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3:3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兼职委员作用的几点思考
我区人大常委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围绕加强常委会建设,发挥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特别是兼职委员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17人,其中兼职委员8人,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比例为47。充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作用,特别是兼职委员的作用,对于加强区级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里,根据数年的学结,试就发挥区级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的作用,浅谈一点看法。一、兼职委员作用难发挥的现状及原因
地方组织法规定:“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这就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每一位组成人员的民利;正确地集中每一位组成人员的意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多数组成人员的意见作出决定。区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兼职委员是“代表中的代表”,其行为取向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有效地行使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直接关系到权力机关的权威性。
在实践中,他们表现如何,我们有目共睹,且不说“会议委员”、“挂名委员”、“哑巴委员”等称谓是否准确,而兼职委员在履行职责中实绩突出的并不多见却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兼职委员会前围绕会议议题调查研究少,有的甚至不搞会前调查;会议议题审议发言少,个别甚至连续多次会议一言不发,默默无闻;审议发言一针见血的少,有的泛泛而谈应付差事;会议表决有的随大流,别人赞成他赞成;有的不按时出席会议,个别的缺席次数较多。如此等等,对保证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提高常委会的权威带来了负面影响。
区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在履行职责中作用发挥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剖析,大致有三: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
就人大常委会会议而言,一是有的会议议题平淡,缺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二是监督乏力,会议除了听报告就是按表决器,不敢于和不善于运用各种法定的刚性的手段行使监督职能;三是对发挥兼职委员的作用不够重视。
就兼职委员自身而言,一是要“名”不要“责”,有的把委员职务当荣誉,选举时,个个争当委员,热情似火,当选了委员,又自甘“陪衬”,热情渐退,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不敢于和不善于监督。有的自觉不自觉地把参加人大会议等同于政府工作及部门工作会议,认为发不发言无所谓。有的还认为,审议发言“轻描淡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真枪实弹”又怕伤了和气,耽心今后别人给“小鞋穿”,听之任之,不愿发言。有的认为人大工作毕竟是兼职工作,何必较真去得罪人,还是“多栽花,少栽刺好”,成绩是夸夸其谈,问题是“蜻蜓点水”,报喜不报忧。有的即使发言也只是就本单位、企业工作困难问题,讲些看法,提些意见。有的不注重看有关单位的书面报告,发言针对性不强,或重述别人的报告内容,或东扯西拉,漫无边际。真正有理、有利、有节的审议发言,犹如凤毛麟角,非常少见。
(二)条件上受到制约。
从外部条件看,有的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对兼职委员的苦衷了解不多,关心不够;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情况、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没有及时通报;讨论人事任免前未提前通气;决定重大事项也未提前征求意见;常委会组织视察、执法检查也很少让兼职委员参加;确定会议听取的工作报告和被提请任免人员的书面介绍材料,只是参加会议时才能看到,来不及调查研究,分析思考;而且审议议题的时间安排偏紧,兼职委员缺少审议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从兼职委员的自身工作条件看,由于他们多半是某一个方面的代表人物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本职工作繁忙,常常无遐顾及执行委员职务,抽不出多少时间搞调查研究,有的连常委会、人代会也要请假。一些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兼职委员,在监督”一府两院“时承担着双重身份,既是受益者,又是监督者,由于受到部门利益、自身利益的诱导和周围环境的制约,其自身很难做到二者协调统一,履行职责时往往会瞻前顾后,避重就轻,更不会把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披露曝光,给自己惹上麻烦,致使监督时软弱无力,甚至错位。再加上他们的工资、奖金都由所在单位发放,有的认为参加常委会会议是作贡献,耽心搞人大工作多了,影响本职工作,怕不好向本单位干部、职工交待。
(三)素质上还不适应
一是责任观念淡薄。部分兼职委员来自于机关企业单位,他们搞本职工作大都是行家里手,但对有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对全局工作不够了解,对人大工作感到生疏,缺乏参加的热情。议政能力差、代表观念、责任观念、法律观念不强,误认为常委会委员是一种“荣誉称号”,只是开开会,举举手,投投票,没有什么硬性任务,用不着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经常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缺少主动行使权利的激情,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不闻不问,觉得自己问了说了也没用,老好人思想严重,在工作中只愿当观众,不想当“演员”,更有甚者,把法律赋予委员的优越条件和权利当作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为自己事业“锦上添花”,对委员职责和作用的认识,还没有真正提高到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
二是会风松驰。部分兼职委员在会议期间仿佛“人在曹营心在汉”,心有旁骛,不时接打电话、抽烟、聊天等等,好像会议与已无关,随意进出会场,有时形成会场主席台上整整齐齐,会场主席台下稀稀拉拉,导致会场散乱,会风不浓。
二、发挥兼职委员作用的几点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兼职委员的作用,是加强区级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时期赋予人大常委会繁重的历史任务的要求。笔者认为,其主要途径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兼职委员的素质是决定监督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大常委会应把兼职委员的学习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定期组织他们学与法制建设的理论,学习政治、法律法规,熟悉掌握从事人大工作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兼职委员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职权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和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更明确的了解。从而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树立人大意识、角色意识和宗旨意识,正确处理好本职与兼职工作的关系,做到“双职工作 两不误,两副担子一起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成为受人大代表之托,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忠实使者,向代表和选民交一份好的答卷。
(二)创造条件,履行职责。(1)及时向兼职委员通报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情况、审议意见和群众办理反馈情况、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组织兼职委员参加视察和执法检查。(3)常委会会前,除了提前一个月通知之外,还要拟出调查内容、要求,指导和帮助他们作好调查研究工作,为审议会议议题准备充分的材料,掌握可靠的、详实的、有说服力的依据。兼职委员的审议发言要切忌“三言”,即“空言、套言、讷言”,正确把握发言的三个原则,一要“唯法”,用法律来衡量是非,依法律为尺度来鉴别工作得失;二要“唯实”,务求评价求实,批评切实,建议务实,内容翔实;三要“唯民”,作为兼职委员更应该体现“三个代表”精神,依法履职,为民办事。(4)对即将提交常委会讨论表决的决议、决定和人事任免事项,要提前通气,对拟定会议听取、审议的工作报告和被提请任免人员的书面介绍材料要提前及时送达,给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决定表决意向留有必要的时间。(5)常委会会议时间安排不宜过紧,要让兼职委员都有机会发言。会议主持人应鼓励兼职委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6)定期、不定期走访兼职委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完善机制,奖惩分明。一方面要规范兼职委员的履职行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其依法执行职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兼职委员定期述职和接受代表评议等制度,使他们接受代表的监督和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同时,要积极探索对兼职委员的奖惩机制,既要考虑他们的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兼职委员违反职责的,要追究其在人大内部的行政责任,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置兼职工作于一个有压力、有动力的环境之下。同时,要严把兼职委员的源头关和入口关,通过采取介绍候选人实际情况及施政纲领、候选人参加公开演讲等方式,让群众了解他们,认识他们,真正把有经验、有文化、有能力、有热情、懂业务、懂法律并忠实于人民利益的人选到兼职委员岗位上来。我区人大常委会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还需加大落实力度。可采取民主式的末位淘汰制,在常委会上进行电子表决,留住“实名”委员,淘汰“虚名”委员。
关键词:数学语言;倾听;平等;重视;交流
中图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38-02
曾经困扰我已久的问题:(1)当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他学生还是喊声不断,没能很好的倾听别人的发言,后面发言的人大都是重复前面同学讲的内容,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交流只是简单重复,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在教学中,老师重视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但还是带有权威性、指令性,并未成为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加工厂、转换站,教师扮演的还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似乎一个学生的回答与其他学生无关,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似乎只能由老师来评判,学生不敢妄下结论。(3)中等生和学困生与优生相比,缺失交流的机会:回顾我的教学过程,在许多交流中,优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和交流是交流的主角;中等生观望、附和、随大流;学困生干脆不交流,仅做观众和听众。这时我就把目光投向优生,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做出积极的反应,帮助他们完善答案,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4)“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个旁观者,而且旁观者不仅仅限于学困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由此可见,数学交流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理念已经在我心中生根,问题已经摆在我面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有效对策是当务之急。以下是我的一些已经在做或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一些对策。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因为掌握了才会表达
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对话。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
1.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如从教学一年级的准备课开始,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操场上有一位老师,2个小朋友在向老师行队礼……我左手拿了4支小棒,右手拿了5支小棒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意思,培养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
2.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地交流。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交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如在教学用2—6的口诀求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手摆配套的三角形图片、分一分、想一想,根据操作过程能够比较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思维和交流。要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根有据地思维,并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往往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什么条件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并能清晰的、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因为听懂了才会思考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做“倾听着的教育”。该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并把它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实抓好。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意思,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我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导学方法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阐述如下。
一、自由论坛,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七年级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
二、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大脑的开发,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论坛,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习探究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具体的导学方法。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提高。
为了传达贯彻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席,副县长,县直属机关正职、总师,镇乡街道党政正职、党群副书记、工业副镇长;县规模企业、二级以上建筑企业负责人、象山中学、象山第二中学、象山三中、县职业高中、县水产技校、县技工学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台胞医院负责人,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规划局、县建设局四家设计院负责人,各类人才代表30名。
这次会议共有三项议程:
一是请县委书记肖培生同志讲话;
二是请县长周江勇同志讲话;
三是典型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一项议程:请县委书记肖培生书记给大家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程:请县长周江勇同志讲话。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三项议程:先请宁波天安集团作典型发言。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下面请爵溪街道发言。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下面请县职业高中发言。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下面请宁波申菱电梯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董国富同志发言。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毕)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结束,这次会议是我县历史上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主题鲜明,要求明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开得很成功。会议的主要收获扼要概括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清了形势,深化了认识。这次会议深入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在我县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大力提升我县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家要把思想统一到肖书记、周县长的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这次会议,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要找准做好人才工作的着重点和着力点,要按照肖书记、周县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把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第三,交流了工作,学到了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天安集团、爵溪街道、县职业高中、申菱电梯董国富等单位和个人作了书面发言,另有6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材料,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开展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各具特色,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大家回去后都要作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初步打算,对一些全县性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很好吸纳。
第四,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非常明确,部署全面具体,指导及时有力。近些年来,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人才工作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人才意识普遍增强,全社会重才、爱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无疑是我们更加卓有成效地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有利条件。这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县做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现在,我县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肖培生书记、周江勇县长重要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会议概况
第四届全国政务中心工作交流会议于12月3日—5日在海口市召开。会议旨在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各地政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新经验,探讨提高中心运行质量新举措,共谋政务中心进一步发展新思路。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的50余家省市及县区政务中心的代表参会,会议还邀请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行政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海南、四川、安徽、吉林、广州等10家单位做了大会发言、30家中心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并现场参观了海南省政务中心。会议议定:成立全国省际政务服务协会筹备工作小组,由四川省政务中心主任牛建平担任组长,吉林、安徽、广西、海南省任副组长,各省级、副省级政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筹备工作小组20__年3月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相关问题。下届会议由广西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承办。
二、 各地中心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有四川、安徽、吉林、天津、宁夏、甘肃、陕西、、海南和广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深圳、大连、西安、宁波等大城市建立了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总体发展趋势呈如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本文来源:文秘站 断提高,中心成为政府改革创新转变职能的重要平台。海南省为成立政务服务中心,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数省考察调研,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宁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运行6个月以来,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其他自治区级领导到政务服务中心视察、调研、检查工作达20人次,其中自治区主席到中心调研3次。
二是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成为大势所趋。吉林省于20__年,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了以“两集中、六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将部门分散在各个处室的行政审批职能相对集中到一个处室,成立行政审批办,成建制地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做到了机构、人员、职能、授权、进厅、监管“六到位”。四川省在省编办、省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占审批总量90%的首批10个部门“两集中”改革方案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海南省编办、省政务中心、省监察厅、省法制办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是中心功能进一步拓展,综合服务平台已成潮流。去年以来,又有部分省及许多城市一些规模大、环境好的多功能中心投入运行,这些中心的共同特点是服务范围更大,服务功能更强,影响面更广,凸显了政府搭建综合平台的共识。一些地方将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热线以及政府采购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纳入政务中心。如四川、吉林、海南、天津市等政务服务中心都是集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平台。
四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四川省安装了新的行政审批软件和电子监察软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软件统一和互联互通。海南省政务中心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投入1800万元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行政许可审批由群众上门办理向现场提速办理与网上办理并行转变,行政许可审批由分散的部门自我监督向集中、实时和可追溯的电子监察转变。
五是不断创新审批机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创新是政务中心建设发展的主线。四川省把并联审批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将涉及发改、经委、建设、国土等8个部门的14个行政审批项目,纳入首批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范围,通过再造审批流程,搭建全省统一的并联审批网络平台。安徽省政务中心牵头研究绘制企业设立和项目审批流程图,确定企业设立和项目审批全过程所经过的部门、环节及所需材料与办理时限等,理清部门之间的审批和流转程序,从制度上规范审批行为,为企业设立和项目审批提供导航。
六是“一站式”审批模式向基层延伸,便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大连市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市、县、乡、村”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市12个县区行政服务中心、152个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全程办事制接待窗口,各社区、村屯普遍建立起代办员和协调会制度,覆盖全域的“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全公开”的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安徽省17个市、绝大多数县区都建有行政服务中心,已有1192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占乡镇总数的93%,约有1.5万个村级为民服务点,占总数的近80%。县、乡、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已初步构建。
在2011年5月18日召开的杭州市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位身穿暗红色连衣裙的女士,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她就是杭州市十届、十一属人大代表,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主任樊德珠。她是这次经验交流会上唯一一位上台发言的人大代表。
“不满意”促使环保装修纳入“绿色学校”评比
干净整洁的路面,葱郁成行的树木,翠绿连绵的草坪,芬芳四溢的花圃,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杭城一些“绿色学校”的优美环境,给许多学生、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在“绿色学校”评比中,设有一个重要的项目――绿色装修。他们更不知道,校园绿色装修项目之所以能纳入“绿色学校”评比内容,与樊德珠代表在建议办理反馈件上写下的“不满意”是分不开的。
“幼儿园、学校,是下―代成长、受教育的地方。然而,在很多新装修的幼儿园、学校里,装修材料遗留下来的异味十分刺鼻,有时甚至让人睁不开眼,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学习、成长,会对其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在位于杭州市建国北路的星汇大厦办公室里,樊德珠向记者描述她提这个建议的初衷。
她说,经常见诸报端的因装修问题导致儿童罹患各种疾病的消息,让她非常揪心。她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装修的环保,但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环境质量却关注不够。
“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对此予以关注。”
在对杭州各大医院进行调研走访后,樊德珠了解到,由于装修原因造成儿童苯基中毒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些患者中,重者可致昏迷,直至呼吸、循环衰竭而亡,轻者也会留下难以治愈的皮肤过敏等顽疾。
为此,在2005年的杭州市人代会期间,樊德珠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对新建、新装修的商场、幼儿园及学校的装修进行环保验收的建议”,呼吁政府部门重视这些公共场所的装修环保问题,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商场、幼儿园及其他学校的装修进行备案,确保使用的材料是无毒无害的环保产品。同时,对装修完毕的公共场所进行环保检测,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应坚决不予营业或使用。
建议一经提出,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对此竟相报道,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强烈共鸣。有关医学专家也表示,根据病案分析,装修可能会影响少儿和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重视。
随后,该建议被交由杭州市环保局办理。环保部门在派专人听取樊德珠意见,并与教育部门沟通后给出了答复。
“承办单位认为,当时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装修与儿童致病之间有必然联系,因而也无法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对此答复,我在建议的办理反馈件上慎重地写下了‘不满意’。”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樊德珠告诉记者,社会的漠视,家长的无奈,政府的推脱,正是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装修不环保现象广泛存在的原因。
“关注民生中的任何细小问题,对代表来讲都是大事。”樊德珠说,虽然并不能明确装修污染与儿童罹患白血病等恶性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政府一定要对这些现象予以高度关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场所的环保检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处理。
她的坚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没过多久,杭州市环保局、杭州市教育局就带着这个“不满意”件,与樊德珠进行继续沟通和协调,并决定将绿色装修列为杭州市“绿色学校”的评比考核内容之一。
“这样的结果我个人比较满意。孩子,不仅是家长们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下一代’的事无小事,作为一名代表,就应时刻关注民生,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樊德珠说。
两次建议,让青芝坞向梅家坞看齐
杭州市西湖区玉泉村的青芝坞区块,坐落在杭州植物园以北、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以南、玉吉路以西的老和山脚下,是毗邻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村落。如今,这里正热火朝天地在进行改造,一幢幢重新修缮的房子整齐有序,错落有致,一个与周边风景融为一体的、崭新的青芝坞正呼之欲出。
樊德珠告诉记者,几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里有条长达几百米的“小吃一条街”,开满了“快活林”、“麻辣鱼之乡”等各式各样的饮食店。街的两旁垃圾成堆,随处可见龙虾壳、鱼骨头。路口的池塘水早已泛黑,一阵风吹过,臭味扑鼻。
同时,相对廉价的农民房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租住,为了多收租,居民们不断翻建、改建房屋。当地居民戏言,走进青芝坞,就像走进一个大“工地”,尘土飞扬,过往行人都得捂住口鼻走路。
租客、食客在给青芝坞带来火热生意的同时,也让这个原本美丽的村落不堪其扰,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消防隐患严重,当地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这一切,樊德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乱搭乱建,污水横流,特别是近年来形成的‘小吃一条街’,给青芝坞的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这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极不协调,也使青芝坞的百姓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此,樊德珠在2008年的杭州市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对玉泉村青芝坞进行改造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借鉴梅家坞、茅家埠等农居点的成功改造经验,尽快启动青芝坞整体改造工程,把青芝坞打造成西湖边的另一个休闲度假好去处。
然而,由于改造涉及的问题较多,比如撤村建居政策未落实、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地段经济利益趋动等等,她的建议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但改造方案迟迟未出台。
“只有将青芝坞纳入拆村建居改造,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保障百姓的公共安全。”在2010年的人代会上,樊德珠再次提交了对青芝坞进行改造的建议。
该次人代会结束后,她的建议和青芝坞群众强烈的整治诉求,终于得到了回应。2010年4月,西湖区政府成立了玉泉村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青芝坞地区实施综合整治。
论文摘要: 在药剂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效果,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
当天的党外干部思想交流会严肃认真、讲求实效,一句句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的话辣味十足。来自枫香乡、龙井乡的48名党外干部一一在会上作了自我剖析。在县领导、指导工作组面前,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代表群众提出适应于地方发展且辣味十足的意见建议,既有一针见血、直戳痛处的辣味,又有推心置腹、团结和谐的氛围,让各位党外干部红了脸、出了汗。
“‘为民务实清廉’没有党派、级别和工作性质之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人不能例外。石阡县按照积极主动的原则,引导全县4186名党外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切实解决党外干部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力同为,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石阡县委书记叶德恩说。
把握县情 科学施措
“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我们要求党外干部思想交流会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同步推进,严把‘七关’,坚持从严要求,统筹扎实推进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显著成效。”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万清说。
严把学习教育关。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的方式,各活动单位组织党外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不得少于3次。
严把查摆问题关。坚持聚焦“”,党外干部职工扎实开展对照检查“自评”,走访服务对象“下评”,增进干部职工交流“互评”,接受上级领导“点评”的“四评”活动,深查找准自己在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为规范、纪律规定、职业道德以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严把交心谈心关。通过谈突出问题、谈深层次矛盾、谈思想障碍、谈差距不足,着力解决“谈什么”的问题。坚持带着问题、敞开心扉、以诚相见、推心置腹交心谈心,打消党外干部职工怕丢“面子”、怕抓“辫子”、怕结“梁子”、怕装“袋子”、怕打“棍子”的思想顾虑,着力解决了谈心交心需要达到的效果。
严把对照检查关。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党外干部职工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及召开思想交流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县一般党员和党外干部职工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事项作了相关规定。提出对照检查材料增加“十个方面”要求说明的内容。即:本人及父母、配偶、子女是否享受城乡低保;是否买卖、出租廉租房;是否私下买卖土地;是否存在手续不全建房;是否有放高利贷行为;是否参与买卖“”;是否参与组织;是否参与传销组织;是否违规占用公房;个人是否违反工作纪律。党外干部职工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对照中央、省委梳理的“”问题具体表现,结合本职工作,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力同为方面进行对照检查。
严把审核步骤关。县委要求各活动单位严格审核党外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实行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推动问题聚焦更加准确,查找问题更加聚焦,原因剖析更加深刻,整改措施更加到位,达到对标、洗礼、提升的目的。确保对照检查“材料结构不零乱,查摆问题不漏项,聚焦‘’不散光,剖析整改不空泛、谈心交心不敷衍、痕迹记录不马虎”的“六不”要求。
严把会议质量关。按照实用、管用、有效的原则,探索制定出符合实际,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全县党外干部职工思想交流会实施方案》,确保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全面推进。
严把整改落实关。县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活动单位党外干部职工以县级领导为标杆,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不回避、不推诿、不遮掩,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力大招实 成效凸显
作风明显转变。通过思想交流会,达到人人遵循规则、人人规范行为,真正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发展正能量。纪律意识明显提高,全县党外干部职工通过与党员干部同样受教育,在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切实转变了作风。具体表现在:
工作效率提升。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党外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对群众或服务对象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不能办的耐心细致地给予答复和解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得到扭转。通过作风转变,全县党外干部职工基本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努力、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健康向上的良好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干群关系融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干部职工躬身一线工作,为基层谋思路,为企业献良策,为灾民办实事,在转变作风和深化群众工作的同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围绕“民心党建”,派遣1318名驻村干部进驻18个乡镇302个村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11521名干部结对帮扶“穷亲”12540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和驻村干部帮助村(社区)两委调解矛盾纠纷11208件,帮助动员拆迁1320余户,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物资43.08万元,以真诚听民生、真情办实事、真心谋发展的作风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如水交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好评。
思想上同心同德。让党外干部的对照检查再深入一些,查摆问题更实际些,思想交锋更激烈些,整改措施再具体一些,达到思想上同心,是活动的宗旨。县委书记叶德恩、县长黄万清多次安排县委活动办负责同志到乡镇、部门指导党外干部思想交流会的筹备情况,要求负责督导的同志参照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标准对会前筹备情况严督实导,确保标准不降、环节不少、程序到位。真正让每一位党外干部受教育、长见识、转作风、增素质,使各自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做到思想上同心。
目标上同心同向。有的党外干部谈到自己的“”问题时面红耳赤、语速时而急促、时而低沉,个别同志甚至眼噙泪水,几度中断。枫香乡计生站唐琼说,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听到这么多让自己汗颜的批评意见。枫香乡人大代表张世雄感叹,这么多年来,不知列席了多少会,从没这么痛快过,感觉就是一个字“辣”,干部们既红了脸、出了汗,同时无形中也给大家也提了醒、鼓了劲。
行动上同力同为。“语言是花朵,行动是果实,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查摆,思想得到统一,认识得到提高后,把诺言兑现在行动上才是本次活动开展的目的。”石阡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鲁明一语中的。
全县17个乡镇党委、政府均郑重作出承诺,将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外干部,务实苦干、改革争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立说立行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如此,党外干部思想交流会也是一样。党外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则、纪律要求、爱岗敬业、执行担当等方面,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收到了喜人成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胜龙说。
“通过思想交流会,党外干部职工相互进行一次思想交锋,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真正做到党外干部受教育、长见识、转作风、增素质,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发展正能量。”县政协主席付贵兰认为。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公选课;教学考核
《经济学》公选课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素养,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专业的个体都无法脱离经济环境而存在,而经济素养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但是,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设计不仅与成绩息息相关,有可能还直接关系到选课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最终接受效果。因此,考核方法设计值得研究。
一、《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合理设计的重要性
(一)《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特点
高校《经济学》公选课的开设对象中明确要求选课对象为非经管类学生。意味着学生可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经济学训练,或者说没有经济学学习的氛围。然而,《经济学》课程本身涵盖大量知识要点,涉及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经济政策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等众多理论,学术观点也是百家争鸣。因此,教学上存在学生经济学基础薄弱而课程又有较大难度的矛盾。同时,《经济学》课程有较强的现实性,尤其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讲解,需要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案例或时事材料来做分析。可见,学生基础薄弱、课时有限、内容繁杂的综合使得《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二)《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合理设计的影响
基于《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特点,除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需要作出调整外,教学考核方式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公选课是作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一个途径,虽然没有系统开课要求那么严格,但依然需要面临考核评价,成绩也会计入大学成绩单。因此,对于选修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因为课程太难而及格率低,学生即使有兴趣也不会积极选修,这样该门课程有可能因为人数选修不够而停止开课,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少了在校培养经济素养的一个良好机会;如果考核门槛过低,又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同时,考核方式的设计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使用。因此,合理设计考核方式对于有效推动《经济学》公选课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学》公选课学生选修动因及考核方式偏好
(一)《经济学》公选课学生选修的动因
为了有针对性地了解选课学生的预期,作者对某期《经济学》公选课的116名选修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中涉及学生选课的原因以及对考核方式的建议等。从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选课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群体,占样本总体的87.07%,大三学生只占2.58%。这与选修课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完成选修学分阶段相关。同时,这一信息也体现出选修学生对于大学专业知识还未能有效掌握,在排除了完成学分任务的因素外,对于任何经济学课程的选择可能更多的来自于自身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而非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回收问卷中显示,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原因而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最多,为81人,占到了全部学生的69.83%,其他因素分别是认为“学分较多”的为14人,认为“课时较多,觉得能学到东西”为19人“,跟随同学选的”为2人。说明该门课程选修学生大部分基于对经济学的兴趣而选,学分则只是一个较小的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也体现了学生对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渴望。
(二)《经济学》公选课学生对教学考核方式的偏好
本次问卷针对考核方式的偏好让学生作出回答。问题为多项选择,以便更清楚地显示学生的真实意愿。从问卷调查的情况反映出,学生所希望的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问卷结果显示,多达93人次选择了开卷考试,占到了样本总体的80.17%,而选择平时测试和课程论文的学生人数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有10人次选择了以来考核,但仅有4名学生选择闭卷考试,而选择其他如课堂发言、实习实践等作为考核方式的学生人次为4名。由此可见,选修学生不希望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考核,尤其是闭卷考试。一是因为担心考核内容太广泛,记忆难度大,对于理工类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选修学生认为公选课是为了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拓视野的作用,不希望用严格的考核来加以验证学习效果。因为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会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甚至报考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体现出改革的方向。
三、《经济学》公选课学生考核方式的设计
据已有文献研究显示,《经济学》公选课的实现途径应多样化,特别是针对非经管类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原则是宜粗不宜细,宜浅不宜深。因此,可行的途径有:课堂教学、系列讲座、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网络辅导等,可见,课堂教学仅是众多途径之一。因此,学生成绩的考核也需要进行相应配套设计,从而有效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
《经济学》公选课由于其自身知识点的繁杂,使得学习难度较高。在问卷中有半数认为难度较大或很大,但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即使是学习完成后让其度量学习难度,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大部分坚持了原来的选择(53:44)。但明显可以在学习完后,大部分学生更偏向于难度加大的方向,说明该门课程确实存在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前述的经济学本身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非经管类学生经济学思维训练较少等方面。那么,留给学生课后消化知识点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重视课堂练习,尽量在课上将难点消化。可以在课堂进行练习,当一个难点讲授完毕后,可以当场布置1-2个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完成后再进行作业点评,起到针对性教学的效果。课堂练习可占总成绩的20%。
(二)提高课堂讨论的得分比重
经济素养的提高并非是经济理论记忆多少来衡量,而是在不断地讨论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现象的解释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指导日常行为。传统《经济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大纲、教学检查的限制,使得教师很少能组织课堂讨论,而且考核成绩中包括作业及平时考勤、讨论成绩在内只占20%,期末考试占80%,这对于公选课而言完全不适用,尤其是讨论环节。中国学生一大特点是内敛,很少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这样很难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得分比重,激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不仅活跃了课题氛围,也会激发思想的碰撞。
(三)利用网络平台考核课下学习效果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可以经由网络平台得到迅速地传播,扩大了展示范围,也提高了匹配效率。这一特点也为公选课的多维度考核提供了可能。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让《经济学》公选课的选修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尤其是阅读经济新闻等的软性任务,可以通过上网点击的频率、时长、发帖数等来进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内最大的一个经济管理类信息交流论坛———人大经济论坛中开设了网络课堂,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作业的批量收发,为教师“1对多”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学生通过注册登陆人大经济论坛,然后以自己的学号申请成为该班成员,就能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对其他学生答疑的情况。该课堂中还可以阅读老师转发的精华帖子,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任课教师可以其登陆次数、发言积极程度以及提交讨论意见的次数来进行考核,不仅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能促进学生课后的自觉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减少期末考核的比重
通常的《经济学》课程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学生为了争取分数,大多选择死记硬背,尤其是考试前突击。这样知识点之间容易脱节,而且短期强制记忆的后果就是考完就忘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公选课中尤其不能按此方式进行,可以参照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重过程,轻结果,用小论文或是小组讨论总结作为期末考核的部分,占比在20%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同时也能让其真正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黎.应用型本科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0(1):64-65.
[2]龚新湘.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探讨[J].大学(学术版),2011(9):26-29.
[3]姚庆,AntonMiglo.中美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比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2):175-179.
1、召开“百日整治”查找问题动员会。6月3日,科技局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认真总结“百日整治”活动第一阶段工作,部署第二阶段工作。局长李爱红作动员报告,要求以科室为单位,结合本科室工作职能,在履行职责、依法办事、政务公开、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勤政廉政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写出书面报告,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当前各项工作。
2、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印发征求意见函。6月上旬开始,陆续向各乡镇办园(场)、相关部门、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印发征求意见函500多份,请上述单位和个人对科技局在履行职责、依法办事、政务公开、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勤政廉政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截止6月26日,已回收征求意见表400多份。二是召开座谈会。6月16日,邀请慧狮塑业、信达化工、绿色家园、裕波纺织、绿生畜牧、万荷堂等15家企业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会上局长李爱红介绍了科技局2013年工作情况、“百日整治”活动开展情况,与会人员纷纷发言,对科技局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三是聘请义务监督员。“百日整治”活动伊始,就聘请了8名社会责任感强、关心发展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活动期间,为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发送短信等形式,与监督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制定整改方案。
1、认真梳理、公布自查结果和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活动期间,通过自查、召开座谈会、发送征求意见函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100多份,梳理汇总后共有4类15条意见和建议,在科技局网站、机关电子显示屏上向社会公布。
①、关于机关管理:一是科技局办公大楼有科技局、担保公司、九派创投、市工商联等多家单位在此办公,前来办事的人员经常找错地方。二是要坚持办好“科技简讯”。
②、关于科技宣传:一是科技下乡活动要覆盖全市,尤其是偏远乡镇。二是科技宣传、成果展示要多进校园,培育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三是加大专利申请、保护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力度,培养知识产权意识。
③、关于科技服务:一是要多组织科技志愿者开展活动。二是多到企业、乡镇调研,多组织权威专家授课。三是要调动农技110专家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多培育本土科技特派员队伍,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五是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在引导和推动本土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要有所作为。
④、关于科技项目: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科技经费的力度。二是要深入企业指导,提高企业申报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培育更多的企业进入项目储备库。四是要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支持力度。五是要加大项目的后期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要组织检查。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根据梳理汇总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突出就解决哪些问题的原则,制定了15条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规定了整改时限。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个科室,要求迅速整改落实。
(1)、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
(2)、在一楼大厅建相关单位办公指示牌。
(3)、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奖励制度,相关科室每月上报不少于2篇信息。
(4)、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技110专家到郑场、陈场、沙湖等地义务开展实用科技讲座、科技赶集等活动。
(5)、在职院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6)、扩大科技特派员、农技110专家队伍,新聘请一批市级科技特派员。
(7)、落实专家“党群通”手机费用补贴,通过科技项目支持专家到工业农业第一线创新创业。
(8)、开展全市工业、农业科技“三新”的调研、推广等活动。
(9)、组织本土企业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员到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观,邀请香港联瑞知识产权集团专家讲课。
(10)、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全市建立50个以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以上5条责任领导:张迎祥、郭冰、张砚平,责任科室:工业科技科、农业科技科、知识产权局,整改时限:7月31日。
(11)、广泛调研、精心培育新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扩大覆盖面。
(12)、精心组织2013年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申报工作。
(13)、加强对项目申报主体在材料组织、现场答辩等方面的指导,提高申报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14)、在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指标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15)、加强项目中、后期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检查。
责任科室:工业科技科、农业科技科、社发科,整改时限:8月31日
三、全面促进当前工作。
1、转变作风、服务下延,项目管理取得新突破。2013年开始,省科技厅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竞争性申报,这给这样的直管市申报项目带来了前所没有的困难和压力。为确保项目申报成功,尽可能多的为企业争取省、部级科技经费,我局召开项目申报专题会议,决定以“百日整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主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为企业服务。一是认真遴选项目。通过企业申请、业务科室推荐、局党组会讨论等程序,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择了7家在全省同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作为项目申报主体。二是精心组织材料。严格按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由相关业务科室亲自联系相关专家到企业指导申报材料的组织工作。三是组织答辩演练。项目通过初审后,省科技厅再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审,要求项目主体通过ppt进行汇报并现场答辩专家质询。为确保不出差错,局相关业务科室组织通过了初审的企业反复进行演练,并请专家到场进行模拟质询和答辩。
我校在江苏省农村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创建的过程中,曾提出了“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这一口号。在通过创建后,回头再审视,我们只能说,我们仅仅是努力地创造了优质的教育条件,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是学校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2006年以“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为课题,上报徐州市陶研会并被立项,结题后先后被推荐为陶研会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并结题。2011年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立项课题。
从2006年至今,该课题己持续深入开展滚动研究7年,之所以能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得益于该课题研究的特殊地域、特殊学段、特殊专题。从地域上讲,农村是教育薄弱地区;从学段上讲,初中是科研脆弱的学段;从科研专题上讲,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最易忽视的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初中专项”“青年专项”从“十一五规划专项”中保留下来,就是对脆弱学段、易被忽视的对象的关心和关爱。
该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不是太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下面我把我校近两年来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
一、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引导青年教师进行长远规划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职业就是一个“饭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生存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原因之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泛滥;原因之二是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重知识、智力,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原因之三是工作任务繁重,没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业余爱好贫乏,甚至有些教师的精神世界近乎苍白。
为解决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我校首先准备完善贯穿职业始终的教师师德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的集中统一的学习、讲座等方式。这些培训形式虽有利于短时间内集中传递大量的信息,却忽视了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不同需求,使得教师成为抽象的符号。
在师德标准上,我校将实行“不踩红线,追求高远”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着眼于职业伦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开办师德论坛,举行师德师风大赛等活动。明确师德最低标准,即“红线”的规定,(“红线”指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形成自律意识。我校还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栏,向社会发出了《廉洁从教公告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明确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及家长委员会代表到学校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议。
合格的师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教师追求高尚。为此,我校提出师德上追求“高远”的要求。我校是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的观念很符合我校的实际,为我们做好当前的工作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持。同时,我校两任领导一直用陶行知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工作,把学陶师陶活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在活动的开展上,党支部、政教处、工会、教科室四部门通力配合,在学中研、在研中学,使学研两方面相得益彰。我校还加大投入,购置了陶行知选集,并为每位教师配发了《行知路上探索者》一书,用先进的榜样强化对教师的激励。
在学陶师陶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先后邀请了徐州地区陶研专家姚澄儒、董玉环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尹建林、教科研专家宋启良、钦祥昆等来校作报告。同时,积极派员参与省市级专题陶研活动,大力弘扬陶行知思想,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引领,培养广大教职工扎根农村、奉献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
为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地评议教师,我校通过学生评选出“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信赖的班主任”及“我最爱上的一节课”,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奉献教育的信念。
此外,校长、教干要实现角色转变,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工作上,学校要依据青年教师个人的学科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等特点,帮助青年教师做好长远规划,选准研究的专题,同时,鼓励教师专注于个人规划。
二、激活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发展意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目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普遍不足,教师习惯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课、批作业,满足于完成任务,不出乱子。探究、反思、创新意识淡薄,内心不愿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我校将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青年教师心与心地交流。让青年教师明确平平淡淡是一天,轰轰烈烈仍是一天。唤醒青年教师内心深处的发展意愿。
同时,通过主题讲座,阐明随着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教师将逐渐失去知识“上位”的角色,生存危机将大大增长。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自主发展,否则未来将无法生存。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促进青年教师认同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教师的发展意愿被激活后,确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可操作性,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实行分级实施,确立了“合格+特长=卓越”的培养模式。通过新教师人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纬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条要求,重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确保三年合格,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
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是合格教师的标准,学校的理想要求是教师个个卓越。对于青年教师,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学校组织同行教师进行“初诊”,初步定位自我诊断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是否恰切;最后请教科研专家到校听课、座谈,“确诊”培养对象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制定发挥三个特长和弥补三个不足的方案。一个学期后进行“回头看”“再诊断”,进行培养方案再调整。使得青年教师在不断发展、改正、内省中获得进步,走向卓越。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提出“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我评人人课”的口号,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上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听课评析,保证评课时人人有发言,发言有条理。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要结合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在不上早晚自习的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总的设想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课堂要求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完成。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有话则长,无言则短,杜绝无病,敷衍了事。
为加强外出教师培训的管理,学校规定外出培训教师必须拿教务处安排外出培训的通知到校长室请假,培训后要形成总结材料,还要将培训的精神向本学科的教研组传达,形成教研组活动记录。签字报销时必须上交总结和教研组活动记录,否则不予签字报销。这种刚性的措施,不仅仅对参培者本人有效果,通过参培者本人的学习再总结,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教研组活动传达给本学科的教师,信息得到了共享,培训效果倍增。
教师的外出培训还要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在与专家的心灵对话中,专家的新的、前沿的观点是什么?列举的精彩案例有哪些?推荐了哪些书目?通过专业阅读,从精读和深思两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完善传统的展示平台。我校将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2.探索新兴的网络平台。我校将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四、以名优学校的创建为契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名优学校的创建,就是对照评估指标,对应整理材料,充实一些硬件设施就能创建成功,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名优学校创建的评估标准,是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结晶。认真解读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找出差距想方设法缩小差距、消灭差距,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这才是名优学校创建的真正目的。
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市政府、教育局的多次省市级的评估验收工作,先后创建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学校、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通过创建工作,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自我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1 课前调查
进行课前调查,挖掘利用有效资源充实于课堂,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吸引学生,更易实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维教学目标,调查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激发探究热情。例如:在讲述《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国家进行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各自所在的村委会、居委会,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哪些人有选举权,哪些人没有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等,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进行综合探究,写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从而使同学们有切身的感受,得出来的结论也容易被接受。通过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联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拓宽和综合,对于“探究题”的解答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以新课标为指导,回归生活,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这样既吸引学生,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上,使学生积极的、高质量的参与学习。情境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它包括:素材:事例、数据、观点、图片、音乐、视频;问题:认识类、启示类,辨析类、开放类、实践类等;展示方法、手段: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课堂表演等。情境的设置要把握五个“什么”:教材的要求是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我通过让学生去找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产品名牌和印象最深的广告词,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仅仅是广告词吗?一个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名牌长盛不衰?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则材料:山东兖矿集团日照比特电子公司、老字号企业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家电零售大鳄国美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的科技馆里的陈列的大铁锤的故事等相关网页或资料,然后设问:“他们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3、问题探究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可以从探究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师要重视整个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要明确:探究什么?应以教材上的框题为基础确立目标;怎样探究?应该师生平等交流、讨论、探索,探究结果?通过探究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感到十分困惑,纷纷提出问题:“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很尖锐的问题。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我就分组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许多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如下:1)适度消费是量入为出,不是赶时髦,盲目攀比;2)“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必须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相一致,3)青少年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除各种消费误区,摈弃各种不科学的消费心理,不随波逐流、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不超前崇洋、不情绪化、倡导绿色消费等等,由此可见,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4 形成理念
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而不成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此时,教师既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结构;更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尤其是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清晰、有序、完整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的目标。
5 感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