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时间:2022-05-28 08:4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纲要发言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教改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83-02

[收稿时间]2013-05-27

[作者简介]李阅民(1965-),男,山东菏泽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韩玉芳(1975-),女,陕西渭南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

为学生上课状况,优化教学效果,使中国新现代史纲要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课程组决定开展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论证、探索、总结,我们终于在2012年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凝练为“多元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又对此模式作了进一步完善,现公之于众,以求同行指教。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一般定义

所谓“多元教学模式”,就是将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元素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

二、“多元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

1.在上课形式上,将原来教师讲课为主的“满堂灌式”、“注入式”教学模式置换为理论课(教师讲课)、研讨课(学生研讨)、实践课(社会实践)并重的“三合一”教学模式,每种上课形式教师均要根据教学内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2. 在施教地点上,将原来只在教室内上课拓展为教室内、校园内(教室外)、社会上(校园外)多地点上课。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学生研讨统一安排在教室内进行;社会实践中教师推荐的纪录片、相关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观赏由学生自选时间在学校图书馆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等地方完成;社会实践中的课外考察、参观等项目,安排学生在校园外教师推荐的地点进行;社会实践中的课外阅读,由学生自选地点阅读教师推荐的众多参考书目中的一部分书籍(可以是电子书籍)。

3. 在时间分配上,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安排一课时,学生研讨也相应安排一课时(即每次上课,采用“一节讲课+ 一节讨论”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不单独占用上课时间。

4.在作业形式上,将原来在书上找答案、抄答案的“死”的作业形式改为动脑、动手、动眼的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的“活”的作业形式。如老师推荐书目的读书报告,相关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纪录片的观后感,相关历史遗迹景点、纪念馆、博物馆考察报告,相关历史问题的小论文等。

5. “多元教学模式”的简明公式为:教师讲课 + 学生研讨 + 社会实践 + 灵活作业。

三、“多元教学模式”实施的前置条件

1.教师能对教材内容透彻理解、灵活处理,从而能将原本两节课才讲完的内容安排在一节课讲完且不伤大意。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前提。

2.教师能准确抓住每一章的核心问题、理出其内在逻辑并围绕它设计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领会问题的本质。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基础。

3.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很好的研讨题目和社会实践项目。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关键。

4.课程组成员齐心协力。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课程组成员只有相互合作,彼此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专长,才能在业务水平上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使大家对教材都有更深、更好、更透的理解,从而把教改推向深入。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保证。

四、“多元教学模式”实施的规则

1.先讲课后研讨。先讲课后研讨并不是说讲完课就研讨。因为研讨的前提是事先布置研讨题目,并指导学生去查阅参考资料。只有在掌握一定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学生研讨时才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故,才能达到让学生开阔视野并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目的。由于查阅资料、消化资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地做了这样的安排:第一周讲完课留下相关的研讨题目,等第二周上课时,第一节课就安排课堂研讨(研讨上一周留下的问题),第二节再讲新课并布置下一次的研讨题目,以此类推。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主要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负责安排学生发言的顺序,提炼学生发言的观点。等学生研讨结束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点评。点评主要是指出学生观点的可取之处,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针对个别错误的观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究竟错在何处。

2.教材内容合理优化。理论教学课由于要将原本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浓缩为一节课完成,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增、减、删”并重:凡中学教材涉及的内容,要一带而过或干脆删掉;凡能反映主题的材料,教师要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努力增强其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讲完。有些课堂上没时间讲但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去认知,并在下次研讨时适当地顾及到这些问题。

3.理论教学多管齐下。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时,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口头表述、图片展示、影视回放、原声再现、专家视点等。理论课除教师主讲外,有些历史问题还要请学生讲述,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研讨题目数量适中。每次理论教学课结束时,教师布置的研讨题目数量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太少(如一个题目)不利于学生选择,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太多(超过三个)课堂上也没时间展开讨论,达不到深化理解教材的目的。

5.酌情划分学习小组。为保证研讨课的质量,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人左右,选举一位组长。组长根据研讨课题的需要,负责组织本组学生查找资料、整理材料、撰写研讨课答辩文稿、指定本组答辩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阐述自己的观点。

6.事先公布评分标准。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兴趣,教师要合理制定并事先公布评分标准,及时给参与研讨发言的同学打出成绩并计入期末总分。评分的标准以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引证材料的广度、论证逻辑的严密程度为基准,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均给予相应的分数。鉴于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研讨内容,再加上每次研讨课因时间所限(45分钟)一般只能安排七八个学生阐述观点,所以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均认为是该学习小组全体同学的得分。但为鼓励学生踊跃代表本学习小组阐述问题,特对阐述问题的同学每次额外奖励一定的分数(不超过所得分数的10%)。

7.精心选择社会实践项目。教师要根据讲课内容精心选择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每一章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但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至少应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到相关的历史遗址、景点考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影视剧,自编自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相关的专著。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应撰写考察报告、心得体会(观后感、读书报告)。根据学生所写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的质量,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分数。考察报告、心得体会是平时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期间每人不少于三份。

8.合理分配各项活动所占期末成绩比例。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得分、课堂研讨发言得分和社会实践得分总加而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课堂研讨成绩占30%,社会实践成绩占30%,总分100分。

五、“多元教学模式”的初步总结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三个结合、四个转变、五个提高”。

所谓“三个结合”,是指“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研讨”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资料、影视剧、历史场馆”相结合。“三个结合”丰富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所谓“四个转变”,是指“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实现了由单纯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转变;由教师讲解历史结论向教师指导学生推导历史结论转变;由教师释疑解难问题向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探索、解答疑难问题转变;由学生被动学习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四个转变”扭转了学生听课没精打采的状态,激发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所谓“五个提高”,是指“多元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思辨历史问题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搜集、阅读课外资料的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口头、书面论证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五个提高”最终落实在教学效果上,就是初步实现了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目标。

总之,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注入式”教学模式相比,“多元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2] 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 易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第2篇

关键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创新性学习;计算机编程

中图分类号:G6420;TU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5705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很强。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工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常用水工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构造知识和水工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水工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水工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各种水利工程混凝土受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及变形和裂缝控制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梁板结构、水电站厂房刚架结构、水工非杆件结构的设计,以及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等,其中又以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以及大小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为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多,公式及符号多,计算量大,同时涉及结构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材料及水工建筑物结构计算等相关知识,课程具有相当难度,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采取传统考试的方式进行该课程成绩评定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通过减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平时成绩和创新性学习成绩比例,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创新性学习更需要扎实的水工混凝土基本知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同时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学热情。结合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成绩评定方式:课堂成绩+作业成绩+创新性学习成绩+考试成绩[1],如表1所示。

二、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方案改革

改革授课形式。课堂采用启l式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点提出本堂课讨论问题,然后展开分组讨论,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强化知识点,如下表2。

(一)讨论问题的提出

对讨论题的筛选很重要,要选择那些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题目,又要兼顾到重要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和听取老教师的建议初步获取该课程主要重要知识点作为讨论题,还可从学生的疑问中提炼,最后结合教育心理学选取具备一定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讨论题进行课堂讨论,每轮教学结束后进一步归纳总结,保留有意义的题目,舍弃效果不好的题目,逐步完善讨论题库。

(二)分组讨论

分组需要综合考虑。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性别、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及自愿组合等情况进行分组,如将全班分成六至十组, 每小组5~6人,将内向的学生与善谈外向的学生组合, 将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组合, 并兼顾男女比例, 以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 互相帮助,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小组成员根据以上原则合理搭配。考虑后续课程创新性学习的需要,分组情况可由教师予以适当调整。在课堂讨论期间,教师要适当参与各组讨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堂讨论正常进行。

(三)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发言要适当兼顾多数学生,鼓励学生发言,在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尽量让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可主动发言亦或指定发言,同组其他成员补充,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组织好发言环节,要求言简意赅,每次发言不超过两分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组织好语言,做到言之有物。教师要对发言的学生给予记录和评定,纳入课堂平时成绩。

(四)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的归纳总结要针对课堂讨论,抓住重点,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讨论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归纳时给出要兼顾的知识点,解决本堂课教学任务。对于提出的新观点、新问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要求教师备课充分,课堂讨论题设计合理,课堂进度控制得力,对知识点要非常熟习[2]。

三、课后课程创新性学习环节改革

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性学习主要由构件设计竞赛、构件编程计算、研究报告组成。

(一) 课程构件设计竞赛

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两次典型构件设计竞赛,包括梁的设计和柱的设计,完成相关知识点教学后安排竞赛,成果评定主要看计算的准确性和配筋图的质量,如表3。

(二) 课程编程计算竞赛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构件承载力计算包括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承载力计算,每种构件都可以编写小程序来辅助设计计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计算机编程设计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1. 区分难易程度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因此有必要进行难度区分,编程成果的评定要多元化,既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发展优等生的创造力。竞赛中凡能完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某一基本构件的编程计算视为基本合格,能完成多个基本构件编程视为良好,能完成结构综合设计计算编程视为优秀,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柱下独立基础、刚架和肋形楼盖的计算机编程。通过难易区分,确保大多数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有选择地完成程序编写任务。

2. 处理好课程教学关系

要以课程基本教学环节为主,编程为辅。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弯、剪、扭、压(拉) 、预应力等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所以,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教材的基本知识讲解透彻,学生要熟练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编程训练的基础。不能因为课程成绩评定中考试成绩比例的下降就注重编程而放松基本教学环节,结果是程序没编好,课程基本知识也没掌握,处理好课程教学与编程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3.提倡团队工作

编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力学、材料学、混凝土结构学、逻辑学、编程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小组团队协作编程,强调分工协作、资料共享、创意交流、相互促进。整个过程有分有合,分是体现学生个体创造力,合是集中团队力量解决难题。合理的构建团队合作模式编程小组, 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 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团队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 很多学生就课程基本知识及编程问题积极地交流讨论,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在课外,各个编程小组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交流编程心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参与的团队协作核心理念。

4.注重总结

成果总结是课程编程竞赛的关键步骤。从编程个人或小组来说,总结是不断提高编程水平的一项活动,是编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结束前两周,要求所有参与编程的小组提交编程成果,小组代表在课程结束前课堂上公开汇报交流。成果包含所编程序、多媒体演示汇报幻灯片、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编程心得体会总结等。尤其是编程心得体会总结要体现出收获哪些水工混凝土结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取得什么经验,将编程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文字概括,还可以适当将其做成直观、可视的图表。通过总结,学生充分整理了所做的课程编程工作,熟悉掌握了课程的主要知识,有几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编程计算任务,通过程序控制界面,输入相应参数数据,即可完成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的计算,如图1、图2所示。

(三)研究报告

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本构件(拉、压、弯、剪、扭)承载力计算和设计构造等问题,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报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程某一重要知识的提炼总结、某一构件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方法的经验总结、课程小论文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任选其一作为研究报告的成果,教师根据成果评定学生成绩[3]。

四、课堂实施方案实例

绪论、材料力学性能、设计原理等章节以传统课堂教师教学为主,基本构件设计计算如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等章节按照课堂改革方案进行教学实践。以第三章T形截面梁正面承载力计算为例介绍课堂改革实施过程。

(一) 筛选讨论题

选取以下问题作为课堂讨论题:什么是T形梁以及T形梁与矩形梁的区别?T形梁正面承载力计算简图与矩形梁正面承载力计算简图的区别?第一类和第二类T形梁的区别?T形截面梁型判断式是什么?第一、二类T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何理解?第一类和第二类T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何区别?通过计算简图推导T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这几个问题基本上包含了第三章T形截面梁正面承载力计算的主要知识点,解决这几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掌握该部分知识。

(二)分组讨论

针对这些问题分组讨论,教师需要声明课堂讨论和平时成绩挂钩,每个参与讨论的和发言的学生都会得到课堂平时成绩,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当提示,多观察学生,调动学生讨论热情,同时做好每个小组的讨论状况记录。

(三)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就某一讨论问题发言,发言观点代表小组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最后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并依据小组讨论表现和发言效果作好记录,给予小组和发言人课堂成绩。

(四)教师归纳总结

课堂最后对主要知识点留出15分钟由教师做归纳性讲解,本章以图表的形式将主要知识点做了总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4],如图3。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课堂实施效果分析,该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4。

根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性学习环节的成果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启发式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被多数学生接受。第一,改变了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第二,促进课后预习,为了有效讨论发言,学生开始自觉预习;第三,激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学生提出了许多新想法,遇到难题课外主动查资料,相互探讨解决。教师虽然课堂上讲的少了,但教师的工作更重要了,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扮演课堂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5]。

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发现的不足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解决。第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程的把握比较困难,需要教师随时关注讨论情况,个别学生到了讨论环节不积极参与讨论,也不发言,还需要教师调动

其主动性;第二,讨论题的筛选还不完善,有些讨论题太简单,有些又太难,影响了课堂讨论的效果;第三,创造性学习环节参与度不够,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没有信心克服学习困难,还需要教师想更多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学习;第四,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还需要设置得更合理,把传统考核和激励考核相结合。由于只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这些问题有待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萃青,阎超军,赵健东.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蔡健,陈庆军,黄炎生.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65-68.

[3]魏春明,赵星海.开放题在钢筋混凝土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83-85.

[4]丁勇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细节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88-91.

[5]刘志勇.混凝土结构课程四位一体探究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96-99.

第3篇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 教学实效 实施办法 精心设计 合理运用

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兴趣盎然,提高教学实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在愉快地历史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讨论法教学应该是较好的选择。

讨论教学法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并因此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讨论教学法的好处

1.讨论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现代的大学生对于历史课已经非常的熟悉。他们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过历史课,上了大学又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他们会觉得多余,从而轻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课堂讨论围绕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展开,既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讨论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运用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课的发言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准备讨论内容,这无疑对于他们搜集和运用资料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尝试。在讨论过程中,参与的学生需要认真思考问题,为了互相交流感知与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又要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更新思维方式。

3.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又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常言道“理不辨不明”。通过课堂讨论,还能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遇事冷静思考,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4.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还能锻炼学生胆量,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走出校门后适应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打下基础。大学生上大学不是最终目标,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才可以说是每个大学生的夙愿。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有优异的专业成绩外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当众讲话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而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大学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能够在大学四年里加强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教学正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讨论课实施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办法:

讨论法教学按教学时间不同可以分以下两种:

1.课前提出问题,留出时间让大家思考讨论。如果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不是太多,有剩余的时间并且所提讨论题目答案已经包含在课堂讲授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这样的讨论相对简单,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主要可以通过讨论检验课堂效果,加深学生印象。

2.讲授内容结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次讨论课讨论。课堂讲授内容较多时,并且所提讨论题需要课后多方搜集大量资料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这样的讨论应该留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根据情况也可以设计成辩论赛等形式。

讨论法教学按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同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其中小组讨论又可以有如下不同形式: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

3.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辩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再以辩论会的形式,各小组间进行辩论。这种方式适用于争论比较大或适合辩论的主题的讨论。

按教学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讨论教学法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讨论教学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特别是针对历史现象的看待或评价,不少学生可能存在着错误观点,或者说有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老师在选讨论题时要能够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有非常想发表高见的愿望。比如在讲到这一节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题“假如光绪皇帝有实权,变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学生就很感兴趣。历史不能假设,但为了开阔思路,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也不妨假设一回。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是下次课之前讨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为下一次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2.要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小型的提纲、报告或总结、心得,哪怕是寥寥数笔,但也至少说明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3.为了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课堂表现作以记录,作为考评之一,计入期末成绩。同时声明:发言观点的对错不重要,贵在参与,当然,对于表现优秀者也要提出表扬。

4.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偏离问题的随意讨论,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的不同观点,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为讨论后的教师总结准备材料,进行有效指导。

5.教师要做好讨论后的归纳总结工作。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及时作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哪些不同观点;要肯定不同观点的积极方面;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布置作业,撰写政治小论文。讨论后,学生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比较独特的见解,这时可鼓励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撰写政治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这样,既提高了讨论课的实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习讨论的兴趣。

三、结语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功效,但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只要我们纲要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联系学生实际,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门课一定会使学生大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金森.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莆田学院学报,2005(3).

[2]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 . 讨论式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

20**年6月,我区进入全国课改实验区,我有幸成为课改工作中的一员。三年来,在课改实验工作中,我积极进行探索,在组织发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实践操作等方面做了自己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作为具体分管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实验初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参观、培训等活动,如组织教师到济南、青岛、日照等地参观学习,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多次参加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组织的课改培训,为学校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个人申报材料在学习的基础上起草了《xx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xx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管理办法》,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传达,印发到各个教研组学习。学校各项课改工作的开展,是和《方案》的制定密不可分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边实施,边修改,进一步加以完善。加强自身学习,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先后多次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消除了教师的疑虑,使学校的课改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可以说,我校的广大教师是较早地接受课改理念的一支队伍,大学生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这和我们加大培训力度、在每次教师会上说课改、议课改、研究课改的浓厚氛围是分不开的。经过积极申报,我校被定为“全区课改重点实验学校”,推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更好的开展实验工作,我们把课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申报材料真正做到了教研和科研的统一。2019年9月,结合课改工作,广大教师从实际出发,各自选取了实验课题进行研究。作为分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我多次就老师们选取的课题和广大教师进行分析、论证,7项课题通过了区级立项,我主持的《阅读、积累、运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3项课题被定为市级实验课题,其中2项主要由我完成申报工作,并在研究小组中担任重要研究工作。《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5月,“全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材料在大会上进行书面发言,受到高度评价。2019年4月,全区实验课题结题现场会已定在我校召开。目前,我们正加紧积极准备现场会。

第5篇

“小朋友们,《洗澡》的故事老师讲完了,接下来,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如小猴子一样不安分起来:有的站到凳子上;有的骑到另一个小朋友的身上;有的抖手抖脚;有的索性坐在桌上;有的上厕所,有的去喝水;有的跑进了午睡室;有的开始翻弄一旁的区域材料……声音嘈杂不已,眼前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耍。顿时,课堂失控。

二、案例分析

(一)教师自己的茫然

我是本着对幼儿天真无邪的喜爱,从小学走进了学前教育的领域,却在强烈的反差中茫然,迷失了自我。小学的课堂安静,学生有动笔写字的时间,而幼儿园的孩子随意性太强,喜欢大声说话,不到三分钟就会坐立不安,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给幼儿上课时,难以把握用何种心态去教授。幼儿总是喜欢东碰碰、西摸摸,我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安静,可是效果不佳。进行责罚,当时效果不错,过后马上就犯,再犯时再罚,惩罚的手段又不能过激,而舒缓轻柔的方式却也无用。周而复始中,我更加困惑、茫然。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没有放弃教学,明知道他们坐不住,还是不停地让他们坐好,扯着嗓子,大声上课,那么卖力、那么尽心……但效果不佳。

(二)对幼儿的不了解

幼儿是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幼儿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小学生的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幼儿园的孩子,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幼儿年龄小,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对教材的不了解

《纲要》中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小学是授课,是系统地、规范地来学习课本。

三、案例反思

(一)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小学生与幼儿的不同特点,我开始反思在课堂上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原来我过于“认真”,总是要求幼儿如小学生一样坐端正,不允许动来动去;发言必须先举手,否则就批评;对幼儿不了解,有几个要哄的总是批评反而适得其反,方法没有针对性。理理头绪,静静心神,我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转行间的不适。我立刻买了相关调节自我,树立信心的书和相关的学前教育的书,又从网站上搜索到《纲要》并把它打印成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很多。 《纲要》中提出:幼儿是在活动中学习,其常规也是在活动中自然形成,而形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目标和恒心。而我一味地用单一的方式去制止、限制,当然只会让孩子反感,让他们配合更是谈不上了。

(二)注重实践学习

而后的上班时间,只要有空,我会看另外的老师如何上课。我发现,在她们的课堂上幼儿很安静。老师像有什么魔力似的,学生会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样的课堂令我羡慕不已。取其秘诀,原来课前教师熟悉教材后,在材料上进行充分的准备。虽然是一堂数学课,她却用了很多小动物的头饰来对数进行分成讲解,课堂中还从头至尾穿插了一个故事。整堂课具有趣味性,老师还会不时地对幼儿进行激励。换位思考,自己是学生会喜欢怎样的老师呢?毋庸置疑了。从这以后,我也关注主题教学活动的有趣性和丰富性。

除了从课堂上向别的老师取经,我考虑到上课时课堂常规用语的重要性,便向班级老师学习几句常规的课堂用语。比如:“谁来和我拍拍手”生接:“我来和你拍拍手”;师说:“拍拍小手”,生接:“坐坐好”……这些常规的话作为让幼儿静下心来的口诀,果然比敲铃铛或一味地扯着嗓子叫有用多了。

经过梳理、学习后,教学与课堂常规方面渐渐有了起色,自己也调整过来。不管上什么课,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好孩子的活动内容,并关注其活动安全性、趣味性、激励性、知识性,让孩子有一定的提高,努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打基础,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儿童。

四、实践后再反思

第6篇

一 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1.环保教育应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

幼儿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但现在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幼儿的这种情感。实际上,一个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是不会去破坏自然环境的。发自内心的爱往往源于童年的经历。在幼教工作中,应尽可能为孩子了解和热爱大自然创造条件。如在了解水的特征时,利用一些废水排放到河流里的录像,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通过图片、录像、故事等,让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定期带幼儿郊游,让幼儿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又如,在幼儿园设立种植区、生物角,从幼儿园方面来看,只要幼儿能亲自走进植物和动物王国,让他们那双渴求的眼睛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观,他们的心灵一定会与自然沟通,对自然的爱就会根植在他们的心中。

2.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教幼儿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另外,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当看到有的幼儿用手打树叶把树叶打落时,教师们便用拟人的语气:“啊呀,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好伤心啊!”帮助幼儿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当孩子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时,教师进行表扬,引导幼儿去主动学习这些环保行为;当幼儿洗手时,教育幼儿将水龙头开小些等。

3.通过游戏开展环保教育

“我是环保小卫士”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每当开展游戏时,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给幼儿园里的花和小树浇水,拔掉花坛里的杂草,还捡起地上的废纸和丢弃的废品,放在准备好的废品袋中。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东西,比单调的说教有意义得多。游戏作为幼儿喜欢的一个活动项目,其中对游戏材料的准备要求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游戏材料的准备上,可要求幼儿收集易拉罐、可乐瓶等饮料包装罐,不要随便当做垃圾扔掉,而要设法再利用,既节约原料,也可减少污染,然后把这些东西带到幼儿园作为游戏时的一些材料。

4.抓住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的身边处处展示出了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及时教育。例如,幼儿发现养在鱼缸里的金鱼死掉了,于是纷纷展开讨论:“小金鱼怎么会死掉呢?”幼儿在相互观察、讨论中发现鱼缸里的水变脏发臭了,从而认识到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并引导幼儿思考:清水和污水哪个对生活环境更有好处?在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小金鱼生活在干净的水中,很开心、很舒服;可是生活在污水里,很生气、不高兴、要死掉。接着,笔者又请他们想办法怎样把污水变得干净些,孩子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虽然都是童言无忌,想法比较肤浅,但探索环保的兴趣得到了提高。面对环保教育的误区,采用多种形式去开展环保活动,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使幼儿从小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学会做环保的小主人。

二 增强家长、教师的环保意识,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和教师对自然的态度常常会影响到孩子。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起、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时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向家长发放环境教育意见征求信,虚心接受家长的环保建议,并结合植树节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环保是一项持久性、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教师坚持正面教育、坚持做好孩子的榜样、坚持从小抓起,那么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将永远会有一个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 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 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 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 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 Life》,《Holidays》,《Super Sports, Super 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 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 Windy 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 of 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 Windy Chicago 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 popcorn” 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 band shell”和“Tall building” 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 Windy 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 all go to Mexico》。《Let’s all go to 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 Windy 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 Windy 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 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 Mona Lisa》、《Breakfast》、《The World Cup》、《Blood 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 English》;绘本类,《I Can Read》系列、《童话盒子 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 Pan》、《Charlotte’s Net》、《The 65-storey Treehouse》、《The Fault In Our Star》、《Harry 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纲要》幼儿 自主意识

一、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内涵

幼儿的自主意识,根据各位学前教育界的前辈们,我把幼儿的自主意识理解为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

幼儿的自主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如: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孩子在园主要学习的五大领域中,幼儿的自主意识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五大领域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语言领域要求孩子的倾听与表达又为其他领域做了基础,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包括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的要求就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创新,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

(二)有利于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

(五)有利于幼儿进行良性的社会交往

三、当前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但事实上,"4+2+1"的家庭模式,使大多数幼儿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再加上家长对幼儿的包办代替、过度期望造成了幼儿缺乏自信心。

文嘉今年已经六岁了,我作为孩子的老师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早上,外婆把文嘉送来幼儿园,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找口杯喝水,文嘉没有动,都是外婆找到口杯,帮他接好水后文嘉才自己喝水。文嘉在幼儿园几乎一整天都不会说一句话,老师主动跟他讲话,他会回答,但是表现的非常紧张。上课的时候也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声音轻。不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幼儿园进行走秀活动,文嘉外婆希望孩子能去参加,我们就开始和文嘉沟通,没想到文嘉紧张到哭。孩子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个活动,我们也就没有让孩子参加。

(二)自卑感较强

自卑是一种心里表现。自卑心理通常都是由于没有自信,缺乏鼓励所造成,通常变现为情绪低落,追求表扬,回避竞争、竞赛,语言表达较差,怕羞,拒绝交朋结友,难以集中注意力。

家润的父母所从事的行业是开网吧,通常是舅妈在照顾家润。在中班时,孩子属于那种淹没早孩子堆里的孩子,常常都是一个人在一边玩耍,要不然就突然做出要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举手发言时,会在表达上有一些答非所问,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只喜欢和某一个小朋友交往。这种行为就是有潜在的自卑心理。

(三)交往能力弱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在与他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体现自己的力量,更好的认识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获得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社会交往能力对孩子老说是多么的重要。交往能力弱的人往往表现出孤僻,很少与人交流,不敢或者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一一是我们班上最小的孩子,加上各种的原因,妈妈告诉我们一一的胆子很小。宝贝说话的声音很轻,上课时也不愿意举手发言,课下与小朋友们的交往就更少了,她的邻居也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一显然对燕如的依赖性很重,除此以外,一一基本上不太和小朋友说话。

(四)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说过,孩子的自主意识的一方面就是孩子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来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小朋友在这方面往往是老师给予的表较多,但是,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开始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他们本应该是好奇多问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小朋友不敢主动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我问过好几个这样的小朋友,他们都告诉我说自己不好意思说。

之瀚是一个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孩子。他很聪明,学东西的反映很快。但是就是很害羞。我私下跟孩子的交流比较多,我发现他虽然上课举手的次数很少,但是很多我延伸的知识,宝贝其实都明白,我问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他告诉我说不好意思。加上他之前的老师告诉我说,这个宝宝就是无论怎样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促进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只注重了孩子在知识上的增长与否,并未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真正懂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知道,只有真正需要的才是有用的东西,而并不是一味的给予。在幼儿园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的知识有所增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养成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那我们幼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古语有言,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不能够盲目的照搬。要重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才能够让孩子成长成一个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

(二)提供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欲望

幼儿园中的多数教育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激发幼儿自主意识的环境,比如说在建构区给孩子们提供积木,让孩子自由的在里面玩,这对孩子们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表演区,给孩子们提供我们日常学习的头饰,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兴趣,同时在这个区域中需要合作的地方很多,对孩子的社会交往以及语言的交流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园中会根据幼儿园本身的特色和孩子们的发展来创设很多的区域,我们在这些区域投放相应的物品,提供一些操作材料来激发孩子自主意识发展的欲望。

(三)教给探究的方法,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非常的好奇,孩子们自己去然所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危险,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有这些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意识。一是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我们来创设主题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来进行探究。比如曾经有幼儿园就蚕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创设出"蚕"主题的环境,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等等问题。还有一种就是告诉孩子们探究的方法,比如告诉孩子们在哪里可以找资料,去请老师,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自己的朋友一起来帮忙进行探究,这多孩子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

孩子是家庭和幼儿园的纽带,反过来,幼儿园和家庭也在为孩子们服务。所以,家园合作是促进孩子自主意识发展的有效方法。孩子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都是因为孩子们缺乏正确的引导以及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多的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且制定可行的方法,正确的指导孩子。多多的鼓励孩子,常常让孩子觉得不孤单,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的自主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琼.《浅谈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七期供稿Ⅰ

第9篇

关键词:玩沙包;幼儿;户外游戏;教师;指导行为

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笔者受益匪浅,其中的一些新理念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下面就以幼儿户外游戏“玩沙包”为例,看教师是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

又到下午户外活动时间了,李老师(在尊重幼儿想玩沙包的意愿下)将幼儿带到了操场上,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就让幼儿拿着沙包自主地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雯雯拿着沙包走到老师面前说:“李老师我不想玩沙包了。”李老师很有耐心地说:“再玩一会儿吧。”

评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支持、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户外游戏中,教师的适时指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教师将幼儿带到活动场地,将活动器材往幼儿手里一发就算了事,幼儿对活动感不感兴趣,老师既不关注也不过问。雯雯小朋友在活动开始时就对自己的能力给予了否定,体会不到活动带来的快乐,长久下去会对一切活动丧失兴趣。

雯雯很不情愿地拿着沙包走了,这时李老师扫视了一下全体幼儿才发现,对玩沙包不感兴趣的不止雯雯一个人,当然也有玩得特别高兴的。

评析:在幼儿户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幼儿的指导。但教师应明确,这里的指导不是支配,不是外在的强制性控制,而是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这时,李老师及时把幼儿都组织起来,请他们说沙包好玩不好玩。壮壮自豪地说:“我觉得沙包好玩,刚开始我把沙包扔起来接不住,现在能接住了,不信你们看。”说着又表演了起来。接着又有几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讲解、表演着自己的“绝技”。李老师一直用欣赏的目光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发言的小朋友。正当大家发言的积极性正高时,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不好玩,大家想想怎样玩才好玩?”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来,有的说扔起来好玩,有的说用脚夹着、踢着好玩,还有的说……这时老师说:“只要肯动脑筋就会玩得很开心,我们再玩一会儿,看看谁还能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沙包的方法。”

评析:陈鹤琴先生认为:“每位幼儿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知识强塞给幼儿,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幼儿的户外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法。李老师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恰当的指导,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与经验表现出来,激发了幼儿玩沙包的兴趣。

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地玩起了沙包,并不时地向老师汇报、表演自己的“绝技”。不久,李老师发现,孩子们的“绝技”都是在重复前面表演过的玩法上,没有创新。于是,李老师也拿起一个沙包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不断地互相学习、共同探索着沙包各种各样的玩法。

评析:李老师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游戏起到积极支持和鼓励的作用。游戏中,李老师还时不时与幼儿分享着自己的独门“绝技”,偶尔也学学幼儿的“独特艺技”,用这种隐性鼓励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勇于创新、大胆表现,进一步调动了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创造性。

甜甜、乐乐几个好表现的幼儿总在李老师面前表现,老师灵机一动,边扔沙包边说:“甜甜,接住。”甜甜高兴地说:“老师我接住了。”李老师乘势说:“你和乐乐试试看。”周围的孩子也三三两两地学着互相抛接沙包玩,玩得可开心了。

评析:心理专家指出,和许多人一起运动比一个人单独运动更容易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让幼儿邀请他的朋友一起锻炼或一起游戏有助于培养兴趣并扩大交往面。

正当孩子们三三两两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李老师把孩子们招呼到自己跟前,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幼儿收好了沙包,结束了活动。

评析:在孩子玩得起劲时结束活动,保留幼儿活动兴趣。

从“玩沙包”这样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幼儿户外活动不难看出,起初李老师只是给幼儿提供了活动器材,并没有观察、指导幼儿的意识,直到发现幼儿对沙包没有了兴趣才被动地介入指导。好在这位中年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比较有经验,很好地处理了“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首先,尊重幼儿,将幼儿置于主体地位。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玩沙包活动中,孩子们是在玩的过程中思考、探索,在与玩伴学习、交流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其次,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游戏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启发、引导,游戏很难获得发展的价值。在玩沙包活动中,孩子们由没兴趣到产生兴趣,由单一的玩沙包到探索多种方法玩,由单独玩到合作玩,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动作技能、合作学习、情绪情感都随着能力的发展而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户外游戏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要提高对游戏教育作用的认识。户外自主性游戏不单单只是完成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任务,更多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研究幼儿。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能力水平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介入指导,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导更科学合理。

第三,分析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教师还需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同时,认真分析、研究挖掘各种活动材料的功能特点、各种玩法、潜在教育价值,以便将其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到幼儿游戏中。

第四,教师要处理好幼儿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科学指导。发给玩具自由地玩固然能让幼儿体验到最充分的行为自主性,但这样常常会导致游戏的混乱、纠纷、兴趣短暂等情况的发生。游戏是自由的,但不是放任自玩、任其自然,而是需要教师的适时介入、科学引导。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个幼儿,对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适时的帮助与支持,等待其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Z].2001-07-02.

第10篇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美国的教学法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教师依照“常态曲线”建立起对教学的期待,通俗地说就是制成一个“谜”,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评价矫正达到解谜的目的。这种定型化的教学模式有时可称之为一种“陷阱教育”,被教学法专家布卢姆称之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最有危害的一种。而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摆脱这种“陷阱教育”的一种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

第一,质疑题目。就是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往往用精炼的词语,对课文内容和主旨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人入胜,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解读这样的题目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它如罗网一般,不仅能提挈全文,而且又能聚集文意,贯通文脉。题目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好的题目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提问: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从而引出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厄运是什么?引出谈迁面对厄运时是怎么做的?――从头撰写《国榷》,从而引出从谈迁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也就是本文的主旨。把以上几个内容合起来,就高度概括了文章的题旨。

第二,模仿问。就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以上几种学生提问的方法,无论哪一种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它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更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毫无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形式问。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教师应诱导学生解题,从而产生疑惑:“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怎么样棒打洪教头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学生通过解题,产生这三个疑惑问题,此问题不仅勾画出小说的情节,而且明白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有效地直奔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的学生间的对话,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到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卡壳”之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思路之机。

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有:

首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其次,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理解题意。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讨论,了解讨论的目的,理解讨论的题意。在一堂课中哪个地方应当组织讨论,讨论什么问题,至关重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即决定着讨论的方向,又关系到讨论的r值,可以说是讨论组织艺术之魂。

第三,倾听发言,领会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发言的内容,理解别人发言的意思。俗话说得好:“欲学会说,必先学会听。”

三、引导学生在演中领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地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依据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表演欲较强的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演一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比如,《嫦娥奔月》这篇课文中的嫦娥和逢蒙的动作就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从而引导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嫦娥当时的心情和为什么要吞下仙药,以及逢蒙的奸诈贪婪,从而加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和体会。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问题导向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具有普通大学共性的特点之外,还应该焦距在“实用”和“能力”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某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论的博和深,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自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自为”的学习状态。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理论为主,这种模式过分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中解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借此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反感与质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囿于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学生对一些比^关心的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会再次将这些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挖掘出来进行追问。除此之外,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所以,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过去习得的思维方式及固有的价值规范产生再思考,进而会采取与中学时代全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如果此时思政课教师只是对旧有理论的重复或者是对教材知识的照搬,学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学生最迫切、最感兴趣的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挖掘出来,在深度把握教材理论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答。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理性诉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山东华宇2015级230余名本科学生就“课程改革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该调查不是专门针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因此仅选择其中与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几项作分析。

(1)您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多选)A.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B.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D.能有效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度;E.语言风趣幽默;F.其他。学生的选择是:选A的占70%,选B的占75%,选C的占25%,选D的占30%,选E的占42%,选F的占5%。(2)您认为《概论》课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特点?A.对时政有独特见解;B.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C.能提供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D.上课时多联系国内外时事问题。选A的占41%,选B的占14%,选C的占20%,选D的占25%。从以上两题学生的选择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有独到见解的老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是厌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3)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C.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F.其他。其中选A的占57%,选B的占41%,选C的占10%,选D的占10%,选E的占26%,选F的占5%。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足及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是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联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体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3、4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同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行了座谈会,学生代表们对“纲要”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一是多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多播放一些历史性的影视片;三是多联系一些时政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四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希望将教材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就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对于课程的一种诉求。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的精度创设

“问题”――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导向,是实现或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3]。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4]。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除了关注授课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三点:一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当地热点问题;二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可联系“德州雾霾的产生及影响”及“宿舍(校园)环境卫生”来创设问题。这样的问题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不陌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由教师提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蓝墨云班课、课堂调查;以及运用现代通信手段介入学生私人空间的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较准确地把握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问题的精心包装

对精准创设的问题进行通俗化的理论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如果教师展示的问题太过直白或太过枯燥,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这样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对问题进行精心包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抛出大量历史素材或者提供必要的案例,在分析案例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展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剖析来包装问题。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通过剖析当下理论界五种“流行”观点,提出问题“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对五种观点进行解说,然后引发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问题得到解答。

(三)模式的合理设计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就是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互动就是要把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分配给学生,学生按照所选择题目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搜索相关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集组员的意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出解答问题的发言提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3~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后,同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e极参与相应的讨论、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2.以“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准备、人人参与,演讲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选拔,然后推选优秀者到课堂演讲每人3~5分钟。演讲题目可根据主题自拟,文体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以“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实践效果很好。通过这种主题演讲,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均有提高。

3.观看视频资料并写出观后感。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主题事先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准备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必要的解说,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和理论的升华,课后学生根据各自的体会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写出观后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偏重于“以师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需要的“以生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76-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第12篇

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八单元内容设计的复习课。融合了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学生实际,以当下取暖流行的“暖宝宝”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并设计了一定的探究性实验。以全新的视角再现了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又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金属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暖宝宝”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展示几张冰天雪地的图片

[师]引入:现在正值寒冷的冬天,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取暖方式呢?

[生]学生踊跃发言:空调、烤火、取暖器、运动等。

各种取暖方式的相关图片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师]设问:同学们可能都见过这种取暖器(红外取暖器),如果请你自己动手制作一款取暖器,该选择哪些合适的材料呢?

[生]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从中引出金属主要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等。

[师]在生产生活中选择金属材料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生]性质决定用途。还需要综合地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环境等多种因素。

[师]过渡:刚才我们讨论了取暖器的选材问题,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取暖方式,就是在身上贴一种叫“暖宝宝”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成分说明,研究一下它为什么能用来取暖。

实验探究1:“暖宝宝”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铁粉的存在?

实验药品及器材: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磁铁,“暖宝宝”,小刀,试管,滴管,点滴板等。

[生]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1)取少量“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证明有铁单质存在。

(2)取少量“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或点滴板)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发现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

(3)用磁铁靠近“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发现有大量固体被吸引。

[师]小结: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依据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金属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

(1)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

实验探究2: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主要成分有铁粉,那铁粉为什么会发热呢?

[生]和氧气反应。

[师]那发生的是剧烈氧化还是缓慢氧化呢?

[生]是缓慢氧化,因为铁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师]展示图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火星四射的现象,如果换成铁粉,是不是能在空气中就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呢?

演示实验:将少量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

现象:有明显的火星。

将少量“暖宝宝”中的粉末也撒在酒精灯火焰上。

现象:与铁粉现象非常相似,有大量火星。

[师]我们实验证明了铁粉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为什么呢?

[生]铁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所以反应速率快。

[师]那现在能说说“暖宝宝”发热的原理吗?

[生]铁粉接触空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放热。

[师]“暖宝宝”成分中的活性碳和氯化钠就是用来加速铁粉氧化的。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与氧气反应:

图片展示: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与书上相比多了一副铁钉在食盐水中锈蚀情况的图片,进一步说明了“暖宝宝”中氯化钠的作用。

[师]钢铁锈蚀原理小结。

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而锈蚀。

实验探究3:

[师]刚才大家拆封的“暖宝宝”是不是已经发热了?

[生]是。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铁粉在发生缓慢氧化吗?

[生]小组讨论,得出不同方案。

[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其中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

取一试管,试管内放入约1/3“暖宝宝”中黑色粉末,试管上加一单孔橡皮塞,连接一直角导管,在导管一端吸取一段红墨水,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

很快,学生就能发现红墨水朝试管方向移动。

请学生分析原因。

[生]铁粉氧化消耗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减少,使红墨水倒吸。

[师]经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铁粉氧化的速率还是挺快的,那我们该怎么样来防止“暖宝宝”失效呢?

[生]密封保存。

[师]那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