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05:2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会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施教育、激励的平台,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最基本的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班会课应当始终是作为正规课时(即每周一课)列于教学管理中,含有教育课程设置的导向性与使命性。
一、班会作为课程设立的现实意义
因为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有时甚至很迷惘:缺乏理想,缺少学习的动力。学校德育工作艰巨,作为德育主阵地的班会课任重道远。
但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把班会课纳入真正的课程,班会课的设计比较随意,缺乏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际上,一节好的班会课可以起到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积极体验、实践,进一步要求自己行为规范的合理和规范,产生道德成长的内动力,从而促进道德信念和规范的养成。所以,加强和改进班会课,建立结合学校德育现状的班会校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高中班会课程的模块制定
通过班会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较好地贯彻学校的育人理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十八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面可自行设计四次主题班会,形成一个小系列。三年共计72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的班会课程体系。
高中主题班会课程模块
三年具体主题班会(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三、高中班会课程的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确立有针对性的主题
班会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开展。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有清晰的指导性,每节课在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要具体地解决一个切实的问题,让学生的思想有真正的改变和真正的提高。例如:发现男女生有不当交往,可以设计“苦涩的青苹果”主题班会,苹果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成熟,才会甘甜,过早地采摘不但不能吃,还浪费一个好果子,早恋的情感也一样,既便有,也要好好地珍藏;发现学生骑车不守交通规则,选择“注意安全,远离事故”的主题,从细节做起,珍爱生命;发现学生在食堂乱扔馒头乱倒饭菜,选择 “珍惜粮食”的主题,介绍粮食如何得来的,明确粒粒皆辛苦,珍惜父母的劳动等等。
(2)班会课程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灵活性
班会课固然重要,但要照应学校整体的德育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出统筹安排。对于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手段、步骤、形式等应有详细的方案。整个高中三年,切合每个年段的具体特点,制定完整的课程计划。
最有效的教育是抓住契机,当制定的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协调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境,灵活地加以调整,解决眼前迫切的问题。这样,班会课就可以分清先后缓急,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真正实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人积极参与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如果班会课只是班主任的“一言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能事倍功半。新时代的中学生,因为信息高速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多元,他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有不小的距离,缺乏应有的认同感,因此在准备班会课时要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激活他们的兴趣,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以及创造必要条件。
(4)注重班会的后期效果,深化德育的延伸 班会课既不是一时兴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一次很成功的主题班会,它的作用也不可能长久,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衰减。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滞后性,班会课后老师要继续深化和巩固。 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思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反应和道德变化,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果需要,最好能形成一个班会系列,这样会起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另外,班会上作出的决定,课后要监督学生执行,若有不妥处,可以做些调整,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二)实施形式
1.年级协作式 “班会课”: 由每个年级和班主任共同策划,每个班级承担不同部分的任务开展。这样,整个年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2.学生团体合作式班会课:可以由班级某个部门发起,也可以由学生跨班合作完成,结合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式实施班会课。可以由教师把握方向,学生独立设计、召开。
3.家校协同式班会课: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到校参加,也可以间接参加,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共同开发班会课。
4.学生体验式班会课:在班会实施过程中,设计大量的实践参与活动,如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中开展班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教育。
四、班会课程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建立
(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班会课程顺利实施,需成立由学校德育校长、学生处、年级组、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四级班会课实施机构。学生处负责督促、组织、评价、指导班会课实施,加强对班会课程化的教学评估。学校要落实班会课程,做到不挤不挪不占,开齐开足开好。每周要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方案设计情况,每个月要上交班会课方案设计。要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扬长避短,促使班会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上述种种都是事实。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用思想境界和行政命令要求班主任发扬风格、爱岗敬业,做道德楷模,而不帮助班主任朋友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不少班主任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而确实是缺少方法,效率不高,所以整天疲于奔命。学科教学讲求效率,学校管理讲求效率,班主任工作也要讲求效率。
通过总结、分析,让更多的班主任能掌握一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班主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是本文的写作宗旨。以下,我将重点讨论导致班主任工作效率低下的七大因素以及有关解决方案,仅供班主任们参考。
【低效原因之一】没有计划,被动应付
【问题解决方案】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有些班主任的工作缺乏计划性,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穷于应付,连完成任务都吃紧,更谈不上主动打提前量或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了。做事没有计划,导致教育工作不能连贯,前后不能保持一致,效果自然不好。
我建议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常规安排和各个年级段的特点,对短至一个学期,长至一个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大致的规划,未雨绸缪。把一些必做的工作(如主题班会课)提前安排布置下去或对自己做一个备忘,这样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的时期多做一些事,把工作提前消化。
凡是有规划习惯的教师,工作效率总是比较高,不仅把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有时间读书、撰写论文或教育日志。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人就能充分利用,而有人在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的同时,又在抱怨工作太多,做不完。这是高效班主任与低效班主任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还存在于思维方法和具体行动上。
操作实例:主题班会课程化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每周有一节班会课。虽然只有一节,但是仍然令很多班主任头疼,每每是临到了要上课,班主任才想起来,于是临时备课,匆忙上阵。有的班主任没有提前布置,又找不到好的题材,就去随便说说,有通知发通知,没有通知就说教一通。由于没有备课,所以效率很低,一件事可以拉拉扯扯讲半节课,而且都是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因为本来就没有准备生动的素材)。于自己来说,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效果怎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还算是上了课的,虽然没有“主题”,但毕竟也还是班会课,而更有甚者,一些班主任由于根本没有花心思在班会课的设计上,或认为班会课没有多少意思,干脆把这节课用于学科教学、考试,或者自习,班会课成了摆设。如果让这样的班主任开一节主题班会展示课,那么这个班级至少要准备一个多星期,劳民伤财,因为没有开主题班会课的传统,班主任的意识、学生的能力都比较欠缺,当然就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了。
班主任一方面抱怨没有时间教育学生,一方面给了德育专用时空又不好好利用,这是一个很滑稽的怪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恰恰就是没有规划。
智慧的班主任深知主题班会课在教育学生、创建良好班风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是绝不会轻易放走一节班会课的。但班主任的工作都很忙,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准备呢?其实,要想做到这点,既难也不难。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就会发现,除去考试复习、节假日、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一个学期的班会课只有十几节,事先好好计划一下,应该完全没有问题。
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列一张表,一共有多少周,多少节班会课,每个月留一节课作为机动(必须要有机动),其余的课时都纳入规划,当然不一定很详细,因为计划不如变化,不过总体构思是需要的。
主题班会课的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题材的选择和挖掘,二是责任人(主持人)的选择。
如果是班主任亲自主持,就需要事先备课、搜集资料素材、设计班会流程,这些都不是临时能做好的,必须提前准备。如果一个学期的班会课主持人是按照班主任和学生1:2 的比例,那么大约就需要准备五个课时左右的班会,基本上一个月一节,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完全能够来得及准备。而学生主持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了规划,这节课是哪几位同学负责、那一节又是谁来准备,都可以提前通知。准备充分了,班会效果当然好,学生和班主任的主持水平不断提高,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就不是那么费劲了。这些都是规划带来的好处。
再说班会题材。其实,班会课的题材和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很多工作也不一定都需要班主任亲自来做,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这也需要事先规划,做有心人。第一,开发一些有班级特色的固定栏目,如“集体生日会”、“名师进课堂”,每个月一次,形成习惯和传统,提前准备,到时候就开;第二,在传统节日(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感恩节、元旦等)中发掘题材;第三,结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如运动会、春秋游、社会实践等)为素材组织班会,每个月一个主题,应该也没有问题;第四,最近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如地震、海啸、核泄漏、食品安全、校车问题,等等,如果有机动时间,就可以安排这些内容。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班的优势节目,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传统,就成为一个班的“名片”。比如某个班级的同学特别喜欢开辩论会,就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用“第几届辩论赛”来命名。
这样规划,你就不会觉得班会课没有题材和资源了。
班会的主持人也可以提前招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比如我班开发的《师话实说》系列主题班会(一档访谈节目,把领导或教师请到自己班级里和学生互动交流),都是事先把拟邀请的访谈嘉宾列出来,在全班招聘主持人,分别准备访谈提纲、分头邀请、按月进行,很有规律。再比如《集体生日会》主题班会,每个月举办一次,班主任当主持人为当月过生日的孩子组织一次班会,而下一期的主持人就由这个月过过生日的学生担任,这个传统节目就像火炬接力一样,一个接一个往下传,一年的十一次班会就这样安排好了。
对班会课的规划较为成熟后,班主任就应该逐步地将主题班会课程化了。经过一轮带班的实践,班主任开主题班会课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风格日渐成熟,准备一节班会课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一旦实现班会课程化,班主任将彻底告别“今天班会上什么?”的烦恼。
提前规划,是班主任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
【低效原因之二】大包大揽,事必躬亲
【问题解决方案】大胆放手,适当指导
班主任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像保姆一样,大事小事,事必躬亲,总觉得只有这样,才不会出差错,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班主任可能是很敬业的,甚至会被奉为模范班主任。但是,因为什么事都做,把自己搞得十分疲劳,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效率也不会高。而另一方面,学生却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什么也不管,心想反正有老班为我们操心。正如“勤劳的妈妈养出了懒惰的孩子”。班主任把所有的事都大包大揽下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自己累得要死,有时学生还不领情,还嫌你烦,吃力不讨好。
班主任一定要致力于学生自理、自立、自治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绝不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甚至放权,不要什么事都紧紧抓在手里。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略微超出学生能力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一旦你打破了包办的做事风格,让学生承担一些工作,你会发现,其实学生是非常热情能干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象。如此一来,班主任减负,学生的干劲高涨,实现了双赢。
操作实例:班级工作招标会
我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班级工作招标会。无论是卫生值日或班级活动,还是学校指定完成的任务,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工作分包下去,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班会课 学生心灵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4—01
班会课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既然班会课这么重要,那么,当前班会课现状如何呢?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没有充分发挥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原因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认识片面:这类班主任老师有的极不重视班会课,把班会课改上主科或作业讲解课、自习课,或上几分钟以应付学校检查班会的老师;有的把班会课当成批评训斥课,或大讲理想前途,老生常谈,空洞说教。
二是机械被动:德育处布置一个班会主题,就完成这个班会主题,然后就是讲讲纪律,读读学校各个部门下发的文件,然后便无所事事。
三是随心所欲:有的班主任课前不是周密部署、精心设计,而是东拉西扯,漫无目的。或者情之所至,海阔天空。
怎样才能使班会课发挥共有效作用呢?我认为首先需要班主任必须主动积极不断探索,在班会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些有实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他们感到班会教育的可亲可近,让班会课充满魅力,走进学生心灵,成为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坚持常规班会,形成制度化。
学校每周一节班会课,我认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班每周上两节班会课,一节是学校统一规定的,我一般上主题班会。一节是我班独有的,即每周星期天第三节晚自习,这是我班的常规性班会课。
常规性班会课因形式比较单调,不容易上好。但我班是轮换制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实现轮换制,实行“全民皆官”,全班共管,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分享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遵守班级规范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常规班会有条不紊。
这节班会课一般由初一选举出来的常务班委会中的一个干部作主持人,由上一届班委会学习委员作详细的班级总结,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表扬和批评。由下一届班长就职演说,明确本届班委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等。
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和学校布置的一些工作和活动进行的常规班会课,有的由班主任负责,但多数由班委会负责主持。
(_—)明确教育主题,形成系列化。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大教育观,应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朝预定的轨道发展,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的期望值。班会必须要求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三者有机统一,必须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特点,结合社会现状,从这三个方面确立我班主题班会教育总体方案:
(1)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因此我始终把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放在主题班会的首要位置,围绕德育处工作安排,我安排了这些主题班会:“大德日生,生无所息”,我为什么活着,感恩与责任,生命之殇——她为什么陨落,安全常规教育等等。其中“感恩与责任”共上了三堂班会。每堂课学生都泪眼婆娑,更有泣不成声者。有老师说我是善于煽情,其实我觉得要真情投入,要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
这一阶段的主题主要是要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用情感打动人,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最淳朴最本真最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增强责任感,树立平等的生命情怀。
(2)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力求使之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识别美丑是非能力,“止于至善”。我的宗旨是,你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为此,我安排了这些主题班会:谈理想的“十年之约”,这是王成主持的,同学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精美的纸上,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锁在一个箱子里由我保管,十年后再砸开,看谁的理想实现了。
本阶段的主题主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用道理说服人,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
(3)唤起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净化意识。
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怎样才能把班级还给学生呢?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被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优化内容完善自己的个体行为,以构建良好的群体价值与行为取向。
这阶段,主要由学生自己主持了“个人与集体”、为什么“忠言逆耳”、我看批评、谈为人处事的“我和你”等主题班会的内容。现在,我班学生在思想观点上力求与集体保持一致,积极进取,学生有强烈的自我管理欲望和比较完善的管理实践活动。
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序列,由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最后达到通过集体和个人的自我净化的实践领域。
(三)针对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化。
班会的最终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而要起到教育这样的作用,关键要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活动。因此,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
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主旨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如今,面面俱到、高谈阔论的说教式班会课几乎成为传统班会课的固定模式,班主任的“独角戏”、“一言堂”、“个人演讲会”充斥中小学的班会课堂。体验式主题班会课则是融合了班主任教育思想在内的,让学生参与到相应情境活动之中的主题教育活动,它以体验为主线,在班会中通过“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学习、体验、分享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体验式班会课,运用“教育无痕”的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沟通交往、心灵成长等能力得到提高,期望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为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人品奠定基础。体验式班会课着力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体验、深度体验和系统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加深感悟,增强认知。教育者重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理解,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很好:“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懂了;我做了,我会了。”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体验式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它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伴随他们终生。新教育观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如此,体验式班会课程是有效途径之一。当然,在体验式班会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一、体验式班会课程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真正的体验,是人的内心世界一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与主体生命的整体相关联。因此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必须自我融入与感悟。体验式班会课着重考虑的是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实际需要是什么,以此设置相应的体验环境和体验活动,也就是说体验活动选择的出发点要考虑以学生为主体。此外,体验的环境和体验的活动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并主动参与进来,因为学生是体验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如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随着学习难度逐渐增大,与人交往增多,学习生活中出现了或大或小的挫折。很多学生面对挫折时只会哭,而想不到面对。心理承受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组织者需通过活动的设计(游戏――大西瓜、小西瓜、喝可乐,木棍升降,转车轮;小故事――蝴蝶的启示等)让学生体验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认识到挫折对成长的积极意义。在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感悟能力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选择体验的主体,设置相应的体验活动和体验方案。只有这样体验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二、体验式班会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深度体验。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并不缺少肤浅的、零散的、自发的体验,真正缺少的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生观念认知改变,深层情感触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终生发展的深度体验。体验式班会课程就是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心理性和身体性投入导向自觉和深入,引导学生将认知和情感导向丰富与激烈。如由于当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幸福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于他们的付出,觉得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倾向不仅使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容易成为只会索取不会付出、没有责任感的人。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设计“体验怀孕”、“母亲怀孕感言”、“回忆亲子感动瞬间”、“与父母同做感恩卡”、“真情表白”等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疼爱之情,体会大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体验活动的设计要层层递进,直至深入学生内心,这种体验后的感悟才是高效的、难忘的。
三、体验式班会课程应注重学生的系统体验。学校的体验式班会课程要把握学生的阶段特点。根据年龄差异、接受差异,分年级、分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系统化的体验教育主题,使体验教育在递进式的模式中呈稳步发展态势。如(1)“文明礼仪”系列体验式班会课。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体验教育作用。通过体验活动,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融入体验活动之中。(2)“心理健康”系列体验式班会课。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焦虑、冷漠、孤僻、自私等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于体验式班会课程之中,努力培养和造就“快乐、健康、自主、会学”的学生。(3)“公民素养”系列体验式班会课。引导学生走出班级,走上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岗位,如设立“小校长”、“小厨师”、“小小安全员”、“值周班”等适合学生工作与体验的岗位与内容,让学校成为“小社会”,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成长的乐园。
在体验式班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包含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此二者相互依赖,而我们更注重学生主体的内心体验。每一个体验活动的现场,组织者和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摒弃说教和讲大道理的模式。学生习得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内心的唤醒,是一种潜能的激发,而非强制灌输。我们相信体验式班会教育是激发学生自我省悟、自我教育和主动改变的新教育模式之一。
在班级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磁场。它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也很难通过数据进行量化,但是教师和学生们却时刻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一个积极、乐观的隐形磁场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发挥着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教育处开展了每月的教育主题活动以后,我深切地感到,科学地设计主题班会,充分利用班会课,有助于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从而形成隐形磁场,促成德育工作的课程化。在设计、开展主题班会时,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立好主题
首先,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确。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班主任应及时作出分析,并且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上学期刚分班不久,我发现班里有三对学生出现了早恋现象,其中两对是涉外的,还有一对是我们班的。学生们向我透露,不少同学都在受着这方面的诱惑,处于摇摆不定的时期。赵美老师也跟我说过,从学生们写的周记里看,我们班里多愁善感、感情细腻的学生较多。于是,我召开了一次题为“花开应当时”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包括:什么是真正的爱;应该什么时候释放我们的爱;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感情。接下来我说,其实,爱是一种非常神圣的感情,如果你现在就拥有这份感情,作为朋友,我应该祝福你,作为师长,我想对你说我活了30多年才知道原来爱是一种责任,是用自己一生来交换的责任。我问班里的女同学,当一个人连嘴里嚼的口香糖都是花父母的钱买的时候,他对你的海誓山盟能靠得住吗?我又问男同学,如果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能对自己心爱的女孩许诺呢?接着,我请了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往相同的、装了一半沙子的纸箱子里装乒乓球,看谁装得多。第一位学生是当时有早恋现象的同学之一。他上来后可能是因为心虚,很快地把乒乓球往箱子里一塞,只装了几个便放不进去了。第二位学生思索片刻,先把沙子从盒子里倒出来,再把乒乓球装满盒子,然后把沙子往盒子的缝隙中填充,结果装的乒乓球远远多于第一个同学。然后我让同学们讨论这个试验给我们什么启发?在让同学们讨论了好几分钟后,我有意识地让班里有早恋现象的那几个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说出自己的观点:“其实,人生就像这个盒子一样,次序决定成败,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儿,颠倒次序的人生,必然不会是成功的人生……”在这次班会结束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其实,异性之间的交往分无知、朦胧、仰慕、爱恋四个阶段,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自己的感情,把它控制在朦胧和仰慕之间,在人生旅途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这次班会,同学们或思考、或讨论,没有了以前的说教、拘谨,我认为这次班会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原来的三对已经散了两对,还有一对,仍在斗争中。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什么内容和形式的主题班会,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我们板着面孔说教,自己说得很投入,却很难达到与学生共鸣。
上学期快到期中的时候,班里出现了这样几个现象:现象一:早读之前,个别学生来了以后不是抓紧时间早读而是先说会儿话;现象二:自习课时,有学生会的学生因为各种事儿耽误自习;现象三:下午的自习课和后两节晚自有个别学生迟到;现象四:不少住宿生反映回宿舍后打手电熬到11点钟才能完成作业。说白了就是时间观念和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班会:我先问学生们每天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作业?学生们回答得非常踊跃,最后我们达成的共识是:理、化、语文和英语各需要一节课、数学一节半,也就是每天至少需要5.5节自习课才能完成作业。而事实上,我们平均每天只有3.7节自习课。自习课少、对知识消化的时间少,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然后,我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将学生们提出的可行方案汇总如下:1.利用好现有的每节自习课,不浪费一分一秒。2.提高自习课的效率。3.创造自习课,利用好早读之前和晚自习之前的各20分钟。其实,我对这次班会课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是,学生们反映不错。后来,每当学生们知道我为班里的一些事儿着急、上火时,他们就会跟我说:“老师,别着急,有什么事儿拿到班会上大家一起解决,我们支持您……”
三、要讲一点创新
每次考试后,学生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但作为班主任,利用有限的自习课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时间拖得太长,效果又不明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班会课:把班里的学生分成9个组,6个人一组。然后给每个同学发5张纸,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将自己最困惑、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每个纸条写上相同的问题,然后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其他小组成员,请他们回答。最后把写上答案的纸条放回信封里,每个成员取回自己的信封,抽出回条一一阅读。由于得到多人的帮助,丰富了个人有限的经验,学生们感动不已。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学习抓得不紧,我找他聊过,收效不大,但周围的同学有几个同时给他提出这个问题,对他触动非常大,他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劲头非常足。
总之,我觉得班会课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利用好班会这个阵地,就一定能在班内形成强大的隐形磁场,让每个学生在这个磁场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 齐秋爽】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路上都会写上很多的反思总结,那么班会课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班会课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班会课教学反思(一)所谓班会活动的反思,我们认为就是对班会活动的教育效果、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情况作出价值判断,使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行为,家长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能知道自己的进步、成功与失败,并据此调节自己的发展方向。班会活动的反思,是对班会活动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它要求老师对照目标,对学生的道德概念、知识、意志情感及思想品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成因,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矫正发展计划,并经过一定的行为训练,活动强化,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我执教的这节主题班会课---我自信我成功,活动的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班会活动一结束便放松了思想,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即“班会活动结束了,我的一切工作也就结束了”。仅仅满足于同学情绪激动,受到“很大教育”,而没有做到深入细致的落实工作,甚至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实际上,无论同学在班会活动上受到多大教育,心情如何激动,如果不把这些教育效果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这些效果便不能巩固下来。任何班会活动的效果的发挥都不会仅限于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让我们的年轻一代终身受益。这就提醒我要十分重视巩固教育效果、这一环节,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会活动的后效。
班会课教学反思(二)古希腊特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谕——认识你自己!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认识自己恐怕是最难实现的人类课题。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渴望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本次班会中,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企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一课题,精心创设情境,诱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情感地体验、态度地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我以《欣赏你自己》的小诗导入,为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课堂,获得体验,获得成长。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快乐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自己最美丽的地方”“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的美丽瞬间”“你对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满意”……让学生通过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真正体味到参与的快乐,收获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另外,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3)达到情感体验、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课前搜集的一些名人资料,让学生真正体味自己的不足与他们这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相比,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心灵碰撞思维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争当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环节间的过渡不够圆润。
(2) 有些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比较肤浅,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学习,常常是课堂上感觉挺热闹,学生却没有发生更深层的认知活动。
(3)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比较仓促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
班会课教学反思(三)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除了在班会课上展开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在平时任何时间都需要不断重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这一次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会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讨论。我们班学生大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道理从他们自己或者小伙伴的口中讲出比从老师说教更为容易接受,事实证明,讨论式班会效果也更好。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如何告别不良习惯。
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时间比较难控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
班会存在的不足:
1、班会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2、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
如果提前搜集关于同学们现状关于习惯方面的照片作为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尤其是学生讨论时候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班主任定义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于前二者,应该说不存在什么疑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对于班主任“领导者”这一角色,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作为“领导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在班级建设中,无疑容易形成师权至上,导致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容易使教师忽略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从经验出发,给班级建设抹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从而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因为缺乏个性的学生同样缺乏创造力。
我觉得,在新时代班主任更应该是班集体成长过程中的建议者、导师、带路人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近一年的时间里,在班级建设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对班级建设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班级建设
1、班级结构:我所带的是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63人,来自两所小学,经过了两三周的相互熟悉之后,由学生自荐、互荐的形式确定了九名小组长,然后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搭配,每组包括组长在内共七名学生,使班级中形成了九个小团队,班干部只设一名常务班长,负责处理好班级的一些常规性的事务。
2、制定好一个班级规范:班级规范的制定应该民主,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内容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班集体的目标以及班级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要求,同时,班级规范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和对老师的要求,以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具体条文上应该以提倡为主,惩罚性措施为辅。在形式上采用小组讨论,班长汇总,班主任润色。班级规范一经制定,即须严格执行,体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也是为了培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在班级规范的遵守上,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忘了佩带工作证,上课之后,一名学生站起来指出我违反了班规,按班规应加入卫生值日小组负责公区卫生,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下午我自觉的拿起扫帚,加入了打扫公区的行列。这件事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小组内部管理: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由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民主协商,明确每名同学在小组管理中的职责,每周轮换,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管理之中,每周体验一种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学生可以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地观察、体验、思考,进行扬弃,使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并富有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在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课前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并进行整合,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课后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和责任感,通过强化这种小组的内部管理,让学生不再感到自己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工作对学习的责任感。
4、小组竞争评比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小组之间的竞争评比,设立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班级目标灵活设定)。由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进行演讲,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小组在一个月里的各方面的情况,各小组根据演讲,综合打分,评出本月最佳,给予奖励。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把班级每个组、每个人推进了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小组与小组在竞争,同桌在竞争,每个人都在竞争。在竞争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团结、合作、互助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5、小组值周制度:每周由一个小组值周,称为“值周班长组”,负责全班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规范的严格执行,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每名成员负责班级常规管理的一个方面,由小组长做好每天的值周记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繁杂、琐碎,而由小组每名同学负责一个方面,更能够落到实处。
6、开好班会课:班会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参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课应该是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也应该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但彼此的忧愁以及彼此的快乐的空间。
班会的主持人为值周小组,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会课上做好一周的总结性发言,对班集体中好的现象进行表扬,不足之处也要列举出来,班级其余成员要对值周小组的同学进行感谢和鼓励。然后是学生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找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或者是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对于解决方案,也应该进行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佳的决绝方案,并作好班会记录,未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记录下来,留待下次班会课时处理。在班会结束时,主持人要对每个人的倾听和参与表示感谢。
二、班主任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的领导者,应当具有甘为人梯的幕后策划者的意识。在班级建设之初应该是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当班级管理基本成型之后,就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班长、小组长的培养上去,这时,班主任就应当是导师、大朋友,应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特别是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其次,对于小组成员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协调员。再次,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重新回到集体前进的道路上,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孩子王。
【关键词】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开展,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主题班会管理机制,班会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前的主题班会存在诸多问题:主题班会的活动主体不是学生,变成教师单方面的说教;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老生常谈,主题缺乏创新性,不能与时俱进;主题班会的开展时间零碎化,往往被主课霸占。要开展一堂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并受益的主题班会需要从设计原则开始说起。
一、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主要可以从三个设计角度展开:“过程说”、“整体与局部结合说”和“文化角度”。大多学者都主张“过程说”观点[1],主题班会要把握教育性、系统性、真实性、艺术性和全体性这些原则。陈英[2]也在“关于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中谈到,主题班会要适时、适当及适量。同样李学明[3]认为,一堂有效的主题班会必须做到针对性强、参与面广、创意新、趣味足及形式灵活。特别是张克龙[4],他为当前主题班会的创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理想的主题班会应该不是预设,而是通过积极的选择、提炼、整合而后生成的”。“整体布局结合说”的代表观点有李敏[5]提出的“立意有高度,参与有广度,内容有深度的整体设计要求,以及局部上达到主题表现形式要有新意、内容衔接要有创意及环境布置要有寓意”。而“文化角度”的代表人物是白芸[6],她指出开展主题班会的前提是欣赏和理解学生文化生活,做到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
在明确了设计原则之后,如何确定主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主题确定的依据
1.具有目的性。班会主题的选择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即目标性。因此,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以明确的意图为依据。仇志熠[7]在《浅谈如何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中提出:主题班会需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它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为了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问题而展开的。
2.具有针对性。吴勇斌[8]在《社会主体确定“四结合”》中指出:“特殊性”是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和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主题开展班会课活动,捕捉学生“亮点”,让每堂班会课都“有声有色”,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改善班级体面貌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个“特殊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针对性。
3.符合时效性。在一年中,有着不少的节日和纪念日,因此,不仅要以一些重要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为契机,开展各种各样以欢度节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同时还应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里开展活动[9]。
三、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
具体开展的时候,丰富的形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主题的形式[10]可以将主题班会分为日常式、政治式、阶段式、节日式和偶发式几类。若要将精彩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有机融和[11],可采用知识竞猜式、模拟情境式、现身说法式等;除此,为了实现教育的社会化[12],也可请学生家长共同开主题班会,班与班联办,毕业年级与未毕业年级联办。另外也可以根据班会举办的要求分为发动群众式、寻找共鸣式、发挥创造式和持之以恒式[13]。
四、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
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以及活动后的总结三大部分。
活动前的准备包括方案设计、人员安排、以及道具准备。方案设计要设计主题班会的目的、开展形式、邀请嘉宾以及教室的布置。人员安排首先要确定负责人和协助管理的人员,参与班会服务的学生也要落实到位。道具的准备要遵循简约经济又不失趣味性的原则,需要教师给学生时常进行把关。
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师应该在关键的引导环节启发学生,不应该全程参与,否则会影响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对自由发挥造成约束;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经历思想碰撞,产生认知冲突并解决认知冲突,形成自己的认识;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同努力完成活动目标。
活动后的总结包括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小组的总结与自我总结。教师活动总结主要从班会落实程度、学生发展情况,活动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等方面进行。学会小组总结要综合小组各成员意见,体现小组观念,实现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学生自我总结过程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悟,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主题班会的作用及意义
一堂好的主题班会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学生而言,主题班会为学生创设了教育情景,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教育意义,习得教益。而学生作为接受教育活动的主体,需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活动的组织与进行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了积极的道德教育或实用的日常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脾益的。
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主题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主题班会可以实现对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培养。由于平时课堂教学任务重,学生众多,教师有时要想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主题班会则可以是课堂教育的一个延伸和扩充,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最后,师生之间的和谐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主题班会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与人和谐共处、社会规范、平等的社会观念等,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让学生对照榜样规范自身养成,形成更加友好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对整个班级的健康向上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陈英.关于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J].班主任,2005(8).
[3]李学明.如何开好主题班会[J].教学与管理,2004(5).
[4]张克龙.主题班会的生成策略[J].班级管理,2007(03).
[5]李敏.“一箭多雕”――主题班会的作用初探[J].新课程(下),2011(11).
[6]白芸.打造魅力班会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仇志熠.浅谈如何开展主题班会活动[J].内江科技,2010(3).
[8]吴勇斌.社会主体确定“四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9(5).
[9]饶雅琴.巧用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4).
[10]程亚华.论主题班会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1997(1).
[11]何月英.班主任工作艺术与主题班会设计[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
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
一学期以来,本人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团结带领政教处成员和全体班主任认真完成学期既定工作计划,现汇报如下,请各位代表评议。
1、进行政教处工作的整体谋划及相关计划、方案的拟定和班级评价等工作。
一学期以来主要完成了政教处学期工作计划,学生军训计划,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管理规定,迎春学校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校体验式班会课活动通知等工作的计划方案的制定。认真完成了班级学期评价工作、师德标兵评选工作和每月一次的班级评价等工作。
2、进行德育经验类材料的撰写及各类档案材料的梳理评选。
本学期主要承担并完成了以下材料的整理报送:一是梳理了四学会德育课程并参加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获二等奖。二是对已经结题的“四学会”课题进行了市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整理上报。三是重新对“四学会”课题进行总结梳理,并进行了省级德育课题的撰写申报。四是进行了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撰写申报。五是准备档案材料迎接了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文明礼仪教育检查指导。六是完成了教育局工会安排的家庭教育档案以及家庭教育论文的整理上报。七是撰写并向市教育局报送了全国德育经验交流会案例材料。八是为学校安全教育迎检、课程实施水平迎检和文明单位迎检准备相关档案材料。对以上材料的整理既梳理了工作又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是自己本学期收获最大的地方。
3、进行校园文化展板的设计及更换。
上半学期通过加班加点总计完成了各处室、教研组、班级、实验室及迎检展板约15类近300件校园文化版面的设计制作。为节约资金,有近一半的展板自己亲自动手进行了装订和悬挂。同时,进行了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评选表彰了文化建设十佳班级。
4、严格按照形象进度组织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期以来,对政教处安排的各项工作既做到了宏观的构思,同时又对每项具体的工作进行认真的落实。本学期重点落实好了四学会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艺术节活动、习惯养成月“学、查、纠”活动、初一初二的学生军训工作、大课间活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法制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四学会”教育体验式班会课达标课讲课活动等重点工作。
我的述职完毕,请各位代表评议,谢谢大家。
2000年,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出现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同年,孙腊梅大学毕业初为人师,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也许恰恰注定了她和研究性学习的不解之缘。历经信息技术教师、英语教师,班主任、学科组组长、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多重角色转换,每一次华丽的转身都伴随着她对研究性学习更深入的探索与认知。通过研究性学习,孙腊梅坚定了自己教师事业的前进方向;通过研究性学习,孙腊梅让她的学生体会到了别具特色的成长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孙腊梅也让身边众多的教育同行认识到灵活多变的教学智慧所带来的事半功倍……
校园里的一枝梅
孙腊梅接触研究性学习时间较早,作为一所初中校,当时的中北中学并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孙腊梅看到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材料后,从心里感觉这将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敏锐的教学思想感受促使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国内外很多的相关材料,并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时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主要做的无非是机械的打字、无聊的上网、简单的制作幻灯片,几堂课下来,最初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在课上开始变得漫无目的。如何让学生活学活用呢,根据自己一段时间以来钻研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孙腊梅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设计了“曹庄花卉”、“探寻身边的历史”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花卉的特点、观察其成长过程,采访身边老人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貌似和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关系,而学生将亲自调查的内容记录在文档中及在制作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时都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生还学会了在电脑上进行录音、录像内容的剪辑,上网查资料更有针对性。此后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素材需要提炼、筛选,太多的细节需要孙老师的修正、指导。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曹庄花卉”和“探寻身边的历史”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时,孙腊梅解释道:“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实践,最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们的体验就是学习成果。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提问、调查、交流、合作、反思等能力,没有了成绩和硬性指标的束缚,学生才能毫无负担地轻松投入。”
清明、中秋、春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当问到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很多学生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许就是缺乏探究意识的麻木之情。针对这种现象,孙腊梅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中国六大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探索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传说、趣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功转型为英语教师后,孙腊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有效地整合。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挖掘,孙腊梅兴奋地找到了突破点,她创新性地将该课题之前的成果汇报拓展为英文形式。肃穆的清明、浪漫的七夕、红火的春节……这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由学生自己用英语娓娓道来,这让每个学生都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孙老师,真是不查不知道,原来只想着放假能够多休息几天,殊不知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是这样的,你们每个人课下所找的、课堂上汇报的成果虽然只是一点点,内容不多,是不是足以让你们每个人记一辈子?”“孙老师,真没想到我这个水平还能用英语为大家介绍月饼的制作方法。”“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的。”……孙腊梅很欣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真诚地鼓励着学生。也许学生们最终的研究成果是稚嫩的、不成熟的、没有推广价值的,但关键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功和喜悦,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有了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科获得成功的范例,孙腊梅坚信研究性学习在各个学科都能渗透,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和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方面都留下了她不断探索的足迹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身教重于言教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管理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将教育内容寓于科学、有效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于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提升。在对研究性学习不断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孙腊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很多研究性课题都需要实践的连续性,教师要清晰地规划好学生的成长路程,不同的阶段要确定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也可以横向、纵向充分挖掘出很多的子课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孙腊梅认为,要提高班级活动的有效性,班主任应该做到三个转变:从说教型向体验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从校园型向社会型转变。孙腊梅对班会课完全放权,大胆交给学生去独立完成。每次班会课,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提前一周上交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和主持人的发言稿由老师审核,老师把关通过后,再交由学生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班会课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生活化的活动更有助于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班会课变成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孙腊梅只需要静静地观察,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和学生共同挖掘更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题。
每年的“学雷锋活动”经常会遇到“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的状况,但是孙腊梅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雷锋活动变成了一个常态化的行为。3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她在2月初就开始引导学生做出学雷锋活动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到公共场所调查,看看有多少人知道学雷锋活动的时间,大家对学雷锋活动的看法,有多少人会去学雷锋等。学生走入社会,通过自己的调查来分析总结学雷锋这一现象;再通过“汇报展示,走近雷锋”活动,讲雷锋故事,颂雷锋精神;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还要不要学雷锋?”、“怎么学雷锋?”,再细心地“寻找身边的雷锋”。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教师的善意引导,让学生有了正面积极的认知,实际上学雷锋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从小事着手,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做学雷锋的事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抛开心中的顾虑,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自然而然地会通过实际行动去学雷锋。一节主题班会课,在孙腊梅的指导下,变成了持续一个月、一学期甚至初中三年的一个延续性的活动,系统化的过程。学生们意识到学雷锋不止停留在几句口号上、几位学雷锋标兵身上,助人为乐的意识应该深深地镌刻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身边事,关爱身边人。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校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秉承和坚持“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倡导和培育“尊重、文明、守纪、进取”的优良校风,以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观和“实施四项(尊重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开放教育)教育”、“坚持八个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规范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熔铸“理解、尊重,宽容、谦让,正气、好学,文明、善良”的四中精神,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区域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 毕业班 班级活动 方案设计
心理学、集体教育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大量研究证明:班集体蕴藏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潜力。班级是学生个性发挥和发展的舞台。《新基础教育论》明确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对于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即将到来的中考让他们不适应、压力感日增,甚至有学生对学习表现迷茫,有丧失信心之感。有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或离异,有的学生和继父母一起生活有很深的隔阂等。为了有效解决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笔者总结以往带毕业班的经验和思考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征,在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创新方案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一、通过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班级活动方案设计
要有效解决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对于班级活动方案设计,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从一节好的班会课开始,与学生谈想法、谈活动,帮学生释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方案设计。让学生一起商讨、想方法,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班级活动方案设计,将更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
其次,通过班委,集思广益,收集学生的班级活动方案想法,进行整理和讨论,交出一份班级活动方案设计报告。
最后,班主任监督,班委负责,进行毕业班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活动方案。
二、毕业班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
1.我是班主任。让每个学生都来当副班主任,使学生真正参与班级管理。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在期待中准备当副班主任,先把全班学生的名字写在字条上,放入一个瓶子中,然后每天抽取一张纸条,以确定第二天谁当副班主任。当然,对副班主任的职责有明确的要求,同时给他们一些自主空间。
副班主任实行以后,效果不错,当过副班主任的学生都有以前没有过的体会:“一旦当上它,就要得到大家的信任,就要将每一件事做好,当同学们碰到问题热情地喊自己的时候,不能推让。虽然有些事做不到,但能做的事也要尽心尽力地做好。”“做了班主任,才知道班主任的辛苦,才体会到班主任的不容易,我以后上课不讲话了,要学会体谅老师。”“每做一件事,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做好,然后,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再去管别人有没有做好,这样别人才不会说你多管闲事。”“当了一天就觉得累了,可想而知老师你带了我们三年,有多辛苦了。在这里我想对你说:‘您辛苦了!’”……
有的时候,换换位子,让学生当当你的角色,让他们从你的角度看待自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让节日五彩缤纷。从教师节开始,由班委领头组织过好每一个节日。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进行活动安排,如教师节、中秋、一二・九、元旦、清明、五一、五四等节日都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每一个有学生设计并实践的节日活动都是缤纷的。尤其是在一二・九毕业班文艺汇演上,他们用自主编排的《老师,你辛苦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在节目中,他们加入学习信息和方言信息,以诙谐的表现手法进行表演,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终获得第一名。
3.让活动无处不在。在毕业班,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书画比赛等外,学生还自主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如“成语大比拼”、“常识抢答”、“才艺展示”等,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增长了知识。
4.留下我的脚印。学生为了记住毕业班的点点滴滴,着手轮流每周制作一张卡片,卡片上记录着一周中班级发生点点滴滴之精华,毕业以后翻到这些卡片,甜蜜的回忆随之涌出……
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