考核难于量化,很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这一激励因素是高校教师在会计教学上重科研、轻教学的主要原因,使得高校会计教学问题长期存在,改进措施很难落实。

二、高校会计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根据文献总结和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针对我校会计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教学调查共回收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占回收问卷总量的95%。36份问卷回答了选择题,23份(近2/3)问卷回答了问答题,13份(1/3)问卷未回答问答题。以下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激励机制三个视角展开分析:

(一)教师素质从提高教师素质寻求提高教学效果是本问卷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问卷主要从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教师工作状态和提高教师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教师整体素质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整体素质高,18份问卷回答整体素质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超过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在教师师德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师德高,17份问卷回答师德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近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师德状况较好。综合上述结果,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师德素质较好。

(2)教师工作状态与原因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工作状态方面,13份问卷(1/3强)回答目前工作状态好,23份问卷(近2/3)回答目前工作状态一般;在工作动力方面,23份问卷(近2/3)选择了教学热情和动力来源于做人原则;在目前状态的原因方面,20份问卷(近6成)选择学校的激励制度使教学不受重视,7份问卷(近2成)归因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没有兴趣,另有9份问卷选择了其他原因。综合上述结果,当前造成教师教学工作状态不准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激励制度存在偏差,使得教学不受重视。

(3)提高教师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超过2,3)回答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科研型大学,我校重视应用性,针对新进教师实务知识相对缺乏的特点,问卷中设计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途径为去产学研基地(或实务界)锻炼,21份问卷(近6成)表示认同,13份问卷(超过l,3)表示应该视个人情况而定。有1份问卷特别补充指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缺的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综合上述结果,在师资队伍中,需要学术大师和专业带头人,同时,专业技术骨干的作用不可或缺,提高素质同时也离不开创新型团队的建设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素质教师如何评判转型过程的高校学生素质是本问卷的另一重要内容。笔者从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学生素质构成和提高学生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学生诚信素质方面,2q份问卷(近8成)回答肯定学生的诚信素质,6份问卷(1,6)回答学生诚信素质一般,1份问卷回答学生诚信素质差;学生专业素质方面,8份问卷(22%)回答专业能力高,27份问卷(3,4)回答我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一般,还有1份问卷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差。综合上述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诚信素质,但专业能力尚待提高。

(2)学生素质构成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学生素质5个方面的选项: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研究素质,题干设计为单选题,本意是找出最需要的一个(单项选择),实际选择时,调查对象还是进行了多选,这也说明了一个普遍现象,目前提高学生素质是综合性问题。

(3)提高学生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教师回答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自我约束力,人格培养,指引人生方向;大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能力;大学生教授方法论,中小学教授知识。综合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高校教师会计教学需加强引导,进行方法论训练,学生自身需提高自学能力,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激励机制问卷从教学重要程度、薪酬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和教学标准工作量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I]教学重视程度调查。根据36份谪查问卷的数据统计,17份问卷回答我院对教学足够重视,15份问卷回答不够重视,3份问卷回答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有l份问卷认为很不重视。通过上述结果,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有人认为很不重视,这说明需加大教学重视程度。

(2)薪酬分配机制调查。根据3鲋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激励程度上,11份问卷回答我院目前分配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聪明才智,24份问卷回答目前的分配机制一般,有1份问卷未做回答;提高激励措施上,一方面问卷回答认为需要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实行量化管理,提高课酬;另一方面在晋升职称问题上回答目前只考虑科研的现象突出,应考虑教学因素。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发现激励机制上的不完善是造成会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3)教学管理问题调查。该问题在问卷中为多项选择题,同时列举了6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清晰;教学管理决策不科学不透明;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效率较低;教学资源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所有样本均对6个问题进行了选择,说明这6个问题在教学管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量份问卷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合理,工作量计算不合理。专业课大班化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挫败师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另一份补充内容为"32作量标准不合理,专业课(主干课)教学小班化”,两份补充意见均强调了量化教学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

(4)教学标准工作量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70%以上)回答目前的标准工作量太多,7份问卷回答正常,1份问卷未作回答,还有2份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不合理”,另一份补充内容为“不能简单地讲,因为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不合理,比如学年论文1个学时,而上2节大班课就3.6个课时”。这两份问卷的补充内容与教学管理问题的补充有异曲同工之妙。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到基本结论:教学工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晋升职称和课酬分配等问题上未受到公平待遇,教学标准工作量不尽合理,教学管理效率不高,使得目前的分配机制影响了教师积极性。

三、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等原因之外,尚需从激励机制层面上创新,改进会计教学效果。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管理层需制定重视教学的措施,加强制度引导高校会计学教师的素质比较高,重视教学的措施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校需要在管理制度上提高教学激励,如晋升职称过程中加强对教学的考核;另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改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况;此外,也要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总结凝练科研问题,形成科研成果,形成教研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教师需增加非会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高校会计教师不仅需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也需丰富非会计专业知识,特别在国际趋同大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交叉运用法律、税收和财务等诸多学科知识,如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询问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问题,为什么“先进”的工具,会变为金融危机的“原罪”呢。回答类似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对金融工具、资产定价等财务理论耳熟能详,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9篇

在学校、学院里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我班除顺利完成了本学年的学习及其他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不少佳绩,为使今后的班务工作更好开展,特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情况分析

我班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现有班级成员四十七名,其中男生两名,女生四十五名,班委十人。这学期我校为迎接创建升本对宿舍进行了调整,女生由三号公寓调到一号公寓,男生由四号公寓调到五号公寓。并且把原来的八人间改为六人间,住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避免了原来宿舍太分散通知不及时的情况,同舍关系更加和睦。我班有一人校学生会并担任创业实践部部长一职,所有同学均加入社团,还有部分同学担任社团活动负责人,各项工作积极,表现优异。

二:健全班级组织,争强凝聚力

学期伊始,我班同学就对各班委做了相应的工作测评,并对班委成员做了部分改动。各班委间既要详细分工,又要紧密结合。在班级制度上,严格执行班规,要求同学们做到的,班委成员自己首先做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时常会受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定期召开班会、班委会,鼓励同学们提出对班级有益的建议,及时找到不足,凡事务求民主公开,总结经验更上一层楼。

三:紧密围绕创建升本,扎实开展班级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1、学习方面

这学期我校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为我们改善学习环境。合班楼晚上开放了许多教室供上自习,同学们课余时间不再上网,逛街……而是去上自习。班级整体学习风气良好,课堂上的课程远不能满足同学对知识的渴望,近半同学报名参加了注会考试,所有同学均通过计算机基础考试,全班均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珠算考级。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同学都能认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的作业。

2、纪律方面

注会八班在班(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委会的管理,加上同学们能够自觉地维持下,纪律方面一直保持良好。一个学期以来,我班无一人发现夜不归宿现象。平常的班会、讲座等集体活动均能够准时到场。学校活动中,也能自觉维持会场卫生和纪律。

3、卫生方面

我班在开学之初,在卫生委员的良好设计与安排下,制定了适合我班自己的卫生管理制度。即每周卫生检查之前卫生委员和团支书预检,意在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为迎接检查团来我校视察,卫生区方面:我班两次到卫生区清理树叶和垃圾,很多同学不怕脏不怕累,把散落在地上的树叶一一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并且以宿舍为单位,分时段实行承包制,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卫生部的检查中受到好评。宿舍方面:个宿舍真正做到了“窗明几净”连卫生死角都彻底清理干净。

第10篇

近几年,各高校开始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课内实验、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校内实训以及毕业实习。这种会计实践教学安排虽抓住了主要问题,但是还难以满足问卷调查中行业和企业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为目标,层次过低、有较大的局限性;财务会计实训大都以工业企业为对象,极少涉及商业、建筑业、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会计业务,既不利于学生把握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又显得内容单一,没有体现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财务、税收、金融、营销的相互渗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任教师缺乏实践能力,难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分析得出结论,必须对现有会计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有以下四点:

第一,在财务会计实训中,补充建筑、房地产、金融、仓储运输等行业的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以及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核算;补充建筑业工程成本核算、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服务业劳务成本核算、批发商业进价核算和零售商业售价核算、银行货币兑换核算、证券公司手续费收支核算、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核算等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会计需求。

第二,增设ERP综合实验,该实验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5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虚拟公司,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公司的重要职位如CEO、CFO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改变传统实验与管理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实现会计与财务、税务、金融、营销、人力资源的交叉融合。

第三,增设财务管理实训,该实训以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现金收支计划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投资项目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为主要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财务会计视野,培养学生编制财务预算、分析财务报表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

第四,增设专业实习,将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围绕预设项目如审计项目、实务专题、社会热点问题、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难点问题等,拟定项目计划书,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并写出项目总结,提升理论水平。

优化后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案如下表(16课时/学分)所示: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方案的保障措施

学校牵头成立由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参与的“会计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研究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会计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提供“三共同”组织保障。

1.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是会计实践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实践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而,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接触面比较窄,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必要的会计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学校、行业和企业三方合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一方面,学校应采取分类指导和强化措施,对于知识相对老化的会计专业教师,可以选送他们参加财政部门的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对于会计实践经历和经验少的教师,可安排和鼓励他们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实习、调研或挂职锻炼,让他们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学习,通过岗位操作训练提高自身的务实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ACCA等职业资格考试,使之真正成为具有职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应聘请相当数量的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会计主管、财务经理、CFO、主任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开发实践教学案例、共同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共同组织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专兼结合、互进共融”。

2.共同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应按照“条件优良、资源充足、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要求,共同建设好会计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企业会计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ERP实验室要适时进行硬件设施改扩建和软件升级,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扩大信息容量。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行业为依托,密切校企关系,选择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意识浓厚、拥有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会计岗位设置合理、分工明确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认真规划和建设。要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功能,逐步将实习基地打造成开放式的学生实习与就业平台;探究式的教师应用研究与教学案例开发平台;自主式的企业发现与引用人才平台,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互利共赢”。

第11篇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行教学改革是对高职会计专业提出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会计专业应构建“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即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就业质量。

一、以岗定课: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应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确定课程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及会计中介机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企业理财及财务审计等。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围绕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首先要充分体现“以岗定课”,即所设置的课程应与这些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如表1)。报、企业理财及审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特点,按照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并结合实际开展教学与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效率与效果,促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以证定课:基于会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大都实行“双证书”或是“三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毕业时除了获取学历证书外,还要求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甚至要获得全国会计初级资格证书。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我国包括从事一般财会工作的会计资格证书、电算会计证书和专门从事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资格等,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做出了全面规定。目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等。同时,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兼顾就业岗位要求,也可将中级会计资格证纳入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范围。这些资格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也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构建“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就要做到“以证定课”,使课程安排与资格考试无缝衔接,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为了保证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顺利获取资格证书,课程设定顺序也应有严格要求。即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第二学年获取初级会计资格证,第三年课程安排为学生将来毕业后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奠定基础。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参加若干个性化考证课程的考试,获取相关个性化资格证书。由于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均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期,为了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可根据国家规定的考试时间安排课程,并在考证前开设相关的考前实训周,集中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前辅导(如表2)。

此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知识的更新问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政策性、时效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给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会计行业在我国属于政府管制行业,由政府制定会计标准,并强制执行。为了帮助财会人员更新知识,财政部门每隔两年调整一次会计初、中级职称考试大纲和考试参考书内容。会计标准既是会计实务的标准,也是会计教学的标准。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应根据客观需要进行调整。

三、整体构建:基于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体现的不应只是“岗、课融合”或“证、课融合”,而应是三者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而我国学者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论述和研究,为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整体构建的探讨提供了重要启示。“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戴士弘,2007)这一论断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代表了当前的先进职业教育观念,为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整体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会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实践课(实验实训课)组成。课程内容也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亦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类。传统课程体系突出教师为主体、知识本位,使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不能适应当前的高职教育。相对而言,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戴士弘,2007)按照我国对劳动者技能的分类,一般可将劳动者劳动技能分为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参照这一劳动技能分类标准,并按照专业特点将其细分,可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划分为六个方面:职业基本素养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素养能力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可将每一类职业能力作为一个能力模块,每个能力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每一模块中的能力要求(如表3)。

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必须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以项目为载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衔接,每门课程的任务除了会操作外,还要注意理论的提升和总结,坚持理论知识“够用、有用、适度”,能恰当地引领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之中。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虽然强调“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但并不排斥“学科完整”,只是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充分体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第12篇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续研昊,自律会主席,明天就是前主席了[笑],这大概也是我最后一次以自律会主席的身份站在这里发言了,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不舍。

自律会,是管理学院独具特色的学生组织,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换届面试的时候,学长学姐问我当初为什么要加入自律会,我说因为自律会听起来就与众不同,而在自律会的三年,也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自律会就像是大家的贴身管家一样,不遗余力地关心着大家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丰富着大家的课余生活与宿舍生活。在过去的一年中,在自律会各位家人的努力下,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 回顾过去

自律会的主要工作分为常规纪律监察工作、宿舍文化创建工作和学院其他工作。

在常规工作方面,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今年各项工作的数据统计和一些有趣的细节。

内勤部方面,本学年完成310名大一新生的宿舍安排以及420名住在芙蓉六的学生的宿舍调整的宿舍安排。我们共对518名学生进行了21次外宿统计,其中有55%为2013级的同学,看来各位大三的同学实习和面试让他们的周末也很繁忙。除此以外,我们完成了3次节假日温馨提醒,682名学生5次节假日离校统计,有趣的是其中49%是大一的同学,更有趣的是大部分离校原因均为回家,看来大一的小鲜肉们还是思家心切,一到假期就迫不及待的回家了。我们更制作并粘贴了3期生活小贴士,6次自律家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杜鹃台风安全防范、秋冬季火灾防范、百日行动、教学评估通知、"垃圾不落地"方案、反骗防骗校园网络借贷风险,以趣味新颖的形式与同学们生活相关的各项通知,发扬了自律家切实为同学们服务的优良传统;

督导部方面,公寓办制定的每个月月初的宿舍卫生日,使督导部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本学年共对303间本科生宿舍进行了8次卫检,4次安检。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宿舍,男生宿舍方面凌云一307获得7次优秀宿舍,女生宿舍方面芙蓉六510获得8次优秀宿舍;

考勤部方面,本学年共进行了15周的考勤工作,完成315次课堂考勤,并且针对考勤结果每两周进行一次公示,及时解决异议,统计得出本学年的平均出勤率高达97.36%.2015级的同学们出勤率最高,达到了98.93%.2013级出勤率第一的是会计4班,2014级出勤率第一的是会计1班,看来会计系的各位同学上课都是非常按时积极的。

在这些数据看似普通,枯燥的背后,是每一个自律会人的辛勤工作和辛苦付出。也许在座的同学们认为这些工作不起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深深地融入到每个同学的生活中。自律会以自己的行动为每一位管院本科生的住宿、出行保驾护航。我们更加希望通过这日积月累的努力,为学院营造更加良好有序的纪律风尚。

宿舍文化创建工作中,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下,今年的自律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今年在"温馨管院 七乐融融"七大宿舍文化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三项活动,将其升级成为"温馨管院 缤纷拾趣"系列宿舍文化活动。这十大活动都各具特色,在形式上也都有改进与提升。

12月的宿舍投篮大赛共20支队伍参加,男女配合完成抛传球、地滚球、背靠背夹球以及投篮比拼等一系列游戏环节,让我们看到了管院学子的运动天分与默契配合;宿舍装扮大赛本研共24间宿舍参赛,宿舍经过同学们的装饰,更有家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管院学子对于生活的热爱;新增加的宿舍默契大赛更是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报名开始2分钟名额便被一抢而空,在你说我猜、默契答题、四人五足等游戏中,同一宿舍来自天南海北的四个人更为深入熟悉的了解彼此,让宿舍生活更为融洽。平安夜,我们的"苹安冬日邮"将管院学子的632份心意都及时准确地进行传达,让我们体会到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意。

在春暖三月,虽然今年雨量偏大,并且遇到演武场改造,但这阻止不了我们同学锻炼的热情,我们的传统群体性体育锻炼项目——健康长跑五万米吸引了328人参加,最终有82人完成任务,一共跑了29861圈,1195万米,相当于283个全程马拉松。一站到底宿舍竞赛,这是个受到全管院欢迎的项目,38支队伍参加,让我们看到管院学子不仅仅知道借贷平衡,还博学多才。风筝大赛,大家一起在上弦场精心绘画,并放飞风筝,寻找儿时的快乐记忆。

就在这个周末,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也将欢乐来袭,这是唯一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包括拔河、躲避球、你是我的眼等8个项目,是体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时刻,小学期走出宿舍,一起来运动吧。并且还有特色宿舍评比,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参与进来。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看到大家在活动中不仅仅释放了压力,并且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腊月冬至,三月花开,七月流火,跨越冬夏,自律会与每一位管院学子欢乐相伴。

除此之外,我们配合公寓办实行了"垃圾不落地"活动,将垃圾统一放置在楼外统一的垃圾回收点,这不仅仅让我们的住宿环境更加整洁,也培养了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也制做了微信推送与告示牌贴在垃圾桶的位置,提醒同学将垃圾统一丢弃,并且我们被学院公寓办选作"垃圾不落地"优秀单位在全校进行经验汇报。我们还将文明楼栋建设更进一步,给楼梯间放置了花架和仿真花卉,使宿舍楼更具人文气息。

除了以上两部分,我们在学院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校运会上,我们负责队列训练、锣鼓队训练以及团体比赛项目袋鼠跳。今年运动会开幕式我们策划了"算盘舞"主题的出场方案,35人的锣鼓队气势磅礴,80人的学生方阵精神勃发,其中20人的算盘舞在经过主席台时的震撼表现,引发全场欢呼。袋鼠跳项目,终于取得突破获得第二名,与第一名仅差零点几秒。5月份的腰鼓比赛,以往的三连冠给今年的训练带来了很大压力,但这压力也给了每一个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心。从动作编排到选取服装,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今年更是大胆尝试决定采用无伴奏的形式,只利用拍鼓的声音,这就使得训练困难重重。明培体育馆凌晨的鼓声,每一位腰鼓队队员和自律会工作人员的团结一心,最终幻化为比赛场中的一抹绚丽的军绿色,那铮铮的手拍鼓的声音震撼全场,我们再次成功卫冕,为管院取得四连冠。此外,我们还承担了学院会计学科90周年系庆及送旧两场晚会的场务及后勤工作。

所有的这些工作,或许大家只看到了台上、比赛场上每个人的精彩表现,但其实背后却凝聚着自律会很多人的心血。我要感谢一遍遍修改策划只为让活动更加完美的你们,我要感谢陪伴腰鼓队训练到凌晨以及夺冠后激动流泪的你们,我要感谢为了队列训练晒黑了一圈、喊破了嗓子的你们,我要感谢运动会两天都在翔安用锣鼓为运动员加油的你们,我要感谢在建南和科艺后台反复推钢琴汗流浃背的你们。借用李峰老师的话,有你们,真好。

二、 展望未来

接下来,我想说一些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也是今年工作上的不足。

首先,升级后的"温馨管院 缤纷拾趣"系列活动,虽然将我们的活动体系更加完善了,但是个别活动还是存在吸引力不够、参与人数少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够不断改善,举办更多的能够让同学们喜爱和热衷的活动。

其次,内部技能培训效果还不够明显。这一年,仅仅举办了一场覆盖全员的PPT培训,但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各部门也都自行进行了培训。既然选择做了学生工作,就应该有所收获,学到一些技能也好,希望未来能够丰富更多培训,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所收获。

三、 总结

首先,我想感谢学工作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对自律会的支持和肯定,没有你们就没有自律会的发展和壮大。感谢各位学生组织的大大,大家一起开过很多会、经历过很多工作,也在一次次的共同努力中实现了默契的配合,尤其是宣传中心,这一年自律会办了很多活动,辛苦宣中帮我们做了很多份海报,推送了很多篇微信稿件。最后要感谢所有喜爱和参与自律会活动的同学,你们的快乐就是我们活动最大的收获,对我们的辛苦工作的最大奖励。

我要感谢我的自律家。一年的时间,七个人一起像大家长一样,一起为这个家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家人都有所收获,都有所成长。其实今天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述职,也是代表着自律会全体委员的述职。我要感谢副主席陈泽群、叶艳婷,内勤部部长胡思苑、考勤部部长林玉婷、督导部部长刘晓强、运动部部长陈如茵。

或许说三年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达到,但记忆里却是完整的三年,想法也是。

过去的一年,我想不忘当初所想、不忘当初所托,但一路走到现在,实际上我只想不负你们、不负你们对自律家的信赖与感情,不负你们每个人最初的那份热爱与激情。一代一代自律人,一句一句真心话,一声一声自律家,这份凝聚在每个人心里的爱,正是我希望能够一直传承和继续下去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体现在我们的每一场活动里,也传达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也许这一年并不是一帆风顺,尽如人意,可是正是这样,这一年让我倍加珍惜,最后的离别也让我倍加不舍。这一年,我给自律家的每一位提了太多的想法与要求,不知道你们是否怪罪过我。我也不知道这个大集体是否真的带给你们你们当初来到这里所想要获得的一切,然而我真诚的希望你们每一个人不论离开还是留下,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爱自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