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15:0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叙文写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汉语写作教学是高中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与母语的写作教学一样的。学生的汉语素养如何,写作水平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终的结果,一是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是能出口成章;一是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就是能下笔成文。汉语写作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心里,学会观察和积累生活,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见解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构建广博的知识系统,等等。汉语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作文教学法,掌握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规律,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知识的教学,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知识作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就会在写作的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更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理性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作知识掌握得多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写作素养和汉语素养。《汉语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既重视 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的写作教学,还是现在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现在强调能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写作基础知识,一般指实用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和作文写作技能知识。实用文体知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其他常见文体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知识。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写作基础知识还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度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作文知识,指的是可以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作文是什么、为什么作文和怎么样作文的知识,又收作文的描述性知识,实用文体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写作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度性知识,即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作文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制订写作计划,安排写作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以及在写作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而获得的,而作文的程度性知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的。
新编教材“写作导引”的前半部分,就是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如《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在“写作导引”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怎么写记人的记叙文”。这从知识理论上为学生完成本次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常见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是对实用文体的规范训练,也尝试写一些文学体裁的文章。
常见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学习记叙的方法,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略写和详写等;学习叙述、描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第二是学习描写的方法,学会环境勾勒与具体景物描写;学会人物形象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会抓住特点进行形象描写;会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第三是学习抒情的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会直抒胸臆,等。第四是学习说明的方法,会解说和阐释,会用比较、引用、列数字、举例、分类、下定义、设计图表等方法说明事物。第五学习议论的方法,逐步学会正反论证、反驳论证、并列论证、层递论证等,还要学会夹叙议等。
实用文体训练,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论文和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和应用文,是我国文章的基本文体,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面表达形式。随着生活中双向交流的日益频繁,应用文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训练,普遍强调文体的解放,冲破一些僵化的束缚,凸显写作的个的写作教学,还是要从文体的角度,作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打好实用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类别,如记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等;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记叙文的常用记叙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过程,如收集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下笔成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记叙文的语言等。
说明文的写作数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如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等;说明文的种类,如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如记叙性述说、阐释性述说、描写性述说、介绍性述说,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与分解说明、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与图表说明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识顺序等;说明文的写作过程,如观察与采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结构与语言等。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49-01
专四阅读理解所考文章可分为四大体裁,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所考文章题型可分为主旨题、态度题、语义题以及细节题(包括事实细节题和推理细节题)。能够熟悉了解各种体裁的结构、特点以及出题模式,对于迅速分类各种题型,定位正确,分析得出正确答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揽历年专业四级考试试题,议论文和说明文出现频率较高,记叙文和说明文交替出现。有时四种体裁全部出现(比如2008年阅读试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四大体裁的结构特点和出题模式,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
记叙文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些列事件,从广义上包括故事、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历史等。记叙文一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生的前后来交代人物事件的。但是在专业四级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单纯的记叙文,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类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一)用一段概括性的话引入要叙述的经历(话题);(二)叙述先前的经历(举例)及其感悟或议论;(三)继续叙述接下来的经历(再次举例)及其感悟;(四)做出总结或感慨。
根据记叙文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记叙文中大多数题型为细节题和态度题,或者语义题。细节题应是对记叙文五大要素对who, where, what, why, how的基本考量。根据细节题的出题特点,找出关键词定位文章进而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记叙文中事件叙述之间的感悟和议论话题,多出一些态度题。那么考生利用事件和作者的语气,便可推断出作者对某个对象或事件的态度,或者其他描写对象的态度。在记叙文中,基本上是题文同序,即所问问题和文章的顺序是一致的。
二、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目的就是阐明观点,许多议论文的阅读理解旨在提问作者对某一个文体的观点或态度,所以寻找、判断议论文的论点是阅读此类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模式是主张——反主张。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或者某些领域认可的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观点。所以在议论文中,常见题型为主旨题,态度题以及基于不同观点的细节推理题。所以针对议论文,最重要的方法是略读。通过略读把握议论文的总体结构并且判断其论证方法和逻辑走向(归纳或演绎;主张或反主张),找到文章的论点,然后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题句。细节判断推理题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
三、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者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介绍一种事物、后者主要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和叙述文的结构模式有相通之处即: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专家)发现直接原因——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阅读说明文首先还是通过略读弄清文章说明的事物(事理)以及文章的脉络,然后通过查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细节。
四、描写文
描写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物、景物的特征和性质活灵活现地刻画或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为了使人或事物的特征跃然纸上,但是描写文一般与记叙文结合起来。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描写文中,又可分为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所谓主观描写,就是描述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或特性时,可以把自己对此人或此事物的看法表现出来;客观描写就是就事论事。在实际写作中通常是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相结合,这样既能描绘出事物本身的特性,又能表现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因而,在描写文中,相应会出现态度题和有关描写的细节判断题。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该总体把握好作者描写的语态。而描写文的语言特征是大量使用动词和修饰语从而使得被描述的对象能够被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所以利用大量的词汇,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态度以及主旨。同时,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推理作者思想。同时细节判断题(一般考查的是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则要求考生根据文中深刻形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总结归纳。基本上,描写文的解题规律是先通过略读确定描写对象,再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描述的。如果是夹叙夹议或者描写叙事的文章,则需要确定空间和事件的参照物,根据事件的事件先后。地点推移和因果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分析。
在专四阅读理解中,了解四大体裁的结构特点,对于快速定位问题和答案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不同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作者简介:李慧(1985—),女,回族,河南商丘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硕士,英语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邹申主编.全新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刘芹主编.写作与阅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一、记叙文
记叙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这样的文章叫记叙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必须有贯串全文的线索。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某种思想感情等。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议论和抒情不应该超过文章的三分之一。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对策:一是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二是用故事表达一种思想,三是将思想蕴涵在描写之中。
记叙文写作的标准:一是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二是有一个波澜起伏的故是事是,三是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四是有一两处生动的细节、场面描写。
当然,高中生写记叙文宜写复杂的记叙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记叙的水平上。
二、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明确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提出或表明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再次,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否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深刻、周密,且讲究说理的艺术。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现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而写议论文正是检测考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最好手段。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求作文文体特征鲜明,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规定考生要写议论文。理性思考就是见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写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点及面、由树木到森林地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生在写作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作文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还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境界。
三、散文
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的体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四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抒情、议论,但要依附于事件、人物的叙述和描写。一般来说,叙事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性,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描述人物也只是选择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样式。它注重依事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这类散文往往以情感为结构线索,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艺术联想,将生活的片段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常常以象征、隐喻和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来吸引读者。
3.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是一种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样式。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写作这类散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安排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议论散文。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从而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创新文体
近年高考作文强调文体特征鲜明,讲究文体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文体创新;相反,如果考生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创新,“万绿丛中一点红”,就会更讨阅卷者喜欢。高考作文创新文体大致分为两大类:应用文和文艺文。应用文主要有书信、日记、访谈录、辩论词、书序、说明书、广告、合同、广播稿、启事、招标书、会议纪要、诊断报告、成果报告、申请报告、实验报告等。文艺文主要包括适合于编故事的小小说、寓言、童话、故事新编,适合于抒情的诗歌、散文诗,以及适合于设置矛盾冲突的剧本等。
文体创新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相关文体知识作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进行文体创新,切忌为形式而形式。从近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文体创新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自不量力,弄巧成拙。一些考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而是眼高手低,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创新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如有的考生选用诗歌,在形式上也按诗歌的要求分了行和节,但只是把记叙文的内容分行排列而已,既无节奏,也无韵律,更寻不到意象,探不到意境,纯粹是游戏之作。
我们根据农村高中生源情况,确立了低起点、小坡度、强训练、重实效的原则,从高一到高三建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训练体系。
一、强化文体意识,拟定序列化作文计划
高考要求“文体不限”,而“文体不限”不代表不要文体,不分文体。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导致写作中“四不像”的文章偏多。因此,要规范文体,构建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指导学生既要宏观认识,又要微观强化,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高二重点训练议论文。由粗犷走向精细,由粗放走向集约,学生对两种文体的写作范式从初步了解到了然于胸再到运用自如,进而做到规范写作。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 一双慧眼看世界――记叙文的审题
第二讲 千古文章意为高――记叙文的立意
第三讲 生活花絮精采撷――记叙文的选材
第四讲 一波三折见真情――记叙文的波澜
第五讲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的细节
第六讲 巧饰凤头展才情――记叙文的开头
第七讲 精雕豹尾妙点睛――记叙文的结尾
高二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笔有千钧任翕张――议论文论点的新颖性
第二讲 文章合为时而著――议论文论据的时代性
第三讲 鞭辟入里显真功――议论文论证的深刻性
第四讲 浑然一体相呼应――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第五讲 言之有文行将远――议论文内容的典型性
二、优化评价方式,呈现序列化评价梯度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价修改在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其主观积极性,必须将评价和修改的自由权交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开放,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也不能流于形式,要关注细节,注重要点,有序推进。
(一)列评分表,定准评价方向
互评忌草率、形式,学生互评,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训练重点展开思考和评价,指导评价方向,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训练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加深对训练重点的认识。
作文评分细则(总分70分)
基
础
等
级
50
分 内
容
25
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25―21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20―1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15―11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10―0分)
表
达
25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25―21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20―16分)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较清楚
(15―11分)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0分)
发
展
等
级
20
分 特
征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20―17分)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有新意
(16―12分)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11―7分)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6―0分)
高中作文发展性评价标准属于“面”,要注重“点”的合理安排。如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评价修改时以“感情的真挚”为突破口,评改时要达成1-2个目标。如“一人多事的记叙文”评改的重点可落在选择的事是否典型、是否真实上,此目标达成就可按一类卷给分。习作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发展的观点对习作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设置专刊,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的作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成熟还是稚嫩,都是宝贵的记忆财富,是其不断反思成长的材料。优秀习作评选活动,学生互评互判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可以搜集佳作,编辑班级专刊;编写校级刊物《青苹果》和《横中报》等。发表优秀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保护其创作热情。
高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写作水平是系统工程。作文训练要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面覆盖,以点强化,点化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荷荷.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下),2009,(09).
[2]何恒军.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考试(教研版),2010,(05).
[3]张文.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7).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文体感均至关重要。当下中学生写作文体混乱的现象令人担忧。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见命题专家对问题的重视。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主要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文体本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制定和施行科学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应该界定为:就记叙文叙述、描写生活中人、事、景、物等具体现象的文体特点,把充实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能力这些内隐的教学观念外化,将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写充实这一目标系列化,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沟通和转化。教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整合教材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写作教学缺乏可操作的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人教版写作部分编排分成了三个系统:①写作专题每册4个。共20个专题,每个写作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这样安排,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②与阅读结合,主要是笔记作文。③与梳理探究结合――语文活动。显然,人教版依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的模式,但是要在一学年完成那么多的写作活动是勉为其难,有必要对写作专题进行整合。北京教育学院的苏蓉对记叙文的整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她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6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别为:写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绘景(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描写, 学习抒情)构思(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模式:类比引申式), 名著读书报告(名著导读)和创编虚构(学习虚构)通过6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2.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过程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指导就好像黑夜中的“电棒”,教师将写作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一下,学生是会受到启发的,并且以后能举一反三。例如,郑桂华老师“作文构思”课例中,郑老师针对学生思路打不开的普遍现象,进行构思训练,郑桂华老师这节“作文构思”课,将“作文构思”训练这个点分解为三个步骤:“发散开去”――“寻找路径”――“理清层次”,环环相扣三个环节完成作文构思训练。郑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不笼统地讲写作秘诀,而是运用教学策略,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化为有程序的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自然而然的沟通和转化。
记叙文通过叙述和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它要告诉人们人、事、景、物的本来面貌和情态,记叙文的概念就决定了记叙文的叙述性和具象性特点,也决定了记叙文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这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可以分成叙事类、写人、写景状物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记叙文实施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而远离记叙文的本身的特点谈记叙文写作教学,那必然是虚妄之谈。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如下:
2.1 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教学生如何把零碎的材料集中起来,或者把哆嗦的材料删去,把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完整性呈现出来,写成规范的记叙文。
2.2 写人类记叙文要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满性。要使人物能够站起来,具有一定的个性,人物的活动自然是重点。因而,除了作者的叙述交代外,要让人物在自身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要从多方面(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进行描述。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巧,无论是叙事表情达意还是写景状物抒情,描写都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呢?
首先要总结描写步骤,使描写具体形象。郑桂华老师认为描写的句子往往有三个步骤:叙述――形容――比喻,通过这三个步骤达到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的目的,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叙述”主要负责介绍人、事、景、物的基本情况,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情的大体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叙述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形容”主要描绘人、事、景、物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细致更清晰地了解它,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比喻”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握它,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一般说来,有了这三个步骤,对该对象的介绍就比较具体、生动、形象了。当然,具体到不同的描写,却又是千变万化的,不会刻板地遵循上述规则。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要想通过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我们需要教学生在描写时注意抓住对象特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这不但是教学生观察,更是教学生思考。对象的特点,就是所要写的对象的个性,也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即该写作对象区别于其他写作对象的特殊的地方。只有以典型的例子作为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象特点描述,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2.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景物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在作者特定的感情支配或感受下所形成的特定画面或形象。这一类记叙文,写景状物不是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抒情的凭借,要引导学生能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前提下,适当教写记叙文写作技巧,比如,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手法。
总之,写作指导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学策略包含的教学观念外显为实践操作方法。教师通过内化教学观念,形成个体化的观念和体验,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完成从教学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
参考文献
张 葆 坤
( 会宁县教研室甘肃会宁730700)
关键词:语文教育;作文指导;程序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那么,如何有效的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给与必要的指导呢?
首先,我感到写作训练必须有总体设计,不能无目的的零打碎敲。教师在拿到课本通读教材的时候,就应遵循读写结合的例子,拿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对照课程标准认真考虑每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将会有些帮助,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本学期的写作训练计划。这个计划大致有如下内容:(1)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等文体各自所占的比例;(2)作文题目和与之对应的课文,每次作文应达到的目的;(3)大小作文应如何配合。这时的计划当然只是初步的,但是有了这样一个初步设计,就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写作训练的方向,而不至陷于“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其次,写作指导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对待作文普遍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作目的不明确,作文时感到头疼,视作文为苦差事;二是勉强凑合,草率成篇,拣到篮里就是菜;三是面对题目目瞪口呆,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四是原地踏步,重复以往的作文,只注意“输出”,不注意“输入”,有“坐吃山空”的危机感;五是徘徊观望,慢慢腾腾,拖拉成风。针对上述五种
情况,我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为了使学生对作文从望而却步到迈开大步,我做了以下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写作目的,使学生认清提高写作能力对自己成才的巨大意义,以及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树立学习的榜样,经常向全班同学推荐写得好的作文,让他们感到学有榜样,榜样就在身边,并非高不可攀,增强趣味性,经常向学生讲一些社会新闻和生活故事,让他们作为作文材料,同学们听着也很感兴趣;树信心,及时鼓励同学作文中在某一方面的进步。由于做了以上工作,学生在作文上迈开了步子,有的从原来的兴趣索然,变到后来兴趣盎然。
为了使学生从就事论事到讲究立意,我着意做好启发工作。不少同学写文章,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课文教学,反复启发点拨,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古人云:“意在笔先”,“意犹帅也”。通过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不立意,文章里的哪些材料和语言是无帅之兵,是乌合之众,懂得写文章先要立意,确立明确的中心,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使用材料,安排详略,遣词造句。一位同学在学期结束时的写作小结中写到:“长时间来,自己在写作上碰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也就是高考中最让人担忧的问题——文章的立意。这学期以来,通过平时的训练,尤其是给材料作文的训练,我开始懂了立意该从何处着手,对如何安排材料也有了一些窍门,这便是本学期作文的最大的收获。”
二、为使学生从一筹莫展到豁然贯通,我就帮他起步,扶她上马。
所谓“扶”,一种就是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另一种是先放手让学生去写,事先不给任何框框,写了以后再讲评。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扶”,在内容上即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并启发他们开阔思路。有的学生写记叙文时平铺直叙,写议论文时又是事例堆砌。我教给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又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归纳等论证手法,这样就使得他们的文章渐渐地写得好起来。本学期课文中记叙文多议论文少,而学生写作训练的重点又在议论文上,这就产生了读与写的矛盾,我努力将记叙文中写作方法移花接木地用到议论文的训练上来。如七年级下册记叙文《丑石》,该课文成功的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我要学生借鉴这一方法写议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学生面对题目之所以一筹莫展,往往跟他们对题目不理解,无法选取角度和确定突破口有关。因此,我在课文教学中加强了对课文题目的评析,并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三、为使学生作文时学会找米下锅,我引导他们平时要注重汲取,扩大阅读面,通过剪报积累资料,丰富语言,在写作上取攻势而不是守势。当学生初步懂得了写作的方法,也懂得如何找材料后,我就对学生提出写作的时间要求。过去,学生写文章往往是拿到题目后先七嘴八舌的议论,下笔前犹豫不决,下笔时手足无措,写了划,划了写,耽误了许多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作文都督促学生限时限刻完成。长期这样严格要求,就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当下高中作文教与学存在比较明显的软肋:一方面是教材与写作训练的组元不对应;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随意性较大。
一些地方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强调文本的筛选,忽略写作教程的有序编排;强调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忽视学生写作基本能力教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教材的组元,大都以专题为主线,文体混杂。而写作要求上则前后无序,记叙文、议论文任由学生选择,将学生写作水平看得过高,忽略了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往往是只考虑到对应专题的主题,文本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文体不对应,作文训练目标混杂、梯度不明,缺乏训练的系统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缺少写作训练的整体规划,常常是拿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随意性较大。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在写作方面只有初中阶段写过简单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知识积累,对写作严谨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的相关要求不甚明确,要领不太清楚,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的现状重视不够。教师批改评讲时几乎每篇作文都从别字、病句、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角度要求,面面俱到,内容基本相同。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要求则常常落不到实处。
因此,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缺乏起码的文体专题训练的写作实践与经验积累,对自然、人生、社会缺乏真切体验和冷静反思,鲜明的个性思想还没有形成,学生作文容易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
二、高中作文有效训练的对策
不能因为作文教学的诸多理论纠缠不清就避而不谈写作教学的序列性;不能漠视多年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积累的序列性方面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下子飞跃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还是要从基础的东西训练起,还是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必须矫枉过正,立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制定阶段性和整体写作训练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训练梯度。让学生的写作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把高中作文训练比作一个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的话,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有序”就如同经线,决定了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走向;“有谱”就如同纬线,规定了高中每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度”则设定了高中作文训练的达成度。只有将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因此,要做到作文训练的有效,就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写作基础,做到“三有”:“有序”,明确高中三年什么阶段写什么文体;“有谱”,同一种文体在分步写作过程中各侧重于训练什么要素;“有度”,一类要素训练到什么程度为到位。
(一)有序
1.文体分类训练。高中作文文体分类训练,既要考虑到初、高中作文训练的衔接,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现状,绝不能又是记叙文,又是议论文,又是诗歌,又是散文;或者这一次训练这种文体,下一次训练另一文体;或是一开始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散打点击,不利于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一般一个学期宜侧重一种文体的训练,逐次向前推进。训练的程序适宜从复杂的记叙文到散文,由严谨的议论文到随笔,兼及诗歌及日常应用文的写作。高一年级宜侧重于复杂的记叙文训练,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高二年级宜侧重于严谨的议论文训练,要训练学生自如地写作议论文、读后感(评)、随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高三年级宜在学生积累了相关写作基础知识并进行了一定量的专题写作训练之后,结合学生所擅长的文体,鼓励个性化写作(这时候的个性化写作才有根基),提高写作能力。
2.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应。阅读是写作的积累,文本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模仿蓝本。阅读文本与写作要求对应,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引领了同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才能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电视诗歌、散文欣赏课程,鼓励学生广泛订阅报刊杂志,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扩大阅读视野,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有谱
1.文体要素的训练有谱。确立了每个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文体之后,还要针对不同文体将文体要素和写作方法进行分解,每次训练各侧重一个或几个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要素技能训练。
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一般宜从审题的准确、立意的高远、选材的新颖、条理的清晰、语言的流畅、结构的完整、构思的独特等角度分步梯次渐进训练。在学生对现实生活形成了相应的观察、感知、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再进行散文、诗歌的训练,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则宜从观点的鲜明,材料的详实,论证的严密,语言的简练等角度梯次渐进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笔、文学评论等议论文的训练。
2.提供的模仿范文有谱。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写作,大都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在范文的影响下,由此及彼的复制;而较高层次的模仿则是对范文巧妙地“移花接木”后的创新。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规范的文章,怎样的仿写才能引导自己的写作走向自由创作之路,学生作文前后的指导和评讲都要选好范文。
训练前提供范文,目的是从正面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避免走弯路。训练后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评讲,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倡精批略改、以范文代评改的评改方式,杜绝一评一丢,以批评博取学生哄笑的低效评讲。
3.评讲的侧重有谱。作文讲评课宜有所侧重。或者侧重于训练的要素进行专题评讲,有的放矢,目标集中,重点突出,一课一得。或者侧重于学生的佳作欣赏,指出这些习作的可圈可点之处,用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向善、向美。或者侧重于学生作文的互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明确写作的基本要求,有意识地运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去判别作文的优劣,达成训练的目标。
(三)有度
1.训练数量有度。在按既定训练程序进行文体训练和要素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有必要对单个的训练进行调控。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可以一题多做、重做,一个要素可以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训练的预设目标。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关键词:语料库;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记叙文;语块研究
一、 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80 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Krashen)教授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 Input Hypothesis) ,从此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自该理论引入我国后,在一定程度上为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语言输入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然而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家更加关注如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多样化、现代化的英语教学。即使是在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记叙文中的语块研究赋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灵活运用,其对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 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第二十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已经认识到,语言在本质上呈现的是公式化。人们并不总在逐字的基础上利用语法规则相援助;相反,它们则是存储在心理词典的词组合作为整体快速检索。(贝克尔,1975;辛克莱,1991;Nattinger &交际,刘易斯,1992;埃利斯,1993;1996;1999;schimitt Wray,和卡特,2004)。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学生记叙文中的词块知识和语言表现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结果一致显示,这些知识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写作的能力与词汇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在本土语块发展的重要作用上达成共识,学习如何利用词汇组成语块,使之有效地保持一种开放的并成为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学习研究词汇组块之间的输入输出方法。
中国英语专业关于学生记叙文中的语块知识这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曾经被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及学习者所使用。国内外许多的学者把语块都看作是语言能力的重要部分,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可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中国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者语块使用发展模式的纵向动态对其研究。通过研究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写作中的词块使用发展模式,以及使用词块采用定性分析,英语专业的学生记叙文词汇输入输出的取得的成果进行研究。
三、语料库记叙文的实验研究
对于中国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语块的研究,从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中可以分析得到,所有被系统地处理过的素材,都能够记忆的更加牢靠。使用图表法分析课文是一种有效、新颖的手段,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繁杂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象化、系统化,让课文的内容可以清晰可见,在学习者的意识中保留一下清楚地画面,可以对记忆形成巩固。语料库包括平时作文与考试作文,语料库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几种体裁类型。
四、英语专业学生对记叙文词汇研究讨论
作为任何一门外语考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外乎检测一个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听说写译)以及语言的纯正性(语音语调、文化习俗)的研究。简单而言,就是考察一个人对外语的输入(听、读)和输出(说、写、译)能力,而这一切都是以词汇为基础的。学生们学英语的过程,对学生吸取语言、文化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是两个影响深远的、相互关联的二语习得理论,它们能给中国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带来一些启发,将输入与输出结合起来,以加强学习效果,使英语专业学生能真正发挥其听说能力,流畅地利用英语进行交际。
五、记叙文语块的研究发现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研究发现,语块作为语言产生的建筑块和新颖性和创造提供现有的模型,它减轻了我们的语言生成机制的压力,我们在一个复杂的句法结构系统的要求选择任务中解放出来,寄存器和词汇。语块很少表达一个给定的想法,无疑也是很经常的首选或正常的方式。语块有一个务实的优势,因为他们对听者识别和解码是容易的。
此外,英语专业学习者利用图表的方式细化记叙文,把握记叙文的系统结构,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内容,以想象力勾画课文结构。然后,再利用图标来复述记叙文,这样就能自然地形成记忆,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图表就是记叙文的内在结构的具象化表示,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思想,是帮助学习者记忆的枢纽。教学者在准备课程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结构图表,让图表可以清晰地展现记叙文的结构与思想,还要让图表的外观看起来清晰、简单、灵活,呈现出板书的独特艺术。背诵课文就是为了熟练地运用记叙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知识与能力,唯有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真正物化到实践过程中,才可以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做到学有所成。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学好一门外语,记叙文中语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真正物化到实践过程中,才可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有所成。这种方式是语言学习的必然路径,是语言输入的必要方式,可以增强语感。这仍需我们在语料库中进一步的探索,进行更深的研究以及剖析。唯有加倍勤奋,在此等领域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更好的把握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记叙文中的语块知识。
参考文献:
[1] 高翔 . 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6):15-17 .
[2] 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
[3] 宋文玲 . 语言输出能力培养对英语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J] . 大连大学学报. 2011(02) .
一、精读范文,培养文体意识
阅读和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没有“文体感”就不可能有应有的“语感”,离开“文体”的规定,“语感”便落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从强化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角度来看“以读促写”,却又不乏创意。学生以阅读范文体会并掌握各种文体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综合运用和实践,阅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阅读。以范文为模,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体,学生再依照着仿写,最后才是创造。其实,就人们学习语文和写文章的发展进程来看,完全离开摹拟是不可能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是不断地在摹拟中学习的,作文也是有一个“抄写仿写有所创造”的过程,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文章切忌参死句”(《赠应秀才》)的名言。但是,他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时,也说过“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九月一日夜溪诗稿有感起笔作歌》),说明他在初学写作时,也曾经历过一个“从人乞”的摹拟阶段。只有在长期的历练中,逐渐感悟到“诗家三味”,才达到“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同上)的境界。可见讲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特别是文体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教师在讲读记叙文时,要教学生明确认识这种文体: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的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感情的文章。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作为一个从教者,应当教好并引导学生写好这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并可以借鉴这篇优美的散文对学生进行有益的作文指导。从叙事角度看,实现这种文体的真实性。在《背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父亲,以及“真实”的我:“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家庭的情境是真实的;“望父买橘”一段对父亲颓唐的背影的刻画是真实的。学会真实,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起码要求。从叙事中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人要通过事来表现,叙事离不开写人的活动,而人物活动和事情经过又有它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反映事物的全貌。《背影》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更值得借鉴,就“车站送别”这一段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的刻画:从语言、动作、外形、神态描绘的合理,形象鲜明。“攀、爬、探、缩”,“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学完这些,父亲鲜活的伟大形象就浮现在我们面前。
讲读说明文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文是种作者用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它要求说明事物有合理的顺序,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给人予科学知识。在讲解课文时,一要明确说明文的布局顺序,如《苏州园林》一文,作者叶圣陶一开始就作了“游客”: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每个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将这幅画的自然美、立体美、细节美、典雅美、色彩美,依次的展现出来,才用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间石拱桥》则是按照修建时间的先后选择了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几座石拱桥来表现我国建造石拱桥的辉煌成就。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顺序,懂得只有恰当地给作文安排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合适的顺序,才能使作文达到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二在学习说明文时,一定要学会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用文中的例子逐一学习并掌握好说明方法的基本要素要求,使说明有条理。
讲授议论文要明确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方法,以简练、判断、推理等逻辑形成,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学习《谈骨气》一文明确全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释“骨气”的含义,接着举三个事例:“文天祥的故事”、“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枪口,拍案而起”。论证有力,观点鲜明。学生学习这种文体以后,就较为形象地把握住这种文体的特点: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和观点的鲜明性。学生通过课堂这一阵地,学习了各类不同文体的精美范文从而能熟悉论文体裁,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模仿范文格式写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白杨礼赞》《囚绿记》之后,就可以练一练笔,以梅、兰、竹、菊、松、蜡烛等物为题仿写,进一步巩固这些文体的特点。
精美的范文,是我们学习各种文体的典范课堂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范文中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讲解范文,阅读范文,把握范文,把握文体,明确规范,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来。
二、加强文体训练,深化文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古人说:“文章以特别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也。”写作思维是一种文体性思维,人们对信息的整合往往表现为一种文体性处理,文体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作品意义的生成。作文教学要遵守文体,才能得以创新,不能因为“文体不限”而导致“深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写作,信马由缰,写成文体上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大谈“淡化文体意识”就会对作文教学形成误导。文各有体,不可忽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按照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行作文。
作文教学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的训练是训练使用文体和文学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出来的文章合符一定的规范,就要从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入手。首先,文体训练时,明确不同的文体,其主题的显示方法是不同的,材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语言特点也各异。记叙文中,主题总是隐含在丰富生动的具体材料中,从文章内容自然流露出来,具有隐含性,文中记录的是事物的具象面,这种文体是采用以记叙描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活泼形象。议论文中,以阐述道理为主题,具有确定性;材料必须超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表达方式的议论为主辅以叙述,语言严密、概括、鲜明。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对象,主题明确,语言准确、客观、浅显;选用的材料符合科学原理,对事物的解释必须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感情倾向的。三种文体特点不同,目的也不同,记叙文动人以情示人以范,议论文晓人以理导人以行;说明文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作文教学让学生要有清晰的“文体感”深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作文教学中,文学类作文训练:即训练学生童话、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文学训练要以课本为依托。如,从诗中发展诗,把意象还原成生活本身,再揉进自己的立体感受,去解读作者浓缩的感情和思想,只要及时把心中的独特感受写下来就成了诗。例如,一位同学阅读《悯农》诗后忽有所感,写道:“想起粮食/我心情就全复杂/总有一种神圣/从心灵纵深处苏醒/在锄禾日当午的诗句里/站成黄土地的背景……/令我会激动不已/我意识到一颗颗粮食/是一句句结实的语言/在证明着一种命运/牙凿咀嚼的声音/……/父辈们滴湿禾下土的汗珠。”这首诗以《锄禾》为素材,写了自己对粮食独特认识。训练学生写童话小说、戏剧,也是同样之理,我们也能训练学生写童话,写小说和戏剧的作文能力。实际上,作文教学要重视文学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意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这是对学生文学性的文体训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总之,作文教学无论是文章的训练,还是文学训练,都要加强文体训练,使写作遵循文体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