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故事论文

教育故事论文

时间:2023-02-06 12:3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故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故事论文

第1篇

“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只有真正读懂孩子,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本届论坛将以“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与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同仁们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认知、行为、情绪、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如何通过故事、绘画、沟通、游戏、积极暗示教育等方式引导。

同时,为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本功和实操技能,本届论坛特设六个“读懂孩子”主题相关工作坊,衷心期待各地教育同仁共襄盛会、共话“木铎心声”,共谱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二、会议地点:北京

三、参与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学爱好者

四、日程安排(见右表)

五、专家组成

【美】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得克萨斯卫斯理大学教育系,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前任主席,得克萨斯州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主席

【德】乌利齐・所罗门教授,德国生物能分析协会(DVBA)前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会员(DCAP)、德国完形心理疗法协会(DVG)会员,组织行为学家

【韩】林世_教授,曾任圆光大学保健辅助医学学院艺术治疗学系 外聘教授,韩国心理咨询专业协会理事长韩国艺术治疗协会理事长

林祺堂教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台湾新生医护管理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

蔡仲淮先生,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致力于心理学各领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等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后续通知中陆续介绍,敬请关注。

六、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A、C:

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 “看见例外”

在寻常的事情中,看到不寻常,发现事情后面的心理活动;

打破思维定势,寻求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被表现左右判断;

给婚姻家庭最好的保险柜,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需要看到寻常中的例外。

工作坊B:

林祺堂博士 “故事中的孩子”

用故事构建生命的故事,开启生命的光,重塑美好生活;

问题故事外有新的故事,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可爱;

用有趣的问句,问出深刻的故事,捕获孩子的心灵。

工作坊D:

乌利齐・所罗门教授

“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理解孩子用身体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和成年人的迥异;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不丰富,但是有着丰富的身体语言;

和孩子有效地沟通,需要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

工作坊E:

蔡仲淮先生 “积极暗示教育”

将艾瑞克森的理念与精神,应用于教育;

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让他健康成长,需要方法和技巧;

教养和教育可以利用催眠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助人成长。

工作坊F:

林世罗博士 “艺术与孩子”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个满是音符的地方,随孩子的成长而动;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画意诗情的芳草地,随孩子的运动而变化;

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品读,用乐谱,用画笔,洞察那幼小心灵的成长 。

七、费用(其中含300元会议书籍和材料费以及注册费、证书费等)

(1)600元/人: 论坛

(2)1800元/人: 1个工作坊(会前会后任选) +论坛

(3)3000元/人:1个会前工作坊+论坛+1个会后工作坊

注:每场工作坊限额60人,请提前报名确认。京外参会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八、证书

颁发由专家签名以及北京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工作坊培训证书。

九、论文

欢迎参会人员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论坛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论坛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或《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发表,相关事宜将在会后另行沟通。

十、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账号:1100 1079 8000 5600 9860

联行号(京外汇款填写):105100012091

十一、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郭老师 010-5880504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王老师 010-88810835

参会回执请登录杂志社官网

下载填写,并发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第2篇

加快提升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需要给予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的定位,要让农村教师认识到身在农村学校,教科研并不是“阳春白雪”式高高在上的理论研究,而是“下里巴人”式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而且能够做好的。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个要求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很有启发。只要教师依托课堂和学生实际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是从事教科研工作,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彰。

那么,农村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科研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利弊得失的反思,或是对学生管理方法得当与否的反思,或是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只要是倾注了真情,有切身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都是很好的教科研。

二是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这些学习和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在每次学习和培训之后,依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方面写成心得体会,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教科研的一种形式。

三是针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被很多人称道的“小课题研究”,它应该成为农村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必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要求,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辨析。对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撰写理论性强、前瞻性强的“论文”有点勉为其难,既然中小学教育教研的重点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析,从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依托教学实践所写的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故事、教研心得、读书体会等都应该算“论文”,切忌盲目地给教师“论文”定字数、定格式、定内容,一味地要求在某级别报刊上发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地定位,对农村教师的“论文”写作给予科学引导,相信农村学校的教科研会大有作为,农村教师会爱上“论文”写作的。

(作者单位:山东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第3篇

一、加强民族文化课程的建设

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学校教育中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黎族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的开发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带动下,专业课程内容改革走向深入,陆续开设了《海南文化概论》、《海南黎族文化概论》等课程。通过地方文化课程的讲授,激发学生研究地方文化的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届毕业论文选题中,海南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成为同学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文本细读”的课程内容改革与建设。随着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突破口。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源于当前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在指导中文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试讲时,我们发现教学的技巧和一般方法是学生易于掌握的,最难的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进入文本分析,自己认真阅读过的文学作品非常少,几乎不具备解读作品的能力,一旦遇到具体的文本语言问题就无从把握。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文学思潮和史料知识,轻文本细读的问题,文学专业课在学生的理解中只不过是背熟作家生平、主要作品以及文学史意义而已,在浮躁的心态下,学生们倾向于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的简缩本、了解一些故事的梗概、写一些印象式的读后感或概念式的说教。课堂上的文本分析则越来越走向简单化和程式化。针对这些问题,本专业尝试实施基于文本细读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该项目2014年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强调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原典作品阅读,在课程建设上从三方面加强力度:文学类课程以作品阅读阐释为核心,辅以文学史线索;试题多从理解作品角度出发,增设原典导读课程。增设课外古诗文背诵的实践必修环节。通过这些做法加强学生对原典作品的阅读深度。

2.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为了改变文学课程大班教学困境,同时也为了解决学生文学理论知识概念认知与学生文学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冲突,我们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讲授环节上积极开展了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改革。首先,把以往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文学史课程进行提炼,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史教学注重以经典文本细读为主。其次,在课程上注重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将来的发展需求为依据来开设。如开设读书报告实践课程,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名著细读,提交读书报告,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研讨交流。再次,将课堂知识讲授与合作式小组研讨相结合,变课堂教学“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讲授“讲到没有问题”为“讲出问题”。根据教材及相关备课资料,教师事先分配研讨任务,确定讨论焦点———指定具体文本,明确文本细读的内容和研讨的题目,分发拓展阅读资料或告知资料检索途径,同学在备选研讨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查阅资料,学习委员对讨论题目进行分类、分组,并确定组长,每组6人左右,8人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本研究性细读,并写出个人学习报告,之后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汇报课件,由一人代表进行汇报。经过6年的实施,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知识学习和研究应用能力。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文学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迁移;合作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课堂的参与度。第二,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对改变高校文学课程课堂照本宣科、盲从教材、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等状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促使教师关注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动态,引入最新的研究内容,给学生指出发现问题的空间,留出探究的空间。第四,通过文本细读,教师有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也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教学层面上说,文本细读教学法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吐故纳新,改变一个讲稿用几年的状况,促进教师做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水平,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1.实践教学大纲完善。本专业在201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前已组织全体教师对专业核心课、选修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培养方案上体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全过程”培养,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拟定《汉语言文学专业背诵熟读篇目600篇》、《汉语言文业必读书目100本》,写作训练4年不断线,有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一体化。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增强人文素养,增设《诗文朗读与背诵》实践课程,为了解决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难的问题,增设《论文选题与写作专题训练》,为了开阔文化研究视野,同时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及介绍》要求,增设《海南文化考察》实践课程。

2.特色项目。毕业论文写作呈现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特色。许多毕业论文写作呈现鲜明的海南地域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特色,其中不乏优秀毕业论文,如校级优秀论文《海南黎族民间故事中英雄人物》、《黎族民间故事中的机智人物》;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促进了毕业论文指导,如2014年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黎族与其他百越后裔民族民间故事比较研究”,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科科学研究课题“海南黎族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历史研究”,黎族民间故事研究成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一大亮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诗文创作、论文写作、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创业大赛、研究生考试中表现突出,成果丰硕。学生在各类诗词楹联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篇,部分作品在中国诗词界最高刊物《中华诗词》发表,海南省诗词学会、海南省楹联学会专门为我校开设师生创作栏目,许多毕业生在我省各地成为诗词楹联教学和创作的骨干和新秀。四、继承师范办学优势,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实习,培养学生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较长的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积累了教师培养的宝贵经验,教师的培养实际上也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因此,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改为非师范专业,但仍然继承师范办学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派出了两届毕业生参加海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顶岗支教,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9个市县的57所初中学校提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的实习生留下数百万字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顶岗实习记录汇编》,完整记录了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三个半月的实习经历,师范生面对真实教育情境的困惑与难题对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提供了参考。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办学历史都比较长,“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的问题,以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是我们在长期专业建设中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作为一项教学成果获得了2014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的获奖激励着我们在专业改革发展上继续走向深入。

作者:郑力乔 单位:琼州学院

第4篇

一、卷首短笛

抒情小品,哲理美文,心灵梦呓。

二、 本刊特稿

政策研读,动态回放,活动全景,教师工作。

三、 名师名校

名师写真:记载名师精彩教育人生,回放名师成长轨迹。

名校风采:聚焦名校教育亮点,凸显名校办学特色。

名角论坛:专家谈教育,名师谈教育教学,名校长谈办法经验。

四、培养培训

老师培养培训体系建构、政策研究、制度创新、模式探究。

学校教师校本研修成果展示。

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成果。

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五、师德师风

大师足迹:钩沉觅典,寻觅足迹。

标杆风范:介绍三湘师德师风典型感人事迹,为教师树立标杆。

精彩故事:捕捉校园精彩瞬间,记叙校园之内、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人、真事、真情。

我爱我师:学生视角,教师形象。

六、德育探新

包含德育散文和德育论文。强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切口在德,收文在育。

七、学科攻略

涵盖各学科的广谱的教学论文。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的各学科论文均可收列。提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教学思想成果化、教学理念具体化、教学技艺升华化的平台。

八、案例集萃

案例文章主要来源于基础教育这一领域。侧重于案例分析和案例指导作用。此栏目文章需要有案例文章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或现象、结论、对策,等等。这类文章不是论文,是教案、学案、导学案等。

九、点石成金

本栏目主要针对教育领域内全系改革的问题。涵盖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和方式改革等。包括改革上的一切理念、概念、方法、手段等。教改和课改是其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目的在于服务改革、引领改革、促进改革。探索教改课改难点,分享教改课改智慧,以期点石成金。

十、教育人生

心灵空间:解答教师心理困惑,释放教师心理压力。

课余情趣:展示教师音乐、美术、文学等业余情趣。

经典赏析:教育经典赏析、评点、感悟。

投稿须知:

1.来稿请注明投稿栏目,以附件形式直接发送到编辑部电子邮箱中。请保持附件名称与文章名称完全一致。投稿邮箱:。

2.来稿请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第5篇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教研;有效教研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3-0058-03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指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有效性研究。因此,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必苛求“上天” (高) “人地”(深),只需真实、亲切、有效,“赤足走在田埂上”。如此,才能避短而扬长,使中小学一线教师敢于、乐于并善于一走“幸福之路”。教研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化为教师成长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的生存常态。

一、备课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立足点

“课”与“课堂”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平凡源于此,创造亦源于此。如何在“课”中体现教研的成果,提高课堂实效,如何让“课堂”生成教学的智慧,培养研究品质,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线教育科研课题。

(一)备课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主要内容特级教师于漪的成长经历足以证明,备课其实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最经济、最有效也最具特色的教研方式。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后作修正性备课),[’在解构与建构过程中,平凡的备课质变为亲切的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学科研究,是扎根田野的现场研究,是生动活泼的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无疑是最有效的教研,这样的备课成果,无疑是最漂亮的教研论文。

笔者认为,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再认识备课,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下一些问题:如何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如何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如何从课时目标的制订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如何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如何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如何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等。其实,这就是一些最好的有效性教研的课题。

(二)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呈现方式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成果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其课堂。一方面,我们要看教师的教研成果与思想是否体现于课堂。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一些教师的论文写得很漂亮,公开发表的也不少,名气也很大,但其课堂教学却又是另外一套,课堂教学效果也很不尽人意,教研论文就是纸上谈兵。可以肯定,这些教师的教研就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带着问题研究的意识进行教学,一边教学一边发现问题,然后发挥教学机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而且也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得到一次锻炼,还可以从中培养出新的教研因子。很多在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单调重复的操作,也不是艰苦乏味的劳作,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有力呈现,是充满激情的革新与创作。

“教”的过程就是“研”的过程,就是按照规律、按照理论假设实施的过程;“研”的过程就是“教”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验证教研效能的过程,完善并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教”与“研”本来就是天衣无缝融为一体的。它们互为因果,推动着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只有“教”,没有有效的“研”,或者只有“研”,没有体现“研”的“教”,工作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非常不完美的。

二、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解释。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的过程。广大中小学教师又是故事发生发展的主人公之一,毫无疑问,讲故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效性教研成果的表达过程。教育叙事,让我们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因此,教育叙事的形式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效f生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概念上。我们恐怕对这一新颖的教育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但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在无意识地将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科研之中。很多教师开始主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作为教师校本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关“道德叙事”“教学叙事”“教师生活叙事”的概念不断被人们提起,中小学教师倾诉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教学体验的热情日益高涨。许多中小学要求教师每周或每学期通过叙事的方式撰写教学笔记、案例,或发表于校园网,或结集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教学类杂志大都开辟了诸如“备课笔记”“听课随笔”“教学随笔”“心灵茶肆”或者是“教学叙事”等栏目,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与导向。 但要注意的是,教育叙事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讲故事。它要求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教育生活作出有意义的梳理与提炼。教师在叙事研究的分析与总结中,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就故事说故事,讲完故事不去揭示故事中的理论;二是借用一般教育和教学原理,从很宏大和高远的层面进行总结,使得结论脱离了故事本身,显得空洞无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提高叙事研究中的分析能力。一是要有理论总结的意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具体的、琐碎的。教师要善于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思考。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明白做了什么,同时还要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在教学中找到自己,增强自信和对教学的拥有感。通过理论总结,教师发现、检验并不断改变引导自己活动的理论,以促进自身深层的和有意义的改变。二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的根源,即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意识, “叙”的虽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思考的却是教育的“未来”,写出的却是“有效的”教研论文。在教师叙事研究中经常出现“小证据大结论”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研中一定要牢记结论与故事的关系,犹如骨肉关系,结论来自于故事,是对故事的概括总结,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

割的;一定要牢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研并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方式。

三、教学反思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自觉行为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育反思也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研的过程。

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思。但究竟应该怎样反思?怎样从反思中不断获得有效性的教学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强调如下二方面。

第一,反思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尽管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会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调整、修正或改变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差异,总结体会,对课堂上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材处理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作客观的评价,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容量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等方面作准确的分析与反思。其实,这也是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获取有效性教研因子的重要路径。

第二,反思并制订再教设计方案。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在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设计出再教方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的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教学情况静心反思。教师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看看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思维训练、教学创新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写出再教设计。例如,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李明赞在第一次讲授《》中的“文学革命”内容时,先给学生展示写的第一首白话文诗《蝴蝶》,学生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语言贫乏,内容简单,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李老师经过认真反思后,制定了再教设计方案,在第二次授课时,先板书题目“蝴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作,然后再展示的诗《蝴蝶》及其他诗作,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一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

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所在,阅读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阅读,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不会表示怀疑的。但是,对于阅读与教研的关系,一些教师也许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要使自己的教研成果走在研究的最前沿,务实有效且又不流于平淡与肤浅,就必须广泛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各科教研的动态;另一方面,有效性教研也能更好地驱动教师阅读,要使自己不断进行有效性教研,就必须广泛阅读,勤读多思。

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阅读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已有过很多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可以分为专业素养阅读和公共阅读两个方面。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书籍,这是最高层次,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第二层次是介绍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这是中间层次,如各科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上述书籍的阅读,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方向性的保障。对于这类书籍,教师的阅读要“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第三层次是各科专业知识的书籍以及各科教学专业杂志,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类书籍和杂志,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读,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读。这样,教师既能够满足专业修养的需要,也能从中不断获得有效性教研的因子。

第6篇

2008年1月11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海内外近80所高校200余位学者与会,大会收到会议论文共计170余篇。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辅佐(助理)铃木阳一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先生主持。

会议先后共安排了两次大会发言和15场分组讨论,均是采用先主题发言后评议的方式进行。会议包括八个主要议题:明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个体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研究;明代作家生平、交游研究;明代地域文学研究;明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学关系研究;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之关系研究;科举文化视野下的明人别集整理与研究;文学视角下的明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200余位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涌现出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不仅全面反映了正在进行的科举文献整理和科举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也集中展现了明代文学研究的新风貌。因研究成果数量较大,择要综述如下。

一、科举文化研究

科举文献的整理与科举文化的研究是会议讨论的重心。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介绍了其主持的大型出版项目“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的编纂和出版情况,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关注。“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的内容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反映科举制度沿革、影响及历代登科情形的文献;与历代考试文体相关的教材、试卷、程文及论著。第一批将要出版的书目包括《历代制举史料汇编》、《历代律赋校注》、《唐代试策试律校注》、《八股文总论八种》、《七史选举志校注》、《四书大全校注》、《游戏八股文集成》、《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明代状元史料汇编》、《钦定四书文校注》、《翰林掌故五种》、《贡举志五种》《正、续编》、《钦定学政全书》、《科举史料汇编》、《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等17种,共计约3000余万言,预计2009年上半年开始出版。陈教授将《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总序》作为会议论文提交,他在发言中对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整理出版历代科举文献。“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文化,让这份丰厚的遗产充分发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古为今用,让它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智力资源”。参与“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编纂工作的有关学者罗积勇教授(武汉大学)、王同舟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王炜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余来明博士(武汉大学)等也分别在发言中陈述了相关文献整理工作情况和科举文化研究的新发现。

科举文化研究不乏热点,如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胡小伟研究员的论文《关公:明清科举神》首次指出,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关公在晚明和清代曾被奉为科举考试神。南京大学周群教授的论文《与明代科举》认为永乐十三年编成的《四书大全》“章一代教学之功,启百世儒林之绪”,对明代科举、教育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赵伯陶先生的论文《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以“难以化解的矛盾”来总结士人对八股文的复杂心态:相信命数,却又不甘心听天由命,总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突破命运的羁绊,实现理想。南京师范大学陈书录教授的论文《崇祯辛未进士科与吴伟业的负恩愧悔心态及其雅俗文学创作》认为明崇祯辛未进士科造成了吴伟业的报恩、负恩及愧悔的心态,并可见于其传奇与杂剧创作的实践。台湾嘉义大学徐志平教授的论文《科举考试对明遗民杜濬及其诗之影响》则以明末清初诗人杜濬为个案,分析了科举对身处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杜漕及其诗作、诗风及诗论的影响。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科举文学与“科举学”》界定了科举文学的范围,即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文章和以科举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扬州大学黄强教授的《(游艺塾文规)正续编的文学理论价值》、哈尔滨师范大学关四平教授的《唐代科举题材小说文化意蕴探微》、浙江工业大学万晴川教授的《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科举制度》、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教授的《明代科举对徐霞客游记成就的影响》、江西师范大学李舜臣副教授的《博学鸿儒科与康熙诗坛》等成果也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明代文学研究转贴于

关于明清小说戏曲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当丰富。香港中文大学周建渝教授的论文《解构批评:论(三国志通俗演义>文本意义之不确定性》以解构批评的视野来解读小说中的曹操、刘备、魏延等人物,发现“奸雄”、“仁义”、“天生有反骨”等固有结论并不具有确定性。中央民族大学傅承洲教授的论文《天许斋小考》通过相关文献证实,晚明时期著名书坊天许斋斋主就是冯梦龙。浙江大学周明初教授的论文《如何正确理解“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探讨纪德君教授关于徐朔方先生“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的学术质疑,认为徐先生更重视考察这个漫长的动态的累积过程本身,而纪教授更关注这个动态过程的最后定点,两者结合才能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程国赋教授的论文《论明代书坊对通俗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指出,明代书坊及书坊主促进了演义体小说的演进和定型,加快了演义体小说通俗化的进程。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的《的宗教描写与作者的艺术构思》认为《金瓶梅》中的宗教描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是作家用来表达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借此可以对作品更好地进行还原解读。此外,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许丽芳教授的《章回小说叙事之内在展现:以百回本及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韵文运用为中心之考察》、东南大学徐子方教授的《朱权及其“二谱”》、北京外国语大学罗小东教授的《论“三言”“二拍”的时间操作艺术》、台湾中正大学毛文芳教授的《黄向坚“万里寻亲”纪程与图绘探析》、湖北大学宋克夫教授的《的正视与人生的警戒》、暨南大学王进驹教授的《论明代戏曲创作的“自况”现象》、上海财经大学许建平教授的《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江苏教育学院冯保善教授的《论凌潆初的传奇》、北京外国语大学魏崇新教授的《的欲望叙述》、香港岭南大学刘燕萍副教授的《遗憾、补偿与恶势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周艳博士的《欲望与诗:明代中篇传奇的题诗唱和与性别表现》等著也多有新见。

日本学者多从文献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或人物的发展演变历史,显示出一定的特色。日本宫崎大学上原德子的《关于刘东山的故事》将《初刻拍案惊奇》第3卷中的刘东山故事与其它多个版本的刘东山故事进行了比较,早稻田大学松浦智子的《“杨家将”故事形成史资料考》以山西杨忠武祠的文物资料为线索,考察了“杨家将”故事在杨氏家族内部的传承,揭示了杨家将故事的“世代累积型”发展、体系化的过程。早稻田大学岩田和子的《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考》以“蚺蛇胆”为中心,探讨了王世贞与杨继盛的关系、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丁耀亢创作此故事的背景等问题。

诗文研究方面也不乏新论。复旦大学郑利华教授的《屠隆与明代复古派后期诗学观念的承传与变迁》以屠隆生平论诗主张为重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复古派后期诗学观念的发展趋向。台湾中正大学许东海教授的《明代许黉及其之一考察》将《华山赋》所描写的人文风景和深层文化意蕴结合进行考察,说明其所承传赓续的西岳文化传统以及明代中期士臣的论述轨范。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的《明代嘉万之际的文学演变与嘉定派的酝酿过程考论》结合嘉万之际文学的演变来考察嘉定派的酝酿过程,对相关史实进行了澄清。郑州大学李圣华教授的《论嘉定文派》、湘潭大学雷磊教授的《明初初唐派论略》、集美大学苏涵教授的《袁宏道的文学批评意义》、集美大学王人恩教授的《的作者及其相关问题》、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郭伟廷博士《明代黄文焕考论》等也多有新意。

明代作家研究也受到不少学者关注。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的《玉山雅会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诗学意义》从多个方面揭示了玉山雅会所体现的文人生存方式,并以此获得把握元明之际诗歌的实际特征与内涵之途径。山东师范大学石玲教授的《袁宏道、袁枚比较论》认为晚明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与清中叶袁枚之间,在价值观念、创作个性、思想内涵方面有无法割裂的承递关系。五邑大学孟祥荣教授的《公安三袁合谱》对“三袁”生平交游、事迹及著述等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漳州师范学院胡金望教授的《从看阮大铖早年的诗歌创作和文学交游》、台湾岭东科技大学李栩钰博士《马湘兰相关问题探讨》、台湾中正大学翁燕珍博士《从到》等也对作家生平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7篇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第8篇

一、试验前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健全课题教研制度。2.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分解课时训练计划。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升业务理论水平。

二、试验中具体操作

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高效阅读就是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的“记忆――思考――答题”的整个阅读环节。根据“定势”理论,运用程汉杰老师设计的阅读训练程序,我在任课班级高三(11)班进行了一年的实验,实践证明这种高效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率。

2.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提高阅读效率。

(1)集中注意力,计时训练。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语文成绩不高,积累不多,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对难度较大的测试题往往理解不够准确或答不出来,实验初测试效果进步不大。“高效阅读”虽体系复杂训练方法精读技巧很多,但书中所列表格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我再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真研读,逐渐对训练体系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教学操作也比较顺手了,在实践中我严格按照高效阅读的训练程序进行训练,固定程序训练为主要内容,计时训练为主要方法,同时渗透其它速读知识,和有关快速理解的技巧。

(2)把握固定程序,强化训练。

高二下学期我对所有的知识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强化训练。首先进行了议论文分体固定程序阅读训练,教给学生读议论文按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项内容去读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议论文快速划分层次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这一技巧,以及快速归纳中心,应从中心论点入手,兼及作者的意图归纳这一技巧。

三、试验成果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差生自信,活跃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能力

高效阅读课自始至终都突出一个“快”字,它是一种多感官同时参与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它给大脑以极其丰富的刺激,大脑也会因这些刺激而更加发达,这样学生适应能力也有了相应提高。试验表明平时被大家视为差生,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加上信息反馈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实验也证明,长期的高效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早获知识,快获知识,多获知识,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因此而喜学、乐学语文。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能力和整体素质。

第一阶段共有4位老师参加实验,第二阶段参加实验的老师有6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实验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也在实验中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教师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好书,教研与自己无关。经过该课题的锻炼,大部分教师转变了这种观念。老师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育科研上下工夫。不少老师勤学理论、努力实践,在具体的操作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庆文老师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获赣州市教育科研所评为一等奖;王双凤老师的《构建一方舞台》获省新课改“我的课改故事”论文评选一等奖;曾爱忠老师的《课改如四季》获“我的课改故事”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9篇

柏拉图是古希腊屈指可数、名闻遐迩的大哲学家,他既是苏格拉底的直接继承者,又是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重要影响者.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等领域均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近现代的几乎所有学术思想均可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源头,因此,说柏拉图是古代、中古和近现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实不为过.柏拉图思想中最有影响的恐怕是其哲学思想,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流芳后世的《国家篇》和《法律篇》中,他关于幼儿教育、女子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及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早期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国家篇》377B)他甚至主张胎教,“我们同时应该甚至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着手这一工作:待产的妇女必须接受为了有利于未出生的孩子所需要的那种训练.”(《法律篇》789D)他认为,孩子出生后,必须确保护士甚至在他能走路之前给他有益的运动和空气,尤其不许他由于过早走路而伤害自己(《法律篇》789E).婴孩应尽可能接近于仿佛他一直在大海上那样生活;应该把他上下摆动,给他唱歌,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便使他免受惊吓(《法律篇》790C—E).这是为发展勇敢和坚定性格的首要的准备工作.当孩子3岁或更大一点,我们可以开始审慎地纠正他,让他开始玩游戏,最好让孩子发明自己的游戏;在6岁时,就要认真开始授课,随之把女孩和男孩隔离开来,应当教他们骑、射、投、掷,应该注意把孩子们训练成左右手并用(《法律篇》793D—794D).现代脑科学表明,儿童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小孩的肉体和精神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而提出了早期教育的思想,我们不得不为柏拉图的睿智所折服.

二、音乐及体育教育

柏拉图特别重视对儿童的音乐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国家篇》376E)古代希腊重要的文化生活是听民间艺人弹着竖琴演说史诗故事,故“音乐”一词包括音乐、文学等义,相当于现在的“文化”一词.

他认为儿童阶段的文艺教育至关重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国家篇》401)他认为,一切种类的音乐、诗歌和艺术的教育目的都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国家篇》403c)因为音乐诗歌由于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幼便会把真、善、美同假、恶、丑的区别注入人心,使儿童“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国家篇》401D)正因为他对儿童的音乐文艺教育非常重视,柏拉图主张对音乐文艺教育的内容应严加审定.“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国家篇》378E)因此,“我们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编得好的故事,而拒绝那些编得坏的故事.”(《国家篇》377C)他提出要制定一个限制音乐、诗歌的法律,规定哪些内容的音乐、诗歌可以提倡,哪些内容的音乐、诗歌必须取缔,以“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讲那些已经审定的故事,用这些故事铸造他们的灵.”(《国家篇》379C)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体育方面,我们的护卫者也必须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国家篇》403D)他认为,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使护卫者的身体状况能适应护卫者的工作,“他们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国家篇》404B)因此,他要求护卫者必须戒除酗酒,食物应当简朴,不能嗜睡.

柏拉图认为应将音乐教育与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过度软弱”(《国家篇》410D),因而应使音乐和体育良好地配合,使“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国家篇》412)

三、女子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不仅非常重视对男子的教育,而且提倡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他是西方第一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用动物作比方,以此来证明男女应受同等教育.“我们除了把母的警犬看做较弱者,公的看做较强者以外,应当一切工作大家同干.”(《国家篇》451E)“那么,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国家篇》452)他提出应该同样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他认为两性之间惟一的区别不过是生理上的区别,在一些方面如织布、烹饪、做糕点等,女人比男人更擅长,在诸如行军作战方面男人比女人更擅长,因此,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和禀赋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分别只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强些罢了.

四、城邦护卫者的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服务的.他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良好的教育和培养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种的进步.在这里,柏拉图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富国强民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的善良的城邦护卫者,这一目的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思想.

关于护卫者的学习内容,柏拉图认为应先学习五门预备性学科:数学、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他认为,治国者之所以应学习这些知识,是因为它们不仅在军事作战上有用,更重要的是能锻炼人的心灵,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些知识的对象都是不能用感觉来触摸的,“只能用理性去把握,别的任何方法都不行.”(《国家篇》526A)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将治国者的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和实在’,最终达到最高知识——‘善’”的理念.他认为,所有这些预备性科目应趁护卫者年轻时教给他们,不能用强迫的方式进行传授.

柏拉图认为,在学完预备性学科之后,要想达到“善”的境界,还必须接受“辩证法”的训练.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辩证法”,他用著名的“洞穴的比喻”加以详细的阐述.他把洞穴内的世界称为“可见世界”,把洞穴外的世界称为“可知世界”.在洞内看到洞壁上木偶的形象,相当于认识的“猜测”阶段,转身看到木偶的实物相当于认识的“相信”阶段,及至走出洞穴到光天化日之下,认识便进入“理念世界”(“知识”的阶段).而洞穴外的太阳则喻作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善”的理念.他指出,正像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就无法离开黑暗转向光明一样,我们必须“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使学习的器官——整个灵魂(它类似看物的眼睛)转离变化世界的个别事物,正面观看实在世界的理念.这种“灵魂”转向的技巧或学问就是他所说的“辩证法”.

关于学习前面提到的课程的对象,柏拉图认为必须挑选出最坚定,最勇敢,在可能范围内也最有风度的人,此外,他们不仅要性格高贵严肃而且应具有适合这类教育的天赋,如必须刻苦学习,强于记忆等.

柏拉图不仅对护卫者的教育目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还就教育的时间安排及人才选拔作了详细论述.他将护卫者教育的时间安排分为六个阶段:(1)童年——青少年时期.护卫者自幼接受音乐和体育教育,目的是照看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2)十七八岁——二十岁.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必要的体育训练,为哲学研究准备体力条件.(3)二十岁——三十岁.进行第一项选拔,把那些在“劳苦的身体锻炼、学习和战争恐怖中总是表现得最能干的孩子挑选出来”(《国家篇》537A),对他们施以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等“辩证法”预备性学科的教育.(4)三十岁——三十五岁.进行第二次选拔,“选出其中最富这些天赋条件的青年,在他们年满三十的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候,给以更高的荣誉,并且用辩证法考试他们.”(《国家篇》537D)凡经过考试的,可让他们“用六年或者四年”(后“定为五年”)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辩证法”(《国家篇》539DE).(5)三十五岁——五十岁.用十五年时间到实际工作中锻炼,“强迫他们负责指挥战争或其他适合青年人干的公务”,目的是“让他们在实际经验方面不低于别人”(《国家篇》539E),同时还可以在公务中继续考验他们的素质.(6)五十岁以后——去世.他们必须接受最后考验,使他们最终达到“善”本身,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及他们自己.在剩下的岁月里用大部分时间研究哲学,在培养出国家的继承人后他们便可辞去职务,进入乐土,并安居下来.

五、柏拉图的学园

为了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实施,柏拉图在雅典的阿卡得穆建立了自己的学园.关于学园建立的确切日期无从查考.“从建园的纲领和柏拉图说起曾在40岁那年访问意大利和西西里时确立的信念之间的明显联系来看,我们自然应该设想建园大概是在这个时期(公元前388—387年).”[1]学园的活动以“讲学”为主,学习和研究几何学在学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学园入口处悬挂的“不懂几何学者,请勿入我门”的名言充分说明了柏拉图对于几何学的重视.除几何学外,柏拉图学园对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宇宙学等学科也开展了广泛的学习与研究.学园除重视文、理科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凌驾于一切学科之上的课程当属柏拉图的哲学,他将哲学之前的各门具体学科称为“预备性学科”,而将学习哲学作为通向最高知识的“善”的理念的惟一途径.阿卡得穆学园作为教育科学中心虽然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但它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柏拉图创办学园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哲学和政治的新的结合,培养一批既精通哲学、自然科学又善于治国的政治人才,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国服务.

二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其关于教育的许多主张与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但其教育思想如同其他思想一样,也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和作用,其教育思想是为其乌托邦式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城邦护卫者,因而其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过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而且他这种培养护卫者的教育只能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教育.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倡公共学前教育,重视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他认为对儿童的游戏故事,唱歌的内容必须加以选择,进行严格审查,原则是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发展,他关于妇女儿童社会公有的思想更是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而应加以批判的.超级秘书网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他的人性论思想是密切结合的.他认为,上帝造人分为三等,即金质、银质和铁质.他认为,“一个人属于哪一种,他所生下来的子女就属于哪一种.”[2]其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实质是论证奴隶社会阶级统治的合理性.

柏拉图的教育旨在与智者教育对城邦所造成的离心力相抗衡.对柏拉图来说,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孩子们身上培养音乐的机敏与身体的灵巧,也不是通过在神话和诗歌中所反映的人类生活来培养政治的和实践的智慧,真正说来,它是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即内在于人的不和谐因素的协调一致.教育是人身上难以调和的东西--野兽性与天使性--的统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这种统一,使人既不变成一头驯顺的绵羊(奴隶),也不变成一头贪婪的狼(僭主).[3]人变成一个政治存在的潜能依赖在他之中这种哲学本性与尚武本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并不是对某种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

[1]〔英〕A•E•泰勒著,谢随知等译.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0(1):14-15

第10篇

【关键词】教师微课题研究障碍跨越

课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课题包括: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

教师微课题研究,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教育和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本文就中小学教师开展“草根式”微课题研究通常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如何快速选择有价值的微课题

教师主要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这种课题的时效性比较强。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即“淘宝”。“淘”就是从上级的各级别课题指南中淘选,因为各级教育机构都设有相应的教育研究部门,主管部门专业研究人员对研究方向正确度的把握毋庸置疑,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就是最有针对性、最有价值、最实用的,对一线教师来说这些就是宝贝。但是这些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并不是为你个人定制的课题。所以,一线教师还要经过以下三步“淘”课题。

第一步,“淘学科”,各学科都有自己的指导性课题,你只要关注本学科的课题,这样最贴近学科学习背景,贴近课改前沿。基本研究方向和目标非常明确。

第二步“淘实用”就是在已“淘学科”指导性课题后采取“淘实用”的策略。“实用”体现在这类课题就是你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急需突破的技术层面的课题。这些指南课题肯定有一些是你已有所突破,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主张,甚至已经突破的课题。

第三步“淘便宜”。在你觉得适合你的“实用“课题中选择最“便宜”的课题。这里的“便宜”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你从“实用课题“中选择你已经突破的课题。这样你就能在第一时间将你自己积累的研究成果集结并发表。因为教育教学课题的时效性很强,课题一旦立项,你的同行虽然没有申请到课题立项,但大家照样可以研究和,甚至正题研究论文还没出版,批判性论文已铺天盖地,因为只有你一个主持人或一个研究团队,却有无数同样在教育战线上为这个教育教学课题在默默奉献的教师。有的教师可能同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或见解比你更早发表,你要发表研究成果就很难。第二层含义是:选择当主持人门槛最低的课题。简单一点分析,从一般老师到各级领导,上网查一查同名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果已经很多,这样的课题不必申请了这样的课题是比你更高一级的领导该做和该申请的课题。你可能会纳闷这样的课题为什么还会出现,以本人的理解,这样的课题适合更高一级的领导。因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单纯发明创造不一样。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推广型课题是属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才能担当主持人。课题指南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是领导,他们就会将这样的急需并且值得推广的课题排列在课题指南中,如果是管理部门领导可以多选这种课题,作为管理部门工作的课题研究,可以研究设计出最先进的部门管理模式。当然也要以“门槛最低”为原则来“淘便宜”课题,就低不就高,最经常落选的领导课题是越级领导课题,

二、微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是最重要的环节。课题申报审查表是固定模式,首先将“淘”下来的几个课题,按照审查表要求填写内容逐一查找,网上没有相同的项目是最好的课题。如果已经有现成的答案,这样的课题你也不要申报。这样层层“淘宝”之后,才是你研究的开始。你要将自己的最高水准展现出来,因为这是公平竞争的开始。

三、微课题研究

课题立项就是最好的开端,如果没有立项,也不影响你的课题研究。

你努力了却没立项,同样的课题指南中别人中选的课题就是标本,看一看,学一学,还不用交学费。立项不立项、服气不服气,都不重要,那只是起跑线,开始真正的研究吧,这才是研究的竞技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面对和解决这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处理微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微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微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微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微课题研究……所以微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

(一)是:微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

(二)是:务实的微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

(三)是:当一个微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二:多样表达研究成果

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撰写微课题研究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求切口小,方向明,这是“小课题”研究论文的最基本特点。

(二)研究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恰恰对学生的研究就是今天我们教师最缺乏的。

(三)研究的主要地点是课堂,主要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中出现某种特殊情况的研究等。

(四)微课题研究者应关注相关的研究论文,从中发现自己的研究的异同点和优缺点,从差异点和优点中找到论文的切入口,不要人云亦云。

(五)微课题研究论文,要积极参加校级以上成果评选,,公开推广等。

四、结题并不难:

有开题就有结题。一定要按时结题。因为教育教研课题时效性很强。写出高一级别的论文是好事,写不出高一级别论文也不会影响结题,因为教育教研课题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并不刻意追逐论文。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为教师的微课题研究有强大的专业教育科研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真正需要的是对学生的观察和对课堂的观察,如果立项的课题,老师应该做好的是以下记录:

第一:“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第三:“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第四:“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课题研究,重在参与,它是教师成长的公平的竞技场。因为你可能分配不了好学校,可能教不了好班级,可能教不了好学生,但教育专家恰恰最想接收到这些地方的讯息。

参考文献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 教师教育

[2] 教师团队策略研究 作者:吕巧芳

第11篇

特殊教育论文2300字(一):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特殊学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采用关爱教学的方式,坚持做到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营造关爱学生的氛围;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关爱教育

一、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在对特殊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消除内心的自卑感,帮助特殊学校的小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在特殊学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在身体上,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由于身体上的,智力上的缺陷,导致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导致学生没有勇气和他人进行交流,不和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老师在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树立自信,慢慢的消除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让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例如,在学习《整洁的校园》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们去参观学校,首先让小学生们体会到特殊学校的环境的美好,老师就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等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老师就可以夸奖学生,对学生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赞扬,让小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使得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老师在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的环境之后,再针对《整洁的校园》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理解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减少之后,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去学习数学知识了,进而会打消学生内心的自卑心理,提高习质量,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它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二、营造关愛学生的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氛围相当重要。特殊学校的学生通常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让特殊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净化小学生的内心,让特殊学校的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因为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在身体上,智力上和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就要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上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样能够让特殊学校的学生感受到安全感。老师增加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为小学数学老师敞开心扉,向老师吐露心声,这样有利于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爱能够给予一个人力量,老师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勇气,让学生积极的面对生活,从而更急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我学会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让学生一起去完成一幅画一智慧树,这幅画围绕着班集体进行,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做对一片叶子上的数学题,就在上面签上自己名字,这样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下,把自己的姓名有条理的写上去,然后老师再次带领小学生对这个签名纸进行加工,比如老师组织每一个学生为这个签名添加色彩,最终就能够得到一幅完美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全班的劳动成果,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们及时鼓励;“同学们,大家还厉害呀,大家共同创作了一幅画”,这样老师能够在一定从程度上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然后老师再次对小学生说,这副作品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老师就可以对这副“作品”进行分析,比如说,这上面每一个名字就能够代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然后这就说明我们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学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为小学生营造出爱的氛围,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说,在这一节数学课上,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学生们就会肯定老师说的话,进而对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进行了团结合作的教育。

三、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通常情况下特殊学校的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因为小学生内心存在自卑心理,它们很少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退化。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数学老师应该把数学课堂变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老师给予学生关爱,在生活中接近学生,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

例如,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在为小学生讲述到《我的三餐》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把小学生的生活带入课堂当中,这样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自己的关心。比如,数学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前一大的早餐、午餐、晚餐吃了什么,这样小学生在课上就会对自己吃的饭进行回忆,然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小学数学老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完美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寄托,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实其小学生活,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绘本阅读在特殊教育艺术领域中的教育价值论文

【摘要】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样式非常符合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在特殊教育各个学科中都有极强的引导价值。本文以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为例分析绘本在特殊教育艺术领域的运用情况,通过绘本内容的衍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引领学生进入艺术表现的感知领域。

【关键词】绘本;特殊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3-02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绘本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语言和明快的画面,给特殊儿童艺术教育带来鲜活的生机。笔者尝试在绘本中挖掘学生喜爱的教育素材,通过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教学,提高班级智力障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一、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形状是构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为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个图形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个读过《一起玩形状游戏》的孩子,都会迷上这个简单的游戏,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随手画出的形状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创意下变成了各种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丽灵动的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狗等。

绘本故事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游戏过程形象化,吸引学生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状游戏中。通过绘本的演绎,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操作都变得非常简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不论学生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不管时间是长还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学说的那样,对物理的形状进行创造性知觉和表现,实际上是经历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绘本中,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体验,更是学生观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关于形状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学习形式非常枯燥。而绘本通过故事开展,非常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跟随绘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状游戏,由绘本延伸出“什么是形状”,认识有规则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入现实生活,观察“黑板是什么形状”“钟表是什么形状”“衣服鞋子上都有什么形状”等。关于形状的游戏能让学生善于感知和发现形状,在生活中锻炼艺术的观察力。

二、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绘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状游戏的道具也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业本的格子纸,还是撕开的牛皮纸信封,甚至是一个贝壳、一小段树枝。形状游戏不只是画纸上的游戏,也可以衍生至万物。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阔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丰富的实操环境,帮助学生玩出“个性版”的形状游戏。

(一)有限创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组。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画斜线的方法,在白卡纸上画出七巧板,然后进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组学生在已经画好线条的白卡纸上按照线条裁剪出七巧板;C组学生直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过老师给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应图形的拼搭。

(二)平面创意版——拼贴画

随着学生对图形组合游戏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将拼贴画引入学生视线,首先引导学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状(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然后让学生用一张卡纸做背景,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状拼贴出图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作出调整,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创意,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达到精细运动锻炼的目的[2]。

(三)立体创意版——生活中的形状游戏

在衍生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应该是用实物开展的形状游戏。教师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圆形的月饼盒、细长的树枝、旧快递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变成学生手中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场景。这个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设定场景主题,在指定的区域内每个学生可以为这个主题增添一件物品,教师再在细节上轻微地进行调整,最后经过全体师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通过一系列的衍生活动,学生在把图形玩起来的过程中,不断为这些原本单调的形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绘本,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与实际心理状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绘本为依托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与作品共鸣,提高艺术水平。

《一起玩形状游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简单的画面,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电教手段对绘本进行渲染,学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绘本帮助教师创设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砥砺自主学习意志。如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给予“你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起“说我行,我就行”的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营造氛围,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积累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佑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 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

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好比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初中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五、积极开展课外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用”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他们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如图1所示的残片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要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

六、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是5 7 10 12 15 ,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个三角形,由实践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比较,趣味盎然的进行学习。

七、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单一的反馈模式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由仅对认知水平的评价转变为“知识与品质并重”的评价);2、评价内容具体化(由仅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转化为“成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3、评价形式多样化(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变为“学生的自评、互评”)。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甚至课本)进行评价,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主动发展的生动体现。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月第1版。

[3]林崇德:《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4]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