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数期中总结

高数期中总结

时间:2022-03-23 12:2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数期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数期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评价量化;分层次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中数学学科教学表现尤为突出:教学内容为普通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版,俗称“压缩饼干式”,教学形式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成绩考核也是采取所谓的“二八法则”,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整个学期成绩的80%。这使得原本对数学就困难的职校学生雪上加霜。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以适合目前的高职教育,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对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总结多年来的教学,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方式,实行过程量化管理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检查教师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成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成绩评定办法一般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整个学期成绩的比例很小,甚至不列入到期末成绩。有的学校干脆没有期中考试,于是期末考试成了重中之重,出现了“毕其功力”的现象。学生平时轻松自在,期末考试时间压力很大,毫无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过程与结果双重控制的方法,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数量化,实行量化考核模式。所谓的过程数量化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细化、数量化。

具体做法是,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加大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所占的比例,目的是强化过程控制。在这三个部分中,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复杂,我们采取平时成绩数量化管理,把平时成绩细分成6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评价。见下表:

表格中出勤项按缺一次扣1分,满勤5分;其余列出的各项按学生平时状况给分,但最高不超出5分,最低0分,不得负分。表中其他项指学生参加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校内外竞赛获奖者(我校每学期数学竞赛一次)。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上课时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平时考核方案,对表中的各项进行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状况随时进行解释。比如课堂笔记项,要把对笔记的要求告诉每个学生,诸如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应为老师上课讲数学知识点和练习题,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发现优秀的笔记要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有据可依,对不好的笔记及时提出,以便学生及时改正。再如课堂回答问题项,可按每学期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为满分,其他递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所有的标准要量化。平时可不定期公布成绩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评价,达到及时更正、及时反馈的目的,使学生根据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自我进行调整,按所要求的方向努力。

众所周知,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希望的。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相当困难,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二、开设数学辅导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该院共招生1161人,对高中毕业生高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高考数学满分为150分),100分以上占21%,60~100分占46%,60分以下占33%,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如此悬殊,而目前在以专业分班授课的条件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内容、难度上做适当调整,降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这样也只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并不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目前学生状况,将高等数学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制定不同层次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操作采用如下方法:

A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可参照本科学生的要求标准,拓宽加深知识内容,增加数学理论教学,为这部分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级学校深造打基础。

B层次为加强型,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时,应切合实际,降低标准。补充高中内容,如补充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数列等基础知识。

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曾经采取打破原有班级重新分班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不便,如学生心理反感、教学管理混乱,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采取按原来班级上课,开设数学辅导班的方法,学生乐意接受,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具体做法是:

坚持按原来班级上课,上课时按照高职教学大纲执行,学生自选层次,开设学习辅导班。学校把数学辅导课安排在晚自习的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班级就读,动态调整,在不同层次就读的学生,通过阶段学习,可以提出申请,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学习。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引 言:数学,产生于实际应用所需当中,而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则为应用较为广泛。在生活当中,数学随处可见,想要处理问题则需创建数学模型,也就是数学建模。在传统高等教学中,一些学生欠缺主动性,以及对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十分关键,高等数学身为基础课程需要把数学建模理念深入到教学当中。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数学基础知识,可是数学知识不会自行转变成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控程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积攒感性意识,在感性意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质的转变,构成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数学思想的方法。当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后,学生的数学能力则逐渐构成,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有利。

2、能够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宗旨则为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此则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且还需要具备高等数学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够出现创新。只有具备了原理,构成了类比,才能够迁移到实际的相关学习与实践当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以后,对促进数学知识的普遍迁移十分有利,把知识转变成能力以此进行二次革新。因此,在高数教学内融入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十分有利,还对建立学生的创新以及引用能力十分有利[1]。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素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建立适应力十分有利,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老师较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符合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处理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则为,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高等数学教学内,让学生具备高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策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宽泛,积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所以,高数教学内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途径

1、在概念构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作为人脑对现实对象数量与空间方式本质特点的体现,则属于数学思维的形式。在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运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开发,让学生在数学思想中掌握并了解概念。比如在高等数学数列中的“极限”概念中,对数列{Xn}而言,一旦在n无限加大时,数列的一般项Xn则会无限靠近某一确定数值α,将常数α当做数列{Xn}的极限,或者将数列{Xn}收敛在α,成为lim xn=α。比如在割圆术当中,将圆的周长得出,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近

n∞

似周长进行代替,如果仅通过有限次分隔圆周,不论进行几次分隔,获得的圆内接正多边形在周长方面均仅属于圆的周长近似值。只有进行不断分隔,圆内接正多边形才会近似于圆,其边长无限趋近于0,如此才可以获得圆周长的准确值。

2、新知识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思想方法当中,最主要的一环则为传授新知识。老师需要将知识转变成能力,综合教学内容,把定义引发的公式、意义、定理等具有的辩证理念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解极限时,老师可以先将背景知识介绍给同学,再将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将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寻求出极限的定义,再透过讲解导数、定积分等定义,将运用极限处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体现出来,逐渐深层次地将极限渗透给学生[2]。

3、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练习与复习中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言,练习与复习的阶段最为适宜。习题能够打开学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可以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角度,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规划成相同的视角,如此才可以更加良好的把控数学实质。老师需要灵活进行归纳和转化,才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所有知识点相互间的内在规律,将独立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够将其中的衔接作用展现出来。在学生进行解题时,一旦发生错误,老师应当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真正意识到并能够掌握具体的思想方法。

4、结合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为了能够使用到实践当中,数学建模在思想方法和实际问题中间起到纽带的作用,老师能够透过现实问题、数学模型以及实际问题展现出数学建模的思想,且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比如对于北方双层玻璃的功能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玻璃、间层空气以及热量散失区间的数学模型,总结出具有的假设因素、数学符号、常量、变量的关联,透过对单双层玻璃热量流失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理念处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而言,老师需要以具体知识提炼并找出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进行统筹规划,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标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还需要注重依照所有教学内容的类别与特征设计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在展现概念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在讲解定理以及公式证明时,需要展现数学思想方法。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激活。带领学生将各章、各单元小结做好,在期中以及期末的考核中也应当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考试题当中。

参考文献:

[1]胡竹箐,董圣鸿,张阔.《心理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新探索[J].心理学探新.2013.(5):402-408.

第3篇

《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对知识点进行删减,对次序进行了调整,着重于实际应用,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必要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在上课前准备合适的情境既可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又可以为下节课做铺垫,为下节课的学习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适当的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情境创设的不合理则可能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则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们可以借助生动故事、生活资源、直观实物、创设情境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油、催化剂。

二、诱导启发

创设情境后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思维也较快,这是对学生进行诱导的最佳时间,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非常关键,因此,师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也是对教学的一个评价。我们举个例子谈谈。高二数学要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这样提问:“不等式有哪几个性质?”学生会回答说有八个,老师再问是哪八个呀,学生就会记住这八条性质。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提问:“不等式的八个性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呢?”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空间,就不会只是死记硬背了,我们在提问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反复练习

在学习了重点和难点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多做题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有的学生会认为反复练习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我们不用担心,刚开始练习时会感到乏味,但是当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以后,便会感到高兴,慢慢地就会对练习和做题有了兴趣。数学学习是一个“认知—连接—自动化”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反复钻研、多多练习,不仅要做题,还要领会其中的精髓,把知识点学透,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分层测试

测试也就是反馈信息的过程,在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进行分层测试,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补救。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只靠老师讲课是不行的,要靠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行,只有进行合理的测试,才能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结合起来。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和锻炼技巧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展示需要进行综合测试才能体现,所以形成系统的测试体系,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技巧和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从无向有的过程,每个学生层次不一样,所以检测的内容也应该具有层次性,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而不让学生感到失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测试时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数学课的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归纳总结

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提高数学素养。

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类,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类,不同的知识点分类进行梳理,更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一般分三个部分进

行,课后小结、章节小结、期中和期末的小结。每个小结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课后小结在于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章节小结在于重难点的掌握、解题方法的指导,而期中和期末的小结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知识的归纳和小

结,使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方法

G62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选用新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紧紧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年”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深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入进行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把县教研室对下属学校、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始终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下面对具体做法进行详细的总结,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备课为基础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备课成了教师们沉重的负担,抄教案成了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收效甚微。我们学校采取了电子备课教案,节省了备课时间,把时间多用在如何把课上好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上。更具特色的是每节教案空白处还画上一幅简笔画,不仅把枯燥的教案显得有生气了同时也练就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每课时教案都留有修改部分及课后反思,每上完一节课的思路与备课思路有区别及时认真加以修改,每课一反思,反思内容深刻具体有说服力,这样既完善了教案又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对日后的教学工作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研学习中前进

教学研究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探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1.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45岁以下教师每人一节教研课,其中有骨干教师示范课,每次教研先研讨教研主题,准备说课材料再上课,课后上课教师反思、总结、领导及教师评课。每次教研课结束都会得到许多启示,增长见识。

2.每学期都会聆听骨干教师的专业讲座,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好反思。

3.校领导随时推门听课,跟进每一名教师的课堂表现,及时指出不足,及时改进。教研组也定期听课,教师互相学习听课。每学期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听课节数不得低于20节。

4.每学期全县只要有大型教研活动我们学校必会派出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这样的学习不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地让老师们顿悟并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三、抓特色教育,展自我风采

1.更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我校把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把《数学分层测试卡》作樵靥濉T谡飧鲈靥宓母ㄖ下我已经带领我班的学生走过了三个学期,这三个学期中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适当的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化,还有个别面临落伍的学生,从使用了《数学分层测试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同时积极性高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如何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数学分层测试卡》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利用分层测试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做第一层或选做第二层题,他们做起来困难不大,能避免由于不能达到统一的目标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同时也由于他得到了从所未有的分数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信心也得以提高。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做第二层甚至第三层中具有挑战性的习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这样教师利用分层测试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进行教学时采用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有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全体评价。评价方式要落到实处制定评价标准每做对一个层次的练习获得一个100分,累计十个100分获得一面小红旗并贴在评比栏中,课上获得表扬的同学可以获得表扬卡,表扬卡的获得也计入评比当中,在一星期之内内和自己赛跑进步者也会获得奖励。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进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别人。

4.活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数学分层测试卡不是学习之友更不是多加给我们的练习册,它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我们想用就用,不想用也不必一定每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用,更不用让所有的学生必需做完,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等有选择性地使用。既然是工具书,我们当创设情境之用,可当复习导入之用,可当巩固练习之用,可当拓展思维之用,可当课堂延伸之用……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如果我们把数学分层测试卡用活了,学生轻松了,我们的工作量自然就少了,我们把数学分层测试卡用巧了,课上课下分割使用,化整为零工作自然就轻松了,学生也会因为有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而兴趣高涨动力十足。

总之,在过去的几年里,整体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我们会加倍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阚开礼.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品牌(理论月刊),2011,11(04):94.

[2]孙圆圆.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11(02):120.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516-01

数学是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感觉该学科比较抽象、枯燥、内容多且前后联系紧密,比较难学,故而导致有的学生畏惧、厌学情绪滋长,学习成绩下降。要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克服各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1.转变传统只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过去,我们认为要学好初中数学方法很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学好问,多做练习。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小学数学确实不难,很多学生考试前搞下突击,考试有时就能考好,而且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到初中后,考试的科目很多,搞突击或依赖老师肯定不行。所以,我觉得到初中后学生学习一定要靠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爱学、乐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积极兴趣与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培养预习的习惯。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难了很多,预习可以分散难点。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听课时要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你听课时就是有目的的去听,比起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听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激发学生的兴趣 。据研究,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我们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是有无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采取各项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促使学生自发学习。首先,初中数学的许多章节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方程等,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有趣的导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引起共鸣。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运用数学,和数学建立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旺盛,对万事万物都充满求知欲,并且他们渴望获得成功,获得教师、家人以及朋友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性格倾向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探讨自己的思考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外,多开展一些数学的活动。例如数学竞答、模拟奥赛、制作数学模型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表现自我,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获得他人的肯定,显示个人的价值。

2.站在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努力优化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不在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等物质资料,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3.抓好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

3.1 注意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寓教于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要摆正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数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应用者,而教师仅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少讲、少说,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4.精心组织阶段复习,系统的进行知识的巩固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而学习。

高中教材的特点一是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数学函数主要学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而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不仅在知识点上有所增加,有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而且就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重点是研究带参数形式,知识点上进一步加深、加宽。二是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针对以上特点,建议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做好预习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上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预习是弥补高中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

二、勤学好问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再者讨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三、熟记公式,总结归纳

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为此,建议学生熟记公式,并了解其在题目的常见考点,做到熟练应用。

其次还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总结归纳”,会使题目越做越少。

四、及时改错,善于总结

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一个改错本,必然经历一个“从薄变厚”再“从厚变薄”的过程。在学习初始阶段,学生解题出错的概率是很大的,因此改错本的内容也会增加比较快,但是每一次的复习,都会把其中一些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的题目去掉,从而减少了内容。到高考前的阶段,改错本的内容应该只剩下有限的几页。

五、注重解题过程的分析和反思

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思维,锻炼理解能力,但时间有限,所以,“多”要建立在“精”上,要在新题型上舍得花时间。考试中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做题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是要碰题,而是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只有这样,解题应考才会有海阔天空的感觉。题后反思很重要,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原理,方法,以及怎样变换题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同学们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六、认真复习

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那么应该怎样复习,以及什么时间复习呢?首先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再是定期重复巩固。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七、制订目标,循序渐进

第7篇

一、组风建设:

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遇到教学中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经验,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

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对作业能严格要求,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大家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我们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

二、集体备课:

为了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数学组采用了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

三、教研活动情况:

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并提高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教师们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继续优化了我校数学教研之风。通过开展教研培训,注重解决教师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

我们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积极发言,和外校同科教师多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次走出去听课和学习经验。学习学生分组互助学习教师点拨的先进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开阔了眼界,在自己的教学上也得到了启发 。

四、主题研究: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我组就这一内容进行了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合理运用

一、在教学模式中体现分层教学理念

1.开展分班教学模式

所谓的分班教学模式,即对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将学生按照知识积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如现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A类班、B类班、C类班”这种划分形式。分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学校要制订班级划分、管理的具体制度,确保分班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2)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比如“期中考试”“学月考试”等,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学服务;(3)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级的划分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认可的划分,不能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以区别、甚至是歧视对待。

2.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目标教学

虽然从学生群体整体上进行了分班教学,但是作为班级来讲,其组成学生之间必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进而开展教学工作。(1)建立班级分组教学的模式。在科学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组别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的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适用不同层次的标准。(2)开展“个别化”教学模式。既进行广义分层,设计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练习材料等,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设备,内存大、反应速度快、可变性高、立体性和直观性强的特点,开展“特色”数学教学。(3)要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分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实现数学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利,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4)积极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加强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对学生的默契教学和关怀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1.教学活动分层

(1)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查。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在考查时,需注意测试手段的多样性。如,书面作业测试、日常观察、深入调查、采访家长等,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了解。(2)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层组织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框架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使难、中、易程度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中实现穿插,使数学教学显得活性化。(3)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知识点的覆盖性讲解。运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难易兼顾,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

2.开展动态分层评价

评价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教学工作的综合检验。(1)评价活动必须做到动态性,即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比如,实行不定时的班级考试作为学校统一检测的补充,实现班级考试、学校考试、地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考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记录,对教师的分层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监督和指导。(2)要保持评价的多样性。除了要对数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和教师对待数学分层教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实现对分层教学信息的全面反馈。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普遍进步。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创新,也是社会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要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就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韦媛.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第9篇

自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学生升入初级中学实行全盘端――即全部就近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课外学习、课外活动的机会少,所以他们当中大多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①知识面窄,基础知识薄弱;②认识能力差,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要害,在问题面前往往毫无头绪,无所适从;③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差,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不能理解,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④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⑤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夯实基础,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大多数中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推理、性质、公式不理解,不能准确解答问题。而实际上,只有真正弄清它们的含义,达到融会贯通,解题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议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课本的论述、例题去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然后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方式去真正理解掌握它们。只有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并能加以灵活运用它们去解答问题,才会使课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加强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不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就完不成解题技能的转变,达不到理解、熟练掌握概念、定理、性质的目的。但解题也不是越多越好,解题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解题不要贪多,但要求精,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加强解题训练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还要自觉地做好自选的习题,精选习题,要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来选择练习题,了解数学习题的多样形式和难度。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学第一课教师就应向学生提出如何学好数学的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如上新课以前要认真预习新课程,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业要规范化、独立完成,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教师请教,分析错题原因及时改正等。对学生存在的弊病,教师应及时指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要靠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本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考试前教师要组织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总结学习经验,让好的学习方法变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四、树立自信,相信努力就有回报

初一新生在小学都饱尝了数学学习的失败和挫折,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就惧怕数学,丧失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无热情、更无自信可言。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学习极容易使学生厌烦数学,因此重树其自信心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只要看到学生某一方面有所提高就要及时鼓励,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逐渐建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使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都会做到日有所进、月有所长、学有所成、教有所得;教会他们要从精神上战胜自己,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第10篇

地方师范院校要为国家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能用现代教学观指导教学的数学教师。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应具有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较强的数学概念抽象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分析》是师范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数学分析》不仅为学习《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后继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在中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负责《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们应该探讨如何提高《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业务素质,培养数学能力。

一、地方师范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使用的《数学分析》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该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但是地方师范院校教学使用该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材的适应问题

本科教学评估要求选用21世纪课程的教材。2009年,我院由师范专科升格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由于学院为新兴的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时间短。因此,师资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生源质量与重点师范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地方师范院校与重点院校使用相同的《数学分析》教材,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差距以及学生薄弱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知识量的缺乏,学生逻辑思维不强;推理认证能力弱等情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数学分析》课程是“天书”,难以理解和掌握,不适应《数学分析》的教学。

2.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

地方师范院校与重点院校相比,在师资、生源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虽然也有少数高分学生到地方师范院校就读,但大多数学生的高考分数不高,生源的质量与重点院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能力与自我学习习惯也不好。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师范生源的特点与社会对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不同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师范院校特点的《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体系。

二、提高《数学分析》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经过几年的教学,要提高数学分析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拓宽知识面,了解《数学分析》的发展历史,学习有关解题思想方法和教学法的书籍,掌握多媒体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拓宽知识面,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充实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对负责《数学分析》教学的教师,不应局限于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应该真正了解《数学分析》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为数学分析做出巨大贡献的数学家的思维轨迹,认识科学发展规律,如牛顿、莱布尼兹、柯西、黎曼等;了解一些主要定理的论证过程以及历史意义;了解数学分析蕴涵的解题思想方法;灵活掌握多媒体教学;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方式方法。

2.抓住《数学分析》的中心,强调各部分内容与中心之间的联系。

《数学分析》主要研究函数的微积分,而“极限”是《数学分析》的中心,极限思想贯穿《数学分析》的各个章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级数等均以极限为基础。因此,“极限”的教学尤为重要,而且它是学生学习《数学分析》最先接触到的抽象内容,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只有熟练掌握“极限”,才能学好后面的知识,以至于学好《数学分析》课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由于“极限”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数学分析》遇到的概念,而且《数学分析》的“极限”变量概念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极限”常量概念有很大的区别,更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极限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深刻理解“极限”定义的内涵,使极限的性质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为后面章节以及后继课程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3.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起源于17世纪,随着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而产生的。《数学分析》的内容有着大量的数学史知识和丰富的现实原型,如导数定义、级数定义、微积分定理等,结合内容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适当取舍教学内容、适当的案例分析,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比如:对于在曲线上一点求切线的问题,可以引入费马在1629年设计透镜求曲线在一点和的切线这一典故,丰富的史实就能让学生了解前人在创立新理论时的建模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无穷级数”概念,介绍古希腊哲学家齐诺所提出的“阿基里斯追龟悖论”。齐诺的悖论在于他把阿基里斯追乌龟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分成无限段,然后一段一段加以叙述。齐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实质就是在无限次追赶中,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之各为无穷大。

4.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数学分析引入一些定义或定理时,需要通过繁杂的计算和推理,这样,势必会用去很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事先把一些推理过程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播放,教师边演示边分析,学生容易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定积分”的定义涉及“分割、作乘积、求和、取极限”等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依靠黑板进行教学,那么教学过程既枯燥又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学生也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备课时已做好以上内容的课件,上课时教师重点分析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既不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5.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除了教师要注重“教”的方式方法外,学生还要注重“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如对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的问题,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采用合作式学习;对于比较深奥的问题,采用研究式学习等。由于师范生毕业后要从事教学,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内容可以布置学生独立学习。

例如,“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一元函数导数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性质,因此,可以把多元函数的导数作为课后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教师可设置成如下问题:二元函数偏导数如何引入?二元函数偏导数与一元函数导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中对难点加以分析,学生就较容易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6.习题和考试

(1)适时进行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检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外作业。由于课外作业还不能充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通过期中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检查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有效办法。根据学生的成绩,思考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期末考试中,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对应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2)合理设计考试题目,充分检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试题类型大部分以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以及证明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分析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考试只是对数学分析基础知识的一种检验。因此,我们应该改革试题类型,改变考试内容。试题知识除了考查《数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外,主要考查利用《数学分析》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科、化学学科以及经济学问题的能力。

(3)合理评定学生的考核成绩。为了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应该包括平时作业的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以及自主化或合作学习情况基础上,给出学生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第11篇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发展为什么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存在极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这些疑问通常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因素。

一、教材难度的增加

由于初中生年龄普遍小,各方面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当前初中的教材难度低,不需要学生的太多的独立思考能力,许多学生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而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初中数学更进一层,加上一些问题灵活性又高,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习起来很吃力。

二、学业负担的加重

进入高中,主科增加了许多,直接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许多学生还未从松懈舒适的假期中调整过来,一下子又进入了高强度的学习当中,心态上没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掌握的知识增加,每天的作业量加大,在这样的学业负担下,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学生自然没有时间来思考和研究自己的问题,旧的问题没搞清楚,新的问题又源源不断地出现,恶性循环下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成绩很快下降。

三、自主能力的欠缺

多年的学习使得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期望老师包办、自己照搬。具体表现一是在知识和方法总结上期望教师详细讲述和归纳,二是在解题过程上期望教师详尽地示范,而自己照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高中数学难度大,要求高,一切是以高考为基调,所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些更多的是需要靠自己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多,所以学生有必要加强自主预习和巩固复习。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恰恰是很多学生欠缺的,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畏难情绪,降低了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处于被动学习。

四、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加上数学基础薄弱,急于短时提高成绩等心理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注重结论而忽视习得过程,注重答案忽略思维过程。我碰到过一类这样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蛮高,成绩也还可以,但每次问到问题时,第一先问答案,如果涉及到解题过程,他们往往听了一半自认为懂了就不愿再听老师讲解了,这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对数学问题没有深层次讨论和研究,思维和技巧得不到变通和拓展,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学习的开始就要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重视数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五、喜新厌学、缺乏恒心

高中生普遍存在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尤其那些对于数学毫无兴趣或容易自满的学生。在我任教的几年里碰到太多这样的学生。我发现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对身边新鲜事物总想去了解去尝试,而自己一旦触及就无法或很难自拔,比如游戏、网络、小说、早恋等一些事物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教过一个学生,一开始成绩还不错,但高二阶段经常发现他上课睡觉,就算坐在讲台下他也照样睡,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他谈话,一开始不敢告诉我实情,后来撑不住了,才告诉我具体原因。原来在高一的暑假期间迷上了侦探小说,后来高二开学了每天晚上上床总觉得心里总少点什么,于是又拿起各种侦探小说看到凌晨,每天如此。后来经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监督和教育,才有所好转,但还是偷偷摸摸地看上两眼。而像他这样的学生何止少数?现在手机在中学生中已经普及了,而且功能之强大,很多学生经常不分昼夜、不分课上课外地玩,试想这样的习惯和态度又怎能学好文化知识呢?

六、外部压力、自信受挫

第12篇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97-01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讲解世界万物的道理和规律,讲解孩子能懂的次序和方法,数学绘本涵盖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并将其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幼儿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心智。那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数学幼儿园教学、如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绘本的有效价值?

本学期中,我尝试将数学绘本运用到集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就结合《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绘本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解读"数学绘本"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忽略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绘本教学,更应如此,绘本是经得起多番阅读和重复欣赏的作品。初次的阅读,往往不能接触到其本身的价值,只有一再的品味之后,也许我们才能感悟作品的真谛。数学绘本,更是如此。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一书,以"规律排序"为点,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一位勇敢的公主去拯救王子,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要找到开门的钥匙,要帮助巨人涂脚趾甲,要修好桥才能过河……这些难关,需要幼儿感知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

初读绘本时,可能会感觉书名拗口,其实,书名所显示的也正是绘本所要传递的一种思想,在书中,作者细致地将某些细节都展现地有规律。例如,规则之城的房子和树,魔女的头饰和项链。作者在书名中突显"乱七八糟"一词,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规律是美","无规律是乱"。

2.数学绘本的教学设计

在对绘本有了深刻地领悟和感受之后,才能够对教学活动有正确的设计和设想。基于数学活动的特质,数学绘本的教学设计需遵循数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2.1合理选择内容,激发数学活动的魅力。在数学绘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绘本内容和幼儿的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感知相契合,能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2.2合理删减内容,体现数学活动的严谨。数学活动的逻辑性强,所以在进行绘本教学的设计时,需要合理地删减,使数学活动更严谨。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有找钥匙、找路、涂指甲、过桥等六个环节,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本次活动我选择了找钥匙、找路和整理宴会厅三部分,让孩子掌握 ABB、AAB、ABC 的基本模式,为后面的自主创造新形态模式奠定基础。

2.3合理再造内容,营造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我们利用绘本,更要走出绘本,使绘本教学具有创造性。在《乱七八糟魔女之城》中,通过前面的模式学习,我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设计了一个"闯关"环节,给每个幼儿一个不同的"关卡",让幼儿发现、总结排列规律。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舞会"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拓展了幼儿模式排序的能力,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数学绘本内容的合理选择和再加工,能使枯燥的数学活动变成孩子主动学习、乐于操作的活动,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活动。

2.4活动环节层层递进,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数学活动本身,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重难点,抓住教学中幼儿学习的关键经验,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环节,从而才能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的数经验。

在模式排序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在"找钥匙"的环节中感知排列规律,继而在"找路"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排序的模式,在"闯关"环节尝试总结不同的规律模式,在"整理宴会厅"的环节中引导幼儿运用模式排序的规律,最后,在"舞会"的环节,幼儿自主提升运用模式排序的经验。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拥萁,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既符合幼儿学习模式排序的顺序和规律,又体现数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3.活动组织的游戏性、情境性

3.1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是游戏。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孩子始终沉浸在公主救王子的游戏情境中,感知各种模式的排列规律。用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化的活动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境生情",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3.2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数学活动更应将操作的作用凸现出来,让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建构数概念。在《乱七八糟魔女之城》中,就有多次操作机会,前半部分是集体小组、个别操作,后面整理"宴会厅"和装扮"舞会"则是幼儿的自主和提升操作。根据绘本故事创设的操作情境,孩子在多次的操作中掌握并创造新模式。

4.故事性的操作评价,让孩子意犹未尽