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关礼仪教育

公关礼仪教育

时间:2022-02-21 08:5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关礼仪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关礼仪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公关礼仪;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为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纷纷开设公关礼仪课程,这对广大中职生的个人形象、职业发展和品德修养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因此,加强对中职公关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公关礼仪教育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中职院校对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公关礼仪课程教师,大多由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最终导致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不规范、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严重制约了公关礼仪教育的落实。

另一方面,中职生普遍缺乏对礼节礼仪的正确认识,存在概念模糊、意识淡薄的问题,具体包括缺乏个人礼节礼仪常识、尊敬长辈和师长意识淡薄、不文明的习惯较多等。调查发现,许多中职生没有使用谢谢、您好、再见等文明用语的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存在许多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

二、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改进对策

针对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教育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充分发挥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教学服务作用,为培养优秀中职人才提供保障。

1.列入必修,提高重视

由于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基本是应用型人才,他们的技能相对单一,且在身心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公关礼仪教育,最好将其列入中职生专业必修课程之内,将其与学分挂钩,提高学生对公关礼仪的重视度。同时,相关任课教师要进行严格管理,一旦有学生出现公关礼仪课不及格的现象,要坚决让其重修,进而在思想理念上促使学生强化礼节礼仪常态化概念。

2.理实结合,促进内化

在中职教育中,公关礼仪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在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时,教师必须全面落实理实结合的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将公关礼仪运用到實际生活中。一方面,在公关礼仪课上,学生应统一着装,然后教师讲解相关职业穿着技巧和生活礼节礼仪常识,并做好示范,让学生充分掌握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场合的礼仪;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公关礼仪实践平台,加强公关礼仪教学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以促进中职生公关礼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3.多元教学,强化兴趣

公关礼仪教育并非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礼节礼仪教育。所以,在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时,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精心创设生活化礼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多维互动课堂,进而提高公关礼仪教育实效性。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微课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轻松愉悦、活泼生动的课堂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公关礼仪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创设问题式、生活式、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合作探讨、即兴表演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我展示与自我表达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及时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持续兴趣支撑下将公关礼仪化为内在素养和习惯。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公关礼仪,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要求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联系更加广泛,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把教育的目标定在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其中,公关礼仪能力就是一种现代人谋求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是现代人能力结构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一、高职学生在公关礼仪方面的学情分析

1、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学生公关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与缺失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从来自就业面试现场与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有80%以上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心理素质较差、基本社交礼仪比较缺乏等。

2、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都被学生当作了“新潮”、“潇洒”,诸如此类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了高职学生的形象,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障碍。

3、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表现出“依附别人、利用他人、以个人为中心”等倾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与其他同学形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

4、学生的仪容和日常卫生观念淡漠、仪容仪表邋遢、着装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个性;不能按照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准确着装。

5、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学生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究其原因,随着学生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一方面网络会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观念的引导,逐渐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出与公关礼仪行为相违背的倾向;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在学校得不到完善的公关礼仪教育时,就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层次不统一的对公关礼仪认知的程度。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理念的建构

1、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建构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和社会交往中,通过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方式获得的。该理论以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为前提,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这一认识,公关礼仪课程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传统礼仪知识讲授,而应通过礼仪知识讲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然后结合某一公关活动情景让学生进行模仿,认真反思和实践各种礼仪规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多元性。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只一种,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受多元智力理论启发,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内容。

3、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生成性。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它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新理念认为课程内容并非事先预设完成,强调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新资源、新思想或新方法。公关礼仪课程不应该让课堂成为教师独享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场所,而应该鼓励师生加强对话,促进课程发展。师生对话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真诚、平等和信任,是师生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和相互分享。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建设的对策

1、优化公关礼仪课建设体系。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博采众长、优化组合,形成有特色、实践性强的教学体系。目前的大多数《公关礼仪》教材中,对仪态、言谈、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相对要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不自觉地对美的关注和追求,使他们对仪容、仪表等部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教材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介绍,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仪态方面的内容,操作性强,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示范、训练和点评,这样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仪态方面的课时,强化仪态、言语、行为规范方面的训练。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构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模式。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可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并注重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强化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如仪式方面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授、讨论、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仪表、仪容、礼节等教学内容,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现场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再如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公关礼仪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变化,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公关礼仪情境教学,凭借形象、生动、富有感隋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3、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改变单纯传输、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成为提高学生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为此,我们公关礼仪课程在教学中引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具体可选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1)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礼仪课的教学中,常常可以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本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师针对筛选的案例设置几个思考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有效参与,导出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问题的思考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应用礼仪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法。公关礼仪课堂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法,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运用礼仪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关专项活动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这种“情景体验,现场模拟”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了现场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是对公关礼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4、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提高公关技能。鉴于此,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应调整考核方式,压缩理论考核所占比例,提高操作训练所占分值。例如,考核内容可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训练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理论考核比例为40%,操作训练比例为4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和作业)比例为20%。

5、开辟公关礼仪教育第二课堂。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功效。这就需要学生在认识礼仪的本质,即“礼仪要表达的是对交往对象尊敬友好的意愿,而非简单、机械的外在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为此,有必要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创设所有可能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担任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先生、礼仪小姐,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军.教育基础知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霍瑞红.浅析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公关礼仪.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4]严月萍.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公关礼仪课中的运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5]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8(28)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问题措施

在现代社会,公关礼仪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通行证,间接决定着社交活动的成败。掌握好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已成为日后学生走向职场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开设这门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校将公关礼仪课程用其他专业课程取代,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及文秘专业开设的《秘书职业形象设计》课。有学生认为礼仪内容太简单,无须太多功夫就能掌握,学的也是一知半解。课程上,学生注重对自身的约束;言行举止又恢复到原来的时候,没有形成知礼、懂礼、习礼、用礼的良好习惯。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及日后个人素质的提升。

(二)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培养

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还需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仍没有脱离“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锻炼”的藩篱。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程的设计上,理论课时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要形式,缺少学生实训和锻炼的机会;三是在课程的评价与考试方法上,还是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结果,凭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滞后

礼仪课程教学没有稳定的教学团队,从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是音乐、形体或文科类教师经简单培训或自学而组成,很少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公关礼仪的教材建设滞后,一是在教材选用上,教材的配套资源开发不足。公关礼仪课程教材介质还仅限于一本书,缺少电子教材及其他一些配套的辅助教材,教材信息量承载过小,无立体化和情境化过程,一些情景型、案例型的音像制品较为陈旧,与现实脱离较远,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二是在教材的内容上,大多数没有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更多使用的是本科的和其他高等教育各专业的教材,理论多于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不强。

(四)实践性教学设施配套不足

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需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仪态礼仪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来做示范。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礼仪教学的形体房,即使学校有形体房也要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没课的间隙,临时安排补课。

教室有限的空间承载着“单一”的学习功能,无法满足学生展示自身仪态美的表现形式,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学生只了解优美、典雅仪态的基本要领,却不能达到塑造个人形象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氛围

1.营造讲礼仪的大环境。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周围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行为都会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内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礼仪课程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学校可通过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有声无声的“老师”,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和一些公司、宾馆和酒店联系,让学生到那里进行礼仪的实习和实训。学生在礼仪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同时使礼仪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实践课时比重

为b能给学生礼仪课程模拟操作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条件,学校需要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训中心,包括形体室、商务会议实训室、团体训练实训室、模拟谈判室等,并购买相关的礼仪教学实训用具。公关礼仪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如坐姿、站姿、行姿、名片的递迭等,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去体会、去感受。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实践课时应增至课程总学时的40%。

(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公关礼仪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文秘专业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学问时,更要侧重秘书接待和宴请礼仪。学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做“应聘礼仪”“社交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应聘中能做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在社交中能给人的良好形象。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给传统的公关礼仪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1.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大量有声读物、视频、动画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把教材讲解得更加清楚,分析得更加透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和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化展示的优点,可将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提高认知的内驱力。中山装是中式服饰的一种,如果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穿着中山装的礼仪,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述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走向共和》电影中选取所需了解的有关中山装的来历片段,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山服饰的思想和政治含义,以及着装时的禁忌。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前,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总结。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培养,推进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任老师和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老师组成公关礼仪课程的二元结构师资队伍。为保证公关礼仪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性,高职学院可定期选派教师到礼仪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公关礼仪课程设计、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材的编写等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和提倡教师从礼仪行业的需求出发,结合现有教材,增编一些反映礼仪课程教学的活页教材和讲义。自编教材在内容上会更新颖,与实践更加贴近。

(六)尝试有效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方式

第4篇

带着希望,满怀憧憬,我踏入了大学的又一殿 ----团校,一个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里我学到很多 东西.令我感悟颇深的就是今天上的那节课----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可谓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艺术,人是离不开交流的。学习公关礼仪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处,它将是我们受用终身的财富。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公关礼仪是处理,规范,管理好人际关系多方面。圣人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礼节,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回给人一种汝浴春风之感.也可一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让你终身受益.

公关礼仪的职能之一就是塑造个人形象 ,做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也可以让你这辈子受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呢?如何使自己的气质更高雅呢?那么公关礼仪学习是必要的.认识公关礼仪的概念,以及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必须学习好以下几种礼仪.

<一>见面礼仪

姑且不说见面利益到底有都重要,你试想一下:有这样一 个人,别人见了他时主动热情的给他打招呼,可他呢?理也不理别人,还摆了一张苦瓜脸.你想这样一个人他能在社会上立足吗?通常第一印象起着很重要的做用,在初次与别人见面时,别人可以通过你的举手投足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般,大家很容易忽视在与他人交往中的细节,但往往这些细节就可能决定你的命运。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影相随行,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呢?所以说见面注重礼仪会让你脱颖而出.

<二>交谈礼仪

我觉的待人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 足蹈,不要手指, 还有几则: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别人要有礼貌,别人说话时要用心倾听,要凝视对风的眼睛要保持适度的微笑.即彬彬有礼,又不低三下四,当别人说错话时,不要嘲笑对方,也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等到下来时细心给他说,如果你说什么别人始终不懂,要耐心的给他说.对人对事不要表现骄狂,我行我素,更不要自以为是,傲视一切.在交谈时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

<三>服装礼仪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从宏观方面讲,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甚至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程度,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从微观方面讲,能反应出你这人的素质,得体的服饰穿戴对于提升人的气质、增进人的仪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礼仪不是法律,不是由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的。礼仪是待人处事的规范,是社会群体日常生活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合乎道德及规范的一些行为准则。这些行为规范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所规定的,而是由社会大众一致认可并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此,礼仪是靠人自学来维系的,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并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从而发展至今形成一门规范的学科。礼仪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教育和训练,这样可以更为广泛地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种道德信念和礼貌修养准则。这样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下,人们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而无需别人的提示和监督。 这个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的。 所以在这个必须和人交流的社会,们必须用心的去体会和学习.

第5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 公关礼仪课 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这一概念已成为欧美职业教育中追求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个体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这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具有自我判断能力、懂行、负责及可持续学习本领的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从业者。这种指导思想恰好也是公关课教学所追求的境界。行为导向教学法使用了一整套既可以单项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根据自己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和研究,在公关礼仪课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不同的内容和环节采取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就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工作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结合其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法,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更加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法的训练程序: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情境,认定或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起来;解释问题,探讨争端;说明角色扮演经过。

2.挑选参演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扮演者。

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的行为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深入到问题情况中去。

4.培训观察者: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作好分工或指定观察记录表。

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继续角色扮演,可作好记录,亦可作录像;中止角色扮演。

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的表演(观点、表情、体会);观察情况的反馈(态度、表情、演员);讨论主要焦点。

7.共享经验与概括: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现行问题联系起来;观察者提供结果报告;探索行为的一般原则。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让理论和实践得以结合,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

典型的公关案例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蕴涵着一定公关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讨论、分析,从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择优处理途径,领会公关学的精神实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并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公共关系原则及职能”等内容时,针对“全员公关”、“实事求是”、“互惠互利”等理论,精选了一批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尝试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支持公关理论的教学。

1.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步骤。⑴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发有关案例材料,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展示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完善、提升自己。⑷主持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⑸主持人(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准确,要重视分析思维的过程,表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简洁。

2.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师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在案例教学中,师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就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教学,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选择。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案例教学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 人才培养 多方向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06-02

从21实际之后,信息化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主流方向,这是人类在工业时代后创建的有一个新的时期,社会经济也不再是单一的工业经济时代,而是开始了知识经济时代。从本质上对各行业各领域的竞争分析,人才才是竞争的基础要素。社会进步的同时传媒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主持人、播音员也不再局限于挽回主持或者节目主持,而是开始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很多新兴主持行业,婚庆主持以及会议主持等。而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主持艺术人才以及播音人才的时候,要同当前的经济状态以及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从而提高仁慈啊质量,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学生的职业定位进行重新的思考。在课程上应当以就业作为导向,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学习和研究相互结合,突出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性以及开放和职业性原则,通过对岗位需要的了解,以此作为前提,将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

1 就业状况

通过对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抽调,发现其中一百名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在电台以及电视台工作的人数占到38%,能够在文化礼仪以及传媒公司工作的人数占到11%,而能够在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工作的人员占到了28%,而自主创业以及在企事业单位的人数只有23%。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之后应当作为主持人去工作,但是毕业生在毕业后很少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而是大部分从事了与之相关的事业,或者即便在电台、电视台工作,很多人也从事了摄像、便道以及后期等工作,去做主持人的人却非常少。

当下高效的扩招使得很多高效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专业,播音主持专业也在近年来为各大高校所增设,由于培养人数的增加,造成了该专业人才区域饱和,市场中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播音主持专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教育者需要予以反思,学生究竟是需要定位大众还是经营,这是未来高效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方向。精英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了,因此就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建立起真正能够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做为主线,积极的开发能够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注重舞台表演,加强实践教育,不但满足的了学生的就业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以及岗位能力。

2 裸程设置分析

在教学模式上,播音主持必须她那个国家的教学发展状态相适应,并且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这样课程才具有生命力。另外同该专业较差的一些学科例如语言学、艺术学以及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一系列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学习扩展,在设置上必须考虑当前媒体行业的需要,重视较差渗透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着中教育在当前专才、通才相互依存的时代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在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的设置中必须注意注重传统课程体系的同时,贴近师大IFA站,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时间能力强的学生,重视综合素养,加强就业能力以及岗位培训。

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很多学校会通过多种课群的培养模式设置专业课程、基础客场以及公共课。专业课群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从最基本的一些主持、播音技巧入手、例如广播播音主持、电视主持以及语言技巧和普通话,课程在设置上往往学法一定的渗透以及相互映衬,很难想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并且同当今的相关行业发展也不具有关联性,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句无法引发兴趣。这一问题可以从课程设置上着重,构建能够体现技能基础相结合的体系,从而增强课程所具有的实用性,拓展课程,让学生想着市场就业的方向学习,并且为选择不同职业的同学设置不同的课程。每个模块中,通过用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其岗业核心工作职业课程为中心,其他专业边缘性技能课程作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培养方案中还应当将证书纳入教学范围中,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考出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证书。例如一些资格证和登记证等,这都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备的。

3 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因此通过对普通艺术院校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制定出了多方向人才培养这一应对当前岗位需求的培养模式,在人才的培养中采用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宽进严出,即放宽招生口径,通过分块管理的方式对校内学生进行管理,同时施行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放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年,通过学习,对学院的基本状况,以及播音主持这一专业的基础内容进行了解,而在这一时期也是学院了解学生状态的重要阶段。在之后的一个学年中,学院就要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潜力和兴趣进行培养和加强,制定出人性化的岗位需要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的课程教育。例如,将学生进行分模块管理中,将能够在播音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管理,对学会说呢过的话筒前技能进行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高价把握能力;而对于在电视主持人方向能够有所发展的学生,可以集中式的培养起镜头前的备稿能力、控场能力以及实践业务等;而针对文字功底较强的学生,则主要对其编辑能力以及文案策划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一些具有表演能力的学生则可以想着公关礼仪方面发展。但是所有的基础都应是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其专业基本功,通过这一前提对学生进行分方向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其就业以及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只有具有以上几方面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3.1 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3.2 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3.3 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播音主持这一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专业性要求上较高,因而在教学上必须对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于播音主持这一领域中的人才需要进行了解,确定分方向对人才进行培养,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对专业招生范围进行扩大,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最重的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以人为本,让学生选择自身的专业发展。该种方式相对其他方式更加的科学,依照所有的只是结构,令教学计划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正规专业的整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令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并一专多能,不但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先进性,同时在稳定性上也相对较好。并且也极好的阐释了多方向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使得人才不在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向着复合型、应用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妍.电视传媒经营的文化本质管理理念――来自凤凰卫视现象和贵州卫视现象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8).

第7篇

兼职大学生小雷的一天

某大学大三的小雷上午9:30起床,下楼看看报纸,买份早点,然后回到宿舍读点英语、备备课,再看会儿专业书。中午在学校食堂边吃饭边看午间新闻。13:00左右,便骑着单车赶往龙江小区或傅厚岗。那里各有一个男孩在等着他的课外辅导。周一、周五辅导初中生,周二、周六上的是高中课程,每次两小时。16:00后,小雷还要赶到新街口的一家咖啡厅,摇身一变成了个男招待。咖啡厅提供晚饭,每周上6天班,周末休息1天。晚上下班时间很不确定,有时12:00,有时次日凌晨2:00,客人走光了才能收工。好在小雷跟宿舍楼下看门老头混得熟,每晚都会给他留门。

今后2个月里,小雷就得重复这样的生活,他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基本靠此获得。

兼职工种繁多

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暑期准备留宁大多出于做兼职、社会考察、复习考研、课外学习、专业实习等目的。而兼职涉及行业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家教、发传单、促销、打字、市场调查、软件开发、导购、公关、演员模特、服务生等11类,又以前三种比例最高。分别为家教74.6%、发单21.7%、促销19%。很多学生都是身兼数职。

大三兼职人数最多

南京农业大学的张同学今年刚毕业,回想起4年的兼职经历,感想很多。宿舍里8个人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或多或少都干过兼职。大一刚进校,一时还没适应大学生活和周围环境,基本上把重点放在了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助学金和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上。大二时,环境熟了,胆子也大了,舍友们周末纷纷出去找活干。到了大三后,每个人都成了兼职高手,三四个人在外面带家教,还有一个文笔较好的给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设计,打工收入也慢慢可观起来,张同学自大三以后就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但是大四时同学们普遍收了心,找工作的跑招聘会,准备考研的泡图书馆,对于“打零工”的兴趣一落千丈。

在调查对象中,男女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做家教、发单、市场调查的比例高,流动性很大。而女生做家教、促销、导购、公关礼仪的较多,对外表形象要求更高,收入上也具有一定差别。

做礼仪公关收入最高

显然,公关礼仪、导购和各教育培训机构的兼职教师是学生们最心仪的工作。过半通过中介求职

如上表所示,大学生兼职信息的来源有57.4%来自中介机构,表明其在学生兼职工作中的重要性。

打工时上当者不少

目前中介机构的情况很复杂,很多求职的大学生一不留神就容易上当受骗。东南大学的小张与一家中介签订求职协议并交纳了59元费用。中介公司承诺半年服务期内免费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如果累计提供岗位5次以上仍未上岗者,公司可以根据顾客意愿退还服务费30元。此后小张仅仅接到过中介公司一次短信面试通知,然后他自己主动跟公司联系又参加了两次面试,但均未找到合适工作。这时小张向中介提出由于学习任务重,不能再参加公司提供的面试,望公司退还30元。但该公司坚持小张尚未应聘满5次以上岗位,不符协议不退款。版权所有

维权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受骗上当后的自我保护行为,实在不容乐观。

第8篇

关键词:公关课教学;人文素质;情感智能培养教育;《红楼梦》

社会的发展迫使我国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其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亟待研究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和体现,而其真正地广泛地深入地实施,则更在于它能否贯穿于这一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中。作为培养人文素质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这几年也在为探讨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努力。公关情感智能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引发活化和丰富情感的悟性,防止情感缺陷的草生和发展:有助于情感魅力的常新,有利于孕育创新精神、拓宽创新的视野:有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公关课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关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其中包含了很多人文教育内容。这就决定了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公关课教学与之密不可分且得天独厚,能够起到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公关课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公关是一门交叉性的社会科学,它综合了众多优秀的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公关课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公关的基本原理和实务,还能让他们学到传播学、管理学、文学、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从而激发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兴趣,弥补其知识的欠缺;并改变其原有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人文思维的习惯。虽然知识不能等同于素质,但良好的人文素质必须以大量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较强的人文思维能力为背景和基础,而且这一背景基础不但不可轻视,相反愈需深广。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越来越互相渗透融合。现代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愈加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人类越来越趋向于从整体上认识把握客观世界。大学生如果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能力,便能在工作中视野开阔、触类旁通、富有灵感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关课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信念。公关是一个非常讲道德的职业,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法规章程,并且十分详尽具体严格明确。道德因素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是公关工作的根本。所以公关课教学的老师还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育人的职责。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要宽容、尊重爱护帮助他人,要见义勇为等;还要教育他们要关心公益事业,关注国家命运和人类问题,关心爱护人民和生存环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此外,公关工作还要求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所以还要教育学生要心胸开放豁达、谦逊自信,要有同情心,要意志坚强、乐观进取,要善于与人合作,善于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要能够理解并应对别人的情绪,要能够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公关课教学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文修养。公关是一项很注重从业人员外在形象的工作,要求他们要有整洁雅致的衣着打扮和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为此公关课专门设置公关礼仪一章,讲授服装服饰和美容美发的礼节,在公共场所的礼节,与人交谈的礼节,打电话、称呼、介绍、握手、递接名片的礼节,参加宴会舞会的礼节等。无疑,公关礼仪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的提高。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是其最直接、外在的表现,它能够透射并影响一个人总体的内在的人文素质的高低。显然,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不可或缺,并应与其他人文素质相辅相成,从而由内到外、由浅入深地完善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在公关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情感智能培养的环节

公关课教育属于社会技能方面的教育。从培养人才的素质而言,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社交素质。它在提高人才知识智商的。同时对提高人才的情感智能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在公关课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情感智能培养方面的重要环节,才能不断地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情感智能亦称“情商能力”,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述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总和。情感智能主要主要应用于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表现为在情绪状态的自制和冷静,有能力巧妙地平息对方的过激情感,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充分展示在社会交际中的情感魅力等。努力追求情感、迫求热情、友情与忠诚,了解并掌握情感与人际能力、社会技能对人生的重要,既是情感智能要求的能力,也正是公共关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公共关系作为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信息传播,协调沟通结成的特定关系而言,这种特定关系是依靠真挚诚实和相互信任来维系的,并且只有在互惠互利、互需互酬的前提下才能发展。这种关系所以是特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贯穿其中的情感性因素所决定的,所谓“以情感人,理在情中”是也。

(一)在教学目的上,明确公共关系课教学所担负的双重任务。教与学双方必须明确公共关系课教学所担负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智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智能。公共关系学是把理论与社会生活,人生技能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学科。在公关课教学中,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学的一系列社会技能,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艺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和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逐步渗透,使之习以成性,从而不断启迪和提高情感智慧。比如公关理论体系中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和艺术。首先要善于倾听、巧于提问、敏于区分对方言谈行为中的情感色彩以及自己作出恰当而迅速的判断和反应,避免误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其次要学会就事论事的处理原则: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要求,又要对他人既不怒形于色,也不苟且屈从;学会合作的艺术,学会巧妙调停冲突和冷静妥善处理危机,学会诚恳谈判及必要妥协等。对于教学双方,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和把握学习公关技能的核心要求。

(二)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情感体验”与“实际演练”。比如在公关社交、公关礼仪、公关策划的教学中,采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学习和体验表达情感的技巧和艺术,如坦率真诚,这是最根本的原则。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创造实际演练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模拟对话法”,设置情景进行主题讨论,模拟公关谈判、公关策划,以及合作训练等等方式方法。

公关教学中的情感性智能培养,最为重要而有效的是公关案例教育,以及组织观摩、参观等活动。通过分析及探讨案例,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要点。这种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案例进行教学时,公关案例浩如烟海,要从中选择最富有创造性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且最易于围绕情感智能进行评析的案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以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为基础,结合时事热点,关注公关现实问题,积极开发新案例比较受学生欢迎。

三、《红楼梦》呈现出的公关理论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

亲情、友情与爱情一起构成了人生的情感世界。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把爱情看作情感生活的全部,而忽略了对亲情和友情的呵护,这让他们的情感生活有了缺失。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对他们的情感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笔者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为案例,在公关课的教学实践中渗透对大学生情感智能的培养,是笔者所做的一种努力与尝试。

(一)薛宝钗的公关语言特色。以《红楼梦》的人物很多,各具特色。下面仅以薛宝钗为例,分析其公关语言特色。《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个复杂的人物,她在大观园里左右逢源,显露出了出色的公关才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薛宝钗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出色的公关才能。宝钗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利用自己的公关才能,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大家眼中的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语言是最基本的公关工具,公关语言的巧妙使用是实现公关目的的关键。因此掌握公关言谈技巧,是公关人员从事公关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学中,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宝钗的公关语言特色。首先要明确公关语言的基本要求。公关语言的基本要求:语调要和蔼亲切,声音不要过大;要注意在言谈中不要自己垄断发言,喋喋不休讲个不停,这容易使人反感;要掌握机会,机会不到则不发言。这些要求可以说是专门用来描绘宝钗的,书中第八回讲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平时就是这样,很少说话,一说话则语气柔和,很少有感情激动的时候。另外她对时机掌握得也很好。宝钗生日时,凤姐说唱戏的小旦像一个人(黛玉),由于黛玉平时多心,所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是一笑不肯说”,以免引起冲突来。其次需注意公关言谈是说与听的统一。在公关活动中不仅要会说话,还要会听话。学会认真听话至少有三大作用:一是加深理解;二是正确判断;三是在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决定自己的言行。宝钗就是这么一个会听话的人。第二十八回中王夫人询问黛玉的病情,宝玉说吃那些药不顶事,要王夫人给他三百六十两银子,为黛玉配一剂特效药。王夫人不相信,宝玉遂让宝钗作证。宝钗从二人谈话中听出王夫人不同意此事,便不肯附和宝玉的话,于是笑着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果然,王夫人听后很喜欢地说:“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这样既使王夫人摆脱宝玉的纠缠,取得她的好感,又没完全否定宝玉,不至于招来宝玉的怨恨。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宝钗谈话技巧的高明。

(二)解析《红楼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亲情、友情与爱情一起构成了人生的情感世界。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把爱情看作情感生活的全部,而忽略了对亲情和友情的呵护,这让他们的情感生活有了缺失。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整个家庭关注的中心,这个男孩似乎被宠坏了,他行为偏僻性乖张,与家长们的期望有着太大的距离。但宝玉却是一个情感极为丰富的人,不光是表现在爱情、友情方面,更表现在他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方面。在《红楼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宝玉对老祖宗、王夫人的孝顺及对众姐妹的手足亲情。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给贾母出灯谜,宝玉配合父亲取悦祖母。在第三十七回中,通过宝玉的丫鬟之口写到宝玉的孝顺。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儿来了。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儿,不敢自己先玩,巴巴的把那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给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在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贾宝玉听说迎春出阁,“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们一处,耳鬓厮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凄惶迫切之至”。正因为宝玉是这样一个注重亲情的人,因而即使他有着那么多的不肖,但在家中仍然受到亲人们的喜爱乃至宠爱。而宝玉纵然受到宠爱,也并没有恣意享受家人的亲情,而是同样回报以真挚的亲情。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都受到家人的宠爱,乃至溺爱,父母的关心爱护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他们经常忽略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和尊重父母。已经进入成人年龄的大学生应该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了,这种关心首先就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父母毕竟不再年轻,年轻的大学生要学会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让父母为自己服务。其次,为人子的大学生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每隔一段时间应该和父母联系一下,报声平安,也向父母问安,体贴、关心父母,这样的亲情是美好的、温馨的,其乐融融。再次,要学会为父母分忧。父母在工作中、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如意,遇到挫折和困难。大学生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除了在心理上给他们安慰外,在生活上也要尽己所能为父母分担一些。最后,要尊重父母的劳动。现在很多大学生花钱不考虑,似乎父母的钱赚得很容易,可事实是很多父母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让孩子手里紧着。多数学生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这份苦心,不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与不易。宝玉的亲情对当代这些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及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只有有着浓厚亲情的人,才会是一个对爱情认真、负责的人。

总之,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极须紧紧抓住情感智能培养上的几个重要环节,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素质教育耕耘出一块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杨文礼,蒋祥龙,王 艳.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以安徽省高职院校的调查对比分析为例[J].职教论坛,2012,(33).

[2] 李静.公共关系课程改革与创新 [J].教学实践,2011,(4).

第9篇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结合

高职礼仪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光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日臻完善。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按照不同章节的不同教育意义各司其职,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社会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求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专题讲授时有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各种姿势,对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则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模拟内容与礼仪情境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实践中提高。在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境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课式教学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我们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问候、书信、各种场合的秩序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指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效果良好。转贴于

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想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风气和氛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我们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30学时、2学分的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我们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礼仪实训内容,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在学生日常管理别提出礼仪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细致的“学生礼仪规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有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型等,这些做法使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了学生的礼仪形象,形成了一个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和谐社会

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礼仪文化的本质还是从其发挥的功能来看,以“和”为中心的礼仪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并构成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形势与社会背景下,礼仪文化建设既要汲取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要寻求创新性的发展。

一、 礼仪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谐文化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有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透视这浩翰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

二、建设礼仪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礼仪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礼仪文化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这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礼仪文化又不断地被总结、提升、传承和发展,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科技、文化、教育都日益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礼仪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古代传统礼仪以“致中和”为主体,推崇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在此基础上,新型的礼仪文化更为注重民主与文明。一般而言,礼仪文化的内容有三个来源: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二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三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代礼仪文化既要继承中华礼仪传统,同时也要在与其他文明的学习交融中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矛盾、价值观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渠道推进礼仪文化建设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有关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当代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而言,公民礼仪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推进。

1.家庭教育是礼仪文化的启蒙阶段

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极为重视,将礼仪教育视为少年儿童的必修功课。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朱熹曾在《童蒙须知》中从礼服冠履、言行步趋、洒扫涓洁、写字读书等方面对儿童礼仪作出过严格规定,明代王阳明也将学习礼仪列为儿童每日的必修课程。虽然当代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礼仪教化已不及古代社会繁琐和严格,但礼仪教育仍然是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要求从儿童启蒙阶段抓起,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

2.学校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学校教育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3.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

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单位以及社区予以引导推进。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单位和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可以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董建华.儒家文化与秘书[J].当代秘书,2003(4).

第11篇

关键词:礼仪课程;大学生;就业

注:本文为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校级课题《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优化》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更是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媒体,从学生个体到每个家庭,无不想方设法,全员努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有外在的客观原因,例如:企业提供的职位数目下降、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等等。另外还有应聘者的主观原因,包括:对待遇不满意、不愿意去私企、不愿意去外地、不愿意放弃本专业等等。所以,在现实中一方面表现出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同时,很多毕业生也反映,自己的学习很扎实,笔试通过的很顺利,但在面试或实习阶段却遭到用人单位的淘汰。原因就在于,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还会考查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例如,礼仪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等。在越来越多企业看来,认为EQ甚至比IQ还要重要。

礼仪教育应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但是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和学校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从前小了许多,此时开设礼仪课程一方面可以扭转学生过去不良的礼仪习惯,另外由于学生在认知和行为能力方面已经基本成熟,更有利于其对礼仪知识的吸收。礼仪教育不仅对提升大学自身修养,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意义。

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开设礼仪课程,而且礼仪课程的设置往往也只是作为一些专业的选修课,其重要性并没有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本人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礼仪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是人才竞争中软实力的培养。

一、面试礼仪知识有助于提高应聘面试的通过率

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着装、言行举止、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主要的打分项目。而礼仪课程中,所涉及的服饰礼仪会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如何选择服装、如何搭配服装、如何佩戴饰品;仪态礼仪会指导学生在站姿、走姿、坐姿如何做到稳重端庄;言谈礼仪会指导学生面对不同身份地位的谈话者,如何介绍自己、如何进行合适的话题选择。得体的着装、文明的举止、流畅的表达会大大提高毕业生面试的通过率。

二、公关礼仪知识有助于提高工作素养

近几年,从企业提供的岗位来看,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传媒、旅游、金融、酒店、餐饮等服务类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很重要的一点是服务提供者具有良好的形象和专业的礼仪知识。礼仪课程,全面地介绍了在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礼仪常识。接受过礼仪教育的大学生,不仅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而且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

三、小组情景训练有助于提高团队意识

礼仪课中所涉及的内容基本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对所学内容加以运用,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要求学生进行情景训练。通常,任课教师会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假定情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掌握和理解而进行模拟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将学与做结合起来,而且在训练过程中,也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而团队意识,恰是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非常看重的一种能力。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

在礼仪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内容更生动,教师通常会收集整理大量的案例材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看到缺乏礼仪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学生重视礼仪,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进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水平。作为用人单位,除了希望招聘到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同时也希望能招到人品优秀的员工。单单一门礼仪课程虽不能对塑造一个人的品德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值得重视的。

五、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随着我国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国内企业开始开拓国外市场,同时国内企业也面对更多的外国客户,因此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工作的机会。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相当普及,但学生往往是读、写能力都远远好于说的能力。礼仪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在餐饮礼仪中会涉及西餐礼仪、在社交礼仪中会涉及舞会礼仪。同时,在其他内容中会安排英语情景模拟,例如,在接待外国客户时,如何利用英语进行介绍、引领等。通过安排这些英语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多方努力和配合,而在大学期间接受一定的礼仪教育,会让大学生自身的实力得以提高,同时,对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生 公关关系学 通用能力

近年来,国家及省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还要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其通用能力。所谓通用能力,就是普遍适应各种工作的基本能力。时下,高职院校在各种评估机制的左右下,过于注重岗位的技能性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的高职生通用能力普遍缺失。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现代管理艺术,涉及面很广。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广博的知识修养,进而形成全面的跨专业、可迁移、可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创新和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如何在公共关系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通用能力?笔者从多年从事高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感悟到,公共关系教学应有公关的味道。具体说,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形象公关,培养兴趣

第一课的先入为主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第一课应针对学生对新课程新老师的好奇,不是先做自我介绍,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对老师作出评价。在教者的提示下,短暂的沉默,然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有的说老师着装规范,有的说老师很温柔,有的说老师的教学不走寻常路。就在这时,我总结了一句:“其实,老师这是在形象公关啊,穿着符合身份、年龄、职业的特点;在你们的好评中进行自我形象的推广。”用这种谈话式的教学方式很自然地引出公关的话题。然后顺势引出第二个话题:公关是什么?引出八种公关形象化的说法:

一是公关就是争取对你有用的朋友;二是公关就是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三是公关就是讨公众喜欢;四是广告是要大家来买我,公关是要大家爱我;五是公共关系是人和的学问;六是公共关系是博得好感的艺术;七是公共关系就是內求团结,外求发展;八是公共关系就是良好的行为、公众的欣赏。

这些形象化的说法,都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公关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请客送礼的庸俗关系。然后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关案例,突出“公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点,强调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关。这就让同学们对这门课程有种亲切感,激发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关系这门课程不是那么高深莫测,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不着边际地想,也不是信口开河地说,而是真诚努力地做,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用洛克菲勒的一句金玉良言“公共关系是无价之宝,我愿牺牲太阳底下所有财富去获取它”来结束本次课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这种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第一课的教学,其优势在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平易近人的交流,师生的互动在同一层面上,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和讨论思考状态。

二、精选案例,“请君入瓮”

除了运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外,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就是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介绍,把学生的思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入教师设置的“公关实践”中。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能力。在公关课堂教学中,笔者善于从三方面入手精选案例。

1.选择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这些同学们熟悉但不懂得包含什么公关原理的身边的事情,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带有普遍性的公关原理。这种理论是学生“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的案例一经分析,同学们就对这部分公关理论豁然开朗了。例如,在讲解树立全员公关意识时,列举同学们亲身经历的学院教学评估的案例,回忆当时的情景,“人人都是得分手,人人都是失分手”,分别列举同学们得分的细节和失分细节。要想学院在评估中有个好成绩,除了学院各方面努力外,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同学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无论正面或是反面的,都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和借鉴,也更有助于同学们把这些公关意识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选择教者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对老师亲身经历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从老师在处理公关事务的得失中受到启发。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人相处中遇到的困惑及处理这些问题中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让学生真正体会知晓公关的真正意思在于运用公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理解公关这门现代管理艺术的真谛。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选择那些报刊、书籍、网络上的典型公关案例。网络上新近发生的事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课堂上,我们分析过肯德基的苏丹红危机案例,分析过海尔名牌战略路线,分析过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报道中的问题和教训,分析过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处理的成功和失误之处,分析过日本的核电站泄漏事件与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对核电站的强烈关注,等等。通过分析报刊、书籍上的典型公关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关注时政,多渠道掌握信息,而且提高了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无论是列举哪种类型的公关案例,在分析时教者都要合理地引导,对学生们总结的答案,给出恰当的评判,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中所包含的公关理论,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提高公关实践能力。

三、引进“外援”,开阔视野

公共关系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公关专项训练涉及的内容面很广,公关老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难免有肤浅和不专之处。教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把金牌名师请进实务课堂,既能让同学们对某一方面公关训练内容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同学们不断钻研和拓展相关的专业训练内容。例如讲到公关关系沟通和协调时,笔者分别请余世维博士讲解《沟通的艺术》、翟鸿燊教授讲解《高品质沟通》;在讲解公关礼仪时,分别请金正昆教授讲解《商务礼仪》、台湾礼仪教母周思敏讲解《时尚礼仪》。通过这些碟片精选部分的播放,结合具体的实训内容,笔者进行有效的点拨处理,让出讲台,使教学内容更精彩,学生学得更有激情。学生不仅知道这些名家大师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而且知道如何更好地拓展这些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能力和沟通协调综合能力。

以上具体实践,只是笔者在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就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方面的一点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提升同学们的通用能力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例如在公关策划部分,对我们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写出策划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公关课堂教学方面培养同学们的通用能力途径也不完全一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把学生的特点考虑进去,把“公关”意识融入公共关系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习公关,知晓公关,应用公关,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变化、未雨绸缪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菀.论公共关系教学与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2]熊月强.提高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