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毕业论文

扶贫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16 04:2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村级,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拓宽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从已经普及至县、乡镇一级,又延伸至加强对村干部参与农村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约束上,积极推行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薄弱。一是账簿登记不规范,账账、账表不符。二是原始凭证要素不符,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或没有原始凭证。三是账目混乱,无依据进行账记调整。

(二)财政财务核算不规范。一是违规收费时有发生,违规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收入。二是账外列支、白条支出较为普遍。三是往来款项不及时清理,导致往来户头多,且往来单位金额不一致。

(三)挤占挪用专用资金。一是一些村委将上级拨入的扶贫款、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二是征地补偿费未实行专户管理且使用不规范。三是改制企业上缴的净资产及剥离资金未及时上缴市级财政专户。

(四)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少数集体资产长期游离账外,存在管理风险。二是建设工程管理及核算不规范,手续不全,未经审计便自行结算。三是固定资产核算不合规,存在不入账和报废销账。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经法规知识宣传学习不到位,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一些村干部平时不注重对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自身缺乏财经知识和基本的财务知识,对一些违规违纪问题认识不够,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工作职责没有充分发挥。造成违反程序行事、不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乱收费、乱摊派;在资金管理和运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或滞留专项资金、账外设账等现象。

(二) 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少数村级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对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意识不强,往往是被动的做账、做报表,村干部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对于一些明知是不符合财经法规的不加以制止,做“好好先生”,未能真正履行财务监督职责。毕业论文,村级。以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纳税意识薄弱,对取得的资产出租收入从不缴纳有关税费。毕业论文,村级。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一是一些村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能有效控制财务收支。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二是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如业务招待费,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格控制招待费,但在执行过程仍然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三是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添置的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盘点,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少数单位的资产长期游离在账外,对外长期投资的本息未按规定收回,一些应收未收的资产未及时催收,由于人动,极易造成“人走账不清”,“新官不理旧账”。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学习,不断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对于存在的问题,整改得到不到位,是否还会复发,其执行在于业务人员,但关键还是看领导认识到位不到位,贯彻有力不有力,因此必须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财经法纪教育。村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财经法规意识,增强依法理财能力。另外,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业务培训过程中要加强业务指导,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加强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履行法定监督职责,促进和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二)加强监督,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应全面清理整顿原有的各项内控制度,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毕业论文,村级。毕业论文,村级。特别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工程款支付和核算。毕业论文,村级。加强财务安全管理,确定财务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毕业论文,村级。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建议各乡镇有关部门加强对村级日常经费支出的合理、合法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等方面,对监督结果在村级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培植财源,从严控制政府性负债。一方面各乡镇应适应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富村、富乡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做好节流工作,正确处理好负债与建设的关系,应合理安排制订建设计划,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四)健全监管,注重审计成果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情况如何,是衡量这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将执行财经法纪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乡级干部管理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报告所列问题,与被审计的村干部进行谈话,予以诫勉,督促整改。切实规范和制约村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工业化,路径,毕节试验区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前提,以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为目标的工业化方式。换言之,新型工业化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地区,生态脆弱,地理区位没有明显优势,人口多而且密度大,民族成份较多,人民收入较低。因此,在1988年即被国务院批准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但同时,毕节试验区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是国家资源安全检查保障的重点地区,是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上的重点地区,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选择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对于毕节试验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毕节试验区三大产业产值结构排序长期表现为“一、二、三”的格局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直至西部大开发以及西电东送项目在毕节地区启动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折,2004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产业产值结构开始由“一、二、三”转为“二、一、三”。2005年,三次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17%、37.51%、30.32%。2007年,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0%、39%、31%,形成了“二、三、一”结构。

从三次产业内部分析,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绝对比重,从1991的59.97%上升至1996年的72.17%后,开始回落至2005年的57.62%;牧业比重有所提高,由1991的29.77%上升到2005年的39.55%。随着煤电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处于快速调整升级中,至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38%。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的比重也快速上升,由1998年的17.54 %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59.66%、2005年的80.55%, 2006年为96.21%。同时,能源工业发展较快,据预测,到2008年毕节地区能源工业将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将达65%以上,会比2002年的22%提高40多个百分点,取代烟草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纵向分析,1949年以来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依据):

第一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毕节地区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属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值(按多元化系数法)均小于2的经济体。煤炭开采主要为民用煤,是典型的“以煤代薪”、“以煤取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发展了一批“五小”工业(即地、县办的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工业),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变化不大,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三、二”格局。

第二阶段(1978-1988年)。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土法炼锌”、“土法炼硫”等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由于乡镇企业和烤烟用煤量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二、三”格局。

第三阶段(1989-1999年)。这一时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二、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04%、9.74%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两烟”和煤炭工业发展迅速,毕节卷烟厂1995-1997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利税7.1亿元。1997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两烟”的销售收入和上缴利税连续下滑;取缔“五小”,小煤窑、焦化厂、铅锌炉等的关、压、停产,经济增长速度、上缴利税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总体而言这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上升态势,由1988年的39.32%上升到1999年的56.55%,上升达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一、三”。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国家“西电东送”的实施,一批火电厂陆续兴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批中型规模煤矿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5年,第二产业年均增速达19.53%。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快速上升,2000年为37.55%,2004年为59.66%,2005年为80.55%,2006年为96.21%。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快速改变,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三、一”格局,且第二产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二、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毕节试验区自建以来,工业产值不断增加,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两烟”、“两电”和煤炭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到2007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259.10亿元。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30:39:31,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初级阶段。

(一)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能源资源丰富。二是组合良好的矿产资源。三是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四是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2、地缘区位优势:毕节试验区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规划建设的毕节飞雄机场、成贵快速铁路、隆(昌)黄(桶)铁路、清(镇)织(金)快速铁路、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构筑了区域中心枢纽。

3、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毕节试验区人口730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试验区政治优势,给毕节的工业化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经过20年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了“两烟”,油菜加工,煤炭、铁、锌采掘业,水电站、火电厂等具有相应规模和一定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内部结构:(1)产业层次低,产业竞争力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工业总产值结构分析,2007年,煤炭采掘业46.24亿元 ,占17.8 %;电力工业69.36亿元,占26.68%;烟叶复烤与卷烟56亿元,占21.54 %;其它工业企业的产值与资源开发产值的比例很小,仅占33.98%。(2)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开发粗放:区内企业(除大方火电厂、黔北火电厂、黔西火电厂、纳雍火电厂、力帆骏马车辆制造厂、毕节热电厂、卷烟厂、康星炼油厂等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外)大多数长期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经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低、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来,全区工业企业每消耗1元原材料,创造的产值(当年价、下同),约为2.5元;每消耗价值1元能源量,创造的产值约为18.2元;每消耗1吨煤实现的产值为3212元;每消耗每千瓦/小时电实现的产值仅为6.73元。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全区年均废水排放量为5483.32万吨,经过处理的只占12.97%;年均燃烧废气排放量为873612.37万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的只占15.7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6.09%。(3)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4)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缓慢,利用外资水平低,项目储备不足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毕节试验区的工业发展必须靠投资拉动。受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区外企业进入我区投资总量仍然较小,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地县市财力紧张,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成本高,政府负担重,对企业难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地、县(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重招商引资、轻项目库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格式,项目基础工作薄弱,影响向外推介和争取上级支持。

毕节试验区2003-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及到位资金情况

单位:个、亿元

指标 时间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招商引资项目

110

151

161

228

278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4.8

28.8

35.0

33.52

56.26

(二)目标

立足于当前的基础,科学制定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毕节试验区的近期目标应体现在工业的主导地位、集中度、运行质量、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通过8年努力,到2015年: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长,使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利税总额约470亿元,利润总额约340亿元,年创税总额约150亿元。

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以上;建成一批年销售收入上80亿元、120亿元、 130 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的工业集聚区。

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收力争每年突破 13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力争达到26万元/人·年(按60万从业人员人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比2007年大幅度上升。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工业领域研发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新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增大,新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生产及管理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2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水平、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

(三)路径选择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选择符合毕节实际、突出毕节特色的发展路径。

1、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重点

要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条件,挖掘潜在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加快优势行业和主导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的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围绕开发新能源、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重点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轻纺工业要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建材工业要重点发展优质新型干法水泥、中高档建筑新型建材及制品。林产工业要实行木材加工、干果、鲜果初、深加工系列产品。冶金工业要增加优质锌、铁,磷和硫深加工产品。医药工业要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和少数民族药物。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自主开发一批、消化省内一批、引进国内一批,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生物开发和环保等发展潜力大但目前较弱小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各行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点专项信贷、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在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动植物良种培育和推广以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培育一批具有省内优势、国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提高集中度,强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

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要素的集聚程度、地理位置、交通通讯条件、工业基础等相关因素,产业集聚是必然趋势。

在生产力布局上把着力点放在各类工业、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区,围绕织纳煤磷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威赫焦煤化工及金属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毕大新型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金黔新材料及绿色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的建设,发展新型能源化工、生物制药、绿色有机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五至八年建设,进一步提升其产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以新型化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增长带。在国道和省道公路沿线,选择一些区位条件好、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乡镇作为产业纵深发展的腹地。积极主动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把沿海地区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资金等优势与我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结合起来,带动试验区工业发展。

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和优势,选择不同的工业化路径。尤其是对山区乡镇,要根据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的企业,加强林业、水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基地建设,加快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3、强化能源工业的主导地位,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自身能耗。以煤炭和电力(火电及水电)为主力的能源工业,将长期支撑毕节试验区发展,决定着新型工业化的成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延长煤电资源产业链,发展各类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利用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和发挥政策、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4、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毕节试验区特殊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发展,是富民兴区的根本途径。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改造传统加工业,提升产品结构。巩固提高“两烟”、“两油”(油菜、油脂),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茶叶产业、畜牧产品加工系列、中药材加工等产业,扩大特色林产品、特色水产品的加工力度和产量。

5、发挥好后发优势,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阶段上强化绿色理论,立足于资源、劳动力和生态环境等优势,在科技投入上采用新技术,高起点、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加快制度创新,提高产业关联度,推进区内外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内外企业间的横向协作与联合,促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准入上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改造和提升工业化的战略,着力发展环保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化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双赢格局。

四、毕节试验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项目布局

(一)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1、项目布局

基地产业包括煤化工、磷化工、电力生产项目。一是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总规模为360万吨/年甲醇、120万吨/年烯烃、60万吨/年聚乙烯、60万吨/年聚丙烯,300万吨/年煤制油等产品,配套规划建设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配套规划建设400万千瓦装机火电厂,规划投资800亿元。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规模为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烯烃及30万吨/年聚乙烯、30万吨/年聚丙烯等产品,配套建设120(2×60)万千瓦装机火电厂及煤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60亿元,将配套建设规模为2000万吨/年煤炭产能。一期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半。二期拟建设规模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烯烃及30万吨/年聚乙烯、30万吨/年聚丙烯、300万吨/年煤制油等产品,配套建设200(2×100)万千瓦装机火电厂,配套建设热电厂和煤矸石电厂80万千瓦,项目计划投资620 亿元,贵州省将配套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年煤炭产能。二期项目建设期为三年。三期将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另行规划。二是磷化工项目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一是规划建设60万吨/年合成氨,70万吨/年磷酸一铵、120万吨/年磷酸二铵、145万吨/年硫酸、280万吨/年磷酸(100% P2O5)、2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280万吨/年硫酸项目;二是精细磷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磷酸一钠、磷酸二钠、磷酸三钠、磷酸二氢钙、SAPP、STPP、氟化物系列产品生产链及高炉磷酸项目。三是电力建设项目,规划织金电厂项目一期 2×600MW机组,二期 2×1000MW机组(已纳入贵州省“十一五”期间第三批建设项目);加上基地化工热电联产,最终实现4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

2、基地发展规划

开发建设织金煤磷电化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要在坚持高标准、优化产业布局、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合理有序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均衡发展等八个原则。规划和建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一期)为2009—2020年,到2020年,织金基地框架和高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煤炭生产能力3000万吨,电力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煤炭间接液化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煤基甲醇生产能力180万吨,30万吨/年煤基烯烃,磷矿石生产能力300万吨,磷酸145万吨/年,磷酸二铵18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100万吨/年,精细磷化工产品占到60%以上。初步测算,到2020年基地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将新增工业增加值约300亿元。带动全区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新增就业40万人。

第二阶段(二期)为2020—2030年。2030年,基地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将新增工业增加值约700亿元。带动全区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新增就业超过80万人。形成煤炭、煤化工、磷化工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促进毕节试验区城镇化率达到50%。

(二)毕节试验区在建重点工业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规模

投资

方式

投资主体方

投资额

(亿元)

在建期限或划开工建设时间

1

毕节地区金河化工项目

  独资

湖北宜化

5.7

2012年前

2

毕节力帆骏马农用车辆制造项目

年产5万辆

股份

云南大理车辆厂

2.3

2012年前

3

金沙窑酒厂扩能技改

年产1万吨

股份

湖北宜化

8.9

2012年前

4

东海纺织有限公司

年产12万绽

独资

东海纺织有限公司

1.5

2012年前

5

毕节大曲酒三源喜有限公司

年产1万吨

独资

三源喜有限公司

4.5

2012年前

6

贵州世铣有限公司

  独资

贵阳中大公司

1.3

2012年前

7

毕节金海集团

  股份

毕节金

海集团

1.3

2012年前

8

赛德水泥厂

日产250吨

独资

香港瑞安公司

3

2012年前

9

东华新能源有限公司煤化工

年产20万吨

独资

新希望集团

第3篇

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秉承开放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协同育人”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教学团队等重要环节,构建以“校企协同培养”为基本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体系根据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体系,体现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专业特色,特别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邀请了省内外本专业建设有特色的兄弟院校和江门地区来自不同类型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企业)的专家,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知识、素质、能力的具体标准及实现途径,构建了知识、素质、能力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二)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是专业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优化课程设置则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力求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我们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特色”为原则,围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培养,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并通过对省内外本专业建设有特色的兄弟院校和江门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企业)进行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旅游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分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程,在程体系建设中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强调“厚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涵盖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环节,包含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强调“宽口径”。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基本涉及到了不同类型旅游企业(景区企业、旅行社、酒店等)的经营管理以及旅游活动的各构成要素,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项目策划》、《旅游景区管理》,为学生能在不同类型旅游企业中就业或胜任多方面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树立学生的服务观念,提高学生的服务素养,特开设《服务管理》和《旅游服务礼仪》。强调“重实践”。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别开设《创业学》、《旅游电子商务》、《导游实务与技巧》、《旅游政策与法规》。同时,《旅游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均开设了相应的课堂实训。强调“强特色”。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爱国爱乡、扶贫助学是典型的华侨文化精神。五邑大学是几百万海内外华侨助建起来的大学,肩负着五邑几百万海内外乡亲重托,也承担着珠三角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任。作为海外华侨的主要祖籍之地,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而传承侨乡文化是五邑大学人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五邑大学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根植侨乡”,突出侨乡文化特色,同时由于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因此特开设包括《侨乡文化》、《遗产旅游》、《五邑旅游概况》等课程。此外,为满足海外华侨和外国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特开设以外教或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作为课程教学主体、包含英语口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的《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对课程建设具有带动性和示范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郭力宇,杨尚英,杜忠潮,2009)。因此,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材、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资源等各类课程资源建设,构筑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的建设力度,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英语口语》、《服务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力争成功建设为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三)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将与旅游企业合作编写“协同育人应用型教材”,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建设,主要包括《旅游项目策划》、《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饭店管理》、《遗产旅游》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充分满足旅游企业的现实需要。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全面参与到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江门本土化教学案例、学习参考资源、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辅助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1.所有专业课的主讲教师与旅游企业人士就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大纲,尤其是课程知识模块、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进行沟通,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本专业所有教师、旅游企业人士、学生公开,强化对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2.以教学大纲为根据,旅游企业人士配合课程主讲教师完成包括教学课件、学习参考资料、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人士应审核主讲教师的所有教学资料是否体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思想,并给出修改建议。3.逐步与江门优秀的旅游企业合作,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本地企业教学案例库。利用旅游企业讲座(论坛)的平台以及旅游企业人士进课堂的机会,寻找典型的案例素材,由专业课程主讲教师牵头,组织编写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同样对本专业所有教师、旅游企业人士、学生公开。4.通过自制与外部购买方式,逐步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的电子教学辅助视频资源库。自制主要是在本专业内部建立激励与监督机制,促进课程主讲教师与旅游企业人士通过课堂教学、旅游企业家论坛(讲座)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拍摄自制教学视频来完成。外部购买是指由课程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购买计划和方案,并与旅游企业人士进行沟通,专业负责人根据旅游企业人士反馈意见,审核与批准购买方案。

(四)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课堂实训、综合实训、企业见习/培训、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和毕业论文”所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1.强化课堂实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课堂实训,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消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实训包括三个方式:第一,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实训学时和实训内容的设计。第二,邀请旅游企业人士结合课程教学,实施课堂模拟实训,包括导游模拟实训、酒店模拟实训、旅行社模拟实训等。第三,专业课教师将优秀旅游企业的相关案例编写成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开展项目式教学。2.开展综合实训综合实训主要指本专业教师与旅游企业人士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参与旅游方面的比赛或科技竞赛(如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广东省酒店英语职业大赛、江门市导游大赛、旅游电子商务竞赛等),帮助学生完成学生知识整合,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展企业见习/培训企业见习/培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对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安排与组织本专业学生在“认识实习”期间(1周)到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考察,以及旅游企业人士交流,或邀请旅行社、酒店、景区企业等旅游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培训,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4.开展“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2014年开始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正式启动“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共包括秋季学期(第1、4、7、10学期)、春季学期(第2、5、8、11学期)和夏季学期(第3、6、期)。在秋季学期中,第1学期共计20周,第4、7、10学期较其他专业晚4周开学,共计16周;在春季学期中,第2、5、8学期共计18周,第11学期共计16周;每个夏季学期共计6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兼顾部分实践教学(实训、认识实习、毕业论文等),而夏季学期全部用于“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一学年内总教学周数为40周。“三学期制”对强化实践教学,具有全面教育培养的教学改革意义,为实现培养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在五邑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在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习过程中,三个夏季学期每个学生轮流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进行实习;在每个夏季学期的实习中,采用轮岗的形式,即2周轮岗1次,保证每学期每个学生能在旅游企业中三个主要不同岗位的实习与锻炼。通过不同学期的“纵向”轮流和同一学期的“横向”轮岗,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及同一旅游企业不同岗位对工作职位能力的要求,还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品德,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情况内容具体见表2所示。5.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其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毕业论文的形式实行多样化和灵活化,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除传统形式外,也可以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且与本专业相关的旅游产品设计、旅游项目策划、商业策划、调研报告、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等;或是以学生进行“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的旅游企业为研究案例,对其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是进行旅游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为旅游企业解决相关问题。6.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应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吸引企业资源实现共赢,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江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知名旅行社、星级酒店、A级景区等的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建设10-12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以充分满足学生各类实习和就业选择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运用,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每年5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考虑“三学期制”的实施,三个夏季学期全部用于“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平均每个实习企业将至多为10个学生提供实习工作。这种安排是旅游企业可承受的,也有利于教师对实习环节的指导。7.建立双导师制为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所谓的“双导师”是指为每个学生配备校内与校外两名导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各个实践环节。其中,每位本专业授课教师都必须担任校内学习导师,而校外导师则指聘任旅游企业部门(或岗位)负责人担任校外实践指导老师。

(五)实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合适性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耦合(马勇,魏卫,邓念梅,2005)。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得当与否则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率与效果,因而改进教学方法也成为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方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就是打破当前单一呆板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场景模拟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研究型教学等,实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如针对《旅游学概论》、《服务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以便学生理解和消化,学以致用;如针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导游实务与技巧》、《旅游英语口语》,可采用场景模拟教学,以利于学生能真正掌握应有的技能。

(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质量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之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思路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现有师资规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等,同时组建旅游企业人士兼职教学团队,构建校企协同培养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第一,在现有师资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以及内部培养,实现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调整。第二,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分批次选派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培养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使其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第三,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参加全国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建设等相关会议,革新教学思想,学习新型教学方法。第四,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邀请旅游企业中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的业内精英、优秀人士开展讲座或培训,实现课堂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第五,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请旅游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者或资深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召开讲座,拓宽学生视野,以实现校内教学和行业实际的深入结合。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贫困山区;移民搬迁;扶贫开发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阀下河北省山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研究”(编号:A20140017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涞源县山区移民搬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0日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到了“啃硬骨头”的最后攻坚阶段,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我们尚有一大批生活在生态条件脆弱区的农村居民,由于他们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诸如土壤贫瘠、水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山高坡陡难以耕作等的限制,很难通过特色产业扶贫等形式的扶贫开发模式来改善其生存条件和家庭生计水平。而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身处如此困境的贫困农户的生计安全的有效手段,一直得到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关注。然而,在依托移民搬迁推进扶贫进程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对河北省涞源县移民搬迁案例的系统调查研究,探讨了贫困山区移民搬迁的政策决策以及政策落实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中挖掘出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就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贫困区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一、涞源县移民搬迁概况

(一)涞源县生态经济条件。涞源县地处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大山脉交汇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势相对高差跨度大。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凉爽,秋季寒冷多风,年平均气温7度,年均降水量556毫米,无霜期比较短(90~120天),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只适合极少数农作物生长。自然地理区位特点决定了这里农业耕地条件差、水土资源不协调、粮食作物产量低、生活质量无保障。2003年之前,农业是当地支柱产业,这之后随着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县域范围内形成了钢铁、旅游和农业三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一些经济作物,诸如速生核桃、杏扁、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相继建立。然而,这种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对那些居住在生态条件极度贫困区域的农户而言,并没有太多的积极影响,其结果就是县域范围内农户经济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7.2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其中近3万人是生活在生态脆弱区,难以在当地靠自身发展起来的。

(二)涞源县移民搬迁现状及近期规划

1、搬迁规模和搬迁方式。涞源县共有2,448平方公里的深山区,285个行政村,其中1,076个自然村,共27万人,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根据新的贫困标准,全县7.22万重点扶贫对象中3万人居住环境恶劣,很难就地扶贫,需要通过移民搬迁的方式实现脱贫的目标。

涞源县的移民搬迁工程自2003年开始启动。根据贫困村及自然村居住特点,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建移民小区安置为主,分散搬迁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搬迁方式。在迁入地或者安置地选择上,主要涉及到三种类型,即向中心村搬迁,向重点镇搬迁,向县城内搬迁。搬迁过程中,从迁入地选址,到统一规划建设,再到具体选料施工,全程有移民搬迁代表参与。据涞源县扶贫局资料显示,按照《省异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结合“7.21”灾后重建,按照“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户监督”的原则,到目前为止业已建设完成17个移民小区,上级支持5,062.1万元,搬迁2,147户,涉及7,025人。

2、近期扶贫搬迁规划。根据县域扶贫规划,通过多部门合力推进和更多资金支持战略推进,争取在2020年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全面脱贫。未来几年移民搬迁计划为:2016年搬迁约1,200户,3,600人;2017年搬迁约1,900户,5,700人;2018年搬迁约2,800户,8,400人;2019年搬迁约1,400户,4,200人;2020年搬迁约1,686户,5,259人。

二、涞源县移民搬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涞源县相关扶贫工程推进工作的了解以及南阳峪、四角台等多个移民搬迁村的观察和村民走访,发现目前在涞源县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起到了显著的扶贫效果,然而在整个移民搬迁工作动员及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几年的移民开发工作中引起注意。

(一)移民搬迁项目宣传动员和农户信息获取严重不对称。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到,关于“对移民搬迁工程的了解渠道”,大约40.2%的村民是在与邻里街坊的谈话中获取关于移民搬迁的相关政策信息的;35.5%的村民通过村干部或社区广播而关注到;8.6%的村民直接通过扶贫机构了解相关信息;还有15.3%的村民是从亲戚朋友的口中了解到的,剩下不到1%的村民通过其他的方式了解。由此所造成的村民对有关移民搬迁项目的了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有一部分村民反映,只知道只要搬迁就可以拿到补贴,至于怎么搬、搬到哪里去,自己一概不知,所以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实现。由此可见,关于移民搬迁相关政策和项目执行方面信息供给和村民对信息的获取之间存在严重不对称性。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从村民视角而言,其关注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同,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信息获取的差异性和不对称性恰恰是造成部分村民在搬迁决策方面摇摆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搬迁工程推进的步伐和实施效率。

(二)政府补贴和农户搬迁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对一些搬迁中“顽固分子”的走访了解到,除了个别因为年岁大了,难舍故土,只求安身立命之外,他们不愿意搬迁的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举家搬迁所享受到的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我们在关于移民搬迁调查中常常遭遇的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之一――搬迁工程一旦启动,项目区相对富裕的农户很快会行动起来,而真正的贫困农户则左右为难,摇摆在搬与不搬的决定之间。在涞源县这样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原本以农为生,靠农立命,没有过多家庭积蓄,甚至每年的收入还不够贴补家用的部分贫困农户而言,他们认为即使有了政府的补贴勉强满足了他们搬迁的意愿,而在新的安置地重新“安家立业”需要支付比原居地更多的成本,对他们而言似乎“得不偿失”。

(三)培训资源供给与农户的就业技能需求不匹配。实地调研显示:首先,当地相关部门组织了部分针对农户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机会一般的农户很难得到。加之,培训名额分配方面存在所谓“干部优先”、“干部亲属优先”等不良风气,普通农户在培训机会获取方面被严重边缘化;其次,参与过培训的农户中有人反映,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化,有时候不是自己想做或者能做的,和自己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同时也不知道搬迁后到安置地是否能够用得上;最后,就是培训消息的时间相对滞后、培训时间安排和自己时间安排上存在冲突等,也使得很多农户无法及时并完整地参与全程培训。

(四)原居地财产处置和安置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系统再造缺乏事前规划。对涞源县相关村庄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对移民搬迁户而言,其主要家庭财产包括住房、土地等都在原居地;而在新的安置地虽然可以享受到诸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比原居地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但是基本没有属于农户自己的生产性资源和财产。所以,很多农户顾虑一旦举家搬迁,原居地的房屋和土地等如何处置?安置地的家庭生计如何去维持?因此,原居地财产处置和安置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系统再造成为制约当地贫困农户搬迁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克服这一障碍,就必须对移民搬迁户在原居地的财产处置和安置地生计系统的再造提早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应的咨询服务供给。

三、推进和完善贫困山区移民搬迁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移民搬迁的认知水平,增强自主性,遏制在搬迁事宜上“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宣传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让搬迁户能够全面了解移民搬迁的目的、流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避免因为信息疏漏或者不知情而对搬迁工程推进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宣传教育还要让农民充分地了解搬迁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但这绝不意味着搬迁是政府的责任,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一些农户把自己不能完成搬迁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政府,把搬迁的经济负担都转嫁给政府,自己不积极主动的筹集资金,寻找办法,这种消极的心态是错误的,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指出,通过强化宣传教育,让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来。

第二,强化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程中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严格规范的资金监管机制。因为搬迁户绝大部分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户,因为家庭储备资金极为有限甚至根本没有,搬迁所需资金以及家庭生计再造的资金投入是他们不得不考量的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在移民搬迁过程中资金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尽量加大政府扶贫力度;其次,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实施点对点的精准扶贫;最后,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放宽贫困移民的贷款利息政策。

第三,加强对搬迁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其再就业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系统再造提供支持。对于纳入移民搬迁计划的农户,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前设计和开设更多关于就业技能支持的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为进一步再就业提供良好基础。在新的安置地,鼓励和支持周边的原居民和有经验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甚至是“以点带面”的帮扶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新迁入居民的生计系统再造,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社群。

第四,以村为单位,妥善规划和解决搬迁户在原居地滞留财产的管理处置问题以及安置地相关财产权的获取问题,保障搬迁户能够“安居乐业”。中国农民,尤其是年长的农民都有一种乡土情结,顾家守业的思想,他们认为家是“根”,根不能丢,所以宅基地和耕地承包地问题是移民搬迁工作中必须解决和处置好的首要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激发创业者创业或志愿者进行原居地财产的承接,从而改变村民搬出后原房屋无人看管和耕地可能荒废的现状。当然更重要的是解决村民安置地的进入权的问题。必须要明确“初来乍到”的新迁入居民在新的安置地的房屋产权以及社区成员权资格,以保障其基本的房屋使用、土地租赁等权利的获取。

第五,做好对搬迁户的跟踪评估,最大可能地减少其返贫的机会。定期对搬迁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搬迁后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最新动态,如政府补贴落实情况、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子女受教育情况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户搬迁的后顾之忧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尽最大努力减小搬迁户返贫的可能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红彦,高春雨,王道龙等.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的国际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4.

第5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学习中心;综述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25-03

本文所谓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是指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为基础,组织协调社区内外资源,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场所,使社区成员掌握更多的信息、文化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是新型的服务性学习组织,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组织基础。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作为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教育实践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尝试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轨迹人手,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功能、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一、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轨迹

围绕“农村社区”、“社区学习中心”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关键词进行资料搜集,涉及的文献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社会发展的学术专著,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网络上相关政策文件、讲话报告以及新闻信息等。

在中国知网按模糊模式查找题名“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在1980-2011年间,共有文章13篇(见表1)。

从表1可见,2000年之前没有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篇名的研究论文,2001年以后研究论文的增多与国家政策有直接的关系。综合分析,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水平偏低。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与制度背景是,国家处于百废待兴与社会全面重建阶段。研究课题主要是宏观取向的城乡关系、农村研究和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抽样调查为辅。研究人员基本是非专业化理论工作者,农村社区研究的理论意识与意义普遍较弱。研究总体水平偏低。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研究步入正轨并初步发展。研究课题包括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社区类型、结构与功能、边区开发及人口流动、社区服务研究和国外社区工作介绍等。研究方法以混合方法为主,研究人员多为理论工作者、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研究队伍构成日益多样化。农村社区研究总体水平提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意识强烈。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总体水平跃升到新高度。研究课题主要是社区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和成熟,并引入比较研究视角。研究人员构成多样化,专业化训练程度提高,农村社区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创新程度有了重大突破。

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功能研究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农村建立了一个社区成员接受继续教育和扫除功能性文盲的阵地,是农村扫盲工作深化和脱盲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具体体现。在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努力下,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有所提高,经济收入也明显增加(景民,齐志勇,崔建民:2001)。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逐步成为农村的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发挥了学习、政策宣传、文化休闲等三大功能(于章宏,张松斌:2010)。王永平、梁成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具有开放宣传功能、实用有效功能、本土和人力资源功能。崔建民(2007)在总结了十年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开展情况后指出,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助于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基础先导作用和引领带动功能,优化各类社区资源,挖掘和激发内在活力,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创建示范基地和活动载体;有助于推动贫困农村社区的经济建设,以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l司时,他还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增强了民主意识和学习意识,改善了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崔建民:2010)。在实践探索中,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联合乡创建了集培训中心、图书中心、发展型基地和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王凌,曹能秀:2008)。

国外关于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表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助于学生学术成绩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改善,防止青少年犯罪、吸毒、暴力事件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改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他们与父母及同龄人的关系,加强社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三、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的研究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已逐渐成为促进社区发展、给全体公民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社会机构。它肯定社区成员的自身经验,鼓励社区成员参与设计和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社区的大部分问题由他们自主解决。在实施“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教育扶贫”项目过程中,有学者结合其他项目,不断探索,推广了“农科教项目结合点”模式、“学校+基地示范”模式、“学校+公司+农户”模式、三教并设模式和农科教机构合并等模式。叶晓斌以周巷镇成校为个案,建立了“一中心六分院”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使周巷镇成校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纵横整合的“超市式”社区教育机制。景民、齐志勇、崔建民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主要有自然村落型、乡镇中心型和学校中心型等三种类型。于章宏、张松斌在总结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可以采用县级电大主导模式、对等主体的服务性合作模式,增强发展后劲,构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

为探索以学校教育促进农村学校和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路径,王凌、曹能秀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六哨乡、联合乡,开展了依托学校建立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探索。结合六哨乡和联合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和社区合作、地方政府支持、高校项目引领、社区全员参与的多元合作的发展模式。为实施上述模式,实行了以职能中心、以基地为示范、以学校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可持续为原则、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运作机制。龚文华在《上海市嘉定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三例》一文中介绍了上海市嘉定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三个典型案例:毛桥村的“农家书屋”(该工程是一项面向农村、基层农民的公益性工程,以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以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等问题为任务的一项文化工程)、永盛公寓的农民工教育和海伦小区的“百姓三台一户”活动,借此实现“以小见大”和“一

沙一世界”的初衷。

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试图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代表的地方自治政府机构来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1993年,尼泊尔的Banepa市在开展扫盲运动时,建立了社区学习中心(CLC),该中心由Banepa市同其他非政府组织联合建立,下设专门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多个子CLC,其管理注重团队和群体的协作与配合。这一中心为新文盲提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帮助成员形成归属感,确保社区学习中心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活动内容研究

关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活动内容,学者主要从农村扫盲、职业教育、卫生健康教育、文体活动、妇女发展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陈玉华和景民以甘肃省“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教育扶贫”项目为例,针对贫困农村社区中的妇女群体、成年男性和因各种因素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扫盲、卫生健康教育、政策宣传、社区服务等(陈玉华,景民:2003)。2006年7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崔建民根据多年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并与乐施会合作,在镇原县方山乡十八岘村、张大湾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研究,活动内容包括机井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支农、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改善卫生医疗条件等。

尼泊尔加德满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联合协会(Kathmandu)在不同地方建立和推广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识字、计算、生活技能和谋生能力等方面。具体包括:组织扫盲、扫盲后教育及其他文化学习活动;功能性和职业性的活动;社区基础设施发展活动;健康野营活动;文化遗址保护和环境保护活动;信贷互助活动、自我发展项目、妇女发展项目等。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学区的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计划针对学生学业上的重点难点,提供至少一个小时的学习指导活动,一个小时的运动、游戏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每个中心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小吃、点心以及免费送学生回家。美国特拉华州的男孩女孩俱乐部是全国性的校外社区学习中心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为美国大量放学后独自在家的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去处,并提供一些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体育锻炼以及品格养成教育。

五、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晓娜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加快了农村社区成员致富的步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定位不明晰,认识不到位、经费短缺,来源无保障、资源匮乏,渠道受限、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经验缺乏,理论不成熟等。陈玉华、景民(2003)在《甘肃省“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践及对策建议》一文中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意义认识不足、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均衡、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论滞后实践、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共享的成熟经验等。崔建民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还存在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学前教育重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

国外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虽然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一计划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一计划在联邦拨款用完以后难以继续维持下去。尼泊尔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居民仍然不知道教育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社区中所剩机构寥寥无几,动员其他不同的机构非常困难;缺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法律地位的支持;乡村发展委员会不能从平行机构中获取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社区成员能力有限,在没有足够的报告写作技能,以致不能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联系到不同的机构。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G46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85-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普遍扩大,贫困学生的人数也随之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高校中,贫困生约28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3%左右,特困生的比例在5%左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近几年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贫困生工作,相继出台了贫困生资助的相关政策。目前,我国高校中受资助的学生群体人数是较大的,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为组成部分的资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困生认定缺乏科学的认定方法和标准,认定机制还不健全,资助内容和管理模式还不完善,重物质扶贫轻精神扶贫等。

大学是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引领社会人文思想前沿的阵地,也是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其中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对其实施必要而有效的救助,加强校园资助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资助贫困生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资助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而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怎样使这一庞大的受助群体得到真正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因此,我们应把“显性助学”与“隐性育人”相结合,隐性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易接受性,它可以避免由于直接的德育而可能带来的学生逆反心理。

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资助文化的建设,升华助学目标,开创校园资助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和突破点。

一、建设“感恩”校园文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对贫困生思想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还不够深入,或没有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成效。感恩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做到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推进感恩教育。据调查,许多高校的感恩教育只存在理论上,而缺少活动的支撑,使感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

感恩是一种宁静而谦逊的情绪,它能平静我们内心上下翻腾着的尚未满足的无休止的渴望。可见,外在的环境对内在的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和校园网等宣传媒介的舆论作用。如利用校广播播放有关感恩的诗歌、歌曲、故事等;可在宿舍显眼处张贴感恩格言;利用特殊的节目,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在校园内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系列演讲,感恩征文比赛,给父母或帮助过他们的人写感恩信等。当贫困生能反思那些给予他们幸福和快乐的人时,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就会在成长中学会感恩,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充满正能量,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地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回报,在回报、奉献中体验帮与被帮的幸福,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达到了。

二、以人为本,“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贫困生的认定,各学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贫困证明,即采用学生生源地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学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依此给予相应的资助。而有些学生看到别人只要有贫困证明就可以受到资助,于是产生了“嫉妒心理”,加上有些生源地的民政部门碍于情面或嫌麻烦,对申请贫困证明的学生不核实情况就全部予以通过,因此他们干脆也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贫困生”。这导致真正的贫困生失去享受的机会或减少享受的金额,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针对“假贫困现象”又该如何控制?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认为应该积极地营造校园诚信资助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树立“诚信为荣,以虚假为耻”的校园氛围,大力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如在思想教育课上或主题班会上,可以开展有关“诚信”的演讲和表演;通过各种有关诚信的图展,开辟关于诚信的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还可通过班委、学工部组织开展“牵手诚信,共创未来”的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诚信的思想意识。

2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俗语“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信过于义”等都说明了诚信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事业上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在大一新生一入学时就应该建立诚信个人档案,其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家庭基本情况、诚信承诺书、诚信记录等。尤其是诚信记录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从中也可反映该学生的诚信度。诚信记录包括学习、生活、经济等。学习上主要记录其作业有无抄袭,考试有无作弊,毕业论文有无抄袭等。生活上主要记录有无不正常消费行为、有无偷窃行为等。经济上主要记录该学生受资助的情况,家庭属于哪种贫困等。信用档案视实际情况可随就业推荐表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

三、加强励志文化建设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前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认为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但由于经济的原因使他们只选取那些学费低的学校和专业。大多数贫困生内心非常孤独,他们更加渴望关爱、支持和鼓励,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做好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做到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加强“励志”方面的教育。

各高校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完善的资助新体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确“资助是途径,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开展每年一届的“十佳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并开展“优秀贫困生”事迹报告会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等品格。

辅导员是学生离得最近的基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情况: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励志经验交谈,播放励志电影、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等加强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力,增强抗挫能力;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树立人定胜天、世上无难事、人穷志不穷的观念和信念。

四、提倡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调查大学生消费问题时发现,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他们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名心理、求好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等,消费片面追求名牌、高档,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也不符合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些消费心理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据某个大学生讲,在不久前过去的一个月里,花费已超过了06万元。这个大学生的消费显然是不合理的,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生活消费。这与我们提倡的勤俭节约,做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消费原则的理论相背离。所以,这样的消费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因此勤俭节约将是一个永远被倡导的精神;三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能够勤俭节约,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高校政工干部可开设相关选修课,对学生勤俭节约方面的德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如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消费观引导时可开设“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等消费观教育的讲座或课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方式和技能等,以免贫困生产生畸形消费观或消费观念超前。

提出了“八荣八耻”,号召全党全国都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一条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相一致的。做到健康文明消费,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五、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宿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第二场所,还是学生课堂的延续,是他们之间交流、流露真情和思想最真实、最彻底的地方;他们待在宿舍的时间要比待在课堂的时间长。从一定心理角度来说,家庭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班级同学在宿舍里的关心和支持。在高校贫困学生工作中,学生宿舍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新的载体,可以说宿舍的活动远比课堂上的活动丰富得多。宿舍的活动、思想交流对贫困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创建良好的、积极上进的宿舍氛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和合作竞争意识,定期开展文明寝室建设和评比活动。

文化是高校的灵魂,以文化人、育人兴文是高校的光荣使命,高校文化建设尤其是资助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困难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何安明,刘华山感恩的内涵价值及其教育艺术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弹性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19-04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能力。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中,心理弹性既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重要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质。本文试图在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展现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进行团体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有效率97.4%。被试中,男生323人(66.3%),女生164人(33.7%);汉族292人(60.0%),少数民族195人(40.0%);来自城镇102人(20.9%),农村385人(79.1%);文科类120人(24.6%),工科类367人(75.4%);学生干部229人(47.0%),非学生干部258人(53.0%);独生子女96人(占19.7%),非独生子女391人(占80.3%);家庭经济特困75人(15.4%),困难223人(45.8%),一般183人(37.6%),较好6人(1.2%)。

(二)研究工具

采用由香港中文大学肖楠和中科院张建新共同修订的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性、坚韧性、乐观性和自我效能四个维度。郭焱在曾玲娟教授指导下开展硕士毕业论文《高职新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时,对心理弹性中文版量表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保留22个题项,再次修订后的心理弹性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117,相关性系数在0.768-0.899之间。本文调查对象是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所以采用郭焱再次修订后的心理弹性量表。

(三)研究程序

选取大学新生,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施测统一问卷,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使用SPSS20.0软件录入、整理和分析所采集的问卷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

根据心理弹性得分分布和数据变异情况,绘制其整体数据的得分频数分布图(见图1)。

如图1所示,487份样本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偏度值为-0.325,峰度值为0.062。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文科兴趣平均得分为58.40(标准差为11.36)。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将心理弹性水平分为三个等级(M±2SD)。心理弹性得分低于35.68(M-2SD)的为低水平;在81.82(M+2SD)以上的为高水平;在35.68和81.82之间的为中等水平。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有5人得分高于81.82,占调查总人数的1.0%;有11人得分低于35.68,占调查总人数的2.3%;有471人得分在35.68-81.82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96.7%。

(二)心理弹性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487个样本在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M±2SD),考察心理弹性各维度上的得分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得分均值范围是10.32-18.74。为了比较心理弹性在各维度上的水平情况,将各维度均值除以各维度题目数,得到各维度每题的平均得分。如表2所示,心理弹性四个维度中,与总量表每题平均分(2.65)相比,得分高的有乐观(2.88)、敢为(2.68),得分低的是自我效能(2.58)和坚韧(2.49),其中,乐观得分最高,坚韧得分最低。

(三)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人口学分析

1.性别差

统计显示(见表3),心理弹性及其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四个维度,男生得分均均高于女生,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民族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4),汉族学生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敢为、坚韧、乐观上得分均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在自我效能维度上,少数民族学生得分高于汉族学生,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3.生源地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5),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敢为、坚韧、乐观和自我效能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4.专业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6),工科类学生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敢为、坚韧、乐观和自我效能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文科类学生,但只在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5.独生子女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7),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敢为、坚韧、乐观和自我效能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学生,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6.学生干部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8),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敢为、坚韧、乐观和自我效能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但只在坚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7.家庭条件差异

统计显示(见表9),心理弹性总量表在家庭条件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三、讨论

(一)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分析

分析表明,被调查的487份样本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有96.7%的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有1.0%处于高水平,处于低水平的有2.3%。为什么有97.7%的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弹性的乐观和敢为两个维度每题均分较高,乐观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是能够看到实物积极的方面,并且相信能得到外界的帮助;敢为则表明学生在生活中乐于接受挑战,愿意起带头作用,并对自己的决定用于承担责任,而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这两个维度充分说明了青年学生的积极乐观、敢作敢为、用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当然分析还发现,学生坚韧维度每题均分得分最低,其次是自我效能感。坚韧维度每题均分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在面临不利环境是,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的精神还不够;自我效能感得分不够高,也说明了学生对自己的成就感不足,对有信心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等信息不足。事实上数据也说明,无论是心理弹性总量表还是敢为、坚韧、乐观和自我效能这四个维度,每题均分都超过了理论中值(2),因此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和优秀的百分比达到97.7%。

(二)心理弹性的差异性原因分析

研究显示差异性特点如下:一是性别差异方面,男生的心理弹性及其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是因为男生无论在传统观念上还是家庭教育上,都给予了敢闯敢做等烙印和影响;再就是高职院校的学习以应用型知识和技能为主,在这方面男生占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自信乐观和自我效能感相对就比女生好一些。二是专业差异方面,工科类学生乐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这是由水利类高职院校的工科类院校的性质决定的,工科类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操作性实践活动,以及较好的预期就业前景等,于文科类学生相比都在自信心、自我成就感等方面占有心理和实际上的优势。三是学生干部差异方面,学生干部在坚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比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服务师生等各方面,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都能较好的得到满足,同时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而表现在坚韧维度上的差异比较明显。四是家庭条件差异方面,来自特困和困难家庭的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一般家庭条件的学生。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没伞的孩子跑得快”的理念,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来自特困和困难家庭的学生,从小养成了自立、自强的能力,要靠自己去面对现实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因而心理弹性就相对强一些。五是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在民族因素、独生子女与否、城乡来源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心理弹性及其维度,受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来源方面的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表明,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有96.7%的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有1.0%处于高水平。心理弹性及各维度每题均分的比较发现,乐观和敢为得分较高,坚韧和自我效能感得分较低,但都高于理论中值。男生的心理弹性及其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工科类学生乐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学生干部在坚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比非学生干部。来自特困和困难家庭的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一般家庭条件的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在民族因素、独生子女与否、城乡来源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建议

心理弹性是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并为今后增强职业竞争优势,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品质和能力。高职院校要重视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弹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调研得出的心理弹性及其敢为等维度的差异性特点,适当开设相关课程或教学内容,教给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应对挫折、调节情绪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其弹性思维的能力。二是重视实践活动。丰富校园社团文化,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扶贫等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通过科技竞赛、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创客平台等实践活动载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三是发挥朋辈榜样作用。充分发挥朋辈的榜样作用,要营造浓厚的朋辈学习氛围。让同伴中的学习、励志、技能、创业等榜样事迹,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零距离”聆听“朋辈”的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四是发挥水利类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提升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让学生走上水利工作一线,让学生在与现实的接触与碰撞中,培养其“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用水利精神的力量,引导其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焱.高职新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2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5]吕梦思.不同心理弹性者的日常情绪特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6]张晓雯.中职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654);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2015年项目(KY2015LX700);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立项一般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第8篇

(一)研究问题

基于课题研究,制定相应的CDIO模式教育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课件,强调过程管理,在实验班中开展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博客网络互动等CDIO模式的教学活动;统计学生成绩,评估学生能力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探讨CDIO模式应用于高职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效果。

(二)研究对象

在本科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1个班共41人为实验组,实施CDIO教育改革;2个班共86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实验组开展CDIO模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根据情况,分析概括,找出实践经验中的规律,科学的理论分析,持续性改进。实施一年后,对比性分析两组学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成绩。安排两组学生参加学院内外举行的各类服务活动,每次安排20名学生参加周末和暑期的医疗扶贫服务学习活动,推选学生应聘学院各部门秘书和干事等志愿服务岗位,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对比性评价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能力(20%)、沟通能力(20%)、知识应用能力(50%)、团队合作交流能力(10%)评分。

2.模块运行。

对于实验组的学生,我们全面采用CDIO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以及博客网络互动这五大模块来实现,每个模块都经过构思与策划、培训与指导、运作与实践、检查与反思、总结与分享这五个环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医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这五大模块的每一个环节。模块的运作过程有强有力的ISO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支撑,所有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个体系中主动地、相互联系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与学的活动,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持续性改进,螺旋式上升,促使学生“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做”、“做中学”,从而有效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成效。情景导入模块。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对实验班的学生指定相关内容并描述病例,由学生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分组进行案例临床情景再现。学生必须自主地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自行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病案,收集数据,整合信息,查找依据,设计诊治方案,最后由全组同学进行模拟演绎,教师进行适宜地点拔指导和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更加关注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承接、融合与渗透的过程。服务学习模块。课题组成员每月2次带领实验班学生(每次20人)到农村或社区开展医疗义诊、社会调研、卫生健康知识宣传、重病案例家庭走访以及“创意公益InG”等特色主题活动项目,学生分团队自行构思服务项目、设计活动整个过程、在实现活动中解决问题,运作过程中达到目标,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互评价,从中完成CDIO医学教育模式的全过程,并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搬到农村,并通过有计划的为村民和患者服务,接受直接生动的医德教育和专业技能传授,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不断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它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磨励意志,提高专业技能,又增强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组织、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朋辈带教模块。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由教师从每组中挑选一个责任心强、领会快、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学生教员”,让“学生教员”对本组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学生教员”角色不断轮换,每个学生都按照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从中使每个学生都收获到仅作为一个听课学生所收获不到的能力、进步与成功。博客网络互动模块。建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师生通过班级博客进行探讨、沟通、答疑等,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联动,教师可利用“博客互动平台”了解学生对项目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依据之一,从而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问卷调查设计。

问卷主要内容: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对CDIO提高核心能力的作用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发挥能力;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评价;对CDIO提高团队精神的评价;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评价。(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将考核融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百分制,主要考核指标为:团队合作(10%)、课堂表现(10%)、任务质量(20%),期末成绩(60%)。发放问卷调查表41份,回收41份,回收率100%。结果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学习成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学习成绩间的比较用t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的结果比较

第一学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从第二学年开始,实验组实施CDIO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实施CDIO教学模式之后(第二学年)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实施之前(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前,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实施CDIO教学模式一年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即实验组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22分,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只提高了0.26分,成绩上升幅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比较

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知识的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积累实践经验,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依据CDIO大纲制定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能力总分远远高于对照组(76.29±8.75比70.31±8.82分,P<0.05),详见表2。

(三)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为100%;认为CDIO模式教学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的学生均达100%;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占77.5%;认为能提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发挥能力的学生均达97.5%;100%的学生认为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

三、CDIO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

第9篇

一,中国社区银行的现存问题

(一)相关部门未能对社区银行进行有效监管

随着国际经济的融合和本土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银行开始布局社区银行战略,企图避开审批制度以达到扩张营业网点的目的。这就导致在营业过程中存在信用、操作、道德等底线被触碰的风险。虽然社区银行的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监管制度未能随之跟上,从而导致有效监管的强度被削弱、风险的可控性越来越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副院长曾在一次采访种指出: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它不但为企业日常运转提供资金来源.还吸纳老百姓存款。因此他的运作不仅关乎着国家稳健的运行,还关乎民生问题。因此,银行的发展应把风险控制首当其冲,应该以合规为前提,稳健运行为主线的经营。根据银行的资金来源,90%的资金都出自于存款人,投资者只占10%,若不注意风险控制,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出了问题,最终要靠国家买单,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后果不堪设想①。

(二)社区银行特点未能有效发挥

现阶段,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在这样的基础上衍生出的社区银行不能算是实际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其运行模式与传统的银行分支划分与运行相差无二,因此,只能称之为“准社区银行”或“社区银行的雏形”,相比发达国家的社区银行体系,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进步和很大的差距去弥补。而且某些商业银行开创社区银行的目的并非实现社区银行的内在价值,而是变相的通过社区银行来进行网点的扩张和另辟蹊径实现圈地的目的。因此,并未深层的考虑社区银行的本质特征和深究其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上如何更好的经营和管理,社区银行的运用并没有突破信用贷款和私人理财等的现有模式,为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打开新局面。可以说,社区银行在我国虽然规模发展很快,各个银行都在竞相设立,但其发展还停滞在初阶段,在服务和产品上与传统银行模式相近,并未有所改进和突破同质化这一僵局,并不能提供给客户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实现其创立指出的价值意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的冲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没有忠实的客户群体,没有新颖的产品服务吸引新客户,那么社区银行极有可能成为银行的新负担,据不完全统计,A商业银行北京地区的社区银行67%都未能实现正盈利。

(三)不能够明确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顾名思义,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其独特的金融服务和特色的金融产品吸引社区客户。传统的银行根据“二八效应”,主要以服务于中高端客户,而社区银行的出现就是弥补银行在低端客户服务不足的短板,但现阶段国内的社区银行仍以争取高端客户为主,并未实现其创立的真实目的。而且我国的社区支行并非自成体系,独立经营运行,所以社区银行并没有在其所属的商业银行发展大战略中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社区银行的发展,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定社区银行的经营范围、服务对象、资金运用等,同时政府并未出台相应政策和优惠鼓励社区银行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大方向的推进,相较之前银行的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差变小,就刚产生出雏形的社区银行而言,很难按照其经营宗旨运行经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公开指出:不同的银行机构应深入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支撑能力,在“全球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社区银行”中找准战略定位,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一)发展社区银行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

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当前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1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创造了75%的新增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中央银行的<Q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8%,比上年末下降了3.9个百分点③。

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大,因此重视不良率和以把控风险为主的商业银行不倾向于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在中小企业最希望受到银行帮助即在需要资金的情况下,它们就更不愿意向其放贷。站在银行的视角来分析这一情况,向中小企业放贷主要存在以下阻力:第一,利率的管制。政策导向总是认为放贷低利率就是“扶贫”,从而导致银行不愿意做贷款给中小企业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第二,风险的控制。我国目前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为了降低信用带来的不良贷款,我国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用担保贷款、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降低不良率。

但社区银行与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不一样,社区银行具有大银行所缺乏的决策灵活性、服务特色性、信息传递及时性等特点。这导致社区银行可以更好的与中小企业对接,以其灵活性和便利性与中小企业对接,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与中小企业相互促进。

(二)发展社区银行是完善我国银行体系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12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约为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13.7倍。在商业银行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交行五大行在同业市场中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相比之下,中小商业银行各方面相对较弱,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寡头垄断性质比较突出,且出现失衡,这一不良结果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和同业竞争力。表明我国仍以规模竞争为主要手段,距离成为成熟的市场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社区银行的服务体系可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大力鼓励发展社区银行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特质性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从而提高我国的金融业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发展社区银行可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社区银行的目标群体就是中小企业,社区银行的出现可以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针对农村的金融需求提供特有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建设提供其所学的资金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而且社区银行可以更有效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其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以农村现有情况,衍生出适合农村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化。同时在不断开拓农村市场的同时,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开辟新渠道。

三,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准确定位,稳步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社区银行所拥有的资本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因此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是社区银行如何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生存的立身之本,面对大银行规模竞争和兼并压力,社区银行以积极发挥自己的灵活能动性和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将社区居民和中小型企业作为目标群体,而并与大银行目标一致,争取高端客户与大型企业。通过服务附近范围内社区中居住的群体和小企业,不断彰显自身的经营特色和扩大自己的品牌效益,与大银行形成互补,而非竞争。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的“当地化”较为明显,社区银行可针对这一经济发展的特色,为不同的特色群体提供想对应得金融服务。

目前,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我国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缺乏指导性的思想就会不断放大主观性色彩和投资改革的盲目性,这就产生了显著的资金外流的“虹吸现象”,即资金流向经济法的区域而非需要该笔资金的区域。而制约“虹吸现象”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④。而社区银行的出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的出现,且有针对想的投放资金可以提高资金的实用性和助力经济发展的效率。

(二)突出特色,差异管理

我国银行的较为凸显的问题就是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同质化。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发展模式都几近一样,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产品开饭,又或是市场营销,都相对较为一致。但国家放开利率管理后,我国的利率逐渐市场化,银行的差异也逐渐显露,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自己的市场竞争做一个SWOT分析,从而更加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准自己在市场中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走有特色的服务之路。社区银行的发展应以“社区”为基础,即将老百姓的生活服务与金融服务相贴合,为社区中的小型企业和居民提供大银行无法提供的特色。例如,中小企业的创立初期,不仅缺乏资金的支持,其财务管理人才也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这就要求社区银行提供给他们的服务就不能仅仅为资金,还应该在资金的供给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金融服务,例如为其提供资金理财,资金运用,风险咨询等深度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需求也逐渐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社区银行的业务类型应该涵盖日常所需的业务类型,如存取款、结售汇和家庭理财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金融服务。

(三)发挥优势,强化合作

优势互补的合作形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合作的主要方式。例如现阶段银行积极与互联网公司进行线上合作,互联网公司借助银行的资金优势和信用优势争取客户,而银行借助互联网公司的普及型导入新客户和进行业务推广,从而达到共赢。社区银行应加强多方合作,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导入新客户、丰富金融服务类型。以兴业银行为例,该银行为开拓同业业务,扩大同业市场分行,搭建了银银平台,并在银银合作联盟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该行通过“柜面通”业务实现了与合作行互为,同时打起“科技输出”的策略,为中小合作银行建设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并提供数据托管和灾备等服务,平台合作向深度拓展。截止目前,参与合作的银行已增加至430多家。兴业银行的成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社区银行应以其网点数量的优势为基础,与规模较大的银行进行优势互补;以其决策的灵活性为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三农的大趋势下,与政策性银行进行合作;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从而为社区客户提供更为快捷简单的金融服务。

注释

①毛冉辉.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②向劲静.民生银行“梦想”破灭一社区银行探寻新路径.《中国商报》,2013.12。

③巴曙松.中国金融改革下一步重点一小微金融发展.《博鳌观察》,2013.01。

④蔡四平.制约“虹吸现象”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0。

参考文献

[1]祝元荣.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毛冉辉.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本文转自WWw. dYLw .nEt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3]岳艳青岛市社区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4]周爽我国社区银行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5]周莹光大银行长沙分行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