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21:5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写给孩子的评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的自我,孩子消极、自卑,是外界压抑的结果。我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彻底改变了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写给学生的评语,学生容易接受。在这些评价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很好地点燃学生心中的自信的火焰。
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一部分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向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不要轻易批评他们,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 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学会关心,是小学阶段德育培养的目标。教师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围绕中心讲课,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的,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提问。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唤起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知识。
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一个学生。
2008年的秋天,我有幸成为珠海市金海岸中学高三(5)班的班主任。当时的这个班级,几乎听不到任何正面消息,听到的尽是“班风不正”“学风不浓”“考试作弊”“人心不齐”“问题学生多”之类的负面消息。一学年过去后,这个班出现了极大的改观:班风正、学风浓、师生关系和谐,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对这样一个特殊班级,我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的方式:将我的“两颗心”交给学生。
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刚接手这个班时一个家长给了我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我是某学生的妈妈,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我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今年8月我家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爸爸因工厂拆迁后找了一份临时工,在一家丝绸服装厂打样板,做了一个多月,有一些压力,晚上失眠,后来患上了抑郁症,现正处在治疗、康复期,对儿子教育和心理沟通有困难。希望老师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多关心我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使其在学习上能上一个台阶。
接到这封信,我心里陡添了几分沉重,类似有这样那样困难的家庭在我们班有一半以上:单亲家庭、父母下岗、父母在外地,家庭教育环境很不理想等,有的父母很焦虑,或干脆放任孩子,处于无作为状态。班中大部分孩子性格内敛,不善沟通,行为比较涣散。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用“爱心”的宽厚来经营班级,用家访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用教育的策略去管理班级,用情感去爱他们,去信任他们,去开启他们脆弱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座位时,我坚持好、中、差搭配,要求优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方面,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授课中,少一点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上的困惑,把家庭不和谐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化解掉。对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我寓爱于严,做到严中有爱。
用“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让我知道:与优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有一次,班里一女生写给班主任的周记内容太偏激,我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评语就把本子放在了一边,后来竟忘了这事。等到第二周翻到她的本子时,就见到几行用红笔写的字:“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评语,惟独我没有,难道是看不起我?别逼我去恨你,遭我恨的人,我会报复的,甚至会杀了他!”当时,我看到这些文字,并没有立即找这个女孩,因为我知道,这肯定是个非常敏感脆弱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教育她需要找契机。于是我故意漏批一个男生的周记。本子发下去后,那男生举起手,说他的本子漏批了。我抓住这个契机,讲明自己批改周记的方式,并告诉同学们,如果老师漏批了,不是因为看不起某位同学,而是真忘了,请同学原谅。后来那女生一直和老师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教师的“诚心”还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在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有一种归属感,并渐渐获得自信。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关键词 小学生诗歌节 南方报业 媒体转型
2016年1月9日,《人民日报》12版(副刊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2015年度广东小学生诗歌节现场总决赛的六首特等奖获奖作品,并且在公号“人民日报文艺”上进行转载,引发了数以万计的阅读及转发。
广东小学生诗歌节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日报社文体新闻部、南方报业天空城儿童兴趣社区共同运营,在全国率先提出“致力培育诗心”“将最优秀的文化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理念,2016年参赛人数与去年同比增长超过10%,达到3.6万人。6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累计已达数十万。活动品牌曾获得贾平凹、舒婷、余光中、洛夫、贾樟柯、谢冕等文化名人积极评价,成为近年来全国语文基础教育和审美教育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小学生诗歌节就是从日常采编策划中涌现出的“金点子”入手,并由此摸索出一套创意“变现”的游戏规则。
一、源起:6年耕耘,孕育华语地区极具影响的儿童诗歌教育品牌
教育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书法、戏曲、诗歌等美育课程,不断被提上国家教育行政主管机构的议事日程。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诗的国度,有着千年诗教传统。创办以诗歌为创作载体、以小学生为参赛群体的比赛,能够提升诗歌在生活中的分量,唤起更多小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同时打造一个纯粹、公益、专业的文化教育活动品牌。另一方面,就整体而言,目前广州乃至全国地区的教育机构,尤其是艺术教育机构品牌散落不成系统,“星星多、月亮少”,各自为战,碎片化供给的现象非常突出。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从2010年开始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由南方报业天空城儿童兴趣社区协办的国内首个面向小学生的诗歌创作展示活动――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应运而生。2010年7月,小学生诗歌节被列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十大工程的细化项目,以及南国书香节的主题活动之一。
具体运作上,《南方日报》充分利用自身的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渠道,充分整合各方文化资源,对诗歌节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报道。在赛前预热、仪式启动、规则制定、评委组织、赛事进程、颁奖典礼等各个环节,对诗歌节全程保持了高密度、大篇幅的曝光率。《南方日报》还在日常版面开辟“每周诗歌之星专栏”,刊登优秀作品,约请著名诗人、作家供稿,对诗歌节及诗歌教育做深入的思考和研讨。
为保证评选专业性和公开透明,《南方日报》还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和优势资源,邀请到著名诗人杨克、欧阳江河、伊沙、于坚、王小妮、舒婷、黄礼孩、郑小琼、黄灿然、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等国内文艺界的中坚力量为小选手担任评委,并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真实、纯粹、原创、童真等评判标准,引导孩子们释放未被污染的语感、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歌节坚持不收取参赛者任何费用,而以诗歌的感染力、想象力、创造力为唯一准则。比赛时所有选手的姓名等身份信息对评委全程屏蔽,组委会绝不干涉评审结果。组织评审全程保持透明规范,每轮评审结果均会公示。为了杜绝家长或教师“过度辅导”等情况,在成功完成初赛的基础上,组委会还专门设置了现场创作的总决赛。
经过6年时间努力,诗歌节已经发展成为华语地区极具影响的儿童诗歌教育普及活动,参赛规模和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参赛生源从最初覆盖广东全省21个地市的几百所小学,到2011年,诗歌节征稿范围首次扩大到全国并收到2万多首诗歌投稿作品;自2012年起,每年投稿人数均突破3万人,除了广东本地小选手外,报名参赛的小学生来自黑龙江、青海等全国各省市,乃至港、澳、台地区。自2010年至今,诗歌节组委会通过网络投稿、邮寄投稿收到的作品多达25万多篇,参赛小选手多达20万人次。诗歌节的创办理念――“让孩子真实自由有趣地表达”,获得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
二、反响:争相转载,多位“诗歌之星”作品引爆网络热点
2010年,首届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启动之际,就旗帜鲜明率先提出“致力培育诗心,不负责培养诗人”的宗旨。我们认为,活动应更多地着眼于提升一代人的文化素养,而不是为文学界选拔个别后备力量。“世界很小很小,心却很大很大。”诗人舒婷曾为小学生诗歌节写下这样的寄语。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00后”们,他们的世界确实远比大人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装得下天真烂漫,也载得动感伤离愁。借由小学生诗歌节这个平台,越来越多富于才情的“诗歌之星”走入人们的视野。
其中,13岁的荆门男孩王芗远的诗歌《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在微博走红,短短几个小时,这首诗在微博的转发量突破5500次,王芗远也被网友们称为“诗歌天使”。著名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上转载了王芗远的诗句“附和你的风热了,反对你的风没了”,并附上寄语“把孩子们写出来的美丽汉语存好”,诗人汪国真在自己的微博上郑重推荐了这首诗,并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好诗了!难以相信是一个小学生写的……”
王芗远还登上江苏卫视《非常了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舞台。在节目录制现场,这位不怯场的小诗人用少年特有的幽默现场为主持人孟非的光头赋诗一首:“天空把你的头发连根拔起,你的光头上充满了言语。”引得现场观众一片欢笑。
另一位“诗歌之星”朱夏妮则写出了10岁去旅行时的独特感受,在那个遥远的地方,她看到了旷野的雨后和城市的雨后如此不同,于是她写下“山间的雾和阳光,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谁了”。钢琴家郎朗在微博转发这首诗时这样评价道:“小学生透过清亮的眼读世界,能读到最美的意境。”
王芗远、朱夏妮因为喷薄而出的早慧而受到瞩目,另一位小诗人朱尔则用他儿童的真诚和纯真感动了网友。“你问我出生前在干什么/我在天上挑妈妈……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虽然这首小诗只有寥寥几句,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高深的思想,却因为其稚嫩的语言、有趣的想象力和对妈妈的真情实感在网络上“一鸣惊人”,被转发2万余次,诗人王小妮、杨克,作家庄雅婷、沈宏非和许多网友纷纷在网络上转发推荐这首童诗。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妈妈们的感触:“谢谢我的孩子挑选了我”“如果这是我孩子写给我的,未来我要把它刻在墓志铭上”……
通过网络,越来越多文化人开始相信王小妮所说的“孩子才是离诗歌最近的人”,名家余光中、洛夫曾发来手书为小选手寄语殷切勉励。《大地的嘴巴》等诗歌节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不仅登上了《人民日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播出,被诗人王小妮选入诗集《给孩子们的诗》,还引起了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音乐家们的关注。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陈小奇、副主席陈洁明等知名音乐人带头为优秀作品谱曲,发起《谱写广东流行新童谣》活动,在社会各界激起强烈反响,得到了众多教育机构、师生家长、政府部门,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及热心企业的热情呼应。
三、纵深:强化互动体验,推进诗教常态化
在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同时,小学生诗歌节自身也在成长,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互动性,让诗歌节成为能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游乐场。诗歌节组委会还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把最好的文化和基础教育对接”,让最好的文化人直接面对孩子,用优秀的文化理念广泛影响老师。
例如,每年的诗歌节举行期间,组委会都开设了多场面对小学语文老师和家长“诗歌进校园”活动及“诗歌公开课”名家讲座,让诗人们直接面对这些施教者,共同建立一种“好文字的标准”。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闪亮的诗心,我们要做的,就是留住它、呵护它、养育它。若干年以后,回首诗歌节,我们希望,她是孩子记忆中美好的部分”。
此外,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还与南方报业289艺术园区、天空城兴趣社区等单位合作,策划了一系列强化互动的周边体验活动,推进诗教常态化:在“小学生诗歌节艺术体验现场”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师生和家长在《南方日报》读者俱乐部的组织下,一同参观诗歌及美术作品联展,进行了诗朗诵、做手工游戏等愉快有趣的活动;在小学生诗歌节优秀作品音乐会现场,主办方以音乐、歌舞、朗诵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年来的优秀诗歌作品,唱响由孩子们的诗歌改编的热门金曲,让诗歌、文字、音乐的温暖直达孩子的内心。从2013年开始,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还牵手佛山禅城南风古灶1506梦想城,准备共同打造“世界童诗博物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地、官方投稿网站,由《南方日报》发起的国内首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创作分享社区“天空城”自诞生以来,不少作品得到文化名人推荐、点评。“天空城”的理念是:每个儿童的独特天赋都是值得珍视的,倡导儿童真实、自由、有趣的表达是“天空城”的宗旨。给孩子们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设计好玩的互动方式,帮助儿童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自由发展个人才能,才能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天空城”专注于向每个儿童提供作品展示、兴趣交流、投稿参赛以及在线指导的服务,同时作为“小学生诗歌节”和“真@有趣小学生美术、写作大展”的官方网站。
四、展望:百万用户级兴趣社区和在线教育培训平台
借着诗歌节的举办,小学生诗歌节与各级教育系统、教研机构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力深层次渗入地市,“品牌输出”的效应日益突出。在赛事宣传、参赛发动、资源整合、学术支持、技术环节等方面,我们都收获了经验,也看到了改进的空间,例如投稿分布仍不够均匀,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可进一步深入,征稿、比赛、评审等技术环节可以进一步仔细讨论研究,提高效率和评判精准度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统计、当面访谈、专家评估、参赛研判等手段,也对全省范围的小学诗歌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总体情况的全面摸查和评估,基本摸索清楚了全省小学诗歌教育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走向、各地在诗教方面的实力分布和发展后劲,并进行了有力推进。除一些广州老牌的小学诗教基地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大批地处广州市以外,同样对诗教有着特别见解和独到经验的学校和机构,分布在佛山、顺德、中山、清远、深圳等地。
这些发现和资源的积累,为接下来继续举办下一届积累了经验,也为小学生诗歌节未来的发展前景探明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构想中,“小学生诗歌节”旗下的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有意借鉴“天猫+豆瓣”的模式,尝试转型升级为一个百万用户级兴趣社区和在线教育培训平台。拟以“兴趣+刚需”为核心,通过“招募”计划将注册的个人用户和加盟的机构用户整合联系起来,具体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维度、四个层次:
(一)以诗歌节创作为核心
通过整合、设计、开发与小学生诗歌节紧密相关的课程体系及相关出版,通过学术课题研究、各类诗歌节线下活动(如名家讲座、公开课、亲子拓展)的组织,形成以实体场地、参与人群、课程学习为主要元素的综合体系。
(二)以活动为抓手进行延伸
通过组织活动、项目(如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岭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岭南少年行”)、诗歌进实体社区(小区)活动,进一步强化兴趣社区氛围,帮助机构‘用户集聚潜在的用户群体,为其销售需求提供了管道。“小学生诗歌节”,本身就是一个活动招募的典型模式。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定期收到一些体验活动的免费邀请,如同城亲子郊游、或者游戏大比拼等等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培养用户黏性。
(三)兴趣招募
“兴趣”是互联网的核心黏合剂,不同地域、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孩子们,通过“文学”“诗歌”等标签筛选及导流,就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题材展开讨论和互动,形成浓郁的社区氛围,保持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的在线时长。同时也可根据标签对站内用户的兴趣热点进行梳理,方便掌握,以便日后相关广告资讯通过云计算,进行用户定点推广。
(四)机构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